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行为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二版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共86页
消费者行为学课后练习答案
第二章消费者决策过程:问题认知与信息搜集1.解释概念(1)主动型问题:主动型问题是指在正常情况下消费者能意识到的问题。
(2)被动型问题:被动型问题是消费者尚未意识到或需要在别人提醒之后才可能意识到的问题。
(3)问题认知:是指消费者意识到理想状态与实际状态存在差距,从而需要采取进一步行动。
(4)一般性问题认知一般性问题认知所涉及的理想状态和现实状态之间的差别,可以通过同一类产品的不同品牌来缩小。
(5)选择性问题认知选择性问题认知所涉及的理想状态和现实状态之间的差别,通常只有某个特定品牌才能予以解决。
(6)及时性信息搜集及时性信息搜集是指不针对特定购买需要或购买决策而进行的信息搜集活动。
(7)意识域:意识域是消费者知悉或意识到且有可能作为被选品的品牌。
(8)激活域:激活域是由备选品中予以进一步考虑的产品或品牌组成。
(9)惰性域:惰性域是由消费者了解但不关心的产品或是品牌组成。
(10)排除域:排除域是由消费者不喜欢和不予考虑的产品或品牌组成。
2扩展型决策、有限型决策和名义型决策彼此有何区别?(p35)3分别列举扩展型决策、有限型决策和名义型决策的例子各一个。
(p32—35)(1)扩展型决策的例子:以购买个人计算机为例,如果购买者对计算机本身以及计算机市场的情况均不熟悉,那么他就需要从各种方面搜集信息,了解市场上有哪些牌号的计算机,各种牌号计算机在性能、价格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应从哪些方面评价计算机的好坏、优劣等等。
也许他需要花费几天甚至几周的时间才能决定选择何种规格、何种品牌和带有什么样装置的计算机。
(2)有限型决策的例子:到20世纪50年代,消费者对速溶咖啡及其选择标准已经了然于胸,当遇到新的和不熟悉的牌子时,他可能会做些简单的了解,如检查一下标签的信息等,然后做出购买决定。
将速溶咖啡买回家后,如果没发生什么异常,消费者一般很少再作出进一步评价。
如果品质特别的好或是特别的不好,消费者可能会偶尔向他人提及,或在下一轮购买中根据自身体验决定是否仍然选择该品牌。
消费者行为学作业参考答案完整版
消费者行为学作业参考答案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1.试述从众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从众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受群体引导或压力,而趋向于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现象。
从众的原因:(1)行为参照:在情境不确定时,其他人的行为最具有参照价值。
(2)对偏离的恐惧:任何群体都有维持群体一致性的倾向和机制,对于偏离者会疏远、排斥和制裁。
(3)群体的凝聚力:群体的凝聚力越强,群体成员就越愿意采取与群体相一致的行为。
影响从众的因素:(1)群体特性:群体一致性、群体规模、群体专长性。
(2)消费者特性:消费者自信程度、消费者的自我介入水平、消费者对群体的忠诚度。
2.分析家庭与其他社会群体的区别。
家庭是指以婚姻关系、血缘关系和收养关系为纽带而结成有共同生活活动的社会基本单位。
家庭与其他社会群体的区别:(1)家庭的形成是以婚姻或血缘为纽带,而其他群体的形成一般是以工作或任务为纽带。
(2)家庭成员之间具有更深刻和更持久的情感联系,而其他社会群体的成员之间的联系则具有较多的理性色彩。
(3)家庭更侧重内在价值的追求,而其他群体更侧重外在价值的追求。
(4)家庭强调的是合作,而其他群体强调的是竞争。
3.自我概念有哪几种类型?营销者如何运用关于自我概念的知识?自我概念或自我形象是个体对自身一切的知觉、了解和感受的总和。
自我概念的类型包括:(1)实际的自我概念:指个人对现在的自己的实际看法。
(2)理想的自我概念:指个人认为自己应当成为的人。
(3)社会的自我概念:指个人认为别人怎样看自己。
(4)理想的社会自我概念:指个人希望别人怎样看自己。
(5)期待的自我概念:指如果可能的话个人希望成为的人。
自我概念的多样性意味着消费者在不同的情境下可能会选择不同的自我概念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而通常消费者会选择与自我形象相一致的产品和服务,避免选择与自我形象相抵触的产品和服务。
营销者应运用消费者自我概念为品牌定位,使其品牌形象与目标消费者的自我概念匹配。
消费者行为学第二版习题及答案
第1-1节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一、消费、消费者与消费者行为(一)消费与消费者消费含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消费者是从事消费活动的主体,指那些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有现实或潜在需求的人。
消费者分为现实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现实消费者:指对某种商品有现实需要,并实际从事商品购买或使用活动的消费者。
潜在消费者:指当前尚未购买、使用或需要某种商品,但在未来可能对其产生需求并付诸购买及使用的消费者。
消费者需求的潜在状态是由于缺乏某种必备的消费条件所致:(1)需求意识不明确(2)需求程度不强烈(3)购买能力不足(4)缺乏有关的商品信息(二)消费者心理与行为消费者心理: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发生的各种心理活动。
消费者行为:指消费者以货币、信用或其他方式的支出而获得商品和劳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反应与活动。
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关系:消费者心理是行为的基础,而行为是心理的表现。
二、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一)消费者的心理活动基础(二)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三)消费者群体心理与行为(四)消费者心理、行为与社会环境(五)消费者心理与市场营销第1-2节消费者行为的学科性质和特点一、综合性二、经济性三、发展性四、应用性第1-3节消费者行为学的演进与发展一、消费者行为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一)一方面是商品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另一方面是心理学等相关学科日益发展深化的产物。
二、消费者行为学的学科化和发展(一)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过渡(二)1929年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三)1960年,美国心理学会成立了心理学科分会,标志着消费者心理学独立学科正式诞生。
后称为消费者行为学。
三、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一)研究角度趋向多样化。
(二)研究参数趋向多样化。
(三)研究方法趋向定量化。
第1-4节消费者行为学在我国的应用与研究意义一、消费者行为学在我国的发展应用(一)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下,商品长期短缺、市场严重萎缩,这阻碍了我国关于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
消费者行为学课后答案
4.2
❖ 1)选择题 ❖ (1) A ❖ (2) B ❖ (3) B ❖ (4) B ❖ (5) B ❖ (6) A B C E ❖ (7)C ❖ (8)B ❖ (9)B ❖ (10)C
知识应用
❖ 2)判断题 ❖ (1) 对 ❖ (2) 错 ❖ (3) 对 ❖ (4) 对 ❖ (5) 错 ❖ (6)对 ❖ (7)对 ❖ (8)对 ❖ (9)对 ❖ (10)错
❖ 1.2 知识应用 ❖ 1)选择题 (1)C (2)A C D (3)A (4) D (5) B (6) D (7) C
❖ 2)判断题 ❖ (1) 对 ❖ (2)对 ❖ (3)对 ❖ (4)错 ❖ (5)错 ❖ (6)错
第2章
❖ 2.1 阅读理解 ❖ 1)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历史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 萌芽时期(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在这个阶段,
❖ (1)在经典条件反射学习中,总是非条件刺激 在前,非条件反应在后;而且后者是由前者所 引起的。但是在操作条件学习中,却是条件反 应在前,非条件刺激在后。
❖ (2)在经典条件学习中,条件反应与非条件反 应在性质上是相同的(都是唾液分泌);但在 操作条件学习中,两者不同,条件反应是压杠 杆,非条件反应是吃食物。
2.2
❖ 1)选择题 ❖ (1)A B C E ❖ (2)C ❖ (3)D ❖ (4)B C ❖ (5)B ❖ (6)A ❖ (7)B ❖ (8)ACD ❖ (9)C ❖ (10)BCD
知识应用
❖ 2)判断题
❖ (1) 对
❖
❖ (5) 错
❖ (6) 错
❖ (7)
❖ 第一,模特可以用来帮助观察者们获得一种或 更多的新的反应模式,这些反应模式在观察者 们过去的行为中是从来没有过的;
消费者行为学书后练习答案
消费者行为学书后练习答案第一章:1. 按照一般的分类方法,消费品可以分为:便利品、选购品、特殊品、非寻求品(ABCD)P52. 企业决定所使用的分销方式,一般的选择有:普遍性销售、选择性销售、独家经营(ABD)P183. 根据购买者对产品的态度而划分的群体,叫(行为变量)细分(D)P16第二章:1. 心理现象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ABCE)P282. 心理学把这种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叫(意志过程)(C)P283. 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冯特(D)P304. 实验法有以下两种形式: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BC)P375. 主题统觉测验属于消费者研究中的(投射技术)方法(B)P38第三章:1. 人类和其他动物最为复杂、高度发展和重要的感觉是:视觉(A)P502. “人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说的是感觉的(适应)现象(B)P563. 知觉的特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整体性(ABCD)P584. 听到消息的开头即引起听到其他部分消息的需要,这种现象被称为:蔡格尼克效应(B)P605. 个体对自己的智慧、能力、道德水平等方面的判断和评价,属于自我知觉中的:心理自我(B)P696. 我国古代“智子疑邻”的典故,就是典型的:心理定势(D)P70第四章:1. 按照需要的起源,可以把消费者的需要分为:天然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B)P822. 动机具有一下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BCD)P853. 消费动机的特征:原发性、内隐性、实践性、动态性(ABCE)P864. 人们在吃饱穿暖、有栖身之所以后,还要吃得科学营养、穿得美观漂亮、住得舒适宽敞,这指的是人们的:享受型消费动机(B)P875. 以社会允许的方式来表现社会所不能接受的欲望或动机,既释放心理能量又不用担心受到责罚的心理防卫机制是:升华作用(C)P95第五章:1. 情绪情感的构成包括:主观体验、生理唤醒、外部行为(ABD)P1052. 情绪和情感有两极性和(扩散性)两种特性(C)P1073. 根据情绪情感发生的强度、速度、持续时间,可以分为:心境、热情、激情(BCD)P108 第六章:1. 如果行为发生后,有害的或负面的事件随之而来,这种行为就不会再发生或降低发生频率。
消费者行为学作业参考答案
消费者行为学作业参考答案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1.试述从众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从众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受群体引导或压力,而趋向于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现象.从众的原因:1行为参照:在情境不确定时,其他人的行为最具有参照价值.2对偏离的恐惧:任何群体都有维持群体一致性的倾向和机制,对于偏离者会疏远、排斥和制裁.3群体的凝聚力:群体的凝聚力越强,群体成员就越愿意采取与群体相一致的行为.影响从众的因素:1群体特性:群体一致性、群体规模、群体专长性.2消费者特性:消费者自信程度、消费者的自我介入水平、消费者对群体的忠诚度.2.分析家庭与其他社会群体的区别.家庭是指以婚姻关系、血缘关系和收养关系为纽带而结成有共同生活活动的社会基本单位.家庭与其他社会群体的区别:1家庭的形成是以婚姻或血缘为纽带,而其他群体的形成一般是以工作或任务为纽带.2家庭成员之间具有更深刻和更持久的情感联系,而其他社会群体的成员之间的联系则具有较多的理性色彩.3家庭更侧重内在价值的追求,而其他群体更侧重外在价值的追求.4家庭强调的是合作,而其他群体强调的是竞争.3.自我概念有哪几种类型营销者如何运用自我概念的知识自我概念或自我形象是个体对自身一切的知觉、了解和感受的总和.自我概念的类型包括:1实际的自我概念:指个人对现在的自己的实际看法.2理想的自我概念:指个人认为自己应当成为的人.3社会的自我概念:指个人认为别人怎样看自己.4理想的社会自我概念:指个人希望别人怎样看自己.5期待的自我概念:指如果可能的话个人希望成为的人.自我概念的多样性意味着消费者在不同的情境下可能会选择不同的自我概念来指导自己的行为.而通常消费者会选择与自我形象相一致的产品和服务,避免选择与自我形象相抵触的产品和服务.营销者应运用消费者自我概念为品牌定位,使其品牌形象与目标消费者的自我概念匹配.4.消费者态度的组成成分是什么消费者态度是指消费者对某一事物或观念所持有的正面或反面的认识上的评价、情感上感受和行为上的倾向.态度的组成成分:1认知成分:一个消费者对一个事物的信念.信念就是自己认为可以确信的看法.信念就是指人按照自己所确信的观点、原则和理论去行动的个性倾向.2情感成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情感或者情绪.3行为内隐的行为意向成分:一个人对于某事物或某项活动做出特定反应的倾向.5.消费者态度有哪些功能消费者态度是指消费者对某一事物或观念所持有的正面或反面的认识上的评价、情感上感受和行为上的倾向.人为什么要形成或保持某些态度,这是一个态度功能的问题,态度有四种基本功能.1适应功能或功利功能适应功能指人的态度都是在适应环境中形成的,习得的态度是为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功能.2自我防御功能形成对某些事物的态度,帮助人们回避或忘却严峻环境及难以正视的现实,从而减缓心理紧张,保持心理平衡健康.3认识或理解功能形成对某些事物的态度,帮助人们对事物理解认识.一种态度能给人提供理解世界的参照框架或标准,因此它能引起意义感.4价值表现功能特有的态度往往表示一个人的主要价值观和自我概念.上述四种功能的前两种是为实际的需要服务的,能帮助人们调整或纠正自己的行为,以使人们将受到奖赏而不是受到惩罚.后两种功能是和追求自我实现相联的高层次需要有关.6.试述注意及其特征.注意是指个体对展露于其感觉神经系统面前的刺激物做出进一步加工和处理,它实际上是对刺激物分配某种处理能力.1注意的选择性人们每天要接触大量的信息和刺激,而易于接受或引起自己注意的仅是那些对自己有意义的信息以及与其他信息相比有明显差别的信息.2注意的可分割性是指可以将心理资源分割成若干单元,并将它们同时分配到几项任务中,分别指向几项事物.但注意的集中性将减弱或降低,进而降低认知效率及质量.3注意的有限性虽然可以同时将注意力放在几件事情上,但前提是做这几件事是自动的或者不需要太多的认知努力.7.分析感觉与知觉的联系与区别.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知觉是人脑对刺激物各种属性和各个部分的整体反应,它是对感觉信息加工和解释的过程.即感觉被选择,组织和解释的过程,人们只能处理少量信息即刺激,感觉到的信息只有一小部分被注意并赋予意义.感觉与知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1知觉以感觉为基础,缺乏对事物个别属性的感觉,知觉就会不完整.2一旦刺激物从感官所涉及范围消失,感觉和知觉就停止了.3知觉是对感觉材料的加工和解释,但它又不是对感觉材料的简单汇总.4感觉是天生的反应,而知觉则要借助于过去的经验,知觉过程中还有思维、记忆等的参与,因而知觉对事物的反映比感觉要深入、完整.动机是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促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作用.8.为什么不用需要直接解释人的行为背后的动因,而是在需要概念之外引入动机这一概念呢消费者需要是指消费者生理和心理上的匮乏状态,即感到缺少些什么,从而想获得它们的状态.动机是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促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作用.人们从事任何活动都由一定动机所引起.引起动机有内外两类条件,内在条件是需要,外在条件是诱因.1需要只有处于唤醒状态,才会驱使个体采取行动,而需要的唤醒既可能源于内部刺激,亦可能源于外部刺激.2需要只为行为指明大致的或总的方向,而不规定具体的行动线路.而动机是促使消费行为发生并为消费行为提供目的和方向的动力.3在某些情况下,需要只引起人体自动调节机制发挥作用,而不一定引起某种行为动机.4即使缺乏内在的需要,单凭外在的刺激,有时也能引起动机和产生行为.总之,动机既可能源于内在的需要,也可能源于外在的刺激,或源于需要与外在刺激的共同作用.简单地将需要与动机视为同义,并不科学,对深入分析、理解消费者行为也无助益.9.试述动机的特征.动机是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促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作用.动机的特征:1动机的不可观察性或内隐性动机是联结刺激与反应的中介变量,它只能通过对某些外显行为指标的研究作出推断,动机本身是无法直接观察到的.2动机的多重性很多购买行为都隐含着多种动机.3动机的实践性与学习性动机包含着行为的能量与行为的方向两方面内容.行为能量很大程度上是由需要的强度所决定的,而行为方向则受个体经验以及个体对环境、对刺激物的学习的影响.动机的习得性实际上意味着动机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伴随个体的学习和社会化而不断改变的.4动机的复杂性动机的复杂性至少可以从四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是任何一种行为背后都蕴含着多种不同动机,而且类似的行为未必出自于类似的动机,类似的动机也不一定导致类似的行为.二是同一行为背后的各种动机有着强度上的差别.三是动机并不总是处于显意识水平或显意识状态.四是没有一种动机是孤立的.人类的行为十分复杂,也许行为背后的动机比行为更为复杂.10.分析按序排除规则与编篡式规则的区别.排除式规则要求消费者对评价标准按重要程度排序,并对每一标准设立删除点或淘汰标准.从最重要的属性开始对所有品牌进行考察.那些没有超过删除点或切除点的被排除在外.编篡式规则要求消费者将评价标准按重要程度排序,然后将选择最重要属性中表现最好的品牌.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品牌等序,它们将再按次重要属性进行评价,直到只剩下一个品牌.编篡式规则与排除式规则比较相似,差别只是编篡式规则在每一步都寻求最佳表现的品牌,而排除式规则只是寻求表现满意的品牌.11.消费者情境由哪些主要因素构成消费者情境是指消费或购买活动发生时个体所面临的短暂的环境因素,如购物时气候、购物场所的拥挤程度、消费者的心情等等.情境由五个变量或因素组成:1物质环境:地理位置、音响、灯光、气味等.2社会环境:购物或消费活动中他人对消费者的影响.3时间:可支配的时间和发生的时机.4任务:购物目的和使用情境.5先行状态:暂时性的情绪或状态.12.流行包括哪些方面试述流行与消费者行为的关系.流行是指一个时期内社会上流传很广、盛行一时的大众心理现象和社会行为.流行可以分为:物的流行、行为的流行与思想的流行.流行与消费者行为的关系:1流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消费者在某些商品消费上的共同偏好.2流行可以促进人们在商品购买上的从众行为.3流行以满足一定的社会和心理需要为基础,满足这类需要的方式很多,流行只是其中的一种方式而已.4流行过程不同阶段的采用者,一般具有较大的心理与个性差异.13.消费者情境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消费者情境是指消费或购买活动发生时个体所面临的短暂的环境因素,如购物时气候、购物场所的拥挤程度、消费者的心情等等.情境可以分为三种类型:1沟通情境沟通情境是指消费者接受人员或非人员信息时所处的具体情境或背景.2购买情境购买情境是指消费者在购买或获取产品时所处的情境,通常涉及做购买决定和实际购买时所处的信息环境、零售环境和时间压力.3使用情境使用情境是指消费者在消费或使用产品时所面临的情境.14.参照群体对消费者的影响方式有哪几种类型参照群体是指这样一个群体,该群体的看法和价值观被个人作为他或她当前行为的基础.参照群体对消费者的影响方式有三种:1规范性影响规范性影响又叫功利性影响是指由于群体规范的作用而对消费者的行为产生影响.--个人为了获得赞赏或避免惩罚而满足群体的期望.2信息性影响信息性影响是指参照群体成员的行为、观念、意见被个体作为有用的信息予以参考,由此在其行为上产生影响.3价值表现上的影响价值表现上的影响是指个体自觉遵循或内化参照群体所具有的信念和价值观,从而在行为上与之保持一致.15.为什么非正式群体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往往较正式群体更大正式群体是指有明确的组织目标、正式的组织结构、成员有着自己的角色规定的群体.非正式群体是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由于共同的兴趣、爱好和看法而自发形成的群体.非正式群体可以在正式群体之内,也可以在正式群体之外或跨几个群体,成员的交往和联系比较松散自由.由于非正式群体没有严格的组织与制度约束,容易形成宽松、自由的信息交流环境,因此,非正式群体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往往较正式群体更大.16.试述构成社会群体的基本条件或特征.社会群体是指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而产生相互作用的集体.构成社会群体的基本条件或特征:1群体成员需以一定纽带联系起来.2成员之间有共同目标和持续的相互交往.3群体成员有共同的群体意识和规范.1.个性是指决定和折射个体如何对环境作出反应的内在心理特征.2.品牌个性是品牌形象的一部分,是指产品或品牌特性的传播以及在此基础上消费者对这些特性的感知.3.兴趣是指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4.学习是指人在生活过程中,因经验或实践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5.潜意识是指个人的原始冲动和各种本能以及由这种本能所产生的欲望,它们为传统习俗所不容,被压抑到意识阈限之下,是人的意识无法知觉的心理部分.6.人格指在遗传基础上,在其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行为模式和心理特征.7.替代指示器或替代性指标是指可被消费者察觉且能用来指示或判断另一类不易观察属性的属性.8.产品闲置或“不使用”是指消费者将产品搁置起来不用,或者相对于产品的潜在用途仅作非常有限的使用.9.外溢销售很多受广告吸引而进入商店的消费者会购买广告产品以外的商品,广告所产生的这种效应被称为溢出销售或外溢销售.10.品牌忠诚是指消费者对某一品牌具有特别偏好和在较长时间里重复选择该品牌的倾向.11.消费者行为是消费者个人、住户为获取、使用、处置消费物品和服务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包括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12.消费者购买决策是指消费者为了满足某种需求,在一定的购买动机的支配下,在可供选择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购买方案中,经过分析、评价,选择并且实施最佳的购买方案,以及购后评价的活动过程.13.亚文化是指某一文化群体所属次级群体的成员共有的独特的信念、价值观和习惯.14.文化是某个特定社会的大多数成员所习得和共享,用以指导其消费行为的信念、价值观和习俗的总和.15.核心价值观就是某一社会群体判断社会事务时依据的是非标准、遵循的行为准则.。
《消费者行为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二版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第2章
2.1 阅读理解 1)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历史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萌芽时期(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在这个阶段, 消费者行为与心理的理论研究开始出现并得到初步发 展; 应用时期(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这一时期消费 者行为研究得到迅速发展并广泛地应用于企业市场营 销实践中; 发展时期(20世纪60年代以后),消费者行为研究呈 加速发展趋势,研究文献的数量和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研究范围不断扩展,研究方法也日益多样化。
3.3
单元实践:
分析提示:1)这是一个利用差别阈限来影响消费者 心理的比较成功的案例。如图3—4所示,第一阶段仅 表现IBM的的名称;第二阶段表现IBM名称,不突出 LEXMARK名称;第三阶段表现LEXMARK的名称,不突出 IBM名称的显示;第四阶段仅展示LEXMARK的名称。从 图中可以看出,利盟国际公司的商标引入市场是个渐 进的过程,目的是使品牌的演变在低于公众感觉阈限 的条件下完成。 2)如果品牌变化过快,超出公众的感觉阈限,就会切 断IBM品牌与LEXMARK品牌的联系,IBM的形象无法利用, 新的品牌形象也不可能树立起来。
3)试举5例说明消费者 具体的购买动机 (1)求实动机 ( 2 ) 求 新 动 机 ( 3 ) 求 美 动 机 ( 4 ) 求 名 动 机 (5)求廉动机
4)该理论假定有四对元动机状态,不同状态派
生不同的动机模式。每对动机都是按相反方向 对应排列的。该理论认为在任何时候,每对动 机的两个状态中只有一个能被激活。这个理论 之所以叫逆转理论,就是因为它试图解释人类 是如何从对立的一端转向另一端。
2)操作条件反射理论是由斯金纳最早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 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如果一个操作 或自发反应出现之后,有强化物或强化刺激相 尾随,则该反应出现的概率就增加。强化是指 增强某种刺激与个体某种反应之间的联系,它 是操作性条件反射的一个重要元素。
消费者行为学习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C2.A3.B4.A5.C6.D7.D8.A9.A 10.D 11.A 12.A 13.D 14.C 15.B 16.A 17.D 18.A 19.C 20.C 21.B 22.C 23.A 24.B 25.B 26.D27.B 28.A 29.C 30.C 31.C 32.C 33.A 34.D 35.A 36.C二.多项选择题1.待定2.ACD3.AC4.AB5.BC6.CD7.BCD8.ABCD9.ABC 10.BD 11.ACD 12.ABCD 13.BCD 14.BC 15.AD 16.AB 17.ABCD 18.ABC19.AD 20.AC三.名词解释1.消费者行为:指消费者为获取、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所采取的各种行动以及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
2.认知相符论:人的信念或态度如果与其他观点、自身行为发生矛盾时,就会存在一种内在的力量推动其进行自我调整,以达到或恢复认知上的相符和一致。
3.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身一切的知觉、了解和感受的总和。
4.意见领袖:有些消费者会较其他消费者更频繁或更多地为他人提供信息,从而在程度上影响别人的购买决策,这样的消费者被称为意见领袖。
5.消费者权益保护主义:是由消费者政府和有关社会组织发起的一系列活动,它旨在提高消费者的权利意识和相对于卖方的地位。
6.诱因论:是从趋近因素和回避因素的冲突看待问题,认为态度的形成是在权衡利弊之后做出抉择的过程。
8.消费者情境:消费或购买活动发生时个体所面临的短暂的环境因素。
9.图示:通常涉及到对于事件情景或物体的已经组织好了的知识单位。
它也是一种心理结构,用以表示我们对于外部世界已经内化了的知识。
四.简答题1.对于遗忘的原因有三种学说,分别是痕迹衰退说、干扰抑制说、压抑说。
痕迹衰退说认为遗忘是由于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致最后消退而造成的。
该学说强调的是生理机制对记忆痕迹的影响,这一解释符合一般常识,但也有缺陷;干扰抑制说则认为遗忘是由于记忆材料之间的干扰,产生相互抑制,使所需要的材料不能得到提取。
消费者行为学习题及答案
消费者行为学习题及答案第一篇:消费者行为学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消费者行为的专门研究,开始于()。
A)19世纪30年代 B)20世纪30年代 C)19世纪末20世纪初D)20世纪40年代2.在消费者品牌选择规则中,允许品牌中较劣的属性与较优的属性相互补偿的是()。
A)期望值选择规则 B)联结式规则 C)重点选择规则 D)编纂式规则3.将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运用于消费者动机分析,具有多重价值和意义。
下列厂商给消费者提供的各种利益和价值中,不能使消费者对其产生满意感的因素是()。
A)商品具有的独特形象 B)商品具备了一定的基本功能C)商品的外形美观 D)品牌良好的声誉 4.消费者的绝对感觉阈限值越大,其感受性()。
A)越小 B)因人而异C)越大 D)不受绝对阈限值的影响 5.人的大脑对外部信息的知觉,包含相互联系的两种加工:数据驱动加工和概念驱动加工。
对于数据驱动的加工形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数据驱动的加工通常是先对小的知觉单元进行分析B)数据驱动的加工特别强调外界刺激的作用,强调外部输入信息对加工过程的驱动C)数据驱动的加工又称为自上而下的加工,是从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D)数据驱动的加工是从较低水平迈向较高水平的6.关于消费者的记忆,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消费者的记忆包括识记、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B)消费者的短时记忆是指信息保持在2分钟以内的记忆C)消费者经过复述,可以将感觉记忆中的信息转移到长时记忆中D)消费者的长时记忆与短时记忆相比,其容量是相当大的,甚至被认为是无限的7.下列关于消费者态度测量的观点,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任务完成法属于常用的行为反应测量方法B)生理反应测量法属于常用的行为反应测量方法 C)距离测量法属于常用的行为反应测量方法D)消费者态度中的情感成分一般用语意差别量表来进行测量8.如果一个消费者的教条性倾向较小,他会()。
A)对不熟悉的事物持开放立场 B)更愿意选择已经成名的产品C)更容易接受带有“权威诉求”的新产品广告 D)对陌生事物非常不安并怀有戒心9.消费者对于文化的学习有两种类型,其中文化移入()。
消费者行为学参考答案
家庭影响
家庭对消费者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家庭成员的消费习惯、 价值观和偏好都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特别是在购买 大件商品时,家庭影响更为显著。
经济因素
收入水平
组织机构
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组织机构包括消费者协会、消费者维权热线、消费者投诉举报中心等,这些机构负 责受理消费者的投诉、维权和咨询等工作。
消费者教育及其形式与内容
消费者教育的重要性
消费者教育旨在提高消费者的权益意识和消费知识水平,帮助消费者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促进市场公平交易。
消费者教育的形式
消费者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宣传册、海报、电视节目、网络平台等,这些形式旨在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提高 消费者的知识水平。
文化因素
文化价值观
文化价值观对消费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消费者有不同的价值观和偏好,从而影响购买决策。例 如,东方文化更注重和谐、尊重长辈,因此购买礼品时更倾向于选择传统、经典的款式;而西方文化更注重个性 、自由和创新,因此购买礼品时更倾向于选择新颖、独特的款式。
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对消费行为产生一定影响。不同宗教信仰的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可能会受到宗教因素的影响,例如购买 食品、饮料等时会考虑宗教禁忌。
02
信息搜索
消费者会查找相关信息,包括从广告 、朋友、家人、在线评论等渠道获取 信息。
01
03
选项评估
消费者会评估每个选项的优缺点,以 确定哪个选项最符合他们的需求。
购后评价
消费者在购买后会对商品或服务进行 评价,这会影响他们的购买意愿和未 来的购买决策。
消费者行为学参考答案
《消费者行为学》作业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 2B 3A 4D 5A 6A 7C 8B 9B 10D 11B 12A 13D 14C 15D 16C 17C 18C 19B二、多项选择题1ACE 2ABDE 3ACD 4ABCDE 5ABCD6ABCD 7ABCD 8ABC 9 ACD 10BCD三、名词解释1. 消费者行为是指消费者为获取、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所采取的各种行动以及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
2. 是指消费者以追求商品、服务的价格低廉为主导倾向的购买动机。
在求廉动机的驱使下,消费者选择商品一价格为第一考虑。
3. 是“购买者在特定的购买情形中,对其所付出的是否得到足够回报的认知状态。
它是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期望水平与认知的实际水平的主观比较。
4. 消费者的需要是指消费者生理上的匮乏状态,即感到缺少些什么,从而想获得它们的状态。
5. 实际就是在产品购买过程中消费者因无法预料其购买结果的优劣而产生的一种不确定性感觉。
6. 当消费者对某类产品或对这类产品的具体品牌不熟悉,也未建立起相应的产品与品牌评价标准,更没有将选择范围限定在少数几个品牌上时,消费者所面临的决策。
7. 较其他消费者更频繁或更多地为他人提供信息,从而在更大程度上影响别人的购买决策的那些消费者。
8. 消费者对某一品牌形成偏好,试图重复选择该品牌的倾向。
9. 是个体在特定社会或群体中占有的位置和被社会或群体所规定的行为模式。
10. 消费者面临两个或两个以上购买动机,其诱发力大致相等但方向相反。
11. 是指购买、使用各种产品或服务的个人与住户。
12. 是指消费者为获取、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包括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
13. 是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促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作用。
14. 是指消费者对某一品牌形成偏好、试图重复选择该品牌的倾向。
15. 消费者资源包括很多方面,最主要的有经济资源、时间、消费者知识。
《消费者行为学》课后章节试题及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
第一章消费者行为学概述课后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人们为了满足某种需求,在消耗物质产品与非物质产品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活动称为(c )P. 3A.生产性消费B.组织性消费C.生活性消费D.个体性消费2.提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物之理也”经营思想的是(A ) P.5A.计然B.范蠡C.白圭D.子贡3.最早提出“消费”这个术语的学者是(B )P.6A.亚里士多德B.色诺芬C.亚当•斯密D.西斯蒙第4.消费者行为学的发展沿革中发展阶段的时期是(C )P.8A. 19世纪末-20世纪初B. 20世纪30-60年代C. 20世纪70年代以后D.进入21世纪以后5.调查者与消费者进行面对面有目的的谈话、询问,以了解消费者对所调查内容的态度倾向、人格特征等的方法是(D )P. 14A.投射法B.问卷法C.观察法D.访谈法二、多项选择题1.消费者行为的特点包括(ABDE ) P. 4-5A.多样性B.复杂性C.关联性D.规律性E.可诱导性2.消费者行为学的发展历程大概可以分为(ABCE ) P. 6-9A.萌芽阶段B.应用阶段C.发展阶段D.成长阶段E.广泛应用阶段3.消费者行为学具有显著的跨学科性质,与其关系密切的学科主要有(ABCDE)P. 9A.心理学B.经济学C.人类学D.市场营销学E.社会心理学4.消费者行为学吸纳、借鉴、创新、发展了多门学科的研究方法,形成了自己的研究方法体系,主要有(ABCDE ) P. 11A.实验法B.观察法C.调查法D.问卷法E.投射法5.消费者行为学研究中常使用的投射法主要有(ABCE ) P. 14A.主题统觉测试法B.漫画实验法C.造句测试法D.情景演示法E.角色扮演法三、名词解释消费(P3):消费是社会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同生产、分配、交换一起构成社会经济活动的整体。
具体来说,消费是指人们消耗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来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的过程。
消费者(P3):狭义的消费者是指购买、使用各种消费用品(服务)的个人或家庭;广义的消费者是指购买、使用各种产品与服务的个人或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