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卷三
2023年度云南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综》模拟卷(含答案)
2023年度云南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综》模拟卷(含答案)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25题)1.国家乒乓球队的健儿团结拼搏,为祖国和人民赢得金牌,这种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情感属于( )。
A.伦理的道德情感B.想象的道德情感C.直觉的道德情感D.记忆的道德情感2.小丽用记号笔把错题标示出来,便于更高效地复习。
这运用了知觉的( )。
A.理解性B.恒常性C.整体性D.选择性3.法国教育家卢梭的代表作是( )。
A.《理想国》B.《爱弥儿》C.《教育漫话》D.《教育与文化》4. 孔子是中国伟大的教育学家,提出过许多教学原则。
其中,“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体现了教学原则中的()原则。
A.严谨性B.直观性C.巩固性D.量力性5.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交通协管员志愿者活动,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这运用的德育方法是( )。
A.说服法B.榜样法C.陶冶法D.锻炼法6.小王在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务都要老师、父母为她决定,遇到自己想反对的事情也委曲求全。
小王可能患有的人格障碍类型是()。
A.依赖型人格障碍B.抑郁型人格障碍C.分裂型人格障碍D.表演型人格障碍7.通常把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直接条件称为()。
A.课程标准B.课程结构C.课程评价D.课程资源8.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称之为(),其确定应当参照课程标准要求。
A.教育目的B.预期目的C.传授目标D.教学目标9.人们欣赏名画《蒙娜丽莎》时,陶醉在“永恒的微笑中”,感到身心非常愉悦。
这种情绪是()。
A.道德感B.理智感C.美感D.自豪感10.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实行的义务教育制度年限是( )。
A.六年B.八年C.九年D.十二年11.荀子说:“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这强调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是( )。
A.遗传B.环境C.教育D.个体主观能动性12.教育中“拔苗助长”的现象违反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
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模拟试卷三(2)及答案
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模拟试卷三(2)及答案教师资格认定机构和依法接受委托的高等学校,每年春季、秋季各有一次受理资格认定时间。
考试课程及时间非师范毕业生包括在职人员和非在职人员。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模拟试卷三(2),希望大家喜欢!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模拟试卷三(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我国西周时期“学在官府”以及欧洲的“政教合一”体现了教育的( )。
A.文化功能B.政治功能C.个性发展功能D.教育功能2.课的类型是由( )决定的。
A.教师备课B.课的种类C.学生的学习过程D.教学的阶段性3.西欧中世纪主要采用家庭教育形式的是( )。
A.教育B.骑士教育C.教会教育D.城市教育4.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主张“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怎样生活”的教育家是( )。
A.斯宾塞B.杜威C.卢梭D.赫尔巴特5.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的标志是( )。
A.剩余产品的出现B.有了国家C.学校的产生D.创造了文字6.为了让幼儿认识蜻蜓,教师出示了蜻蜓的标本,这采用的是( )教学方法。
A.实物直观B.模象直观C.言语直观D.动作直观7.根据奥苏贝尔对有意义学习的分类,如果儿童听到“鸟”或看到文字的“鸟”,就知道它代表实际的鸟,即使此时并未见到真实的鸟,儿童也能以语言或文字的形式在大脑中形成关于鸟的形象。
这属于( )。
A.概念学习B.命题学习C.发现学习D.抽象符号学习8.小刚一到数学考试就特别紧张,一发下试卷就手心出汗,甚至胃疼,觉得考不好就证明自己无能,今后一辈子就完了,也对不起父母的养育之恩。
小刚的这种表现最有可能是( )。
A.焦虑症状B.恐怖症状C.强迫症状D.抑郁症状9.低年级学生擅自离开座位时,教师忽略了他们,转而表扬那些保持不动的学生,离座率会下降。
这是因为离座的学生受到了( )。
A.直接强化B.自我强化C.替代强化D.间隔强化10.一个人学会骑自行车,很多年不骑也不会忘记,这种记忆是( )。
2023年云南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综》考前模拟题(含答案)
2023年云南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综》考前模拟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25题)1.学生出现教师期待的行为后,教师发给小红星,学生可用小红星兑换奖励物或喜欢的活动。
教师采用的方法是()。
A.行为塑造法B.代币奖励法C.自我控制法D.系统脱敏法2.为了改变传统课程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新课程注重联系学生经验和生活实际,提倡和追求不同学科间的彼此关系,这体现的新课程的结构特征是()。
A.均衡性B.选择性C.独立性D.综合性3.与高级神经活动表现为强、不平衡相对应的气质类型是( )。
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4.当老师告诉学生“涞”字读lai后.再提问“法”字的读音时,大部分学生都异口同声地回答读qu。
这体现了()。
A.定势思维B.首因效应C.近因效应D.前后对比5.生物老师为了能够让学生亲身观察到植物细胞的特征,并让他们熟悉显微镜的使用流程,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最好采用()的教学方法进行此次教学。
A.演示法B.练习法C.实验法D.启发法6.夸美纽斯论述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个别教学制B.分组教学制C.设计教学法D.班级授课制7.小丽用记号笔把错题标示出来,便于更高效地复习。
这运用了知觉的( )。
A.理解性B.恒常性C.整体性D.选择性8.有“大器晚成”者也有“少年早慧”者,这体现了个体能力发展的( )。
A.顺序性B.个别差异性C.互补性D.阶段性9.雅斯贝尔斯曾言:“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的堆积。
通过教育使具有天资的人,自己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自己把握安身立命之根。
”这说明了()。
A.教育的文化意义B.教育的个人意义C.教育的政治意义D.教育的经济意义10.人们在以往对于考试的认识中.往往认为六十分就是及格线,学生的考试分数只要超过这个分数线,他的这门考试就合格了,上述的这种考试评价类型属于()。
云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云南省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二战后,教育制度发展趋势之一是普通教育与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 )A.职业教育B.特殊教育C.义务教育D.社会教育2.我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教育的形态。
( )A.家庭B.学校C.氏族D.社会3.教育可以民主。
( )A.促进B.干扰C.决定D.带来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内在因素与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 )A.父母期望B.社会文化C.外部环境D.遗传条件5.从法治角度讲,学生是的社会个体。
( )A.特殊B.独立C.“边际”D.从属6.师生关系在道德上是的关系。
( )A.授受服从B.民主集中C.矛盾排斥D.相互促进10.学生的诸因素统一发展,是德育的重要规律。
( )A.德、智、体、美B.知、情、意、行C.德、才、个性D.胸襟见地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1.以目的和目标的概括程度为依据,教育方面,可以分为四种目的层次( )A.教育目的(总目标)B.培养目标C.课程目标D.职业目标E.教学目标12.我国学校德育主要内容有( )A.通识教育B.政治教育C.思想教育D.道德教育E.心理健康教育13.从功能角度,可以把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和( )A.国家课程B.知识性课程C.技能性课程D.实践性课程E.初中课程14.教学过程的结构(教学进程的阶段)中,在引起学习动机之后,就是( )A.领会知识B.背记知识C.巩固知识D.运用知识E.检查知识15.不同层次的教学文件有教学计划和( )A.教学说明书B.教学大纲C.考试纲要D.教科书E.复习资料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70分)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10个空,每空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错填、未填均不得分。
2019年云南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全真模拟卷三
2019年云南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全真模拟卷三一、单选题1、在教育史上,提出著名的“白板说”和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的学者是()。
A.夸美纽斯B.洛克C.裴斯泰洛齐D.赫尔巴特2、人的身心发展有不同的阶段,“心理断乳期”一般发生在()。
A.幼儿阶段B.青少年阶段C.成年阶段D.老年阶段3、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C.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D.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4、中学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
A.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B.培养品德和审美情趣C.发展智力和提高创新能力D.锻炼体魄和增强身体素质5、以下不是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是()。
A.以哲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B.提出“四阶段教学”理论C.教育性教学原则D.“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6、大脑在不同年龄阶段发展的速度不同,出生五至十个月发展最为迅速,五、六岁是显著的加速期。
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连续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7、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特征是()的建立。
A.学制B.教育目的C.班级管理制度D.学校8、在德、智、体、美、劳五育中,()是各育的实践基础。
A.德育B.智育C.体育D.劳动技术教育9、张老师在某节数学课上,带领学生复习了上节课学习的二元一次方程的内容。
这节课的类是( )。
A.新授课B.巩固课C.技能课D.检查课10、王老师组织学生到郊区的牛奶厂,请工人师傅为学生讲解牛奶的生产加工流程。
王老师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复式教学B.小组教学C.个别辅导D.现场教学二、辨析题1、信息进入工作记忆就会持久保存。
2、负强化和惩罚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3、行为改变都是学习的结果。
4、习得性无力感与人们对失败的归因有关。
5、两种学习材料的相似度越高越容易产生正迁移。
三、简答题1、简述人的发展的顺序性规律及教育要求。
2、简述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理论。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这种托古方式提出从中央到地方按行政建制建学设想的论著是()。
A.《论语》B.《学记》C.《中庸》D.《大学》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记》的教育思想。
在教育管理上,《学记》提出了最早的学制与学年思想。
在学制系统上,《学记》谈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遂)有序,国有学”,从而以托古的方式提出了从中央到地方按行政建制建学的设想;在学年划分上,《学记》把大学教育的年限定为两段、五级、九年,其中第一学年,第三学年,第五学年,第七学年毕,共四级,为一段,七年完成,谓之“小成”;第九学年毕为第二段,共一级,考试合格,谓之“大成”。
B项正确。
2.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提出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把教育目标分为()。
A.总体目标、阶段目标、具体目标。
B.德育目标、智育目标、体育目标。
C.国家目标、学校目标、个人目标。
D.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布鲁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D项正确。
3.在张老师的数学课上,有的学生认真听讲,完全理解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有的学生心不在焉,或关注窗外悦耳的鸟鸣,或想着下课后的欢快活动,对一元二次方程概念不求甚解,这体现了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因素是()。
A.主观能动性B.遗传C.学校教育D.环境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
其中,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题干中,有的学生专心听讲,有的学生心不在焉是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
A项正确。
云南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真题
云南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真题一、单选题1、()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B.教育政策C.教育目的D.教育目标2、江老师为了探究讲授法和讨论法的教学效果,在所教的两个班中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
江老师选取的两个班的学生在智力、学业基础等方面基本均衡,一个月后江老师对两个班产生的成绩差异进行测量。
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A.实验法B.调查法C.观察法D.访谈法3、英语老师吴老师在上新课之前让学生复习了以前的内容-“第三人称的变化原则”,而这一变化规则正好与今天要学的“动词的过去式的变化规则”有一定的联系性。
吴老师运用的教学原则是( )。
A.直观性原则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4、微课是一种以视频为主要载体的新兴教学模式,微课的时长一般为()。
A.1 ~3分钟B.5 ~8分钟C.15 ~20分钟D.20 ~30分钟5、晓丹说当她听到小刀刮竹子发出的声音时,就会觉得很冷,浑身不舒服。
这属于感觉的哪种现象?()A.适应B.对比C.联觉D.统合6、最近,王华为了通过下个月的出国考试而刻苦学习外语。
这种学习动机是()。
A.外在远景动机B.内在远景动机C.外在近景动机D.内在近景动机7、小安在入学的数学摸底测验中分数很低,虽然后来数学成绩有了很大提高,可数学老师仍认为小安是数学学困生。
数学老师的行为体现了()。
A.投射效应B.首因效应C.近因效应D.晕轮效应8、教师上课时要求学生用耳听、用眼看、用嘴说、用心记,该现象反映了()。
A.注意的分配B.注意的稳定性C.注意的广度D.注意的转移9、密码箱的每一组密码都由0~9中的数字构成,解锁时需要把所有数字组合一个个进行尝试,直到找到打开密码箱的正确密码。
这一过程是在用()解决问题。
A.算法式策略B.手段-目的分析法C.爬山法D.逆向搜索法10、梅梅在学习过程中制订学习计划。
这属于学习策略中的()。
A.认知策略B.元认知策略C.组织策略D.资源管理策略二、辨析题1、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唯一的区别在于有意注意不需付出意志的努力。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习题3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习题3第三章中学教学一、单项选择题1.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加以论证的是()。
A.卢梭B.洛克C.夸美纽斯D.赫尔巴特2.在下列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是()。
A.个别教学B.班级授课制C.分组教学D.道尔顿制3.教学活动中师生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而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为()。
A.教学组织形式B.教学模式C.教学方法D.教学策略4.教学过程的结构指的是教学进程的()。
A.基本部分B.基本内容C.基本途径D.基本阶段5.将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统一起来,这是()。
A.系统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量力性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6.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在课上或课外进行实际操作,将已经学过的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方法是()。
A.练习法B.实习法C.实习作业法D.实验法二、辨析题7.现代教育的活动中心观点就意味着活动应该成为教学的目的和中心。
8.个别化教学就是个别教学。
9.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三、简答题10.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11.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是什么?四、材料分析题12.一位教师教授“因式分解”这一单元时,发现学生的基础知识差别较大,于是对八位成绩好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让他们到图书馆自学《因式分解及其应用》一书。
经过自学,他们完成了规定的习题作业,集体选编了几十道有代表性的习题。
教师将习题有选择地按程度分别介绍给其他同学练习和讨论,进一步推动了全班的学习,使全班提前五课时完成了“因式分解”单元的教学任务。
指出上面案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符合或违背了什么教学原则,并简要解释。
13.对学生来说,由于知识基础的差异和个性品质的不同,对新课程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
比如,新课程提倡的研究性学习,就使很多学生不知所措。
一个班少则有四五十人,多则有六七十人,要进行有效的合作探究,难度很大。
据上课教师分析,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受益最多的是那些主动性强的学生,三分之二的学生是跟着走或跟不上。
昆明晋宁县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
昆明晋宁县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一、单选题1.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在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为测量的()A、信度B、难度C、区分度D、效度答案::D解析::测验能准确测量到所要测量的对象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为测量的效度。
2.中学实施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A.教学活动B.课外活动C.共青团活动D.劳动活动答案::A解析::教学活动是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最基本、最经常和最有效的途径。
3.以个人好恶、兴趣爱好为联系纽带,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群体是()。
A.联体群体B.松散群体C.正式群体D.非正式群体答案::D解析::以个人好恶为联系纽带、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群体是非正式群体。
4.科尔伯格认为,儿童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是()。
A.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B.维护权威或社会秩序阶段C.社会契约定向阶段D.普遍的伦理准则阶段答案::D解析::5.存储短时记忆信息的有效方法是()。
A.组块B.编码C.联想D.复述答案::D解析::复述是短时记忆信息存储的有效方法。
复述分为两种:一种是机械复述,即将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不断地简单重复;另一种是精细复述,即将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进行分析,使之与已有的经验建立起联系。
6.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是()。
A.求异性思维B.集中性思维C.创造性思维D.发散性思维答案::C解析::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
7.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要求义务教育课程实行()。
A.六三分段设置B.五四分段设置C.九年整体设置D.多种形式设置并存答案::C解析::新课程改革中,我国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
8.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就是德育的()。
A.方法B.手段C.内容D.途径答案::D解析::德育的途径是指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德育的途径有多种。
2023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题(3)
2023年老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才能》模拟题〔3〕中学老师资格证只需要通过三门笔试科目〔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才能和学科知识与才能〕和一次面试就可以拿到老师资格证了,2023年下半年老师资格证考试时间即将到来,还有科目没有过的考生请抓紧此次考试时机,尽早通过考试拿到证书。
2023年老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才能》模拟题〔3〕一、单项选择题1、在我国新一轮根底教育课程改革中,要求义务教育课程实行〔〕。
A.六三分段设置B.五四分段设置C.九年整体设置D.多种形式设置并存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新课程改革要求义务教育课程改变课程构造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
此题考察的是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目的之一的课程构造的改革与调整,该知识点一般以选择方式出题。
2、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指导学生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的方法是〔〕。
A.参观法B.演示法C.情景教学法D.欣赏教学法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欣赏教学法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的教学方法。
3、思维的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在皮亚杰所描绘的〔〕阶段表现得最为明显。
A.感知运算B.前运算C.详细运算D.形式运算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皮亚杰按照认知构造的特征把整个认知开展划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详细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在前运算阶段,认知开展主要表现为:知觉集中倾向、思维的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
在这一阶段,思维的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表现得最为明显。
4、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独立研究结合在一起,并采用灵敏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划一的上课时间,以大约20分钟为一个课时,这种出现于美国20世纪50年代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文纳特卡制B.活动课时制C.道尔顿制D.特郎普制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特朗普制是由教育学教授劳伊德·特朗普提出的。
其根本做法是,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别作业三种教学组织形式结合起来。
云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云南省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二战后,教育制度发展趋势之一是普通教育与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 )A.职业教育B.特殊教育C.义务教育D.社会教育2.我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教育的形态。
( )A.家庭B.学校C.氏族D.社会3.教育可以民主。
( )A.促进B.干扰C.决定D.带来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内在因素与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 )A.父母期望B.社会文化C.外部环境D.遗传条件5.从法治角度讲,学生是的社会个体。
( )A.特殊B.独立C.“边际”D.从属6.师生关系在道德上是的关系。
( )A.授受服从B.民主集中C.矛盾排斥D.相互促进10.学生的诸因素统一发展,是德育的重要规律。
( )A.德、智、体、美B.知、情、意、行C.德、才、个性D.胸襟见地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1.以目的和目标的概括程度为依据,教育方面,可以分为四种目的层次( )A.教育目的(总目标)B.培养目标C.课程目标D.职业目标E.教学目标12.我国学校德育主要内容有( )A.通识教育B.政治教育C.思想教育D.道德教育E.心理健康教育13.从功能角度,可以把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和( )A.国家课程B.知识性课程C.技能性课程D.实践性课程E.初中课程14.教学过程的结构(教学进程的阶段)中,在引起学习动机之后,就是( )A.领会知识B.背记知识C.巩固知识D.运用知识E.检查知识15.不同层次的教学文件有教学计划和( )A.教学说明书B.教学大纲C.考试纲要D.教科书E.复习资料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70分)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10个空,每空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错填、未填均不得分。
初中教师(笔试)_模拟试卷_教资《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卷3
1.“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所针对的情绪状态是()。
(2.0分)A.心境B.激情C.应急D.应激参考答案A解析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和持久的情绪状态。
心境具有弥散性,不指向某一特定对象,而是使人们的整个生活都染上某种情绪色彩。
题干描述正是体现了心境的弥散性。
2.虽然二班是全年级成绩倒数第一的班,但陈老师坚信自己一定能提高他们的成绩。
这主要反映了他具有较高的教学()。
(2.0分)A.认知能力B.效能感C.操作能力D.监控能力参考答案B解析教学效能感指教师认为自己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相信自己具有教好学生的能力。
3.运用班级中先进典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体现了德育方法中的()。
(2.0分)A.说服法B.榜样法C.锻炼法D.讨论法参考答案B解析德育方法中的榜样法是教师利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
题干中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抓班级中的先进典型,利用先进典型对学生进行教育,体现的是榜样法的运用。
4.由于遗忘进程是先快后慢,所以我们要()(2.0分)A.复习方式多样化B.及时复习C.降低干扰D.集中、分散复习相结合参考答案B解析遗忘进程是先快后慢,为了防止遗忘,必须“趁热打铁”,及时进行复习。
所谓及时复习就是在初期大量遗忘开始之前就进行复习。
5.小玲性情沉静,情感发生缓慢而微弱,不外露,忍耐力强,她的气质类型属于()。
(2.0分)A.黏液质C.抑郁质D.混合型参考答案A解析黏液质的特点是安静,稳重踏实,反应性低,交际适度,自制力强(性格坚韧),话少,表现出内倾性,可塑性差,有些死板,缺乏生气。
小玲气质的描述符合黏液质的特点。
6.教育者重视在儿童发展的某一关键时期对儿童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儿童的发展具有()(2.0分)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差异性参考答案B解析学生在某个时期内表现出某种机能的快速发展,体现了不平衡性的特点,这要求教师对处于关键时期的儿童施以相应的教育。
2023云南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综》摸底试卷(含答案)
2023云南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综》摸底试卷(含答案)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25题)1.《教师资格条例》规定,教育部门和受委托的高等学校每年受理的教师资格认定申请次数为()。
A.1次B.2次C.3次D.4次2.在较长时间内,通过系统搜集特定个体的有关资料,研究其发展变化的过程的研究方法是( )。
A.观察法B.调查法C.行动研究法D.个案研究法3.教师答疑时,能迅速灵活地提取脑中知识,以解决学生当前的问题。
这体现了记忆品质的( )。
A.准确性B.持久性C.敏捷性D.准备性4.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 )的教育。
A.均等而有幸福B.一流而有尊严C.普及而有效率D.公平而有质量5.某生观看电影《战狼》后,对军人产生了敬佩之情,立志成为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
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属于( )。
A.态度的学习B.智力技能的学习C.运动技能的学习D.言语信息的学习6.根据学习程度对记忆保持的影响,一般情况下,若学习30分钟刚好记住材料,要达到最佳的记忆效果,则需要继续学习( )。
A.10分钟B.15分钟C.30分钟D.45分钟7.慕课(MOOC)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其主要特点不包括()。
A.大规模B.开放C.网络D.面对面8.教育中“拔苗助长”的现象违反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B.互补性C.不均衡性D.个别差异性9.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交通协管员志愿者活动,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这运用的德育方法是( )。
A.说服法B.榜样法C.陶冶法D.锻炼法10.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自己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规律。
下列关于发现学习的优点的说法,错误的是()。
A.能广泛应用于各种学科B.促进智力发展C.有助于保持记忆D.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1.2018年2月9日,第23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 )开幕。
云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强力推荐
云南省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二战后,教育制度发展趋势之一是普通教育与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 )A.职业教育B.特殊教育C.义务教育D.社会教育2.我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教育的形态。
( )A.家庭B.学校C.氏族D.社会3.教育可以民主。
( )A.促进B.干扰C.决定D.带来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内在因素与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 )A.父母期望B.社会文化C.外部环境D.遗传条件5.从法治角度讲,学生是的社会个体。
( )A.特殊B.独立C.“边际”D.从属6.师生关系在道德上是的关系。
( )A.授受服从B.民主集中C.矛盾排斥D.相互促进10.学生的诸因素统一发展,是德育的重要规律。
( )A.德、智、体、美B.知、情、意、行C.德、才、个性D.胸襟见地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1.以目的和目标的概括程度为依据,教育方面,可以分为四种目的层次( )A.教育目的(总目标)B.培养目标C.课程目标D.职业目标E.教学目标12.我国学校德育主要内容有( )A.通识教育B.政治教育C.思想教育D.道德教育E.心理健康教育13.从功能角度,可以把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和( )A.国家课程B.知识性课程C.技能性课程D.实践性课程E.初中课程14.教学过程的结构(教学进程的阶段)中,在引起学习动机之后,就是( )A.领会知识B.背记知识C.巩固知识D.运用知识E.检查知识15.不同层次的教学文件有教学计划和( )A.教学说明书B.教学大纲C.考试纲要D.教科书E.复习资料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70分)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10个空,每空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错填、未填均不得分。
云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云南省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二战后,教育制度发展趋势之一是普通教育与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 )A.职业教育B.特殊教育C.义务教育D.社会教育2.我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教育的形态。
( )A.家庭B.学校C.氏族D.社会3.教育可以民主。
( )A.促进B.干扰C.决定D.带来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内在因素与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 )A.父母期望B.社会文化C.外部环境D.遗传条件5.从法治角度讲,学生是的社会个体。
( )A.特殊B.独立C.“边际”D.从属6.师生关系在道德上是的关系。
( )A.授受服从B.民主集中C.矛盾排斥D.相互促进10.学生的诸因素统一发展,是德育的重要规律。
( )A.德、智、体、美B.知、情、意、行C.德、才、个性D.胸襟见地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1.以目的和目标的概括程度为依据,教育方面,可以分为四种目的层次( )A.教育目的(总目标)B.培养目标C.课程目标D.职业目标E.教学目标12.我国学校德育主要内容有( )A.通识教育B.政治教育C.思想教育D.道德教育E.心理健康教育13.从功能角度,可以把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和( )A.国家课程B.知识性课程C.技能性课程D.实践性课程E.初中课程14.教学过程的结构(教学进程的阶段)中,在引起学习动机之后,就是( )A.领会知识B.背记知识C.巩固知识D.运用知识E.检查知识15.不同层次的教学文件有教学计划和( )A.教学说明书B.教学大纲C.考试纲要D.教科书E.复习资料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70分)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10个空,每空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错填、未填均不得分。
云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强力推荐
云南省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二战后,教育制度发展趋势之一是普通教育与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 )A.职业教育B.特殊教育C.义务教育D.社会教育2.我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教育的形态。
( )A.家庭B.学校C.氏族D.社会3.教育可以民主。
( )A.促进B.干扰C.决定D.带来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内在因素与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 )A.父母期望B.社会文化C.外部环境D.遗传条件5.从法治角度讲,学生是的社会个体。
( )A.特殊B.独立C.“边际”D.从属6.师生关系在道德上是的关系。
( )A.授受服从B.民主集中C.矛盾排斥D.相互促进10.学生的诸因素统一发展,是德育的重要规律。
( )A.德、智、体、美B.知、情、意、行C.德、才、个性D.胸襟见地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1.以目的和目标的概括程度为依据,教育方面,可以分为四种目的层次( )A.教育目的(总目标)B.培养目标C.课程目标D.职业目标E.教学目标12.我国学校德育主要内容有( )A.通识教育B.政治教育C.思想教育D.道德教育E.心理健康教育13.从功能角度,可以把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和( )A.国家课程B.知识性课程C.技能性课程D.实践性课程E.初中课程14.教学过程的结构(教学进程的阶段)中,在引起学习动机之后,就是( )A.领会知识B.背记知识C.巩固知识D.运用知识E.检查知识15.不同层次的教学文件有教学计划和( )A.教学说明书B.教学大纲C.考试纲要D.教科书E.复习资料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70分)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10个空,每空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错填、未填均不得分。
昆明安宁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通关试题
昆明安宁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通关试题一、单选题1.梅梅在计算“三加五等于八”时,虽然可以不用借助数手指来计算了,但是在梅梅的脑海中出现了三颗草莓加上五颗草莓等于八颗草莓的具体形象,那么梅梅此时的思维属于( )。
A.直观动作思维B.具体形象思维C.抽象逻辑思维D.直觉思维答案::B解析::【知识点】思维的分类具体形象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借助于表象而进行的思维。
梅梅头脑中出现草莓的具体形象.应该属于具体形象思维。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
A.道德感B.美感C.理智感D.热爱感答案::A解析::道德感是人依据一定的道德需要和规范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言行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诗句表现了一种崇高的道德意识和道德情感。
3.首先对班级授课制给予系统描述和概括的是()。
A.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B.德国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C.美国教育家杜威D.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答案::D解析::1632年,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总结前人和自己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出版了《大教学论》。
该书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作了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4.有位老太太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家开伞店,小女儿家开洗衣店,老太太天天为女儿忧愁。
下雨天,她担心小女儿洗的衣服干不了,晴天又担心大女儿的雨伞卖不出去。
后来,邻居对他说:“您好福气啊!下雨天,您大女儿家生意兴隆;晴天,您小女儿家生意兴隆。
对您来说,每天都是好日子!”老太太转念一想,觉得有道理,不禁眉开眼笑了。
这位老太太使用的情绪调节策略是( )。
A.认知转变疗法B.情绪宣泄疗法C.注意转移疗法D.自我放松疗法答案::A解析::认知转变疗法又称“贝克认知疗法”“认知图式疗法”,理论基础是贝克的情绪障碍认知理论,在实际治疗过程中,贝克特别重视引导求助者去充分调动和发挥自身内部的潜在能力,对自己的认知过程进行反省,发现自己的问题并主动加以改变。
5.奥尔波特将一个最典型、最有概括性并对一个人的各方面行为均产生影响的特质称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卷三一、单选题1、小明和小兰面对的是同样的90分试卷,小明会因为只扣了10分而感到欣慰和满足;而小兰则会因为没有得100分而感到焦虑和不满。
这体现了情绪的( )特点。
A.主观性B.社会性C.全局性D.两极性2、学生小云心理上开始对异性感兴趣,并且开始关注自身形象,对自己的外貌、服饰、行为表现等开始变得特别敏感。
她处于( )。
A.潜伏期B.异性期C.同性期D.口唇期3、学生张亮在课堂上出现怪异行为时,老师和同学都不予理睬,他的这种行为便逐渐减少了。
这种行为矫正法称为( )。
A.强化法B.脱敏法C.消退法D.惩罚法4、高考前,小珍将“高考,我必须成功!”的大字贴在自己的书桌上,天天激励自己。
根据理性情绪疗法原理,小珍的这种不合理信念属于( )。
A.糟糕至极B绝对化要求C.过分概括化D.主观要求5、“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活动乏中,寓德育于教师榜样之中,寓德育于学生自我教育之中,寓德育于管理之中。
”这体现的德育过程是( )。
A.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B.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C.长期、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D.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影响的过程6、在知、情、意、行四个德育环节中,( )是基础。
A.道德认识B.道德行为C.道德意志D.道德情感7、初三(1)班在“每周一星”评比活动中,将本周乐于助人的同学照片张贴在光荣栏上。
这种德育方法属于( )。
A.说服教育法B.实践指导法C.陶冶教育法D.品德评价法8、“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隐喻了教师劳动具有( )。
A.连续性B.长期性C.创造性D.示范性9、在申老师的课堂中,学生敌视教师,上课有意捣乱;教师上课不耐烦,常常发脾气。
处于这种情感状态的课堂气氛类型是( )。
A.积极的课堂气氛类型B.消极的课堂气氛类型C.对抗的课堂气氛类型D.敌意的课堂气氛类型10、李老师关心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如何能通过自己的授课提高学生的成绩。
这说明李老师处于( )。
A.关注情境阶段B.关注学生阶段C.关注生存阶段D.关注自我感受阶段二、辨析题1、焦虑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2、学习动机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率越好。
3、学习材料的难度越大,越难以产生迁移。
4、感觉的相互补偿即联觉。
5、“一心多用”体现了注意的广度。
三、简答题1、简述中学生良好性格的培养方式。
2、简述强迫症的概念及主要表现。
3、简述品德的结构。
4、简述贯彻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
5、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
四、材料分析题1、下面是两位同学的一次交谈。
学生A:你知道吗?前两天在学习英语语法时,我感觉很简单,这似乎与我中文语法学得好有极大的关系。
学生B:你这么一说,我也想起来了。
我当时几何学得很好,后来学习立体几何时就简单多了。
嗯(若有所思),看来不同知识间还是有很大联系的呀。
学生A:是啊,不光书本知识学习是这样。
我学弹琴的时候也有这种感觉。
我会弹电子琴,现在学钢琴学得也比较快。
学生B:可有时候也不一样。
上周末骑部居王大爷家的三轮车玩,我以为我会骑自行车,学起来应该比较快。
可没想到不是这样,怎么骑也骑不好,总是往一边歪。
看来会骑自行车反而影响了学骑三轮车。
真奇怪!学生A:挺有意思,看来学习还是很奇妙的。
问题:(1)请分析材料中两位同学谈话中涉及的学习原理。
(2)教师应该如何利用这一原理促进学生的学习?2、针对如何对待自己做过的数学题,王老师引导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最后同学们决定每个人都建立一个数学题记录本,将做题不顺畅、掌握不牢固的题用黑笔写到笔记本上,完全不会或者做错的题用红笔记到笔记本上。
问题:请阐述王老师这样引导学生记录数学题符合什么规律3参考解答一、单选题1、【育萃教育专家解析】A。
解析:情绪的主要特点包括主观性、社会性和两极性。
主观性是指因为每个人的主观需要与对事物的认识不同,所以即便是面对同一事物,也会有不同的情绪反应。
社会性是指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虽面对同样的刺激,但人们所产生的情绪反应是不同的。
两极性是情绪的最显著的特点,是指情绪在性质、强度、紧张度等方面的对立状态。
题干体现了小明和小兰的情绪的主观性。
2、【育萃教育专家解析】B。
解析:在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中,个体进人异性期后,生理上出现第二性征,心理上开始对异性感兴趣,并且开始关注自身形象,对自己的外貌、服饰、行为表现等开始变得特别敏感。
异性期阶段的青少年具有半儿童半成人的特征,他们竭力想要摆脱父母的束缚,很容易与父母产生冲突,被称为人生的第二反抗期。
学生小云正处于人格发展的异性期。
3、【育萃教育专家解析】C。
解析:根据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对于某些会强化不良行为的因素予以撤除,不良行为因得不到强化就会逐渐减少乃至消失。
消退法就是停止对不良行为的强化,从而使该行为逐渐消失的一种行为矫正方法。
张亮在课堂上出现怪异行为时,老师和同学都不予理睬,他的这种行为便逐渐减少了。
这种行为矫正法称为消退法。
4、【育萃教育专家解析】B。
解析:绝对化要求是指个体从自己的意愿出发,认为某件事一定会发生或一定不会发生,它通常与“必须”“应该”这类字眼连在一起,如“我必须尽善尽美”。
题干所述的信念属于绝对化要求。
5、【育萃教育专家解析】D。
解析: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的过程中,接受外界教育影响,逐渐形成和发展,并通过活动和交往的过程表现出来的。
品德形成是学生能动地接受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这就要求教育者精心设计和组织教育活动和交往,做到“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集体之中”等。
题干所述体现了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6、【育萃教育专家解析】A。
解析:道德认识是一种对道德行为的是非、善恶、美丑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
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
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是指人们对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关系和道德行为的情绪和态度,是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实现知行转化的催化剂。
道德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定道德行为的目的,积极调节自己的活动,克服各种困难,以实现既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在品德心理结构中,道德意志起着支撑和调节作用,它是个体按照道德规范和道德准则的要求进行道德抉择和行为调节的一种道德能力,是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关键。
道德行为是指一个人遵照道德规范所采取的言论和行动,它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是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具体表现和外部标志。
道德行为是衡量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
7、【育萃教育专家解析】D。
解析:品德评价法又称奖惩法,是教师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
品德评价法通常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等方式。
题干中的评比活动和张贴照片的奖励属于品德评价法。
8、【育萃教育专家解析】B。
解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反映了人才培养是长期的系统工程,隐喻了教师劳动具有长期性。
9、【育萃教育专家解析】C。
解析:课堂气氛一般有三种类型,即积极的课堂气氛类型、消极的课堂气氛类型、对抗的课堂气氛类型。
对抗的课堂气氛是失控的气氛,主要表现为学生过度兴奋、各行其是、随便插嘴、故意捣乱。
教师无法正常上课,时常被学生打断或不得不停下来维持课堂纪律。
题干所述体现的课堂气氛是对抗的课堂气氛。
10、【育萃教育专家解析】A。
解析:教师的成长历程包括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
其中,在关住情境阶段,教师关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总是关心诸如班级的大小、教学时间的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
题干描述的情况符合关注情境阶段的特征。
二、辨析题1、【育萃教育专家解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焦虑指学生担心不能完成任务时产生的不舒适、紧张和担忧的感觉,焦虑程度影响着学习动机和学业成绩。
大量研究表明,中等程度的焦虑对学习是有益的,焦虑程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对学习产生不良影响。
焦虑程度过低则学习动力不足,焦虑程度过高则会导致学生神经过度紧张、生理节律紊乱、失眠,甚至恐惧等不良反应,从而对学习带来不良影响。
2、【育萃教育专家解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但是,并不是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率越好。
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呈倒“U”形曲线关系。
一般来说,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会随着学习活动的难易程度而有所变化。
任务较容易,最佳动机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水平也适中;任务较困难,最佳动机水平较低。
故题干中的说法是错误的。
3、【育萃教育专家解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包括相似性、原有认知结构和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相似性包括学习材料之间的相似性和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学习材料作为学生学习的对象和知识的主要来源,对学习迁移有着重要的影响。
前后两次学习材料包括所学知识与技能之间有无共同性,是影响学习迁移能否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两种学习材料的相似性越高,越容易产生迁移。
在学习迁移中,学习材料的难度并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二者也不存在正相关关系。
因此,并不是学习材料的难度越大,越难以产生迁移。
4、3.【育萃教育专家解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感觉的相互补偿是指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缺失后,可以通过其他感觉系统的机能来弥补。
如盲人一般具有较好的听觉和触觉。
联觉是指一个刺激不仅能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能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是不同感觉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感觉的相互补偿和联觉是不同的感觉现象。
故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
5、【育萃教育专家解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所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
平时说的“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一目十行”指的就是注意的广度。
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力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
“一心多用”体现了注意的分配。
故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
三、简答题1、【育萃教育专家解析】中学生良好性格的培养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树立效仿的榜样。
(2)提供实际锻炼的机会。
(3)及时进行个别指导。
(4)创设优良的集体气氛。
(5)鼓励学生自我教育。
2、【育萃教育专家解析】强迫症即强迫性神经症,是一种神经官能症。
大多数人都有过强迫观念,但只有当它干扰了我们的正常适应时,才是神经症的表现。
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
强迫观念是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
强迫行为是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毛如果不这样做,他就会感到极端焦虑。
强迫洗手、强迫计数、反复检查、强迫性仪式动作是生活中常见的强迫行为。
3、13.【育萃教育专家解析】一般来说,品德主要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种心理成分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