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重点整理考试必过

合集下载

古代文学最全复习重点+重点背诵篇目

古代文学最全复习重点+重点背诵篇目

第一编先秦文学概说先秦文学是指从远古时代开始,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这一漫长历史时期的文学现象。

一、先秦文学概况(一)诗歌和辞赋1、原始诗歌原始诗歌是中国文学的源头,它出现于原始社会,是在原始人类为求得生存发展的集体劳动中产生的,如《弹歌》和《伊耆氏蜡辞》,反映了原始人类狩猎生活的情景和战胜自然的愿望。

原始诗歌是集体的口头创作,它以劳动为主题,带有不同程度的原始宗教意识,是歌、乐、舞三者结合为用的综合性的艺术形式。

2、《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间(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它内容丰赡,全面地反映了周代的社会面貌,其中民歌最富于现实主义精神。

《诗经》句式以整齐的四言为主,多用重章迭句与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语言丰富多采,朴素优美,音节自然谐和,富有艺术感染力。

3、《楚辞》楚辞的代表作家是屈原。

屈原是战国后期楚国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

他吸取民间文学营养,利用楚国民歌的传统形式,创造了句式参差灵活的“楚辞”体。

他的作品有《离骚》,《九章》等二十多首光辉诗篇,这些诗篇构思奇特,感情强烈,想象丰富,夸张大胆,比喻生动,词藻绚丽,为我国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树立了榜样。

《诗经》和《楚辞》,形成了后世诗歌发展的《风》、《骚》传统。

(二)散文先秦散文从甲骨卜辞、易卦爻辞发展而来,从内容和表现形式上又可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两大类。

1、历史散文历史散文以记言、记事为主。

殷周时代,开始以散文的形式记载历史事件,《尚书》是中国第一部古代文献资料汇编的散文总集。

《尚书》之后开始以散文写史,《春秋》即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的历史提纲。

春秋战国之际,产生了《左传》、《国语》和《战国策》三部重要的历史散文著作,它们在体例、叙事和文辞上各具鲜明的艺术特色,显示出先秦散文的卓越成就。

2、诸子散文诸子散文是一种带有强烈的政治性、哲理性的论辩性散文。

0053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2016重点整理,考试必过

0053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2016重点整理,考试必过

1、先秦历史散文发展分三个时期:初期以《尚书》、《春秋》为代表;第二时期以《左传》、《国语》为代表;第三时期代表作为《战国策》。

2、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可分三个时期:第一期以《论语》、《老子》、《墨子》为代表;第二期以《庄子》。

《孟子》为代表;第三期以《韩非子》、《荀子》为代表。

3.《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包括十五国风,160 篇;雅分大雅、小雅,105 篇;颂(王室宗庙祭祀舞曲)包括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

总305篇,创作的时代跨越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的时间4《诗经》的艺术成就赋(记叙、描写)、比(比喻、比拟)、兴手法的普遍采用;现实主义精神;重章复沓的章法;词汇丰富,韵律和谐。

5.《诗经》根据音乐曲调的不同可以分为风雅颂,主要运用的艺术手法是赋比兴。

一、《诗经.蒹葭》中心思想:这是一首爱情诗,诗中主人公对意中人即伊人痴情追求,却求之不行。

5.简析重章叠句结构形式及其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此诗三章运用了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后两章是第一章的重章反复,只是在第一章的基础上更换了个别的词。

这样全诗重章叠句,回环复沓,一唱三叹,一意三叠,余音绕梁,极具感染力。

强化了抒情效果。

各章字句略有变化,有层层递进之妙。

蒹葭从苍苍到凄凄到采采,声情转向低沉,凄婉之意自然流露。

白露从为霜到未晞到未已,表示时间的推移,说明主人公始终徘徊追索。

道阻且长到且跻到且右,表示路途遥远崎岖迂曲,而主人公不避艰险,深情求之。

伊人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到在水之涘,从宛在水中央到宛在水中坻到宛在水中沚,似乎愈来愈清晰,但却是可望1.《氓》选自《诗经。

卫风》,属弃妇诗,即弃妇的怨诗。

也可视为叙事诗。

它通过一位弃妇的自述,激昂,生动描写了她和氓恋爱、结婚、受虐、被弃的过程,表达了她悔恨的心情与决绝的态度。

2.氓:民。

诗中指弃妇过去的丈夫:“送子涉淇,至于顿丘”中的“淇”指淇水,在今河南省。

全诗叙事清晰,层次分明。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_学习笔记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_学习笔记

科目: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所选《诗经》篇目的内容大意,不致混淆。

(对精读篇目《氓》、《蒹葭》的思想内容、表现手法要具体掌握)2.弄清所选屈原4篇作品的出处,掌握精读篇目《国殇》、《哀郢》、《离骚》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先秦历史散文著作《左传》、《国语》、《战国策》的成书时代、体例、编纂者及文风要能分清;所选课文分别出自上述哪部历史著作要清楚;要掌握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主要人物形象。

4《论语》、《孟子》、《墨子》、《庄子》、《苟子》及《韩非子》等诸子散文的作者情况(包括名、字,所属思想流派,主要哲学观点等)和文体风格。

[重点、难点、考核点]本部分精读篇目:《氓》、《蒹葭》、《国殇》、《哀郢》、《离骚》、《晋楚城濮之战》、《冯援客孟尝君》、《侍坐》、《齐桓晋文之事章》、《劝学篇》。

[重要]著作:《诗经》;重要作家:屈原。

[难点]:《离骚》的思想内容。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所体现出来的仁政思想。

[考核点](一)课文出处《诗经》作品(略)。

屈原作品:《湘夫人》、《国殇》选自《楚辞·九歌》;《哀郢》选自《九章》《左传》:《晋楚城濮之战》、《烛之武退秦师》。

《国语》:《邵公谏厉王弭谤》。

《战国策》:《苏秦始将连横说秦》、《冯援客孟尝君》。

(二)名言、范句、成语出处信誓旦旦:《氓》(《诗经》)。

弱弱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湘夫人》。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屈原《哀郢》。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退避三舍:《晋楚城濮之战》(《左传》)。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邵公谏厉王弭谤》(《国语》)。

狡兔三窟:《冯谖客孟尝君》(《战国策》)。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缘木求鱼。

挟太山以超北海。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越俎代庖。

大而无当。

庄子,《逍遥游。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古代文学作品宋元明清重点

古代文学作品宋元明清重点

一、范仲淹词重点考核内容1、范仲淹所处朝代是(北宋),他的作品集是(《范文正公集》)。

2、范仲淹因为词作《渔家傲》,被欧阳修戏称为(穷塞主)。

3、范仲淹词《渔家傲》,从字数上看,是(中调)词;从内容上看,是中国古代第一首(边塞)词;从风格上看,是中国古代第一首(豪放词)词。

4、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5、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6、范仲淹词《渔家傲》的主题是(描写广漠萧瑟的塞外景象,表现边塞生活的艰苦危急,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报国之志),它的主要艺术特点是(1)题材新颖,意境独特。

描写边塞景色和生活,抒情主人公为边塞将士。

(2)写景抒情相结合。

上片写景为主,景中有情。

下片抒情为主,情中有景。

(3)巧用了数字,构成强烈对比。

(4)采用了典故、拟人手法和倒装句式(5)风格苍凉悲壮7、指出句子中的错别字:(1)衡阳燕去无留意正确字:衡阳雁去无留意8、指出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1)燕然未勒归无计勒:刻写、雕刻二、晏殊词重点考核内容1、晏殊所处朝代是(北宋),他的词集是(《珠玉集》)。

2、晏殊在词史上具有崇高地位,被尊称为(北宋倚声家初祖)。

3、晏殊词《浣溪沙》,从字数上看,是(小令)词;从内容上看,是一首(伤春)词;从风格上看,是一首(婉约)词。

4、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5、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6、指出句子中的错别字:(1)似曾相识雁归来正确字:似曾相识燕归来8、指出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1)去年天气旧亭台旧:依旧,原来的三、欧阳修词重点考核内容1、欧阳修所处朝代是(北宋),他的别号是(醉翁)、(六一居士),词集为《六一词》。

2、欧阳修作为文坛盟主,领导了著名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3、欧阳修词《踏莎行》,从字数上看,是(小令)词;从内容上看,是一首(离别)词;从风格上看,是一首(婉约)词。

4、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5、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6、指出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1)楼高莫近危栏倚危:高、高耸(2)草薰风暖摇征辔征辔:马缰绳(3)平芜尽处是春山芜:草地四、柳永词重点考核内容1、柳永所处朝代是(北宋),他的词集是(《乐章集》)。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复习资料__考试必过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复习资料__考试必过

□ 《关雎》一诗出自《诗经》中的《周南》。

□ “秋水伊人”这一意象出自《诗经•蒹葭》。

□ 全诗采用重章叠唱的表现方式的是《蒹葭》。

□ 《生民》出自《诗经》中的《大雅》□ 《诗经》中祭祀后稷事迹的作品是《生民》。

□ “退避三舍”这一成语出自《左传》。

□ 《烛之武退秦师》中的秦伯是指秦穆公。

□ “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这句话中“服”的意思是制度。

□ 《郑子产相国》中,子产不毁乡校的原因是乡校是乡人议政的地方。

□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这一思想产生于西周后期。

□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这句话中“防”的含义是堵塞。

□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意思是禁止百姓发表意见比堵塞河川危害更大。

□ 《冯谖客孟尝君》中,冯谖要求在薛地建立齐国宗庙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孟尝君的地位。

□ 《战国策》最终编订于西汉后期。

□ “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这句话出自《战国策》。

□ 《侍坐》一文中,“如会同,端章甫”中的“章甫”是指礼帽。

□ 《侍坐》中,“浴乎沂,风乎舞雩”中的“舞雩”是求雨的祭坛。

□ 《侍坐》中,孔子对弟子发言的态度是全都赞成。

□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这句话中“让”的意思是谦让。

□ 《公输》一文的主旨是非攻。

□ 《逍遥游》中的圣人是指许由。

□ 《逍遥游》中的鹪鹩用来比喻满足于自己的生活而别无所求的人。

□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中与这两句话相对应的话是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

□ “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这两句出自《劝学》。

□ “守株待兔”这一成语的最初用意是讽刺盲目复古效法先王的人。

□ “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这一思想出自韩非。

□ 司马迁认为“离骚”的含义是遭遇忧愁。

□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这两句中“兰”和“蕙”是指屈原培养的学生。

□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这句话中“偭”的意思是背离。

□ 《湘夫人》中的帝子是指娥皇女英。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笔记全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笔记全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主要内容秦汉部分[目的与要求]1.分清本部分课文哪些是政论散文,哪些是历史散文;哪些篇目隶属汉乐府诗,哪些篇目是古诗十九首中的作品。

2.对政论散文,,要掌握主要观点、论证方法;对历史散文,要把握主要历史人物形象、性格特征和塑造人物的手法。

[重点、难点、考核点]本部分精读篇目:李斯《谏逐客书》,贾谊《过秦论》,司马迁《项羽本纪》,班固《苏武传》,汉乐府《陌上桑》、《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重点]《项羽本纪》中项羽、《苏武传》中苏武的性格特征;《陌上桑》中罗敷形象,《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刘兰芝形象。

[难点]贾谊《过秦论》的艺术特色;《苏武传》中卫律、李陵两个降将的思想感情的差异成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双线推进”的情节结构方式。

[考核点](一)课文出处:1、汉乐府:《陌上桑》《平陵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2、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迢迢牵牛星》《西北有高楼》(二)名言、警句、成语出处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李斯《谏逐客书》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破釜沉舟沐猴而冠。

衣绣夜行四面楚歌。

——司马迁《项羽本纪》鸿雁传书——班固《苏武传》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三)“第一”、“最”、“唯一”的作家、作品1.李斯是秦王朝唯一留有著作的文学家。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3.《汉书》是我国最早的纪传体断代史。

4.《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为古代最长的一首叙事诗。

5.《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最早见于南朝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

6.《陌上桑》最早著录于《宋书•乐志》。

7.刘勰评《古诗十九首》为“五言之冠冕。

”(四)术语名词1.《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3O00多年的历史。

全书共130篇,即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重点

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重点

先秦19篇(占20%分值)诗经每年都考,十分重要1、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2、共305篇,又叫“诗”或“诗三百”。

内容:风→各地带有地方色彩的乐歌(十五国风)雅→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乐歌;颂→王室宗庙祭祀的乐曲《左传》1、原名《左氏春秋》2、编年体史书(历史)3、“春秋笔法——微言大义”战国策•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我国历史上致力教育的第一人;思想核心是“仁”孟子1、鲁国人,是墨家学派的创始者,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等;庄子1、庄子:战国时宋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2、主张:以道为本,主张精神的绝对自由,否定真理的客观性与事物的稳定性,主张摈弃知识,回到愚昧无知的原始状态去;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庄子》现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一般认为是庄子所作,《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则是庄子后学所作。

【16.4单选】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

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

【必背·掌握】韩非子1、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提出了法、术、势三者结合的学说;2、主张:君主乘威严之势,操制人之术,以法治天下;提倡耕战,强调严刑峻法,他的思想为建立封建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奠定了理论基础;屈原(3篇)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秦汉时期10篇(占15%分值)李斯战国末期楚国人;法家思想代表人物;是秦王朝唯一留有著作的文学家;贾谊司马迁(3篇)主要有《史记》、《报任安书》《悲士不遇赋》《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记录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三千多年的中国历史;班固东汉赋家,代表作《两都赋》。

汉乐府(4篇)乐府原是指音乐机关,后代将乐府所唱的诗歌称作“乐府”,于是乐府便变为一种合乐的诗体。

汉乐府即汉代乐府诗,长于叙事,多方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K12学习】中国古代文学1期末考试复习重要知识点 重点篇目吐血整理 汉语言

【K12学习】中国古代文学1期末考试复习重要知识点 重点篇目吐血整理  汉语言

中国古代文学1期末考试复习重要知识点重点篇目吐血整理汉语言中国古代文学期末考试复习要点一、神话部分 1、《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理著作,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

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多及异物和神奇灵怪。

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2、《淮南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共21卷,它的思想接近于道家。

《淮南子》在阐明哲理时,旁涉奇物异类、鬼神灵怪,所以保存了一部分神话材料,曲折地反映了远古人民的生活和思想。

如《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等。

二、《诗经》部分、知道基本情况 1、《诗三百》:即《诗经》。

《诗经》在先秦时不称“经”,而是称“诗”或“诗三百”,如《论语》引《诗》评《诗》即是如此。

《诗经》本有305篇,举其整数,故称“诗三百”。

西汉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

2、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

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

共有十五国风,160篇,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作品。

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

大雅31篇,多朝会宴享之作;小雅74篇,多个人抒情之作。

雅诗中也有部分民歌。

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颂,共40篇。

3、诗经怎么来的?怎么收集的?三种说法:采诗说、献诗说、孔子删诗说笔记本p3 4、诗经按体裁分类:农事诗国风豳风《七月》简述《七月》的内容梗概:解题:《七月》这首诗叙说农夫一年四季无休无止的辛苦劳作。

反映了当时的生产关系和人民的艰苦生活。

书P22 全诗八章,大体依照春耕、蚕桑、收割、打猎、修缮房屋和年关祭祀的次第,按月歌唱,平铺直叙一年四季适应不同节候的各种劳作,也反映了农夫在衣、食、住等方面的情况,有较大的史料价值。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必过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必过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必过笔记一、先秦文学概况:1、先秦历史散文发展分三个时期:初期以《尚书》、《春秋》为代表;第二时期以《左传》、《国语》为代表;第三时期代表作为《战国策》。

2、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可分三个时期:第一期以《论语》、《老子》、《墨子》为代表;第二期以《庄子》。

《孟子》为代表;第三期以《韩非子》、《荀子》为代表。

(一)《诗经》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包括十五国风,160 篇;雅分大雅、小雅,105 篇;颂包括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

2、《诗经》学史上有“三家诗”、“四家诗”之说。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3、《诗经》的艺术成就赋、比、兴手法的普遍采用;现实主义精神;重章复沓的章法;词汇丰富,韵律和谐。

(二)《氓》1.《氓》选自《诗经。

卫风》,属弃妇诗,即弃妇的怨诗。

也可视为叙事诗。

2.氓:民。

诗中指弃妇过去的丈夫:“送子涉淇,至于顿丘”中的“淇”指淇水,在今河南省。

3. 理解识记下列诗句:(1)反映当时的婚姻习俗:“尔卜尔筮(是),体无咎言”。

(根据卜筮的卦象,没有不吉利的言辞)(2)具有告诚意味的诗句是“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3)表现女主人公婚后辛勤操劳的诗句是“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早起晚睡,没有一日不如此)(4)表现女主人公被弃后绝决之情的诗句是“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夫妇共同生活到老,老使我怨)(5)“总角之宴”含有未成年女子的欢乐。

4.《氓》的思想:反映当时社会男女不平等的婚姻制度对女子的压迫与损害。

5.分析《氓》的比兴手法及其喻意:用“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比喻两人之间感情的前后变化;用“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比喻女子不可沉湎于爱情;用“淇则有岸,隰(习)则有泮”反喻自己的痛苦没有边际,这些比喻不仅生动形象。

而且切合人物所在环境,富有生活气息。

(简或选)6.《氓》以对比手法刻画人物性格的特点:(1)对比的焦点一是双方对对方不同的态度,二是两个人物本身思想行为的前后变化。

中国古代文论考试重点(考试必过)

中国古代文论考试重点(考试必过)

中国古代文论考试重点(考试必过)一、《左传》的文艺观点:《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的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1.赋诗言志“赋诗”指引用《诗经》,“不歌而诵谓之赋”,“诗”是现成的,已有的诗歌句。

借助《诗经》中的诗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登高而赋”,大夫在外交中经常背诵《诗经》中的句子来表达内心的感受,或者被邀请背诵。

对后世影响深远,如西汉定都西安,东汉定都洛阳,杜笃写《论都赋》力贬洛阳,班固写《两都赋》赞美洛阳。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赵武出使宋,回晋途中适郑简公款待,七大臣作陪,赵武要求赋诗。

子展赋《草虫》:“既观君子,我心则降。

”佰有赋《鹑之奔奔》:“人心无良,我以为足;人心无良,我以为君。

”另一人赋:《野有蔓草》邂逅相见,适我愿兮”2.观志观风提出“赋诗,吾以观其志”,“观风”说是说用诗歌了解民情、风俗和政治兴衰,用诗歌、音乐等文艺作品为政治良窳提供例证,以达到改进政治的目的,最早见于《国语》、《左传》。

季札观乐,从季札对周乐的评论看,他正是把音乐(文学)和政教结合起来了。

他认为政治的治乱会对音乐(文学)发生影响,也就是说可以通过音乐(文学)去“考见得失”,“观风俗之盛衰”。

因为政治的治乱会影响人,而人的思想感情又会反映到音乐(文学)中来。

《季札观乐?襄公二十九年》季札听《周南》《召南》后曰:“美哉,始基之矣,犹未也,然勤而不怨矣”听《邶风》《鄘风》《卫风》曰:“美哉,渊乎!忧而不困者也。

吾闻卫康叔、武公之德如是,是其《卫风》乎?”听《齐风》曰:“泱泱乎大风也哉,表东海者,其大公乎,国未可量也”听《颂》:观止矣(看到了最好的了)3.三不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言得其要,理足少传”。

“立言”属于“再次”的地位,它的价值意义小于前两者,但是它与“立言”、“立功”的政治价值取向则是相同的。

“立言”中的“言”含义较宽泛。

虽包括文学在内,但主要是指关于政治道德方面的言辞。

初中语文易考知识点古代文学名著

初中语文易考知识点古代文学名著

初中语文易考知识点古代文学名著在初中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古代文学名著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了解古代文学名著的知识点不仅对于语文成绩的提高有着积极的影响,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情操。

本文将介绍初中语文易考的古代文学名著的知识点。

一、《红楼梦》1. 作者及创作背景:《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2. 内容简介:《红楼梦》以贾、史、王、薛等四大家族为背景,通过宝玉、黛玉等人物的命运展示了封建社会中的荣辱、爱恨纠葛和人生哲理。

3. 人物形象: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生动鲜明,如聪明伶俐的宝玉、才华出众的黛玉、温柔贤淑的晴雯等,每个人物都有着独特的个性。

4. 主题和意义:《红楼梦》通过丰富的情节和细腻的描写,探讨了人生的幸福与哀愁,深入剖析了封建社会的弊端,对后世文学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阅读建议:初学者可选择精读几篇经典章回,如《薄命女》、《葬花吟》等,逐渐增加阅读难度,提高理解能力。

二、《西游记》1. 作者及创作背景:《西游记》是明代作家吴承恩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2. 内容简介:《西游记》讲述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和唐三藏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共同前往西天取经的故事。

3. 背景与意义:作品通过对唐僧师徒的历险,展示了佛教思想的智慧和力量,同时也蕴含了对修行和人性的思考与反思。

4. 反映社会现实:《西游记》通过极富创意和幽默的手法,对当时社会问题进行讽刺和批评,使其更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5. 阅读建议:初学者可选择阅读一些单行本的故事片段,如孙悟空大闹天宫、猪八戒拜师等,逐渐增加阅读难度和篇幅,提高整体阅读感知。

三、《水浒传》1. 作者及创作背景:《水浒传》是明代作家施耐庵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描写了宋江等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起义反抗封建统治的故事。

2. 内容简介:《水浒传》以忠义、黑白分明的形象塑造了一批英雄人物,通过描写他们的传奇经历,生动地展示了封建统治的腐败和人民的苦难。

古代文学作品选考试重点

古代文学作品选考试重点

1、“词”体的兴盛。

大城市出现,文人聚集,催生新的娱乐方式;士大夫生活优越:轻歌曼舞,浅斟低唱。

诗词分工:诗言志,词娱情;诗表现社会的大我,词表现个体的小我;民间娱乐也需要词:“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苏轼词1、苏轼思想苏轼受到儒、释、道三家的影响,思想较复杂。

但他并未固执于任何一家,而是兼收并蓄,各有取舍,从而形成了他的复杂思想和性格。

大体说来,他以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从政,立志做一个经世济民的人物。

他又以释、道二家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思想处置人生忧患,因而在任何逆境中都能随遇而安,不悲观,不颓唐,保持一种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2、苏轼对宋词发展的贡献(1)苏轼词的题材“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2)苏轼词的风格是多样化最重要的贡献,就是他开创了一种雄壮豪放、开阔高朗的艺术风格,开创了豪放一派。

(3)“以诗为词”的手法是苏轼变革词风的主要武器。

(三)“易安体”的特点1、在情感表达上,易安词善于选取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环境、行动、细节来展现自我的内心世界,尤其善于用最平常最简练的生活化的语言精确地表现复杂微妙的心理和多变的情感流程。

2、在意境创造上,易安词善于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敏锐的笔触,塑造抒情主人公多愁善感、缠绵凄婉的自我形象,尤善于“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蓼园词选》)”,于生活细节、写景状物中表达深情。

3、在语言表达上,易安词无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一经提炼熔铸,就别开生面,风韵天然,雅俗共赏。

(四)关剧的思想内容。

1、第一类是歌颂人民的反抗斗争、揭露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当时尖锐的阶级矛盾的作品。

第二类主要是描写下层妇女的生活和斗争,突出她们在斗争中的勇敢和机智。

2、分析窦娥这一形象:首先,窦娥是一个不幸者,在她的身上集中了各种各样的不幸。

第二,窦娥是一个顽强的反抗者。

窦娥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更表现在她对死亡的不屈服和对官府的痛恨上。

三桩誓愿是“血溅白练” “六月飞雪” “亢旱三年”。

第三点,窦娥是一个悲剧人物,顽强的反抗与善良温顺,构成了她性格的两个方面。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全国)考试各章节重点、考点总结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全国)考试各章节重点、考点总结
《鲁仲连义不帝秦》
鲁仲连形象:①特立独行、足智多谋、能言善辩;②决不朝秦暮楚,而是“义
文章详解
★ ★ ★ ★
不帝秦”;③品德局尚,决不求名逐利,功成不受赏;④有排难解纷之心,以
挽救天下为己任。
《侍坐》
文章内容
★ ★ ★
(2)文中众人(侍坐的人)理想:①子路理想:治千乘之国,“比及三年,可
使有勇,且知方也''。②⅛有理想:治方六七十之国,“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逍遥游》
文章内容
★ ★
(1)本文选自《庄子》,“若夫乘天地之正”,点明了文章主旨。第一段,用“
列子御风而行”说明犹有所待。第二段以许由不接收天下,说明“圣人无名
末段说到大树樗,也是为了说明,无用才是大用”。(2)文中寓言:鳗鹏变
化、尧与许由、藐姑射山的神人、宋人资章甫点,体现了我国古代的民本思想。
(2)进言方式:“列士献诗,瞽献典,史献书丑师箴,艘赋,朦诵”。
《战国策》简介
★ ★
本书为国别体史书,西汉刘向曾加以整理,编订为三十三篇,并定名为《战
国策》,善于运用比喻和寓言故事。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
注释

(1)题解:选自《战国策》。苏秦:战国纵横家。说:劝说,说服。
鬻矛与盾”故事,揭示儒家以德化人的“人治”本身的矛盾。其中,“鬻矛与盾”出
自《难一・舜之救败》,故《舜之救败》运用了寓言形式。
《离骚》(节选)
注释
★ ★ ★
(1)“怨灵修之浩荡兮'’中,"灵修”代指君王,此处指楚王。(2)“固众芳之所
在”中,“众芳,指众多香花美草,比喻众多贤臣。(3)“原依彭咸之遗则”中
《齐桓晋文之事》
文章内容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必过精炼总结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必过精炼总结

第一编先秦文学(考试比重25%)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闻第一节上古歌谣《毛诗大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

《尚书尧典》: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吕氏春秋古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原始歌舞是初民日常生活情状的重演或庆祝, 祭典活动本身。

《周易》的筮辞可以看到原始歌谣的影像。

原始歌舞是诗, 乐, 舞三位一体的。

《弹歌》:断竹,续竹,飞土。

《蜡词》是冬令蜡祭时的祝词。

神话:关于神的故事。

基本特征:想象或幻想。

远古人类对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说明说明。

反映远古人类说明折服自然的愿望。

神话是人类没有实力符合实际的说明自然社会现象的产物。

神话及传闻的区分:神话产生比传闻早,是传闻的故事原型,传闻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

神话具有明显非理性的神异色调,传闻则有人间的行为准则。

神话的产生:劳动起源说, 宗教起源说劳动起源说:神话伴随初民的劳动生活产生。

神话得以产生的最根本条件。

宗教起源说:神话产生于初民的宗教活动。

万物有灵的观念。

原始宗教意识的产生。

我国神话:女娲, 羿, 鲧, 禹, 黄帝我国神话的特征:1.围绕人的生存这个主题。

2.其中的英雄人物斗志激扬, 实力神异,有英雄气概。

对人生主动进取, 昂扬向上。

3.情感浓烈,形象显明,想象力丰富。

4.神话是一种集体创作。

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开创为人生的主题,成为我国文学发展主流。

神话富于情感, 形象, 想象的特征也影响后世文学并成为后世文学的题材源泉。

第二章《诗经》《诗经》: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原本称为《诗》或《诗三百》,汉代后尊为“经”。

2.收录从西周到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5篇。

3.包括《国风》《小雅》《大雅》《颂》《诗经》的收集和编定:采诗, 献诗, 孔子删诗汉代学者的“采诗”说法: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

(班固《汉书食货志》)献诗:瞽献曲,史献书。

(《国语周语上》)最早提出“孔子删诗”的说法是司马迁。

《诗经》分类:风, 雅, 颂最早明确在分类意义上指谓《诗经》的风, 雅, 颂是战国末期的荀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先秦历史散文发展分三个时期:初期以《尚书》、《春秋》为代表;第二时期以《左传》、《国语》为代表;第三时期代表作为《战国策》。

2、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可分三个时期:第一期以《论语》、《老子》、《墨子》为代表;第二期以《庄子》。

《孟子》为代表;第三期以《韩非子》、《荀子》为代表。

3.《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包括十五国风,160 篇;雅分大雅、小雅,105 篇;颂(王室宗庙祭祀舞曲)包括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

总305篇,创作的时代跨越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的时间4《诗经》的艺术成就赋(记叙、描写)、比(比喻、比拟)、兴手法的普遍采用;现实主义精神;重章复沓的章法;词汇丰富,韵律和谐。

5.《诗经》根据音乐曲调的不同可以分为风雅颂,主要运用的艺术手法是赋比兴。

一、《诗经.蒹葭》中心思想:这是一首爱情诗,诗中主人公对意中人即伊人痴情追求,却求之不行。

5.简析重章叠句结构形式及其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此诗三章运用了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后两章是第一章的重章反复,只是在第一章的基础上更换了个别的词。

这样全诗重章叠句,回环复沓,一唱三叹,一意三叠,余音绕梁,极具感染力。

强化了抒情效果。

各章字句略有变化,有层层递进之妙。

蒹葭从苍苍到凄凄到采采,声情转向低沉,凄婉之意自然流露。

白露从为霜到未曦到未已,表示时间的推移,说明主人公始终徘徊追索。

道阻且长到且跻到且右,表示路途遥远崎岖迂曲,而主人公不避艰险,深情求之。

伊人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到在水之涘,从宛在水中央到宛在水中坻到宛在水中沚,似乎愈来愈清晰,但却是可望而不可即。

1.《氓》选自《诗经。

卫风》,属弃妇诗,即弃妇的怨诗。

也可视为叙事诗。

它通过一位弃妇的自述,激昂,生动描写了她和氓恋爱、结婚、受虐、被弃的过程,表达了她悔恨的心情与决绝的态度。

2.氓:民。

诗中指弃妇过去的丈夫:“送子涉淇,至于顿丘”中的“淇”指淇水,在今河南省。

全诗叙事清晰,层次分明。

3. 理解识记下列诗句:(1)反映当时的婚姻习俗:“尔卜尔筮(是),体无咎言”。

(根据卜筮的卦象,没有不吉利的言辞)(2)具有告诚意味的诗句是“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3)表现女主人公婚后辛勤操劳的诗句是“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早起晚睡,没有一日不如此)(4)表现女主人公被弃后绝决之情的诗句是“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5)“总角之宴”含有未成年女子的欢乐。

4.《氓》的思想:反映当时社会男女不平等的婚姻制度对女子的压迫与损害。

5.分析《氓》的比兴手法及其喻意:本诗成功运用了比兴的艺术手法,增强了诗意的表达效果;用“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比喻两人之间感情的前后变化;用“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比喻女子不可沉湎于爱情;用“淇则有岸,隰(习)则有泮”反喻自己的痛苦没有边际,这些比喻不仅生动形象。

而且切合人物所在环境,富有生活气息。

6.《氓》以对比手法刻画人物性格的特点:(1)对比的焦点一是双方对对方不同的态度,二是两个人物本身思想行为的前后变化。

(2)通过前后对比、相互映衬,显出两个人的善恶美丑及彼此间的强烈反差。

(3)以被弃为界,分析《氓》的女主人公形象:以结婚为界,分析氓的形象:首先是淳朴热情,女主人公阅世未深,天真单纯,未能识破氓忠厚的假象,错误的把他的虚假情意当作真心实意,把他的急躁暴怒当成是求婚心切,因而竟不顾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约束,放弃了明媒正娶的要求,勇敢的许下了秋以为期的诺言,轻率地把自己的宝贵爱情投资在了一个骗子身上。

其次是勤劳善良,勤劳善良,是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诗中的女主人公在成家以后就陶醉在自己的幸福之中。

再次诗歌还体现了女主人公坚强刚毅敢于反抗的精神,这是女主人公的一个突出的性格特征,他深深的爱着她的忙,可一旦看透,忙的是新闻系,就深深地追悔自己当初的选择,用吁嗟鸠兮无食桑葚,吁嗟女兮无与士耽,对同命运的姐妹们提出警告。

男主人公的形象:自从女子嫁给了他,每天都是早起晚睡,把家里的所有劳苦活都干完了,但是还常年过着贫困的生活,这样的一个女子堪称贤妻,但是男子的行为却前后反差太大了,男子不仅开始三心二意,在外面沾花惹草,还对女子非常凶恶起来,他早已不念少年时的旧情了,曾经真诚诚恳的誓言也早已被他抛在脑后,从男子的感情变化来看,这样的一个冷酷无情,奸诈虚伪,变化无常的形象就非常的明显。

.王风》是一首思妇诗,写一位农家妇女对久役在外、不知归期的丈夫的深切怀念。

言情写景,真实纯朴。

君子:这里指丈夫。

1是一首怀念情人的恋歌。

全诗重章叠句,一唱三叹的结构形式,使感情的抒写不断深化。

《蒹葭》被王国维称赞最得风人深致2. 诗的情感内容即对“伊人”追求的痴迷执着与追求未得的哀婉惆怅相互交织。

(1)作者的思念对象可望而不可及,不能自抑其无限惆怅的心情。

(2)“白露为霜”“白露未曦”“白露未已”等句表示时间的推移。

主人公长时间的苦苦求索,徘徊瞻望,深情不已。

(3)“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址”等句表示意中人可望而不可及。

(简或选)3.“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堪称名句。

伊人,指意中人。

4.“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表示思念对象,求索艰难。

5.“蒹葭苍苍”等景物描写诗句对显示人物感情的作用:(1)渲染清秋凄清气氛。

(2)为人物的情感和活动提供特定的背景,被历代认为是情深景真、风神摇曳的好诗。

(简)6.诗的起兴手法及作用:“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借景物芦苇起兴,写出了白露从凝结为霜到融化为水而逐渐干涸的过程,表现了时间的推移。

(简或选)7.诗在结构上有何特点及艺术效果:(1)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句,一唱三叹,淋漓尽致的表达情意,强化了抒情效果,各章字句略有变化,有层层递进之妙的艺术效果。

②表示时间推移,表明主人公始终在徘徊追索倒叙手法这是戍守边境、抵抗俨狁侵扰的战士回家乡时的歌唱,大概产生于西周末年周宣王时代。

诗中完整地反映了边防战士艰辛的生活、紧张的战斗和思念归的真实情况。

《采薇》末章好在哪里?答:末章好在情景交融,含蓄蕴藉,突出了全诗的主题。

今与昔,来与往,雪花与杨柳,冬天与春天,构成鲜明的对照,点出时间的推移和出征时间的久长。

终于归来却莫知我哀,一是痛定思痛更加伤心,二是音问隔绝的情况下,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这样的结尾意味深长。

1.郑伯克段于鄢的大致经过:郑庄公的母亲姜氏偏爱小儿子共叔段,想让共叔段取代哥哥嫡长子的位置而继承群位,由于丈夫郑武公的反对,姜氏没能达成目的,郑武公去世后庄公继位,应母亲的请求将弟弟封在京邑,共叔段在京邑不断扩充势力,在姜氏的支持下对郑庄公形成巨大威胁。

郑庄公老谋深算,对共叔段采取纵容的态度,时机成熟后,派兵伐段,夺取了他的封地,迫使他流亡异国。

2.郑庄公形象答:郑庄公有计谋,城府深。

庄公对武姜和共叔段的野心与图谋了如指掌,但他采取了欲擒故纵,后发制人的策略,一则借以沽名钓誉,二是为了麻痹对方,争取人心。

最后,他还考虑到违背孝道对他不利,于是演出了隧而相见母子和好如初的闹剧。

首先,他对共叔段纵其欲而使之放,养其恶而使其成,充分暴露公叔段的不义,所以姜氏请京,太叔收二时,他都尽量满足并驳回大臣们的建议,其次对待母亲明显违反原则的请求,不加劝阻,对待弟弟的越轨行为不进行教育,有意养成共叔段的恶行。

3.说明“春秋笔法”的含义及其在本文中的体现“春秋笔法”,也叫“春秋书法”或微言大义,有人也称春秋笔削,是我国古代的一历史叙述方式和技巧。

据说孔子修《春秋》只对史实进行叙述,不加任何评议,把自己的情感态度等寄托在他叙述的文学当中,通过微言大义体现自己的褒贬之情,这就是后人所说的,每用一字,必寓褒贬。

后来人们便把这种用笔曲折而意含褒贬的写作手法称为“春秋笔法”4.本文的主要思想内容通过对姜氏,郑庄公和共叔段母子兄弟之间争权斗争的描写,刻画了庄公的阴险狡诈,姜氏的偏心狠毒以及共叔段的骄纵贪婪,揭露了郑国统治者内部尔虞我诈,互相倾轧的激烈的矛盾冲突.七、秦晋崤之战一、秦、晋两国本是同盟国,晋国战胜楚国,晋文公称霸天下,两国又联合对郑国作战,但裂痕旋生,这是秦亚崤之战的原因。

这场战争的性质,是秦穆公为了取代晋国称霸中原。

晋国在崤之战中战胜了秦国,证明晋文公死后,晋国仍然保持了霸主地位。

在事件的记叙中,人物形象的刻画也很成功。

赛叔对战争洞若观火的分析与两次器师,表现他的远见卓识与爱国之心。

弦高犒师,成为历史上一段着名的机智爱国的故事。

战争描写的特点及人物形象刻画的特点:《左传》长于叙写战争,但不在于描写战争本身,而重战前情况的叙述,显示出胜负的必然趋势。

此篇即体现这一特点。

战前晋文公刚刚去世,但卜偃传达君命,证明对秦早有觉察,预作准备:临战前夜,君臣统一意见,同仇敌忾,与秦穆公,赛叔之间意见相左形成鲜明对照。

秦国方面,塞叔分析偷袭郑国必败,并两交哭师,但均被秦穆公拒绝;接着王孙满论秦师轻而无礼、弦高犒师,郑国赶走里应外合的秦将,事件的进展显示晋胜秦败已成定局。

本文在事件的记叙中,刻画人物形象,赛叔对战争洞若观火的分析与两次哭师,表现了他的远见卓识与爱国之心。

秦穆公刚愎自用,利令智昏,但在失败后能够幡然悔悟,引咎自责,不失春秋五霸之一的身份。

1.选自《国语》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

邵公为邵穆公,周厉王的卿士。

2.邵公的谏词运用了比喻手法。

如“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比喻,概括地揭示统治者对待人民言论的两种不同态度。

本文记载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国人起义。

由于周厉王暴虐无道,拒绝忠谏,依靠神巫和屠刀来压制百姓的批评言论,使百姓忍无可忍,本文体现了我国古代的民本思想。

艺术特色:整段谏辞逻辑严密,议论透辟,从正反两面反复陈说,深刻有力。

另外,多用比喻,生动形象,运用排比句式,理直气壮用寓言故事来说理的是《战国策》。

1.选自《战国策》,是战国时期史料的汇编,主要记载战国时纵横家的活动与言辞,由西汉刘向编订而成。

2.苏秦是战国人,着名的纵横家。

他游说秦惠王,主张连横,被秦惠王拒绝。

后来,游说赵肃侯,主张合纵,终于成功。

悬梁刺股苏秦形象:本篇成功地塑造了纵横家苏秦的形象。

他没有一定的政治主张,合纵连横的游说,不过是获得“金玉锦犭,取聊相之尊”的一种手段,苏秦学识渊博,能言善辨,长于出谋划策,这是游说诸侯的本钱;同时他刻苦学习,反复揣摩,不仅通晓学问,还要把握游说技巧,苏秦的形象概括战国纵横家的共同特点。

3.成语“前倨后恭”出自《苏秦始将连横说秦》。

苏秦潦倒时和得势后,家人的表现,“前倨而后卑”,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从侧面烘托苏秦形象,这样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促使他不惜一切求取功名利禄,这也反映那个时代祟尚富贵,亲情淡漠的炎凉世态。

尊秦为帝,向秦屈服的投降主义主张,使辛垣衍惭愧而退。

1.鲁仲连是如何批驳辛垣的投降主义主张的?鲁仲连首先用微不足道的周天子作威作福反衬强秦为帝的可怕,然后用纣王烹鬼侯、鄂侯反衬秦帝的残暴,可见尊秦为帝反受其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