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与岳阳楼记

合集下载

范仲淹岳阳楼记原文翻译及赏析

范仲淹岳阳楼记原文翻译及赏析

范仲淹岳阳楼记原文翻译及赏析《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于北宋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10月17日)为重修岳阳楼写的。

其中的诗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较为出名和引用较多的句子。

下面是整理的范仲淹岳阳楼记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岳阳楼记范仲淹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译文: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赋刻在它上面。

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妙景色,全在洞庭湖上。

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

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

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一译:行商和客商)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范仲淹和岳阳楼记作文

范仲淹和岳阳楼记作文

范仲淹和岳阳楼记作文说起范仲淹和他那篇大名鼎鼎的,我就想起了一段特别有趣的经历。

那还是在我上学的时候,语文课本里就有这篇。

当时啊,只觉得这文章又长又难背,心里那叫一个抵触。

老师在讲台上讲得眉飞色舞,我在下面却是云里雾里。

不过后来,一次偶然的旅行,让我对范仲淹和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感受。

那次,我有幸去了岳阳楼。

当我真正站在那座楼前,看着眼前的景象,瞬间就被震撼了。

那湖水波光粼粼,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微风轻轻拂过脸颊,带来一丝丝凉爽。

我就站在那儿,想象着当年范仲淹是不是也站在差不多的位置,心中涌起万千感慨。

我开始仔细琢磨这篇文章,越琢磨越觉得有意思。

范仲淹开篇并没有直接写岳阳楼,而是先讲了滕子京被贬的事儿,还说他在逆境中把巴陵郡治理得井井有条。

这就像是在跟你唠家常,先给你铺垫个背景,让你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

然后呢,他开始描写岳阳楼周边的景色。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这写得多生动啊!闭上眼睛,仿佛那波澜壮阔的画面就在眼前。

晴天的时候,阳光洒在湖面上,金光闪闪;阴天的时候,乌云密布,湖面一片昏暗。

这景色的变化,就跟人的心情似的,时好时坏。

接着,他又写了“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哎呀,这简直就是一幅凄惨的画面。

下雨天,风呼呼地吹,浪一个劲儿地拍打着岸边,连星星月亮都藏起来了,船都被吹得东倒西歪。

傍晚的时候,天色昏暗,还传来老虎和猿猴的叫声,让人心里直发毛。

再往后,“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这又变成了一幅美好的春景图。

天气晴朗,湖面平静,鸟儿自由自在地飞翔,鱼儿欢快地游动,岸边的花草香气扑鼻。

到了晚上,烟雾消散,明月高悬,月光洒在湖面上,就像跳动的金子,水中的月影就像一块沉在水底的玉璧。

范仲淹岳阳楼记原文及翻译

范仲淹岳阳楼记原文及翻译

《》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守巴陵郡。

越(及,到)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同“俱〞全,皆)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同“嘱〞)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好风景),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水波浩荡的样子),横(广远)无际(边)涯;朝晖(日光)夕阴,气象万千。

此那么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那么北通巫峡,南极(尽)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假设夫霪雨(连绵不断的雨)霏霏,连月不开(放晴),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冲向天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迫近)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那么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假设春和景(日光)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美丽的鱼)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那么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持)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曾经)求(探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那么忧其民;处江湖之远那么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那么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没有)斯人,吾谁与归(归依?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译文】宋仁宗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被贬谪到岳州当了知州。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许多已废弛不办的事情都兴办起来。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来的规模,在楼上刻了唐代名人和当代人的诗赋。

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欣赏那岳州的美好景色,都在洞庭湖之中。

它含着远处的山,吞长江的水,水势浩大,无边无际,早晨阳光照耀、黄昏阴气凝结,景象千变万化。

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的景象。

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

既然这样,那么北面通到巫峡,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江,降职的官史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欣赏自然景物所产生的感情能没有不同吗?如果连绵的阴雨下个不断连续许多日子不放晴,阴惨的风狂吼,浑浊的浪头冲白天空;太阳和星星失去了光芒,高山隐藏了形迹;商人和旅客不能成行,桅杆倒了、船桨断了;黄昏时分天色昏暗,老虎怒吼猿猴悲啼。

岳阳楼记之范仲淹解析

岳阳楼记之范仲淹解析

岳阳楼记之范仲淹解析岳阳楼记所记载的范仲淹故事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经典之一。

本文将对范仲淹解析,深入探讨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他对岳阳楼的印象。

1. 范仲淹的背景范仲淹,字文正,北宋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他生于北宋太平兴国八年(公元1005年),死于宋仁宗宝祐元年(公元1056年)。

范仲淹是北宋政府的重要官员,曾多次担任宰相职务,执掌朝政。

他以清廉而著称,为人忠诚正直,勤政爱民,深受百姓喜爱和景仰。

2. 范仲淹与岳阳楼的关系在岳阳楼记中,范仲淹是故事的主人公之一。

他是北宋政府派来视察投降吴越王钱俶的使臣。

在登上岳阳楼后,范仲淹被楼上的美景和悠久历史所吸引,于是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

3. 范仲淹的思想和表达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充满感慨和思考。

他以岳阳楼为背景,回顾了中国历史上的兴衰荣辱。

他借助历史时空的对比,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和时代变迁的深刻认识。

他充满自豪地称道岳阳楼的气势磅礴和文化底蕴,同时也深感中国曾经的辉煌已经逝去。

他对于当时的政治乱象深感痛心,他强调了治国理政的重要性,并坚信清廉正直的官员是国家复兴的关键。

4. 范仲淹的爱国情怀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表达了对祖国和百姓的深情厚意。

他写道:“登临视望,觉其秀丽;游目尽览,瞻之在前;停而相问,则吾问客曰:‘此何楼也?’”范仲淹站在岳阳楼上,看到的是繁华的城市、壮丽的河山和辛勤的百姓。

他以己之心,增己之情,把自己的感受交给各位读者,唤起了读者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沉思考。

5. 范仲淹的警示与期望范仲淹并不满足于写历史回忆,他更希望能够引起人们的警惕。

他警示后人不应该满足于当下的成就,而应该放眼未来,克服黑暗时期的困难,努力为国家的复兴做出贡献。

他呼吁后代的官员要以正直廉洁为座右铭,为国家树立起廉政清明的标杆。

在《岳阳楼记》中,范仲淹通过描绘岳阳楼和表达自己的思考,将他对中国历史和时代的理解传递给读者。

他以豪放而激昂的笔调,表达了对民族兴衰和个人命运的深深关切。

[范仲淹岳阳楼记翻译]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全诗

[范仲淹岳阳楼记翻译]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全诗

[范仲淹岳阳楼记翻译]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全诗导语:《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于北宋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10月17日)为重修岳阳楼写的。

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关于范仲淹《岳阳楼记》全诗的翻译。

欢迎阅读!岳阳楼记宋代: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与,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具通:俱)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隐曜一作:隐耀;霪雨通:淫雨)至若春与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译文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与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与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

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

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

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

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与湘水,降职的官吏与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与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与旅客(一译:行商与客商)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岳阳楼记》-范仲淹-翻译、注释、赏析、分析

《岳阳楼记》-范仲淹-翻译、注释、赏析、分析

《岳阳楼记》范仲淹〔宋代〕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具通:俱)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隐曜一作:隐耀;淫雨通:霪雨)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翻译: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

他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

叼咬着小山,吞下了长河,水流浩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

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

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

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范仲淹的治国思想与《岳阳楼记》的创作背景

范仲淹的治国思想与《岳阳楼记》的创作背景

范仲淹的治国思想与《岳阳楼记》的创作背景1. 范仲淹的治国思想范仲淹(989年-1052年),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不仅在政务方面有卓越表现,也深受文人雅士的推崇。

其治国思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1.1 忠诚国家作为一位忠诚于国家的官员,范仲淹始终强调忠于天子和尽职尽责。

他认为君主应该以民众福祉为己任,臣子则应忠心耿耿地侍奉国家。

1.2 市场经济观念范仲淹关注社会经济发展,并主张发展农业和商业,提出了“农本”、“商孝”的政策。

他认为农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础,而商业能够促进社会繁荣。

1.3 教育重视范仲淹对教育也非常重视,他提倡选拔贤能之人,并推动教育普及化。

他倡导培养民众文化素质,以提升国家整体实力。

2. 《岳阳楼记》的创作背景《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创作的一篇散文,被誉为中国古代散文的巅峰之作。

该文描写了他登上岳阳楼时的所见所感,并表达了他对于人生、社会和政治现象的思考。

2.1 岳阳楼的历史背景岳阳楼位于湖南省长江岸边,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建筑。

在范仲淹时代,岳阳楼已经存在了几百年,成为当地著名的景点。

2.2 创作动机与主题范仲淹创作《岳阳楼记》时,正值北宋末年,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

他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表达自己对乱世悲苦的感受,并寄托了他对国家前途和社会秩序的关切。

2.3 文章内容与意义《岳阳楼记》以细腻生动的描写展示了范仲淹在登临岳阳楼时的心境和所见所感。

文章通过具体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他对社会风云变幻的忧虑,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该篇文章既是范仲淹个人情感宣泄的产物,也取得了广泛的社会反响。

它不仅成为中国古代散文的典范之一,也为后来许多文人学士提供了创作灵感。

结论范仲淹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的治国思想影响深远,并体现在他创作的名篇《岳阳楼记》中。

该篇文章不仅是范仲淹个人思考与情感表达的载体,也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中重要的作品之一。

通过研究范仲淹的治国思想和《岳阳楼记》的创作背景,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到他对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发展等方面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范仲淹《岳阳楼记》原文及译文

范仲淹《岳阳楼记》原文及译文

岳阳楼记范仲淹【题解】岳阳楼在今湖南岳阳城西,高三层,从楼上俯瞰碧波万顷的洞庭湖,景物十分壮不雅.岳阳楼开端建于唐朝初年,北宋滕子京为巴陵郡守时,主持重建,并请范仲淹作《岳阳楼记》以暗示纪念.因为范仲淹的纪念文写的很好,成为千古名篇,因而岳阳楼也就有名世界.《岳阳楼记》作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当时正值“庆历新政”变法活动掉败,作者被贬,谪居外埠.文章经由过程对汗青上那些“迁客骚人”只局限于小我狭小圈子里的思惟情感的批驳,表达了作者本身“先下之忧而忧,后世界之乐而乐”的气量气度和幻想.这种思惟,不但对当时因变法改革活动掉败而被贬的作者和他的同事们,具有伟大的拷打和鼓舞感化,就是对于后世的一切有志之士也有很大的影响.为了充分表达主题思惟,作者采取写景订定合同论相联合的表示手段.说话简练,形象活泼;骈散联合,波澜升沉,富有节拍感.本文在写景散文中别具一格.原文:庆历四年春①,滕子京谪守巴陵郡②.越来岁,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建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嘱予作文以记之.予不雅夫巴陵胜状③,在洞庭一湖④.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候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不雅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⑥,南极潇.湘⑦,迁客骚人⑧,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⑨,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成,樯倾楫摧;傍晚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⑩,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11,波澜不惊,高低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12,锦至若春和景明○14,郁郁青青○15.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鳞泅水○13,岸芷汀兰○金,静影沉璧○16,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17,则忧其平易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世界之忧而忧,后世界19?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18,吾谁与归○【注释】①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庆历,宋仁宗(赵祯)的年号(1044-1048).②滕子京:名宗谅,字子京,河南人,与范仲淹同年进士,因被人诬告,贬为岳州知州. 谪:降职. 巴陵郡:即岳州郡,治地点今湖南岳阳.③胜状:美妙的风景.④洞庭:湖名.长江流域有名大湖,在湖南北部,岳阳市西.⑤汤汤(shāng):大水激流的样子.⑥巫峡:也叫“大峡”,因巫山而得名.是长江三峡之一,在湖北巴器械.⑦极:尽,这里有远通的意思. 潇.湘:二水名,潇水和湘水合流后注入洞庭湖.⑧迁客:降职外调的仕宦. 骚人:屈原曾作《离骚》,所今后世称诗工资骚人.⑨淫雨:久雨. 霏霏:雨下得很大的样子.⑩国:指京城.11景:日光.○12集:栖止.○13锦鳞:指五光十色的鱼.○14芷:喷鼻草名. 汀:水中或水边平地.○15郁郁:形容喷鼻气很浓. 青青:形容花卉旺盛.○16沉壁:这里指水中月影.壁,圆形的玉,这里用来比方月亮.○17庙堂:宗庙和明堂,古代帝王举办祭奠的地方.这里指朝廷.○18微:假如不是. 斯人:如许的人,指古仁人.○19谁与归:即“与谁归”.归,归向,同志.○【译文】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太守.过了第二年,因为政事履行顺遂,苍生安居乐业,各类旷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从新建筑岳阳楼,扩大它旧有的范围,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并要我写篇文章来纪念这件事.我看那巴陵郡的绚丽气候,全在这洞庭湖上.它口含远山,吞吐长江;浩浩大荡,无边无际;凌晨的阳光,傍晚的夕照,气候千变万化.这些就是岳阳楼的绚丽气候.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它的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达潇水和湘江,降职外调的官员和吟诗作赋的文士,经常在这里聚首.他们不雅赏这里天然景物的感想,可以或许毫无不同吗?当那绵延细雨纷纭下落,连续数月也不转晴,阴惨惨的风恕号着,污浊的波澜翻腾到半天空;日月星辰掉去它的辉煌,山岳也隐没了它形体,来住的客商无法通行,桅杆倾倒.船桨断折,一到傍晚,就天色昏黑,似乎有山君的吼叫和猿猴的哀号.此刻人们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分开京城,思念故乡,放心遭到他人的毁谤和讽刺的心境,满眼萧瑟的气候,心境因极端感伤而十分哀思.至于春日,春风和煦,风景明媚,湖面波平浪静,天光与水色交相辉映,碧绿的湖水一望无际;沙岸上的白鸥,有的展翅飞行,有的栖止集合,五光十色的鱼儿游来游去,岸边芷和沙洲上的兰花,喷鼻气郁郁,色彩青青.有时长空云雾马上消失,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湖面上闪耀着金色的辉煌,明月的倒影如同一块璧玉,静静地沉浸在水底,渔夫的歌声一唱一和,真是无穷穷尽!此刻人们登上这座城楼,就会觉得襟怀胸襟坦荡,精力高兴;甚至一切荣辱得掉都被置之度外,临风喝酒,真是有无穷的喜悦.唉,我曾摸索过古代仁人的心境,他们或许有不合于前面两种情形的,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他们不因情形的顺心而欣喜,也不因为小我的掉意而哀痛.执政廷仕进就为苍生放心,退隐到平易近间又替君主放心.这就是不朝仕进也担忧,退处江湖也担忧.那么,他们什么时刻才快活呢?精确他们必定会说:“忧世界人之先,乐在世界人之乐”吧!唉,除了如许的人,我还能和谁同志呢?。

从岳阳楼记看范仲淹的为官之道

从岳阳楼记看范仲淹的为官之道

从岳阳楼记看范仲淹的为官之道范仲淹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杰出政治家和文学家,他的《岳阳楼记》被誉为中国古代散文的巅峰之作。

在这篇文章中,范仲淹以岳阳楼为背景,通过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色和深刻的人生哲理,表达了他对为官之道的独特见解。

从《岳阳楼记》中,我们可以看到范仲淹作为一位官员的为政之道。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道:“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他以洞庭湖为起点,逐渐引领读者进入岳阳楼的美景。

这种由远及近的表达方式,体现了他为官之道中“以远近为法”的原则。

范仲淹认为,作为一位官员,必须具备宏观的视野和全局的思维能力,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而他自己也是以身作则,不满足于局限于岳阳楼的美景,而是将目光放得更远,关心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福祉。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道:“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这句话体现了他为官之道中“以诚信为本”的原则。

范仲淹强调官员应该言行一致,言出必行,信守诺言。

他注重与人建立真诚的关系,积极与他人合作,相信只有通过真诚和信任,才能实现共同的目标。

作为一位官员,范仲淹注重与下属、同事和民众的沟通和合作,将诚信作为自己为官之道的核心价值。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道:“鼻孔里都是闻不到味道,心中却能感受到世间百态。

”这句话体现了他为官之道中“以人为本”的原则。

范仲淹认为,作为一位官员,首要的是关心民生,了解百姓的疾苦和需求。

他强调官员应该多与人民接触,倾听人民的声音,关心人民的利益。

只有真正了解人民,才能制定出符合人民利益的政策和措施,为人民谋福祉。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道:“屈子之哭,可乘之舟也。

”这句话体现了他为官之道中“以历史为鉴”的原则。

范仲淹深知历史的重要性,他通过引用屈原的故事,告诫后人要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不断进取。

他认为官员不能只看眼前的问题,更要关注长远的发展。

范仲淹自己也是学贯古今,善于借鉴历史经验,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国家的治理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智慧。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道:“烟波江上使人愁,千里悲秋常作客。

范仲淹《岳阳楼记》原文、注释及译文

范仲淹《岳阳楼记》原文、注释及译文

范仲淹《岳阳楼记》原文、注释及译文【原文】《岳阳楼记》宋·范仲淹庆历四年②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③。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④,乃⑤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⑥,刻唐贤⑦、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⑧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⑨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⑩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11),横(12)无际崖(13);朝晖(14)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15)也,前人之述(16)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17),南极潇湘(18),迁客骚人(19),多会于此,览物之情(20),得无异乎(21)?若夫霪雨霏霏(22),连月不开(23),阴风怒号,浊浪排空(24),日星隐耀(25),山岳潜形(26),商旅不行,樯倾楫摧(27),薄暮(28)冥冥(29),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30)怀乡,忧谗(31)畏讥,满目萧然,感极(32)而悲者矣!至若(33)春和景明(34),波澜不惊(35),上下天光(36),一碧万顷(37),沙鸥翔集(38),锦鳞(39)游泳,岸芷(40)汀兰(41),郁郁(42) 青青;而或长烟一空(43),皓(44)月千里,浮光(45)跃金(46),静影(47)沉璧(48),渔歌互答(49),此乐何极(50)!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51),宠辱(52)偕忘,把酒(53)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54)! 予尝求(55)古仁人(56)之心(57),或异二者之为(58)。

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59)。

居庙堂之高(60),则忧其民(61);处江湖之远(62),则忧其君(63):是(64)进(65)亦忧,退(66)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6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68)!微(69)斯人(70),吾谁与归(71)?时六年(72)九月十五日。

【注释】①选自《范文正公集》。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②〔庆历四年〕1044年。

范仲淹与岳阳楼记作文

范仲淹与岳阳楼记作文

范仲淹与岳阳楼记作文说起范仲淹,那可是北宋时候的大名人,不光是当官的料,写起文章来也是一把好手。

特别是他那篇《岳阳楼记》,简直就是传世佳作,读着读着,你就像跟着范仲淹一起,站在那岳阳楼上,看着洞庭湖的波澜壮阔,心里头那个滋味儿啊,别提多复杂了。

想当年,范仲淹被贬到巴陵郡当太守,这地方可不比京城繁华,但范仲淹是个豁达的人,他觉得在哪儿都一样能干事。

他一到任,就忙着整治地方,改善民生,老百姓都夸他是个好官。

这还不算,他还抽空去了趟岳阳楼,这一去,可不得了,直接写出了篇让后人念念不忘的文章。

岳阳楼啊,那可是个有年头的地方,站在楼上,往南看,是烟波浩渺的洞庭湖,往北望,是连绵不绝的山峦,那景色,美得让人心醉。

范仲淹往那儿一站,心里头那个感慨啊,就像开了闸的洪水,止都止不住。

他想起了自己在官场上的起起落落,想起了国家的兴衰更替,还有那些为了国家、为了百姓默默付出的人。

这些想法一股脑儿地涌上心头,他就忍不住拿起笔,写下了《岳阳楼记》。

文章里头,范仲淹先是描绘了岳阳楼的壮丽景色,用那些个简单易懂的话,就把人带到了那个画面里头。

他说:“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你听听,这话说得多有劲儿,就像是你自己亲眼看到的一样。

接着,他又话锋一转,说起了人的心情和景色的关系。

他说,遇到好天气,人们就开心,遇到坏天气,人们就忧伤。

但范仲淹可不这么想,他觉得人应该有更高的追求,不能被眼前的这点儿小事儿给绊住了。

他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这话听起来有点儿高深,但其实就是说,人不管在什么位置上,都应该关心国家大事,关心老百姓的生活。

最后,范仲淹还借古喻今,说起了古代那些贤能的人,他们是怎么为了国家、为了百姓而奋斗的。

他说:“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这话简直就是范仲淹的座右铭,也是他一生的写照。

《岳阳楼记》范仲淹的原文及翻译

《岳阳楼记》范仲淹的原文及翻译

《岳阳楼记》范仲淹的原文及翻译《岳阳楼记》范仲淹的原文及翻译成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享乐。

比喻吃苦在先,享受在后。

“皓月千里”:皎洁的月光普照千里湖面。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心旷神怡”:形容心境开阔,精神愉快旷:开阔;怡:愉快。

“气象万千”:气象:情景。

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

“政通人和”:政令推行顺畅,人民团结;形容国家稳定,人民安乐。

“百废具兴”:许多被废置的事业又都兴办起来。

现在规范词形写作“百废俱兴”。

“浩浩汤汤”:浩浩荡荡。

指水势壮阔的样子。

“薄暮冥冥”:傍晚时天气昏暗。

“霪雨霏霏”:形容细雨连绵不绝的样子。

“春和景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

“波澜不惊”:是岳阳楼月夜里风平浪静时的景色. 现在一般的说法是"无论遇到什么事都不会自乱阵脚,不惊不诧。

“一碧万顷”:一片碧绿,广阔无际。

顷,极言其广。

“岸芷汀兰”:岸边的香草,小洲上的兰花。

“宠辱偕忘”:受宠或受辱都毫不计较。

常指一种通达的超绝尘世的态度。

字词讲解一词多义夫:1)予观夫巴陵胜状那2)夫环而攻之发语词,不译3)未几,夫鼾声起丈夫观:1)予观夫巴陵胜状看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雄伟景象极:1)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尽2)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穷尽3)感极而悲者矣十分去:1)去国怀乡离开2)西蜀之去南海距离3)委而去之逃离,逃亡或:1.而或长烟一空有时2。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空:1。

浊浪排空天空2. 长烟一空消散通:1.政通人和顺利2 ,北通巫峡通向词类活用1.百废具兴(动词作名词,荒废了的事业)2.先天下之忧而忧(名词作状语,在……之前)3.后天下之乐而乐(名词作状语,在……之后)4.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名词作动词,作郡的长官)5.忧谗畏讥(名词作动词,说别人坏话)6.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形容词作名词,贤明之人)7.锦鳞游泳(用锦鳞代指鱼群)古今异义1.气象万千(古义:事态; 今义:天气变化)2.微斯人( 古义:如果没有;今义:微小)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古:景象;今:看)4.横无际涯(古:广远;今:与“竖”相对)5.浊浪排空(古:冲向天空;今:全部去除掉)6.予观夫巴陵胜状(古:指示代词,表远指,相当于“那”;今:丈夫,夫人)7.前人之述备矣(古:详尽今:准备)8.增其旧制(古:规模今:制度)中心思想通过迁客骚人登楼时或喜或悲的览物之情的分析议论,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勉励友人,警策自己。

范仲淹岳阳楼记表达的感情

范仲淹岳阳楼记表达的感情

范仲淹岳阳楼记表达的感情
岳阳楼记表达了范仲淹多种复杂的感情,包括对家乡的眷恋、对历史文化的敬重、对人民生活的关切、对未来前景的担忧等。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范仲淹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他描述了岳阳楼所在的群山、湖泊、桥梁、城镇等地貌和人文景观,以及在这片美好的土地上生活的百姓们的风土人情、习俗礼仪和传统文化。

范仲淹还特别关注了群众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水利工程、交通运输、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困难和需求。

同时,范仲淹也对当前的政治、军事、经济形势进行了判断和评价,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前途发出了深深的担忧。

总的来说,岳阳楼记充满了范仲淹深沉的爱国情怀和高尚的思想情操。

《岳阳楼记》范仲淹解析

《岳阳楼记》范仲淹解析
主旨句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先忧后乐、以天下为己任 8.范的仲济淹世借情此文怀委。婉地表达了对友人滕子京地劝勉,结尾作者
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慨叹。就全文来看,这句话有何 言外之意?
一方面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 胸襟和远大抱负;另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 人之心, 志存高远。
被贬职、被降职
做太守
第二年
通人和, 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 增其旧制, 刻唐
顺利 通“俱”, 全, 皆 于是
旧有的规模
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zhǔ)予(yú)作文以记之。
通“嘱”, 嘱托,

嘱咐
庆历四年的春天, 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 到了第二年, 政事顺利, 百姓安居乐业, 各种荒 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 扩增它旧有的规模, 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刻 在上面, 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指心理活动 因为
朝廷
民;处(chǔ)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唉!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 许不同于(以上)这两种心情,为什么呢? (是 由于)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 悲;在朝廷里当高官就为百姓担忧;在僻远的江 湖间不做官了就为君王担忧。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
小结
内容: 第一段: 交代写作背景与作记的缘由。 第二段: 描写洞庭湖远景,生发议论,引出两种情景。
(由岳阳楼的大观过渡到登楼览物的心情) 第三、四段: 描写阴晴两种天气的景色极其感受。 第五段: 阐述古仁人之心,抒发自己的远大抱负。
千古名句: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嗟(jiē)夫(fú)! 予尝求古仁 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 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 忧其民;处(chǔ)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 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yī)! 微 斯人,吾谁与归?

范范仲淹的诗岳阳楼记背后的故事

范范仲淹的诗岳阳楼记背后的故事

范范仲淹的诗岳阳楼记背后的故事
标题:《岳阳楼记》背后的历史烟云——范仲淹的忧乐情怀
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堪称散文的瑰宝。

这篇文章不仅以壮丽的词藻、深邃的思想赢得了千古赞誉,更因背后蕴含的忧乐情怀,让人感慨万千。

本文将带您探寻《岳阳楼记》背后的故事,领略范仲淹的文学风采。

一、范仲淹与《岳阳楼记》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

庆历六年(1046年),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守滕子京之邀,为重修岳阳楼作记。

这篇文章便是流传千古的《岳阳楼记》。

二、《岳阳楼记》背后的故事
1.岳阳楼的历史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城陵矶的滨江公园内,被誉为“天下江山第一楼”。

它始建于三国时期,最初为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兵台。

后来,历经多次毁损与重建,岳阳楼逐渐成为文人墨客吟咏赞美的对象。

2.滕子京重修岳阳楼
滕子京,字子美,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他在任巴陵郡守期间,决定重修岳阳楼。

滕子京深知范仲淹的文学才华,便邀请他撰写《岳阳楼记》。

而范仲淹也不负众望,以一篇《岳阳楼记》传颂千古。

3.范仲淹的忧乐情怀
《岳阳楼记》中,范仲淹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
著名论断。

这篇文章不仅描绘了岳阳楼壮丽的景色,更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

范仲淹的忧乐情怀,成为了后世文人志士的精神楷模。

三、结语
《岳阳楼记》背后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范仲淹的文学才华和忧乐情怀。

这篇文章犹如一座灯塔,照亮了我国古代文学史的道路,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岳阳楼记》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

《岳阳楼记》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

《岳阳楼记》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岳阳楼记》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10月17日)应至交好友岳州知州滕宗谅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

下面为大家带来《岳阳楼记》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快来看看吧。

1、作者简介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

唐宰相履冰之后。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后迁居苏州吴县(今江苏省吴县)。

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

1052年(皇佐四年)五月二十日病逝于徐州,终年64岁。

是年十二月葬于河南洛阳东南万安山,谥文正,封楚国公、魏国公。

有《范文正公集》传世,通行有《四部丛刊》影明本,附《年谱》及《言行拾遗事录》等。

2、创作背景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贬居邓州,此时他身体很不好。

昔日好友滕子京从湖南来信,要他为重新修竣的岳阳楼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

范仲淹一口答应,但是范仲淹其实没有去过岳阳楼。

庆历六年六月(即1046年6月),他就在邓州的花洲书院里挥毫撰写了著名的《岳阳楼记》一记叙文,这都是看图写的。

表现作者虽身居江湖,心忧国事,虽遭迫害,仍不放弃理想的顽强意志,同时,也是对被贬战友的鼓励和安慰。

范仲淹是北宋文革新运动的先驱。

他意识到宋初数十年来文章柔靡、风俗巧伪的危害,强调继承历史上进步的文学传统,并推荐当代能坚持风雅比兴传统的好作品,自己的诗文也代表着文学创作中的进步方向。

他的论说文旨在阐明民为邦本的重要性,议论风发,具有夺人的气势。

《岳阳楼记》是其传颂千古的名作。

文章提出正直的士大夫应立身行一的准则,认为个人的荣辱升迁应置之度外,“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全文记叙、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动静相生,明暗相衬,文词简约,音节和谐,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对比,成为杂记中的创新。

范仲淹岳阳楼记背景

范仲淹岳阳楼记背景

范仲淹岳阳楼记背景范仲淹是中国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军事家,他在政治上有卓越的才能,被誉为“北宋治世之冠”。

《岳阳楼记》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散文中的经典之作。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于北宋政和年间(1111-1118年)任滁州知州期间写成的。

当时,范仲淹在滁州主持修筑岳阳楼,他亲自参与了楼的规划、设计和建造工作。

《岳阳楼记》记录了范仲淹修建岳阳楼的经过以及他对楼的寓意和感慨。

背景范仲淹修建岳阳楼的背景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

北宋政和年间,范仲淹任滁州知州期间,他所在的南方地区已经成为金朝的囊中之物。

北方的河北等地也随时可能被金军攻占。

在这样的背景下,范仲淹深感中国的国运已经岌岌可危,他决心为此担当起责任。

范仲淹选择修建岳阳楼,是出于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赤诚之心。

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市洞庭湖畔,它是一座庞大的楼阁建筑,是当时中国南方地区的重要建筑物之一。

范仲淹选址岳阳楼的意义在于它的地理位置:它可以俯瞰洞庭湖的壮丽景色,同时也可以瞭望西北方的河北等地。

因此,修建岳阳楼不仅是为了展示壮丽的建筑风貌,更是为了借助楼台之势,寄托范仲淹对国家前途的期望。

岳阳楼作为范仲淹在滁州的一个重要项目,也是他在地方治理中的一种实践。

范仲淹奉命主持修筑岳阳楼,这也是他在政治上的一种表现。

他借助修筑岳阳楼的机会,希望通过展示楼的壮丽和设计,来鼓励民众的建设热情,激发人们对国家前途的希望。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表达了他修筑岳阳楼的初衷和目的。

在文中,范仲淹说:“忧患之思,捐躯于外;安乐之意,忘身于中。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这句话表达了范仲淹对国家兴亡的担忧,以及他个人肩负的责任。

修筑岳阳楼不仅是为了纪念伟大的历史,也是为了激励后人不计个人得失,甘于奉献,为国家的前途而努力。

范仲淹希望通过修筑岳阳楼来激发人们的家国意识和责任感,使他们能够以国家利益为重,努力奋斗,为国家的繁荣和安定作出贡献。

范仲淹还将岳阳楼与历史和文化相结合,使其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

范仲淹与岳阳楼记的故事

范仲淹与岳阳楼记的故事

范仲淹与岳阳楼记的故事宋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西夏国王李元昊入侵大宋西部边境,在定川寨大胜宋军,而后直取渭州(今甘肃省平凉市)和泾州(今甘肃省泾川县),泾州知州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得中进士,并且同属改革派)在招讨使范仲淹的支援下击退了西夏军,取得了泾州保卫战的胜利。

战争结束之后,滕子京大摆牛酒宴犒赏三军,特别是羌族首领和兵士,并安抚死者亲属,按当时边疆风俗在佛寺里为死难将士祭神祈祷。

后来,有人弹劾滕子京在泾州时滥用官府钱财,虽有当时任参知政事(相当于副总理)的范仲淹和谏官欧阳修为之辩白申冤,但还是被从京城贬到了凤翔府(今陕西省宝鸡市),后又贬往虢州(今河南省灵宝市)。

御史中丞王拱辰认为滕子京“盗用公使钱止消一官,所坐太轻”,于是,滕子京在庆历四年春又被贬到了远离京城的岳州巴陵郡(今湖南省岳阳市)。

仕途受挫的滕子京来到巴陵郡后,并没有一味地漫嗟荣辱、低沉消极,而是尽力为当地百姓办事造福,如扩建学校、修筑防洪长堤、重修岳阳楼等。

重修岳阳楼之后,滕子京给好友范仲淹写信请他作记,他在信中说“山水非有楼观登览者不为显,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并随信附送了一幅《洞庭秋晚图》,供范仲淹参考。

此时的范仲淹已被反对“庆历新政”的保守派们排挤出京城,由参知政事贬为邓州(今河南省邓州市)知州。

他深知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滕子京之心境,收到老朋友的信后,就开始了《岳阳楼记》的酝酿。

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九月十四日的晚上,邓州花洲书院内,夜风送爽,月光明媚。

范仲淹把《洞庭秋晚图》张挂起来,开始凝神构思。

他生于苏州吴县,幼时去太湖玩过,母亲改嫁后,又随继父到洞庭湖畔的澧州安乡(今湖南省安乡县)读书,所以对太湖、洞庭湖的风雨晴晦种种风情非常熟悉。

如今怀想起来,岳阳景色之妙,全妙在那一望无涯的洞庭湖,你看她“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

范仲淹岳阳楼记背后的故事

范仲淹岳阳楼记背后的故事

范仲淹岳阳楼记背后的故事《范仲淹岳阳楼记背后的故事》说起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那可是千古名篇啊!但你知道这背后的故事吗?范仲淹一生坎坷,多次被贬谪,但他始终心怀天下。

当年,他的好友滕子京被贬到岳州,重修了岳阳楼。

滕子京请范仲淹为岳阳楼写一篇记,范仲淹虽然从未到过岳阳楼,但凭借着滕子京给他描述的景象,加上自己丰富的想象和对人生的感悟,写下了这篇传世之作。

范仲淹在文中描绘了岳阳楼的壮丽景色,“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这气势,光想想都让人觉得震撼!可他写这篇文章,不只是为了写景,更是为了表达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就好比咱们普通人,遇到困难可能就会抱怨、退缩。

但范仲淹不一样,他不管处境多么艰难,都想着为国家、为百姓做点事。

这种精神,真的值得咱们好好学习!现在,每当我们读到《岳阳楼记》,不只是欣赏到了优美的文字,更是感受到了范仲淹那颗忧国忧民的心。

《范仲淹岳阳楼记背后的故事》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背后的那些事儿。

你想啊,范仲淹当时根本没亲眼见过岳阳楼,却能把它写得那么生动,是不是很厉害?这都多亏了他的好友滕子京。

滕子京跟他说了好多岳阳楼的情况,什么湖水啊,山峰啊,楼阁啊。

范仲淹听了后,脑子里面就像放电影一样,画面全出来了。

然后他拿起笔,刷刷刷就写了出来。

不过,这可不仅仅是写景色。

那时候范仲淹自己的日子也不好过,可他心里装的不是自己,而是天下的老百姓。

他觉得当官的就应该先为老百姓操心,等大家都过上好日子了,自己再享受。

这就像咱们村的老支书,自己家的事不管,整天为了村里修桥铺路忙活着。

这种人,才是真正的英雄!《岳阳楼记》能流传到今天,就是因为范仲淹的这份真情实意,让咱们每一个读的人都能感受到力量。

《范仲淹岳阳楼记背后的故事》咱来讲讲范仲淹写《岳阳楼记》背后的有趣故事。

你知道吗?范仲淹接到好友滕子京让他写岳阳楼记的请求时,那可是一点都没犹豫。

虽说他没去过岳阳楼,可凭借着滕子京的讲述和自己的想象,岳阳楼的美景就在他心里了。

岳阳楼记原文翻译

岳阳楼记原文翻译

岳阳楼记原文翻译岳阳楼记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一篇散文,文中描绘了岳阳楼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作者的愿望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下面是岳阳楼记的原文翻译:湖南岳阳楼,潇湘水阔,天岳嵯峨。

箫鼓喧喧,云雾缭绕。

望江急流勇进,山川奔腾。

沧海平铺,长河一洒。

欲穷千里状,更上一层楼。

烟波江上,楼台如海。

盘山头之峻峭,滔天巨浪奔涌。

晨光熹微,夕阳火约。

余悲秋风,惊梦如波。

江海几般能矣,英雄退避三舍。

青天白日朝光辉,好山好水好心灵。

万顷波涛声如雷,楼上楼下不可移。

青山四十载明月,岳阳楼前万里行。

悠悠白日,朝朝暮暮,红尘中人世寻。

古时王谢庭,垂老丹心。

邱山与人依旧莲花,纤纤小草一抹。

水雁上空,松江鱼跃。

故人情未已,人雁重相约。

谢朓楼记书,范仲淹继之,春江水暖,洪波数丈。

一片寒花凌波去,向阳城上看不住。

楼上楼下,重重叠叠,湖水蒸腾,云归山暗。

浔阳江头夜送舞,楚天明月清悠悠。

潇湘六朝那可说,百姓皆是瑜伽婆。

谁似东篱瓦上茶,一生几回寻。

湖内明月,楼前白露,早市小镇千车泥。

南楚游人亦走过,不觉已是暮春时。

秋水共长天水阔,岳阳楼高当此时。

九州沉,梁塔唤起国恨深。

楚舞楚歌十二时,南游为何每见君?岳阳楼上江山美,一江风月入空伦。

荷花黄蜡照井底,不遣魑魅显神功。

五岳遥连,楚楼浩渺。

千里归舟返短汀,纤云若片,烟销凤阙。

壮丽景象正好,勃勃帆风。

追悔无益,争人事非,有缘再游难逢。

此时风景当繁华,故人长》》剑华。

一片离群喝马飞,千人万人解明千。

故人远嫌无生事,百年等待岳阳楼。

江湖无限深深笑,乐府歌舞共天梁。

岳阳楼记原文的主旨是怀念故国之美、表达愿望,以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文中通过描绘岳阳楼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江山美景的赞叹之情。

文中既有对山川河流的描绘,也有对人情世故的触动,以及对故人的怀念和期待。

整篇文章热情洋溢,意境深远,给人以心旷神怡的感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仲淹与岳阳楼记《岳阳楼记》是如何产生的,教学此文,教师应与学生共同来寻这个根。

这个根,文中说的明白:“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属予作文以记之。

”滕子京虽谪但却使巴陵“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足见滕实为国之栋梁,他到任不到一年,便政绩卓著,遂重修岳阳楼。

在古时,修造亭台楼阁,往往撰文记叙建筑、修葺的过程和历史沿革,滕子京便请朋友范仲淹写记。

朋友相邀,焉有不做之理。

而此时的范仲淹,也正被贬在邓州作知州,真可畏“同是天涯沦落人”。

有所不同的是,范仲淹与滕子京在处世上相差很大。

滕子京“尚气,倜傥自任”,是个很有脾气的人,又有点刚愎自负,很难听进别人的意见,他对自己的无端遭遣始终耿耿于怀,常常口出怨言。

据说,岳阳楼落成之日,他的部下前来祝贺,他却说:“落甚成!待痛饮一场,凭栏大恸十数声而已。

”本当高兴之际,滕子京却万般悲伤涌上心头,可见他还没有走出谪官带来的打击。

可读《岳阳楼记》全文,你却找不到这样一种因被贬而生怨的情绪。

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出此范仲淹。

一般来讲,“放臣逐客,一旦弃置远外,其忧悲憔悴之叹,发于诗作,特为酸楚,极有不能自遣者。

”而范仲淹在遭受挫折打击时,却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洒脱自如,毫不介怀。

作为滕子京的朋友,范仲淹总想对他进行规劝却一直无缘开口。

后来滕子京给范仲淹去信,要他为岳阳楼写记,范仲淹才有机会为老朋友进言,文中写到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这些话,不仅是范仲淹用于自勉的,更是用来勉人的,劝勉谁?滕子京呀!找到了这个根,我们就能理解范仲淹写《岳阳楼记》,并不仅仅是为了记滕子京重修岳阳楼之事,更是为了借此文对老朋友做一劝勉。

如何劝呢?又不能直来直去,故要写得隐秘些。

以什么为托辞呢?当然是洞庭湖之景!他明写景,暗写自己对人生沉浮的看法,并劝老朋友要拿得起、放得下,做一个“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洒脱人。

在范仲淹看来,人的一生无怪乎有两种活法,一种是“以物喜,以已悲”。

像那些迁客骚人,因洞庭湖之景或喜(第四段)或悲(第三段),“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

”(见刘勰《文心雕龙》)故有见“淫雨霏霏,连月不开……虎啸猿啼”便生“去国怀乡,忧谗畏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有见“春和景明,波澜不惊……渔歌互答”便生“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之感。

一种是“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这种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进”忧其民,“退”忧其君,唯独不忧“已”!因为,他们的忧与乐已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子京老友,我多么想你成为这样一类人呀!“微斯人,吾谁与归!”此文撰于邓州,作者并未到过岳阳楼。

附:《岳阳楼记》赏析沿湘江顺流而下,经长沙再向前,一片烟波浩渺的大水映入眼帘,那就是“水天一色,风月无边”的洞庭湖了。

唐代诗人孟浩然在一首题为《临洞庭》的诗里写道:“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生动地表现了洞庭湖浩瀚的气势,成为千古绝唱。

诗中所说的岳阳,西临洞庭,北扼长江,自古以来就是南北交通的咽喉之地。

从洞庭湖上向岳阳远眺,最引人注目的是屹立于湖畔的一座三层的城楼,被蓝天白云衬托得十分壮观。

那就是著名的岳阳楼。

岳阳楼的前身,是三国时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

唐玄宗开元四年,中书令张说谪守岳州,在阅兵台旧址建了一座楼阁,取名岳阳楼。

李白、杜甫、白居易、张孝祥、陆游等著名诗人都曾在这里留下脍炙人口的诗作。

到北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谪到岳州巴陵郡做知府,第二年春重修岳阳楼,六月写信给贬官在邓州的好朋友范仲淹,并附有《洞庭晚秋图》一幅,请他写一篇文章记述这件事。

到庆历六年九月,范仲淹便写了这篇著名的《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全文只有三百六十八字,分五段。

第一段,说明作记的缘由。

这番交代十分必要,因为范仲淹既非岳阳人,又不在岳阳做官,可能根本就没来过岳阳,一个和岳阳没有关系的人忽然为岳阳楼作记,这是必须说明缘由的。

作者先提出自己的好朋友滕子京,说他被贬官到岳阳后,经过一年的时间,就做到了“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重修并扩建了岳阳楼,在楼上刻了唐代先贤和今人的诗赋,又嘱托我作一篇文章记述这件事。

这段文字简明扼要,把必须交代的背景,在文章开头集中地加以交代,后面就可以驰骋想象自由挥洒笔墨了。

第二段,不对岳阳楼本身作描写,而是由岳阳楼的大观过渡到登楼览物的心情。

这段文字的内容是写景,口气却是议论。

一上来就提出自己的看法:巴陵的美景集中在洞庭湖上,它衔远山、吞长江、汹涌着,流动着,无边无际。

这几句是从空间上形容湖面的广阔和水势的浩淼。

接下来两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则又从不同时间洞庭湖的不同景色,表现它气象万千的变化。

早晨阳光灿烂,把洞庭湖照得如同明镜一般,正如唐朝人张碧的诗里所说的“漫漫万顷铺琉璃”。

晚上云雾低垂,把洞庭湖笼罩在一片昏暗之中,正如宋朝人李祁在一首词里所写的:“雾雨沉云梦,烟波渺洞庭”。

以上几句抓住不同时刻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把它的万千气象很生动地渲染了出来,然后小结一句说:“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既然前人描述已经完备,而且有诗赋刻在岳阳楼上,范仲淹便不再重复。

人详我略,人略我详,转而写登楼览物之情:“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迁客,指降职贬往外地的官吏。

屈原曾作《离骚》,所以后世也称诗人为骚人。

既然洞庭湖北通巫峡,南极潇湘,湖边的岳阳楼便为迁客、骚人常常会集的地方。

当他们登楼观赏洞庭湖的景物时,心情能不有所差异吗?这几句是全文的枢纽,很自然地引出以下两段。

上面对洞庭湖的描写是客观的,以下则是设想迁客骚人观洞庭时的主观感受;上面的文字很简约,以下则洋洋洒洒,淋漓尽致。

第三段写览物而悲者。

这一段的大意是说:假若是在阴雨连绵的季节,一连几个月不放晴;天空阴风怒号,湖上浊浪排空;太阳和星星隐藏了它们的光辉,山岳也隐蔽了它们的形体;商旅不敢出行,船只全被损坏;当黄昏时分一切都笼罩在昏暗之中,只有那虎啸猿啼之声不断传入耳来。

这时登上岳阳楼,满目萧然,触景伤情,更会感到离开京城的哀伤和怀念家乡的忧愁,并且会忧心忡忡,畏惧小人的毁谤和讥刺,感伤到极点而悲恸不止了。

第四段写览物而喜者。

这一段的大意是说:遇到春天温和的日子,明媚的阳光照射在平静的湖面上,没有一丝儿波澜。

天色衬着湖光,湖光映着天色,上下是一片碧绿。

天上的沙鸥飞飞停停,水里的鱼儿游来游去。

岸边的花草散发出浓郁的芳香,沁人心脾。

在夜间还可以看到湖上的烟云一扫而空,皎洁的月光普照千里;月光与水波一起荡漾,闪烁着金光,月亮的倒影沉浸在水底,宛如一块璧玉。

渔歌的对唱,洋溢着无边的欢乐。

这时候登上岳阳楼,一定会心旷神怡,把一切荣誉和耻辱都忘掉了。

举杯畅饮,临风开怀,只会感到无比的欣慰和欢喜。

这两段采取对比的写法。

一阴一晴,一悲一喜,两相对照。

情随景生,情景交融,有诗一般的意境。

由这两段描写,引出最后的第五段,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在这一段里对前两段所写的两种览物之情一概加以否定,表现了一种更高的思想境界。

“嗟夫!”,是感叹词。

作者十分感慨地说,我曾经探求过古代那些具有高尚道德的人的心,与上述两种心情有所不同。

他们的悲喜不受客观环境和景物的影响,也不因个人得失而变化。

当高居庙堂之上做官的时候,就为人民而忧虑,惟恐人民有饥寒;当退居江湖之间远离朝政的时候,就为国君而忧虑,惟恐国君有阙失。

这么说来,他们无论进退都在忧虑了,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们必定这样回答:在天下人还没有感到忧虑的时候就忧虑了,在天下人都已快乐之后才快乐呢;作者感慨万千地说:倘若没有这种人,我追随谁去呢!表示了对于这种人的向往与敬慕。

文章最后一句“时六年九月十五日”,是交代写作这篇文章的时间。

《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生于公元989年,死于公元1052年。

字希文,吴县人,吴县就是今天的苏州。

他出身贫苦,两岁时死了父亲。

青年时借住在一座寺庙里读书,常常吃不饱饭,仍然坚持昼夜苦读,五年间未曾脱衣睡觉。

中进士以后多次向皇帝上书,提出许多革除弊政的建议,遭到保守势力的打击一再贬官。

后来负责西北边防,防御西夏入侵很有成绩。

一度调回朝廷担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的职务,可是在保守势力的攻击与排挤下,于宋仁宗庆历五年又被迫离开朝廷。

写《岳阳楼记》时正在邓州做知州。

《岳阳楼记》的著名,首先是因为它的思想境界崇高。

和它同时的另一位著名的文学家欧阳修在为他写的碑文中说,他从小就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可见《岳阳楼记》末尾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一生行为的准则。

孟子说:“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这已成为封建时代许多士大夫的信条。

范仲淹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贬官在外,“处江湖之远”,本来可以采取独善其身的态度,落得清闲快乐。

可是他不肯这样,仍然以天下为己任,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话来勉励自己和朋友,这是难能可贵的。

一个人要做到先忧,必须有胆、有识、有志,固然不容易;而一个先忧之士当他建立了功绩之后还能后乐,才更加可贵。

这两句话所体现的精神,那种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质,在今天无疑仍有教育意义。

就艺术而论,《岳阳楼记》也是一篇绝妙的文章。

下面提出几点来讲一讲:第一,岳阳楼之大观,前人已经说尽了,再重复那些老话还有什么意思呢?遇到这种情况有两种方法。

一个方法是作翻案文章,别人说好,我偏说不好。

另一个方法是避熟就生,另辟蹊径,别人说烂了的话我不说,换一个新的角度,找一个新的题目,另说自己的一套。

范仲淹就是采取了后一种方法。

文章的题目是“岳阳楼记”,却巧妙地避开楼不写,而去写洞庭湖,写登楼的迁客骚人看到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时产生的不同感情,以衬托最后一段所谓“古仁人之心”。

范仲淹的别出心裁,不能不让人佩服。

第二,记事、写景、抒情和议论交融在一篇文章中,记事简明,写景铺张,抒情真切,议论精辟。

议论的部分字数不多,但有统帅全文的作用,所以有人说这是一篇独特的议论文。

《岳阳楼记》的议论技巧,确实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第三,这篇文章的语言也很有特色。

它虽然是一篇散文,却穿插了许多四言的对偶句,如“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静影沉璧。

”这些骈句为文章增添了色彩。

作者锤炼字句的功夫也很深,如“衔远山,吞长江”这两句的“衔”字、“吞”字,恰切地表现了洞庭湖浩瀚的气势。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简洁的八个字,像格言那样富有启示性。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把丰富的意义熔铸到短短的两句话中,字字有千钧之力。

滕子京在请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的那封信里说:“山水非有楼观登览者不为显,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