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复习中国近代史专题二 近代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

合集下载

二轮复习时间通史整合资料(中国近代史)

二轮复习时间通史整合资料(中国近代史)

二轮复习时间通史整合资料(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1840——1949)中国近代化(现代化)概况:一、含义: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

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

二、中国近代化的两大历史任务:①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前提基础),②社会的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目的、要求)。

三、中国经济近代化(重大历史事件):洋务运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等。

经济近代化,即从封建自然经济走向工业化。

在生产力上:从手工生产向大机器生产过渡;在生产关系上,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

五、中国政治近代化(重大历史事件):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1949年《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建国初三大政治民主制度、“文革”期间严重破坏、新时期民主政治重大发展等。

政治近代化的主要内容是实现民主化和法制化,主要是实现政治民主化,由封建专制发展到民主政治。

六、中国思想观念近代化的重大历程:(1)中国近代各阶级或阶级派别所在时代、代表人物、主要思想、实践、作用与局限(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农民阶级洪秀全、洪仁玕,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无产阶级中共)。

(2)中国思想近代化特征:①与救亡图存紧密结合;②认识不断深化(从器物制度思想文化);③道路选择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由走别人路到走自己路);④体现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七、中国社会生活近代化:原因、特点、实质、影响、变化的表现、趋势。

1.原因:根本原因:的冲击。

政治:的推动,的推动,改革的影响。

思想:传播。

经济:和的发展2.特点:⑴与向有关。

⑵地域差距大、不平衡性(农村—城市,沿海—内地)⑶虽变化,但始终保持特色。

⑷中西合璧,土洋并存⑸变化随民主进程而不断加深3.实质:碰撞、融合。

4.趋势:封闭—开放、被动—主动、封建传统—近代化5.影响:⑴政治:有利于中国革命斗争的开展,促进的发展。

2020届二轮复习 中国近代的政治演变、经济发展、思想理论 课件(82张)——近代中国

2020届二轮复习  中国近代的政治演变、经济发展、思想理论    课件(82张)——近代中国
第12页
第二篇
近代篇
大二轮专题辅导与增分攻略·历史
三、政治制度近代化的设计 1.维新思想 (1)背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队伍壮大;西方思想 不断传入;民族危机的加深。 (2)内容: 发展资本主义;兴民权、设议院, 实行君主立宪制; 倡西学。
第13页
第二篇
近代篇
大二轮专题辅导与增分攻略·历史
第16页
第二篇
近代篇
大二轮专题辅导与增分攻略·历史
(4)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 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5)意义 ①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②宣传了民主与科学,起到了思想启蒙、文化革新的作用。 ③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6)局限性:对东西方文化的态度片面化、绝对化;没有同群 众运动相结合。
第27页
第二篇
近代篇
大二轮专题辅导与增分攻略·历史
2.把握一个关系: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民主革命思想发 展的关系 (1)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为挽救民 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先后爆发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推翻 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促进了社会进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也使无产阶级的队伍逐渐壮大,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新民主主 义革命奠定了基础。
第22页
第二篇
近代篇
大二轮专题辅导与增分攻略·历史
(4)清政府政策调整:面对进一步发展的内忧外患,清政府调 整政策,推行新政,以适应近代化发展趋势,达到维护统治的目 的,客观上加速了辛亥革命的到来。 (5)民族资产阶级的改良或革命运动: 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 政治舞台,领导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最终推翻清王朝统治,建 立民主共和政体。 (6)学习内容:由学习器物转向学习制度。 (7)革命力量:中华民族新觉醒,更多阶级、阶层投入救亡图 存行列。

2020年中考历史中国近代史考点12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含解析)

2020年中考历史中国近代史考点12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含解析)
6.【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故选A。
7.【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05年,孙中山成立中国同盟会。A创办于洋务运动时期(19世纪60—90年代),B创办于百日维新时期(1898年);1905年,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存在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至此寿终正寝;1901年,清政府决定从次年(1902年)开始,废除八股文。由此可知,此题选C。
C.科举制度废除
D.废除八股文
8.小华喜欢看鲁迅的作品,他能从《鲁迅全集》中看到的作品有
①《狂人日记》②《骆驼祥子》③《孔乙己》④《雷雨》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
9.荣毅仁,中国著名的民主人士。追溯荣氏家族企业的发展史,可归结为“创办—发展—衰落—再发展”的轨迹,这一轨迹也印证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①总体特征: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总的来说还比较落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
②行业特征: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
③地区特征: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2.社会生活的变化
(1)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①北洋西学堂②南洋公学③福州船政学堂④京师大学堂
A.①②④③
B.②④③①
C.③①②④
D.④①③②
7.(2019年山东青岛卷)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知和运用。下列文化艺术成就对应不正确的是
A.鲁迅——《狂人日记》
B.聂耳——《义勇军进行曲》

2021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中国近代史(1840——1949)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的中国

2021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中国近代史(1840——1949)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的中国

课题:中国近代史(1840——1949)——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的中国●学:时间:原因:经过:政治: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果:影响:问题1:《辛丑条约》的哪些条款表明清政府是洋人的工具?哪些条款意味着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经济基础:思想基础:背景:辛亥革命组织基础:武昌起义:经过: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制定约法结果:影响:问题2: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一次失败的革命?原因:经济: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表现:(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影响:时间:理论来源:思想:三民主义内容:评价:时间:原因:新文化运动内容:评价:衣:食:社会生活:住:行:传媒:专题1:运用多种史学范式解读辛亥革命。

专题2:概况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规律和影响。

思:【疑难解析】★近代资本主义列强侵华实质、影响和认识1.列强侵华的实质:西方国家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征服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2.侵华的基本特征:(1)从战争的发动者来看,经历了由一国到多国的变化,也反映了近现代国际关系由以欧洲为中心向它的两侧转移的变化趋势。

(2)从战争的影响来看,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危害一次比一次严重。

3.经济侵华方式的变化:(1)甲午中日战争前,以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辅。

(2)甲午中日战争后,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

4.列强侵华的影响:近代以来,外国资本主义凭借其先进的政治制度、雄厚的经济和军事实力,通过多种方式,对中国从政治上加强控制,经济上大肆掠夺、文化上逐步渗透,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侵略具有破坏性和建设性的双重作用。

(1)主观上:列强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打断了中国正常的社会发展进程,是造成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其实质体现了西方国家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征服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为其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高考文综历史二轮复习知识点:中国近代史阶段分期

高考文综历史二轮复习知识点:中国近代史阶段分期

中国近代史(1840—1949)二轮复习高考选择题考查:28、29、30题★中国近代史的阶段分期:1、按照中国革命的性质划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1840-1894:近代前期中国的沉沦与转型;(2)1894-1919:近代中国人民的觉醒与探索;(3)1919-194: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方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2、按照政权更迭顺序划分:(1)晚晴时期:1840—1912,近代中国的变革与转型;(2)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8,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3)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1927—1949,近代中国的进一步觉醒与探索;一、晚清时期(1840—1912)一、时空坐标二、阶段特征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2年清帝退位,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确立时期,也是中国社会在屈辱中走向近代化的时期,处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政治上:(1)列强侵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西方列强先后发动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一系列侵华战争,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不断抗争与探索:地主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抗争:鸦片战争中广州三元里抗英斗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左宗棠收复新疆、甲午中日战争中黄海海战、《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甲午战后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义和团运动。

探索: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资政新篇》(1859)、地主阶级洋务运动、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民族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地主阶级清末新政、民族资产阶级辛亥革命;(3)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晚清统治结束。

2.经济上:经济结构发生变动:(1)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2)出现外国资本主义经济,逐渐沦为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外企,在华掠夺原料、倾销商品、资本输出);(3)洋务运动创办大量近代企业,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4)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5)“实业救国”思潮的产生与发展。

板块二中国近代史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2025年海南省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板块二中国近代史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2025年海南省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12
5
2
1
百分比 22.6
38.7
16.1
6.5
16.1
举例 “中华” “民生” “蝶球” “七七” “征东”
A.民族工业发展的水平 C.民族民主意识的增强
B.革命思想传播的范围 D.阶级矛盾激化的过程
10.(2024·南充)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人们之间不许称“老
爷”“大人”,而改为“先生”“同志”等称呼。这里的“革命”指( B )
3.(2024·长春)“火车轮船,剪辫易服,洋酒西餐”,以上信息反映了( C ) A.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B.传统封建思想的根除 C.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D.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4.(2024·广东)1908年,沪宁铁路开通,苏州民众上午即可看到当日的上海报刊,使 得“民智日开,风气自变”。据此可知,当时( D ) A.上海成为文化中心 B.普通百姓支持民主革命 C.报刊推动文艺繁荣 D.新式交通促进思想传播
5.(2024·赤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中国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
41148205元;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资本额为
117434500元。这反映出中国民族工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C )
A.开始出现
B.受到压迫
C.迅速发展
D.再度受挫
6.(2024·黔东南州)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全国华资纱厂的纱锭,由48.4万余枚增至 128.4万余枚,增长165.3%;织布机由2016台增至5825台,增长188.9%。出现这种变 化的主要原因是( D ) A.清政府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 B.民族工业打败了列强在华的企业 C.民族工业得到大量外国资本 D.西方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文档:板块二中国近代史 Word版含答案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文档:板块二中国近代史 Word版含答案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通史整合(五)中华文明的拐点——晚清时期(1840~1894年)政治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中国人民开始了反侵略反封建的探索历程。

经济在西方列强侵略下,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动,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洋务派创办了大量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向近代化迈进。

同时,中国社会生活习俗也发生巨大变化。

思想文化面对民族危机,先进的中国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和世界,了解西方并向西方学习逐渐成为中国近代思想的主流。

(一)晚清时期(1840~1894年)的政治[诗史巧记]工业文明的冲击;两度燃起的战火;千年未有的变局;救亡图存的觉醒;军民英勇的抗争[小题验知]1.(2018·宝鸡一模)马勇在《百年变局:乱世晚清与民国乱象》一书中说,根据《江宁条约》《虎门条约》形成了所谓的“治外法权”,之所以如此,从中国方面看,怎样管理这些在中国的西洋人,中国政府似乎并没有想好,他们不是愿意让渡自己的司法权,而是不知道怎样运用这项权利。

从中可以看出“治外法权”()A.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B.真实表明了中国人以夷制夷心态C.集中反映了清政府的软弱D.全面体现了中外势力勾结的事实解析:选B据材料“从中国方面看,怎样管理这些在中国的西洋人,中国政府似乎并没有想好,他们不是愿意让渡自己的司法权,而是不知道怎样运用这项权利”,说明当时的清政府仍有以夷制夷的心态,故B项正确。

2.(2018·上饶三模)孙中山在领导民主革命的过程中对太平天国有褒有贬,一方面自称“洪秀全第二”,另一方面又说太平天国:“只知有民族,不知有民权;只知有君主,不知有民主。

即使成功了,也不过是历史上的又一个封建王朝而已。

”这表明他评价太平天国的视角是()A.革命史观和全球史观B.民族主义和现代化史观C.进化史观和文明史观D.民本主义和革命史观解析:选B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孙中山一方面在赞扬太平天国的民族主义,另一方面又在批判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故B项正确。

2023中考历史总复习资料二(中国近代史)

2023中考历史总复习资料二(中国近代史)

2023中考历史总复习资料二(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1.林则徐虎门销烟(识记):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重大胜利。

它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

虎门销烟是世界禁毒日(6月26日)的起源。

(认识虎门销烟浮雕)2.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和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理解):①时间:1840年~1842年②影响: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从此,中国结束了独立发展的历史进程,被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南京条约》的内容(理解):①时间:1842年8月,英国强迫清政府千山顶了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②内容:赔款2100万银元;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在华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口诀:赔款割地通商议税)4.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理解):①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1856~1860年②发动国家及原因: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俄美借“调停”之名谋取利益③暴行: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

不仅给中国文化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也是对世界文明的践踏和破坏。

④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攫取了更多的侵略权益,中国的门户被进一步打开。

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更强的冲击和更大的灾难(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了)在强烈刺激下,清廷的部分有识之士走上了人士对手、学习西方的探索之路(洋务运动)。

5.俄国侵占中国北方150多平方公里领土(识记):近代史上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中国北方领土达150多万平方千米,是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6.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识记):1894年,日本挑起甲午战争,在黄海海战中,邓世昌率致远舰英勇杀敌,壮烈殉国。

(威海卫战役北洋水师全军覆没)7.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危害(理解):①签订时间:1895年,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

二轮复习之中国近现代史

二轮复习之中国近现代史

①民族资本主义 ①资产阶级维新
对 思想(早期维 帝 新—康梁) 国 ②资产阶级革命 主 思想(三民主义)义 ③新文化运动 抱 (民主与科学) 有 ④“实业救国” 幻 ⑤社会生活:西 想 方化程度加深, 对传统抨击猛烈
总况: 两半程度大大加深至形成;两大矛盾汇流;近代化推进
同时期的西方: 二工后,垄断组织出现,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和与中日邦交正常化
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经 ②文革对国民经济的破坏; 济 ③社会生活的政治色彩强烈,生活必需品
主要按计划供应
①毛泽东思想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思想 《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文化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②科技成就:“两弹一星”、杂交水稻
第三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振与辉煌(1978年至今)
总况: 从全民族抗战,国际援助到中国人民推翻美支持的蒋介石集团
同时期的西方: 从反法西斯战争到雅尔塔体制

1、抗战时期:
济 2、国统区:经济崩溃


日占区:殖民掠夺,以战养 背景: 战
1、抗战(持久
战)
国统区:遭破坏,战时经济; 美在华势力强大 民族工业内迁(影响)
中共根据地:抗日根据地建 官僚资本膨胀 设(减租减息运动) 2、内战时期: 解放区:土改(反封建, “耕者有其田”
反帝反封建 文明转型
走向近代化 融入世界
关于近代史复习的分期: 一、19世纪40至70年代:外敌入侵、近代化起步 二、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民族危机深化、近代化推进 三、1919至1927:救国道路的新探索 四、1927至1936:由两党对抗转向抵御外侮 五、1937至1949:中国人民的浴血新生

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课件--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

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课件--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
去自主调整税率的权力。 ● (5)掌管中国国境关税的海关大权长期把持在外国人手中。
城市化(选二)
● 1、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P62
● (1)时间:鸦片战争后
● (2)城市:中国沿海上海、天津、广州等通商口岸,逐渐发展起资本主义工 商业。(沿海地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 (3)影响:
● ①陆续出现、发展、壮大,吸引大量乡村人口进城。
● ④天京变乱:1856年,领导集团发生内讧,太平天国在政治、军事上开始衰落。
● ⑥天京陷落:1864年,天京被攻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 纲领
● ①《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主张,否定了封建地 主土地所有制,反映了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
● ②《资政新篇》:提出了新的社会经济政策,试图回答农民革命应当向何处去的问题。
清末新政
● A、目的:通过“新政”进行“自救”。
● B、内容:在官制: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新设商部、学部和巡警部等中 央机构

军事:编练新军,拟在全国编练新军36镇,并要求建立各省设立督练公所;

商业:倡导创办工商业,颁布了一系列工商业规章和奖励实业办法;

教育:废除科举制,兴办学堂,确立学堂选官制和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创
程碑。
.三、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 戊戌维新运动 ● 百日维新 ● ①时间: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 ● ②开始: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 ③内容:光绪皇帝先后发布上百道变法诏令,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除旧布新的举措。 ● 戊戌变法时对科举制的改革: ● ①加设经济特科,选拔经时济变之才;废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 ● ②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太后下令所有考试悉照旧制。 ● ④结果 ● A、9月21日,慈禧太后将光绪皇帝囚禁,再次临朝训政。 ● B、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杀于北京菜市口,史称“戊戌六君子”。 ● C、除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外,均被废止。

广东省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二部分中国近代史第六单元近代的经济和社会生活、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课件

广东省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二部分中国近代史第六单元近代的经济和社会生活、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课件
第九页,共23页。
考点4:科举制度的废除和京师大学堂的开办,近代新式教育 发端的主要史实(了解:★☆☆) 1. 近代教育改革的发端——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
(1)内容:学习西学、兴办(xīngbàn)新式学堂是洋务运动的 一项重要内容。 (2)意义:洋务派兴办(xīngbàn)的新式学堂,打破了儒学一统 天下垄断教育的局面,推动了西方近代科技的引进和传播,揭 开了近代教育改革的序幕(发端)。
京张 铁路。
4.
侯德榜 ,世界制碱工业的权威。 1926 年,他
主持生产出中国、也是亚洲(yà zhōu)的第一批纯碱,注册商
标为
红三角(sānjiǎo)
制碱

”,还撰写《
第十四页,共23页。
》一书。
5. 1862年,
洋务派 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
京师。(jīngshī)同文馆1898 年,光绪帝批准在北京设立
第十页,共23页。
2. 京师大学堂的开办——维新变法时期的教育:1898年,光绪帝 批准在北京设立京师大学堂,开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先河。辛亥革 命后,京师大学堂改为北京大学。 3. 科举制度的废除:由于科举考试严重阻碍了教育的进步和人才 的培养,1905年,清政府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建立(jiànlì) 起包括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学程的新式教育体制,废除了严重 阻碍教育进步和人才培养、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
5. (2016昆明)曾经“火车(huǒchē)没有汽车快,不通国内通国 外”的云南,即将迎来“高铁时代”。近代史上,由中国人自行 设计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干线——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师是( )
AC. 张之洞
C. 詹天佑
B. 张謇 D. 侯德榜
第二十页,共23页。

高考二轮复习之中国近代史

高考二轮复习之中国近代史

5、小农经济的瓦解
• 1、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主要原 因);商品经济的发展。
• 2、过程:
• 3、表现:①传统的手工业遭到严重的打击,尤其是棉纺织业;

②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开始受国际市场影响;

③对华贸易的洋行增加,买办阶层出现;

④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
• 4、影响:①促进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 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商品市场;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商品化程度。

②使中国外交从朝贡外交转向近代外交,

③不平等条约体系使中国政府有了谈判意识和条约意识。
8、西学东渐的表现、特点与影响
• 表现 • 第一次高潮 明万历年间耶稣会传教士传入大量科学技 术 当时中国一些士大夫及皇帝接受了科
学技术知识 但在思 想上基本没有受到影响 • 第二次高潮 19世纪中叶前后两次鸦片战争的刺激 洋务 运动的兴起 也促使西方的科学技术再一
• 3、晚清统治阶级内部满汉力量对比变化——汉族官僚势力扩大
• 1)原因:

①汉族地主武装成为对抗太平军的主力,并得到外国列强
的支持。

②满族官僚、贵族、八旗军堕落,慈禧太后为巩固统治倚
重汉族官僚。
• 2)表现:

①掌握武装,形成独立军事体系。其中曾国藩的湘军、
李鸿章的淮军、左宗棠的楚军,在汉族地主武装中势力最大。
• 2.不平等条约体系:

(1)内涵:在中国近代史上由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所确立的西方列强在华特权制度的总称。

(2)特点:西方列强通过战争手段凭借不平等条约在中国享有各种特权,使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的深渊。

2013届高三二轮复习: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2013届高三二轮复习: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
其半。” D.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 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 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
解析:选C。中国自然经济的特点就是农业
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它的逐步
瓦解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传统的手工业生产逐
步破产的过程。可直接读取材料信息,洋布 的涌入使“女工几停其半”,直接打击家庭 手工业,促使“男耕女织”紧密结合的自然 经济走向瓦解。故C项符合题意。
发生在封建社会后期,是人类社会从
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 的必经阶段。
它以科技为动力,以经济的工业化和政
治的民主化为核心,包括经济制度、政
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的全方
位的社会变革。 中国经济的工业化开
始于洋务运动,从近代化史观的视角可
对本讲及其相应内容进行全面考查。
高考例析
(2009· 高考江苏卷)20世
4.评价
(1)洋务企业未能真正达到“自强”“ 求富”的目的。 (2)推动了中国早期现代化。
考点二
1.产生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和艰难发展
外资 (1)原因:①自然经济开始瓦解;②_____ 洋务运动 企业刺激;③_________诱导。 (2)表现:19世纪70年代前后,民间出现 发昌机器厂 以上海__________、广东继昌隆缫丝厂、
【易混易错】 (1)中国“近代工业”中的“近代”特指 使用机器生产的企业。 (2)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不是由封建社会末 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的,而是在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刺激下产生的。
(3)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
限制,并不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而是
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

2020中考历史复习第二部分中国近代史课时训练12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试题

2020中考历史复习第二部分中国近代史课时训练12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试题

一、选择题1.[2019·宿迁]19世纪末出现了“实业救国”热潮,张謇以状元身份回乡办厂,创办了( )A.大生纱厂B.江南制造总局C.汉阳铁厂D.包头钢铁公司2.[2019·安徽]下图是中国棉纺织业布机数(1912年—1921年)和机制面粉业年产量(1913年—1921年)柱状图。

该图反映了( )A.列强加大对中国的商品倾销B.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开始起步C.中国重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D.民族工业获得快速发展良机3.[2019·德州]下图漫画反映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透过漫画,我们可以得出的历史A.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B.辛亥革命后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C.内忧外患的危机严重阻碍着民族工业的正常发展D.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4.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在曲折中艰难发展。

下列关于近代民族工业说法正确的是( )①起步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②主要集中在重工业部门③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④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展较快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5.[2019·淮安]某历史学习小组搜集了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南通大生纱厂、上海福新面粉公司等一组史料。

据此判断.他们探究的主题是中国近代 ( )A.民主政治的进程B.新式教育的出现C.民族工业的发展D.社会生活的变化6.[2019·重庆A卷]1946年,重庆经济面临崩溃。

据不完全统计,停产或半停产的工厂达1 200家以上,大量工人失业,造成商业萧条。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①四大家族疯狂抢夺物资②美国大量倾销商品③一部分内迁工厂迁回原地④国民政府将重庆定为中华民国的陪都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7.[2019·聊城]19世纪,西方的星期作息制传入中国。

参照传统的二十八宿值日法的推算,汉语新添了“星期”和“星期日”等新名词。

1907年,清廷明确规定在正式用语中使用“星期”而不用“礼拜”。

201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

201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

2013届高考历史专题复习精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0分)1.(2011年3月湖州二模18题)1912年1月1日,《民立报》以《天下兴亡,匹妇有责》为题发表文章,作者将传统的“匹夫”巧妙了换成“匹妇”,所要表达的思想应包括①女性要处于社会主导地位②男女平等的观念③女性应参与政治生活④救国必须要依靠女性A.①②B. ③④C. ②③D.②④2.(山东省2011届高考考试样卷21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法国《费加罗报》曾发表文章称,“电视台本周向我们介绍了各种穿着的中国人,一些夫妻竟敢手挽手散步……更有意义的是知识分子的信心”。

你认为该文最有可能发表于A.国庆一周年 B.国庆十周年 C.国庆二十周年D.国庆三十周年3.(2012年2月山东省五校高三联考18题)据19世纪晚期出版的《瀛儒杂志》记载“近来风俗日趋华靡,衣服潜移,上下无别,而沪上尤甚。

洋泾浜负贩之子,猝有厚获,即御狐貉,炫耀过市,真所谓‘彼其之子,不称其服’也。

”这些社会现象出现的原因包括①平等思想的传播②通商口岸的开设③民主政权的建立④商品经济的发展()4.(2012年2月山东聊城高三返校联考19题)阅读《申报》的部分记事,可以得出的结论有①近代科技的进步,为报业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②《申报》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武装斗争③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直接摧残中国新闻事业④《申报》对研究中国近代史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2012年2月山东聊城高三返校联考21题)报刊的出现是近代中国杜会进步的体现。

有关下列报纸说法正确的是A.都创办于19世纪末 B.都宣传民主共和思想C.都促进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 D.都彻底批判封建思想观念6.(2012年2月山东省新高考联盟高三联考16题)“粉丝”是现在年轻人中的时尚语言,它来源于英语的fans,追随者、崇拜者的意思。

这说明当代中国语言变化的原因是( )A.为适应新事物而创造词语 B.受港台和地方语言的影响C.受外来语言的影响 D.受生活水平的影响7.(2011年1月宁波市高一期末33题)下列图片中的服装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才有可能穿在国人身上的是( )A.中山装B.旗袍C.长袍D.列宁装A.①②③ B.①②C.②④ D.①②④8.(山东省2011届高考考试样卷)晚清重臣翁同龢曾在日记中对买办徐润的住宅有过描述,“园小而曲折,然楼阁几案皆有夷气”。

二轮复习中国近代:1895-1919

二轮复习中国近代:1895-1919

【解析】 材料中国内对纺织设备的强烈需求,反映了民族 工业厂家数量迅速增加,而能推动大力建厂的是市场需求的扩大, 能够使国内市场需求扩大的只有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 国的经济侵略,D 项正确;政府鼓励发展纺织业虽会推动建厂,但 最主要的是市场因素,而不是政府的政策,A 项不符合题意;虽然 ‚实业救国‛思潮也能推动国人兴办实业的热情,但此热情必须 基于市场上有利可图,B 项不符合题意;虽然提倡国货运动促进了 民族工业的发展,但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与否仍主要由列强侵略 的程度决定,C 项错误。 【答案】 D
例题:近代学者胡礼垣在《(1898年)新政始基》中说,此战实际上是 分界线,‚未之战也,千人醉而一人醒‛,但是‚一战而人皆醒矣,一 战而人皆明矣‛。材料中的‚战‛是指( A.第一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 B.甲午中日战争 D.列强瓜分中国 )。
【解析】 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以小胜所谓强大的大清国,这给
晚清时期
晚清政府
1895 1898 1900
时间轴
1901 1911 1912
民国时期 北洋军阀政府
1915 1919
政治 甲午 战争 经济 文化 社会 生活
义和团 戊戌 运动和 变法 八国联 军侵华
清末 新政
辛亥 革命
建立民国 清朝结束 民族资本主 义短暂春天
五四 运动
民族资本主 义初步发展 维新 思想 三民 主义
社会转型和 改革运动推 动了社会生 活的剧变, 如剪辫子和 不缠足运动, 礼仪风俗变 迁(略)
视角一:甲午战时国人妄自尊大
例题:1894 年 9 月,上海《万国公报》有文章写道:‚(中国) 不必灭日本,但要赔款,日本偿银,但有一丝一毫之未缴,中国戍 卒,即无一日之离防。‛这反映了当时( )。 A.清政府在战场上取得了胜利 B.国人仍存在妄自尊大的心理 C.中国得到了西方国家的支持 D.国内对清政府避战政策的不满

2023年安徽中考历史总复习二轮专题课件:板块二 中国近代史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2023年安徽中考历史总复习二轮专题课件:板块二 中国近代史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的民众的变化,大于没有受过教育或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的变化
考点3 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京师大学堂 科举制度的废除)[1
0年3考][八上P125]
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2021.6] (1) 洋务运动 时期,洋务派先后兴办了 京师同文馆 、 福州 创办 船政学堂 等一批新式学校 新式 (2)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先后在天津创办 北洋西学堂 ,在上海 学校 创办 南洋公学 (3)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创办了 京师大学堂
官办、商督商办、官商合办 军事工业主要用于增强国防力量;民用 企业主要是投入市场,获取利润,并辅 助军事工业
近代民族工业 大生纱厂、福新面粉公司等
私人投资兴办
投入市场,获得利润
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背景下创办,都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排挤;大 相同点 多分布于东部沿海地区;都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发展最快)[2019.4]
续表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阶段
特点
主要原因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
★发展历 第一次世界大
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
程[2021.1 7(1)]
战后至新中国 成立前(191 8—1949年)
受挫,逐渐 展再度受挫 凋零萎缩 (2)受 帝国主义 、 封建主义 和
和发展;都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入侵,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联系 洋务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中国近代的著名报刊
【史料实证】报刊在近代社会中的作用:在中华民族危机加剧的情况下, 报刊成为各阶级、各阶层宣传救国思想、救国道路的平台,推动着中国近 代政治、思想文化、民族民主革命的发展。
近代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续表

(老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专题总结 中国近现代史课件

(老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专题总结 中国近现代史课件

(3)反对国民党专制统治的斗争 国民党统治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反专 制求民主的斗争。如建立红色政权,在抗日根据地用“三三制”原则建 立抗日民主政权,解放战争初期进行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等。民主党派 成立,逐渐走上了与中共联合进行民主斗争之路。
2.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政治协商制度:1949年新中国即将成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制定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参与 政协的各民主党派和各界人士广泛地进入中央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这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与人民政协组织的正 式建立。
6.抗美援朝战争 (1)原因:美国侵朝,威胁新中国利益。 (2)结果:签订了《朝鲜停战协定》。 (3)影响:打击了美帝侵略,维护了东亚和平,保卫了中国主权。
二、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阶级 纲领(主张)
实践活动
特点
《天朝田亩制度》 太平天 ①革命性:农民阶级是民主革命
农民 《资政新篇》
第二模块
中国近代史
专题总结
政治专题
专题线索
一、近现代列强侵华战争与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1.鸦片战争(1840—1842年) (1)原因:英国工业革命后需要开拓市场以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2)结果:签订了《南京条约》等近代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反映了列 强商品输出的要求。 (3)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时期 新中国成立初期到中共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到20 20世纪90年
项目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
世纪90年代初
代以来
表现
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结构
由建国初的多种经济结
到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
构并存到单一的社会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④近代报和电话等工业 革命的产物,反映了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发展 进程,表明了中国逐步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 明转变。
• (4)从全球化史观看,近现代中国交通和通讯 工具的变化和发展,大大促使近现代中国更 快地融入全球,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地区的 联系。 • ①近代以来,中国不断出现轮船、电车、火 车、汽车和飞机等新式工具,大大缩短了与 世界的距离。 • ②邮政、电报和电话等通讯工具的发展,大 大加强与世界的联系,特别是新时期,中国 积极对外开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积极同 世界各国、地区加强经贸文化的交流,逐步 融入了世界。
• (5)从社会史观看,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衣食住行 和社会习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统治者上层到平 民阶层、从个人到群体,衣食住行和社会习俗都发 生了变化,逐步接受了近代文明的事物,这是社会 的进步。 自近代以来,中国的社会变迁、社会日 常生活、社会习俗、家庭婚姻、城市化和人口流动、 社会保障、社会政策、人与环境关系等都发生了巨 大变化。 • (6)从生态史观看,近代西方工业革命成果传入, 促进了城市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了环境 污染、破坏等消极作用。今天国家大力注重生态建 设,强化环保意识也是当代中国人的社会风尚。
•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 由图示可以看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 僚主义是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三大 因素;民族独立是实现近代化的必要前提。
•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 (1)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是一种新的经 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 (2)从政治上看,它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 命运动提供了物质基础。 • (3)从思想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 发展不断冲击着封建正统思想,为西方资产 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 (3)从近代化史观看,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变迁和 习俗变迁表明中国近现代生活的逐步近代化。 • ①近代以来服饰从长袍马褂发展到今天的西装、五 彩缤纷的休闲服装,说明了服装发展以休闲、舒适、 保健为主流,表明现代化的潮流。 • ②中国的饮食从传统饮食到引进西餐,到今天中西 餐相互并存局面,反映出现代化的气息。 • ③中国社会习俗、社交礼仪的变化,深受民主、自 由、平等思想的影响,也表明人们思想走向近代化。
• (3)历史影响 • ①政治上:有利于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开展, 促进了资本主义民主革命的发展。②经济上: 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业化进 程的发展。③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 的束缚,既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 便于融合西方文明的积极成分。
• 2.运用多种史观理解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和习俗的 变迁 •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历史变迁,是物质生活、交 通、通讯、大众传媒和人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 变化,学习时可以运用革命史观、文明史观、现代 化史观、整体史观、社会史观、生态史观等不同的 史观,不同的角度来分析理解。 • (1)从革命史观看,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与习俗的变化 是伴随着外国入侵而来的,也破坏了中国具有民族 特色的优良传统;改革开放的今天,如何吸收西方 优秀、健康的文明成果,保留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 物质生活和文化特色成为重要的话题。
• 2.民族工业兴起的影响 • 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推动了中国的 近代化;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 制作用;对封建经济的瓦解起到了一定的促 进作用。
• [针对训练1](2014·江苏·7)在20世纪20年代浙江 上虞县的下管村,“生产上它是一个农业社 会,„„下管人除粮食和菜蔬肉类等还能自给自足, 并有毛竹和茶叶等山货可以外销外,日常生活的工 业品,几乎全是外来的‘洋货’„„除了制造和修 理农具和家具的一些手工业外,家庭纺织业等已被 淘汰殆尽。”据此可知,近代以来下管村自然经济 瓦解的征象是( ) • A.毛竹和茶叶等山货的外销 • B.农具等制造业和修理业的存在 • C.粮食和菜蔬肉类等的生产 • D.纺织和部分土产加工业的淘汰
• 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特点和 影响 • (1)原因 • ①西方的工业文明对近代中国的传统文化形 成冲击,民主、自由、平等观念传入。 • ②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 • ③资产阶级政治、文化运动的推动。 • ④清政府和民国政府的推动。
• (2)特点 • ①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与中国向西方学习的 程度及中国民主发展的进程密切相关。 • ②呈现地域性的严重不平衡,大城市西化程 度明显,广大农村则呈现出落后封闭的状态。 ③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中西结合的特 点,但又保留民族特色。 • ④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过程。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
活的变迁
主 干 结 构
考 点 突 破
•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 工业的兴起
• 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 (1)四个表现 • 外商企业出现;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官僚资本主义 (洋务企业、四大家族)产生;民族资本主义兴起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 (2)一个主体 • 整个近代社会,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 (3)一个特征 • 经济结构反映了中国近代经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 质。
• (4)从发展趋势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 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 的工业体系,轻工业尤其是纺织业发展迅速, 重工业发展较慢,各部门发展不平衡;地区 分布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 义、本国封建势力,难以独立发展。
• [针对训练2](2014·安徽·15)“吾国纱厂事业, 自欧战起后,获利甚厚,国人鉴于利之所在,均争 相投资,设厂增锭,大有风起云涌之概。迨欧战告 终,本纱之输出杜绝,外纱纷至沓来,遂致连年市 价,一蹶不振。”据此判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 国棉纺织业“一蹶不振”的原因有( ) • ①世界棉纺织业渐趋萎缩 • ②西方列强经济侵略 • ③官僚资本挤压民族企业 • ④商人投资规模过度 • A.①③ B.②④ • C.①④ D.②③
• [针对训练3](2014·江苏·6)下面漫画《发辫 之将来》从本质上表明,当时社会上一部分 人( )
• • • • • •
A.盲目崇尚西洋风尚 B.可以保存传统精华 C.旧有观念根深蒂固 D.主动破除国人陋俗 [答案] C [解析] 漫画中剪辫子的人剪掉一部分代表 崇尚西洋,还保留一部分表示保留国粹,这 说明时人传统观念依然存在,故选C项。
• (2)从文明史观看,物质生活、社会习俗、交通工 具、通讯工具和大众传媒的发展都促进了中国近现 代文明的发展。 • ①物质上的衣、食、住、行都在近代以来不断地走 向先进和文明,反映了中国文明的扩展。 • ②社会习俗上,改变陈规陋习,推广文明礼俗;报 刊、电影和电视等大众传媒的发展,推动着人们文 化修养的提高和视野的不断开阔。这一切改变着人 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表明了人们物质文明和 精神文明的近代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