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质量控制与室间质量评价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
室内采光质量控制与室间采光质量评价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
室内采光质量控制与室间采光质量评价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1. 引言室内采光是室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空间舒适度、节约能源、促进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保证室内采光质量达到相关要求,制定本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旨在规范室内采光质量控制与评价管理,确保室内采光符合相关标准。
2. 室内采光质量控制要求2.1 采光面积:室内采光面积应满足相关标准要求,在不同功能房间中应有不同的采光面积要求。
2.2 采光方式:室内采光方式可以通过窗户、天窗、开门、光导管等形式实现。
根据房间功能和设计需求,选择适当的采光方式。
2.3 采光均匀性:室内采光应保证均匀性,避免产生阴影区域和过度明亮区域。
采光均匀性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2.4 防遮挡措施:要防止室内采光面积被遮挡,如避免窗帘过长、窗户被遮挡等情况发生。
2.5 采光控制:对于存在日照干扰或者过强光照的房间,应加装遮光措施,如百叶窗、卷帘等,以保证采光适宜。
3. 室间采光质量评价管理制度3.1 评价指标:室内采光质量评价应包括光亮度、均匀性、色彩还原性等指标。
3.2 评价方法:通过测量光亮度、记录阴影区域和明亮区域的面积比例,使用色谱分析器等工具进行室内采光质量评价。
3.3 评价标准:根据相关行业标准和规范,制定适合本建筑项目的室内采光质量评价标准。
3.4 评价记录与报告:每次评价应记录评价数据,并生成评价报告,对室内采光质量进行评估和分析。
4. 室间采光质量评价管理操作规程4.1 评价频率:对于新建建筑项目应在室内装修完成后进行首次评价,之后每隔一定时间进行定期评价。
对于旧建筑项目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价。
4.2 评价责任:由专业的室内设计师或采光工程师负责进行室内采光质量评价工作,并形成报告。
4.3 评价结果应用:评价结果应及时与建筑业主、设计师、施工方等相关人员分享,以便作出调整和改进。
评价结果也可用于室内采光设计的参考。
5. 总结本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旨在规范室内采光质量控制与评价管理工作,保证室内采光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20240515临床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与室间质量评价
20240515临床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与室间质量评价室内质量控制是指对临床实验室内的各种检测设备和试剂进行质量控制的一系列措施,以确保实验室的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室间质量评价则是对不同实验室间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和评价,以评估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水平和能力。
室内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仪器和试剂的校准、内部质量控制、外部质量评价和技术人员的培训与管理。
仪器和试剂的校准是确保实验室设备和试剂精确度和准确度的关键措施。
仪器的校准需要通过对标准品进行测试,以确保其输出结果的准确性。
而试剂的校准则需要通过对标准溶液进行测试,以确定试剂浓度和纯度。
内部质量控制是指实验室日常运作中进行的一系列质量控制措施。
包括使用质控品进行常规测试,监测仪器和试剂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定期检查和校准仪器,确保其正常工作;制定标准操作规程和质量控制方案,确保测试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外部质量评价是通过参与外部质量评价项目,比较实验室的检测结果和其他实验室的结果,评估实验室的质量水平和能力。
外部质量评价可以及时发现实验室的问题和偏差,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以提高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水平。
技术人员的培训与管理是室内质量控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实验室应定期培训技术人员,更新他们的知识和技能,确保他们能够正确操作实验设备和进行准确的检测。
此外,实验室还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确保技术人员能够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工作,遵守实验室的质量控制要求。
室间质量评价是通过比较不同实验室间的检测结果,评估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水平和能力。
室间质量评价可以包括参加国家或地区组织的质量评价项目,与其他实验室进行互查等。
通过室间质量评价,可以评估实验室的测试结果与其他实验室的差异,并及时发现问题和偏差,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提高实验室的质量水平。
总之,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评价是临床实验室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手段。
通过仪器和试剂的校准、内部质量控制、外部质量评价和技术人员的培训与管理,可以提高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水平和能力,确保临床实验室的检测结果准确可靠,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实验室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操作规程
1.目的和适用范围1.1.为监测和评价本实验室检验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预防差错的产生,特制定本程序。
1.2.适用于本实验室各项实验项目。
2.术语:2.1.质量控制:监视全过程,排除误差,防止变化,维持标准化现状的一个管理过程。
2.2.精密度:指对同一项目,同一方法,对同一标本重复测定结果的一致程度。
通常用结果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表示。
2.3.准确性:指各测定结果与真值(或靶值)之间的一致性。
准确性好不一定精密度高,精密度高不一定准确性好。
2.4.随机误差:指操作中不可避免和无法预料的误差,是检验工作中存在最多的一种误差,反映测定精密度的好坏。
2.5.系统误差:指由于仪器,试剂,标准对照等的变化而使测定结果与靶值(或真值)之间出现的具有同一倾向性的误差,反映出测定准确性的误差,一般有明显规律,可以预防或校正。
2.6.过失误差:分为恒定误差和成比例误差两类,前者往往由于某一种原因造成,其大小与检验结果本身无关,后者与检验结果存在一定比例关系。
过失误差是由于责任心不强,操作错误造成。
如标本搞错,稀释比例、时间、温度、计算、登记错误等。
2.7.“即刻法”质控:在对同一批外部质控血清连续测定3次后,即可对第3次检验结果进行质控。
3.职责:3.1.各实验项目操作者负责本实验每批质控品的操作,质控结果判定,绘制质控图。
3.2.检验科负责人负责质控结果的复核,失控情况的处理,定期召开质控分析会。
4.质控工作内容:4.1.外部质控品的准备及使用要求:4.1.1.购买外部质控品:4.1.1.1.质控品必须经过国家批准;质控品为低值,S/CO值宜为2-3之间。
4.1.1.2.从经国家授权或有资质的机构购入,做好购买和接收记录。
4.1.1.3.若单支包装量过大,可融化后稀释至所需的浓度,按一周的实验用量进行分装、分类、标记、封口,-20℃冻存,以后每周取用一支。
4.1.1.4.质控品的确认:每次新购入的质控品必须随标本同批检测,并经上一批质控品判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如何做好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评
小结
将实验室实测CV%与允许的精密度进 行比较,而允许的CV%可以设定为1/3TEa 或 1/4 TEa。 了解本实验室各检测项目精密度控制水平
根据各项目到达的精密度控制水平,针对性 的选择合适的质控品数量、采用的质控规则
重点关注那些精密度控制水平较差的项目, 从“人、机、料、环、法”等方面进行改进
确定控制限
实验室不精密度(CV%)的控制目标为:
CV% <1/3 TEa CV% <1/4 TEa CV% <1/5 TEa CV% <1/6 TEa
4、室内质控的实际操作
稳定性较好质控物
暂定中心线和质控限的设定
对新旧批号质控品同时进行20次测定,对 数据进行离群值检验,剔除超过3s 外的数据 后,将每一项目的检测结果计算平均值和标准 差,作为暂定中心线和标准差。
3.65 (4.15)
括号内为累积均值和标准差
得到实验室自定的靶值和标准差:
• CL 暂定靶值(x)=99.25 • CL 暂定标准差(SD)=5.11,CV=5.15%
• CL 常用靶值(x)=99.93 • CL 常用标准差(SD)=4.15,CV=4.15%
将实验室得到的靶值和标准差以TEa作为质 量目标 美国CLIA88 CL 的TEa为5%
不稳定状态误差
实验室期望所有病人检验结果的误差一直处于评估 检测系统时所具有的总误差水平,也即最佳水平, 又称“稳定状态水平”。
当检测系统用于日常工作时,由于频繁的检验,人 员的轮换,试剂、校准品批号的变换,水电能源的 不稳定,环境、室温的波动,仪器的磨损等都可能 使检验结果出现不稳定状态(外加误差),增大了 总误差水平。
确定质量目标
TEa可通过三种方法确定: 法律和法规的要求如美国PT 生物学变异 医学允许误差
室内质量控制与室间质量评价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
室内质量控制与室间质量评价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一、室内质量控制管理制度1、各实验室必须将室内质控工作贯穿到日常检验中,质控方法可根据具体测定项目不同自行选择,根据国内外质控技术发展趋势逐步完善。
2、每天室内质控标本需与病人标本同时测定,只有当质控结果达到实验室设定的接受范围,才能签发当天的化验报告。
3、当室内质控结果出现失控时,需仔细分析、查明原因,若是真失控,应该在重做的质控结果在控后,对相应的所有失控的患者标本进行重新测定,方可发出报告;若是假失控,病人标本可以按原测定结果报告。
4、质控品的订购由各实验室上报计划,科室统一安排。
5、质控品的保存由各实验室指定专人负责。
6、质控品检测的全过程需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执行,不能任意更改。
7、更换质控品应在前一批号未使用完之前,以保证新、旧批号同时使用一段时间,不得使用过期的质控品。
8、实验室每月末要对当月的室内质控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并与以往各月的结果进行比较,制定下一个月的质控计划。
将质控原始数据及质控图汇总整理后存档保存。
9、实验室工作人员每日需对冰箱、温箱、比色仪等常规设备的工作状况进行检查。
10、科室所有使用的仪器必须定期按一定的要求进行校准和评估,同类仪器和同类项目的测定每年由科室组织两次比对试验,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11、科室对检验报告的质量每年进行两次抽查评估。
12、各实验室都应备有室内质控登记本,登记内容包括:质控项目、质控品来源、质控品批号和有效期、测定结果、失控分析及处理措施、阶段小结。
二、室内质量控制操作规程1、工作人员应按质控品的要求进行质量控制,使用质控品时,应连续测定20次以上,计算出均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以决定每批质控品在本实验室的统计学参数。
2、定性测定:每次进行患者标本检测时,应设阴、阳性对照各1个,以评估抗原抗体测定方法的质量。
3、定量测定:每天测定前至少进行一次质控检测,尽可能做两个以上不同浓度的质控品。
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评价
加强实验室间的 交流与合作
实验室之间应该加强交流与 合作,分享经验和技巧,共 同提高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 质量评价的水平。通过参加 学术会议、研讨会等活动, 与其他实验室建立联系,促 进相互学习和进步。
06
总结与展望
对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评价的总结
室内质量控制的意义
室内质量控制的方法
通过定期对实验室内部检测过程进行评估 和监控,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提高实验室整体水平。
目的不同
方法不同
室内质量控制的结果通常用于实验室内部的监测和改 进,而室间质量评价的结果则用于评估实验室之间的
差异和改进实验室的整体水平。
结果处理不 同
室内质量控制通常采用内部质控品、标准物质或已知 值样品等方法进行控制,而室间质量评价则采用外部 质控品、标准物质或盲样等方法进行评价。
05
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评价 的挑战和对策
室间质量评价的结果分析和应用
结果反馈
组织者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各参与实验室,让实验室了解自身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问题整改
对于评价结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实验室需要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提高实验室的质 量水平。
持续改进
室间质量评价不是一次性的活动,而是需要持续进行的过程。通过不断的评价和改进, 实验室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质量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准确、可靠的服务。
采购高质量设备 和试剂
实验室应该优先采购高质量 的仪器设备和试剂,确保结 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 ,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 关系,及时获得技术支持和 售后服务。
制定规范的操作 流程
实验室应该制定规范的操作 流程,确保每个步骤都符合 要求。通过规范的操作流程 ,减少人为因素对结果的影 响,提高结果的准确性和一 致性。
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评价
室内质量控制的方法
室内质量控制方法包括使用质控品、绘制标准曲线、设置 空白、进行平行样检测、进行加标回收等。
实验室应根据具体检测项目和要求,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 室内质量控制,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室内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室内质量控制可以降低检测结果误差,提高检 测准确性和可靠性。
室内质量控制可以评估实验室设备的性能和试 剂的质量,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
室间质量评价的优点是可以评价各实验室的检测结果,促 进实验室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提高整体检测水平;但是其 缺点是需要组织者具备较高的组织能力和权威性,而且需 要各实验室积极配合。
05
发展方向和前景
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评价的发展方向
01
信息化发展
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评价的
质量管理体系完善
通过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评价的持续改进,推动医 疗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 医疗服务。
健康中国建设
与国家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相结合,室内质量控制和室 间质量评价将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促进全民 健康水平的提升。
跨界融合创新
加强与其他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 质量评价的跨界融合创新,为医疗质量的提升注入新的 动力。
室内质量控制是保证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可比性 和一致性的基础,有助于提高实验室的公信力 和认可度。
03
室间质量评价
室间质量评价的概念
室间质量评价(Interlaboratory Quality Evaluation,简称IQQE):指由第三 方机构制定标准样品,在不同实验室之间进行比较和评估,以验证实验室的准确 性和可靠性的过程。
室内质量控制是实验室日常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每个 实验室都需要进行室内质量控制,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和可靠性;而室间质量评价是实验室之间的比对和优劣比较
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评价
室间质量评价是实验室间比对的重要形式,通过参加权威机构组织的室间质评可以评估实 验室的检测水平,提高实验室的检测质量。
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评价是相互补充的,二者结合使用可以更好地保证实验室的检测 质量。
医学实验室的室间质量评价是指外部机构对实验室的检测结果进行评估和验证,以确保实验室的检测结果准确 可靠。例如,室间质量评价机构会对实验室的检测结果进行盲样考核,即在不告知实验室样品信息的情况下, 让实验室对样品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与标准参考值进行比较。
工业生产中的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评价案例
工业生产中的室内质量控制
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评价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引言 • 室内质量控制 • 室间质量评价 • 比较和分析 • 案例展示 • 总结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室内质量控制(IQC)
目的是确保实验室仪器设备、试剂、质控品等关键要素满足 临床检验要求,同时验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室间质量评价(EQA)
05
案例展示
医学实验室的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评价案例
医学实验室的室内质量控制案例
医学实验室的室内质量控制是指实验室内部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例如,实验室 需建立完善的标准操作程序,对实验室内各个岗位的操作进行规范,并对实验室内的仪器设备进行定期的校准 和维护。
医学实验室的室间质量评价案例
04
比较和分析
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评价的比较
定义和目的
方法和实施
室内质量控制(Internal Quality Control, IQC)是为了监控实验室内 的分析过程质量,而室间质量评价( External Quality Assessment,EQA )是由外部机构对实验室的分析结果 进行质量评估。
室内质控操作规程
室内质控操作规程标题:室内质控操作规程引言概述:室内质控操作规程是指在室内环境中进行质控工作时所需遵循的一系列操作规范。
它对于确保室内环境的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室内质控操作规程的相关内容。
正文内容:1. 室内空气质量检测1.1 选择合适的检测仪器: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合的室内空气质量检测仪器,如VOC检测仪、PM2.5检测仪等。
1.2 定期检测:制定定期检测计划,对室内空气进行定期检测,以确保室内空气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1.3 数据分析与处理:对检测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善。
2. 温湿度控制2.1 温度控制:根据不同的室内环境需求,合理设置室内温度,保持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2.2 湿度控制:控制室内湿度在适宜的范围内,防止湿度过高引起霉菌滋生,或者湿度过低引起干燥问题。
2.3 空气流通: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通过合理的通风系统或者空气净化设备,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和清洁。
3. 噪音控制3.1 噪音源管理:识别和管理室内噪音源,如机器设备、空调系统等,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噪音产生。
3.2 隔音措施:在设计和装修过程中,采取隔音措施,减少噪音的传播和影响。
3.3 室内音乐控制:对于需要播放音乐的场所,合理控制音量和音乐类型,以避免对周围环境和人员造成干扰。
4. 光照控制4.1 自然光利用:合理设计窗户和采光设备,充分利用自然光,减少人工照明的使用。
4.2 人工照明控制:选择合适的照明设备,根据实际需求合理安排照璀璨度和照明时间。
4.3 光照均匀性:确保室内各个角落都能得到均匀的照明,避免浮现阴暗区域或者过度照明的情况。
5. 空气净化5.1 空气净化设备选择:根据室内环境和需求,选择适合的空气净化设备,如空气净化器、除湿机等。
5.2 定期清洁和维护:定期清洁和维护空气净化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净化室内空气。
5.3 滤芯更换:定期更换空气净化设备中的滤芯,以保持其净化效果。
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
应用质控品的注意事项
• 要充分了解控制品的复溶过程。 • 要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注意各分析物的稳定性。 • 说明书的质控值只为对应的检测系统提供数据参考。 • “开放”检测系统可考虑选用无参考值质控品。 • 实验室应尽量保证质控品批号的稳定。 • 了解质控品和病人血清的差异——基质效应。 • 质控品的值不具有溯源性。
22S失控规则示意图
+3S
22S
+2S
失控规则
+1S
均值
-1S
-2S
-3S
1 2 3 4 5 6 7 8 9 10
R4S 失控规则
• R4S 这个规则仅证实随机误差,用于最近这批的批内判断。若一 批内两个控制品的控制值间,至少有4s的差异,符合本规则,为 随机误差。例如,在一批内检测水平Ⅰ与水平Ⅱ,水平Ⅰ高于均 值﹢2.8s,水平Ⅱ低于均值﹣1.3s。两个控制品间的总差异大于 4s;即[﹢2.8s-(﹣1.3s) = 4.1s。
• 重复上述操作过程,连续三至五个月。以最初20个数 据和三至五个月在控数据汇集的所有数据计算的累积 平均数和标准差作为质控品有效期内的常规均值和标 准差,并以此作为以后室内质控图的均值和标准差。
• 对稳定性较短的质控品,均值的建立可在3至4天内, 每天分析每水平质控品3至4瓶,每瓶进行2至3次重复 。收集数据后,计算平均数、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对 数据进行离群值检验(剔除超过3s的数据)。
• 电源:电压不稳 • 控制品的重复加样 • 控制品编号错误 • 反应杯中产生气泡 • 试剂或样品加样系统内有气泡 • 反应杯清洗不干净 • 控制品复溶不正确 • 控制品储存于自动化霜冰箱内 • 操作人员技术水平
三、室内质控图的绘制
1.均值和质控限的确定
医学实验室室内质控室间质评管理制度
医学实验室室内质控室间质评管理制度医学实验室室内质控室间质评管理制度文件名称:医学实验室室内质控、室间质评管理制度文件编号:QFE/JCI-M-2016-076制定部门:妇儿医院目的:室内质控的目的是检测、控制本实验室测定工作的精密度,并检测其准确度的改变,提高常规测定工作的批间、批内标本检测结果的一致性。
室间质量控制是利用实验室间的比对来确定实验室的能力,评价各实验室测定结果的正确性,是否保持在临床所能接受的误差范围内,即借助外部力量进行回顾性检查。
范围:适用于所有实验室。
定义:质量控制(质控):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
质量控制包括作业技术和活动,其目的在于监视过程,并排除质量环中所有阶段中导致不满意的原因,以取得经济效益。
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某些活动是相互联系的(GB/T 6583 1994)。
室内质控:实验室内为达到质量要求的操作技术和活动。
在医学实验室,室内质控的目的在于监测过程,以评价检验结果是否可靠,以及排除质量环节中所有阶段中导致不满意的的原因。
广义上室内质控适用于得出检验结果所有步骤的活动,从临床需要考虑,从收集标本,检测直至报告测定结果。
室间质量评价:由第三方机构采用一系列的办法连续地、客观地评价各实验室的试验结果,并发现实验室本身不易发现的不准确性,了解各实验室之间结果的差异,帮助其校正,使其结果在具有可比性。
这种评价是一种回顾性评价,旨在建立实验室间结果的可比性。
内容:室内质控管理制度:1.质量负责人负责管理检验过程全面质量控制程序;各组组长负责本组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程序;各岗位人员负责执行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程序和对本岗位室内质控进行分析和处理;质量监督员监督本专业组是否按照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相关质量控制程序工作。
2.检验工作必须严格按照相应的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检验程序不得任意更改;检验人员能力必须能够满足相应岗位的要求。
3.检测人员根据检验项目对质控的要求,准备质控品,与常规标本相同条件测定,分析质控结果。
室内质量控制与室间质量评价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
室内质量控制与室间质量评价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一、室内质量控制管理制度1、各实验室必须将室内质控工作贯穿到日常检验中,质控方法可根据具体测定项目不同自行选择,根据国内外质控技术发展趋势逐步完善。
2、每天室内质控标本需与病人标本同时测定,只有当质控结果达到实验室设定的接受范围,才能签发当天的化验报告。
3、当室内质控结果出现失控时,需仔细分析、查明原因,若是真失控,应该在重做的质控结果在控后,对相应的所有失控的患者标本进行重新测定,方可发出报告;若是假失控,病人标本可以按原测定结果报告。
4、质控品的订购由各实验室上报计划,科室统一安排。
5、质控品的保存由各实验室指定专人负责。
6、质控品检测的全过程需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执行,不能任意更改。
7、更换质控品应在前一批号未使用完之前,以保证新、旧批号同时使用一段时间,不得使用过期的质控品。
8实验室每月末要对当月的室内质控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并与以往各月的结果进行比较,制定下一个月的质控计划。
将质控原始数据及质控图汇总整理后存档保存。
9、实验室工作人员每日需对冰箱、温箱、比色仪等常规设备的工作状况进行检查。
10、科室所有使用的仪器必须定期按一定的要求进行校准和评估,同类仪器和同类项目的测定每年由科室组织两次比对试验,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11、科室对检验报告的质量每年进行两次抽查评估。
12、各实验室都应备有室内质控登记本,登记内容包括:质控项目、质控品来源、质控品批号和有效期、测定结果、失控分析及处理措施、阶段小结。
二、室内质量控制操作规程1、工作人员应按质控品的要求进行质量控制,使用质控品时,应连续测定20次以上,计算出均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以决定每批质控品在本实验室的统计学参数。
2、定性测定:每次进行患者标本检测时,应设阴、阳性对照各1个,以评估抗原抗体测定方法的质量。
3、定量测定:每天测定前至少进行一次质控检测,尽可能做两个以上不同浓度的质控品。
4、质控品必须与患者标本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检测。
室内控制与室间质量评价
环节中导致不满意因素
一般来说,实验室通过测定质控品来检查检验结果的质量,并将质控结 果画在质控图上,观察质控结果是否超过质控限来决定是否失控。根据 质控品的靶值和控制限绘制Levey-Jennings控制图(单一浓度水平),
或将不同浓度水平绘制在同一图上的Z-分数图。
实验室最常用的是Levey-Jennings质控图。
质控品
专门用于质量控制目的的标本或溶液。(不能用于校准) 性能评价
基质效应 — 最大限度相似即可
稳定性 — 各参数在有效期内检测稳定
瓶间差 — 越小越好
定值和不定值 — 定值质控品的预期范围只能说明测定值在预期范围内 质控品是好的,使用时,必须用自己的检测系统确定自己的均值和标准 差。
一、预防性质量控制
检验项目分析过程分为三阶段 分析前阶段 分析中阶段 分析后阶段
分析前阶段
分析前阶段:从医生选择项目提出检验申请至 标本送到实验室这一阶段。
病人准备 标本采集 标本的保存、运输
病人准备
病人状态:平静、休息、坐位或卧位状态下采血;
患者饮食: 进食时间:进食后变化最明显的项目有血糖、血脂升高,无机 磷下降; 食物成份:高蛋白饮食可尿酸升高;高脂饮食可使甘油三酯升 高,且血清呈乳影响其他项目测定; 药物:药理干扰、化学干扰;
分析物的水平 — 最好有分布宽度的几个浓度水平
质控物: BC-6D、BC-RET 、BC-NRBC
• 装量:4ml • 效期:90天 • 开瓶效期: 14天
基本概念
标准品:标准品值由称量和容量法计算确定。
决不可用实测值替代修正。
标准品与患者样本间存在基质差异,现已用校准品替 代标准品用于日常工作。 校准品:一般是经过处理的人样品的混合物。是考虑 到基质效应的情况下,赋予其校准值。其目的是校准 某一测量系统,从而建立此系统测量结果的计量学溯 源性。(专一性
室内噪音质量控制与室间噪音质量评价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
室内噪音质量控制与室间噪音质量评价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1. 引言为了保障室内噪音质量,维护办公环境的安静与舒适,制定本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所有公司内部的办公区域、会议室、休息室等室内空间。
2. 室内噪音质量控制标准2.1 室内噪音应满足以下标准:- 办公区域:室内噪音级不得超过55分贝(A);- 会议室:室内噪音级不得超过60分贝(A);- 休息室:室内噪音级不得超过50分贝(A);2.2 达标测试方法:- 使用声级计等仪器对室内噪音进行测试;- 测量点位应在室内空间的核心位置,避免与电子设备或噪音源距离过近;- 测量时间应为平稳工作状态的持续时间,不低于15分钟;- 平均声级应计算多次测量的平均值。
3. 室间噪音质量评价管理3.1 室间噪音质量评价周期:- 办公区域、会议室、休息室的室间噪音质量应每季度评价一次;- 突发事件或投诉时,应及时进行室间噪音质量评价。
3.2 室间噪音质量评价内容:- 对各室内空间的噪音级进行测试;- 与标准进行对比,评估是否达标;- 记录评价结果,进行必要的改善措施。
3.3 室间噪音质量评价方法:- 使用声级计等仪器对室内噪音进行测试;- 测量点位应满足空间内各个位置的要求;- 测量时间应涵盖室内各种工作状态和使用情况;- 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
4. 室内噪音质量控制与评价改善措施4.1 快速改善措施:- 隔音窗帘、隔音板等装置的加装或更换;- 减少设备噪音源,如更换低噪音电脑、打印机等;- 增加隔音材料,减少声波反射。
4.2 持续改善措施:- 通过优化室内布局和设备摆放位置,减少噪音反射和传播;- 采用低噪音设备,如风扇、空调等;- 建设隔音墙,减少外界噪音干扰。
4.3 改善措施的实施:- 评估室内噪音质量,确定改善的重点;- 制定详细的改善计划,包括时间、责任人等;- 执行改善计划,并跟踪改善效果;- 定期进行室内噪音质量评估,评估改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室内质量控制与室间质量评价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
一、室内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1、各实验室必须将室内质控工作贯穿到日常检验中,质控方法可根据具体测定项目不同自行选择,根据国内外质控技术发展趋势逐步完善。
2、每天室内质控标本需与病人标本同时测定,只有当质控结果达到实验室设定的接受范围,才能签发当天的化验报告。
3、当室内质控结果出现失控时,需仔细分析、查明原因,若是真失控,应该在重做的质控结果在控后,对相应的所有失控的患者标本进行重新测定,方可发出报告;若是假失控,病人标本可以按原测定结果报告。
4、质控品的订购由各实验室上报计划,科室统一安排。
5、质控品的保存由各实验室指定专人负责。
6、质控品检测的全过程需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执行,不能任意更改。
7、更换质控品应在前一批号未使用完之前,以保证新、旧批号同时使用一段时间,不得使用过期的质控品。
8、实验室每月末要对当月的室内质控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并与以往各月的结果进行比较,制定下一个月的质控计划。
将质控原始数据及质控图汇总整理后存档保存。
9、实验室工作人员每日需对冰箱、温箱、比色仪等常规设备的工作状况进行检查。
10、科室所有使用的仪器必须定期按一定的要求进行校准和评估,同类仪器和同类项目的测定每年由科室组织两次比对试验,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11、科室对检验报告的质量每年进行两次抽查评估。
12、各实验室都应备有室内质控登记本,登记内容包括:质控项目、质控品来源、质控品批号和有效期、测定结果、失控分析及处理措施、阶段小结。
二、室内质量控制操作规程
1、工作人员应按质控品的要求进行质量控制,使用质控品时,应连续测定20次以上,计算出均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以决定每批质控品在本实验室的统计学参数。
2、定性测定:每次进行患者标本检测时,应设阴、阳性对照各1个,以评估抗原抗体测定方法的质量。
3、定量测定:每天测定前至少进行一次质控检测,尽可能做两个以上不同浓度的质控品。
4、质控品必须与患者标本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检测。
5、检测质控品在控时,可继续做患者标本检测,不在控时,应查找原因,采取纠止措施,直至质控品在控后方能进行检测。
6、每天质控结果应存入计算机或点入室内质控图,并保存好原始记录。
7、工作人员应每天(或定期)按规定维护保养仪器,作好记录;如遇仪器故障,必须按程序进行检修,处理不了的应及时上报科主任并做好相关记录。
三、室间质量评价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
一.目的:利用实验室间的比对来确定实验室的能力,评价各实验室测定结果的正确性,是否保持在临床所能接受的误差范围内,即借助外部力量进行回顾性检查。
二.范围:各实验室。
三.程序:
1、各实验室按上级要求开展室间质评项目,在规定时间完成室间质评分析。
2、在做室间质评检测前,应对整个分析系统(含检测设备、试剂、校准物、质控物)进行必要的维护和检查更换,以保持正常的工作状态。
3、收到室间质评物后应按规定妥善保存,确保其品质不变。
4、在检测过程中应与病人标本一起随机检测,独立完成分析报告,不得修改原始检查结果,更不得与其它单位核对,以保证室间评价的真实性。
5、室间质评分析在规定时间完成后,如实认真填写回报表,上交科主任,由科主任审签后统一寄给省临检中心,原始记录保存在实验室内以备核查和分析。
6、收到室间质评回报后,先由科主任对回报成绩进行审阅,然后转发给相关部门,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分析总结,对不满意的结果应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对不能改进项目,应及时上报科主任,以便进一步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四.记录表(本)
室间质评回报表
室间质评分析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