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公孙度传》高考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文言文阅读《2019新课标II卷T10》答案详细解析
文言文阅读答案详细解析2019新课标II卷T10-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
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
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
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公叔既死,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
公与语,数日不厌。
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
”鞅曰:“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
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孝公曰:“善。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孝公曰:“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于是太子犯法。
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将法太子。
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明日,秦人皆趋令。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于是以鞅为大良造。
居五年,秦人富强。
孝公使卫鞅将而伐魏。
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卬,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
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国内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于秦以和。
而魏遂去安邑,徙都大梁。
惠王曰:“寡人恨不用公叔座之言也。
”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B.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C.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D. 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
《资治通鉴公孙鞅卫鞅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资治通鉴公孙鞅卫鞅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资治通鉴|公孙鞅|卫鞅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公孙鞅者,卫之庶孙也,好刑名之学。
事魏相公叔痤,痤知其贤,未及进。
会病,魏惠王往问之曰:“公叔病如有不可讳,将奈社稷何?”公叔曰:“痤之中庶子卫鞅,年虽少,有奇才,愿君举国而听之!”王嘿然。
公叔曰:“君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王许诺而去。
公叔召鞅谢曰:“吾先君而后臣,故先为君谋,后以告子。
子必速行矣!”鞅曰:“君不能用子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子之言杀臣乎?”卒不去。
王出,谓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国听卫鞅也!既又劝寡人杀之,岂不悖哉!”卫鞅既至秦,因宠臣景监以觅孝公,说以富国强兵之术,公大说,与议国事。
卫鞅欲变法,秦人不说。
卫鞅言于秦孝公曰:“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
盛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
”甘龙曰:“不然,缘古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
”卫鞅曰:“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
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
”公曰:“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定变法之令。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目都南门,募民能徒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徒。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
民皆信服,乃下令。
令民为什伍而相收司、连坐,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不告奸者与降敌同罚。
有军功者,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
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明尊卑爵秩等级,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
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于时太子犯法。
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明日,秦人皆趋令。
行之十年,泰国道不拾遗,山元盗贼,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秦民初言令不便者,又来言令便。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资治通鉴-李密之亡》(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资治通鉴·李密之亡》(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密之亡也,往依郝孝德,孝德不礼.之;又入王薄,薄亦不之奇也,密困之,至削树皮而食之,匿于淮阳村舍,变姓名,聚徒教授。
郡县疑而捕之,密亡去,抵其妹夫雍丘令丘君明。
君明不敢舍,转寄密于游侠王秀才家,秀才以女妻之。
君明从侄怀义告其事,帝令怀义自赍敕书..与梁郡通守杨汪相知收捕。
汪遣兵国秀才宅,适值密出外,由是获免。
李密自雍州亡命,往来诸帅间,说以取天下之策,始皆不信。
久之,稍以为然,相谓曰:“斯人公卿子弟,志气若是。
今人人皆云杨氏将灭,李氏将兴。
吾闻王者不死,斯人再三获济,岂非其人乎!”由是渐敬密。
密察诸帅,唯翟让最强,乃因王伯当以见让,为让画策,往说诸小盗,皆下之。
让悦,稍亲近密,与之计事。
会有李玄英者,自东都逃来,经历诸城,求访李密,云:“斯人当代隋家。
”既与密通,遂委身事之。
前宋城尉齐郡房玄藻,自负其才,恨不为时用,预于杨玄感之谋,变姓名亡命,遇密于梁、宋之间,遂与之俱游汉、沔,遍入诸贼,说.其豪杰;还日,从者数百人,仍为游客,处于让营。
让见密为豪杰所归,欲从其计,犹豫未决,密因说让曰:“今四海..糜沸,不得耕耘,公士众虽多,食无仓廪,唯资野掠,常苦不给。
若旷日持久加以大敌临之必涣然离散未若先取荥阳休兵馆谷待士马肥充然后与人争利”让从之,于是破金堤关,攻荥阳诸县,多下之。
让乃令密建牙,别统所部,号蒲山公营。
密部分严整,凡号令士卒,虽盛夏,皆如背负霜雪。
躬服俭素,所得金宝,悉颁赐麾下,由是人为之用。
麾下士卒多为让士卒所陵辱,以威约有素,不敢报也。
(选自《资治通鉴·隋纪》)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若旷日持久/加以大敌临之/必涣然离散/未若先取/荥阳休兵馆谷/待士马肥充然/后与人争利/B.若旷日持久/加以大敌临之/必涣然离散/未若先取荥阳/休兵馆谷/待士马肥充/然后与人争利/C.若旷日持久/加以大敌/临之必涣然离散/未若先取荥阳/休兵馆谷/待士马肥充然/后与人争利/D.若旷日持久/加以大敌/临之必涣然离散/未若先取/荥阳休兵馆谷/待士马肥充/然后与人争利/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孝德不礼之”与“礼天下之奇才”(《六国论》)两句中的“礼”字含义相同。
文言文〈资治通鉴〉》阅读试题附答案
文言文〈资治通鉴〉》阅读试题附答案文言文〈资治通鉴〉》阅读试题附答案初,范纯仁以国用不足,请再立常平钱谷敛散出息之法,朝廷用其言;司马光方以疾在告,不与也。
已而台谏共言其非,皆不报。
光寻具劄子言:“先朝散青苗,本为利民,并取情愿;后提举官速要见功,务求多散。
今禁抑配,则无害也。
”苏轼奏曰:“熙宁之法,未尝不禁抑配,而其为害也至此。
民家量入为出,虽贫亦足;若令分外得钱,则费用自广。
今许人情愿,是为设法罔民,使快一时非理之用,而不虑后日催纳之患,非良法也。
”会王岩叟、朱光庭、王觌等交章乞罢青苗,光始大悟,力疾入朝,于帘前奏曰:“是何奸邪,劝陛下复行此事!”太皇太后从之。
皇太后谕辅臣曰:“台谏官言近日除授多有不当。
”光曰:“朝廷既令臣僚各举所知,必且试用。
待其不职,然后罢黜,亦可并坐举者。
”吕公著曰:“举官虽委人,亦须执政审察人材。
”光曰:“自来执政,止于举到人中取其所善者用之。
”韩维曰:“光所言非是,直信举者之言,不先审察,待其不职而罚之,甚失义理。
”公著曰:“近除用多失,亦由限以资格。
”光曰:“资格亦不可少。
”维曰:“资格但可施于叙迁,若升擢人材,岂可拘资格邪!”九月,丙辰朔,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司马光卒,年六十六。
太皇太后哭之恸,帝亦感涕不已。
光居洛阳十五年,天下以为真宰相,田夫野老皆号为司马相公,妇人孺子亦知其为君实也。
及为门下侍郎,苏轼自登州召还,缘道人相聚号呼曰:“寄谢司马相公,毋去朝廷,厚自爱,以活我。
”辽人敕其边吏曰:“中国相司马矣,切毋生事、开边隙。
”光自见言行计从,欲以身徇社稷,躬亲庶务,不舍昼夜。
宾客见其体羸,举诸葛亮食少事烦以为戒,光曰:“死生命也。
”为之益力。
病革,不复自觉,谆谆如梦中语,然皆朝廷天下事也。
既殁,其家得遗奏八纸,皆手札,论当世要务。
百姓闻其卒,罢市而往吊,鬻衣而致奠,巷哭而过,车盖以万千数。
京师民画其像,刻印鬻之,家置一本,饮食必祝焉。
归葬陕州,四方来会者数万人。
《资治通鉴》阅读练习题答案及译文
《资治通鉴》阅读练习题答案及译文《资治通鉴》阅读练习题答案及译文郭子仪、李光弼还常山,史思明收散卒数万踵其后。
子仪选骁骑更挑战,三日,至行唐,贼疲,乃退。
子仪乘之,又败之于沙河。
蔡希德至洛阳,安禄山复使将步骑二万人北就思明,又使牛廷玠发范阳等郡兵万馀人助思明,合五万馀人,而同罗、曳落河居五分之一。
子仪至恒阳,思明随至,子仪深沟高垒以待之;贼来则守,去则追之,昼则耀兵,夜斫其营,贼不得休息。
数日,子仪、光弼议曰:“贼倦矣,可以出战。
”(至德元年五月)壬午,战于嘉山,大破之,斩首四万级,捕虏千馀人。
思明坠马,露髻跣足步走,至暮,杖折枪归营,奔于博陵;光弼就围之,军声大振。
于是河北十馀郡皆杀贼守将而降。
渔阳路再绝,贼往来者皆轻骑窃过,多为官军所获,将士家在渔阳者无不摇心。
禄山大惧,议弃洛阳,走归范阳,计未决。
是时,天下以杨国忠骄纵召乱,莫不切齿。
又,禄山起兵以诛国忠为名,王思礼密说哥舒翰,使抗表请诛国忠,翰不应。
思礼又请以三十骑劫取以来,至潼关杀之。
翰曰:“如此,乃翰反,非禄山也。
”或说国忠:“今朝廷重兵尽在翰手,翰若援旗西指,于公岂不危哉!”国忠大惧,乃奏:“潼关大军虽盛,而后无继,万一失利,京师可忧。
请选监牧小儿三千于苑中训练。
”上许之使剑南军将李福德等领之又募万人屯灞上令所亲杜乾运将之名为御贼实备翰也翰闻之亦恐为国忠所图乃表请灞上军隶潼关六月癸未召杜乾运诣关因事斩之国忠益惧。
(节选自《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八十一)1.对下列甸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史思明收散卒数万踵其后踵:脚后跟。
B.露髻跣足步走跣:光着脚。
C.或说国忠说:劝说,游说。
D.上许之许:答应。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A.贼疲,乃退如此,乃翰反,非禄山也B.又败之于沙河于公岂不危哉C.贼往来者皆轻骑窃过将士家在渔阳者无不摇心D.子仪深沟高垒以待之禄山起兵以诛国忠为名3.下列各句编为四组,全都不属于郭子仪、李光弼军事行动的一组是 (3分)①贼来则守,去则追之②贼倦矣,可以出战③战于嘉山,大破之④至暮,杖折枪归营⑤于是河北十馀郡皆杀贼守将而降⑥议弃洛阳,走归范阳A. ①③⑥B. ①②⑤C. ②③④D.④⑤⑥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郭子仪、李光弼兵退回常山,叛将史思明又收罗散兵数万随后追击,郭子仪挑选骁勇善战的骑兵主动挑战。
《资治通鉴》阅读答案
《资治通鉴》阅读答案《资治通鉴》阅读答案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有时需要做一些阅读题,这时最离不开的就是阅读答案了,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快速地掌握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阅读答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资治通鉴》阅读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资治通鉴》阅读答案1魏文侯①使乐羊伐中山②,克之;以封其子击③。
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
”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④出。
次问翟璜,对曰:“仁君。
”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
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
”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注释】①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
②中山:战国时一小国。
③击:魏文侯之子,后继承为君,即魏武侯。
④趋:快走。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4分)(1)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2)克之(3)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4)亲下堂迎之【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3分)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
【小题3】你觉得魏文侯是个仁君吗?请结合文章内容,做简要分析。
(3分)答案:【小题1】(1)讨伐、攻打(2)攻占、战胜(3)反通返,返回(4)亲自【小题2】刚才任座说的话很是耿直,所以就知道(您一定是仁君)了。
【小题3】(1)不是仁君。
他以仁君自居,喜欢人家奉承他是仁君,听到颂扬便喜,听到批评便怒。
群臣懂得这个理,所以“皆曰仁君”。
魏文侯要的就是这个。
(2)是仁君。
从“怒”到“悦”的神态变化以及“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的举动中,可以看出他善于接受意见并及时改正错误。
解析:【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资治通鉴》阅读及答案
《资治通鉴》阅读及答案《资治通鉴》阅读及答案「篇一」古文阅读齐威王召即墨①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
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②,人民给③,官无事,东方以宁。
是子不事④吾左右以求助也。
”封之万家⑤。
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
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⑥。
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
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
”是日,烹⑦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
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⑧,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注释】①即墨:古地名。
下文中的“阿”、“鄄”和“薛陵”都是古地名。
②辟:开垦。
③给(jǐ):富裕。
④事:巴结。
⑤万家:这里指一万户的俸禄。
⑥馁(něi):饥饿。
⑦烹:煮。
古代的一种酷刑。
⑧饰诈:掩饰,欺诈。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4分)⑴语之曰⑵然吾使人视即墨⑶誉言日至()⑷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3分)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
小题3:根据语段,概括齐国能够“强于天下”的原因。
(3分)参考答案:小题1:(4分)⑴告诉;对说⑵派,派遣⑶ 到⑷曾经小题2:(3分)这是你不巴结我的身边内臣谋求内援的缘故。
(3分,重点考查“是”、“子”、“左右”等词的理解2分,语言表达1分)小题3:(3分)①赏罚分明,对“饰诈”者惩治有力。
②齐威王不偏听,重实情。
(意思对即可。
写出一点2分;写出两点即满分。
)小题1:试题分析:古文中有的字词要译成一个短语结构,比如本题中的“语”,要译成“对说”。
另外,要注意古文多义词在语境中的含义,比如“使”有多种含义,在本句是“派”。
小题2:试题分析:根据注释,先了解字词义,再组成句子。
“是”即“是”(古文中少见),“子”:对对方的敬称,“事”:注释中有,巴结;“左右”,指身边人,“以”,连词“来”,“求助”:谋求帮助。
小题3:试题分析:要把全文大致翻译一下,然后注意分析齐威王的行为与影响,抓住“是日,烹⑦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资治通鉴-武三思用事》(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资治通鉴·武三思用事》(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天授元年,武三思用事,宰相皆下之。
同风阁鸾台三品韦方质有疾,三思往问之,方质据床不为礼。
或谏之,方质曰:“大丈夫安能曲事近成以求苟免乎!”寻为周兴等所构,流儋州,籍没其家。
时法官竞为深酷,唯司刑丞徐有功、社景俭独存平怒。
有功,名弘敬,初为蒲州司法以宽为治不施敲朴吏相约有犯徐司法杖者众共斥之迨官满不杖一人职事亦修累迁司刑丞酷吏所诬构者,有功皆为直之,前后所活数十百家。
尝廷争狱事,太后①厉色诘之,左右为战䂞,有功神色不挠,争之弥切。
太后虽好杀,知有功正直,甚敬惮之,冬,十月。
道州刺史李行褒兄弟为酷吏所陷,当族.,秋官郎中徐有功固.争不能得。
秋官侍郎周兴奏有功故出反囚,当斩,太后虽不许,亦免有功官;然太后雅.重有功,久之,复起为侍御史。
有功伏地流涕国辞曰;“臣闻鹿走山林而命悬庖厨,势使之然也。
陛下以巨为法官,臣不敢枉陆下法,必死是官矣。
”太后固授之,长寿二年,德妃父孝谌为润州刺史,有奴妄为妖异以恐德妃母庞氏,庞氏惧,奴请夜祠祷解,因发其事,下监察御史龙门薛季昶按之,季昶诬奏,以为与德妃同祝诅②。
庞氏当斩,其子希瑊诣侍御史徐有功讼冤,有功牒所司停刑,上奏论之,以为无罪。
太后召有功,曰:“卿比按狱,失出何多?”对曰:“失出,人臣之小过;好生,圣人之大德。
”太后默然。
由是庞氏得狱死,与其三子皆流岭南..,孝谌贬罗州司马,有功亦除名。
万岁通天元年冬,太后思徐有功用法平,擢拜左台殿中侍御史,远近闻者无不相贺。
鹿城主簿宗城潘好礼著论,称有功蹈道依仁。
因守诚节,不以贵贱死生易其操履。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记》)【注】①太后:指武则天。
②祝诅:做诅咒之事,即祈求神灵向某人降福,之前后有人诬告德妃庞氏行诅咒之事,以图不利于大后。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初为蒲州司法/以宽为治/不施敲朴/吏相约有犯徐司法杖者/众共斥之/迨官满/不杖一人职/事亦修/累迁司刑丞/B.初为蒲州/司法以宽为治/不施敲朴/吏相约有犯徐司法杖者/众共斥之/迨官满/不杖一人/职事亦修/累迁司刑丞/C.初为蒲州/司法以宽为治/不施敲朴/吏相约有犯徐司法杖者/众共斥之/迨官满/不杖一人职/事亦修/累迁司刑丞/D.初为蒲州司法/以宽为治/不施敲朴/吏相约有犯徐司法杖者/众共斥之/迨官满/不杖一人/职事亦修/累迁司刑丞/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族,古代的一种残酷刑罚,即一人犯死罪而连及其父母妻子等整个家族被杀。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资治通鉴-唐太宗精选天下文学之士》(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资治通鉴·唐太宗精选天下文学之士》(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上①于弘文殿聚四部..书二十余万卷,置弘文馆于殿侧,精选天下文学之士虞世南、褚亮、欧阳询等,以本官兼学士,令更日宿直,听朝之隙,引入内殿,讲论前言往行,商榷政事,或至夜分乃罢。
甲申,民部尚书裴矩奏:“民遭突厥暴践者,请户给绢一匹。
”上曰:“朕以诚信御下,不欲虚有存恤之名而无其实。
户有大小,岂得雷同给赐乎!”于是计口为率。
十二月己巳,益州..大都督窦轨奏称獠反,请发兵讨之。
上曰:“獠依阻山林,时出鼠窃,乃其常俗;牧守苟能抚以恩信,自然帅服,安可轻动干戈,渔猎其民,比之禽兽,岂为民父母之意邪!”竟不许。
上谓裴寂曰:“比多上书言事者,朕皆粘之屋壁,得出入省览,每思治道,或深夜方寝。
公辈亦当恪勤职业,副朕此意。
”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
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
”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壬申,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寤向者辨之未精也。
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命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受人馈绢,事觉,上曰:“顺德果能有益国家,朕与之共有府库耳,何至贪冒如是乎!”犹惜其有功,不之罪,但于殿庭赐绢数十匹。
大理..少卿胡演曰:“顺德枉法受财,罪不可赦,奈何复赐之绢?”上曰:“彼有人性,得绢之辱,甚于受刑;如不知愧,一禽兽耳,杀之何益!”(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八》)【注】①上:帝王。
文中指唐太宗。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B.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C.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D.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四部,中国古代图书分类方法,指经、史、子、集四部,后世亦称为四库。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资治通鉴汉纪》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资治通鉴汉纪》含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太祖高皇帝十一年,陆生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
归报,帝大悦,拜陆生为太中大夫。
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
昔者吴王夫差、智伯、秦始皇,皆以极武而亡。
乡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帝有惭色,曰:“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及古成败之国。
”帝有疾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馀日舞阳侯樊哙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陛下病甚,大臣震怒;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帝笑而起。
上从破黥布归,疾益甚,愈欲易太子。
张良谏不听,因疾不视事。
叔孙通谏曰:“昔者晋献公以骊姬之故,废太子,立奚齐,晋国乱者数十年,为天下笑。
秦以不蚤定扶苏,令赵高得以诈立胡亥,自使灭祀,此陛下所亲见。
今太子仁孝,天下皆闻之。
吕后与陛下攻苦食啖,其可背哉!陛下必欲废适.而立少,臣愿先伏诛,以颈血污地!”帝曰:“公罢矣,吾直戏耳!”叔孙通曰:“太子,天下本,本一摇,天下振动;奈何以天下为戏乎!”时大臣固争者多;上知群臣心皆不附赵王,乃止不立。
上击布时,为流失所中,行道,疾甚。
吕后迎良医。
医入见,曰:“疾可治。
”上骂之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遂不使治疾,赐黄金五十斤,罢之。
夏,四月,甲辰..,帝崩于长乐宫。
丁未,发丧,大赦天下。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帝有疾/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馀日/舞阳侯樊哙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B.帝有疾/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馀日/舞阳侯樊哙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C.帝有疾/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馀日/舞阳侯樊哙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D.帝有疾/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馀日/舞阳侯樊哙排阔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指当时的儒家经典著作《诗经》,陆生希望高帝接受儒家学说以治国理政。
2024年新高考Ⅰ卷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资治通鉴汉纪》《读通鉴论》卷三含答案
2024年新高考Ⅰ卷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资治通鉴汉纪》《读通鉴论》卷三含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李广有孙陵,为侍中,善骑射。
帝以为有广之风,使教射酒泉、张掖以备胡。
及贰师击匈奴[注],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屯边者,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
愿得自当一队,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毋令专乡贰师军。
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
”上壮.而许之。
陵至浚稽山,与单于相值,骑可三万围陵军。
陵搏战攻之,虏还走上山,汉军追击,杀数千人。
单于大惊,召八万余骑攻陵。
陵军步斗树木间,复杀数千人。
陵居谷中,虏在山上,四面射,矢如雨下。
士卒多死,不得行。
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
上怒甚,群臣皆罪陵。
上以问太史令司马迁,迁盛言:“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有国士之风。
且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蹂戎马之地,抑数万之师。
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
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
”上以迁为诬罔,下迁腐刑。
久之,上悔陵无救。
上遣(公孙)敖深入匈奴迎李陵,敖军无功还,因曰:“捕得生口,言李陵教单于为兵以备汉军。
”上于是族陵家。
既而闻之,乃汉将降匈奴者李绪,非陵也。
陵使人刺杀绪,大阏氏欲杀陵,单于匿之北方。
大阏氏死,乃还。
单于以女妻陵,立为右校王,与卫律皆贵用事。
卫律常在单于左右;陵居外,有大事乃入议。
(征和三年)三月,遣李广利将七万人出五原,击匈奴。
匈奴使大将与李陵将三万余骑追汉军,转战九日。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材料二:李陵之降也,罪较著而不可掩。
如谓其孤军支虏而无援,则以步卒五千出塞,陵自炫其勇,而非武帝命之不获辞也。
陵之族也,则嫁其祸于李绪;迨.其后李广利征匈奴,陵将三万余骑追汉军,转战九日,亦将委罪于绪乎?如曰陵受单于之制,不得不追奔转战者,匈奴岂伊无可信之人?令陵有两袒之心,单于亦何能信陵而委以重兵,使深入而与汉将相持乎!迁之为陵文过若不及,而抑称道李广于不绝,以奖其世业。
高考文言文阅读仿真训练:《资治通鉴-吕蒙未及受封而疾发》(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仿真训练:《资治通鉴-吕蒙未及受封而疾发》(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吕蒙未及受封而疾发,权迎置于所馆之侧,所以治护者万方。
时有加鍼,权为之惨戚。
欲数见其颜色,又恐劳动,常穿壁瞻之,见小能下食,则喜顾左右言笑,不然则咄唶,夜不能寐。
病中瘳,为下赦令,群臣毕贺,已而竟卒,年四十二。
权哀痛殊甚,为置守冢..三百家。
权后与陆逊论周瑜、鲁肃及蒙曰:“公瑾雄烈,胆略兼人,遂破孟德..,开拓荆州,邈焉寡俦。
子敬因公瑾致达于孤,孤与宴语,便及大略帝王之业,此一快也。
后孟德因获刘琮之势,张言方率数十万众水步俱下,孤普请诸将,咨问所宜,无适先对;至张子布、秦文表俱言宜遣使修檄迎之,子敬即驳言不可,劝孤急呼公瑾,付任以众,逆而击之,此二快也。
后虽劝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损其二长也。
周公不求备于一人,故孤忘其短而贵其长,常以比方邓禹也。
子明少时,孤谓不辞剧易,果敢有胆而已;及身长大,学问开益,筹略奇至,可以次于公瑾,但言议英发不及之耳。
图取关羽,胜于子敬。
子敬答孤书云:‘帝王之起,皆有驱除,羽不足忌。
’此子敬内不能办外为大言耳孤亦恕之不苟责也然其作军屯营不失令行禁止部界无废负路无拾遗其法亦美矣”孙权与于禁乘马并行,虞翻呵禁曰:“汝降虏,何敢与吾君齐马首乎!”抗鞭欲击禁,权呵止之。
孙权之称籓也,魏王操召张辽等诸军悉还救樊,未至而围解。
徐晃振旅还摩陂,操迎晃七里,置酒大会。
王举酒谓晃曰:“全樊、襄阳,将军之功也。
”亦厚赐桓阶,以为尚书。
操嫌荆州残民及其屯田..在汉川者,皆欲徙之。
司马懿曰:“荆.楚.轻脆易动,关羽新破,诸为恶者藏窜观望,徙其善者,既伤其意,将令去者不敢复还。
”操曰:“是也。
”是后诸亡者悉还出。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六十》)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此子敬内不能办/外为大言耳/孤亦恕之/不苟责也/然其作军屯营/不失令/行禁止/部界无废负/路无拾遗/其法亦美矣/B.此子敬内不能办/外为大言耳/孤亦恕之/不苟责也/然/其作军屯营/不失令/行禁止/部界无废负/路无拾遗/其法亦美矣/C.此子敬内不能办/外为大言耳/孤亦恕之/不苟责也/然/其作军屯营/不失令行禁止/部界无废负/路无拾遗/其法亦美矣/D.此子敬内不能办/外为大言耳/孤亦恕之/不苟责也/然其作军屯营/不失令行禁止/部界无废负/路无拾遗/其法亦美矣/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守冢意思是守墓或守墓者,文中指孙权给吕蒙安排三百户人守墓。
《资治通鉴》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资治通鉴》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资治通鉴》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我们有时需要做一些阅读题,这时最离不开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阅读答案可以有效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知识。
什么类型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资治通鉴》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资治通鉴》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1杨震年已五十余,累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说:“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密愧而出。
(《资治通鉴》)注:累迁:多次升官。
昌邑:地名。
茂才:秀才。
1、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王密为()昌邑令②夜怀金十斤以遗()震2、翻译句子。
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3、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杨震怎样的品质?参考答案1.(1)做,当(2)送给;2.我(老朋友)了解你,你却不了解我(老朋友),为什么?3.表现清正廉洁(不徇私情的品质。
)二:9.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当之(.到、往)郡②夜怀(怀揣)金十斤以遗震③夜怀金十斤以遗(赠与)震④故(原来、从前)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10. 下列句中加点的“而”与“密愧而出”中的“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D )(2 分)。
A.道渴而死B.后狼止而后前狼又至C.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D.拔山倒树而来11.翻译句子。
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翻译:我了解你的为人,你怎么不了解我的为人?12.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杨震怎样的品质?答案:可看出杨震清正廉明的高尚品质。
译文:杨震已经五十多岁了,多次升职做到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该去赴任时,路过昌邑(地名),他曾经推荐过的荆州茂才(秀才)王密正是昌邑县令,夜里揣着十斤黄金来送给杨震。
杨震说:"老朋友我了解你,你却不了解我,为什么?"王密说:"夜里没有人知道。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史记-公孙弘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史记·公孙弘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丞相公孙弘者,齐淄川国.薛县人也,字季。
年四十余,乃学春秋杂说。
弘年六十,征为博士。
使匈奴..,还报,不合上意,上怒,以为不能,弘乃.病免归。
元光五年,有诏征文学,蓄川国复推上公孙弘。
弘谢曰:“臣已尝西应命,以不能罢归,愿更推选。
”国人固推弘。
策奏,天子擢弘对为第一,拜为博士。
弘为人恢奇多闻,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人臣病不俭节弘为布被食不重肉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于是天子察其行敦厚,辩论有余,习文法吏事,而又缘饰以儒术,上大说之。
弘奏事,有不可,不庭辩之。
尝与主爵都尉汲黯请间,汲黯先发之,弘推其后,天子常说,以此日益亲贵。
尝与公卿约议,至上前,皆倍其约以顺上旨。
汲黯庭诘弘曰:“齐人多诈而无情实,始与臣等建此议,今皆倍之,不忠。
”上问弘。
弘谢曰:“夫知臣者以臣为忠,不知臣者以臣为不忠。
”上然弘言。
左右幸臣每毁弘,上益厚遇之。
元朔三年,以弘为御史大夫。
汲黯曰:“弘位在三公,奉禄甚多。
然为布被,此诈也。
”上问弘。
弘谢曰:“晏婴相景公,食不重肉,妾不衣丝,齐国亦治。
今臣为布被,自九卿以下至于小吏,无差,诚如汲黯言。
且无汲黯忠,陛下安得闻此言。
”天子以为谦让,愈益厚之。
卒以弘为丞相,封平津侯。
食一肉脱粟之饭。
故人所善宾客,仰衣食,弘奉禄皆以给之,家无所余。
士亦以此贤之。
弘病甚,乃上书曰:“臣愿归侯印,避贤者路。
”天子报曰:“君不幸罹病,何恙不已,乞骸骨...,是章朕之不德也。
君其省思虑,一精神,辅以医药。
”因赐告牛酒杂帛。
元狩二年,以丞相终。
(节选自《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人臣病不俭节/弘为布被/食不重肉/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B.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人臣病不俭节/弘为布被/食不重肉/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C.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人臣病不俭节/弘为布被/食不重肉/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D.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人臣病不俭节/弘为布被/食不重肉/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国,有国家、国都、地域等多种含义,在文中指的是汉朝时王侯的封地。
(新高考)高中语文《资治通鉴-唐纪》和《涑水记闻》高考文言文阅读理解试题(附答案详解)
(新高考)高中语文《资治通鉴-唐纪》和《涑水记闻》高考文言文阅读理解试题(附答案详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20分)材料一:上问魏征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拥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
”上曰:“善!”(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材料二:初,选人李公义陈言,请为铁龙爪以浚河。
其法用铁数斤为龙爪形沈之水底系絙以船曳之而行。
宫官黄怀信以为铁爪,只列干木下如耙状,以石压之,两旁系大絙,两端钉大船,相距八十步,各用革车绞之,去来挠荡泥沙,已.,又移船而浚之。
事下大名安抚司,安抚司命金提司管勾官范子渊与通判、知县共试验之,皆言不可用。
会子渊入京师,王介甫问子渊:“浚川铁耙、龙爪法甚善,何故不可用?”子渊因变言:“此诚善法,但当时同官议不合耳。
”介甫大喜,即除子渊都水外监丞,置浚川司,使行其法。
子渊乃于河上令指使分督役卒,用二物疏浚,书其课.曰:“某日以扫疏若干步,深若干尺。
”其实水深则耙不能及底,虚曳去来,水浅则齿碍泥沙,曳之不动。
会都水监丞程昉于大名河曲开直河,子渊属昉称直河浅,牒浚川司使用耙泼之,昉从之。
是时,天下皆言浚川耙如儿戏,适足以资.谈笑,王介甫亦颇闻之,更下河北安抚司,令保奏。
会介甫罢相,文潞公上言:“河水浩大,非耙可浚,秋涸故其常理,虽河滨甚愚之人,皆知浚川耙无益于事。
臣不敢雷同保奏,共为欺罔.。
”奏上,上不悦,命知制诰熊本与都水、转运司共按视。
诸扫人言:“水皆夏溢秋复,不惟此一年。
”乃奏:“水落实非耙所致。
”上又命内供奉官冯宗道试浚川耙于汴水。
每料测量,有深于旧者,有不增不减者,大率三分各居其一。
宗道每日据实奏闻,上意稍悟。
会荥泽河堤涨急,诏判都水监俞充往治之,河危将决,赖用浚川耙疏导得免,具图以闻。
上嘉之。
(节选自《涑水记闻》)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资治通鉴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资治通鉴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秦王欲伐齐,患齐、楚之从亲,乃使张仪至楚,说楚王曰:“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臣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秦、楚嫁女娶妇,长为兄弟之国。
”楚王说而许之。
群臣皆贺,陈轸独吊。
王怒曰:“寡人不兴师而得六百里地,何吊也?”对曰:“不然。
以臣观之,商於之地不可得,而齐、秦合。
齐、秦合则患必至矣!”王曰:“有说乎?”对曰:“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
今闭关绝约于齐,则楚孤,秦奚贪夫孤国,而与之商於之地六百里?张仪至秦,必负王。
是王北绝齐交,西生患于秦也。
两国之兵必俱至。
为王计者,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使人随张仪。
苟与吾地,绝齐未晚也。
”王曰:“愿陈子闭口,毋复言,以待寡人得地!”乃以相印授张仪,厚赐之。
遂闭关绝约于齐,使一将军随张仪至秦。
张仪佯堕车,不朝三月。
楚王闻之,曰:“仪以寡人绝齐未甚邪?”乃使勇士宋遗借宋之符,北骂齐王。
齐王大怒,折节而事秦,齐、秦之交合。
张仪乃朝,见楚使者曰:“子何不受地?从某至某,广袤六里。
”使者怒,还报楚王。
楚王大怒,欲发兵而攻秦。
陈轸曰:“轸可发口言乎?攻之不如因赂以一名都,与之并兵而攻齐,是我亡地于秦,取偿于齐也。
今王已绝于齐而责欺于秦,是吾合齐、秦之交而来天下之兵也,国必大伤矣!”楚王不听,使屈匄帅师伐秦。
秦亦发兵使庶长魏章击之。
春,秦师与楚战于丹阳,楚师大败;斩甲士八万,虏屈匄及列侯、执珪七十余人,遂取汉中郡。
楚王悉发国内兵以复袭秦,战于蓝田,楚师大败。
韩、魏闻楚之困,南袭楚,至邓。
楚人闻之,乃引兵归,割两城以请平于秦。
《孟子》论曰:或谓:张仪、公孙衍,岂不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恶足以为大丈夫哉!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
得志则与民由之;不得志则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之谓大丈夫也。
(选自《资治通鉴》第三卷)4.对下列各句中加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诚:的确。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资治通鉴》含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资治通鉴》含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上①已封大功臣二十余人,其余日夜争功不决,未得行封。
上在洛阳南宫,从复道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语,上曰:“此何语?”留侯②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
”上曰:“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留侯曰:“陛下起布衣,以此属取天下。
今陛下为天子,而所封皆故人所亲爱,而所诛者皆生平所仇怨。
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此属畏陛下不能尽封,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
”上乃忧曰:“为之奈何?”留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上曰:“雍齿与我故怨,数尝窘辱我;我欲杀之,为其功多,故不忍。
”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齿,则群臣人人自坚.矣。
”于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方侯;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
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
”(节选自《资治通鉴》)【注】①上:指刘邦。
②留侯:张良。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相与..坐沙中语( )(2)又见.疑平生过失( )(3)人人自坚.矣( )(4)群臣罢.酒( )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项是(()A.以天下不.足遍封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B.为.其功多为.人谋而不忠乎C.我欲杀之.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D.于是上乃.置酒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11.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起布衣,以此属取天下。
(2)雍齿与我有故怨,数尝窘辱我。
12.《史记·留侯世家》中太史公曰:高祖离困者数矣,而留侯常有功力焉。
请你结合这个故事说说留侯之功。
【答案】9.共同,一起被坚定结束10.A 11.(1)陛下从平民百姓起家,依靠这些人夺取了天下。
(2)雍齿与我有旧怨,他多次使我受困受辱。
12.留侯张良在刘邦面临群臣争功不决、可能谋反的局势时,分析了群臣谋反的原因,并提出了先封赏刘邦最憎恨的雍齿的建议,从而稳定了群臣的情绪,避免了谋反的发生,为刘邦巩固统治立下了功劳。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资治通鉴-刘秀引兵拔广阿》(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资治通鉴·刘秀引兵拔广阿》(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大司马刘秀引兵东北拔广阿。
秀披與地图,指示..邓禹曰:“天下郡国如是,今始乃得其一。
子前言以吾虑天下不足定,何也?”禹曰:“方今海内淆乱,人思明君,犹赤子之慕慈母。
古之兴者在德薄厚,不以大小也!”蓟中之乱,耿弇与刘秀相失,北走昌平,就其父况,因说况击邯郸。
时王郎遣将徇渔阳、上谷,急发其兵,北州疑惑,多欲从之。
上谷功曹寇恂说况曰邯郸拔起难可信向大司马刘伯升母弟尊贤下士可以归之况曰邯郸方盛力不能独拒如何对今上谷完实,控弦万骑,可以详择去就。
恂请东约渔阳,齐心合众,邯郸不足图也!”况然之,遣恂东约彭宠,欲各发突骑二千匹、步兵千人诣大司马秀。
安乐令吴汉、护军盖延、狐奴令王梁亦劝彭宠从秀,宠以为然。
而官属皆欲附王郎,宠不能夺。
汉出止外亭,遇一儒生,召而食之,问以所闻。
生言:“大司马刘公,所过为郡县所称,邯郸举尊号者,实非刘氏。
”汉大喜,即诈为秀书,移檄.渔阳,使生赍以诣宠,令具以所闻说之。
会寇恂至,宠乃发步骑三千人,以吴汉行.长史,与盖延、王梁将之,南攻蓟,杀王郎大将赵闳。
寇恂还,遂与上谷长史景丹及耿弇将兵俱南,与渔阳军合,所过击斩王郎大将、九卿、校尉以下,凡斩首三万级,定涿郡、中山凡二十二县。
前及广阿,闻城中车骑甚众,丹等勒兵问曰:“此何兵?”曰:“大司马刘公也。
”诸将喜,即进至城下。
城下初传言二郡兵为邯郸来,众皆恐。
刘秀自登西城楼勒兵问之;耿弇拜于城下,即召入,具言发兵状。
秀乃悉召景丹等入,笑曰:“邯郸将帅数言我发渔阳、上谷兵,吾聊应言‘我亦发之’,何意二郡良为吾来!方与士大夫...共此功名耳。
”乃以景丹、寇恂、耿弇、盖延、吴汉、王梁皆为偏将军,使还领其兵,加耿况、彭宠大将军;封况、宠、丹、延皆为列侯。
(节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谷功曹寇恂说况曰/邯郸拔起/难可信向/大司马/刘伯升母弟/尊贤下士/可以归之/况曰/邯郸方盛/力不能独拒/如何/B.上谷功曹寇恂说/况曰邯郸拔起难/可信向大司马刘伯升/母弟尊贤下士/可以归之/况曰/邯郸方盛/力不能/独拒如何/C.上谷功曹寇恂说况曰/邯郸拔起/难可信向大司马/刘伯升母弟/尊贤下士/可以归之/况曰/邯郸方盛/力不能/独拒如何/D.上谷功曹寇恂说/况曰邯郸拔起难/可信向大司马刘伯升/母弟尊贤下士/可以归之/况曰/邯郸方盛/力不能独拒/如何/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指示,古今异义,是“指出来给……看”的意思,与《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请指示王”中的“指示”意思相同。
资治通鉴-公孙度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
资治通鉴-公孙度传阅读答案附翻译(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作文大全、试题答案、职业规划、原文赏析、小学阅读、初中阅读、高中阅读、诗词阅读、文言文阅读、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ssay writing, test questions answers, career planning,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primary school reading, junior high school reading, high school reading, poetry reading, classical Chinese reading,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资治通鉴-公孙度传阅读答案附翻译资治通鉴·公孙度传公孙度威行海外,中国人士避乱者多归之,北海管宁、邴原、王烈毕往依焉。
文言文阅读训练:《资治通鉴-初,上欲以李林甫为相》(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资治通鉴·初,上欲以李林甫为相》(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初,上欲以李林甫为相,问于中书令张九龄,九龄对曰:“宰相系国安危,陛下相林甫。
臣恐异日为庙社之忧。
”上不从。
时九龄方以文学为上所重,林甫虽恨犹曲意事之。
侍中裴耀卿与九龄善,林甫并疾之。
是时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而九龄遇事无细大皆力争林甫巧伺上意日思所以中伤之上之为临淄王也,惠妃生寿王瑁,宠冠诸子。
太子与瑶、琚会于内第,各以母失职有怨望语。
惠妃泣诉于上曰:“太子阴结党与,将害妾母子,亦指斥至尊..。
”上大怒,以语宰相,欲皆废之。
九龄曰:“陛下践作垂.三十年,太子诸王不离深宫,日受圣训,天下之人皆庆陛下享国久长,子孙蓉昌。
今三子皆已成人,不闻大过,陛下奈何一旦以无根之语,喜怒之际,尽废之乎!且太子天下本,不可轻摇。
陛下必欲为此,臣不敢奉诏。
”上不悦。
林甫初无所言,退而私谓宦官..之贵幸者曰:“此主上家事,何必问外人!”上犹豫未决。
惠妃密使官奴牛贵儿谓九龄曰:“有废必有兴,公为之援,宰相可长处。
”九龄叱之,以其语白上;上为之动色,故讫九龄罢相,太子得无动。
林甫日夜短九龄于上,上浸疏之。
林甫引萧炅为户部侍郎。
炅素不学,尝对中书侍郎严挺之读“伏腊”为“伏猎”。
挺之言于九龄曰:“省中岂容有'伏猎侍郎..'!”由是出灵为岐州刺史,故林甫怨挺之。
九龄与挺之善,欲引以为相、尝谓之曰:“李尚书方承恩,足下宜一造门,与之款昵。
”挺之素负气,薄林甫为人,竟不之诣。
林甫恨之益深。
林甫欲蔽塞人主视听,自专大权,明召诸谏官谓曰:“今明主在上,群臣将顺之不暇,乌用多言!诸君不见立仗马乎?食三品料,一鸣辄斥去。
悔之何及!”补阙杜琏尝上书言事,明日,黜为下邽令。
自是谏争路绝矣。
(节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是时/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而九龄遇事无细大/皆力争林甫/巧伺上意/日思所以中伤之B.是时/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而九龄遇事无细大皆力争/林甫巧伺上意/日思所以中伤之C.是时/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而九龄遇事/无细大皆力争/林甫巧伺/上意日思所以中伤之D.是时/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而九龄遇事无细大/皆力争林甫巧伺/上意日思所以中伤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至尊,至高无上的地位,“履至尊而制六合”中的“至尊”即是此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治通鉴
公孙度威行海外,中国人士避乱者多归之,北海管宁、邴原、王烈毕往依焉。
宁少时与华歆为友,尝与歆共锄菜,见地有金,宁挥锄不顾,与瓦石无异,歆捉而掷之,人以是知其优劣。
邴原远行游学,八九年而归,师友以原不饮酒,会米肉送之,原曰:“本能饮酒,但以荒思废业,故断之耳。
今当远别,可一饮燕。
”于是共坐饮酒,终日不醉。
宁、原俱以操尚称,度虚馆以候之。
宁既见度,乃庐于山谷。
时避难者多居郡南而宁独居北示无还志后渐来从之旬月而成邑宁每见度语唯经典不及世事还山专讲《诗》《书》非学者无见也。
由是度安其贤,民化其德。
邴原性刚直,清议①以格物②,度以下心不安之。
宁谓原曰:“潜龙以不见成德,言非其时,皆招祸之道也。
”密遣原逃归,度闻之,亦不复追也。
王烈器业过人,少时名闻在原、宁之右。
善于教诱,乡里有盗牛者,主得之,盗请罪,曰:“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彦方③知也!”烈闻而使人谢之,遗布一端。
或问其故,烈曰:“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既知耻恶,则善心将生,故与布以劝为善也。
”后有老父遗剑于路,行道一人见而守之。
至暮,老父还,寻得剑,怪之,以事告烈。
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
诸有争讼曲直将质之于烈,或至涂而反,或望庐而还,皆相推以直,不敢使烈闻之。
度欲以为长史,烈辞之,为商贾以自秽,乃免。
(《资治通鉴·卷六十》)
注:①清议:指对时政的议论。
②格物:穷究事物的原理。
③彦方:王烈的字。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由是度安其
贤安:感到……安宁
B.宁既见度,乃庐于山谷庐:建造房舍
C.诸有争讼曲直将质之于烈质:对证、对质
D.少时名闻在原、宁之右右:在……之下
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B.人以是知其优劣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
也度虚馆以候之
C.但以荒思废业,故断之耳D.为商贾以自秽
老父还,寻得剑,怪
之吾属今为之虏矣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直接表现管宁、邴原、王烈品德操守的一组是()
①见地有金,宁挥锄不顾
②原曰:“本能饮酒,但以荒思废业,故断之耳。
”
③潜龙以不见成德,言非其时,皆招祸之道也
④邴原性刚直,清议以格物
⑤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
⑥度欲以为长史,烈辞之,为商贾以自秽
A.①④⑥B.①③⑤C.②③⑥D.②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孙度的声威远传海外,中原地区人士为了躲避战乱纷纷归附他。
北海人管宁、邴原和王烈都前往投奔。
B.管宁见过公孙度之后,独自在郡北居住。
由于敬重管宁,许多避难者从郡南迁到郡北,不久,这里就成了村落。
C.邴原喜欢议论时政,指责他人,公孙度对他心生忌恨而欲加罪。
管宁让邴原逃回中原,公孙度也没再派人追回。
D.王烈德高望重,善于教化,当地有的人犯罪后,觉得愧对王烈,宁愿接受严厉的惩罚,也不愿让王烈知道。
5.(1)将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用斜线断句(3分)
时避难者多居郡南而宁独居北示无还志后渐来从之旬月而成邑宁每见度语唯经典不及世事还山专讲《诗》《书》非学者无见也。
(2)翻译下面两句话(6分,每句3分)
1、潜龙以不见成德,言非其时,皆招祸之道
也。
2、度欲以为长史,烈辞之,为商贾以自秽,乃免。
答案:
1.D 右:在……之上:
2.A A是B因为/用来C(喝酒)这种行为/(得到剑)这件
事D做/被:
3.C ②③⑤不是反映人物的品德操守:
4.C文中没有说到邴原喜欢指责他人,也没有说到公孙度要治他的罪:
5.(1)时避难者多居郡南/ 而宁独居北/
示无
还志/ 后渐来从之/ 旬月而成邑/ 宁每见
度/ 语唯经典/ 不及世事/ 还山/ 专讲《诗》《书》/ 非学者无见也。
对3处得1分。
:
(2)1、隐藏的龙以不被人见到而成就品德。
不合时宜地发表意见,都会招来灾祸。
注意“成”“非其时”的翻译:
2、公孙度想任命王烈为长史,王烈推辞不受,而去做商人来自贬身份,公孙度这才作罢。
注意“以为”“自秽”的翻译:
参考译文:
公孙度的声威远传海外,中原地区人士为了躲避战乱纷纷归附他。
北海人管宁、邴原和王烈也都前往投奔。
管宁年轻时与华歆是朋友,曾一起锄菜,看到地上有一块黄金,
管宁继续挥锄不止,视黄金如同瓦砾,华歆却将黄金拾起后又扔掉。
人们从这件事上判断出他们二人的优劣。
邴原曾到远方去游学,八九年后才返回家乡,(临行时)老师和朋友们以为他不会喝酒,所以只准备了米和肉为他送行。
邴原说:“我本来有酒量,只是因为怕荒废学业,才将酒戒掉。
如今就要与你们远别,可以痛快地和大家饮宴。
”于是与众人坐在一起饮酒,喝了一天也没醉。
管宁、邴原都以节操高尚而闻名,公孙度听说他们到来,便准备宾馆,迎候二人。
管宁见过公孙度之后,就在山谷中建造屋舍。
当时前来避难的人大多居住在郡城南郊,而唯独管宁住在北郊,表示他不想返回家乡的意愿。
后来人们渐渐地在他的周围落户。
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形成了村落。
管宁每次见到公孙度,只谈儒学经典,不涉及世事;回到山中,则专门讲授《诗经》《尚书》,只会见学者。
因此,公孙度因管宁为人贤明而不再提防他,百姓则受到他品德的感化。
邴原为人性情刚直,喜欢议论时政,穷究事物的原理,公孙度对此感到不安。
管宁对邴原说:“隐藏的龙,以不为人所见而成其德。
不合时宜而发表意见,都会招来灾祸。
”他秘密地让邴原逃回中原。
公孙度听说后,也没有派人追赶。
王烈有才能,年轻时名望在管宁、邴原之上。
他善于教诲。
乡里有人偷牛,被牛的主人捉住,偷牛贼请求说:“甘愿受刑被杀,只求不要让王烈知道。
”王烈听说后让人前去看他,并送给他一匹布。
有人询问送布的原因,王烈说:“偷牛贼害怕我听到他的过失,说明他还有羞耻之心。
既然知道羞耻,就能够生出善心。
我送给他布,就是鼓励他从善。
”后来,有一位老人将佩剑丢失在路上,一位行人看到后,便守在旁边,到了傍晚,老人回来,找到了丢失的剑,大为惊奇,便把这件事告诉了王烈。
王烈派人调查,原来守剑的人就是从前那个偷牛贼。
许多人发生争执后,都愿意去找王烈对证,请他裁决,有的才走到半路,有的只看到他的住宅,便纷纷返回去,都向对方让步,而不愿让王烈知道他们有过纠纷。
公孙度想任命王烈为长史,王烈推辞不受,而去做商人来自贬身份(表示无意为官),公孙度这才作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