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深圳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综合测试题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质深圳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综合测试题
一、选择题
1.秦朝咸阳的一位粮食商人,要购进一批小米。

结账时,这位咸阳商人应该用下列哪种货币支付货款
A.A B.B C.C D.D
2.秦惠文王下令逮捕商鞅,商鞅逃亡途中投宿旅店遭到拒绝。

店主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人住宿,就要连坐,商鞅因此无可何。

这个“作法自毙”的故事,说明了A.变法违背民意B.变法深入贯彻C.变法遇到阻力D.变法宣告失败3.“赵王闻秦反间之言,因使赵括代廉颇将以击秦。

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白起),(武安君)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遣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

材料中的这场战役是A.马陵之战B.桂陵之战C.长平之战D.牧野之战
4.央视《苏家垄墓葬》考古栏目报道:在1500平方米的发掘面上,显露着100多座大小墓葬和8个车马坑,考古人员依据迹象判断,它们的年代应在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

下列与该墓葬大至同期的是
A.甲骨文出现B.分封制开始C.周平王东迁洛邑D.西晋短期统5.《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史记记载的是秦朝修筑的()
A.灵渠B.阿房宫
C.骊山陵墓D.万里长城
6.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其中首霸中原的是
A.齐桓公B.秦穆公C.晋文公D.楚庄王
7.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之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B.面食的营养价值高
C.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D.南方人口增多
8.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开创了“论从史出”的治史方法,第一次以纪传体通史的体例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3000多年的历史,完成了一部不朽的史学名著。

能够通过《史记》查到的史实有
①秦始皇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②文景之治③蔡伦改进造纸术
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⑤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③④⑤
9.假如你来到约6000多年前的半坡居民家中,他们热情地端出香喷喷的食物招待你,你认为这一食物原料最有可能是
A.小麦B.粟C.玉米D.水稻
10.毛泽东曾说过:“刘秀……十年不鸣,一鸣惊人。

他白手起家,创建了一个新的王朝。

”刘秀创建的新的王朝是
A.西周
B.秦朝
C.西汉
D.东汉
11.远古时代,传说有位著名的部落首领为了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后人非常尊敬他。

他是
A.炎帝
B.黄帝
C.蚩尤
D.大禹
12.每年清明时节,各地民众和海外赤子纷纷前往黄帝陵祭拜黄帝和炎帝,以表达对他们的景仰,这是因为他们
A.使人类过上了定居生活B.发明最早的文字和医学
C.治理黄河水患成效显著D.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13.“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是对下列哪位历史人物作品的赞誉
A.祖冲之B.王羲之C.顾恺之D.华佗
14.下图为我国发行的《都江堰》纪念邮票。

作为著名的水利工程,下列关于都江堰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由秦国修建于春秋后期②由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
③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④发挥防洪、灌溉、水运的作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5.严格官员管理,健全监察制度是防止政府权力被滥用的重要途径。

为此,秦始皇时期设立了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刺史
16.如果想了解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下列书籍中可以查阅的是
A.《孟子》B.《史记》C.《齐民要术》D.《论语》17.“王(王导)与马(司马睿),共天下”出现的朝代是
A.西汉B.东汉C.西晋D.东晋
18.汉武帝元封六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

”这一时期刺史主要负责()
A.行政事务B.军事管理C.监察事务D.财政管理19.“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
A.陈胜吴广起义B.绿林赤眉起义C.黄巾大起义D.黄巢起义20.1877年,西方学者首次使用了“丝绸之路”一词,用于描述汉代时期的中国和中亚,西亚以及印度之间的丝绸贸易交通线。

这里介绍的是“丝绸之路”的
A.产生背景
B.主要行人
C.路线走向
D.开通前提
21.汉初的封国有王、候两级。

王国名义上受朝廷节制,但皇权不能施行于王国所属的郡县。

候国建制与县相当,直属朝廷。

由此可见,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主要针对
A.王国
B.侯国
C.郡
D.县
22.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

下列政权中曾统一过全国的是
A.西晋B.东晋C.前秦D.北魏
23.《史记》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一方诸侯之长)。

”下列对材料解读最全面的是
①周天子威望下降②大的诸侯操控国家政治③诸侯之间经常进行争霸战争
A.①③B.①②③C.①②D.②③
24.公元3世纪,西域商人只有得到魏国敦煌太守仓慈发给的专门许可证,才可以去洛阳从事商业贸易。

这种现象说明
A.西北地区民族关系紧张B.丝绸之路仍在发挥作用
C.中外文化交流基本中断D.政权分立影响经济发展
25.以下关于我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搭配正确的是
①华佗——开创中医临床理论体系
②司马迁——所著《史记》秉笔直书,文笔优美
③祖冲之——测算出的一年时间与现代测算结果只差50秒
④顾恺之——所著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①②③④
二、材料综合题
26.“盛世”与“统一”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总是紧密联系的,给人们留下了无尽的话题与
思索。

某校七年级(1)班准备举办一次主题为“中国历史上的盛世与统一”的探究活动。

(资料准备)
(1)如果你是该班一员,你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获取相关资料?
(回眸盛世)
(2)为了更好地探究学习,小明同学准备制作一张《中国历史上的盛世局面简表》,但还没有全部完成,请在下面表格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内容,将表格完成。

朝代西汉东汉唐朝清朝
盛世局面①______________光武中兴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康乾盛世
(3)请以唐朝其中一个盛世局面为例,说明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促成了盛世局面的形成。

(探究统一)
(4)清朝前期统治者在反击外来侵略和巩固边疆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5)请结合以上活动简要说明“统一”与“盛世”的关系。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踏着串串悠长的驼铃声,一支支驼队驼着中原的丝织品、服饰、铜镜、瓷器、茶叶、桃、梨、杏去了,驼着造纸术、冶铁术、灌溉术去了。

穿过大漠茫茫的风沙。

一支支驼队驼着皮毛、琥珀、苜蓿、蚕豆、石榴、黄瓜来了,驼着佛经、乐器、杂技艺术来了。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通的这条丝绸之路,穿过岁月的风尘,永远镌刻在人类文明的史册上。

——摘编自《二十五史详解》(1)写出丝绸之路的起点。

(2)你是否同意材料中最后一句作者对丝绸之路的看法?请简要说明理由。

28.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材料二:……商君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三: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

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

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

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1)据材料一,回答代表当时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两项重要技术(工具)分别是什么?(2)材料二中的“商君”指的是谁?根据材料二指出在“商君”变法的措施中,反映中央集权思想的措施是哪一项?
(3)材料三中的“魏主”指的是谁?他为“断诸北语,一从正音”采取了什么措施?(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改革创新的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题目的关键信息是秦朝的一位商人,秦朝的货币是方孔圆形半两钱,故答案选B。

2.B
解析:B
【解析】
根据题干的“商鞅逃亡途中投宿旅店遭到拒绝。

店主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人住宿,就要连坐。

”可以看出商鞅变法的措施在秦国得到贯彻执行。

故B符合题意;变法违背民意、变法遇到阻力和变法宣告失败与题干信息不符,故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关键词“赵王、赵括、坑杀之遣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的长平之战,经过长平之战,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的进攻,故C符合题意;马陵之战、桂陵之战、牧野之战与题干无关,故ABD排除。

故选C。

4.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关键词“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可知,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故C符合题意;甲骨文反映了商朝的生产生活状况,故A排除;西周实行分封制、280---316年西晋短期统一,故BD排除。

故选C。

5.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为了抵御匈奴的进攻,秦始皇派人修筑长城。

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故D符合题意。

ABC和题干材料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应选D。

6.A
解析: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实力大增,对外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号令诸侯,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故A符合题意;BCD 表述错误,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A。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首霸中原”是解题的关键,考查学生识记能力。

7.A
解析: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江南经济的开发原因的理解能力,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由于战乱,劳动人民为了躲避战乱,大量南迁,不仅为南方增加了大量的劳动力,还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北方的生活方式,民族间的关系逐渐融合起来,其中把小麦等的种植方法也带去了南方,这样,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饭外,还有面食,栗米饭等北方食品,故选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民族融合
8.B
解析: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所写的《史记》,记述了从黄
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③蔡伦改进造纸术、⑤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都是在东汉时期完成,不符合题意;①②④项内容都能在《史记》中查到,符合题意,综上可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9.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所给信息“6000多年前的半坡居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居民会种植农作物粟,所以这一食物原料最有可能是粟,B项符合题意;小麦和玉米在当时还不会种植,水稻是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居民种植的农作物,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新朝末年,海内分崩,天下大乱,身为一介布衣的汉室宗亲刘秀在南阳郡乘势起兵,25年,刘秀于鄗县南千秋亭登基称帝,为表刘氏重兴之意,仍以“汉”为其国号,史称“东汉”,D项符合题意;西周的开国国王是周武王,A项不符合题意;秦朝的开国皇帝是秦始皇,B项不符合题意;西汉的开国皇帝是刘邦,C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11.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的人物不具备治水有功的成就,不符合题意;故选D。

12.D
解析: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帝和炎帝教人们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教人种植,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后人尊称他为“人文始祖”,这也是各地民众和海外赤子纷纷前往黄帝陵祭拜黄帝和炎帝的原因,选项D符合题意;随着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人类开始聚居在原始农业发展的区域,于是出现了房屋,人类开始过定居生活,A排除;最早的文字是仓颉发明的,B排除;治理黄河水患的是大禹,C排除。

故此题
选D。

13.B
解析:B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晋的王羲之刻苦学习书法,继承各种书体的优点,所作楷、行、草书尤为精湛。

当时的人称赞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王羲之的代表作是《兰亭序》,达到收放自如、浑然天成的境界,享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

王羲之由于在书法艺术上的杰出成就,被后人誉为“书圣”,选项B符合题意;祖冲之是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选项A不符合题意;东晋的顾恺之是当时最著名的画家,他擅长的人物画,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富有个性。

顾恺之一生的创作很多,流传下来的作品有摹本《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选项C不符合题意;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不仅擅长用针灸、汤药为人治病,而且能实施外科手术。

他发明了“麻沸散”,让病人和酒服下,失去知觉,然后进行各种手术。

华佗还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活动姿态,创造出了“五禽戏”,帮助人们强健身体,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D
解析: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后期,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发挥防洪、灌溉、水运等作用,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②③④符合题意,都江堰由秦国修建于战国后期,①可排除。

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5.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严格官员管理,健全监察制度”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中央设置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由此可知,御史大夫是负责监察的官职,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选B。

16.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朝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民学家,著有《齐民要术》,《齐民要术》是北朝时期的著名的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农业科学著作,书中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技术
和方法;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不误农时;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因此可以查阅的书籍是《齐民要术》,选项C符合题意;《孟子》是战国儒家学派代表人孟子的作品,选项A不符合题意;《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选项B 不符合题意;《论语》是春秋时期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作品,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7.D
解析:D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与马,共天下”中“马”和“王”分别指的是司马睿和王导。

317年,司马懿的曾孙司马睿建立政权,定都建康,史称东晋。

东晋是以王导为首的北方南下官僚贵族和南方大地主为支柱建立的政权。

司马睿在政治上依靠王导,军事上依靠王敦,王氏子弟都作了高官,当时流传到“王与马共天下”这句话,真实地反映了东晋初年的政治状况,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8.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强化监察制度,汉武帝时期,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监察和检举京师百官及皇族的不法行为;在地方,将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域,称为“十三州部”,每个州设置一个刺史,负责监察地方官员,并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强。

所以C项符合题意,故选C。

19.A
解析: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陈胜吴广起义。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

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所以A项符合题意;B项发生在西汉末年,C项发生在东汉末年,D项发生在唐朝末年。

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20.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1877年,西方学者首次使用了“丝绸之路”一词,用于描述汉代时期的中
国和中亚,西亚以及印度之间的丝绸贸易交通线。

这里介绍的是“丝绸之路”的路线走向,故C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产生背景、主要行人、开通前提,故AB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C。

21.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采取推恩令,让王国的国王将自己王国的疆土再次分封给自己的儿子形成侯国,而侯国归郡管辖,王国越分越小,实力大减,使王国问题最终得以解决。

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22.A
解析: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三国中国力最弱的蜀汉最先被魏国灭亡;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篡夺皇位取代魏国建立了晋朝,定都在洛阳,史称“西晋”。

280年,西晋灭掉吴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

316年,刘曜率领匈奴军攻破长安,愍帝献城投降,西晋结束。

西晋统一中国达36年,A符合题意;BCD三项未曾统一过全国,排除,故选择A。

23.B
解析:B
【解析】
【详解】
材料“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一方诸侯之长)”大意是说:随着平王东迁,进入东周以后,周王室逐渐衰弱,宗法制被破坏,诸侯称霸,群雄争战,势力强的诸侯国兼并势力弱的诸侯国。

齐、楚、秦、晋,这些大诸侯国在争霸战争中,开始越来越强大,霸主操纵国家政治,故①②③符合题意。

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24.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汉武帝派张骞通西域后,丝绸之路正式开通,它起于长安,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西亚直至欧洲,在16世纪地理大发现之前,它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

所以公元3世纪,西域商人只有得到魏国敦煌太守仓慈发给的专门许可证,才可以去洛阳从事商业贸易。

这种现象说明丝绸之路仍在发挥作用,B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25.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张仲景开创中医临床理论体系、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故①④搭配错误,含有①④的ABD排除;司马迁所著《史记》秉笔直书,文笔优美;祖冲之测算出的一年时间与现代测算结果只差50秒,故C符合题意。

故此题选C。

二、材料综合题
26.(1)教科书、图书资料、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

(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2) ①文景之治②贞观之治
③开元盛世
(3) 措施:贞观之治时期唐太宗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
解析:(1)教科书、图书资料、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

(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2) ①文景之治②贞观之治
③开元盛世
(3) 措施:贞观之治时期唐太宗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任用贤能,重视纳谏;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与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改善民族关系,对外开放交流等。

(答出意思相近的两点即可)开元盛世时期重用贤能,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答出意思相近的两点即可)
(4)设立伊犁将军;设置驻藏大臣;设立台湾府。

(5)统一是盛世的前提和基础;盛世更有利于巩固统一。

【解析】
(1)搜集资料的途径,可从教科书、图书资料、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的政治局面有文景之治、汉武中兴;唐朝时期的盛世局面有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清朝时期的盛世局面有康乾盛世。

(3)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贞观之治时期:唐太宗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任用贤能,重视纳谏;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与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改善民族关系,加强对外开放交流等等。

开元盛世时期:唐玄宗重用贤能,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等等。

(4)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时期为了加强对边疆的统治,在新疆设置了伊犁将军;在西藏设置了驻藏大臣;在台湾设立了台湾府。

(5)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如:统一是盛世的前提和基础;盛世更有利于巩固统一。

我们要维护国家统一,振兴中华等等。

27.(1)长安
(2)同意。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解析】
【详解】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东起长安,西至大秦。

解析:(1)长安
(2)同意。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解析】
【详解】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东起长安,西至大秦。

(2)根据材料中东西方往来的物品,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28.(1)铁农具;牛耕
(2)商鞅;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治理
(3)北魏孝文帝;说汉语。

穿汉服、改汉姓、与汉人联姻、迁都洛阳(任意两点)
(4)推动了社会进步,促进了社会发展。

(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1)铁农具;牛耕
(2)商鞅;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治理
(3)北魏孝文帝;说汉语。

穿汉服、改汉姓、与汉人联姻、迁都洛阳(任意两点)
(4)推动了社会进步,促进了社会发展。

(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
【详解】
(1)据材料一中图片“铁制农具”“穿有鼻环的牛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代表当时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两项重要技术(工具)分别是铁农具和牛耕。

(2)据材料一“……商君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宫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商鞅变法,材料一中的“商君”指的是商鞅,材料二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反映中央集权思想的措施是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3)据材料二“‘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魏主”指的是北魏孝文帝,他为“断诸北语,一从正音”采取了说汉语的措施;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