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战略转型问题研究——以海尔集团为例

合集下载

公司战略管理论文—海尔集团分析

公司战略管理论文—海尔集团分析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论文题目:公司战略管理论文—海尔集团分析姓名:潘勇霖专业:11级会计二班学号:110724071公司战略管理论文—海尔集团分析11级会计二班潘勇霖110724071一、海尔公司简介海尔集团是在1984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家特大型企业。

经过短短15年的时间,海尔集团从一个亏空147万元的集体小厂迅速成长为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和米色家电的中国家电第一品牌,到1999年海尔产品包括58大门类9200多个品种,企业销售收入以平均每年81.6%的速度高速、持续、稳定增长,1999年,集团工业销售收入实现215亿元。

1997年8月,海尔被国家经贸委确定为中国六家首批技术创新试点企业之一,重点扶持冲击世界500强。

以“先难后易”的战略,坚持打海尔品牌出口,海尔现已在海外发展了62个经销商,36000多个经销点,产品批量出口到欧美、中东、东南亚等世界十大经济区域共90个国家和地区,1999年,海尔品牌出口创汇1.38亿美元。

目前已在海外设厂5个,在建的有8个,向国际化大企业的目标迈进。

1999年4月,三位一体的美国海尔宣告成立,海尔在国际化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1997年,美国《家电》杂志公布全世界范围内增长速度最快的家电企业,海尔超过GE、西门子等世界名牌,名列榜首。

1998年3月25日,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应邀登上哈佛大学讲坛,“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的案例正式写进哈佛大学教材,标志着海尔真正走向了世界。

1998年11月30日,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在亚太地区声誉最佳的公司评比中,海尔位居第七,是唯一进入前十名的中国企业。

1999年,美国《财富》杂志以《中国海尔的威力》为题对海尔集团所取得的业绩进行大篇幅报道。

在'99《财富》论坛上海年会上海尔集团张瑞敏总裁将作为唯一一名中国家电企业家与会并发表演讲。

1999年12月7日,英国《金融时报》公布“全球30位最受尊重的企业家”排名,海尔总裁张瑞敏荣居第26位,这是中国企业家在世界范围内获得的最高声誉。

以海尔集团为例研究我国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现状及意义

以海尔集团为例研究我国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现状及意义

以海尔集团为例研究我国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现状及意义摘要:品牌是目标消费者及公众对于某一特定事物心理的﹑生理的﹑综合性的肯定性感受和评价的结晶物。

近年来,一些意识超前的企业纷纷运用品牌战略的利器,取得了竞争优势并逐渐发展壮大。

在经济全球化竞争年代,中国企业不乏生产优势,但却没有明显的品牌优势。

进入21世纪,我国企业逐渐把品牌战略作为自身经营战略的一部分,已经意识到品牌战略在诸多战略中所体现的重要意义。

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企业的品牌构建活动搞得十分红火,似乎成为一种“时尚”。

但是在构建品牌战略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

本文以海尔集团的品牌战略为例,分析我国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优势以及我国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现状及意义,从而以高质量、高信誉,塑造良好品牌形象,谋求持久的竞争优势。

关键字:品牌战略企业海尔集团对策一、引言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现代企业的营销策略也不断发生变化,企业品牌战略以其独具的优势日益受到企业的青睐。

企业取胜的手段已不再单纯以产品本身来竞争而是更加注意企业品牌的树立与营造品牌战略已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出奇制胜的法宝。

但目前我国仍是品牌弱国 ,处在全球价值链的底端。

要尽快采取有效措施 ,加快推进我国的品牌战略,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 ,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企业在品牌竞争中任重而道远。

现代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品牌的竞争 ,品牌已成为市场的灵魂。

一个企业 ,甚至一个国家都需要通过品牌来进入市场从而占领市场 ,最终确立在市场竞争和世界经济中的领先地位。

在这方面 ,海尔集团的品牌战略成效显著。

二、我国企业品牌战略现状(一)我国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发展现状1、国内外品牌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目前中国品牌国际化多以欧美发达国家市场为目标市场。

而欧美国家的绝大多数市场已进入成熟期,总体增长比中国缓慢,这就要求新进的品牌必须能为消费者提供差异化的价值。

但是目前中国企业生产的产品仍给世人以“廉价低质量”的印象。

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模式研究——以海尔集团为例

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模式研究——以海尔集团为例

鲁王岚莫凡摘要:在需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通过服务化转型,以各种形式为消费者提供服务,而非单一的产 品,以谋求自己企业更长的生存与更好的发展。

文章以青岛海尔集团为例,分析其服务化转型以来的战略变化及为新战略目 标实施的具体途径,进而分析促成海尔有效转型的条件,提出服务化转型有效实施的策略,以此为有服务化转型意向和正在 转型中的制造企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海尔集团—、引言随着经济市场与科技高速发展,资源和环境变化,传 统制造业低成本、高污染大批量制造产品的经营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市场需求;消费者不再停留于对产品功用的基 础性要求,转而追逐更高层次的服务体验;于是,越来越多 的制造企业通过服务化转型,以各种形式为消费者提供服 务,而非单一的产品,以谋求自己企业更长的生存与更好 的发展。

服务化转型已经成为传统制造企业实现更好更快 发展的有效途径(冯晓,2016)。

自2009年来,青岛海尔集 团以服务化转型为目标,开拓多种服务型业务,在不同领 域实施不同战略,至今已卓有成效。

本文以海尔为例,结合 实际案例,分析制造企业在服务化转型过程中选择的战略 路径,以期对处于相似境况的企业转型提供参考。

二、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理论文献由于市场与客户需求的双重压力,向服务化转型成为 制造型企业重新获得竞争力的有效措施。

制造业服务化转 型一方面是企业从提供基于产品导向的服务向基于过程 导向的服务转变,另一方面是核心企业与客户之间由交易 型向关糸型转变(Carlborg & KindsU .m ,2014)。

1.转型过程。

已有的研究根据服务的深入程度和多 样化程度对服务化过程进行了分类,比如将制造业服务化 转型分为企业为客户提供产品,产品加部分附加服务,产品和集成服务二个阶段(Vand e r merwe & Rada , 1988)。

一* 些学者按照拓宽服务提升产品价值将服务化的过程分为嵌 入服务、拓展服务、客户相关服务和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服 务四个阶段(Wise & Baumgarlner ,1999)。

国有企业跨国经营路径探析——以海尔集团为例

国有企业跨国经营路径探析——以海尔集团为例

117国有企业跨国经营路径探析———以海尔集团为例牛利萍作者简介:牛利萍(1997.01—),女,汉族,内蒙古赤峰人,国际商务硕士,研究方向: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

(湖南工商大学湖南长沙410000)摘要:我国家电行业发展到现在,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规模,也已经有不少企业走向了国际市场。

海尔集团作为家电行业的领军者,在拓展海外市场、推动企业国际化的进程中尤为出色。

本文以海尔集团为例,通过分析海尔集团发展现状、阶段以及国际化发展战略,最后进一步分析海尔集团发展启示,从而对我国本土企业跨国经营以及管理提供思路。

关键词:海尔集团;跨国战略;发展启示一、海尔集团发展基础(一)发展现状1984年,前身为青岛电冰箱厂的海尔集团正式创立。

创业初期,工厂就遭遇了资金难题,曾一度濒临倒闭。

张瑞敏接手了公司以后,才逐渐将海尔拉离了“危险边缘”。

到现在,经过35年的飞速发展,海尔集团顺应时代潮流,不断进行开拓创新,从曾经的艰难经营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现在向全社会孵化创客的生态型企业。

从2002年开始,海尔品牌价值连续5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

海尔集团旗下的很多产品都被首批为中国名牌。

2012年的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上,海尔以具有创新性的“人单合一管理”模式在全国多项管理项目中拔得头筹,在国家级企业管理创新成果奖中获得一等奖。

2017年,根据世界权威市场调查机构签署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海尔公司的总销售量已经超过了世界市场的百分之十,位居全球第一,这已经是自2009年以来海尔集团第8次蝉联全球第一的位置。

2018年,海尔集团全球营业额已经达到2661亿元,全球利税331亿元。

目前,海尔在全球已经拥有10大研发中心、20多个工业园、100多个制造中心以及营销中心。

(二)发展历程1.名牌战略阶段。

在企业发展之初,集团就面临着复杂的外部环境。

一方面,电冰箱厂管理不当、濒临倒闭,另一方面,国内家电企业蜂拥而起,竞争环境不容乐观。

品牌战略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影响——以海尔集团案例为例

品牌战略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影响——以海尔集团案例为例

Management经管空间1562012年6月 品牌战略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影响——以海尔集团案例为例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 赵洁盛摘 要:品牌战略是公司将其品牌作为核心竞争力来获取利润与价值的一种经营战略,是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产物,本质是对于企业核心专长的塑造。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使得我国企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企业的竞争不再局限于产品的质量及服务,品牌战略的实施是必然选择。

本文以海尔集团品牌战略为基准,探讨了品牌战略对于我国企业管理的影响。

关键词:海尔集团 品牌战略 企业管理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06(a)-156-02品牌战略的国际化趋势是市场经济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与发展的必然结果,对于我国众多企业来说,迎接这种变革及潮流是本土经济国际化的重要步骤。

与当今国际跨国集团的高品牌影响力相比,我国的本土企业品牌还处于比较明显的弱势,在WTO 框架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要想做到以弱胜强、以小博大,就需要企业管理层及国家政策制定部门进行认真的筹划。

海尔集团较为成功的品牌战略运营,就是较好地掌握了国际品牌战略运营的基本规律,对于品牌竞争方面的要点实施理解较为深入。

品牌战略对于企业管理的深远影响不仅体现在短期的经济利润增长层次,更重要的是使得企业获得了长远生存发展的活力。

制定品牌战略是一项考核企业管理层经营思想和商业思维灵敏度的工作。

不管是具体的品牌建设,还是品牌管理业务战略的宏观规划,系统、详实地分析经营目标、提出相应的资源和能力发展路径都是不能跳过的必要步骤。

1 海尔集团成功的品牌战略实施经验分析成立于1984年的海尔集团,在经历了近30年的稳定发展过程后,目前已经成为了在国际范围内享有较高赞誉的大型国际化企业,其生产的产品从最初的电冰箱单一品种扩展到了目前的拥有近百种门类、产品群规格上万的综合集成化产业品种集合[3],对世界100多个国家进行出口贸易,其在品牌国际化道路上的成功经验可以归类为以下几个方面:(1)对于自身品牌战略的坚持。

浅析企业多元化战略——以海尔集团为例

浅析企业多元化战略——以海尔集团为例
前 言

步发展 的要求 , 从而 出现 了多元化战略 。企业 多元化战 略是 指 战 略?

企业 为了谋求 长远地 可持续发展 立足于 未来从全 局 出发 向其 它
是 因为企业 原有产 品所在 的市场需 求处于停 滞甚 至下 降
行业进 行扩张 , 寻求一种新 的利润 增长点 的战略 , 是企业 不 断发 的趋势 , 为了寻求新 的利润增长点进入非相关领 域。 展壮大 的重要途径 。我 国自二十世纪八 十年代 以来 , 国内企业 开 二 是 因为 企业 所 处产 业集 中程度 高 , 竞 争异 常 激烈 , 企业
经济论坛
民营 科技2 0 1 5 年第3 期
浅析 企业 多元化 战略
以海 尔 集 团为例
高 雪桃 张 涛
( 昆 明 市护 苗 学 生 营养 食 品有 限公 司 , 云 南 昆明 6 5 0 1 1 8 )
摘 要: 多元 化 经 营是 一种 被 企 业 广 泛 采 用 的 发 展 战 略 , 但是 , 近 年 来 不 少 实行 多元 化 发 展 战略 的 企 业 陷 入 困境 , 甚 至最终失败 ,
成本节约 , 一般情况下 , 范围经济是两三个行业 共享技术 、 共 同研 因经营业务单一受行业经济波动影 响而陷入经济 危机 ; 而公 司在 发、 共用 制造或者分销渠道 、 销售 网络 的结果 , 战 略匹配所带来 的 其 它行业的 良好发展可 以减少市场 冲击 , 从 而提高企业 的抗 风险 成本节约 的潜力越 大 , 相关多元化 战略产生 的竞争优 势的机会就 能力 , 并 尽 量 减 少 风 险损 失 。
兀化战略 。
1 多元 化 发 展 战 略
2 . 1 多元化经营利益 2 . 1 . 1 多元化经营可以有效利用资源 , 充分 发挥企业 内部优势

企业国际化战略研究——以海尔集团为例

企业国际化战略研究——以海尔集团为例

21662010MANAGEMENT企业国际化战略研究 ——以海尔集团为例■ 张晋瑞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0) 06-216-02摘 要 企业国际化战略是公司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的发展规划,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国际化进程,决定企业国际化的未来发展态势。

在企业国际化的进程中,品牌国际化战略至关重要,它体现了一个企业研发、生产、营销等管理职能的协调一致和有机结合,从而从全局的角度获得最优的效果。

本文以中国国际化过程中较为成功的海尔作为切入点,对其在国际化过程中的阶段和所采取的战略进行了综合的介绍,并分析了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国际化 战略 海尔一、海尔集团简介海尔的前身是成立于1984年的青岛冰箱厂,其产品1988年获得“国家质量奖”,1990年获电冰箱行业唯一的“国家质量管理奖”并连续五年被评为“最受欢迎的轻工产品”电冰箱类的第一名。

到1996年,通过技术开发、资本运营、兼并控股,海尔公司迅速成长为全国500强中名列30位的大型企业集团,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家电第一名牌。

截止目前,海尔拥有58大门类9000余规格品种的名牌产品群,全厂职工也发展为现在2万多人。

二、海尔国际化战略阶段海尔的发展历程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战略阶段: (一)名牌战略阶段(1984年—1991年)企业要增强竞争力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实施名牌战略。

名牌战略的核心是设计开发满足市场需要的产品或服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选择目标市场企业资源的有限性,使企业不可能为所有的细分市场服务。

企业必须依据自身资源的特点开展调研,选择能发挥资源优势且规模适宜、前景看好的细分市场,确定合理的产品组合宽度、深度和关联度,这样才能在竞争中保持优势。

2.战略规划(1)开发设计产品:企业要创名牌,必须开发设计出具有名牌特质的产品。

卓越的产品质量是敲开市场大门,并不断扩大和维护市场占有率的最根本的手段。

企业战略管理视角下分析海尔企业战略探究.doc

企业战略管理视角下分析海尔企业战略探究.doc

企业战略管理视角下分析海尔企业战略探究-一、海尔公司简介海尔创立于1984年,经过近30年的发展,从一家濒临倒闭的工厂发展成为如今的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从开始单一生产冰箱起步,拓展到家电、通讯、IT数码产品、家居、物流、金融、房地产、生物制药等领域,成为全球领先的美好生活解决方案提供商。

2014年,海尔全球营业额2007亿元,利润总额150亿元,利润增长3倍于收入增长,线上交易额548亿元,同比增长2391。

二、海尔国际化战略发展历程战略就是设计用来开发核心竞争力、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系列综合的、协调的约定和行动。

一个有效而明确的战略能够汇集、整合并且重新分配企业的资源、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从而使这些资源可以适应当时的内外环境。

所以,随着时间的不同、外部环境的变化及企业自身的成长变化,企业的发展战略也是在不断地调整和完善的。

海尔之所以能有今天如此骄人的成就,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海尔总裁张瑞敏能够顺应形势地变化不断调整海尔的发展战略。

三、海尔国国际化战略实施2001年中国加入WTO,很多企业为响应号召而走出去,但是大多以失败而告终,为什么海尔能抓住机遇成为全球性的大企业。

我认为原因在于海尔顺应形势,在此时期实施了它的国际化化战略。

接下来,我将用企业战略管理中国际化战略的相关知识解读海尔集团的国际化战略。

1.出口:与大多数企业一样,海尔最初进入国际市场也是通过将产品和服务出口到其他国家。

然而不同的是,其他企业出口创汇,而海尔是出口创牌,海尔坚持先有市场后有工厂的国际化原则,提出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的发展目标。

在1986年青岛电冰箱总厂第一次出口产品并达到出口销售收入300万美元的业绩,此后海尔集团的家电出口额逐年增加。

1990年海尔通过了美国UL认证,标志着开始实施国家化战略;1990年秉持先难后易原则的海尔进入了德国市场,出口的产品达到欧洲最高产品质量标准改变了外国人对中国产品质量差的坏印象;1992年,海尔公司开始向印度尼西亚大量出口电冰箱;1993年海尔家电出口到发达国家市场,1995年开始向美国出口产品;此后,海尔冰箱和空调相继出口到东南亚和非洲地区的一些国家,产品出口品种逐渐增多,出口量也快速增长。

分析讨论海尔集团的经营战略转型

分析讨论海尔集团的经营战略转型

分析讨论海尔集团的经营战略转型海尔集团公司,1980年03月24日成立,经营范围包括家用电器、电子产品、通讯器材、电子计算机及配件、普通机械、厨房用具、工业用机器人制造等。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带来分析讨论海尔集团的经营战略转型,希望能帮到你。

分析讨论海尔集团的经营战略转型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创业26年来,坚持创业和创新精神创世界名牌,已经从一家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拥有7万多名员工、2010年营业额1357亿元的全球化集团公司。

海尔已跃升为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并被美国《新闻周刊》(Newsweek)网站评为全球十大创新公司。

它的成就成为中国公司成功的一个典范。

发展战略:海尔从产生到发展一共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名牌战略发展阶段要么不干,要干就干第一,这是海尔集团初步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基础阶段。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很多企业引进国外先进的电冰箱技术和设备,包括海尔。

那时,家电供不应求,很多企业努力上规模,只注重产量而不注重质量。

海尔没有盲目上产量,而是严抓质量,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提出了“要么不干,要干就干第一”。

专心从事自己的擅长领域,专攻取得了最后的优势。

第二个发展阶段是多元化的发展阶段,国家的鼓励政策使得海尔扩大了自己的生产规模,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下个阶段是国际化的战略发展阶段,海尔认为走出去不只为创汇,更重要的是开创中国自己的品牌。

因此海尔提出“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的“三步走”战略,以“先难后易”的思路,首先进入发达国家创名牌,再以其优势进入发展中国家,逐渐在海外建立起设计、制造、营销的“三位一体”本土化模式。

使得海尔快速的适应了全球化的发展进程。

下个阶段是全球化品牌战略发展阶段,通过创建全球性的品牌赢得自身的名气,扩大自己在世界市场的占有额,使得逐步的确立海尔的目标。

观点:海尔创造了一个奇迹,从创立到发展走过了风雨,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我相信这种奇迹还会继续的保持下去。

组织变革案例1:海尔集团发展战略阶段与组织变革

组织变革案例1:海尔集团发展战略阶段与组织变革

组织变革案例1:海尔集团发展战略阶段与组织变革第一篇:组织变革案例1:海尔集团发展战略阶段与组织变革组织行为与变革课堂讨论案例--1 海尔集团发展战略阶段与组织变革海尔概况:企业战略发展三阶段海尔的前身是在1984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基础上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国家特大型企业集团。

在“名牌战略”。

思想指导下,海尔集团通过技术开发、精细化管理、资本运营、兼并控股及国际化,使一个曾亏损147万元的集体小厂迅速成长为中国家电第一名牌厂商。

海尔现有员工2万多人,在海外拥有62个经销商、30 000多个营销点。

到1999年,海尔产品包括58大门类9200多个品种,企业销售收入以平均每年81.6%的速度高速、持续、稳定增长,集团工业销售收入达215亿元。

海尔从引进冰箱技术起步,现在依靠成熟的技术和雄厚的实力在东南亚、欧洲等地设厂,实现了成套家电技术向欧洲发达国家出口的历史性突破。

海尔的发展很快,但也是一步步走过来的。

企业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战略转移的阶段性连接,旧的战略不断地、不失时机地被新的战略替代,这样才能使企业不断达到新的高度,赢得长期持续发展。

海尔的成功也正在于这种战略更替和转移的成功,在于它能够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不失时机地以新的战略替代旧战略,顺利实现不同阶段上的战略转移。

海尔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阶段,名牌战略阶段(1984年一1991年),在“要做就做最好的”战略理念指引下,专注于冰箱专业化生产过程,实施“名牌战略”,建立了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第二阶段,多元化战略发展阶段(1992年一1998年),通过企业文化的延伸及“东方亮了再亮西方”的经营理念,成功地实施了多元化战略扩张。

所采取的策略就是通过所谓“吃休克鱼”的办法来扩展。

当时许多企业属于那种硬件比较好但软件不行、管理不行(即所谓“休克鱼”),海尔就积极地把这样的企业兼并过来,先后兼并了18个,这18个企业当时账面上亏损了5.5亿元,后来都扭亏为盈了。

SWOT分析法在企业战略中的应用——以海尔企业为例

SWOT分析法在企业战略中的应用——以海尔企业为例

SWOT分析法在企业战略中的应用——以海尔企业为例SWOT分析法在企业战略中的应用——以海尔企业为例引言: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面临着日益复杂多变的挑战。

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企业需要制定明确的战略,并且根据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进行全面的分析。

SWOT分析法作为一种常用的战略分析工具,可以帮助企业准确识别其竞争优势和劣势,并有效利用机会和应对威胁。

本文将以中国家电巨头海尔企业为例,详细介绍SWOT分析法在企业战略中的应用。

一、SWOT分析法的概述SWOT分析法是指通过对企业内部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制定出合理的战略方向。

其中,S代表Strengths(优势),W代表Weaknesses(劣势),O代表Opportunities(机会),T代表Threats(威胁)。

通过对这四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对比分析,企业可以准确了解自身的竞争优势和劣势,并且抓住机会、应对威胁。

二、海尔企业的SWOT分析1. 优势:(1)品牌知名度广泛:海尔作为中国家电行业知名品牌,拥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口碑,可以借助此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

(2)创新能力强:海尔一直以来致力于产品创新,推出了一系列领先行业的智能家电产品,并且建立了全球创新网络,可持续保持技术领先地位。

(3)全球化布局:海尔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广泛的销售网络和生产基地,具备了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和灵活调整战略的能力。

2. 劣势:(1)产品线相对单一:海尔的主要产品为家电产品,相对于竞争对手来说,产品线较为单一,缺乏多元化经营的优势。

(2)部分市场份额下滑:尽管海尔在国内市场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但近年来在某些市场领域市场份额出现下滑,需要进一步提升竞争力。

(3)品牌定位有待提升:海尔在市场中的定位相对于其他国际品牌还有差距,需要进一步强化品牌形象和口碑。

3. 机会:(1)国内市场需求增长:国内消费升级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为海尔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会,可进一步提升销售额和市场份额。

海尔—企业战略管理成功案例

海尔—企业战略管理成功案例
海尔通过“先易后难”出口,凭高质量让用户对海尔品牌 达到“认识”的目的;通过”三位一体“实现扎根,最后 通过”超前满足当地消费者的需求“,在当地实现融资融 智,创造本土化得名牌。
小结
海尔集团一直以来的清晰的发展战略, 可见海尔的国际化发展是预先就制定好了 的,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具备了国际 化条件之后,才实施国际化战略,而国内 目前的很多企业的国际化,在很多程度上 十以抓机遇为核心的自发国际化,对国际 化的选择不是很周全。海尔的发展战略指 导了企业的发展,给企业带了巨大的市场 机遇和更广大的发展空间,实施了由”海 尔的国际化“到”国家化的海尔“的飞跃。

【二】海尔---中国企业多元化战略 成功典型

海尔的多元化战略阶段大致分为5个: 1 单一产品------电冰箱 2 制冷家电------电冰箱、电冰柜、空调 3 白色家电------制冷家电、洗衣机、微波炉、热水器等 4 全部家电------白色家电、黑色家电 5 进军知识产业 众所周知,海尔集团最早的产品只是单一的电冰箱系列,在稳固了自 己在冰箱产业的地位后,海尔集团根据自身优势,将自己的产品范围 延伸到了指控冷家电,这样一个阶段我们可是视为横向的扩张。在将 自己的产品范围延伸到制冷家电之后,海尔极端并没用止步不前,而 是将自己的产品范围进一步的延伸到了白色家电和全部家电,这实际 上是一种纵向的扩张。最后,海尔集团在稳固了自己在家电行业的地 位之后,进行了一种脱离产业集群式的扩张----进军只是产业。

2002年海尔实现全球营业额711亿元,是84年的20000多倍; 2002年,海尔跃居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之首。 18年前,工厂职工不足800人;2002年,海尔不仅职工发展到了 3万人,而且拉动就业人数30多万人。 1984年只有一个型号的冰箱产品,目前已拥有包括白色家电、黑 色家电、米色家电、家居集成在内的86大门类13000多个规格品种的 产品群。在全球,很多家庭都是海尔产品的用户。

企业集团多元化发展及其核心竞争力分析——以海尔集团为例

企业集团多元化发展及其核心竞争力分析——以海尔集团为例
长。
2、海尔集团的核心竞争力分析 海尔22年来战略的执行和发展,
集团经济研究2006 11月E甸刊(总第211期)
张,事实也的确如此,海尔兼并杭州西 湖电视机厂后,短短的两年就跻身电
万 方数据
■山ll】●地耻U:■■■■■■_鬃禹■唿豳■■圜■■■●■■藤麟黼篱攀黪舞
对于今天的企业而言,外部环境 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短缺经济在绝 大多数领域基本结束,部分行业生产 相对过剩。在此情况下,绝大多数企 业处于微利甚至无利、亏损经营。企 业如果无视环境的变化,一味追求多 元化,不但达不到目的,反而会给企业 带来更大风险。近些年,多元化经营 所导致企业失败率的大幅度提高,就 证明了这个道理。早期的上市公司在 上市之初,多元化经营的理念甚为流 行。但这些企业由于长期处于计划经 济体制下,对市场化的资本运作缺乏 经验。同时,由于治理结构上的缺陷, 在投资决策方面往往缺乏应有的谨慎 和制约,造成许多企业盲目投资扩张, 其结果是战线拉得过长,主业模糊,各 项业务间的协调不够,最终导致企业 的失败。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 (1999)说“某种制度在经济发展的某 个阶段可能运行的非常有效,但在另 一阶段则可能变得有问题了”。这对 于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失败无疑是一种 注释。 2、行业或产品所处生命周期中的 位置 按照市场营销学的观点,任何产 品都要经历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 衰退期四个阶段。在行业或产品生命 周期的不同阶段,企业经营的难易程 度是不同的,企业所采取策略也要有 所区别。企业开拓新领域要力争进入 到处于投入期或成长期的行业或产品 中去,避免进入成熟期或衰退期行业 或产品中,这是由于竞争能力、发展潜 力和行业壁垒所决定的。因此,企业 集团进入新的行业和新产品中,有时 不但不能降低风险,反而会带来更大
万 方数据

企业战略管理分析——基于青岛海尔集团的案例研究

企业战略管理分析——基于青岛海尔集团的案例研究
企业战略管理分析
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于 青 岛海 尔集 团 的案例 研 究
◆江 雨婷 王倩
( 上海 大学 管理 学院 【 摘要】 青 岛海 尔集团旗 下拥有许 多知名 品牌 , 目前是互联 网时代 , 海 尔正 面临着转型的关键 时刻。海尔在成立之初仅拥有百万资本 ,
上海
2 0 0 0 0 0 )
( 三) 国 际化 战 略 阶 段 们首先要让海尔慢下来思考 ,是不是应该先将 已经拥有 的行业做 在 已经 取 得 巨大 成 就 之 后 , 海 尔 又 将 目光 放 得 更 远 , 瞄 准 了 国 到最好 , 然后现有 的市场牢 固后再去考虑扩展 。 这样在 减小企业风 际市 场 。从 1 9 9 8 年到 2 0 0 5年 的海 尔面 临 国 际化 进 程 中 的一 些 问 险的同时 , 还 可以实现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 。 题, 在质量、 财务 、 营销方面迫切需要和国际接轨。 在做 出众多辛苦 ( 三) 人 才 问题 努 力之后, 海尔成功的完成 了国际化 的改变 , 变 成了三位一 体的海 海 尔 网络 化 战 略 是 人 单 合 一 的 战略 ,那 么 为 了配 合 企业 的 战 尔,在最后已经 可以实现在海外融资并且具有很强的竞争力的企 略发展, 在新时代就需要大量 的新进人才、 新 思维 去发 展海 尔。这
( 一) 海 尔 外 部环 境分 析 海 尔 于 中国 正 式成 为 W T O的一 员 之 前 顺 利 进 入 国际 市 场 战 略 阶段 , 并于 1 9 9 3年上市。可以说海尔的发展离不开宏观经济改革 然 而现 在 已发 展 到 上 千亿 规 模 的 大 型 集 团 ,这 么 巨大 的 成 功 和 海 与发展 的有利机遇。 并且 , 海尔处于青 岛, 占据有利 的地理位置 , 在 尔 众 多 阶段做 出的 正 确 的 发展 战略 密切 相 关 。

中国企业战略转型问题研究——以海尔集团为例

中国企业战略转型问题研究——以海尔集团为例

个 战略 阶 段 — —全球 化 品牌 战 略 阶段 。 每个 阶 段 , 战 略 也进 行 在 其 在企 业 战略 转 型 的过 程 中 ,到 底该 做 怎样 的 战略 考 虑 ? 略转 型 的 了不 同程 度的 转 变 ,以适 应 外 部环 境 的变 化 和企 业 的 战略 目标 。 战 方向 和 目标 是什 么 ?到 底该选 择什 么 样的产 业 ?时 机如 何把 握? 采 用何种 方 式进行 变革 ? 这一 系列 的 问题 都是 转 型 中的 中国企 业必 须
落 的开 端 ,在 转 折点 出现 时 ,无 论 在 产业 结构 上 、企 业 经营 方 式 、
三 、海尔的战略转型
1海 尔集 团 简介 . 海 尔 集 团是 世 界 白色 家 电第 一 品牌 、 中国 最具 价 值 品牌 。 0 9 20
还 是竞 争 方 式上 ,都 出现 了新 旧 交替 ,是一 个 量 变到 质 变 的过 程 。 年 , 尔 品牌 价 值 高达 8 2 海 1 亿元 。 尔 在全 球 建 立 了2 个 制造 基 地 , 海 9 而 能够 成功 跨 越 战略 转折 点 的 首要 条 件是 强 烈 的危机 意 识 和对 企 8 合研 发 中心 , 9 综 1 个海 外 贸 易公 司 , 全球 员 工 总数 超过 6 万人 , 已 业 自身 的 清醒 认 知 。 去 成功 的 经验 能 否继 续 沿用 ? 能否 实 现 自我 发 展成 为 大规 模 的 跨 国企 业 集 团 。 过 超越 ? 鲁 克 曾说 :“ 果一 切 重新 开 始 , 会 怎 么办 ? ”企业 的 战 德 如 你 略转 型 决 非一 蹴 而就 的 , 而是 一 项艰 巨 的 系统 工程 。同时 , 是 一 还
可 以是 局 部 的 , 可 以是 整体 的。 涉及 对企 业 原 有战 略 方 向的 重 元化 进 程 的开 始 。 93 , 尔 电冰 箱股 份 有限 公 司 在上 海 交易 所 也 它 19 年 海 大 调整 或 彻底 转 变 。 上市 , 得 资金 滚 动 发展 。 用 3 即建 成 了 中国 目前 最 大 的家 电 筹 仅 年

企业战略管理视角下分析海尔企业战略探究.doc

企业战略管理视角下分析海尔企业战略探究.doc

企业战略管理视角下分析海尔企业战略探究-一、海尔公司简介海尔创立于1984年,经过近30年的发展,从一家濒临倒闭的工厂发展成为如今的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从开始单一生产冰箱起步,拓展到家电、通讯、IT数码产品、家居、物流、金融、房地产、生物制药等领域,成为全球领先的美好生活解决方案提供商。

2014年,海尔全球营业额2007亿元,利润总额150亿元,利润增长3倍于收入增长,线上交易额548亿元,同比增长2391。

二、海尔国际化战略发展历程战略就是设计用来开发核心竞争力、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系列综合的、协调的约定和行动。

一个有效而明确的战略能够汇集、整合并且重新分配企业的资源、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从而使这些资源可以适应当时的内外环境。

所以,随着时间的不同、外部环境的变化及企业自身的成长变化,企业的发展战略也是在不断地调整和完善的。

海尔之所以能有今天如此骄人的成就,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海尔总裁张瑞敏能够顺应形势地变化不断调整海尔的发展战略。

三、海尔国国际化战略实施2001年中国加入WTO,很多企业为响应号召而走出去,但是大多以失败而告终,为什么海尔能抓住机遇成为全球性的大企业。

我认为原因在于海尔顺应形势,在此时期实施了它的国际化化战略。

接下来,我将用企业战略管理中国际化战略的相关知识解读海尔集团的国际化战略。

1.出口:与大多数企业一样,海尔最初进入国际市场也是通过将产品和服务出口到其他国家。

然而不同的是,其他企业出口创汇,而海尔是出口创牌,海尔坚持先有市场后有工厂的国际化原则,提出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的发展目标。

在1986年青岛电冰箱总厂第一次出口产品并达到出口销售收入300万美元的业绩,此后海尔集团的家电出口额逐年增加。

1990年海尔通过了美国UL认证,标志着开始实施国家化战略;1990年秉持先难后易原则的海尔进入了德国市场,出口的产品达到欧洲最高产品质量标准改变了外国人对中国产品质量差的坏印象;1992年,海尔公司开始向印度尼西亚大量出口电冰箱;1993年海尔家电出口到发达国家市场,1995年开始向美国出口产品;此后,海尔冰箱和空调相继出口到东南亚和非洲地区的一些国家,产品出口品种逐渐增多,出口量也快速增长。

海尔集团的平台化战略转型研究

海尔集团的平台化战略转型研究

海尔集团的多元化发展历程始于20世纪90年代。当时,国内家电市场竞争日 趋激烈,为了寻找新的增长点,海尔集团开始进军白色家电、黑色家电、家居集 成等不同领域。通过兼并收购、联合经营等方式,海尔集团不断扩大业务范围, 逐步实现了多元化发展。
至今,海尔集团已经形成了多元化的产业结构。除了传统的家电产品外,还 涉及到金融、物流、医疗、文化等多个领域。海尔集团的多元化战略不仅使其在 传统家电市场保持了领先地位,而且在其他领域也获得了不俗的成绩。
在财务战略实施方面,海尔集团主要从资金管理、成本控制和预算管理三大 方面入手。首先,在资金管理上,海尔集团注重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通过多 元化融资渠道和严格的资金管理制度,确保企业资金链的安全。其次,在成本控 制上,海尔集团通过精细化管理和科技创新,不断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盈 利能力。
最后,在预算管理上,海尔集团实行全面预算管理,通过制定明确分配和利用。
海尔集团国际化战略的成功经验,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启示。首先,注重研发 和创新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只有不断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高质量产品, 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其次,建立完善的销售和售后服务网络 对于提升企业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至关重要。这不仅有助于提高产品的销售业绩, 还能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口碑。
海尔集团国际化战略的目标是打造全球领先的生活电器品牌。通过在海外建 立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和销售网络,提高海尔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同时,海尔 还致力于为全球消费者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消费者的 需求。
为了实现国际化战略目标,海尔集团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首先,海尔注 重产品研发和创新,不断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产品。其次,海尔在海外 市场建立了完善的销售和售后服务网络,为消费者提供贴心的本地化服务。此外, 海尔还通过并购、合作等方式,与国际先进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提升企业的 核心竞争力。

我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研究 ——以海尔集团的国际化经营为例

我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研究 ——以海尔集团的国际化经营为例

233学苑论衡海尔的企业国际化分为三个阶段:“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

“走出去”意味着先要走出国门,与全球跨国企业竞争,让全球都认识该企业和品牌;“走进去”意味着挤进主流市场,成为东道国的主流产品;“走上去”意味着打造世界级品牌,真正成为全球品牌。

海尔“走出去”阶段采用的是“先难后易”的策略,先到成熟的发达国家市场创立品牌,再以其品牌效应的优势进入发展中国家。

“走进去”阶段需要增加目标品牌与其他品牌的相似性,进而建立消费者对品牌的信心,增强大众对品牌的认知。

在“走上去”阶段,海尔通过严格的管理和控制,树立“高质量服务”的信誉,将品牌逐步打入国际市场,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一、因时而变:战略阶段性调整对于越来越多走出国门,投向国际化浪潮的中国企业而言,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首先,“走出去”要准,正确认识发展的阶段特征、目标及不足,实现长期与短期发展的正确取舍。

在“走出去”阶段,海尔选择进入发达国家,并从利基市场切入,短期内市场规模拓展难度最大,但长期提升产品品质和品牌形象成果收效最大,实现了战略和战术的有效配合。

其次,“走进去”要稳,要持续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有清醒的认识,培育自主品牌和并购国际品牌双管齐下,稳步扩大市场占有率。

最后,“走上去”要深,在核心竞争力层面不断强化,不断提升产品研发创新力、扩大品牌影响力。

牢牢把握客户需求,不断提高客户价值,塑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二、因物而变:资源阶段性整合需要各企业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紧跟时代变化,为用户创造最佳体验。

首先,“走出去”阶段,需要强大的市场洞察能力和产品研发能力,让其能借助利基市场撬开发达国家的高级竞技场的“大门”,并得以成长。

其次,在“走进去”阶段,有效利用海外并购以获取资源,并在本土化策略实施中将资源升值。

最后,在“走上去”阶段,要形成包罗全球的研发基地,在顾客心中牢牢占据高品质的服务和品牌形象,构筑了其独特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此外,对互联网、社交媒体、平台战略、闭环生态圈等新兴事物资源的高度关注与运用,将有利于进一步激发企业在现有全球化资源平台下的爆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I晕茹呐∞su叫乱e
万方数据
3.海尔战略转型的意义和作用 20多年来,海尔从一个个原本死板的单一家电产品生产厂商转 变成了一个以品牌和服务为导向、以技术为核心、以世界为巾.场的 国际化公司。对于海尔本身来说,战略转型对其在各个阶段内外部 环境变化的情况F能更好的适应环境并且在危机中抓住机会实现跨 越式发展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 (1)由名牌战略向参元化战略的转型时,避免了专注于单一产品 所造成的科研能JJ等的边际收益递减,同时将氽业的优势得到扩大 化发挥,有效的利用了品牌的影响力将相关产品迅速打入市场并且 取到了良好效果。 (2)海尔在国内市场成为家电行业的龙头企业后,没有在相关多 元化战略成功的基础卜盲目的进行非相关多元化将资源和精力分 散,跟风被各大集团热捧的房地产或高科技网络领域,而是守好自 己的本业,继续做精做强海尔家电和品牌,使海尔在家电领域不但 占领高端r订场同国外进口产品竞争,这期间树立起的不只是海尔的 品牌更是海尔的精神和国人的认可,这使得海尔品牌超出了其本身 家电品牌的范畴。成为r一种中国制造的高质量优服务的产品的象 征,海尔的品牌价值连年位居国内榜首印证『i占一点。 (3)海尔人深刻的意识到,只将产品卖到全世界是不够的,将工 业园建到各个国家也是不够的。最重要的足海尔品牌要被今世界昕 认知并认可.这样,海尔才可以真正成为国际企业,而不仅仅是跨 国企业。在国际化战略成功实施的基础上,海尔将品牌建设和文化 建设提到首要位置。 四、海尔战略转型对中国企业的启示 1.提高战略决策能力 海尔成功的战略实践表明,企业的决策能力在刨新转型过程中 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且不说海尔的创业之初,就是在选择国际化战 略及具体实施的过程当中.我们完垒可以看出这一点。无论是张瑞 敏最初的砸冰箱刨品牌的破雀沉舟,还是面对愈加开放的国际市场 的迎难而上傲靠潮头,张瑞敏对于企业发展方向的把握能力、对于 市场的洞察能力、对于企业价值现的创新能力以及推进创新转型的 意志力都直接决定着海尔的生存和发展。 中国企她的战略决策缺位,直接表现为战略决策趋同。产品属 性相同的企业自然不足为怪,就是不旧属性产品的食业,其战略思 想、手段、方式也如出一辙。往往众多食业在同一时间看上同一机 会,一窝蜂而上。战略决策的趋同必然导致同质化竞争,最终演变 成价格战,造成几败俱伤。 反现世界不难发现,一流企业的取胜之道,首先是靠羌异化的 优秀战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自己的立足点,然后靠提升自 身能力,加强运营优势稳同市场提高品牌和地位。两方面缺一不 可。像GE,苹果,西南航空等知名国际企业,一定是它任战略t 有所创新,改变了当时的产业或市场内游戏规则,然后又在执行上 做得非常到位,才获得空前成就。 2.提高战略执行能力 海尔的【{i场链咬合机市町、资源存折等管理模式激励员工不断地 创新。预算管理、借力整合资源的创新思路为海尔人完成日标提供 解决问题的方法。现在,海尔新的发展模式是“人单合一”,足人 码、物码、定单码三码合一的全程信息化闭坏。 2000年,为解决企业高速发展与原有组织结构的不协调的问 题,海尔集团进行了以海尔文化和计算机信息系统为基础的、lE务流 程再造,从原来的直线职能式结构转变-为矩阵结构,为高速发展搭 建了新的组织结构,达到r整合资源.提高效率的目的。 创新
(3)国际化战略阶段(1998.1212005.12)
海尔经过r上世纪80年代的。名牌战略”和90年代的“多元化 战略”,海尔国内市场的这只。脚”巳拥有了相当的实力-自1998年, 海尔开始进八“国际化战略”阶段。中国入世为包括海尔在内的众 多有实力的企业提供国际化的机遇,所以海尔开始走出国门,抢夺 市场蛋糕。其国际化战略的制定和实施都围绕着创国际化品牌为目 标,此目标的实现靠海尔的“两只脚”:在国内的这只脚要站。实”, 靠的是确保国内市场优势;在国外的另外一只脚要走“稳”,靠的是 品牌本土化。这一特点非常鲜明,贯穿海尔国际化道路的每个环节。
在业务流程再造的基础L,提出了海尔采购、设计.制造、营销、 资本运作的国际化,并搭建r相应的平台。比如采购的国际化要求在 全球范围内寻找优势供应商,获得最低采购价格,实现产品成本优 势。营销的国际化,最大限度的满足各国消费者的当地化需求。 海尔技术创新遵循着三条原Ⅲ4。课题市场化”、“成果商品化”、 “目标国际化”。璎哮经理模式就足有效实施技术研发的创新,有效 的解决r技术刨新责任纠人的落实,解决“课题市场化”。目标国 际化就是要求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果在所属技术领域内要达到国际先 进水平。技术创新工作绝不能闭门造车.必须直足高起点,“站在 巨人的肩膀上”,利用最新科技手段来保障技术创新成果的生命力 和竞争力。 可见,超强的执行力是保障企、lk战略转犁成功的又一关键因素。 3.以人为本,重视企业核心价值现塑造,促进企业文的变革与 海尔是中国走国际化道路的先行者。战略推进,文化先行。海尔 集团早巳制定企业国际化战略,将实现“全球的海尔”为目标,企业文 化建设要围绕这一最重要主题来营造氛围,国际化已经成为海尔文化 的一部分。比如“世界500强”、‘全球的海尔”作为海尔远大的H标 和抱负、。海尔中国造”等。在这磐精神文化熏陶F,使员工真正了 解并认阔国际化战略,井为之努力丁作.员r认同r企业国际化战略, 唤起r全体海尔人的激情,为实施国际化战略激发团队战斗力。 海尔生存理念、危机管理理念、问题管理理念、目标管理理念、 人才观、创新基因等是海尔食业文化的精髓,是海尔宝贵的无形资 产和精神财富,为打造海尔竞争力的企业团队功不可没。所以有人 说海尔干部的个体索质并不是最强的,但以张瑞敏为核心,以海尔文 化为基础,就形成了一只最强的竞争团队。海尔通过营造认同国际 化战略的文化氛围,达到统一企业精神、统一价值观的目的,从而 形成具有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团队。 五.结束语 “海尔的各项指标符合世界级品睥的基本条件”,这是世界品牌 实验摩主席、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获得者蒙代尔的发言,也是世界 对海尔品牌的认可。海尔作为中国的世界级品牌的价值并非刨外汇 多少,『Iii是给中国国际化的冲击与在新的竞争环境F企业生存发展 战略的启蒙,促使中国企业黍视战略和实施的重要性,认识食业走 出去,没有竞争就没有牛存和发展的必要性,寻求中国企“k做大做 强的途径。中国缺少像海尔这样善于学习、自强不息、为中国经济 带来震撼、带来思考的企业。在海尔等企业国际化的影响下,中国 企业的国际化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所以,海尔的国际化的 价值并不仅仅是为给中国创造一个国际化品牌,而足引发中国如何 再出现更多的国际化品牌的思考。 在中国企业战略选择指定和战略转犁的过程中纯粹。拿来主 义”不可取.只有适合于中国国情.中国企幢发展现状和企业自身 能力的战略规划略才是中国企业目前发展需要的。我们通过分析以 海尔为代表的企业发展历程尤其是从战略指定及战略转型角度来 看,提炼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做法,希望能为更多的有希望有能力的 中国企l止和企业家在企业发展道路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I J琼斯(美),希尔(美):战略管理【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 【2】谭力文
中国企业战略转型问题研究
——以海尔集团为例
张宏宇1
姜 星2
(1.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2.中国技术进出口总公司,北京1 00000)
一.绪论 为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一大批具有全球竞 争力的全球公司,在中国目前的市场情况下,需要企业通过积极运 用科学的战略管理进行战略转型。 在战略转折点,即企业的根基即将发生变化的时刻,这个变化 有可能意味着企业有机会上升到新的高度,但它也有可能标志着没 落的开端,在转折点出现时,无论在产业结构上、企业经营方式、 还是竞争方式上,都出现了新旧交替,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而能够成功跨越战略转折点的首要条件悬强烈的危机意识和对企 业自身的清醒认知。过去成功的经验能否继续沿用?能否实现自我 超越?德鲁克曾说:“如果一切重新开始,你会怎么办?”企业的战 略转型决非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同时,还是一 项高风险、高投入的工程。 显然,中国现在面临着全球最大的企业战略转型时机。因此, 在企业战略转型的过程中,到底该做怎样的战略考虑?战略转型的 方向和目标是什么?到底该选择什么样的产业?时机如何把握?采 用何种方式进行变革?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转型中的中国企业必须 认真考虑的。 二.相关理论综述 战略转型是企业战略发展的内在需要。同时也是行业可持续发 展发展的需求。企业战略转型是指企业根据其外部环境以及企业内 部环境和能力状况,为克服企业在原有经营格局中所遇到的种种困 难并获得新地竞争优势,对企业地发展日标,达成日标的途径和手 段进行重新设计,并由此形成地技术、产品和市场地过程。其主要 表现为对企业的关键技术、产品结构、目标市场以及经验模式进行 重新调整与选择。战略转璎既可以是渐进的,也可以是变革的,即 可以是局部的,也叮以是整体的。它涉及对企业原有战略方向的重 大调整或彻底转变。 要深刻地理解企业转型,必须要深刻剖析其本质和动因。企业战 略转型的本质是企业为了达到可持续发展和永续经营的目标而进行的 彻底的转变,是企业的一次新生,是企业进行的积极主动的变革。 企业战略转型的动因可分为内部动因和外部动因。内部动因是 由于企业自身原因(如资源匮乏、生产管理低下等)导致的,使其 本身在所处行业竞争力的相对降低,此时的转型内容更多的是将关 注力投向企业内部,通过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企业生 产运作模式等的转变,提升自身的能力,进而提高企业在行业内的 相对竞争能力;或者由于企业内部资源能力优化后,产生资源能力 冗余,实现跨行业的多元化经营战略。外部动因是由于企业所处外 部行业环境的影响导致企业成长衰退。如果以现有的企业能力,即 便经过变革也不能在行业内谋求新的发展空问,或者所处行业已经 属于成熟、衰退性的夕阳行业,为了获得企业的持续增长能力,此 时企业的转型应将更多的关注力投向行业以外的新生领域,寻求新 的经济增长点,完全退出现有行业,进入新的行业领域的战略。 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角度分析,企业战略转型有着自身的特 征,主要表现在目标的战略性、发展的持续性、转型的创新性、环 境的适应性、转型的风险性等。 下面以海尔集团战略转型为例,阐述其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 战略. 三.海尔的战略转型 I.海尔集团简介 海尔集团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中国最具价值品牌。2009 年,海尔品牌价值高达812亿元。海尔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 8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6万人,已 发展成为大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 2.海尔的战略发展转型历程 海尔集团在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确立的名牌战略指导下,先后实 施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和国际化战略,2005年底,海尔进入第四 个战略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在每个阶段,其战略也进行 了不I耐程度的转变,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企业的战略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