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力量整合论文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三位一体下的青少年全面发展-高中作文800字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三位一体下的青少年全面发展-高中作文800字标题: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三位一体下的青少年全面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教育的理解也日益深化。
尤其是对青少年这一特殊群体的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实现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成为了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我看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是推动青少年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首先,家庭教育是青少年成长的起点,也是他们人格形成的重要基础。
父母的言传身教,家庭的氛围环境,都深深地影响着青少年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
因此,家长应当注重自身的行为示范,通过积极正面的家庭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其次,学校教育是青少年获取知识、提高技能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他们形成良好习惯、培养团队精神的重要平台。
学校不仅应教授学生专业知识,更应注重素质教育,如公民道德教育、身心健康教育等,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实现全面发展。
最后,社会教育是青少年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的重要渠道。
通过参与社区活动、志愿者服务等方式,青少年可以亲身体验社会生活,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社会也应该为青少年提供一个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
总的来说,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撑。
只有这三者有机结合,才能有效地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让他们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能得到均衡发展,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我们应更加重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积极探索并实践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有效路径,为青少年的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为我国的未来培育更多的优秀人才。
浅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及其的关系的论文
浅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及其的关系的论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摘要】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教育是关键,而教育又不是单方面的,它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是整个教育阶段的关键,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延伸,这三者就像一条链子,任何一方脱节,都会影响到整条链子的完整性。
【关键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最近看了几个关于青少年犯罪的报道、访谈,主持人谈到最多的是“子弟教育”问题,并且说要在学校教育方面下苦工夫。
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完全没有提到,甚至连政府、公安部门都这么认为。
把儿童和青少年存在的一切不良现象的问题,几乎都归咎于学校教育的不足与失误,这包括学生安全、犯罪等问题。
就连学生的生活习惯、家务劳动等的教育都让学校负责,这样就无形地把教育等同了学校教育。
夸大和泛化了学校的功能,把过重的任务放在学校的身上,让它担负着本身的压力和越俎代庖的压力。
一个人的成长、发育和发展过程,都是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构成的,教育成效往往都是这三方面合力的结果,如果三方面教育步调统一,互相促进,它们的合力就大,效果就好;反之,教育影响就被削弱。
如何正确处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关系呢?笔者粗浅地谈谈个人看法。
一要充分地重视家庭的基础教育教育是随生命的开始而开始的,婴儿落地到幼儿上学前首先接触的是家庭,家庭是他们成长的摇篮,家庭是在这个过程中进行的最基本、最初步教育的社会群体,特别是早期教育起着学校和社会教育都难以起到的奠基作用。
人的成长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但在这项系统工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助手和补充。
福禄贝尔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
”这句话哲理性很深,它深刻地说明了家庭的重要性。
学校教育要与家庭、社会紧密结合(范文)
学校教育要与家庭、社会紧密结合学校教育要与家庭、社会紧密结合学校教育要与家庭、社会紧密结合内容摘要: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也曾提出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
由此可见,人的教育离不开:社会、家庭、学校。
所以,单靠学校的力量不足以教育学生,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也相当重要,学校教育工作应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家庭和社区教育的作用,是更全面培养学生的重要途径。
实践证明,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合力教育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成果。
关键字: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正文:学生如璞玉浑金,要想成才,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陶冶。
学校与家庭、社会三者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协调,是成功塑造良才的关键。
因此作为21世纪的新型教师,尤其是小学班主任更要关注这一点,从思想意识和实际工作形态上做好协同教育工作,从实际工作出发将协同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众所周知,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广义的教育是指包括学校、家庭、社会公众、政府部门在内各方面对受教育者有意识,有目的施加的影响。
狭义的教育则是专指教育者通过专门的教育组织机构所进行的教育。
它主要是指学校教育,但是,却不限于学校教育。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也曾提出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
由此可见,人的教育离不开:社会、家庭、学校。
所以,单靠学校和家庭的力量不足以教育学生,社区教育也相当重要,学校教育工作应与社区教育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家庭和社区教育的作用,是更全面培养学生的重要途径。
提出该观点是由于以下种种迫切需要:一、教学环境的复杂性需要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紧密结合教学环境是学校教学活动所必需的诸客观条件的综合,是按照发展人的身心这种特殊需要而组织起来的环境。
浅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效结合
浅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效结合1. 引言1.1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构建个体成长和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是塑造孩子品格和价值观的主要场所;学校是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的重要平台,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载体;而社会则是实践锻炼和人际交往的重要环境,是促进个体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力量。
家庭教育为个体成长打下基础,家庭的温暖和教育的耕耘,使得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有一个健康和积极的成长环境。
学校教育为个体提供了广阔的知识视野和专业技能培养,使得学生们能够全面发展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社会教育则是让个体在实践中成长,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锻炼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不断完善和提升自己。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效结合,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各自优势,形成教育的闭环,促进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全面发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新一代人才。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效结合对个体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和支持。
【字数:246】2. 正文2.1 家庭教育的作用家庭教育是个体教育的第一环节,对于个体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到的社会单位,家庭环境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
家庭教育在个体成长中扮演着引领者和示范者的角色。
家庭教育是孩子性格和价值观养成的重要基础。
在家庭中,孩子学习到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处理情绪、如何面对挑战等各种生活技能。
家庭教育的方式和态度会直接塑造孩子的性格,培养孩子的品格。
家庭教育对个体认知和智力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家庭中,孩子可以接触到各种知识、经验和观点,家长可以通过亲子互动、讨论和启发,促进孩子的认知发展,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家庭教育还是孩子情感和情商培养的重要途径。
家庭是孩子最亲近的地方,家庭教育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自信心和共情能力,培养孩子良好的情感管理和人际交往能力。
探析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协调发展问题的论文
探析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协调发展问题的论文探析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协调发展问题的论文关键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教育正处于由单一、封闭的传统教育体系向多元、开放的现代教育体系转变的过程,构建一个协调发展的教育网络体系,营造适于学生发展成才的教育环境,成为当前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教育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结合”整体育人的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学校、家庭、社会都担负着重要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其中学校是主体,家庭是基础,社会是依托。
只有学校、家庭、社会各个方面共同努力,多管齐下,才能形成有利于青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环境。
然而,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我们会经常发现一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方相互脱离、互不配合的现象。
一、家庭教育不能配合学校教育,学校教育脱离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学生所受的两种最为重要的外部教育,由于主客观上存在的差异,这两种教育力量能否配合与协调就显得尤为重要。
当然,这种配合与协调决不是单向的,而是相互的。
就家庭教育一方来说,它不只是简单地配合学校教育,家长需要在家庭与学校教育的互补关系中力图使两种教育力量在学生身上协调与统一起来,强化学生在学校中所受的正面教育,弥补学校教育中的不足。
但是,目前不少家长的教育随意性非常大,缺乏科学性。
有的家长溺爱娇惯,有的家长冷漠粗暴,崇尚“棍棒教育”,尤其是现在随着独生子女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家庭教育日趋表现出重智轻德、忽视全面培养子女的特点,甚至有些家长的教育与学校教育背道而驰,使学生在这种相互矛盾的教育中无所适从,削弱了学校教育的积极作用。
比如,现在学校都在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全面培养学生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但有些家长却只注重课本知识的学习,忽视品德、才艺等方面的培养。
甚至有些家长为了让子女考取理想的学校,每天不断给孩子施压,让他们完全沉没在题海之中,其结果是学习成绩上去了,但其他方面的才华却埋没了。
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力量的整合
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力量的整合摘要:教育是人民的事业,是全社会的责任。
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中,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主体,社会教育是它的延续和补充。
只有重视三者力量的整合,才能承担起育人的重担。
关键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教育网络是以家庭教育为基础,学校教育为主体、社会教育为依托的一体化教育网络。
只有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创设浓厚的教育氛围,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四有”新人。
具体地说,我们必须做到:一、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笔者认为通过设立家长学校、传授正确的教育方法是完成这项任务的有效途径。
思政课教师应把已掌握的系统思想教育理论知识,结合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分门别类,搜集总结各种家教材料,针对文化层次、情趣修养、行为规范等各异的家长,进行分期分批规范性培训,使家长进一步明确:不但有送子女入学的义务,而且有继续教育子女的职责。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起到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
主要办法有:1.善于提高家长的品德修养模仿是孩子的天性。
父母的言行举止,不管正确与否,都很容易让孩子模仿。
因此,思政课教师应指导家长重视学习家教知识,努力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在子女面前扬长避短,时刻起模范榜样作用,如处理邻居关系,就得文明礼让,以理服人,不能强词夺理,这对子女将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2.加强端正家长的教育思想不可否认,我国随着经济建设的深入发展,国民经济蒸蒸日上;部分家长发财致富,而思想境界却每况愈下,动辄靠自己“本事”,财大气粗。
什么“人家打你,你就打他”、“决不能受挨打”的教育内容不绝于耳,这都是消极的腐朽观念,应予以剔除。
家长学校要及时指导家长分析国强民富的道理,正确处理好个人与国家、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在子女面前多谈些祖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激发子女学习积极性,为共创美好的未来掌握真正本领。
3.注意改进家长的教育方法“望子成龙”,人皆有之;“恨铁不成钢”,终由于脱离实际而酿成不少的悲剧。
浅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效结合
浅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效结合在当今社会,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人们成长和发展的重要环节。
家庭教育是个人成长的基础,学校教育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知识体系的主要途径,而社会教育则是培养人们社会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场所。
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效结合,对于培养健全人格和全面发展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家庭教育是培养孩子品德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家庭是孩子第一个接触到的社会,也是他们最初学习和成长的地方。
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让孩子从小树立正确认知、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心理状态,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而学校教育则能够对家庭教育进行进一步强化和巩固,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而社会教育则能够为学生提供广泛的社会经验和社交机会,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效结合可以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家庭教育主要关注培养学生的品德和基本素养,学校教育注重学术知识的传授和学习方法的培养,而社会教育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经验。
将三者有效结合,可以使学生的个人发展得到全面和均衡。
通过家庭教育的引导和培养,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校教育则可以提供系统的知识体系和学习方法,而社会教育则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和锻炼的机会,促使他们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在学术上有所斩获,同时也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效结合中,可以形成良好的教育合力。
家庭、学校和社会是孩子成长的主要环境,三者之间的合理配合和支持是教育取得最好效果的保障。
家庭教育是个人成长的基础,学校教育为个人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基础知识,而社会教育则为个人提供了广阔的人际交往和实践发展的平台。
三者之间的有效结合可以形成良好的教育链条,从而更好地满足孩子的成长需求。
浅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效结合
浅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效结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在不同的层面上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这三种教育方式之间并非独立存在,而是相辅相成、互相关联的。
有效地结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对于孩子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来谈谈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中最早、最重要的一环。
家庭是孩子最初的社会化场所,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孩子在家庭中接受到的父母的教育,不仅影响着他们的个性和性格,还影响着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
父母的行为和态度会直接影响孩子,所以父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父母也要注重与孩子的沟通,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的需求,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还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让孩子在家庭中获得良好的教育。
学校教育也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是孩子接受正式教育的地方,是孩子品德修养和学业水平的培养场所。
在学校教育中,老师是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品格和能力。
学校也是孩子交友、社交和学习沟通的地方,自由讨论和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在学校教育中,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完善教育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还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社会教育作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延伸,同样对孩子的成长发展至关重要。
孩子在社会教育中接触到各种不同的社会资源,结交朋友,了解社会风土人情。
社会教育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人际关系,提升社交能力,培养孩子的自治能力和适应能力。
社会教育也是孩子实践学习的机会,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孩子可以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家庭社会学校教育的论文
家庭社会学校教育的论文在当今社会中,教育被视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家庭、社会、学校和其他相关因素都会影响一个人的教育水平。
本文将探讨家庭、社会和学校对教育的影响,为这一话题提供一些思考。
1. 家庭对教育的影响毫无疑问,家庭对一个人的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家庭是一个孩子最早接触的环境,各种思想观念和习惯都会在这里形成。
家长的素质、对子女的教育方式、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处方式和家庭环境等都将对孩子的教育产生影响。
例如,家长是否具有正确的教育观念、是否重视孩子的教育、是否经常与孩子沟通等因素都会影响孩子的学习、行为和性格。
在家庭中,父母需要关注孩子的心理、思维和行为习惯,及时纠正错误,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2. 社会对教育的影响除了家庭,社会也对一个人的教育产生重要的影响。
社会因素不仅包括了社会环境和社会文化,还有社会经济和政治方面的问题。
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其文化背景和社会信仰都会影响其对教育的态度和价值观。
社会环境所包含的各种社会问题,例如低收入、犯罪率、基础设施等,都可能会为一个人的教育带来负面影响。
在特定社会文化中,某些价值观可能会被放大或弱化,这将影响个人的教育需求。
在全球化的今天,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交流也将对教育带来更多变化。
3. 学校教育对个人的影响除了家庭和社会,学校教育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在学校里,学生们将开始接受更为正式的教育。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将开始学习知识和技能,并且形成适应性和社交技能。
学校的教育质量将对学生成绩和未来职业产生影响。
然而,学校教育与家庭和社会相比,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和挑战。
学生们可能难以适应学校的环境和学科难度,而学校也面临着各种压力,例如财政压力和课程要求等。
因此,教师需要不断适应和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应对不同的学生需求。
总结总之,家庭、社会和学校都对一个人的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每个人的教育进程都是独一无二的。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之我见论文
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素质提高的教育目的,成为现时代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共同追求的目标。
人的全面发展有一个基本特征,就是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怎样使两者结合呢?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
当前,实践的活动方式使三种教育力量为了共同的愿望和目的结合起来,从不同的角度向学生进行一致的教育。
一、家庭教育的时代特点第一,家庭教育观念的变革性与传统性并存。
家庭教育观念的变革缘于社会现实之变革。
与现实社会相应的家庭教育观念包含有许多现代的、民主的、改革的先进成分,诸如注重子女全面发展的人才观、尊重子女的人格和支持子女的个性发展的民主教育观、适应时代潮流的投资子女智力发展观等。
但也应看到,长期以来的家庭传统思想和“应试教育”模式使家庭教育观念的现代变革难以也不可能彻底,故而家庭教育在今天呈现出变革性与传统性并存的特点。
都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孩子是祖国的希望”,孩子又何尝不是不是父母的心头肉、父母心中的希望?因此说,孩子的教育问题,家长是最为关心的。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从小学到初中、高中乃至大学,社会教育要坚持十几年,对孩子而言当然是十分重要的,在这十几年的社会教育中,如果能在教学设施完备、师资力量雄厚、教学风气正派、老师认真负责的学校完成,对孩子而言,无疑是最好的。
只是大多数情况下,这只是我们的一个美好的愿望。
有些时候,因为存在一些我们所无法控制的客观因素的影响,我们的孩子也许只能在一个教学设施一般,师资力量薄弱,教学风气也不是很好的学校就读,作为家长,担心是必然的。
如果是面对这样的情况,那么孩子上学前的以及上学后的家庭教育就显得十分的重要。
第二,家庭教育问题的复杂性突出。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首先体现在学龄前阶段,在这个阶段,孩子的模仿力最强,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孩子记在心里,并在自己的行为中体现出来,也正是如此,才会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如果在这段时间里,能通过家长日常的言行熏陶,让孩子有个正确的学习的观念,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孩子开始上学后,在积极的配合学校、配合老师,就算我们的孩子不能上期望中的优质学校,也能在家长和孩子自身的努力下,取得好成绩。
浅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效结合
浅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效结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孩子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三大组成部分。
在当今社会,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效结合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家庭教育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学校教育是孩子的正式教育,社会教育则是孩子的实践增值。
如何将这三者有效结合起来,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助力呢?本文将通过浅谈的方式来谈一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效结合。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是孩子学习和成长的摇篮。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言传身教深刻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和价值观,关心孩子的情感需求,给予孩子充分的爱和关怀。
父母还应该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让孩子从小就懂得尊重他人、懂得感恩和责任。
这些都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孩子成长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学校教育是孩子正式接受的教育,学校是孩子的第二课堂。
在学校教育中,老师是孩子的教育者,他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学校应该注重科学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能仅仅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
学校还应该加强与家庭和社会的联系,让家长更多地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同时也要让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增强社会实践能力。
社会教育是孩子的实践增值,社会是孩子的第三课堂。
社会是一个庞大的教育平台,通过社会实践,孩子可以接触到更多的知识和人,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
家庭、学校和社会是孩子成长中的三支柱,社会教育不可或缺。
社会教育不仅仅是增值,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让他们懂得感恩、善良和乐于助人。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应该进行有效的结合。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引导孩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校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增加家长与学校的沟通互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社会应该更多地为孩子提供实践机会,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论文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的思考记得梁启超曾说过,“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可见,关心下一代工作关系着国家的兴亡。
21世纪是人类最关心教育的世纪。
教育是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在内的“大教育系统工程”。
那么学校、家庭、社会提供了怎样的生活空间现在的教育状况又是怎样的呢这是一名青年教师,在立足于教学工作之后,应该时时警醒的问题。
孩子们整天迷恋着上网,孩子们只追求穿品牌,孩子们只想着当明星,孩子们不好好学习,家长们经常向老师诉说此类烦恼。
这些现象不仅使家长们痛心,也时刻困绕着教师的思绪。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以管理现代教育中存在着怎样的弊病呢这是教师、家长们时常思索的社会问题。
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
父母是孩子最早的启蒙老师,家庭中丰富的情感是学校教育所不及的。
努力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这是提高青少年教育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
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促进孩子以健康的心理、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而良好的学校教育不仅能系统地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而且对培养孩子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有着家庭不可替代的作用。
家庭和学校教育培养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但由于教育范围、角度不同,在教育的方法上有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延伸和有力补充。
社会教育包括伦理道德教育、法律法规教育等,它寓于读书看报、观看电视、浏览祖国河山、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之中。
家长应利用各种途径,培养孩子热爱祖国、关心他人的良好品格;关注孩子课外阅读的兴趣、范围及交友诸方面的情况,尽量发挥社会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正面效应。
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三个支柱,缺一不可。
作为从事现代教育的工作者,以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的三结合为思考,对新形势下如何开展教育工作应该坚持不懈地进行探索。
因此我们在进行学校教育时,力求寻找学校、家庭及社会教育三者的切入点,综合三者形成合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必须做到协调一致,互相配合。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及其的关系论文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及其之间的关系一、家庭教育1.1 家庭教育的概念家庭教育是指父母、祖父母、家庭成员为子女开展的教育活动。
家庭教育在儿童早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影响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1.2 家庭教育的目的家庭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指导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掌握基本的道德准则、人际交往和家庭角色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家长应该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环境,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并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1.3 家庭教育的影响家庭教育对儿童智力和心理健康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有研究表明,家庭教育对学习能力、品德和健康的影响超过了学校教育。
同时,良好的家庭环境也有助于儿童的智力开发和策略性思考能力的培养。
二、学校教育2.1 学校教育的概念学校教育是指通过一定形式的教育机构,在特定的学习环境中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
学校教育所侧重的方向与家庭教育不尽相同,它更加关注学生成为合格公民和参与社会的角色塑造等方面。
2.2 学校教育的目的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目的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它更加关注学生在思想、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发展,着重培养学生对自身文化和社会的认知和理解,促进他们在成人之后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
2.3 学校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是儿童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对于学生的思想进步和知识水平的提高,学校教育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通过学校教育还能培养学生的各种社会技能,并推动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为顺利地进行。
三、社会教育3.1 社会教育的概念社会教育是指在社会的特定背景下所进行的教育活动,这里所说的社会教育不仅包括官方机构提供的代表性义务教育,还包括基层文化教育、自发性群众教育和个人自学式的教育等。
3.2 社会教育的目的社会教育的目的是在人们日常生活和发展过程中,通过不同形式的教育活动,促进人们思想和文化的进步,塑造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维护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浅谈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及学校教育于一体的意义所在
浅谈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及学校教育于一体的意义所在摘要:科学有效的教育应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参与,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机制。
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只有学校参与学生的道德教育。
对儿童、家庭和社会的道德教育效果非常有限。
因此,有必要从三位一体的角度来思考学校,让家庭和社会参与到学生的教育中来,不断增强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功能,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全面的教育指导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三位一体从目前小学教育的情况来看,学生所接受的教育主要来自学校,家庭和社会所发挥的教育作用非常有限。
因此,很难保证对学生的教育的全面性。
鉴于家庭和社会在实施学生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作用,有必要从三位一体的视角,探索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学生教育的教育机制构建策略。
从而不断提高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和系统性,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保证。
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及学校教育的重要性1.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每个人从小所接触到的就是家庭,家庭对于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家庭也正是展开早期教育教学的重要的场所。
家庭教育可以使教育更具有连续性,在生活方面渗透教育教学也可以让教育更具有生活化的特征。
2.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学校教育是最普遍和最主要的教育形式。
根据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实现学生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在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大背景下,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学校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校教育体系教给学生道德教育的科学文化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道德教育思想。
学校教育对人的教育是全面、系统的,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因此,学校教育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3.社会教育的重要性教育不仅是学校教育的任务,也是家庭教育的任务。
一个人最终要走出家庭和学校,走进社会,适应社会,学会生活。
如果说学校教育侧重于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那么社会教育则侧重于培养人的基本技能和生存能力。
俗话说,如果你想要学习,你应该先学会做人。
浅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效结合
浅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效结合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教育的方式和推行方式也发生了显著的改变。
在这个变革的过程中,激发人们越来越多的讨论:如何更好地结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使它们发挥更大的效能。
家庭是一个人最早最亲密的社会化场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家庭教育中,孩子们不仅能学到生活的典型案例和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可以感受到家庭的爱和支持,可以塑造良好的人格和价值观念。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这种教育对孩子是私有的、武断的,有时过度照顾和干涉,容易由此导致孩子的依赖心理和自我中心的习惯。
学校教育是以教育机构为基础的一种教育,是学校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校教育中,孩子们学习的是学科知识、树立正确的思考方式和判断力、健全的人格等方面。
学校教育是一种公有的、系统的教育,它对孩子们的思想管理有很大的作用,有利于孩子们形成独立自主的人格和良好的自我意识,但是学校教育也有着其局限,如重视功利性、重视分数、重视形式等。
社会教育是指学校、社区、职业培训和培训机构等社会教育机构或个人依照国家法律,为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而提供的本质上和学校和家庭教育不同的教育体系,主要目的是为人们的全面发展提供服务. 社会教育是一种组织化程度较低、多样化程度较高的教育,具有广泛的教育范围和强大的传播力,其教育内容涵盖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所无法涵盖的社交专业技能、文化底蕴和实践经验等。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补充、交织贯通,为青少年的成长提供多元化的教育渠道和资源,这对于孩子们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和强化亦是极为有益的。
那么,如何更好地结合和利用这三种教育以提高教育效果呢?这儿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探讨:一、多元化的教育渠道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是孩子们最为熟悉的,而社会教育则可以给孩子们带来更为宽广的视野和认知。
只有通过多种教育形式的结合,孩子们才能更好地全面发展。
比如,家庭教育可以负责孩子们性格和道德教育、学校教育可以传授科学知识,而社会教育可以负责为孩子们塑造主观能动性、培养团队协作和责任心等。
学校-家庭-社会如何形成教育合力论文
浅谈学校\家庭\社会如何形成教育合力【摘要】: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社会的持续发展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今天的学生能否成为未来社会的合格成员,而培养合格的社会成员要靠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相结合教育。
而21世纪必须加快建立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有机结合的运行机制,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把家庭、学校、社会三股力量有机结合,构建“三教一体”的德育教育模式才能形成教育合力。
【关键词】: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李岚清同志指出:“家庭、社会、学校的教育是教育的三大支柱,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
三大教育理论把家庭教育放到突出位置,明确了家庭教育的具有基础性、先导性。
因此,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在信息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我们的教育方式必然要全方位,多渠道立体化地发展,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社会和家庭担负着共同的教育使命和社会责任。
如何培养社会的建设人才,如何教育孩子成人,已经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关注的课题。
学生的家长来自于各行各业,文化层次,个人修养,心理差异很大。
学生的家庭形形色色,有些是残缺的,甚至是畸形的,这些对学生的影响是复杂的、深层次的,相当部分影响甚至是负面的。
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期望也是多种层次的。
有些要求、期望和学生的实际,和我们的教育思想很可能是不相符合的,有少数甚至是可能是根本对立的。
所以我们必须和家长联系、沟通,以便相互了解和理解,在教育孩子的理念、标高、实际操作方面达成共识,形成教育的合力。
一、认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合力的重要性。
三教主要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这是三教。
这三教构成了我们所讲的现代教育的主要内容,或者也叫做大教育观。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它有很多脱节的地方,所以我们讲,如果你只强调一个方面教育,那只是一个小教育观。
而我们现在要强调的是一个大教育观,一个现代的教育观,所以它就要强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教的结合,否则就是不完全的教育。
浅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效结合
浅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效结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三个重要环节。
它们各自承担着不同的责任,但却密不可分地交织在一起,对孩子的成长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如何将这三个环节有效结合起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一直是教育界和家长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浅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效结合,探讨如何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更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课堂。
在家庭中,孩子接受最早的教育,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庭教育的有效与否对孩子的成长发展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家庭教育主要包括父母的言传身教、家庭环境、家庭氛围等。
在言传身教方面,父母是孩子最亲密的人,他们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品德修养和行为习惯。
在家庭环境和家庭氛围方面,孩子在家庭中接受到了生活的基本素养、道德观念和人际交往能力等。
家庭教育的有效与否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深远。
学校教育是孩子成长的第二课堂,是孩子接受正规教育的地方。
在学校里,孩子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培养能力,同时也接受思想道德、审美情操等教育。
学校教育的有效与否对孩子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至关重要。
学校教育是国家、社会对孩子进行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平台。
社会教育是孩子成长的第三课堂,是在社会生活中接受的一种教育。
社会教育主要包括社会实践、社会体验、社会交往等,是孩子在社会生活中接受的一种非正式教育。
社会教育的有效与否对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能力的重要途径。
如何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效结合起来,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
家长和学校应该加强沟通,形成良好的教育合力,共同关心孩子的成长。
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积极参与学校的家长会和家校共育活动,与学校共同育人,形成良好的家校合力。
浅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效结合
浅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效结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三大教育环节。
它们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为孩子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由于种种原因,这三种教育环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脱节现象。
为了更好地培养孩子,实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效结合,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和有针对性地完善现有的教育制度和体系。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早的教育环节,也是最为重要和基础的教育环节。
家庭是孩子最初的社会环境,是孩子性格、价值观形成的最主要场所。
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父母是孩子人生早期的第一任教师,他们教给孩子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和行为规范,也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给孩子人生观、价值观和情感态度。
由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家庭结构多样化,很多家庭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的困惑和难题。
一些家庭由于双职工或其他原因,家长在孩子教育中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导致家庭教育环节出现了一定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配合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需要家长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以及更加科学的教育方法。
学校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学校是孩子成长中不可或缺的场所,是孩子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环境。
学校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品德、思想的教化者。
学校教育对孩子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前学校教育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功利化倾向明显、注重考试成绩、忽视学生全面发展等,这些问题导致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之间的脱节现象。
为了更好地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我们需要改革学校教育的目标,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也需要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社会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环节。
社会是孩子成长的第三场所,孩子在社会中接触到各种人和事,形成了自己的社会认知和社交技能,也受到社会各种风险的影响。
社会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力量的整合
摘要:教育是人民的事业,是全社会的责任。
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中,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主体,社会教育是它的延续和补充。
只有重视三者力量的整合,才能承担起育人的重担。
关键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三位一体”教育网络是以家庭教育为基础,学校教育为主体、社会教育为依托的一体化教育网络。
只有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创设浓厚的教育氛围,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四有”新人。
具体地说,我们必须做到:
一、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
笔者认为通过设立家长学校、传授正确的教育方法是完成这项任务的有效途径。
思政课教师应把已掌握的系统思想教育理论知识,结合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分门别类,搜集总结各种家教材料,针对文化层次、情趣修养、行为规范等各异的家长,进行分期分批规范性培训,使家长进一步明确:不但有送子女入学的义务,而且有继续教育子女的职责。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起到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
主要办法有:
1.善于提高家长的品德修养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
父母的言行举止,不管正确与否,都很容易让孩子模仿。
因此,思政课教师应指导家长重视学习家教知识,努力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在子女面前扬长避短,时刻起模范榜样作用,
如处理邻居关系,就得文明礼让,以理服人,不能强词夺理,这对子女将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2.加强端正家长的教育思想
不可否认,我国随着经济建设的深入发展,国民经济蒸蒸日上;部分家长发财致富,而思想境界却每况愈下,动辄靠自己“本事”,财大气粗。
什么“人家打你,你就打他”、“决不能受挨打”的教育内容不绝于耳,这都是消极的腐朽观念,应予以剔除。
家长学校要及时指导家长分析国强民富的道理,正确处理好个人与国家、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在子女面前多谈些祖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激发子女学习积极性,为共创美好的未来掌握真正本领。
3.注意改进家长的教育方法
“望子成龙”,人皆有之;“恨铁不成钢”,终由于脱离实际而酿成不少的悲剧。
各种新闻媒体报道的中小学生逃学流窜、违法犯罪等案例屡见不鲜。
他们当中绝大部分并非学习跟不上,而是在社会里染上不良习气,最终一步步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面对这一情况,家长更需冷静分析,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切忌恶言相向,拳脚相加。
要知道:成才不是靠“捆绑”出来的,而是靠呕心沥血、循循善诱培养的。
所以,家长要做到“经常”两字,即经常了解子女的思想、学习、生活等表现情况,经常加以帮助和引导,使之循序渐进,拾级而上。
二、重视挖掘学校教育的主体作用
思政课的教学要求之—就是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
爱社会主义的高尚道德情操。
因此,思政课教师务必充分利用课内外活动,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坚持思想品德教育这—中心,确保学生沿着健康的道路茁壮成长。
1.在教学中突出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是学校的主要活动,也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最基本途径。
《思想品德》课本里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纪律观念、荣辱观、公民意识等。
只要思政课教师善于挖掘其潜能,并结合现实生活的实际,便能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从而培养学生能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提高思维判断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2.在活动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课外活动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寓思想品德教育于形式多样的活动之中是历来常用且有效的教育方法。
学校应结合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1)重视国旗下的讲话
根据《国旗法》规定,学校每周一上午必须举行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是其中—个重要内容。
学校注意安排系列的爱国主义教育题材。
如介绍我国的斗争史,反映我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介绍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发生的巨大变化,突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成就;介绍古今名人志士,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共创祖国的美好未来;介绍学校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教育学
生珍惜学习机会,为校争光等等。
(2)关心时事政治,抓住最佳教育契机
培养学生关心时事政治,提高教育实效。
如针对目前人们谈论焦点——钓鱼岛及南海问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这就从祖国的切身利益出发,教育学生坚定爱国主义信念。
(3)组织学生观看影片,不断拓宽教育渠道
影视具有形象、生动、直观、感染力强的特点,能形象地再现生活,让学生如临其境,自觉接受形象教育。
学校组织学生观看一些内容相关或相近的影片,撰写观后感,并选择一些内容详实、感受独特的文章进行交流,从而产生心灵上的共鸣,深化教育效果。
(4)开展以“亲情教育”为主题的人文关怀活动,重点转化“后进生”
德育工作者应端平一碗水,让每位学生都有一片晴朗的天空,让每个孩子都找回自尊、自信。
学校始终把“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当作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重难点,始终认为“后进生”的“后”是暂时现象,“进”才是永恒。
从深层次意义上讲,转化一名后进生,其贡献不亚于培养一名优秀生,它是一项造福社会、功德无量的事业。
因此,学校以此为出发点,开展一系列工作:
①建立健全结对子制度,有目标地帮助后进生转化
建立健全校务会成员、全体党员、班主任与“后进生”结对子制度。
全面了解,建立档案,跟踪调查,认真研究,准确把握其思想命脉,有针对性地实现超前引导,触及其深层次的思想道德问题和
心理世界,教育他们,逐步转化、感化、挽救他们,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
②从亲情人手,促进他们良好品德的形成
开展“亲情教育”系列活动,通过设“孝敬日”,写《孝敬日记》,出亲情教育板报,开主题班会,撰写亲情教育文章,举行亲情演讲比赛等活动,努力运用“学生行动”策略构建学生“实践模式”,唤起学生家庭、社会责任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
③在关心、呵护中使学生形成奋发向上的情感
德育教育应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潜能的美好情感,教师要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教育资源,让校园充满成长的气息,生命的活力。
如,安慰式关爱:“你做错了不要紧,谁敢保证一辈子不做错事呢?老师有时也会有做错的时候,关键要勇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
”在教师心灵深处缓缓流淌出沁人心脾的清泉滋润下,学生能及时认识到错误,并勇于改正错误。
三、增强社会教育的依托作用
学校不是“桃花源”。
学校培养学生不可能也不应该脱离社会,相反,则违背了我国的教育方针。
但是,社会又是错综复杂的,尽管其主流是好的,但仍存在着一些不合时代节拍的“嘈音”,正是这“嘈音”,很容易让阅历少而好奇心强的学生无意识地接受。
因此,教师还需要沟通社会、增强社会教育的依托作用。
1.净化校园外部环境。
密切联系当地政府,充分发挥关工委、综治办、派出所等的作用,督促有关部门认真贯彻执行《未成年人保
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及国务院转发国家教委等九个部门《关于创造良好社会环境保护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若干意见》精神,经常性检查文化市场、娱乐场所,并采取果断措施打击不法分子,取缔违法经营活动,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主动为当地政府出谋献策。
要求增加投入,加强德育设施建设与管理,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建立乡、镇史展览室(馆),定时供学生参观;建造革命烈士陵墓、纪念室,以便学生学习先烈遗志;健全影剧院、文化管的管理制度,不断向学生输送精神食粮;创建青少年活动中心,使学生能在健康、愉快的活动中增长才智,陶冶情操。
3.要求乡镇、村干部密切配合学校教育。
充分利用寒暑假这一假期较长、学生较集中的有利时机,及时向学生介绍乡村变化,指导学生搞好社会调查,带领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集体活动,让学生亲身接触社会,收集各种正反典型事例并组织分析讨论,在比较鉴别中明辨是非,在实践中求提高。
总之,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是一项细致而又复杂的长期工作,不能立竿见影,需要人人参与,常抓不懈。
但笔者相信,只要充分重视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认真研究面临的实际问题,树立真正的学生意识,认真研究不同学生的思维习惯、敏感点、兴奋点,按照学生的思维习惯、接受习惯去思考德育教育问题,并有效把学生提出的稚嫩问题和“天真”想法当作宝贵的德育教育资源,以“养成教育”为基础,“情感教育”为台阶,“方向教育”
为路标,以前瞻性的眼光努力构建和谐、宽松的“以人为本,以德为重”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教育平台,循序渐进,让每位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学会做人,让各种不同潜质、天赋、性格和家庭文化背景的学生个性和特长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努力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马忠虎.基础教育新概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2]教育部《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编写组.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生活·读书·新知[m].上海:三联书店,2001.
[3]吴志宏.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福建省德化第五中学
邮政编码:35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