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教科版第一章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1 机械运动【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理解参照物的选择。
2. 学习描述物体运动的方法,掌握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教学内容】1. 机械运动的定义及参照物的选择。
2. 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教学步骤】1. 引入机械运动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机械运动。
2. 讲解参照物的选择,让学生明白参照物的重要性。
3. 通过实验和例题,让学生掌握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作业布置】1. 思考题:如何选择参照物?2. 练习题:计算物体在不间内的速度和路程。
1.2 直线运动【教学目标】1. 理解直线运动的特点,掌握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 学习如何计算直线运动的位移和速度。
【教学内容】1. 直线运动的特点及分类。
2.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教学步骤】1.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直线运动的特点。
2. 讲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3. 通过实验和练习题,让学生掌握直线运动的位移和速度的计算。
【作业布置】1. 思考题:直线运动有哪些特点?2. 练习题:计算物体在不间内的位移和速度。
第二章:声现象2.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产生原因,掌握声音的传播条件。
2. 学习声音的强度、频率和波长的概念。
【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原因及传播条件。
2. 声音的强度、频率和波长的定义及关系。
【教学步骤】1. 讲解声音的产生原因,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声音的传播条件。
2. 介绍声音的强度、频率和波长的概念,让学生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作业布置】1. 思考题:声音是如何产生的?2. 练习题:计算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2.2 乐音和噪音【教学目标】1. 理解乐音和噪音的区别,学会欣赏乐音。
2. 学习声音的调音、音量和音质的概念。
【教学内容】1. 乐音和噪音的特点及区别。
2. 声音的调音、音量和音质的定义及关系。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根据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编写,内容包括十个章节。
每个章节包含学习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课堂小结、作业布置和拓展延伸部分。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第一章教案:运动的描述1. 学习目标:了解物体运动的概念、特点和表示方法。
掌握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学会用图表和图像描述物体运动。
2. 教学重点:物体运动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3. 教学难点:速度图像的解读和应用。
4.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运动图像、实物道具。
5.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物道具展示,引导学生思考物体运动的描述方法。
(2) 理论讲解:讲解物体运动的概念、特点和表示方法。
(3) 实例分析:分析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引导学生学会用图表和图像描述物体运动。
(4)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物体运动描述方法及其应用。
7. 作业布置:练习题:分析给定的运动图像,求解相关问题。
8. 拓展延伸:研究实际生活中的运动现象,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三、第二章教案:力和运动的关系四、第三章教案:物质的性质五、第四章教案:能量与转化六、第五章教案:简单机械六、第六章教案:声现象1. 学习目标: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
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学会用实验探究声音的特性。
2. 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
声音的三个特征及其区分。
3. 教学难点:声音传播速度的计算和应用。
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声源、接收器、测量工具等)。
5.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出声音的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2) 理论讲解:讲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
(3) 实验演示:进行声源、接收器和测量工具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声音的传播和特性。
(4)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2024年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 走进实验室测量:实验探究的基础
第2节测量:实验探究的基础第1课时长度及其测量误差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本课时讲述了长度的测量、长度的单位、刻度尺的正确使用和误差,通过对本课时内容的学习,学生知道物理学中要对有关现象做定量研究就需要进行测量。
所以,让学生了解一些测量的初步知识,掌握一些测量的基本方法,是学生学习物理所必需的。
学情分析本课时学生学习刻度尺的使用是重要内容,在以前小学科学课程中,学生应该学习过类似内容,而在生活中,学生也一定会用到刻度尺测量长度,但是初中内容对于刻度尺的使用过程以及读数方法更加规范。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统一计量标准的意义,熟悉长度的基本单位,以及与其他单位的换算;学习使用刻度尺,了解零刻度线、分度值、量程等概念;了解误差,练习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的方法;学习记录、分析、表达数据和结果。
2.通过一些实例练习测量长度的方法,训练使用测量工具的规范操作;通过测量活动,从中体会、练习灵活运用知识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通过规范学生的操作行为,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核心素养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需要具备严谨的学习态度。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好习惯,体验成功的快乐。
重点难点重点:长度的测量方法。
难点:理解长度测量的基础性。
教学过程续表续表教学反思第2课时时间的测量长度的特殊测量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时间,掌握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本课时讲述了时间的测量、时间的单位,以及特殊方法测量长度。
通过对本课时内容的学习,学生能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测量长度,想办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动脑动心。
学情分析本课时学习时间的测量,时间对学生来说是熟悉的概念,然而在使用钟表测量时间的基础上,要给学生讲述用秒表测量时间,增加科学性。
学习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增加科学性。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实践]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实践]教案内容:一、引言1. 课程背景2. 教学目标3. 教学方法4. 教学资源二、第一章教案:运动的描述1. 教学内容:机械运动的概念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的概念2. 教学目标: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学会选择参照物掌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3. 教学重点:机械运动的概念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的计算方法4. 教学难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5.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讲解机械运动的概念讲解参照物的选择讲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讲解速度的计算方法课堂练习总结本节课的内容三、第二章教案:力和运动的关系1. 教学内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摩擦力的概念重力的概念二力平衡的条件2. 教学目标: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作用效果理解摩擦力的概念理解重力的概念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3.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摩擦力的概念重力的概念二力平衡的条件4. 教学难点:摩擦力的概念重力的概念5.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讲解力的概念讲解力的作用效果讲解摩擦力的概念讲解重力的概念讲解二力平衡的条件课堂练习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四、第三章教案:物质的组成1. 教学内容:物质的概念物质的组成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分子的性质2. 教学目标:理解物质的概念掌握物质的组成区分分子和原子理解分子的性质3. 教学重点:物质的概念物质的组成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分子的性质4. 教学难点:物质的组成分子和原子的区别5.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讲解物质的概念讲解物质的组成讲解分子和原子的区别讲解分子的性质课堂练习总结本节课的内容五、第四章教案:物质的性质和分类1. 教学内容:物质的性质物质的分类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物质的分类方法2. 教学目标:理解物质的性质掌握物质的分类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3. 教学重点:物质的性质物质的分类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物质的分类方法4. 教学难点: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物质的分类方法5.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讲解物质的性质讲解物质的分类讲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讲解物质的分类方法课堂练习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实践]六、第五章教案:能量的转化和守恒1. 教学内容:能量的概念能量的转化能量的守恒定律常见能量的类型2. 教学目标:理解能量的概念掌握能量的转化理解能量的守恒定律认识常见能量的类型3. 教学重点:能量的概念能量的转化能量的守恒定律常见能量的类型4. 教学难点:能量的转化能量的守恒定律5.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讲解能量的概念讲解能量的转化讲解能量的守恒定律讲解常见能量的类型课堂练习总结本节课的内容七、第六章教案:声音和振动1. 教学内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振动的特点2. 教学目标:理解声音的产生掌握声音的传播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理解振动的特点3. 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振动的特点4. 教学难点:声音的产生振动的特点5.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讲解声音的产生讲解声音的传播讲解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讲解振动的特点课堂练习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八、第七章教案:光现象1. 教学内容: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色散2. 教学目标:理解光的传播掌握光的反射理解光的折射理解光的色散3. 教学重点: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色散4. 教学难点:光的反射光的折射5.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讲解光的传播讲解光的反射讲解光的折射讲解光的色散课堂练习总结本节课的内容九、第八章教案:电和磁1. 教学内容:电流的概念电路的组成电磁感应磁场的性质2. 教学目标:理解电流的概念掌握电路的组成理解电磁感应理解磁场的性质3. 教学重点:电流的概念电路的组成电磁感应磁场的性质4. 教学难点:电流的概念电磁感应5.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讲解电流的概念讲解电路的组成讲解电磁感应讲解磁场的性质课堂练习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十、第九章教案:现代通信技术1. 教学内容:通信技术的发展电话通信原理无线通信技术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应用2. 教学目标:了解通信技术的发展理解电话通信原理掌握无线通信技术了解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应用3. 教学重点:通信技术的发展电话通信原理无线通信技术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应用4. 教学难点:电话通信原理无线通信技术5.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讲解通信技术的发展讲解电话通信原理讲解无线通信技术讲解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应用课堂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实践] 十一、第十章教案:生活中的物理现象1. 教学内容:重力的应用摩擦力的实例浮力的原理温度的感知2. 教学目标:理解重力的应用掌握摩擦力的实例理解浮力的原理理解温度的感知3. 教学重点:重力的应用摩擦力的实例浮力的原理温度的感知4. 教学难点:摩擦力的实例浮力的原理5.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讲解重力的应用讲解摩擦力的实例讲解浮力的原理讲解温度的感知课堂练习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十二、第十一章教案: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 教学内容:环境问题的原因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环境保护的方法绿色能源的使用2. 教学目标:理解环境问题的原因掌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了解环境保护的方法理解绿色能源的使用3. 教学重点:环境问题的原因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环境保护的方法绿色能源的使用4. 教学难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环境保护的方法5.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讲解环境问题的原因讲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讲解环境保护的方法讲解绿色能源的使用课堂练习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十三、第十二章教案:科学探究方法1. 教学内容: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数据分析的方法科学探究的实践应用2. 教学目标: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学会观察和实验的方法理解数据分析的方法掌握科学探究的实践应用3. 教学重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数据分析的方法科学探究的实践应用4.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数据分析的方法5.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讲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讲解观察和实验的方法讲解数据分析的方法讲解科学探究的实践应用课堂练习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十四、第十三章教案:物理实验技能1. 教学内容:基本物理实验技能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数据的处理2. 教学目标:掌握基本物理实验技能学会实验仪器的使用理解实验数据的处理3. 教学重点:基本物理实验技能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数据的处理4. 教学难点: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数据的处理5.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讲解基本物理实验技能讲解实验仪器的使用讲解实验数据的处理课堂练习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十五、第十四章教案:物理学在科技中的应用1. 教学内容:物理学在交通中的应用物理学在医疗中的应用物理学在能源中的应用物理学在其他领域的应用2. 教学目标:了解物理学在交通中的应用掌握物理学在医疗中的应用理解物理学在能源中的应用了解物理学在其他领域的应用3. 教学重点:物理学在交通中的应用物理学在医疗中的应用物理学在能源中的应用物理学在其他领域的应用4. 教学难点:物理学在医疗中的应用物理学在能源中的应用5.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讲解物理学在交通中的应用讲解物理学在医疗中的应用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为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涵盖十五个章节,涉及运动的描述、力和运动的关系、物质的组成、物质的性质和分类、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声音和振动、光现象、电和磁、现代通信技术、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科学探究方法、物理实验技能以及物理学在科技中的应用等内容。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1 机械运动学习目标: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掌握参照物的选择和运动状态的判断。
教学内容:介绍机械运动的概念,解释相对运动和绝对运动,探讨参照物的选择对运动状态判断的影响。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掌握参照物的选择和运动状态的判断。
1.2 直线运动学习目标:掌握直线运动的类型和特点,理解速度的概念。
教学内容:介绍直线运动的类型(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解释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观察直线运动的特点,通过计算练习,让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
第二章:测量长度和时间2.1 长度测量学习目标:掌握长度的常用测量工具和方法,提高测量精度。
教学内容:介绍尺子和卷尺的使用方法,学习测量直线和曲线长度的方法。
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长度测量工具的使用,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学习提高测量精度的方法。
2.2 时间测量学习目标:理解时间单位,学会使用停表和秒表。
教学内容:介绍时间单位(秒、分钟、小时等),学习使用停表和秒表进行时间测量的方法。
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时间测量工具的使用,通过练习,让学生理解时间单位的概念。
第三章:速度和平均速度3.1 速度学习目标: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介绍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释速度的单位(米/秒、千米/小时等)。
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观察速度的变化,通过计算练习,让学生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
3.2 平均速度学习目标: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学会计算平均速度。
教学内容:介绍平均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释平均速度与总路程和总时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通过计算练习,让学生学会计算平均速度。
第四章:力和运动4.1 力学习目标: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介绍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释力的单位(牛顿、千克力等)。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 活动降落伞比赛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活动:降落伞比赛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活动:降落伞比赛”。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降落伞的基本原理,包括空气阻力和重力的作用,以及降落伞的设计和制作。
具体内容包括:1. 降落伞的原理:介绍降落伞的工作原理,包括空气阻力和重力的作用。
2. 降落伞的设计:介绍降落伞的设计要素,如面积、形状、材料等,以及如何计算降落伞的阻力。
3. 降落伞的制作:介绍降落伞的制作方法,包括材料选择、剪裁、缝合等步骤。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降落伞的工作原理,知道空气阻力和重力在降落伞中的作用。
2. 让学生掌握降落伞的设计要素,能够计算降落伞的阻力。
3. 培养学生动手制作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降落伞的工作原理,空气阻力和重力的作用。
难点:降落伞的设计和制作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脑、投影仪、降落伞模型、剪刀、针线等。
学具:纸张、剪刀、针线、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降落伞比赛的短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 讲解:讲解降落伞的工作原理,空气阻力和重力的作用,以及降落伞的设计和制作方法。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降落伞的制作和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降落伞的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分享制作经验。
六、板书设计降落伞原理:空气阻力、重力降落伞设计:面积、形状、材料降落伞制作:材料选择、剪裁、缝合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降落伞的工作原理。
2. 请列举降落伞的设计要素。
3. 请描述降落伞的制作过程。
答案:1. 降落伞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空气阻力和重力的作用,使降落伞在空中缓慢下降。
2. 降落伞的设计要素包括面积、形状、材料等。
3. 降落伞的制作过程包括材料选择、剪裁、缝合等步骤。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降落伞比赛的活动,让学生了解了降落伞的工作原理,掌握了降落伞的设计和制作方法。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1.1 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教学设计学生活动2(1)结合教材观察各种测量仪器,思考每种测量仪器的用途和使用方法,体会面对测量同一物理量的仪器,根据实验的需要合理选择不同规格、不同精度、不同的使用方法,可以是小组讨论,然后交流方法。
(2)说并写出测量仪器的名称和用途。
(评价任务2)(3)回答完成例2:(评价任务2)例2将下列仪器或工具按其用途分类。
a.弹簧测力计b.卷尺c.电压表d.杆秤e.体温计f.刻度尺g.量杯h.腕表i.电流表j.托盘天平k.电子秤l.激光测距仪m.红外线温度计n.停表o.量筒(1)力的测量工具(2)温度的测量工具(3)电的测量工具(4)时间的测量工具(5)质量的测量工具(6)长度的测量工具(7)体积的测量工具学生活动3(1)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①伽利略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值得注意的现象②伽利略怎样提出问题?并做出什么猜想?③伽利略怎样证实了自己的猜想?④科学家对摆动规律的探究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2)回答完成例3、例4:(评价任务3)例3小明从书中读到些对声音的描述:优美的歌声;婉转的鸟鸣声...使人心情舒畅。
(1)他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2)小明猜想可能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3)他用两支铅笔、一把刻度尺、一根细橡皮筋组成实验装置。
(4)然后用手拨动橡皮筋,橡皮筋振动时发出了响声,当橡皮筋停止振动时,发声停止。
(5)根据以上现象,小明分析得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角色扮演:扮演体验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的微观过程,并分析说明此过程质量守恒。
例4如图,滑雪运动员保持身体姿势不变,从斜坡滑下后,用力撑杆,飞速向前滑去,请根据此情景提出两个与物理知识有关的问题?总结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
【作业设计】A组基础训练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物理现象的是()A.一束阳光透过三棱镜后,会出现七色光带B.没有被击打的音叉也会振动起来C.用两个平面镜和几只小彩灯做一个“无尽”的长廊D.北京香山上的枫叶在秋天会变红2.图中所列仪器可以用于测量时间的是()3.如图所示,请标出测量仪器的名称A是,用它来测量物体的;B是,用它来测量物体的。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实践]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实践]一、教案设计理念本教案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注重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八年级物理上册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1. 第一章:声现象1.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2 乐音与噪音1.3 声速与回声2. 第二章:光现象2.1 光的传播2.2 反射与折射2.3 视力与眼镜3. 第三章:热现象3.1 温度与热量3.2 热胀冷缩3.3 热量传递4. 第四章:力学现象(上)4.1 力的概念与作用4.2 重力与摩擦力4.3 压力与压强5. 第五章:力学现象(下)5.1 浮力5.2 杠杆与滑轮5.3 简单机械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 实验教学:注重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巩固物理知识。
3.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情境教学:结合实际生活,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巩固所学知识。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 期末考试:全面检测学生对本册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第六章:电与磁(上)6.1 电流的概念6.2 电压与电阻6.3 欧姆定律6.4 电流的热效应6.5 电磁铁七、第七章:电与磁(下)7.1 磁场与磁力7.2 电磁感应7.3 发电机与电动机7.4 磁悬浮技术7.5 生活中的电与磁八、第八章:力学现象(上)8.1 牛顿第一定律8.2 牛顿第二定律8.3 牛顿第三定律8.4 动量与冲量8.5 能量守恒定律九、第九章:力学现象(下)9.1 势能与机械能9.2 动能与速度9.3 圆周运动9.4 碰撞与爆炸9.5 流体力学十、第十章:现代物理初步10.1 相对论简介10.2 量子力学简介10.3 原子结构10.4 核物理10.5 现代物理技术与应用十一、教学评价1. 课堂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科版第一章教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科版第一章教课设计八年级上册物理教科版第一章教课设计:第一章第一节走进物理世界大门一、教课目的要求1.知道基础物原因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电学等。
初步认识物质世界有宏观、微观、宇观三个层次。
2.经历阅读、思虑、议论,并着手做一系列简略的实验过程,初步领会学习物理与其余学科的不一样方法。
3.对物质世界产生神奇感,对物理学产生浓重的兴趣和研究的欲望,初步认识“没有物理学就没有现代文明”的道理。
二、重点与难点本节重点是让学生认识物理学的三大社会功能。
难点是使学生领会到物理学在素质教育中的特别性。
三、教课过程1.情形创建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 .2. 议论沟通与实验设计教师再环绕什么是物理学,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这些问题,宽泛应用生活中的器械睁开实验 :(1) 要求每个学生用纸片和橡皮做落体运动实验。
(2)学生用双手摩擦,或用手往返与铅笔摩擦,感觉机械能变为热能的过程。
(3) 摩擦带电实验。
(4)利用教室中的电器,演示电的现象等。
经过上述身旁实验,引出物理学中力、热、声、光、电的不一样内容。
并为引出物理学宽泛研究领域作准备。
3.介绍宇观世界、微观世界及其基本观察方法联合教材中的教材上图1-1-1 、图 1-1-2 、图 1-1-3 及图 1-1-4进行介绍,主要着眼于说明物理学的研究范围: 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学。
说明 : 宇观世界的观察需要望远镜与探测器,而微观世界的观察与研究使用各样显微镜、粒子加快器即可。
教师也能够针对哈勃太空望远镜、“勇气号”火星探测器等一些较为奇特的内容略作睁开。
4.用图片、资料、多媒体,联系学生身旁的事实以及家居生活的现代化设施,让学生说说对“物理学是改变世界的科学”这一论断的初步认识。
5.介绍一些科学家的事迹6.作业:1.回家与爸爸妈妈一同看物理书,议论什么是物理学 ?议论发生在家里的物理现象和物理学对社会进步的主要作用。
2.写一篇对物理学的初步认识的小论文。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实验室》教案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本章通过对一些奇妙物理现象的观察以及众多测量工具的认识,会使你发现物理不仅是十分有趣的,而且是十分有用的.通过学习,你还会了解到学好物理的基本方法,以及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长度的测量和时间的测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常用知识,因此本章是学习物理学科的重要基础.本章共分3节:1.第一节为“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讲述了科学探究的意义、科学探究的工具和科学探究的方法.通过本节学习,认识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奇妙的物理现象、了解物理学的研究内容、认识科学探究的工具、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2.第二节为“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讲述了长度的测量、长度的单位、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时间的测量、误差.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让学生知道物理学中要对有关现象做定量研究就需要进行测量.所以,让学生了解一些测量的初步知识,掌握一些测量的基本方法,是学生学习物理所必备的.3.第三节为“活动:降落伞比赛”,通过实践活动,学习如何正确选用仪器,掌握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本章教材的设计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循序渐进的理念,从各种物理现象到用科学探究法去找其中规律,介绍各类测量工具,讲述测量的方法和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引导学生逐步走进物理学的研究中去.【教学目标】1.在知识目标方面:知道各类测量工具的作用,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时间;掌握科学研究的几个环节;知道测量存在误差;掌握减小误差的方法,掌握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2.在能力目标方面:通过长度、时间、面积等的测量,体验测量的必要性和严谨性;在“降落伞比赛”活动中,领悟选择合适测量工具的必要性和“控制变量”的科学研究方法.3.在素养目标方面:认识测量长度、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通过降落伞比赛的活动感受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深厚兴趣.【教学重点】长度、时间的测量,科学探究的方法.【教学难点】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小的方法;控制变量法.【课时建议】本章共有3节,建议4课时.第1节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1课时第2节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1课时第3节活动:降落伞比赛……………………...……………………1课时本章复习和总结………………………………………………………………….1课时1.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观察物理现象,初步了解、掌握观察的科学方法;2.观察常用实验仪器,认识测量工具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与操作,让学生了解各类测量工具的用途及掌握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物理科学的求知欲望;2.让学生认识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规律.【教学重点】让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形成一个概貌性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难点】物理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教具准备】铅笔、直尺、放大镜、量筒、温度计、气球、秒表、课件等.【教学课时】1课时【新课引入】某个星期天,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惊奇地发现,房顶上挂着的吊灯因为风吹而不停地有节奏的摆动.他想到脉搏的跳动是有规律的,可用来计时,于是他一面按着脉搏,一面注视着灯的摆动.不错,灯每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基本相同.这使他又产生了一个疑问:假设吊灯受到强风吹动,摆得高了一些,它每次摆动的时间还是一样吗?怀着这样的疑问,他做了历史上著名的单摆实验,证明了他的猜测是正确的,这便是物理学中摆的等时性原理的发现过程.后来人们根据这个原理发明了新的计时工具——钟表.生活中这样的现象和情况经常出现,需要的是我们去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和耐心科学地去研究,做到这些我们也会取得更多的成功.【进行新课】一、科学探究的目的.1.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为什么会变成彩色光带?2.我们听到的说话声经历了哪几个环节?3.如何知道电网中是否停电了呢?4.课本图1-1-2中奇妙的物理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出物理现象,从自然中找出物理现象.师生归纳:一切奇妙的现象都有原因,我们进行科学探究就是为了寻找其中的原因及规律,而观察是科学发现的重要环节.演示实验:利用磁感线演示器展示在磁体放入其中前后小磁针排列情况.二、认识科学探究的工具为了更好的实验探究,我们必须首先对实验室的一些仪器和设施有一定的了解,以便能合理的选择仪器.下面请同学们观看几组测量工具.(准备:长度、质量、时间、温度、力、体积、电等不同规格的测量工具)1.你能给它们按用途分类吗?2.你能说出这些仪器的名称吗?3.为什么同样测量长度(或其他量)却有不同规格的测量工具呢?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加以鼓励和肯定并对回答不尽完善的地方进行适当的补充.三、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实验室的许多仪器都是当年科学家设计、使用过的仪器的复制品.通过实验我们不仅能学到许多物理知识,还能学习科学家们科学研究问题的方法.其实,历史上许多科学发现都起源于对某些现象的深入观察、思考和不懈的探索.下面请同学们阅读一段材料:屏幕显示:伽利略探究摆的等时性原理过程与方法.请同学们一起讨论、回答下面的问题:1.伽利略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值得注意的现象?2.伽利略怎样提出的问题?并做出什么样的猜想?3.伽利略怎样证实了自己的猜想?4.科学家对摆动规律的探究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学生阅读后分小组讨论分析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回答:1.发现吊灯因为风吹而不停的摆动,为什么?2.每往返摆动一次需要的时间是否相等?受强风吹摆的高一些,每次时间还一样吗?3.用脉搏跳动来计时,并用实验证实了猜想.4.经历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和制订计划、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等过程.教师对于学生答案进行补充.更加明确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屏幕显示:《实验室守则》并要求学生严格遵守,注意安全、爱护仪器、设施,做实验室的主人.学生阅读,了解实验室注意事项.四、学习建立家庭实验室要学好物理,我们不仅要在学校里研究,更要在家中养成动手动脑的习惯,这就需要建立家庭实验室.生活中的许多废旧物品就是很好的实验材料.演示实验:气球系列实验讨论:你家有哪些废旧物品可收集起来以备你实验用?同学们观察,并参与到气球实验中,体会用身边物品做实验的乐趣.讨论回答:(集中全体学生智慧)易拉罐、玩具车轮、小电动机、绳子、木板、金属片、饮料瓶、泡沫海绵、吸管、皮筋等和各种必备工具.五、参观小制作、小发明组织学生参观往届学生的小制作、小发明.播放视频:全国获奖作品.课堂演练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教师结束语】同学们,物理就在你身边,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有一个善于思考的头脑、有一双勤于探索的双手,你一定能学好物理的!在你们中间,也会出现像牛顿、爱迪生、伽利略那样的科学巨将的!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课后习题,并预习下一节完成练习册中课前预习部分.一、奇妙的物理现象.二、认识科学探究的工具.三、科学探究的七个要素.四、基本概念.让学生认识到包含着重要的物理知识的有趣现象,学习物理就是要探索其中的道理,通过课本中提供的大量的资料和我们从多方面去搜集的资料,为学生提供所需的知识.2.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到统一计量标准的意义.熟悉长度的国际单位制单位,以及与其它单位的换算.2.学习使用刻度尺,了解零点(零刻度线)、分度值、量程等概念.3.了解误差,练习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的方法.学习记录、分析、表达数据和结果.二、能力目标1.通过一些实例练习测量长度的方法.训练使用测量工具的规范操作.2.通过测量活动,从中体会、练习灵活运用知识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三、素养目标1.通过规范学生的操作行为,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训练实验技能的同时注意培养良好的动手习惯.【教学重点】长度的测量方法.【教学难点】理解长度测量的基础性.【教具准备】刻度尺、游标卡尺、千分尺.【教学课时】1课时【新课引入】采用一个小故事引入:在美国的历史上曾有过这样一个小故事,美国的一个小城市发生了一场大火,相邻的另一个城市的消防车在39分钟内就赶到了距离60公里的着火点,速度非常快,但他们很快发现他们并不能投入战斗,因为他们消防车上的水管口径和当地的消防栓的口径不一样,他们只能看着大火燃烧,最后无功而返.如果你是美国总统,你最想做的是什么?【进行新课】一、计量的重要性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和你所有的生活经验,你都知道哪些量需要测量?需要什么测量工具?测量是科学实验的重要环节.通过测量我们不仅可以学习物理知识、实验技能和方法,同时也能培养我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动手习惯.二、木工尺到米原器提问:如果不用尺子你怎样测量教室的长和宽?请一高一矮两名同学用脚步实际测量教室的宽.为什么结果不同呢?教师指出:同一长度的测量结果不同是没有实际意义的,怎样得出同样的结果呢?阅读:课本第11页鲁班统一中国木工尺的故事.像鲁班那样,为了更好的进行科学、技术、贸易的交流,1888年,国际上制作了“米原器”作为一米的标准,世界各国都有米原器的自制品.1960年,规定米作为国际单位制(SI)中长度的基本单位.常用的长度单位还有哪些呢?教师补充完善: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并介绍它们的换算关系.除了长度测量需要统一单位外,其它测量也需要统一单位,例如:我们熟知的:长度、质量(如:体重、一袋大米重等)、时间、速度、体积、温度、力等.物理量的测量首先要统一标准量,这一点中国古代在计量方面有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秦始皇统一度量衡.三、测量长度的要点刻度尺是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请同学观察桌子上已摆好的几种不同规格的刻度尺并说出它们有什么不同?教师给以肯定后讲解:1.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值叫分度值.2.测量工具所能测量的范围叫量程.分度值和量程是测量工具的主要规格.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刻度尺仔细观察,回答下列问题:(1)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2)它的量程是多少?(3)它的分度值是多少?以上三项观察是使用所有有刻度的测量工具前必须认真观察的,是必备的实验素养.希望大家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注意:(1)使用刻度尺时要根据需要合理选择测量工具.(2)正确操作(例如:位置端正,刻度贴近被测物体).(3)读数时,一般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4)测量结果要包括数值和单位.请同学用你手中的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测量时要注意正确操作与读数.四、长度测量与误差学习长度测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而测量是实验的基础.物理实验的许多测量仪器的读数是以长度的读数为基础的.因此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学会刻度尺的读数方法,对所有测量仪器的读数具有普遍意义.结合课本介绍非长度测量转化为长度测量的事例.例如:量筒、手表、温度计、汽车速度计、弹簧测力计等.请同学正确读数.它们用长度来反映某量测量值,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建立误差的概念:不同的人如用一把刻度尺测量结果会一样吗?组织小组每个人用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被测物一次,各自正确记录下测量数据.由于眼睛观察的不可能很准确,而使估计值可能偏大也可能偏小,从而引起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存在着差异,这个差异叫误差.而且误差是不可能避免的,只能尽量减小.说明:为了减小误差,一般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办法.也有的采用累计测量的办法.如果可能,则选择更精密的测量工具.活动:热爱生命,关注自身健康成长——为了更好的了解你自己,请建立你的信息档案,并把测量结果填到书上的信息卡上.测量内容:身高、腰围、体重、体温、心率.请同学讨论:以上各量都需要哪些器材?使用时应注意什么事项?怎样减小误差?五、时间的测量生:时间的单位有小时、分和秒;测量时间的工具有手表、钟、秒表等..那谁能说出时间的国际单位是什么呢?学生说法不一,有的说是小时,有的说是秒,还有的说是分.教师引导,最后指出,国际计量组织规定,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用符号s表示..那小时、分与秒之间的换算关系如何?(至于小时、分、秒的符号,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分别取它们这些英语单词的头一个字母或前三个字母,便于记忆.)生:1h=60min,1min=60s.师测量时间的常见工具有钟表,在体育比赛过程中看到裁判员使用高级计时器:停表、多功能电子表等,它们的计量结果更精确.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停表的使用”,并讲解.停表的使用(多媒体课件)(1)停表:实验室测量时间的常用工具是停表,如图所示机械表表盘上有长的秒针和短的分针,秒针转一圈的时间通常有30秒和60秒两种.常用的停表分度值也有两种:一种是0.2秒,另一种是0.1秒,停表上端的按钮是用来旋紧发条和控制表针转动的.(2)停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①使用前先上紧发条,但不宜过紧,以免损坏发条.②按表不要用力过猛,以免损坏器件.③回表后,如秒针不指零,应记下其数值,实验后从测量值中将其减去.④不用时应及时将其放回盒内,并让其继续走动,以放松发条.(3)使用方法:用手紧握停表,大拇指按在按钮上,按停表分三步:①第一次按下时,表针开始走动;②第二次按下时,表针停止走动;③第三次按下时,表针回零.教师演示停表的操作(如启动和停止),介绍如何读数.教师分发停表、多功能电子表,让学生分组操作练习(可以选取教师连续击掌10次的时间,让学生同时测量等方案),要求学生用停表和多功能电子表同时计时测量,便于比较.教师就学生操作、读数进行指导.师我们现在测量时间的工具相当先进,你们知道古代人如何测量时间的吗?请大家阅读课本第15页《从沙漏到原子钟》,并结合平时的了解进行思考,看谁知道的多.教师播放视频(如日出日落、季节更替、日晷、沙漏、单摆等),并向学生讲解.课堂演练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教师结束语】大家这节课的收获确实不少,我们共同熟悉了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初步知识,知道长度和时间的单位、测量工具、熟悉了刻度尺、停表的正确使用方法,我们还知道了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小误差的方法,还进一步明确了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这对我们解决日常生活、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有很好的帮助.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课后习题,并预习下一节完成练习册中课前预习部分.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一、长度的基本单位及换算长度基本单位:米(m)单位换算关系:1km=103m1dm=10-1m1cm=10-2m1mm=10-3m1um=10-6m1nm=10-9m二、刻度尺的正确使用: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使用时:1.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2.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3.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4.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三、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多测几次求平均值可减小误差,但不能消灭误差)四、时间的测量单位:秒(s)常用单位:小时(h)分钟(min)1h=60min=3600s测量工具:钟表、停表停表的使用方法.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长度及其测量,学生对刻度尺并不陌生,但是对于准确、科学地运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不是很清楚,因此,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是本节课的重点.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教师也参与到学生中一起实验,让学生展开交流、讨论,感受科学地使用刻度尺的方法.最后,教师归纳要点,便于学生注意和记忆.2.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本节采用了多从身边的事例着手的方法,让学生展开思考、讨论,并进行比赛.如根据自己的身高估测1m的长度,估测教室的空间高度,估测课桌的高度,估测一个指头的宽度和手指甲白色部分的长度等,然后用刻度尺或钢卷尺测量进行比较,看谁估测得更准确.这样不仅让学生熟悉了刻度尺的使用方法,而且感受到1m、1cm、1mm的长度,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了关注每位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体会互相分享探究成果的快乐,体会物理是有用的.3.活动:降落伞比赛【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2.知道长度、时间与面积测量的基本原理.二、能力目标1.学生体验自主探究活动过程,领悟“控制变量”等科学研究方法.2.经历长度、时间与面积测量过程,体会物理测量的基本方法,会根据测量对象选择适当的仪器.三、素养目标1.通过经历探究过程,树立善于参与讨论与交流,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与成果的意识.通过参与探究活动,培养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以及善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2.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的热情,以及通过科学探究培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物理问题的兴趣.【教学重点】让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形成一个概貌性的认识,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物理现象,探索物理规律的意识,认识“家庭实验室”的重要性.【教具准备】多媒体播放设备、刻度尺、游标卡尺、千分尺、天平、秒表、温度计、电流表、电压表、弹簧测力计、圆盘测力计、量筒、几个学生制作的小制作小发明、气球以及一些辅助材料.【教学课时】1课时【新课引入】展示“通知”,学生阅读过后,教师:同学们,高不高兴?生:高兴.师:想不想在比赛中获胜?生:想.师:为了在明天的比赛中获胜,现在我们一起来准备好不好?生:好!【进行新课】一、引导研究1.材料的准备:不论做什么事,我们都要先写好计划,为了明天的比赛,我们先应干什么?(制降落伞),想一想你打算用什么做材料?(让学生举手回答,如纸、布、塑料等,然后综合得出最好的),还要什么?绳子.2.仪器的选择:①对降落伞还有什么要求?教师用手在黑板上指出“20g”.20克究竟是多少?我们用什么来称?磅秤?杆秤?案秤?(让学生回答),为什么?(因为它们的分度值不同,应该选择分度值较小的天平秤),你们会使用天平吗?过一会儿大家一起研究研究.②我们再看一看,还有什么要求?(指出3米).怎样测出高度是3米的物体?需要什么仪器?(刻度尺)③比赛是比什么?(时间长为胜),那么这又要什么仪器?(秒表)3.天平的使用我们准备了所需的器材,下面一步就是要会使用这些仪器了,上节课就布置了,要求同学们在图书室或上届初二学生的物理书上找一找有关天平使用的方法,你们找了吗?有谁会使用天平,请给同学们说一说.学生说后,教师再边演示边讲解.4.秒表的使用我们一开课就讲了怎样学好物理,请同学说一说?教师再复述一次,秒表如何使用,现在就要用上这一方法.我们先要猜一猜:上面一些按钮是干什么的,然后试一试.证明自己的所想是否正确.(让学生,讨论、试一试),然后让学生演示,教师综合.5.我们已经准备了所需的仪器,又会使用.现在我们应该考虑什么?(怎样让“降落伞”在空中停留时间最长,哪些因素影响下降的速度?),这一问题、也需要自己猜想、实验,我想:由于时间和环境有限,现在大家自己想一想,课后再试一试,剩下的时间我们就一起来熟练一下天平、秒表的使用.二、比赛活动探究问题:降落伞在空中滞留时间与什么因素有关?进行猜想:1.可能与降落伞的伞绳长有关2.可能与降落伞的形状有关3.可能与降落伞的面积有关4.可能与降落伞开始下落高度有关5.可能与降落伞的总重量有关制定方案:1.选择器材、仪器:①不同伞绳长、不同面积、不同形状、不同总重量的降落伞;②米尺;③秒表;④天平2.操作步骤:根据控制变量的方法,多次实验,每次只改变一个影响降落伞在空中滞留时间的因素,保持其它的因素不变3.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4.实验数据记录:5.实验数据分析及结论:比较1、2两组数据,可知在其它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伞的面积有关,伞的面积越大,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越长.比较2和3两组数据可知:在其它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伞的总重量有关,伞的总重量越大,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越短.比较2和4两组数据可知:在其它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伞的形状无关.比较5和6两组数据可知:在其它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伞高度有关,伞的高度越高,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越长.比较4和5两组数据可知:在其它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伞的伞绳长无关.每一个影响探究结果的因素,都可以叫做一个变量.在有多个变量影响探究结果的情况下,进行实验时,每次只让某一个变量改变数值,保持其它的变量值不变,以便确定这个变量对探究结果的影响,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课堂演练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教师结束语】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来验证了我们的猜想.在这个过程里,我们熟悉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采用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也深刻明白了科学实验的七要素.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课后习题,并预习下一节完成练习册中课前预习部分.学好本节的关键是要动手做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进行思考.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实验,但是要在实验前做足准备,实验中及时引导,没有这些很容易造成学生状态失控,学生失去正确探究目标,控制变量法及巧测面积可在实验中引导分析,效果会更好,抓住学生实验中有代表性困难或错误及时引导是本节成功关键.。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一、教案内容:第1章:机械能1.1 动能1.2 势能1.3 机械能守恒定律第2章:声音与振动2.1 声音的产生2.2 声音的传播2.3 乐音与噪声2.4 振动与波第3章:光的传播与反射3.1 光的传播3.2 光的折射3.3 光的反射3.4 透镜及其应用第4章:光的折射与透镜4.1 光的折射现象4.2 透镜的分类与特点4.3 凸透镜成像规律4.4 眼睛与眼镜第5章:电磁现象5.1 电流与电路5.2 电压与电阻5.3 欧姆定律5.4 电磁铁与电磁波二、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能的概念,掌握动能、势能的计算方法,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
2. 掌握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反射规律,了解乐音与噪声的定义,认识振动与波的关系。
3. 掌握光的传播、折射和反射规律,了解透镜的分类与特点,学会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4. 了解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掌握欧姆定律的应用,认识电磁铁与电磁波的性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声音、光的反射与折射现象,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电磁现象。
2. 难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光的折射与反射规律,欧姆定律的计算,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实验演示、分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实验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
3. 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物理问题。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占总评的40%。
2.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章节知识的掌握程度,占总评的30%。
3.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全册知识的掌握程度,占总评的30%。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六、教案内容:第6章:力的作用与运动6.1 力的概念与作用6.2 牛顿运动定律6.3 摩擦力与重力6.4 压强与浮力第7章:温度的测量与热量7.1 温度的概念与测量7.2 热量与热传递7.3 热机与热效率7.4 生活中的热量现象第8章:物质的性质与变化8.1 物质的性质8.2 物质的变化8.3 生活中的物质变化现象8.4 化学反应与能量第9章:天体与宇宙9.1 宇宙的起源与结构9.2 恒星与行星9.3 地球与月球9.4 天体运动规律第10章:生活中的物理现象10.1 机械与电气10.2 光学与声音10.3 热学与力学10.4 现代科技与物理七、教学目标:1. 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作用效果,学会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物体的运动。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1章 走进实验室 第2节 第1课时
第2节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第一课时测量长度【知识与技能】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2.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长度的方法.3.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4.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过程与方法】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长度的方法.2.体验测量过程中造成误差的客观原因.3.体验测量过程中造成错误的原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测量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重点】1.认识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3.造成误差的客观原因及减小误差的方法.【难点】1.单位的换算.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知识点一长度的单位【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1-12,完成以下问题:1.人的直觉有时不可靠,要对某些情况进行定量的描述,必须使用测量工具.2.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符号是m.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3.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1 km=103m;1 dm=10-1m;1 cm=10-2m;1 mm=10-3m;1 μm=10-6m;1 nm=10-9m.知识点二长度测量与刻度尺的使用【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2-13,完成以下问题:1.长度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常用测长度的工具有刻度尺、卷尺、三角尺、游标卡尺,学生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2.刻度尺的使用规则:A.“选”:根据测量长度选择适当的刻度尺.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平行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合作探究】1.测量前要做到哪三观察?答:(1)观察零刻度线,如已磨损应从其他整刻度量起.(2)观察刻度尺的量程(测量范围).测量时一般要求一次测量,如果测量范围小于物体的实际长度,则势必要移动刻度尺测量若干次,但这样会产生较大的误差.(3)观察分度值,即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它决定测量的精确程度.分度值反映了刻度尺的精确程度和测量结果的有效性.2.如何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答: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可用四个字加以概括,即“选、放、读、记”.(1)选:在实际的测量中,并不是分度值越小越好,测量时应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达到的精度,再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度尺.(2)放:即刻度尺的位置应放正,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物体保持平行(如图甲所示),不能歪斜(如图乙所示).甲乙对于较厚的刻度尺,应使刻度线贴近被测物体(如图丙所示).零刻度线磨损时,要从其他清晰整数刻度线作为起始刻度测起,测量结果应该等于读出的刻度值减去作为起始的刻度值(如图丁所示).丙丁(3)读:即读数,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如图所示);除读出分度值以上的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估读值).图中铅笔长度为74.9 mm,其中74 mm是准确值,0.9 mm是估读值.(4)记:指记录.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数值和单位.图中木块长度为2.77 cm.3.实验探究:测量教科书长度请各小组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宽、厚,并交流测量方法,并将测量结果填入下表.长(cm)宽(cm)厚(cm)答:(1)(2)测量课本的长时应放正刻度尺,使零刻度线对齐课本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课本并保持平行.(3)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按以上步骤测量课本的宽和厚.【教师点拨】1.测物体的长度时要注意:一贴二平三读,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可任选一整数刻度线为“测量零点”.3.长度测量结果要估读一位且只能估读一位,若被测长度的终端恰好对准某一刻度线,应估读“0”.4.实验探究测量教科书的长度.【跟进训练】图中测得物体的长度是3.80cm.知识点二误差【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3,完成以下问题: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合作探究】1.为什么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答:由于受所用的仪器、测量方法的限制和测量者的不同,所以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差别,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做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2.减小误差有哪些方法?答: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3.错误与误差有何不同?答: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测量方法产生的,所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活动:测量身高和腰围和同学用三角板、盒尺相互测量身高、腰围.按所给的表格记录测量结果.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身高/m腰围/m,有时偏小,为减小因读数产生的误差,我们可以进行多次测量,求出它们的平均值,这样会更接近真实值.【教师点拨】1.错误与误差的区别: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测量方法产生的,所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2.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会更接近真实值,误差较小.【跟进训练】下列情况是因为误差而引起结果不准确的是(B)A.测量时物体的边缘未对准“0”刻度线B.刻度尺本身不均匀C.观察时视线未能与刻度尺尺面垂直D.读数时没有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1.长度的测量(1)常用测量工具.(2)长度单位.2.误差与错误(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种差别就是误差.(2)错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3)两者区别:误差不能消除,但可以减小,例如多测量几次;错误可以消除.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第1章 第2节 第2课时
第二课时测量时间及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知识与技能】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2.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的方法.3.知道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并知道它与其他单位的关系.【过程与方法】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的方法.2.体验探究长度间接测量的探究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重点】1.认识常用的计时工具和长度测量工具.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难点】1.长度的间接测量方法.2.单位的换算.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知识点一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4,完成以下问题:长度的“间接”测量中可用到的方法有很多,如“累积法”“以直代曲法”.【合作探究】演示一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如何较准确的测出一元硬币的直径、一页纸的厚度、细铜丝的直径?答:(1)测量硬币的直径.探究:不能直接用刻度尺放在硬币下进行测量,直径的位置难以判断,会使测量不准确.只能用间接的方法进行测量.方法1(卡尺法):如左图所示,用直尺和三角板把硬币紧压在桌面边缘;借助两把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来进行测量.或用一只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如右图,用两把三角板紧夹住硬币,均可从刻度尺上读出硬币的直径d.方法2(滚轮法):在纸面上画一条直线,让硬币从某个记号开始,在纸面上沿直线滚动n周记下终点.测出线段长度s,先求出每周的周长L=s/n,再利用L=πd求出硬币的直径d=s/nπ.方法3(替换法):把硬币放在纸上,贴着边缘用笔画上一圈,再剪下对折,然后用刻度尺直接测量圆的直径d,即为硬币的直径.方法4(化曲为直法):拿一纸条紧贴着硬币边包几圈,用一大头针在纸条上扎穿一个孔,然后将纸条展开平放,用刻度尺测出相邻孔间的距离L,就是硬币的周长.根据公式d=L/π求出硬币的直径.(2)测量一页纸的厚度,探究:纸的厚度为10-4 m,用毫米刻度尺测不出一页纸的厚度,也测不出二页纸的厚度,但是能测出上百页纸的厚度,而一页纸的厚度则只要把测出的厚度除以总张数就可以求出了.(以多测少法)测量时取若干页纸(纸的页数要足够多),压紧后,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量出其总厚度L,然后将总厚度除以纸的页数n,求出每页纸的厚度l=L/n.(3)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道理与测量一页纸的厚度相同(以多测少法).测量方法:找一支圆铅笔,把细铜丝捋直,将细铜丝在铅笔上依次密绕适当的圈数n,用有毫米刻度的刻度尺量出这个线圈的长度l,再将线圈长除以圈数,所得的商就是细铜丝的直径d=l/n.总结得出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刻度尺要贴近被测物体;刻度尺要跟所测物体的长度平行;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数字+单位.【教师点拨】在长度测量中,常遇到一些物体的长度不能直接用刻度尺测量,如球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因此,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特殊方法来测量被测物体的长度.【跟进训练】1.如何测量一个碗口的周长?思路:被测长度的特点:①曲线;②规则(圆).测量方法:①直接用卷尺测量;②化曲为直:用细线绕碗口一周再拉直测量;③利用圆周公式C=2πr=πd:用两把三角板一把尺子夹紧碗口即可量出直径或用纸将碗口的圆描下,再将纸上的圆对折即可测出直径或利用几何方法(有多种方法)找到直径来测量.2.我国第一条高铁线——武广高铁,如何知道这条铁路的总长度呢?思路:被测长度的特点:距离太大,难以直接用刻度尺测量.测量方法:①上网查找;②借助地图间接测量.说明:上述两个问题先分析特点、方法,让学生讨论后再一一评价.鼓励学生多找方法,并尽量找到简单实用的方法.知识点二时间的测量【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3-14,完成以下问题: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s,常用的单位还有min和h.2.1 min=60 s 1 h=60 min=3 600 s3.为了较方便的测量时间间隔,我们经常用停表测量时间.此外,测量时间的工具有:日晷、沙漏、石英钟、机械钟、电子钟、停表等.【合作探究】演示二时间的估测活动(集体活动):估测1分钟的时间长度.(请三个同学上台面向黑板,其余同学当裁判,讲台桌上的大时钟面向“裁判”,教师喊计时开始,三名同学若认为1 min时间到则举手,比比看谁对1 min的时间估测更准一些.)答:从活动中发现时间估测的结果精确度是不高的,当精确度要求高时,可以选择适宜的时间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演示三活动(2人一组):停表的使用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对停表的使用方法进行简单讲解,然后教师喊口令,学生按停表计时,请同学相互帮助,共同搞清楚停表的使用方法.答:(1)调:先进行调节,按下复位键,使秒针指在“30”处.(2)按:按动转柄按钮开始计时.(3)停:再次按动转柄按钮,计时结束,这时秒针会停在最后计时处.(4)读:读出停表上分针和秒针所对应的时间值,相加即为测量值.活动测量心率心率是指1分钟内心跳的次数,它是身体健康状态的一项重要指标.请用停表测量你的心率.答:按动转柄开始计时,同时记录自己心跳的次数,当停表测量时间达到3分钟时再次按动转柄停止计时.从减小误差的角度看连续测量3分钟内心跳的次数,再计算出1分钟内心跳的次数,这样可减小使用秒表时,因启动和停止产生的测量误差,多测量几次求平均值,也可以减小误差.1.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1)常用测量工具.(2)长度单位.2.时间的测量(1)常用测量工具.(2)时间单位.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1章《走进实验室》教案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第一节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学习目标】1.认识到测量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2.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了解安排这些步骤的原因。
3.观察一些典型的物理现象,初步了解观察的科学方法。
4.通过观察常用实验仪器,认识到测量工具对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性。
————————行为提示:1.情景导入新课。
2.解读学习目标。
知识链接:一切奇妙的现象,其发生都是有原因的。
科学探究就是要找出其中的原因和规律。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科学探究过程中,并非一定要涉及所有探究环节,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所侧重,只涉及部分要素。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自然界中的神奇扑朔迷离,生活中的神奇千姿百态,你如果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其中奥秘的强烈愿望,那么就一定能学好物理,而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所以我们就先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板块一观察奇妙的物理现象自主阅读教材P6,完成下列问题:1.观察图1-1-2,你知道图中所列举的物理现象吗?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有趣的物理现象。
__钻木取火,摩擦生热……2.一切巧妙的现象,都是有原因的,科学探究就是要找出其中的__原因__及其__规律__,__观察__是科学发现的重要环节。
知识板块二认识科学探究的工具自主阅读教材P7,完成第3小题:3.议一议:请同学们观察图1-1-3,讨论以下问题:(1)秒表的使用方法和读数方法是什么?__按一下开始计时,再按一下停止计时,再按一下复位。
__(2)温度计利用了液体__热胀冷缩__的性质来测量物体的温度,在下面四幅图中演示了温度计的不同用法,你认为正确的是__D__。
,A),B),C),D)(3)仔细观察量筒上的刻度,它采用的单位是什么?__mL__;在量筒里装入适量的水,观察它的液面有什么特点?这提醒我们在使用量筒时,应该怎样读数?__液面是凹的;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__。
(4)你对其他几种测量仪器有所了解吗?请你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认识。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1 机械运动学习机械运动的概念,理解静止和运动的相对性。
学习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
1.2 直线运动学习直线运动的特点,掌握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学习速度-时间图像,理解图像中斜率表示加速度的概念。
1.3 曲线运动学习曲线运动的特点,掌握圆周运动和抛物线运动的概念。
学习加速度的概念,理解加速度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第二章:力和运动2.1 力学习力的概念,理解力的作用效果。
学习力的计算公式,掌握力的单位。
2.2 摩擦力学习摩擦力的概念,理解摩擦力的作用效果。
学习摩擦力的计算公式,掌握摩擦力的单位。
2.3 重力学习重力的概念,理解重力的作用效果。
学习重力的计算公式,掌握重力的单位。
第三章:能量和功3.1 能量学习能量的概念,理解能量的守恒定律。
学习不同形式的能量,如动能、势能、热能等。
3.2 功学习功的概念,理解功的计算公式。
学习功的作用效果,掌握功的正负表示。
3.3 机械能学习机械能的概念,理解机械能的守恒定律。
学习机械能的计算方法,掌握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
第四章:压强和浮力4.1 压强学习压强的概念,理解压强的计算公式。
学习压强的单位,掌握压强的换算关系。
4.2 浮力学习浮力的概念,理解浮力的计算公式。
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掌握浮力的实验方法。
第五章:声现象5.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学习声音的产生原理,理解声音的传播过程。
学习声速的概念,掌握声速的计算公式。
5.2 声音的特性学习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理解它们的影响因素。
学习声音的单位,掌握音量的换算关系。
5.3 声音的应用学习声音的应用领域,如通信、音乐等。
学习声音的记录和播放原理,掌握录音机和扬声器的工作原理。
第六章:透镜及其应用6.1 透镜学习透镜的种类和特点,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性质。
学习透镜的焦距和焦点的概念,掌握透镜的成像规律。
6.2 光的折射学习光的折射现象,理解折射定律。
2024年八年级上册物理教科版教案
2024年八年级上册物理教科版教案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第一节探索物理规律教学目标:1. 认识物理规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感受物理规律的重要性。
2. 会使用基本的物理公式,能够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
3. 了解控制变量法在物理中的应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教学重点:1. 了解控制变量法在物理中的应用。
2. 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教学难点:使用基本的物理公式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讲授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展示两张图片,分别是鸟在空中翱翔和汽车在公路上奔驰。
请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 鸟为什么会飞翔?汽车为什么能在公路上奔驰?2. 这些现象背后一定有某种力量在推动它们运动,这种力量是什么?3. 物理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我们能否通过学习物理学知识来解释这些现象?二、新课教学1. 观察与思考: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图片,并思考以下问题:(1)自行车脚踏板的结构是什么样的?它与车轮的转动有什么关系?(2)我们骑自行车时,脚踏板转动,自行车前进的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3)自行车哪些部位是杠杆,各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自行车的哪些部位是轮轴,它们的作用是什么?2. 科学探究:让学生思考如何让自行车更容易地前进。
学生可能会提出不同的方法,如调整踏板的位置、增加链条润滑油等。
教师可以将学生提出的方法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些方法背后都隐藏着一个共同点,即对轮轴作用的利用。
接着,教师可以介绍轮轴的概念和作用,并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论,并让学生思考物理学中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应用。
3. 规律探索: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物理规律,如牛顿第一定律、二力平衡条件、光的反射定律等。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这些规律,并让学生思考这些规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教师还可以介绍一些科学家发现这些规律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第一节 走进实验室 学习科学探究教案 (新版)教科版-(新版)教科版初中八年
word
第一节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认识测量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2.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步聚,了解安排这些步骤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一些典型的物理现象,初步了解观察的科学方法.
2.通过观察常用实验仪器,认识到测量工具对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初步的探究意识和对探究的渴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望.
2.让学生认识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缘由.
【教学重点】
让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能形成一个概貌性的认识,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物理现象、探索物理规律的意识,认识“家庭实验室”的重要性.
【教学突破】
通过一些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求知的欲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三棱镜、两个相同的音叉、感应起电机、刻度尺、游标卡尺、千分尺、天平、秒表、温度计、电流表、电压表、弹簧测力计、圆盘测力计、量筒.
学生准备:
放大镜、长纸条、钢笔帽、小漏斗、乒乓球.
┃教学过程设计┃
【板书设计】
第一节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
【教学反思】
本节课作为物理学的第一节,重点是如何激发学生探索物理的兴趣,课堂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学生活动,,还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课外活动,切身体会物理实验的趣味性.。
教科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全)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第1节: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一、教学目标要求1. 认识到测量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了解安排这些步骤的原因。
2.观察一些典型的物理现象,初步了解观察的科学方法。
通过观察常用实验仪器,认识到测量工具对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性。
3. 激发学生初步的探究意识和对探究的渴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望。
让学生认识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缘由。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是让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形成一个概貌性的认识,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难点在于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物理现象,探索物理规律的意识。
认识“家庭实验室”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1)参观实验室①要求学生明确走进实验室有两大任务:观察奇妙的物理现象和了解实验室的仪器、设施。
②在实验室,还应引导学生参观实验室的各种仪器、设施,特别是要认识各种常用的测量仪器,为今后学习实验探究做准备。
对这些仪器可以观看使学生感受物理实验的氛围,消除对仪器的神秘感。
(2)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教师讲故事:某个星期天,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惊奇地发现,房顶上挂着的吊灯因为风吹而不停地有节奏地摆动。
他想,脉搏的跳动是有规律的,可用来计时。
于是他一面按着脉搏,一面注视着灯的摆动。
不错,灯每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基本相同。
这使他又产生了一个疑问;假如吊灯受到强风吹动,摆得高了一些,它每次摆动的时间还是一样吗?伽利略把铁块固定在绳的一端挂起来,再把铁块拉到不同高度让它开始摆动,仍用脉搏细心地测定摆动的时间。
结果表明每次摆动的时间仍然相同。
这个实验结果证明他的想法是正确的,即“不论摆动的幅度大些还是小些,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是一样的”。
这就是物理学中摆的等时性原理。
后来,人们对摆动继续深入研究,不仅进一步发现了摆的周期与摆长间的数学关系,并据此发明了钟表。
然后请学生们一起讨论,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伽利略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值得注意的现象?伽利略怎样提出问题?并做出什么猜想?伽利略怎样证实了自己的猜想?科学家对摆动规律的探究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3)学习建立家庭实验室。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走进实验室》教学教案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走进实验室》教学教案1.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学习目标】1、认识到测量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2、激发学生初步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望。
3、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物理现象,探索物理规律的意识。
【自主预习】1.物理学是研究。
2.科学探究的工具(1)长度的测量工具:;(2)质量测量工具:;(3)时间的测量工具:;(4)温度测量工具:;(5)电的测量工具:;(6)力的测量工具:;(7)体积的测量工具:。
3.科学探究的步骤(1)(2)(3)(4)(5)(6)(7)【课堂探究】1.走进科学探究的基地(1)观察奇异的物理现像①光的色散②音叉振动将小球弹起③“魔镜”④干冰升华(2)认识科学探究的工具测量同一物理量的仪器,可能有不同的规格和不同的使用方法,应根据实验的需要合理选择。
(3)像科学家一样探究一提二猜三设计;四是实验与收集;五是分析与论证;六是评估七交流。
遵守操作规则,注意安全,爱护仪器、设施,做实验的主人。
【效果评价】A组1.下列关于科学探究工具的叙述,正确的是()A.量筒是用来测量温度的仪器 B.体积的测量用托盘天平C.弹簧测力计可以用来测量质量D.时间的测量用秒表2.下列物体中,不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测量工具的是()A.温度计B.米尺C.剪刀D.天平3、议一议:一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成的。
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这时,有位同学手拿磁铁吸了一下硬币。
就“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成的”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结论 B.评估C.猜想与假设 D.进行实验B组4. 小明测量了一些数据,但是忘了写单位,请你为其补上合适的单位(1)小红的身高为164.0_________;(2)硬币的厚度为2.5_________;(3)你的手指甲的宽度约9__________;(4)地球半径约为6400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科版第一章教案八年级上物理教科版第一章教案(第1节)一、教学目标要求1.认识到测量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了解安排这些步骤的原因。
2.观察一些典型的物理现象,初步了解观察的科学方法。
通过观察常用实验仪器,认识到测量工具对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性。
3.激发学生初步的探究意识和对探究的渴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望。
让学生认识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缘由。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是让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形成一个概貌性的认识,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难点在于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物理现象,探索物理规律的意识。
认识“家庭实验室”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1)参观实验室①要求学生明确走进实验室有两大任务:观察奇妙的物理现象和了解实验室的仪器、设施。
②在实验室,还应引导学生参观实验室的各种仪器、设施,特别是要认识各种常用的测量仪器,为今后学习实验探究做准备。
对这些仪器可以观看使学生感受物理实验的氛围,消除对仪器的神秘感。
(2)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教师讲故事:某个星期天,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惊奇地发现,房顶上挂着的吊灯因为风吹而不停地有节奏地摆动。
他想,脉搏的跳动是有规律的,可用来计时。
于是他一面按着脉搏,一面注视着灯的摆动。
不错,灯每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基本相同。
这使他又产生了一个疑问;假如吊灯受到强风吹动,摆得高了一些,它每次摆动的时间还是一样吗?伽利略把铁块固定在绳的一端挂起来,再把铁块拉到不同高度让它开始摆动,仍用脉搏细心地测定摆动的时间。
结果表明每次摆动的时间仍然相同。
这个实验结果证明他的想法是正确的,即“不论摆动的幅度大些还是小些,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是一样的”。
这就是物理学中摆的等时性原理。
后来,人们对摆动继续深入研究,不仅进一步发现了摆的周期与摆长间的数学关系,并据此发明了钟表。
然后请学生们一起讨论,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伽利略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值得注意的现象?伽利略怎样提出问题?并做出什么猜想?伽利略怎样证实了自己的猜想?科学家对摆动规律的探究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3)学习建立家庭实验室。
简单地介绍如何利用周围的事物建立实验室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物理,不仅需要动脑,还需要动手;物理学不仅有用,四、教育学生遵守实验室守则一、中小学实验教室是开展实验教学、实验研究及课外科技实验活动的专职场所,不得用于与实验教学无关的活动,不得堆放公、私杂物。
二、中小学实验教室要配备足够有效的灭火器材,并制定和落实安全防范措施。
三、中小学生必须熟悉实验教室的安全规则,并要严格遵守实验教室的纪律。
四、中小学实验教室要经常保持清洁整齐,及时通风换气,排除有害气体以及实验时产生的废液。
五、未经任课教师或实验教师允许,任何人不得动用仪器、药品及其它实验材料,不得擅自拆卸仪器、设备,实验教室的公共财产不得带出室外。
六、实验前,学生应按教师的要求,检查仪器、药品及有关实验材料是否齐全和完好,如有缺损,及时报告。
未经任课教师或实验教师批准,不得进行实验。
七、实验时,学生要注意人身安全,要爱护仪器设备,要节约药品、水、电等实验材料。
八、实验完毕,学生应按要求整理好仪器、药品以及其它实验材料、仪器,设备若有损坏或丢失,要及时报告任课教师,并如实填写仪器报损单。
任课教师与实验教师协商后,可根据有关制度准予报损或责成赔偿。
九、经任教教师允许后,学生方可离开实验教室。
十、任课教师、实验教师和学生课代表应按要求填写《实验登记表》。
八年级上物理教科版第一章教案(第2节)(两课时)一、目标要求1.使学生了解统一计量标准的意义。
熟悉长度的国际单位制单位,以及与其他单位的换算。
学习使用刻度尺,了解零点(零刻度线)、分度值、量程等概念。
了解误差,练习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的方法。
学习记录、分析、表达数据和结果。
2.通过一些实例练习测量长度的方法。
训练使用测量工具的规范操作。
通过测量活动,从中体会、练习灵活运用知识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通过规范学生的操作行为,培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训练实验技能的同时注意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重点和难点长度的测量是本课时的重点,理解长度测量的基础性是本课的难点。
三、教学过程本节分为三个教学板块:②测量长度的要点;③综合的测量活动。
1.教师讲述计量的重要性;①测量是科学实验的重要环节。
物理量的测量首先要规定它的标准量,并以之作为单位,将待测物理量与它的标准量进行比较。
以鲁班制定中国木工尺为例,说明了统一计量标准的重要性:国际单位制是进行科学、科技、贸易交流的保障。
测量本质上是比较,是将被测物和标准物做比较。
“如果不许使用尺子,你怎样测量教室的长和宽?”学生可能提出各种各样的测量方法,选其中之一进行实际测量,比如请一高一矮两位同学用步来量教室的宽,必然得出不同的结果。
教师就此向学生指出,同一长度的测量得不出统一的结果是没有意义的。
然后让学生讨论怎样才能得出统一的结果呢?通过这个活动和鲁班的故事,启发学生认识建立长度标准的必要性,同时认识长度单位以及国际单位制。
中国古代在计量方面有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秦始皇统一度量衡,老师可适当介绍,以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和民族自信心。
2.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
①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刻度尺的零点(零刻度线)、分度值、量程三项内容。
使学生明确,今后凡对有刻度的仪器,都要先弄明白这三项内容,比如温度计、带游码的天平、电流表以及电压表等等。
再学习学生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书本的宽。
并示范。
②明确长度测量的重要意义,向学生讲解,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而测量是实验的基础,可以说没有测量就没有物理学。
物理学实验的许多测量仪器的读数是以长度的读数为基础的,因此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
刻度尺的读数方法,对所有测量仪器的读数具有普遍意义.这就是掌握好长度测量的意义。
3.实验活动——“建立你的信息档案”。
要求通过测量,认识自己,认识同学,学生会很感兴趣。
老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利用学生自己的身体练习估算能力,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测量物理量的具体观念。
4.测量长度的几种方法:累积法:测细铜丝的直径。
把细铜丝紧密地排绕在铅笔上若干圈,测出这个线圈总长,计算出细铜丝的直径。
平移法:测乒乓球直径。
替代法:测曲线的长度。
轮转法:用轮子的滚动来测长度,如利用自行车轮测出弧形遗跑道的长度。
长度=轮子周长×轮子转动的圈数。
四、作业:1.“自我评价”参考答案:(1)通过皮尺测得20步走过的距离,然后除以10即可。
(2)图(a)为正确操作。
2.“物理在线”指导纳米技术的崛起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纳米热潮,教师可以结合“参考资料”中提供的内容对学生进行课外活动的指导。
另外在这一技术逐渐应用于日常生活领域的同时,许多虚假的纳米商品也纷至沓来,教师可以针对这个问题给予学生指导,让学生养成利用物理知识分辨伪科学的意识。
八年级上物理教科版第一章教案(第3节)(两课时)一、目标要求1.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
知道长度、时间与面积测量的基本原理。
2.体验学生自主探究活动过程,领悟“控制变量”等科学研究方法。
经历长度、时间与面积测量过程,体会物理测量的基本方法,会根据测量对象选择适当的仪器。
3.通过经历探究过程,树立善于参与讨论与交流,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与成果的意识。
通过参与探究活动,培养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以及善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的热情,以及通过科学探究解决生活实际中的物理问题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通知”,学生阅读过后,教师:同学们,高不高兴?生:高兴。
师:想不想在比赛中获胜?生:想。
师:为了在明天的比赛中获胜,现在我们一起来准备好不好?生:好!二、引导研究:1.材料的准备:不论做什么事,我们都要先写好计划,为了明天的比赛,我们先应干什么?(制降落伞),想一想你打算用什么做材料?(让学生举手回答,如纸、布、塑料等,然后综合得出最好的),还要什么?绳子。
2.仪器的择:①对降落伞还有什么要求?教师用手在通知书上指出。
(20g),20克究竟是多少?我们用什么来称?磅秤?杆秤?案秤?(让学生回答),为什么?(因为它们的分度值不同,应该选择分度值较小的天平秤),你们会使用天平吗?过一会儿大家一起研究研究。
②我们再看一看,还有什么要求?(指出3米)。
怎样测出高度是3米?需要什么仪器?(刻度尺)③比赛是比什么?(时间长为胜),那么这又要什么仪器?(秒表)3.天平的使用我们准备了所需的器材,下面一步就是要会使用这些仪器了,上节课就布置了,要求同学们在图书室或上届初二学生的物理书上自己找一找有关天平使用的方法,你们找了吗?有谁会使用天平,请给同学们说一说。
学生说后,教师再边演示边讲解。
4.秒表的使用我们一开课就讲了怎样学好物理,请同学说一说?教师再复述一次,秒表如何使用,现在就要用上这一方法。
我们先要猜一猜:上面一些按钮是干什么的,然后试一试。
证明自己的所想是否正确。
(让学生,讨论、试一试),然后让学生演示,教师综合。
5.我们即准备了所需的仪器,又会使用。
现在我们应该考虑什么?(怎样让“降落伞”在空中停留时间最长,哪些因素影响下降的速度?),这一问题、也需要自己猜想、实验,我想:由于时间和环境有限,现在大家自己想一想,课后再试一试,剩下的时间我们就一起来熟练一下天平、秒表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