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分析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大学图书馆调研
总体概述:
江苏大学图书馆位于江苏省镇江
市江苏大学校园内,突出“以人为
本”的设计思想,从自然、文化、
经济诸方面全方位引入生态学观
念,旨在创造一个具有活力的、给
人以良好空间体验和感受的独特
的校园空间,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
思路。
校园完美的规划给图书馆提
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校园内南北
斜向分布的两条连绵的山体以及
南侧东西向城市河道(玉带河),
规划积极保留、利用场地中的自然山体、水系,建立两条轴线:东西向教学轴、南北向生态轴。
依托两条轴线作为校园各功能空间之间的“活动连系”,利用基地内连绵的山体与水系形成贯穿整个校园的景观脉络,通过与建筑空间的穿插融合、地形高差的灵活处理,形成自然与人文相互融合、规则与自由交替、形态尺度各异,带给来访者步移景异、难以忘怀的空间体验与感受。
外部环境:
江苏大学图书馆位于
江苏大学校园整体布
局的南部,靠近江苏大
学的西门,交通较为方
便,便于外界的镇江市
民进入图书馆进行借
阅;图书馆周围为江苏
大学各学院的教学楼,
便于各专业的同学进
入图书馆学习。
图书馆
所处的位置既交通方
便,并且没有外界的噪
音干扰,相对来说比较
安静,能给学生提供很好的学习环境。
图书馆平面分析:
图书馆平面接近于矩形,共六层。
平面的东北和中心位置分别设有楼梯,并在其边上设有电梯。
在图书馆的中共设有两个大厅,从1层到6层都是中空的。
这给读者带来了比较开阔的视野,使读者在读书疲劳的时候进行远眺,放松一下心情。
功能分析:
图书馆一楼设有:总服务台、新书借阅室、报刊阅览、公共检索区、文献服务区、培训中心、报告厅、研究包间、会议室。
贵宾室、资源建设部、存包室。
二楼设有:图书借阅、电子阅览、研究包间、研讨室、读者服务部办公室。
三楼设有:图书借阅室、多媒体室、研究包间、研讨室、技术与后勤保障办公
室。
四楼设有:图书借阅室、
教师研究生阅览、外文阅览
室、研究包间、研讨室、研究
生工作室。
五楼设有:学术期
刊阅览室、功课特色文献阅
览、江大文库、研究包间、研
讨室、研究生工作室。
六楼设
有:工具书阅览、古籍阅览、
文化沙龙、研究包间、科技查
新工作站、科技信息研究所、
馆长室、书记室、副馆长室、
办公室、党总支办公室。
各个
楼层功能分区明确,使用方
便。
疏散流线分析:
流线分明,避免了交通上的干扰,又很好的做到了动静分离。
采光分析:
1.图书馆南侧采用大的玻璃幕墙,采光较好。
2.图书馆顶部采用密封的玻璃幕墙,并通过两侧的中空大
厅给整个图书馆带来较好的采光。
国外:明斯特市图书馆分析
总体概述:
明斯特市图书馆是最近几年来建造
的最引人注目的和富有色彩的图书馆之
一。
它像珠宝一样的色泽鲜明,是形式和
材料使人感到赏心悦目的表现。
这座图书
馆的选址位于这座历史的设防城市中心,
那里大部分建筑物是战后重建的巴洛克
式、哥特式和18、19世纪式建筑,它们
沿用了中世纪的街道布局。
那座1956年
建成的剧院是引人注目的现代派建筑中少数几个成功的例子之一。
另外几个更加离群的现代派插入者在街区组成中留下几块空地,这座图书馆就建在其中的一块空地上。
这座建筑不像建起来的,却更像是被塞进去的。
原有图书馆在街区正好是“V”字形状,剩余的场地就很鸡肋。
公共阅览大楼闭合了原有的形状,而书库像船一样挂下来,单是平面就张力十足。
整个建筑像拼贴画一样丰富,融合进各种形态和材质,所有设计图纸都极具表现力,丝毫没有谦逊的姿态。
外部环境:
图书馆
岔开的
两个翼
将一条
名为比
塞理加
斯的步
行街围
在里
面。
这
条街与
兰贝尔
蒂教堂
在一条
径直的
轴线
上。
总平面分析:
图书馆的板块状后翼将一个三角形街区封闭,另一翼是一个像一条船的楔形体,坐落在一个城市街区的周边上。
(1)建筑分
析:图书馆周围
大部分是战后
重建的巴洛克
式、哥特式和
18、19世纪式
建筑,它们都是
坡屋顶。
作为现
代风格建筑,为
了与周围建筑
群体更好的融合,将局部采用坡屋顶的形式,融于环境。
(2)景观分析:图书馆的设计尊重现有的建筑,将一条正对教堂的步行街留出来,既方便
人们去教堂,又使教堂有一个很好的观赏角度,步行街两侧的玻璃板条将一层暴露在外,使路上的行人看得见里面的景色。
(3)道路分析:图书馆岔开的两个翼将一条名为
比塞里加斯的步行街围在里面,这条街与兰贝尔
蒂教堂在一条径直的轴线上,该图书馆的设计创
造了一种新的模式,使人们走到建筑中来,在不
知不觉中欣赏建筑。
功能分析:
按功能将图书馆分成三个区域:“远区”用来贮藏长期保存的藏品并且不让公众接近;“中区”是供出借书的图书馆,那是一个安静的,排列着成行书籍的圆弧的扇形部分;“近区”也就是
供活动用的区域,它包含了所有直接交往的活动,有一个咖啡馆、展览场所和面朝入口的读书沙龙。
被建筑师们描述成“信息超级市场”的近区,位于板块状建筑物的一层和二层天桥同中区相联结。
儿童图书馆和声讯图书馆安排在地下层,它们占据这块唯一的这两个建筑物共有的空间。
流线分析:
流线分明,避免了交通上的干扰,又很好的做到了动静分
离。
采光分析:
带坡度的、接合的黄铜包层覆盖临比塞理加斯街
的内墙,并折而向上延伸到两座建筑物内部通道
的顶上。
在里面,光冲洗它的内侧后到达地面,
在那面,玻璃板条将一层暴露在外,使路上的行
人看得见里面的景色。
大的窗户设在供阅读的区域,小得像书本的窗
户设在封闭的书架区域。
不同区域采用不同的开
窗形式,有效地利用了自然光。
不单是人们在阅读区看书能得到充足的光照,而且人
们在书架找书籍中也能得到足够的照明。
材料及细部分析:
斜向柱子兼起结构和景观作用,使室内空间生动化。
在内
部空间的处理,严格按照几何规则生成,所呈现出的复杂
性叫人难以描述,在这里所有的阅览室不是彼此分开的,
而是通过跃层相联系。
各种构件穿插其中,提供了丰富的
地点元素,丰富内部空间。
建筑生动的颜色以及强烈的色彩对比,都赋予建筑特有个
性
形式多变的内部空间与柱子完美结合。
设计案例:大连图使馆设计
整体外观评价:
AIA评审委员会认为:“设
计动感,中央的漩涡空间是一
个创造有趣社会空间的区域,
建筑与城市联系紧密,图书馆
的向心力使得其成为一个社区
的邻里中心。
”图书馆姿态不
凡,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景,
创建了一系列起伏的院落景
观,建筑形体从地面盘旋而起,
探向苍穹,形成一个具有魄力
的城市标志性建筑。
建筑外表
皮是深灰的铜,随着时间的流逝,会产生美丽的铜锈。
采用金属外表皮是为了对抗海洋气候的腐蚀。
局部采用阳极氧化的合金铜,让建筑外表皮富有区别与层次。
内部细节分析
这座图书馆希望创造一个变化的空间
环境,让参观者置身于一个独特的景观之
中。
建筑形在首层相互交织,创造了一系列
庭院和波动起伏的地形——将建筑体量本
身根植于基地之上,同时向空中汇集形成了
一个大胆而醒目的城市地标。
建筑室内外动
静结合,视野良好,内部梯段式布局让空间
联系紧密。
建筑带有的零售功能会吸引更多
人们到此。
这里还有大型媒体中心供观众独
立使用。
这个动感的建筑体中包括多种形式的空间,从庭院中的私密环
境到动感而视野广阔的高塔。
塔楼中有一系列内部空洞和平台
空间,进一步强调了多种空间条件并有效的提供了内部联系。
其中许多零售空间例如咖啡厅等将吸引更多参观者进入到图书
馆。
内部有一座大型媒体中心,下班之后还可以独立的提供其
它功能并举办各项活动。
媒体中心上方修建了一个小山丘,它
自然地形成了一个公共聚集空间和一个露天小剧场,人们还能
在这个惬意的户外区域中观赏南面的海景。
而位于塔楼顶部的
咖啡厅能够360度尽览四周山水美景。
建筑立面采用了深灰色
铜板材料,随着时间的流逝会逐渐变成美丽的铜绿色。
这种金
属表皮将有效的抵抗由于海洋气候和恶劣天气导致的自然腐
蚀。
总结:细节注意
(1)门厅应符合下列规定:
l 应根据管理和服务的需要设置验证、咨询、收发、寄存和监控等功能设施;
2 多雨地区,其门厅内应有存放雨具的设备;
3 严寒及寒冷地区,其门厅应有防风沙的门斗;
4门厅的使用面积可按每阅览座位0.05m2计算。
(2)寄存处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位置应在读者出入口附近;
2 可按阅览座位的25%确定存物柜数量,每个存物柜占使用面积按0.15~0.20m2计算;
3寄存处的出入口宜与读者主出入口分开。
(3) 陈列厅(室)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各类图书馆应有陈列空间。
可根据规模、使用要求分别设置新书陈列厅(室)、专题陈列室或书刊图片展览处;
2 门厅、休息处、走廊兼作陈列空间时,不应影响交通组织和安全疏散;
3 陈列室应采光均匀,防止阳光直射和眩光。
(4)公用和专用厕所宜分别设置。
公共厕所卫生洁具按使用人数男女各半计算,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l成人男厕按每60人设大便器一具,每30人设小便斗一具;
2成人女厕按每30人设大便器一具;
3儿童男厕按每50人设大便器一具,小便器两具;
4儿童女厕按每25人设大便器一具。
5洗手盆按每60人设一具;
6公用厕所内应设污水池一个;
7公用厕所中应设供残疾人使用的专门设施。
(5)基本书库的净高(包括开架阅览室的固定藏书区)宜不少于2.40m。
但对于较大面积的开架阅览室的藏书区,考虑到总体空间尺度及采光、卫生、心理效果,其净高尺寸可另行确定。
目前2.60m、4.20m也均有采用。
有条件时,书库楼板应采用无梁楼盖,底板平整天突出构件(柱帽尽量缩小或无柱帽),是较理想的做法。
凡板下有梁或设备管线通过时,梁底或设备管线最低表面(即最低坡高处)的局部净高不应小于2.30m。
采用积层书架时,书库净高不得低于4.70m,目前生产的积层书架下层高2.40m,上层高2.15m,书架层板厚0.05m,装配简单,空间经济。
(6)为了便于库内工作人员提书、归书的方便,书库各楼层之间应设辅助楼梯。
并分别对楼梯宽度与坡度规定了限值。
所定限值与《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专用服务楼梯相一致。
同时也符合《建筑设计资料集》所推荐的“适宜坡度”范围。
本条还规定必须采取防滑措施,这对常年提书、归书上下奔走于书库各楼层之间的工作人员来说也是一个安全的保障。
(7)为馆内垂直运书,应设电动书梯或客货两用电梯。
条件不具备者,也应设机械或半机械化的书斗或提升装置,四层及四层以上的提升设备宜不少于两台(载重不少于100kg)六层及六层以上的书库应设置专用电梯(载重500kg以上)。
目前国内大量图书馆书库内使用的提升设备,主要是小书梯,但大都没有层面显示,这给使用带来极大的不便。
为此在设备订购时,应明确提出要求增设层面显示。
(8)提升设备的门一般都是向外开启,便于书刊进出,但竖井井壁在各层书库内的传递口洞底高度需根据各馆实际需要确定。
如无电梯时,应考虑经常有新编目书刊用书车运送入库,必须采用与各层楼板取平的洞口底面和比书车略高的洞口上平,以便书车通行。
如只考虑用书斗运载索书条及借还书刊上下,则水平传递口洞底应高于书库各阶层楼面0.90m(或略高于工作台的高度)为宜。
(9)阅览区域采光既要充足,又不宜过强,且要均匀,不产生光影和暗角。
窗地比以不小于1/5为宜。
平面布置中应争取阅览室有良好的朝向,为了防止阳光直射入室,特别是在我国南方地区应尽量避免东西向开窗。
从调查中得知各地新建馆阅览区的采光不是不够,而是开窗过多、过大。
造成光线过强。
特别是在夏天,为了使光线柔和一些,还需要普遍设置窗帘,
或采用可调式百页遮光窗帘,兼作通风。
如在建筑上设置固定遮阳板时则一要讲求实效,二要注重观瞻。
开架管理的专业阅览室,利用双面书架作为隔断把阅览空间分隔成若干凹室。
如中间摆放一张1m宽的四人阅览桌时,两面除坐人阅览外,还应考虑一个读者通过所需要的间隔,总净宽不宜少于3.10m{即1.00m+(2×0.60m)+(2×0.45m)}。
如中间安放双面六人阅览桌时,除考虑一个读者通过的间隔外,另外应有一个人站在书架前查书所需的间隔,总净宽不宜少于3.70m,即{3.10m十(2×0.30m)}。
凹室式布置所形成的小阅览空间,给人以安静、稳定的感觉,很受读者欢迎。
但必须使每个凹室空间都能采光充足,通风流畅。
如果采用高侧窗必致使人感到闭塞和郁闷。
4.3.4 阅览室设工作间的必要性: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虽然摸不着,看不见,但的的确确是一杆实实在在的秤。
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尽在秤杆上可以看出;人心的大小,胸怀的宽窄,拨一拨秤砣全然知晓。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可太近。
与人太近了,常常看人不清。
一个人既有优点,也有缺点,所谓人无完人,金无赤足是也。
初识时,走得太近就会模糊了不足,宠之;时间久了,原本的美丽之处也成了瑕疵,嫌之。
与人太近了,便随手可得,有时得物,据为己有,太过贪财;有时得人,为己所用,也许贪色。
贪财也好,贪色亦罢,都是一种贪心。
与人太近了,最可悲的就是会把自己丢在别人身上,找不到自己的影子,忘了回家的路。
这世上,根本没有零距离的人际关系,因为人总是有一份自私的,人与人之间太近的距离,易滋生事端,恩怨相随。
所以,人与人相处的太近了,便渐渐相远。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不可太远。
太远了,就像放飞的风筝,过高断线。
太远了,就像南徙的大雁,失群哀鸣。
太远了,就像失联的旅人,形单影只。
人与人之间最美的距离,就是不远不近,远中有近,近中有远,远而不离开,近而不相丢。
太远的距离,只需要一份宽容,就不会走得太远而行同陌人;太近的距离,只需要一份自尊,就不会走得太近而丢了自己。
不远不近的距离,多像一朵艳丽的花,一首悦耳的歌,一首优美的诗。
人生路上,每个人的相遇、相识,都是一份缘,我们都是相互之间不可或缺的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