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余弦定理题型总结(全)

合集下载

正余弦定理知识点及题型归纳

正余弦定理知识点及题型归纳

正余弦定理是三角学中的重要知识点,用于解决与三角形相关的问题。下面是对正余弦定理的知识点及题型归纳:

一、正弦定理

1. 定义:在任意三角形ABC中,设角A、B、C所对应的边分别为a、b、c,那么有sinA/a = sinB/b = sinC/c。

2. 性质:

-等式两边同时乘以任意非零常数,等式仍然成立;

-等式两边同时除以相同的角,等式仍然成立;

-等式两边同时取反函数,等式仍然成立。

3. 应用:

-已知三个角的度数,求边长;

-已知两个边的长度,求第三个边的长度;

-已知一个角和一条边的长度,求另外两个角的度数;

-已知一个角和两条边的长度,求第三个角的度数。

二、余弦定理

1. 定义:在任意三角形ABC中,设角A、B、C所对应的边分别为a、b、c,那么有cosA = (b ²+ c²- a²) / (2bc)。

2. 性质:

-等式两边同时乘以任意非零常数,等式仍然成立;

-等式两边同时除以相同的角,等式仍然成立;

-等式两边同时取反函数,等式仍然成立。

3. 应用:

-已知三个角的度数,求边长;

-已知两个边的长度,求第三个边的长度;

-已知一个角和一条边的长度,求另外两个角的度数;

-已知一个角和两条边的长度,求第三个角的度数。

三、题型归纳

1. 已知三个角的度数,求边长:

-根据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将已知的角度代入公式中,求解边长;

-如果已知的是弧度制的角度,需要将其转换为角度制。

2. 已知两个边的长度,求第三个边的长度:

-根据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将已知的两个边的长度代入公式中,求解第三个边的长度;

-如果已知的是弧度制的角度,需要将其转换为角度制。

正余弦定理知识点及高考考试题型整理学生理

正余弦定理知识点及高考考试题型整理学生理

正、余弦定理

一、知识总结 (一)正弦定理

1.正弦定理:

2,sin sin sin a b c

R A B C

===其中R 是三角形外接圆半径. 2.变形公式:(1)化边为角:

(2)化角为边:

(3)

(4).

3、正弦定理可解决两类问题:

(1)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其它两边和一角;(解唯一)

(2)两边和其中一边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进而可求其它的边和角. (解可能不唯一)

在△ABC 中,已知a 、b 和A 时,解的情况如下:

a =

b sin A b sin A <a <b a ≥b a >b 1.余弦定理: 2

2

2

2cos a b c bc A =+-

2222cos c a b ab C =+-

2222cos b a c ac B =+-

2.变形公式:

222222222

cos ,cos ,cos .222b c a a c b a b c A B C ab ac ab

+-+-+-===.

注:2

a >2

2

c b +⇒A 是钝角;2

a =2

2

c b +⇒A 是直角;2

a <2

2

c b +⇒A 是锐角;

2sin ,2sin ,2sin ;a R A b R B c R C ===sin ,sin ,sin ;222a b c

A B C R R R =

==::sin :sin :sin a b c A B C =2sin sin sin sin sin sin a b c a b c R

A B C A B C ++====++

3.余弦定理可以解决的问题:

(1)已知三边,求三个角;(解唯一)

正余弦定理知识点总结及高考考试题型

正余弦定理知识点总结及高考考试题型

一、知识点 (一)正弦定理:

2,sin sin sin a b c

R A B C ===其中R 是三角形外接圆半径. a=2RsinA, b=2RsinB, c=2RsinC

(二)余弦定理:222222

2222cos 2cos 2cos a b c bc A

b a

c ac B c a b ab C

=+-=+-=+-

由此可得:222222222

cos ,cos ,cos .222b c a a c b a b c A B C ab ac ab

+-+-+-=

==. 注:2a >22c b +⇒A 是钝角;2a =22c b +⇒A 是直角;2a <2

2c b +⇒A 是锐角; (三)三角形面积公式:(1)111

sin sin sin .222

ABC

S ab C bc A ac B =

== 二、例题讲解 (一)求边的问题

1、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3

A π

=

,1a b ==,则c =( )

A 、1

B 、2 C

1- D 、3

2、 在△ABC 中,,,a b c 分别为,,A B C ∠∠∠的对边.如果,,a b c 成等差数列,B ∠=30°,△ABC 的面

积为2

3

,那么b =( ) A

B 、31+ C

D 、32+ 3、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长分别为,,a b c ,若C ∠=120

°,c =,则( )

A 、a b >

B 、a b <

C 、a b =

D 、a 与b 的大小关系不能确定 4、在△ABC 中,10a =,B ∠=60°,C ∠=45°,则c 等于( )

正余弦定理题型总结(全)

正余弦定理题型总结(全)

正余弦定理题型总结(全)

平面向量题型归纳(全)

题型一:共线定理应用

例一:平面向量→

→b a ,共线的充要条件是()A.→

→b a ,方向相同B. →

→b a ,两向量中至少有一个为零向量 C.存在

,R ∈λ→→=a b λ D 存在不全为零的实数0,,2121=+→

→b a λλλλ

变式一:对于非零向量→→b a ,,“→→→=+0b a ”是“→→b a //”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变式二:设→

→b a ,是两个非零向量()

A.若→→→→=+b a b a _则→→⊥b a

B. 若→→⊥b a ,则→

→→→=+b a b a _ C. 若→

→→→

=+b a b a _,则存在实数λ,使得

→→

=a b λ D 若存在实数λ,使得→

→=a b λ,则

→→→

=+b

a b a _

例二:设两个非零向量→

21e e 与,不共线,

(1)如果三点共线;求证:D C A e e e e e e ,,,28,23,212121--=+=-= (2)如果三点共线,且D C A e k e e e e e ,,,2,32,212121-=-=+=求实数k 的值。

变式一:设→

21e e 与两个不共线向量,,2,3,2212121e e CD e e CB e k e AB -=+=+=若三点A,B,D 共线,求实数k 的值。

变式二:已知向量→

→b a ,,且,27,25,2b a CD b a BC b a AB +=+-=+=则一定共线的三点是() A.A,B,D B.A,B,C C.B,C,D D.A,C,D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题型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题型

一、

知识点

1、正弦定理及其变形

2(sin sin sin a b c

R R A B C

===为三角形外接圆半径)

12sin ,2sin ,2sin a R A b R B c R C ===()(边化角公式)

2sin ,sin ,sin 222a b c

A B C R R R

=

==

()(角化边公式) 3::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sin sin sin (4)

,,sin sin sin a A a A b B

b B

c C c C

===

2、正弦定理适用情况: (1)已知两角及任一边

(2)已知两边和一边的对角(需要判断三角形解的情况) 已知a ,b 和A ,求B 时的解的情况:

如果sin A ≥sin B ,则B 有唯一解;如果sin A <sin B <1,则B 有两解; 如果sin B =1,则B 有唯一解;如果sin B >1,则B 无解. 3、余弦定理及其推论

222222

2222cos 2cos 2cos a b c bc A

b a

c ac B c a b ab C

=+-=+-=+-

222

222222

cos 2cos 2cos 2b c a A bc a c b B ac

a b c C ab

+-=

+-=+-=

4、余弦定理适用情况: (1)已知两边及夹角; (2)已知三边。

5、常用的三角形面积公式

(1)高底⨯⨯=

∆21

ABC S ; (2)B ca A bc C ab S ABC sin 2

1

sin 21sin 21===∆(两边夹一角);

正余弦定理知识点总结及高考考试题型

正余弦定理知识点总结及高考考试题型

正余弦定理知识点总结及高考考试题型

一、正余弦定理的概念

正余弦定理,又称余正定理、角-边-角定理,是指用三角形中的一个角和与它相对的两边的长度,来表示三角形中的另外两个角与其对应的两边之间的关系的公式。

二、正余弦定理的形式

对于一个三角形ABC,设三个边分别为a、b、c,对应的角分别为A、B、C,将角A所对应的边称为边a,角B所对应的边称为边b,角C所对应的边称为边c。

(1)正弦定理:$\frac{a}{\sin A}=\frac{b}{\sin

B}=\frac{c}{\sin C}$

(2)余弦定理:$a^2=b^2+c^2-2bc\cos A$

$b^2=a^2+c^2-2ac\cos B$

$c^2=a^2+b^2-2ab\cos C$

三、正余弦定理的应用

正余弦定理是基本的三角函数之一,它们在高中数学教育中被广泛应用。通常在三角形的求面积过程中被使用。考生还需能够将它们应用在其他相关的三角形求解问题中。

例如,可以用正余弦定理解决以下问题:

(1)求三角形的面积。

(2)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是否为等边三角形。

(3)确定三角形的内角度数。

(4)求解三角形的未知边和角。

四、正余弦定理在高考考试中的出现形式

正余弦定理在高考考试中经常作为解决三角形问题的关键公式。它们常表现为单独的选择题或解答题,也可能是复合型题目的一

部分。

(1)选择题样例:已知三角形ABC的边长分别为11、12、13,若$\angle C$ 的角度等于$\frac{\pi}{2}$,则$\sin A+\cos B$ 等于

()

正余弦定理知识点总结高考考试题型

正余弦定理知识点总结高考考试题型

一、知识点 〔一〕正弦定理:2,sin sin sin a b c R A B C

===其中R 是三角形外接圆半径. a=2RsinA, b=2RsinB, c=2RsinC

〔二〕余弦定理:222222

2222cos 2cos 2cos a b c bc A

b a

c ac B c a b ab C

=+-=+-=+- 由此可得:222222222

cos ,cos ,cos .222b c a a c b a b c A B C ab ac ab

+-+-+-===. 注:2a >22c b +⇒A 是钝角;2a =22c b +⇒A 是直角;2a <22c b +⇒A 是锐角;

〔三〕三角形面积公式:〔1〕111sin sin sin .222ABC S

ab C bc A ac B === 二、例题讲解

〔一〕求边的问题

1、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3A π

=

,1a b ==,则c =〔 〕

A 、1

B 、2 C

1- D 、3

2、 在△ABC 中,,,a b c 分别为,,B C ∠∠的对边.如果,,a b c 成等差数列,B ∠=30°,△ABC 的面积为

23,则b =〔 〕 A

、 B 、31+ C

、 D 、32+ 3、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长分别为,,a b c ,假设C ∠=120

°,c =,则〔 〕

A 、a b >

B 、a b <

C 、a b =

D 、a 与b 的大小关系不能确定

4、在△ABC 中,10a =,B ∠=60°,C ∠=45°,则c 等于〔 〕

正余弦定理的常见题型

正余弦定理的常见题型

正余弦定理应用常见解题类型

1. 解三角形

正弦定理常用于解决以下两类解斜三角形的问题:①已知两角和任一边,求其他两边和一角;②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及其他的边和角.

余弦定理常用于解决以下两类解斜三角形的问题:①已知三边,求三个角;②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个角.

例1 已知在ABC △中,452A a c ∠=== ,,

解:由余弦定理得22cos454b +-= ,

从而有1b =.

又222222cos b b C =+-⨯, 得1cos 2

C =±,60C ∠= 或120C ∠= . 75B ∴∠= 或15B ∠= .

因此,1b =,60C ∠= ,75B ∠=

或1b =,120C ∠= ,15B ∠= .

注:此题运用正弦定理来做过程会更简便,同学们不妨试着做一做.

2. 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利用正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主要是将已知条件中的边、角关系转化为角的关系或 边的关系,一般的,利用正弦定理的公式2sin 2sin 2sin a R A b R B c R C ===,,,可将边转化为角的三角函数关系,然后利用三角函数恒等式进行化简,其中往往用到三角形内角和定

理:A B C ++=π;利用余弦定理公式222222

cos cos 22b c a a c b A B bc ac

+-+-==,, 222

cos 2a b c C ab

++=,可将有关三角形中的角的余弦转化为边的关系,然后充分利用代数知识来解决问题.

例2 在ABC △中,若2222sin sin 2cos cos b C c B bc B C +=,判定三角形的形状.

最全正余弦定理题型归纳

最全正余弦定理题型归纳

专题: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一、课前热身:

1、在△ABC 中,b =43,C =30°,c =2,则此三角形有________组解.

2、在△ABC 中,C B C B A sin sin 2sin sin sin 2

2

2

++=,则A 等于( ) A 、60° B 、45° C 、120 D 、135°

3、若(c b a ++)(a c b —+)=bc 3,且C B A cos sin 2sin =, 那么ΔABC 是_____________.

4、在锐角△ABC 中,BC =1,B =2A ,则AC

cos A 的值等于______,AC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5、在ABC ∆中,若13

5

cos ,53sin ==

B A ,

则C cos 的值为_________ABC ∆的形状为_____ 6、ABC ∆的面积是30,内角,,A B C 所对边长分别为,,a b c ,12

cos 13

A =。 (1)求A

B A

C ⋅。 (2)若1c b -=,求a 的值。

二、题型归纳

利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例1】在△ABC 中,已知a =3,b =2,B=45°,求A 、C 和c .

【例2】设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长分别为a 、b 、c ,且32b +32c -32a 2b c .

(Ⅰ) 求sinA 的值; (Ⅱ)求

2sin()sin()

441cos 2A B C A

ππ

+++-的值.

利用正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例3】1、在△ABC 中,在ABC ∆中,a,b,c 分别是角A 、B 、C 所对的边,bcosA =a cosB ,则ABC ∆三角形的形状为__________________

正余弦定理知识点总结及高考考试题型

正余弦定理知识点总结及高考考试题型

三角函数五——正、余弦定理

一、知识点 (一)正弦定理:

2,sin sin sin a b c

R A B C

===其中R 是三角形外接圆半径. 变形公式:(1)化边为角:2sin ,2sin ,2sin ;a R A b R B c R C ===

a b c

3sin B C

4(((解可 2、余弦定理可以解决的问题: (1)已知三边,求三个角;(解唯一)

(2)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个角;(解唯一):

(3)两边和其中一边对角,求另一边,进而可求其它的边和角.(解可能不唯一)

三、正、余弦定理的应用

射影定理:cos cos ,cos cos ,cos cos .a b C c B b a C c A c a B b A =+=+=+

有关三角形内角的几个常用公式 解三角形常见的四种类型

(1)已知两角,A B 与一边a :由180A B C ++=︒及正弦定理sin sin sin a b c

A B B

==

,可 求出C ∠,再求,b c 。

(2)已知两边,b c 与其夹角A ,由2222cos a b c bc A =+-,求出a ,再由余弦定理, 求出角,B C 。

(3)已知三边a b c 、、,由余弦定理可求出A B C ∠∠∠、、。 (4

讲解 (知∆A ∠,

A .由a c ==,075C ∠=,所以0

30B ∠=,

1

sin 2B =

由正弦定理得1sin 2

sin 2

a b B A =⋅==,故选A

(2013·新课标Ⅰ高考文科·T10)已知锐角△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02cos cos 232=+A A ,7=a ,c=6,则=b ( ) A.10

最全正余弦定理题型归纳

最全正余弦定理题型归纳

专题: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一、课前热身:

1、在△ABC 中,b =43,C =30°,c =2,则此三角形有________组解.

2、在△ABC 中,C B C B A sin sin 2sin sin sin 2

2

2

++=,则A 等于( ) A 、60

B 、45

C 、120

D 、135°

3、若(c b a ++)(a c b —+)=bc 3,且C B A cos sin 2sin =, 那么ΔABC 是_____________.

4、在锐角△ABC 中,BC =1,B =2A ,则AC

cos A 的值等于______,AC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5、在ABC ∆中,若13

5

cos ,53sin ==

B A ,则

C c o s 的值为_________ABC ∆的形状为_____

6、ABC ∆的面积是30,内角,,A B C 所对边长分别为,,a b c ,12

cos 13

A =。 (1)求A

B A

C ⋅。 (2)若1c b -=,求a 的值。

二、题型归纳

利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例1】在△ABC 中,已知a =3,b =2,B=45°,求A 、C 和c .

【例2】设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长分别为a 、b 、c ,且32b +32c -32a =42b c .

(Ⅰ) 求sinA 的值; (Ⅱ)求

2sin()sin()

441cos 2A B C A

ππ

+++-的值.

利用正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例3】1、在△ABC 中,在ABC ∆中,a,b,c 分别是角A 、B 、C 所对的边,bcosA =a cosB ,则ABC ∆三角形的形状为__________________

正余弦定理题型

正余弦定理题型

正余弦定理题型小结

题型一:已知两边及一边对角且角为锐角时需讨论

(1)满足A =45°,a =2,c =6的△ABC 的个数为________.

练习:(1)a=4,b=5,A=0

30(两解);(2)a=5,b=4,A=0

60(一解)

方法汇总:方法一:大边对大角;

方法二:利用高h=bsinA 与a 的讨论 方法三:利用余弦讨论

题型二:利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 例一:在△ABC 中,若B=0

45,,2a b =则C=

变式一:在△ABC 中,若c=2,A=0

120,a=32,则B=

变式二:在△ABC 中,A,B,C 的对边为a,b,c,a=2,b=2,sinB+cosB=2,则A 的大小为

变式三:在△ABC 中,A,B,C 的对边为a,b,c, B=3π,cosA=5

4

,b=3 (1)求sinC;(2)求△ABC 面积。

变式四:在△ABC 中,A,B,C 的对边为a,b,c,A=2B,sinB=3

3

,(1)求cosA 的值;(2)b=2,求边a,c 的长。

题型三:利用正余弦定理进行边角转化 例:在△ABC 中,若A=2B,则b

a

的取值范围为

变式一:在△ABC 中,B=0

60,AC=3,则AB+2BC 的最大值

变式二:(新课标)已知a,b,c 分别为△ABC 三个内角A,B,C 的对边c=3asinC-ccosA.(1)求角A 的大小; (2)若a=2, △ABC 的面积为3,求b,c.

题型四:利用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例:在△ABC 中,b=1,c=3,C=3

,则a=

变式一:在△ABC 中,若a=2,b+c=7,cosB=-4

高中数学正余弦定理大题题型总结

高中数学正余弦定理大题题型总结

高中数学正余弦定理大题题型总结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是高中数学中常见的重要定理,用于解决与三角形相关的问题。以下是对高中数学正余弦定理大题题型的总结。

1. 解决三角形边长

题目描述:已知三角形的一个角和两个边的长度,求第三边的长度。

解决方法:可以利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来解决这类问题。根据已知信息,可以列出对应的定理公式,代入已知量,并解方程得到未知边长的值。

2. 解决三角形内角

题目描述:已知三角形的三个边长,求其中一个角的大小。

解决方法:可以利用余弦定理来解决这类问题。根据已知信息,可以列出定理公式,代入已知量,并解方程得到角的大小。

3. 解决三角形面积

题目描述: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和夹角,求三角形的面积。

解决方法:可以利用正弦定理来解决这类问题。根据已知信息,求出夹角的正弦值,然后代入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得到面积。

4. 判断三角形形状

题目描述:已知三角形的三个角度,判断其形状。

解决方法:可以利用余弦定理来解决这类问题。根据已知信息,计算出三个边的长度,然后通过边长间的关系来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如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或一般三角形。

5. 解决三角形的外接圆和内切圆问题

题目描述:已知三角形的三个边长或三个角度,求其外接圆和内切圆的半径。

解决方法:可以利用数学性质和公式来解决这类问题。对于外接圆,可以利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计算三角形的边长,然后利用三角形外接圆半径公式求解。对于内切圆,可以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和海伦公式来求解。

总结来说,高中数学的正余弦定理大题题型主要涉及解决三角形边长、内外角度、面积以及形状等问题。熟悉并掌握正余弦定理的应用方法,能够帮助解决这类问题,并提高数学解题的能力。

第8讲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5种常见题型(解析版)

第8讲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5种常见题型(解析版)

第8讲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5种常见题型

【考点分析】

考点一:三角形中常用知识

①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三条边满足: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②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B A b a B A sin sin >⇔>⇔>,所以在ABC ∆中B A B A sin sin >>是的充要条件

①在锐角ABC ∆中,一定有A C C B B A cos sin ,cos sin ,cos sin >>>,即一个角的正弦值一定大于另一个角的余弦值,从而可以得到锐角ABC ∆中,一定有C B A C B A cos cos cos sin sin sin ++>++ 考点二:正弦定理

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即R C

c

B b A a 2sin sin sin ===. 考点三:由正弦定理推出的几个结论 ①a ∶b ∶c =sin A ∶sin B ∶sin

C .

①B R C B R B A R a sin 2,sin 2,sin 2===

③由等比性质和圆的性质可知,a sin A =b sin B =c sin C =a +b +c sin A +sin B +sin C =2R .其中,R 为△ABC 外接圆的半径.

④A <B ⇔a <b ⇔sin A <sin B .

考点四:由三角形性质和诱导公式导出的几个结论 ①2

2,

π

π=++=++C B A C B A , 所以()()C C B A sin sin sin =-=+π,同理()A C B sin sin =+,()B C A sin sin =+,

正余弦定理题型归类

正余弦定理题型归类

高二数学《正余弦定理》知识与题型总结

1、

2、

3、

三角形面积公式:

(1(

2(3

4、常用公式及结论:

(1

(2

(3

(4

(5

类型一:正余弦定理的综合应用

1.在△ABC

B 等于( ). A .30° B .30°或150°

C .60°

D .60

°或120°

2.在△ABC 中,三内角A ,B ,C 成等差数列,b =6,则△ABC 的外接圆半径为(

3.

( ).

4.

( )

3 D.3

) A

6.在△ABC 中,内角A,B,C

) A

7.在△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B =( )

A .6π

B .3π

C .32π

D .π

65

8.在△ABC 中,根据下列条件解三角形,则其中有两个解的是 A .0

75,45,10===C A b B .0

80,5,7===A b a C .0

60,48,60===C b a D .0

45,16,14===A b a

9.已知ABC ∆中,a b 、分别是角A B 、所对的边,且()0,2,a x x b A =>==60°,若三角形有两解,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A 、3x >

B 、02x <<

C 、32x <<

D 、32x <≤

10. 已知锐角△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2

23 20cos A cos A +=,76a c =,=,则b =( )

A .10

B .9

C .8

D .5

11. 在ABC ∆中,内角A,B,C 所对应的边分别为,,,c b a ,若32a b =,则2222sin sin sin B A

正余弦定理知识点总结及高考考试题型

正余弦定理知识点总结及高考考试题型

一、知识点 (一)正弦定理:

2,sin sin sin a b c

R A B C ===其中R 是三角形外接圆半径. a=2RsinA, b=2RsinB, c=2RsinC

(二)余弦定理:222222

2222cos 2cos 2cos a b c bc A

b a

c ac B c a b ab C

=+-=+-=+-

由此可得:222222222

cos ,cos ,cos .222b c a a c b a b c A B C ab ac ab

+-+-+-=

==. 注:2

a >2

2

c b +⇒A 是钝角;2

a =2

2

c b +⇒A 是直角;2

a <2

2

c b +⇒A 是锐角; (三)三角形面积公式:(1)111

sin sin sin .222

ABC S ab C bc A ac B ===V 二、例题讲解 (一)求边的问题

1、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3

A π

=

,1a b ==,则c =( )

A 、1

B 、2 C

1- D 、3

2、 在△ABC 中,,,a b c 分别为,,A B C ∠∠∠的对边.如果,,a b c 成等差数列,B ∠=30°,△ABC 的面

积为2

3

,那么b =( ) A

B 、31+ C

D 、32+ 3、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长分别为,,a b c ,若C ∠=120

°,c =,则( )

A 、a b >

B 、a b <

C 、a b =

D 、a 与b 的大小关系不能确定 4、在△ABC 中,10a =,B ∠=60°,C ∠=45°,则c 等于(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面向量题型归纳(全)

题型一:共线定理应用

例一:平面向量→

→b a ,共线的充要条件是( )A.→

→b a ,方向相 同 B. →

→b a ,两向量中至少有一个为零向量 C.存在

,R ∈λ→→=a b λ D 存在不全为零的实数0,,2121=+→

→b a λλλλ

变式一:对于非零向量→→b a ,,“→→→=+0b a ”是“→

→b a //”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变式二:设→

→b a ,是两个非零向量( )

A.若→→→→=+b a b a _则→→⊥b a

B. 若→→⊥b a ,则→

→→→=+b a b a _ C. 若→

→→→

=+b a b a _,则存在实数λ,使得

→→

=a b λ D 若存在实数λ,使得→

→=a b λ,则

→→→

=+b

a b a _

例二:设两个非零向量→

21e e 与,不共线,

(1)如果三点共线;求证:D C A e e e e e e ,,,28,23,212121--=+=-= (2)如果三点共线,且D C A e k e CD e e BC e e AB ,,,2,32,212121-=-=+=求实数k 的值。

变式一:设→

21e e 与两个不共线向量,,2,3,2212121e e CD e e CB e k e AB -=+=+=若三点A,B,D 共线,求实数k 的值。

变式二:已知向量→

→b a ,,且,27,25,2b a CD b a BC b a AB +=+-=+=则一定共线的三点是( ) A.A,B,D B.A,B,C C.B,C,D D.A,C,D

题型二:线段定比分点的向量形式在向量线性表示中的应用

例一:设P 是三角形ABC 所在平面内的一点,,2+=则( )

A. +=

B. +=

C. +=

D. ++=

变式一:已知O 是三角形ABC 所在平面内一点,D 为BC 边的中点,且++=2,那么( )A. A =

B. A 2=

C. A 3=

D. A =2

变式二: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 AB =,b AD =,NC AN 3=,M 为BC 的中点,则=MN ( 用b a ,表示)

例二:在三角形ABC 中,c AB =,b AC =,若点D 满足DC BD 2=,则=( )

A. ,3132+

B. ,3235-

C. ,3132-

D. ,3

231+

变式一:(高考题) 在三角形ABC 中,点D 在边AB 上,CD 平分角ACB,=,

=21==,则=( )

A. ,3231b a +

B. ,3132+

C. ,54

53b a + D. ,5

354+

变式二:设D,E,F 分别是三角形ABC 的边BC,CA,AB 上的点,且,2=,2=,2=则

++,与BC ( )

A.反向平行

B. 同向平行

C.互相垂直

D.既不平行也不垂直

变式三: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E 和F 分别是边CD 和BC 的中点,若μλ+=,其,,R ∈μλ则μλ+=

变式四: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C 与BD 交于点O,E 是线段OD 的中点,AE 的延长线与CD 交于点F ,若,a AC =,b BD =则=( )A.

,2141+ B. ,3132+ C. ,4121+ D. ,3

2

31+

题型三:三点共线定理及其应用

例一:点P 在AB 上,求证:μλ+=且μλ+=1(,,R ∈μλ)

变式:在三角形ABC 中,点O 是BC 的中点,过点O 的直线分别交直线AB 、AC 于不同的两点M 和N,若

,m =,n =则m+n=

例二: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E,F 分别是BC,CD 的中点,DE 与AF 交于点H,设,=,=则= A.

,5452- B. ,5452+ C. ,5452+- D. ,5

452--

变式:在三角形ABC 中,点M 是BC 的中点,点N 是边AC 上一点且AN=2NC,AM 与BN 相交于点P,若,λ=求λ的值。

题型四: 向量与三角形四心 一、 内心

例一:O 是∆ABC 所在平面内一定点,动点P

满足),【∞+∈+

+=0λλOA OP ,则点P

的轨迹一定通过∆ABC 的( )A.外心 B.内心 C.重心 D.垂心

变式一:已知非零向量AB 与AC

满足0=⋅+

,且

2

1

=

,则∆ABC 为( ) A. 等边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等腰非等边三角形 D.三边均不相等的三角形

变式二:⇔=⋅+⋅+⋅P 为∆ABC 的内心

二、重心

例一:O 是∆ABC 内一点,0=++OB OA OC ,则为∆ABC 的( )A.外心B.内心C .重心 D.垂心

变式一:在∆ABC 中,G 为平面上任意一点,证明:⇔++=)(3

1

O 为∆ABC 的重心

变式二:在∆ABC 中,G 为平面上任意一点,若⇔+=)(3

1

O 为∆ABC 的重心

三垂心:

例一:求证:在∆ABC 中,⇒⋅=⋅=⋅ O 为∆ABC 的垂心

变式一:O 是平面上一定点,A ,B ,C 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个点,动点P 满

,R AC AB ∈+

+=λλ则点P 的轨迹一定通过∆ABC 的( )

A.外心

B.内心

C.重心 D .垂心

四外心

例一:若O 是∆ABC 的外心,H 是∆ABC 的垂心,则OH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