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教学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放战争教学反思

张永利导入:抗日战争结束以后,中国人民迫切要求实现真正和平。那么这个简单而又朴素的愿望在当时能够实现吗?

生:NO。

师:这个愿望的实现不是你们说了算,也不是我说了算?在当时主要是国共两大政党说了算。

接下来通过展示资料,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战后国共双方对对中国前途的态度(中共希望建立、自由、统一、民主的新中国;国民党欲发动内战且得到国际力量美国的支持。)

由此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抗日战争时期的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人民与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那么,这对矛盾要如何化解,才能实现人民所向往的太平盛世?在这个问题上,国民党欲先发制人。蒋介石于1945年八月十四、八月二十、八月二十三连发三封电报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进行谈判。

这块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从上面的材料分析已经看出蒋介石欲想发动内战,为何又要邀请毛泽东前往重庆谈判,目的何在?毛泽东到底应不应该去?(此处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分析去或者不去的结果。)最终由教师强调指出,为了争取和平,毛泽东一行毅然决定赴这场“鸿门宴”,促成了这次重庆谈判。

教学过程:

一、为争取和平民主而斗争

1、重庆谈判:

(1)背景:从以上的分析已经介绍了重庆谈判的历史背景,即国民党、共产党、国际力量三个方面的因素,这里不再赘述。

(2)结果:1945年10月10日签署《双十协定》。

关于《双十协定》,让学生阅读课本,找出协定的主要内容,尤其是画出此次协定没有解决的两个根本性问题即人民军队和解放区争取的合法地位。(教师点出:大胆预测今日在谈判桌上没有解决的问题,他日必会拉倒战场上去解决。)

过渡,师:按照协议内容,下一阶段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2、政治协商会议(1946、1)

PPT展示政协召开图片,简介会议,指出结果:通过一些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决议。师:同年二月,重庆各界人士在较场口集会,庆祝政治协商会议成功召开。但是在庆祝过程中发生了一件事,引导学生阅读本课导言部分,由较场口惨案,进一步引出,惨案发生之后,国民党不顾政协协议和人民的反对,发动了内战。并在此指出:至此,蒋介石战后假和平真内战的面目暴露无遗,战后人民要求实现和平的愿望也最后落空了。

二、战争过程

师:1分钟时间,学生迅速浏览课本,试着划分解放战争可分为几个阶段?

生:战略防御阶段——1946.6-1947.6

2.战略反攻阶段——1947.6-1948.9

3.战略决战阶段——1948.9-1949.1

4.最后胜利阶段——1949.1-1949.10.1

师:接下来我们详细地介绍解放战争的过程。

在战略防御阶段,首先让学生结合示意图并阅读课本,指出全面内战爆发的时间以及标志,学生很容易能够指出: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全面内战爆发。

师:一场战争的发生,人们往往感兴趣猜测战争双方谁能取胜这个问题?当然,一般来说,我们判断战争谁胜谁负?主要是依据双方的军事实力来判断,那么我们来看战争初期,国共双方的军力实况。

PPT展示,内战初期,人民解放军有130万余人;国民党有430万余人,两党实力相差悬殊。

由此,学生初步得出结论预测战争初期国民党取胜的可能性很大。

然后,展示在敌强我弱的情形下,毛泽东对战争的看法,在于美国记者安娜谈话中,他指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暗示我们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而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因此,我军采取的作战方针是什么?要求学生在课本找出即可。正是因为如此,八个月我军歼敌七十多万,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进而国民党收缩战线,转为重点进攻。提问:国民党重点进攻的地区是哪里?

生:山东和陕北。

师:简介在山东解放区的一次重要的战役:孟良崮战役。

最终结果国民党的重点进攻又被人民解放军粉粹,战争进入了新的阶段,根据战情的变化,中共调整了新阶段的作战方针。

战略反攻阶段:

PPT展示《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进而提问:

1、其中第二年指的是那一年?

2、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什么?外线和内线指的是什么?

3、当时全国性的战略反攻具备那些条件?

师:在第三个小问题上,引导学生分析战略反攻的条件。在经济上,中国在解放区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这块让学生结合课本79页的学思之窗,了解土改概况(时间、文件、内容、意义),理解内战时期土改的开展和人民战争的关系。在军事上,经过前一阶段,国共的军事力量发生了些许变化,展示国共军队数量,从中可以看出国民党的机动兵力大大减少,为中共战略反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另外,从时间上来看,1947年6月,国民党的主要兵力多集中在陕北和山东解放区,针对这种情况,中共作出重大的军事部署即挺进大别山(中原)。至于战略反攻首选中原地区,引导学生结合毛泽东的论断(“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进而引导学生理解中共的战略部署。同时,结合示意图,指出刘邓挺进大别山的重大意义(打破了国民党中原防御部署,威胁到国民党统治中心,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成为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转折点。)

过渡:战争从1946年夏打到了1948年秋,两年多的时间,国共双方的力量发生了重大变化,PPT展示1948年7月敌我力量对比表,通过总兵力、机动兵力、装备、后方等因素来看,人民解放军占有一定的优势,据此让学生理解中共中央认为大决战的时机已经到来,于是连续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战略决战阶段:

在这个环节,教师和学生通过课本阅读和平时常识的了解,一起完成三大战役表格的填写,表格内容包括作战部队、作战时间、歼敌或者改编数量、作战方针、结果等,通过表格填写的过程,了解三大战役的概况。三大战役的介绍,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