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性质重难点分析 文档

合集下载

化学教案《二氧化碳的性质》

化学教案《二氧化碳的性质》

化学教案:《二氧化碳的性质》一、教学目标1.了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2.理解二氧化碳的危害性以及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3.掌握二氧化碳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

二、教学重难点1.二氧化碳的危害性与应对方法;2.二氧化碳制备的实验操作;3.二氧化碳的应用领域与产业发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实验或展示二氧化碳的形态和特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2. 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25分钟)2.1 用途和产生方式向学生介绍二氧化碳的产生方式,如吸烟、火灾、人体呼吸等。

让学生思考这些方式对环境和人类的健康有什么危害。

2.2 物理性质介绍二氧化碳的密度和气味,并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其凝固点和沸点。

2.3 化学反应介绍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引导学生观察气泡发生和pH值的变化,理解其化学实质。

3. 探究二氧化碳的危害性(20分钟)3.1 环境污染介绍二氧化碳的排放来源和其对环境的损害。

让学生思考应对环境问题的实际方法和手段。

3.2 人类健康介绍二氧化碳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比如室内空气污染、气候变化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自己的健康,同时为环保出一份力。

4. 探究二氧化碳的应用领域(25分钟)4.1 食品产业介绍二氧化碳在食品加工、保鲜等领域的应用,同时让学生思考其优点和局限性。

4.2 化工产业介绍二氧化碳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如绿色化学、烟囱气体净化等,让学生思考其对环境和人类的益处。

5. 实验操作演示(30分钟)进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备,包括物质的准备、实验器材的使用和实验过程的操作细节。

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验,在实践中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6. 总结(5分钟)回顾本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危害性和应用领域。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和绿色生产。

四、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详细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应用;2.学生能够深刻认识到二氧化碳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3.学生能够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制备方法和操作过程。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设计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设计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气味、状态、密度和溶解性等。

(2)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如不可燃、不助燃,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等。

(3)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包括灭火、人工降雨、光合作用、工业原料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对比、归纳等方法总结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2)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认识到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二氧化碳的用途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1)二氧化碳与水、澄清石灰水的化学反应原理。

(2)二氧化碳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的相关知识。

2、实验法:通过实验演示和学生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二氧化碳的性质。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对环境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灭火器灭火的视频,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二氧化碳。

提问学生:“为什么灭火器能够灭火?其中涉及到二氧化碳的什么性质?”2、讲授新课(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展示一瓶二氧化碳气体,让学生观察其颜色、状态,并闻其气味。

通过实验,将二氧化碳气体倒入放有高低不同蜡烛的烧杯中,观察蜡烛的熄灭情况,得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的结论。

向装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倒入约 1/3 体积的水,振荡,观察塑料瓶的变化,得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的性质。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①不可燃、不助燃回顾刚才蜡烛熄灭的实验,强调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的化学性质。

②与水反应进行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二氧化碳性质重难点分析 文档

二氧化碳性质重难点分析 文档

二氧化碳性质重难点的分析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本节内容是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第3课题第一课时,内容包括CO2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CO2的性质是初中化学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之前学生已学习了O2的性质,掌握了一些学习无色气体性质的学习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切实掌握CO2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为后面学习酸、碱、盐知识打好基础。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编写教材的意图,结合学生的特点及素质教育的要求,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掌握CO2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B、了解CO2在工、农业及生活中的用途。

(2)、能力目标A、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动手、观察、判断、推理和综合分析能力;B、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协作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对CO2利与弊分析,培养辩证唯物世界观。

4、教学重点的确立及依据:根据以上的教材分析可知,CO2的化学性质在本节课占着重地位,CO2的化学性质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二、教学方法1、教法分析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使之相互促进。

为此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情境激学: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内在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2)、目标导学: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有了方向,有的放矢;(3)、实验促学:学习中发现问题,带着疑问设计实验,通过实验找出答案;(4)、对比讨论法:与相关知识对比、讨论、推理,得出CO2的有关性质。

2、学法分析: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掌握以下基本学习方法:(1)、实验探究:是本节课重要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实验体会知识获得的乐趣;(2)、对比讨论:与旧知识、相关知识对比学习,可加深学生的印象,强化对新知识的掌握;(3)、观察:学会观察实验现象,通过现象分析本质;(4)推理:通过分析、推理得出结论,从而掌握一定的逻辑思维方法。

《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重难点分析 教学设计【初中化学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重难点分析  教学设计【初中化学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实验活动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重难点分析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是对氧气制取的加深认识,也是初三学生必须掌握的最重要的基本实验技能,通过复习旧知识,使原有的经验,由老师引导,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加深对所研究问题的体验,同时通过讨论和交流,使问题得到理论升华。

通过分组实验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基本掌握科学探究方法。

通过比较归纳“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能更好培养学生形成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并通过对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探究,进一步深化对二氧化碳性质的理解,为学生在中考中解决相关综合性试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一)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制取方法;(二)通过实验进一步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一)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计思路出发,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二)长颈漏斗装置气密性的检查;(三)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二、重难点分析(一)制取二氧化碳1.突破建议:教学中应该结合氧气的实验室制取的两种方式进行对比,发现其异同处:为什么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与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有很大差异,却与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装置几乎一样;为什么两者收集方法有共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为什么装置气密性检查原理相似,操作方法却不同。

这些问题应该选择适当的时机呈现给学生,加深对实验室制取气体各个要素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2.突破样例:【教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实验室制取氧气,今天我们来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投影】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分解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提问】(1)对比制取氧气和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制取二氧化碳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发生装置呢?(2)对比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制取二氧化碳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收集装置呢?【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根据提供仪器,也可自选仪器自己设计出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MicrosoftOfficeWord97-2003文档(4)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MicrosoftOfficeWord97-2003文档(4)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秦州区藉口中学杨昕莉一、教材分析《二氧化碳的性质》这一课题属于第六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的课题三,是教材第一次较全面介绍的化合物。

按照单质——氧化物——酸碱盐这一由简到繁的顺序,CO2作为氧化物,是其中联系的纽带,学习CO2的性质可为第八章学习酸碱盐打下一定的基础。

学生在小学自然课和初中生物课中对CO2的知识已有接触。

《二氧化碳的性质》处在化学科和生物科的一个知识结合点上。

教材分别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CO2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等方面作了系统的介绍,本节教材实验多、联系实际多,又蕴含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如一分为二,量变引起质变等观点),对于全面提高初中学生的素质有重要的作用。

而且在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这一知识点上,设计了探究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二、学生分析本节教材中的许多内容学生比较熟悉,也很感兴趣。

如学生已学过植物光合作用、动植物的呼吸,知道CO2不能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CO2跟石灰水的反应,则已多次见到。

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社会、生态环境中的种种现象,使他们体会到生活处处有化学的乐趣,提高他们观察、分析和解释社会和实际生活中化学现象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利用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三、设计思想1.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对人类生活、生产的意义。

2.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讨论交流,认识二氧化碳气体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

学会使用实验方法获取信息,并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总结。

3.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扬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精神;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

2.过程和方法:学会使用实验方法获取信息,并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总结。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及反思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及反思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1)、掌握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2)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学会观察和描述化学现象;(2)进一步认识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的化学学习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二氧化碳等有关知识的讨论,学习全面认识与评价自然界中的物质。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合作、创新精神。

(3)建立关注环境爱护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二氧化碳的性质2、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2、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观察——分析——联系实际——归纳——总结教具准备教学用具:1、多媒体课件、烧杯、集气瓶、玻璃片、三脚架、酒精灯、锌片、矿泉水瓶。

2、滤纸、蜡烛、二氧化碳、稀硫酸、稀盐酸、石蕊试液、花、水。

教学再现故事引入(创设情景)某农村一户农民挖了一口井,约十四、五米,因民工施工时在井下烧火照明,而家人不知。

一日,其大女儿想看看井下是否有水,于是沿梯而下,结果很久不见动静,上面的二女儿及邻居一男孩亦跟下去,结果三人身亡于井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悲关于二氧化碳性质的教材分析: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大,能溶于水,二氧化碳加压、冷却的条件下可变为液体、再降温还可变为雪花状的固体,压缩变成干冰,干冰升温又升华为气体。

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演示实验:如图1所示,将二氧化碳气体图1慢慢倒入烧杯中,观察现象并分析。

讨论:如何检验未开启的菜窖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呢?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图2如图2所示: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 1/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

观察现象并分析。

学生填表演示实验: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的紫色的干燥的纸花。

第一朵纸花喷上稀醋酸,第二朵纸花喷上水。

第三朵纸花直接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第四朵纸花喷上水后,再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四朵纸花的颜色变化。

二氧化碳重难点确定的依据

二氧化碳重难点确定的依据

二氧化碳重难点确定的依据
确定二氧化碳的重难点通常基于以下依据:
1. 分子结构: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组成,其中碳原子与每个氧原子之间有双键连接。

这种结构使得二氧化碳的分子相对较重。

2. 原子量:二氧化碳的分子量为44.01 g/mol,相对于其他常见气体(如氮气、氧气)来说,它的分子量较大,因此相对较重。

3. 密度:二氧化碳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气体,但它比空气密度略大。

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二氧化碳可以以液态或固态存在,其密度更高。

4. 气体特性: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使其在许多工业应用中具有重要作用,如消防灭火、饮料制造、植物养殖等。

这些应用需要考虑二氧化碳的重量和稳定性。

总而言之,二氧化碳的重难点主要由它的分子结构、原子量、密度以及其在工业应用中的重要性决定。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11教学目标:(1)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2)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3)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2重点难点:二氧化碳的性质3教学过程:课题: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主备人:【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2)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3)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2)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旧知回顾】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2、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是,选择该方法的理由是。

3、如何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4、如何检验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

5、根据以往的学习,你对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有哪些了解呢?【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知识点一: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实验一:教材113页实验【6-4】,填写下表。

现象:分析与结论:实验注意:事项:交流讨论:通过上述实验的分析可知:1、二氧化碳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些久未开启的菜窖、干井、深洞,怎样判断其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是否对人造成威胁?你能设计一个简单实验吗?3、你能设计出哪些实验来比较二氧化碳和空气的密度大小呢?实验二:教材114页实验【6-5】,填写下表。

现象:分析与结论:交流讨论: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溶解性。

实验三:教材114页实验【6-6】,填写下表。

(小资料)紫色石蕊试剂是一种色素,与不同的物质反应显示出不同的颜色,如变红、变蓝等。

Ⅰ喷稀醋酸Ⅱ喷水Ⅲ直接放入Ⅳ喷水放入现象:分析与结论:将经过第四次实验后的小花放在酒精灯上烘烤,能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交流讨论:1、在小花上喷稀醋酸的目的是什么?2、干燥纸花接触水与干燥纸花接触水后又放入二氧化碳集气瓶中的现象为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3、写出以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实验四:设计实验检验二氧化碳,填写下表。

《二氧化碳的性质》(全国优质课获奖案例)

《二氧化碳的性质》(全国优质课获奖案例)

澄清石灰水
W管和T型管的组合装置能进行多个CO2的性 质实验,简化了实验操作,节约了药品,充分 体现了“绿色化学”的主题思想,且多次使用 对比实验,加深学生对控制变量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
(一)事件回放 (二)事故调查
(三)实验论证 (四)真相大白 (五)学以致用
CO2
导入新授 疑点重重 性质探究 归纳小结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承 上 (第一课时) 启 下
一、教材分析
1.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2.简单了解自然界的碳循环 3.知道温室效应 知识与 技能
1.了解二氧化 碳对生活和环 境的影响。 1.通过分组实 (2)教学目 2.正确理解温 验的方式,培 室效应的利和 养学生的实验 标 情感态 弊,树立“关 过程与 操作能力; 度与价值 注社会,爱护 2.进一步掌握 方法 观 环境”的意识。 科学探究的一 般过程和方法。
五、教学过程 (四)真相大白 二氧化碳真情告白
我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我溶于水时,还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能使石蕊溶液变成红色,但是我自 身可并不显酸性。我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白色浑浊,那是因为我与氢氧化钙 反应生成了白色的碳酸钙的缘故。 上面都不算什么,我还有更广泛的用途呢!我可以用来灭火,因为我不燃 烧,不支持燃烧,密度大于空气,可以覆盖在可燃物的表面,隔绝氧气从而 灭火。用我做成的灭火器可以给档案、精密仪器灭火,不留任何痕迹,受到 大家的一致好评。 但是我对生活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我很内疚。很多人误认为 我有毒,真是冤枉,有毒的是我的双胞胎兄弟一氧化碳。其实,我本身无毒, 但是我不能供给呼吸,当我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我会 使人感到气闷、头昏、心悸、气喘、头痛、眩晕,更会使人神志不清,呼吸 停止以致死亡。

初中化学复习重难点及点拨: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

初中化学复习重难点及点拨: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
2、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H2CO3 == H2O+ CO2↑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本反应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4)与灼热的碳反应:C+CO2高温2CO
(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2是氧化剂,C是还原剂)
3、用途:灭火(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
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又利用其化学性质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
温室肥料
4、二氧化碳多环境的影响:过多排放引起温室效应。

第 1 页共1 页。

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稿

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稿

《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稿一、深入理解教材《二氧化碳的性质》是鄂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第一课时,主要介绍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这为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奠定了基础;同时,本节课的学习又为后面学习《碳酸盐与酸的反应》作好准备。

二、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

2、了解二氧化碳的有关用途。

3、初步初步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等有关知识的探究学习,使学生体会获得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通过相互交流、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产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从而产生学习化学的强烈愿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

2、了解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三、灵活选择教法和学法为了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实验研究—引导分析—学生讨论—引导归纳—应用于实际”的模式,把教学内容转换成学生非常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多次启发,步步为营,最终在不断探讨的过程中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用到的教学方法有:1.实验法。

这是化学教学的常用方法,也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可以充分展示知识的建构过程,充分体现建构理念。

以学生分组实验与教师演示实验相结合,讨论归纳,得出结论。

2.谈话法。

在做实验的同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展开讨论交流。

可以是老师提出问题,也可以让学生在充分认识实验现象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可以是师生讨论,也可以是生生讨论。

3.讲解法。

在初中阶段,许多化学知识完全靠学生自己去探究总结还是有困难的,所以还需要教师去讲解,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

正确的学习方法能让学生学习事半功倍,在教学中老师需要注重指导。

《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重难点分析

《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重难点分析

《实验活动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重难点分析一、教材分析本节是对氧气制取的加深认识,也是初三学生必须掌握的最重要的基本实验技能,通过复习旧知识,使原有的经验,由老师引导,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加深对所研究问题的体验,同时通过讨论和交流,使问题得到理论升华。

通过分组实验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基本掌握科学探究方法。

通过比较归纳“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能更好培养学生形成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并通过对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探究,进一步深化对二氧化碳性质的理解,为学生在中考中解决相关综合性试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一)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制取方法;(二)通过实验进一步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一)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计思路出发,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二)长颈漏斗装置气密性的检查;(三)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二、重难点分析(一)制取二氧化碳1.突破建议:教学中应该结合氧气的实验室制取的两种方式进行对比,发现其异同处:为什么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与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有很大差异,却与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装置几乎一样;为什么两者收集方法有共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为什么装置气密性检查原理相似,操作方法却不同。

这些问题应该选择适当的时机呈现给学生,加深对实验室制取气体各个要素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2.突破样例:【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实验室制取氧气,今天我们来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投影】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提问】(1)对比制取氧气和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制取二氧化碳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发生装置呢?(2)对比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制取二氧化碳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收集装置呢?【生】思考讨论,回答。

根据提供仪器,也可自选仪器自己设计出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画出简易图)【设计意图】从已学的知识导入新课。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Word版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Word版

板书设计课题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一、二氧化碳的性质1、物理性质(1)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干冰易升华;(2)密度比空气的大(同温同压下)(3)能溶于水2、化学性质(1)一般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2)二氧化碳不供给呼吸;(3)二氧化碳与水反应:CO2+H2O=H2CO3(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H2CO3=H2O+CO2 (碳酸不稳定)(4)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Ca(OH)2+CO2=CaCO3 +H2O《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张珍树一、教学设计上的反思:本节课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设计的,主要有以下特点:1、注重情景设置。

在本节课中有利用实物来创设情景,如课的开始,首先让学生见识了我们生活里常见的昆虫-蟑螂,蟑螂的生命里很强,摘了头还可以活九天,但是把它放入充满二氧化碳的瓶子里,十几秒钟就死亡了。

事情就发生在眼前,学生在熟悉、有趣的情景中探索化学知识,兴趣盎然,求知欲望强烈,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很快就融入了课堂的学习当中。

2、精心设计实验,增强了学生的参与度。

二氧化碳在空气里也有,这是学生都非常熟悉的。

但是二氧化碳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怎样才能将这种我们用肉眼看不到的气体的性质,通过现象给它呈现出来呢?学生进入思考并猜想了它的性质,最后以小侦探的身份去“破解”并通过实验的方式去取证,来证明自己的猜想。

在这个过程中,一共设计了4个实验,实验的材料如蜡烛、可乐、紫色的小花、矿泉水瓶等均取自于学生身边的物质;实验步骤和过程,通过大屏幕展示后一目了然;实验操作简单易行,现象明显;实验结论环环相扣。

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处于极度兴奋状态,都争着抢着去完成实验,虽然有的实验现象和理论上不一样,但是学生能根据实验现象及时做出分析和判断,把原因解释得很完美。

整堂课在积极、有序、和谐地进行。

学生真正成为了主动学习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学习的接受者。

3、设置探究问题,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CO2的性质教学流程和重难点突破

CO2的性质教学流程和重难点突破

《CO2的性质》的教学流程和重难点突破内容标准: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上册第六单元《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

设计理念: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应注重以知识为载体,以过程与方法为手段,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培养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动手技能。

在本节课堂教学设计中以问题为线索,动态地评价学生是教师所重点考虑的内容。

以演示实验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认知与理解,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教材分析:二氧化碳气体是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的重要部分,也是初三学年中学习的第二类重要气体。

通过学习,不但能够使学生了解掌握二氧化碳这个种气体的两种性质,而且能够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将学习的内容学以致用。

如以讨论的形式提出“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或者深井之前如何检验这些场所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否会对进入的人的生命构成威胁?”增强学生对二氧化碳的理解,充分理解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本节内容除涉及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外,演示实验中还涉及固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的取用,滴管的取用,加热液体等很多化学基本操作,试验量大,基本操作多,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课件明显不能代替,所以,选择在教室中作演示实验,形象,直观,通过对比,探究,推理,判断,得出结论,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习,总结知识并应用。

使学生更好的突破二氧化碳跟水或石灰水反应的原理这个重点和难点。

学情分析:引导学生通过形象,直观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归纳,而且过程中有形式多样的变化现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探究,推理,判断,得出结论。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学习难度,自然也就突破了重点和难点。

但在实际授课中有少数学生可能容易出现以下错误:对二氧化碳通入石蕊试液变红的原因理解错误,误以为是二氧化碳气体使其变红。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二氧化碳的用途。

2、初步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科学素养:1、培养学生的观察水平,试验水平,抽象概括水平。

二氧化碳的性质中学化学教学设计教案

二氧化碳的性质中学化学教学设计教案

二氧化碳的性质中学化学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二氧化碳的分子结构;(2)掌握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学会运用二氧化碳性质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二氧化碳的性质;(2)采用对比分析法,探讨二氧化碳与氧气的异同;(3)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精神;(3)增强学生环保意识,认识二氧化碳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二氧化碳的分子结构;(2)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二氧化碳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二氧化碳分子结构的理解;(2)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实验操作和现象解释。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二氧化碳气体、澄清石灰水、烧杯、试管、滴定管等;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3. 教材和参考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提问:氧气和二氧化碳有什么不同?(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分子结构不同,导致它们的性质也不同。

2. 知识讲解:(1)介绍二氧化碳的分子结构;(2)讲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如密度、溶解性等);(3)讲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如与水反应、与石灰水反应等)。

3. 实验操作:(1)演示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实验;(2)学生分组实验,观察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和与石灰水的反应;(3)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现象,并解释原因。

4. 对比分析:(1)对比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分子结构;(2)分析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性质差异;(3)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二氧化碳的性质与氧气不同?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学习的二氧化碳的性质;(2)强调二氧化碳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3)提醒学生关注环保,节约能源。

五、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2. 搜集二氧化碳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下节课分享;3. 思考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提出减排措施。

教学设计初中化学《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

教学设计初中化学《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

教学设计初中化学《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化学教材《二氧化碳的性质》,涉及第三章第三节“碳和碳的化合物”中的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二氧化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二氧化碳的基本性质,掌握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学会运用二氧化碳的性质解释一些日常现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了解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二氧化碳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二氧化碳气体制备装置、实验器材、多媒体课件。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实践情景——温室效应,引发学生对二氧化碳的关注。

2. 新课导入:引导学生复习碳的知识,进而引出二氧化碳的性质。

3.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1)展示二氧化碳气体制备装置,让学生观察二氧化碳气体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2)讲解二氧化碳的密度、溶解性等物理性质。

4.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通过实验演示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引导学生认识二氧化碳的酸性。

(2)通过实验演示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的碱性质。

5. 二氧化碳的应用:(1)介绍二氧化碳在灭火、饮料、植物光合作用等方面的应用。

(2)讨论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6.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举例说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列举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碳酸,能与碱反应盐和水。

(3)二氧化碳在灭火、饮料、植物光合作用等方面有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实验演示等方法,使学生掌握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氧化碳性质重难点的分析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本节内容是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第3课题第一课时,内容包括CO
2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CO
2的性质是初中化学一个严重的知识点,之前学生已学习了O
2的性质,掌握了一些学习无色气体性质的学习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切实掌握CO
2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为后面学习酸、碱、盐知识打好基础。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编写教材的意图,结合学生的特点及素质教育的要求,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掌握CO
2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B、了解CO
2在工、农业及生活中的用途。

(2)、能力目标
A、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动手、观察、判断、推理和综合分析能力;
B、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协作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CO
2利与弊分析,培养辩证唯物世界观。

4、教学重点的确立及依据:
根据以上的教材分析可知,CO
2的化学性质在本节课占留意地位,CO
2的化学性质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二、教学方法
1、教法分析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使之相互促进。

为此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情境激学: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内在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2)、目标导学: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有了方向,有的放矢;
(3)、实验促学:学习中发现问题,带着疑问设计实验,通过实验找出答案;
(4)、对比讨论法:与相关知识对比、讨论、推理,得出CO
2的有关性质。

2、学法分析: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掌握以下基本学习方法:(1)、实验探究:是本节课严重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实验体会知识获得的欢乐;
(2)、对比讨论:与旧知识、相关知识对比学习,可加深学生的印象,强化对新知识的掌握;
(3)、观察:学会观察实验现象,通过现象分析本质;(4)推理:通过分析、推理得出结论,从而掌握一定的逻辑思维方法。

三、教学设计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讲新课前,拿一瓶可哀饮料摇后,问:饮料里为什么有气泡产生?气泡是什么气体引起的?学生答后,再问:CO2为什么可制饮料?它有哪些性质和用途?引出本节的课题,学生的兴趣马上被调动起来,为本节的教学活动打下了优良的基础。

2、引导学生观察总结:
展示一瓶CO
2气体,让学生观察说出其状态、颜色。

并让学生课堂上演示闻CO
2气味的方法,纠正错误操作。

让学生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图片、闻气味)。

再让学生观察干冰形状。

3、对比试验、谈话思维:
探究CO
2溶解性:先向填塞空气的塑料瓶导入水,震荡后无现象。

提问:同样的操作若将空气换成CO
2,现象会怎样?学生的奇怪心被激发了,而例外的实验现象更使得学生要急于寻找答案,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便顺利获得该知识。

4、改进试验、强化记忆: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向两凹凸例外燃着的蜡烛倒入CO
2气体的实验,分小组汇报结果和原因。

针对可能相及现象出现,我补充这样一个实验:向着两支凹凸例外燃着的蜡烛罩上一个烧杯,现象会是什么呢?学生奇怪猜测,而现象恰与前一个实验相反,两种截然例外现象都与CO
2既不燃烧,也不被燃烧的性质有关。

(图片)
5、实验探究、培养能力:
教学中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增加学生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实验包括探究CO
2与水、石灰水的反应。

特别是对CO
2和水反应的探究和推理,使学生在实验操作、观察现象的基础上,逐个分析化学反应原理和本质,得出了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的物质,既不是水也不是二氧化碳,而是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生成物碳酸。

(图片)
6、联系实际、总结归纳:
对于CO
2在生活、农业里的用途,发动同学发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最后归纳出CO
2四大用途。

(图片)7、课堂辩论CO
2的功与过:
将学生分为两组,辩论CO
2的功与过。

甲方观点:CO
2功大于过(图片),乙方观点:CO
2过大于功(通过辩论,使学生认识到事物的两面性和环境保护的严重性)。

最后根据学习重点,设计习题,巩固所学知识(附习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