幼儿园大班捉泥鳅活动方案

合集下载

2024年幼儿园大班精彩教案《捉泥鳅》含反思通用

2024年幼儿园大班精彩教案《捉泥鳅》含反思通用

2024年幼儿园大班精彩教案《捉泥鳅》含反思通用一、教学内容《捉泥鳅》是幼儿园大班教材中的主题活动,主要围绕大自然中的生物展开。

教学内容包括:教材第五章《可爱的动物们》中的第二节“认识泥鳅”,详细内容为泥鳅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泥鳅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培养幼儿对自然生物的兴趣。

2. 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幼儿动手动脑、团队协作的能力。

3. 增强幼儿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让幼儿明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掌握泥鳅的外形特征,培养幼儿对自然生物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泥鳅图片、泥鳅实物、教学PPT、视频资料。

学具:画纸、彩笔、泥鳅手工制作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去附近的池塘观察泥鳅,让幼儿亲身感受泥鳅的生活环境。

2. 讲解泥鳅的外形特征(10分钟)回到教室,教师通过PPT展示泥鳅的图片,讲解泥鳅的外形特征,如身体细长、光滑等。

3. 讲解泥鳅的生活习性(10分钟)通过视频资料,让幼儿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如生活在池塘、稻田等水域,喜欢吃浮游生物等。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泥鳅能在水中游得这么快?”引导幼儿思考,然后给出答案。

5.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让幼儿分组讨论泥鳅的特点,然后进行分享。

6. 手工制作(15分钟)教师发放泥鳅手工制作材料,指导幼儿制作泥鳅。

六、板书设计1. 泥鳅的外形特征身体细长、光滑,颜色为黄褐色。

2. 泥鳅的生活习性生活在池塘、稻田等水域,喜欢吃浮游生物。

3.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泥鳅。

2. 答案:幼儿根据课堂所学,发挥想象,画出泥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观察其他自然生物。

(2)开展环保主题活动,让幼儿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大班科学捉泥鳅教案案例

大班科学捉泥鳅教案案例

大班科学捉泥鳅精选教案案例一、教学目标1. 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2. 发展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捉泥鳅的技巧。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特点2. 捉泥鳅的技巧3. 科学探索活动三、教学准备1. 泥鳅若干条2. 捉泥鳅的容器(如捕鱼网、小桶等)3. 清水一盆4. 观察记录表5. 画笔、彩纸等绘画材料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泥鳅,引导他们说出泥鳅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 讲解:讲解捉泥鳅的技巧,如如何使用容器、注意事项等。

3. 实践:幼儿分组进行捉泥鳅实践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4. 总结:引导幼儿总结捉泥鳅的经验,分享感受。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捉泥鳅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价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和观察力。

2. 收集幼儿的观察记录表,评价他们的观察细致程度和表达能力。

3. 结合幼儿的绘画作品,评价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六、教学活动1. 科学探索:捉泥鳅游戏目标:通过实际操作,让幼儿体验捉泥鳅的乐趣,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耐心。

准备:泥鳅、水盆、捉泥鳅工具(如网、夹子等)、观察记录表过程:a. 教师向幼儿介绍泥鳅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b. 讲解捉泥鳅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c. 幼儿分组进行捉泥鳅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d. 记录捉泥鳅的过程和结果。

2. 艺术创作:泥鳅手工艺目标:通过制作泥鳅手工艺品,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准备:彩纸、画笔、颜料、剪刀、胶水等过程:a. 教师向幼儿展示泥鳅的手工艺品样品。

b. 讲解制作方法和步骤。

c. 幼儿动手制作泥鳅手工艺品。

d. 展示幼儿作品,互相欣赏、交流。

七、教学活动3. 科学实验:泥鳅的呼吸目标:让幼儿通过实验了解泥鳅的呼吸方式。

准备:泥鳅、水盆、观察记录表过程:a. 教师向幼儿讲解泥鳅的呼吸方式。

b. 幼儿进行观察实验,记录泥鳅的呼吸过程。

c. 教师总结泥鳅的呼吸特点。

大班科学《捉泥鳅》教案6篇

大班科学《捉泥鳅》教案6篇

大班科学《捉泥鳅》教案大班科学《捉泥鳅》教案6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科学《捉泥鳅》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科学《捉泥鳅》教案1活动目标:1、尝试用不同的材质手套捉泥鳅,感知粗糙材料能防滑的现象。

2、敢于亲近泥鳅,体验捉泥鳅的快乐。

活动准备:1、大地毯、泥鳅、盆、毛巾;塑胶手套、毛线手套;图文字卡(粗糙、光滑)2、童谣歌曲《捉泥鳅》、PPT活动过程:一、看看说说——大胆表达对泥鳅特性的了解T:(出示PPT)春天来了,冬眠的小动物们都醒来了。

最近在我们的自然角多了一个朋友,看看是谁?提问:你了解泥鳅吗?你知道关于它的秘密吗?小结:泥鳅是一种鱼,它身体细细长长的,身上有着一层滑溜溜的保护层——黏液。

二、捉泥鳅——在操作、比赛中发现捉泥鳅的方便与材料的关系(一)第一次空手捉泥鳅T:你们说泥鳅的黏液可以保护它不被抓住,真的吗?那你们想不想试试捉一捉泥鳅?(提醒幼儿卷起袖子)1、请个别幼儿尝试捉泥鳅,问:你捉起来觉得怎么样?2、请全体幼儿一起试试捉泥鳅,体验泥鳅的光滑,不易捉住。

(二)第二次戴手套捉泥鳅:T:泥鳅浑身都是光滑的,要抓住还真费劲!所以,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两样秘密武器——两种手套,试一试,看看能不能来帮你们更容易捉泥鳅。

1、幼儿戴手套捉,要求:戴一只,用戴手套的手去抓。

两种手套都试一试,比比哪一种手套更容易捉。

2、交流讨论:戴哪种手套容易捉?为什么?(丰富词:粗糙、光滑)小结:用光滑的手套很难捉住光滑的泥鳅,而用粗糙的手套更容易捉住光滑的泥鳅,原来粗糙的东西能——防滑。

(三)第三次捉泥鳅比赛T:大家都觉得粗糙的绿手套捉泥鳅方便,那我们来一次捉泥鳅比赛,看看它是不是真的像你们刚才试的那样有防滑本领!听清比赛要求:3人一组合作,2人抓,1人数。

看哪队合作得好!给你们30秒时间,听到“叮”时间到,停止捉泥鳅。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捉泥鳅》教案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捉泥鳅》教案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捉泥鳅》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泥鳅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增进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泥鳅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观察和捕捉泥鳅的方法。

3.泥鳅的饲养和照顾。

三、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出示泥鳅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泥鳅的特征。

(2)教师简要介绍泥鳅的生活习性。

2.泥鳅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1)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幼儿了解泥鳅的身体结构、颜色、大小等特征。

(2)教师讲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如生活在水中,善于游泳,喜欢吃小鱼、小虾等。

3.观察和捕捉泥鳅的方法(1)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泥鳅的生活环境,如池塘、河流等。

(2)教师示范捕捉泥鳅的方法,如使用网兜、手捉等。

(3)幼儿分组进行捕捉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4.泥鳅的饲养和照顾(1)教师讲解泥鳅的饲养方法,如提供干净的水质、适量的食物等。

(2)教师示范如何照顾泥鳅,如定期更换水质、清理鱼缸等。

(3)幼儿动手参与饲养和照顾泥鳅,教师巡回指导。

(2)幼儿展示自己捕捉到的泥鳅,分享捕捉过程中的趣事。

(3)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点评,给予幼儿肯定和鼓励。

四、教学反思本次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对大自然生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热爱。

1.导入部分教师出示泥鳅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泥鳅的特征。

教师简要介绍泥鳅的生活习性。

2.泥鳅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幼儿了解泥鳅的身体结构、颜色、大小等特征。

教师讲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如生活在水中,善于游泳,喜欢吃小鱼、小虾等。

3.观察和捕捉泥鳅的方法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泥鳅的生活环境,如池塘、河流等。

教师示范捕捉泥鳅的方法,如使用网兜、手捉等。

幼儿分组进行捕捉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2024年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捉泥鳅》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捉泥鳅》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捉泥鳅》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材第四章《趣味童谣》,详细内容为《捉泥鳅》这首歌谣的学习和表演。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捉泥鳅》的歌谣,理解歌谣所表达的情感。

2. 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和协调性,提高集体合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对自然生活的热爱,激发学生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习《捉泥鳅》的歌谣,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和协调性。

难点:集体合作表演,保持节奏一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音乐播放器、歌谣挂图。

学具:泥鳅玩具、小水桶、荷叶。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模仿捉泥鳅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音乐的节奏。

2. 歌谣学习(10分钟)教师播放《捉泥鳅》音乐,引导学生跟随音乐学唱歌谣,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词和节奏。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挑选几名学生示范表演,讲解集体合作表演时的注意事项,如节奏、动作协调等。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和节奏错误。

5. 表演展示(10分钟)各组学生进行表演展示,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六、板书设计1. 《捉泥鳅》歌谣歌词2. 音乐节奏符号3. 表演动作示意图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回家后,与家人一起练习《捉泥鳅》歌谣,并尝试创编新的动作。

答案:根据学生的创编能力,教师可适当给予指导。

2. 课堂作业:完成一份关于《捉泥鳅》的学习报告,内容包括学习心得、表演感受等。

答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教师给予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次课程中,学生对《捉泥鳅》的歌谣学习兴趣较高,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但在集体合作表演方面,部分学生节奏感和协调性有待提高。

今后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个体差异,加强分组指导和练习。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音乐兴趣小组,提高音乐素养。

大班科学捉泥鳅教案案例

大班科学捉泥鳅教案案例

大班科学捉泥鳅精选教案案例一、教学目标:1. 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2.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内容:1. 认识泥鳅:了解泥鳅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等。

2. 捉泥鳅活动:学习捉泥鳅的方法,体验捉泥鳅的乐趣。

3. 泥鳅观察日记:记录泥鳅的生活习性和变化。

4. 爱护泥鳅:培养幼儿保护动物的意识。

5. 总结与反思:回顾捉泥鳅的过程,总结经验教训。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图片、视频、泥鳅、捉泥鳅的工具等。

2. 场地:户外泥鳅养殖池、观察日记本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泥鳅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泥鳅的特点。

2. 观看视频: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生长环境。

3. 讲解捉泥鳅的方法:示范捉泥鳅的动作,讲解捉泥鳅的技巧。

4.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捉泥鳅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5. 泥鳅观察日记:记录泥鳅的生活习性和变化。

6. 爱护泥鳅:引导幼儿认识到保护泥鳅的重要性,培养爱护动物的情感。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捉泥鳅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其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 查看幼儿的泥鳅观察日记,评价其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搜集幼儿对保护泥鳅的认识,评价其环保意识。

4. 综合评价幼儿在课程中的参与度和兴趣。

六、教学内容:1. 泥鳅的生态习性:深入了解泥鳅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 捉泥鳅的安全教育:教授幼儿在进行捉泥鳅活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3. 科学实验:通过简单的实验,如观察泥鳅在不同水质环境下的反应,来加深幼儿对泥鳅生理特性的理解。

4. 创意泥鳅:引导幼儿利用泥巴或其他材料制作泥鳅,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5. 泥鳅的故事:通过讲述与泥鳅相关的童话或故事,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七、教学过程:1. 回顾捉泥鳅的经历,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体验。

2.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幼儿了解泥鳅的生态习性和生理特性。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教案《捉泥鳅》含反思通用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教案《捉泥鳅》含反思通用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教案《捉泥鳅》含反思通用一、教学内容《捉泥鳅》为幼儿园大班教材《快乐生活》第三章第一节内容。

本节课详细内容主要包括:认识泥鳅,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学习捉泥鳅的基本方法;培养幼儿对自然生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泥鳅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增强对自然生物的认知。

2. 通过捉泥鳅活动,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和观察力,提高幼儿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幼儿爱护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捉泥鳅的方法和技巧。

重点:认识泥鳅,了解其生活习性;培养幼儿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泥鳅模型、捉泥鳅工具(小网兜、小桶等)、PPT课件。

学具:每组一套捉泥鳅工具、记录表、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泥鳅模型和PPT课件,引导幼儿观察泥鳅的外形特征,讨论泥鳅的生活习性。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捉泥鳅的方法和技巧,如:选择合适的位置、动作要轻柔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捉泥鳅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捉泥鳅的过程,观察并记录泥鳅的特征。

4. 小组讨论与分享(5分钟)各小组分享捉泥鳅的过程和心得,讨论如何保护生态环境。

六、板书设计1. 泥鳅的基本特征2. 捉泥鳅的方法和技巧3. 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捉到的泥鳅,并描述其特征。

答案:幼儿需画出捉到的泥鳅,描述其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 作业题目:和家人分享捉泥鳅的经历,讨论如何保护生态环境。

答案:幼儿需向家人讲述捉泥鳅的过程,提出保护生态环境的建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次教学中,幼儿对捉泥鳅活动表现出极高的兴趣,但在操作过程中,部分幼儿动作过于粗鲁,对泥鳅造成一定伤害。

今后教学中,应加强对幼儿保护生态环境意识的培养。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生态环境,了解其他生物的生活习性,提高幼儿对自然环境的认知和保护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捉泥鳅的方法和技巧2. 保护生态环境意识的培养3. 作业设计中的分享与讨论一、捉泥鳅的方法和技巧1. 教学中,教师应详细讲解捉泥鳅的步骤,如:选择合适的位置、动作要轻柔、观察泥鳅的反应等。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捉泥鳅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捉泥鳅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捉泥鳅一、活动目标1.了解泥鳅的基本特征,掌握捉泥鳅的方法和技巧。

2.培养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增进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敬畏之心。

二、活动准备1.泥鳅若干条(可根据班级人数准备)2.捉泥鳅工具(如小网、小桶等)3.防水衣物、雨靴4.安全帽、手套等防护用品5.活动场地(泥鳅池或稻田)三、活动过程1.导入“小朋友们,你们听说过泥鳅吗?知道泥鳅长什么样吗?今天,老师带你们一起去捉泥鳅,好不好?”2.讲解泥鳅知识“泥鳅是一种生活在水里的鱼类,它有很多特点,比如:身体细长,颜色为褐色或黑色,喜欢在泥里钻来钻去。

泥鳅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食材,对我们的身体有很多好处。

”3.捉泥鳅方法讲解“在捉泥鳅之前,我们要先学习捉泥鳅的方法。

捉泥鳅的方法有很多,比如:用手捉、用小网捕、用小桶捞等。

下面,老师来演示一下捉泥鳅的技巧。

”(1)用手捉:轻轻地将手伸进泥鳅池,慢慢靠近泥鳅,然后迅速用手抓住。

(2)用小网捕:将小网放入水中,慢慢靠近泥鳅,然后迅速提起小网。

(3)用小桶捞:将小桶放入水中,慢慢靠近泥鳅,然后迅速将泥鳅捞进桶里。

4.安全事项讲解“在捉泥鳅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安全。

要穿上防水衣物和雨靴,避免弄湿衣服。

要戴上安全帽和手套,防止泥鳅咬伤。

要遵守秩序,不要拥挤,以免发生意外。

”5.实践活动(1)分组: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人。

(2)捉泥鳅:各小组按照讲解的方法开始捉泥鳅。

(3)分享成果:捉到泥鳅后,将泥鳅放入小桶中,统计各小组捉到的泥鳅数量。

四、活动延伸1.观察泥鳅:将捉到的泥鳅放入鱼缸中,观察泥鳅的生活习性。

2.交流分享:让孩子们回家后,与家人分享今天捉泥鳅的经历,增进亲子关系。

3.主题活动:开展“我最喜欢的泥鳅菜谱”主题活动,让孩子们了解泥鳅的食用方法。

五、活动评价1.学生评价:通过活动,学生能否掌握捉泥鳅的方法和技巧,了解泥鳅的特点。

2.教师评价:活动组织是否有序,学生参与度是否高涨,活动效果是否达到预期。

大班科学捉泥鳅精选教案案例

大班科学捉泥鳅精选教案案例

大班科学捉泥鳅精选教案案例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特点2. 捉泥鳅的方法和技巧3. 泥鳅的营养价值4. 爱护生态环境,珍惜自然资源三、教学准备:1. 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2. 捉泥鳅的工具(如网兜、小桶等)3. 泥鳅养殖缸或泥鳅标本4. 教学PPT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让幼儿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引发幼儿对泥鳅的兴趣。

2. 讲解:讲解捉泥鳅的方法和技巧,让幼儿掌握正确的捉泥鳅方式。

3. 实践:分组进行捉泥鳅实践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捉泥鳅的乐趣。

4. 总结:讲解泥鳅的营养价值,教育幼儿珍惜大自然赋予的资源。

5. 延伸:组织幼儿参观泥鳅养殖缸或泥鳅标本,让幼儿更加了解泥鳅的生活环境。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幼儿对捉泥鳅方法的掌握程度。

2. 搜集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作品,评价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问卷调查幼儿对本次课程的喜爱程度,了解幼儿的学习兴趣。

4. 分析幼儿在课程中的表现,为后续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六、教学活动:1. 组织幼儿进行捉泥鳅比赛,看谁捉的泥鳅多。

2. 设置障碍物,让幼儿在捉泥鳅的过程中克服困难,提高幼儿的耐心和毅力。

3. 开展泥鳅养殖小组活动,让幼儿学习泥鳅的养殖知识和技巧。

七、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直观地展示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实践操作法:让幼儿亲身体验捉泥鳅的过程,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幼儿分组讨论,分享捉泥鳅的心得和感受。

八、教学难点:1. 泥鳅在水中游动较快,捉泥鳅需要一定的技巧和耐心。

2. 幼儿在实践活动中有时会害怕泥鳅,需要教师引导幼儿克服恐惧心理。

九、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让幼儿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大班科学活动《捉泥鳅》的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捉泥鳅》的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捉泥鳅》的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体验捉泥鳅的乐趣,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2. 引导幼儿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增进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提高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活动准备:1. 活泥鳅若干条2. 捉泥鳅的容器(如脸盆、水桶等)3. 辅助工具(如网兜、夹子等)4. 清水一桶5. 遮阳布一块6. 毛巾、拖鞋等卫生用品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泥鳅,引导幼儿观察泥鳅的外形特征,激发幼儿兴趣。

2. 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教师讲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如泥鳅喜欢在泥巴里生活,善于跳跃等。

3. 捉泥鳅游戏:教师将泥鳅放入容器中,组织幼儿进行捉泥鳅游戏。

幼儿可以用手、网兜等工具捉泥鳅,体验捉泥鳅的乐趣。

4. 观察泥鳅:捉完泥鳅后,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泥鳅的特点,如身体光滑、色泽鲜艳等。

5. 清洗泥鳅:教师示范如何清洗泥鳅,并组织幼儿共同完成清洗工作。

6. 结束活动:教师带领幼儿整理工具,收拾场地,结束捉泥鳅活动。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的捉泥鳅经历,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探究活动。

2. 环境创设:教师将捉泥鳅的工具和泥鳅放入科学区,供幼儿自由探索。

3. 教学活动: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开展关于泥鳅的其他教学活动,如绘画、手工制作等。

五、活动注意事项:1. 确保活动场地安全,避免幼儿在捉泥鳅过程中受伤。

2. 注意培养幼儿的卫生习惯,捉泥鳅前后要求幼儿洗手。

3. 关注幼儿的情绪变化,适时调整活动难度和节奏。

4. 教师要积极参与幼儿的活动,关注幼儿的探究过程,引导幼儿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5. 活动结束后,及时与幼儿进行交流,了解幼儿的体验和感受。

六、活动教学内容1. 认识泥鳅:让幼儿观察泥鳅的外观特征,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

2. 捉泥鳅方法学习:教授幼儿捉泥鳅的正确方法,如如何在水中捕捉泥鳅,如何用手轻轻抓取等。

2024年捉泥鳅教案大班教案8篇

2024年捉泥鳅教案大班教案8篇
4、讨论:棉手套和塑料手套抓泥鳅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这样?
5、师生小结
捉泥鳅教案大班教案篇4
设计意图:
泥鳅是我们身边常见的动物之一,也是幼儿园的自然角中经常投放的,孩子们常常喜欢站在旁边看泥鳅,但却不敢给泥鳅换水,换水的时候泥鳅跑出来了,有的女孩子吓得尖叫,不敢靠近,更不敢捉泥鳅。根据孩子们喜欢观察又害怕泥鳅的特点,我设计了科学活动《捉泥鳅》,消除幼儿对动物的恐惧心理,鼓励幼儿大胆勇敢地与动物交往。
三、幼儿第二次探索:用什么材料捉泥鳅最快最方便。
1、设疑:用那种方法捉泥鳅最快最方便?(幼儿自由猜测)
2、幼儿第二次操作(放背景音乐捉泥鳅),教师鼓励幼儿每一种工具都玩一玩,比一比到底哪一种最快最方便。
3、幼儿交流操作经验。
师:刚才,你们把每一种工具都试过了吗?到底哪一种最快最方便呢?
4、捉泥鳅比赛。
2、第二次玩泥鳅:
(1)教师提出探索重点:试试怎样才能用手捉住泥鳅,不让它滑落。
(2)幼儿自由尝试,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探索捉泥鳅的方法,并及时请成功者介绍并及时请成功者介绍并展示徒手捉住泥鳅的方法,如捏紧、贴脸盆壁移动、两手捉等。
(3)教师再次提出捉玩泥鳅时的观察重点:泥鳅这么调皮,它身上有什么秘密让我们难以捉住它?大家来找一找。
2、幼儿操作。(放背景音乐《捉泥鳅》)
3、互相交流捉泥鳅的经验。
师:你捉到泥鳅了吗?你用什么方法把泥鳅捉起来的?
出示“捉泥鳅纪录表”,集体记录能够捉起泥鳅的工具。
看着记录表集体说说操作结果。
4、教师小结:
毛巾等材料表面比较粗糙,碰到滑滑的泥鳅,能增加摩擦力,这样泥鳅很容易捉起来;
而网兜、保险袋他们都有一个兜,能将泥鳅兜住,所以也能捉起泥鳅。
3、请幼儿结合自己的经验,说说用什么方法能捉住泥鳅。(教师肯定孩子的想法。)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教案《捉泥鳅》含反思通用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教案《捉泥鳅》含反思通用
教师展示泥鳅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泥鳅的外形特征,讨论泥鳅的生活习性。
2. 观看捉泥鳅视频(5分钟)
播放捉泥鳅的视频,让幼儿了解捉泥鳅的过程和方法。
3. 捉泥鳅方法讲解(5分钟)
教师结合水田模型,讲解捉泥鳅的基本方法,强调注意事项。
4. 课堂实践(10分钟)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发放捉泥鳅工具,进行实地捉泥鳅实践。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 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每个幼儿的实践情况,及时指导并纠正错误。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户外实地捉泥鳅活动,进一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增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
1. 捉泥鳅方法的讲解与实践操作;
2. 课堂实践的分组与合作;
3. 作业设计与课后反思。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教案《捉泥鳅》含反思通用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趣味农村》第四章《水田里的乐趣》,详细内容为“捉泥鳅”一节。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掌握捉泥鳅的基本方法,培养幼儿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泥鳅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增强对自然生物的认识。
2. 学会捉泥鳅的基本方法,提高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5. 随堂练习(10分钟)
教师提出捉泥鳅相关问题,引导幼儿互相交流,分享捉泥鳅的经验。
六、板书设计
1. 泥鳅的外形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黏液。
2. 泥鳅的、网捕、陷阱等。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画出自己捉到的泥鳅,并描述捉泥鳅的过程。
三、课堂提问
1. 提问要具有针对性和开放性,引导幼儿思考和交流。
2. 注意提问的顺序和节奏,给予幼儿充分的思考时间。

大班捉泥鳅科学教案

大班捉泥鳅科学教案

大班捉泥鳅科学教案第一章:活动目标1.1 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培养对生物的兴趣。

1.2 学习捉泥鳅的方法,提高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1.3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分享和交流。

第二章:活动准备2.1 教学材料:活泥鳅、水盆、捉泥鳅的工具(如网兜、小桶等)。

2.2 教学环境:干净的室内或户外活动场地,光线充足。

第三章:活动过程3.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引发幼儿兴趣。

3.2 实践操作:教师示范捉泥鳅的方法,引导幼儿亲自动手捉泥鳅。

3.3 交流分享:教师组织幼儿分享捉泥鳅的感受和经验,培养幼儿的沟通能力。

第四章:活动延伸4.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鼓励家长带领幼儿在家附近的水域捉泥鳅,观察泥鳅的生活习性。

4.2 环境创设:教师引导幼儿在班级环境中布置泥鳅的主题墙,展示幼儿捉泥鳅的照片和作品。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教师观察幼儿在捉泥鳅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5.2 家长反馈:教师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庭中捉泥鳅的情况,收集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5.3 幼儿自评:教师引导幼儿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

第六章:活动注意事项6.1 确保活动场地安全,无障碍物,避免幼儿在捉泥鳅过程中受伤。

6.2 提前检查捉泥鳅的工具是否完好,避免尖锐物品伤害幼儿。

6.3 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密切观察幼儿的行为,确保他们遵守规则,不捉其他动物。

第七章:活动拓展7.1 教师可组织幼儿进行泥鳅观察日记,记录泥鳅的生活习性和变化。

7.2 邀请专家进行讲座,让幼儿更加深入了解泥鳅的生态特点。

7.3 组织幼儿参观养殖场,实地了解泥鳅的养殖过程。

第八章:教学内容8.1 认识泥鳅的身体结构,了解其生活习性。

8.2 学习捉泥鳅的方法和技巧。

8.3 培养团队协作,学会分享和交流。

第九章:家园共育9.1 教师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分享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

9.2 家长协助教师,鼓励幼儿参与捉泥鳅活动。

大班科学活动捉泥鳅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捉泥鳅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捉泥鳅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活动教材第五章“动物世界”,详细内容为“捉泥鳅”。

通过观察泥鳅的特点,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培养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幼儿了解泥鳅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知道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合作的能力,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掌握泥鳅的外形特征,培养观察、表达、合作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泥鳅实物或图片、泥鳅生活环境图片、教学课件。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泥。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邀请幼儿观察泥鳅实物或图片,引导幼儿描述泥鳅的外形特征。

(2)组织幼儿讨论:你们在哪里见过泥鳅?泥鳅生活在哪里?2. 例题讲解(10分钟)(1)通过课件展示泥鳅的生活环境,讲解泥鳅的生活习性。

(2)讲解泥鳅的外形特征,引导幼儿用彩泥制作泥鳅模型。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分发观察记录表,组织幼儿观察泥鳅,记录泥鳅的特点。

(2)邀请幼儿分享观察成果,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泥鳅的外形特征。

4.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泥鳅的外形特征2. 泥鳅的生活习性3. 保护生态环境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动物,记录它们的特点,并与家长分享。

答案示例:我观察了小区里的猫咪,它有柔软的毛发、尖尖的耳朵、长长的尾巴。

猫咪喜欢在草地上晒太阳,还会捉老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泥鳅的特点,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表达、合作能力。

但在课堂组织方面,还需加强幼儿的纪律意识,提高课堂效率。

拓展延伸:1. 组织幼儿参观动物园,了解更多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外形特征。

2. 开展“我身边的动物”主题活动,鼓励幼儿观察、记录、分享身边的动物,培养幼儿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2024年大班捉泥鳅游戏教案简单

2024年大班捉泥鳅游戏教案简单

2024年大班捉泥鳅游戏教案简单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活动教材《快乐的游戏》第四章,详细内容为“捉泥鳅”游戏。

通过此游戏,让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锻炼身体,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捉泥鳅游戏的规则,能独立或合作完成游戏。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反应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幼儿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捉泥鳅游戏的规则理解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教学重点:观察力、反应能力的锻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泥鳅玩具、渔网、小桶、音乐播放器。

学具:每组一个渔网、小桶。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设置一个“小池塘”,将泥鳅玩具放入其中,引导幼儿观察泥鳅的特点,激发幼儿的兴趣。

2.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讲解捉泥鳅游戏的规则,示范如何使用渔网捕捉泥鳅,强调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3. 随堂练习(10分钟)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出一个队长,带领队员进行捉泥鳅游戏。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4. 游戏进行(10分钟)教师播放音乐,幼儿开始捉泥鳅。

游戏中,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游戏结束后,请各组队长分享捉泥鳅的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表扬。

六、板书设计1. 捉泥鳅游戏2. 内容:游戏规则团队协作方法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与家长一起完成一次户外捉泥鳅活动,记录过程和感受。

2. 答案示例:活动过程:与家长一起到户外捉泥鳅,学会了团队合作,共捉到5条泥鳅。

感受:通过此次活动,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锻炼了身体,也学会了与家长共同协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大自然,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同时,鼓励幼儿将所学游戏分享给家人,增进亲子关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实践情景引入。

2. 教学目标的设定。

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

4.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大班抓泥鳅活动的科学教案

大班抓泥鳅活动的科学教案

大班抓泥鳅活动的科学教案第一章:活动背景与目的一、活动背景1. 自然环境中的鱼类多样性2. 幼儿对泥鳅的好奇心与兴趣3. 培养幼儿观察、探索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二、活动目的1. 了解泥鳅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2. 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3. 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第二章:活动准备一、物质准备1. 活泥鳅若干条2. 鱼缸或水盆3. 观察记录表4. 画笔、彩纸等绘画材料二、经验准备1. 幼儿曾接触过其他鱼类2. 幼儿具备基本的观察和描述能力第三章:活动过程一、导入部分:谜语导入1. 教师出示谜语:“身在水中游,头来尾尾勾,浑身是泥色,味道鲜美口。

”引导幼儿猜测谜底。

2. 揭晓谜底,引出本次活动主题——泥鳅。

二、观察泥鳅1. 教师展示活泥鳅,引导幼儿观察泥鳅的外形特征,如身体颜色、形状、鱼鳞等。

2. 幼儿互相交流观察到的特征,教师总结。

三、探索泥鳅的生活习性1. 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泥鳅在水中游动的样子,引导幼儿观察泥鳅的生活习性。

2. 幼儿分享观察到的泥鳅生活习性,教师总结。

四、动手操作:抓泥鳅1. 教师示范如何正确抓泥鳅,注意安全事项。

2. 幼儿分组进行抓泥鳅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五、活动总结与反思1. 教师组织幼儿分享活动心得,总结泥鳅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 教师引导幼儿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第四章:活动延伸一、家园共育:家长协助幼儿观察家庭鱼缸中的泥鳅,记录泥鳅的生活习性。

二、环境创设:教师将幼儿抓泥鳅的作品布置在科学角,供全体幼儿欣赏。

三、课程整合:邀请专业人士讲解泥鳅的相关知识,拓展幼儿的科学视野。

第五章:活动评价一、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1. 观察泥鳅的认真程度2. 抓泥鳅的积极性和操作准确性二、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1. 合作意识2. 分享与交流能力3. 观察、描述和表达能力三、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和喜爱程度第六章:活动注意事项一、安全事项1. 确保活泥鳅无毒无害,不会对幼儿造成伤害。

2024年捉泥鳅大班的标准教案

2024年捉泥鳅大班的标准教案

2024年捉泥鳅大班的标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亲近自然”,详细内容为捉泥鳅活动。

通过此活动,让幼儿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培养幼儿亲近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泥鳅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以及捉泥鳅的方法。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捉泥鳅的基本技巧。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捉泥鳅的技巧和方法。

教学重点:泥鳅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泥鳅图片、捉泥鳅视频、泥鳅生活习性的讲解资料。

2. 学具:小桶、网兜、泥鳅、毛巾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来到户外,展示捉泥鳅的工具,激发幼儿兴趣。

2. 讲解泥鳅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10分钟)教师展示泥鳅图片,讲解泥鳅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让幼儿对泥鳅有初步的认识。

3. 观看捉泥鳅视频,学习捉泥鳅方法(10分钟)教师播放捉泥鳅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解捉泥鳅的技巧。

4. 实践操作,捉泥鳅(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捉泥鳅活动,教师指导并纠正幼儿的捉泥鳅方法。

5.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提出关于泥鳅的问题,让幼儿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泥鳅的外形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形,表面有黏液。

2. 泥鳅的生活习性:生活在淡水湖泊、河流、稻田等水域。

3. 捉泥鳅的方法:用网兜、小桶等工具,轻轻扰动水面,引诱泥鳅上钩。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画出自己捉泥鳅的场景,并简单描述捉泥鳅的过程。

2. 答案示例:画面中有幼儿、泥鳅、捉泥鳅工具等元素,描述语言简洁明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次教学活动中,幼儿对捉泥鳅兴趣浓厚,但在捉泥鳅技巧方面还需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组织家长参与捉泥鳅活动,增进亲子关系,让幼儿在实践中进一步了解泥鳅。

同时,开展关于保护生态环境的讨论,让幼儿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

大班科学捉泥鳅教案案例

大班科学捉泥鳅教案案例

大班科学捉泥鳅精选教案案例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特点2. 捉泥鳅的方法和技巧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三、教学准备1. 泥鳅若干条2. 捉泥鳅的工具(如网兜、盆子等)3. 教学图片或视频4. 记录表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泥鳅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幼儿观察泥鳅的外形特点,激发幼儿的兴趣。

2. 讲解:讲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特点,让幼儿了解泥鳅的生活环境、饮食习性等。

3. 实践活动:带领幼儿去捉泥鳅,让幼儿亲身体验捉泥鳅的乐趣。

在捉泥鳅的过程中,引导幼儿观察泥鳅的行为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五、作业与评价1.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家里的金鱼或鱼缸里的鱼,记录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评价:通过幼儿的观察记录和分享,评价幼儿对泥鳅的了解程度以及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

六、教学策略1. 采用观察法:让幼儿通过观察泥鳅的外形、生活环境等,了解泥鳅的特点。

2. 采用实践法:让幼儿亲自动手捉泥鳅,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幼儿在捉泥鳅过程中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特点,掌握捉泥鳅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八、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泥鳅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幼儿观察泥鳅的外形特点,激发幼儿的兴趣。

2. 讲解:讲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特点,让幼儿了解泥鳅的生活环境、饮食习性等。

3. 实践活动:带领幼儿去捉泥鳅,让幼儿亲身体验捉泥鳅的乐趣。

在捉泥鳅的过程中,引导幼儿观察泥鳅的行为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5. 作业布置: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家里的金鱼或鱼缸里的鱼,记录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024年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捉泥鳅

2024年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捉泥鳅

2024年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捉泥鳅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幼儿园大班科学教育指导纲要》第四章“动物世界”相关内容,详细内容涉及动物的生活习性、身体特征以及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以“捉泥鳅”为主题,围绕泥鳅的生活环境、形态结构及生态保护进行教学。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身体特征。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3. 情感目标:引导幼儿关注生态保护,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身体特征。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关注生态保护,培养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泥鳅标本、泥鳅生活习性的图片、生态保护宣传册。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泥鳅模型。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到附近的池塘观察泥鳅,让幼儿亲身感受泥鳅的生活环境。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泥鳅标本和图片,讲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身体特征,引导幼儿关注生态保护。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根据观察记录表,用画笔描绘泥鳅的形态结构,教师进行指导。

4. 分组讨论(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分组讨论如何保护泥鳅及其生活环境,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6. 动手实践(5分钟)幼儿用泥鳅模型进行捉泥鳅游戏,体验泥鳅的生活习性。

六、板书设计1. 泥鳅的生活习性2. 泥鳅的形态结构3. 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心中的泥鳅”为主题,画出泥鳅的生活环境、身体特征。

2. 答案:幼儿完成画作,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次教学活动中,幼儿对泥鳅的生活习性和身体特征掌握程度如何,生态保护意识的培养是否到位。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生态保护基地,了解更多关于生态保护的知识,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中关于泥鳅生活习性和身体特征的描述3. 分组讨论中关于生态保护的内容4. 作业设计中幼儿的动手实践与创作一、实践情景引入1. 选择安全、适宜的观察地点,确保幼儿在观察过程中的人身安全。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捉泥鳅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捉泥鳅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捉泥鳅一、活动目标1.了解泥鳅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培养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4.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二、活动准备1.泥鳅若干条(可根据班级人数准备)2.捉泥鳅的工具:小桶、小网、手套等3.活动场地:校园内的池塘或河流4.安全提示牌5.教学课件:泥鳅的图片、视频等三、活动过程1.导入(1)教师出示泥鳅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泥鳅的外形特征。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是什么样子的?2.讲解泥鳅的生活习性(1)教师讲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包括生活环境、食物来源等。

(2)教师提问:泥鳅生活在什么地方?它喜欢吃什么?3.捉泥鳅活动(1)教师带领幼儿来到活动场地,讲解捉泥鳅的注意事项。

(2)教师示范捉泥鳅的方法,指导幼儿正确使用工具。

(3)教师组织幼儿分组进行捉泥鳅活动,每组有一位教师指导。

(4)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提醒幼儿注意安全,不要随意离开队伍。

(5)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回到教室,清点泥鳅数量。

4.观察和记录(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捉到的泥鳅,描述其外形特征。

(2)教师提供记录表,让幼儿记录捉到的泥鳅数量和特征。

(3)教师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和记录结果。

(2)教师提问:你们在活动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是怎么解决的?四、活动延伸1.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泥鳅主题绘画活动,描绘自己捉泥鳅的场景。

2.教师带领幼儿参观水族馆,了解更多关于鱼类和泥鳅的知识。

3.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泥鳅主题手工制作活动,制作泥鳅模型。

4.教师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人分享捉泥鳅的经历,增进亲子关系。

五、活动反思1.在本次活动中,幼儿对泥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捉泥鳅活动。

2.幼儿在活动中学会了观察、记录和团队合作,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

3.教师在活动中注意引导幼儿注意安全,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4.活动延伸部分为幼儿提供了更多了解泥鳅的机会,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储备。

重难点补充:1.泥鳅特征和生活习性的认知难点:幼儿对泥鳅的特征和生活习性可能较为陌生,难以准确描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大班捉泥鳅活动方案
设计意图:
我班的自然角里饲养了几条泥鳅,前段时间,孩子们在给泥鳅换水时不小心把泥鳅掉在了地上,几个孩子手忙脚乱地抓了起来,“呀,真滑啊”“真不好抓”“太滑了,抓不住”孩子们在自由地交流自己的发现我知道孩子们对泥鳅不容易抓的现象产生了兴趣,于是,就自然生成了―――《泥鳅》这一科学活动
活动目标:
1、感知并了解泥鳅的主要特征,体验捉泥鳅的乐趣
2、在探究活动中发现粗糙材料易抓泥鳅的现象,激发幼儿探索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初步了解了鱼类知识
2、泥鳅数条、盆、棉手套和塑料手套等
3、介绍泥鳅主要特征及粘液作用的相关录像
活动过程:
1、观察感受泥鳅,了解泥鳅的外形特征
师:请小朋友仔细看看泥鳅样的,有没有特别的地方或有趣的事情,待会儿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为便于幼儿观察,事先在几个大脸盆中放若干泥鳅和水)
幼儿观察后自由讲述自己的发现
幼:眼睛小小的
幼:嘴边有胡须
幼:背上有鳍,尾巴上也有,游起来很灵活
师:是呀,这一点和谁一样啊?
幼:和鱼一样
师:是的,因为它也是鱼家庭中的一员啊你们有没有发现泥鳅有趣的事情呢?
幼:它身上很滑
幼:它身上滑溜溜的,老从我手里滑走
幼:它身上很粘
师:这些滑滑的、粘粘的呀?
幼:叫粘液
师:这些粘液对泥鳅有什么好处?
幼:能帮它逃走
幼:因为很滑,别人不容易抓住
师:除了帮它很快逃跑,粘液还会有什么好处呢,你们猜一
猜?(幼儿可能回答不上来),好吧,老师请你们看一段录像,看了就知道了
看录像,梳理有关泥鳅的知识
师,刚才我们说的,录像中都说到了现在你们知道了吧,泥鳅的粘液还有什么作用呀?
幼:能帮它的皮肤呼吸
幼:能帮它在泥地里很快地行走
师:粘液对泥鳅的好处真不少啊
2、尝试体验,比较发现粗糙材料易捉泥鳅的现象
幼儿徒手尝试捉泥鳅后集体交流
师:刚才小朋友说泥鳅身上滑滑的,不好捉现在你们去试一试,是不是真的很难捉
师:你捉到泥鳅了?你捉的?
幼:我捉了很长的时间才捉到两条
幼:真不好捉啊,我先用一只手没捉到,后来用两只手才捉到的
师:泥鳅在你手里是怎样的?
幼:我刚把泥鳅捉到,它就马上从我手里滑走了
幼:它在我手里拼命扭动,要从我手里逃走
师:泥鳅这么难捉,在帮它的忙啊?
幼:是粘液在帮忙
师:哦,有了粘液,泥鳅真不容易捉啊刚才我还看见几个小朋友用老师给你们擦手的毛巾在捉掉在地上的泥鳅呢,这个办法也挺好老师也准备了一些材料,请你们用这些材料试试捉泥鳅
幼儿尝试、比较,发现不同
师:用这些材料捉泥鳅,你们有没有发现有趣的事情呢?
幼:用棉手套好捉,我捉了好多呢
幼:我觉得塑料薄膜手套太滑,捉不到泥鳅
幼:我用毛巾把泥鳅身上的粘液都吸掉就好捉了
师:为什么棉手套捉泥鳅容易些,塑料手套就不容易?棉手套和塑料手套有什么不同?
幼:棉手套粗糙,塑料手套光滑
师小结:粗糙的棉手套捉泥鳅时,阻挡泥鳅滑走的力量变大了,泥鳅就不容易滑走了塑料手套自己也是滑滑的,它捉泥鳅时,阻挡泥鳅滑走的力量还是很少,所以不容易捉到泥鳅
3、联系生活,知道如何用粗糙材料防滑
师:刚才我们捉泥鳅,把地板弄得很湿瞧,地板变滑了,为什么我们在湿湿的地板上没有滑倒?谁在帮忙?
幼:我们穿了鞋子?
师:为什么穿了鞋子就不滑了?
幼:因为鞋底有花纹,很粗糙
师:这个道理和我们用棉手套捉泥鳅是一样的还有没有其他方法让滑滑的地板变得不滑呢?
幼:可以铺些纸板
幼:放块地毯
幼:放块厚棉布
师:生活中还有好多的地方是滑滑的,有些危险的,请小朋友回去找一找,然后想办法解决吧
活动延伸:
1、组织幼儿玩体育游戏――“捉泥鳅”
2、请家长和幼儿共同探讨生活中的防滑方法并请家长帮忙做笔录
活动评析:
我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立足于泥鳅的主要特征的观察和感知,在活动一开始,就让幼儿自由观察泥鳅的外形特征,了解外形特征与其生活环境的密切关系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幼儿带着“泥鳅长的什么样?它有什么有趣的地方?”等问题进行探究,活动中始终让幼儿处于一个宽松、和谐、自由的观察氛围,不要求幼儿获得完整知识,只要是幼儿有自己的观察与发现就行了在观察感知的基础上,再让幼儿将自己的发现与同伴、老师交流,让幼儿在活动中主动地建构相关知识,而教师此时只是一位积极的引导者、支持者与合作者在幼儿描述自己的发现时,我们针对“粘液”这一难点展开分析、设疑,让幼儿自己发现、猜想,而后在操作实践和观看录像中得到答案
孩子们对活生生的泥鳅不易抓是抱有浓厚探究兴趣的,我始终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在活动中以抓为主线,在抓的过程中发现泥鳅因为粘液的帮忙而容易逃脱的现象在此基础上,材料的出现使探究活动又上升了一个层次在这个过程中,我重复在让幼儿比较粗糙材料与光滑材料捉泥鳅的不同现象,只有发现奇特的现象,才能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让幼儿发现事物间的关系,获得新经验在活动中,幼儿在亲自操作和体验中自然地发现了棉手套易捉泥鳅的现象,同时,幼儿认识了两种材料的特点,发现了材料特点与捉泥鳅难易程度的关系,从而让他们自发地构建起粗糙的材料有防滑作用的经验在这一过程中,我
的任务是观察孩子用材料尝试捕捉泥鳅的过程,提供适时的帮助,引
导幼儿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共同探究这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有助于幼儿重新思考自己的探究过程和发现,促进感念和思维水平由低到高的不断发展
科学活动应来源于生活,更应回归于生活本次活动的延伸也是
继续探索的起点,正如《纲要》中说,孩子们在科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通过解决这些问题的探究活动,孩子们不仅能学会学习,还将发展在
社会生活中所必要的能力和行为所以,我从捉泥鳅的现象中生成活动,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幼儿知道,之所以探索这个现象,探讨这个问题,是为了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是为我们的生活所服务的,为幼
儿理解科学对人们生活的实际意义提供了直接经验和实际背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