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盆腔病变的MRI诊断
磁共振诊断学MRI课件 女性盆腔疾病MR表现
1A
1B
Figure 1 47岁女性,子宫腺肌症患者, a.大体标本的切面照片显示弥漫性增厚的子宫肌层 b.显微镜下照片(HE染色)显示异位的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和周围的肥厚的 平滑肌
子宫腺肌症的典型表现是在T2WI上有一界限不清的低信号 区域,这是由于丰富的平滑肌细胞增殖;
宫阔韧带的上缘内。 走行:水平向外,环
绕卵巢的上下端及前 缘。 高度:在S3-5之间 长度:8-12cm
输卵管 子宫口
输卵管腹腔口
子宫的应用解剖
位置:盆腔中部膀胱和直 肠之间;前倾1450。
形态:倒梨形,前后略扁 前为膀胱面;后为直肠面。
大小:长*宽*厚约为 8*4*2,
分部:子宫底、 子宫体 子宫峡 子宫颈 子宫腔
3、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仅 次于宫颈癌。
子宫内膜癌临床诊断主要依靠刮宫和细胞学检查,特 别是在肿瘤早期,影像学检查的目的在于估价肿瘤侵 犯子宫的深度、范围、淋巴结转移及远隔转移、以便 采取适当的治疗方案和估计预后。
MRI:对于临床刮宫和组织学检查发现的子宫内膜癌,MRI检 查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判断子宫肌受累的深度、有无宫颈 侵犯和宫外延伸,从而利于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
子宫的年龄变化
女性盆腔的正常MR表现:
一、子宫和阴道
1、子宫肌层的MRI信号因年龄、月经周期而有所不 同。一般子宫肌层在T1WI上为略低信号,T2WI为中 高信号。随月经周期的变化,子宫肌层的信号强度有 一定改变。
2、子宫内膜在矢状位T1WI呈略高信号,子宫中央部 在T2WI呈长带样高信号,为子宫内膜与宫腔内分泌 液所致。子宫肌层与内膜之间结合带(也称暗带), 表现为低信号,为肌层内1/2的血管结构,主要为静 脉。
盆腔核磁共振(MRI)读片基础
实例分析
01
实例一
盆腔炎性病变。MRI表现为盆腔内弥漫性长T1、长T2信号影,增强扫
描可见明显强化,结合患者病史和症状可诊断为盆腔炎。
02 03
实例二
盆腔肿瘤性病变。MRI表现为盆腔内肿块影,呈等或稍长T1、稍长T2 信号影,增强扫描可见不均匀强化,结合患者病史和症状可诊断为盆腔 肿瘤性病变。
实例三
干扰。
禁食与排便
通常建议患者在检查前4小时内禁 食,并在检查前排空膀胱和直肠, 以减少肠道内的气体和粪便对图像 的影响。
告知医生身体状况
患者应提前告知医生自身的身体状 况、药物使用情况和过敏史等相关 信息。
扫描参数设置
场强选择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检查需求,选择合适的磁场强度, 如1.5T或3.0T。
了解病史和检查目的
在读片前,需要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以 及MRI检查的目的,这有助于对图像进行 有针对性的解读。
观察图像质量
评估图像的分辨率、信噪比和伪影等,确 保图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
异常信号识别
观察盆腔内是否有异常信号,如肿块、积 液等,并分析其信号特点、位置和与周围 结构的关系。
定位与解剖识别
准确的诊断和评估。
PART 03
盆腔正常MRI表现男性盆来自正常MRI表现0102
03
04
前列腺
在T1WI上呈均匀等信号, T2WI上呈低信号,其内可见
高信号的尿道穿过。
精囊腺
位于膀胱底部与直肠之间, 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
号。
直肠
肠壁在T1WI和T2WI上均呈低 信号,肠腔内气体呈高信号。
更高分辨率成像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 MRI的分辨率将进一步提高 ,有助于更早地发现微小病 变。
(医学课件)女性盆腔疾病MRI诊断特点(多图)
23
影像学检查-MRI表现
子宫腔增大,肿物呈息肉样或弥漫性生长 T1WI:肿瘤信号低于或等于正常内膜 T2WI:信号变化 增强扫描:内膜癌增强弱于肌层
24
24
MR分期诊断要点
矢状位T2WI显示低信号结合带是否完整 动态增强扫描内膜下强化带是否完整
25
25
T2
T1
加 权 和 加 权 增 强
3
TIWI
T2WI描序列
MR信号强度 与H质子密度成正比,H多,信号白 与T1驰豫成反比,T1值越长,信号黑 与T2驰豫成正比,T2值越长,信号越白
不同组织之间、病理组织和正常组织之间固有的 T1值、T2值。
5
常见组织MR信号特点
TIWI 信号强度 影像灰度
增强检查能获得高达80~90%准确率
21
子宫内膜癌MR表现
子宫内膜增厚 T2上为灶性或高或低信号 TI增强后与周围肌层相比强化较低 T2加权结合带低信号完整或增强后均匀连续强化提
示无肌层侵犯或子宫肌层浸润小于1/2为 ⅠA 如果子宫肌层浸润超过1/2,为ⅠB
增强MR判断子宫肌层侵犯准确率85~93%
46
46
宫颈癌MR表现
T2加权上表现为低信号宫颈间质背景上的高信号肿块 T1加权显示不清
病变组织:与所在组织正常部分比较,为略长T1长T2信号
6
T2 T1
加
加
权
权
轴
轴
位
位
T2加权矢状位
T1加权脂肪抑制增强
7
水:T1WI 低信号 T2WI 高信号
8
T1WI
﹡
T2WI
﹡
脂肪:T1WI高信号
女性盆腔疾病的MRI诊断
ⅣA
侵犯到膀胱或直肠
ⅣB
远处器官播散
T2WI-sag A
T2WI-tra
DWI
T1WI-sag+C
ADC
I B期 宫颈团块状稍高信号,局限于宫颈内,宫颈间质部分受侵
T2WI-sag
T1WI-sag+C
II A期 宫颈病变侵犯阴道前穹窿及阴道上段
T2WI-sag
T2WI-tra
II B期 宫颈病变侵犯侵犯宫旁,尚未达盆壁
MRI表现及价值
– 典型者T1WI、T2WI均为低信号 – 变性者信号不均匀,变化较大 – 可分辨粘膜下肌瘤、肌壁间肌瘤及浆膜下肌瘤 – 鉴别各种变性
粘膜下平滑肌瘤
T2WI-tra
ADC-tra
T2WI-sag
T1WI-tra+C
浆膜下平滑肌瘤
T2WI-sag
T1WI-sag+C
肌壁间平滑肌瘤
子宫体癌FIGO分期
2009FIGO分期-子宫内膜癌
分期 Ⅰ期
Ⅰa
病理 局限于宫体 <1/2肌层 (浅层受侵)
Ⅰb Ⅱ期 Ⅲ期
Ⅲa Ⅲb
Ⅳ期
>1/2肌层(深层受侵) 侵犯宫颈间质,但无宫体外蔓延
局部和(或)区域扩散 累及浆膜和(或)附件 阴道和(或)宫旁受累 侵及膀胱和(或)直肠,和(或)远处转移
T2WI-sag
T1WI-sag+ C
女,41岁。阴道出血3月余,第2次清宫术后1天,血HCG208736mIU/ml。
绒癌
平滑肌瘤
T2WI-tra
T2WI-sag
绒毛膜癌
T1WI-tra+C
T1WI-tra+C
核磁共振成像对女性盆腔囊实性占位病变的诊断效果
核磁共振成像对女性盆腔囊实性占位病变的诊断效果发布时间:2022-10-17T06:35:48.720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2年8期作者:孙丽丽[导读]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对女性盆腔囊实性占位病变的诊断效果。
孙丽丽鸡东县人民医院 158200【摘要】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对女性盆腔囊实性占位病变的诊断效果。
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1年9月本院收治的女性盆腔囊实性占位病变50例患者进行研究,均予以B 超检查和核磁共振成像检查,比较两者的诊断效果。
结果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准确率为86.00%,高于B 超检查的68.00%(x2为4.574,P为0.032 <0.05)。
结论对女性盆腔囊实性占位病变,核磁共振成像诊断,可有效显示病灶,提高诊断的准确度。
【关键词】女性盆腔囊实性占位病变;核磁共振成像;超声检查[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agnostic effect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 female pelvic cystic and solid space occupying lesions. Methods 50 cases of female pelvic cystic and solid space occupying lesion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20 to September 2021 were studied. They were examined by B-ultrasound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their diagnostic effect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accuracy of MRI was 86.00%, which was higher than 68.00% of B-ultrasound (x2 was 4.574, P was 0.032 < 0.05). Conclusion for female pelvic cystic and solid space occupying lesions, MRI can effectively display the lesions and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diagnosis.[Key words] female pelvic cystic solid space occupying lesions;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Ultrasonic examination盆腔囊实性占位病变作为妇产科常见病,其有多种类型,如卵巢囊肿、卵巢畸胎瘤等,同时也伴有非肿瘤性疾病,这为临床的诊断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下腹部核磁共振和盆腔核磁
下腹部核磁共振和盆腔核磁
下腹部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一种医学影像技术,用于观察和评估下腹部器官和结构的情况。
该检查通常针对盆腔、泌尿系统、消化系统以及女性生殖系统进行评估。
下腹部核磁共振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并可显示以下内容:
1. 盆腔器官和结构:可以观察和评估子宫、卵巢、输卵管、前列腺、尿道等盆腔器官的形态、大小和位置。
2. 病变和肿块:可以检测到盆腔内的肿瘤、囊肿、息肉或其他异常病变,有助于评估其特征和性质。
3. 异常出血和炎症:可以识别引起下腹部疼痛、异常出血或感染的原因,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症等。
4. 血管结构:可以评估盆腔内的血管结构,包括动脉和静脉的情况,帮助发现血管异常或血流问题。
5. 输尿管和膀胱:可以检查输尿管和膀胱的形态和功能,评估有无结石、梗阻或其他异常。
盆腔核磁共振(Pelvic MRI)是一种特定于盆腔区域的MRI检查,主要关注女性生殖系统,如子宫、卵巢、输卵管等。
与下腹部核磁共振相比,盆腔核磁共振更加侧重于评估盆腔内的妇科疾病和问题。
这包括但不限于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异位妊娠等。
具体选择进行哪种核磁共振检查取决于医生的临床判断和需要评估的器官或结构。
在接受这些检查之前,建议您咨询医生以获取详细的信息和适当的建议。
女性盆腔疾病的MRI诊断
胎盘内条带状 低信号影
胎盘植入
流空血管影: 发生 胎盘植入时,胎 盘绒毛组织深入 子宫基层,血供 丰富
胎盘植入
正常子宫-胎盘结 合面消失, 并见 胎盘结构膨出子 宫浆膜层
胎盘植入
胎盘不均质 胎盘向周围膨出, 子
宫呈梨形改变 局部与膀胱分界欠清
胎盘植入
32W 胎盘粘连
胎盘植入
32W 胎盘植入
,其与子宫肌层信号差异最大的时相为150s
MR分期诊断要点
矢状位T2WI显示低信号结合带是否完整 动态增强扫描内膜下强化带是否完整
2727
子宫内膜癌—IA
肿瘤局限于子宫 体, 浸润深度小于 1/2个肌层
子宫内膜癌—IB
肿瘤局限于子宫体, 浸润深度大于等于 1/2个肌层
2929
子宫内膜癌—II
子宫后壁腺肌症
2323
子宫后壁腺肌症
2424
子宫内膜癌
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好发年龄为60-70岁, 最常见的病理类型: 腺癌(90%) 主要诊断手段: 内膜活检组织学检查 临床表现: 绝经后不规则阴道出血;未绝经者表现
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月经间期出血;血性异 常分泌物
女性盆腔疾病的磁共振诊断
MRI 诊断女性盆腔疾病重要意义
术前分期 明确病变的范围 估计预后 治疗后复查
22
盆腔磁共振检查适应症
1、女性内生殖器官的良、恶性肿瘤和囊肿性病 变,了解肿瘤性质、部分和侵犯范围 2、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女性盆腔内其他占位性病 变鉴别; 3、生殖道畸形:了解子宫输卵管大小、形态及 位置,明确畸形的类型/4.女生生殖系统损伤。
胎盘植入
35W 穿透性胎盘
胎盘早剥
绒 毛 膜 下 血 肿
女性盆腔病变的MRI诊断
女性盆腔病变的MRI诊断随着MRI设备的不断发展,在临床应用日益广泛。
盆腔脏器由于位置比较固定,受呼吸运动及心脏搏动影响小,移动伪影少,运用MRI诊断女性盆腔病变具有很大优势。
主要优点:1. MRI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可获得类似解剖的优质图像;2. 具有多方位成像能力,直接矢状和冠状成像对盆腔病变的定位诊断和定性诊断起重要作用;3. 通过不同的扫描序列和参数、压脂以及增强扫描等,得到更多诊断信息;4. MRI无放射及辐射损伤,是生育期妇女理想的检查方法之一。
正常女性盆腔解剖子宫 2. 卵巢及输卵管二. 女性盆腔MRI扫描技术盆腔炎症是女性常见的盆腔疾病。
常见的有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结缔组织炎和盆腔脓肿等。
输卵管炎是最常见的女性内生殖器炎症,分急性、慢性及肉芽肿性三种。
病理上可见输卵管内膜肿胀、粘连、管壁增厚,管腔和伞端闭塞,有脓性分泌物积聚则形成输卵管脓肿,如有浆液性渗出积聚则形成输卵管积水。
输卵管炎侵及卵巢,引起卵巢与输卵管伞端粘连,形成炎性肿块,蔓延到盆腔腹膜及盆壁,形成范围广泛的盆腔炎症。
输卵管积水的MRI表现为子宫角与卵巢之间长T1长T2信号条状病灶。
输卵管-卵巢脓肿在T2WI呈高信号,在T1WI呈偏低或略高于肌肉信号,比积液信号高,边缘不规则,囊壁较厚,常有分房,增强扫描呈环状强化。
腹腔内炎性渗液常积聚在子宫直肠陷窝,大量积液可播散或呈多房包裹性积液,形成盆腔脓肿。
盆腔炎症MRI检查应用较少,主要用于与盆腔肿瘤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盆腔生殖系统常见占位性病变盆腔生殖系统占位性病变发病率高,种类较多,部分肿瘤有特征性MRI表现。
MRI分辨率高,可清楚显示肿瘤及其与周边组织的关系,特别是可以显示肿瘤的内部结构,在肿瘤定性及恶性肿瘤的分期方面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MRI图像质量优良,多方位成像及多种成像参数提示肿瘤特性,诊断符合率高。
(一)单纯性囊性病变:1. 宫颈腺囊肿(纳博特囊肿)宫颈腺口狭窄或阻塞导致腺体分泌物引流受阻、潴留而形成囊肿。
盆腔病变的MRI诊断
子宫内膜癌
MRI显示子宫内膜增厚,信号不 均匀,增强扫描后强化明显,同 时可能伴有宫腔积液和子宫外侵 犯。
卵巢病变
卵巢囊肿
MRI显示卵巢内单发或多发圆形或椭 圆形囊性肿块,T1WI上呈低信号, T2WI上呈高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 。
卵巢癌
MRI上卵巢癌形态多样,可伴有盆腔淋巴结转移,信号不均 匀,增强扫描后强化程度不一。
其他盆腔病变的鉴别诊断
盆腔炎性病变
MRI上盆腔炎性病变通常表现为盆腔 积液、输卵管增粗、盆腔淋巴结肿大 等征象。
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
MRI上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表现为 盆腔内囊性肿块、子宫直肠陷凹变浅 等征象。
未来MRI与其他影像学技术(如超声、CT 等)的融合将进一步提高盆腔病变的诊断 效果。
随着MRI设备和技术的普及,其在盆腔病变 诊断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盆腔病变的MRI诊断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盆腔病变的MRI表现 • MRI对盆腔病变的诊断价值 • 盆腔病变的MRI鉴别诊断 • 结论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01
盆腔病变是妇科常见疾病,早期 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 有重要意义。
02
MRI作为一种无创、无痛、无辐 射的检查方法,在盆腔病变诊断 中具有重要价值。
卵巢癌
MRI显示卵巢实性肿块,信号不均匀 ,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 号,增强扫描后强化明显,同时可能 伴有腹腔积液和淋巴结转移。
其他盆腔病变
慢性盆腔炎
女性盆腔疾病的影像诊断
.
27
.
28
.
29
MRI表现:
MRI表现: 1) 宫颈增大,软组织肿块侵及邻近器官:阴道、子宫颈、子
宫旁组织。重者侵及膀胱、直肠、盆壁及淋巴结转移。 2) 在T1WI上肿瘤呈等信号,盆腔脂肪呈短T1高信号,因此形
成围组织、宫颈壁、子宫、阴道形成明
.
42
坏死、囊变
.
43
[分类]子宫肌瘤绝大多数长在宫体部,宫颈肌瘤少见, 仅占1%~2%,肌瘤原发于子宫 肌层,根据肌瘤 发展过程中与子宫肌壁的关系分为三种:①肌壁 间肌瘤, 肌瘤位于子宫肌层内,周围均被肌层包 围,最为常见, 占总数60%~70%;②浆膜下 肌瘤:肌瘤向子宫浆膜面生长,突出于子宫表面, 约占总数20%~30%,阔韧带肌瘤属于此类;③ 粘膜下肌瘤:肌瘤向子宫粘膜方向生长,突出于 子宫腔,仅由粘膜层覆盖,约占肌瘤的10%~15 %。 子宫肌瘤常为多个性,各种类型的肌瘤可发生 在同一子宫,称为多发性子宫肌瘤。
显的区别 4)一般轴位像可确定宫颈、阴道及宫旁,以及盆腔壁肿瘤的延
伸情况。矢状位用以观察子宫下段、膀胱、直肠的侵袭, 冠状位则有用以估价子宫旁、盆腔侧壁及子宫下段改变。 5)局部的宫颈癌I期在T2W1上表现为中等信号的肿块,向宫 颈内腔延伸或破坏呈低信号,宫颈缘TlWI上显示光滑,而 无软组织肿块与周围脂肪相互交错。
.
12
(2)卵巢:在矢状位很难显示,轴位或冠状位 可以显示。卵巢周围的血管表现为黑色弯 曲的管腔,可作为观察卵巢的标记。T1WI 为中等信号或略低信号,与子宫、小肠不 易区分。T2WI为高信号。
.
13
.
14
.
15
.
16
.
17
磁共振(MRI)女性盆腔、子宫扫描技术
磁共振(MRI)女性盆腔、子宫扫描技术检查前准备:扫描盆腔需禁食禁水4~6小时,如不需观察膀胱病变则不需憋尿,需排空尿液。
检查前去除患者身上的金属异物。
线圈:体部相控阵线圈。
体位:仰卧位,足先进,身体与床体保持一致,使扫描部位尽量靠近主磁场及线圈的中心,线圈中心至于耻骨联合,下腹部用海绵垫压迫减轻呼吸运动伪影。
双手上举,两手臂交叉抱头(注双手不要交叉为环路)。
如增强扫描采用屏气扫描,效果更佳。
门控安置方法:观察患者胸前肋下区域呼吸幅度最明显的位置,安置呼吸门控,使其显示的呼吸幅度波形超过上下位置的30%,而后训练患者的呼吸规律及屏气,一般在患者呼气末屏气(如患者在此时刻屏气不理想,在其他时刻屏气也可,对图像的影响并不是很大)。
定位位置:耻骨联合上缘2CM常规扫描方位:横断位,冠状位,矢状位。
横断面:BH Calibration Scan,横轴位扫描校准序列中心定于扫描部位的中心位置,进行大FOV扫描,层厚8MM,单次采集,如范围不够,可增加层厚。
相控线圈需使用Asset或Pure针对相应的线圈进行校准。
Pure可改善多通道线圈图像的均匀性,Asset能加快扫描速度及改善EPI序列图像的对比度。
校准扫描序列与所有BH序列需在同一时相扫描,否则会带来严重的伪影。
频率编码为前后。
矢状面:SAG T2 FS FSE 矢状面T2脂肪抑制序列在横轴位和冠状位上定位,在横轴位上找到显示子宫体最大的层面,使定位线垂直于当前子宫内膜长轴,在冠状位上调整角度使定位线平行于子宫全长长轴(平行于子宫颈和子宫底中点的连线)。
扫描范围包括整个子宫,需包括整个病变范围。
添加上下饱和带,减小血管搏动伪影。
FOV不宜过大,采用FS(频率选择饱和法)技术时需添加局部匀场。
使用NPW(无相位卷积),频率编码为前后。
横断面:AX T2 FS FSE 横断面T2脂肪抑制序列在冠状位和矢状位上定位,在矢状位上找到显示子宫最好的层面,如需了解宫颈病变,使定位线垂直于宫颈长轴(图A),如需了解子宫内膜病变,使定位线垂直于子宫内膜长轴(图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宫
不破坏暗带。
内
膜
stage Ia
癌
T1增强
子宫内膜癌
Ⅰb :T2 局灶性高信号代表局部肌层
受累<50%
T1增强
子宫内膜癌
26y,Ⅰb,轴位T2, 子宫内膜腔内分叶状、 息肉样等信号肿块, 邻近结合带破坏
子宫内膜癌
61y,T2,Ⅰc,内膜腔肿块,
结合带破坏,肌层受累75 %,
子宫前壁肿块
T1增强,清楚显示子宫前壁 肿块为子宫内膜异位
• 子宫内膜:T1略高信号,T2高信号(分泌液) 修复期1-3mm,分泌期4-6mm 。
子宫解剖
子宫肌层:T2WI中高信号。结合带T2WI低信号子 宫内膜:T1T2均为高信号
子宫解剖
T2WI-SAG
子宫解剖
T2WI-SAG
T1WI-SAG(增强)
女性盆腔正常MRI
• 宫颈:长4-5cm,厚3-4cm,T2为高信号 • 阴道:阴道内T2通常为高信号 • 卵巢:位于子宫底两侧后方的阔韧带的后下缘
T2
子宫内膜异位(子宫腺肌症 )
高信号为出血灶,受卵巢激素调节而发生周期性出血,
进行性加重的痛经。
局灶性子宫内膜异位(子宫腺肌症
)
轴位 T2
小肌瘤Βιβλιοθήκη T2冠状 46y,境界不清,信号不均,子宫肌层增厚
4、子宫颈癌
• 常见恶性肿瘤,占生殖器官恶性肿 瘤的58.5~93.1%,MRI发现Ⅰ期 宫颈 癌特异性100%,敏感性92%。应在 活检前进行MRI检查,分期的准确率 可达76~83%。
(5)晚期表现为阴道、盆壁、膀胱和直肠被T2WI高信号肿瘤所占 据,肿物与宫颈原发灶相连。
(6)盆腔主动脉旁淋巴结肿大。
宫颈癌
Ⅰ b期:深度>5mm
宫颈癌
Ⅱa:突入阴道后穹隆,无宫旁受累
宫颈癌
Stage IB2:侵犯宫体肌层、宫旁脂肪
宫
颈
Stage IB2
癌
宫颈癌
Stage IIA cervical carcinoma, sagittal T2W image.
• MRI能显示肿瘤内的脂肪-水界面,出血、脂样物,T1 和T2均为高信号最常见;抑脂像可鉴别脂肪与出血 肿瘤内分层、漂浮碎屑、掌状突起等征象支持皮样囊 肿诊断。
卵 巢 囊 性 畸 胎 瘤
脂 肪 抑 制
不成熟畸胎瘤
CT
27y,有脂肪成分,实性成分和囊性成分 T1脂肪抑制
阴道癌
感谢下 载
• 子宫解剖 • 子宫肌瘤 • 子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 • 子宫内膜异位症 • 卵巢及附件
子宫解剖
卵巢 子宫圆韧带
卵巢悬韧带
子宫阔韧带
子宫解剖
(一)女性盆腔正常MRI
• 子宫肌层:一般T1稍低,T2中高信号;T2分泌 期信号高于增殖期;T2上青春期和绝经期中等 信号,生育期为高信号
• 结合带(暗带):位于肌层和内膜之间, 表现为 低信号,为肌层内1/2的血管,主要为静脉, 目前认为它属于子宫肌层的部分,低信号与该 区细胞排列致密、自由水含量少有关;
1、子宫肌瘤
• 临床症状:出血、压迫周围器官、疼痛、不育 • 分类:粘膜下、肌壁间、浆膜下、宫颈,MRI 可检出≤3mm的瘤灶。
• MRI信号特征:非退变型:T1均匀中等信号,
与肌层分界不清,T2低信号,偶见中等或稍高 信号。T1显示浆膜下和阔韧带内肌瘤好,T2显
示粘膜下和肌壁内肌瘤好。退变型:肌瘤内有
钙化、变性、坏死等,要与肉瘤、内膜癌鉴别 。
子宫肌瘤-分类(非退变型)
壁间 腔内
粘膜下
浆膜下
子宫肌瘤(非退变型)
T2
T2
生理性积液
正常卵巢
31y,多发壁间和浆膜下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退变型)
T2,46y,浆膜下肌瘤囊性变
T2,49y,肌瘤粘液变
子宫肌瘤
T2
T1
38y,壁间肌瘤伴凝固性坏死
2、子宫内膜异位
• MRI表现:
• 多发囊性肿块,信号随月经周期出血阶段而变化。
• T1和T2高信号最常见;T1和T2均低信号;T1高T2低 信号。
• 病灶周边低信号或无信号区(纤维化或含铁血黄素 )、边缘模糊或角样粘连(纤维化)。
子宫内膜异位症常见部位
子宫内膜异位
T1
T1脂肪抑制
27y,双侧子宫内膜瘤
子宫内膜异位
❖ Ⅳ期:侵犯膀胱或直肠及骨盆
Ⅳ a:膀胱或直肠受侵; Ⅳ b:远处转移
诊断
临床表现:接触性出血和不规则阴道流血,白带增多妇科检查宫 颈糜烂, 呈结节状或溃疡状肿物。
MR表现:MR示宫颈增大,呈不规则肿块,T1WI为等信号,T2WI 为高信号,可向周围侵润或盆腔内转移。
(1)Ⅰ a期平扫难以显示,动态增强早期癌灶强化,与早期无明 显强化的黏膜和宫颈间质形成良好的对比。
子宫内膜癌(子宫体癌)
❖ 分期:
❖ Ⅰ期:肿瘤限于宫体
Ⅰa:MRI无异常,或仅表现内膜条纹状增宽,或肿块突入宫腔但不破 坏暗带。内膜厚>10mm时应考虑有病变 Ⅰb:肌层受累<50%, Ⅰc:肌层受累75%;
❖ Ⅱ期:宫颈受侵 Ⅱa 宫颈粘膜受侵 ;Ⅱb 累及宫颈粘膜和基质
❖ Ⅲ期:子宫外受侵,侵犯子宫浆膜面及周围脂肪 Ⅲa 浆膜或/ 和附件 Ⅲb 阴道
,用高分辨率连续薄层扫描,育龄妇女多数能 显示,T1呈均匀的低中信号,周围可见无信号 血管结构;T2皮质为低信号,髓质为高信号, 绝经后皮髓质不易分辨。卵巢周围扭曲的低信 号血管为寻找卵巢的标记。
女性盆腔MRI图谱
女性盆腔MRI图谱
子宫病变
• 子宫肌瘤 • 子宫内膜异位 • 宫颈癌 • 子宫内膜癌 • 子宫内膜增生症 • 子宫内膜息肉
子宫内膜增生
子宫内膜息肉
卵巢及附件病变
• 卵巢良性肿瘤
• 卵巢功能性囊肿 • 卵巢囊腺瘤 • 卵巢囊性畸胎瘤 • 多囊卵巢综合征
• 卵巢恶性肿瘤
• 上皮源性:囊腺癌、子宫内膜样癌、透明 细胞癌、未分化癌等
• 生殖细胞源性:恶性畸胎瘤、无性细胞癌 、绒毛膜癌等
卵巢良性肿瘤
• 单纯性卵巢囊肿
多无症状,可有腹痛及腹部包块。壁薄光整,内为水样信号( T1低T2高),可确定出血性,但不能区分浆液性、滤泡性和黄 体 囊肿。
❖ Ⅳ期:膀胱、直肠或真骨盆受侵 Ⅳa膀胱或直肠Ⅳb远处淋巴结
MRI表现
• 1、早期,T1WI中癌组织与内膜及肌层信号相同,不易发现,T2信号
与内膜相似,仅表现为内膜的局灶性与广泛性增厚(育龄期<9mm, 绝经后<3mm);动态增强动脉期强化低于肌层,呈相对低信号。
• 2、子宫增大,肌层受侵。 T1WI中癌组织与肌层等信号, T2信号高于 或稍低于子宫外带的MR信号,若结合带不规则或部分中断,提示肿 瘤向肌层侵犯;增强可显示内膜下强化带不规则或中断。
粘液性囊腺瘤
卵巢粘液性囊腺瘤
T1
69y,乳头状突起强化
T1脂肪 抑制增强
粘液性囊腺癌
卵巢乳头状浆液瘤
T1脂肪 抑制
T2
48y,囊性肿块含壁结节
卵巢乳头状浆液癌
T2
卵巢畸胎瘤
• 占卵巢肿瘤的10~15%,多为良性,常见于育龄妇女 ,停经后不再发生。来自功能性胚胎细胞,可累及纵 隔,若来自外胚层称皮样囊肿。
• 浆液性囊腺瘤
• 通常为较大的单囊,直径可超过20cm,壁薄而均匀,边缘光 滑,信号与单纯液体相似, T1低信号,T2高信号。
• 粘液性囊腺瘤
• 多房结构,一般较浆液性更大,囊壁薄但不均匀,因内部囊 液的蛋白较高,其T1和T2信号多高于浆液性腺瘤,且各囊之 间信号不均.部分可恶变。
卵 巢 囊 肿
• 3、病变侵犯宫颈T1WI宫颈内带增厚,信号不均,高信号的肌质环不 完整,提示肌质受侵;若宫颈内存在血凝块时易产生假阳性。
• 4、晚期侵犯宫旁和盆壁时,MR表现子宫增大,可见不规则肿块侵及 周围组织。
• 5、盆腔内、髂内外、闭孔等淋巴结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
T2表现内膜
子
条纹状增宽,或 肿块突入宫腔但
• 指有分泌功能的子宫内膜位于子宫腔之外,在功能上受卵巢激
素调节而发生周期性出血。发生在子宫肌壁间的子宫内膜异位为 子宫腺肌症。临床主要表现进行性加重的痛经。常发生子宫内膜 瘤和巧克力囊肿。 • 卵巢最常见,其次子宫直肠窝,肠管,下段子宫后壁,输卵管 ,膀胱壁,可以腹膜种植远处播散至淋巴结、肺、肌肉和骨骼等 。
女性盆腔病变的MRI
内容摘要
包括内生殖器、泌尿系和 消化系
一、女性盆腔病变
• 子宫解剖 • 子宫肌瘤 • 子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 • 子宫内膜异位症 • 卵巢及附件
MRI是盆腔脏器病变显示的最佳选择
MRI的优势: • 1、软组织分辨力高 • 2、多参数成像,提供更多
信息 • 3、无需对比剂即可进行心
子宫颈癌分期
❖ Ⅰ期 限于宫颈内
• Ⅰ a: 早期侵润突破基底膜侵入内膜间质,深度≤5mm(MR难分辨) • Ⅰ b:临床期深度>5mm,其他Ⅰ期 病变。
• Ⅱ期 宫颈外阴道上2/3,而未达盆壁
• Ⅱa:无宫旁受累 Ⅱb:侵犯宫旁,有假阳性
❖ Ⅲ期 扩展到盆壁,已累及阴道下1/3
Ⅲa:侵犯阴道下1/3,未延及骨盆壁 Ⅲb:侵犯膀胱或直肠粘膜或造成肾盂积水或无功能肾
(2)Ⅰ b期肿瘤局限于宫颈内,宫颈增大,其内显示软组织块影 ,T1WI为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但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动 态扫描早期肿瘤强化。
(3)宫体侵犯时子宫内膜腔增大,低信号的结合带被肿瘤组织侵 犯或内外带显著不规则。
(4)宫旁组织侵犯时表现为不规则高信号条索影,横断面T1WI见 宫旁两侧不对称,宫颈外缘不规则,低信号的宫旁软组织内出 现高信号的肿块。增强动脉期肿瘤强化而周围组织不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