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高考生物二模试卷解析版

合集下载

北京市朝阳区2021届新高考第二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含解析

北京市朝阳区2021届新高考第二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含解析
故选C。
5.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不能完成缩手反射
B.垂体病变的患者血糖浓度仍可能保持相对稳定
C.下丘脑发生病变的患者体温可能低于正常人
(2)水平结构: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照强度地形明暗湿度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上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种群。
2、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主要类型: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详解】
A、根据题干信息“近年来,海獭被大量捕杀,海胆数量激增,从而大量捕食海藻,海藻林衰退,导致整个群落被严重破坏”,可见海獭的捕食作用是决定该海藻林群落结构的重要因素,A正确;
【详解】
A、水分子的进出是双方向的,但总体是低渗溶液进入高渗溶液中,A错误;
B、人的红细胞吸水与水生动物的卵母细胞的吸水方式不同,B错误;
C、人的红细胞存在水通道蛋白介导的协助扩散,在低渗溶液中很快就吸水涨破,可知人的红细胞通过水通道蛋白吸收水的速率大于自由扩散吸收水的速率,C正确;
D、红细胞吸水膨胀是因为存在水通道蛋白介导的协助扩散,D错误。
北京市朝阳区2021届新高考第二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某沿海区域的海藻林群落中生长着各种大型海洋褐藻,为大量的鱼类、贝类和无脊椎动物等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在其中生活的海獭通过捕食关系对不同种类海胆的数量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近年来,海獭被大量捕杀,海胆数量激增,从而大量捕食海藻,海藻林衰退,导致整个群落被严重破坏。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详解】
A、生物固氮生成的NH3要与土壤成分作用成为铵盐或经过土壤中硝化细菌的作用,最终转化成硝酸盐,铵盐、硝酸盐才可以被植物吸收利用,A错误;

最新北京市朝阳区高考生物二模试卷解析版

最新北京市朝阳区高考生物二模试卷解析版

2017年北京市朝阳区高考生物二模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图中a、b、c表示生物学有关内容,其中不符合图示关系的是()A.若表示真核生物有氧呼吸场所,则a为细胞质基质,b、c为线粒体的基质和内膜B.若表示兴奋在突触的传递,则a为突触前膜,b为突触间隙,c为突触后膜C.若表示基因表达过程,则a为DNA,b为mRNA,c为蛋白质D.若表示捕食食物链,则a为生产者,b为消费者,c为分解者2.研究发现细胞中断裂的染色体片段由于在细胞分裂末期不能进入子细胞核,而形成了细胞核外的团块,称为微核.下列相关描述错误的是()A.细胞分裂末期核膜将染色体包裹形成子细胞核B.微核不能进入细胞核可能是由于无纺锤丝牵引C.用光学显微镜不能观察到细胞中的微核D.形成微核的细胞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3.花青素是一类天然色素,能抑制多种癌细胞增殖.用不同浓度的蓝莓花青素处理人口腔癌(KB)细胞,得到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随蓝莓花青素浓度增加,G1期细胞所占比例增加B.蓝莓花青素可使KBC.蓝莓花青素可抑制KB细胞的DNA复制D.蓝莓花青素抑癌的最适浓度是50μg/mL4.珊瑚礁生态系统中,虫黄藻可通过光合作用为珊瑚虫提供必需的化合物和能量,同时虫黄藻可从珊瑚虫代谢产物中获得所需的胺、磷酸盐等.光强较高的水域中,珊瑚虫会排出体内部分虫黄藻,使珊瑚组织接近透明,避免吸收过多的光能,但光强过高或持续时间过长,珊瑚虫体内虫黄藻数量不能及时恢复进而白化死亡.由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A.此生态系统中虫黄藻与珊瑚虫互利共生B.珊瑚组织对高光强环境的适应是相对的C.虫黄藻与珊瑚虫之间能进行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D.监测珊瑚虫体内的虫黄藻密度变化是预警珊瑚白化的有效途径5.下列相关实验中涉及“分离”的叙述正确的是()A.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色素分离是因其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B.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中,滴加蔗糖溶液的目的是使细胞质与细胞壁分离C.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可以观察到姐妹染色单体彼此分离的过程D.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离心的目的是使噬菌体的DNA与蛋白质分离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50分)6.生长素(IAA)对植物根系生长具有重要作用.为探讨IAA作用机制,科研人员做了如下研究.(1)用浓度为0.1mg/L的IAA处理拟南芥植株,并检测拟南芥植株中一系列基因的表达量,其中V蛋白基因表达量结果如图1.由图得知V蛋白基因表达量,推测V蛋白可能参与IAA作用过程.(2)已有研究表明,V蛋白需要与其它蛋白质结合发挥作用.科研人员为了寻找细胞中与V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质,通过图2所示体系(YN、YC两种蛋白结合后可发出荧光),利用相关蛋白的基因构建表达载体并导入拟南芥原生质体,实验处理如表.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拟南芥原生质体的实验注:X1、X2、…代表一系列待检测蛋白质;yn基因控制YN蛋白的合成,以此类推.请完成表中对应的内容:①②③④利用此方法选出了与V蛋白相互作用的R蛋白,V蛋白将R蛋白运输并定位在细胞膜上,从而使R蛋白接受胞外信号,利于主根的生长.(3)科研人员用浓度为0.1mg/L的IAA处理拟南芥的野生型植株和V蛋白功能缺失的突变体植株,测量主根长度,结果如图3.结果表明,此浓度的IAA对主根伸长有作用,且对植株的作用更显著.(4)综合上述实验,请解释在浓度为0.1mg/L 的IAA作用下野生型拟南芥出现图3结果的原因是.7.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ALD)是一种伴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用d表示),患者发病程度差异较大,科研人员对该病进行了深入研究.(1)图1为某患者家系图,其中II﹣2的基因型是.(2)为确定该家系相关成员的基因组成与发病原因,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研究.①首先提取四名女性与此基因有关的DNA片段并进行PCR,产物酶切后进行电泳(正常基因含一个限制酶切位点,突变基因增加了一个酶切位点),结果如图2.由图2可知突变基因新增的酶切位点位于DNA片段中;四名女性中是杂合子.②已知女性每个细胞所含两条X染色体中的一条总是保持固缩状态而失活,推测失活染色体上的基因无法表达的原因是.③分别提取四名女性的mRNA作为模板,出cDNA,进行PCR,计算产物量的比例,结果如表.综合图2与表1,推断II﹣3、II﹣4发病的原因是来自(父方/母方)的X染色体失活概率较高,以基因表达为主.(3)ALD可造成脑白质功能不可逆损伤,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和产前诊断可以对该病进行监测和预防.图1家系中II﹣1(不携带d基因)与II﹣2婚配后,若生男孩,是否患病?,原因是.若生女孩,是否患病?,原因是.8.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引起皮肤伤口感染、败血症等疾病.有研究发现机体自身可产生免疫活性物质IL﹣33抵御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科研人员对IL﹣33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1)皮肤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后,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分泌IL﹣33抵御感染属于免疫.(2)科研人员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小鼠,观察小鼠背部皮肤溃烂情况和皮肤角质形成细胞中IL﹣33的表达情况,结果如图1.由图可知,感染后第天皮肤溃烂面积最大;皮肤溃烂面积变化与IL﹣33 表达量变化趋势.(3)已有研究证实,角质形成细胞通过表达REG3A抵御病菌.为了检测REG3A 的免疫功能,科研人员将等量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与不同浓度的REG3A混合,采用法,统计3小时后金黄色葡萄球菌活菌的数量,结果如图2.结果表明随着浓度的增加,REG3A抑菌效果.(4)科研人员为了研究REG3A和IL﹣33的关系,利用技术培养角质形成细胞并检测细胞中REG3A及IL﹣33表达量,结果如图3.综合上述结果,推测小鼠机体抵御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调控机制如图4,请填写相关内容.①②③④.2017年北京市朝阳区高考生物二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图中a、b、c表示生物学有关内容,其中不符合图示关系的是()A.若表示真核生物有氧呼吸场所,则a为细胞质基质,b、c为线粒体的基质和内膜B.若表示兴奋在突触的传递,则a为突触前膜,b为突触间隙,c为突触后膜C.若表示基因表达过程,则a为DNA,b为mRNA,c为蛋白质D.若表示捕食食物链,则a为生产者,b为消费者,c为分解者【考点】G3:生态系统的结构;3Q: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7F: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D8:突触的结构.【分析】1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3、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4、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①捕食链:生物之间因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食物链.其第一营养级(开端)一定是生产者,第二营养级一定是植食性动物,分解者不能参与食物链.例如:草→鼠→蛇→猫头鹰.高中生物通常意义上的食物链就是捕食链.②寄生链:生物间因寄生关系形成的食物链.例如:鸟类→跳蚤→细菌→噬菌体.③腐生链:某些生物专以动植物遗体为食物而形成的食物链.例如:植物残枝败叶→蚯蚓→线虫类→节肢动物.【解答】解:A、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A正确;B、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过程为: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B正确;C、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即C正确;D、捕食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含分解者,D错误.故选:D.2.研究发现细胞中断裂的染色体片段由于在细胞分裂末期不能进入子细胞核,而形成了细胞核外的团块,称为微核.下列相关描述错误的是()A.细胞分裂末期核膜将染色体包裹形成子细胞核B.微核不能进入细胞核可能是由于无纺锤丝牵引C.用光学显微镜不能观察到细胞中的微核D.形成微核的细胞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考点】95: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分析】在细胞间期,微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游离于主核之外,大小应在主核1/3以下.一般认为微核是由有丝分裂后期丧失着丝粒的染色体断片产生的.有实验证明,整条染色体或几条染色体也能形成微核.这些断片或染色体在分裂过程中行动滞后,在分裂末期不能进入主核,便形成了主核之外的核块.当子细胞进入下一次分裂间期时,它们便浓缩成主核之外的小核,即形成了微核.【解答】解:A、细胞分裂末期,重新形成核膜,核膜将染色体包裹形成子细胞核,A正确;B、微核是由断裂的染色体片段形成的,可能没有着丝点,因此将没有纺锤丝牵引而无法进入细胞核,B正确;C、染色体属于显微结构,因此用醋酸洋红或龙胆紫染色后,用光学显微镜可以观察到细胞中的微核,C错误;D、形成微核的细胞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D正确.故选:C.3.花青素是一类天然色素,能抑制多种癌细胞增殖.用不同浓度的蓝莓花青素处理人口腔癌(KB)细胞,得到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随蓝莓花青素浓度增加,G1期细胞所占比例增加B.蓝莓花青素可使KBC.蓝莓花青素可抑制KB细胞的DNA复制D.蓝莓花青素抑癌的最适浓度是50μg/mL【考点】5C:恶性肿瘤的防治.【分析】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次分裂完成时为止,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历时长,其中G1期主要进行R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S期最主要的特征是DNA的合成;G2期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不过合成量逐渐减少.分析题图:由图可以看出,随着随蓝莓花青素浓度增加,人口腔癌(KB)细胞处当蓝莓花青素浓度为150μg/mL时,高.超过150μg/mL【解答】解:A、随蓝莓花青素浓度增加,G1比例增加,A错误;B、由图中可以看出,蓝莓花青素可使KB花青素可使KB B正确;C、DNA复制是在S期,若蓝莓花青素抑制KB细胞的DNA复制,KB细胞停留在S期,而图中可以看出KB C错误;D、蓝莓花青素抑癌的最适浓度是150μg/mL,D错误.故选:B.4.珊瑚礁生态系统中,虫黄藻可通过光合作用为珊瑚虫提供必需的化合物和能量,同时虫黄藻可从珊瑚虫代谢产物中获得所需的胺、磷酸盐等.光强较高的水域中,珊瑚虫会排出体内部分虫黄藻,使珊瑚组织接近透明,避免吸收过多的光能,但光强过高或持续时间过长,珊瑚虫体内虫黄藻数量不能及时恢复进而白化死亡.由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A.此生态系统中虫黄藻与珊瑚虫互利共生B.珊瑚组织对高光强环境的适应是相对的C.虫黄藻与珊瑚虫之间能进行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D.监测珊瑚虫体内的虫黄藻密度变化是预警珊瑚白化的有效途径【考点】G4: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F7:种间关系.【分析】1、种间关系(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1)互利共生(同生共死):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人体中的有些细菌;地衣是真菌和藻类的共生体.(2)捕食(此长彼消、此消彼长):如:兔以植物为食;狼以兔为食.(3)竞争(你死我活):如:大小草履虫;水稻与稗草等.(4)寄生(寄生者不劳而获):如:噬菌体与大肠杆菌等.2、紧扣题干信息“虫黄藻可通过光合作用为珊瑚虫提供必需的化合物和能量,同时虫黄藻可从珊瑚虫代谢产物中获得所需的胺、磷酸盐等”和“光强较高的水域中,珊瑚虫会排出体内部分虫黄藻,使珊瑚组织接近透明,避免吸收过多的光能,但光强过高或持续时间过长,珊瑚虫体内虫黄藻数量不能及时恢复进而白化死亡”答题.【解答】解:A、根据题干信息“虫黄藻可通过光合作用为珊瑚虫提供必需的化合物和能量,同时虫黄藻可从珊瑚虫代谢产物中获得所需的胺、磷酸盐等”可知,此生态系统中虫黄藻与珊瑚虫互利共生,A正确;B、根据题干信息“光强较高的水域中,珊瑚虫会排出体内部分虫黄藻,使珊瑚组织接近透明,避免吸收过多的光能,但光强过高或持续时间过长,珊瑚虫体内虫黄藻数量不能及时恢复进而白化死亡”可知,珊瑚组织对高光强环境的适应是相对的,B正确;C、物质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而不是两种生物之间,C错误;D、珊瑚虫体内虫黄藻数量不能及时恢复进而白化死亡,这说明监测珊瑚虫体内的虫黄藻密度变化是预警珊瑚白化的有效途径,D正确.故选:C.5.下列相关实验中涉及“分离”的叙述正确的是()A.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色素分离是因其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B.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中,滴加蔗糖溶液的目的是使细胞质与细胞壁分离C.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可以观察到姐妹染色单体彼此分离的过程D.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离心的目的是使噬菌体的DNA与蛋白质分离【考点】3I: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3U: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4B: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73: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分析】1、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2、把成熟的植物细胞放置在某些对细胞无毒害的物质溶液中,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子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使原生质层和细胞壁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也就是逐渐发生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子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的整个原生质层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解答】解:A、绿叶中色素能够分离的原因是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的,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的,扩散速度慢,A正确;B、在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中,滴加蔗糖溶液的目的是使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B错误;C、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解离时细胞已经死亡,观察不到姐妹染色单体彼此分离的过程,C错误;D、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离心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分离,D错误.故选:A.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50分)6.生长素(IAA)对植物根系生长具有重要作用.为探讨IAA作用机制,科研人员做了如下研究.(1)用浓度为0.1mg/L的IAA处理拟南芥植株,并检测拟南芥植株中一系列基因的表达量,其中V蛋白基因表达量结果如图1.由图得知V蛋白基因表达量随时间延长而显著增加,推测V蛋白可能参与IAA作用过程.(2)已有研究表明,V蛋白需要与其它蛋白质结合发挥作用.科研人员为了寻找细胞中与V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质,通过图2所示体系(YN、YC两种蛋白结合后可发出荧光),利用相关蛋白的基因构建表达载体并导入拟南芥原生质体,实验处理如表.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拟南芥原生质体的实验注:X1、X2、…代表一系列待检测蛋白质;yn基因控制YN蛋白的合成,以此类推.请完成表中对应的内容:①yc②无荧光③yn﹣v④有荧光或无荧光利用此方法选出了与V蛋白相互作用的R蛋白,V蛋白将R蛋白运输并定位在细胞膜上,从而使R蛋白接受胞外信号,利于主根的生长.(3)科研人员用浓度为0.1mg/L的IAA处理拟南芥的野生型植株和V蛋白功能缺失的突变体植株,测量主根长度,结果如图3.结果表明,此浓度的IAA对主根伸长有抑制作用,且对(V蛋白功能缺失)突变体植株的作用更显著.(4)综合上述实验,请解释在浓度为0.1mg/L 的IAA作用下野生型拟南芥出现图3结果的原因是V蛋白含量较高,利于R蛋白发挥促进主根生长的作用,部分解除IAA对主根生长的抑制.【考点】C4: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分析】分析图1可知,随着时间的延长,V蛋白基因表达量显著增加.由此可以推测V蛋白可能参与IAA作用过程.为了寻找细胞中与V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质,通过图2所示体系(YN、YC两种蛋白结合后可发出荧光),利用相关蛋白的基因构建表达载体并导入拟南芥原生质体.根据实验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结合图2可知,表中对应的内容分别是:①yc、②无荧光、③yn﹣v、④有荧光或无荧光.分析图3可知,用浓度为0.1mg/L的IAA处理拟南芥的野生型植株和V蛋白功能缺失的突变体植株,主根长度均减少,故此浓度的IAA对主根伸长有抑制作用,且对V蛋白功能缺失的突变体植株的作用更显著.【解答】解:(1)根据图1可知,随着时间的延长,V蛋白基因表达量显著增加.由此可以推测V蛋白可能参与IAA作用过程.(2)为了寻找细胞中与V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质,通过图2所示体系(YN、YC 两种蛋白结合后可发出荧光),利用相关蛋白的基因构建表达载体并导入拟南芥原生质体.根据实验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结合图2可知,表中对应的内容分别是:①yc、②无荧光、③yn﹣v、④有荧光或无荧光.(3)根据图3可知,用浓度为0.1mg/L的IAA处理拟南芥的野生型植株和V蛋白功能缺失的突变体植株,主根长度均减少,故此浓度的IAA对主根伸长有抑制作用,且对V蛋白功能缺失的突变体植株的作用更显著.(4)在浓度为0.1mg/L 的IAA作用下,V蛋白含量较高,利于R蛋白发挥促进主根生长的作用,部分解除IAA对主根生长的抑制,因此对野生型拟南芥的抑制作用较小.故答案为:(1)随时间延长而显著增加(2)①yc②无荧光③yn﹣v④有荧光或无荧光(3)抑制(V蛋白功能缺失)突变体(4)V蛋白含量较高,利于R蛋白发挥促进主根生长的作用,部分解除IAA对主根生长的抑制7.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ALD)是一种伴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用d表示),患者发病程度差异较大,科研人员对该病进行了深入研究.(1)图1为某患者家系图,其中II﹣2的基因型是X d Y.(2)为确定该家系相关成员的基因组成与发病原因,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研究.①首先提取四名女性与此基因有关的DNA片段并进行PCR,产物酶切后进行电泳(正常基因含一个限制酶切位点,突变基因增加了一个酶切位点),结果如图2.由图2可知突变基因新增的酶切位点位于310bp DNA片段中;四名女性中I ﹣1、II﹣3、II﹣4是杂合子.②已知女性每个细胞所含两条X染色体中的一条总是保持固缩状态而失活,推测失活染色体上的基因无法表达的原因是染色体呈固缩状态无法解旋进行转录.③分别提取四名女性的mRNA作为模板,逆(反)转录出cDNA,进行PCR,计算产物量的比例,结果如表.综合图2与表1,推断II﹣3、II﹣4发病的原因是来自父方(父方/母方)的X染色体失活概率较高,以突变(X d)基因表达为主.(3)ALD可造成脑白质功能不可逆损伤,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可以对该病进行监测和预防.图1家系中II﹣1(不携带d基因)与II﹣2婚配后,若生男孩,是否患病?不患,原因是该个体不含有致病基因.若生女孩,是否患病?不一定,原因是若为女孩,则为杂合子,是否患病取决于X染色体失活情况.【考点】A4:常见的人类遗传病.【分析】分析图1: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分析图2:正常基因含一个限制酶切位点,因此正常基因酶切后只能形成两种长度的DNA片段;突变基因增加了一个酶切位点,则突变基因酶切后可形成3种长度的DNA片段.结合图2可知,正常基因酶切后可形成长度为310bp和93bp的两种DNA片段,而基因突变酶切后可形成长度为217bp、118bp和93bp的三种DNA片段.分析表格:II﹣3、II﹣4个体突变基因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基因.【解答】解:(1)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II﹣2为男性患者,则其基因型为X d Y.(2)①正常基因含一个限制酶切位点,因此正常基因酶切后只能形成两种长度的DNA片段;突变基因增加了一个酶切位点,则突变基因酶切后可形成3种长度的DNA片段.结合图2可知,正常基因酶切后可形成长度为310bp和93bp的两种DNA片段,而基因突变酶切后可形成长度为217bp、118bp和93bp的三种DNA片段,这说明突变基因新增的酶切位点位于长度为310bp的DNA片段中.正常纯化个体的基因经过酶切只能形成两种长度的DNA片段,杂合子的基因经过酶切后可形成四种长度的DNA片段,因此图2四名女性中I﹣1、II﹣3、II﹣4是杂合子.②已知女性每个细胞所含两条X染色体中的一条总是保持固缩状态而失活,其失活染色体上的基因无法表达的原因是染色体呈固缩状态无法解旋进行转录.③以mRNA为模板合成cDNA的过程称为逆转录.表1中,II﹣3、II﹣4个体突变基因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基因,由此可推断II﹣3、II﹣4发病的原因是来自父方的X染色体失活概率较高,以突变(X d)基因表达为主.(3)ALD属于遗传病,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可以对该病进行监测和预防.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图1家系中II﹣1(不携带d基因,基因型为X D X D)与II﹣2(X d Y)婚配后,所生男孩的基因型均为X D Y,不患病;所生女孩的基因型均为X D X d,其是否患病取决于X染色体失活情况,因此不一定患病.故答案为:(1)X d Y(2)①310bp I﹣1、II﹣3、II﹣4②染色体呈固缩状态无法解旋进行转录③逆(反)转录父方突变(X d)(3)遗传咨询不患该个体不含有致病基因不一定若为女孩,则为杂合子,是否患病取决于X染色体失活情况8.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引起皮肤伤口感染、败血症等疾病.有研究发现机体自身可产生免疫活性物质IL﹣33抵御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科研人员对IL﹣33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1)皮肤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后,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分泌IL﹣33抵御感染属于非特异性免疫.(2)科研人员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小鼠,观察小鼠背部皮肤溃烂情况和皮肤角质形成细胞中IL﹣33的表达情况,结果如图1.由图可知,感染后第3天皮肤溃烂面积最大;皮肤溃烂面积变化与IL﹣33 表达量变化趋势一致.(3)已有研究证实,角质形成细胞通过表达REG3A抵御病菌.为了检测REG3A 的免疫功能,科研人员将等量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与不同浓度的REG3A混合,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3小时后金黄色葡萄球菌活菌的数量,结果如图2.结果表明随着浓度的增加,REG3A抑菌效果逐渐增强.。

北京市朝阳区2021届新高考生物第二次调研试卷含解析

北京市朝阳区2021届新高考生物第二次调研试卷含解析

北京市朝阳区2021届新高考生物第二次调研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如果一个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基因的中部增加了1个核苷酸对,不可能的后果是()A.无法转录出mRNAB.编码的蛋白质的氨基酸数量可能减少C.所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可能增加多个氨基酸D.翻译的蛋白质中,增加部位以后的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答案】A【解析】【分析】1、基因突变是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碱基对的替换会引起个别密码子改变,碱基对的缺失或增添可能会引起多个密码子改变。

2、基因突变后转录形成的密码子会发生改变,进而以mRNA为模板进行的翻译过程中氨基酸序列、种类、数量可能会发生改变。

【详解】A、一个基因的中部增加了1个核苷酸对,但其之前的基因仍可进行转录形成mRNA,A错误;B、一个基因的中部增加了1个核苷酸对,可能使转录出的mRNA上终止密码子前移,导致所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的氨基酸数量减少,B正确;C、一个基因的中部增加了1个核苷酸对,可能使转录出的mRNA上终止密码子后移,导致所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增加多个氨基酸,C正确;D、基因中部增加1个核苷酸对,使信使RNA上从增加部位开始向后的密码子都发生改变,从而使合成的蛋白质中,在增加部位以后的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D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突变的概念,能正确分析替换、缺失和增添造成的影响,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真核细胞具有发达的膜结构,由于膜结构的存在,从而大大提高了细胞生理生化反应的效率。

下列有关生物膜及跨膜运输的说法正确的是A.囊泡只能由内质网向高尔基体运输B.膜蛋白的形成与核糖体有关,与内质网、高尔基体无关C.低渗溶液中线粒体的内膜先于外膜破裂D.载体蛋白具有选择运输功能是由其结构决定的【解析】【分析】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中经过内质网加工的蛋白质由内质网脱落的小泡包裹,并移动到高尔基体后与高尔基体融合,经过高尔基体的进一步加工后,由高尔基体脱落的囊泡包裹移动到细胞膜,并与细胞膜融合。

北京市朝阳区2021-2021学年高三二模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

北京市朝阳区2021-2021学年高三二模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

北京市朝阳区2021-2021学年高三二模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2021-2021学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二模生物试卷最新试卷十年寒窗苦,踏上高考路,心态放平和,信心要十足,面对考试卷,下笔如有神,短信送祝福,愿你能高中,马到功自成,一、单选题(共5小题)最新试卷多少汗水曾洒下,多少期待曾播种,终是在高考交卷的一刹尘埃落地,多少记忆梦中惦记,多少青春付与流水,人生,总有一次这样的成败,才算长大。

金榜定题名。

1.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膜上的蛋白质都起运输的作用 B.细胞质中的多糖均是由叶绿体合成的C.细胞核中的核酸都可进行自我复制 D.都以碳链为骨架且由单体组成多聚体考点: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答案:D试题解析: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有的是载体,起运输作用,还有的是是酶,起催化作用,A错;动物细胞没有叶绿体,也能合成多糖――糖原,B错;在细胞核中只有DNA能自我复制,C错;生物大分子都以碳链为骨架且由单体组成多聚体,D正确。

2.真核细胞中的细胞周期蛋白A可促进DNA的复制。

细胞中某种特异性siRNA(一种双链RNA)可以导致细胞周期蛋白A的mRNA降解。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细胞周期蛋白A可能需进入细胞核发挥作用 B.这种特异性siRNA内一定含有氢键C.细胞周期蛋白A的合成会受此种siRNA影响 D.此种siRNA会使细胞分裂速度加快考点: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答案:D试题解析:核DNA的复制在细胞核中,细胞周期蛋白A可能需进入细胞核才能发挥作用,A正确;siRNA(一种双链RNA)可以导致细胞周期蛋白A的mRNA降解,进而不能合成细胞周期蛋白A,致使DNA复制不能完成,影响细胞分裂,D不正确。

果实成熟软化过程经历了细胞壁降解、内含物改变等一系列变化。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3.A.果实成熟过程中能够产生乙烯,继而影响其代谢活动 B.果实成熟过程中纤维素酶的活性与果实硬度呈正相关 C.果实甜度增加可能是某些物质转化为可溶性糖的结果D.软化的果实容易受到机械伤害和病菌侵染,不易贮藏考点:其他植物激素答案:BA正确;试题解析:果实成熟过程中能够产生乙烯,乙烯是植物激素,可以调节其代谢活动,果实成熟过程中纤维素酶的活性越高,果实越软,B错误。

2020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

2020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

北京市朝阳区2019~2020年度高三年级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练习二生物1.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不能进行细胞代谢B. 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系统边界是细胞壁C. 乳酸菌DNA转录出的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D. 蓝细菌(蓝藻)遗传物质彻底水解会产生6种物质【答案】D【解析】【分析】1、细胞膜是系统的边界,其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在功能上具有选择透过性,因而可控制物质的进出。

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它们的共同点是均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遗传物质DNA。

【详解】A、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可以进行无氧呼吸等代谢活动,A错误;B、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是全透性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故植物细胞的边界是细胞膜,B错误;C、乳酸菌是原核细胞,其细胞中不含核孔,C错误;D、蓝藻的遗传物质是DNA,彻底水解得到的产物为磷酸、脱氧核糖和A、T、C、G 四中碱基,共有六种,D 正确。

故选D。

2.为探究和开发天然食用色素,某研究小组取等量相同品种的红枣,用某种溶剂提取红枣中水溶性的红色素,用紫外光谱仪测定不同温度下提取液的吸光度(吸光度越大,红色素含量越高),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 不同品种红枣的红色素含量相同B. 提取红色素的较适宜温度在60~80℃之间C. 提取红枣中的红色素与提取光合色素的溶剂相同D. 实验目的是探究温度对红枣中红色素合成的影响【答案】B【解析】【分析】图中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是提取液的吸光度。

分析柱形图,提取液温度从0℃到70℃的过程中,红色素的提取量在不断增加,但是超过70℃后,提取液的吸光度有所下降。

【详解】A、柱状图只能反应不同温度下从相同品种红枣中提取的红色素含量,不能代表不同品种红枣的红色素含量,A错误;B、提取液温度从0℃上升到70℃的过程中,红色素的提取量在不断增加,但是超过70℃后,提取液的吸光度有所下降,提取红色素较适温度在60~80℃之间,B正确;C、红枣中的红色素是水溶性的,提取红枣中的红色素用水溶性的溶剂;光合色素不溶于水但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中,提取光合色素用无水乙醇或丙酮等有机溶剂,C错误;D、实验目的是探究红枣提取液温度对红枣中红色素提取量的影响,D错误。

朝阳区2024届高三二模生物试题答案

朝阳区2024届高三二模生物试题答案

北京市朝阳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质量检测二生物参考答案2024.5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70分)16.(10分)(1)信号(2)①促进②无无有(3)探究ERF能否通过激活启动子来调控自身的表达反馈(4)共同17.(13分)(1)细胞内渗透压高于细胞外渗透压(2)酪氨酸激酶阳(3)H+与高渗溶液处理相比,高渗溶液+DIDS处理,抑制HCO3-运出细胞,胞外pH降低,可知胞外H+浓度提高,表明与Na+反向共转运的离子是H+(4)(5)外界渗透压改变后,细胞通过体积改变诱发细胞代谢改变,进而诱发离子出入细胞,细胞吸水或失水,进而使细胞体积趋近于原体积18.(11分)(1)生物多样性稳定(2)高温纤维梭菌数量较多堆肥温度达到高温纤维梭菌的最适温度,使其代谢旺盛(3)堆肥处理降低了紫茎泽兰(浸提液)对三种土壤真菌生长的抑制作用(4)CDE19.(11分)(1)线粒体内膜(2)①P酶乳酰化修饰使其活性降低②四组实验中只有第Ⅱ组P酶乳酰化,P酶活性最低,第Ⅳ组(氨基酸替换)实验结果与Ⅰ、Ⅲ组相近(3)H蛋白感应(氧气浓度下降)并减弱对AR蛋白的降解作用(4)合理,持续高强度运动时,AR蛋白表达量低,抑制P酶活性能力较弱,可促进肌细胞氧化磷酸化反应,可以提高运动耐力。

不合理,持续高强度运动时,AR蛋白表达量低,抑制P酶活性能力较弱,导致活性氧积累,易诱发肌细胞凋亡,因此高强度运动时间过长有可能损伤肌肉细胞。

20.(13分)(1)染色体模板(2)①总蛋白②乙、丙抗Myc(3)①序列一、二(重复序列和寡核苷酸)数目越多②Z蛋白可通过结合T区提高端粒酶活性,从而维持染色体端粒的长度,促进贾第虫反复传代(4)研发抑制Z蛋白或T区活性的药物;研发抑制Z蛋白与T区结合的药物21.(12分)(1)两种、1∶1(2)①G②两③杀死不含G基因的雄配子(保护含G基因的花粉)(3)被转入到原G基因的非同源染色体上,3/4被转入g基因所在染色体上,1(或比例介于0.75-1之间)。

北京市朝阳区届高三二模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含答案

北京市朝阳区届高三二模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含答案

北京市朝阳区高三年级第二次综合练习理科综合学科测试2017.5(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300分)生物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图中a、b、c表示生物学有关内容,其中不符合...图示关系的是A.若表示真核生物有氧呼吸场所,则a为细胞质基质,b、c为线粒体的基质和内膜B.若表示兴奋在突触的传递,则a为突触前膜,b为突触间隙,c为突触后膜C.若表示基因表达过程,则a为DNA,b为mRNA,c为蛋白质D.若表示捕食食物链,则a为生产者,b为消费者,c为分解者2.研究发现细胞中断裂的染色体片段由于在细胞分裂末期不能进入子细胞核,而形成了细胞核外的团块,称为微核。

下列相关描述错误..的是A.细胞分裂末期核膜将染色体包裹形成子细胞核B.微核不能进入细胞核可能是由于无纺锤丝牵引C.用光学显微镜不能观察到细胞中的微核D.形成微核的细胞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3.花青素是一类天然色素,能抑制多种癌细胞增殖。

用不同浓度的蓝莓花青素处理人口腔癌(KB)细胞,得到结果如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随蓝莓花青素浓度增加,G1期细胞所占比例增加B.蓝莓花青素可使KB细胞停留在G2/M期C.蓝莓花青素可抑制KB细胞的DNA复制D.蓝莓花青素抑癌的最适浓度是50μg/mL4.珊瑚礁生态系统中,虫黄藻可通过光合作用为珊瑚虫提供必需的化合物和能量,同时虫黄藻可从珊瑚虫代谢产物中获得所需的胺、磷酸盐等。

光强较高的水域中,珊瑚虫会排出体内部分虫黄藻,使珊瑚组织接近透明,避免吸收过多的光能,但光强过高或持续时间过长,珊瑚虫体内虫黄藻数量不能及时恢复进而白化死亡。

由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A.此生态系统中虫黄藻与珊瑚虫互利共生B.珊瑚组织对高光强环境的适应是相对的C.虫黄藻与珊瑚虫之间能进行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D.监测珊瑚虫体内的虫黄藻密度变化是预警珊瑚白化的有效途径5.下列相关实验中涉及“分离”的叙述正确的是A.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色素分离是因其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B.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中,滴加蔗糖溶液的目的是使细胞质与细胞壁分离C.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可以观察到姐妹染色单体彼此分离的过程D.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离心的目的是使噬菌体的DNA与蛋白质分离29. (16分)生长素(IAA)对植物根系生长具有重要作用。

北京市朝阳区2021届新高考生物二月模拟试卷含解析

北京市朝阳区2021届新高考生物二月模拟试卷含解析

北京市朝阳区2021届新高考生物二月模拟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观察某生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此细胞可能是低等植物细胞或动物细胞B.激素都是由结构①合成的C.细胞分裂只与结构④⑦有关D.⑥可能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分类和包装有关【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示为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其中①表示核糖体,②表示内质网,③表示细胞膜,④表示中心体,⑤表示线粒体,⑥表示高尔基体,⑦表示细胞核。

【详解】A、据图分析可知,该细胞有中心体,但是没有细胞壁,属于动物细胞,A错误;B、结构①为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而激素的化学本质不一定是蛋白质,B错误;C、细胞分裂与①核糖体、④中心体、⑤线粒体、⑦细胞核等有关,C错误;D、⑥表示高尔基体,与动物细胞中分泌蛋白的加工、分类和包装有关,D正确。

故选D。

2.关于减数分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减数分裂过程中核DNA 数目的减半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B.果蝇体细胞中有4 对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后,配子中的染色体数目为2 对C.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含有该物种的全套遗传信息,而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不含D.在同一生物体内,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2 倍【答案】D【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减数分裂过程中核DNA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A错误;B、果蝇体细胞中有4对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后,配子中的染色体数目为4条,不能表示为2对,因为不含同源染色体,B错误;C、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都含有该物种的全套遗传信息,C错误;D、在同一生物体内,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2倍,D正确。

北京市朝阳区2024年高三二模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北京市朝阳区2024年高三二模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2024.5生物(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一部分本部分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细胞在迁移过程中会产生并释放一种单层膜的细胞器——迁移体,其内部含有细胞因子、mRNA等物质。

当迁移体被周围细胞吞噬后,其中的mRNA翻译形成蛋白质,进而改变该细胞的行为。

关于迁移体的推断正确的是()A. 包含四层磷脂分子B. 其膜不属于生物膜系统C. 可能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D. 其被吞噬依赖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答案】C【解析】【分析】1、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

这些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很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进一步体现了细胞内各种结构之间的协调与配合。

2、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和脂质。

细胞膜的功能有: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

【详解】A、细胞在迁移过程中会产生并释放一种单层膜的细胞器——迁移体,其膜结构包括两层磷脂分子,A错误;B、迁移体外侧有膜包被,是一种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而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可见,迁移体的膜结构属于细胞的生物膜系统,B错误;C、迁移体内部含有细胞因子、mRNA等物质。

当迁移体被周围细胞吞噬后,其中的mRNA翻译形成蛋白质,进而改变该细胞的行为,这说明迁移体可能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C正确;D、当迁移体可被周围细胞吞噬,该过程属于胞吞过程,胞吞过程不依赖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实现,D 错误。

故选C。

2. 肺炎克雷伯菌(Kpn)存在于某些人群的肠道中,可通过细胞呼吸不断产生大量乙醇,引起内源性酒精性肝病。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Kpn 在细胞质基质中将丙酮酸转化为乙醇并产生大量ATPB. Kpn 无氧呼吸使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全部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C. 乳酸菌、酵母菌、Kpn 都可以引起内源性酒精性肝病D. 高糖饮食可能会加重内源性酒精性肝病患者的病情【答案】D【解析】【分析】1、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 的过程。

2020-2021学年北京市朝阳外国语学校高三生物二模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2021学年北京市朝阳外国语学校高三生物二模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2021学年北京市朝阳外国语学校高三生物二模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可以直观地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

如图是种群数量增长的“S”型曲线。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K值就是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B. 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栖息环境,从而提高大熊猫种群的K值,是保护大熊猫的有效措施C. 对于家鼠的控制,应采取硬化地面、投放鼠药等措施,将其种群数量控制在K值以下D. 该曲线与“J”型曲线相比,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存在环境阻力,如有限的资源和空间等2. 某雌雄同体的二倍体植物的基因型为AaBbDd,3对基因分别控制三对相对性状且独立遗传。

以下是培育该植物新个体的两种途径:途径①:植物→花粉粒→单倍体幼苗→个体①途径①:植物→花粉粒+卵细胞→受精卵→个体①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该植物能产生8种基因型的花粉粒B.可用低温处理单倍体幼苗获得个体①C.个体①中能稳定遗传的类型占1/8D.途径①可快速、简便地获得aabbdd个体3.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核内的核仁被破坏,会影响到蛋白质的合成B.细胞核控制细胞的一切生命活动C.细胞核内所需的大分子营养物质通过核膜进出细胞核D.所有分子均可通过核膜上的核孔4. 我们在初中学过有关病毒的知识,下列各项不属于病毒特点的是()A. 它是一种生物B. 不能独立生活C. 具有细胞结构D. 由蛋白质组成的衣壳和核酸组成5. 下列为某一遗传病的家系图,已知I-1为携带者。

可以准确判断的是()A.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B.II-4是携带者C.II-6是携带者的概率为1/2D.①-8是正常纯合子的概率为1/26. 海绵等足虫栖息在海生海绵的中央腔中,雌虫的外观都一样,雄虫的形态有大、中、小3种类型,且这3种不同形态的雄虫会采取不同的生殖对策:大雄虫倾向于用战斗来保卫海绵中央腔中的多个雌虫;中雄虫会模拟雌虫,与大雄虫共处一室;小雄虫回避大雄虫并埋伏在其周围,伺机与雌虫交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北京市朝阳区高考生物二模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图中a、b、c表示生物学有关内容,其中不符合图示关系的是()A.若表示真核生物有氧呼吸场所,则a为细胞质基质,b、c为线粒体的基质和内膜B.若表示兴奋在突触的传递,则a为突触前膜,b为突触间隙,c为突触后膜C.若表示基因表达过程,则a为DNA,b为mRNA,c为蛋白质D.若表示捕食食物链,则a为生产者,b为消费者,c为分解者2.研究发现细胞中断裂的染色体片段由于在细胞分裂末期不能进入子细胞核,而形成了细胞核外的团块,称为微核.下列相关描述错误的是()A.细胞分裂末期核膜将染色体包裹形成子细胞核B.微核不能进入细胞核可能是由于无纺锤丝牵引C.用光学显微镜不能观察到细胞中的微核D.形成微核的细胞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3.花青素是一类天然色素,能抑制多种癌细胞增殖.用不同浓度的蓝莓花青素处理人口腔癌(KB)细胞,得到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随蓝莓花青素浓度增加,G1期细胞所占比例增加B.蓝莓花青素可使KB细胞停留在期C.蓝莓花青素可抑制KB细胞的DNA复制D.蓝莓花青素抑癌的最适浓度是50μg/mL4.珊瑚礁生态系统中,虫黄藻可通过光合作用为珊瑚虫提供必需的化合物和能量,同时虫黄藻可从珊瑚虫代谢产物中获得所需的胺、磷酸盐等.光强较高的水域中,珊瑚虫会排出体内部分虫黄藻,使珊瑚组织接近透明,避免吸收过多的光能,但光强过高或持续时间过长,珊瑚虫体内虫黄藻数量不能及时恢复进而白化死亡.由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A.此生态系统中虫黄藻与珊瑚虫互利共生B.珊瑚组织对高光强环境的适应是相对的C.虫黄藻与珊瑚虫之间能进行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D.监测珊瑚虫体内的虫黄藻密度变化是预警珊瑚白化的有效途径5.下列相关实验中涉及“分离”的叙述正确的是()A.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色素分离是因其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B.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中,滴加蔗糖溶液的目的是使细胞质与细胞壁分离C.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可以观察到姐妹染色单体彼此分离的过程D.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离心的目的是使噬菌体的DNA与蛋白质分离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50分)6.生长素(IAA)对植物根系生长具有重要作用.为探讨IAA作用机制,科研人员做了如下研究.(1)用浓度为0.1mg/L的IAA处理拟南芥植株,并检测拟南芥植株中一系列基因的表达量,其中V蛋白基因表达量结果如图1.由图得知V蛋白基因表达量,推测V蛋白可能参与IAA作用过程.(2)已有研究表明,V蛋白需要与其它蛋白质结合发挥作用.科研人员为了寻找细胞中与V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质,通过图2所示体系(YN、YC两种蛋白结合后可发出荧光),利用相关蛋白的基因构建表达载体并导入拟南芥原生质体,实验处理如表.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拟南芥原生质体的实验组别导入的表达载体预测结果对照组1yn ①②对照组2yn ye﹣x无荧光对照组3③ye无荧光实验组yn﹣v ye﹣x ④注:X1、X2、…代表一系列待检测蛋白质;yn基因控制YN蛋白的合成,以此类推.请完成表中对应的内容:①②③④利用此方法选出了与V蛋白相互作用的R蛋白,V蛋白将R蛋白运输并定位在细胞膜上,从而使R蛋白接受胞外信号,利于主根的生长.(3)科研人员用浓度为0.1mg/L的IAA处理拟南芥的野生型植株和V蛋白功能缺失的突变体植株,测量主根长度,结果如图3.结果表明,此浓度的IAA对主根伸长有作用,且对植株的作用更显著.(4)综合上述实验,请解释在浓度为0.1mg/L 的IAA作用下野生型拟南芥出现图3结果的原因是.7.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ALD)是一种伴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用d表示),患者发病程度差异较大,科研人员对该病进行了深入研究.(1)图1为某患者家系图,其中II﹣2的基因型是.(2)为确定该家系相关成员的基因组成与发病原因,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研究.①首先提取四名女性与此基因有关的DNA片段并进行PCR,产物酶切后进行电泳(正常基因含一个限制酶切位点,突变基因增加了一个酶切位点),结果如图2.由图2可知突变基因新增的酶切位点位于DNA片段中;四名女性中是杂合子.②已知女性每个细胞所含两条X染色体中的一条总是保持固缩状态而失活,推测失活染色体上的基因无法表达的原因是.③分别提取四名女性的mRNA作为模板,出cDNA,进行PCR,计算产物量的比例,结果如表.样本来源PCR产物量的比例(突变:正常)Ⅰ﹣124:76Ⅱ﹣380:20Ⅱ﹣4100:0Ⅱ﹣50:100综合图2与表1,推断II﹣3、II﹣4发病的原因是来自(父方/母方)的X染色体失活概率较高,以基因表达为主.(3)ALD可造成脑白质功能不可逆损伤,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和产前诊断可以对该病进行监测和预防.图1家系中II﹣1(不携带d基因)与II﹣2婚配后,若生男孩,是否患病?,原因是.若生女孩,是否患病?,原因是.8.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引起皮肤伤口感染、败血症等疾病.有研究发现机体自身可产生免疫活性物质IL﹣33抵御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科研人员对IL﹣33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1)皮肤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后,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分泌IL﹣33抵御感染属于免疫.(2)科研人员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小鼠,观察小鼠背部皮肤溃烂情况和皮肤角质形成细胞中IL﹣33的表达情况,结果如图1.由图可知,感染后第天皮肤溃烂面积最大;皮肤溃烂面积变化与IL﹣33 表达量变化趋势.(3)已有研究证实,角质形成细胞通过表达REG3A抵御病菌.为了检测REG3A 的免疫功能,科研人员将等量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与不同浓度的REG3A混合,采用法,统计3小时后金黄色葡萄球菌活菌的数量,结果如图2.结果表明随着浓度的增加,REG3A抑菌效果.(4)科研人员为了研究REG3A和IL﹣33的关系,利用技术培养角质形成细胞并检测细胞中REG3A及IL﹣33表达量,结果如图3.综合上述结果,推测小鼠机体抵御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调控机制如图4,请填写相关内容.①②③④.2017年北京市朝阳区高考生物二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图中a、b、c表示生物学有关内容,其中不符合图示关系的是()A.若表示真核生物有氧呼吸场所,则a为细胞质基质,b、c为线粒体的基质和内膜B.若表示兴奋在突触的传递,则a为突触前膜,b为突触间隙,c为突触后膜C.若表示基因表达过程,则a为DNA,b为mRNA,c为蛋白质D.若表示捕食食物链,则a为生产者,b为消费者,c为分解者【考点】G3:生态系统的结构;3Q: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7F: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D8:突触的结构.【分析】1、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3、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4、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①捕食链:生物之间因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食物链.其第一营养级(开端)一定是生产者,第二营养级一定是植食性动物,分解者不能参与食物链.例如:草→鼠→蛇→猫头鹰.高中生物通常意义上的食物链就是捕食链.②寄生链:生物间因寄生关系形成的食物链.例如:鸟类→跳蚤→细菌→噬菌体.③腐生链:某些生物专以动植物遗体为食物而形成的食物链.例如:植物残枝败叶→蚯蚓→线虫类→节肢动物.【解答】解:A、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A正确;B、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过程为: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B正确;C、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即DNA mRNA蛋白质,C正确;D、捕食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含分解者,D错误.故选:D.2.研究发现细胞中断裂的染色体片段由于在细胞分裂末期不能进入子细胞核,而形成了细胞核外的团块,称为微核.下列相关描述错误的是()A.细胞分裂末期核膜将染色体包裹形成子细胞核B.微核不能进入细胞核可能是由于无纺锤丝牵引C.用光学显微镜不能观察到细胞中的微核D.形成微核的细胞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考点】95: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分析】在细胞间期,微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游离于主核之外,大小应在主核1/3以下.一般认为微核是由有丝分裂后期丧失着丝粒的染色体断片产生的.有实验证明,整条染色体或几条染色体也能形成微核.这些断片或染色体在分裂过程中行动滞后,在分裂末期不能进入主核,便形成了主核之外的核块.当子细胞进入下一次分裂间期时,它们便浓缩成主核之外的小核,即形成了微核.【解答】解:A、细胞分裂末期,重新形成核膜,核膜将染色体包裹形成子细胞核,A正确;B、微核是由断裂的染色体片段形成的,可能没有着丝点,因此将没有纺锤丝牵引而无法进入细胞核,B正确;C、染色体属于显微结构,因此用醋酸洋红或龙胆紫染色后,用光学显微镜可以观察到细胞中的微核,C错误;D、形成微核的细胞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D正确.故选:C.3.花青素是一类天然色素,能抑制多种癌细胞增殖.用不同浓度的蓝莓花青素处理人口腔癌(KB)细胞,得到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随蓝莓花青素浓度增加,G1期细胞所占比例增加B.蓝莓花青素可使KB细胞停留在期C.蓝莓花青素可抑制KB细胞的DNA复制D.蓝莓花青素抑癌的最适浓度是50μg/mL【考点】5C:恶性肿瘤的防治.【分析】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次分裂完成时为止,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历时长,其中G1期主要进行R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S期最主要的特征是DNA的合成;G2期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不过合成量逐渐减少.分析题图:由图可以看出,随着随蓝莓花青素浓度增加,人口腔癌(KB)细胞处于期的比例增高,当蓝莓花青素浓度为150μg/mL时,处于期的比例最高.超过150μg/mL后,处于期的比例又在下降.【解答】解:A、随蓝莓花青素浓度增加,G1期细胞所占比例减少,在期的比例增加,A错误;B、由图中可以看出,蓝莓花青素可使KB细胞在期的比例增加,因此蓝莓花青素可使KB细胞停留在期,B正确;C、DNA复制是在S期,若蓝莓花青素抑制KB细胞的DNA复制,KB细胞停留在S期,而图中可以看出KB细胞停在期,C错误;D、蓝莓花青素抑癌的最适浓度是150μg/mL,D错误.故选:B.4.珊瑚礁生态系统中,虫黄藻可通过光合作用为珊瑚虫提供必需的化合物和能量,同时虫黄藻可从珊瑚虫代谢产物中获得所需的胺、磷酸盐等.光强较高的水域中,珊瑚虫会排出体内部分虫黄藻,使珊瑚组织接近透明,避免吸收过多的光能,但光强过高或持续时间过长,珊瑚虫体内虫黄藻数量不能及时恢复进而白化死亡.由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A.此生态系统中虫黄藻与珊瑚虫互利共生B.珊瑚组织对高光强环境的适应是相对的C.虫黄藻与珊瑚虫之间能进行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D.监测珊瑚虫体内的虫黄藻密度变化是预警珊瑚白化的有效途径【考点】G4: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F7:种间关系.【分析】1、种间关系(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1)互利共生(同生共死):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人体中的有些细菌;地衣是真菌和藻类的共生体.(2)捕食(此长彼消、此消彼长):如:兔以植物为食;狼以兔为食.(3)竞争(你死我活):如:大小草履虫;水稻与稗草等.(4)寄生(寄生者不劳而获):如:噬菌体与大肠杆菌等.2、紧扣题干信息“虫黄藻可通过光合作用为珊瑚虫提供必需的化合物和能量,同时虫黄藻可从珊瑚虫代谢产物中获得所需的胺、磷酸盐等”和“光强较高的水域中,珊瑚虫会排出体内部分虫黄藻,使珊瑚组织接近透明,避免吸收过多的光能,但光强过高或持续时间过长,珊瑚虫体内虫黄藻数量不能及时恢复进而白化死亡”答题.【解答】解:A、根据题干信息“虫黄藻可通过光合作用为珊瑚虫提供必需的化合物和能量,同时虫黄藻可从珊瑚虫代谢产物中获得所需的胺、磷酸盐等”可知,此生态系统中虫黄藻与珊瑚虫互利共生,A正确;B、根据题干信息“光强较高的水域中,珊瑚虫会排出体内部分虫黄藻,使珊瑚组织接近透明,避免吸收过多的光能,但光强过高或持续时间过长,珊瑚虫体内虫黄藻数量不能及时恢复进而白化死亡”可知,珊瑚组织对高光强环境的适应是相对的,B正确;C、物质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而不是两种生物之间,C错误;D、珊瑚虫体内虫黄藻数量不能及时恢复进而白化死亡,这说明监测珊瑚虫体内的虫黄藻密度变化是预警珊瑚白化的有效途径,D正确.故选:C.5.下列相关实验中涉及“分离”的叙述正确的是()A.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色素分离是因其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B.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中,滴加蔗糖溶液的目的是使细胞质与细胞壁分离C.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可以观察到姐妹染色单体彼此分离的过程D.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离心的目的是使噬菌体的DNA与蛋白质分离【考点】3I: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3U: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4B: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73: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分析】1、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2、把成熟的植物细胞放置在某些对细胞无毒害的物质溶液中,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子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使原生质层和细胞壁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也就是逐渐发生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子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的整个原生质层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解答】解:A、绿叶中色素能够分离的原因是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的,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的,扩散速度慢,A正确;B、在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中,滴加蔗糖溶液的目的是使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B错误;C、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解离时细胞已经死亡,观察不到姐妹染色单体彼此分离的过程,C错误;D、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离心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分离,D错误.故选:A.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50分)6.生长素(IAA)对植物根系生长具有重要作用.为探讨IAA作用机制,科研人员做了如下研究.(1)用浓度为0.1mg/L的IAA处理拟南芥植株,并检测拟南芥植株中一系列基因的表达量,其中V蛋白基因表达量结果如图1.由图得知V蛋白基因表达量随时间延长而显著增加,推测V蛋白可能参与IAA作用过程.(2)已有研究表明,V蛋白需要与其它蛋白质结合发挥作用.科研人员为了寻找细胞中与V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质,通过图2所示体系(YN、YC两种蛋白结合后可发出荧光),利用相关蛋白的基因构建表达载体并导入拟南芥原生质体,实验处理如表.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拟南芥原生质体的实验组别导入的表达载体预测结果对照组1yn ①②对照组2yn ye﹣x无荧光对照组3③ye无荧光实验组yn﹣v ye﹣x ④注:X1、X2、…代表一系列待检测蛋白质;yn基因控制YN蛋白的合成,以此类推.请完成表中对应的内容:①yc②无荧光③yn﹣v④有荧光或无荧光利用此方法选出了与V蛋白相互作用的R蛋白,V蛋白将R蛋白运输并定位在细胞膜上,从而使R蛋白接受胞外信号,利于主根的生长.(3)科研人员用浓度为0.1mg/L的IAA处理拟南芥的野生型植株和V蛋白功能缺失的突变体植株,测量主根长度,结果如图3.结果表明,此浓度的IAA对主根伸长有抑制作用,且对(V蛋白功能缺失)突变体植株的作用更显著.(4)综合上述实验,请解释在浓度为0.1mg/L 的IAA作用下野生型拟南芥出现图3结果的原因是V蛋白含量较高,利于R蛋白发挥促进主根生长的作用,部分解除IAA对主根生长的抑制.【考点】C4: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分析】分析图1可知,随着时间的延长,V蛋白基因表达量显著增加.由此可以推测V蛋白可能参与IAA作用过程.为了寻找细胞中与V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质,通过图2所示体系(YN、YC两种蛋白结合后可发出荧光),利用相关蛋白的基因构建表达载体并导入拟南芥原生质体.根据实验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结合图2可知,表中对应的内容分别是:①yc、②无荧光、③yn﹣v、④有荧光或无荧光.分析图3可知,用浓度为0.1mg/L的IAA处理拟南芥的野生型植株和V蛋白功能缺失的突变体植株,主根长度均减少,故此浓度的IAA对主根伸长有抑制作用,且对V蛋白功能缺失的突变体植株的作用更显著.【解答】解:(1)根据图1可知,随着时间的延长,V蛋白基因表达量显著增加.由此可以推测V蛋白可能参与IAA作用过程.(2)为了寻找细胞中与V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质,通过图2所示体系(YN、YC 两种蛋白结合后可发出荧光),利用相关蛋白的基因构建表达载体并导入拟南芥原生质体.根据实验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结合图2可知,表中对应的内容分别是:①yc、②无荧光、③yn﹣v、④有荧光或无荧光.(3)根据图3可知,用浓度为0.1mg/L的IAA处理拟南芥的野生型植株和V蛋白功能缺失的突变体植株,主根长度均减少,故此浓度的IAA对主根伸长有抑制作用,且对V蛋白功能缺失的突变体植株的作用更显著.(4)在浓度为0.1mg/L 的IAA作用下,V蛋白含量较高,利于R蛋白发挥促进主根生长的作用,部分解除IAA对主根生长的抑制,因此对野生型拟南芥的抑制作用较小.故答案为:(1)随时间延长而显著增加(2)①yc②无荧光③yn﹣v④有荧光或无荧光(3)抑制(V蛋白功能缺失)突变体(4)V蛋白含量较高,利于R蛋白发挥促进主根生长的作用,部分解除IAA对主根生长的抑制7.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ALD)是一种伴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用d表示),患者发病程度差异较大,科研人员对该病进行了深入研究.(1)图1为某患者家系图,其中II﹣2的基因型是X d Y.(2)为确定该家系相关成员的基因组成与发病原因,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研究.①首先提取四名女性与此基因有关的DNA片段并进行PCR,产物酶切后进行电泳(正常基因含一个限制酶切位点,突变基因增加了一个酶切位点),结果如图2.由图2可知突变基因新增的酶切位点位于310bp DNA片段中;四名女性中I ﹣1、II﹣3、II﹣4是杂合子.②已知女性每个细胞所含两条X染色体中的一条总是保持固缩状态而失活,推测失活染色体上的基因无法表达的原因是染色体呈固缩状态无法解旋进行转录.③分别提取四名女性的mRNA作为模板,逆(反)转录出cDNA,进行PCR,计算产物量的比例,结果如表.样本来源PCR产物量的比例(突变:正常)Ⅰ﹣124:76Ⅱ﹣380:20Ⅱ﹣4100:0Ⅱ﹣50:100综合图2与表1,推断II﹣3、II﹣4发病的原因是来自父方(父方/母方)的X染色体失活概率较高,以突变(X d)基因表达为主.(3)ALD可造成脑白质功能不可逆损伤,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可以对该病进行监测和预防.图1家系中II﹣1(不携带d基因)与II﹣2婚配后,若生男孩,是否患病?不患,原因是该个体不含有致病基因.若生女孩,是否患病?不一定,原因是若为女孩,则为杂合子,是否患病取决于X染色体失活情况.【考点】A4:常见的人类遗传病.【分析】分析图1: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分析图2:正常基因含一个限制酶切位点,因此正常基因酶切后只能形成两种长度的DNA片段;突变基因增加了一个酶切位点,则突变基因酶切后可形成3种长度的DNA片段.结合图2可知,正常基因酶切后可形成长度为310bp和93bp 的两种DNA片段,而基因突变酶切后可形成长度为217bp、118bp和93bp的三种DNA片段.分析表格:II﹣3、II﹣4个体突变基因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基因.【解答】解:(1)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II﹣2为男性患者,则其基因型为X d Y.(2)①正常基因含一个限制酶切位点,因此正常基因酶切后只能形成两种长度的DNA片段;突变基因增加了一个酶切位点,则突变基因酶切后可形成3种长度的DNA片段.结合图2可知,正常基因酶切后可形成长度为310bp和93bp的两种DNA片段,而基因突变酶切后可形成长度为217bp、118bp和93bp的三种DNA片段,这说明突变基因新增的酶切位点位于长度为310bp的DNA片段中.正常纯化个体的基因经过酶切只能形成两种长度的DNA片段,杂合子的基因经过酶切后可形成四种长度的DNA片段,因此图2四名女性中I﹣1、II﹣3、II﹣4是杂合子.②已知女性每个细胞所含两条X染色体中的一条总是保持固缩状态而失活,其失活染色体上的基因无法表达的原因是染色体呈固缩状态无法解旋进行转录.③以mRNA为模板合成cDNA的过程称为逆转录.表1中,II﹣3、II﹣4个体突变基因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基因,由此可推断II﹣3、II﹣4发病的原因是来自父方的X染色体失活概率较高,以突变(X d)基因表达为主.(3)ALD属于遗传病,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可以对该病进行监测和预防.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图1家系中II﹣1(不携带d基因,基因型为X D X D)与II﹣2(X d Y)婚配后,所生男孩的基因型均为X D Y,不患病;所生女孩的基因型均为X D X d,其是否患病取决于X染色体失活情况,因此不一定患病.故答案为:(1)X d Y(2)①310bp I﹣1、II﹣3、II﹣4②染色体呈固缩状态无法解旋进行转录③逆(反)转录父方突变(X d)(3)遗传咨询不患该个体不含有致病基因不一定若为女孩,则为杂合子,是否患病取决于X染色体失活情况8.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引起皮肤伤口感染、败血症等疾病.有研究发现机体自身可产生免疫活性物质IL﹣33抵御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科研人员对IL﹣33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1)皮肤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后,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分泌IL﹣33抵御感染属于非特异性免疫.(2)科研人员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小鼠,观察小鼠背部皮肤溃烂情况和皮肤角质形成细胞中IL﹣33的表达情况,结果如图1.由图可知,感染后第3天皮肤溃烂面积最大;皮肤溃烂面积变化与IL﹣33 表达量变化趋势一致.(3)已有研究证实,角质形成细胞通过表达REG3A抵御病菌.为了检测REG3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