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边塞征战题材诗歌鉴赏
诗歌分类鉴赏之边塞征战诗答案及鉴赏

参考答案【例1】(1)昨夜萧瑟的秋风卷入驻守的关塞;极目四望,但见边月西沉,寒云滚滚。
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
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
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词句注释]⑴汉关:汉朝的关塞,这里指唐朝军队驻守的关塞。
唐民谣:“将士长歌入汉关。
”⑵朔云边月:指边境上的云和月。
月:一作“雪”。
朔:北方。
边:边境。
西山:指今四川省西部的岷山,是当时控制吐蕃内侵的要地。
⑶更催:再次催促。
飞将:西汉名将李广被匈奴称为“飞将军”,这里泛指严武部下作战勇猛的将领。
骄虏:指唐朝时入侵的吐蕃军队。
⑷莫遣:不要让。
沙场:战场。
[白话译文]昨夜萧瑟的秋风卷入驻守的关塞;极目四望,但见边月西沉,寒云滚滚。
一再命令那些勇猛的将士追击敌人,不要让敌人一兵一马从战场上逃回。
[作品鉴赏]这首《军城早秋》,一方面显示了严武作为镇守一方主将的才略和武功,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这位统兵主将的词章文采,能文善武,杜甫称其为“出群”之才。
诗的第一句“昨夜秋风入汉关”,看上去是写景,其实是颇有寓意的。
中国西北和北部的少数民族的统治武装,常于秋高马肥的季节向内地进犯。
“秋风入汉关”就意味着边境上的紧张时刻又来临了。
“昨夜”二字,紧扣诗题“早秋”,如此及时地了解“秋风”,正反映了严武作为边关主将对时局的密切关注,对敌情的熟悉。
第二句接着写诗人听到秋风的反映,这个反映是很有个性的,他立即注视西山,表现了主将的警觉、敏感,也暗示了他对时局所关注的具体内容。
西山,寒云低压,月色清冷,再加上一个“满”字,就把那阴沉肃穆的气氛写得更为浓重,这气氛正似风云突变的前兆,大战前的沉默。
“眼中形势胸中策”(宗泽《早发》),这是一切将领用兵作战的基本规律。
所以诗的前两句既然写出了战云密布的“眼中形势”,那胸中之策就自不待言了,诗中略去这一部分内容,正表现了严武是用兵的行家。
边塞诗词诗歌鉴赏5篇

边塞诗词诗歌鉴赏5篇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边塞诗词诗歌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雁门太守行朝代:唐朝|作者: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雁门太守行》是唐代诗人李贺运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诗歌。
此诗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奇异的画面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
首联写景又写事,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并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颔联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颈联写部队夜袭和浴血奋战的场面;尾联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全诗意境苍凉,格调悲壮,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艺术魅力。
屯田词朝代:唐朝|作者:戴叔伦春来耕田遍砂碛,老稚欣欣种禾麦。
麦苗见长天苦晴,土干确确锄不得。
新禾未熟飞蝗至,青苗食尽余枯茎。
捕蝗归来守空屋,囊无寸帛瓶无粟。
十月移屯来向城,官教去伐南山木。
驱牛驾车入山去,霜重草枯牛冻死。
艰辛历尽谁得知,望断天南泪如雨。
《屯田词》写边地屯田的人民在极艰苦的险恶的环境下从事劳动和不幸的遭遇,反映了农民无路可走的悲惨命运。
屯田是指政府利用军人、农民或商人垦种荒地,征取收成作为军饷。
本诗描述的是无田的农民应政府征召耕种屯田的情景。
前八句写农民屯田时的险恶环境和遭受旱、蝗等天灾,一年历尽辛苦,却仍是无衣无食,两手空空的农民眼望南天,凄然泪下如雨,不言中流露出他们的无限怨愤和诗人对农民的同情。
全诗语言朴实明快,对农民不幸遭遇和悲惨命运的同情溢于言表。
蓟门行五首朝代:唐朝|作者:高适【其一】蓟门逢古老,独立思氛氲。
一身既零丁,头鬓白纷纷。
勋庸今已矣,不识霍将军。
【其二】汉家能用武,开拓穷异域。
边塞诗词的鉴赏5篇

边塞诗词的鉴赏5篇盛唐边塞诗体现了一种阳刚之美。
在边塞诗中,一方面以夸张对比衬托的手法对战争残酷,环境恶劣进行展示,如“战士军前半生死”,“黄沙百战穿金甲”,“孤城落日斗兵稀”。
但另一方面,边塞诗作更凸显人面对战争时奔涌出的巨大精神力量。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边塞诗词的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碛中作朝代:唐朝|作者:岑参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碛中作》是唐代诗人岑参的边塞诗。
此诗选取沙漠行军途中野营生活的一个剪影,以雄健的笔触,描述了驰骋塞外,随止随歇的军旅生活。
虽仅四句,却融汇了作者初赴边塞的新奇之感和远离家乡的思亲之情。
在对大漠的荒凉和行军的艰苦所作的描绘中,也显现出一种从军豪情。
全诗语言自然遒劲,意境雄浑壮阔,情景契合,别有神韵,充分显示出悲壮与凄清的综合美。
子夜秋歌朝代:唐朝|作者: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子夜秋歌》是唐代李白的一首诗,全诗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丈夫免于离家去远征。
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真挚情意;虽无高谈时局,却又不离时局。
情调用意,皆不脱边塞诗的风韵。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朝代:唐朝|作者:高适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作品。
此诗是诗人为送两位被贬官的友人而作,寓有劝慰鼓励之意。
一诗同赠两人,内容铢两悉称。
诗除了首尾合起来总写外,中间两联双双分写,不偏祜。
颔联上句写巫峡风光,以古民谣典故来暗示李少府所去的峡中荒凉之地;下句写衡阳,暗示王少府去长沙,并希望他能多寄书函。
颈联上句写长沙青枫江的帆船,是再写王少府;下句写白帝城,远在古原始森林的巴东,是再写李少府。
双双交错进行,结构严密,情感交织。
【高考精品】边塞征战诗鉴赏

五、常见的意象:
1、景物: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 河、长云、雨雪、风沙; 2、战事意象:金鼓、旌旗、烽火、戈矛剑戟、 斧钺刀铩、箭飞马走 ; 3、地名:胡 羌 羯 夷 碛西 轮台 龟兹 夜郎; 天山、阴山、受降城、玉门关、关山、阳关、凉 州、楼兰
边塞诗中常见的意象:
4、乐器:羌笛、琵琶、胡笳、芦管、角、鼓 5、音乐意象: 关山月——乐府曲调,多写征戍离别之情。 王昌龄《从军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梅花落——曲调名。多以通感的方式描绘遭遇冷落、 思乡之情。 高適《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二、边塞征战诗的发展
注意时代背景特征。
盛唐的边塞诗基调是豪迈、爽朗、一往无前。如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即使是艰苦 的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 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到了中、晚唐,国势渐衰,虽然诗人也保持着昂 扬向上的基调,但悲壮惋伤的成分多了起来。如“可 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外 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征战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 就更多地体现为报国无门的愤懑,如陆游的“塞上长 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边塞诗中常见的意象
6、典故: (1)李广: 李广,陇西(今甘肃)人,是汉朝大将,善骑 射,祖辈精通箭术,故他自幼即练就了过硬的射箭 本领,在历次战斗中,勇猛杀敌,屡立战功。被称 为“飞将军”,后成为建功立业、英勇杀敌的代称。 高適《燕歌行》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王昌龄《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燕然: 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勒: 刻石记功。东汉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馀里, 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燕然未勒:指边患未平、 功业未成。 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 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语文新高考 边塞征战诗歌鉴赏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 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 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
析。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景象: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 月、西山,诗的前两局描绘的是一幅 初秋边关阴沉浓重的夜景。 寓意:以此景象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情怀: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 边关的将领,斗志昂扬的豪迈情怀。 分析: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 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 显示必胜的信心。
译文
昨夜萧瑟的秋风卷入驻守的关塞;极目四
望,但见边月西沉,寒云滚滚。
一再命令那些勇猛的将士追击敌人,不要
让敌人一兵一马从战场上逃回。
读懂诗歌
看标题
“军城”表明和军队有
关系
看注释 看意象
由注释可了解诗人情怀 秋风、汉关、朔云、边
月、西山 看景物特点 阴沉、浓重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参考答案】
诗歌题材分类鉴赏
——边塞征战诗
复习目标
1.明确边塞征战诗的特征、 情感、技法。 2.掌握边塞征战诗的鉴赏技 巧。
回扣文本
从军行七首·其四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1.情景交融2.直接抒情
1.边地的荒凉 孤寂 2.战争生活的 艰苦悲壮 3.戍边将士矢 志不渝的壮志 豪情。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从军北征》《塞上》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从军北征》《塞上》含答案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4-15题。
从军北征〔唐〕李益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①。
碛②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塞上〔宋〕柳开鸣骹③直上一千尺,天静无风声更干。
碧眼胡儿三百骑,尽提金勒向云看。
【注】①《行路难》:乐府曲调名。
据《乐府解题》说,它的内容兼及“离别悲伤之意”。
②碛:沙漠。
这里指边关。
③骹(xiāo):响箭。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诗第一句点明地域、季节、气候,有力地烘托了行军时的环境气氛,第二句中的“横笛遍吹”折射出征人的豪放心境。
B.李诗第三、四句中以“碛里”和“月中”两个词进一步渲染了征人行军时环境的苍凉,“一时回首”,更是意蕴无限。
C.柳诗第一、二句中,以“天静无风”渲染天空的辽阔宁静,似一幅画卷;“直上一千尺”的“鸣骹”则使这幅画变得灵动而强劲。
D.柳诗最后一句“尽提金勒向云看”,极写三百胡骑全神贯注、目不转睛的状态,可谓神来之笔,以动写静,具有一种雕塑美。
15.这两首边塞诗所使用的手法及其作用大不相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4.A15.①李诗通过对恶劣环境的描写和典故的运用,表现了“征人”行军途中的艰辛和思乡的愁绪。
②柳诗通过对射箭技艺的夸张描写和“向云看”的侧面烘托,突出了“胡儿”射箭技艺的精湛高超和性格的彪悍豪放。
【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A.“豪放心境”说法错误,“横笛遍吹”折射出的应是征人思乡之情和悲壮的心境。
故选A。
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从军北征》,诗的首句“天山雪后海风寒”,只七个字,就把地域、季节、气候一一交代清楚,有力地烘托出了这次行军的环境气氛。
行路难,乐府曲调名,多描写旅途的辛苦和离别的悲伤。
此处“横笛遍吹《行路难》”用典,没有直接描述行军的艰苦,只用“横笛遍吹行路难”一句就折射出了征人思乡的心情。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边塞征战诗》

②地理区域类:塞外、雁门关、玉门关、黄河、阴山、楼兰、
意象 蓟北等。③战事器具类:金鼓、旌旗、烽火、战马等。④乐
曲类:《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阳关三叠》《渭
城曲》等。⑤人物类:戍卒、将帅、胡人、单于等。
选项
突出特点
①保家卫国、建立功名的壮志豪情。②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
情感
英雄气概。③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④征人思乡、 闺妇盼归的两地情愁。⑤凄苦哀怨的厌战情绪,凄厉沉痛的反战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 《边塞征战诗》
高考语文
边塞征战诗 边塞征战诗多描写军旅生活、边塞风光、战争场面等,边塞征战诗的语言 多豪迈奔放,其表达的情感多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或表现战士勇于杀敌, 或抒发保家卫国的决心。
选项
突出特点
标题旅有关的字词。
①自然景物类:黄沙、秋月、大漠、孤城、雨雪、风沙等。
思考。⑥对和平安宁的边疆生活、和睦友好的民族往来的向往。
①修辞方面:主要有夸张、互文、用典等。
技法
②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常用侧面烘托、动作描写、肖像描写、 细节描写等手法。
③意境的营造方面:常用景物烘托、虚实结合等手法。
链接 《出塞》(王昌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燕歌
教材 行》(高适)、《使至塞上》(王维)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边塞诗鉴赏课件

塞诗诗歌的鉴赏
1.了解唐代边塞诗歌的常见意象
用品: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等 地名:安西、楼兰、轮台、龟兹、夜郎等 名族名:胡、羌、羯、夷、匈奴等
塞诗诗歌的鉴赏
1.了解唐代边塞诗歌的常见意象
景物: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 箭飞、马走等 地理区域:塞外、雁门、漠北、玉关、黄河等 乐器:羌笛、胡笳jiā、琵琶等
解读边塞诗歌与其他题材的诗歌是一脉相成的,如果 积累了大量的诗歌,有很好的古诗基础,再加上对边塞诗 歌常见意象、常见情感的了解,高考做好边塞诗是没有大 问题的。
完成:高考真题实践演练
唐代边塞诗人及其代表作品
盛唐时期边塞诗派名噪一时的还有
王之涣 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
王翰 崔颢
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 雁黄门鹤胡楼人歌
唐代边塞诗人及其代表作品
山水田园诗派的领导人物王维,同样是一个杰出的边塞诗作者。
李白杜甫是唐代最负盛名的诗人,他们的边塞作品也都是量大质优。
《塞下曲》 (五月天山雪)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纭,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军。
塞诗诗歌的鉴赏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塞诗诗歌的鉴赏
2.了解唐代边塞诗歌的常见情感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唐·岑参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生活奇苦
【诗歌】边塞诗歌鉴赏

边塞诗歌鉴赏1️⃣ 边塞诗歌的历史背景与特点边塞诗歌,作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朵奇葩,承载着无数文人墨客对边疆战事的关注与思考,以及对边塞风光的赞美与向往。
这类诗歌多诞生于战乱频繁、民族交融的历史时期,如汉唐两代,其特点在于通过描绘边塞的自然景观、战争场景以及战士们的英勇形象,抒发作者的爱国情怀、壮志未酬的感慨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边塞诗歌往往以雄浑壮阔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幅边疆风光的壮丽画卷。
从苍茫的大漠孤烟,到连绵的雪山长河,这些自然元素不仅构成了边塞诗歌独特的审美意象,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豪情与悲壮。
同时,诗歌中对于战争的描写,既有对战士们英勇无畏的颂扬,也有对战争残酷性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邃的情感世界。
2️⃣ 边塞诗歌中的经典作品赏析在众多的边塞诗歌中,《从军行》系列(以王昌龄为代表)堪称经典。
这些诗作以战士的视角,描绘了他们在边疆的战斗生活,如“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一句,既展现了边塞环境的恶劣,也透露出战士们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则表达了他们誓死守卫边疆、不获全胜誓不归的决心。
另一首值得一提的边塞诗是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此诗以雪为线索,将边塞的寒冷与战士们的豪情相结合,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描绘了边塞雪景的壮观,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则以春喻冬,展现了诗人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全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不舍,也有对边塞生活的深刻感悟。
3️⃣ 边塞诗歌的当代价值与启示边塞诗歌不仅是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
在当代社会,边塞诗歌依然具有深远的意义。
它们提醒我们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同时也激励着人们面对困难与挑战时,保持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此外,边塞诗歌中的自然景观描写,也为现代文学和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源泉。
无论是电影、电视剧中的边疆风光,还是文学作品中的边疆故事,都能找到边塞诗歌的影子。
高考诗歌鉴赏之边塞征战诗

关注作者所处的时代和际遇
但是不管什么时期的边塞诗都回旋着爱国的 主旋律。
知人论世
五、小结边塞诗思想情感的技巧
1.关注诗歌的意象,弄清景物描写与所 抒之情的关系。 2.关注抒情和议论的句子,认真揣摩其 含义。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答案 (1)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 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浓重的夜景,营造了紧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四、边塞诗的艺术风格
豪放旷达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雄奇壮美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豪壮悲慨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委婉清丽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边塞征战诗最能体现国运的兴衰。 到了中、晚唐,国势渐衰,虽然诗人也保持 同为边塞诗,为什么会呈现 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悲壮惋伤的成分多了 盛唐时期的边塞诗其基调是豪迈、爽朗、一 出不同的主题思想? 往无前。 起来。 例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 1.与时代特征密切相关 还。”(王昌龄) 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 外辱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征战诗中流露出 即使是艰苦的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 2.与个人际遇密切相关 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 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为或报国无门的愤懑, 而无悔。 如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 斑。”
常见的景物: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
关、黄河、长云、雨雪、风沙……
常见的战事意象:角、金鼓、旌旗、烽火、
戈矛剑戟、 斧钺刀铩、雁飞鹰扬 、箭飞马 走……
常见的乐器:羌笛、琵琶、胡笳、芦管……
试从意象的角度进行赏析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①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高考语文-古代边塞诗、羁旅诗赏析-最全

高考语文-古代边塞诗、羁旅诗赏析边塞诗羁旅诗边塞征战诗歌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朝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
1边塞诗常见的类型1.反映边塞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2.表现从军边塞、杀敌报国的意志;3.讴歌边塞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4.抒发御敌建功的愿望和安边定远的思想;5.描写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6.讽刺统治者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
7.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2边塞诗的主要风格在创作风格上多以雄浑豪放、奔腾峻伟见长。
盛唐边塞诗派的出现,开拓了我国古代诗歌题材的一个广阔的领域,表现了盛唐时期激昂壮阔的时代风貌。
3分析鉴赏这类诗歌方法1.知人论世由于这类诗歌源于一定的历史背景,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就边塞诗来说,它与国家民族的命运休戚相关,是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因此,在分析鉴赏这类诗歌时,首先必须做到知人论世,然后才能推敲诗歌中蕴含的不同思想感情。
(1)了解诗人及其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
(2)了解诗的主要内容。
以下以李贺的诗歌为例,说说对诗人诗歌内容的了解。
就李贺来说,诗歌主要内容表现在以下几方面:讽刺黑暗政治和不良社会现象。
他写这类作品,主要表现了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无能,藩镇割据的祸国殃民,贪官污吏的横行不法,下层人民的受苦受难,进一步激发诗人的愤慨。
个人发愤抒情。
李贺有积极用世的政治怀抱,虽然因仕途困厄,疾病缠身,其诗歌究反映了在官时的生活感受。
写神仙鬼魅的题材。
李贺是一个青年诗人,但在他作品中出现的“死”字却达20多个,“老”字达50多个,反映了他对好景不常、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
咏物等其他题材。
在这类诗歌中,诗人借助咏物等来抒发了作者的怀抱,给人以很深的感受。
(3)诗歌分析下面分析诗人李贺的《南园十三首(其五)》,诗歌如下: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诗歌写道:“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首先,诗人用十四字一气呵成,不但节奏明快,而且诗人那昂扬的意绪和紧迫的心情十分契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专练之边塞征战诗(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专练之边塞征战诗一、诗中描写了怎样的景色?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表现要点:边塞风光、奋勇杀敌、誓死卫国、征人愁怨、思乡思亲、同情批驳二、边塞诗常见意象有哪些?特征(意象):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等。
解答这类题目,可以从两个方面把握。
一是与战争有关的器物,如旌旗、鼓、干、戈,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二是与战争有关的地点和人、事、物,如楼兰、阴山、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玉门关,单于、吐谷浑,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等。
三、这类诗的常见表现手法有哪些?夸张比喻借代对比等修辞,烘托、用典、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手法四、掌握边塞诗常表达的思想感情:①歌颂将士奋勇杀敌、以身许国的;②表现自己投笔从戎、建功立业的;③描写边塞山川景物、生活艰苦的;④描写征人念远思归、想念亲人的;⑤描绘美满幸福生活、向往和平的;⑥痛斥君主穷兵黩武,草菅人命的;⑦揭露军中苦乐不均、深切同情的;⑧抒发平生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五、专题练习:(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望蓟门祖咏燕台①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②。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③,论功还欲请长缨④。
【注释】①燕台: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这里代称燕地,泛指边塞重镇平卢、范阳一带地区。
②三边:泛指边疆。
危旌:高挂的旗帜。
③投笔吏:东汉班超在官府中抄写公文,后来投笔从戎。
④请长缨:西汉书生终军向皇帝请求用长缨缚番王来朝。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始一“望”一“惊”,是全诗结构的关节所在,望到的是眼中景,惊异的是心中情,写景抒情都由这一望一惊所生发,铸词之妙颇见功夫。
B.首联用视听结合的笔法,“燕台一去”是“一去燕台”的倒装,这既是律诗音韵的要求,同时以“燕台”起笔,增加了诗歌的气势。
“笳鼓喧喧”则从听觉侧写汉营军纪严整军威凛凛。
2024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主题练习(含解析)边塞征戍题材

2024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主题练习:边塞征戍题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塞下曲张祜二十逐骠姚,分兵远戍辽。
雪迷经塞夜,冰壮渡河朝。
促放雕难下,生骑马未调。
小儒何足问,看取剑横腰。
【注】①骠姚:汉代武官名。
这里用来代指武将。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用铺陈手法对守边战士艰苦不同寻常的戍边生活给以了生动形象的描写。
B.颔联写军事行动开始是在大雪迷漫的夜晚,一直持续到寒风凛冽的早晨结束。
C.颈联下句写守边战士骑着的烈马还没驯服好,这说明军事行动来得异常突然。
D.本诗虽然没用想象,没用面面俱到的描写,但塑造的守边战士形象十分鲜明。
2.结合对全诗的理解,请赏析尾联。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下列小题。
回中①作温庭筠苍莽寒空远色愁,呜呜戍角上高楼。
吴姬怨思吹双管,燕客悲歌②别五侯。
千里关山边草暮,一星烽火朔云秋。
夜来霜重西风起,陇水无声冻不流。
[注]①回中:回中道。
汉武帝巡幸郡国,为行路方便,辟回中道,为丝绸之路中的一段。
②燕客悲歌:指荆轲在易水与燕太子丹、高渐离辞别时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之事。
3.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愁”字统摄全诗,后面对景物的描写无一“愁”字,却都围绕“愁”来表情达意。
B.颔联借典抒怀,诗人通过对“燕客悲歌”这一悲情场面的描写,抒发自己难以排解的愁绪。
C.全诗寓情于景,诗人有意识地只把边塞景物呈现出来,诗的意蕴留给读者自己遐想体味。
D.较之于温庭筠辞藻华丽、浓艳精致的“花间”词作,此诗语言清新爽利,意境含蓄深远。
4.《唐诗评选》评本诗为“纯净可诵”,请结合颈联和尾联,从情景角度对其“纯净”加以赏析。
5.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塞下曲李白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
将军分虎竹①,战士卧龙沙。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
玉关②殊未入,少妇莫长嗟。
【注】①虎竹:兵符,分铜虎符和竹符两种,合称虎竹,由朝廷和将领各执一半,发兵时相对合作为凭证。
高考语文 古典诗歌分类鉴赏边塞征战诗课件

•
渲 染 烘 托 虚 实 结 合
比 喻 对 比 夸 张 用 典
手 法 多 样
①地名:楼兰、阴山、天山、凉州、长城、 玉门关、古道、荒城、大漠、阳关…… ②景物:黄沙、秋月、冬雪、风雨、烽火、 长云、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③乐器:羌笛、琵琶、芦管、号角、鼙鼓…… ④曲子:《关山月》、 《梅花落》、 《折柳曲》、《怨杨柳》…… ⑤战具:干、戈、旗、战车……
形式标志:题目中出现“塞”、“征”、“军”
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
《少年行》、《关山月》、《从军行》等;
基本主题:建立功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
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塞外生
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
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情感:A.主战思想(讴歌边关将士的奉献精神、
(2010· 课标全国) 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8—9题。 雨雪曲 江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 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 历仕梁、陈、隋三朝。②榆溪:指边塞。 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8.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
雄壮豪迈
慷慨悲壮
•
盛唐的边塞诗基调是豪迈、爽朗、 一往无前。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 楼兰誓不还。”即使是艰苦的战争,也 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 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到了中、晚唐,国势渐衰,虽然诗 人也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悲壮婉 伤的成分多了起来。如“可怜无定河边 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10年安徽卷)
(2007· 山东,1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分) 出 关①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③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 ③,争,怎,怎么。 (1)诗的前二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 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高考诗歌鉴赏之边塞征战诗

张的边境氛围。
(2)【诗西注的)】后人严两。武句曾(表任7现成2了6都-7作尹6者5、)作剑:为南字镇节季守度鹰边使,关,华的广阴将德(领二今,年属斗(陕志 昂扬的7豪6迈4)情秋怀率。兵第西三征句,写击部败署吐奋蕃力军出队击七,万显多示人昂。扬的斗 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三、边塞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 1.融情入景、以景衬情:
•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 •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李益) •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王昌龄) •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岑参) • 表达效果:渲染气氛、烘托情感(正衬:凄清单调的景—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5分)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6分
【注】 ①江总(
雨绕天漫[。(的旗辽答2环彩远雪阵寒漫案)境坏而]这隔看旗愁(,艰”样、1榆狐彩云也苦)写“真 的鼓这溪迹坏起的雨实 边声首,,,②好生 塞低雪诗处依地苍,动 的”描曲是的地思山 暗 苍从写,心透乡了见鼓别军不理露之边仅感马声路度出情地点受江蹄低迷陇戍。雨明。卒总雪。。。西了这在交①③边首这加塞诗。种、“表5陈 持 今 。 隋 : 西天环1荒现8文 , 河 历 三 指 :寒~境凉了5学 济 南 仕 朝 边 在”中9苦、戍0家 阳 兰 梁 。 塞 今产)寒“卒②, 考 考 、 。 甘地生:的身③字 城 ) 陈 肃榆暗的南环处总 ( 人 、 东溪陇”“朝境
域的使臣。傅介子奉命前往,用计刺杀楼兰王) •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类5:边塞诗】专题精讲精练附详析

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类】精讲精练专题五、边塞诗边塞征战诗歌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朝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
一、边塞诗类型根据边塞诗选材的角度和表达的情感内容上的不同,边塞诗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从戍边战士的角度,或写战争的惨烈,或写报国的豪情以王昌龄的《从军行》为例: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首诗以戍边战士的视角,既让我们想见战争的残酷激烈、战事的频繁不断,又让我们看到了战士誓死报国的豪情壮志,以及最后必胜的坚定信念。
2、从闺中主妇的角度,批判战争破坏了人民和平安宁的生活从思妇的角度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形成独特的边塞闺怨诗。
以金昌绪的《春怨》为例: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长年戍边的亲人还健康地活着吗?每天吃得饱吗?身上的棉衣能否御寒?这一切,都让思妇担心、牵挂,而这些担心、牵挂无法得到排解,思念之极就不自觉地出现在白日梦中了。
在梦中与思念的人儿相会,也是一种苦涩的幸福啊,难怪女主人要赶走可爱的黄莺鸟。
这种无理而有情的动作正揭示了战争破坏了人民安宁的生活,看起来它是一首抒写儿女之情的小诗,实则有深刻的时代内容,反映了当时兵役制下广大人民所承受的痛苦。
3、从旁观者的角度,控诉战争的罪恶杜甫在《兵车行》中沉痛地写到:“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怨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战争使得无数的家庭背井离乡、使得无数的战士变成累累白骨!高适在《燕歌行》里用对比的手法展示了这样一幅画面:“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一方面是前线的战士浴血奋战,随时都有战死的可能;一方面却是将领们纵情声色、歌舞升平。
4、从将士的角度,写因长期戍边而产生的精神上的痛苦王昌龄的《从军行》较为典型: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这里的“边愁”有对于现实的忧愁、建功立业的渴盼,更有离乡背井抛妇别雏的痛楚、无限的乡愁。
高考语文复习:边塞诗鉴赏试题(含答案)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边塞诗的鉴赏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后人称这些诗人为“边塞诗人”。
后来,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然大观,边塞诗成为唐代这个诗歌王国的一朵奇葩。
当然,我们寻常所指的边塞诗,范围要大一些,凡是表现军旅生活的诗作都可归为这一类。
要理解、鉴赏这类诗歌,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1.把握时代特征,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最能体现国运盛衰的作品,因而,如果能对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对体会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情肯定是大有帮助的。
诗评家常称赞“盛唐之音”,边塞诗正是构成“盛唐之音”内容的一个基本方面。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王昌龄)……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到了中晚唐,国势开始式微,虽然诗人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着多少悲壮,多少婉伤:“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在报国无门的愤懑(陆游“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更多地体现为归家无望的哀痛(范仲淹“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尽管仍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和盛唐时代的边塞诗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凉,更多一些惆怅。
时代不同,边塞诗的题材、主题基本类似,风格也差别不大,却都分明展示了各自不同时代特征。
A盛唐边塞诗构成“盛唐精神”的壮丽音节,诗风表现出来的是豪迈勇敢、一往无前!例1 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例2 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边塞征战题材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题型是高考必考的一大难点。
小盆友们是否还在为之消得人憔
悴呢?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
和跳跃性。
辣幺它是否无规律可循呢?必然不是。
应试诗歌也有其独具的规
律和套路,不妨跟我一起领略一下各种题材诗歌的魅力吧边塞诗是以描绘边
塞风光,反映驻边将士生活为主的诗歌而且风格雄浑豪放、慷慨悲凉。
那幺
我们该如何应对这类诗歌呢?边塞征战题材诗歌鉴赏第一步:知人论世,判
断写作背景。
边塞征战诗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最能体现国运的兴衰成败,因
而推荐大家知人论世,可以根据作者所处的时代不同,从而进一步推断诗歌
的创作背景。
边塞征战题材诗歌鉴赏第二步:体味艺术手法,整体感悟边塞
征战诗常见艺术手法:对比衬托、用典、间接描写边塞征战题材诗歌鉴赏第
三步:推敲诗人写作情感。
边塞征战诗中常会通过描写边塞风光来展现边疆
战士的艰苦生活;或者抒发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怀才不遇,报国无
门的感伤;统治者穷兵黩武,对战争的不满和控诉;将士艰苦生活;思乡念
亲或征人思妇的愁苦思情;友人惜别感伤或壮别感奋等。
特别提醒:a、该题材诗歌孩纸们易犯的错误常在第三步,推敲诗人写作情感极易答不完全,很
多边塞诗涉及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其中的种种矛盾尤其要注意,举个栗子:谭嗣同的有心杀敌,无力回天中涉及两大情感,其一体现诗人勇于献身
渴望杀敌报国的情愫,其二却又有心无力报国无门的慨叹。
b、童鞋们也可以通过记忆边塞诗中常见的意象进行整体感悟。
下面是小编搜罗的一些意象供
大家参考:1、边塞诗中常见的景物: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长云、雨雪、风沙;2、边塞诗中常见的战事意象:金鼓、旌旗、烽火、狼烟、长云、戈矛剑戟、斧钺刀铩、雁飞鹰扬、箭飞马走;3、边塞诗中常见的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