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有几瓶牛奶习题第3课时
一年级上册数学精品课件:有几瓶牛奶(北师大版)
巩固练习
15
17
巩固练习
9
3
12
9 + 3 12巩固练习79源自167 + 9 16
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 么?
谢谢观看
1.观察和描述食盐、沙、面粉等固体 在水中 的溶解 和不溶 解的现 象。 2、能力目标:能够正确认识各类国家 机关的 基本职 能。 3、知识目标:区分各类国家机关,了 解各类 国家机 关的基 本职能 。 5、学会根据小伙伴的作用和功能给小 伙伴分 类。 6、体会用品找不到,给学习、生活带 来的不 便和麻 烦,初 步感知 整理物 品重要 性。 7、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宪法 至上的 意识, 遵守宪 法。
一年级上册数学精品课件:有几瓶牛 奶(北 师大版 ) 一年级上册数学精品课件:有几瓶牛 奶(北 师大版 )
数学
北师˙一年级(上册)
7 加与减(二)
第3课时 有几瓶牛奶
课时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自己得出计 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方法。 2.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理解 “凑十”方法的简便性。
情景导入
一共有几瓶 牛奶?
探究新知
摆一摆,说一说
9 5 14
探究新知
摆一摆,说一说
9 5 14
探究新知
做一做,说一说
探究新知
圈一圈,算一算
12
15
巩固练习
圈一圈,算一算
11
18
13
巩固练习
4 + 9 13
9 + 8 17
巩固练习
17 15 16 11
登山
17 15 16 11
两个加数相加,交换 加号前后两个数的位 置,结果不变。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加与减二)有几瓶牛奶 课时练(含答案)
课时练7.3有几瓶牛奶一、单选题1. 9+4=()A. 11B. 13C. 14D. 52.列式计算,正确的是()A. 9-2=7(只)B. 9+2=11(只)C. 11-9=2(只)D. 11-2=9(只)3.下面的算式正确的是()。
A. 2+7=9B. 3-2=1C. 9+7=16D. 5-2=34.妈妈钱包里的钱花出去的和剩下的同样多,花出去的是9元,妈妈原来有()A. 9元钱B. 10元钱C. 17元钱D. 18元钱5.弟弟剪了5个,姐姐剪了9个,他们一共剪了________个.()A. 14B. 4C. 13D. 15二、填空题6.口算48+5=________65+6=________8+24=________65-25=________7.43比27大________8.在横线上填上“>”、“<”或“=”。
(1)9+5________15(2)6+6________69.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4+9=________+610.完成下面的表格加数 6 9 6 7 6 5 6 6 8 6 10 6加数 4 6 8 6 6 6 7 9 6 5 6 2和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从左到右依次填写)11.4+3=________5+8=________7+5=________8+7=________8+9=________12.计算.87-35=________ 43+37=________13.填上“>”、“<”或“=”。
8 + 4________12 7 + 9________16 7 + 6________145 +7________116 + 5________12 3 + 8________11三、解答题14.一共有多少个桃子?□+□=□(个)四、综合题15.小小商店。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加与减(二)第3课时 有几瓶牛奶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加与减(二)第3课时有几瓶牛奶北师大版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加与减(二)第3课时有几瓶牛奶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七单元加与减(二)的第3课时“有几瓶牛奶”。
本节课主要教授学生如何通过加法来计算两组物品的数量总和,以及如何通过减法来计算其中一组物品的数量。
具体内容包括:1. 学习加法运算,理解加法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2. 学习减法运算,理解减法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3.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技巧。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掌握它们的计算方法。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解决简单的加减问题。
3. 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以及如何通过实际操作来解决加减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卡片。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幅画面,画面中有3个苹果和2个香蕉,问学生:“一共有几个水果?”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得出答案。
2. 例题讲解:教师展示例题:“小明有3瓶牛奶,他又拿来了2瓶牛奶,一共有几瓶牛奶?”引导学生通过加法来计算答案。
教师再展示例题:“小明有3瓶牛奶,他喝掉了1瓶牛奶,还剩下几瓶牛奶?”引导学生通过减法来计算答案。
3.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一些简单的加减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解决。
例如:“我有5个橘子,我又买来了3个橘子,一共有几个橘子?”4.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和计算方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5. 课堂练习:教师给出一些加减问题,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进行计算。
例如:“我有7个糖果,我又买来了5个糖果,一共有几个糖果?”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如下:+++| 3 | 2 |+++| 5 |++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章第三节几瓶牛奶同步练习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章第三节几瓶牛奶同步练习填空题看图写数。
【答案】13;17;12;14【解析】由图可知,第一幅图为13,第二幅为17,第三幅图为12,第四幅图为14。
(1)一捆小棒有10根,再加上3根零散的,合起来一共有13根。
(2)图上上半部分有10块小的长方体,下半部分有7块大的长方体,合起来一共有17块。
(3)这串珠子有12颗,可以按顺序数一数。
也可以自己先10个10个先数一数,圈一圈,再算。
(3)计数器:个位上的珠子表示几个一,十位上的珠子表示几个十。
此时从计数器上可知:有1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14。
本题考查整数的认识。
填空题看图写数。
【答案】15;20;17;10【解析】第一幅图为15,第二幅图为20,第三幅图为17,第四幅图为10。
计数器个位上的1个珠子表示1个一,十位上1个珠子表示1个十。
第一幅图中十位上有1个珠子,表示一个十,个位上有5个珠子,表示有5个一,而由一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数是15。
其余同理。
本题考查整数的认识。
填空题根据计数器填一填。
的十位上是,个位上是,里面有个十和个一【答案】15;1;5;15;1;5【解析】15的十位上是1,个位上是5,15里面有1个十和5个一。
计数器:个位上的珠子表示几个一,十位上的珠子表示几个十。
此时从计数器上可知,十位上有1个珠子,个位上有5个珠子,所以十位上是1,个位上是5,15里面有1个十,5个一。
本题考查整数的认识。
填空题十位上是1,个位上是3,这个数是。
【答案】13【解析】由整数和数位的对应关系可知,十位上是1,个位上是3,这个数是13。
十位上的数字表示有几个十,个位上的数字表示有几个一。
这个数十位上是1,个位上是3,这个数是13。
本题考查整数的认识。
填空题和13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答案】12;14【解析】解答由整数的顺序可知和13相邻的两个数是( 12)和(14)。
从整数的排列顺序可知与13相邻的两个数是12和14。
本题考查整数的认识。
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章第三节几瓶牛奶随堂练习
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章第三节几瓶牛奶随堂练习一、填空题1. 看图写数。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2. 看图写数。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根据计数器填一填。
________的十位上是________,个位上是________,________里面有________个十和________个一4. 十位上是1,个位上是3,这个数是________。
5. 和13相邻的两个数是________和________。
6. 19个位上是________,十位上是________。
7. 两个最大一位数的和是________8. 最大的一位数和最小的两位数相加的和是________。
9. 看图回答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 看图回答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9+5=________9+7=________9+6=________8+9=________9+9=________12. 口算、12+4=________16-5=________16-2=________14+5=________10+10=________2+15=________15+4=________19-3=________3+16=________18-7=________13-2=________10+2=________10+3=________15-4=________17-6=________10+8=________9+5=________7+10=________3+9=________9+10=________13. 在横线里填上合适的数。
7+________=10 9+________=10 4+________=108+________=10 5+________=10 5+________=1014. 按规律填数。
北师大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课件:第3课时有几瓶牛奶
9
+
6 = 15
作业拓展练 8.一共有多少只猴子?43;
4 = 15
计算九加几时,用凑十法比较简单。
夯实基础
1.圈一圈,算一算。 9+2= 11
9+9= 18
4+9= 13
9 + 8
17
4 + 9
13
4.
15
17
5.
9 3 12 7 16 9
9 + 3
12
7 + 9
16
易错辨析 3.填一填。 (1) 9+5=9+1+4=( 14 ) (2) 9+8=9+( 1 )+( 7 )=( 17 )
5.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
9+6= 15
9+2= 11
9+4= 13
9+8= 17
9+3= 12
9+7= 16
我发现:得数的十位上都是 ( 1 ),个位上
的数比加上的数少 ( 1 )。
6.停车场原来有 ( 12 )辆车,又开来 ( 4 )辆 车,一共有 ( 16 )辆车。
12
+
4
16
7.白兔有 ( 9 )只,灰兔有 ( 5 )只,一共有 ( 14 )只兔。
探究点 9加几的进位加法
一共有几瓶牛奶?摆一摆,说一说。
9
5
14
14。 13, 12, 10, 11,
工具箱
圈一圈,算一算。
12
15
小试牛刀 1.圈一圈,算一算。
(1)
9
+ 3 = 12 1 2
(2)
10 9 + 7 = 16 1 10
圈圈略
6
2.一共有几只兔子?
9
+
6
= 15
一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7有几瓶牛奶
第3课时9加几的进位加法(教材P79)一、先圈出10个,再计算。
(答案不唯一)计算9+几时,先从几里面拿出1个,把9凑成十。
4+9=二、想一想,填一填。
三、算一算。
9+1+7=9+1+5=9+1+2=9+1+8=9+8=9+6=9+3=9+9=四、看图列式计算。
一共有多少只?一共有多少朵?“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
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第3课时一、141513二、略三、1715121817151218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