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
[论文]专题一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专题一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知识点一: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夏商的政治制度“家天下”的制度由夏朝开始商朝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
主要政治制度是内外服制度。
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重视占卜。
2,西周的分封制目的:巩固西周统治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后代诸侯权力: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诸侯义务:对天子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力役。
作用:稳定统治秩序,周王确立天下共主的地位,扩大疆域。
局限:诸侯的独立性较大,诸侯权力过大。
例题:(2010·新课标文综)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河南、河北B,湖南、湖北C,山东、山西D,广东、广西3,西周的宗法制含义: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利,维护政治联系。
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保证王权稳定。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影响:宗法制凝聚了宗族,强化了王权,把“国”和“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
周礼,是各级贵族政治生活和生活准则,是维护宗法分封制度的工具。
例题:(2010·广东)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A,宗法制B,郡县制C,君主专制D,中央集权制4,礼乐制度含义:各级贵族的政治生活准则。
分封制互为里表互为补充礼乐制宗法制考点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背景:BC221年,秦统一六国基本内容:…… 例题(2008·江苏)秦朝建立后“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解释:中央官制即三公九卿制,“三公”即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军事)。
历史影响:考点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中央对地方的控制)1,中央集权的发展秦朝确立,加强中央集权汉朝:西汉初年,郡国并行引发七国之乱,武帝颁布“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
唐朝:实行道、州、县三级制。
宋朝:实行路、州、县三级制,派文官任地方长官,设转运使管财政,抽调地方精兵。
中国古代封建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1]
中国古代封建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中国制度史一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
中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随着夏朝——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的建立而开始出现。
秦朝是古代有开创性的时代,它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历代沿用,并不断加强完善。
一、中国古代早期国家政治制度:中国古代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特点:①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②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③形成完备的分封制与宗法制④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①源于夏②备于周③建立中央、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②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中央制度演变特点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①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清明元宋唐隋汉郡县制秦地方中央特点朝代汉承秦制传承开创承前启后进一步加强有新发展空前加强发展顶峰发展完善中朝尚书台外朝郡国州郡县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州县二级道州县三级二府三司参事文臣路州县一省二院行省制皇帝、三公九卿废省设三司废中相分六立阁康设南书房 雍设军机处秦朝:御史大夫,兼理全国监察事务汉武:刺史,13个州监察区东汉:刺史,逐增地方行政权和军权隋朝:同汉朝唐太宗:(道台史),10道监察区北宋:(监司),改唐朝“道”为“路”明太祖:按察司,掌管地方监察事务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一、夏商的政治制度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
内容:中央:王位世袭制的创立相、卿、师等的设立地方:侯、伯的设立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内容:①义务:服从周天子命令、镇守疆土、随从做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②权力:设置官员(行政)建立武装(军事)征派赋役(经济)目的:加强统治,巩固王权破坏:西周后期分封制的影响:①积极: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疆,扩大了统治区域 构织了全国的交通网②消极:受分诸侯有极大的独立性、诸侯实力壮大时,威胁中央,反而破坏了分封制特点(核心内容):嫡长子继承制含义:宗法制是以血缘亲疏和嫡庶来确定、继承关系和地位的政治制度影响: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保证了贵族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皇帝制度的建立◆皇权独尊: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
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 其影响。
机构,郡县制
②加强中
央集权对巩固国家统一的 重大意义
2014高三一轮新课标总复习· 人教历史
备考知识清单
要点史论探究
考向聚焦预测
课堂巩固训练
活 页 作 业
2014高三一轮新课标总复习· 人教历史
备考知识清单
要点史论探究
考向聚焦预测
课堂巩固训练
2014高三一轮新课标总复习· 人教历史
备考知识清单
要点史论探究
考向聚焦预测
课堂巩固训练
活 页 作 业
运用图示理解西周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 度的关系
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体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纽带。
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西周的礼乐制是保 证分封制、宗法制稳定推行的工具。
2014高三一轮新课标总复习· 人教历史
2014高三一轮新课标总复习· 人教历史
判断
①
正确
错误
备考知识清单
要点史论探究
考向聚焦预测
课堂巩固训练
活 页 作 业
选项 ③
史论分析 宋是殷商后代微子启的封国,故为非姬
判断 正确
姓封国,晋宋两国可以通婚
秦是因功臣分封,不是姬姓,故秦燕两 国可以通婚
④
正确
答案:C
2014高三一轮新课标总复习· 人教历史
2014高三一轮新课标总复习· 人教历史
备考知识清单
要点史论探究
考向聚焦预测
课堂巩固训练
活 页 作 业
3.热点角度 宗法制显著的血缘宗法色彩容易唤起人们追念先祖、
心向团圆的内心情感,这有利于家庭的亲睦和社会的和谐,
第1讲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宁乡七中2015届高三一轮复习:第1讲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课标要求】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备考指要】1.从考点分布看,主要集中考查分封制、郡县制等内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高考命题的重点。
2.掌握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影响,正确评价这一制度对中国历史发展的作用。
3.宗法制与今天“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的内在联系。
【自主复习】考点1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1.夏商的政治制度(1)内容①王位世袭制:夏代禹传位于其子________,王位___________取代了__________。
②行政管理制度:商代中央设有________、卿士、卜、祝、史、等官职;地方封________、____________。
2.西周分封制目的:巩固奴隶主贵族的统治(1)内容:分封________和人民。
(2)对象: _________、___________和先代贵族。
(3)瓦解:①原因:受封的_________势力日益强大,_____________衰弱。
②表现:出现了春秋争霸、战国兼并的混乱局面。
(4)影响:积极:①加强对_________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的政治格局。
②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③在分封制下,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也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
消极:受封诸侯在他们的领地,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独立性,为春秋割据埋下隐患。
3.西周的宗法制(1)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________,解决贵族间在________、财产、________的矛盾。
(2)内容:________;大宗、小宗。
(3)特点:________继承制。
(4)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________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步步高》2013届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课件第一单元第1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特点
(1)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高无上,地方无条件服从中央,
本 讲
中央集体对皇帝无条件负责。
栏 目
(2)中央与地方割据势力之间、中央内部皇权与相权之间
开
的矛盾,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的两对基本矛盾。
关
2.影响
(1)积极
①随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秦朝国力日益增强,形成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中国成为
栏 目
(2)带有浓厚的原始迷信色彩,王权和神权密切结合,
开
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关
(3)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
结合,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政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4)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史论结合·重点深化
第1讲
史料一 在考古中发现了大量的新石器时代的大规模
为分裂割据提供了条件。
史论结合·重点深化
第1讲
二 宗法制问题 主题 1 大宗与小宗
图解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说明 划分大宗、小宗的依据是血缘关系的亲疏、嫡庶 之别,大宗、小宗是相对的,并不是一层不变,每一宗都 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史论结合·重点深化
第1讲
主题 2 宗法制的影响
确立了土地、财产、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
知识整合·有序识记
第1讲
知识整合·有序识记
一、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本 1.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讲 栏
(1)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王位传承的方式有父子相传 和
目 开
兄终弟及。
关 (2)夏商的政治特点:王权具有 神秘 色彩。
①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3) 夏商的行政制度 ②地方:封侯和伯,定期向商王纳贡,
第1讲夏商西周政治制度及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5.宗法制将“国”与“家”结合在一起,其结合 点主要是 ( )
A.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保障国王的权威和政治
B.以家族的分配制度保障各级贵族的世卿世禄制度
C.以血缘亲疏关系确立土地、财产和权力的继承,
2.形成
①法律:秦始皇颁布 秦律 。 加强 中央 (3) 集权 措施 ②经济:统一 度量衡 、货币和 车轨 。 ③文化:统一 文字 ,以 法家 思想为统 治思想。 ④工程:修建驰道、开通 灵渠 、修筑 长城 。
3.影响 ①促进了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②有利于国家的统一、疆域的初步奠 积极 (1) 影响 定、中华民族的形成。
分封的特点: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 主体
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
族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 纵向联系:明确周王权力和诸侯义务,开成严格 的等级序列,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 横向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 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
分封制的瓦解
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
以称成功,传后世……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数计,
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秦始皇建立的皇帝制 度有何特点?秦朝中央政权的基本结构是什么? 特点:一切军政大权由皇帝独揽;皇位世袭,权力 不可转移;皇权至上,地位不可僭越。
视角四
(1பைடு நூலகம்原因:
经济: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瓦解。(根本原因)
政治:诸侯国势力逐渐膨胀,诸侯国强大、王室衰微。
(2)表现:周王室的权威得不到尊重,天下分裂,
第1课: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臣民
部落联盟 首领(禹)
国王(禹)
国王(启)
禅让制 (传贤)
建立国家政权
世袭制 (传子)
“家天下” “公天下” 有人说:禅让制体现了民主,王位世袭制体 现了专制。请你思考: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 制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观点:历史的进步。 原因:王位世袭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是私有制发展的结果,是阶级对立的产物。
概念辨析:“封建”一词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西周的分封 制也就是“封邦建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二是指 战国之后以地主阶级剥削农民为经济基础的封建主义社会。 1、“封建制度”即古汉语“封建”的原始含义,指“封” 土而“建”国。古文献中“封建”即分封制;现在通常说 的封建多半是贬义,是保守与落后的代名词。然而“封建 社会”的概念是自近代引入中国的,是一种社会形态。地 主阶级是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农民阶级是被统治阶级, 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2、同姓亲族是分封主体,此处“同姓”即与周王同姓的 亲族,“周”当时是王朝之称,并非“周姓亲族”为分封 主体,应理解为“姬姓亲族”为分封主体。 3、西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度,其中“封国”是分封制的 表现。后世历代帝王分封皇室成员为王、为侯,只是皇家 特权的彰显,已不再是分封制度;
②国家大事都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 4、结果:王权具有了神秘色彩,王权至高无上的 局面形成了。 (四)王权巩固:行政管理制度 1、时间:夏商时期(主要是商朝) 2、表现: ①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权力:掌管政务。 ②地方:封侯、伯(作为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 领)——义务: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3、意义:夏商初步建立了从中央至地方的行政管 理制度。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二.分封制——众星拱月格局的造就
【江苏专版】2020高考历史一轮试题1: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_含解析
课时检测(一)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左传》记载:“昔天子班贡,轻重以列,列尊贡重,周制也”。
由材料可推断这一时期() A.等级秩序取决于贡赋轻重B.血缘亲疏维护了等级秩序C.贡赋轻重反映了爵位高低D.宗法制度决定了爵位高低解析:选C等级秩序实际上是“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样的森严等级,而材料强调的是同一级别内部爵位的高低,故A项错误;材料与血缘亲疏无关,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的表述,缴纳贡赋多者位尊,是贡赋轻重反映爵位高低的体现,故C项正确;材料与宗法制度无关,故D项错误。
2.《礼记·大传》:“人道亲亲也。
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
”材料旨在说明()A.分封制的必要性B.宗法制的合理性C.立嫡制的合法性D.世袭制的重要性解析:选B材料反映出人性亲近亲人,故形成严谨的宗庙制度,从而维护国家统治,是宗法制建立的合理性,故B项正确;A、C、D三项在材料中均未体现。
3.(2018·兴化一中期中)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皆称诸侯曰友邦君,是君臣之争亦未定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
”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A.分封制进一步明确君臣等级B.宗法关系是维系皇权的纽带C.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D.分封制的主体是王族和功臣解析:选A根据“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说明西周分封制明确了君臣等级,故A项正确;秦朝开始建立皇帝制度,B项错误;夏商周时期权力尚未形成高度集中,C项错误;D项内容与“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不符,排除D项。
4.春秋战国时期的吴晋两国,为了对付共同的对手楚国,打破了“同姓不婚”的基本原则,实行联姻。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经历了多次演变。
以下是其中几个重要的演变阶段:夏商周时期的初步形成:在夏商周时期,中央集权制度逐渐形成。
夏朝时,夏王作为中央权力的代表,通过世袭来维持统治。
商朝时,商王通过祭祀天地和祖先的仪式来加强其合法性和权威性。
周朝时,周王实行封建制度,通过分封诸侯来管理各地,但中央王权仍然是核心。
春秋战国时期的分封体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制度更趋复杂。
国君通过封地来委任诸侯,形成多个小国割据的局面。
中央政权的控制力相对较弱,各个诸侯国有较大的自治权。
秦朝的强权统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秦朝,实行强权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
秦朝取消了封建制度,实行郡县制,各地设官员直接受中央政府控制。
秦始皇大力推行统一的法律、货币、文字等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汉朝的相对宽松:汉朝时期,由于秦朝的集权政策导致了民众的不满和反抗,汉高祖刘邦采取相对宽松的政策,恢复了封建制度,设立诸侯王,以安抚各地的豪强势力。
中央政府在军事、财政、司法等方面仍然保持较大的权威,但地方诸侯的权力也相对较大。
唐宋时期的强化与衰落:唐朝时期,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朝廷实行统一的官僚制度,设立了完善的机构和职位体系,统一税制和度量衡等。
宋朝时期,尽管有所弱化,但中央政府仍然保持较高的权威和控制力。
然而,到了宋朝末年,官僚腐败、内外战乱导致了中央集权制度的衰落。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不同的演变。
从初步形成到分封体制,再到强权统一和相对宽松,最后经历强化和衰落的过程。
每个时期的政治、社会和经济因素都对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产生了影响,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复杂性和变动性。
历史必修一国家制度
历史必修一国家制度详细介绍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1)从禅让到王位世袭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夏王将国家事务统归一人管理,这是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开始。
(2)从分封制到郡县制西周灭商后,推行分封制,地方官员由贵族世袭。
春秋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分封制逐渐瓦解,秦统一六国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统一六国后,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度。
“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指太仆、廷尉、典客、奉常、郎中、常侍、少府、治粟内史和宗正。
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汉朝汉初沿用秦朝的郡县制和封国制(也称郡国并行制),导致地方势力威胁中央集权。
汉武帝时颁布“推恩令”,限制诸侯王权力,大大削弱王国势力。
又设立刺史制度,监察地方官吏和豪强。
(2)唐朝沿袭和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
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三省六部制提高了各级机构的办事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3)北宋通过杯酒释兵权,削弱了地方节度使的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削弱相权;派文官做知州,并设通判监督;派转运使到各地管理财政。
(4)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行省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命;在中央设中书省,掌握全国行政和军政大权。
行省制度的推行,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官员处理政务的效率。
4.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初废丞相,设内阁以备皇帝顾问;雍正帝时增设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反映了封建制度的没落趋势。
二、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 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过程: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克里斯提尼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得以确立;伯里克利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代”。
其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有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等。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模块政治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考点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和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形成课
标志着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第二页,共35页。
考点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 央集权(zhōnɡ yānɡ jí quán)制度的
形成
第三页,共35页。
最新考纲展示 (zhǎnshì)
知识系统(xìtǒng)整 合
要点(yàodiǎn)史料 探究
高考教材连线
考点即时演练
第四页,共35页。
【典例】 (2015年江苏历史,1)《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tiānzǐ)南 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 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系与血缘关系相结合的“家国一体”的政治框架。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演变:秦汉时期,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
治,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政治体系;唐宋时期,形成以三省六部制、二
府三司制为核心的中枢权力机构(jīgòu),以科举制为主的选官制度和较为
完备的监察制度,古代政治制度日臻成熟;明清时期内阁、军机处的出现,
第十二页,共35页。
【深化(shēnhuà)拓展】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将国家权力和家族关系结合起来,形成“家国一体” 的局面。 2.等级森严: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 等级序列。不同等级权利和义务固定,很难逾越。 3.地方权力较大:分封制给予诸侯国较大的统治权力,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 权力的高度集中。 4.神权色彩浓厚:王权和神权紧密结合。 5.稳定延续:夏商周政治制度前后沿袭,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解析:C 通过题干材料可以看出皇帝的权力受到“母后、外戚、宦官、权臣、 地方割据势力等”的制约,这实质(shízhì)上反映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后果,故 选C项。君主专制被推翻是在辛亥革命以后,A项不正确;材料中没有 涉及中央集权体制被破坏,B项不正确;D项与题干中“实质(shízhì)”这一限 定 不符。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的历程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的历程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其中最为显著和重要的变化之一就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中央集权制度是指国家政权的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政府,并由中央政府负责对全国各地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事务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
本文将回顾和分析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历程。
1. 古代封建制度与中央集权的萌芽古代中国的封建制度形成于夏商周时期,这一制度中贵族通过封地和封爵等方式获取特权和权力。
然而,这种制度下的权力分散导致了政权不稳定和内外交困的局面。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周朝在建立时秉持“天命”思想,通过封国和宗室征服各地,形成了初步的中央集权格局。
2. 秦朝统一秦国与初步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秦朝统一六国的事件是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重要节点。
秦始皇通过强力统一六国,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中央集权制度。
他推行一系列措施,如实行郡县制、修筑万里长城、统一文字和度量衡等,大力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力度。
3. 汉朝的皇权与地方豪强势力的对抗随着秦朝的灭亡,汉朝重新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然而,汉朝初期的皇权并未能完全压制地方豪强势力。
在汉武帝之后的汉朝时期,地方豪强势力逐渐抬头,与中央政府产生矛盾和对抗。
这种情况下,中央政府不得不采取一系列手段来巩固自身的权力,如设立太尉、太子太傅等高官,实质上扩大了皇帝的权力与控制范围。
4. 隋唐时期的高度中央集权统治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巅峰时代。
隋文帝和唐太宗等皇帝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进一步强化了中央政府的权威和权力。
例如,隋朝实行明断陈规、推行均田制等,而唐朝采取了察举制、科举制等措施,使中央政府对地方官员的选拔与任免更加严格,并加强了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5. 北宋时期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北宋时期出现了一种特殊的政治格局,即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并存。
北宋政府设立了大量的地方官员,使得地方政权对地方事务有较大的自主权。
这种局面既体现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延续,又出现了地方势力的强大。
2019届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单元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讲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带有浓厚的宗族色 决了王国问题,
彩
巩固了中央集权
古代政治制度形成 君主专制空前 了成熟的体系,包 强化,明代废 括以三省六部制为 除了丞相制度, 核心的中枢权力机 设立内阁;清 构、以科举制为主 朝设军机处, 的选官制度和较为 专制皇权发展 完备的监察制度 到顶峰
主 旨
(1)分封制和宗法制,构成了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体,基本特点是以 血缘为基础,家国一体;(2)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 政治制度,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A.血缘关系主导社会生活 B.阶级矛盾导致社会危机 C.宗法关系掩盖贫富悬殊 D.经济发展维系礼乐体制
K12课件
36
解析:从材料所述现象可知,弓鱼国宗族墓地的墓葬规模呈现等级制,联系 西周的宗法分封制度分析,这是血缘关系主导社会生活的体现,故 A 项符合题意; 材料所述的等级并不是阶级等级,故可排除 B 项;墓葬规模的大小反映的是等级 而不是贫富,故排除 C 项;材料也没有涉及经济发展,故排除 D 项。
国家元首委派诸侯去各地建立地方政府,推行天下一统的政治制度。”这说明分
封制( )
A.加强了皇权专制统治
B.开创了地方分权体制
C.有利于边疆地区开发
D.强化了国家整体观念
K12课件
22
解析:夏商周三代时期,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而皇权专 制始于秦始皇时,故 A 项错误;地方分权体制不是周朝开创的,周朝借鉴和发展 了前代体制,故 B 项错误;据材料“周代分封制的实质则是……天下一统的政治 制度”可知,分封制是周王朝为加强对地方控制服务,与边疆地区开发无关,故 C 项错误;材料“天下一统的政治制度”说明分封制强化了国家整体观念,故 D 项正确。
历史高一必修一知识点人教版
历史高一必修一知识点人教版关于历史高一必修一知识点人教版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中央:○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2参与决策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执掌军权的师等。
地方:侯、伯夏商政治制度的影响: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2、西周的分封:○1被封的诸侯国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2影响: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消极影响:西周后期王权衰弱,春秋战国暑期列国纷争○3结果: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战国末年周王室失去分封大权3、西周的宗法制:○1内容:用父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政治的制度。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3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第2课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特点:一人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评价: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2、中央集权的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3、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积极作用:○1使秦实力增强,通过战争扩大疆域,形成中国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2使秦能一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
○3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消极作用: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朝汉承秦制有所变化中央设三公(相、御史大夫、太尉)中朝决策机构外朝执行机构尚书台中枢机构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体制隋朝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中央政府高统治机构唐朝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
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可以从多方面进行考察。
以下是从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秦朝的政治制度、汉朝的政治制度、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宋朝的政治制度、元朝的政治制度、明朝的政治制度、清朝的政治制度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在夏朝,政治制度主要是以王位世袭制为基础,由部落联盟首领转变为世袭君主。
在这种制度下,王位传承以血脉为纽带,后继者必须是上一代王室成员。
同时,夏朝还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国家官僚体系,设置了各种官职以辅佐王权。
商朝的政治制度基本沿袭夏朝,但有所改进。
商王位的传承方式也以血脉为纽带,但同时允许非王族成员通过功绩和才能获得官职。
此外,商朝还加强了中央集权,使王权更加集中。
周朝的政治制度在夏商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
周朝实行分封制,将领土分封给诸侯,同时建立了完善的礼制,规范了社会等级和行为准则。
周朝的官僚体系也更加完善,设置了各种官职来管理国家事务。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转折点。
在这个时期,周朝的封建制度逐渐崩溃,各国开始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同时,这个时期也是士人阶层的兴起时期,他们成为各国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
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官僚体系逐渐完善,开始出现文武分途的现象。
各国之间也开始出现互相兼并的趋势,最终秦国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三、秦朝的政治制度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在秦朝的政治制度中,最重要的特点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这一制度强调君主的绝对权威和权力,国家事务由皇帝一人决策。
同时,秦朝还实行了严格的法律制度和标准化度量衡,加强了国家的统一和管理能力。
四、汉朝的政治制度汉朝继承了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但在一些方面进行了改进。
汉朝实行了察举制和征辟制等人才选拔制度,打破了世袭官僚体制的限制。
同时,汉朝还加强了地方行政管理制度,设置了州、郡、县等地方行政机构来管理地方事务。
创新方案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第1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和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形成教案
创新方案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第1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和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形成教案08160292 考纲展示:(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热点提示:(1)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3)“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的建立;(4)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考点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家国天下1.夏、商的政治制度(1)王位传承:实行王位世袭制,传承方式是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
(2)王权特点:通过占卜的方式决定国家大事,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3)行政管理:初步建立起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中央设有相、卿士等职;地方封侯、伯等作为方国首领,臣服于中央。
2.西周分封制(1)目的:巩固周王室的统治。
(2)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②诸侯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③等级关系: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④主要封国:齐、鲁、燕、卫、宋、晋等。
(3)影响①积极:前期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
②消极:诸侯在自己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随着诸侯势力的发展壮大,到西周后期分封制遭到破坏。
[点拨] 分封制不仅在周代实行过,很多王朝在初建的过程中均实行过分封制,如汉初实行的郡国并行制度中的“国”就是分封制下的诸侯国,明代的燕王朱棣(明成祖)也是分封制下的诸侯王。
[思考] 柳宗元称西周分封制为“封建”,其含义是否等同于人类社会发展阶段中的“封建社会”?提示:西周的分封制又称封建制,即“封邦建国,以蕃屏周”,是由周天子以土地和义务为纽带分封领地,建立诸侯国,形成严格的等级关系,与马克思主义所指的社会发展阶段中的“封建社会”不同。
马克思主义所说的“封建社会”是指人类社会发展的某个历史阶段。
3.西周宗法制(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专题一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一)考查内容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二)学习纲要:早期的政治制度:(一)夏朝:第一个国家政权(公共权力的出现与氏族特点的保留)(二)商朝的内外服制度1、含义:内服:商人本族活动的区域(中央)外服:商族以外的方国(地方)2、商王与方国的关系:商王间接统治;支配与被支配关系;方国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有自主权。
(三)西周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1)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2)内容:①分封对象——周王把土地和人民授于同姓亲族、姻亲、功臣、先代的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②被封诸侯的义务——要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被封诸侯的权利——职位世袭、对卿大夫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3)作用:2、宗法制(1)目的(2)概念:以父权家长制为基础,利用血缘关系和对祖先的崇拜而建立起来的,以嫡长子继承父的地位,次子在分封的政治制度。
(3)特点①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②相对的大宗、小宗之别③大宗和小宗既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3)作用3、礼乐制度小结: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夏商周三代)神权和王权的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宗法关系)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集地方分权之大成。
中央集权制度一、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秦朝)1、秦统一的背景(1)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弱,大国争霸与分封宗法制的破坏(2)战国时期的大国兼并与各国的变法2、秦朝的建立:公元前221年3、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基本内容)(1)皇帝制度①皇帝称号的由来②基本内涵: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帝独裁,皇位世袭(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3)地方体制:郡县制4、秦巩固统一的措施:修长城、驰道,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整顿风俗,制定法律5、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影响:打破分封制,奠定大一统王朝的基础。
高一上册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
高一上册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禅让制:部落联盟民主推举首领的制度
王位世袭制:禹的儿子启建立夏朝,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基础,保证了贵族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的稳定和团结。
2、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内容:确立皇帝制度,设立三公九卿制,实行郡县制
特点:权力高度集中,地方没有独立的权力,中央集权制形成。
3、汉朝至清朝的政治制度
汉朝实行郡国并行制,但最终中央集权加强;
唐朝设立三省六部制,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宋朝设立“中书门下”,权力分散,加强了中央集权;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明朝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制,加强了皇权;
清朝设立军机处,达到了顶峰。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和价值观
1、传统文化的特征:具有相对稳定性、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具有继承性和发展的动态性。
2、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爱情等情感
纽带,重视道德、仁爱、忠诚等品质,尊重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强调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
三、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成就
1、文字: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
2、科技: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
3、文化: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
第一部分 必背知识点 古代政治制度
第一部分必背知识点古代政治制度一、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后期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王位世袭制:是指阶级社会中,帝位(或王位)世代沿袭的制度。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
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从“禅让”到“世袭”,从“公天下”到“家天下”,是生产力发展和阶级对立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夏商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在中央:实行王位世袭制;还设相、卿士等,协助国王处理政务。
在地方:封侯、伯,有臣属的方国。
3、西周政权的建立与灭亡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西周末年,王室衰微,西部少数民族来犯,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4、西周等级森严的分封制(1)含义(基本内容):周天子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2)目的:为了巩固西周的统治。
(理解“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的意思)(3)对象: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即:先代贵族)(4)受封者权力:诸侯在封国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如世袭统治权,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5)受封者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派兵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等义务。
(6)评价:①积极:稳定了当时的政治秩序,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疆域,巩固了西周奴隶主的统治;②消极:但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东周出现了诸侯分裂割据、争霸的混乱局面。
5、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1)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2)内容:按照血缘宗族关系的亲疏来分配政治权力、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3)宗法等级: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森严等级。
(4)大宗与小宗:它规定,周王称为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为大宗;其他儿子分封为诸侯,他们对天子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却是大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讲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课标要求】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备考指要】1.从考点分布看,主要集中考查分封制、郡县制等内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高考命题的重点。
2.掌握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影响,正确评价这一制度对中国历史发展的作用。
3.宗法制与今天“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的内在联系。
【自主学习】考点1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1.夏商的政治制度①王位世袭制:夏代禹传位于其子________,王位__________取代了__________。
②行政管理制度:商代中央设有、卿士、卜、祝、史、等官职;地方封、。
2.西周分封制目的:巩固奴隶主贵族的统治(1)内容:分封________和人民。
(2)对象: _________、___________和先代贵族。
(3)瓦解:①原因:受封的_________势力日益强大,_________衰弱。
②表现:出现了春秋争霸、战国兼并的混乱局面。
(4)影响:积极:①加强对_________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的政治格局。
②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③在分封制下,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也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
消极:受封诸侯在他们的领地,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独立性,为春秋割据埋下隐患。
3.西周的宗法制(1)目的:维护分封制形成的,解决贵族间在、财产、问题上的矛盾。
(2)内容:;大宗、小宗。
(3)特点:继承制。
(4)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________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考点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秦始皇首创皇帝制度(1)皇帝称号的由来: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决定从“三皇”中取一个“皇”字,从“五帝”中取一个“帝’字,合成“皇帝”,作为自己的名号,以显示其权势和地位。
从此,“________”成为我国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谓,历代沿用。
(2)皇帝的权力:全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一切大权由皇帝总揽;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由皇帝任免;军队的调动由皇帝控制。
(3)皇帝制度的特点:________、一人独尊、________(也是君主专制制度的特征)。
(4)本质:________,即皇帝是封建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
2.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1)构成:三公:兼理国家(秦朝中央三个最高官职)。
①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________。
②御史大夫:“掌副丞相”,负责执掌_______,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_______事务。
③太尉:负责全国________(实际虚设,秦始皇自掌军权)。
九卿:丞相之下设诸卿,分别掌管各项具体政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但不一定都是九人。
(2)(特点)运行机制:中央三个主要官职________,军国大权完全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
3.地方全面推行郡县制(1)郡、县机构简介:①郡:中央政府以下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最高行政长官是郡守)。
②县:郡的下级行政机构(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由朝廷任命)。
(2)影响: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4.秦朝加强巩固统一的措施(1)经济方面: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修建驰道;开通灵渠。
(2)文化方面:统一文字。
(3)军事方面:修筑抵御匈奴的长城,进行大规模移民。
(4)法律方面: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
5.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重难突破】一、宗法制与分封制的比较【迁移应用】1.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意思是说商朝继承了夏朝的制度而稍有变革,而周朝又继承了商代的制度而稍有变革。
西周与商朝相比,政治上的不同点是()A.实行王位世袭制 B.实行分封制度 C.压迫奴隶和平民 D.实行井田制度2.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
“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
”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二、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宗法制和分封制都具有牢固的血缘关系和浓厚的专制色彩。
2.神权与王权的结合,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3.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宗法制和分封制中,为政治制度的核心。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维系“集权”政治,宗法制和分封制相结合。
4.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迁移应用】3.《左传》记载:“天子立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士以其子弟为仆隶)。
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按等级递减)。
”这段记载反映了()A.夏朝建立压迫奴隶的国家机器 B.西周在宗法制基础上完善分封制C.春秋诸侯争霸,天子有名无实 D.秦建立的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三、皇帝制度的本质与影响1.本质:皇帝制度的本质是君主专制。
即皇帝是封建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
2.影响:这种至高无上的皇权专制不仅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而且也是维护“家天下”的重要保障,它为以后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专制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迁移应用】4.“皇帝”制度创立于秦朝,关于这项制度说法错误的是()A.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个人的意志B.“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也”成为中国古代的政治法律C.历代官僚体制虽有所变化,但都以维护王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准则D.“法令出一”意思是说,皇帝的决策往往要得到群臣的一致同意四、郡县制与分封制有何异同点1.不同点:(1)分封制是宗法制相联系的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的,是按地域划分(2)分封的诸候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
(3)诸候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制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4)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中央对地方的制约关系及其地方的权力的大小。
2.共同点:(1)都是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2)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地方行政制度(3)都曾在维护国家统一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
(4)在中央管理地方制度方面,郡县制是对分封制的否定和创新。
【迁移应用】5.下列有关中国古代郡县制的评价,正确的是()①郡县制是分封制的继承和发展②废分封,立郡县是秦朝二世而亡的重要原因③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进步④废分封,立郡县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五、正确理解秦朝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1.内涵(1)专制主义是指中央的决策方式,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上,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政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君主专制解决的是君主个人专权与大臣民主集中的矛盾,也是君主与大臣的权力分配问题。
君主专制虽然有利于中央政权的稳定,但容易造成君主的独断专行,使国家的兴衰成败维系于君主个人品质的优劣。
同时,权力的过度集中,更容易导致朝中百官、王公贵戚争权夺利。
(2)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
中央集权制解决的是中央政权与地方政权的关系,相对分封制来说,具有很大的进步性。
它的加强,使地方的权力逐渐缩小,避免了频繁的地方叛乱或分裂活动,有利于国家的稳定,是社会发展进步的表现。
(3)专制与集权二者之间的联系:地方和中央都必须服从皇帝一人;专制主义皇权加强时,往往是中央集权比较有效时,专制主义皇权削弱时,往往也是中央集权不力时。
要注意的是实行中央集权制并不意味着只能实行君主专制,也可以不是君主专制政体,如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在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时,大都采用中央集权制。
一般情况下,实行君主专制政体的国家,都实行中央集权制,在封建社会尤其明显;而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国家,也以君主专制政体为主,在古代尤为如此。
随着社会发展,君主专制逐渐淡出了历史的舞台,并逐渐演变成为其他政体,如君主立宪制。
2.内容(1)采用“皇帝”称号,创建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的皇帝制度,皇权成为封建国家的主宰和权力中心;(2)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从而奠定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3)从中央政权机构的三公九卿到地方郡县官吏,建立了一整套官僚体系。
3.本质:君主专制,即封建专制主义统治。
4.特点:皇帝通过直接任免中央和地方的官吏而掌握了人事大权。
5.意义:(1)对秦朝:①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②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③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秦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2)对后世:①秦朝创建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迁移应用】6.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曾出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其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交通的发展B.疆域的拓展 C.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D.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典例剖析】1.史载周公制礼作乐,以宗法维系封建制度的运作。
有百世不迁的大宗,有五世则迁的小宗,如以周封伯禽于鲁国,鲁国内部又再度分封若干小国为例,以下有关封建与宗法关系的说明,何者最为适当()A.周天子为鲁国大宗,鲁国内部再分封诸国也以周天子为大宗B.鲁国国君是鲁国内部诸国的大宗,周天子则为其小宗C.周天子是包括鲁国在内各封国的大宗,鲁国国君则是鲁国内部诸国的大宗D.周天子为一族,鲁伯禽另为一族,在宗法上,二者并无关系【剖析】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是互为表里,相互依存的。
宗法制是通过分封制表现出来的,分封制也是严格按照宗法制的血缘关系来实行的,伯禽是周公的长子,而周公是周文王的儿子,所以D项错。
另外,判断大宗和小宗的依据是“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同时,周天子是绝对的大宗,其他大小宗是相对而言的,在某诸侯国内部,诸侯国的始祖是大宗。
由此判断可知,A、B项错误,C项说法正确。
【答案】C2.秦始皇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组成中央政权机构,其直接意图是()A.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 B.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C.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D.防止大臣专权自恣【剖析】注意题干关键词“直接意图”。
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带有根本意义,不合题意,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不符合中央政权机构的特定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