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A版二年级上册第八课《古诗二首》教案

语文A版二年级上册第八课《古诗二首》教案
语文A版二年级上册第八课《古诗二首》教案

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学科:教师:第周

教研组长:教导主任:校长:

教学设计

教研组长:教导主任:校长:

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完整版)301页

第一单元 大自然是个奇妙无比的世界,有许许多多令人惊叹的奥秘。为什么小蝌蚪和它们的妈妈长得不一样?能变成汽、云、雨、冰雹和雪的“我”究竟是什么?植物妈妈又是怎么传播种子的呢?本组教材以“自然科普”为专题来编排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本组课文,学生们走进大自然,了解自然知识,激发学生观察自然、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本单元还安排了“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语文园地一”和“快乐读书吧”。 课题 内容简说 小蝌蚪找妈妈 本文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我是什么这是篇拟人的科学短文,以朴实而生动的语言,讲述了水的变化及其利与害。 植物妈妈有办法 作者以诗歌的形式介绍了植物中的“蒲公英”“苍耳”“豌豆”等传播种子的方法,揭示了大自然的奇妙。 1.会认55个生字;会写30个生字;学习25个生词;掌握多音字“教、没、为、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引导学生体会大自然的奇妙并从中理解大自然所蕴含的道理。 4.培养学生自主识字和独立阅读的能力,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知识、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1.会认55个生字;会写3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教、没、为、得”;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学生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知识,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1.《小蝌蚪找妈妈》………………………………………………………… 2~3课时 2.《我是什么》……………………………………………………………… 2~3课时 3.《植物妈妈有办法》……………………………………………………… 2~3课时 语文园地一…………………………………………………………………… 3~4课时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交流中理解课文内容,养成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的习惯,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自主识字、主动积累词汇的习惯,激发学习兴趣。 1.小蝌蚪找妈妈 课题小蝌蚪找妈妈课型新授课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古诗二首》课文原文及教案(最新)

【篇一】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古诗二首》课文原文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篇二】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古诗二首》教案:登鹳雀楼 教学要求 1.学会6个生字。认识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本课生字卡片,朗读课文录音带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提示课题 同学们还记得黄河吗?它是我国第二大河。从青海省流出,经过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等省区,在山东流入渤海。在黄河流过的山西

永济县有一座的高楼,叫鹳雀楼。(板书部分课题:鹳雀楼)一千多年前的一个傍晚,诗人王之涣登上这座楼,看到远处太阳正在慢慢地落下,楼下滔滔的黄河水奔流东去,兴奋不已,写下了一首诗(板书“登”完成课题)《登鹳雀楼》。 齐读课题。注意读准“登”字。 这座楼后来被黄河水冲毁,但是这首诗,却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 二、范读课文 三、自学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要求: 1.借助汉语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2.画出本课要求掌握和要求认识的字,读准每个字音。 四、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 楼入穷目更层 登鹳雀依 2.朗读课文。(指名朗读,齐读) 五、了解课文大意,指导朗读 1.登上鹳雀楼,诗人看到了什么?(指导看图:远处,太阳靠近山头,慢慢地落下去。楼下,黄河水奔腾着,流向大海。) 2.读诗句: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教师示范读出夕阳夕下、河水滔滔的情境,再学生反复练读。 3.眼前的景象吸引着、鼓舞着诗人,他想怎么样?读第三、四行。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知识点汇总 第二单元 第5课《藤野先生》 1.文学常识 《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础。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代表作小说集《狂人日记》、《呐喊》、《彷徨》,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散文集《朝花夕拾》。文体:回忆性散文。 2.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通过回忆作者在日本留学期间同藤野先生交往的生活片段,赞扬了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真挚和深沉的怀念,同时追忆了作者弃医从文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同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和崇高的爱国主义净胜。本文线索明线: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暗线:爱国情 3.重点字词 畸形(jī)不逊(xùn)绯红(fēi)发髻(jì)芦荟(lúhuì)驿站(yì)教诲(huì)芋梗汤(yùgěng)杳无消息(yǎo)油光可鉴(jiàn)抑扬顿挫(yìyáng)

第6课《回忆我的母亲》 1.文学常识 文题中的“回忆”是“回顾”的意思,“我的母亲”即指作者朱德的母亲——钟太夫人。本文是朱德在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后写的一篇感情真挚、文笔朴实的回忆录。题目点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常见的线索:1.以时间推移或空间转换为线索;2.以具体的事物或事物特征为线索;3.以人物或人物特征为线索;4.以中心事件为线索;5.以思想感情为线索。(每一部叙事性文学作品都有一条或一条以上的线索,但主要线索一般只有一条,副线都要围绕主线展开。) 回忆录是追记本人或他人过去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一种传记文体。其主要特点有:内容真实可靠,不能虚构;一般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可以写一件事的全过程,也可以记录某些生活片段;以叙述为主,可以兼有描写、抒情和议论;语言表达上追求朴素自然,不求华丽。 2.文章思想内容 作者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歌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叙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务必崇尚的感情,表达了自己要以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语文第三册总案 一、教材编排 本册教科书构建了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科书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组织了八组教材内容。依次是:美丽的秋天,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热爱祖国,怎样看问题、想问题,友好相处、团结合作,关爱他人,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热爱科学。每个专题的涵盖面都比较宽泛,避免了局限性。教材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具有一定的德育价值。 每组教材都包括导语、一课“识字”、四~五篇课文以及“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的形式多样,有词语、成语、谚语、三字经、对联、儿歌等。全册课文共三十四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语言生动,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本册课文不再全文注音,多音字随文注音,生字在当页文下列出,注有汉语拼音并配有赏心悦目的背景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语文园地”包括四个栏目:我的发现──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特点及构字规律,掌握识字的方法;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复习学过的字词,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练习;口语交际──在双向互动的口语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展示台──给学生提供展示课内外学习所得的舞台。 八组课文之后,安排了六篇选读课文,供学生课外阅读。最后是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全册要求认识的字,有450个。生字表(二)是全册要求会写的字,有350个。这两种不同要求的字分别在课后练习里标明。除了“识字”和课文外,在“语文园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求认识的字。 二、学习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 2.认识450个字,会写35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了解意思,不作字形分析,不要求书写。要求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语文教案 识字1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有收集词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 自制生字卡片、收集关于秋天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孩子们,过了炎热的夏天,我们走进了凉爽的秋天。秋天的景象真美呀,就像一幅多彩的图画。 二、读中识字。 1学生自由试读词语。 2分组互助读词语,再开火车读词语。 3出示生字,学生自主认读(读准前后鼻音和平翘舌音的字“层、尽、染、淡、登、翠、爽、壮”。) 4开火车读生字。 5 同桌卡片抽读。 三、朗读感悟。 1 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画面。 2 分组试读,互相帮助,力求读正确。 3 多媒体演示秋天的画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4 学生边读边想象,联系大自然实际,整体感悟词语的意思。 5 多种形式读。

(1)开火车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美读,要求读得有感情。 (3)自由读给喜欢的小伙伴听。 四、在读中巩固识字。 1选词语,读词语。出示图片,选出与图上景色相对应的本课词语,读一读。 2分小组读“我会读”中的词语,巩固认读生字。 3 自编字谜,在编字谜、猜字谜的过程中自主识字。 五、在应用中巩固识字。 1给生字找朋友(组词语)。 2卡片游戏《找朋友》。 六、在写中巩固识字 1 认读字音。 2 根据规律分析字形,记住字形。 如,“宜”与“实”,上边都有一个宝盖儿,区别在于“宜”的下边是个“且”,“实”的下边是个“头”。 3 分组说说自己喜欢的记字方法。 4 说说难写的字和容易写错的字。 5 师范写,学生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注意指导偏旁和部件的占格位置,把字写正确,写美观。 6 学生练习。 七、实践活动 “庆丰收”: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农民收获了粮食瓜果,我们收获了词语。分小组 整理收集到的秋天的词语,在班上展示、交流,看谁获得了词语大丰收。 关于秋天的词语 一叶知秋春种秋收春兰秋菊春花秋月秋色宜人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课文知识点(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课文知识点(人教 版) 课题 整体感知 重难点生字识记 理解思路 词语了解 重点语句分析 朗读训练突破口 0我是什么 这是一篇科普小短文,通过生动的语言像我们展示了水的三态变化及存在位置、与人们的关系。 字音: 晒太阳 温和 暴躁 淹没〔ò〕 灾害 主线: 我是谁?在什么条件下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飘浮:借助风力飘在空中。 温和:和气,顺服。 暴躁:爱发脾气。 灌溉:用水浇庄稼。 淹没:文中指大水把庄稼淹了。 冲毁:大水冲坏。 有时候我穿着白衣服,有时候我穿着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把红袍披在身上。人们管我叫“云”。 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 用简笔画或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有利于朗读的训练。 字形: 冲:两点水。 害:中间是“丰”字。 黑:四点底,表火。器:字形记忆。 *浮、灾、器 课后练习 学习扩词,积累好词,学过的要会写。 回声 童话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向我们展示了回声产生的原因。

字音: 倒影〔dào〕 波纹 主线: 听了青蛙妈妈的话你知道回声是怎么产生的吗? 倒影:物体映在水里的影子。 荡回来:返回来。 奇怪极了:十分奇怪。 半圆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连起来,好像一个大月亮。 孩子,你的叫声就像这水的波纹。水的波纹碰到河岸又荡回来。你在桥洞里叫,声音的波纹碰到桥洞的石壁,也要返回来。这样,你就听到自己的声音啦。 读好对话,可以分角色演一演。 字形: 岸:字形的识记。 游:右部不是反文。猜谜记忆。 *纹 字义: 圆—园倒—到 纹— 课后练习 积累好句,学过的要会写。

太空生活趣事多 这是一篇科普小品文,向我们介绍了太空生活与地面的不同,十分有趣。 字音: 即使 塑料 咳嗽 主线: 太空生活都有那些有趣的事情? 你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 宇航员:驾驶宇宙飞船的人员。 太空:地球大气层以外的空间。 即使:就算。 不过,要想睡上一个安稳觉,宇航员必须把自己绑在睡袋里。 喝水的时候,如果用普通的杯子,即使把杯子倒过来,水也不会往下流。因为在宇宙飞船里,水失去了重量。宇航员要想喝到水,得使用一种带吸管的塑料杯。 正确、流利 字形: 须:根据字形记。 必:笔顺。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下列词语字形、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诘责(jié) 畸形(qí) 绯红(fēi) 查无消息(yǎo) B.慰勉(miǎn) 锃亮(zèng) 不辍(chuò) 抑扬顿挫(cuò) C.盎然(àng) 刀鞘(qiāo) 侏孺(rú)藏污纳垢(gòu) D.吹虚(xū) 简陋(lòu) 荧光(yín) 油光可鉴(jiàn) 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1)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正人君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 为富不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即将亲眼见到大活人之前,他们对自己所想象的这位文坛泰斗形象颔首低眉,敬重有加,内心的期望扩大到诚惶诚恐的地步。 诚惶诚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每逢骤雨猝至,这两位物理学家就匆忙把设备搬进棚屋,大开着门窗让空气流通,以便继续工作,而不至于被烟窒息。 窒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美丽的颜色》——玛丽·居里——《居里夫人传》 B.《回忆我的母亲》——朱德——《朱德选集》 C.《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三作家》 D.《藤野先生》——鲁迅——《朝花夕拾》 4.把下面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①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 ②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③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 ④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A.③②④① B.④①②③ C.④①③② D.③②①④ 5.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将走的前几天,他叫我到他家里去,交给我一张照相,后面写着两个字道:“惜别”,还说希望将我的也送他。 B.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C.直到生命的最后十年,他脸上笼罩的厚厚一层阴云才消除了;直到人生的晚秋,俊秀之光才使这块悲凉之地解冻。 D.有一天,玛丽像期盼别人已经答应给的玩具的小孩一样,怀着热切的好奇心说,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 【内容标准】 课程标准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 一、基础性目标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做到会认61个字,会写42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学生能收集词语,并能体会到秋天的美丽、多彩。 3.要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引导学生按偏旁给熟字分类,提醒学生在识字、阅读的过程中,注意积累词汇。 4.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部分课文和相关段落。 二、发展性目标 1.感受秋天的美好,体会美好的生活是勤劳的人们创造的,领略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2.激发学生观察、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秋天景物和气候的特点,知道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培养学生留心我们身边所有事物的良好品质。 3.培养学生主动背诵古诗、搜集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喜爱。【教学内容分析】 本组教材包括《识字1》、《秋天的图画》、《黄山奇石》、《植物妈妈有办法》、《古诗两首》和《语文园地一》。内容十分丰富,以秋天为线索,又不局限于秋天的景色。本组教材的导语,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可通过朗读导语,走进秋天,了解秋天,学生可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秋天的美好,体会美好的生活是勤劳的人们创造的,领略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本册教科书构建了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课时】13--15课时 识字1 【教学目标】 一、基础性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能够整体感悟词语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了解秋天美丽景色和秋天的气候特 点。 二、发展性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收集词语的兴趣,并能灵活运用。 2.感受秋天的美好,体会美好的生活是勤劳的人们创造的。 【教学重点难点】识字写字,理解词语意思,感受丰收的景象。 【教学流程】 一、自读识字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刚刚过完了炎热的夏天,度过了愉快的暑假,谁能说几个描写夏天的词语?(学生充分说)现在我们走进了凉爽的秋天,秋天真美呀!谁能说几个描写秋天的词语?(学生充分说)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些描写秋天的词语。(板书课题识字1) 2.学生自由读词语,用笔标出不认识的生字,想办法认识它们,并把词语多读几遍。 二、合作交流 1.老师小黑板出示要求认识的生字。 yícéng jìn rǎn dié cuì shuǎng gǔ dēng huá 宜层尽染叠翠爽谷登华1)学生自主认读。 2)同桌互相检查读。 3)小组内合作教读。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识字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认“宜、层、染”等12个生字,会写“宜、色”等10个生字。 (2)识记12个成语,大致理解词意,并能熟练朗读词语。 2、过程与方法 (1)以学生为主体,根据音节掌握字音,熟读成语。 (2)以图文对照的方式引导学生想象成语所表达的画面,大致理解成语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美好,使学生的情感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生对秋天的热爱和向往之情;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识记12个成语,大致理解词意。 2、引导学生借助画面与生活实际的联想来理解词意。 3、“叠、翠、爽”等字的字形识记及掌握一字多组的方法。 教学准备:自制生字卡片、收集关于秋天的词语。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 2、掌握字音,熟读成语,以图文对照的方式引导学生大致理解词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在你们的印象中,秋天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呢?(引导学生各抒己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景色宜人的金秋时节。(板书课题) 二、读中识字 1、学生自由试读课文。要求:读准平、翘舌音,前后鼻韵母。 2、分组互助读词语,再开火车读词语。 3、出示生字,学生自主认读(读准前后鼻音和平翘舌音的“层、尽、染、淡、登、翠”等字) 4、开火车读生字。 5 、同桌卡片抽读。 三、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2、分组试读,互相帮助,力求读正确。 3、指导观察教材秋天的画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4、学生边读边想象,联系大自然实际,整体感悟词语的意思。 5、多种形式读。

(2)指名读,要求读得有感情。 (3)自由读给喜欢的小伙伴听。 四、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秋天是一首诗,秋天是一首歌,她已经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丰收的粮食告诉我们秋天来了;各色的瓜果告诉我们秋天来了。同学们,只要你是生活的有心人,你就能感觉到秋天就在我们的身边! 五、布置作业 1、规范地抄写本课的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成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采用多种形式认读本课要求会认的12个生字,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认真书写10个生字。 2、复习巩固成语,通过理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在应用中巩固识字。 1、给生字找朋友(组词语)。 2、卡片游戏《找朋友》。 二、在写中巩固识字 1、认读字音。 2、根据规律分析字形,记住字形。 3、分组说说自己喜欢的记字方法。 4、说说难写的字和容易写错的字。 5、师范写,学生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注意指导偏旁和部件的占格位置,把字写正确,写美观。 6 、学生练习。 三、实践活动(收集描写秋天的词语): 秋风过耳秋风萧瑟秋雨绵绵秋收立秋中秋节 四、总结课文 教师:同学们,秋天是那么美丽,她永远是属于我们的,她时刻向我们敞开多彩的胸怀,就让我们走进秋天,融入大自然吧,我们一定会发现生活中的一切是那么美好! 五、课堂作业 1、熟练地朗读课文和课后词语。 2、收集有关秋天的词语。 3、画一画你见过的秋天景色。 板书设计: 识字1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附答案 (本卷100分,完卷120分钟) 学校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选出音形义全对的一项()(2分) A.触(cù)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的样子)心里感到悲伤。凑(c?u)合:将就。 B.低眉顺(shùn)眼:形容心情惆怅的样子。取缔(dì):明令取消或禁止。

C.从(cōng)容不迫:不慌不忙,沉着镇定。猝(cù)然:突然,出乎意外。 D.情有可圆(yuán):在情理上说得过去。尴尬(gāngà):神色、态度不自 然 2.根据语境在括号中写出恰当的词语。(4分) ①哪知老境却如此tuí()唐!他触目丧怀,自然情不得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suǒ()屑便往往触他之怒。 ②信客沉稳地点点头,他看得太多, 对这一切全能理解。都市里的升沉荣辱,震颤着长期迟dùn()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mǐn()感的神经 末梢。 3.下列词语中有4个错别字,请找出来改正在后面的横线上。(4分) 风靡一时脍炙人口陈词 烂调司空见惯娴熟深暗 莫名其妙自明得意因地制宜可见一斑别出新裁

4.你知道吗?鲁迅先生惜时如金,请举出他的两句相关的名言。(4分) (1) (2) 5.根据课外阅读的名著,补全下面的对联。(2分) 《朝花夕拾》忆亲人师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默写。(8分) (1)默写孟浩然的《早寒江上有怀》一诗中的后四句。(4分) , , (2)默写崔颢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的前四句。(4分) ,。,。 7.下面一段话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设 叙永县龙凤乡中心校陈明飞 教学目标: 1、认识“枣、浅、秃、忍、呗、虽、乘、思”八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3、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比较,体会课文内容,并懂得道理 教学难点: 使学生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引题 1、孩子们,你们喜欢春天吗?你看,春天的使者小柳树来了,还带来了它的朋友小枣树呢!(出示课件)说说看,这两棵小树,你最喜欢谁?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小柳树和小枣树的童话小故事,板题,齐读。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字词过关。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生字的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把课文读准确。 2、对照小树叶中的拼音把圈出的生字再读两遍,之后同桌同学在生字条里相互指认生字。 3、出示课件检测生字认记情况。 (1)带拼音读;指名读,小老师领读。 (2)去掉拼音齐读, 4、开火车认读词语。(课件出示) 三、研读课文,感悟体验。 1、结合课文插图用心默读课文,看看能读懂什么,遇上不明白的地方作上记号。 2、生自由汇报,师相机引导。 (1)外形方面: ①小柳树和小枣树长得一样吗?你能用哪些词说说它们的样子?(相机板书) ②春天的小柳树长得真美,我们一起来读读描写它的句子吧!(课件出示句子)学生齐读。 ③师配音美美地范读,并同时用课件演示小柳树的生长过程。 ④学生评议后再读。 (2)语言方面 ①小柳树确实长得太漂亮了,那么看着旁边一点儿也不好看的小枣树,它是怎么说的呢? ②指导感情朗读小柳树的话。 ③读了小柳树的话,你认为它怎么样? ④小枣树长得不好看,是不是就没一点用处,就什么也比不上小柳树呢?(板书:结果实)指导读有关句子。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课时教案

6阿长与《山海经》 第二课时 一、重点研读:买《山海经》(第18~28段),思考并讨论下列问题: 1.在这部分中,作者详细叙述了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经过。请学生复述买书原因、经过、结果。 明确:事情起因:“我”曾在远方叔祖那里看到过,后来一直渴慕着绘图《山海经》。可远方叔祖那儿已无处可寻,买吧,有没有好机会。因此,“我”对《山海经》一直念念不忘。 经过:阿长向“我”问《山海经》事,他告假回家以后四五天,他将《山海经》给“我”买来了。 结果:“我”深受感动,从而不由得对长妈妈产生了新敬意。 2.文中写了哪些人对待这件事态度?用了什么样表现手法?作用是什么? 明确:文中写道那位远房叔祖疏懒,别人又不肯真实回答“我”,而长妈妈主动来问,“我”知道他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他说了,就连“我”也不抱什么希望,没有料到长妈妈会帮助“我”。这里用了对比写法,突出了长妈妈善良和对“我”细致入微关爱之情。 3.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明确:“我”想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阿长不识字,没文化,不知道《山海经》是怎样的一部书,何况她一向似乎并不善于关心“我”,因此她不会理解“我”渴望得到《山海经》的心情。这表明“我”对阿长心存隔膜乃至轻视。 4.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有什么反应?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明确:“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失了。表现了“我”得到绘图《山海经》的欣喜之态。可谓又惊又喜,感激不尽。 5.你怎样理解文中说的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 明确:因为这件事,“别人不肯做”,谁也没有阿长那样知“我”心,谁也没有阿长那样热心;别人也“不能做”,有画的《山海经》很难找,要跑多少路,

部编版人教版语文小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全套】

温馨提示:本教案适用于部编最新版教材,望大家谨慎下 载。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教师______ 日期________ 【学情分析】 我班有学生42名,男生22名,女生20名。有3名学习困难生。经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汉字知识积累,不过对偏旁部首的认识还不熟。汉语拼音巩固率一般,音序清晰,这为本册的音序查字法打下了基础。写字姿势正确,但有4人因身体原因及习惯不良,需再加强写字习惯的督促。大多数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较好。本学期计划进行每天中午半小时学生的自由阅读时间,再加大阅量。 【教材分析】 新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的的课文选篇强调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教学,此外还适 当兼顾时代性。和原来人教版作比较,课文数量总的是减少了。但这不等于教学总量减少,而是几个板块的内容调整,使教学内容更丰富,也更有效。减少汉语拼音的难度,让拼音教学服务于识字教学。课改之后流行的各种版本语文,都把人文性放在最重要位置,另外,很重视引起学生的兴趣,甚至多选时文”这不 能说不好,但不能偏了,新教材回到守正”的立场,大家会发现,很多经典课文这次又回来了,尚未沉淀的时文”目对少了。有一个变化非常明显,就是传统文化的篇目增加了。 一、关于识字写字: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会使 用音序查字法,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养成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重视写字姿势的习惯培养。(重在学会方 法和习惯)二年级学生识字、认字量较大,学生每天的书写生字量很大。此时学生书写的多为合体字,对汉字的间架结构有了一定的认识,是学生形成良好书写习惯的关键期。结合课堂内的写字指导渗透一些相关的书法知识,对学生大有好 处。学生如果在写字过程中初步具有了一定的书法意识,自然会有意识的将字写 好,也许开始写得慢一些,但到后来习惯、字体已经形成自然就写得又快有好。减少一个字的书写遍数,给学生以宽松的作业时间,重在写字质量上提出要求。舍得拿出课时进行书法教学和比赛,必然会促使班级整体书写水平的提高。教师和学生必然从中获益匪浅。 二、关于阅读积累:二年级的阅读还要继续重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这里的习惯包括喜欢阅读,经常读书,把读书当作一种自我实现的手段的习惯,这里还包括这阅读目标里所讲的第2、3、10条: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喜欢图书、爱护图书”这些方面。目前学生已达到了近千字的识字量,已经掌握了部首、音序两中查字方法,具备了独立阅读的能力。给学生提供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篇目,让他们爱上读书,形成自觉读书的习惯,学生的视野会更加开阔。 三、关于写话:第一学段对写话没有统一的要求,但强调了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 感叹号。”由此可知,写话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首先让学生喜欢写,乐于写,为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课文原文及教案 路透社斯德哥尔摩1901年12月10日电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 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每 年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 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作出贡献的人。” 1901年的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有: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 现了X射线;荷兰的范托夫(化学奖),他发现了化学动力学定律和 渗透压定律;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血清法的研究方 面卓有成就;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有:瑞士的迪南,他于1864年建立了红十 字会;经济学家帕西,他建立了促动国际仲裁的各国议会联盟。 从即日起,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由4个机构(瑞典3个、挪威1个)颁发,从按诺贝尔遗嘱建立的基金中拨款。授奖仪式每年 于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挪威的 奥斯陆举行。 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以后又发明了多种 炸药,这使他获得了巨额收入。1896年诺贝尔逝世时,这笔巨款用来 设立诺贝尔奖金。他留下来的资金每年的利息将支付这5种诺贝尔奖金。诺贝尔基金会是这笔资金的合法拥有者,并管理这笔资金的投资,但与诺贝尔奖的评定无关。诺贝尔的评议权属于瑞典和挪威的诺贝尔 奖评委会。 【篇二】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 案 教学目标:

1.能利用已学的新闻知识分析课文,并从文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了解作者通过新闻传达的事实及新闻立场。 2.学习消息的语言特点。 3.学习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 教学重点: 1.学习消息语言的特点。 2.学习倒金字塔结构的新闻写作方式。 教学难点: 学习消息语言的特点。 教学创意: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延伸拓展、比较阅读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一)ppt展示莫言和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照片,问:图片上的这两个人同学们理解吗?他们获得了什么荣誉? 学生回答。明确:莫言和屠呦呦,他们都获得了诺贝尔奖。 (二)追问激趣:莫言和屠呦呦因为诺贝尔奖可谓是家喻户晓, 诺贝尔奖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呢?同学们了解诺贝尔奖吗? 教师补充:诺贝尔奖是世界各类奖项中地位的奖项,截止2021年,诺贝尔奖共授予了892个人和24个团体,通常被认为是颁奖领域内最 重要的奖项,有着公认的性。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1.小蝌蚪找妈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细读课文,了解小蝌蚪在找妈妈的历程中,逐渐发育成青蛙的几次形体变化和几经曲折最后找到青蛙妈妈的经历。 2.通过小组交流讨论,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小蝌蚪、大青蛙的外部特征,培养学生全面认识事物的能力和朗读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3.知道青蛙是有益动物,会捉害虫。我们要保护小蝌蚪和小青蛙,做环保小卫士。 4.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借助手指玩具,分角色演一演,使学生在朗读表演中,进一步理解词句的意思,充分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知识的热情,能自觉保护小蝌蚪和青蛙,争做环保小卫士。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精神和自主学习的意识。3.通过质疑、解疑,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了解小蝌蚪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和小蝌蚪在鲤鱼妈妈和乌龟的帮助下,怎样找到青蛙妈妈的经历,并从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想象力,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时应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

教学流程: 第一教时 (一)出示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1.读题 2.质疑:①小蝌蚪长什么样?②它的妈妈是谁?长什么样?③小蝌蚪是怎么找到妈妈的? (二)读通课文 1.自由读。(碰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同学或生字表二中的拼音老师)2.读给同桌听,互相正音。 3.看连环画,找到相应的小节,一起读一读。 4.自由选择文中的一个小节读给大家听。 (三)学习生字 会认字:塘、脑、袋、灰、哇、教、捕、迎、阿、姨、宽、龟、顶、披、鼓 会写字:两、哪、皮、跳、就、肚、孩、 生字组词 塘táng 鱼塘yútáng 池塘chítáng 脑nǎo 大脑dànǎo 脑袋nǎo dai 头昏脑涨 袋dài 袋子dài zi 一袋yīdài 酒囊饭袋 灰huī灰色huīsè灰心huīxīn 万念俱灰 哇wā好哇hǎo wā哇啦wālā 教jiào 教室jiào shì教育jiào yù因材施教

部编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教案)

2017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第8课《古诗二首》2课时教学设计

讲授新课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演示第4-7张幻灯 片)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2)说一说这些生字偏旁是什么? “楼”的偏旁是“木” “依”的偏旁是“亻” “尽”的偏旁是“尸” “层”的偏旁是“尸” (3)指导生字的笔顺。 以“依”、“层”为例指导。 2.学习组词。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A.教师领读 B.男女生比读C.同桌互读。 楼(楼房)(高楼)依(依然)(依靠) 尽(尽力)(尽头)层(上层)(楼层) 3.认识了生字宝宝,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古诗。(插入音频素材1)(演示第8张幻灯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相关链接(演示第9张幻灯片) 王之涣,字季凌,唐朝著名诗人,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二、精读课文 1.古诗题目解读。(演示第10张幻灯片)1、学生根据老师 出示的生字卡输 出字的读音。 2、同学之间交流 互相提问识记生 字。 让学生在轻 松的状态下 识记生字词。 熟悉古诗及 朗读节奏。 认识作者。

题目的中心词是什么? 诗人要登什么地方呢? 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2.接下来我们一起读一读诗的前两句。(演示第11-18张幻灯片)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1)重点词语解释: 黄河:世界第六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也被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 (2)“白日依山尽”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这句话是说,傍晚太阳依傍山峦落下。 (3)“依山尽”说明了什么? 这是对什么景物的描写? (4)同学们,你们觉得在什么时候,太阳会离山很近? (5)诗人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 (6)这句诗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什么景象呢? (7)“黄河入海流”说的又是什么意思呢? 滔滔黄河水朝着大海汹涌奔流而去。 这描写的是什么样的景物?登。 鹳雀楼。 太阳离山很近。 远景。 太阳落山的时候。 傍晚。 傍晚太阳慢慢落 下山时的景象。 解读题目。 了解鹳雀楼。 品读诗句。 了解重点词 语。 精读诗句。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第6课阿长与《山海经》】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憎恶zēng wù书斋zhāi震悚sǒng 诘jié问 (点拨:“憎”不要误读成zèng,“恶”、“诘”是多音字。) 2.解释下列词语。 (1) 絮说:絮絮叨叨地说。 (2) 震悚: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 3.用恰当词语填空。 (1) 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 (2)《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精致得多了。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阿长与<山海经>》的作者是鲁迅,选自《朝花夕拾》,你还能写出两篇出自这部散文集的文章题目吗?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 【第7课背影】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奔丧sāng差chāi使簌sù 蹒跚pán shān 颓tuí唐箸zhù 点拨:注意多音字“丧”、“差”的读音。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满院狼(jí) 藉晶(yíng) 莹妥(tiē) 帖 琐(xiè) 屑 点拨:不要把“藉”误写为“籍”,“莹”误写为“萤”。 3.解释下列词语。 (1) 典质:(把财产、衣物)典当、抵押出去。 (2) 惨淡:凄惨暗淡,不景气。 (3) 赋闲:失业在家。 (4) 勾留:短时间停留。 (5) 蹒跚: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6) 触目伤怀:看到(眼前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 (7) 情郁于中:感情积聚在心里。 (8) 颓唐:衰颓败落。 4.用恰当的动词填空。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最新版)

第1课时: 教学内容:1、认识个生字。会写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成语,体会其中的韵律感。 教学目标:认识个生字。会写个字。 教学重点:认识个生字。会写个字。 教学难点:认识个生字。会写个字。 教具:生字卡、挂图 学具: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1、听老师或同学讲《拔苗助长》的故事,揭示课题。 2、教师简介成语的特点。如,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有的成语从字面上不难理解,像“后来居上”。有些成语必须知道来源或典故才能懂得意思,像“杯弓蛇影”。 二、初步朗读课文。 1、边读边想想成语的意思 2、出示“识字”中的成语。 3、听示范朗读。 4、学生自己朗读,读准字音。 三、资料交流 1、课前布置预习,查找资料或请教父母,了解成语大意或故事内容。 2、学生自愿上台交流。我知道XXXX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我能讲XXXX这个故事…… 3、请听的同学说说,听了同学的介绍,自己知道了什么。

第2课时: 教学内容:流利地朗读成语,体会其中的韵律感。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成语,体会其中的韵律感。 2、初步感知成语的特点并有收集成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成语,体会其中的韵律感。 教学难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成语,体会其中的韵律感。 教具:生字卡、挂图 学具: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读词识字 1、自由朗读,不会的字看书上的注音拼读。 2、自愿读,师生正音。提示:寸,平舌音;彰、障,分清声调。 3、出示字卡,学生认读。 4、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5、指导读全文,读出韵味,巩固认字。 二、课外阅读指导 1、读本组后面的课文,想一想,课文与本课哪个词语的意思相同或相近。 2、找成语故事读一读,积累几个你喜欢的成语。 三、指导写字: 本课八个要写的字中,有六个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重点指导左右结构的字。要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观察、分析字形,运用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律把字写规范,写美观。补:第四、五两笔要短,右边不过竖中线,左边不要写成“”。拔:左窄右宽,捺要舒展,右边不要写成“发”。所:左边的笔顺是。助、功:右边都是“力”字,“横折钩”的“折”笔要往左斜,不能写垂直。

2018新版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2018年秋改版最新审定 最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学科:; 任课班级:; 任课教师:;

教材分析 新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的的课文选篇强 调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教学,此外还适当兼顾时代性。和原来人教版作比较,课文数量总的是减少了。但这不等于教学总量减少,而是几个板块的内容调整,使教学内容更丰富,也更有效。减少汉语拼音的难度,让拼音教学服务于识字教学。课改之后流行的各种版本语文,都把人文性放在最重要位置,另外,很重视引起学生的兴趣,甚至多选“时文”。这不能说不好,但不能偏了,新教材回到“守正”的立场,大家会发现,很多经典课文这次又回来了,尚未沉淀的“时文”相对少了。有一个变化非常明显,就是传统文化的篇目增加了。 一、关于识字写字: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会使用音序查字法,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养成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重视写字姿势的习惯培养。(重在学会方法和习惯)二年级学生识字、认字量较大,学生每天的书写生字量很大。此时学生书写的多为合体字,对汉字的间架结构有了一定的认识,是学生形成良好书写习惯的关键期。结合课堂内的写字指导渗透一些相关的书法知识,对学生大有好处。学生如果在写字过程中初步具有了一定的书法意识,自然会有意识的将字写好,也许开始写得慢一些,但到后来习惯、字体已经形成自然就写得又快有好。减少一个字的书写遍数,给学生以宽松的作业时间,重在写字质量上提出要求。舍得拿出课时进行书法教学和比赛,必然会促使班级整体书写水平的提高。教师和学生必然从中获益匪浅。 二、关于阅读积累:二年级的阅读还要继续重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这里的习惯包括喜欢阅读,经常读书,把读书当作一种自我实现的手段的习惯,这里还包括这阅读目标里所讲的第2、3、10条:“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喜欢图书、爱护图书”这些方面。目前学生已达到了近千字的识字量,已经掌握了部首、音序两中查字方法,具备了独立阅读的能力。给学生提供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篇目,让他们爱上读书,形成自觉读书的习惯,学生的视野会更加开阔。 三、关于写话:第一学段对写话没有统一的要求,但强调了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由此可知,写话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首先让学生喜欢写,乐于写,为第二学段的自由表达,奠定基础。在一年级基础上学生现在已经具备了写连贯的五六句话的 水平。为了和三年级的习作相衔接,经常进行练笔是很有必要的。在一年级基础上,二年级要逐步提高写话的句子质量,会正确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