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台湾当代文学概述

合集下载

台湾文学与香港文学

台湾文学与香港文学

台湾文学及香港文学一、台湾文学(一)台湾文学概述由于历史、政治等方面的原因,今天所谓的“台湾文学”,在时间上是指台湾被割让给日本殖民者以后,直至今日两岸尚未统一这一特定时段的称谓。

关于台湾文学的分期,一般认为:台湾新文学从20世纪20年代初开始,此前为古代、近代文学时期,与大陆文学相一致。

台湾文学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现代文学阶段,从20世纪20年代初至1945年台湾光复,因这一时期台湾被日本殖民者占领,所以又称日据时期文学。

当代文学阶段,从1945年台湾光复至今。

(1)现代文学时期(又称日据时期的台湾文学),大体与大陆的现代文学相呼应,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萌芽期:指20世纪20年代。

台湾新文化运动是在大陆“五四”新文化革命的直接影响下开始的。

这个时期新文学运动的骁将为张我军,他以《台湾民报》为阵地,发表《致台湾青年的一封信》、《随感录》等,他旗帜鲜明地站在新文化运动的立场,倡导白话文,向旧文学、旧文人开火,言辞激烈。

此外,赖和也是台湾新文学运动的奠基者。

发展期:指30年代初到1937年抗战爆发,这个时期新文学的阵地逐步扩大,由报纸副刊转向文艺副刊。

主要作家有杨逵、扬华、朱点人等。

低潮期:至1937年至1945年。

由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使得进步的文艺团体被迫解散,文艺刊物停刊,新文学运动处于停滞状态。

此时的重要作家有吴浊流(1900-1976),代表作为长篇小说《亚西亚的孤儿》。

(2)当代文学时期:指1945年以后的台湾文学,又称光复后文学。

大体可以以10年为一阶段来划分:50年代:“反共”和怀乡文学。

1950年台湾成立中国文艺协会,推出机关刊物《文艺创作》,大肆鼓吹战斗文艺。

与此同时,文坛出现了怀乡小说与回忆小说,如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张秀亚的《牧羊女》等。

50年代中、后期:现代诗歌在台湾兴起,涌现出三大诗社,最早由纪弦、郑愁予发起“现代诗社”,随后,洛夫、痖弦组织的“创世纪”,谭子豪、余光中组织的“蓝星社”成立,这些诗人们的诗歌都受到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现代向倾向明显。

当代台湾文学绪论 台湾文学教学课件

当代台湾文学绪论 台湾文学教学课件
其是大地主的经济利益。 (三)、社会转型的基本数据 (四)、台湾社会经济发展的其他不可忽略的因素
二、台湾社会分期和两岸文学的历史沿革
台湾是个移民岛,移民岛的文学从移民文学中孕育 和诞生,因而台湾文学是从大陆的移民文学中孕育和诞生 的。
台湾文学的出现,是大陆文学的原样移植,它没有幼 年期,没有初生态,一经出现,便是成熟的古诗。
20世纪20年代,在新旧社会和新旧文学交替之际,台 湾青年张我军在北京受到五四运动的洗礼和鲁迅的教诲, 将“五四”文学新军引进台湾,进行了新旧文学大论战。新 文学战胜了旧文学,打开了台湾新文学前进的航程。
三、台湾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认识
台湾当代社会变迁的基本走向——,从传统的农业 社会向现代工商业社会转型。
(一)、土地改革 1 、1950年开始实行耕地“375减租”条例 ; 2、、公地放领; 3、“耕者有其田”。
பைடு நூலகம்
(二)、土地改革的利弊 1 、土地改革使大量的无地农民成为自耕农; 2 、刺激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有助于台湾当局乱中求稳; 4 、土地改革仍然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地主尤
台湾新文学的一些重要作家、理论家,如:赖和、吴 浊流、钟理和、洪炎秋、林海音等全都到过大陆学习取 经。钟理和、林海音的创作就是从大陆起步的。
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台湾重回祖国的怀抱, 为了重建台湾新文学,大陆的一批文人离乡背井去了台 湾。
1949年,随着国情的巨大变化,一大批文人随着国民 党残余政权去了台湾。不仅实现两个文学球根和文学精神 的结合,而且改变了台湾文坛原有结构和创作队伍。台湾 文学和其他省份的文学完全一样,是中国文学固有的,不 可缺少的一部分。

台港文学现代小说

台港文学现代小说

里,独自彷徨街头,无所归依的孩子们”。白先勇对笔下人物总充满悲悯情
怀。有人形容白先勇为“背负五千年回忆的重担”,作者曾说:“写作是因 为希望将人类心灵中无言的痛苦转变成文字……”
台港文学
《永远的尹雪艳》通过昔日上海百乐门高级舞女尹雪艳的生活史,为 人们描绘了一幅台湾上层社会腐化堕落的生活图景,同时对昔日达官 贵人们今日的耽于幻想、缺少行动的勇气给以嘲讽,是一篇现实主义 的杰作。 《游园惊梦》主题内涵丰富深刻。从社会现实角度看,它反映了台湾 社会转折时期上层社会关系的变化,旧贵族官僚的没落与新兴资产阶
庆、南京、上海、香港等地。1948年到香港上小学,1952年去台湾上中
学,高中毕业后被保送到台湾大学。
台港文学
但是因为他热爱水利,想在长江三峡建立一个大型的水
利工程,于是他到台湾成功大学学习水利工程。1957年
考入台湾大学外文系,1961年毕业。1963年到美国爱荷 华大学“作家工作室”从事创作研究,1965年获硕士学 位。后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任教,讲授中国 语言文学课程。
台港文学
白先勇曾说:“中国文学的一大特色,是对历代兴亡伤怀的追掉,从屈原 的《离骚》到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中所表现的人世沧桑的一种苍凉感, 正是中国文学最高的境界,也就是《三国演义》中,‘青山依旧在,几度 夕阳红’的历史感,以及《红楼梦》‘好了歌’中‘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 一堆草没了’的无常感。” “台北我是最熟的——真正熟悉的,你知道,我在这里上学长大的——可 是,我不认为台北是我的家,桂林也不是——都不是。也许你不明白,在 美国我想家想得厉害。那不是一个具体的“家”,一个房子,一个地方, 或任何地方——而是这些地方,所有关于中国的记忆的总合,很难解释的, 可是我真的想得厉害。”

9台湾当代小说选讲—台湾乡土作家

9台湾当代小说选讲—台湾乡土作家
台湾宜兰县人,台湾当代文坛公认的“标准乡土作家”、 “小人物的代言人”。
• 黄春明曾就读于台北师范专科学校,后又转入台南师范, 最后在屏东师范获得毕业文凭。毕业后,当过工人、军人、 老师、电台编辑,拍过电影。1962年开始进行创作活动。
• 黄春明珍视并拥抱小人物的生活,擅长写“受屈辱的一群” 人的悲苦和奋斗,为“无告的人”代言,告诫人们不要 “以忘恩负义的心态来轻视孕育你供给你乳汁与蜜的土地 和人民”。
艺术特色
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在他的小说中,人物都具有栩栩如生、惟妙惟肖、鲜明迥 异的性格特色。例如青番公和阿盛伯,他们都是世代生长 在台湾本土的老翁,年龄相仿,经历相似,地位相当,但 个性却不同。
善于将肖像描写和心理刻画、生活经历、职业特点等结合 起来,使人物鲜活、丰盈、有趣、饱满。
七十年代后期,将笔锋转向开掘民族主义题材,全力抨击 那些因为西化而给台湾社会带来的崇洋媚外、民族精神沦 丧等严重病症。其小说色彩渐趋明朗,表达风格亦由冷漠 转为热情,常常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转换到所塑造的人物形 象中去,笔下蕴藉着积极向上的情怀。
《小林来台北》、《素兰要出嫁》、《香格里拉》等是这 个时期的代表作。
七十年代中后期,台湾进入资本主义,崇洋媚外、向往西 方,成了社会上一些人的通病。面对这样的社会状况,黄 春明用辛辣的笔锋将丧失民族自尊甘当洋奴的小人嘴脸展 示给读者,同时也揭示出台湾社会潜伏的危机。
《我爱玛莉》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作品中的台湾人陈顺 德在洋老板回国休假时,为了表示忠心,千方百计地将洋 老板豢养的一条名叫“玛莉”的杂种狼狗接回家饲养,像 爱自己的情人一样爱狗。而自己的妻子对狗稍有不周,便 遭他打骂。深刻表现了当时台湾社会上民族自尊人情、人 性在均已丧失殆尽的“崇洋病症”。

台湾现当代文学

台湾现当代文学

「台灣現當代文學」教學大綱黃錦珠一、教學目標文學是認識一個族群之靈魂最動人的管道。

身為台灣人,瞭解台灣的靈魂及其精神,進而產生對本土的熱愛,是不容置疑的責任與義務。

本課程將選讀重要而有代表性的台灣作家之作品,從作品中認識台灣的文學特色,也認識台灣既有的靈魂、精神,引導同學認識文學,關愛本土。

二、教學內容「台灣現當代文學」指的是含括近代、現代以及當代等三個階段的台灣文學。

有關這三個階段的定名、時限劃分及其階段特色,其實目前學界並無統一的認知。

以下的說明也許不是學界公認的看法,但因有助於掌握整體的文學流脈,且能幫助釐析各階段的不同特色,化繁為簡,於個別具體的作家作品之外,統整對台灣文學應有的認知,而且實際上也並未抵觸學界現有的研究成果,故採取下述分期方式:日治時期為近代,脫離日治至解嚴之前為現代,解嚴之後為當代。

文學史上所謂的近代文學,是指以晚清時期為主的一個文學階段。

當時西方列強挾軍事、經濟之優勢進入中國,此後中國傳統的文化、文學,由於與西方文化、文學衝擊碰撞,產生了一連串的劇烈變化,表現於文學界,形成前所未有的各種新舊雜陳現象。

在此一時期內,白話文學萌芽,小說由文學邊緣向中心移動,文學的創作手法也推陳出新,為現代文學奠定重要的根基。

然而這個時期的台灣,由於中日甲午戰敗的因素,於1895 年割讓給日本,進入台灣史上的日治時期,與中國大陸地區的文學發展,形成似斷似續的不同路徑。

日治時期的台灣,雖然有不少民間人士致力保存漢文化,繼續從事漢文學的寫作,但是隨著殖民統治的時日漸久,後來統治者的逐漸施壓,以及複雜的時空環境因素,屬於台灣文學史上的新文學也逐漸成形並顯出獨有的特色。

此一時期即可稱之為台灣近代文學。

其時的各種創作嘗試與成果,對後來的台灣現當代文學形成影響與貢獻,是一個不可忽視的文學階段。

脫離日治時期以後直至解嚴之前,台灣文壇已經是白話文學為主流,小說、散文、詩歌均蓬勃發展,文藝出版也逐漸旺盛的階段。

台湾文学概况

台湾文学概况

二、台湾文学特色


1、民族性 2、本土性 3、融合性
第二节 台湾文学的分期与成就
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一、从“五四”至抗战胜利,称为日据时代的文 学 二、从1945年抗战胜利台湾回归祖国怀抱至今称 为光复以后的文学。
一、台湾日据时代文学又可分为: (1)20年代摇篮时期 (2)30年代成熟时期 (3)抗战爆发后的低潮时期
我之固体化

在此地,在国际的鸡尾酒里, 我仍是一块拒绝溶化的冰—— 常保持零下的冷 和固体的坚度。 我本来也是很液体的,也很爱流动,很容易沸腾, 很爱玩虹的滑梯。 但中国的太阳距我太远,我结晶了,透明且硬, 且无法自动还原。
当我死时

当我死时,在长江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 盖着黑土 在中国,最美丽母亲的国度 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 听雨侧,安魂曲起自长江、黄河 雨管永生的音乐、滔滔,朝东 这是最纵容最宽阔的的床 让一颗心满足地睡去,满足地睡去,满足地想 从前,一个中国的青年曾经
第二节 林海音
一、作者介绍 二、林海音的作品类型 (1)用朴实的传统的写实主义的手法,描写旧中国 北京各阶层的生活和北京的风俗习惯与风景名 胜,作品富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城南旧事》。 (2)以传统的写实主义手法与西方文学的技巧相结 合,描写旧中国妇女的婚姻悲剧故事。《婚姻 的故事》。 (3)用写实主义手法描写乡土题材。《要喝冰吗》。 三、作品赏析:《城南旧事》、《金鲤鱼的白裥裙》
芝加哥


新大陆的大蜘蛛雄踞在密网的中央,吞食着天文数字的小 昆虫,且消化之以它的毒液。 而我扑进去,我落入网里——一只来自亚热带的、难以消 化的金甲虫。 文明的兽群,摩天大夏们压我、以立体的冷淡,以阴险的 几何图形压我,以数字后面的许多零压我,压我,但压不 断飘逸于已乡人的灰目中的西望的地平线。 迷路于钢的大峡谷中,日落的更早——(他要赴南中国海 黎明的野宴) 钟楼的指挥仗挑起了黄昏的序曲, 幽渺地,自蓝得伤心的密歇根湖底。

台湾当代文学

台湾当代文学

台湾当代文学
台湾当代文学是指在当代(20世纪后期至21世纪初)时期出现的台
湾文学作品。

其主要特点是汇聚了多元文化的元素,并且具有生动、自由、个性化等特点。

台湾当代文学的发展与台湾文化、社会、政治的变迁密切相关。

20
世纪80年代军人政府时期,台湾文学风格多样,增加了现代主义与后现
代主义的元素。

而随着政治开放、社会变革,台湾文学也日益呈现出多样性,出现了新的流派及风格,如乡土文学、都市文学、失落一代文学、后
现代主义文学等。

同时,台湾当代文学也呈现出文学市场化的趋势,出现了不少畅销作品,如王梦麟的《青春舞步》、严歌苓的《芳华》等,这些作品往往将文
学与商业成功结合在一起。

总体而言,台湾当代文学具有多元性、自由性、个性化、市场化等特点,在台湾的文学发展中阔步前行,对整个中华文化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

台湾现代文学史稿(1923-1949)

台湾现代文学史稿(1923-1949)

台湾现代文学史稿(1923-1949)台湾现代文学史稿(1923-1949)一、引言台湾的现代文学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当时岛上的文学创作开始逐渐与大陆沟通,并受到日本殖民统治的影响。

在1923年至1949年的这个时间段内,台湾文学经历了剧变和发展,涌现出了许多重要作品和杰出的作家。

本文将对这段时期的台湾现代文学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期全面展现这一时期台湾文学发展的特点和成就。

二、台湾现代文学的发展背景1923年至1949年是台湾现代文学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文学环境和社会背景对台湾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台湾当时处于日本的殖民统治之下,其文学受到了日本文学的强烈影响。

此外,大陆的文化复兴运动和胜利政权推动的现代化进程也对台湾文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政治、社会等因素的变化为文学的创作提供了新的素材和灵感。

三、台湾现代文学的主要派别和代表作品在这一时期的台湾现代文学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三个主要的文学派别:现代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和乡土文学。

这三个派别在台湾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并各自涌现出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1. 现代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强调个体的内心体验和情感的表达,追求形式的变革和创新。

在这个派别中,蔡文田、吕志和陈季常等作家是最著名的代表人物。

他们的作品不拘一格,风格独特,揭示了人类内心深处的苦痛和追求。

蔡文田的小说《悲歌》以及吕志的长篇小说《夜行船》都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它们充满了象征、隐喻和讽刺的手法。

2. 现实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强调对社会现实的描绘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在这个派别中,郑光美是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说《斗山志》以及《看图识字》等作品深入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贫困、不公与不平等。

除此之外,姚文元的报告文学《台湾乌鸦史》也充分体现了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通过对农村生活的深入观察,传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切。

3. 乡土文学乡土文学致力于捕捉乡土生活的细节和民间传统。

吕葆中是乡土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小说《半夜鸡叫》以及《纡尊降贵》等作品以幽默的笔调和台湾特有的语言揭示了台湾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

台湾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台湾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其他一些有影响的诗社 : 1958年由羊令野、罗门创办的《南北笛》; 1962年7月由陈敏华、古丁、文晓村等创办的 《葡萄园》;1964年6月由吴瀛涛、桓夫、詹冰、 林亨泰、白、锦连、赵天仪、薛柏谷、黄荷生、 王宪阳、杜国清、古贝等十二位台湾省籍诗人发 起成立的“笠”诗社。
返回
2、现代小说的出现将现代文学的发展推向了顶峰
怀乡文学在台湾文坛流行主要有以 下几方面的原因: 1、人的情感的自然需求。 2、新的现实刺激的结果。 3、战斗文艺的衰落。
返回
(三)60年代台湾文学的主潮是现代主义文学
台湾现代派文学深受精神分析学、存在主 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等西方现代文艺 思潮的影响,从卡夫卡、乔伊斯、吴尔芙、 福克纳、詹姆斯、劳伦斯等现代作家的作 品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从而形成了自己 的艺术特征。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盛行于台湾文坛的原因 主要是对50年代“战斗文艺”政治化、庸 俗化、公式化的反拨。“战斗文艺”脱离 现实、庸俗化、公式化的现象,使许多严 肃作家感到厌恶和失望,但他们慑于当局 的专制痛治,又不能正面地公开地抵拒, 于是起“纯艺术”的旗帜, 转向西方现代 派文学,探索偏重于艺术的文学之路。
返回
1、现代派诗社的兴起 台湾现代派文学的发端以现代派诗的兴 起为标志,五十年代初期现代派诗社和 诗刊的创办和逐渐兴旺,为台湾现代派 文学的发展拓开了道路。 1953年2月1日,诗人纪弦首先创办了 《现代诗》季刊,并很快集聚了一批现 代诗作者,这是台湾现代派文学发端的 重要标志。 “蓝星”诗社是对推动现代诗发展起重 要作用的另一个诗社。《蓝星》于1953 年6月创刊,次年3月,由覃子豪、钟鼎 文、邓禹平、夏菁、余光中等发起成立 “蓝星”诗社。
返回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台湾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台湾文学概述

台湾文学概述

怀乡文学在台湾文坛流行主要有以 下几方面的原因: 下几方面的原因: 1、人的情感的自然需求。 、人的情感的自然需求。 2、新的现实刺激的结果。 、新的现实刺激的结果。 3、战斗文艺的衰落。 、战斗文艺的衰落。
返回
(三)60年代台湾文学的主潮是现代主义文学 年代台湾文学的主潮是现代主义文学
台湾现代派文学深受精神分析学、存在主 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等西方现代文艺 思潮的影响,从卡夫卡、乔伊斯、吴尔芙、 福克纳、詹姆斯、劳伦斯等现代作家的作 品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从而形成了自己 的艺术特征。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盛行于台湾文坛的原因 主要是对50年代“战斗文艺”政治化、庸 俗化、公式化的反拨。“战斗文艺”脱离 现实、庸俗化、公式化的现象,使许多严 肃作家感到厌恶和失望,但他们慑于当局 的专制痛治,又不能正面地公开地抵拒, 于是起“纯艺术”的旗帜, 转向西方现代 派文学,探索偏重于艺术的文学之路。
返回
年代台湾文学的主流是“ (二)50年代台湾文学的主流是“战斗文艺”和 年代台湾文学的主流是 战斗文艺” 怀乡文学” “怀乡文学”
• 所谓的“战斗文艺”是50年代国民党为
适应其政治需要而推行的文艺政策。 • 1950年5月,在国民党当局的授意下, 由张道藩出面主持了“中国文艺协会” 第一次大会,大会的《宣言》宣称,台 湾文艺家的天职就是要把反共救国作为 神圣的任务。大会成立了以张道藩为主 任委员的中华文艺奖金委员会,并把 “反共抗俄意识’作为主要评选标准。 这个文艺奖金委员会还发行机关刊物 《文艺创作》,为反共作品提供发表园 地。
返回
在创作方面,开“战斗文艺”风气之先 的是“战斗诗”。孙陵的《保卫大台湾 歌》即为代表作 在“战斗文艺”中,持续时间较长和影 响较大的是小说,主要代表作家有潘人 木、陈纪滢和姜贵等。代表作品有潘人 木的《涟漪表妹》、陈纪滢的《狄村传》 和姜贵的《旋风》等。

第六章台港文学

第六章台港文学
: • 台湾现代文学(1920—1945)先后经历了开拓期、繁荣期和沉寂。 • 台湾当代文学(1945--)先后经历了“文化沙漠”时期、“战斗文艺”和
“乡愁文学”时期、现代派文学盛行时期、乡土文学再崛起时期和八十年代 开始的台湾文坛的多元化倾向时期。白先勇的小说创作。余光中、洛夫的诗 歌创作。香港文学从二十年代开始,以1949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发展阶段。 • (二)作品选读: • 《一朵小白花》表现了对人间真情的留恋,透露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多方 面地运用对比手法。 • 《雪地上的星星》描写了台湾留美学生的艰难处境。巧妙而多样的心理刻划。 • 《倚天屠龙记》鲜明、丰满、个性特出的人物形象。 • 《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 • 《蛇》出色的心理描写。明快的语言。 • 席慕容诗三首 感情深沉含蓄。跳跃式的结构。 • 《催魂铃》表现现代人的一种矛盾心态和怀旧心理。知识丰富,巧妙地借用、 改用成语,生动的比喻。 • 《亲不亲,故乡人》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爱心。

台湾文学概论

台湾文学概论

台湾文学概论台湾是中国的领土,是中国人用血和泪写成的一部历史。

在近代史上,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对内高压,对外投降,甲午战争失败,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台给日本,从此台湾成为日本的殖民地。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台湾又长期孤处岛上,这样使台湾成为一块特殊的领域,台湾文学也因为这些历史因素而成为一种“边缘”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特殊地位。

虽然由于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自然环境的不同,大陆和台湾文学在许多方面存在着重大差异,诸如作家队伍的组成,作家的学识、素质,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文学思潮和流派,甚至表现和文字技巧等都存在着差异。

但不管有多大不同,它们都是中国人写的,是用汉语言文字写的,是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是继承中国文学传统的,文学品种、体裁也基本上是一致的。

虽然各具特色、观念见解不一,但都是中国文学这一点是不变的,它们是母体文学的一种延伸、补充和扩展。

主要原因在于:1、有五千年历史的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生命力,是中华民族统一的基础,不易为其他民族文化所消解同化。

2、炎黄子孙无论在何时何地和任何条件下总以传播中华文化为己任,即使是在外族统治的血腥镇压下或全盘西化的摧残下,他们也总是奋起抗争,坚持创作,维护自身的文化。

3、海峡两岸统一在望,两岸沟通日益频繁。

正因为同种同文同传统,富有血缘地缘亲缘心缘情缘之故,台港澳从未与母体文化割断过。

一、台港文学的历史地位和意义台湾是中国领土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中华文化的历史积淀,虽然曾有过沦为殖民地的屈辱历史,但坚韧的向心力总也不曾使它脱离过祖国民族的母体。

秉承着光辉的民族传统,在特定的区域内滋长的台湾文学,无疑构成了中国文学不可或缺的环节。

正是在参与祖国文学大业的过程中,台湾文学也显示了其自身的历史价值主要表现为:1、丰富、延展了中国文学反映生活的空间。

台湾作家对本地区中国人生活各方面的独特写照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留下了台湾同胞的身影和心影。

台湾文学概述

台湾文学概述

台湾新文学发难期的急先锋张我军, 台湾新文学发难期的急先锋张我军, 身受“五四”运动洗礼, 身受“五四”运动洗礼,于1924年9 年 月在《台湾民报》 卷 期上发表 期上发表《 月在《台湾民报》2卷7期上发表《致 台湾青年的一封信》 台湾青年的一封信》。呼唤台湾青年 团结、 毅力、牺牲” 以“团结、 毅力、牺牲”为武器改 造台湾旧文化。 造台湾旧文化。 同年11月 张我军又在《台湾民报》 同年 月,张我军又在《台湾民报》 2卷24期发表《糟糕的台湾文学界》, 期发表《 卷 期发表 糟糕的台湾文学界》 介绍世界文学的发展趋势, 介绍世界文学的发展趋势,呼吁台湾 陈腐颓丧的文学界洗刷一新” 把“陈腐颓丧的文学界洗刷一新”。
返回
2、现代小说的出现将现代文学的发展推向了顶峰 、
在现代派小说的发展过程中,《文学杂志》和《现 代文学》这两个刊物起了尤为重要的推动作用。 《文学杂志》创刊于1956年9月,于1960年8月停 刊,创办人是台湾大学外文系主任夏济安教授。夏 济安之所以创办了这本杂志是因为他厌弃了那些 “宣传文章”、粉饰文学,倡导的是一条关心人生、 反映时代、描写真实、揭示真理的写实主义路线。 《现代文学》创刊于1960年3月,创办者是白先勇、 陈若曦、欧阳子、王文兴、叶威廉等台湾大学外文 系的一批三、四年级的学生。《现代文学》的诞生, 标志着现代主义在台湾小说领域中崛起和趋向成熟。
返回
台湾新文学之父赖和,虽处于日据时代, 台湾新文学之父赖和,虽处于日据时代,但其一生 皆用中文创作。1925年,发表了第一首新诗《觉悟 皆用中文创作。 年 发表了第一首新诗《 下的牺牲——寄二林事件战友》,开始积极投入台 寄二林事件战友》 下的牺牲 寄二林事件战友 湾新文学的创作。 湾新文学的创作。
返回

中国现当代文学--港台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港台文学
港台文学
h
1
第九讲 港台文学
(一)香港文学概况: 1、1920、30年代的香港文学:从发生到勃兴。 2、抗战时期的香港文学 :前所未有的繁荣。 3、战后香港文学:凋零时期。 4、50、60年代的香港文学 :浓厚的政治意识—
—现代主义的兴起——通俗文学的勃兴。 5、70年代后的香港文学 :进入新的繁荣时期。
h
2
(二)台湾文学概述
1、1925年到1931年,是台湾文学的草创期。
2、1931年到1937年,是台湾文学的繁荣期。
3、1937年到1945年,日本占领台湾,是台湾文学的凋 零期。
4、1945年8月日本投降到1949年12月国民党政府迁台, 是台湾文学的光复期。
5、50——70年代 ,“反共文学”泛滥一时,怀乡文学 顽强生存,现代派诗歌开始探索。70年代台湾文学具 有强烈使命感和忧患意识的乡土文学成为主要的文学 潮流。
h
3
80——90年代台湾文学
呈现出多流派、多风格、 多题材的多元化格局。 出现了政治小说、都市 文学、新女性主义文学、 探亲文学等新品种。
h
4
二、白先勇的短篇创作与长篇《孽子》
白先勇(1937-)
h
5
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寂寞的十七岁》、《台北 人》、《纽约客》,散文集《蓦然回首》,一 九八三年发表长篇小说《孽子》。

h
21
重要评价观点
梁实秋:“成就之高,一时无两”。 诗人的朋友蔡思果:“全身每一钱肉都是脑 子”。教授古远清:“左手写诗,右手写散文, 还有‘可疑’的第三只手在写文学评论。” 评论家伍立杨:“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 余光中。”
h
22
四、金庸的武侠小说
江泽民会见金庸

台湾文学概述

台湾文学概述

台湾文学概述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台湾文学发展的历程、状况及其文学现象认识台湾文学发生,发展的规律,掌握其作家、作品特点。

教学重点:认识、了解,把握不同时期的文学思潮及其创作概况,明确台湾文学性质。

教学难点:认识台湾现代派文学与乡土文学创作特色认识,了解著名作家的文学创作的思想艺术特点。

教学安排:二课时教学方法:讲授、分析教学内容:一、台湾文学的性质1、研究台湾文学的原因: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台湾新文学是中国新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了解台湾,研究台湾新文学是统一祖国的需要。

2、如何研究台湾新文学:台湾新文学发生于二十年代,一方面继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学传统,蕴含了强烈的民族意识,爱国主义精神,另一方面有许多因素,浓郁的地方色彩。

受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影响,有健康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又有“反共”意识的创作。

所以,研究台湾新文学,即要将其与祖国文学相连。

又必须根据台湾特定的社会历史,现实环境,从具体作品出发,实事求是地批评,只有这样,才能恰如其分地确定各个流派,作家及其作品在文学史上的作用。

3、台湾新文学的性质台湾新文学发端于“五四”运动时期,是中国新文学的一个重要成部分。

A 地缘关系: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与大陆密不可分,《唐》过台湾,从性氏、宗族、传统方面详细考察了台湾与大陆的关系:“我们的祖先是从唐来的”1978.11台湾史迹研究会议,“研究台湾同胞根的问题”,《台湾日报》1919、6、11发表了《乡土、血统、根》指出,台湾是我们直接的根,而这根不嵌在更大的根里,非便是中国。

B、政治背景:1840年鸦片战争后,台湾人民同祖国人民一样经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双重压迫,“五四”时,台湾先驱者接受“五四”爱国运动和俄国十月革命影响,开展了以争取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为目标的斗争,组织了“应声会,启蒙会,新民会,”创办“台湾青年”,加入了大陆民族解放运动大合唱,有人称之为,台湾新文化运动。

C、文化背景看,受“五四”新文学影响,从1920年起,以“反对文言,提倡讨论,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内容的文学改革运动,《台湾青年》发表了《文学的职务》《日用文鼓吹论》(陈瑞明),《台湾》《论普及白话文的新使命》《汉文欧革论》黄朝戮,提倡改革旧文学,推广白话文,尤其是廖汉原《新旧文学之争》,“中国新文学开始于文学改革,终于文学改革台湾文学已步其后坐,台湾新文学运动,是受中国新文学运动影响而发生的。

台湾现代文学

台湾现代文学

• 30年代初期,受大陆同一时期“左联“为核心的革命文学 主潮呼应,台湾文学进入繁荣期。 • 1934年5月6日,以赖和,张深切为领导的“台湾文艺联 盟“成立。提出了”推翻腐败文学,实现文艺大众化“的 目标,并且创办了机关刊物《台湾文艺》《台湾文艺》的 创刊,推动了台湾新文学运动达到高潮,标志现代新文学 进入了繁荣期。除了赖和,杨逵等原以成名的作家外,吴 浊流,张我军,张深切,吕赫若等一大批作家在思想上, 艺术上也都趋于成熟。在创作方面出现了如赖和的《流离 曲》,《南国哀歌》,杨守愚的《一个恐怖 的早晨》, 杨华的《黑潮集》等诗歌以及赖和的《善讼人的故事》, 杨逵的《送报人》吴浊流的《水月》等有深远影响的小说。
• 从1937年推行“ 皇民化”运 动卡好似,到1945年台湾光 复,爱国作家虽然也写了一 些优秀的作品,但总的来说, 台湾新文学作品数量锐减, 已失去了昔日的繁荣。
台湾现代文学的繁荣期?1927年前后台湾反帝反殖民和工农运动蓬勃兴起引起了日本殖民当局的极度恐慌他们在血腥镇压了年前后台湾反帝反殖民和工农运动蓬勃兴起引起了日本殖民当局的极度恐慌他们在血腥镇压了雾社起义后又在全岛发动大进反检举进行大逮捕反帝反殖民转入低潮
台湾现代文学
•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台湾文学也是中国文学不可分割的 一部分。以1945年台湾光复为界, 台湾文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光复以前,日据时期的台湾文学为 现代文学阶段;光复以后为当代文 学阶段。
• 繁荣期的特点: • 这一时期的作品多以忧郁的 目光凝聚灾难的台湾,批判旧 社会习俗,揭示日本统治的的 这块土地的流血与与伤痛呻吟 与呼唤,展示顽强不屈的民族 精魂。
台湾现代文学的沉寂期

从1937年开始,日本殖民当局为了配 合在大陆的侵华战争,彻底消除台湾 人民的民族意识,在台湾强行推行 “皇民化”运动,规定日语为台湾唯 一合法的语言,一切出版物禁止使用 汉语,还强行解散了“台湾文艺联 盟”。台湾新文学运动俄旗手赖和被 捕,许多新文学作家被迫停止了创作。 新文学运动随之结束。

当代台港文学专题

当代台港文学专题
(二)文学主张: 在1977、1978年台湾乡土文学论战中发表《文学来自社会,反映社会》、《建立民族文
学的风格》等文,维护乡土文学,并明确提出了现实主义的文学主张:一、反对文学全 盘西化的倾向,主张建立具有民族风格的文学;二、文学要关心民众的疾苦和为民族的 独立自由而斗争;三、文学要起到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作用,解答历史提出的问题。
绪论 当代台港文学发展脉络
第一节 50年代文学 一、台湾:“战斗文学”“反共文艺” 内容上歪曲历史、颠倒是非、丑化中共、鼓动反攻倒算。 形式上“八股”、单调、僵化。 二、香港:”绿背(美元)文化、自由文艺 人世感怀之作、回忆录盛行 如:张爱玲《秧歌》、 《张国涛回忆录》
第二节:60年代文学 一、现代主义文学流行 1、台湾现代主义文学首先在诗歌领域掀起:纪弦创办《现代诗》和“现代诗社”;痖弦
三、《将军族》 作为陈映真前期的代表作之一,较典型的体现了其创作思想。从题材上看,它是一个凄婉 的、动人的爱情故事。作家用细腻、婉转的现实主义叙述手法,巧妙、引人的情节安排, 同时辅之一现代派手法把一个大陆的国民党退伍兵与一个台湾本土小姑娘之间的按常理 不可发生的感情,写得真实感人。从主题上来看,正如台湾著名学者叶石涛所说:“他 的所有小说的主题大多离不开对于即寓于台湾的大陆人的沧桑的传奇,以及在台湾的流 寓的和本地的中国人的关系所显示的兴趣与关怀。”
第二节 钟肇政 一、钟肇政创作历程
笔名有九龙、钟正、赵震、路加等。1925年生于台湾省桃园县龙潭乡。1943年淡水中学毕 业,1944年进入一年制的彰化青年师范学校。毕业后,他被日本统治者征召入伍,为“学 徒兵” 。光复后就读台湾大学中文系,因听觉障碍,旋又退学,回龙潭任小学教员,决 心自学,苦读中文。开始涉猎一些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和五四以来的新文学作品。他有了 写作欲望。开头,他以日文拟草稿,然后再译成汉文,后来,逐渐习惯以日文构思,再 用汉语写作,最后才达到用汉语构思,再直接用汉语写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0年代以后——
“主潮更迭”让位于“多元发展”,进入互补共进,多元 化的文学时代,形成“大植物园”的文学生态。
颠覆既有的价值成为一种趋势。 主张国际化(横的移植)、强调民族化(纵的继承)和本
土化(乡土情怀)。 一些新的文学现象—— 女性主义文学高涨; 政治文学潮流兴起,如“牢狱小说”; 同志文学和“酷儿”写作大兴; 都市文学和后现代派潮流交织风行; 原住民文学80年代开始起步并日渐兴盛; “探亲文学”、“眷村文学”成一进热潮; 环保文学与自然写作兴起; 新生代(或称新人类)作家掀起世纪末文学思潮;
50——70年代(一)
50年代初,国民党政府大力提倡“战斗文学”、 “反共文学”;
50年代初,“怀乡文学”风行一时,代表作品有 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於梨华的《梦回青河》、 张秀亚的《三色堇》等;
50——70年代(二)
五六年代,现代派文学兴起 诗歌倡导,五十年代前期——
“现代”诗社成立:纪弦、郑愁予等 “创世纪”诗社:痖弦、洛夫等 “蓝星”诗社:覃子豪、余光中等
乡土文学在70年代成为文学主潮。
50——70年代(四)
60年代,反共文学渐遭摒弃,以娱乐消遣为追求 的通俗文学开始兴起。主要有打开言情小说天地 的琼瑶《窗外》;古龙的武侠小说等。
60年代留学生文学渐渐崛起,并延伸至80—90年 代。於梨华(《又见棕榈,又见棕榈》、《傅家 的儿女们》)、聂华苓(《桑青与桃红》)、白 先勇(《纽约客》)、张系国(《昨日之怒》) 等写出了一批出色的作品。
这些诗社创作主张各有不同,但都表现出现代主义倾向。
小说崛起,五六十年代之交—— 《文学杂志》台大外文教授夏济安等; 《现代文学》白先勇、陈若曦、欧阳子、叶维廉等;
以两刊为阵地,掀起介绍西方现代派文学的热潮,并写出 了一批具有明显现代主义色彩的小说作品,标志着现代主 义在小说领域的崛起和成熟。 六十年代,现代主义浪潮成为台湾文坛的主流。台湾当代学概述台湾当代文学发展脉络
20世纪20——40年代
“台湾文化协会”成立; 《台湾青年》创刊; 赖和、张我军、杨云萍等的创作成为台湾新文学的先驱。
张我军《卖彩票》,赖和《斗闹热》、《不如意的过年》、 《一杆“称仔“》,杨云萍《光临》。 30年代初展开“乡土文学”的讨论。 30年代末,日本殖民统治者大力推行“皇民文学”。 30、40年代,台湾文学中的反日情绪高涨,作品有杨逵的 《送报夫》、《鹅妈妈出嫁》;吕赫若的《牛车》;龙瑛 宗的《植有木瓜的小镇》;吴浊流的《亚细亚的孤儿》等。 光复以后,40年代末,《新生报》副刊《桥》展开台湾新 文学诸问题的论争。
50——70年代(三)
五六十年代的乡土文学在钟理和、钟肇政等作家 的努力下持续发展,其重要表现在——
唐文标事件 乡土文学大论战 有稳定的文学阵地:《台湾文艺》、《笠》和《文学季刊》
等。 涌现出大批卓有成效的作家作品,如陈映真的《夜行货
车》、《将军族》;黄春明的《儿子的大玩偶》、《看海 的日子》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