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四川师范大学821教育研究方法[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四川师范大学821教育研究方法[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5小题,每题6分,共计30分)
1.研究假设
答:研究假设是指研究者根据经验事实和科学理论对所研究的问题的规律或原因作出的一种推测性论断和假定性解释,是在进行研究之前预先设想的、暂定的理论。
简单地说,即研究问题的暂时答案。
其主要分为描述性假设、解释性假设、预测性假设和内容性假设。
2.操作性定义
答:操作性定义,又称操作定义,是根据可观察、可测量、可操作的特征来界定变量含义的方法。
即从具体的行为、特征、指标上对变量的操作进行描述,将抽象的概念转换成可观测、可检验的项目。
从本质上说,操作性定义就是详细描述研究变量的操作程序和测量指标。
在实证性研究中,操作性定义尤为重要,它是研究是否有价值的重要前提。
3.校本调研
答:校本调研是指为了改进和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
其基本特征是以校为本,强调围绕学校自身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
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是教学调研的主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调研的直接目的。
4.参与观察
答:参与观察是指研究者深入到所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在实际参与研究对象日常社
会生活的过程中所进行的观察。
与其他研究技术相比,参与观察导致研究者把他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强加于他试图理解的那个社会环境的可能性最小,它常常是在“没有先入之见”的情况下进行探讨。
因此,它为获得社会现实的真实图像提供了最好的方法。
5.批判性阅读
答:批判性阅读是一种在理智上主动参与和作者的内在对话的阅读模式。
其不仅要求积极地去发现所阅读文本中的假定、关键词、理由、辨明、支持性的例证、类似的经验、含义、结论以及任何其他的结构性特征,更要对其加以准确而公允的解释和评估,从而超越人云亦云的阅读方式。
二、简答题(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
1.简述文献研究的价值。
答:教育文献是记载有关教育科学的情报信息和知识载体。
教育研究科学文献的数量和质量,是判断教育学科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其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贯穿于科学研究的全过程。
从选题、初步调查以及论证逻辑、制定计划、搜集整理和分析资料到形成研究报告,都离不开有关课题文献的检索和利用。
文献研究的具体价值主要体现在:(1)提供已有研究信息,有助于明确课题方向
文献资料提供了科研选题的依据。
即查阅文献的重要目的就是发现与确定研究问题,通过查阅文献,研究者可以对所研究的问题作系统的判断性的分析,从中把握相关领域研究的历史发展、研究进展与主要成果、研究重点、研究的方法,并获取最新发展趋势的信息。
另外,通过查阅文献,还能发现已有研究中存在的分歧、不足或空白,由此入手提出具有创意的研究问题。
即要知晓哪些问题已经解决,哪些问题尚未解决,研究争论的焦点何在,进而
找到自己的突破点。
只有关注有关研究动态,才能选定具有价值又最值得研究的前沿问题。
(2)为教育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是了解科研动态的有效途径。
通过查阅文献,从有关研究成果中受到启发,不仅可以找到科学回答课题的线索,使研究范围内的概念、理论具体化,而且为更科学地论证自己的观点提供有说服力的、丰富的事实和数据资料,使研究结论建立在可靠的材料基础上,进而形成合理的假设,从而完成研究设计。
(3)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效益
只有通过查阅文献,充分占有资料,研究者才可以恰当地开展研究,避免进行无意义的重复工作或停留于过时的研究领域。
总而言之,研究文献的查阅对整个研究过程各个阶段工作的顺利完成和提高研究水平都有重要的作用。
据美国凯斯工学院研究基金会调查统计,一个科研人员用在一个科研项目中研究图书信息资料上的时间占全部研究时间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由此可见它在科研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
2.请至少列举三条问卷题目编制的准则。
答:问卷调查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研究者将所要研究的问题编制成问题表格,以邮寄方式、当面作答或追踪访问方式填答,从而了解被试对某一现象或问题的看法和意见,所以又称为问题表格法。
问卷题目编制要遵循如下准则:(1)问题的数量要适度
所谓适度是指通过控制时间以保持被调查者对应答问卷的兴趣和认真态度。
一份问卷作答时间一般以30至40分钟为宜。
问题太多,作答者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导致敷衍或不予问答;问题太少,又不能得到有关研究的基本事实材料以致影响研究结论。
因此,可问可不
问的问题最好删除。
而一些较复杂的超出被试知识能力范围,需要查阅资料才能回答的问题要尽量避免。
(2)问题的文字表述要简明扼要
问题的文字表述要准确,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容易回答。
结构上,一般一个问题只含一个疑问,不应包含两种以上内容的提问。
类似这样的问题:“你经常参加社交与科研活动吗?”(两种内容并列),“我每天坚持体育锻炼和打乒乓球,从没有间断过”(一种内容从属于另一种内容)。
诸如此类的问题,回答者很难给出一个统一的准确答案。
问题的语言,一般不用假设或推测用语。
用语应明确具体,避免冷僻或专业性太强的术语。
对于理解可能有出入的词语,使用时应加以注释说明。
(3)问题的排列顺序要层次分明
问题要分类清楚、层次分明且合乎逻辑。
即问题设计要保持前后一致连贯,彼此衔接,既便于被试回答,又便于统计处理。
另外,问题的长短要适度,并尽可能在选择答案中分出等级,以便对问题有更深入了解。
一般是3-7级,多为五级,如“很差、比较差、一般、比较好、最好”,“极为重要、很重要、比较重要、比较不重要、不重要”,“不能、不大能、有时能、比较能、能”等。
3.简述定性研究的基本特征。
答:定性研究是指研究者运用历史回顾、文献分析、访问、观察、参与经验等方法获得教育研究的资料,并用非量化的手段对其进行分析、获得研究结论的方法。
其基本特征包括:(1)定性研究是一种整体性研究
定性研究是整体性的定性研究者以整体的观点进行研究,他们不将研究的场所、人们或团体缩减为变量来处理,而是将现场所有的人、事物看作一个整体。
(2)定性研究是一种“自然式探究”
定性研究强调在自然的情境作自然式探究,而不是人为地控制任何变量。
即无论是对事实、文献的整理,还是与被研究者交谈,观察某种教育现象和参与某种教育经验的过程,其基础都要求在一种自然的情境中展开。
(3)定性研究以描述性的“软性资料”为主
定性研究的资料大多是文字形式的描述性资料,这些资料被称为软性的资料。
其内容包括:文本资料、现场记录、访谈记录、官方文件、私人文件、备忘录、照片、图表、录影带等,这些资料可以提供有关场所的客观性的描述。
(4)定性研究是注重过程的研究
定性研究注重过程。
定性研究者关心的不仅是事情的结果,而且关心现象发生的过程。
例如:人们活动的方式是什么?如何应用某些名词和标记?某些概念何以被看作是常识?活动或事件如何自然地发展?而且,定性研究者在研究的过程中会不断发现研究焦点。
(5)定性研究的程序是开放的
定性研究的探究程序是开放的和见机行事的,研究方向需要参照在现场情境所搜集的事实。
因此,定性研究者应是有弹性,能将新的情境看作是机会而不是困难。
(6)定性研究是“人性化的”
研究者探究人世现象的方法会影响其如何看待他们自己,当定性研究者探究某个社会人群时,会亲自经验他们在社会中日常生活,从而体察到人们真实的情感世界。
4.简述运用比较研究方法的准则。
答:比较法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重要方法,也是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
所谓比较法,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某类教育现象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研究,
找出教育的普遍规律及其特殊本质,力求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结论的方法。
但并不是任何时候都能运用,为此,要遵循如下准则:
(1)同一性
所谓同一性,是指进行比较研究的对象必须是同一范畴、同一标准、同一类事物,否则就不可以比较。
(2)双边性
比较只有在两个事物或两个事物以上才可能发生。
换言之,比较的对象必须要在两个以上。
当然,比较研究还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对两个被比较的对象进行分析比较。
(3)可比性
可比性是指被比较的对象之间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具有其些本质上而不是表面上的共性。
为了保证可比性,必须注意概念的统一。
例如,英国的“Public school”与美国的“Public school”就是不同的概念。
前者是贵族学校,而后者则是贫民学校,二者不在同一层次,因此,不具备可比性。
(4)资料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用于比较研究的资料必须是真实可靠的,具有客观性;能反映普遍情况,具有代表性;能反映研究对象的本质,具有典型性。
这就需要研究者对国内外教育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具有较扎实的教育理论基础以及掌握相应的工具和方法。
(5)坚持全面本质的比较
科学的比较,不能仅限于罗列一些表面现象的异同,也不能只抓住了细枝末节而忽视了本质的东西。
比较研究需要理性思维,也就是说,要透过现象分析原因,从共性中揭示矛盾的普遍性,从差异中阐明矛盾的特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