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翻译

合集下载

《孙权劝学》注释及翻译

《孙权劝学》注释及翻译

《孙权》选自司马光主持编纂的《资治通鉴》。

我们为大家整理了《孙权劝学》注释及翻译,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孙权劝学
朝代:宋代
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
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
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
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
而别。

【注释】
1、初:当初,起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2、权:指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浙江富阳)人,黄龙元年(公元222年)称
王于武昌(今湖北鄂城),国号吴,不久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

229年称帝。

3、谓……曰:谓,告诉;连用表示“对……说”。

4、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汝南富陂(今安徽省阜南县东南)人。

5、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6、今:当今。

7、当涂:当道,当权。

8、掌事:掌管政事。

9、辞:推托。

10、以:介词,用。

11、务:事务。

12、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13、岂:难道。

14、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治,研究。

“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书。

孙权劝学古文言文翻译

孙权劝学古文言文翻译

孙权者,吴之明君也。

性聪慧,好文学,尤善谋略。

一日,朝中群臣会聚,议及国家大事,孙权见群臣或愚钝,或浅薄,心中不禁有所感慨。

遂命人取来笔墨纸砚,挥毫泼墨,写下劝学之文一篇,以警醒群臣。

原文如下:吾闻之,学者必好学,好学者必求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古之圣贤,莫不由此而成名。

今观吾朝群臣,或愚钝无识,或浅薄无知,岂不令人痛心哉!吾欲使尔等奋发向学,共成大业,非一日之功,须臾之间也。

夫学如筑堤,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今尔等若不力学,终日昏昏然,岂不辜负先帝遗愿,使吾吴国蒙羞乎?昔者孔子,生而圣明,博学多才,犹且三更灯火五更鸡,孜孜不倦,终成一代宗师。

尔等岂可因位高权重而自满,因才疏学浅而自弃?吾闻之,人之所以能立,在于勤学;人之所以能成,在于立身。

勤学则不堕,立身则不倾。

吾尝读《论语》,见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夫学之乐,莫大于得友;学之益,莫大于自知。

今尔等当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勿以一知半解而自诩,勿以无识无才而自卑。

当思古人,如颜回之贫而好学,子贡之富而好道,皆能以学为乐,以道为归。

吾又闻之,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以其有文也。

吾吴国自孙武以来,代有贤才,然今观尔等,或好酒色,或好博弈,或好斗狠,岂不令人惋惜!学之益,在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尔等若能勤学,修身立德,何愁家国不兴,何愁天下不治?吾今劝尔等,勿以吾言为戏言。

学海无涯,唯勤是岸。

尔等当勉力前行,不负所学,不负所学之恩。

吾愿尔等,皆成国之栋梁,为民之楷模,共赴大业,光耀吾吴。

译文如下:我曾听说,学习的人必定爱好学习,爱好学习的人必定寻求良师。

老师,是用来传授知识、教授技艺、解答疑惑的人。

古代的圣贤,没有不是通过这个途径而成名的。

现在看看我们吴国的群臣,有的愚钝无知,有的浅薄无识,这难道不让人痛心吗!我想让你们奋发学习,共同成就大业,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长时间的积累。

孙权劝学的原文以及翻译

孙权劝学的原文以及翻译

孙权劝学的原文以及翻译《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

该文通过叙述孙权劝学和吕蒙学有所成的故事,表明读书大有好处的道理,并警告人们刻苦学习的重要性。

下面请观赏作者为大家带来孙权劝学的原文以及翻译,期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原文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浏览练习1、文学常识填空。

《孙权劝学》一文作者是,是时期的政治家、史学家。

他主持编攥的,是我国最大的一部史书。

2、找出《孙权劝学》一文中的成语并说明。

(写一个)3、说明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1)卿今当涂掌事( ) (2)但当涉猎 ( )(3)蒙辞以军中多务 ( )(4)及鲁肃过寻阳( )4、根据语段内容回答。

(1)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爱惜、重视和期望的一句话是:(2) 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5、将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6、从吕蒙的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结合《伤仲永》一文扼要谈谈自己的看法参考答案1、司马光北宋《资治通鉴》2、刮目相待 :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

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

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3、(1)当道、当权(2)粗略的浏览(3)推托(4)到4、(1)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与吕蒙结友,说明鲁肃对吕蒙的欣赏、认可。

5、①只是应当粗略地浏览,了解历史罢了。

(只是应当粗略地浏览,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

) ②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6、只要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就会寻觅一切机会去学习,终究有所成绩。

《孙权劝学》翻译文言文

《孙权劝学》翻译文言文

昔者,孙权闻鲁肃之志,谓肃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卿为将则宜以兵法见教,吾欲闻卿所学,可得闻乎?”肃对曰:“臣闻古人云:‘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是以古人云:‘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故臣虽不才,亦欲勉力以学,望公能赐教。

”权闻言,叹曰:“卿言良是。

吾常思之,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用之所趋异也。

今卿欲广才,吾岂能吝教哉?”于是,权命肃从军,随行遍历三军,教习武艺。

肃从权,勤学不辍,日夜不懈。

权见肃所学,心悦之,乃谓肃曰:“卿今所学,颇得吾心矣。

吾闻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卿若能兼修文武,岂不更佳乎?”肃对曰:“臣闻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愿公教臣以诗书,使臣知礼仪,明道理。

至于武艺,臣已略知一二,但愿公能赐教。

”权闻言,大喜,遂命太史慈教肃兵法,又命张昭教肃诗书。

肃感激涕零,曰:“公之恩德,臣终身难忘。

臣虽不才,愿竭尽全力,以报公之恩。

”自此,肃日夜勤学,诗书武艺,无所不精。

权见肃之才,益加器重,乃谓肃曰:“卿今才德兼备,吾甚喜之。

吾知卿所学,已非昔日吴下阿蒙矣。

卿若能助吾治国,吾何幸也!”肃对曰:“臣虽不才,敢不尽力。

公若能任臣以事,臣必竭尽全力,以报公之知遇之恩。

”权闻言,喜曰:“卿既如此,吾有何忧?卿宜尽心竭力,以助吾治国,吾亦当竭尽全力,以辅卿之志。

”于是,孙权与鲁肃同心协力,治理吴国。

权以肃为心腹,肃亦以权为明主,君臣相得,国家安定。

孙权劝学之事,传为美谈。

后世之人,闻之莫不感慨万千。

鲁肃虽出身寒微,但因其勤奋好学,终成一代名将。

此乃勤学之效也。

夫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人生在世,唯有勤学不辍,方能不断进步。

孙权劝学,实为后世之鉴。

愿世人皆以鲁肃为榜样,勤学不辍,成就一番事业。

《孙权劝学》的原文及译文

《孙权劝学》的原文及译文

《孙权劝学》的原文及译文《孙权劝学》的原文及译文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孙权劝学》的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孙权劝学》的原文及译文1《孙权劝学》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颇多。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等到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吴下时没有才学的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应当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好友后分别了。

《孙权劝学》赏析:本文选自《资治通鉴》,文题为后人所加。

此文既记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之后大有长进的故事,也赞扬了孙权、吕蒙认真学习的精神,并告诫人们学习的重要性。

此文简练生动,首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极富表现力,毫无冗繁之处,更是运用了侧面烘托及对比的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突出了人物的风采。

此文虽极简略但剪裁精当,不仅保留了先前史书中原文的精华和故事的完整性,而且以更精练的文笔突出了人物的风采,是一篇成功的改写之作。

而其主要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对白传神,以“话”塑人。

孙权劝学诗文言文及翻译

孙权劝学诗文言文及翻译

昔者,孙权欲以学养士,故命周瑜、陆逊等诸贤,撰文以劝其子弟。

于是,周瑜作《过秦论》,陆逊作《谏太宗十思疏》,皆以辞藻华美,文辞遒劲,劝其子弟勤学苦读,以成大器。

今录周瑜之文,以飨读者。

【原文】世有才子,而学不逮者,必为俗人所笑。

吾闻之,才子必学,学必成器。

是以古人云:“才子必学,学必成器,器必成家,家必成国。

”夫学之难,非一日之功,须臾之间,莫可忽也。

吾子辈,当以学为先,勿以富贵为荣,勿以贫贱为辱,勤学苦读,以成大器。

吾闻之,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吾子辈,宜早立志,奋发向前,勿以岁月为虚度。

昔者孔子云:“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吾子辈,宜以孔子之言自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吾又闻之,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吾子辈,宜勤读书,勿以字义为浅近,勿以篇章为繁琐。

读书贵在心领神会,勿以言语为滞涩,勿以文辞为华丽。

读书须有恒心,勿以学有所成而自满,勿以学有所困而气馁。

吾子辈,宜学以致用,勿以文章为炫耀,勿以口才为夸耀。

文章虽美,不达时宜,不足以为用;口才虽佳,不达其用,不足以为能。

吾子辈,宜学有所成,以济世利,以报国恩。

【翻译】世上有很多有才华的人,但是学习不够的人,一定会被俗人嘲笑。

我听说,有才华的人必须学习,学习必须成为有用之才。

所以古人说:“有才华的人必须学习,学习必须成为有用之才,有用之才必须成为家业,家业必须成为国家。

”学习的困难,不是一天就能完成的,必须时刻保持警觉。

我的子弟们,应该把学习放在第一位,不要以富贵为荣,不要以贫贱为辱,勤奋学习,成为有用之才。

我听说,学习就像逆水行舟,不前进就会后退。

我的子弟们,应该早早立志,奋发向前,不要把时间浪费掉。

以前孔子说:“我每天都要反省自己,为人谋划是否忠诚?与朋友交往是否诚信?传授知识是否用心?”我的子弟们,应该以孔子的话自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我又听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我的子弟们,应该勤奋读书,不要以为字义浅显易懂,不要以为篇章繁琐。

【初中文言文】《孙权劝学》原文及翻译

【初中文言文】《孙权劝学》原文及翻译

【初中文言文】《孙权劝学》原文及翻译
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
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小怒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塞曰:“士别
三日,即为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仁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
当初,吴王孙权对吕蒙说道:“你现在身居要职掌控重权,不能不进一步回去自学!”吕蒙因为军中事务繁多予以辞让。

孙权说道:“我难道就是想你研究经书[1]而沦为学识
渊博的学者吗!只要借阅一下历史就行了。

你说道你事务拥挤,谁比得上我处置的事务多呢?我常常读书,自己深感存有非常大的收益。

”于是吕蒙就已经开始自学。

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讨论天下大事,(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已不再是当年的那个东吴阿蒙了!”吕蒙说:“与有志向
的人分别几日,就要擦擦眼睛重新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于是,鲁肃拜见吕
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后才告别。

期望同学们通过这篇译者对这篇文章存有更好的认知。

孙孙权劝学文言文翻译

孙孙权劝学文言文翻译

昔者,孙权,字仲谋,吴国之君也。

时值天下大乱,群雄逐鹿,群雄纷争。

权欲以文学经世,故遣使请诸葛亮,欲共谋大业。

诸葛亮以才学出众,被权器重,遂拜为军师。

一日,权与诸葛亮闲谈,见其才思敏捷,议论风生,然独缺文学之修养。

权思及此,心生一计,欲劝诸葛亮勤学文学,以助其治国安邦之才。

于是,权乃作文一篇,以劝诸葛亮。

权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所以修身也。

才,所以辅德也。

才德兼备,然后可以为君子。

今子才高八斗,德行无瑕,然独缺文学之修养,岂不美中不足哉?”诸葛亮闻言,默然不语。

权知其心动,又曰:“子欲治国安民,非文学不足以济其事。

吾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子若能博览群书,通晓古今,则文章信手拈来,治国之道自可运筹帷幄之中。

况乎文学之道,可以陶冶性情,提升道德,岂可不学哉?”诸葛亮听罢,心中有所触动,但仍犹豫不决。

权见状,乃举一例曰:“昔孔子周游列国,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

孔子以文学教人,弟子皆成大器。

子若效仿孔子,勤学不辍,何愁不能成为一代英才?”诸葛亮闻言,心动不已,遂拜谢权曰:“愿闻君子之道,以自勉之。

”权曰:“君子之道,非一日之功。

子宜早立志,勤学不辍,以求进德修业。

吾有一言,愿子牢记: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子宜时刻警醒,勿以小善为不足,勿以小恶为无害。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诸葛亮深受感动,遂立志勤学,不负权之厚望。

自此,诸葛亮学问日进,文章横溢,终于成为一代贤才,辅佐孙权,共创吴国辉煌。

权之劝学,非独诸葛亮受益,亦为后世学子树立了榜样。

夫学,非为名利,乃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基。

若人皆能如诸葛亮,勤学不辍,则国家兴旺,社会和谐,岂不美哉?翻译:从前,孙权,字仲谋,是吴国的君主。

当时天下大乱,群雄争霸,各方势力争夺地盘。

孙权想通过文学来治理国家,于是派遣使者邀请诸葛亮,希望与他共同谋划大业。

诸葛亮因才学出众,被孙权看重,于是被任命为军师。

孙权劝学原文及翻译与注释

孙权劝学原文及翻译与注释

孙权劝学原文及翻译与注释孙权劝学原文及翻译与注释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避免不了阅读课文,阅读有利于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孙权劝学原文及翻译与注释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志士(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注释:1、初:当初,起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2、权:指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浙江富阳)人,黄龙元年(公元222年)称王于武昌(今湖北鄂城),国号吴,不久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

229年称帝。

3、谓……曰:谓,告诉;连用表示“对……说”。

4、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汝南富陂(今安徽省阜南县东南)人。

5、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6、今:当今。

7、当涂:当道,当权。

8、掌事:掌管政事。

9、辞:推托。

10、以:介词,用。

11、务:事务。

12、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13、岂:难道。

14、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治,研究。

《孙权劝学》课文翻译

《孙权劝学》课文翻译

《孙权劝学》课文翻译《孙权劝学》课文翻译导语:《孙权劝学》通过写孙权劝导吕蒙学习及吕蒙接受劝告认真学习后发生的变化,点明了学习对于健全人格的作用。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孙权劝学》课文翻译,供各位参阅,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孙权劝学》课文翻译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翻译:起初,孙权对吕蒙说道:“你现在当权掌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为理由推托。

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务繁忙,比得上我吗?我常常读书,自认为很有好处。

”于是吕蒙开始学习。

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与吕蒙讨论事情,非常惊奇地说:“你如今的才干谋略,不再是过去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对于有抱负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为什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后离开。

《孙权劝学》教案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1.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2.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三)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1.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2.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激趣引读1.故事导入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

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

翻译孙权劝学文言文翻译

翻译孙权劝学文言文翻译

孙权,字仲谋,吴国皇帝,曾劝其部下吕蒙学习。

以下是孙权劝学的文言文及其现代汉语翻译:原文:“昔仲尼言:‘吾日三省吾身。

’夫学所以益才也,才所以辅德也。

德者,才之基也。

才者,德之辅也。

故学者,务先德,然后求才。

若夫德薄才疏,虽多读书,不能自用,徒增其过耳。

吾谓吕蒙,非吾所望也。

吾望蒙以德行立身,以学识立言。

今蒙虽才疏,犹当勉之,使德业相称,不徒虚名也。

”翻译:“以前孔子说:‘我每天都要反省自己三次。

’学习是为了增长才能,才能是为了辅助德行。

德行是才能的基础,才能是德行的辅助。

因此,学习者应该先注重德行,然后追求才能。

至于那些德行浅薄、才能不足的人,即使读了很多书,也不能够自己运用,只会增加自己的过失。

我认为吕蒙并不符合我的期望。

我希望吕蒙能够以德行立身,以学识立言。

现在吕蒙虽然才能不足,但还应该努力,使德行和才能相称,不要只徒有虚名。

”原文:“昔孟母三迁,择邻而教子。

吾闻之,教子必先严其身,身正而后教子。

子不教,父之过也。

吾今遣蒙至庐江,庐江去此千余里,蒙宜严其行,敬其事,勿令小人之言乱其心。

若蒙有异志,吾将退而自省,悔其不教。

”翻译:“以前孟母三次搬家,选择好的邻居来教育儿子。

我听说,教育孩子必须先端正自己的行为,自身行为端正了才能教育孩子。

孩子不学好,是父亲的责任。

我现在派遣吕蒙去庐江,庐江离这里有一千多里路,吕蒙应该严谨自己的行为,认真对待事情,不要让小人的言论扰乱自己的心。

如果吕蒙有其他的想法,我将退而自省,后悔没有好好教育他。

”原文:“蒙若能改过自新,吾当以公等之礼待之,俾其立身扬名,光耀吾族。

若不能改,吾将绝其交友,使其自食其果。

吾望蒙勿以吾言为戏,宜速勉之。

”翻译:“如果吕蒙能够改正错误,重新做人,我将用公等之礼对待他,让他立身扬名,为我国争光。

如果他不改,我将断绝他的交友,让他自食其果。

我希望吕蒙不要把我的话当成玩笑,应该赶快努力改正。

”通过孙权劝学的文言文,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君主对教育的重视,以及注重德行与才能相结合的育人理念。

孙权劝学 原文及翻译

孙权劝学 原文及翻译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条。

起初,吴王孙权对大将吕蒙说道:“你现在身当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不进一步去学习!”吕蒙用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
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钻研经史典籍而成为学问渊博的学者吗?只是应当广泛地学习知识而不必去深钻精通。

你说要处理许多事务,
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哪一个比得上我处理的事务呢(多)呢?我常常读书,自己感到获得了很大的收益。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警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等到东吴名将鲁肃路过寻阳,与吕蒙研讨论说天下大事,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的东吴吕蒙可相比的了!”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
吕蒙说:“对于有志气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为什么看到事物的变化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
结友而别。

与吕蒙结为好友,然后告别而去。

孙权劝学原文翻译

孙权劝学原文翻译

孙权劝学原文翻译孙权(182年-252年),东吴的开国皇帝,也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秉持着勤学苦练的原则,对教育非常重视,并亲自撰写了一篇名为《孙权劝学原文》的文章,以鼓励人们努力学习。

下面是这篇原文的翻译。

《孙权劝学原文》吾观昔人者,不贰道精诚也!故尽信书,则如滴水之穿石;尽念事,则如涌泉之不绝。

与其为富贵之主,不如为逊谦之臣也;与其暂取利益,不如永做人德也。

无以言欺人,无以貌骗人,皆以正心正意为重。

睹物思理,观道得失,亲切心指引,志向明扶持。

盖以此,方能践履职务,化导万民,协调社稷繁荣。

故曰:“嗟乎!一一德远耳。

”德有天地之配,有人伦之循。

为人臣者,务以忠诚为助,以廉洁为德,而后可谓尽忠之臣也。

孔子有言:“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此言以子孙效贤桃李之道也。

为人处世,莫过于恪守道德原则,不负人心,用诚心实意,与人交往,际遇多舛不失本调,方可为善人。

动则本分有应,静则思得成戒。

司马迁《史记》中言:“为人于身,为官于世”,即此之意也。

心怀忠孝之德,方能心意和合,使内外相顺,无有乖背之事。

“夫孝悌之至者,母若之爱其子,渊涓之辰日新,而天地之所以明。

”孝悌为人之根本,亲情之深邃,孝者至于乎尽瘁,忠者至于乎升官。

故吾子孝敬父余之日也,孝则不贰;奉母之年,慈则不害。

怀之必矣,忠志倍加之,则优昙于众,菲薄为能。

圣人有云:“苟日新,其日新也。

”此言以导人修身立业之意也。

故吾子天性委婉恭谨,体认好学,志向自此宏远。

读书之法,未深著韵,孔子云:“温故而知新。

”此乃广识厚养之门径也。

读史则可以知兴替之变,训诲则可以了解道德之理。

能够读书,则安居乐业,有善则举之,有不善则改之。

读书而不思考,则犹如白白逝去,虚度年华;思考而不读书,则犹如闭门塞窦,失去了解大千世界之机。

故曰:“石可镂以为盟,木可雕以为谏。

”体认到经典文献中的玄奥道理,抱持严谨的学风,方能树立起崇高的道德追求。

吾子心志高远,光明磊落,知行合一。

孙权劝学原文言文翻译

孙权劝学原文言文翻译

昔仲尼,鲁之鄙人也,幼而聪慧,善读《易》,及长,博学多才,通晓经史,闻达四方。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此言学者之要也。

今吾与汝,虽非鲁人,然吾之志,欲与孔子比肩,故亦当勤学不辍。

吾闻之,才子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汝若不学,安得成才?吾尝闻之,世间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汝若专心致志,何愁无成?吾欲劝汝,勤学苦练,以成才报国,光耀门楣。

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此言修身之要也。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古圣贤皆如此。

汝若修身,方能齐家;齐家,方能治国;治国,方能平天下。

吾望汝能牢记此言,勤学不辍,修身齐家,方能报国。

吾闻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今日之学,即明日之用。

吾欲劝汝,勿以小善为不足,勿以小恶为无害。

勿以无益之事,废汝之青春。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此言学问之道也。

吾欲劝汝,广交贤友,以求学问。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此言学问之乐也。

吾望汝能以此为乐,勤学不辍,以求学问之真谛。

吾闻之,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吾欲劝汝,熟读经典,深思熟虑。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此言学问之深也。

吾望汝能以此为准则,勤学不辍,以求学问之深厚。

吾闻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吾欲劝汝,勤学苦练,以求文采飞扬。

孔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此言学问之态也。

吾望汝能以此为态,勤学不辍,以求学问之态度。

吾闻之,世间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吾欲劝汝,勿以难事为惧,勇往直前。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此言学问之趣也。

吾望汝能以此为趣,勤学不辍,以求学问之趣味。

汝若能以此为志,勤学不辍,吾知汝必能成才,光耀门楣,报国于天下。

吾望汝能牢记此言,以勤学为荣,以成才为志,不负吾之期望。

以下为原文言文翻译:昔者孔子,鲁国之鄙夫也。

少而聪明,好读《易经》。

及长,博学多才,通晓经史,闻名于四海。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孙全劝学原文

孙全劝学原文

《孙权劝学》原文及翻译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中的一段,被选入初中语文教材,讲述了三国东吴名将吕蒙听从其主孙权的劝告而读书学习的历史故事,揭示了开卷有益、虚心学习的道理。

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朗读节奏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注释1、初:当初,起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2、权:指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浙江富阳)人,黄龙元年(公元222年)称王于武昌(今湖北鄂城),国号吴,不久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

229年称帝。

3、谓……曰:谓,告诉;连用表示“对……说”。

4、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汝南富陂(今安徽省阜南县东南)人。

5、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6、今:当今。

7、当涂:当道,当权。

8、掌事:掌管政事。

9、辞:推托。

10、以:介词,用。

11、务:事务。

12、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13、岂:难道。

14、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治,研究。

“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书。

15、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16、邪(yé):通“耶”,语气词,表示反问或疑问的语气。

17、但:只,仅。

18、当:应当。

19、涉猎:粗略地阅读。

20、见往事:了解历史。

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孙权劝学原文翻译一句一译

孙权劝学原文翻译一句一译

孙权劝学原文翻译一句一译
《孙权劝学》原文和翻译如下:
原文:初,权谓吕蒙曰:
翻译:起初,吴王孙权对大将吕蒙说道:
原文:“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翻译:“你现在身当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不进一步去学习!”
原文:蒙辞以军中多条。

翻译:吕蒙以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

原文: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翻译: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钻研经史典籍而成为学问渊博的学者吗?原文: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翻译:只是应当广泛地学习知识而不必去深钻精通。

原文:卿言多务,孰若孤?
翻译:你说要处理许多事务,哪一个比得上我处理的事务呢?原文: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翻译:我常常读书,自己感到获得了很大的收益。


原文:蒙乃始就学。

翻译: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原文: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
翻译:等到东吴名将鲁肃路过寻阳,与吕蒙研讨论说天下大事,
原文: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翻译: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的东吴吕蒙可相比的了!”
原文: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翻译:吕蒙说:“对于有志气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为什么看到事物的变化这么晚呢!”
原文: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翻译: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然后告别而去。

《孙权劝学》原文、译文及注释

《孙权劝学》原文、译文及注释

《孙权劝学》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三国时期,孙权大将周瑜和刘备在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军队,不久周瑜病死了。

鲁肃代替周瑜成为孙权的谋佐,然而刘备很快取得了益州,形成魏、蜀、吴三方鼎峙的局面。

为了加强国力,孙权劝吕蒙多学习。

“孙权劝学”的故事就发生了。

原文:孙权劝学宋代-司马光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对照翻译:初,权谓吕蒙曰:“当初,孙权对吕蒙说:“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蒙辞以军中多务。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权曰:“孙权说:“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卿言多务,孰若孤?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

”蒙乃始就学。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蒙曰:“吕蒙说:“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志士(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注释:1、初:当初,起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2、权:指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浙江富阳)人,黄龙元年(公元222年)称王于武昌(今湖北鄂城),国号吴,不久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

孙权劝学文言文翻译全文

孙权劝学文言文翻译全文

昔者鲁肃与周瑜同舟共济,行于江海之间,遇风浪而惧,于是周瑜对孙权曰:“今风浪大作,非舟楫之所能抗,吾辈若不学无术,何以自立于世?”孙权闻言,心有所感,遂命学士张昭录其言,以示后世。

时孙权年幼,未谙世事,而周瑜之言,实为警策。

孙权遂召学士张昭,命之曰:“吾闻周瑜之言,颇有感悟,尔宜录其言,以示吾辈。

”张昭受命,遂录周瑜之言,以进孙权。

张昭进言曰:“昔周瑜与鲁肃同舟共济,遇风浪而惧,周瑜遂劝孙权学无术。

今大王宜勉力学习,以充实己身。

夫学无术者,如盲人骑马,终日不得其路。

若大王不学无术,何以自立于世?”孙权闻言,深以为然。

遂命张昭录其言,以告群臣。

于是群臣皆感奋,各勉力学。

时孙权年幼,未谙世事,而周瑜之言,实为警策。

孙权遂召学士张昭,命之曰:“吾闻周瑜之言,颇有感悟,尔宜录其言,以示吾辈。

”张昭受命,遂录周瑜之言,以进孙权。

张昭进言曰:“昔周瑜与鲁肃同舟共济,遇风浪而惧,周瑜遂劝孙权学无术。

今大王宜勉力学习,以充实己身。

夫学无术者,如盲人骑马,终日不得其路。

若大王不学无术,何以自立于世?”孙权闻言,深以为然。

遂命张昭录其言,以告群臣。

于是群臣皆感奋,各勉力学。

时孙权年幼,未谙世事,而周瑜之言,实为警策。

孙权遂召学士张昭,命之曰:“吾闻周瑜之言,颇有感悟,尔宜录其言,以示吾辈。

”张昭受命,遂录周瑜之言,以进孙权。

张昭进言曰:“昔周瑜与鲁肃同舟共济,遇风浪而惧,周瑜遂劝孙权学无术。

今大王宜勉力学习,以充实己身。

夫学无术者,如盲人骑马,终日不得其路。

若大王不学无术,何以自立于世?”孙权闻言,深以为然。

遂命张昭录其言,以告群臣。

于是群臣皆感奋,各勉力学。

时孙权年幼,未谙世事,而周瑜之言,实为警策。

孙权遂召学士张昭,命之曰:“吾闻周瑜之言,颇有感悟,尔宜录其言,以示吾辈。

”张昭受命,遂录周瑜之言,以进孙权。

张昭进言曰:“昔周瑜与鲁肃同舟共济,遇风浪而惧,周瑜遂劝孙权学无术。

今大王宜勉力学习,以充实己身。

夫学无术者,如盲人骑马,终日不得其路。

孙 权劝学文言文翻译

孙 权劝学文言文翻译

孙权劝学文言文翻译《孙权劝学文言文翻译》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下面我们来对这篇文言文进行翻译: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辞。

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自认为有很大的好处。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等到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应当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了。

这篇短文通过孙权劝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孙权作为一国之主,他没有以权势压人,而是现身说法,言辞恳切。

他先是指出吕蒙“当涂掌事”,责任重大,不可不学;然后又以自己为例,说明读书大有益处,让吕蒙无法推辞。

这种劝说方式既体现了孙权对下属的关心和期望,又展现了他的睿智和亲和力。

吕蒙一开始以“军中多务”为借口拒绝学习,但在孙权的劝说下,他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于是“乃始就学”。

从这里可以看出吕蒙是一个能听取他人意见、知错能改的人。

鲁肃的“大惊”和“刮目相待”,从侧面烘托出吕蒙学习后的巨大进步。

而吕蒙的“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则充满了自信和自豪,也表现出他对学习成果的肯定。

在当今社会,学习依然是非常重要的。

无论是为了提升个人素养,还是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我们都应该保持学习的热情和习惯。

就像吕蒙一样,只要肯学,什么时候都不晚。

孙权劝学的翻译简短

孙权劝学的翻译简短

孙权劝学的翻译简短
●孙权劝学的翻译简短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务繁多,谁像我?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
鲁肃就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孙权劝学文言文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文章道理(1)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2)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3)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4)要善于听取他人好的建议或意见并去做。

(5)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广泛涉猎就会学有所成。

(6)不但自己要学好,还要催动附近的人也要学习,让社会也一起进步。

(7)做人不能太骄傲,要谦虚。

(8)劝人要讲究策略。

(9)不能找借口轻言放弃。

(10)只要发奋学习,就能积学修业,学有所成。

(11)与《伤仲永》相比,突出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12)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

(13)一个人即使基础差,但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能学到知识,并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办事能力。

(14)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天性。

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

只要你愿意,你就会成活、成长。

本文是根据先前的史书改写的。

因先前的史书已有较详细的记载,而又无新的史料可以补充,所以本文是根据从略的原则对先前史书的有关记载进行改写的。

与《三国志·吴志·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的文字相比,本文仅区区118字,虽极简略但剪裁精当,不仅保留了原文的精华和故事的完整性,而且以更精练的文笔突出了人物的风采,是一篇成功的改写之作。

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可分两层:先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后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

本文记事简练,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

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吕蒙的进步之大,孙权的循循善诱,鲁肃的英雄惜英雄,三位一体,足显作者的文笔功架之深厚。

人物形象孙权作为江东的统治者,成熟稳重,对部下循循善诱、耐心劝导,同时很关心下属。

有王者风范的吕蒙作为江东四大将之一,(周瑜鲁肃吕蒙陆逊)知错能改,有着豪爽的军人本性,谦虚好学,长进快。

鲁肃为人真诚,是孙权最器重的谋士,善交有才者,敬才爱才。

相关资料《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写。

294卷,有考异、目录各30卷,约300多万字。

编年体通史。

《资治通鉴》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司马光初成战国至秦二世八卷,名为《通志》,进于宋英宗。

治平三年(1066)奉命设书局继续编撰,至神宗元丰七年(1084)完成,历时19年。

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给君王,以先辈的错误为借鉴,不再犯相同的错误,所以命名为《资治通鉴》。

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

取材除十七史以外,尚有野史、传状、文集、谱录等222种。

帮助编撰者有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各就所长,分段负责,先排比材料为“丛目”,再编成“长编”,然后由司马光总其成,删订定稿。

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经济、文化。

记载了从战国时期到五代十国时期共1362年间的史事。

有“考异”以明取材不同之故,有“目录”以备查阅之用,为历史研究工作提供了较系统而完备的资料。

注释主要有宋末元初人胡三省的《资治通鉴音注》。

清初严衍著《资治通鉴补正》,为《通鉴》拾遗补缺,刊正错误,也做了一些工作。

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关于作者司马光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初字公实,更字君实,号迂夫,晚号迂叟,司马池之子。

汉族,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原籍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幼时聪明机智,司马光为救伙伴果断砸缸)司马光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

他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司马光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关于孙权吴大帝孙权(182-252)三国时吴国建立者。

字仲谋,汉族,吴郡富春县(今浙江富阳)人。

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公元229-252年在位。

传说是中国兵法家孙武后裔。

长沙太守孙坚次子,幼年跟随兄长吴侯孙策平定江东,200年孙策早逝,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

208年,孙权与刘备联盟,并于赤壁击败曹操,天下三分局面初步形成。

219年孙权自刘备手中夺得荆州,使吴国的领土面积大大增加。

222年孙权称吴王,229年称帝,正式建立吴国。

关于吕蒙吕蒙(178—219,一说180——221),三国汝南富陂(现在安徽省阜南县东南)人,字子明。

三国时吴国名将。

少依孙策部将邓当,当死,代领其部属。

从孙权攻战各地,任横野中郎将。

后随周瑜、程普等大破曹操于赤壁。

初不习文,后听从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鲁肃称其“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后与鲁肃结交)鲁肃卒,代领其军,袭破蜀将关羽,占领荆州。

不久病死。

孙权与陆逊论周瑜、鲁肃及蒙曰:“……子明少时,孤谓不辞剧(通假字,通“剧”,艰难、困苦)易,果敢有胆而已;及身长大,学问开益,筹略奇至,可以次于公瑾,但言议英发不及之耳。

图取关羽,胜于子敬。

”(摘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关于鲁肃鲁肃(172~217年),字子敬,身高约合现今1.8米,临淮东城(今江苏泗洪临淮镇)人汉族,三国时期东吴著名政治家、外交家和军事家。

他不但治军有方,闻名遐迩,而且虑深思远,见解超人。

《三国演义》将其塑造成一个忠厚老实之人,忽略了其才能,这是错误的。

鲁肃出生时其父就去世了,和祖母共同生活。

鲁肃家中异常富有,但由于祖辈无人出仕为官,鲁肃的家庭虽然资财丰足,但并不属于士族阶层,只是那种在地方上有些势力的豪族。

据考,鲁肃体魁貌奇,少时就胸有壮志,好出奇计,且爱击剑骑射。

鲁肃性格好施舍别人。

由于家道殷富,他常招聚少年,一起讲兵习武。

晴天,偕众往南山(今江苏盱眙山的古称)射猎;阴雨,则聚众讲习兵法,以此练习武艺。

《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及裴松之注引《江表传》的有关文字《三国志·吴志·吕蒙传》:“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

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之,君宜顾之。

’遂往诣蒙。

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

’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划五策。

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初,权谓蒙及蒋钦曰:‘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

’蒙曰:‘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令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惟不读《易》。

至统事以来,省三史(魏晋南北朝以《史记》《汉书》《东观汉记》为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

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自谓老而好学,卿何独不自勉勗邪’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

后鲁肃上代周瑜,过蒙言议,常欲受屈。

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大兄今论,何一称穰侯乎?兄今代公瑾,既难为继,且与关羽为邻。

斯人长而好学,读《左传》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气,然性颇自负,好陵人。

今与为对,当有单复(单复,犹奇正,古代战术之一),以卿(卿,当为“乡”。

从卢弼说)待之。

’密为肃陈三策。

肃敬受之,秘而不宣。

权常叹曰:“人长而进益,如吕蒙、蒋钦,盖不可及也。

富贵荣显,更能折节好学,耽悦书传,轻财尚义,所行可迹,并作国士,不亦休乎?”吴下阿蒙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初,权谓蒙及蒋钦曰:‘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

’蒙日:‘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令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唯不读《易》。

至统事以来,省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宜急读《孙子》、《六稻》、《左传》、《国语》及三史。

’……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

后鲁肃上代周瑜,过蒙言议,常欲受屈。

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说解:吴下,指东吴。

阿蒙指吕蒙,东吴大将。

他学识不足,孙权劝他和蒋钦,要多读兵书、史书。

吕蒙勤奋学习,大有长益。

鲁肃和他交谈,常被吕蒙驳倒。

鲁肃赞许地说:你已不再是过去的东吴阿蒙了。

后以“吴下阿蒙”称誉别人变化很大,长进明显;或反其意而用之,谦指自己毫无长进。

金元敏之《读裕之弟诗稿》:“吴下阿蒙非向日,新篇争遣九泉知。

”清黄景仁《闻稚存丁母优》:“阿蒙吴下还依旧,他日登堂欲拜难。

”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士别三日吴下阿蒙:泛指缺少学识才干的人,比喻人学识尚浅。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比喻去掉旧时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