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石流对建筑结构破坏形式分析
泥石流的危害及防治优秀论文
泥石流的危害及防治优秀论文泥石流的危害及防治论文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年来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资源开发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均迎来了高速发展期,地质灾害的影响对国民生产、生活的影响也日益增强,而泥石流又是地质灾害中危害较大、造成人员及财产损失巨大的灾害之一。
据统计,2010年共发生泥石流灾害1988起,造成2000多人死亡、失踪,占全年灾害伤亡率近80%,以及数十亿元财产损失;2011年泥石流共发生1380起,造成数百人伤亡、失踪;由此可见,泥石流的危害性极大,对泥石流进行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将对泥石流的危害性进行简要的分析,并提出浅显预防措施,仅供参考。
一、危害性分析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典型的泥石流由悬浮着粗大固体碎屑物并富含粉砂及粘土的粘稠泥浆组成。
在适当的地形条件下,大量的水体浸透山坡或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就形成了泥石流。
泥石流是一种灾害性的地质现象,经常突然爆发,来势凶猛,可携带巨大的石块,并以高速前进,拥有巨大的能量,因而破坏性极强。
依据个人工作经验,泥石流的危害性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对人口密集区危害。
泥石流最常见的危害之一是冲入乡村、城镇,摧毁房屋、工厂及其他设施,淹没人畜、毁坏土地,甚至造成大面积建筑物损毁及大量人员伤亡。
其主要原因为泥石流主要发育在山区及丘陵区,由于区域内大块肥沃平整土地较少,又因先民地质知识匮乏,多数村庄、乡镇建设在冲沟沟口、古河道中以及泥石流冲积善上等受泥石流灾害严重威胁的区域,导致以上人口密集区受灾。
二)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危害。
主要是冲毁水电站、引水渠道及过沟建筑物,淤埋水电站尾水渠,并淤积水库、磨蚀坝面等。
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条件因素限定工程需建设在水系发达并有一定落差的区域,同时这样的区域也是泥石流常发育的地区,所以常会威胁上述工程及工作人员。
崩塌、滑坡和泥石流成灾机理、分布特征及其防治措施
2021年6月3日4时21分
图7 遮挡避让示意图
7 、综述
综上所述,陡峻边坡崩塌主要受控于节理裂隙和结构面的组合, 其活跃程度取决于卸荷裂隙的扩张与卸荷裂隙区的扩展。层状结 构岩石的岩层面和构造裂隙面在崩塌的形成中普遍起到控制作用。 水平岩层、顺向岩层、逆向岩层、块状岩体陡峻边坡崩塌的形成 条件不同,崩塌表现出不同的扩展特点。崩塌防治的理论依据就 是,加固已经形成的危岩体,阻止危岩体脱落,并且阻止或减缓卸 荷裂隙的扩张和卸荷裂隙区的扩展,保持边坡的相对稳定性。在 对边坡崩塌的防治工作中,应对形成边坡崩塌的具体条件,如岩石 结构面和各类节理裂隙面进行充分调查研究,分析崩塌的形成机 制和扩展趋势,再结合具体加固目的,才能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具 体设计防治加固工程。
2021年6月3日4时21分
图5 错断式崩塌示意图
6、崩塌防治的理论依据与方法
陡峻边坡崩塌主要受控于节理裂隙和结构面的组合,其活跃程 度取决于卸荷裂隙的扩张与卸荷裂隙区的扩展。崩塌防治的理论 依据就是加固已经形成的危岩体,阻止危岩体脱落,并且阻止或减 缓卸荷裂隙的扩张和卸荷裂隙区的扩展,保持边坡的相对稳定性。
2021年6月3日4时21分
5.滑坡的人为因素
违反自然规律、破坏斜坡稳定条件的人类活动都会诱发滑坡。例如: (1)开挖坡脚:修建铁路、公路、依山建房、建厂等工程,常常因使
坡体下部失去支撑而发生下滑。例如我国西南、西北的一些铁路、公路、 因修建时大力爆破、强行开挖,事后陆陆续续地在边坡上发生了滑坡, 给道路施工、运营带来危害。
2021年6月3日4时21分
8 、崩塌实例(预览照片)
2021年6月3日4时21分
2021年6月3日4时21分
2021年6月3日4时21分
地质灾害对建筑结构的影响
地质灾害对建筑结构的影响地质灾害是自然界中常见的一种灾害形式,由自然力量引起,对建筑结构造成严重影响。
本文将探讨地质灾害对建筑结构的影响,并分析应对措施。
一、地震对建筑结构的影响地震是一种破坏性极强的地质灾害,对建筑结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基础破坏:地震力的冲击和振动会对建筑物的地基构成巨大压力,直接导致基础破坏,使建筑物失去稳定性。
2. 结构倾斜:地震的振动力会引起建筑物结构的倾斜和变形,进而导致建筑物崩塌或破坏。
3. 破坏性振动:地震引起的强烈振动会导致建筑物结构产生扭曲、裂缝等损坏,影响其功能和使用寿命。
应对措施:1. 设计合理: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地震力的作用,采取适当的抗震设计措施,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
2. 建筑材料选择:选用具有较好抗震性能的建筑材料,如钢筋混凝土等,以增加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3. 强化结构连接:加强建筑结构各部分的连接,利用预应力、扩展钢板等技术手段,提高建筑的整体稳定性。
二、滑坡对建筑结构的影响滑坡是地质灾害中常见的一种形式,对建筑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地基沉降:滑坡的产生会导致地基沉降,使建筑物的地基不稳定,进而引发建筑物的倾斜和破坏。
2. 坡体压力:滑坡带来的坡体压力会对建筑物施加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压力,对建筑结构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形和破坏。
3. 土壤液化:滑坡发生时的震动力会引起土壤液化,使土壤失去支撑力,进而导致建筑物下陷或倒塌。
应对措施:1. 建筑分区:在滑坡易发区,需要合理划定建筑分区,明确危险区域和安全区域,尽量避免在危险区域内建设。
2. 强化基础处理:采用加固基础的方法,如灌注土法等,增加地基的稳定性,减少滑坡对建筑物的影响。
3. 排水系统:合理设计和建设排水系统,加强对地下水位的监测和维护,减少坡体滑动的可能性。
三、泥石流对建筑结构的影响泥石流是一种由于陡坡上松散物质的流动而形成的地质灾害,对建筑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冲击力:泥石流水流的冲击力对建筑物的结构产生直接影响,容易造成建筑物的倒塌和毁坏。
四川省汶川县簇头沟“7.10”泥石流灾害成因与特征分析
四川省汶川县簇头沟“7.10”泥石流灾害成因与特征分析严炎;葛永刚;张建强;曾超【摘要】簇头沟是岷江右岸一条低频泥石流沟,受2013年7月极端暴雨的影响,暴发特大泥石流。
结果显示,汶川地震造成流域内的坡面和沟道堆积的大量的松散物质是泥石流形成的物源,流域上游暴雨及其形成的山洪是此次泥石流形成的激发因子。
“7.10”泥石流为过渡性泥石流,泥石流容重约为1.8~1.9 t/m3,沟口处最大流速为9.2 m/s,峰值流量为515 m3/s,冲击力达到3657 t,输沙总量约为50×104 m3。
泥石流过程表现为为暴雨(山洪)-滑坡(坡面泥石流)-泥石流-堰塞湖-溃决洪水。
对震后低频泥石流危险性认识不足、防治工程设计标准偏低是此次灾害造成重大损失的主要原因。
在未来灾害防治工程设计中,应合理估计灾害规模和潜在风险。
%The catastrophic debris flow in Cutou gully resulted from extreme rainstorms,which is a low fre-quency debris flow gully on the right of Mingjiang river.The incompact substance in the gully is the main reason of the catastrophic debris flow;however,the rainfall and mountain torrent are the inducing factors.Debris flows are featured with sub-viscous debris flows,the density of 1.8~1.9 t/m3 ,the maximum velocity of 9.2m/s,the peak discharge of 5 15 m3/s,the impact force of 3 657 t and the volume of 50 ×104 m3 .Debris flow induced disaster chains,including the process of rainstorm-landslide-debris flow-dammed lake-outburstflood.The shortage of dan-gerous low frequency debris flow gullies assessement and the destruction of debris flow control constructions leaded to huge property losses.It is strongly suggested for mitigation thatestimated the scale of hazards resonably, strengthened assessement of the dangerous debris flow gullies.【期刊名称】《灾害学》【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6页(P229-234)【关键词】低频泥石流;成因;特征;堰塞湖;簇头沟;四川汶川【作者】严炎;葛永刚;张建强;曾超【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1;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1;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1;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1;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457;X4自2008年汶川8.0级地震以来,都江堰-汶川公路(以下简称都汶公路)沿线多次暴发泥石流,给沿线人民生活生产造成了巨大威胁[1-4],如2010年8月14日,红椿沟泥石流堵断岷江,形成堰塞湖,迫使岷江洪水冲向映秀镇,导致灾后重建的城镇被淹,洪水泛滥造成13人死亡、59人失踪,受灾群众8 000余人被迫避险转移[5];2011年7月3日高家沟泥石流堆积扇挤压河道,导致岷江冲毁对面路基,中断交通十余天[6]。
地质环境对建筑工程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地质环境对建筑工程的影响与应对措施地质环境是指地壳中包括地貌形态、土、岩、地下水、地震等自然因素的综合环境。
在建筑工程的规划和设计过程中,对地质环境的认识和分析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地质环境对建筑工程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以保障建筑工程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首先,地质环境对建筑工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地基稳定性方面。
地质条件不良会导致地基沉降、滑动和塌陷等问题,进而对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产生重大影响。
例如,软弱的土地或湿地地基容易引发建筑物的沉降问题,这就要求工程师在地基处理和设计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进行地基改良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
其次,地质环境对建筑工程的影响还表现在地下水位和地下水质量方面。
地下水位的高低和波动都会对建筑物的地下结构和地下设施造成影响。
在高地下水位的地区,建筑物地下部分容易受到地下水的侵蚀和浸泡,造成结构的破坏。
而地下水质量的好坏则会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供水和排水系统。
因此,在建筑工程设计中,需要根据地下水位和地下水质量特点,合理规划建筑物的地下结构和设施,并采取防水措施以保证工程的长期稳定运行。
此外,地质环境对建筑工程的影响还体现在地震和地质灾害方面。
地震是地质环境中不可忽视的一种自然灾害,它对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工程师需要根据地震带和地震区域的特点,合理设计和构建抗震措施,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中达到预定的安全目标。
同时,地方性的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等也会对建筑工程带来潜在威胁。
因此,在建筑工程规划和设计中,需要对周边地质灾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为了应对地质环境对建筑工程的影响,工程师们采取了多种应对措施。
首先,地质勘察是为了获取地质信息和数据的关键步骤。
详细的地质勘察可以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有助于降低工程风险。
其次,合理的地基处理是确保建筑物稳定的重要手段。
地基处理包括加固处理、地基改良和沉降控制等,可根据地质环境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
泥石流的应对措施泥石流危害及应对措施
泥石流危害及应对措施引言泥石流是一种自然灾害,容易造成巨大的危害。
针对这种自然灾害,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能够有效地避免或减轻泥石流对人口和财产的伤害。
本文将简要介绍泥石流的危害及针对泥石流灾害的应对措施。
泥石流的危害泥石流是在地震、暴雨等自然灾害中常见的一种流动地质灾害。
它由山体崩塌引起的岩石碎屑和泥土、水混合物组成,以高速流动的形式冲击前进,会造成以下危害:1.破坏建筑物和基础设施:泥石流在流动时会有巨大的冲击力,能够将建筑物、桥梁等基础设施冲毁或破坏。
2.造成人口伤害:泥石流在流动时,由于混合物的破坏性,会对人造成巨大的威胁。
泥石流一旦进入人类居住区,就会对人口造成严重的伤害。
3.污染环境:泥石流在流动时,会带来许多有毒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基于以上危害,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尽可能的避免泥石流造成的危害。
泥石流应对措施1.加强监测和预警在防止和减轻泥石流灾害方面,第一步是及时监测和预警工作的实施。
泥石流监测可分为地形监测和流体运动监测两个方面。
地形监测是指监测斜坡结构和岩石的变化、滑坡、崩塌、裂缝、松动地层、盐酸效应等非常规地质灾害的预警。
而流体运动监测是指监测水位、水流、土石流等流体力学方面的数据。
通过定时监测,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预警。
2.地面防护措施泥石流在流动时具有较强的冲击力,导致它能够破坏建筑物和基础设施。
基于此,需要在建筑物周围采取地面防护措施,例如设置减速山体防撞装置。
减速山体防撞装置通过消耗泥石流的冲击力,并将其分散,从而减轻其对人口和财物的影响。
3.工程治理措施工程治理措施是指在整个山体流域内进行的开展的防灾避险措施。
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泥石流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理方式。
比如,在泥石流易发区,可以采取农卡和耕地栽植防护林,或者通过新建防护林、修建防洪墙等方式来保护安全。
4.技术手段的应用在预防泥石流灾害方面,使用动态防护网是一种经常使用的技术手段。
防护网被分成多个截面,每个截面之间使用紧密的绳结构形成一个钢筋箱体。
崩塌变形特征-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崩塌变形特征-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对崩塌和变形特征的简要介绍。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开:1.1 概述崩塌和变形是地质灾害中常见的现象,对于人们的生命财产和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
崩塌是指地表土壤、岩石等被重力作用下发生破碎、滑动或倾斜的现象,而变形则是指地层或构造物在地质过程中发生形态、位置或结构上的改变。
了解崩塌和变形特征对于减轻灾害的影响、预测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崩塌特征、变形特征和相关案例分析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我们将介绍不同类型的崩塌,包括滑坡、泥石流和崩落等,探讨它们的形态特征和形成原因。
其次,我们将讨论各种变形类型,例如地层变形、岩体变形和构造物变形,了解其变形过程和影响因素。
最后,我们将通过案例分析来探讨崩塌和变形特征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本文的目的旨在全面了解崩塌和变形特征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总结相关案例的经验教训。
通过深入研究崩塌和变形特征,我们可以更好地预测、评估和防治地质灾害,为相关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在文章的后续部分,将总结崩塌和变形特征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同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够加深对崩塌和变形特征的理解,增强对地质灾害的识别和解决能力,为人们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稳定提供更有效的保护。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三个部分进行探讨,具体结构如下:1. 引言部分:在这一部分中,将对崩塌变形特征进行概述。
首先,将简要介绍崩塌和变形的基本概念,并指出它们在地质和地理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随后,将说明本文的目的,即探讨崩塌和变形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最后,给出文章的整体结构和组织安排。
2. 正文部分:该部分是本文的主体,将着重讨论崩塌和变形的特征。
首先,将详细介绍崩塌的类型,包括滑坡、落石、泥石流等,并对它们的特征进行描述和分析。
接着,将探讨崩塌形态特征,如坡度、坡面形状、岩性等,以及其在崩塌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泥石流冲击作用下框架结构的破坏机理
关键 词 :泥石 流; 结构 ; 冲击力 ; 位移 ; 应力
中图 分 类 号 :P4 .3 6 22 文 献 标 识 码 :A ,
泥石 流是 西部 山 区 一种 突 发性 自然 灾 害 , 有 具 发生 突然 、 时短暂 、 历 来势 凶猛 、 冲大淤 、 大 破坏力 极 强 的特点 … 。它 严重 危 害 乡镇 房 屋 、 通 、 田 、 交 农 工 矿 和水利 工程 等 , 制 约 西 部 山 区经 济 发展 的主 要 是
组成 , 呈锯 齿状 分 布 , 伏很 大 , 锯 齿 波形 可 以认 起 该 为 为流体 均匀 的动 压力 和不 均匀 的动压力 及大 小石 块 相互叠 加 的结果 , 如果 在 此脉 冲上 叠 加个 别 孤 立
的极 大值 , 可认 为是 由于个 别大石 块作 用 的结 果 。 则
方强等对在泥石流冲击作用下的砖混结构进行了破 坏形 态模拟 , 做 了动 态 响应 实 验 ; 国外 , 并 在 日本 的石 川芳治 对分 离泥 石流 隔栅材 料进行 了冲击荷 载
现实 意义 。建 筑结 构 作 为抵 御 泥 石 流 的一 道 防 线 ,
1 1 泥石 流冲 击荷载 的脉 冲形式 .
1 泥石流 冲击力
对保 证人 们 的生命 财产 起 到 了重 大 的作 用 , 因此 准
确地 了解 在泥石 流 冲击 力 作 用 下 结 构 的破 坏 形 态 ,
泥石 流 冲击力 对 结 构 产生 极 大 影 响 , 研究 结 是
3 0卷第 2期 2 1~ 0 0 2 6页
天然灾害对土木工程的影响
天然灾害对土木工程的影响天然灾害是指由自然界的力量引起的灾害,如地震、洪水、飓风、泥石流等。
这些灾害不仅给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也对土木工程建设和运营产生重大影响。
本文将探讨天然灾害对土木工程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地震对土木工程的影响地震是地球表面由于板块运动而引起的地壳震动现象,其破坏力极大。
地震对土木工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结构破坏:地震会导致建筑物结构受力不均匀,从而造成墙体倾斜、柱子断裂等破坏现象,严重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
2. 地基沉降:地震会引起地基土体液化现象,导致地基沉降,使建筑物失去支撑,甚至倒塌。
3. 设备损坏:地震会导致土木工程中的设备损坏,如管道破裂、电缆断裂等,影响土木工程的正常运行。
为了减少地震对土木工程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防范措施:1. 设计合理:在土木工程设计阶段考虑地震因素,采用抗震设计原则,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2. 加固结构:对已建成的土木工程进行加固处理,提高其抗震性能,减少地震破坏。
3. 定期检测:定期对土木工程进行地震安全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确保土木工程的安全运行。
二、洪水对土木工程的影响洪水是指河流、湖泊等水体因暴雨、融雪等原因超出河道容量而泛滥的现象,对土木工程造成严重影响。
洪水对土木工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冲毁建筑:洪水的冲击力极大,容易冲毁土木工程建筑物,造成严重损失。
2. 地基侵蚀:洪水会侵蚀土木工程的地基,导致地基沉降,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
3. 设备损坏:洪水会导致土木工程中的设备损坏,如电气设备短路、管道破裂等,影响土木工程的正常运行。
为了减少洪水对土木工程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防范措施:1. 加固堤坝:加固河堤、堤坝等防洪设施,提高其抗洪能力,减少洪水对土木工程的影响。
2. 设计排水系统:合理设计土木工程的排水系统,确保排水畅通,减少洪水对土木工程的侵蚀。
3. 提高设备防水性能:对土木工程中的设备进行防水处理,提高其抗洪能力,确保土木工程的正常运行。
论述绵竹地区房屋防震减灾研究
论述绵竹地区房屋防震减灾研究1.引言绵竹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位于汶川地震发震断裂带龙门山断裂带上,2008年汶川大地震给绵竹市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山区的清平乡,天池乡受灾严重,地震造成山体滑坡,引发泥石流,上述两地几乎被夷为平地。
与山区相邻的汉旺、土门等镇房屋遭受严重破坏,近半数房屋倒塌。
本文根据震后现场考察结果,对绵竹地区房屋的震害进行总结,分析震害成因,并就房屋建筑中存在的问题出相应的建议。
2.绵竹地区房屋结构形式分析根据现场调查,绵竹地区房屋建筑结构体系主要有以下几种:(1)办公大楼、教学大楼等公共建筑多采用砖混结构,楼板大多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圆孔板。
近年新建建筑很多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楼板采用现浇混凝土楼板,填充墙采用实心砖墙体或空心砖墙体。
(2)商住两用建筑。
主要沿街修建,采用框托砖混结构。
第一层用于商用,多采用框架结构,现浇混凝土楼板;二层及以上用于住宅,砖混结构,预应力混凝土圆孔板楼板。
(3)农村房屋的结构体系主要有以下几类:①木结构。
主要是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前的传统穿斗木架结构;②土木结构。
土木结构绝大多数是夯土墙木屋架房屋;③砖混结构。
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实心砖墙体屋盖为预应力混凝土圆孔板结构;另一种为实心砖墙体屋盖为木模条小青瓦屋面。
3.绵竹地区房屋震害分析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A.0.20规定,绵竹市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
但这次汶川地震绵竹地区的地震烈度为9~10度,远大于当地设防烈度7度,因此对绵竹地区造成了重大损失。
根据建设部《建筑地震破坏等级划分标准》((1990)建抗字第377号)第1.5条规定:建筑的地震破坏可划分为基本完好(含完好)、轻微损坏、中等破坏、严重破坏、倒塌五个等级。
根据上述标准,绵竹地区房屋震害情况具体如下:3.1 砖混结构3.1.1 震害特征这次地震再次证明了砖混结构房屋变形能力小、延性差,具有脆性破坏性质,在地震设防地区抗震能力较差的特点,这是由于组成的基本材料和连接方式决定的。
地质灾害对基础设施的影响与防护
地质灾害对基础设施的影响与防护地质灾害是指由地球内部或外部因素引起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泥石流、滑坡等。
这些灾害在发生时会对基础设施造成巨大影响,给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
本文将探讨地质灾害对基础设施的影响以及相应的防护措施。
一、地震对基础设施的影响与防护地震是最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其对基础设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结构破坏:地震能够导致建筑物、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发生严重破坏,破坏程度与地震的震级密切相关。
2. 土壤液化:在震级较高的地震中,土壤可能发生液化现象,使得地基失稳,导致基础设施的沉降和倾斜。
为了减轻地震对基础设施的影响,人们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护措施:1. 建筑物抗震设计:在设计建设高楼大厦时,需要采用抗震设计标准,确保结构在地震中具备一定的抗震能力,减少倒塌事故的发生。
2. 弹性桥梁设计:桥梁作为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具备一定的抗震性能。
弹性桥梁设计可以使桥梁在地震发生时具备一定的变形能力,减轻破坏程度。
3. 土壤改良工程:针对土壤液化问题,可以通过土壤改良的方式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减少地震对基础设施的损害。
二、泥石流对基础设施的影响与防护泥石流是由山体坍塌或降雨等原因引起的一种水土混合物流动现象,对基础设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损毁道路交通:泥石流中的大量泥沙和石块会淹没道路,导致道路交通中断,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极大不便。
2. 损害水利设施:泥石流冲击水利设施,如水库、堤坝等,有可能导致设施破坏或溃灌,进而引发洪灾。
为了有效应对泥石流的威胁,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 防治治理措施:根据地区的具体情况,采取泥石流防治工程,如搭建挡土墙、拦挡沟等,以减轻泥石流对基础设施的冲击。
2. 地质勘察和预警系统:通过地质勘察分析,及时预警泥石流的发生,提前采取措施避免其对基础设施造成损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三、滑坡对基础设施的影响与防护滑坡是由于土地坡度过陡或地下水位上升等因素引起的土地下滑现象,对基础设施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道路交通中断:滑坡往往会破坏道路,导致交通中断,影响人们的日常出行。
砖砌体建筑在泥石流冲击力作用下动态响应实验
收稿 日 ( ee e t : 0 — 0— 2 回收 日期(  ̄ p d : 0 — 1 1。 期 Rei dd e 2 5 1 2 ; v a) 0 A et )2 6 0 。 1 e 0
基盒项 目( a ∞ im)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0 009 , 自然科学基 金重大研究项 目(0007 , F明d t : e 4210 )国家 9220 ) 中国科学 院成都 山地灾 害与环
2 中科动态仪器公 司, . 四川 成都 604) 1 1 0
摘 要:我国山地泥石流活动频繁, 建筑物防护是山区城镇建设及泥石流堆积扇开发利用 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 有
效模拟泥石流冲击力 , 研究建筑物在泥石流冲击力作用下的动态响应有助于防灾工程设计。以云南东川蒋家沟为 研究区域, 利用实际观测数据和对泥石流破坏现场调查分析的结果 。 对粘性泥石流冲击力进行理论模拟。 研究砖砌 体建筑在受到泥石流冲击力作用下的受力形式及破坏形态 ; 在此基础上, 进行了砖砌体结构墙体模型试件的破坏 性实验, 现场观测试件在冲击力作用下的破坏形态和历程 , 采集其动态位移及主振频率数据, 得出结构开裂冲量。
维普资讯
2 卷第 3期 30 35 4 4 — 4 页
20 0 6年 5月
山 地
学
报
Vo. 4, . p 4 -3 5 12 No 3 p 3 0 4
Ma 2 0 y,0 6
自然灾害对城市工程建设的影响与防范
自然灾害对城市工程建设的影响与防范现代城市工程建设风生水起,高楼大厦、宽道长桥、立交桥和公共设施等等,无一不展现着人类的创造力和智慧。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自然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
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引起的灾害,如地震、洪水、暴雨、台风、龙卷风、泥石流、山火、干旱等。
其造成的危害不仅限于生命财产损失,还包括对城市工程建设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甚至改变了整个城市的面貌。
因此,对自然灾害的分析和研究,及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自然灾害对城市工程建设带来的影响1. 建筑结构受损自然灾害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对建筑结构的破坏。
比如,地震以其强大的破坏力,对房屋结构造成直接的损毁,导致建筑物的毁坏。
而暴雨和洪水在建筑物基础工程上也有很大的影响,它们可能对建筑物的土壤稳定性和基础稳定性产生重大的影响,导致建筑物结构的受损。
2. 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严重受损自然灾害对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破坏往往是令人难以承受的。
长时间的暴雨和十年一遇的大雨可能会导致城市的河流、道路和桥梁被淹没,严重影响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使用。
而且,在灾害时期,道路的通行速度也会受到明显的影响,并对紧急车道造成影响。
此外,由于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破坏,城市出行的流通性也会受到影响。
3. 城市供水系统失效自然灾害往往会对城市的供水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如同长时间的雨水淋垮建筑物与基础设施一样,自然灾害对水厂和供水过程产生重大影响,从而干扰了城市的正常水供。
4. 城市环境受到影响自然灾害也影响了城市的环境。
地震、火山灰、干旱和暴雨等,极大地影响了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就业景象。
而且,灾难可能导致空气和水质受到污染,进一步威胁到居民的健康。
二、自然灾害防范对策1. 建筑防震技术应用建筑物的结构设计是减轻地震灾害造成伤害的第一步。
建筑企业必须对建筑结构进行严格的计算和试验来验证其稳定性。
在地震区域建房子时,强烈建议使用防震钢筋和防震砖块。
虽然这些耐震建材价格较高,但抵抗自然灾害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调查工作典型案例
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调查工作典型案例自然灾害是人类永远无法摆脱的威胁,每年在全球范围内都会发生大大小小的自然灾害。
为了更好地应对自然灾害带来的风险,我国于近日启动了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
作为这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调查也备受关注。
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调查工作的目的是为了了解灾害发生时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的稳定性和韧性,以便在灾后重建和修复时更为科学和高效。
该工作旨在通过实地调查、统计材料、检测样本等方式,全面掌握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的情况。
这是一项庞大的工作,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
在此,我希望分享一些我所在的团队在这项工作中遇到的几个典型案例。
首先是地震灾后房屋损害调查。
地震是自然灾害中最为破坏力的一种,经过历史的长河,我们也积累了丰富的地震损害评估方法和经验。
在这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中,我们采用了一种基于建筑物结构损伤度量的评估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各类房屋,对于有些因震损失比较轻的房屋,还可以利用现场相机拍摄,进行更细致的分析和评估。
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准确评估地震灾后房屋的损害情况,还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评估地震带来的其他损害和风险。
其次是台风地震等灾害对市政设施的影响。
市政设施是城市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桥梁、电力、水利等。
在自然灾害中,这些市政设施往往是最先受到破坏的。
因此,我们在调查中特别注意市政设施的情况。
例如,在台风灾后,我们发现部分道路因为水浸泡后产生了大面积损害,这些损害的情况我们将详细记录并反馈到有关部门,以便对这些损坏的路段进行及时维修和改造。
同时,我们还要对电力、水利等市政设施进行调查,以便为这些设施未来的重建提供重要数据和参考依据。
最后是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对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的影响。
在一些山区和山洪沟等地区,山体滑坡和泥石流是最常见的自然灾害。
这些灾害对于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的破坏是非常大的。
因此,在调查中我们特别要重视这些灾害对建筑物和市政设施的影响。
建筑结构地基与基础工程缺陷事故分析
建筑结构地基与基础工程缺陷事故分析随着城市化不断发展,建筑行业也不断壮大。
然而,在建筑过程中,关于地基与基础工程的缺陷问题并不罕见,而这些问题往往带来严重的后果,比如倒塌、损毁等,给人类和自然环境都带来了重大的损失。
在这篇文章中,将从事故发生的原因、缺陷种类、预防措施等方面来探讨建筑结构地基与基础工程缺陷事故的原因与解决办法。
一、事故发生的原因1. 不当的设计不适当的设计是建筑结构缺陷的主要因素之一。
一个良好的设计应该考虑到建筑物的质量、耐久性和安全性等问题,但在现实中,设计师们往往会忽略这些问题,特别是在一些抢时间、赶工期的情况下。
这就导致了整个建筑物的不稳定。
当然,这些设计缺陷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出来的,而是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才会显露出来。
2. 施工人员技术不足建筑物的建造需要各种各样的工人和技术人员,其中大多数都需要经过相关的培训和资格认证。
然而,有时建筑公司会为了节省成本雇用不合格的工人,这些工人虽然会装备使用一些高科技的工具,但他们仍然会犯一些错误。
比如,他们可能会不当地安装支撑杆,从而引起地基沉降或爆裂,或者没有使用适当的材料,从而导致结构脆弱。
3. 人为伤害人为伤害是建筑物的缺陷问题的又一个常见原因。
这样的伤害可能来自于各种各样的活动,比如在地基附近挖掘土壤或是装修建筑物时打入钉子等。
4. 环境因素建筑物的地基、基础受到地震、地裂、台风等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也会导致建筑物出现缺陷。
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力度巨大,尤其是对地震带区的建筑影响会更大。
此外,如果建筑物的地下水位过高,也会导致基础出现问题。
二、缺陷种类1. 地基沉降地基沉降可能是由于基础下方的土壤支持力不够强,通常发生在新建筑物的建筑工程中,但也会出现在已存在的建筑物中。
2. 土层塌陷当地基被放置在土层上时,如果这层土壤比其他部分要软,那么就有可能塌陷。
这是因为这层土壤不能像其他土层那样有效地支撑地基。
3. 基础裂缝基础裂缝是建筑结构缺陷的常见类型。
结构易损性分析课件
目录
• 结构易损性分析概述 • 结构易损性分析的基本原理 • 结构易损性分析的实践应用 • 结构易损性分析的挑战与展望 • 案例研究
01
结构易损性分析概述
定义与目的
定义
结构易损性分析是一种评估结构在承 受各种潜在风险因素时的脆弱性的方 法。
目的
通过评估结构的易损性,确定结构的 薄弱环节,为结构加固和维护提供依 据,提高结构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结构易损性分析的步骤与方法
步骤
建立模型、确定参数、进行计算、结果评估 。
方法
有限元分析、离散单元法、概率分析等。
注意事项
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和模型,考虑各种不确 定性和风险因素,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 可靠性。
03
结构易损性分析的实践应用
地震易损性分析
总结词
地震易损性分析是评估建筑物在地震中可能遭受破坏的风险 。
为结构易损性分析提供了更高效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手段。
结构易损性分析的未来发展方向
多学科交叉融合
结构易损性分析将与多个学科(如物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 )交叉融合,推动理论和方法的发展。
智能化与自动化
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实现结构易损性分析的智能化和 自动化。
精细化与定制化
针对不同结构和灾害特点,发展更加精细化、定制化的易损性分 析方法。
详细描述
通过分析建筑物的结构特性、地震历史和地质条件,可以评 估建筑物在地震中的脆弱程度和可能遭受的破坏程度。这种 分析有助于确定哪些建筑物可能更容易受到地震的影响,从 而采取适当的加固措施。
风灾易损性分析
总结词
风灾易损性分析是评估建筑物在强风或飓风中可能遭受破坏的风险。
崩塌、泥石流、滑坡区别
崩塌与滑坡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崩塌发生之后,崩塌物常推积在山坡脚,呈锥形体,结构零乱,毫无层序;而滑坡堆积物常具有一定的外部形状,滑坡体的整体性较好,反映出层序和结构特征。
也就是说,在滑坡堆积物中,岩体(土体)的上下层位和新老关系没有多大的变化,仍然是有规律的分布。
2、崩塌体完全脱离母体(山体),而滑坡体则很少是完全脱离母体的。
多属部分滑体残留在滑床之上。
3、崩塌发生之后,崩塌物的垂直位移量远大于水平位移量,其重心位置降低了很多;而滑坡则不然,通常是滑坡体的水平位移量大于垂直位移。
多数滑坡体的重心位置降低不多,滑动距离却很大。
同时,滑坡下滑速度一般比崩塌缓慢。
4、崩塌堆积物表面基本上不见裂缝分布。
而滑坡体表面,尤其是新发生的滑坡,其表面有很多具有一定规律性的纵横裂缝。
比如:分布在滑坡体上部(也就是后部)的弧形拉张裂缝;分布在滑坡体中部两侧的剪切裂缝(呈羽毛状);分布在滑坡体前部的横张裂缝,其方向垂直于滑坡方向,即受压力的方向;分布在滑坡体中前部,尤其是以滑坡舌部为多的扇形张裂缝,或者称为滑坡前缘的放射状裂缝。
什么叫山地灾害?»山地灾害特指只在山区发生的自然灾害,是山区自然环境发展演化与人类经济活动共同作用的产物。
山地灾害有哪些种类?»山地灾害的种类有泥石流、滑坡、崩塌、山洪、冰崩、雪崩、水土流失等7种,前6种为突发性山地灾害,水土流失为渐进性山地灾害;也有人称为缓发性山地灾害。
泥石流、山洪、滑坡、崩塌是我国主要的山地灾害类型,是本科普专栏介绍的重点。
我国山地灾害的主要分布区域»我国有灾害性泥石流沟一万多条,滑坡数万处,崩塌数十万处,广泛分布在高原、山地和丘陵地区,主要分布在川滇山地、秦岭、云贵高原、黄土高原、燕山、太行山、长白山、天山和青藏高原等地区。
山洪分布更为广泛,除上海市以外,各省、市、自治区的山区都可能发生山洪灾害。
山地灾害的危害»中国是世界上受山地灾害危害最严重和暴发最频繁的国家之一。
建筑工程防汛应急预案事故风险
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项目数量逐年增加,建筑工程防汛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防汛风险。
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和人员安全,本文将分析建筑工程防汛应急预案中的事故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二、事故风险分析1. 自然因素(1)强降雨:强降雨会导致地面径流增大,易造成地面沉降、地基不均匀沉降,从而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
(2)洪水:洪水对建筑工程的冲击力较大,可能导致建筑物结构破坏、基础下沉等。
(3)泥石流:泥石流对建筑工程的破坏力巨大,可能造成建筑物倒塌、人员伤亡。
2. 人为因素(1)施工质量:施工过程中,如地基处理、排水系统建设等环节出现问题,可能导致建筑物在汛期发生渗漏、地基沉降等问题。
(2)监测预警:监测预警不及时或预警信息不准确,可能导致防汛措施不到位,增加事故风险。
(3)应急处置:应急处置不力,如救援队伍不足、救援物资缺乏等,可能导致事故扩大。
三、应对措施1. 加强监测预警(1)建立完善的监测预警系统,实时监测气象、水文等信息。
(2)加强与气象、水利等部门的沟通协作,提高预警信息的准确性。
2. 优化施工设计(1)合理规划排水系统,确保排水畅通。
(2)优化地基处理方案,提高地基稳定性。
3. 提高施工质量(1)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2)加强施工现场管理,避免因施工不当导致事故发生。
4. 建立应急救援队伍(1)组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提高救援能力。
(2)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救援队伍的实战能力。
5. 加强应急物资储备(1)储备充足的应急救援物资,如救生衣、救生圈、绳索等。
(2)定期检查应急物资,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
四、总结建筑工程防汛工作关系到工程质量和人员安全,因此在制定防汛应急预案时,必须充分考虑事故风险。
通过加强监测预警、优化施工设计、提高施工质量、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和加强应急物资储备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建筑工程防汛事故风险,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泥石流活动评估与防治
灾害沿泥石流通过地区展布, 随地形变化成带状和片状 1. 破坏自然生态环境
泥石流成灾类型及特点图
灾害沿泥石流通过地区展布, 随地形变化成带状和片状 2. 冲毁
泥石流成灾类型及特点图
灾害沿泥石流通过地区展布, 随地形变化成带状和片状 2. 冲毁
泥石流成灾类型及特点图
泥石流成灾类型及特点图
除滑动面附近土体结构破坏外,滑体上土体结构大部分无变化
泥砂补给与输移
泥砂输移过程中沿程存在冲淤变化
沟床及沟槽两岸存在集中补给源,泥砂在输移过程中 沿程存在大冲大淤等现象
泥砂无流动现象
泥沙粒径与级配
粒径变化不大
粒径变化很大,级配很不均匀
粒径小与级配变化较均匀
粒径级配无变化
活动边界条件
沿一定的沟槽运动,流路较稳定
泥石流活动及危险性评估
泥石流活动评估内容
泥石流活动性 评估分以下三个部分: A、泥石流活动易发程度评估 B、泥石流活动危险性评估 (1)流域内松散土体贮量、产状、分布及稳定评价 (2)外动力条件变化评估 (3)泥石流发生机率 (4)泥石流活动规模 (5)泥石流活动强度 (6)泥石流活动区内的社会经济评估 (7)泥石流成灾的可能性 C、泥石流活动灾性评估 (1)经济损失评估 经济损失中分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含社会影响和环境恶化 (2)受灾人群 (3)受威劝胁人群
泥石流沟口扇形地识别
冲积扇
洪积扇
泥石流堆积扇
由流水堆积作用而成,规模较小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流水堆积作用而成,规模较大
成整体停积、分散堆积两种,粗大颗粒在扇缘停积,无分选性,常见龙头堆积与侧堤堆积,沟槽绕龙头堆积两侧发展,有明显的受阻绕流特征,流路不稳。 扇形地形态不完全符合统计规律,流路呈随机性,堆积扇纵、横坡面不甚连续,常呈锯齿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5 月 建 筑 工 程 概 论 V ol. No. .收稿日期:2016-05-30 (6号宋体) 基金项目,无。
文章编号结合舟曲泥石流事故探究泥石流对建筑物的影响XX( XX 大学 西安 710054 学号XXXXX )摘 要:舟曲特大泥石流现场的调查表明,泥石流破坏建筑物主要有冲击、淤埋和摩擦三种方式。
根据泥石流的破坏方式、特点和建筑物类型,形成我国山区居民住宅两种常见结构的泥石流破坏分级标准。
最后提出了几条能有效减轻泥石流对建筑物破坏的具体措施,可供读者从对泥石流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关 键 词 :泥石流灾害 破坏方式 治理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Combined with the debris flow accident in Zhouqu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debris flow on buildingsXXAbstract :Survey shows that Zhouqu large debris flow field, debris flow damage to buildings are mainly impact and friction, buried in three ways. According to the destruction way, characteristic and building type of debris flow, debris flow damage classification standard of two kinds of common structure in mountainous area of our country. Finally, several concrete measures that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damage of the debris flow are put forward, which can be used for the readers to rise from the perceptual knowledge to the rational knowledge.Key words: Debris flow disaster Failure mode Prevention and cure0 引言2010年8月7日22时左右,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城东北部山区突降特大暴雨,降雨量达97毫米,持续40多分钟,引发三眼峪、罗家峪等四条沟系特大山洪地质灾害,泥石流长约5千米,平均宽度300米,平均厚度5米,总体积750万立方米,流经区域被夷为平地泥石流造成了1765人死亡和失踪,33幢面积11.472 km2的建筑物被直接冲毁,有20幢面积约69 km2建筑被部分损坏。
本文以此事故为例,介绍泥石流成因、分析泥石流对建筑物的破坏形式,本文目的在于对泥石流进行深一步的认识以降低其对人身、建筑的损害。
1 泥石流基本概念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
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它的面积、体积和流量都较大,而滑坡是经稀释土质山体小面积的区域,典型的泥 石流由悬浮着粗大固体碎屑物并富含粉砂及粘土的粘稠泥浆组成。
在适当的地形条件下,大量的水体浸透流水山坡或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就形成了泥石流。
泥石流是一种灾害性的地质现象。
通常泥石流爆发突然、来势凶猛,可携带巨大的石块。
因其高速前进,具有强大的能量,因而破坏性极大。
泥石流流动的全过程一般只有几个小时,短的只有几分钟。
1.1泥石流种类分类泥石流按照不同的属性有着不同的分类。
1.1.1 按物质成分分类(1)由大量粘性土和粒径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叫泥石流。
(2)以粘性土为主,含少量砂粒、石块、粘度大、呈稠泥状的叫泥流。
(3)由水和大小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称之水石流。
1.1.2 按流域形态分类(1)标准型泥石流为典型的泥石流,流域呈扇形,面积较大,能明显的划分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
(2)河谷型泥石流流域呈有狭长条形,其形成. 区多为河流上游的沟谷,固体物质来源较分散,沟谷中有时常年有水,故水源较丰富,流通区与堆积区往往不能明显分出。
(3)山坡型泥石流流域呈斗状,其面积一般小于1000㎡,无明显流通区,形成区与堆积区直接相连。
表一泥石流其他分类Table 1 other classification of debris flow1.2 形成条件泥石流的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有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上游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来源。
1.2.1地形地貌条件在地形上具备山高沟深,地形陡峻,沟床纵度降大,流城形状便于水流汇集。
在地貌上,泥石流的地貌一般可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三部分。
上游形成区的地形多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为瓢状或漏斗状,地形比较开阔、周围山高坡陡、山体破碎、植被生长不良,这样的地形有利于水和碎屑物质的集中;中游流通区的地形多为狭窄陡深的峡谷,谷床纵坡降大,使泥石流能迅猛直泻;下游堆积区的地形为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或河谷阶地,使堆积物有堆积场所。
1.2.2松散物质来源条件泥石流常发生于地质构造复杂、断裂褶皱发育,新构造活动强烈,地震烈度较高的地区。
地表岩石破碎,崩塌、错落、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另外,岩层结构松散、软弱、易于风化、节理发育或软硬相间成层的地区,因易受破坏,也能为泥石流提供丰富的碎屑物来源;一些人类工程活动,如滥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开山采矿、采石弃渣等,往往也为泥石流提供大量的物质来源。
1.2.3水源条件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动力来源),泥石流的水源,有暴雨、水雪融水和水库溃决水体等形式。
我国泥石流的水源主要是暴雨、长时间的连续降雨等。
1.3 发生规律1.3.1 季节性我国泥石流的暴发主要是受连续降雨、暴雨,尤其是特大暴雨集中降雨的激发。
因此,泥石流发生的时间规律是与集中降雨时间规律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一般发生在多雨的夏秋季节。
因集中降雨的时间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四川、云南等西南地区的降雨多集中在6-9月,因此、西南地区的泥石流多发生在6-9月;而西北地区降雨多集中在6、7、8三个月,尤其是7、8两个月降雨集中,暴雨强度大,因此西北地区的泥石流多发生在7、8两个月。
据不完全统计,发生在这两个月的泥石流灾害约占该地区全部泥石流灾害的90%以上。
也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且其活动周期与暴雨、洪水的活动周期大体相一致。
当暴雨、洪水两者的活动周期是与季节性相叠加,常常形成泥石流活动的一个高潮。
1.3.2 周期性泥石流的发生受暴雨、洪水的影响,而暴雨、洪水总是周期性地出现。
因此,泥石流的发生和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且其活动周期与暴雨、洪水的活动周期大体相一致。
当暴雨、洪水两者的活动水渠、铁路以及其它建筑活动,破坏了山坡表面而形成的。
如云南省东川至昆明公路的老干沟,因修公路及水渠,使山体破坏,加之1966年犀牛山地震又形成崩塌、滑坡,致使泥石流更加严重。
又如香港多年来修建了许多大型工程和地面建筑,几乎每个工程都要劈山填海或填方,才能获得合适的建筑场地。
1972年一次暴雨,使正在施工的挖掘工程现场120人死于滑坡造成的泥石流。
1.4.2 自然因素(1)地表水在沟谷的中上段侵润冲蚀沟床物质,随冲蚀强度加大,沟内某些薄弱段块石等固体物松动、失稳,被猛烈掀揭、铲刮,并与水流搅拌而形成泥石流。
(2)山坡坡面土层在暴雨的浸润击打下,土体失稳,沿斜坡下滑并与水体混合,侵蚀下切而形成悬挂于陡坡上的坡面泥石流。
北京山区农民常称之为“水鼓”、“龙扒掌”。
(3)沟源崩、滑坡土体触发沟床物质活动形成泥石流。
既崩、滑体便发生溃决,强烈冲击并带动沟床固体碎屑物的活动而形成泥石流。
2 泥石流对建筑物的破坏2.1.泥石流对房屋的破坏形式泥石流的破坏形式多种多样,根据泥石流沟及房屋分布划分可以分为:冲击、摩擦和淤埋三种方式[1][2][8]。
图1舟曲县城泥石流下游建筑物破坏图Figure 1 Zhouqu debris flow downstream buildings damaged(1)冲击破坏泥石流在形成区运动过程中,逐渐加入泥石流体的松散物质越来越多,组成成分也越来越复杂。
进入流通区后泥石流体中的固体物质具有颗粒粒径差异大,悬殊可达6 个数量级( 从微米到米) ,泥石流可搬运直径数米的大石块。
泥石流的冲击力由液相浆体冲击力和固相颗粒冲击力组成。
泥石流体携带的大量固体物质冲击力巨大。
泥石流携带的大石块流经过的沟段对所有遇到阻拦其继续前行的障碍物造成强烈的膨胀和冲击,对房屋建筑重则直接推到,轻则破坏房屋建筑部分结构。
图2冲击破坏Fig. 2 impact failure(2)摩擦破坏泥石流的危害不仅仅限于所携带的大石块,泥石流体中细小的颗粒也会对运动过程中遇到的障碍物造成强烈的冲击,摩擦房屋建筑外露结构,使房屋结构受到摩蚀破坏。
图3摩擦破坏Fig. 3 friction failure(3)堆积於埋破坏泥石流进入堆积区后,由于沟床坡度减小,泥石流前行阻力增大,泥石流流速逐渐减小,所携带的粗颗粒逐渐沉积,进入堆积过程。
对于山区城镇,泥石流堆积平台往往是房屋建筑比较理想的建造地址。
建造在泥石流堆积区的房屋往往在泥石流爆发时受到泥石流的於埋破坏。
汶川8. 0 级大地震中,北川作为受灾最严重的城市之一,灾后有强降雨诱发的泥石流灾害使得北川县城再次遭受严重的损失。
图4淤埋破坏Fig.4 buried damage一个建筑物的损害,往往不是一种破坏形式造成的,而是由三种方式结合所破坏的。
图5泥石流破坏房屋Fig.5 debris flow damage to houses2.2 泥石流对建筑物的破坏模式建筑物破坏模式在6种不同结构类型的建筑物中,木结构、砖木、框架-砖混、框架和钢结构5种主要承重构件均为柱体和梁,因建筑材料不同使其具有不同的强度。
砌体结构的支撑构件为砖砌块或石块,其强度取决于砂浆和砌块的强度。
因此,前5种建筑物的破坏主要体现在梁或柱的倒塌或损坏,而后一种则为承重墙体的破坏。
从结构的破坏程度考虑,将建筑物破坏模式划分为以梁和柱为承重构件和以砌体为承重构件的建筑物破坏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