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2单元第6课《鸿门宴》学案1
新编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教案: 第二单元第6课鸿门宴(第1课时) 教案(系列二) Word版
鸿门宴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司马迁与《史记》,了解鸿门宴的时代背景了解古文化常识、重点实虚词及文言句式。
2、过程与方法:分析项羽、刘邦等人的个性特征,认识鸿门宴这场斗争中刘、项胜败的原因。
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认识造成项羽悲剧的根本原因,吸取“骄兵必败”的历史教训。
了解“鸿门宴”斗争的起因、经过,认识这一斗争的性质,正确评价有关人物。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项羽”这个主要人物形象。
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句式。
2、教学难点:从鸿门宴会座次安排看风云突起。
掌握文中的多义词和词类活用现象。
教学方法引导、点拨学生利用对故事情节的理解、把握来带动对疑难语句的理解,即以文脉带动语脉,培养学生利用语感来推断疑难语句的能力。
教学课时四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 掌握司马迁和《史记》的知识,了解相关背景。
2 通过听读,整体把握,分析情节。
一、导入垓下歌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提示:拔山,形容力大无比,甚至能把高山拔起来。
盖世,气势高昂,可以压倒世上的一切。
“逝”,奔驰。
这首诗大意是:自命不凡的天子不想承认眼前的现实,他认为这种局面是“时不利兮骓不逝”造成的,并非他的过错。
而失败的关键是在历次战斗中一往无前的乌骓今天竞不肯率先冲出重围。
他认为乌骓暗示着一切;过去的荣耀、现在的困境和未来的毁灭。
最后,他走投无路,只有对勇敢跟随在身边的虞姬哭诉:“我可怎么安排你呀?”大风歌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提示:这首歌是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天下后在平定鲸布叛乱回京(长安)途中,转道故乡沛县时所作。
流露出他得天下、归故里得沾沾自喜之情和对今后国防的忧心。
第一句指包括刘邦在内的群雄在各地纷纷起义,而最终只有他刘邦威望远扬天下。
同为交战双方,为何胜败迥异呢?《鸿门宴》可以让我们窥一斑而知全貌。
高一语文必修一人教版第6课鸿门宴第一课时教案
高一学生有一定的文言知识基础,但相对薄弱,需要进一步的积累学习。加之其生理和心理的变化,主体意识逐步增强,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兴趣,创设活跃开放的课堂氛围,使文言文教学突破传统的枯燥、沉闷。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习本文出现的古汉语常用词语和特殊句式用法。
2、正确分析认识项羽、刘邦两个集团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司马迁和《史记》的知识,了解相关背景。
2、归纳总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如、举、谢、意”五个多义词的义项;了解和掌握文言实词活用的一些规律和有关特殊句式的知识;积累本文出现的成语。
3、学习本文把人物放在尖锐矛盾冲突中并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刻画的写作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反复诵读,探讨研究,赏析人物性格特点。
1、司马迁介绍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夏阳(现在陕西韩城)人。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是一位具有多方面修养的学者,对司马迁后来所从事的事业都有十分明显的影响。司马迁的童年是在家乡黄河边上的龙门山下度过的。十岁诵古文,随父至长安,受学于经学大师董仲舒。20岁的时候,遨游大江南北,其后侍从汉武帝巡游长城内外,足迹遍及全国,这些考察见闻为写《史记》作了良好的准备。20几岁任郎中,36岁父死,38岁继任太史令,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和文献。42岁时主持修订历法,同年开始写《史记》。5年后,因替战败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触怒武帝,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愤著书,至53岁时基本完成《史记》的著述。
宴后(脱身除患):沛公逃席 张良留谢 项王受璧 范增愤骂 诛杀无伤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第6课《鸿门宴》导学案
《鸿门宴》导学案编号:07编写:罗朋娟审核:审批:王勇时间:班级:姓名:组评:师评:【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司马迁、《史记》及鸿门宴及相关背景。
2、理解归纳文中文言文基础知识能力目标:1、梳理文章的内容和结构,能复述故事情节。
2、学习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情感目标:能客观评价人物,审视历史。
【学习重难点】重点:1、掌握文言基础知识2、学习通过人物语言、行动、表情、神态描写,在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难点:人物形象分析【学习时数】5学时第1学时自主预习案目标:1.了解司马迁与《史记》,了解鸿门宴会的时代背景。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3、掌握文中重要的字、词、句解释,提高翻译能力。
一、自主学习,质疑交流1、了解司马迁与《史记》,了解鸿门宴会的时代背景。
(参照《新学案》P35)文学常识填空:本文选自__________,它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史书,作者是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__________。
该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年表10篇。
鲁迅先生评《史记》,“”2、初读课文,注意字音,了解课文大意。
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飨()士卒美姬()卮()酒郤()鲰()生玉玦()目眦()跽()戮()力参乘()()刀俎()啖()樊哙()沛公欲王关中()道芷欲间行()数目项王()3、整体把握全文,理清故事情节。
(1)自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了解课文大意。
(2)“鸿门宴”是一场真正的宴会吗?它描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3)再读课文,按情节的发展过程理清故事内容。
三、小结:本课时重点进行知识链接,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故事情节,初步认识人物。
四、作业:借助有关工具书,翻译全文(在课文中批注)五、学后反思第2、3、4学时探究展示案目标: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掌握文章中文言文知识点2、理出本文起伏跌宕故事脉络。
高中语文第2单元第6课《鸿门宴》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1
《鸿门宴》教学目标1.把握《史记》一书的体例、别名、作者。
2.把握本课显现的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字、特殊句式等。
3.把握翻译文言句子的一些方式,能准确归纳文章的故情形节。
4.了解作者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描述的方式刻画人物的特点。
教学重点1.学习古汉语的经常使用词语和特殊句式。
2.正确分析熟悉项羽、刘邦两人物的性格特点。
课时安排:四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引导学生了解秦末楚汉相争的历史背景。
朗诵课文,重点字词正音,以求准确认读。
熟读课文,明白得文意。
教学进程:(1)导入:大伙儿听说过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么?“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那个成语的原话是什么、出自哪里大伙儿明白么?对,确实是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中。
公元前206年,在新丰鸿门(今陕西省)举行了一次特殊的宴会,史称“鸿门宴”,这也是项羽和刘邦之间的一次攸关宏图伟业和性命的宴会,那么“鸿门宴”究竟是如何的一次宴会?项羽和刘邦又在宴会上显示了如何的英雄本色呢?让咱们一路来学习课文《鸿门宴》。
(2)明确学习任务:①了解司马迁与《史记》②疏通文意③把握课文中所显现的文言知识④理清情节进展脉络⑤人物形象分析(3)作者简介《鸿门宴》作者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史称“太史令”。
著有《史记》,后人又称《太史公书》。
《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表达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3000年的历史;是我国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是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本纪:表达历代帝王的历史;世家:表达贵族王侯的历史;列传: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表: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书: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
因其中的作品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因此鲁迅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4)背景简介秦末,“天下苦秦久矣”,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刘邦、项羽也起兵江东。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6课《鸿门宴》学案【1】
黑龙江省宁安市东京城林业局第三中学高中语文第6课鸿门宴学案1 新人教版必修1学习目标:1.诵读课文,准确认读,掌握难读字音。
2.学习本文出现的古汉语常用词语和特殊句式用法3.归纳总结“因、如、举、谢、意”五个多义词的义项,积累本文出现的成语自学指导:1.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意,勾出疑点2.根据学案一----五介绍判断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的方法,找出本文的一些特殊用法。
3.根据书下注释和工具书掌握“因、如、举、谢、意”五个多义词的义项。
学习过程:3.写出文中出现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它的古今义4. 写出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5. 写出文中出现的特殊句式6. 查阅工具书掌握“因、如、举、谢、意”五个多义词的义项。
7.找出带有成语的句子。
并解释成语的意义二.当堂训练:1.下列加点词语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美姬(jī)鲰生(zōu)以飨士卒(xiǎng)按剑而跽(jì)B.樊哙(kuài)卮酒(zhī)瞋目视之(chēn)目眦尽裂(cì)C.玉玦(jué)参乘(shèng)切而啖之(dàn)不胜桮杓(beī)D.刀俎(zǔ) 彘肩(zhì) 戮力攻秦(lù) 从百余骑(jì)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与之相通的字(1)距关,毋内诸侯 (2)张良出,要项伯(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5)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6)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3.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字如:①闻妻言,如.被冰雪()②天时不如.地利()③如.扬州,过瓜州扬子桥()④万事如.意()⑤如.有离违,宜别图之()⑥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⑦方六七十如.五六十()⑧如.其礼乐,以俟君子()⑨空空如.也()⑩沛公起如.厕()⑾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意:①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②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③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久之,目似瞑,意暇甚()④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卒起不意()⑤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⑥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举:①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②举其一不计其十,究竟旧不图其新()③举兵伐徐,逐灭之()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④戌卒叫,函谷举()⑤举贤任能()孙叔敖举于海()⑥有儒生柳意者,应举下第()⑦杀人如不能举()⑧举世无双()⑨南取汉中,西举巴蜀()谢:①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②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③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④尝有所荐,其人来谢()哙拜谢()⑤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⑥乃花既谢,亦可无罪于主人矣()⑦乃令张良留谢()⑧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因:①公等碌碌,所谓因人成事者也()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②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③不如因而厚遇之()因言曰:……()不如因善遇之()因击沛公于坐()④后因伐木,始见此山()⑤因合纳斗盆(—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⑥陈陈相因()⑦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⑧惠文武,昭襄蒙故业()。
高中语文《鸿门宴》教案(6篇)
高中语文《鸿门宴》教案(6篇)高中语文《鸿门宴》教案篇1说教材(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鸿门宴》节选自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第一册其次单元,课文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有着很高的艺术成就,学生通过本文的学习,既可以领会古人的才华和品德,又可以观赏和借鉴叙事的艺术;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古代叙事散文特有的简洁美,在抓住关键词语概括叙事脉络中,提高概括力量和表达力量。
(二)教材目标及确定依据依据课程标准,围绕“学问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标要求确立三维目标:1、把握司马迁和《史记》的学问,了解故事发生的相关背景。
2、了解文言实词活用(包括使动、意动)的一些规律,理解古汉语中句子成分省略的一些学问。
3、学习本文紧凑地安排故事情节、生动地刻画人物的写法。
4、感受隐忍发愤的著述精神,树立正确的读史观,学习一分为二地评论历史人物。
(三)教学重难点及确定依据高一阶段,学生文言学问体系尚待完善,对魏晋历史散文接触不多。
因此,教学中要进一步增加文言学问积存,并通过朗读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育学生观赏魏晋历史散文的力量,养成思辨的习惯。
据此,本课的教学重点为:1、积存文言词句学问。
2、学习一分为二地评判人物。
这也是本科教学的难点所在。
说教法新课程观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积极体验。
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供应共享资源,创设互动平台,从而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根底。
依据这一指导思想,我打算本文教学中主要采纳三种方法,即:目标导学、自主合作、迁移创新。
“目标导学”即依据相应的学习内容设立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如关于朗读、积存的教学。
“自主合作”在本文教学中主要表达为分组归纳和小组争论沟通等。
“迁移制造”是将阅读向更深更广的方向进展,如让学生创编课本剧《鸿门宴》等。
为了提高学习兴趣,增加教学效果,我设计运用录音带、多媒体等手段帮助教学,并印发课文翻译等文字资料。
说学法(一)学情分析刚入高中的学生,不少还连续初中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只满意于盲目背诵,只顾扫清课本中的文字障碍,无法把课内学到的学问转化为力量,学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到考试前只是盲目做题,考试时全凭猜想,越是这样越是缺乏兴趣。
高中语文 2.3《鸿门宴》学案1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 2.3《鸿门宴》学案1 新人教版必修1 【学习目标】1、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掌握“意”、“与”“因”“且”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口头翻译三、四两段。
2、学习作者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行动来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学习重点】1、分析樊哙这个主要的人物形象。
2、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句式。
【学习难点】掌握文中的多义词和词类活用现象。
【学习方法】探究+讨论【学习过程】一、研读第三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一)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1、令将军与臣有郤()2、因击沛公于坐( )(二)找出下面句中古今异义的词,并加以解释。
(1)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2)所以遣将守关者(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4)今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三)指出下列句子的类型。
1、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2、籍何以至此3、得复见将军于此4、亚父者,范增也5、若属皆且为所虏6、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四)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復见将军于此。
(2)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4)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5)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五)文段分析思考。
1、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说明了什么问题?2、“项庄舞剑”在情节开展上有什么作用?二、研读第四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一)一词多义意:(1)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2)其意常在沛公也因:(1)不如因善遇之(2)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3)因击沛公于坐(4)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而:(1)哙拜谢,起,立而饮之(2)拔剑切而啖之(3)劳苦而功高如此(4)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与:(1)臣请入,与之同命(2)则与斗卮酒(3)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4)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且:(1)若属皆且为所虏(2)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二)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人教必修1第6课《鸿门宴》同步学案
答:
14.译文中作者引用苻坚这个事例的目的是
★个人或分小组合作从以下题目中任选一题研究完成。
15.搜集整理有关司马迁的史料及其《史记》中的有关篇章,写一篇以《司马迁传》
为题目的研究性文章。
16.挑选文章中的某一个或几个人物,在充分阅读有关文章史料的基础上,写一篇人物篇评论。
17.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在班内表演。
[参考答案] 2. ④/①②③/⑤⑥(依次为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3. ①/②④/③⑧/⑤/⑥/⑦A 4. ①⑦/②⑤/③⑧12/④⑥⑨⑩1113/14 6.①(项伯)与你相比,谁的年龄大?②大王来时带了什么(礼物)?③为大王献出这条计策的人是谁?④对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⑤小子不值得跟他谋划大事!⑥范增站起来,走到外边,召见项庄。
7.①名词作状语②名词作状语③使动用法④名词作状语⑤名词作状语 8.①疑问式宾语前置句②定语后置③被动句④疑问式宾语前置句⑤定语后置 9.①沛公禁受不起酒力,不能当面告辞②再拜奉献给大将军③我们这些人即将被他俘虏了 10.(略) 11.①连缀,写作②优秀的才能③同“悦”,赞赏④度量⑤悲叹,悲悯⑥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 12.①人人感到像说出了他们想说的话②有高出世人的才能,必定又不合时宜的忧虑③像贾生这样的人,在立身行事方面也应该谨慎啊 13.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
14.说明只有聪明通达头脑清醒的君主才能充分发挥贤才的作用。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鸿门宴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鸿门宴》学案第一课时教学时间:一、司马迁和《史记》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字子长,夏阳(现在陕西韩城)人。
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
迁生于龙门,年十岁诵古文,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和文献。
太初元年(前104年),与唐都、落下闳等进行历法改革,共订太初历。
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愤著书,在公元前91年前后完成《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
),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年表10篇,共526500字。
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大事年表是把以往发生过的较大事件根据某一主题按年代排列起来的一种参考资料。
鲁迅评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二、背景材料秦汉之际大事记(按当时以10月为岁首记事)前209年 7月陈涉起义。
9月项羽、刘邦起事。
前208年 12月陈涉死。
6月立楚怀王为共主。
9月怀王遣项羽北救赵,遣刘邦西击秦。
前207年 10月秦将章邯破邯郸。
11月项羽渡河,12月大破秦军。
7月章邯投降项羽。
8月秦二世为赵高所弑。
9月子婴为秦王。
前206年 10月子婴投降刘邦。
12月刘、项会于鸿门。
4月戏下之会,会后刘邦迁南郑。
前205年 4月刘邦合诸侯兵伐羽至彭城,羽以3万兵破汉兵56万。
5月刘邦逃至荥阳。
前204年 4月项羽围刘邦于荥阳。
7月刘邦逃离荥阳。
前203年 9月刘、项讲和,划鸿沟为界,以东归楚,以西归汉。
前202年 10月、11月用张良、陈平计追项羽,大败。
12月韩信、彭越来援,项羽兵败垓下。
“鸿门之后”的故事公元前206年10月,刘邦入关,降秦王子婴,还军霸上。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6鸿门宴 学案
《鸿门宴》导学案一、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鸿门宴”斗争的起因、经过,认识这一斗争的性质,正确评价有关人物。
2.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写作方法。
3.归纳总结“因、如、举、谢、意”五个多义词的义项;了解“此……也(耳)”“何以……”两个句式的特点,并比较与现代汉语的不同。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读文与读史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性认识性格决定命运,领导的个人决策与政治集团的利益息息相关。
二、学习重点、难点1.分析“项羽”这个主要的人物形象。
2.理解“因、如、举、谢、意”等五个多义词义项,掌握两个句式。
三、学法指导:1.朗读法 2.归纳法 3.讨论法【知识衔接】1.作者介绍: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字子长,夏阳(现在陕西韩城)人。
继父职任太史令。
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入狱遭宫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帝机要文件),发愤著书,历尽艰辛,在公元前91年前后完成《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全书共130篇,含本纪12篇、年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
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刘向等人都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史记》不但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楚汉之争概况简介秦末,“天下苦秦久矣”,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刘邦、项羽也起兵江东。
项梁拥立老楚怀王之孙为“楚怀王”,召集诸将结成反秦联盟,命主力军刘、项分南北两部,合力西击秦军,并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之”。
前207年10月,刘邦入关,降秦王子婴,还军霸上;12月项羽破关而入,屯军新丰鸿门,扬言同刘邦交战。
公元前206年12月,在新丰鸿门举行宴会,课文以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是否安然逃席为主要矛盾展开。
高中语文 第6课 鸿门宴课堂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1)
第6课鸿门宴《鸿门宴》是传记文学的典范,无论是文言知识,还是文学技法,都要认真总结学习。
文言知识应加以整理。
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应在结合文本的基础上加以拓展,以了解更多的不同评价。
1.了解司马迁、《史记》及《鸿门宴》的相关资料。
2.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成分省略、宾语前置等文言现象,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及意义。
3.理清故事情节,学习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4.探究刘邦、项羽成败的个人原因和历史原因。
3课时(连案)课前活动区1.了解作者情况、写作背景。
2.诵读全文,理清文章结构,概括文章内容。
3.借助工具书,解决“课堂活动区”中的问题。
4.思考“课堂探究”中的问题,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课堂活动区1.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皆为龙虎,成五采()(2)距关,毋内诸侯()(3)张良出,要项伯()(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6)令将军与臣有郤()(7)因击沛公于坐()(8)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辞卮酒安足辞.()今者出,未辞.也()大礼不辞.小让()(2)如沛公起如.厕()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3)意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4)举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杀人如不能举.()(5)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哙拜谢.()乃令张良留谢.()(6)军沛公军.霸上()从此道至吾军.()为击破沛公军.()(7)去亡去.不义()相去.四十里()(8)坐项王、项伯东向坐.()因击沛公于坐.()(9)胜刑人如恐不胜.()沛公不胜.杯杓()(10)为客何为.者()窃为.大王不取也()我为.鱼肉()为.击破沛公军()吾属今为.之虏矣()何辞为.()军中无以为.乐()(11)因因.击沛公于坐()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12)且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若属皆且.为所虏()3.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并解释。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6课 鸿门宴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6课鸿门宴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第6课鸿门宴在我国古代秦末农民战争中有这样一位领袖人物,他骁勇善战,屡建奇功,沉重打击了秦王朝的统治根底。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假设何!〞既有他英勇气概的写照,也有英雄末路的哀鸣,他就是西楚霸王项羽。
既然他自诩为“力拔山、气盖世〞,那为什么还会落入穷途末路的境地呢?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鸿门宴》会告诉你其中的原因。
司马迁(约前145年~约前90年),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被尊称为“史圣〞。
他继承其父遗志,著史书。
后因替投降的李陵辩白,而受腐刑下狱,出狱后发愤著述,完成《史记》。
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完成的《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7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各地纷纷响应。
楚国旧贵族项梁率侄项羽(24岁)于会稽起义,泗水亭长刘邦(48岁)也在沛县起义,后归项梁领导。
后来项梁由于恃胜而骄,被秦将章邯击杀。
章邯得胜后,移师围赵。
这时楚怀王一面命宋义为上将,项羽为次将,北上救赵;一面命刘邦攻秦,并与诸将约定:“先入定关(函谷关)中者王之。
〞宋义停军不进,为项羽所杀。
项羽率军队与秦军大战九次,最后在巨鹿彻底击溃秦之主力军,章邯率二十万大军投降。
由于秦主力军为项羽所破,刘邦很顺利地进入咸阳,派兵守关,想做关中王,驻军于霸上。
项羽击败秦军后,也向函谷关进军,破关而入咸阳,驻军于鸿门,并准备消灭刘邦军队。
就在这剑拔弩张的形势下,出现了“鸿门宴〞这场剧烈的政治斗争。
1.《史记》《史记》,又称《太史公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黄帝至汉武帝约3000多年的历史。
全书130卷包括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共52万余字。
高中语文《第6课鸿门宴学案》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1)
2014年高中语文《第6课鸿门宴学案》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学习目标】1、了解司马迁与《史记》,了解鸿门宴会的时代背景2、积累课文12段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及其他重点文言字词,能够翻译重点语句3、熟读课文,讲述鸿门宴的经过【学习重点】1、掌握12段中古今异义词及其他重点文言字词,能够翻译重点语句2、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塑造人物的方法【学习难点】掌握12段中的多义词和词类活用现象【知识链接】1、作者介绍: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夏阳(现在陕西韩城)人继父职任太史令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入狱遭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帝机要文件),发愤著书,历尽艰辛,在公元前91年前后完成《史记》。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含本纪12篇、年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刘向等人都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史记》不但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故事背景简介“鸿门宴”这个故事发生在陈涉起义后的第四年(公元前206年)•陈胜起义后,各地云起响应,其中有楚国贵族出身的项梁、项羽叔侄,有农民出身的刘邦陈胜失败后,项梁扶楚怀王的孙子名叫心的作了楚王,刘邦也投靠了项梁,,怀王派项羽等去救援被秦军围困的赵国,•同时派刘邦领兵攻打函谷关临行时,怀王与诸将约定,谁先入关,便封为关中王。
项羽在钜鹿(今在河北)大败秦军,消灭了秦军的主力,同时,刘邦从黄河以南打进武关,攻下咸阳,秦王子婴投降。
刘邦与当地父老约法三章,废除秦苛法,准备在关中称王,后来在谋士劝说下,退出咸阳,还军霸上,派兵把守函谷关,以防诸侯军入境。
项羽大破秦军后,听说刘邦已出咸阳,非常恼火,12月项羽破关而入,直抵新丰鸿门,这时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暗中派人告诉项羽说刘邦想在关中称王,项羽听了,更加恼怒,决定第二天发兵攻打刘邦,刘邦面临危急的情况,在纷纭频仍的战斗中,产生了这一次酒宴上的斗争。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 第二单元 6-《鸿门宴》 学案
《鸿门宴》[知作者]司马迁(前145或135—前90),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少时在长安随父研习经史,二十岁后,游踪几乎遍及全国,考察风俗,探访古迹,采集传说。
初任郎中,后继父任太史令。
承继其父遗志,著《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而受腐刑下狱。
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述,完成《史记》。
是中国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
主要作品:《史记》。
[知背景]秦末,反秦武装起义风起云涌,秦王朝濒于灭亡,反秦力量中的两大主力项羽、刘邦分别向秦的首都咸阳进军,并约定“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结果,刘邦于公元前6年破关入秦,先行占领咸阳,并与民约法三章,废秦苛政严刑,颇得民心。
项羽一路与秦精锐部队苦战,大破秦军。
听说刘邦已破咸阳,想称王关中,项羽勃然大怒,率四十万大军,乘胜向咸阳进发,破关直入,屯兵鸿门,准备消灭刘邦。
“鸿门宴”的地点在现在陕西省临潼市新丰镇附近的“项王营”,当时叫“鸿门”。
鸿门宴故事就是在这个地方这种情况下发生的。
[知常识]1.《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传”。
“史记”本是古代史书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
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 000多年的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军事等)。
《史记》与后来的《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三国志》(陈寿)合称“四史”。
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纪传体纪传体,史书的一种体裁,以为人物立传记(皇帝的传记称“纪”,一般人的传记称“传”)的方式记叙史实。
它最重要的特点是突出了人在历史上的地位,以大量的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把记言和记事进一步结合起来。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6鸿门宴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6 鸿门宴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
2.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言行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
自主认知一、整体感知(一)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二)查阅关于司马迁的资料。
二、自练自测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欲王.关中( ) 为.击破沛公军( )崤.山( ) 好.美姬.( )说.我( ) 孰与君少长.( )从百余骑.( ) 戮.力而攻秦( )范增数.目项王( ) 沛公之参乘.( )切而啖.之( ) 如恐不胜.( )何辞为.( ) 飨.( )鲰.( ) 卮.( )郤.( ) 玦.( )桮.( ) 哙.( )戟.( ) 瞋.( )眦.( ) 跽.( )彘.( ) 俎.( )芷.( )2.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被鲁迅誉为“”。
3.补出下面的诗句。
(1)今者项庄拔剑舞, 。
(2)夫秦王有虎狼之心, , ,天下皆叛之。
(3)如今人方为刀俎, ,何辞为?4.指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意思。
(1)距关,毋内诸侯。
(2)张良出,要项伯。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6)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因击沛公于坐(7)令将军与臣有郤。
5.解释加点词的意思(1)飨.土卒(2)夜驰之.沛公军(3)无所取..(4)从.沛公(5)亡.去不义.(6)料.大王土卒足以当.项王乎(7)与臣游.(8)籍.吏民(9)他盗之出入..(10)具.言(11)若.入前为寿..(12)杀人如不能举.(13)窃.为大王不取也(14)坐须臾..(15)相去.四十里(16)置.车骑(17)督过..之(18)令张良留谢.6.解释下面虚词的意思。
(1)固.不如也(2)君安.与项伯有故(3)孰与..君少长(4)今人有大功而.击之(5)因.言曰(6)今者.有小人之言(7)不然.,籍何以至此(8)因.留沛公与饮(9)以示之.者三(10)因.击沛公于坐(11)若属皆且为.所虏7.找出活用的词语并解释。
高中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第6课《鸿门宴》导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第6课《鸿门宴》导学案一、新知导学(一)【学习目标】1.了解相关文学常识;2.通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3.掌握古今异义词、活用词和特殊句式并归纳方法;4.用精炼的语言概括文章情节;5.分析人物形象,探究人物性格与人物命运之间的关系,对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6.探究塑造人物手法,学会从多角度分析人物和描写人物。
(二)【重难点】1.掌握活用词和特殊句式并归纳方法;2.用精炼的语言概括文章情节;3.分析人物形象,探究塑造人物手法;4.深入探究人物性格与人物命运之间的关系,对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
(三)【知识清单】1、识记字音①王(wàng)关中②说(shuì)项羽③好(hào)美姬(jī)④为(wèi)击破沛公军⑤道芷阳间(jiàn)行⑥为(wéi)龙虎 (变成、化作)2、通假字⑪距关,毋内诸侯。
“距”通“拒”,把守。
“内”通“纳”,接纳。
⑫交戟之士欲止不内。
“内”通“纳”⑬吾令人望其气,成五采。
“采”通“彩”⑭不者,若辈皆且为所虏。
“不”通“否”⑮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通“早”。
⑯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通“隙”,隔阂,嫌怨。
⑰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背弃。
⑱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⑲因击沛公于坐。
“坐”通“座”,座位。
3.古今异义①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词语:婚姻古义:结为儿女亲家。
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②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词语:非常古义:不同寻常,指意外的变故。
今义:表程度的副词。
③而听细说词语:细说古义:小人的谗言。
今义:详细说来。
④沛公居山东时词语:山东古义:崤山以东。
今义:山东省。
4.词类活用⑪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兄:像对待兄长那样⑫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夜:在夜里⑭头发上指,目眦尽裂上:向上⑮道芷阳间行间:从小路归纳:以上用法为名词作状语⑯吾得兄事之事:原义事情,此处义为侍奉⑰道芷阳间行道:原义道路,此处义为取道⑱籍吏民,封府库籍:原义簿籍,此处义为登记⑲范曾数目项王目:原义为眼睛,此处义为使眼色⑳刑人如恐不胜刑:原义为刑罚,对犯人的体罚,此处义为用刑罚惩处归纳:以上用法为名词作动词⑴素善留侯张良善:原义为好,此处义为善待、交好归纳:以上用法为形容词作动词⑵君安与项伯有故故:原义为旧的,此处义为老交情归纳:以上用法为形容词作名词⑶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使(之)为王⑷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之)活下来⑸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百余骑)跟从⑹交戟之士欲止不内止:使(他)停止下来⑺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破:使(关中)被攻破归纳:以上用法为使动用法5、重点词语(1)不如因.善遇之(介词,趁机)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连词,于是,就)(2)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副词,唯恐,只怕)(3)杀人如不能举.(“尽”的意思)(4)妇女无所幸.(封建君主对妻妾的宠爱叫“幸”)故幸.来告良(幸亏,幸而)(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请罪)哙拜谢.,起,立而饮之(致谢,道谢,答谢)乃令张良留谢.(辞谢)(6)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动词,往,到……去)为之.奈何?(代词,代这件事)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今者有小人之.言(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的”)(7)使子婴为.相(动词,做,担任)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介词,表代替,可译为“给”“替”)若属皆且为.所虏!(介词,表被动,可译为“被”)军中无以为.乐(动词,作为)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动词,表判断,相当于“是”)何辞为.?(助词,表语气,无实际意义,一般译“呢”,读作wéi)6、特殊句式:⑪为击破沛公军为(我)击破沛公军⑫急击勿失急击(之)勿失(时机)⑬欲呼张良与俱去欲呼张良与(之)俱去⑭则与斗卮酒则与(之)斗卮酒⑮则与一生彘肩则与(之)一生彘肩⑯竖子不足与谋竖子不足与(之)谋⑰沛公奉卮酒为寿沛公奉卮酒为(之)寿⑱加彘肩上加彘肩(于其)上省介宾短语以上为省略句,其中⑪——⑰为省略句;⑱为省略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㈥.重点翻译句
1.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2.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四﹑自学指导
1.熟读课文,讲述鸿门宴的经过,并给每个情节拟一个小标题
2.概括刘邦,项羽的性格特点,说说为什么刘邦在“鸿门宴”中能够死里逃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5分)
①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壁:
②有美人名虞,常幸从幸:
③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王:
④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怜:
⑤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户,吾为若德德:
2.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天之亡我,我何渡为?译文:
②吾知公长者。译文:
③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译文:
2.A.首难:首先起义。B.尺寸:尺寸之地。C.私智:自己的聪明D.经营:筹划营谋
3. A和C A. (羽)乘势起陇亩之中(省略介词“于”)B. (羽)放逐义帝而自立(一般句式)C. (羽)身死东城(省略介词“于”)D. (羽)尚不觉寤而不自责(“不自责”是“不责自”的倒装形式)
4.①终于率领五国诸侯的军队灭掉了秦王朝。②是天意使我灭亡,不是我用兵的过错啊! 5. C
⑥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⑦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⑧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⑨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㈤、指出下列各句文言句式,并翻译
1.珍宝尽有之
2.若属皆且为所虏
3.吾属今为之虏
4.具告以事
5.贪于财货
6.长于臣
7.得复见将军于此
8.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9.籍何以至此?
10.客何为者?
11.大王来何操?
七.能力提升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1.故:①故旧、交情②因此③特意
2.去:①距离离去②离开
3.如:①如②比、及③到、往、去④顺、随⑤如果、假如⑥动词,好像⑦或、或者⑧至于⑨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⑩往,到……去
4.然:①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②然而③这样
5.为①任,做②替,给③被④制定⑤处理对付⑥作为⑦是⑧句末语气词
6.之:①到②代词,这③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④结构助词,的⑤助词,衬字,无义
【注释】①周生:汉时的儒者。②重瞳子:目中有两个眸子。③暴:突然,有忽然兴起之意。④五诸侯:指齐、魏、赵、韩、燕五国后人。⑤自矜功伐:以功勋自诩。⑥寤:同“悟”。
1.比较下列“之”、“而”的意义和用法,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何兴之暴也②谓霸王之业③分裂天下而封王侯④尚不觉寤而不自责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2、车骑:由以左为尊。“信陵君虚左以侯生”“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
3、室内:西为宾、长、贵;东为主、幼、贱。
4、堂上座位:北为帝(尊),南为臣(卑),左为贵,右为轻。
5、四面环坐:由尊到卑,依次排列。西——北——南——东
答案:
一.通假字
①距─拒,内─纳②要─邀③倍─背④蚤─早⑤郤─隙⑥不—否
二.一词多义
7.且:①将②尚且③况且
三.古今异义词
①.河北:古:黄河以北地区今:省份名。
②.所以:古:……的原因今:表因果的连词
③.婚姻:古:儿女亲家今:男女结为夫妻关系
④.再:古:两次今:第二次
四.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①王:为王、称王,动词②目:使眼色,动词③刑:施加肉刑,动词④道:取道,动词
2.形容词作动词:
⑦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⑧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⑨空空如也
⑩沛公起如厕
4.然:①沛公默然
②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③不然,籍何以至此
5.为:①使子婴为相。
②为击破沛公军!
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④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⑤为之奈何
⑥军中无以为乐。
⑦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⑧何辞为?
6.之: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②为之奈何?
⑤善:友善、交好,动词
3.意动、使动:
⑥王:为王,称王,意动⑦从:使……跟从即带领
4.名词作状语:
⑧兄:用对侍兄长的礼节⑨翼:像鸟用翅膀
五、指出下列各句文言句式,并翻译
1.被动句:①—③2.状语后置句:④—⑦3.宾语前置句:⑧—○12
六,当堂训练
1.D。①何兴之暴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②谓霸王之业(助词,的)③分裂天下而封王侯(表承接关系)④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表递进关系)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2.解释下列词语
A.陈涉首难首难:
B.然羽非有尺寸尺寸:
C.奋其私智而不师古私智:
D.欲以力征经营天下经营:
3.从句式角度,应选出的两个相同项的是( )和( )
A. (羽)乘势起陇亩之中
B. (羽)放逐义帝而自立
C. (羽)身死东城
七、能力提升
1.①壁:名词作动词,构筑壁垒②幸:被宠幸③王:名词作动词,称王④怜:可怜,同情⑤德:名词作动词,恩施好处
2.①上天让我灭亡,我还渡江做什么②我知道您是个有德行受人尊敬的人。
③项王自己也受了十余处伤。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划船靠岸)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为五岁,所当无故,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之,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王翳取其头,余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
B.司马迁认为项羽的主要过错是“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且行文中含有责备与痛惜之情,使文章文情并茂。
C.这篇文章对项羽的一生作了总的评价,既赞扬了项羽的灭秦之功,又指出他“自矜功伐”等方面的过错;显示了司马迁评价历史人物实事求是的公正态度。
D.这篇文章对项羽一生的功过褒贬失当——褒多于贬;反映了司马迁对这位失败英雄的偏爱和敬重。
③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④今者有小人之言。
⑤珍宝尽有之。
7.且:①若属皆且为所虏
②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
③且焉置土石?
㈢、古今异义
1.河北古:今:
2.所以古:今:
3.婚姻古:今:
4.再古:今:
㈣、指出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①沛公欲王关中。
②范增数目项王。
③刑人如恐不胜。
④道芷阳间行。
⑤素善留侯张良。
D. (羽)尚不觉寤而不自责
4.翻译下列句子:
①.“遂将五诸侯灭秦”
②.“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
5.对这篇文章评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司马迁认为项羽的功业表现在“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他的过失表现在他“怨王侯叛己”,“自矜功伐”,“不师古”。叙事简要,极富概括性。
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6.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7.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㈡、一词多义
1.故:①君安与项伯有故?
②故听之
③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2.去:①相去四十里。
②脱身独去。
3.如:①闻妻言,如被冰雪
②天时不如地利
③如扬州,过瓜州扬子桥
④万事如意
⑤如其离违,宜别图之
⑥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鸿门宴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梳理课文情节。
2.识记并掌握本文中的文言字词和特殊句式。
3.学习本文生动地刻画人物的写法,分析人物性格。
二、学习方法:朗读法,讨论探究法
三、自我检测:归纳字词意义和用法
㈠、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3.张良出,要项伯。
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八.文言知识积累
(一)、固定结构
无所:没有……的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孰与:与……相比,怎么样(谁更……)?表示比较。如“孰与君少长?”
为……所:被……表被动。如“若属皆且为所虏”。
何……为:表反问。如“何辞为?”
(二)、偏义复词:出入: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三)、古代“座次”问题:
1、官职:古代以右为尊。“位在廉颇之右”
五、合作探究
有人认为项羽是因为在鸿门宴上不杀刘邦而失天下。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六.当堂训练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①曰“舜目盖重瞳子②”,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③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④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⑤,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⑥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选自《史记•项羽本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