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语言积累有效性的探究》结题小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学生语言积累有效性的探究》结题小结

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城关一小课题组

《语文课程标准》多次提及“语言积累”这个问题。例如在基本理念中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又特别指出在阅读方面要注意“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然后又在各阶段目标中再对此加以具体化。可见,积累对学好语文的重要性。确实,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决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更不能学好语文。而且语文的学习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语言积累的薄弱成了他们语文能力持续发展的“瓶颈”。

一、问题缘起:

语言积累是形成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它不是浮光掠影的印象,而是深刻而牢固的记忆,一旦需要,能够顺利地复苏。有效的语言积累能转化为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说则妙语连珠,写则文思如涌。它不仅是学生语言素养提高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人文化积淀的过程。重视语言积累是对我国语文学习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新课程实施以来,语文教学在加强语言积累、培养语感方面取得巨大成效,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我们也看到:相当一部分学生在积累语言时存在死记硬背、囫囵吞枣等不良现象,语言积累流于形式,厚积而不得发,导致语言积累的高耗低效。因此,在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前,如何提高小学生语言积累的有效性,丰富学生语言内涵与底蕴,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提出“丰富学生语言积累的有效性研究”这样的课题,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研究目标:

1. 以新课程倡导的发展观为指导,把理论研究和行动研究相结合,立足学生发展,探索有针对性的语言积累指导策略,开展生动活泼的语言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2. 提高教师对语言内涵结构的欣赏理解能力,加深对学生阅读心理的了解,改善阅读指导方法的偏颇和薄弱之处。

三、研究对象、步骤与方法:

1、研究对象:本校六年级学生

2、研究步骤:研究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确定方向,制定方案。

确立立足课堂教学,适时课外延伸的方法,根据小学语文的一般教学方法和规律,凭借课文材料和课外背诵,引领学生提高感悟语言材料的能力,积累好词好句;除了背诵目标规定的古诗文外,积累大量的名篇或者美文。真正扩大课外阅读量和积累量。

(二)实施阶段。

2013年9月,课题研究进入实施阶段,我们通过理论学习、案例研究、教学研讨等活动,从加强课内积累和抓紧课外积累两方面研究提高小学生语言积累有效性的方法。

(三)成果归类分析阶段。

经过一个多月的研究,2013年10月中旬,我们课题组的成员对一月多来的成果进行归类汇总,做好结题的准备工作。

3、研究方法:调查分析法、师生互动法

具体操作如下:

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六年级学生的积累习惯差异较大,我们选定了六年级1班和6班为重点研究对象,在教学中选择一些典型的、可操作性的内容进行研究,通过教师引导、师生间的相互活动,充分让学生主动积累。在积累习惯的培养上,我们从以下几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调查摸底阶段。(一周)

通过对学生平时积累情况以及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积累要求的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没有坚持积累的习惯,对于积累的知识

不会灵活运用,语文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虽然在积累上有要求,但缺少有效的指导。

第二阶段:积累习惯培养阶段。(两周)

在这一阶段,我们研修组的成员对本班学生从积累的误区、积累的有效方法、积累的途径上做了相应的指导,90%的学生慢慢形成了平时看书积累的习惯,每天对阅读中的优美词句、语段、片段的进行了摘抄和积累。现在,人人都有摘抄本,每天对自己摘抄的内容进行全班的展览和评比。

第三阶段:活动落实阶段。(三周)

由于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积累习惯,怎样将积累的东西能入脑如心的变成自己的东西,我们在班上设有班级日记,让学生每天记录有自己的读书感受、所见所闻、班级发生的事情等等;每周开展积累评比活动,评出每周的积累达人;利用课前十分钟进行十到二十人的成语接龙活动,让所积累知识得到内化。

四、取得成果:

一个多月来的研究,我们课题组对培养学生语言积累有效性的探究以初见成效,成果主要以研究论文、教学设计、系列反思的形式呈现:

1、共撰写论文两篇;

2、教学设计5篇;

3、教学反思5篇。

4、开展诗词朗诵、设计积累卡片、组织成语接龙活动数次。

五、收获启示:

研究活动已近尾声,看到我们的努力以初见成效,每天下课能看到孩子们阅读摘抄的身影,听到朗朗的读书声,课间孩子们在一起谈论自己看到的新鲜事、书中看到的稀奇事,这一幕幕让我们做老师的感到无比的欣慰,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真所谓是有喜有忧、有笑有泪,

收获如下:

1、积累重在习惯的培养。

培根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当努力求得好习惯。”陈鹤琴也说过:“习惯样的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害。”习惯是对某一行为无意识的重复,当积累的行为变成了习惯,那么会伴随学生一生的发展。语文学习重在积累,不是一天两天就会有显著效果的,它需要滴水穿石的精神,需要“铁杵磨成针”的坚持。

2、积累不是盲目地积累。

有效的积累也很重要,盲目地积累往往会失去我们让学生积累的最终目的,成了完成任务式的积累,随之,积累也就失去了价值。比如:要求学生积累词语,不是拿着成语词典去抄写,而应该让学生对词语进行适当的归类,可以按意思去归类,也可以按类型去归类,还可以按词性去归类,总之,积累不可盲目,不能漫无目的地去积累。

3、积累后的运用。

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让学生积累记忆,那就成了文字的复制与粘贴,词语成了“死”词语,句子成了“死”句子,没有了灵性,所以,积累后的运用也不容忽视。我们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话、写作时有意无意地运用他们所积累的东西,真正让词语、句子“活”起来,使自己的“词语、句子库”不断注入源头的活水。

4、语言积累必须遵守循序渐进。

学生的认知规律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这一认知规律也就决定了他们的理解力,积累应建立在他们能够理解的基础上。如果学生积累的词语不理解,句子深奥读不懂,那这样的积累还有效吗?因此,在鼓励学生多积累的同时,必须遵守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拔苗助长,否则会起到反作用。

总之,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的不屑坚持,需要我们的持之以恒,相信我们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会引导学生做好语言积累这一任重道远的工作,使语言的有效积累以无形的力量,润心无声,化人有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