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二物理下册第3节机械效率说课稿.doc
机械效率说课稿
机械效率说课稿一、课程概述与目标《机械效率》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章节,主要探讨机械效率的定义、计算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掌握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与重点1. 机械效率的定义及计算公式2. 机械效率的影响因素3. 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重点:机械效率的计算及影响因素的分析。
难点:如何在实际中提高机械效率。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机械效率的应用和重要性。
2. 讨论法:鼓励学生就机械效率的相关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测量机械效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及其影响因素。
四、教学过程与安排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机械设备工作场景,引导学生思考机械效率的相关问题。
2. 知识讲解(15分钟):详细讲解机械效率的定义、计算公式以及影响因素。
3. 案例分析(10分钟):分析几个典型的机械效率应用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机械效率在实际中的应用。
4. 小组讨论(10分钟):分组讨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每组选出代表进行汇报。
5. 实验教学(15分钟):通过实验测量机械效率,让学生亲身体验机械效率的计算过程。
6. 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机械效率的重要性和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五、评价方式与标准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情况和小组讨论的表现。
2. 实验操作: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规范性、数据记录的准确性以及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包括对机械效率公式的应用、影响机械效率因素的分析以及提高机械效率方法的提出等。
六、教学反思与改进在完成本次《机械效率》我将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并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
我可以进一步优化导入环节,使学生对机械效率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在知识讲解环节,我可以更加注重与学生的互动,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实验教学环节,我可以增加一些更具挑战性的实验项目,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二章第三节机械效率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二章第三节机械效率一、教学内容1. 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理解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关系。
2. 掌握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 深入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效率的概念,理解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关系。
2. 让学生掌握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公式进行实际问题的计算。
3.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2. 教学重点: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关系;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农民使用锄头耕地的场景,让学生思考:农民为什么要选择锄头而不是其他工具?锄头在使用过程中,哪些是有用功,哪些是额外功?2. 概念讲解:解释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介绍机械效率的概念,并给出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
3. 例题讲解:分析一个具体的例题,如:一个农民使用锄头耕地,锄头的重量为10N,耕地时的前进距离为5m,求锄头的机械效率。
通过讲解例题,让学生掌握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一个起重机吊起一个100kg的货物,起重机的重量为500kg,求起重机的机械效率。
5. 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讨论如何提高机械效率,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应用这些方法。
六、板书设计1. 机械效率的概念2. 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关系3. 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4. 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个电梯重2000kg,每次能载客10人,电梯从1楼升到10楼,求电梯的机械效率。
2. 答案:电梯的有用功为W有=G人h=10×700N×10m=70000J,电梯的总功为W总=G电梯h=2000×700N×10m=1.4×10^7J,电梯的机械效率为η=W有/W总×100%=70000J/1.4×10^7J×100%=5%。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2.3《机械效率》说课稿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接触过简单机械、功和功率等概念,具备了一定的前置知识。然而,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障碍:
-对机械效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不够清晰,容易混淆。
-对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理解不深,难以从实验中抽象出规律。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无法灵活运用机械效率的概念。
-对机械效率在生活中的应用缺乏认识,难以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1.练习题:设计一些填空、选择、计算等形式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2.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一些实际问题,如“如何设计一个更高效的滑轮组?”
3.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如测量不同斜面的机械效率,通过实践加深理解。
1.机械效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
3.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4.机械效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机械效率的定义、计算方法,了解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学会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
具体目标:
-理解机械效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分析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
课后,我将通过学生的作业、课堂表现和反馈来评估教学效果。具体的反思和改进措施包括:
-分析学生的作业,了解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收集学生的反馈,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惑。
-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教学策略,如增加练习、重复讲解难点等。
-探究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应用机械效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等方法,探究机械效率的相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机械效率说课稿 人教版〔优秀篇〕
《机械效率》说课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本节主要包括“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以及机械效率”两大方面的内容,它是学生在学习了“功”和“功的原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测滑轮组机械效率”这一实验的基础;所以本节在本章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学生今后参加社会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2、教材的特点本节教材的编排从实际出发,利用插图,具有生动活泼的特点,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了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培养了学生从分析物理现象抽取物理规律的能力。
3、教学目标大纲对节教材的要求是:知道有用功和总功,知道机械效率。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及本节课的教材地位,依据教学大纲,我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点:A ①复述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定义,指出它们间的关系。
②复述机械效率的定义,会写出其计算公式B ①能从机械功中区分出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②解释机械效率小于1及没有单位的原因。
C ①会利用η=W有用/W总进行计算。
②指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4、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分析课本第170页图14-9得出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概念是本节的重点,正确判断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是本节的难点,引导学生分析图14-9,抽取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概念是本节教学的关键。
二、教学方法1、目标教学法: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我将依目标为向导,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
2、启发式教学法:我在课堂教学中遵循课堂教学三为主的原则,充分利用挂图启发学生思维,通过阅读教材、感知教材,让学生从中领悟物理现象,理解物理规律。
3、讨论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教学程序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目标教学的要求,我安排了以下几个五一节:1、前提测评首先,我出示下列思考题:(1)功包括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2)轼的计算公式是____________,单位是______,重力做功或克服重力做功的计算公式是______________.(3)重为50牛的物体在20牛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前进10米重力做功为_______,拉力做功为____________,若此人把这个物体匀速举高2米,此人做的功为____________.测评目的:一是为了使学生进入角色,二是为了消除学生的知识缺陷扫清学习障碍。
八年级物理下册精品课堂(人教版)12.3机械效率说课稿
这些练习和活动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加深学生对机械效率的理解和应用。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会采取以下方式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反馈:
1.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检查他们对机械效率的理解程度;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尝试解答;
八年级物理下册精品课堂(人教版)12.3机械效率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为八年级物理下册12.3节《机械效率》,是力学部分的重要内容,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本节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既是对前面机械能守恒和简单机械学习的深化,也是为后续学习功率和机械能转化打下基础。
(3)培养学生勤奋学习、积极探索的精神风貌。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机械效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
(3)机械效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
(1)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特别是它与机械能守恒的关系;
(2)分析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并能举例说明;
(3)将机械效率的概念应用于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设计一个简单的机械装置,并计算其效率,鼓励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
3.撰写一篇短文,讨论机械效率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4.收集有关机械效率的新闻或科技文章,进行阅读并撰写摘要。
作业的目的是通过独立完成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消化和巩固课堂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包括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困难、实验操作的误差以及学生的参与度不高等。为应对这些问题,我会采取以下策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解释抽象概念,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在实验操作前进行详细的讲解和演示,确保学生理解实验步骤和原理;通过小组合作和提问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机械效率说课稿(共5页)
机械效率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自行编辑使用]机械效率说课稿《机械效率》——说课稿——徐中:赵斌一、教材分析本章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简单机械——杠杆和滑轮;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功——做功的多少,做功的快慢,做功的效率。
机械效率是在前面简单机械,功,功率的基础上进行得更深一层的学习。
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效率的概念已广泛应用于工作,生活和学习等方面,有必要让学生去探究,理解。
机械效率的概念涉及面广,内容抽象,教材通过再次探究动滑轮的活动,让学生亲自体会什么是有用功,什么是总功,通过比较有用功和总功的大小,认识机械效率的物理意义和现实意义,计算公式,知道实际的机械效率不可能是100%,并找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从而增强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责任感。
同时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态度。
二、学情分析针对普通班的学生,应由浅入深。
从学生已学知识出发,循序渐进,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采用“问题讨论法”和“实验探究法”相结合,观察为辅的方法进行教学,即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讨论分析,解决问题,获取知识,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各种能力,特别是实验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根据以上分析,确定教学目标如下:(一)、知识目标:1、理解有用功、总功、额外功,并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
2、理解机械效率的定义,理解实际使用机械时由于额外功总是存在,ηGh,使用动滑轮提升重物,动力F做的功FS大于重物被提升所需做的功Gh,为完成提升重物这个任务,如果直接用手提升重物,需要做功Gh,为完成此目的而做的功称为有用功。
记作W有用=Gh,使用机械后同样要完成提升重物G到h的高度,同样地为完成此目的做的功称为有用功记作W有用=Gh,分析:利用机械可以省力,但有没有省功呢?力F总共需要做的'功为FS,记作W总=FS,,W总>W有用,结论:利用机械没有省功,也就是说总功中有一部分是有用功。
八年级物理下册_第十二章_第3节_机械效率_说课稿
《机械效率》说课稿教材分析:我将从以下三个角度来谈我对教材的认识(一)教材地位与作用: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第三节,主要内容包括三个部分,1、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2、机械效率的定义式及计算;3、实验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教材在之前已经安排了有关于各种简单机械和功的内容学习。
《机械效率》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
力与机械是中学物理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机械效率是对这些内容的综合分析和实际应用,体现了物理知识最终要服务于生产和生活的理念。
(二)学情分析。
知识能力方面学生通过对第一节内容的学习,已经知道机械功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初三学生也具备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心理方面思维较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缺乏理性思维能力。
活泼好动,对实验较感兴趣。
很想自行探究问题,但却不知从何下手。
实验设计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有待提高。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并且会计算。
难点:会通过实验,分析影响斜面机械效率的因素。
为突出重点,我将采用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认识三种功,以及让学生经历机械效率概念的形成过程的方法,让学生对枯燥的概念有深刻的理解。
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教师引导总结的方式突破本节课难点,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实际,确定三维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概念。
(2)理解机械效率。
知道η小于1。
(3)会用公式η=W有用/ W总进行有关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探究影响斜面的机械效率因素的活动,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2)从生活实际出发,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以及理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合作交流,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2)通过发散思维,让学生在更广阔的背景下,对效率问题有初步认识。
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将教学活动进行的轻松有效,教法是关键。
《机械效率》说课稿
《机械效率》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本节主要包括建立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概念及理解机械效率两大方面的内容。
它既是前面功及功的原理知识的延伸,又是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基础知识,同时也是功的知识在生活实际中进一步广泛的应用,而机械效率对学生今后参加社会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教材的特点:本节教材的编排从实际出发,利用插图,具有生动活泼的特点,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了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培养了学生从分析物理现象抽取物理规律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机械效率是学生接触能量这块学到的开始几个物理量,相对学生理解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也不难,只要学生将机械效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就可以理解。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及其它们之间的联系。
(2)理解机械效率,会用有关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机械效率总小于1,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1)根据生活事例认识物理知识,并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学习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活动,进行充分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合作的科学精神。
(2)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从而增强节约能源意识。
(四)重点和难点1.重点:建立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概念,理解机械效率,会计算机械效率。
2.难点:理解机械效率。
(五)教法与教具1、教学方法:举例讲述法、学生实验探究、自学讨论法等。
2、教具准备:长木板(刻有标度)、木块、弹簧测力计、刻度尺、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六)教学过程课题引入→认识存在→定量认识→课堂练习→课后延伸(七)板书。
机械效率说课稿
机械效率的概念。
实验过程: 1、我用弹簧测力计缓慢的将40g的钩码提起10cm,让同学们计算拉力做的 功。 2、用弹簧测力计并借助一个动滑轮将同样的钩码缓慢的提升相同的高度, 再次计算拉力做的功。(提示:在实验时,先记下弹簧测力计挂钩的位置, 再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将物体提升一定的高度,用刻度尺测量前后两次挂 钩之间的距离即为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 3、实验结束后,让每个小组对比两个数据,分析产生差距的原因,引出对 有用功、总功、额外功、机械效率的定义。 有用功:无论是否使用滑轮,钩码都被提升了,这部分功是必须要做的。 额外功:克服动滑轮本身所受的重力以及摩擦力等因素的影响而多做的 一些功。 总 功:有用功+额外功
机械效率的高低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2.概念剖析,扫清盲点
机械效率的单位是什么? 为什么机械效率总小于1?
3.例题讲解,巩固练习,突出重点
(三)师生互动、实验探究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难点突破: 首先,预习实验时应该考虑:需要测量哪几个量?怎 样计算有用功?怎样计算总功? 其次,实验时指导同学们由每个小组的组长带领,按 照制定方案,设计表格——分工合作,记录数据——分析 数据,归纳总结三步完成本实验。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是本课的难点,难点在于 滑轮组的组装、数据的记录,以及对数据的处理。所以要 求在实验时至少两人全程负责滑轮组组装、数据的记录, 小组所有成员参与分析处理数据,突破滑轮组的组装及数 据的测量困难的问题。同时,我会提醒同学们,进行多次 测量时,按照钩码由轻到重的顺序进行,方便我们对数据 的处理。 同学们得出测出数据后,我引导他们分析他们的数据, 每个小组都是用同一个动滑轮做的实验,机械效率是否相 同,那么影响机械效率的一个原因是什么。然后对比两个 小组的数据,相同钩码,你们的机械效率也有差距,让他 们分析影响机械效率的原因,同时,让他们找出提高机械 效率的方法。
机械效率说课稿
机械效率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机械效率》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既是前面简单机械和功的知识的延伸,又是功的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广泛的应用。
所以本节在本章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学生今后参加社会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内容特点:本节教材的编排从实际出发,利用插图,具有生动活泼的特点,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遵循了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
二、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内容,我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方面阐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2)理解机械效率的定义和公式,能够利用公式进行有关计算(3)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2)通过参与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
3、情感态度价值观本节课不仅仅是向学生介绍课本的知识,同时更加注重与生活的联系(1)关注生产、生活中各种机械的机械效率,具有用机械效率来评价机械的意识,从而增强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责任感(2)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态度。
(3)贯彻学以致用的教学思想,培养学生在学习工作中讲究效率的良好习惯。
三、学情分析1、经过第十三章对简单机械的学习已经上一节对功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是抽象思维的能力还有所欠缺,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准确的引导。
2、乐于参与动手实验,对探究活动充满了兴趣,但是还不能独立制定完整的探究计划,因此教师要加以引导,并组织学生团结协作完成探究过程四、重点难点依据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本节课的重点如下:重点: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意义及三者之间的关系;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
由于机械效率概念抽象,学生对机械的认识不全面,因此“分析影响机械效率大小的因素”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
《机械效率》说课稿
《机械效率》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席亚龙,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机械效率》,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三节的内容,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法、教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七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到物理,从自然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验和活动,从被动到主动,在锻炼能力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技能,了解科技发展,从而融入到现代社会中。
通过本节课学习,主要锻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操作实验的能力,通过实际操作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同时为科学服务于人类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本节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②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探究使用动滑轮是否省功的实验,知道使用机械就要做额外功;②通过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与讨论,认识提高机械效率的主要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实际意义和方法,有合理改进机械、提高效率的意识,增强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责任感。
3、教学重、难点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和本节教材实际,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及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机械效率的概念和有关计算;而对机械效率知识,限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可能无法自己理解,得需要教师的合理引导,所以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经过一个学期的物理学习,初二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一个科学探究的素养,他们从事物的对立统一中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乐于独立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解释和论证事物或现象间较为复杂的因果关系,在学习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后也期望继续研究并且去解决一定的生活问题。
所以在教学各个环节中注意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事例入手,再通过猜、想、分析、实验、推理等手段来处理问题,层层深入,最后通过学生动脑分析、动手操作来解决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启迪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能力、还会大大加强学生学习物理、运用物理的自信心。
初中物理机械效率说课稿
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机械的“机械效率”是衡量机械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初中物理重点内容之一,是功、功率和简单机械各知识点的综合,在初中物理中占有及其重要的位置。
学好机械效率,还为进一步学习热效率等有关相似的物理概念奠定基础。
本节主要包括“有用功和额外功以及机械效率”两大方面的内容,本节教学重点是: 1.能结合具体机械说出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2.理解机械效率。
3.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教学难点是: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结合实例分析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能说出机械效率的含义,知道机械效率是小于1的。
能利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会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并会运用控制变量法的实验方法进行探究实验。
4.通过实验了解滑轮组机械效率的高低与物体重力的大小有关,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和主要方法。
过程与方法1.从生活实际出发,培养探究物理知识的兴趣以及深入认识事物的能力。
2.亲身经历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过程,通过参与探究影响机械效率因素的活动,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并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3.学习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器件的物理原理,具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2.让学生学会关注生活中各种机械的效率,具有用机械效率来评价机械性能的意识,认识提高机械效率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培养学生节约能源意识和环保意识。
3.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对“功”和机械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也体会到“效率”的问题,为这节教学的开展和知识的理解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四、教法简介采用实验演示、探究学习与交流、分组合作的教学方式五、教学过程由老师在家盖栋房子,需要把沙子运到三楼。
别人给我推荐以下三种方法,你们觉得哪种方法好?引出新课,学生根据前面所学滑轮组知识:使用滑轮组提沙子时最省力而选择方法三。
机械效率说课稿
《机械效率》说课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十二章简单机械第3节内容,课题是《机械效率》。
一、首先我来说一下教材分析:我们大家都知道,中考力学题所占的比重很大,而功、简单机械、机械效率是力学中的重点,这一节机械效率是重点中的重点。
这一节主要包括三大方面的内容: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机械效率以及探究实验“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因为内容很多,所以我今天作课的内容是第一课时,即前两方面的知识的教学。
它是学生在学习了“功”和“功的原理”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这两大内容又是“实验探究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基础;既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又是功的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广泛的应用。
所以本节在本章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另外,本节教材的特点是定义性理论性的东西较多,需要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以及机械效率的定义和公式。
教材从理论出发,用生活中起重机的实例作例题,让物理紧密联系生活,很好地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又走向生活的特点。
二、本节教学应该达到的学习目标有:知识与技能:1、能结合实例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2、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会计算机械效率。
过程与方法:通过参与探究《动滑轮是否省功》,加强实验操作能力的训练,提高分析实验数据,概括推理得出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验中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养成事实求是、尊重实验结果的科学态度。
三本节课的重难点:1.理解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2.理解机械效率 ,会计算机械效率。
四、教学方法和策略:(一)经过近一年的物理学习,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掌握了物理实验探究的一般方法。
因此本节课对于有用功、额外功、总功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主要以启发引导为主,在安排上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小组实验,让学生按照“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进行实验,分析总结得出结论”这一最基本的物理探究模式进行,不但可以进一步巩固物理探究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下一节课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打下基础,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自己体味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物理的信心与兴趣。
初中物理《机械效率》说课稿
初中物理《机械效率》说课稿教学重点:1、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掌握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和意义。
教学难点:1、区分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2、理解机械效率总小于1的原因;3、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实验设计的能力。
第五是说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研究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通过实验、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第六是说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环节:通过展示实物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机械效率的概念;2、概念讲解:讲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3、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认识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和意义;4、实验探究: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体验机械效率的计算和提高方法;5、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机械效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和提高方法。
第七是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将采用多种方式,包括学生实验报告、小组讨论、课堂练、课后作业等,旨在全面评价学生对机械效率概念的理解和计算能力,以及科学探究和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情况。
第八是说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反思教学过程,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将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四)合作探究分组实验问题:如何提高机械效率?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学生自主探究,分组选用实验器材,记录实验数据突出实验的重要性,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五)分析表格归纳结论学生将实验数据归纳,写出实验结论结论:斜面倾斜程度越大,机械效率越高,越不省力培养学生归纳科学规律的能力,尊重实验数据,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观六)作业设置巩固提高完成课本2、3、4题和练册上的练巩固课上所学知识,拓展研究内容,提高研究水平七)板书设计合作探究分组实验斜面机械效率实验数据归纳结论作业:课本2、3、4题,练册练。
机械效率说课稿
机械效率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机械效率”。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机械效率”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的第三节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功、功率等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有用功、额外功、总功以及机械效率的概念,是对功的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同时也为后续学习机械效率的测量和简单机械的综合应用做好铺垫,在整个初中物理知识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从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入手,引导学生分析使用机械做功时存在的有用功和额外功,进而引出总功的概念。
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感受机械效率的存在,并理解机械效率的物理意义。
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和科学探究能力,但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还比较薄弱。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知道了功和功率的概念,但对于机械效率的理解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分析问题,通过实验探究和小组讨论,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机械效率的概念。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概念,理解机械效率的定义。
(2)会计算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3)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生活中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机械效率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初中物理机械效率的说课稿
初中物理机械效率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个重点内容——机械效率。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教材分析:机械效率是初中物理力学单元的重要内容,它紧随功的概念之后,是学生理解机械工作原理和能量转换的基础。
通过对机械效率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在现实生活中各种机械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通过提高机械效率来节省能源。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掌握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通过实验探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节约能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机械效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
2. 难点:如何将机械效率的概念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相结合,进行实际应用。
教学方法:本节课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实验探究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通过实验演示和学生的动手操作,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机械效率,并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前一课学习的功的概念,引出机械在工作时也会有能量的损失,从而自然过渡到机械效率的学习。
2. 概念讲解明确机械效率的定义,即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
3. 公式推导引导学生根据机械效率的定义,推导出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并强调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含义。
4. 实验探究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测量不同机械的机械效率,通过实验数据验证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
5. 问题解决提出与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机械效率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6. 小结与作业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小结,并布置适量的作业,以巩固学生对机械效率的理解和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节机械效率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本节主要包括“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以及机械效率两
大方面的内容,它既是前面的知识的延伸,又是功的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广泛的应用,而机械效率对学生今后参加社会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及其它们之间的联系。
⑵理解机械效率,会用有关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⑶知道机械效率总小于1,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探究动滑轮的使用,认识和体会物理概念。
⑵通过实验与讨论,认识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让学生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⑵知道提高效率的实际意义,从而增强节约能源意识。
(三)重点和难点
1.重点:体会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及其理解机械效率。
体会有用功、额外
功和总功是建立机械效率的需要,而成为重点;机械效率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必然成为重点。
2.难点:机械效率由于它涉及面广,内容抽象,比值法定义物理量学生较难把握,从而形成难点。
(四)课时安排:第一课时,通过活动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和初识机械
效率;第二课时,通过练习来加深本节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下面的教学设计是以第一课时为依据)
二、教法与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教师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教学条件及其学生
情况,来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保证,本节课就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的知识水平及其实验能力的要求,精心设计实验,让
学生通过活动认识概念,教师讲解体会概念,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对比讨论来理解
概念。
具体的教学过程涉及的主要方法是:教师讲解法和举例讲述法,学生实验探究、自学讨论法等。
三、设计思路
1.教学设计:本节课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既要利用学生原有知识水平和实验
能力,又要考虑学生需要借助具体事物来帮助思维的情况。
因此本节课是以“再探动滑轮的活动”为核心实验,利用各种不同的动滑轮,先让学生参与活动和讨论,来认识体会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再让学生利用数据进行计算,认识机械
效率的公式应用;最后通过结果差异的原因分析,从而使学生知道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及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2.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本节课有两个方面的重点,一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二是机械效率。
对
于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突出方法是:先由学生从实验中体会感知,然后由教
师讲解认识,接着通过实例分析来达到理解应用。
而对机械效率是利用实例分析引入,教师强调说明和学生的计算、讨论的方法来突出其重点。
机械效率这个难点,针对它形成难点的原因,先让学生充分认识、理解相
关的物理量、再借助实例分析、实验数据计算及其讨论分析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思维;初步理解机械效率,最后再由例题和练习来巩固对机械效率的认识,以达成理解应用机械效率的水平。
四、教学流程设计
1.新课导入:教师直接引入:“现代的社会是效率的社会,处处都讲效率,
我们使用机械也要讲效率,什么是机械效率呢?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认识这个
问题。
”
2.新课学习
⑴学生活动:教师课前要精心准备器材,将器材分为三类,区别就是所用的动滑轮。
(较轻的塑料滑轮,较重的铁滑轮及转轴不灵活的塑料滑轮三大类),
然后指导学生按教材中的要求完成活动“再探功滑轮”,并设计好表格,记录好
数据。
⑵教师讲解:教师在学生完成活动和思考讨论“想一想”的基础上,借助实
物说明使用机械的目的,解释什么是有用功、总功和额外功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
⑶阅读体会:教师讲解完上述概念后,留一些时间给学生阅读相关教材,来体会认识有用功、总功和额外功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
⑷实例分析:利用教材P16图11-31 的情景,有提水和捞桶这两个不同的目
的。
让学生分别分析它们的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来达到理解概念的目的。
⑸引导讲解:教师通过大家都知道的“捞桶时,希望桶中水少”的事实,使
学生认识有用功占总功的份额越多,越是人们所希望的。
从而引导入机械效率的
问题。
接着板书讲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及其使用公式的有关说明,使学生初步认识机械效率的概念。
⑹发现新疑:要求学生算一算上述活动中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教师设计并出示下面数据记录表格。
序物重物体上升的绳子的拉绳端移动的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号η(%)G(N) 高度h(m) 力F(N) 距离S(m) W有用(J) W总(J)
1
2
3
4
5
教师巡视,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数据。
(说明 1 和2,3 和4,5 和6,分别
为三类动滑轮;1、3、5 和2、4、6 物重分别相同)让学生上报并填写记录表格。
这时学生必然会产生疑问:“为什么同样的实验,数据和结果不一样呢?
⑺讨论质疑:由于结果的差异必然引起学生的疑惑和好奇,这时再让学生相互交换触摸彼此的滑轮,教师要适时说明。
教师还要引导分析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
学生自然就可以解决了书中“议一议”的问题。
⑻教师点评:疏理学生回答,说明机械效率的现实意义。
3. 课堂小结:教师借助板书,再次强调本节的重点知识,使学生对本节知识
有整体的把握。
4. 板书设计:
五、机械效率
一、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1. 有用功:W有用=G·h
2. 总功:W总= F·S
3. 额外功:克服摩擦和机械自重所做的功。
4.W总=W有用+W
额外
二、机械效率
1. 将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
2. η=W有用/W 总×100%
3. 说明:机械效率无单位,常用百分数表示,η<1 5.作业布置
1. 阅读教材,加深概念认识。
2. 尝试解决课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