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运动的快慢》微课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快慢》教案、教学设计
结合实验结果,讲解速度的定义、公式及其单位。通过例题解析,引导学生掌握速度公式的运用,特别是变形公式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方法引导,培养能力
运用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研究方法,分析影响物体运动快慢的因素。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5.合作学习,交流分享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路和心得。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3.通过生活实例,如自行车、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的速度描述,让学生初步感受速度的概念。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位移、时间等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介绍速度的定义: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3.讲解速度的公式:v = Δx / Δt,并解释各符号的意义。
6.梯度练习,巩固提高
设计分层练习,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同时,注重练习的反馈,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7.情感教育,激发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其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平均速度描述的是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运动快慢,瞬时速度描述的是物体在某一瞬间的运动快慢。如运动员的瞬时速度可以通过高速摄像机拍摄得到,而平均速度可以通过全程位移除以总时间计算得出。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涵盖速度的计算、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应用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
2.培养学生严谨、实事求是的态度,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一章第三节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讨论中。
2.主题:讨论主题为“如何运用速度知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3.过程:各小组围绕主题展开讨论,总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并举例说明。
4.分享: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小组学生可提问、补充,以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系统地讲解速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及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速度的概念:介绍速度的定义,让学生理解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速度的计算公式:讲解速度的计算公式,并结合实例进行解释,使学生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介绍相同时间比路程、相同路程比时间等方法,引导学生运用速度知识进行比较。
1.书面作业:
-完成课本第17页的练习题1、2、3。
-设计一道与速度相关的应用题,要求结合实际情境,并给出详细的解题过程和答案。
2.实践作业:
-观察并记录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快慢,如:行人、车辆等,尝试用速度知识进行描述和比较。
-与同学合作,进行一次小型的速度实验,如:测量并比较不同学生短跑的速度,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3.针对学生个体差异,给予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在掌握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提高计算和实际操作能力。
4.鼓励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培养团队精神,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5.注重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物理知识,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的理解和运用;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注重课后辅导,针对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给予个别指导,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年级
八年级
授课时间
课题
第3节运动的快慢
教学
目标
1.经历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4.粗略研究变速直线运动,能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
教材
分析
速度的概念是本章知识的核心。教材用较多的篇幅科学、规范地引入速度的概念。教材首先设计了一个“想想议议”栏目,让学生自己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接着提出了比较快慢的两种方法:一是“时间相同,比路程”;二是“路程相同,比时间”。最重要的是第三步:如果两个物体运动的路程和运动的时间都不相同,如何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教材中通过让它们运动的时间相等,然后再进行比较,即让它们运动的时间都统一到单位时间上来,也就是用路程除以时间,它们的比值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这样就可以很方便的比较两个物体运动的快慢,从而建立速度的概念。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不仅可以让学生很方便了解速度的概念,同时也提高了运用数学工具处理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领悟了建立速度概念的思想方法。速度是由两个物理量构成的一个新的物理量,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将学到很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物理量来定义的新物理量。
③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何一段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例题2】下列有关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速度v=s/t可知,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由速度v=s/t可知,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物体运动的时间越长,则路程越大
D.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不能由公式v=s/t计算
【解析】匀速直线运动有两个特点:①速度大小不变;②运动方向不变,也就是说速度是恒定的;故AB错误。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在八年级物理上册中,学生将学习《运动的快慢》这一节内容。
本节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同时也是运动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本节学习,学生将掌握速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并能够运用速度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理解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2、掌握速度的公式和单位。
3、能够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1、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两张同样距离的运动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比较两幅图片中哪个物体运动得更快。
从而引出速度的概念。
2、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15分钟)教师讲解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并让学生理解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速度的公式和单位(20分钟)教师讲解速度的公式和单位,并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如何使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
4、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30分钟)教师出示多个与速度相关的实际问题,如百米赛跑、汽车行驶等,让学生运用速度公式解决这些问题。
5、实验探究(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测量物体在不同条件下的速度,并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6、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回顾速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以及如何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策略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工具,通过图片、动画等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
同时,教师还将采用案例分析、实验探究等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五、课后作业与评价1、课后作业:完成与速度相关的练习题和实验报告。
2、评价方法: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验报告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六、教学反思与总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教师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和步骤进行调整,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
课后,教师应对本节课进行教学反思和总结,找出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经验和参考。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运动的快慢》教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快慢》教案本篇教案是针对部编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运动的快慢》的教学设计。
本章主要介绍了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如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并通过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了解速度和加速度对运动的影响,以及如何描述和计算物体的运动状态。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一、教学目标1. 了解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如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2. 了解速度和加速度对运动的影响。
3. 熟练掌握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4. 了解如何描述和计算物体的运动状态。
5.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物理问题。
二、教学重点1. 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如何描述和计算物体的运动状态。
三、教学难点1. 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如何描述和计算物体的运动状态。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演示法、归纳法、练习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有关运动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运动?运动有哪些基本特征?如何描述运动状态?引入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介绍本次课的学习目标。
2. 概念讲解(1) 位移: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从起点到终点所移动的距离和方向的变化。
(2) 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移动的距离,又称为路程,用$v$表示,单位是米/秒($m/s$)。
(3) 加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率,用$a$表示,单位是米/秒$^2$。
(4)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路程相等,速度不变。
(5) 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路程不等,速度变化。
3. 计算方法讲解(1) 速度的计算公式:$v=\dfrac{s}{t}$。
(2) 加速度的计算公式:$a=\dfrac{v_2-v_1}{t}$。
(3) 位移的计算公式:$s=s_2-s_1$。
4.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如,通过测量小车在不同时间内的速度,计算出其加速度;通过比较不同物体在同一高度下落的时间,了解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教学设计: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运动的快慢一、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会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2).知道速度的单位并会进行换算(3).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并会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
2.科学思维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3.科学探究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
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会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教学难点:速度单位的换算三、教学分析通过视频展示不同物体运动快慢不同引入新课,以纸锥实验切身体验,感知速度为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进入知识技能的学习。
以纸片速度的实际测量深化速度的理解,以常见物体速度比较及生活、物理、社会的介绍,拓宽知识,以例题达到学习巩固知识的掌握。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讲解一、从生活出发,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百米赛跑运动员的比赛情况。
师:它们运动的快慢相同吗?生:不同。
有些运动得快,有些运动得慢。
师:你是如何知道的?你是如何比较的?学生可能不会说得很准确。
这时引入新课,我们来研究一下物体运动的快慢。
二、新课教学师:再次观看PPT 图片让学生分组讨论裁判员和观众是如何判断谁快谁慢。
教师启发学生思维:跑一段相同的距离,看谁先到达终点。
也就是通过相同的路程,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所用时间越短,跑得越快;所以时间越长,跑得越慢。
用相同的时间,看谁跑得远。
也就是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通过路程的长短。
通过路程越长,跑得越快;通过路程越短,跑得越慢。
可见,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有两种方法。
通常情况下,人们用在“相同时间内比较通过路程的多少米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在“相同时间内”最简单的情况是取单位时间,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就可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XXX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3.粗略研究变速直线运动,能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通过对生活中实际事例的比较,理解速度的概念和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具有用“运动有快慢”的观点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2.通过利用速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物理知识的价值,增强对科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教学内容由“速度”和“匀速直线运动”两部分内容组成,重点介绍了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速度的定义首次提出了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速度公式是学生遇到的第一个物理公式,速度单位也是学生遇到的第一个组合单位,要注意领会速度单位间换算的技巧,利用速度公式解题是学生第一次应用物理公式解题,应注意规范化的解题惯。
会商物体的活动时,活动的快慢是人们主要关心的问题。
速度的计算在小学的数学课中已有接触,学生并不生疏,但在小学的数学中学生惯于用长度透露表现速度,教学中要注意指导学生体验分析在活动路程不异的时候,通过比较活动工夫来判断物体活动的快慢;在活动工夫不异的时候,通过比较活动的路程来比较活动的快慢;在活动工夫和路程都不相等的时候,通过比较单位工夫内的路程来判断物体活动的快慢,从而理解速度的概念及速度的单位。
通过利用公式的简单计算掌握速度单位的换算;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了解匀速直线活动和变速直线活动的区别及平均速度的概念。
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难点:速度单位的换算、速度的有关计算。
三、教学策略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体验分析在活动路程不异的时候,通过比较活动工夫来判断物体活动的快慢;在活动工夫不异的时候,比较活动的路程来比较活动的快慢;在活动工夫和路程都不相等的时候比较单位工夫内的路程来判断物体活动的快慢,从而理解速度的概念及速度的单位。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描述运动的快慢(速度)教学设计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探究,将讨论结果形成文字报告。
4.观察性作业:
观察并记录家人或朋友骑自行车、开车等不同交通工具时的速度,尝试用速度公式计算他们的速度。
要求:记录至少3个不同的实例,并给出计算过程。
5.家庭实验:
利用周末时间,和家长一起做一个简单的实验,测量并计算某个物体的速度。
5.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如:“如何比较两个物体在不同时间内的速度?”;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求多种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
6.结合课后作业和评价,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设计具有实际应用背景的作业,如测量并计算自行车在不同道路上的速度;
3.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
教学语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速度的定义、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以及速度公式的运用。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2.强调难点:速度单位换算、速度公式的灵活运用。
教学语言:速度单位换算和速度公式的运用是本节课的难点,大家需要多加练习,掌握换算方法和计算技巧。
-通过课堂问答、作业批改等形式,给予学生及时反馈,帮助他们发现并改正错误。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播放一段奥运会短跑比赛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运动员的速度变化。
教学语言:同学们,刚才我们观看了一段激动人心的短跑比赛。请大家思考一下,如何比较两位运动员的速度呢?他们从起跑线出发,到达终点的时间不同,那么速度是否一样呢?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一章第三节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3.知识讲解:讲解速度的定义、公式及单位,通过实例解释速度的物理意义,让学生深入理解速度概念。
4.应用练习:布置有关速度计算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培养他们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关注学生对速度概念的理解,通过生动形象的事例和实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速度观念。
2.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物理知识,发现和总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设置贴近生活的实例,让学生感受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针对学生对速度与加速度的混淆,设计专门的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理清两者的关系。
教学设计:
1.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物体运动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激发学生兴趣。
2.基本概念:讲解速度的定义、公式及单位,让学生理解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程度。
3.方法探究: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比较不同物体在相同路程和时间内的运动快慢,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
4.知识拓展:介绍速度与加速度的区别,让学生了解速度变化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从而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速度概念的理解: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学生对速度的理解容易停留在表面,难以深入理解其物理意义和内涵。
2.速度公式的运用:学生在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对公式的适用条件和变形运用感到困惑。
2.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物体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情况,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发现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初二物理运动的快慢教案人教版初二物理教案
初二物理运动的快慢教案人教版初二物理教案教案名称:初二物理运动的快慢教学内容:初中物理运动的快慢教学目标:1. 理解运动速度与快慢的关系;2. 能够运用速度的概念进行解题;3. 能够利用实验方法测量物体的速度。
教学重点:1. 运动速度与快慢的关系;2. 利用实验方法测量物体的速度。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实验器材:计时器、尺子、小球等;2. 学生准备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知教师通过举例子让学生感受运动的快慢,引导学生思考运动的快慢与速度的关系。
Step 2 学习概念教师给出速度的定义,解释速度与快慢之间的关系,并与学生互动讨论,澄清学生对速度的理解。
Step 3 实验探究教师设计实验,向学生展示如何利用实验方法测量物体的速度。
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Step 4 实验结果分析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实验数据,运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讨论实验现象和计算结果是否一致。
引导学生理解运动速度与快慢的关系。
Step 5 拓展应用教师提供一些运动场景,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运动的快慢,并运用速度的概念进行解题。
Step 6 总结归纳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速度与快慢的关系,并提醒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更多与速度相关的知识,如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等;2. 学生可以利用手机等工具,拍摄运动的视频,通过对视频分析,测量运动的速度。
评估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实验数据记录和解题能力进行评估,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3运动的快慢 教案设计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二、能力目标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现象的主要特征,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教具准备:本节课件教学内容及过程:一、新课引入观看“繁忙的公路”视频并提问:公路上行驶的车与行人有什么异同点呢?引导学生回答出:相同点是车和行人都在运动,不同点是车运动得快而人运动得慢。
从而说明运动有快有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运动的快慢”,板书课题———12-2运动的快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应达到以下目标:投影显示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二、能力目标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现象的主要特征,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德育目标1.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刚才说到:运动有快有慢,怎样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呢?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哪些呢?学生思考讨论。
二、新授观看课件:龟兔赛跑。
播完后提问:开始阶段谁快?依据是什么?最终我们认为谁快?依据是什么?学生思考讨论,让学生表述讨论结果:开始阶段兔子快,依据是相同时间内兔子通过的路程远些,最后判断乌龟快,依据是路程相同,但兔子睡了一觉,所用的时间长。
引导学生总结这两种方法:(投影显示)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一是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看路程的大小;(路程大的就快)二是看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所用时间的长短。
(用时短的就快)引导学生探究:若路程不相同,时间也不相同时,那如何去比较运动的快慢呢?投影显示:学校的百米冠军的成绩是12s,而24届奥运会一万米比赛冠军的成绩是28 min,怎样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等学生充分讨论后,显示结果:这种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就是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在物理学中被称着速度板书:一、速度怎样来定义速度呢?板书:1、速度的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运动的快慢》微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新兴九年制学校课题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三节:运动的快慢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3、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生活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有能用“运动快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2、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有珍爱生命,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学习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学习难点建立的速度概念。
教具小国旗、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1、学生活动:小游戏——传递国旗,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把国旗传递得快?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2、板书课题:运动的快慢。
并引导学生分析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3、改变游戏规则,必须传完整个路程,再次比较哪组把国旗传递得快?1、回答:某组快,相同时间比路程。
2、学生积极思考。
3、回答:某组快,相同路程比时间。
1—3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从生活走向物理。
生活中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1、播放2004年雅典奥运会刘翔比赛视频。
2、选择比赛中某一时间暂停,提问:谁快?你是怎么比的?3、比赛结束,谁是冠军?你又是怎么比的?1、观看视频,积极思考。
2、回答:刘翔快,相同时间比路程。
3、回答:刘翔,相同路程比时间。
1——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物理学上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1、教师小结提问:若物体运动的路程、时间都不相同,我们又将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2、课件展示例子:陆地上跑得最快的猎豹2秒内能跑80米;海里游得最快的旗鱼3秒能游84米;天空中飞得最快的雨燕6S能飞288米。
3、总结:采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
1、思考并回答问题。
2、学生讨论回答。
3、学生积极思考。
1、自然过渡,承上启下。
2、互动合作精神的体现。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初二物理(上册)运动的快慢教案
1m/s= ? km/h
vs t
s
t
米(m) 千米(km)
秒(s) 小时(h)
v 米/秒(m/s) 千米/时(km/h)
3.国际单位: 米/秒(m/s) 读作: 米每秒
常用单位: 千米/时(km/h) 读作: 千米每时
1m / s
1m 1s
1 km 1000
1h
3600km 1000h
3.6km / h
校冠军:路时程间
100m 12s
8.33m/s
刘
翔:
路程 时间
110m 12.88s
8.54m/s
速度=
路程 时间
一、速度
1.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速度=
路程 时间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 物理量,在数值上等于物体 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计算公式: v s t
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自行车
约5
高速公路上的小轿车 约33
雨燕
可达48
小资料
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
物体 上海磁浮列车 喷气式客机 超音速歼击机 子弹(出膛时) 同步卫星
速度 /(m s-1) 可达120 约250 约700 约1000 3070
按照运动路线,机械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列车沿直线运动
列车沿曲线运动
扶梯沿直线运动
相同时间,通过路程 相同,速度不变!
vs t
中间段运动
二、匀速直线运动 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
列车在平直轨道 上平稳行驶
跳伞运动员在空 中平稳下落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相同时 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速度是不变的。
【教学设计】《运动的快慢》(人教)
《运动的快慢》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第三节运动的快慢。
本节课与生活息息相关,是运动的描述的后继,也是后面知识的基础,是运动学的重点内容之一。
本节内容速度和匀速运动,集概念建构、规律探究和物理知识应用于一体,是充分体现物理思想方法的一节课。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此重点内容,本节课要让学生全新认识速度这个物理量。
【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2.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3.粗略研究变速直线运动,能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例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2.通过对生活中实际事例的比较,理解速度的概念和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具有用“运动有快慢”的观点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2.通过利用速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物理知识的价值,增强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速度的概念及单位。
【教学难点】匀速直线运动的判断及速度单位的换算。
文本、图片或视频资料;PPT 课件。
第一课时一、问题导入:1.观察小猪赛跑的图片,赛跑中哪只小猪跑的最快?你是如何判断出来的?2.下图第二幅中显示了男子1500m 世界纪录进展表。
表中的五位运动员,哪一位跑的最快?你是如何判断的?二、新课讲解——速度: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教师引导:引导学生对小猪赛跑时和男子1500m 成绩的情形作分析交流:观众的方法是比赛中看谁跑在最前面;裁判的方法是看谁到达终点用的时间短。
总结归纳:观众的方法实际上是在相同时间内比较路程的长短来判断运动快慢;裁判的方法实际上是物体运动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长短来判断运动快慢。
2.速度问题讨论:学校的百米冠军的成绩是12 s ,而第24届奥运会一万米比赛冠军的成绩是28 min ,怎样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点拨启发:在运动的时间、通过的路程都不相等的情况下,每一个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
八年级物理运动的快慢教案
八年级物理运动的快慢教案八年级物理运动的快慢教案【篇1】教学目标:1、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了解测量速度的一些方法,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4、用实验方法科学地判定一个直线运动的物体是处于匀速运动状态还是变速度状态。
教学重点:速度的概念;速度的测量的一些方法;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的特征。
教学难点: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过程:(二课时)第一课时一、新课引入师:生活中人们是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与慢?学生回答:(1)比一比,跑一段相同的距离,看谁先到达终点。
(2)比一比,用相同的距离,看谁跑得远。
可见,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有两种方法。
通常情况下,人们用在“相同时间内比较通过的路程的多少米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在“相同时间内”最简单的情况是取单位时间,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就可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二、新课教学(一)速度1、速度的物理意义速度用来表示什么?(速度用来表示物体的运动快慢。
)2、速度的概念在通常情况下,速度等于什么?(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速度的公式如果用“s”表示路程,用“t”表示时间,用“v”表示速度,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v=s/t速度=路程/时间)4、速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路程的单位是“米”(m),时间的单位是“秒”(s)那么速度的单位就是“米/秒”,读作“米每秒”,可用符号“m/s”或“m·s-1”表示。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速度单位是“千米/时”,读作“千米每时”,用符号“km/h”或“km·h-1”表示。
师边讲解边板书两速度公式之间的换算关系。
1m/s=3.6km/h1km/h=(1/3.6)m/s5、课堂巩固练习(写出换算过程)54km/h=m/s15m/s=km/h720km/h=m/s0.6m/s=km/h三、速度公式的简单应用学生阅读课本P25例一,观察计算方法与小学的计算过程有什么不同?板书解题过程,强调计算格式。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节 运动的快慢》教案 新人教版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教学重、难点分析1.重点:速度的计算2.难点:速度单位以及单位换算教学过程(3)引入新课场面描述:我校的100米决赛正在进行,小明勇夺冠军,同学都羡慕地说,他跑得真快!而在5000米的长跑竞赛中,运动健将小马一举夺得冠军,同学们佩服地说:小马跑得真快!引导学生从事例中提出问题:怎样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二)讲授新课1.速度组织学生讨论所提出的问题。
学生从小明跑得真快的事例中讨论得出:运动员运动的路程相同,比较哪个运动员先到达终点就是哪个运动快。
得出:“通过相等的路程,用的时间短的运动得快。
”提问:小李步行,而妈妈骑自行车,大家同时从家里出发,怎么判断他们运动的快慢?学生讨论得出:谁在前边谁就运动得快。
“在相等的时间内,走的路程多的运动得快”提问:怎样比较小明和小马谁运动得快呢?启发学生回答:可以计算出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短就是运动快或者计算出相同时间运动的路程长也是运动快的。
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大小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v=s/t单位:m/s或者是km/h例题:书本21页指导学生学会单位换算练习:20m/s= km/h 54km/h= m/s2.匀速直线运动指导学生观察图1.3-3。
让他们提出不同之处。
从而引出匀速直线运动的含义: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是变化的运动。
让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中物体做变速运动的例子(汽车开动时,汽车刹车时,足球在草地滚动时等等)平均速度:v=s/t 这样算出的速度上该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初中物理人教八年级上册(2023年更新) 机械运动《运动的快慢》微课教学设计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物理学上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1、教师小结提问:若物体运动的路程、时间都不
相同,我们又将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2、课件展示例子:陆地上跑得最快的猎豹2秒内
能跑80米;海里游得最快的旗鱼3秒能游84米。
那个运动的快点?
3、总结: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
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
1、思考并回答问题。
2、学生讨论回答。
3、学生积极思考。
1、自然过渡,
承上启下。
2、互动合作精
神的体现。
3、培养学生的
创新意识和创
新能力。
速度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2、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3、公式:
t
s
v
4、单位:米/秒(m/s)、千米/时(km/h)
5、1m/s和1km/h谁大谁小?你能将1m/s转化成
km/h吗?
单位换算:
1m/s=1×=h
1 m/s = km/h
练习:1、请完成下列单位之间的换算
2)下列速度中最大的是
6、小资料:一些物体的运动的速度及物理意义。
4、学生积极与老师讨论,思
考练习。
5、学生阅读、思考、回答。
4、培养学生的
自学能力。
5、熟悉速度单
位换算。
6、拓展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新兴九年制学校
物理学上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1、教师小结提问:若物体运动的路程、时间都不
相同,我们又将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2、课件展示例子:陆地上跑得最快的猎豹2秒内
能跑80米;海里游得最快的旗鱼3秒能游84米;
天空中飞得最快的雨燕6S能飞288米。
3、总结:采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也就
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
1、思考并回答问题。
2、学生讨论回答。
3、学生积极思考。
1、自然过渡,
承上启下。
2、互动合作精
神的体现。
3、培养学生的
创新意识和创
新能力。
速度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2、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3、公式:
4、单位:米/秒(m/s)、千米/时(km/h)
5、1m/s和1km/h谁大谁小?你能将1m/s转化成
km/h吗?
单位换算:
1m/s=1×=3.6km/h
1 m/s = 3.6 km/h
练习:1、请完成下列单位之间的换算
2)下列速度中最大的是
6、小资料:一些物体的运动的速度及物理意义。
1——4学生自学教材,踊跃
回答。
5、学生积极与老师讨论,思
考练习。
6、学生阅读、思考、回答。
1——4培养学
生的自学能力。
5、熟悉速度单
位换算。
6、拓展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