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学院阅江楼观后感3000

合集下载

游阅江楼有感

游阅江楼有感

游阅江楼有感车轮像逃离地狱般的兴奋,飞速地在铺着沥青的公路上滚动,车子离学校越来越远,越来越逼近阅江楼肇庆阅江楼座落在广东肇庆市端州城区, ,屹然矗立于西江河畔,。

宣德六年(1431年),肇庆知府王莹将石头庵改建为崧台书院。

崇祯十四年(1641年)再度改建,正式立名为阅江楼。

500年来,不少文人墨客登楼抒怀, 写下许多想象雄奇的诗篇, 为这座古楼平添了异彩,在广东肇庆民间,自古流传着一副粤语上联“阅江楼,阅江流,阅江楼上阅江流,江流千古,江楼千古”的粤语谐音绝对。

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在肇庆成立,古阅江楼成为独立团驻地和活动地点之一。

1959年,该楼辟为“叶挺独立团团部纪念馆”,朱德为纪念馆名题了横匾。

阅江楼碧瓦朱楹、飞檐峭壁、朱帘凤飞、彤扉彩盈,具有鲜明的明代风格。

内部布局围绕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两代帝王的政治主张展开。

底层,最值得看的是一椅、一壁、一匾。

摆放在金字靠壁前的是一把“朱元璋龙椅”,虽是仿制品,但选上等优质红木制成,重量超过千斤。

龙椅靠背上雕有九条龙,刻工精细、形象生动。

东侧的一匾,“治隆唐宋”,为康熙所书。

二层有一船、一画,明朝永乐帝朱棣,取消海禁,扩大贸易、文化交流,当时南京下关地区是座造船厂,船厂打造了许多船,最长的船,长一百三十八米,宽五十六米,航行时有九桅十二帆,载重量七千吨,在六百年前可算世界之最。

这幅巨型瓷画,画面反映了一四?五年到一四三三年间郑和七下西洋的这段历史。

画面由十二个部分组成,详细描写了航海家郑和按照永乐皇帝的旨意建造宝船,到西洋各国宣传中华文明的盛况。

画面还反映了永乐皇帝敕建“静海寺”、“天妃宫”并亲赐“天妃宫碑”,撞响静海寺钟声,以祭奠这位保护航海平安的海神天妃娘娘。

阅江楼的顶层可观蟠龙藻井。

屋顶盘踞的金龙用整根香樟木雕刻而成,龙身上用的是二十四 K 黄金,用江宁金箔制作工艺制作。

这座楼内外共用去十一公斤二十四 K 纯金,所以显得特别金碧辉煌。

肇庆阅江楼心得体会

肇庆阅江楼心得体会

肇庆阅江楼心得体会我曾经游览过许多名胜古迹,但是肇庆阅江楼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座建筑风格独特,气势恢宏,珍贵的历史遗迹和文化底蕴更是让我感受到了其非凡的价值和意义。

第一次见到阅江楼,我就被它的规模震撼了。

高耸入云的楼阁给人一种威武的感觉,仿佛是宏伟的人工景观。

随着进一步的接触,我才发现它的美不仅在于建筑的高耸和精美,更在于里面隐含的丰富文化。

阅江楼建于清代末年,它不仅是一个纪念性的建筑,也是一座文化名胜。

通过走进阅江楼展厅,我们可以看到这座建筑中蕴藏的宝贵历史文化。

阅江楼所展示的文物和图片,向我们展现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历史渊源、各种类别的英模事迹等,触动了我的心灵。

资料介绍,当时建造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负责人均是“德才兼备,忠于民族,为国家作出杰出贡献”的英雄。

他们坚守信仰、无私奉献、勇攀高峰,展示了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面貌。

阅江楼不仅要我们了解历史,更强调爱国之情。

阅江楼展示了一些历史事件,也引导游客反思,引导我们树立起爱国主义的思想。

尤其是当我看到纪念碑上的名字时,深藏在我的心底泛起了一股革命的热情和责任感,同时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和未来,更有责任和义务去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阅江楼再次敲响了我们爱国之心,这座美丽的楼阁,不仅仅是一个纪念碑,更是一面镌刻着民族精神、爱国精神与民族文化的瑰宝。

我深深的感悟到,只有深爱自己的祖国,才能爱自己,爱家庭,爱他人。

更好的传承民族文化,也需要我们从恪尽职守、严于律己、感同身受等方面起模范作用。

在这个现代化、快节奏、浮躁的社会里,阅江楼让我重新认识到民族精神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总之,阅江楼是一座伟大的建筑,它的内涵和形式都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阅江楼激发起我对祖国文化的观照,让我更加珍惜传统文化的瑰宝。

在我心里,它不仅是一座见证历史的建筑,更是一处凝聚着中华民族优秀精神的宝库,也是我爱国之心的向导。

肇庆阅江楼红色基地观后感

肇庆阅江楼红色基地观后感

肇庆阅江楼红色基地观后感大一第二学期,我们班组织去参观阅江楼。

在去阅江楼之前,我都没听说过阅江楼。

就在车渐渐的向前行驶时,我的心里一直都有一团疑团。

阅江楼?会不会是一个旅游景点呢?肇庆是一个以旅游闻名的城市,我们这次参观的应该也是旅游景点吧。

车渐渐的开到了目的地。

只看到窗外一片模糊,下车后,显在我的眼里的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楼。

难道这就是阅江楼?我还是有点疑问,但看到前面的一块匾上写着“阅江楼”几个字,我才明白这就是阅江楼。

跟着导游走进了阅江楼,只看到阅江楼分为两层。

导游介绍说第一次大革命时期成立了一个“叶挺独立团”,团部就设在阅江楼,1959年的时候,阅江楼被辟为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1962年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与肇庆市博物馆合署办公。

我这才明白阅江楼原来是一个爱国教育基地。

跟随着导游,我们走到了大厅,在这里,我摸着那些油着朱红油漆的凳子,我的脑海里好像浮现出了当年独立团在这里商量如何杀敌的对策,叶挺那英雄的形象再一次的在我的面前放大。

从小就对叶挺崇拜不已,他那为了红军的生存而放弃个人自由的气魄至今仍让我难以忘怀。

跟着导游走上了二楼,在这里放着叶挺独立团曾经用于战斗的一些武器,还有一些生活用品。

武器说起来是武器,其实只不过是一些很落后的步枪,很难想象,当时红军是如何把武器精良的日本赶出国土的,我想是中国人的那一股气吧。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里面有一间是叶挺的宿舍,还没有一个厕所大,里面仅有的物品是一张床和一个煤油灯。

可见当时的生活确实是很艰苦。

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还锲而不舍战斗,这正是现代大学生所需要的品质吧。

走到二楼的正大厅时,我站在窗边向外远眺了一下,顿时倍感自然,感觉那一股历史的浪潮扑面冲来。

我想我是感悟到了这一堂课教给我的东西。

铭记历史,把战争时候那一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发扬光大。

在学习生活中,不怕困难,永远追求胜利。

珍惜现在的生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出一点贡献,这些或许这堂课所教给我们的。

阅江楼游记感想作文(通用20篇)

阅江楼游记感想作文(通用20篇)

阅江楼游记感想作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

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阅江楼游记感想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阅江楼游记感想作文篇1昨日,我们历史小组的成员一同游览了阅江楼,开展了一次别看生面的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感触良多。

之前一直听闻阅江楼是广东省四大名楼之一,南临西江。

其“江楼晚眺”自古以来是肇庆八景之一。

因此,能够有幸来到阅江楼游览,我感到十分兴奋和开心。

我们在阅江楼前的停车场集中,接着穿过停车场,爬上了石阶到达了阅江楼的楼台,并且在那拍了一张我们组员的大合照。

进了阅江楼内,我们就能察觉到浓浓的革命气息。

不出所料,我们上去了二楼的展览馆后发现了许多叶挺独立团的史迹。

在那陈列的文物有很多,包括一些报纸杂志和生活用品。

我们还看到了一个个的小房间,据说是独立团团员们的。

还有就是团员们的武器,也许没有见过就很难想象到当年前辈们住着这些简陋的房间,就是靠着这些不太先进的武器,赶走侵略者,解放全中国的。

到此,我不禁感慨万分,他们那种救国救民的精神让我们十分敬佩。

其实,我们之前一直都是从书本上去了解历史,如今有机会让我们真真切切地去接触到这些历史的记号。

我想,这些历史的遗迹和文物之所以可以留下来,不被时代的发展所磨灭,不仅仅是它们自身所存在的魅力,更是因为它们还象征着我们的革命前辈乃至所有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

我们学习历史这一门科目,不仅仅是因为要去了解以前发生过的事,更是想我们去知道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靠着多少人付出了多少努力甚至是生命的代价去换来的。

因此学习历史,我们才会进步,才能更好地展望未来,才能更好地热爱国家,热爱党,珍惜我们现在所拥有的物质,珍惜身边的人。

这次游览,我提高了自己综合素质能力的同时,还体会到了革命者大无畏的精神,激发出了自己满满的爱国情怀。

游肇庆阅江楼有感

游肇庆阅江楼有感

游览阅江楼的心得上个星期三,我们09生物技术班一起组织去肇庆阅江楼观赏。

之前听同学说过,第一次大革命时期成立了一个“叶挺独立团”,团部就设在阅江楼,一直想找个机会去游览下,今天终于有幸到这里参观了,所以心情是有点兴奋的。

去的那天天下起了大雨,霹雳呱啦地的,就像断了的珠链一样,真有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

尽管雨很大,但我们的兴致还是一点不减,冒着大雨,穿过大街小巷,我们到达了目的地——阅江楼。

阅江楼在端州古城东门外的石头岗上,南临西江。

大概正是由于南临西江,可以远眺西江之水自楼前滔滔东去,所以叫阅江楼吧。

阅江楼前是宽阔的停车场,穿过停车场就是石阶,爬上了石阶便是阅江楼的楼台了。

顺着走上去,很容易忽略石阶两旁的石狮子。

其实这两只石狮子是大有来头的,听历史老师说过,这对大石狮是肇庆现存石雕中的珍品,是由整块的汉白玉石雕成,是南明桂王朱由榔在肇庆建万寿宫时所雕。

我们分散为几批人,一批一批地进了阅江楼内。

这楼有两层高,站在楼门前往里看可以看到一个庭院。

我们顺着门口旁的楼梯上去了。

二楼是个展览馆。

第一次大革命时期成立了一个“叶挺独立团”,团部就设在阅江楼,1959年的时候,阅江楼被辟为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1962年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与肇庆市博物馆合署办公。

馆藏文物有数千件。

我们所在的二楼陈列的就是叶挺独立团的史迹。

陈列的文物有很多。

有一些报纸杂志等科普读物,还有一些军人用过的炊具以及其他的日用品,军人用过的床等物品也保留着,难以想象他们怎么在这么简陋的地方住那么长时间,而且是一个团的人住在那么小的地方。

最吸引我们的房间应该是叶挺的房间了。

说是房间,其实只是在大厅的一个角落用木板间了一点儿小空间出来,一张小床,没蚊帐的,床上只有一张很薄的军被,一张小桌子,外加墙上的一扇小窗子,这就是叶挺房间的全部了。

这个所谓的房间,还没有一个厨房那么的。

小米加步枪是我们伟大的红军战士赶走侵略者,击败国民党,解放全中国的武器,今天我们终于看到了。

观阅江楼有感作文

观阅江楼有感作文

如何喂养松狮-教大家如何饲养松狮教大家如何饲养松狮松狮吃什么狗粮好。

松狮吃什么狗粮好,养宠物的人一定最介怀的就是宠物的饮食健全了吧,就拿松狮来说其实松狮的喂养难度不是很大,十分伏贴外行喂养,但是我们要注意的一点就是,松狮少小光阴和成年的时候他们的喂养举措是不同的,那松狮下场应该怎么去喂养呢?通过调查可知相对于其他动物而言,松狮犬的体魄圈套有着不同凡响的不合,这就习染该狗狗对营养物质的必要不同于其他动物。

对松狮犬来说目前最健全最体面的食品要数专科的狗粮,其他宠物的食品它不一定伏贴食用。

因此主人们尤其是作为初度喂养松狮犬的我们,更应该做足作业以便给狗狗挑选出最伏贴的狗粮。

专科的松狮犬狗粮是根据狗狗自身心理对营养物质的必要而研制的,对于松狮犬兴盛历程中所需要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专科的狗粮全部包孕,因此只要给松狮犬选对狗粮就不必不安狗狗的营养缺乏了。

?松狮吃什么狗粮好?举荐大家收买自然专科的狗粮,相对于狗粮,自然狗粮所含有的营养物质更切合松狮犬的必要,而且比例也是非常体面的容易吸取。

眼周毛色发白,两颊具有2-3列明显的棕黑色纵纹。

脊背的颜色较深,呈红棕色,中部毛色深。

牛奶&。

和胡萝卜&nbsp。

鱼肝油&nbsp。

狗粮&nbsp。

猞猁属于猫科,体型似猫而远大于猫。

猞猁外形似猫,但比猫大得多,属于中型的猛兽。

很多人以为猫狗的食物是相同的,殊不知猫咪和狗狗对营养的需求大不相同,狗粮并不能猫咪所需的全部营养,长期食用可导致猫咪营养不良。

牛奶含许多营养成分,也可以猫咪身体所需的水分和热量,但仍不足以小猫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营养,因此小猫的喂饲不能只依赖牛奶。

长期食用会使猫咪体内钙磷失衡,因此使用的同时要注意补钙。

怎么训练贝灵顿梗不叫教育贝灵顿梗时,不能只是采用简单的报答式,即让它做动作,完成后给与物质奖励。

当贝灵顿梗停止捡食时,给予奖励。

训练贝灵顿梗不捡食的方法。

第二步让狗狗连续吠叫,等到您把手中守食饵送到它嘴边奖励的时侯才停止,脱离助手继续训练,直到狗狗熟悉您的命令与您的手势。

阅江楼

阅江楼

登阅江楼是在今年的春天,我们怀着期待的心情踏足肇庆市闻名国内外的阅江楼,久闻此楼乃肇庆八景之一,那一天风和日丽,天空一片晴朗,在这样的天气下我们兴致高昂,让我们的阅江楼之旅倍感愉快。

一路上,友人提醒我,肇庆的众多景点中,脂粉味太浓,雨花台处处透露着哀伤,观完阅江楼,才能感受大气恢宏,因为阅江楼是经典的传世之作,只有阅江楼让多少游客遐想感慨万千,不仅带给游客端砚文化之赞叹,也会感受到铁军的威武之气。

透过车窗,望阅江楼矗立在参天古木中,如古画中的海市蜃楼。

车开进了阅江楼的院子,我们一下车就到了阅江楼正门口的长长的阶梯下。

阅江楼位于位于端州古城东门外的石头岗上,南临西江,楼台高耸,重檐飞阁,蔚为壮观。

登上此楼才感“虎踞西江,览尽西江秀色”。

仰望阅江楼,有很浓的古建筑味,碧瓦朱楹、檐牙摩空、朱帘凤飞、彤扉彩盈,具有鲜明的明代风格,古典的皇家气派。

一路上穿花度柳,来到楼前的回廊,回廊的两壁挂着端砚文化历史绢画,端砚上的人物栩栩如生,跃然绢上。

回廊的中间是北楼地下大厅原有清康熙两广总督郭世隆所建立的康熙御书碑6块碑刻,看完碑文,不由暗服古人想象力之丰富,观后感已出矣!走过回廊,我走在阅江楼二楼的《铁军独立一雄团》陈列厅,看着叶挺将军成立独立团成立过程的介绍和相片,由衷地佩服叶挺将军的大将风范和魄力。

担任北伐先锋,被誉为“铁军”。

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的新时期。

就是在这个地方,我脚下的这个地方,它打开了中国革命新的一页,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也为肇庆人民带来生机和活力。

从此,叶挺将军带领他的铁军虎踞于此,打击土豪,铲奸除恶,抵御外敌,护江保民。

人们都说,大革命时期的共产党人是不怕艰苦、不怕简陋、不怕鬼神的铁人。

今日一见,的确不假。

肇庆是一个四面青山,江湖星布的地形复杂的地方,铁军就是穿着我眼这一双稻草为地、布条为顶的草鞋攀登在这雄山峻岭间,行走在这江畔湖岸;铁军就是带着眼前这顶破旧的草帽顶着烤人的烈日勘察敌情,站岗值班;铁军就是穿着眼前这件样式简单的淡绿色军装担起了保卫肇庆人民的责任和牺牲生命的奉献。

阅江楼观后感心得体会

阅江楼观后感心得体会

阅江楼观后感心得体会阅江楼,位于我国著名古城扬州市,是中国四大名楼之一。

我有幸游览了这座历史悠久的建筑,深受感动。

阅江楼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座承载着历史记忆和文化底蕴的象征,它让我重新认识了扬州这座城市,也让我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体会。

首先,我被阅江楼的壮丽气势所震撼。

当我走近阅江楼时,它犹如一座巍峨的城堡,屹立在扬州的中心地带。

楼高数丈,气势磅礴,给人一种庄严肃穆之感。

站在楼上,我可以俯瞰整个扬州市区,江水川流不息,楼宇林立,景色壮观。

在这个角度,我仿佛置身于历史长河中,感受着扬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

其次,阅江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印象。

作为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建筑,阅江楼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楼内的展览和陈列,将扬州的历史发展、文化传承和名人事迹生动地呈现在我面前。

我了解到,阅江楼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曾经历了多次修缮和重建。

在无数风雨中,它见证了扬州的兴衰,也见证了中国社会的变迁。

我深深感受到,历史是不可忽视的,它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珍贵的经验,我们应当珍惜并传承。

阅江楼还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体会。

在阅江楼的展览中,我见识到了扬州的文化瑰宝,了解了扬州的名人故事和民间传说。

其中最令我着迷的是以文人墨客居多的文化展区。

这里陈列着扬州历代文学家的诗文书画,我仿佛感受到了这些文人墨客们的心灵与精神,从中感悟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他们追求和崇尚的是高尚的情操、清雅的品味和深邃的思想。

通过阅江楼的游览,我更加明白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个人修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也更加深入地思考了如何在当代社会中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责任和使命。

与此同时,阅江楼也引发了我对城市文化保护的思考。

作为一座古老的城市,扬州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变革,很多历史建筑正在遭受破坏和消逝。

阅江楼作为扬州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和修缮。

然而,我也看到了一些历史文化建筑依然面临着危险,它们面临的是时代的洪流和商业利益的考验。

游览阅江楼后记

游览阅江楼后记

游览阅江楼后记阅江楼座落在肇庆市城区正东路石头岗上,居高临下,屹然矗立在浩荡东去的西江河畔,气势雄伟非凡. 始建于明宣德年间,原为平房,清顺治十四年(1657)改建为两层楼房,1925年11月21日叶挺独立团在阅江楼成立。

1959年,阅江楼被辟为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1962年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与肇庆市博物馆合署办公。

馆藏文物数千件,其中有著名的中国文房四宝之一的端砚珍品、珍稀的康熙御书、宝贵的“铁军”叶挺独立团史迹文物。

阅江楼并不大,但却给人庄严的感觉。

走进大厅,我摸着那些油着朱红油漆的凳子,我的脑海里好像浮现出了当年独立团在这里商量如何杀敌的对策,叶挺那英雄的形象再一次的在我的面前放大。

从小就对叶挺崇拜不已,他那为了红军的生存而放弃个人自由的气魄至今仍让我难以忘怀。

怀着沉重的心情走上二楼,在这里放着叶挺独立团曾经用于战斗的一些武器,还有一些生活用品。

武器说起来是武器,其实只不过是一些很落后的步枪,很难想象,当时红军是如何把武器精良的日本赶出国土的,我想是中国人的那一股气吧。

展览馆里的那些军队文物,其实是我们早就该看到的,早就该接触的。

我们学校政治,学习历史,要求我们热爱自己的国家,热爱党,但是我们的身边能够接触到的让我们知道为什么要热爱以上说的那些东西却很少。

我们可以发自心底地热爱我们的学校,家人,老师,同学或是其他自己身边触手可摸的人或事物,但是国家,军队或是共产党什么的,似乎离我们十分的遥远。

在阅江楼里所看到的一切,让我发自心底地有热爱我们的红军战士的感觉。

阅江楼的那堂课是那个学期最有意义的历史课,书本或是电影上的东西是可以写,可以拍摄出来的,我们大多是为了考试而记住它,而有一些东西看过了是不会让人遗忘的,那些东西考卷上不会有,老师也不会要求你去背诵,能人你不会遗忘的原因正是因为它们是发自你心中的感慨,来自你内心深处的声音。

能够让我们完全记住老师一堂课45分钟内所讲的全部内容真的很难,而让我们讲明白我们在一堂课了真正学进去的东西也很难,这堂课让我学了这些很难明白的东西,也让我真正学到了我可以说得出口的东西,那就是我们的红军战士实在是太可爱了。

观阅江楼有感

观阅江楼有感

观阅江楼有感李洪雁12行管1班大一时,我就想去阅江楼,但又没有车,所以一直都没有去到,直到最近一个周六我自己一个人骑自行车去了。

当然我去了之后我班就随后组织去参观了。

我觉得我们还是年轻人,还有健康有力身体,就应该骑自行车去而不应该坐车这样匆匆的去了,又匆匆的回来了,没什么意思。

不过算了,还是来说一说我去阅江楼的一些感受吧。

第一次我去那里时,阅江楼虽不大,但里面有一个非常出名的人物——叶挺。

他虽然在一次飞机失事中死亡(是国民党制造的),但他的事迹却永远的留在我们的心中。

以前学历史的时候,很久就听说他的一些故事,从中知道他的一些事迹,但了解不深。

然而历史书本写关于他的事情不是很多,而且那时我还小,记忆不深。

如今通过参观阅江楼让我对叶挺有了更深的了解,真是不枉此行啊。

叶挺是中国北伐战争的第一支独立团,当年国民党不肯动用自己的军队去攻打三大军阀,然而谁去呢,而当时中国共产党还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没有属于自己的军队。

叶挺看到了一情况,明白了必定要有一个做出牺牲才能打赢北伐,所以叶挺毛遂自荐做了北伐先锋,当时叶挺带领着只有2100多人的团从广东肇庆出发到湖南攻打北洋军阀之一的吴佩孚,他军队有几万或更多的军队。

对于这么强大的军队,他脸不改色,带着军队勇往直前,他军队的装备只有三支机关枪,几十支手枪,100多支长枪。

然而吴佩孚军队的装备单单机关枪就有好几百了,是叶挺的两百倍左右。

就从这里可以看出这差距有多么大,但叶挺不管,因为他知道他不是为自己战斗而是为了人民的解放与和平以及幸福在奋斗,所以正义的战争在叶挺身上是不会有失败的事情。

何况他在军队管理上有他的独到之处,他一直坚持“三讲四操”的管理方法,使得军队的纪律非常好,才有战无不胜的事发生,当然后来,也有国民党的帮助和中国共产党的其他的军队的帮助下,终于打败了北洋军阀。

虽然北伐战争赢了,但由于叶挺却得罪了国民党,被国民党软禁,然而由于在中国共产党的强烈要求下,国民党不得不用飞机将叶挺放了但国民党哪有这么好心就这样放了这么强大对手呢,于是在飞机上做了手脚,使得叶挺在回来的路上逝世了。

阅江楼观后感

阅江楼观后感

政法学院11级法学2班201124022210 蒋伟芳前两天,班里组织了一次参观阅江楼的出游,路上聊着聊着就到了目的地。

刚从车子下来,就远远地看见了阅江楼那典型的南方园林庭院式古建筑,它筑于高约8米的山岗上,坐北向南,楼台高耸,重檐飞阁,蔚为壮观。

”江楼晚眺”自古以来是肇庆八景之一。

在面向大门的南楼檐下悬挂着木匾额上有楷书“阅江楼”巨字,从这三个大字上就足已体现出了阅江楼的雄伟,让人对这个纪念馆有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

于是我们一行人不约而同地在这里拍集体照留念了。

进了大门,穿过广场,沿着数十级石阶便上到楼台,石阶两侧有大石狮一对踞守,神态庄严威武。

迈进门槛,只见一行“北伐先锋,永垂青史”八个大字刻于花岗石上。

认真看落款,原来这八个大字是江泽民同志题的。

后来了解到,江泽民于2004年2月8日来到过这里,在参观了独立团的陈列之后,欣然地题了以上的八个字。

我们转过屏风,经过小庭院,踏上二楼,便到了其中的《叶挺独立团史迹陈列》部分。

一进门,首先看到就是独立团的领导人物的头像和各种关于独立团的介绍。

我仔细地读了叶挺团长的介绍,心中尤其佩服这位民族的大英雄。

整个楼层展出了非常有代表性的文物,包括军服、枪,还有独立团以前用过的东西等。

这不禁让我们联想到当年战士们冲锋杀敌的英勇、威武;血洒沙场的悲壮,辛酸。

!他们的毅力,他们的爱国情怀,永远是我们的中国人民的骄傲!在西楼上打开窗户,映入眼帘的西江之水自楼前滔滔东去,江中浮光点点远接天际,对岸青山连绵,两座高塔与阅江楼隔江相对,诗情画意真的是令人陶醉。

这也许就是阅江楼500年来不少文人墨客登楼抒怀,写下许多想象雄奇的诗篇的灵感所在吧!虽然我不是文人墨客,但我也感受到了在浩荡东去的西江中的那种壮丽油然之情。

下楼以后,我们就到了《端砚春秋》陈列部分,肇庆也是端砚的出产地之一,其中最出名的就是端砚。

端砚,居中国四大名砚之首。

端砚的历史悠久,石质优良,雕刻精美。

阅江楼里面展出肇庆当代制砚名家、收藏家和砚厂、砚坊的端砚精品100多方。

参观阅江楼心得体会

参观阅江楼心得体会

参观阅江楼心得体会班级:2014级国际经济与贸易2班姓名:连凯敏学号:201424011205阅江楼作为肇庆的一个重要历史研究点,很多来到肇庆的人都会去一览。

而肇庆学院作为肇庆本土的唯一一所本科大学,几乎每个人都会在四年中去参观至少一次。

当我还是大一的学生,对肇庆还不甚了解时,对于由带班党员组织带头的参观阅江楼活动我是毫不犹豫就参加了。

我认为一个具有魅力的城市,离不开它的历史文化积淀。

2015年6月12日中午,在结束了早上的课程和短暂的午睡后,我们国贸专业和市营专业还有投资专业来到了传说中的阅江楼。

从刚入学就有听师兄师姐提起过这个地方。

我曾经以为阅江楼是一片大庭院,到了那里之后,发现并非如我所想。

阅江楼,顾名思义,这是一座伫立于肇庆市端州区正东路东侧石头岗上,南临西江的楼阁建筑。

如今的我们看来,它十分具有历史文化气韵,外表看起来早已不复靓丽,却依旧具有魅力。

阅江楼具有较为久的历史,始建于明宣德年间,历代有修缮,名称也屡次更变,初为崧台书院,继称东隅社学,明崇祯十四年(1641)始命名阅江楼,清初曾改名镇南楼,不久复称阅江楼至今。

这座楼的建筑十分具有中国古建筑的风格与气息。

众所周知,中国的建筑大多坐北向南,阅江楼也不例外。

这是一座四合院式的古建筑,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其中院庭面积248平方米。

楼高两层,分南、北、东、西4座。

其中北(后)楼比南(前)楼高,东、西两楼等高。

4座楼通过4座耳楼衔接通连。

第一次来到这种类型的建筑,因此我们对于其内部结构不是很了解,所以进去之后不知道往哪一边走,有一种走迷宫的感觉。

正门进去有一块大大的木板遮住,不能直视里面,绕过这块木板,就可以看到一个小庭院。

因为结构比较复杂,所以我们也只能是没有顺序的随意参观。

进入庭院以后,可以看到:院内设水池、假山,植米兰、葵树,清幽雅静。

庭院中心的小亭子引起了我们许多人的注意,大家纷纷跑到亭子里去拍照留念,想纪念这美好的一刻。

南门前石阶下置石狮1对。

参观阅江楼心得体会(共5则)

参观阅江楼心得体会(共5则)

参观阅江楼心得体会(共5则)第一篇:参观阅江楼心得体会参观阅江楼心得体会4月7日下午,阴雨绵绵,微带一丝丝的凉风,但依然不减少我们去参观阅江楼的热情,依然兴高采烈地踏上校车奔向阅江楼。

阅江楼,是广东省四大名楼之一,它座落在肇庆市城区正东路石头岗上,居高临下,屹然矗立在浩荡东去的西江河畔,气势雄伟非凡。

阅江楼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战争的主要阵地。

光绪年间,中法战争期间的主战派彭玉麟,曾在此指挥军事。

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团部曾设在此,叶挺为团长。

在北伐战争中,独立团被誉为“铁军”。

于是当我们走进去就可以看见战争遗留下来的痕迹。

叶挺当年的卧室:一张破旧的床,一张古老的桌子,几张残旧的凳子,相当的朴素简陋。

继续向前走,玻璃柜里面呈现出机关枪,炮,刀,北伐路线示意图……不禁让我们联想到当年战士们冲锋杀敌的英勇、威武;血洒沙场的悲壮,辛酸。

我不禁感概:我们的日子来之不易啊,是人们用辛勤的汗水和沸腾的鲜血换来的,是用他们的生命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的。

我们的生命,难道不值得珍惜吗?我们的日子,难道不可以好好活吗?据了解:每年许多高校的大学生因为失恋,成绩不理想,找不到工作等而跳楼自杀了。

为什么他们如此容易就轻生呢?唉,心理素质太差了。

生活,不是苦恼太多,而是我们的胸怀不够开阔,不是幸福太少,而是我们还不懂如何生活。

生命总是美丽宝贵的,我们应该懂得珍惜。

我们怀着沉重的心情继续向前走,是端砚展览区。

一个个形状各异,色彩鲜明,雕刻精美的端砚映入眼帘,我们不禁兴奋不已。

端砚,由来就是中国“文房四宝”中的极品,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

肇庆是端砚产地,制作端砚的历史达一千三百余年,为砚台之首,久负盛名。

它的历史悠久,石质优良,雕刻精美,工艺精湛,得到我们一致的好评。

阅江楼如今是肇庆八景之一,名曰“江楼晚眺”。

它在1959年,辟为“叶挺独立团团部纪念馆”, 朱德为纪念馆名题了横匾。

而在1962年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阅江楼观后感

阅江楼观后感

阅江楼观后感我们怀着兴奋和期待的心情出发到阅江楼游玩。

在去阅江楼之前就已经听过阅江楼的风光事迹。

原来阅江楼的由来是南宋隆兴年间(1163—1164年)改建为纪念唐代高僧石头和尚陈希迁的石头庵,明宣德六年(1432年)扩建为崧台书院,嘉靖二十五(1546年),增建北楼以及东西两廊和号舍。

崇祯十四年(1641年)命名为“阅江楼”当我踏进阅江楼的门前时,我看到阅江楼的建筑都是古代的建筑,例如精美的四合院模式和镂空的门和窗都让我叹为观止,这真是一座雄伟的建筑。

当我听到阅江楼曾是叶挺铁军驻扎的地方,我突然对它肃然起敬。

原来这里还曾是革命地。

在阅江楼里一进门就看到用铁制成的铁军雕塑。

从正门进去向有走就看到了叶挺铁军的展览室。

里面陈列了革命烈士的图片还有铁军驻扎时所创造的辉煌。

还有很多叶挺驻扎时的生活环境。

这些都让我感慨万分。

不禁使我佩服前人的毅力和不屈的伟大的革命精神。

我觉得我看完之后获益良多。

我突然受到现场的熏陶热腔里涌起了强烈的爱国之情。

参观完叶挺铁军展览之后,一下楼梯再往正门的右边就是我们肇庆最著名的端砚展览。

一进里面就看到了一个巨大的端砚伫立着。

那端砚直径大概有一米左右,这是我见到最大的端砚。

这艺术珍宝真令我叹为观止。

里面还有介绍古代如何采石和如何制作精美的端砚。

一进里面就感觉琳琅满目、应接不暇。

因为里面陈列了很多名师和不同朝代的端砚。

我觉得端砚和我们古代的文化紧密相连。

不同的朝代就有不同类型的端砚。

那端砚也印证了中国鼓捣的文化发展,都是古代文化不同的标志。

那端砚从唐代的简到现代的繁都印证了端砚的发展历程,肇庆作为中国的砚都,那端砚一定各有特色。

我们看了朴素优雅的端砚,又有充满中国诗情画意的端砚。

有些端砚上还有珍贵的砚眼。

之前都是在电视上看到而已,现在中意可以近距离的观赏了,当时的激动之情真是不言而喻啊。

我感觉这里真是一座艺术的宝殿啊!我们观赏完之后真是依依不舍啊。

因为我们不仅在这里游玩来娱乐和放松了一下心情,而且可以从中学到了很多,例如学到了铁军的爱国和端砚的博大精深。

阅江楼观后感心得体会

阅江楼观后感心得体会

阅江楼观后感心得体会阅江楼,位于中国的江西省九江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遗址。

作为江西乃至整个华东地区的重要景点之一,阅江楼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

我有幸来到这里,亲身体会了这座古老建筑的博大精深。

通过阅江楼的观赏,我不仅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也对自己的人生有了一些思考。

阅江楼,亭台楼阁,高耸入云。

从楼顶俯瞰,我可以看到九江市的整个城市风貌,江水悠悠,流经城市的每个角落。

站在楼顶,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感,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代的辉煌和繁华相会。

这种感觉让我顿时明白,历史是一个人们不断努力奋斗的结果,更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所在。

阅江楼的建造充满了智慧和工匠精神。

楼内的木制结构,精雕细琢的装饰品,都展现了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

这些精湛的工艺品让我感叹古代工匠的聪明才智和对美的追求。

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座座艺术的奇迹,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参观阅江楼时,我还了解到了一些历史典故和文化背景。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古代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眺望庐山瀑布时的兴奋和激情,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追求自由的渴望。

阅江楼正是这首诗的灵感来源地,因此也成为了这首诗的象征。

我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感,仿佛与他一同站在楼顶,共赏着江水的奔流和瀑布的喧闹。

与此同时,观赏了阅江楼后,我也对自己的人生有了一些思考。

站在楼顶时,我不禁联想到自己的成长和发展。

人生如同一座楼台,每一步都需要踏实走过,才能到达更高的层次。

楼台虽然高,但却是一步步垒砌而成的。

我明白了,成功需要耐心和毅力,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攀登到人生的巅峰。

阅江楼还让我思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乘坐游船观江时,我看到了蔚蓝的天空、翠绿的山峦和清澈的江水。

这一切都是大自然的馈赠,是我们的根基和灵感来源。

我们与自然息息相关,只有保护好自然环境,才能维护我们的生存和发展。

因此,我认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也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通过观赏阅江楼,我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也对自己的人生有了一些思考。

阅江楼心得体会

阅江楼心得体会

参观阅江楼心得体会4月13号上午,没有下雨,天灰蒙蒙的,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去参观阅江楼的激情。

我们怀着期待又兴奋的心情出发了。

在路上,我了解了阅江楼的历史。

阅江楼又名嵩台书院。

位于肇庆市正东路尾,江滨堤内的石头岗上。

此地原建有石头庵(年代不详),明宣德六年至十年间(1431~1435年),将庵改建为嵩台书院。

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增建北楼以及东西两廊和号舍。

崇祯十四年(1641年)命名阅江楼。

明末清初之际,该楼一度塌毁。

顺治十四年(1657年)重建,至此,阅江楼基本形成现有格局。

此后曾多次修缮。

民国期间,该楼屡遭日机轰炸,后楼、西楼破坏尤为严重,1959年按原貌重修并被辟为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1962年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与肇庆市博物馆合署办公。

1971年大修,将楼面改为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

阅江楼坐北向南,为四合院式古建筑。

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其中院庭面积248平方米。

楼高两层,分南、北、东、西4座。

其中北(后)楼比南(前)楼高,东、西两楼等高。

4座楼通过4座耳楼衔接通连。

南北两楼为歇山顶,屋脊上均饰有鳌鱼宝珠。

东西两侧楼为卷篷顶。

院内设水池、假山,植米兰、葵树,清幽雅静。

南门前石阶下置石狮1对。

北楼地下大厅原有清康熙两广总督郭世隆所建立的康熙御书碑6块,现存5块。

南楼檐下,悬挂两广总督劳崇光书的“阅江楼”木匾。

阅江楼是肇庆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它不仅是肇庆市的博物馆,而且是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

从正门进去,就看到用铁制成的铁军浮塑,向右走就看到了叶挺铁军的展览室。

里面陈列了革命烈士的图片还有铁军驻扎时所创造的辉煌。

还有叶挺驻扎时的生活环境:一张破旧的床,一张古老的桌子,几张残旧的凳子,相当的朴素简陋。

继续向前走,玻璃柜里面呈现出机关枪,炮,刀,北伐路线示意图……这些都让我感慨万分,让我不禁联想到当年战士们冲锋杀敌的英勇、威武;血洒沙场的悲壮,辛酸。

使我佩服前人的毅力和不屈的伟大的革命精神。

学校参观阅江楼作文

学校参观阅江楼作文

学校参观阅江楼作文
老实说,当老师宣布我们这学期要去参观阅江楼的时候,我是有点儿打了个冷战的。

说真的,谁还没听说过那些无聊透顶的"文化之旅"?不过没想到,这次的阅江楼之行却让我大开眼界,颇有意外的收获!
一走进那座古老的建筑,就仿佛穿越时空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四周是精雕细琢的木雕,描绘着当年的生活场景;脚下是厚重的青石板,铺就一条通往过往的路。

弥漫在空气中的陈年木香,似乎还带着先人们的呼吸。

最吸引我的,是那座阅江亭。

我们仰望着亭中的对联,朗朗上口:"江流天际去,云深入古今"。

只见长江之水,自西而东,穿云破雾,奔腾不息。

顿时,我对这座城市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单是一座现代化的都市,更是一个饱含历史、文化底蕴的古城。

老师娓娓道来,这里曾是文人雅士吟诗作对的去处,往事如云烟袅袅。

我不禁开始遐想:几百年前,也曾有一群怀揣憧憬的年轻人,像我们今天一样,在这里吟诗作赋,抒发心中的喜怒哀乐。

而今天,我们重走他们的足迹,延续着这份对文化的追求与热爱。

就这样,一座古老的建筑,竟然成为了我们这些现代年轻人,与历史对话、与祖先心灵相契的一个窗口。

走出阅江楼,我深深地被这份独特的人文体验所打动。

现在想来,也许正是这些濒临消失的古迹,才是连接我们与过去的最后一根纽带。

保护它们,就是在捍卫我们民族的文化根
脉。

阅江楼观后感

阅江楼观后感

阅江楼观后感阅江楼,又名叶挺独立团团部纪念馆,座落在肇庆市城区正东路石头岗上,居高临下,屹然矗立在浩荡东去的西江河畔,气势雄伟非凡。

久闻此楼乃肇庆八景之一,也是广东省四大名楼之一。

阅江楼不仅是因为其宏伟壮观的古建筑而闻名中外,更是因为其悠远深厚的历史底蕴而长存天地间。

据史料记载,宣德六年,肇庆知府王莹将石头庵改建,名为崧台书院。

崇祯十四年再度改建,正式立名为阅江楼。

各楼之间可以全部贯通,组成四合院式的整体建筑,中间是典型的岭南庭院,设有水池假山以点缀,四周有前人所栽的米兰古树,馨香四溢,沁人心脾.。

第一次大革命时期,由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为骨干,由共产党员叶挺任团长,于1925年11月成立“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通称“叶挺独立团”。

独立团英勇善战,屡建奇功,被誉为“铁军”。

1959年重修并辟为“叶挺独立团团部纪念馆”,朱德为纪念馆题了馆名。

馆内设《端砚春秋》陈列和《铁军独立一雄团》陈列。

1962年被公布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4年2月8日,江泽民来到阅江楼,参观了《铁军独立一雄团》陈列后,欣然题词“北伐先锋,永垂青史”。

参观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身为赫赫有名的大将军—叶挺住的卧室也不过是一桌两椅、一木床、一水盘和一衣架。

对于现代人来说,这样的环境是极其的窘迫。

当我听到喇叭里传来军官训练的口号声时,我的心里只剩下难以描述的敬重与钦佩。

那浑厚而坚定的声音里充满着激情和希望,它似乎传递着无坚不摧的勇气,让人为之热血沸腾。

作为一个独立团的首领——叶挺,坚守自己的原则,艰苦作战,一心只为国家,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

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使我深深地折服了。

在这个高举和平与发展旗帜得时代里,艰苦的战争岁月似乎渐行渐远,我们享受着革命烈士用血汗换回的安定生活,但作为新生代的主力军,我们怎能不以祖国建设为主,不以创新发展为荣?奋起吧!用科学的知识武装头脑,用坚定信心战胜动摇,为我们伟大的祖国,为我们可爱的中华人民,为我们先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出力所能及的力量!。

阅江楼观后感心得体会模板

阅江楼观后感心得体会模板

阅江楼观后感心得体会模板一、引言(100字)阅江楼观是一次难得的亲近自然的机会,我有幸能够登上这座历经沧桑的楼阁,俯瞰广袤的江河大地。

这次观光之旅让我对自然的美、人文的底蕴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使我对生活有了更多的思考。

下面我将从个人的角度出发,分享我在阅江楼观的所见所闻,以及此次观光对我心灵的触动。

二、所见所闻(400字)1. 壮丽的江河风光登上阅江楼,我俯瞰着奔腾的江水,江水连绵不绝,宛如一条银色的蛟龙,在大地上穿行。

远处的山峦环抱着江水,给人一种恢弘壮丽的感觉。

在这里,我仿佛看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韵律,让我心旷神怡。

2. 历史的印记阅江楼建于唐朝,历经了千年风雨,是一座历史的见证。

楼内的古画、雕塑等艺术品皆具有浓厚的历史气息,让人仿佛穿越到了古代。

看着这些历史的印记,我心生敬畏之情,对古人的智慧和才情心生敬佩。

3. 文化的底蕴登上阅江楼,我发现楼内陈列着许多文化宝物,其中有古籍、名人字画、文物等等。

这些文化遗产的存在让我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也让我明白了传承文化的重要性。

同时,我也意识到了保护文化遗产的责任和使命。

4. 人文景观阅江楼周边的人文景观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我在楼下的花坛中看到了各种各样的花卉,色彩斑斓,芬芳扑鼻。

还有来自各地的游客,他们身着各色服饰,用镜头留下了美好的瞬间。

这些人文景观让阅江楼更具魅力,也让我对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三、心灵的触动(800字)1. 对自然的敬畏阅江楼观之后,我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更加深了。

站在楼上,我看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和壮丽,也看到了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破坏。

大自然是人类的生命之源,我们应该更加珍惜和保护自然。

同时,欣赏自然的美景也让我对生活充满感激之情,让我更加热爱生活。

2. 对历史的思考阅江楼作为一座历经沧桑的楼阁,给我带来了对历史的思考。

通过欣赏楼内的艺术品,我不仅了解到了古代文化的丰富内涵,也看到了历史的变迁。

历史可以给人以启示和教训,我们不能忘记历史,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更好地面对未来。

观肇庆阅江楼后感

观肇庆阅江楼后感

观肇庆阅江楼后感6月11日早上,怀着欢快的心情,我带领这全班的同学做包车去参观位于西江边的肇庆阅江楼。

肇庆阅江楼乃肇庆八景之一,据说北宋名臣包拯曾在其旁建菘台驿。

清代阅江楼是文人墨客云集吟咏之所。

阅江楼还是商讨军机大事重地。

南明永历帝曾亲临阅江楼检阅抗清水师。

光绪年间,中法战争期间的主战派彭玉麟,曾在此指挥军事.....怀着一颗好奇的心,我们的包车不久就到了这个让我们西安王已久的地方。

车子刚停稳,同学们就迫不及待地做好下车的准备。

一下车,雄伟的阅江楼就映入我们的眼帘。

那典型的中式建筑,不禁令人想起《阿房宫赋》里面的“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的景象,使大家对他充满了好奇,毕竟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中国,古建筑也湮灭在城市化的浪潮之中。

而阅江楼经过几代人的修葺保护,完整的保存下来,是在好不容易。

其实我们这次参观阅江楼的最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大家的爱国人情。

除了拥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阅江楼还铭刻着一段令人刻骨铭心的革命记忆。

剧史料记载:“大革命时期,当地农民自卫军总部就设在阅江楼。

1925年11月21日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通称叶挺独立团)在阅江楼成立,全团2100多人,共产党员叶挺担任团长,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第一支正规部队。

担任北伐先锋,被誉为“铁军”。

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的新时期。

1959年,阅江楼被辟为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

”叶挺独立团,这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了,当年北伐战争,叶挺将军就是在这里带领着他的“铁军”打起北伐战争的第一枪。

为中国人推翻军阀混战社会留下不朽的功绩。

走进阅江楼的大门,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幅巨大的北伐战争的墙雕,威武的叶将军带领着革命先烈人无畏地向敌人冲去,不禁使人觉得当年的烽火岁月场景如今历历浮现在大家的眼前。

在一楼参观完以后,我们沿着楼梯走上了二楼。

楼上的布局很别致,很有浓郁的中国楼阁“廊腰缦回”的特色。

穿过走廊,我们走进一个八十多平方的展厅里面,那里展示这很多当年也挺独立团使用过的东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江楼观后感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每次读到《岳阳楼记》的这一段文字的时候~我总是感到心潮澎湃~对岳阳楼充满着喜爱之情。

然而今天我要讲的并不是位于洞庭湖边的岳阳楼~而是位于肇庆市的广东省四大名楼之一的阅江楼。

在去阅江楼前也看了一下阅江楼的介绍:阅江楼~是广东省四大名楼之一~它座落在肇庆市城区正东路石头岗上,居高临下,屹然矗立在浩荡东去的西江河畔,气势雄伟非凡。

阅江楼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战争的主要阵地。

光绪年间~中法战争期间的主战派彭玉麟~曾在此指挥军事。

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团部曾设在此~叶挺为团长。

在北伐战争中~独立团被誉为"铁军"。

经过进一步了解~我才知道原来阅江楼就是叶挺独立团的团部旧址~也称作是“叶挺独立团团部纪念馆”。

而学过一点历史的我对叶挺的认识是不陌生的~当然听得最多的就是铁军“新四军” 的英勇事迹了~不过在这里读书之后我才了解到了叶挺早期是在这里工作过的。

因此~我们同行几十具无不怀着对伟大英雄的敬仰之前一步步地靠近这座充满着历史使命感的阅江楼:
登阅江楼是在今年的春天~我们怀着期待的心情踏足肇庆市闻名国内外的阅江楼~久闻此楼乃肇庆八景之一~那一天风和日丽~天空一片晴朗~在这样的天气下我们兴致高昂~让我们的阅江楼之旅倍感愉快。

在去阅江楼的路上~因为不是空调车~刚上车的时候车厢里热流滚滚~没有抱怨~每个人都静静地期待这次神圣的旅行。

不过在车开动后~缕缕清风从车窗外吹进来~把初夏的躁热带走了。

一路上~友人提醒我~肇庆的众多景点中~脂粉味太浓~雨花台处处透露着哀伤~观完阅江楼~才能感受大气恢宏~因为阅江楼是经典的传世之作~只有阅江楼
让多少游客遐想感慨万千~不仅带给游客端砚文化之赞叹~也会感受到铁军的威武之气。

透过车窗,望阅江楼矗立在参天古木中~如古画中的海市蜃楼。

车开进了阅江楼的院子~我们一下车就到了阅江楼正门口的长长的阶梯下。

阅江楼位于位于端州古城东门外的石头岗上~南临西江~楼台高耸~重檐飞阁~蔚为壮观。

登上此楼才感“虎踞西江~览尽西江秀色”。

仰望阅江楼~有很浓的古建筑味~碧瓦朱楹、檐牙摩空、朱帘凤飞、彤扉彩盈~具有鲜明的明代风格~古典的皇家气派。

在面向大门的南楼檐下悬挂着木匾额上有楷书“阅江楼”巨字~从这三个大字上就足已体现出了阅江楼的雄伟~让人对这个纪念馆有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

进了大门~穿过广场~沿着数十级石阶便上到楼台~石阶两侧有大石狮一对踞守神态庄严威武。

迈进门槛~只见一行“北伐先锋~永垂青史”八个大字刻于花岗石上。

认真看落款~原来这八个大字是江泽民题的。

后来了解到~江泽民于2004年2月8日来到过这里~在参观了独立团的陈列之后~欣然地题了以上的八个字。

穿过屏风~进到了大厅~两边都摆满了古式的桌椅。

进了庭院~内植米兰~据说已有300余年数龄~并且还有水池、假山~还种了不少的花草。

而正面和侧面都有既独立又相连接的楼~是典型的广东四合院式的古建筑。

一路上穿花度柳~来到楼前的回廊~回廊的两壁挂着端砚文化历史绢画~端砚上的人物栩栩如生~跃然绢上。

回廊的中间是北楼地下大厅原有清康熙两广总督郭世隆所建立的康熙御书碑6块碑刻~看完碑文~不由暗服古人想象力之丰富~观后感已出矣:
走过回廊~我走在阅江楼二楼的《铁军独立一雄团》陈列厅~看着叶挺将军成立独立团成立过程的介绍和相片~由衷地佩服叶挺将军的大将风范和魄力。

担任北伐先锋~被誉为“铁军”。

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的新时期。

就是在这个地方~我脚下的这个地方~它打开了中国革命新
的一页~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也为肇庆人民带来生机和活力。

从此~叶挺将军带领他的铁军虎踞于此~打击土豪~铲奸除恶~抵御外敌~护江保民。

人们都说~大革命时期的共产党人是不怕艰苦、不怕简陋、不怕鬼神的铁人。

今日一见~的确不假。

肇庆是一个四面青山~江湖星布的地形复杂的地方~铁军就是穿着我眼这一双稻草为地、布条为顶的草鞋攀登在这雄山峻岭间~行走在这江畔湖岸,铁军就是带着眼前这顶破旧的草帽顶着烤人的烈日勘察敌情~站岗值班,铁军就是穿着眼前这件样式简单的淡绿色军装担起了保卫肇庆人民的责任和牺牲生命的奉献。

身为赫赫有名的大将军—叶挺住
的卧室也不过是一桌两椅、一木床、一水盘和一衣架。

对于现代人来说~这样的环境简直就是地狱。

当我听到喇叭里传来军官训练的口号声和喝鸣声时~我心里只剩下钦佩的感激。

那声音里充满了激情~充满了希望~好似在告诉我:艰难阻险都不怕~坚定信念不放松。

如此心态~苛刻的生活条件又怎能吓到他们呢,览完所有的刀枪炮弹~却没发现威力强大的枪支。

不愧为铁军~也不愧江泽民主席为之提字:北伐先锋~永垂不朽。

参观完东楼后~到了南楼,也就是刚进门就看见的那一座,。

通过打开的木窗向外观看~映入眼眸的是气势雄伟非凡的西江。

西江之水自楼前滔滔东去,江中浮光点点远接天际,对岸青山连绵,两座高塔与阅江楼隔江相对,诗情画意真的是令人陶醉。

这也许就是阅江楼500年来不少文人墨客登楼抒怀,写下许多想象雄奇的诗篇的灵感所在吧:虽然我不是文人墨客~但我也感受到了在浩荡东去的西江中的那种壮丽油然之情。

东楼之上还陈列出了不少的以前独立团所用过东西~包括军服、枪等~甚至于还有一间还原当时情景的卧室。

通过这些活生生的文物~使我彷佛回到了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而不同于电视上的是~展现在眼前的都是真实的情景。

参观完南楼~就是西楼了。

西楼上也展出了不少的文物~特别是详细地介绍了“叶挺独立团”的历史~包括民国15年,1926年,1月~高要岭村农会与地主豪绅
组织的“神打团”的流血事件~这是叶挺独立团成立后的首次战绩。

同年5月~叶挺独立团奉命作为北伐先遣队出师北伐~讨伐军阀吴佩孚。

独立团在友军的配合下~所向无敌~攻克了军阀吴佩孚在汀泗桥、贺胜桥的重要据点~锐不可挡~直抵武汉三镇~赢得了“铁军”的称誉。

而在大革命失败后~独立团参加了南昌起义~踏上了新的征途。

参观完叶挺铁军展览之后~一下楼梯再往正门的右边就是我们肇庆最著名的端砚展览。

一进里面就看到了一个巨大的端砚伫立着。

那端砚直径大概有一米左右~这是我见到最大的端砚。

这艺术珍宝真令我叹为观止。

里面还有介绍古代如何采石和如何制作精美的端砚。

一进里面就感觉琳琅满目、应接不暇。

因为里面陈列了很多名师和不同朝代的端砚。

我觉得端砚和我们古代的文化紧密相连。

不同的朝代就有不同类型的端砚。

那端砚也印证了中国鼓捣的文化发展~都是古代文化不同的标志。

那端砚从唐代的简到现代的繁都印证了端砚的发展历程~肇庆作为中国的砚都~那端砚一定各有特色。

我们看了朴素优雅的端砚~又有充满中国诗情画意的端砚。

有些端砚上还有珍贵的砚眼。

之前都是在电视上看到而已~现在终于可以近距离的观赏了~当时的激动之情真是不言而喻啊。

我感觉这里真是一座艺术的宝殿啊:我们观赏完之后真是依依不舍啊。

因为我们不仅在这里游玩来娱乐和放松了一下心情~而且可以从中学到了很多~例如学到了铁军的爱国和端砚的博大精深。

我感觉今次出游真是获益良多和意义重大啊。

可以寓娱乐于学习之中。

观完楼~从来路往回走~又至回廊前~回望四合院式古建筑的牌匾上写三字“阅江楼”滔滔西江横亘阅江楼之下~绵绵沿岸青山映眼帘~造成无尽的回忆~让我慢慢揣磨岂不快哉,
在回去的路上~看到如今江畔两岸~高楼林立~道路交错纵横~一派繁荣景象。

两岸人民安居乐业~为打造旅游肇庆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看到此景~我又怎不
由衷地感谢我们的先祖先烈呢,是他们用满腔热血换来今天人民的自由~是他们用手中威力小的可怜的小米加步枪维护了这块土地的尊严~是他们智慧和生命把人民的残害者拒之江外。

我无法压抑心中的感激之情~请让我在这里向你们深深鞠躬。

阅江楼之行~愿阅江楼永踞江畔。

通过这次阅江楼的游览~我们不仅能了解到更多的历史~同时更是身临其境地去感受这段历史的存在~这不仅仅是一次游玩~而是一次与历史的全心接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