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高考题汇编

合集下载

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高考试题汇编练习及答案解析

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高考试题汇编练习及答案解析

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高考试题汇编练习一、选择题1.(09江苏卷18)原生态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丰富人们文化消费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由此可见A.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进作用 B.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C.文化是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 D.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2.(09福建卷31)20XX年6月18日,中国邮政发行了《海峡西岸建设》特种邮票和邮资封。

《海峡西安建设》特种邮票形象地展示了海峡两岸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由此可见A.文化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 B文化能够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状况C.邮票成为展示文化款实力的载体D.发行邮票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3.(09天津卷9)某校开展了以“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主题的读书活动。

开展这项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其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有利于引导学生把握人生道理、实践人生追求。

这是因为①文化能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②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③有文化知识才会有崇高的道德④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转化为物质力量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4.(09山东卷20)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我国高度重视文化典籍的整理工作。

这是基于①文化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②优秀的文化典籍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③整理文化典籍有利于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④阅读文化典籍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中华文化A ①②④B ①③④ C①②③ D ②③④5.(08海南卷17)某地利用当地特色民族文化资源打造旅游业:以民族文化为内容,以民族村寨为载体,以原汁原味为亮点,建立原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开发原生态文化资源、发展旅游经济的成功经验表明(B)①原生态文化具有普遍的积极价值②原生态文化具有传播和发展的价值③文化与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交融④文化的价值在于能否创造经济价值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6.(08广东卷21)中国有些历史文化资源成为外国文化产业资源,如日本版《三国演义》、美国版《花木兰》等。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课时作业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课时作业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一、选择题1.地处华东的吴越文化,是典型的水乡文化,而处于内陆的滇黔文化则具有边陲山寨文化特征。

这主要说明( )A.文化现象无时不在B.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生活C.文化现象无处不在D.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解析: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作为不同区域的文化,具有不同的特征,这说明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生活,B正确切题。

A、C本身正确但与题意不符。

材料体现的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不是源远流长,D不选。

答案:B2.《乡村大舞台》是普通百姓的舞台。

老百姓将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的素材进行加工创作,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节目,给全国人民带来了美好的精神享受。

这说明( )①文化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②人们创造文化、发展文化和享用文化③文化就是人类的精神产品④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A.①②B.②③C.②④ D.③④解析:材料中“老百姓将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的素材进行加工创作”强调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人们创造、发展并享用文化,②④符合题意。

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①说法错误。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的全部精神活动和精神产品,③说法错误。

答案:C3.近年来,广东省坚持以创新理念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大力推进媒体融合创新、文化服务创新、文化科技创新、文化业态创新、文化金融创新,积极拓展文化发展新空间,优化文化发展要素支撑,努力构建文化发展新格局。

这些举措( )①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②说明文化产业发展是经济转型的关键③表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④折射出文化发展需要政府政策支持A.①② B.③④C.①④ D.①③解析:材料中发展文化的措施主要强调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也体现了政府制定相关政策促进文化发展,①④符合题意;②夸大了文化产业的作用,排除;文化具有双重性,“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的说法错误,排除③。

答案:C4.在古代,老百姓只能穿着素色麻布衣服,于是人们用“布衣”和“白丁”来形容老百姓;绫罗绸缎只有贵族官员才能享用,于是贵族少爷便被叫作“纨绔子弟”。

2020年高考政治[必修3]一轮复习课时训练: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2020年高考政治[必修3]一轮复习课时训练: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第三部分文化生活文化的作用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编者选题表知识点题号难易度文化的内涵、特点与形式1、2、3、4、5、6、7易、易、易、中、易、中、中文化的社会作用8、9 中、易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10、11、13、14 中、中、难、难文化与综合国力12、13、14 中、难、难一、选择题1.下列活动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①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②商业银行吸收居民存款③中国女排第四次获得女排世界杯冠军④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A.①②B.③④C.①③D. ②④解析:B 本题考查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①属于政治现象;②属于经济现象;③属于文化现象;④既属于政治现象,也属于文化现象。

2.近年来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不断兴起,他们参加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活动,近距离感受着中华文化的气息。

下列选项对于“中国寻根之旅”理解正确的是( )A.文化素养的培养离不开社会生活的体验B.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C.是不断增强我国文化影响力的客观要求D.他们要做各国文化交流的使者解析:A “中国寻根之旅”是一次体验社会生活的活动,旨在通过社会生活的体验,接受中华文化的熏陶,培养良好的文化素养,A符合题意。

B说法明显错误。

C、D均不符合题意。

3.(2016保定模拟)曾国藩是晚清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既有中兴名臣的美称,又有“卖国贼”的恶名,可谓毁誉参半,褒贬不一,但对他的家书无论是欣赏他的人还是鄙视他的人都推崇备至。

他的家书不仅是一部记录家常的书信集,更是一部蕴藏着为人处世、持家教子的智慧书。

下列对曾国藩家书理解正确的是( )A.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对个人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B.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可以自然而然地转化为物质力量C.文化是物质力量,可以转化为精神力量D.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解析:D “他的家书不仅是一部记录家常的书信集,更是一部蕴藏着为人处世、持家教子的智慧书”,表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D符合题意;A说法过于绝对;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但是必须通过实践活动, B、C说法错误。

3年高考高考政治 第一单元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精品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

3年高考高考政治 第一单元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精品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1.(2014北京文综,25,4分)“天人合一,顺时而食。

”一家老字号食品企业在这一古老智慧的启发下,随着二十四节气的更替,推出了清明的青团、谷雨的椿芽酥、立夏的青梅饼、芒种的乌梅酥、大暑的荷叶饼等广受消费者欢迎的时令点心。

这表明( )①民族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②民族文化的传承要以市场经济为前提③传统文化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持久影响④文化与经济之间具有相互交融的关系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手机已从简单的通话工具演变为个人信息智能终端设备。

至2012年底,我国手机用户突破11亿。

回答下题。

2.(2013四川文综,9,4分)如今,手机已是更新换代频率最高的电子产品,手机支付、办公、游戏、社交、网络浏览等已成为一种消费时尚和文化现象。

这体现了( )①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②文化是科技发展的动力③文化决定人的价值取向④文化改变人的生活方式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2013江苏单科,21,2分)韩国某外交官说:“如果外国人对韩国歌手有更多的关注,逐渐地他们就会喜欢上韩国……如果他们喜欢韩国,他们就会购买更多的韩国产品。

这就是我们试图推广的。

”这启示我们( )①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②文化生产力对现代经济起决定作用③必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回答下题。

4.(2012安徽文综,8,4分)世界各地有很多闻名遐迩的城市雕塑,如希腊雅典的雅典娜神像、丹麦哥本哈根的美人鱼等,它们体现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品位。

这些被人们称作“城市的眼睛”的雕塑( )①意味着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②彰显着世界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③蕴含着城市生活美好的精神追求④决定着城市生存发展的文化方向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2012广东文综,31,4分)广东某县依托葛洪等历史名人的文化遗产,致力于挖掘当地独特的中医药文化和宗教文化,力塑文化旅游品牌。

高中政治 文化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测试题

高中政治 文化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测试题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知识引导一、本课主要目标1.了解文化的含义,感受文化的力量。

2.明确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辩证关系。

3.了解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特点及其影响。

4.理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5.知道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极为重要的战略任务。

二、本课知识网络三、疑难问题解析1.文化的分类文化具有丰富多样的形式,我们可以从不同方面对文化进行分类。

例如,可以从性质方面把文化分为先进文化、健康有益文化、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从地域方面把世界文化分为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从显现形式方面分为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从意识形态性与非意识形态性两方面进行区分;等等。

2.文化的作用经济、政治和文化共同组成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其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又反作用于政治和经济。

文化有古今、地域、民族、阶级之分,也有先进、落后与腐朽之别。

不同性质的文化对政治、经济的影响不同。

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而落后、腐朽的文化则阻碍社会的发展。

不同民族文化对该民族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我们国家之所以只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能走别的道路,我国几千年积累的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3.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在当今时代条件下具有新的特点,即三者相互渗透、相互交融。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推动下,出现了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经济政治文化一体化的趋势。

所谓经济文化化,是指在现代经济中,文化、信息等因素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文化经济化是指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科技、教育、人才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例题】生活中,我们看到文化越来越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光彩,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鲜活的亮色:饮食文化琳琅满目,服饰文化五光十色,器具文化色彩斑斓,管理文化、营销哲学、企业文化更是经济生活中的热点。

《文化生活》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同步高考真题(含答案)

《文化生活》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同步高考真题(含答案)

《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同步高考真题1、(2013海南卷16).我国西南地区的悬棺文化散发着谜一般的魅力。

考古人员在四川珙县发现371幅历经风雨的悬棺岩画。

画面中的钓鱼狩猎、骑马竞技、舞蹈杂耍、舞刀弄剑等场景依稀可辨,让现代绘画艺术家惊叹不已。

该考古发现佐证了:①精神文化越古老越接近社会生活的本质②精神文化总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③精神文化的价值不因时代变迁而改变④精神文化的展示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2015江苏卷18)我国在倡导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注重通过文化及其产业先行来淡化地缘政治效应,旨在促进沿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政治互信更加深入,人文交流更加广泛,不同文明互鉴共荣。

【到“腾讯课堂”搜索“雷亭”或“馒头课堂”观看同步视频讲解】这说明A.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B.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C.一定的文化决定一定的经济、政治D.文化交融能消除国家间的政治分歧3.(2015天津卷10)“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在太湖边上的杨湾村,夜里曾“聒噪”的蛙声,如今成了农民增收的资源。

有人根据当地青蛙多的特点,想到在银色月光里听着蛙唱。

喝着碧螺春,可能是城里人向往的惬意生活,于是用这个文化创意建起“青蛙村”,搞起休闲游,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这体现了A.文化对经济发展有促进的一面B.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C.文化创意增强了人的精神力量D.古典文化提升了人的需求层次4.(2015课标卷Ⅱ20)2015年1月,有韩国某电视台拍摄、韩国导演执导的全景式反映当代中国发展成就的纪录片《超越中国》在韩国热播,引起热烈反响。

创韩国同类电视纪录片收视率的新高。

《超越中国》在韩国热播①推动中韩两国文化交流上了一个新台阶②显示当代中国文化得到韩国民众的广泛认同③反应中国的经济实力与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④表明当代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引起韩国民众的关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2015四川卷10)短短几年间,M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从仅有几个合伙人的公司发展成为全球民用小型无人机的领航者。

政治《文化生活》主观题整理(含答案)

政治《文化生活》主观题整理(含答案)

《文化生活》主观题整理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考点1.文化的力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先进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促进作用;落后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第一课第二框:文化与经济、政治考点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考点3.加强文化建设对提升综合国力的意义1、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例题1:《战狼2》不断刷新国产电影票房记录,成为最热门话题。

片尾一幕“中国公民:当你在海外遭遇危险,不要放弃! 请记住,在你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常常使影院掌声雷动。

它的成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增强。

作为大众文化的电影,下面是有代表性的网友评价:“龙的传人”:这部叫好又叫座的影片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典范。

它唤醒了社会的正气与勇气,激发了国人的自豪感和归属感,看到了非洲人民的可爱和战争的残酷,传递出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呼唤和平理念!“北方的狼”:《金刚狼3》国内公映时,制片方特别提示:小学生及学龄前儿童应在家长陪同下观看。

《战狼2》则没有做到,而是过于直接的血腥暴力、刀刺屠杀等场面,对未成年人产生负面精神影响。

这启发中国电影人追求票房时,也要在为未成年人成长护航的细节上更加精细用心。

从“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角度,分析影片《战狼2》上映的意义。

2021版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课时训练新人教版

2021版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课时训练新人教版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编者选题表知识点题号难易度文化的内涵、特点与形式1、2、3 难、难、易文化的社会作用4、13、14 中、中、难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5、6、7、8、9、10、11、13中、中、中、易、中、中、中、中文化与综合国力12、14 易、难一、选择题1.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为了建设美丽中国,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某市通过新闻媒体常态化开展环保宣传教育,让环保理念深入人心,使全体市民成为自觉的环保践行者。

这表明( )①先进的文化能帮助人们树立科学的生态文明观②大众传媒能直接影响人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③市民的环保理念可以通过教育逐步培养而成④开展文化活动有助于强化人们的社会责任意识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B 通过开展环保宣传教育,让环保理念深入人心,使全体市民成为自觉的环保践行者,说明先进文化能帮助人们树立科学的生态文明观,也说明市民的环保理念可以通过教育逐步培养而成,①③正确;文化能够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而不是大众传媒直接影响人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排除②;开展积极、健康的文化活动才有助于强化人们的社会责任意识,排除④。

2.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具有很高的农业历史文化的研究价值,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

纪录片《二十四节气》雅俗共赏地向观众展示中国传统历法对中国自秦以来农耕生产、生活繁衍以及数千年来对国人衣食住行、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影响。

由此可见,二十四节气( )①对于研究世界农耕文明的演进有重要意义,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②拓展了农业历史文化传播的途径,丰富了文化传播的手段③既是人们农业生产实践的产物,又被人们获得和享用④是中华民族生存的精神依托,影响着人们的实践和认识活动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解析:B 纪录片《二十四节气》向观众展示中国传统历法对中国自秦以来农耕生产、生活繁衍以及数千年来对国人衣食住行、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影响,表明二十四节气作为我国的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世界农耕文明的演进有重要意义,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也体现出它既是人们农业生产实践的产物,又被人们获得和享用,①③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拓展农业历史文化传播的途径及丰富文化传播的手段,排除②;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的精神依托,④错误。

最新高考政治总复习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课时作业3练习试卷

最新高考政治总复习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课时作业3练习试卷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一、单项选择题1.台湾作家龙应台曾说,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

这说明(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②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③文化对社会发展有深刻影响④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有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③2.“文以载道”在中国文化中是根深蒂固的,下列对于“文”与“道”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①“文”与“道”的的关系是物质载体与精神内涵的关系②“文”与“道”的关系反映了文化与物质的关系③透过“文”可以透视作者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④“文”属于文化的范畴而“道”则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A.①③ B.①②C.②④ D.③④3.在“向人民报告——庆祝新中国成立65周年暨说唱中国梦优秀曲艺节目展演”上,100多个节目亮相舞台,包括相声、小品、快板、数来宝等50余个曲艺品种,向祖国献礼,为人民说唱。

这表明( )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②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③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④文化能够直接影响社会发展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4.随着中央八项规定深入人心,不尚奢华、反对浪费、厉行节约成为当今时代的关键词。

2016年,作为中秋的“主角”月饼也“悄然变身”,脱下“华丽的外衣”,走起了亲民路线。

这说明( )①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影响社会的发展②文化是影响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③文化对个人和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④文化能够决定个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A.①④ B.①②C.②③ D.③④5.由广西德利投资集团德利AICC项目总冠名的德利AICC——宝铸狂草书法音乐会。

集书法、音乐、古诗词、舞蹈、歌曲、服饰、酒文化、茶文化等多种文化艺术形式与传统文化于一身,使观众陶醉在中华千年文化的熏陶中。

这表明( )①文化是纯粹的精神产品②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③有了文化才有人类社会④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享用文化A.②③ B.①④C.①③ D.②④6.2016年8月16日,第二十二届中国月饼文化节在京举行开幕式。

高三政治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高考试题汇编练习及答案解析.doc

高三政治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高考试题汇编练习及答案解析.doc

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高考试题汇编练习一、选择题1.(09江苏卷18)原生态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丰富人们文化消费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由此可见A.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进作用 B.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C.文化是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 D.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2.(09福建卷31)2008年6月18日,中国邮政发行了《海峡西岸建设》特种邮票和邮资封。

《海峡西安建设》特种邮票形象地展示了海峡两岸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由此可见A.文化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 B文化能够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状况C.邮票成为展示文化款实力的载体D.发行邮票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3.(09天津卷9)某校开展了以“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主题的读书活动。

开展这项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其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有利于引导学生把握人生道理、实践人生追求。

这是因为①文化能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②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③有文化知识才会有崇高的道德④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转化为物质力量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4.(09山东卷20)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我国高度重视文化典籍的整理工作。

这是基于①文化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②优秀的文化典籍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③整理文化典籍有利于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④阅读文化典籍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中华文化A ①②④B ①③④ C①②③ D ②③④5.(08海南卷17)某地利用当地特色民族文化资源打造旅游业:以民族文化为内容,以民族村寨为载体,以原汁原味为亮点,建立原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开发原生态文化资源、发展旅游经济的成功经验表明(B)①原生态文化具有普遍的积极价值②原生态文化具有传播和发展的价值③文化与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交融④文化的价值在于能否创造经济价值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6.(08广东卷21)中国有些历史文化资源成为外国文化产业资源,如日本版《三国演义》、美国版《花木兰》等。

2011高考文化生活一轮复习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2011高考文化生活一轮复习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答案】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给经济以重大影响。某 市打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文化支撑,吸引 了大量投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②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某市积极发展旅游文化产业,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③劳动者素质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某市大力发 展教育事业,开展技术培训,提高了劳动者素质,为经济 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解析】本题以山东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为切 入点,考查政治和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考核学生获取和 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 力。本题中,结合材料联系课本理论知识应从文化的作用 、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 等角度分析即可。
正确理解文化的内涵 (1)正确把握文化概念,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文化 是一种精神活动。文化不是指人们从事的经济活 动、政治活动,而是指除此之外的人们的全部精 神活动。文化活动与经济活动、政治活动最本质 的区别在于它是精神活动。②文化包括人类所创 造的全部精神产品。③文化有意识形态与非意识 形态之分。意识形态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而 非意识形态文化则没有阶级性。
B
7.2009年7月17日《人民日报》报道:5年来,山东省文化 产业增加值每年新增近百亿元,按当年价格计算年均增长 19.9%,占GDP的比重均稳定在2.7%以上,2008年文化产业 增加值突破850亿元。为加快实现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 跨越,山东把文化产业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确定 文化产业增加值到2010年达到或超过1 000亿元,到2015 年占GDP比重达到或超过5%。 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说明山东实现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 省跨越的重要意义。
B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 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但 又可以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 大影响。 (2)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先进的、 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 阻碍社会的发展。

新人教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课时达标必修3

新人教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课时达标必修3

文化与社会1.(2016·福建厦门质检)2015年,W市不断加大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力度,促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全面发展。

该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370多亿元,占全市GDP 的比重超过15%,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兴产业。

这表明( )①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并反作用于经济的发展③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④文化是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旨在考查知识再现及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小。

该市文化产业实现的增加值及其在GDP中的比重,能够表明①②。

③强调的是经济对文化的决定作用,与材料不符。

经济是文化繁荣发展的基础,④颠倒了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故正确选项为A。

2(2016·广东湛江一中期中).齐白石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国画大师。

抗战时期,白石老人久居沦陷的北平,心绪意境往往用诗与画寄托。

这说明( )A.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一定的文化形式B.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C.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D.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解析:“心绪意境往往用诗与画寄托”,体现了人的精神活动需要依托,离不开一定的文化形式或文化活动,A项正确。

答案:A3.(2016·山东烟台一模)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

我国传统的“礼仪”由古人的祭祖仪式发展而来,经孔子、孟子、董仲舒等反复改铸,终至形成完整的哲学体系与礼仪程序,规范着人们的心理情操、是非观念及生活行为。

可见( )①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②文化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展③文化礼仪一旦形成,它对人们的影响就总是积极的④礼仪修养是人们文化修养的核心和标志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解析:③错误,文化礼仪如果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对人们的影响则是消极的;④错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修养的核心和标志。

高中政治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第

高中政治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第

体味文化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扬剧出自江淮,江南的清柔与江北的朴实,孕育出《双下山》《种人麦》般的清新风格。

川剧出自巴蜀,重庆的火辣味道和云贵的奇谲风俗催生出“变脸”“喷火”般的瑰丽色彩。

这最能说明( )A.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B.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C.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生活D.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解析】上述材料说的是在不同区域,人们的文化生活表现出各自特有的色彩,故选项C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文化与实践的关系,故排除A;选项B与题意没有关系,故排除;选项D说法错误,因为在人类产生之前,没有文化,故答案选C。

【答案】 C2.孔雀开屏,不是为了让其他的鸟儿欣赏它美丽的羽毛;蝴蝶翩翩起舞,不是为了展示舞姿供他人欣赏;蜜蜂筑造蜂房,也不是为了展现建筑艺术的精巧。

只有人才会为了自己和他人的精神愉悦,去从事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

这说明( )A.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B.文化是人的唯一素养C.文化是一种社会力量D.文化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解析】根据题意,题中只有人才会为了自己和他人的精神愉悦去从事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体现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故A入选。

B选项观点错误,文化不是人的唯一素养,故排除。

C选项观点错误,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而不是社会力量,故排除。

D选项观点错误,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但文化不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故排除。

【答案】 A3.我国西南地区的悬棺文化散发着谜一般的魅力。

考古人员在四川珙县发现371幅历经风雨的悬棺岩画。

画面中的钓鱼狩猎、骑马竞技、舞蹈杂耍、舞刀弄剑等场景依稀可辨,让现代绘画艺术家惊叹不已。

该考古发现佐证了( )①精神文化越古老越接近社会生活的本质②精神文化总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③精神文化的价值不因时代变迁④精神文化的展示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题中材料“考古人员在四川珙县发现371幅历经风雨的悬棺岩画。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一课测试题.doc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一课测试题.doc

《文化生活》第一课复习测试填空: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________及其产品。

它既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具有意识形态的部分,又包括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是一种_______ 现象,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表现出来。

文化是由______ 创造出来的,为人所特有的,文化是人们________的产物。

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素养,他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______培养出来的,并通过日常生活中的________ 表现出来。

3、文化作为一种______力量,能够在、中转化成______ 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4、经济处于_____地位。

一定的经济和政治_______一定的文化。

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_______。

文化有其自身的_________ 和相对的_________ ,不同的民族文化对经济和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

5、当代社会,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__________的特点日益显著。

6、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的国家,借助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虚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

这使世界范围内推行与反对文化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7、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竞争日趋激烈。

在的竞争中,备受世界各国关注。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_______ ,__________ 和_________ 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_________。

选择题1、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1)西双版纳的植物王国(2)张家寨、九寨沟的自然风光(3)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4)大汶口文化遗址(5)宗教活动、宗教教义和宗教建筑(6)克隆技术(7)伦理道德观念(8)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制度(9)乡镇企业(10)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国家统治机器A、(1)(2)(3)(4)(5)B、(6)(7)(8)(9)(10)C、(3)(4)(5)(6)(7)D、(3)(5)(7)(9)(10)2、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是因为()A、思想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反作用B、精神能够决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C、只有先进思想文化才能反作用于事D、错误的思想文化不以一定的经济、政治为基础3、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之所以要坚持“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崇尚先进、反对落后”,是因为:()A、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有本质的区别B、先进、科学的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C、只有先进的、科学的文化才会对社会发展起重大影响D、文化有先进与落后、科学与庸俗之分问答:在当今世界中,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地位越来越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高考题汇编(二)1、(2011高考江苏卷20)某些发达国家借助跨国公司,通过向世界各国输出产品、以产品为载体的文化和附加条件的科技等手段,在全球推行“软征服”,以达到影响或改变其他国家国民价值观的目的。

该材料告诉我们①文化与经济、政政是相互交融的②世界多极化发展充满了矛盾斗争③必须警惕国际交往中的文化霸权主义④跨国公司促进了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2、(2011高考天津卷4)台湾果农为提高水果附加值,把冰激凌灌入柿饼中,使之有双重口味,并别出心裁地将其取名为“你柿我的冰激凌”。

由于加入了文化元素,该商品推向市场后受到消费者热捧。

这体现了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B.文化创新决定社会实践的发展C.文化总能推动经济的发展D.文化发展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4、(2011高考北京卷26)我国“十二五”规划提出“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挂怀,注重心理疏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这是“社会心态”一词首先出现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国家重视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是因为A.社会心态受社会现实的制约B.社会心态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C.社会心态是影响社会现实的精神因素D.社会矛盾主要通过调整社会心态来化解5、(2010北京卷)25.《阿凡达》是一部运用3D技术制作的电影,目前已创造了超过27亿美元的全球票房,并带动了3D相关产业的发展。

这体现了①文化对经济的重大影响②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③文化生产力的日趋重要④文化以经济发展为基础A. ①②B. ①③C.②④D.③④6、(2010广东卷)31.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

”该句诗可以体现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②文化是由文人创造的③文化具有继承性④文化影响人的精神世界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7、(09天津卷9)某校开展了以“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主题的读书活动。

开展这项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其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有利于引导学生把握人生道理、实践人生追求。

这是因为①文化能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②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③有文化知识才会有崇高的道德④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转化为物质力量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8、(09福建文综31)《海峡西安建设》特种邮票形象地展示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由此可见A.文化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B文化能够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状况C.邮票成为展示文化款实力的载体D.发行邮票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9、(09广东政治31)“超女选秀”节目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由此推动了“大众选秀”节目的流行。

这反映“选秀”作为一种文化活动(双向)A、与经济相互交融B、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C、对经济具有反作用D、是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10、(09江苏卷18)原生态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丰富人们文化消费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由此可见A.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进作用 B.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C.文化是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 D.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11、(2011高考安徽卷37)2011年初,随着“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和《角度篇》在一些国家的热播,“中国形象”成为媒体热议的话题。

话题一文化是国家形象的灵魂文化在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和推广中发挥这重要作用,如蕴含着团圆、和谐理念的中国春节,日益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也带来了新的商机;孔子学院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科技创新成就赢得了世界赞誉----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力,提升了国家形象,增强了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

(1)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

(12分)12.(2010·陕西文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世界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极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涌现出“百老汇”、“好莱坞”等知名文化品牌,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一文化产业大国;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日本和韩国注重发展文化产业,迅速成为文化产业大国。

有人据此认为: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

当前,世界经济不景气,对于我国部分省市落实文化强省(市)发展战略,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也许是不可多得的“良机”。

材料二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早期,文化成为招商引资的重要媒介。

近年来,在很多地方,文化不仅仅是“陪衬红花的绿叶”,而且直接登上了经济舞台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实现了从“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到“文化唱戏”的转变。

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09年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产值月均增幅达17%,其中电影、图书和舞台剧等,收入增长更高达20%以上。

(1)根据材料二,有人认为,从“文化搭台”到“文化唱戏”,体现了人们对文化功能认识的深化。

你赞同这种看法吗?运用文化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6分)(2)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意义何在?请对制定文化强省(市)战略提出方法论的建议。

(4分)13、(2010高考·福建卷39)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重要的思想资源,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有人认为,“民本思想和‘以人为本’的产生都是与当时的社会条件向适应的,其政治运用的目的根本上是一致的。

”请你运用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的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价。

(8分)14、(2010高考·浙江卷41)近年来,浙江省政府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在经济上,着力改变传统工业层次低、布局散、竞争力弱的状况,推进新兴产业,发展现代农业,培育各类专业市场,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投入和转移支付的力度,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和城镇化建设,力推“家电下乡”,建立和健全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制度等。

在文化上,实施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电影放映“2131”、送戏送书下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等一系列文化工程,推进农村文化建设。

有人认为:“统筹城乡发展,政府只要多出钱就行了,不必搞什么文化工程。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

(12分)15、(09山东文综28)材料三山东省将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作为融入环渤海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九次代表大会的决议和山东省十届人大四次套议审议通过的省“十一五规划纲要,均捉出要加强该经济区的规划建设,山东省人民政府组织相关学科领域的专家进行了大量研究论证,并于2008年制定出台了《黄河三角洲高教生态经济匡发展规划》(6)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上述做法的理论依据。

(8分)第一课答案1、B2、A3、C4、C5、B6、C7、B8、B9、(AC) 10、D11、【答案】(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文化反作用于经济。

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机遇,也给世界带来商机。

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提高了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升了中国国家形象。

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更多的人通过中华文化了解中国,中国国家形象提升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12\2)答案一:不赞同。

文化具有满足人们精神需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等功能。

材料二中,从“文化搭台”到“文化唱戏”,只强调了文化的经济功能,而忽视了其他功能。

答案二:赞同。

“文化搭台”只看到文化对经济的服务功能,“文化唱戏”则认识到文化本身的经济功能。

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体现了文化具有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等功能。

(3)文化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发展文化产业,能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掌握国际竞争主动权。

制定文化强省(市)战略,可以借鉴经验,但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3、【答案】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民本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都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产物。

传统的民本思想是剥削制度的产物,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的基础上。

②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传统的民本思想有利于缓和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根本上是为了巩固剥削阶级的统治。

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实践促进了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根本上是为人民服务。

14、【答案】农村的发展不仅需要经济的发展,还需要文化的发展。

经济是文化的基础,然而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

实施一系列农村文化建设工程,可以为农村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文化建设既需要物质载体,也需要正确引导。

实施文化工程,不仅有助于农村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也有利于保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方向。

因此,统筹城乡发展,政府既要给钱,也要加强文化工程建设。

15、【答案】(6)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给经济以重人影响。

某市打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文化支撑,吸引了大量投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②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某市积极发展旅游文化产业,促进了经济的增长,③劳动者素质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某市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开展技术培训,提高了劳动者素质,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