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健康应急预案
心理健康应急预案

一、总则为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师生心理健康水平,预防校园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保障师生身心健康,维护校园和谐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校全体师生及教职工,适用于各类心理危机事件的处理。
三、工作原则1. 预防为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师生心理素质,预防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
2. 及时干预:发现心理危机迹象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避免事态扩大。
3. 专业指导:充分发挥专业心理工作者作用,为师生提供专业心理咨询服务。
4. 家校合作:加强家校沟通,共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形成教育合力。
四、预警机制1. 心理健康测评: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测评,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师生进行重点关注。
2. 心理危机干预小组:成立由心理教师、班主任、辅导员等组成的心理危机干预小组,负责心理危机事件的预防和处理。
3. 信息报告:建立信息报告制度,对心理危机事件进行及时报告和处理。
五、心理危机事件处理流程1. 发现迹象:班主任、辅导员等发现学生心理危机迹象时,应立即向心理危机干预小组报告。
2. 初步干预:心理危机干预小组对危机学生进行初步干预,包括心理疏导、情绪安抚等。
3. 专业咨询:将危机学生转介至专业心理咨询机构,进行深入的心理咨询和干预。
4. 家校沟通: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形成教育合力。
5. 跟踪随访:对危机学生进行跟踪随访,了解其心理状况,确保其身心健康。
六、应急预案1. 紧急情况:在危机学生出现自杀、自伤等紧急情况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实施救助。
2. 舆情控制:在心理危机事件发生时,加强舆情监控,及时发布信息,避免不必要的恐慌。
3. 心理援助:对受心理危机事件影响的师生提供心理援助,帮助他们走出心理阴影。
七、保障措施1. 人员保障:配备专业心理教师,提高心理危机干预能力。
2. 经费保障: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保障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开展。
3. 设施保障: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场所,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咨询环境。
学校心理健康安全应急预案

学校心理健康安全应急预案学校心理健康安全应急预案(篇1)随着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中小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生活压力、升学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生理烦恼等,因而容易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不断出现各类心理危机事件,为了能够及时干预、处理,力争排除或减小危机带来各种负面影响,维护学生安全和校园和谐稳定,特制定此预案。
一、学生心理健康危机事件的界定学生心理健康危机事件这里特别界定为“因学生个体或群体的心理因素导致的,对个体或群体的生命安全构成危险与威胁的事件,或引发学生个体或群体的阳性精神症状的事件”。
比如:因个体生活事件导致学生情绪失控,妄想同学、老师等要害他,而产生不能自控的自杀或伤害他人的想法;或者如“火灾”、“地震”等社会性灾难事件导致的群体性严重恐慌,以致威胁公共安全等。
二、学生心理健康预警等级的划分学生心理健康的危机程度,根据事件的性质、程度及可能的后果,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一级预警:事件当事人出现严重精神病性症状(严重妄想、幻觉、躁狂等情绪失控、严重缺乏自知能力、严重抑郁等),危及他人或自身的生命安全,出现伤害行为,且伤害行为尚未结束;或者出现群体性严重恐慌,以致威胁公共安全等。
二级预警:事件当事人表现出明显的精神症状,或言语中流露出有自伤或攻击他人的倾向,且有一定的诱发事件和动机,但尚未有伤害行为的具体实施计划和未出现伤害行为。
三级预警:事件当事人有严重的心理适应问题,伴随一些精神症状,但尚有自知能力,一定程度上愿意寻求帮助,或已在相关医院接受治疗和辅导,并能坚持服药。
三、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排查评估排查工作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项常规工作,可以有效的发现和识别学生当中的高危人群,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防患于未然。
各年级应每月一次组织班主任、学生会以及班级心理委员广泛深入学生,通过关心身边每一位学生的心理行为状况,及时发现可能存在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并上报学年级汇总。
学生心理健康安全应急预案

一、目的为保障我校学生心理健康,预防和应对心理危机事件,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校在校学生心理健康危机事件的处理。
三、组织机构1.成立心理健康安全应急指挥部,由校长担任总指挥,分管校长担任副总指挥,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负责人、学生工作部门负责人、班主任、心理咨询师等组成。
2.设立心理健康安全应急小组,负责具体实施预案,成员包括: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负责人、学生工作部门负责人、班主任、心理咨询师等。
四、预警与预防1.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评估。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意识。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心理讲座、心理沙龙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
4.关注学生心理动态,及时发现心理问题,进行干预。
五、应急响应1.发现心理危机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应急小组迅速开展调查,了解事件原因、性质、影响等。
3.对危机事件进行分类,按照以下程序进行处理:(1)一般心理问题:由班主任或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疏导,必要时转介专业机构。
(2)严重心理问题:由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干预,必要时转介专业机构。
(3)自杀倾向:立即启动紧急救援程序,拨打急救电话,同时通知家长、学校领导等相关人员。
4.对危机事件进行处理过程中,注意保护学生隐私,确保学生安全。
六、善后处理1.对危机事件进行总结,分析原因,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对涉及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恢复正常生活。
3.对涉及教师进行心理培训,提高心理危机干预能力。
4.对家长进行心理辅导,协助家长应对心理危机。
七、附则1.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本预案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负责解释。
3.本预案如与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相冲突,以国家相关政策法规为准。
4.本预案如有未尽事宜,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负责补充和完善。
校园心理健康问题应急预案

校园心理健康问题应急预案1. 目的为了及时有效地应对校园内可能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保障学生身心健康,维护校园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2.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校全体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
3. 组织架构成立校园心理健康问题应急指挥部,由校领导担任指挥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和协调。
4. 预警信号以下行为或情况可视为心理健康问题的预警信号:1. 情绪低落、抑郁、焦虑、易怒等;2. 行为异常,如攻击性、自残、自杀倾向等;3. 严重睡眠障碍、饮食障碍等;4. 严重学习困难、退学、休学等;5. 其他可能影响学生正常学习、生活的情况。
5. 应急响应流程5.1 发现预警信号一旦发现学生有上述预警信号,应立即报告给班主任或辅导员。
5.2 初步评估与干预班主任或辅导员应立即对学生进行初步评估,并根据情况采取以下措施:1. 引导学生寻求专业心理帮助;2. 通知家长,并与家长保持沟通;3. 对学生进行暂时性心理疏导;4. 其他必要的支持与帮助。
5.3 进一步评估与干预如初步评估后认为学生情况严重,应立即报告给校园心理健康问题应急指挥部,并按照指挥部要求进行进一步评估与干预。
5.4 转介与长期跟踪如学生需要更专业的心理帮助,应将其转介至专业心理机构,并进行长期跟踪。
6. 培训与宣传定期组织心理健康知识培训,提高全体师生的心理健康素养。
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心理健康重要性,营造关注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
7. 保密原则全体师生应严格遵守保密原则,保护学生隐私,不泄露学生个人信息。
8. 预案修订本预案应定期修订,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校园环境和学生需求。
9. 附则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有相关规定与本预案不符的,以本预案为准。
如有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
学校心理健康安全应急预案5篇

学校心理健康安全应急预案5篇学校心理健康安全应急预案(篇1)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反映在学校中的学生心理问题也日益突出,如果学校教育认识不够和管理不当,有可能造成突发性的严重后果。
学校必须要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在加强日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同时,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做好对问题高危人群的预防和干预工作,把防范工作伸向学校的各个方面,做到防患于未然。
为此,我校特制定《__中学生心理问题预警与应急预案》。
一、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及时掌握学生情况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档案是学生心理问题预警与危机干预的前提和基础。
1、学校每年应对新生进行普适性的心理健康测量,初步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作好保密。
班主任应与心理辅导老师积极沟通,及时掌握相关情况。
2、对于有心理异常和心理危机的学生应建立特别档案,重点管理,定期与学生所在班级班主任沟通和交换意见。
3、各班班主任应对学生心理异常和心理危机的处理情况做好工作记录,在这类学生毕业之前进行密切关注。
二、积极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1、通过专业课程、咨询辅导、班主任工作、学科渗透、学生社团、学生活动等各种渠道开展常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具备心理健康常识。
2、通过各种形式加大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宣传工作,在校内营造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
3、加大对学校教师、班主任、家长以及保安人员等后勤人员的培训,普及心理健康常识,了解心理危机干预的相关知识和程序。
4、加强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定时开放心理咨询室,公布心理求助热线电话(或值班电话),畅通心理危机干预信息渠道。
5、平时应特别注意做好新生、毕业生、贫困生、学困生、学优生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突然打击或遭受意外刺激的学生的相关工作。
三、实施学生心理异常情况报告制度当学生出现心理异常情况或心理危机时,要迅速及时报告才能有效地干预和处理。
按照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应建立学生心理异常和危机的报告制度。
学生心理健康处置应急预案

一、预案背景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学业压力的增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为保障学生身心健康,预防和应对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增强学生心理素质。
2. 及时发现和处置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确保学生生命安全。
3. 建立健全心理健康危机干预机制,降低心理危机事件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三、组织机构1. 成立学校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面协调、指挥和监督心理健康处置工作。
2. 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和危机干预等工作。
3. 成立心理健康处置应急小组,负责具体实施预案。
四、预防措施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2. 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
3. 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测评,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
4. 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跟踪管理。
5. 加强家校沟通,共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五、应急处置流程1. 信息报告(1)发现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教师、班主任或其他相关人员应立即向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报告。
(2)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接到报告后,立即向学校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报告。
2. 应急响应(1)学校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启动应急预案,成立应急小组。
(2)应急小组根据危机事件性质和严重程度,确定应急处置方案。
3. 危机干预(1)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组织专业心理咨询师对危机学生进行心理评估和干预。
(2)根据危机学生具体情况,采取个别咨询、团体辅导、家庭治疗等多种形式进行干预。
(3)对有自杀倾向的学生,立即采取隔离措施,防止意外发生。
4. 后续跟进(1)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对危机学生进行心理康复和跟踪管理。
(2)学校对危机事件进行总结,分析原因,完善应急预案。
六、保障措施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提高心理咨询师的专业水平。
2. 配备必要的心里健康教育资源,如心理咨询室、心理测评工具等。
心理健康安全应急预案

一、预案背景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为了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预防和减少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维护校园和谐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2. 建立健全心理健康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并干预心理危机事件。
3. 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心理健康服务。
4. 做好心理危机事件的应急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学生和学校的影响。
三、组织机构1. 成立学校心理健康安全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面领导和协调心理健康安全应急工作。
2. 设立心理健康安全应急工作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和监督应急预案的执行。
四、应急预案内容1. 预防措施(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2)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关注学生心理状况。
(3)加强家校沟通,共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心理危机信号。
(4)设立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2. 预警机制(1)建立健全心理健康预警系统,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评估。
(2)对有心理异常的学生进行重点关注,及时进行心理干预。
(3)对心理危机事件进行分类管理,根据危机程度采取相应措施。
3. 应急处理(1)心理危机事件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成立应急处理小组。
(2)根据危机程度,采取心理疏导、心理干预、医疗救治等措施。
(3)加强与家长、公安、卫生等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共同应对心理危机事件。
(4)做好心理危机事件的善后处理,关注受影响学生的心理状况。
五、应急预案实施与监督1. 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心理健康安全应急预案,提高师生对预案的认知度和执行力。
2. 培训演练: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学校应对心理危机事件的能力。
3. 监督检查:对应急预案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预案的有效实施。
六、附则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遇特殊情况,由学校心理健康安全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学校心理健康应急预案

学校心理健康应急预案一、引言心理健康是每个人都应关注的问题。
在学校这个特殊环境中,学生们面临着学业压力、人际关系、自我认知等多方面的挑战,因此学校需要制定心理健康应急预案,以应对突发事件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二、目标心理健康应急预案的主要目标是:1.提供紧急心理援助和教育,帮助学生在突发事件后恢复心理健康;2.预防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和扩大;3.保护学生的隐私和权益。
三、组织架构为有效应对学生心理健康应急事件,学校需要成立特定的应急小组,该小组由学校领导、心理健康辅导员、班主任、学生代表等组成。
应急小组将负责制定并实施应急预案,监测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必要的心理援助和支持。
四、应急预案步骤1.预案启动当发生突发事件或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大规模爆发时,学校领导或相关人员应立即启动预案,并通知应急小组成员。
2.了解情况应急小组成员要紧急了解事件的背景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可以组织调查、询问学生或监测学生的反应。
3.危机评估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应急小组成员要进行危机评估,判断心理健康事件的性质和严重程度,以便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
4.制定行动计划根据危机评估的结果,应急小组成员要制定详细的应急行动计划,并按照计划的步骤进行实施。
这包括提供紧急心理援助、组织心理讲座或工作坊、加强学生关爱和支持等。
5.应急行动应急小组成员要按照行动计划的要求快速行动。
他们应当积极与学生沟通,提供心理支持和援助,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和需求。
6.事后评估应急小组成员要对应急行动的效果进行评估,并反馈给学校领导,以便对应急预案进行改进和完善。
五、教育和预防措施除了应急预案,学校还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预防措施,以减少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具体的措施包括:1.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意识和应对能力;3.组织心理健康讲座、工作坊等活动,增加学生们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4.加强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培养,通过兴趣课程或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改善压力和焦虑;5.加强学校与家庭的合作,共同关注和支持学生的心理健康。
校园心理健康应急预案

校园心理健康应急预案一、预案目标与原则本预案的目标是确保在突发性心理危机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干预,最大程度地减少事件对学生个体及整个校园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实施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干预及时的原则,同时注重保护学生隐私,尊重学生人格,维护学生合法权益。
二、组织架构与职责建立由校领导、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学生管理部门、安全保卫部门等组成的应急处理小组,明确各自职责。
其中,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负责评估事件性质、提供专业意见;学生管理部门负责联络相关学生和家长,协助处理后续事宜;安全保卫部门负责现场秩序维护及安全保障。
三、预警机制与信息收集通过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理咨询服务等方式,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建立起有效的预警机制。
同时,鼓励教师、学生之间相互关注,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报告。
四、应急响应流程1. 初步评估:收到预警信息后,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立即对情况进行初步评估,判断是否构成心理危机事件。
2. 启动预案:确认为心理危机事件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处理小组召开紧急会议,部署应对措施。
3. 现场处理:根据情况需要,安排专业人员前往现场进行干预,同时做好现场秩序维护工作。
4. 后续跟进:事件处理结束后,心理健康教育机构需对受影响的学生进行持续跟踪,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五、培训与演练定期对教职工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和应急处置技能的培训,提高全体师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同时,通过模拟演练等方式,检验预案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不断优化完善预案内容。
六、总结与反馈每次应急处理结束后,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总结会议,分析事件处理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及时调整改进应急预案,形成书面报告存档备查。
心理健康应急处置工作预案

一、预案背景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的增大,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有效预防和应对学校心理健康危机事件,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校园和谐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建立健全心理健康危机事件应急机制,提高学校应对突发心理危机事件的能力。
2. 及时发现、干预和处理心理危机事件,降低危机事件对师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3. 维护校园秩序,保障师生安全,构建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
三、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校全体师生,包括但不限于学生、教职工及家属。
四、预案组织机构1. 成立心理健康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和监督应急处置工作。
2. 设立心理健康应急处置工作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协调和具体事务处理。
3. 成立心理健康应急处置专家组,负责心理危机事件的评估、干预和指导。
五、工作流程1. 信息收集与报告(1)各学院、部门应密切关注师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心理危机事件。
(2)发现心理危机事件后,立即向心理健康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并采取初步干预措施。
2. 评估与干预(1)心理健康应急处置专家组对心理危机事件进行评估,确定危机等级。
(2)根据危机等级,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包括心理辅导、药物治疗、家庭支持等。
3. 危机事件处理(1)对于一级预警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紧急措施,确保师生安全。
(2)对于二级预警事件,加强心理干预,降低危机事件对师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3)对于三级预警事件,进行常规心理辅导,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4. 后期跟踪与总结(1)对已处理的心理危机事件进行后期跟踪,了解干预效果,调整干预措施。
(2)定期总结应急处置工作经验,完善应急预案。
六、应急措施1. 心理危机预防(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师生心理健康意识。
(2)开展心理健康普查,了解师生心理健康状况。
(3)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定期更新。
2. 心理危机干预(1)开展心理辅导,帮助师生解决心理问题。
(2)提供心理咨询,为师生提供专业心理支持。
学校心理健康安全应急预案

一、预案背景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学生面临着来自学业、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压力,心理问题逐渐凸显。
为保障学生心理健康,预防和处理各类心理危机事件,维护校园和谐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提高师生心理健康意识,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2. 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加强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
3. 及时发现和处理心理危机事件,保障学生身心健康。
4. 减少心理危机事件对学生、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三、组织机构1. 成立学校心理健康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全校心理健康安全工作。
2. 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和干预工作。
3. 各班级设立心理健康联络员,负责班级心理健康状况的监测和报告。
四、预防措施1. 心理健康教育:- 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师生心理健康意识。
- 邀请专业心理老师进行心理健康讲座,增强师生心理调适能力。
2. 心理健康监测:-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
- 关注学生日常行为,及时发现心理异常情况。
3. 心理危机干预:- 建立心理危机干预团队,负责心理危机事件的应急处置。
- 制定心理危机干预方案,明确干预流程和措施。
五、应急处置流程1. 信息报告:- 发现学生心理异常情况,班级心理健康联络员应立即向班主任报告。
- 班主任应立即向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报告。
2. 初步干预:-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心理危机干预程序。
- 心理咨询师对当事人进行初步评估,提供心理支持。
3. 专业干预:- 对于需要专业干预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将联系专业心理机构进行评估和干预。
- 干预过程中,密切关注学生心理状况,及时调整干预措施。
4. 后续跟进:- 干预后,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对当事人进行持续关注,确保其心理健康状况稳定。
- 对干预过程进行总结,完善应急预案。
六、保障措施1. 加强师资培训:定期对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心理危机干预能力。
心理健康应急处置预案及流程

一、总则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应对突发心理危机事件的能力,保障师生身心健康,维护校园和谐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学校内发生的各类心理危机事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1. 学生因心理问题导致的自杀、自残、自伤等行为;2. 学生因心理问题引发的暴力、伤害他人等行为;3. 学生因心理问题导致的严重心理异常、精神疾病等;4. 师生因工作、生活压力导致的心理危机事件;5. 其他可能对师生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的突发心理危机事件。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学校心理健康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全面领导、协调、监督心理危机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2. 设立心理危机事件应急处理小组,负责具体实施心理危机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3. 各部门、各班级应明确责任分工,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心理危机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四、应急处置流程1. 发现与报告(1)发现心理危机事件后,第一时间向学校心理危机事件应急处理小组报告。
(2)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发生时间、地点、涉及人员、事件性质、初步判断等。
2. 评估与分级(1)学校心理危机事件应急处理小组对事件进行初步评估,确定事件级别。
(2)根据事件级别,启动相应的应急处置预案。
3. 应急处置(1)针对不同级别的事件,采取以下措施:1)一级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启动应急指挥系统,组织专业人员现场处置。
2)二级事件:启动应急预案,启动应急指挥系统,组织专业人员现场处置,并向相关部门报告。
3)三级事件:启动应急预案,启动应急指挥系统,组织相关人员现场处置,并密切关注事件进展。
(2)对涉及人员采取以下措施:1)对自杀、自残、自伤等行为的人员,立即采取隔离措施,防止其伤害自己或他人。
2)对暴力、伤害他人等行为的人员,立即采取措施制止其行为,并隔离控制。
3)对严重心理异常、精神疾病等人员,立即联系专业医疗机构进行救治。
4)对工作、生活压力导致的心理危机事件,组织心理辅导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
精选学校心理健康应急预案(通用9篇)

心理危机是指个体运用寻常方式不能应对或处理目前所遇到的内外部应激而陷入极度的焦虑、抑郁、甚至失去控制、不能自拔的状态。
确定对象存在心理危机一般指对象存在具有重大影响的生活事件或刚刚经历重大突发事件,情绪剧烈波动或认知、躯体、行为方面有较大改变,且用平常解决问题的方法暂时不能应对或无法应对眼前的危机。
现实生活中灾难、暴力、事故、意外等创伤性事件时有发生。
在学校,学生面对学习压力、亲子关系、环境适应、人际关系等诸多问题。
因此,心理危机干预迫切而重要。
为了有效应对和处置学生中因严重心理障碍而可能引发的自伤或伤害他人事件,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学生的严重心理问题以及由此可能引发的自伤或伤害他人等严重事件,保障我校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校园秩序,根据我校情况特制定此危机预案。
以期尽最大努力帮助师生解决面临的可能心理困境,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更好发展。
一、心理危机干预的对象(一)患有严重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易出现自伤行为的精神障碍者。
(二)因心理障碍或突发事件导致产生自伤企图或行为者。
(三)因心理障碍而表现出明显的攻击性行为,有暴力倾向或伤害他人倾向者。
(四)其他经由心理危机干预专家或学校专职心理辅导教师认为有必要进行心理危机干预者。
二、心理危机干预的原则(一)生命第一的原则。
发现危机情况,立即采取保护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
(二)亲属参与的原则。
实施心理危机干预时,以最快的速度通知学生家长或亲属。
(三)全程监护的原则。
实施危机干预过程中,安排专人对干预对象全程监护。
(四)分工协作的原则。
实施危机干预过程中,相关部门和人员要协调配合,履行职责,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
三、心理危机干预的程序(一)问题的发现。
各班要选配一名心理素质好,为人乐观开朗,并在学生中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学生担任心理辅导小联络员(爱心天使),建立起通畅的学生心理危机信息反馈机制,做到在第一时间内掌握学生心理危机动态。
学生心理健康突发情况紧急预案

一、预案背景为了保障学生心理健康,预防和应对心理健康突发情况,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及时发现和处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降低心理健康风险。
2. 建立健全心理健康应急机制,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3. 增强师生心理健康意识,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
三、预案组织机构1. 成立心理健康应急指挥部,负责心理健康突发情况的应急处置工作。
2.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3. 设立心理健康应急小组,负责具体实施应急预案。
四、预案内容1. 突发情况类型(1)学生心理危机:如自杀、自伤、他伤等。
(2)学生心理异常:如情绪波动、焦虑、抑郁等。
(3)学生心理问题:如人际关系、学业压力、家庭矛盾等。
2. 应急处置流程(1)发现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立即向心理健康应急指挥部报告。
(2)心理健康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3)心理健康应急小组根据情况,采取以下措施:a. 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稳定情绪;b. 协调学校相关部门,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c. 如有需要,联系专业心理医生进行会诊;d. 做好学生及家长的沟通工作,及时了解情况,缓解矛盾;e. 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制定心理康复计划;f. 对事件进行总结,分析原因,完善预案。
3. 应急保障措施(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师生心理健康意识。
(2)开展心理健康培训,提高心理健康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
(3)完善心理健康咨询和干预机制,为学生提供专业心理支持。
(4)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档案,动态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5)加强家校沟通,共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五、预案实施与监督1. 本预案由心理健康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实施。
2. 各部门、各班级要高度重视,认真落实预案要求。
3. 定期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4. 对预案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预案有效执行。
六、预案修订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随着心理健康工作的不断深入,本预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
学校心理健康服务应急预案

学校心理健康服务应急预案1. 目的为了及时有效地应对学校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保障师生的心理健康与安全,制定本预案。
本预案旨在提供一套指导性的应对措施,以帮助学校快速、有序地处理心理健康相关紧急情况。
2.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校全体师生,以及在校园内发生的所有心理健康相关紧急事件。
3. 危机界定心理健康危机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 自杀企图或行为- 严重抑郁、焦虑或其他情绪障碍- 精神分裂或其他严重精神疾病发作- 遭受严重心理创伤- 群体性心理问题4. 组织架构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德育主任、心理健康教师、保卫科负责人为成员的心理健康应急指挥部。
5. 应急响应流程5.1 初级响应- 一旦发现危机迹象,如学生言语、行为上的异常表现,第一时间报告给心理健康教师。
- 心理健康教师进行初步评估,确认是否需要进一步干预。
5.2 二级响应- 若初步评估结果显示危机可能性较高,立即报告给德育主任。
- 德育主任启动应急预案,通知相关成员。
- 心理健康教师对学生进行初步的心理干预,稳定情绪。
5.3 高级响应- 如果危机情况加剧或发生实际危机事件(如自杀未遂、严重精神疾病发作等),立即报告给校长和分管副校长。
- 校长启动高级响应,通知所有应急指挥部成员。
- 心理健康教师、班主任、保卫科负责人及必要时的专业心理援助人员共同介入,进行专业的心理危机干预。
5.4 后期跟进- 对危机事件进行详细记录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
- 对涉及学生进行持续的心理关怀和跟踪,提供必要的心理治疗和心理支持。
- 对师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普及,提高防范意识。
6. 培训与演练- 定期组织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提高师生对心理危机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 定期进行心理危机演练,检验预案的实际效果,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7. 保密原则- 所有应急处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保密原则,保护学生隐私,未经允许不得向外界透露学生个人信息及危机事件具体情况。
8. 附则- 本预案的解释权归学校心理健康应急指挥部所有。
学校心理预警处置预案模板

一、预案概述为了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心理健康服务水平,预防和减少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维护学生身心健康和校园安全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警机制1.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学校应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包括学生基本信息、心理测评结果、心理辅导记录等,定期更新。
2. 设立心理健康监测小组:由学校心理教师、班主任、校医等组成心理健康监测小组,负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日常监测。
3.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讲座、课程、活动等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4. 定期进行心理测评: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评,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及时发现心理问题。
三、预警等级划分1. 一级预警:学生出现严重心理问题,如自杀倾向、自伤行为、攻击行为等,可能对自身或他人造成严重伤害。
2. 二级预警:学生出现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适应障碍等,需要及时干预。
3. 三级预警:学生出现轻微心理问题,如情绪波动、学习压力等,需关注并给予适当指导。
四、处置措施1. 一级预警处置措施:(1)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知家长,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
(2)学校领导、心理教师、班主任、校医等组成应急小组,开展紧急干预。
(3)必要时联系专业心理机构,寻求帮助。
2. 二级预警处置措施:(1)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其心理状况,给予适当的心理辅导。
(2)邀请家长参与,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3)根据需要,为学生提供专业心理咨询服务。
3. 三级预警处置措施:(1)班主任、心理教师密切关注学生心理状况,给予适当的心理指导。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3)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活动,丰富校园生活。
五、应急预案启动与终止1. 应急预案启动:当学生出现心理危机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 应急预案终止:学生在心理危机得到有效控制,心理状况稳定后,终止应急预案。
六、应急预案的宣传与培训1. 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提高全校师生对心理危机的认识。
学校心理健康工作应急预案

学校心理健康工作应急预案一、目的为了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预防学生心理危机事件,提高学校心理危机干预能力,保障学生心理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校园和谐稳定,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校全体学生心理健康危机的预防、干预和处理工作。
三、危机界定本预案所称心理健康危机事件,是指因学生个体或群体的心理因素导致的,对个体或群体的生命安全构成危险与威胁的事件,或引发学生个体或群体的阳性精神症状的事件。
具体包括:1. 学生因个体生活事件导致情绪失控,妄想同学、老师等要害他,产生自杀或伤害他人的想法;2. 学生因心理问题导致行为异常,影响本人或他人人身安全;3. 学生群体性恐慌、暴动等事件,威胁公共安全;4. 其他可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严重影响的事件。
四、组织架构1. 成立学校心理健康应急指挥部,由校长担任指挥长,分管副校长、德育主任、心理教师等为成员。
2. 设立心理健康应急办公室,负责日常心理健康应急管理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心理教师担任。
3. 成立心理健康应急小组,由各班班主任、心理教师、保卫人员等组成,负责具体执行应急预案。
五、预防措施1.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课程、讲座、辅导等形式,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增强心理韧性。
2.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跟踪干预。
3. 加强师生沟通:鼓励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4. 强化心理健康队伍建设:培训心理教师、班主任等,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危机干预能力。
5. 建立健全家校沟通机制: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六、应急响应流程1. 发现危机信号:师生发现学生有异常心理状况时,应及时报告心理健康应急办公室。
2. 评估危机程度:心理健康应急办公室组织相关人员对危机情况进行评估,确定危机等级。
3. 启动应急预案:根据危机等级,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
4. 实施干预:心理健康应急小组采取个体或集体心理干预措施,必要时联系专业心理咨询师或医疗机构协助处理。
学校心理健康应急预案3篇

学校心理健康应急预案1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学生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完善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地对学生心理危机进行干预,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预防校内突发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维护校内稳定,特制订本预案。
一、总则〔一〕干预目的1.通过心理危机教育和宣扬,加强学生对危机的了解与认识,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为应对危机做好豫备。
2.通过心理辅导等支持性干预,协助处于危机中的.学生把握现状,重新认识危机事件,尽快恢复心理平衡,顺利度过危机,并把握有效的危机应对策略。
3.通过提供适时的介入匡助防止自伤、自杀或者攻击行为等过激行为。
4.通过构建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做到心理困扰早预防、早发觉、早诊断、早应对,削减和尽量避开危机对学校正常工作的影响。
5.通过主动创设良好的校内环境,为学生成长营造健康气氛,努力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
〔二〕干预原则1.预防为主的原则。
要预防优先,将可能发生的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2.生命第一的原则。
发觉危机状况,即将实行爱护措施,最大限度地爱护学生的人身安全。
3.亲属参加的原则。
实施心理危机干预时,以最快的速度通知学生家长或者亲属。
4.全程监护的原则。
实施危机干预过程中,支配专人对干预对象全程监护。
5.分工协作的原则。
实施危机干预过程中,相关部门要协调协作,履行职责,主动主动地开展工作。
〔三〕干预对象对存在以下因素之一的学生,应作为心理危机干预的高危个体予以特殊关注:1.心情低落抑郁者〔超过半个月〕;2.过去有过自杀的企图或者行为者;3.存在诸如失恋、学业失败、躯体疾病、家庭变故、人际冲突等明显的动机冲突或者突遭重挫者;4.家庭亲友中有自杀史或者自杀倾向者;5.性格有明显缺陷者;6.长期有睡眠障碍者;7.有剧烈的罪反感、缺陷感或者耽心全感者;8.感到社会支持系统长期缺乏或者丧失者;9.有明显的精神障碍者;10.存在明显的攻击性行为或者暴力倾向,或者其它可能对自身、他人、社会造成危害者;11.通过心理健康测评筛查出来的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12.由于身边的同学浮现个体危机状况而受到影响,产生恐慌、担忧、焦虑、困扰的学生,如自杀或者他杀者的同宿舍、同班的学生等。
学校心理健康应急处置预案

一、预案背景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学生面临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
为有效预防和应对学生心理危机事件,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校园和谐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提高全校师生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2. 建立健全心理健康危机预警和干预机制,确保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心理危机事件。
3. 减少心理危机事件对学生、家庭和社会的影响,维护校园和谐稳定。
三、组织机构1. 成立学校心理健康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全面领导和协调应急处置工作。
2. 设立心理健康应急处理中心,负责具体实施应急预案,协调各部门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3. 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应急处置工作有序进行。
四、预警与预防1.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学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对有心理异常和心理危机的学生建立特别档案,定期与学生所在班级班主任沟通和交换意见。
2.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团体辅导等活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3. 关注重点人群:对有心理异常和心理危机的学生,班主任和心理辅导老师应密切关注,及时提供帮助。
4. 建立心理危机干预团队:由专业心理教师、心理咨询师和医务人员组成,负责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五、应急处置1. 发现危机事件:班主任、心理辅导老师、同学、家长等发现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应立即报告学校心理健康应急处理中心。
2. 启动应急预案:学校心理健康应急处理中心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人员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3. 心理危机干预: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团队应立即进行心理疏导、心理治疗等干预措施。
4. 家校沟通: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共同应对心理危机。
5. 法律援助:如遇学生心理危机事件涉及法律问题,及时联系法律援助机构,为学生提供法律支持。
六、应急处置措施1. 心理疏导:心理危机干预团队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恢复心理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心理健康预警与危机处理预案
随着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中小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生活压力、升学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生理烦恼等,因而容易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不断出现各类心理危机事件,为了能够及时干预、处理,力争排除或减小危机带来各种负面影响,维护学生安全和校园和谐稳定,特制定此预案。
一、学生心理健康危机事件的界定
学生心理健康危机事件这里特别界定为“因学生个体或群体的心理因素导致的,对个体或群体的生命安全构成危险与威胁的事件,或引发学生个体或群体的阳性精神症状的事件”。
比如:因个体生活事件导致学生情绪失控,妄想同学、老师等要害他,而产生不能自控的自杀或伤害他人的想法;或者如“火灾”、“地震”等社会性灾难事件导致的群体性严重恐慌,以致威胁公共安全等。
二、学生心理健康预警等级的划分
学生心理健康的危机程度,根据事件的性质、程度及可能的后果,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
一级预警:事件当事人出现严重精神病性症状(严重妄想、幻觉、躁狂等情绪失控、严重缺乏自知能力、严重抑郁等),危及他人或自身的生命安全,出现伤害行为,且伤害行为尚未结束;或者出现群体性严重恐慌,以致威胁公共安全等。
二级预警:事件当事人表现出明显的精神症状,或言语中流露
出有自伤或攻击他人的倾向,且有一定的诱发事件和动机,但尚未有伤害行为的具体实施计划和未出现伤害行为。
三级预警:事件当事人有严重的心理适应问题,伴随一些精神症状,但尚有自知能力,一定程度上愿意寻求帮助,或已在相关医院接受治疗和辅导,并能坚持服药。
三、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排查评估
排查工作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项常规工作,可以有效的发现和识别学生当中的高危人群,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防患于未然。
各年级应每月一次组织班主任、学生会以及班级心理委员广泛深入学生,通过关心身边每一位学生的心理行为状况,及时发现可能存在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并上报学年级汇总。
各年级应会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对排查出的情况进行评估,共同制定“一对一”个性化帮扶方案,实施分级干预。
对于常见发展性心理困扰学生,各年级要选派富有心理健康知识的老师和班主任约谈辅导;对于有障碍性心理问题学生,应及时转介到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对于处于心理健康三个预警等级状态的学生,启动该预警等级对应的处理程序。
排查工作应重点关注以下情况:(1)日常工作中确定的重点关注学生;(2)患严重身体疾病,家庭经济困难,学习困难或就业困难的学生;
(3)因各种原因受处分、留级、休学后复学、经常旷课或联系不上的学生;(4)迷恋上网或养成其它不良习惯的学生;(5)遭遇突发事件或家
人、身边同学遭遇突发事件的学生;(6)人际关系失调或个人感情受挫后出现心理、行为异常的学生;(7)适应不良,如学习适应、生活适应、自我适应、交往适应等问题,导致心理、行为异常的学生;(8)患有不同程度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仍在校坚持学习的学生;(9)既往有轻生倾向或家族中有轻生倾向的学生;(10)因其他各种问题,如家庭不和睦、性格孤僻、性困扰、对社会现象存在困惑等等,出现心理、行为异常的学生。
四、预警处理办法及程序
(一)预警处理办法
一级预警由事件当事人所在年级上报学校政教处、保卫科,再由保卫处上报学校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并立即启动学院学生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处置小组,开展具体处置工作。
学校及相关单位接到预警信息后,根据预警等级,2个工作小时内,启动相应的危机处理工作程序,作出相应的处理。
(二)预警处理程序
(1)知情单位第一时间及时报告年级组、政教处、保卫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保卫科接到报告后应立即上报学校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领导小组。
(2)相关年级接报后尽快了解事件当事人信息,确定当事人姓名、身份情况,并立即与当事人直系亲属取得联系,要求他们尽快来学校;(3)学校学生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应在2小时内召开信息沟通会议,全面了解事件的经过、危机发展状况,各部门提出相应对策,
确定执行措施;
(4)在事件发生之后的一周内,由学校学生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决定是否进一步召集相关信息沟通会,了解进展情况和调整处理措施;(5)由相关学院指定专人全程负责记录、收集有关信息和证据;(6)危机事件发生后,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要及时对危机事件的当事人、目击者进行心理干预,此时的危机干预主要采取团体辅导的形式进行,团体辅导的领导者必须经过专门的训练;
(7)事件当事人应由当事人直系亲属及时送相关医院。
若当事人直系亲属不能及时赶到,则由相关学院及时拨打110并送相关医院,相关年级及时取得当事人直系亲属的委托授权,协助办理有关诊疗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