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册23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练习题1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23.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步练习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23.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步练习

第4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选择题1.在一个和谐的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下列能较好体现该生态系统中某生物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2.在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中()A.动物的数量会不断增多B.动物的数量会不断减少C.各种生物的数量保持不变D.各种生物的数量处于动态平衡状态3.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弱的是()A.天然落叶林B.天然常绿林C.人工纯种林D.人工混交林4.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主要取决于()A.生产者B.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C.分解者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5.下列哪一种方法能增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A.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B.增加生物的种类C.使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保持平衡D.减少生物的种类6.玉米螟在田里大量繁殖,造成玉米严重减产,引起该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破坏的原因可能是()A.破坏了食物链B.大量清除了田间的杂草C.大量捕杀了田鼠D.大量捕杀了黄鼬7.下列哪种措施不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封山育林,禁止随意打猎B.减少使用农药,控制环境污染C.大量植树,增加绿地面积D.毁林开荒,增加耕地面积8.近年来,“加拿大一枝黄花”在湘潭迅速蔓延,对湘潭市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影响。

关于这一现象叙述错误的是()A.破坏了本地的生态平衡B.危害本地生物多样性C.这是外来物种入侵现象D.引入新生物资源,可大力推广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破坏是自然因素导致的,而绝非人为因素所致B.生态系统的破坏都可以通过自我调节能力得以恢复C.生态系统的破坏只是暂时的D.生态系统一旦破坏,可能引起严重后果10.稻田中存在一条食物链:水稻→稻飞虱(水稻的害虫)→青蛙。

以下说法合理的是()A.青蛙与稻飞虱是竞争关系B.水稻的生长只受到稻飞虱和青蛙的影响C.青蛙体内农药的浓度比稻飞虱体内高D.大量捕杀青蛙不会破坏生态平衡11.近年来频发的生态灾难对生物圈中的生物造成严重危害,以下生态灾难中不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是()A.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对海洋生物造成严重危害B.温室气体大量排向大气层,造成全球气温升高,引发次生灾害C.冰岛火山灰对欧洲航空、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影响D.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核泄漏,对周围生物和人造成严重伤害二、非选择题12.下图为农田生态系统中蛇和田鼠数目的动态变化平衡示意图,依图回答问题:(1)如果人类大量捕捉蛇,田鼠的数量在短时间内将。

生物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 第23章第4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课后习题(带解析)

生物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 第23章第4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课后习题(带解析)

第4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选择题1.生态平衡是指()A.动物与植物之间的平衡B.动物与植物之间的数量相等C.生物之间数量和所占比例的动态平衡D.永久平衡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B.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C.一般情况下,草原生态系统比森林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更强一些D.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3.在一个由草、野兔、鹰组成的食物链中,由于某种原因鹰的数量大量减少,那么在短时间内野兔的数量将发生的变化是()A.先减少后增多B.减少C.增多D.无变化4.生态工作者从东到西对我国北方甲、乙、丙三种类型的草原进行调查。

如表是不同面积中不同物种数量统计结果(调查面积cm×cm),根据表中数据推断,对放牧干扰的抵抗力最弱的草原类型是()A.甲B.乙C.丙D.不能确定5.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的示意图,有关该生态系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中,草属于生产者B.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C.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图中所代表的成分外,仅缺少非生物成分D.假如有毒物质进入该生态系统,则食物链“草→野兔→鹰”中,鹰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得最多6.在一个含有鹿、狼的草原生态系统中,如果把狼杀绝了,鹿的数量将()A.迅速上升B.缓慢上升C.保持相对稳定D.上升后又下降7.在草场上适当放牧,草场会由于牧草的不断生长而基本维持原状。

但是,如果放养的牲畜太多,草场可能会受到严重破坏甚至退化。

这说明()A.草原上放牧越少越好B.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数量不能改变C.生态系统的稳定不受人为因素的影响D.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8.在一个由草、兔、狼组成的食物链中,如果狼的数量大量减少,短时间内兔子的数量将()A.缓慢上升B.保持相对稳定C.迅速上升D.先下降后上升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A.海洋生态系统由海洋生物组成B.森林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C.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绿色水库”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10.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应将生态系统中的害虫彻底清除B.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只需要分解者C.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没有限度的D.蜜蜂吸取花蜜、采集花粉,有利于植物的繁殖11.下列对生态系统自身调节能力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B.在自然状态下,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是相对稳定的C.自动调节的生态平衡是一个动态的平衡D.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自动调节能力越弱1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A.“万物生长靠太阳”说明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B.一块农田中的所有农作物可看作一个生态系统C.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了完整的生态系统D.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绝对稳定的13.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B.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不同层次的生态系统相互关联C.生物圈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多且稳定不变,自动调节能力强D.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14.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A.热带雨林B.高山草甸C.戈壁沙漠D.北极苔原二、判断题15.引进外来物种是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 23.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同步测试题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 23.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同步测试题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 23.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步测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包含的食物链①→②→③→④B.图中③的是生产者C.图中②的能量直接来源于阳光D.图中的④作用是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2 . 在一块农田中,影响小麦生长的生物因素是()A.阳光B.水分C.杂草D.土壤3 . 对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生态系统,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物质在循环B.组成成分相对稳定C.能量在流动D.生物个体数量不变4 . 人粪尿中含有大量病菌,虫卵和其他有害物质,如果不进行处理,就会污染环境、传染疾病。

下列对人粪尿的处理方法中不科学的是()A.建立生态厕所B.采用高温堆肥C.建立沼气池D.在阳光下晾晒5 . 下列各项中,能构成生态系统的是()A.伊通河里所有的鱼B.一块农田中的农作物C.净月潭里所有生物D.长白山6 . 以下描述属于生态系统的是A.闽江里的所有水生生物B.武夷山自然保护区C.动物园里的所有动物D.闽北各个城镇的居民7 . 森林生态系统与下列哪个生态系统有关系()A.草原生态系统B.湿地生态系统C.农田生态系统D.以上都是8 . 关于生态系统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食肉动物总是比食草动物多B.动物的数量比植物的数量多C.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D.各种生物的数量没有变化的状态9 .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A.任何外力的影响都是可以恢复的B.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调节能力越强C.生态系统结构越简单越易被破坏D.正常生态系统中物种和数量相对稳定10 .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保持动态平衡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保持相等B.食物链中具有大量的生产者和消费者C.有大量的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分解成无机物D.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11 . 如图表示的是某一生态系统中a、b两种生物之间的数量关系。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 23.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练习题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 23.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练习题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 23.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练习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下列四个选项中,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A.阳光→草→兔→狐狸B.草→鼠→蛇→鹰C.鹰→蛇→青蛙→昆虫D.鼠→蛇→鹰2 . 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弱的是()A.草原生态系统B.海洋系统系统C.森林生态系统D.荒漠生态系统3 . 生物体内残留的有毒物质的情况如下表所示:生物体A B C D有毒物质浓度0.06 1.23878食物链表示正确的是()A.C→A→D→B B.B→A→C→D C.A→B→C→D D.A→B→D→C4 . 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食物链5 . 如图,当某种有毒物质进入该食物网后,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是()A.植物B.鼠C.鹰D.蛇6 . 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要防止鸟把草籽吃掉,用网把试验区罩上,可后来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没有加网罩的草地反而生长良好。

造成这种生态平衡失调的原因是()。

A.缺水干旱B.植被被破坏C.环境严重污染D.食物链被破坏7 . 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图所示,假设这四种生物都参与构成食物链,并只构成一条食物链。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条食物链可表示为乙→甲→丁→丙B.图中的四种生物和分解者组成了该生态系统C.图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比例关系不会受非生物因素的影响D.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会导致乙和丙的数量增加8 . 生态平衡是如今提及率最高的一个词,根据两年所学,你认为生态平衡是指()A.各种生物的数量保持不变B.生物种类保持不变C.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稳D.地球上基因数量保持不变9 . 在食物链“草→鼠→鹰”中,如果某种原因鹰突然消失,则鼠的数量()A.越来越多B.变化不大C.逐渐减少至消失D.先增多后减少10 . 方城大乘山又称大寺,地形起伏大,重峦叠嶂,孤峰突起,高山峻岭,山明水秀,树木葱茏,森林覆盖率95%以上。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23.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练习题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23.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练习题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23.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练习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下列关于稳定的生态系统中生物数量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产者数量一般比消费者多B.植物数量一般比食草植物少C.食草动物数量一般比肉食动物多D.各种生物的数量一般变化不太大2 .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生产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生物成分B.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自动调节能力,即使遭到严重破坏,也能较快恢复C.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依次流动的D.生态系统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对象3 . 为进一步改善城市大气环境,可采取的相应措施不包括()A.优化道路设计,保持车辆通畅B.使用无铅汽车,逐步淘汰燃油助动车C.市区禁止汽车鸣喇叭,控噪音D.加强环境管理,公布空气质量日报4 . 下列哪种动物不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A.扬子鳄B.白鳍豚C.鸭嘴兽D.大熊猫5 . 含羞草的叶片受到触动时会自然下垂,说明它()A.害羞B.具有应激性C.变异D.在进行呼吸6 . 2019年1月,人类首次在月面的生物生长培育试验成功,棉花种子成为人类在月球上种植出的第一株植物。

据介绍,棉花种子位于生物科普试验载荷罐内,内有马铃薯种子,油菜种子,棉花种子,拟南芥、果蝇、酵母菌6种生物,还有水、土壤、空气等。

下列关于“罐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载荷罐内形成的是一个简单的微型生态系统B.此次棉花发芽的生殖方式为无性生殖C.棉花、马铃薯、油菜都属于种子植物D.酵母菌可分解植物和果蝇的废弃物,属于分解者7 . 如图所示为某湖泊的食物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大型浮游动物和小型浮游动物之间是捕食关系B.如果该湖泊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浓度最高的是浮游植物C.该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数量和所占比例相对稳定D.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鱼a和鱼b8 .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B.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C.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后都能够得到恢复D.保护生态平衡不只是维护生态系统的原始稳定状态9 . 在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大的是()A.温带草原B.热带雨林C.北方针叶林D.南方阔叶林10 . 在草原生态系统中,大量捕杀黄羊、野兔等动物后,其生存数量首先减少的是()A.生产者B.消费者C.次级消费者D.三级消费者11 . 下列对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海洋生态系统B.为了保护羊而把狼全部抹杀掉,这对草原生态系统没有影响C.人类的生产活动过度不会破坏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D.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12 . 在“草→昆虫→鸟→蛇→鹰”的食物链中,若蛇被大量捕捉,则昆虫和鹰的数量会()A.增加、减少B.减少、增加C.减少、减少D.增加、增加二、综合题13 . 如图为某生态系统部分组成成分示意图,请分析回答:(1)图中鼠与昆虫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四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步练习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四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步练习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有什么措施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A、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数量B、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保持平衡C、适当增加物种的数目D、限制一个演替过程2、下列生态系统中,最容易退化的是( )A、农田生态系统B、湖泊生态系统C、草原生态系统D、淡水生态系统3、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A、恢复力稳定性和抵抗力稳定性成负相关B、并不是所有生态系统都具有恢复力稳定性C、外界干扰刚产生时,主要是抵抗力稳定性起作用D、生态系统中,生物个体数目的多少并不能说明其稳定性大小4、农业生态系统比自然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高的原因是( )A、人为的作用非常突出B、需要不断地播种、施肥、灌溉、田间管理等人类劳动C、种植的植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D、其产品运输到系统以外5、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是( )A、抵抗力稳定性较低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较低B、自动调节能力较大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较高C、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之间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D、无法确定二、填空题1、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在干旱、野生植物生长不良的季节,草地鼠因食物不足而生殖率下降,并退居洞穴而休眠,从而减轻了对野生植物的压力,降雨后,野生植物便迅速得以复苏。

这种现象表明。

2、请你对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进行综合分析和比较后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如果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将乔木全部砍掉,你认为林下的灌木和草本植物还能正常生长吗?为什么?(2)你认为在这三种生态系统中,抵抗力稳定性最差的生态系统是,恢复力稳定性最强的生态系统是。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 B C A C D二、填空题1、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2、(1)不能正常生长原因是乔木砍伐后,破坏了森林内部的稳定小生境,使得适宜于生活在较弱的光照强度较高的湿度和较为稳定的温度条件下的林下耐阴灌木和草本植物失去庇护,而林外剧烈变化的环境条件是这些植物的限制因子,所以乔木砍伐后必然会导致原有的林下植物的死亡。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4节 《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同步测试1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4节 《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同步测试1

第4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单选题1.下列哪种措施不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 减少使用农药,控制环境污染B. 封山育林,禁止随意打猎C. 毁林开荒,增加耕地面积D. 大量植树,增加绿地面积2.下列各项措施中,有利于生态系统稳定的是()A. 将污染物排放到河流中B. 植树造林C. 开荒造田D. 大量捕杀野生动物3.为了防止鸟吃草籽,有人把人工牧草的实验区用网子罩起来.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子吃光,而未加网罩的牧草生长良好.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是()A. 网罩影响了牧草的光合作用B. 破坏了牧草周围环境的生态平衡C. 降低了牧草抵抗害虫的能力D. 造成了牧草周围环境的污染4.关于生态平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生态平衡是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平衡B. 生态环境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处于相对稳定状态C. 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稳定不变D. 生产者大量死亡会破坏生态平衡5.有关生态平衡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是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B. 处于平衡的状态下的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种类大致不变C. 处于平衡的状态下的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所占比例大致不变D. 处于平衡的状态下的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和平共处,没有任何的捕杀和争斗发生6.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A. 数量不改变B. 比例不改变C. 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相对平衡D. 数量暂时平衡7.下列各项措施中,有利于生态系统稳定的是()A. 开荒造田B. 大量捕杀野生动物C. 植树造林D. 将污染物排放到河流中8.保持草原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有效措施是()A. 开垦草原,变牧场为农田B. 禁止狩猎,引入食草动物C. 保护植被,适度放牧D. 提倡狩猎,扩大放牧9.如果人类大量捕杀鹰,草原生态系统将受到严重破坏,这说明()A. 生态系统无调节能力B. 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无限的C. 只有绝对禁捕野生动物,生态系统才有调节能力D. 生态系统调节能力是有限的10.某小组的同学观察如图时,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你认为哪些观点是正确的?()①因为标杆不平衡,所以生态系统处于不平衡状态②此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是草→鼠→蛇③若该生态系统被污染,则蛇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是最多的④在该生态系统中,草的数量最多,能量是最少的⑤如果人们大量捕杀蛇,就会破坏生态平衡A. ①③⑤B. ②③⑤C. ②④⑤D. ①②③⑤11.蝗虫在麦田里大量繁殖,造成小麦严重减产,引起了该农田生态平衡失调的原因是()A. 青蛙大量被捕杀,破坏了食物链B. 大量清除杂草C. 大量捕杀田鼠D. 大量捕杀黄鼬12.假定一个草原是由鹿和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若把狼杀绝,鹿群的数量将会()A. 迅速上升B. 缓慢上升C. 保持相对稳定D. 上升后又下降13.下列防治措施中,不利于维持生态平衡的是()A. 防治果林的害虫,放养啄木鸟B. 防治棉蚜,大量喷洒杀虫剂C. 防治麦蚜,放养七星瓢虫D. 防治田鼠,保护猫头鹰或者蛇二、填空题14.下表为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研究“一个小型生态系统中动物数量和植物数量关系”的实验数据.实验中使用了以下实验用具:有盖玻璃瓶、小鱼、水草、沙子(含少量淤泥)、经纱布过滤的池水,并把这五个生态瓶均放在实验室窗台上,使它们所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相同.(1)生态瓶1~4号均可以看作是一个小生态系统,在这些小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的生物是________ ,属于生产者的生物是________ ,池水、沙子中的________ 是分解者.(2)比较生态瓶1号和2号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植物数量比较多时,动物存活的时间相对________ ,由生态瓶5号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没有________ 动物就可能死亡.(3)由生态瓶1~5号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通常情况下,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动物数量与植物数量的关系应是动物数量一般________ (选填“大于”或“小于”)植物数量.15.通过以上资料分析,你认为人类________随意灭杀某种动物,因为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和相互________的关系,使得各种生物的________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即生态平衡。

生物初二下北师大版8.23、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练习1

生物初二下北师大版8.23、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练习1

生物初二下北师大版8.23 、生态系统及其稳固性练习1一. 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切合题意〕1.以下可称生态系统的是〔〕A、一个湖泊中的浮游生物和所有分解者B、烧杯中取自池塘的水、泥土和浮游生物C、一个池塘中的所有水蚤和分解者D、一个鱼缸中的所有金鱼和水草2.构成一个生态系统一定拥有以下哪些成分〔〕3.池塘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是〔〕4.湖泊中最重要的生产者是〔〕A、岸边大型植物B、湖中浮游植物C、湖畔苔藓植物D、湖中沉水植物5、生产者为花费者和分解者供给了〔〕A、有机物和能量B、水分和无机盐C、氧气和无机盐D、二氧化碳和能量6、保持一个生态系统必备的生物是〔〕A、植物和动物B、动物和分解者C、植物和分解者D、所有生物成分7.生态系统的营养构造是〔〕A、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食品链和食品网C、生产者和分解者D、各级花费者8.食品链开始的生物往常是〔〕9.以下四条食品链中正确的选项是〔〕A、阳光草兔狼B、草昆虫青蛙蛇鹰C、鹰蛇青蛙昆虫草D、草蝗虫细菌、真菌10.以下可以形成生产者与花费者之间食品关系的是〔〕11.以下哪项是生态系统中形成食品网的缘由〔〕A、生物之间有间接关系B、生物之间有斩钉截铁关系C、生物之间有食品关系D、生物之间有亲缘关系12.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是〔〕A、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B、能量循环和物质流动C、能量积蓄和物质合成D、物质分解和能量开释13.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色是〔〕A、双向流动,逐级递减B、单向流动,逐级递加C、循环流动,前后不变D、单向流动,逐级递减14.“一山不可以有二虎”这一谚语用生态的看法可以理解为〔〕A、虎所需的生计空间大B、虎性情孤单,不群居C、营养级越高的生物,获得的能量越小,个体的数目也越少D、身体强状的虎以身体微小的虎为食15.以下生态系统中,自动调理能力最弱的是〔〕16.生态系统的自动调理能力重要取决于〔〕A、生产者B、营养构造的复杂程度C、分解者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17.以下哪一种方法能增添生态系统的自动调理能力〔〕A、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目B、增添生物的种类C、使生产者和花费者在数目上保持均衡D、减少生物的种类18.为提升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固性,应采纳的举措是〔〕A、喷施农药消灭害虫B、禁止放牧C、成立草场防备林D、禁止割草19.苔藓植物是比较低等的植物,在生态系统中,苔藓植物属于〔〕A、生产者B、花费者C、分解者D、非生物部分20.假定地球上没有了阳光,温度仍正常,你可能最后灭绝的生物是〔〕A、分解动植物遗体及败叶枯枝的微生物B、绿色植物C、植食动物D、肉食动物21.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是〔〕A、频频出现B、单向流动C、逐级递减D、逐级增添22.以下列图为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图,图中的甲、乙、丙各代表〔〕A、甲是生产者,乙是花费者,丙是分解者B、丙是生产者,乙是花费者,甲是分解者甲C、甲是生产者,丙是花费者,乙是分解者D、乙是生产者,甲是花费者,丙是分解者23. 农田中除草的目的是〔〕A、调理农田中生态系统的构造B、调理农田中生态系统的物种C、调理农田中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D、A 和 B丙24.以下生物中与动植物残体的物质循环相关的是〔〕A、草履虫B、藻类植物C、腐生细菌D、病毒25.生物的以下过程中,与碳循环无斩钉截铁关系的是〔〕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微生物分解作用D、蒸腾作用26.在一个稳固的池塘生态系统中,一种突发的污染使所有的植物死亡,在可以丈量的变化中,第一降低浓度的是〔〕A、二氧化碳B、无机盐C、氧气D、一氧化碳27.假定在一个由丛林、草原、鹿、狼构成的相对关闭的自然环境中,把狼杀绝,那么鹿的个体数将会〔〕A、快速上涨B、迟缓上涨C、保持稳固D、先上涨,后降落28.在一片阴湿的草丛中,有一堆长满苔藓的朽木,此中齐集着蚯蚓、蜘蛛、蚂蚁、老鼠等动物,它们构成〔〕A、生物群B、动物群C、生态系统D、食品链乙丁第 23 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固性一.选择题 1.B2. C 3. D 4. B 5、A 6、C 7. B 8. C 9. B 10. B 11. C 12. A 13. D14. C 15. C 16.B17. B 18. C 19. A 20. A 21. A 22. D 23.C24. C25. D 26. C 27. D 28. C。

生物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 第二十三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章节习题(带解析)

生物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 第二十三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章节习题(带解析)

第二十三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圈由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组成B.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C.生物圈是指人能够达到的范围,例如月球和太空D.生物圈包括地球上的大气圈2.下图是生物小组的同学制作的小生态瓶,在生态瓶里放置了金鱼藻、沙石、小鱼、水等,下列对生态瓶的分析正确的是A.生态瓶中不放金鱼藻小鱼存活时间会变短B.这个生态瓶中的非生物环境只有水C.把这个生态瓶放在光下或是黑暗中都不会影响它的维持时间D.这个小生态瓶会一直处于稳定状态,因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很强大3.下列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A.潮白河水及河内的所有生物B.顺义区内的所有农作物C.“花鸟鱼虫”市场内的所有动物D.减河公园内的所有植物4.苹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种植,限制它的生态因素是A.水B.阳光C.温度D.土壤5.到南极进行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为了保护环境,除了必须把塑料袋以及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南极外,还必须把人体尿液、粪便等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A.缺少分解者B.缺少生产者C.没有消费者D.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6.下表是甲、乙、丙、丁、戊五种生物体内农药含量的测定结果。

这五种生物之间有着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下列食物链关系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戊B.丙→戊→乙→甲→丁C.丁→甲→乙→戊→丙D.戊→丁→丙→乙→甲7.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是A.先有物质循环,然后才有能量流动B.由于有了能量的流动,所以才有了物质循环C.虽然二者是同时进行的,但它们是各自独立的过程D.物质合成和分解的过程,伴随着能量的储存、转移和释放8.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创造的自然—经济—社会的复合系统,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人类属于A.消费者B.生产者C.分解者D.建设者9.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A.一条河流B.池塘中的鲤鱼C.湖中的所有生物D.草原上的全部羊10.地衣是真菌和藻类在一起形成的,真菌和藻类的关系是A.寄生B.腐生C.共生D.竞争11.下列食物链的表示方法正确的是()A.兔→狐B.草→兔→狐C.草←兔←狐D.阳光→草→兔→狐12.蝉在火热夏天的正午鸣叫得最厉害,可是当气温降低到24℃以下时,就停止鸣叫。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 23.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练习题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 23.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练习题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 23.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练习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下列有关城市生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系统的主体是人B.它是一个人工的生态系统C.和其他生态系统相比,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最为强烈D.人们可以随意调节该系统的平衡2 . 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除生产者外,哪种生物的灭绝会导致另一种生物随之灭绝()A.乙B.丙C.丁D.戊3 . 昆明市松华坝水源保护区植被中占据主体的是()A.荒漠B.热带雨林C.针叶林D.草原4 .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中所含的食物链是A.水→水稻→青蛙B.阳光→水稻→青蛙C.水稻→青蛙→蝗虫D.水稻→昆虫→青蛙5 . 稻田里的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养料和水分,杂草和水稻的关系是()A.合作关系B.捕食关系C.竞争关系D.寄生关系6 . 在草原上,有很多野兔和狼,野兔爱打洞破坏草地,狼既吃野兔又捕食羊。

人们为了保护羊大量捕杀狼,结果发现,草地上的草越来越少,而且由于缺少草,羊大量的饿死。

这个事例不能说明的是()A.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自动调节能力B.人类大规模干预自然的活动,会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C.野兔没有狼这个天敌而大量繁殖,破坏了草地D.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相互依赖和制约的关系7 . 在草场上适度放牧,草场会由于牧草的不断生长而维持原状。

但是,如果放养的牲畜太多了,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场很难恢复原样了。

这说明A.草原生态系统不具有自动调节能力B.草原生态系统稳定性极差C.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D.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易遭到破坏8 . 对下列六种生物的归纳不正确的是()①衣藻②酵母菌③乳酸菌④银杏⑤蚂蚁⑥燕子.A.只有④属于种子植物B.用于食品发酵的是②③C.只有①④属于生产者D.具有社群行为的是⑤⑥9 . 下列哪一个选项是对稳定生态系统的正确描述()A.很长的食物链B.系统中生物种类较少C.食物链中的生产者很多D.系统中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10 . 能正确表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谚语中所蕴含的食物链是()A.蝉→螳螂→黄雀B.黄雀→螳螂→蝉C.树→螳螂→蝉→黄雀D.树→蝉→螳螂→黄雀11 . 下列属于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关系的是()A.青蛙捕食蝗虫B.蛇捕食青蛙C.松鼠吃蘑菇D.牛吃青草12 . 下列可以称之为一个生态系统的是()A.一片草原B.草原上所有的生物C.草原上的生产者和消费者D.草原上所有的植物13 . 图为某食物网中部分生物关系示意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农作物是生产者B.图中共有2条食物链C.蛙、蛇、田鼠是消费者D.蛇大量减少会影响昆虫的数量14 . 野鸭湖湿地广泛分布着各种水生和陆生植物,有鸟类近300种、高等植物近500种、鱼类近40种,是北京最大的湿地自然保护区。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练习题 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练习题 北师大版

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 火山爆发B. 洪水泛滥C. 毁林开荒D. 泥石流2. 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很多,其中既含人为因素又含自然因素的是()。

A. 流行病B. 森林火灾C. 地震D. 工业“三废”3. 一个长期处于稳定性的生态系统中,生物数量中()。

A. 查对稳定B. 先升后降C. 逐渐下降D. 逐渐上升4. 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弱的()。

A. 森林生态系统B. 湿地生态系统C. 农田生态系统D. 湖泊生态系统二、填空题1. 生态系统中经过长期的发展过程,逐步形成了生物与非生物物质、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状态,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 在一定的条件下,生态系统具有相对的。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3.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

当外来干扰因素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就会失去能力,导致状态被破坏。

4. 破坏生态系统的因素有两类:一类是,另一类是,此外,不合理也会导致生态系统失去原有的稳定性。

其中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最大。

5. 人类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个成员,必须尊重生态系统的,在维持系统的稳定性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判断题1. 雨水多时,植物生长茂盛,兔子的数量会无限增多。

()2.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无限的。

()3. 人为因素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最大。

()四、识图作答题下图为一个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网示意图,据图回答:(1)此食物网中有条食物链。

(2)该食物网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

(3)在自然条件下,食物网中各种生物的数量会达到一个相对平衡状态,这说明自然生态系统具有。

(4)假如蛇被人为的大量捕杀,数量大量减少,该情况下哪些生物的数量可能发生变化?发生怎样的变化?。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 23.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同步测试题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 23.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同步测试题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 23.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步测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因此它不会遭到破坏B.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是指温度、水等非生物因素C.一片森林中的所有松树是一个生态系统D.被称成为地球之肾的是湿地生态系统2 . 把一条死去的鱼深埋在树旁的地下,一段时间后,鱼不见了,原因是()A.被猫偷吃了B.被树吸收了C.被腐生细菌分解了D.被水冲走了3 . 在某一生态系统内,蛇和猫头鹰捕食鼹鼠和田鼠,如果鹰在这一生态系统内出现,就要成为另一种捕食动物。

这在短期内可能导致()。

A.猫头鹰群体的增多B.猫头鹰的灭绝C.蛇群体的增多D.鼠群体的减少4 . 下列四个选项中,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A.水稻→蝗虫B.蝉→螳螂→黄雀C.阳光→草→兔D.大鱼→小鱼→虾5 . 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如果将狼杀绝,野兔的数量()A.迅速上升B.缓慢上升C.保持相对稳定D.先上升后下降6 . 下列哪一种方法能够加强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A.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B.使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保持相等C.增加生物的种类和数量D.减少生物的种类7 . 在该生态系统中,大量的捕杀狐和蛇,则一段时间内哪种数量增加更明显. ()A.草B.鼠C.鹰D.兔8 .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A.一块农田中的全部农作物可以看做一个生态系统B.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的C.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D.一般来说,草原生态系统比森林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更强一些9 . 下列生态系统能净化水源蓄洪抗旱,有“地球之肾”之称的是A.森林生态系统B.农田生态系统C.湿地生态系统D.草原生态系统10 . 下列关于酸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酸雨不仅影响植物的生长,还腐蚀建筑物B.酸雨主要发生在工厂林立的城市及近邻C.酸雨可以使河流和湖泊酸化,威胁人们的健康D.酸雨是工厂排放的烟雾造成的,与机动车排放尾气无关11 .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18年我国的主题是“塑战速决”。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23章第四节《生态系统稳定性》习题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23章第四节《生态系统稳定性》习题

《生态系统的稳固性》习题选择题1、好多同学都曾试试设计制作生态瓶,可是,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设计其实不可功。

下边排列了设计生态瓶应按照的原理,此中不合理的是()A、瓶内各样生物之间应有营养上的联系B、瓶内各样生物的数目搭配应合理C、应准时向瓶内通气,保证生物的有氧呼吸D、瓶内生态系统应获取充分的能量供应2、假定在一个能保持均衡的关闭水缸中,有一条鱼、一株水生植物和一只蜗牛,假如把鱼去掉,以下状况最初发生的是()A 、光合作用加速B 、水的酸性增添C、植物会死掉 D 、水中的 O2浓度增添3、以下对于生态系统稳固性的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A、生态系统拥有保持自己构造和功能相对稳固的能力B、生态系统拥有完好且稳固不变的营养构造C、生态系统的营养构造越复杂,抵挡力稳固性就越低D、生态系统被损坏后必定能恢还原状4、一片草地发生火灾后,第二年又长出茂盛的草本植物,动物的种类和数目也很快恢复,这说明草地拥有()A 、较高的抵挡力稳固性B 、较高的恢复力稳固性C、许多种类的草本植物 D 、许多种类的动物5、能够说明生态系统拥有自我调理能力的简化实例是()A、豆科植物供应根瘤菌有机物,从根瘤菌获取含氮养料B、荒弃的耕地无人管理,将会杂草丛生C、山区植被遇到损坏后,致使水土流失D、食草动物数目增添,致使植物减少,进而使食草动物的增跃受克制据图回答1、以下图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初级花费者、次级花费署之间互相作用的曲线图:试剖析说明:(1)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图中的,图中Ⅱ为者。

(2)图中 B 处Ⅲ开始上升的原由是。

(3)从C 开始三条曲线不再体现大起大落的变化,这表示该生态系统已经发展为成熟阶段,说明生态系统拥有保持或恢复能力。

2、我国西部资源开采过分,草原植被遇到损坏,生物多样性锐减,由此惹起生态环境恶化。

此刻,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连续发展,已经成为西部开发中面对的最紧急、最艰巨的任务。

以下图所示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构造: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1)优秀牧草与杂草、毒草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23.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练习题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23.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练习题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23.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练习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我市是全国唯一的“中国长寿之乡”县域全覆盖的地级市,全市正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生态产业发展与生态家园建设,全面打响“生态贺州•长寿胜地”品牌.下面与这一主题有关的举措中,()与生态保护没有直接联系.A.坚持“生态立市”发展战略,实现绿色崛起B.保护生态环境,把优质的自然资源转化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举措C.传播长寿文化,发展壮大文化旅游,促进经济社会发展D.发展壮大生态健康旅游、生态健康休闲、生态健康养生和生态健康养老2 . 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A.农田生态系统B.草原生态系统C.森林生态系统D.池塘生态系统3 .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保持着相对的稳定。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具有无限的自我调节能力以维持其相对稳定B.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有关C.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与北极冻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相同D.修建大型工程等人为因素不会影响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4 . 设计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应符合的原则是()A.充分利用自然界的能量和物质资源B.使产出和输入达到平衡C.尽量减少生物种类D.提高沼气池的转化效率5 . 下列实例中,不属于“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的典型实例”的是()A.矿质元素被绿色植物吸收,其枯枝落叶腐烂后又还给土壤B.被轻度污染的水体经过物理和理化作用而得到净化C.由于大火烧毁的森林通过繁殖作用得到恢复更新D.过度开垦草原,毁林造田使气候失调,土地沙漠化6 . 在一个由草、野兔、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如果将狼杀绝,在一段时间内野兔的数量变化可用下列哪幅图来表示?()A.A B.B C.C D.D7 . 下列关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B.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并不是完全禁止采伐树木C.我们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要全面禁止开发和利用D.对于海洋生态系统来说,全面禁止捕鱼并不是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最佳方案8 .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B.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C.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后都能够得到恢复D.保护生态平衡不只是维护生态系统的原始稳定状态9 . 下列关于生态平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数量及相互比例是基本稳定的B.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相对稳定的C.生态平衡只能一定时期内保持平衡D.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只要人类不加以破坏,就能永远保持平衡10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因此发展良好的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数量能保持不变B.地球上所有生物生存、繁衍的地方是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C.蛇类经常袭击人类,所以我们大量地捕捉蛇,这种做法是正确的D.在美洲大量使用的DDT与我没有关系,因为我住在亚洲11 . 下列哪项不是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A.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B.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C.生物能生长和繁殖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12 . 如图依次表示4个不同生态系统的有关数据或关系。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 23.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练习题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 23.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练习题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23.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练习题一、单选题1.绿藻、草履虫、水蚤、小鱼和细菌等密封在一个玻璃容器中,只要有光照,这些生物就能生活很长时间.下列各项中最合理的解释是()A. 绿藻能进行光作用,为其他生物白日提供养料和氧气B. 动物可以为绿藻提供二氧化碳和含氨肥料C. 这些生物之间彼此相互满足生活条件D. 此容器内构成一个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2.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把草籽吃掉,用网把实验区罩上。

后来发现,草的叶几乎被虫吃光,造成这种生态平衡失调的原因是()A. 植物被破坏B. 环境污染C. 缺水干旱D. 食物链被破坏3.在食物链草→鼠→狐中,若消灭了全部的狐,鼠的数量会()A. 缓慢上升B. 迅速上升C. 仍保持相对稳定D. 先上升后下降4.在生态系统中,随着环境的变化,各种生物的数量也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是因为()A. 动物与植物之间相互制约B. 生产者总是数量最多的C.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D. 有人类的控制5.生物圈具有自我维持相对稳定的能力,这种能力是:A. 无限的B. 不受影响的C. 有限的D. 永远改变的6.假定在一个草原有鹿和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若把狼杀绝,鹿群的数量将会()A. 迅速上升B. 缓慢上升C. 上升后又下降D. 保持相对稳定7.人类开发利用一个池塘生态系统的最好方式应当是()A. 禁止捕鱼B. 及时捕捞小鱼C. 及时适量捕捞成鱼D. 大量投放鱼苗8.生态系统中各种食物链食物网中的生物之间的关系是()A. 相互依赖、相互制约B. 各自独立、互不相干C. 相互促进、共同发展D. 你死我活、势不两立9.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相对稳定的,这是因为()A. 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制约B.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C. 生产者总是数量最多的D. 人工控制的结果10.麻雀曾被认定为主要害鸟,20世纪50~60年代,我国曾开展过大规模的“剿灭麻雀”运动,现在又发出来保护麻雀的呼声,对此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现在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中各种生物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麻雀在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中扮演了重要角色B. 现在认识到麻雀只是在食物非常稀缺时或繁殖季节才危害农作物,平时也啄食害虫C. 现在的麻雀被人们的“剿灭行动”吓怕了,不再啄食和糟蹋农作物D. 大量捕杀麻雀,破坏了食物网的稳定,影响了其它生物的生存11.在一定条件下,生态系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这主要是因为()A. 生态系统有一定自动调节能力B. 生产者的数量总是最多的C. 分解者能将落叶分解成无机物D. 人类的控制发挥重要作用1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强B. 农田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其自动调节能力较差C. 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越多,其自动调节能力越强D.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都是有一定限度的13.要持续利用好草原,长期发展畜牧业,下列哪项措施是不对的()A. 大力兴修草原水利B. 尽量增加牲畜数量,以最大限度发挥草原能力C. 在适宜地营造基本草场防护林D. 改良牧草,促进良种牧草的发展14.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维持相对稳定状态,这叫生态平衡.下列最符合较长时间内稳定的草原生态系统鹿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A. B. C. D.15.美国西部有一片森林用来养鹿,其中也发现该片森林有许多鹿的天敌如狼、豹、山狮等,假如只把这片森林中的狼杀绝,鹿群的数量将更可能是如图()所示A. B.C. D.16.在下列几个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弱的是()A. 水稻田B. 草地C. 北方针叶林D. 热带雨林二、填空题17.下表为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研究“一个小型生态系统中动物数量和植物数量关系”的实验数据.实验中使用了以下实验用具:有盖玻璃瓶、小鱼、水草、沙子(含少量淤泥)、经纱布过滤的池水,并把这五个生态瓶均放在实验室窗台上,使它们所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相同.请分析数据并回答下列问题.(1)生态瓶1﹣4号均可以看作是一个小生态系统,在这些小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的生物是________ ,属于生产者的生物是________ ,池水、沙子中的________ 是分解者.(2)比较生态瓶1号和2号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植物数量比较多时,动物存活的时间相对________ ,由生态瓶5号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没有________ 动物就可能死亡.(3)由生态瓶1一5号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通常情况下,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动物数量与植物数量的关系应是:动物数量一般________ (选填“大于”或“小于”)植物数量.18.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途径就越________,其抵抗外力影响的能力就越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八下8、23、4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具有下列哪种特点的生态系统较稳定()
A。

生物种类较少 B.食物链较长
C.食物网中营养结构复杂 D。

食物链中的消费者较多
2。

某小镇山脚下有一个养分充足的淡水湖,当地政府想把它建设成旅游度假村,但是湖中有很多绿藻,使得这一水域不适合人们的消遣.于是大家想出了下列能够在最短的时问内大量减少这些藻类的办法,你认为最科学的办法是(
A。

大量引入肉食性鱼类B。

完全除去吃浮游动物的鱼类
C。

彻底除去肉食性鱼类 D.大量引入吃浮游动物的鱼类
3.在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
A。

草原生态系统 B。

河流生态系统 C.城市生态系统D.热带雨林
4。

农业生态系统较之其他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容易被破坏,主要原因是 ( )
A。

营养结构单一 B。

人为干扰太多
C。

长期使用化肥和农药 D.长期种植同一种植物
5。

数百年前,我国黄土高原有着茂密的森林植被,但是后来却成了荒山秃岭,破坏这个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主要原因是 ( )
A.这个地区的地壳运动频繁,使植物数量减少
B.北方寒流长期侵袭,使植物死亡
C.长年干旱,植物无法生存
D.人类的过度开发和放牧
6。

下列哪种措施能够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A。

封山育林,禁止随意打猎B。

减少使用农药,控制环境污染
C.大量植树,增加绿地面积
D.毁林开荒,增加耕地面积
7。

在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如果其中的某种草食动物大量减少,则不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对此现象最好的解释是()
A.热带雨林生物种类繁多,即使许多动物大量减少,也不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
B。

热带雨林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由肉食动物来维持的
C.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由植物的数量来决定的,与动物数量的多少没有关系
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能通过发展维持其稳定性
8.在一个生态系统中,通常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

当捕食动物的数量增加时,被捕食动物的数量增加
B。

当被捕食动物的数量增加时,捕食动物的数量增加
C.当被捕食动物的数量减少时,捕食动物的数量减少
D。

当捕食动物的数量减少时,被捕食动物的数量增加
9。

玉米螟在田里大量繁殖,造成玉米严重减产,引起该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破坏的可能原因是( )
A.破坏了食物链 B。

农民大量清除了田间的杂草
C.大量捕杀了田鼠
D.大量捕杀了黄鼬
二、简答题
10。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经过长期的发展过程,逐步形成了生物与非生物物质、能量之间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相对稳定平衡的状态。

11。

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类.
12。

图23—4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鼠与狐的数量变化曲线图,有关的食物链为
草→鼠→狐
(1)狐的变化曲线应是图中的 C 。

(2)由于狐的毛皮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如果为了获取皮毛而大量猎狐,则产生的严重后果
是鼠的数量大量增加 ,草场的植被减少,可能出现土壤沙化。

(3)从图中可以看出草、鼠和狐数量的动态变化维持着这个生态系统的稳定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