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的更替教案
【教学方案】夏商周的更替教案
【教学方案】夏商周的更替精品教案教案章节:一、夏朝的建立与灭亡教学目标:1. 了解夏朝的建立背景和过程。
2. 掌握夏朝的主要历史事件和灭亡原因。
3.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教学内容:1. 夏朝的建立:了解夏朝的建立背景,掌握夏朝的建立过程。
2. 夏朝的主要历史事件:了解夏朝的重要历史事件,如大禹治水、夏启传位等。
3. 夏朝的灭亡:分析夏朝灭亡的原因,如内部矛盾、外部侵略等。
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了解夏朝的建立背景。
2. 讲解:详细讲解夏朝的建立过程,重点介绍大禹治水的故事。
3. 分析:让学生分析夏朝的主要历史事件,如夏启传位等。
4.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夏朝灭亡的原因,引导学生从内部矛盾和外部侵略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复述夏朝的建立过程。
2. 学生能列举出夏朝的主要历史事件。
3. 学生能分析夏朝灭亡的原因,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教案章节:二、商朝的兴起与灭亡教学目标:1. 了解商朝的兴起背景和过程。
2. 掌握商朝的主要历史事件和灭亡原因。
3.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教学内容:1. 商朝的兴起:了解商朝的兴起背景,掌握商朝的兴起过程。
2. 商朝的主要历史事件:了解商朝的重要历史事件,如商汤革命、盘庚迁都等。
3. 商朝的灭亡:分析商朝灭亡的原因,如内部矛盾、外部侵略等。
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了解商朝的兴起背景。
2. 讲解:详细讲解商朝的兴起过程,重点介绍商汤革命的故事。
3. 分析:让学生分析商朝的主要历史事件,如盘庚迁都等。
4.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商朝灭亡的原因,引导学生从内部矛盾和外部侵略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复述商朝的兴起过程。
2. 学生能列举出商朝的主要历史事件。
3. 学生能分析商朝灭亡的原因,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教案章节:三、周朝的建立与灭亡教学目标:1. 了解周朝的建立背景和过程。
2. 掌握周朝的主要历史事件和灭亡原因。
夏商西周的更迭教学教案
一、夏商西周的更迭教学教案二、章节内容:1. 夏朝的建立与灭亡2. 商朝的兴起与灭亡3. 西周的建立与兴盛4. 西周的衰落与灭亡5. 夏商西周更迭的原因与影响三、教学目标:1. 了解夏朝、商朝和西周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和灭亡原因。
2. 理解夏商西周更迭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史实记忆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夏朝、商朝和西周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和灭亡原因。
2. 难点:夏商西周更迭的原因与影响。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夏朝、商朝和西周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和灭亡原因。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夏商西周更迭的原因与影响。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 互动提问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史实记忆能力。
【】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古代历史,提醒学生关注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更迭。
【新课导入】一、夏朝的建立与灭亡1. 讲解夏朝的建立背景和发展过程。
2. 分析夏朝灭亡的原因。
二、商朝的兴起与灭亡1. 讲解商朝的兴起背景和发展过程。
2. 分析商朝灭亡的原因。
三、西周的建立与兴盛1. 讲解西周的建立背景和发展过程。
2. 分析西周兴盛的原因。
四、西周的衰落与灭亡1. 讲解西周衰落的原因。
2. 分析西周灭亡的原因。
五、夏商西周更迭的原因与影响1. 分析夏商西周更迭的原因。
2. 讲解夏商西周更迭的影响。
【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关注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更迭。
【课后作业】1. 记忆夏朝、商朝和西周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和灭亡原因。
2. 思考夏商西周更迭的原因与影响。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夏商西周更迭的知识点。
六、夏商西周的更迭教学教案七、章节内容:1. 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2. 西周的文化与艺术3. 西周的宗教信仰与礼仪制度4. 西周的经济发展与贸易往来5. 西周的内外政治状况与灭亡原因八、教学目标:1. 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文化与艺术、宗教信仰、礼仪制度、经济发展与贸易往来。
夏商西周的更迭教学教案
夏商西周的更迭教学教案第一章:夏朝的兴起与衰落1.1 教学目标了解夏朝的建立背景和传说中的首任君主大禹。
认识夏朝的社会结构和治理特点。
探讨夏朝的衰落原因。
1.2 教学内容夏朝的起源与大禹治水传说。
夏朝的社会组织、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
夏朝的衰落过程及其原因。
1.3 教学活动讲述大禹治水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夏朝的建立。
分组讨论夏朝的社会结构和政治制度,让学生深入了解夏朝。
分析夏朝衰落的原因,引导学生思考历史发展的规律。
第二章:商朝的崛起与更迭2.1 教学目标认识商朝的建立背景和商汤的革命。
理解商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
探讨商朝的更迭过程及其原因。
2.2 教学内容商朝的建立背景和商汤的革命。
商朝的政治制度、宗教信仰和文化特点。
商朝的更迭过程及其原因。
2.3 教学活动讲述商汤的革命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商朝的建立。
分析商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让学生深入了解商朝。
探讨商朝的更迭过程及其原因,引导学生思考历史发展的规律。
第三章:西周的开创与繁荣3.1 教学目标了解西周的建立背景和周文王、周武王的贡献。
认识西周的政治制度、社会结构和军事制度。
理解西周的文化特点和影响。
3.2 教学内容西周的建立背景和周文王、周武王的贡献。
西周的政治制度、社会结构和军事制度。
西周的文化特点和影响。
3.3 教学活动讲述周文王、周武王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西周的建立。
分析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让学生深入了解西周。
探讨西周的文化特点和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历史发展的规律。
第四章:西周的衰落与东周的开启4.1 教学目标认识西周的衰落过程和原因。
理解东周的开启背景和特点。
西周的衰落过程和原因。
东周的开启背景和特点。
4.3 教学活动分析西周的衰落过程和原因,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发展的复杂性。
讲述东周的开启背景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历史的发展趋势。
第五章:夏商西周更迭的历史启示5.1 教学目标总结夏商西周更迭的历史启示。
5.2 教学内容夏商西周更迭的历史启示。
初中历史夏商周的更替教案
初中历史夏商周的更替教案教学目标:1. 知道夏商周三代王朝的兴起和更替;2. 了解夏商周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3. 能够分析夏商周时期社会制度的变化及原因。
教学重点:1. 夏商周三代王朝的更替;2.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3. 夏商周时期社会制度的变化及原因。
教学难点:1. 理解夏商周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2. 分析夏商周时期社会制度的变化及原因。
教学准备:1. 课件:夏商周的更替;2.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3. 教学资源:历史书籍、网络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夏商周时期的一些文物或遗迹,引导学生进入话题。
二、讲授(15分钟)1. 夏商周三代王朝的更替:讲解夏朝的兴起及亡国,商朝的兴起及灭亡,周朝的兴起。
2.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介绍各个朝代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
3. 夏商周时期社会制度的变化及原因:分析各朝代社会制度的变化原因,如何影响社会发展。
三、讨论(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夏商周时期的变迁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并就社会制度的变化及其原因展开探讨。
四、展示(10分钟)每组学生就讨论的结果进行展示,让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五、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提升性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就夏商周三代王朝的更替及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写一篇读后感。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对夏商周时期的历史事件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同时也能够对社会制度的变迁及其原因有所了解,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思考,增强他们的历史意识。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统编版年级上册
《夏商周的更替》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夏商周三代的更替过程,理解其历史背景和影响。
2. 掌握夏商周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理解其历史意义。
3. 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夏商周三代更替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形成对历史发展的整体认识。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括图片、文字、视频等素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
2. 准备相关历史资料,包括文献、考古发现等,供学生查阅和讨论。
3. 安排教室讨论和小组合作学习的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4. 准备一些与历史相关的趣味性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观看相关纪录片,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历史发展呈现出怎样的特点?2. 介绍夏商周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出课题。
(二)讲授新课1. 夏朝的建立和死亡(1)阅读教材,了解夏朝建立的时间、人物及标志性事件。
(2)通过图片展示,了解夏朝的疆域和都城。
(3)阅读相关史料,了解夏朝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情况。
(4)通过观看纪录片或图片,了解夏桀的虐政和死亡。
(5)讨论:夏朝死亡的原因是什么?对我们有何启迪?2. 商朝的兴起和繁荣(1)阅读教材,了解商朝建立的时间、人物及标志性事件。
(2)通过图片展示,了解商朝的疆域和都城。
(3)阅读相关史料,了解商朝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情况以及商业活动。
(4)讨论:商朝的出现给中国历史带来了哪些影响?3. 周朝的分封制和礼乐制度(1)阅读教材,了解西周的建立、分封制和礼乐制度的基本内容。
(2)通过图片展示,了解分封制的具体实施情况和周礼的表现形式。
(3)阅读相关史料,了解分封制和礼乐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4)讨论:分封制和礼乐制度有何利弊?如何评判它们对中国古代社会的作用?4. 三个王朝更替的影响(1)阅读教材,了解夏商周更替的历史意义。
夏商西周的更替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更迭过程,理解朝代更替的原因。
2. 使学生掌握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及制度。
3. 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综合思考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夏朝的建立与灭亡2. 商朝的建立与灭亡3. 西周的建立与灭亡4. 朝代更替的原因分析5. 夏商西周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及制度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更迭过程,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及制度。
2. 教学难点:朝代更替的原因,史料的分析与综合。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更迭过程,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及制度。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朝代更替的原因,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史料、综合思考。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夏商西周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及制度,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夏朝:介绍夏朝的建立、主要历史事件、人物及制度,分析夏朝灭亡的原因。
3. 讲解商朝:介绍商朝的建立、主要历史事件、人物及制度,分析商朝灭亡的原因。
4. 讲解西周:介绍西周的建立、主要历史事件、人物及制度,分析西周灭亡的原因。
5. 朝代更替的原因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夏商西周灭亡的原因,总结朝代更替的规律。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夏商西周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及制度,分享讨论成果。
7.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历史,提高历史素养。
教案设计要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历史。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合作态度等。
3. 课后作业评价:通过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夏商西周更迭过程、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及制度的掌握程度。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学设计)(统编版2024)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学目标】①知道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实,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时空观念、唯物史观)②理解西周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及作用。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③通过朝代兴衰认识到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
(家国情怀、唯物史观)【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夏、商、西周的建立和灭亡。
教学难点:西周的分封制。
【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夏有禹,商有汤。
周文武,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
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
八百载,最长久。
《三字经》中共提到哪些王朝?分别存世多久?答案提示:夏、商、周;四百年、六百年、八百年。
教师指导:夏商周三代是如何更替的呢?为什么周朝存在时间要比前两个朝代更长,今天让我们走进本课,一起来了解那段历史。
环节二:整体感知1、先导阅读:阅读教材子目录,说一说本课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案提示:教师指导:尧舜禹处于原始社会晚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财产出现,贫富分化加剧,各个部落之间为了抢占资源而进行战争,战争有胜有败,就出现大量的战俘,这些战俘沦为奴隶。
于是,社会日益分裂成为两大对立的集团——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
奴隶主阶级为了防止奴隶阶级反抗,开始设置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
在这种情况下,奴隶制国家产生了。
中国开始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
环节三:新课教学(一)目标导学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1、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梳理夏朝建立的基本概况。
答案提示:教师指导:禹在涂山邀请各位诸侯召开大会,在诸侯面前手拿玉帛向天祭祀。
以奉行天命自居,表明已取得“夏后”地位,一般认为,涂山之会是夏朝建立的标志性事件。
不久后禹命各方诸侯进献金,将其铸造成九个大鼎。
这就是一言九鼎这个成语的典故。
九鼎象征着九州。
九鼎继而成为“天命”之所在,是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
2、自主学习:禹最初想传位于谁?但最终谁成为了夏朝新的继承人?他能继承王位的原因是什么?由此开创了哪一制度?答案提示:伯益、启、血缘关系、世袭制教师指导:世袭制指王位、爵号和财产按照宗族内部血缘关系世代继承。
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学设计
2.4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题:科目:班级:课时:计划1课时教师:单位: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西周的更替”,主要包括夏朝、商朝和西周王朝的历史更迭。
具体内容涉及:1. 夏朝的建立与灭亡,包括夏朝的建立背景、主要君主如大禹、夏桀等,以及夏朝的衰落和灭亡原因。
2. 商朝的兴衰,包括商朝的建立、商汤的改革、商朝的繁荣与衰败,以及商纣王的暴政和商朝的灭亡。
3. 西周王朝的建立与发展,包括周文王、周武王的努力、周朝的制度建设、周朝的对外关系等,以及西周后期的问题和衰败。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
1. 时空观念:通过学习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更替,使学生能够建立正确的历史时空观念,理解这三个朝代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位置。
2. 史料实证:培养学生运用史料来验证历史事实的能力,例如通过考古资料、古籍记载等来了解夏商西周的历史。
3. 历史解释:使学生能够对夏商西周的更替有一定的解释能力,理解朝代更替的原因和影响,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4. 家国情怀:通过学习我国古代的王朝更替,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对国家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1. 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更迭过程及其原因。
2.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特点。
难点:1. 夏朝的建立与灭亡的具体过程和原因。
2. 商朝的兴衰及其原因。
3. 西周王朝的制度建设及其影响。
解决办法:1. 对于重点内容,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结合地图、图片等资料,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更迭过程。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各个朝代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特点。
2. 对于难点内容,可以通过史料实证的方式,引导学生查阅相关史料,深入了解夏朝的建立与灭亡、商朝的兴衰以及西周王朝的制度建设。
【教学方案】夏商周的更替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夏朝的建立和灭亡;(2)了解商朝的建立和灭亡;(3)了解周朝的建立和灭亡;(4)掌握夏商周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夏商周更替的原因;(2)运用地图、图片等资料,直观地展示夏商周时期的地理分布;(3)学会运用历史知识,对历史事件进行评价和分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2)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3)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夏朝的建立和灭亡;(2)商朝的建立和灭亡;(3)周朝的建立和灭亡;(4)夏商周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
2. 教学难点:(1)夏商周更替的原因;(2)夏商周时期的地理分布;(3)对夏商周时期的评价和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夏商周时期;(2)利用多媒体展示夏商周时期的地图,引起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夏朝的建立和灭亡;(2)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商朝的建立和灭亡;(3)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周朝的建立和灭亡。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夏商周更替的原因;(2)全班交流:分享各小组的合作探讨成果;(3)教师点评:总结学生探讨的结果,给出自己的观点。
4.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夏朝的建立和灭亡的过程及原因;(2)详细讲解商朝的建立和灭亡的过程及原因;(3)详细讲解周朝的建立和灭亡的过程及原因;(4)讲解夏商周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
5. 课堂练习:(1)学生完成教材后的练习题;(2)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6. 课堂小结:(1)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强调夏商周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
四、课后作业1. 学生完成教材后的课后作业;2. 学生编写一篇关于夏商周更替的短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夏商周的更替教案
夏商周的更替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夏商周三代的历史背景和特点;2.掌握夏朝、商朝、周朝的基本历史事件、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3.理解夏商周三代更替的原因及其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夏商周三代的基本特点和历史事件;2.理解夏商周更替的原因及其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发展中夏商周三代更替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对于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认识和研究兴趣。
2.讲授(30分钟)(1)夏朝a.介绍夏朝建立时间:公元前2070年左右;b.介绍夏朝建立者:禹;c.讲述夏朝政治制度:以世袭制为主要特征,王权至高无上;d.讲述夏朝文化特点:先进农业技术、青铜器文化等。
(2)商朝a.介绍商朝建立时间:公元前16世纪初;b.介绍商朝建立者:汤;c.讲述商朝政治制度:以王权为核心,设立官职,区分贵族和平民;d.讲述商朝文化特点:青铜器文化、甲骨文等。
(3)周朝a.介绍周朝建立时间:公元前1046年左右;b.介绍周朝建立者:周武王;c.讲述周朝政治制度:以封建制为主要特征,设立诸侯国,实行分封制度;d.讲述周朝文化特点:礼乐文化、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等。
(4)夏商周更替的原因及其影响a.夏商更替的原因:夏代统治阶级腐败、自然灾害等;b.商周更替的原因:商代统治阶级腐败、内部矛盾激化等;c.夏商周更替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影响。
3.互动探究(20分钟)(1)小组合作研究夏商周三代各自的历史事件、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并总结出各自的特点;(2)小组展示研究成果,全班进行讨论和交流。
4.归纳总结(10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夏商周三代的基本历史事件、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2)引导学生思考夏商周更替的原因及其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影响。
5.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夏商周三代历史事件、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并分析夏商周更替的原因及其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影响的文章。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中国古代历史中夏、商、周三代王朝的相互更迭;2.了解夏、商、周三代王朝的社会制度;3.能够分析夏、商、周三代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教学内容】一、情境导入1.学生通过观察图片,猜测图片所代表的历史时期。
2.学生通过阅读史料梳理古代中国的王朝更替,初步认识夏商周三代的王朝。
二、讲授1.夏、商、周三代王朝的相继出现和更替。
2.夏、商、周三代王朝的社会制度。
3.夏、商、周三代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变化。
三、讲解分析1.夏、商、周三代王朝的相继出现和更替带领学生分析夏、商、周三代的出现顺序以及相互之间的更替关系,初步了解中国古代王朝的历史演变。
2.夏、商、周三代王朝的社会制度带领学生认识三代王朝的政治权力与家族关系的关联;初步了解周王朝的封建制度和等级制度。
3.夏、商、周三代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变化带领学生分析三代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变化,初步掌握古代中国历史的发展轨迹。
四、讨论1.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围绕夏、商、周三代王朝的出现和更替展开讨论,互相交流想法和看法。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建立思辨意识,进行讨论研究,追求深度理解。
五、练习1.使用时间轴表现出夏、商、周三代的出现和更替关系,并简单注释关键事件和人物。
2.让学生根据课堂讲授,分别列举出夏、商、周三代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变化。
六、总结1.对课堂内容进行回顾,强调夏、商、周三代王朝的社会制度;2.指导学生深入思考古代中国历史的总体趋势,探究中国历史的发展轨迹。
【教学评估】1. 课堂检测。
2. 作业。
3. 课后测试。
【教学参考】1.《历史》七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2.中华历史文化教育网。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 观察图片,猜测历史时期通过放映古代建筑、器物、服饰等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图片所代表的历史时期和文化特征。
2. 阅读史料,初步认识夏商周三代的王朝让学生对《史记》中的关于夏商周王朝的内容进行阅读,并结合讲解,初步认识三代王朝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变化。
夏商周的更替教案
夏商周的更替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禹传启,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夏朝建立的时间、国家机构;夏桀的暴政;商汤灭夏;盘庚迁殷;商朝统治区;武王伐纣的经过、性质;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及作用;国人暴动,西周的灭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抒发感想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制作比较表、分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夏朝奴隶制国家建立的讲述帮助学生认识到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夏朝的建立,西周分封制。
难点:西周分封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通过观看这个视频,我们知道商纣王是被周武王所灭,那大家知道其中的缘由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段历史来一探究竟,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新的一课《夏商周的更替》。
二、自主学习齐读学习目,带着这节课的任务进行自学,用比一比抢答环节检查学生自学情况三、讲授新课(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教师:从刚刚的竞赛环节可以看出同学们都自学得很好,在前面的课程我们学过了尧舜禹的禅让。
说的是尧年老时,把位置让给了德才兼备的舜。
舜年老时,又用同样的方法把位置让给了治水有功的禹。
而禹在公元前2070 年建立了夏王朝把都城修建在阳城,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禹最初想传位于伯益,但他死后他的儿子启凭借强大的势力继承了他的位置,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合作探究一; 何为公天下,何又为家天下,下面请同学们看到这一则材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礼记? 礼运》问题:材料中天下为家的“家”指的是什么?过渡:教师:从材料中可见启继禹位,使天下为公的原始社会进入天下为私的阶级社会,由“大同”进入“小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出现。
合作探究二:1. 为什么说夏朝是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有什么意义学生讨论回答:讲解:夏朝经历了400 多年,夏桀是夏王朝最后一个国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夏商周的更替教案
夏商周的更替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夏商周更替的基本史实,包括重要事件、人物和时间。
理解夏商周更替的原因和影响。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和总结历史规律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讲述、讨论、图表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培养学生运用史料进行论证和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到朝代的更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夏商周更替的过程和重要事件。
夏商周更替的原因。
2、教学难点理解夏商周更替所反映的历史发展规律。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史料分析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与夏商周时期相关的文物图片或历史故事,如大禹治水、封神演义等,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1、夏朝的建立与灭亡(1)夏朝的建立约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了夏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2)夏朝的统治夏朝的统治中心在今河南中西部、山西南部一带。
夏朝修筑了城堡、宫殿,建立了政府机构,组建军队,并制定了刑法,设置了监狱。
(3)夏朝的灭亡夏朝的最后一个国王桀,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他在位期间,荒淫无道,百姓怨声载道。
约公元前 1600 年,商汤起兵灭夏,夏朝灭亡。
2、商朝的兴衰(1)商朝的建立约公元前 1600 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定都亳。
(2)商朝的迁都商朝前期曾多次迁都,直到盘庚迁殷后,都城才稳定下来。
此后,商朝的统治区域不断扩大,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3)商朝的政治制度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内服是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
(4)商朝的灭亡商朝的最后一个国王纣,也是一个暴君。
他好酒淫乐,滥用酷刑,残害百姓。
公元前 1046 年,周武王率领军队在牧野之战中打败商军,商朝灭亡。
3、西周的建立与衰落(1)西周的建立公元前 1046 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初中历史《夏商周的更替》教案
初中历史《夏商周的更替》教案课题:夏商周的更替教材:初中历史教材学习目标:1. 了解夏商周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2. 理解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3. 掌握夏商周三代的重要历史事件和造就;4. 分析夏商周更替的原因和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夏商周的政治、经济、文化与特点。
难点:分析夏商周更替的原因和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视频或问题引入夏商周更替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夏朝的兴起与衰亡(15分钟)1. 讲解夏朝的建立和发展;2. 介绍夏朝的政治制度、社会结构和经济特点;3. 总结夏商周的重要历史事件和造就。
三、学习商朝的兴盛与衰亡(15分钟)1. 讲解商朝的兴起和繁荣;2. 分析商朝的政治制度、社会结构和经济特点;3. 总结商朝的重要历史事件和造就。
四、学习周朝的兴起(15分钟)1. 介绍周朝的建立和发展;2. 讲解周朝的政治制度、社会结构和经济特点;3. 总结周朝的重要历史事件和造就。
五、夏商周更替的原因与意义(15分钟)1. 分析夏商周更替的原因;2. 总结夏商周更替的意义。
六、课堂小结(5分钟)通过复习、提问或讨论的方式,巩固学生对夏商周更替的理解。
七、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夏商周更替的小论文,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教学反馈】教学内容:夏商周的更替教学时间:1课时学生反馈:学生对夏商周的更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历史课程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以上为初中历史《夏商周的更替》教案范本,供教师们参考借鉴,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
夏商西周的更替教案
夏商西周的更替教案第一章:夏朝的兴起与衰落1.1 教学目标了解夏朝的建立背景和夏禹的主要事迹。
理解夏朝的兴衰原因。
掌握夏朝的历史地位和文化特点。
1.2 教学内容夏朝的建立背景:炎黄战蚩尤,华夏族的形成。
夏禹的主要事迹:治水成功,建立夏朝。
夏朝的兴衰原因:内部矛盾,外部侵略。
夏朝的历史地位和文化特点: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初步的封建制度,夏禹的传说和崇拜。
1.3 教学活动讲述夏朝的兴起和夏禹的事迹,引导学生理解夏朝的历史地位。
分组讨论夏朝的兴衰原因,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
展示夏朝的文化特点,如夏禹的传说和崇拜,让学生了解夏朝的文化遗产。
第二章:商朝的兴起与变革2.1 教学目标了解商朝的建立背景和商汤的主要事迹。
理解商朝的变革原因。
掌握商朝的历史地位和文化特点。
2.2 教学内容商朝的建立背景:夏朝的衰落,商部落的兴起。
商汤的主要事迹:推翻夏朝,建立商朝。
商朝的变革原因:政治腐败,民众疾苦。
商朝的历史地位和文化特点: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完善的封建制度,商汤的传说和崇拜。
2.3 教学活动讲述商朝的兴起和商汤的事迹,引导学生理解商朝的历史地位。
分组讨论商朝的变革原因,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
展示商朝的文化特点,如商汤的传说和崇拜,让学生了解商朝的文化遗产。
第三章:西周的兴起与繁荣3.1 教学目标了解西周的建立背景和周武王的主要事迹。
理解西周的繁荣原因。
掌握西周的历史地位和文化特点。
3.2 教学内容西周的建立背景:商朝的衰落,周部落的兴起。
周武王的主要事迹:推翻商朝,建立西周。
西周的繁荣原因:分封制的实施,农业生产的发展。
西周的历史地位和文化特点: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朝代,完善的封建制度,周武王的传说和崇拜。
3.3 教学活动讲述西周的兴起和周武王的事迹,引导学生理解西周的历史地位。
分组讨论西周的繁荣原因,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
展示西周的文化特点,如周武王的传说和崇拜,让学生了解西周的文化遗产。
第四章:夏商西周的更替与历史意义4.1 教学目标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过程。
【教学方案】夏商周的更替教案
一、【教学方案】夏商周的更替精品教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夏商周的更替过程,理解夏商周时期的制度和社会结构,掌握夏商周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历史、探索历史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夏商周的更替过程,夏商周时期的制度和社会结构,夏商周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2. 教学难点:夏商周时期的制度和社会结构,夏商周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和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夏商周的更替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夏商周时期的制度和社会结构,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夏商周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夏商周时期的文物图片,引起学生对夏商周时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夏商周的更替过程,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3.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夏商周时期的制度和社会结构,并在班级内进行分享。
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夏商周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夏商周时期的制度和社会结构,反思夏商周时期的意义和影响,并进行课堂小测。
六、教学内容:夏商周的更替过程(续)1. 夏朝的衰落与商朝的建立:让学生了解夏朝的衰落原因,商朝的建立过程,以及商汤的主要事迹。
2. 商朝的兴衰:让学生掌握商朝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如盘庚迁都、武丁中兴等,以及商朝的衰落原因。
七、教学内容:商朝时期的社会制度与文化1. 商朝的制度:让学生了解商朝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以及商朝的统治特点。
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案
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案一、课题名称《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二、课程课时1课时三、教材内容分析教材主要阐述了夏、商、西周三个王朝的建立、发展、鼎盛与衰亡的过程。
通过对这三个王朝的介绍,呈现了早期国家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发展概况,包括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国家机构的建立、青铜文明的发展以及分封制等重要内容。
四、核心素养目标1.唯物史观:认识到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如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的转变。
2.时空观念:明确夏、商、西周在历史长河中的先后顺序以及其所处的大致时间范围。
3.史料实证:通过分析历史文献、考古发现等资料,了解夏商西周时期的历史事实。
4.历史解释:能够解释世袭制、分封制等重要制度的内涵和意义。
5.家国情怀:从古代王朝的兴衰中汲取经验教训,增强对国家发展的关注。
五、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夏、商、西周的建立与灭亡过程。
分封制的内容和影响。
2.教学难点理解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历史意义。
深入分析分封制对西周统治的作用以及其弊端。
六、课的类型及主要教学方法1.课的类型:新授课。
2.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史料分析法、讨论法。
七、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5分钟)教学环节:展示大禹治水和启继位的图片。
教师活动:“同学们,我们先来看这两张图片,一张是大禹治水,一张是启继位。
大禹治水大家都比较熟悉,而启的继位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图片,思考两者之间的联系。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对早期国家形成的兴趣。
目标达成预测:学生能够对夏商西周时期的历史产生好奇,顺利进入学习状态。
2.夏朝的建立与灭亡(15分钟)教学环节:结合课本内容讲解夏朝的建立和世袭制。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看到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禹治水有功,威望大增,他死后,启继承了他的位置,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那世袭制有什么特点呢?”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本后回答,“世袭制就是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2024年秋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案)
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案一、新课标标准知道具有奴隶制特点的夏、商、西周王朝的建立与发展,了解西周分封制等重要制度。
二、内容分析国家的出现,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夏、商、西周是中国早期国家的发展时期。
商朝和周朝,国家地域扩大。
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国家统治者建立了统治人民的机构、军队,制定了法律和制度。
这些制度和世袭制、分封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内容。
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反映了朝代兴衰的规律。
三、教学目标1.了解夏商周三代更替的相关史事,掌握西周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及作用。
(时空观念、唯物史观)2.通过夏商周的更替认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
(家国情怀)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设计意图:回顾旧知,引入新知。
(二)讲授新课1.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1)教师活动阅读教材P22,概况夏朝建立的相关史实。
(2)学生活动(3)教师活动想一想世袭制与禅让制有什么区别?(4)学生活动(3)教师活动阅读课本,思考二里头文化遗存,反映出怎样的信息。
(4)学生活动①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②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发展水平。
2.商朝的统治(1)教师活动商朝的建立与统治(2)学生活动①商王汤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使商朝很快走向强盛。
②商朝为巩固统治,增强军力,设置监狱,制定酷刑,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3)教师活动首都是国家的中心,为什么要多次迁都?古我先王将多于前功,适于山,用降我凶,德嘉绩于联邦。
今我民用荡析离居,罔有定极。
——《尚书·盘庚》自中丁以来,废适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乱,于是诸侯莫朝。
——《史记·殷本纪》(4)学生活动自然灾难;王室争夺权力。
3.西周的兴衰(1)教师活动阅读教材P26,梳理关于西周分封制的基本概况?(2)学生活动①目的:巩固统治②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③权利与义务:义务:政治上:听命天子,朝觐述职;军事上: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经济上:交纳贡赋。
夏商周的更替的教案
夏商周的更替的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识记要求学生了解夏、商、周三代更替的大致过程,包括盘庚迁殷、牧野之战、分封制、宗法制及东周建立等基础知识。
2.能力培养①通过对甲骨文的辨认,激发学生探寻古文字的兴趣,引导学生懂得可通过考古材料来了解历史。
②指导学生制作夏、商、周三代比较表和家庭亲属世系表,培养综合、归纳能力和实践能力。
③比较商朝和西周灭亡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①夏、商、周的灭亡说明昏庸、暴虐的统治注定要失败。
②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的重要制度,其对西周政治等级制度和稳定社会起了一定的作用,并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
教学要点:1.重点分封制和宗法制2.难点分封制在西周有助于稳定统治秩序,而在后世中央集权制下又成为离心因素;宗法制的具体内容及其对后世的正负两方面影响,这些都是初一学生较难理解、掌握的。
教学分析:1.夏、商、周的更替①简要说明夏、商、周三代对后世的影响,同时向学生交代“公元”、“公元前”、“公元后”、“世纪”等基本概念。
②夏朝作为中国第一个王朝,其主要标志是“家天下”取代“公天下”。
帮助学生理解,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公天下”转化为“家天下”是历史的进步。
2.周的分封制和守法制①宗法制思考西周实行宗法制的原因,大宗和小宗的关系,使学生辩证地看待宗法制的历史作用,进一步突出教材的重点。
②“宗法制示意图”和《汉书食货志》的有关记载,加深对西周宗法制的理解。
③“家庭亲属世系示意图”制作家庭亲属世系表,以增进家庭亲情关系,并培养实践能力。
3.西周的灭亡①本目不是教学重点,只需帮助学生弄清从西周到东周的历史发展线索。
西周末年政局动荡不安,而幽王还在演出“烽火戏诸侯”的闹剧,周王昏庸、诸侯离心离德、周边少数民族尤其是犬戎日崛起,皆成为西周灭亡的原因。
②启发学生回忆史书、小说、电影中的商纣王、妲已、周武王、姜太公、周幽王褒姒等较熟悉的历史人物,比较商朝与西周灭亡的原因的共同点,明白统治者的品行和统治政策,与国家兴亡的密切关系。
夏商周的更替教案
夏商周的更替教案夏商周的更替教学设计教案一★〖教材分析〗教材地位: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及结构:本课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在夏商西周时期,最高统治者维护自己和本阶级统治的手段以及当时的社会阶级状况,是学生了解夏商西周时期社会与国家概貌的极其重要的一课,对以后历史知识的学习与理解也有很大帮助。
本课内容共分为三个子目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把握这三目的不同侧重点和内在联系,才能有助于学生了解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的概貌,并能对西周的社会网络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教学重点: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过程,找出商代夏,西周代商的杨同原因,并讨论有何历史启示。
教学难点:区分禅让制与王位世袭制,初一学生对这些政治理论问题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
★〖学情分析〗:本课内容跨三个朝代,知识点多且比较琐碎,但内容浅显,学生容易了解和接受,能力目标较低。
★〖课程标准〗知识与能力:简述夏朝建立、商汤灭夏、商朝建立、盘庚迁都、武王伐纣、西周建立、西周灭亡等基本史实;知道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了解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顺序;归纳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原因并能概括其相似之处。
过程与方法: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再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并使学生初步学会归纳,概括,比较等学习方法;学生通过讨论"夏,商灭亡的原因",促使其养成主动探索问题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夏朝的学习,知道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而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学生通过分析夏、商、西周灭亡的史实,初步懂得"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或“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进而联系自身实际学会如何做人;了解夏、商、西周大量精美文物、历史遗迹,树立保护文物、爱护文化遗产的意识;了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奴隶和平民的艰苦劳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先前学习的传说时代我们祖先的艰辛劳动,反映了我国从人类起源到迈向文明经历了曲折而漫长的历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夏商周的更替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的基本历史事实;2.知道建立夏朝的意义。
3.了解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内容并展开讨论,理解和掌握历史史实;2.通过课堂总结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历史知识,并初步学会分析历史事实所蕴含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夏商周的更替使学生能初步认识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通过对夏商周的文明进程使学生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国之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努力学习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夏朝的建立,西周分封制。
2.难点:西周分封制。
教学准备1.相关图片、素材;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多媒体播放《三字经》片段(先配音):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3.师:这段文字描写的是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与发展。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后继的商王朝和周王朝,国家的地域更为扩大,建立了各项制度,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化。
夏、商、周三朝是怎样更替的?西周时期建立了什么样的制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段历史。
多媒体展示课题:夏商周的更替二、学习新课1.学生预习学生根据阅读提纲边看书边思考问题边在书上圈划。
多媒体展示阅读提纲:①夏朝的建立者是谁?建立时间是什么时候?都城在哪里?夏朝的最后一个君王是谁?建立夏朝有什么意义?②商朝的建立者是谁?建立时间是什么时候?都城在哪里?商朝的最后一个君王是谁?③西周的建立者是谁?建立时间是什么时候?都城在哪里?武王伐纣的关键性战役是什么?④西周分封制的内容是什么?分封制有什么作用?2.讨论交流,解决问题(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活动1】1.阅读第一段和右边的《材料研读》,讨论:“公天下”和“家天下”是什么意思?夏朝的建立者是谁?建立时间是什么时候?都城在哪里?夏朝的建立有什么意义?①多媒体展示《材料研读》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教师讲解:公天下:天下是公众的;君王之位,由贤能之人担任,这是原始社会的禅让制。
建立在原始的生产力及其低下的原始社会的基础上。
家天下:天下是君王一家人的,君王之位代代相传,这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的君王世袭制。
原始社会后期,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产品有了剩余,君王把生产品据为己有,君王世袭制和私有制就产生了。
②学生阅读第一段并回答第二个问题后,教师用多媒体展出:夏朝由禹建立,建立时间大约为公元前2070年,都城为阳城。
禹传位于启,“世袭制”取代“禅让制”,从此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
③学生从第一段找出相应的句子回答第三个问题。
生:夏朝建立了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
此外,还制定了历法,称为“夏历”。
师: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制定历法,象征着国家的产生。
多媒体展示:建立夏朝的意义: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早期的国家产生,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2.观看“二里头遗址宫殿复原图”及出土的玉器、乐器、青铜器图片,说一说:你有什么感想?教师多媒体展示上述图片,学生观看后回答上述问题生:这些图片中的物品说明了我国在夏朝时的手工业已经很发达了,有了早期的金属冶炼技术。
师:这也反映了夏朝时代丰富灿烂的文化,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是富有智慧的,也说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国之一。
多媒体展示:夏朝丰富灿烂的文化,说明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国之一。
3.夏朝最后一个君主是谁?结合课文,你能说说夏朝为什么会灭亡吗?①多媒体展示《相关史事》:夏桀是一个奢侈而暴虐的君主,他搜刮民财,建造华丽的宫殿,终日饮酒作乐,引起民众的强烈不满。
②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夏朝灭亡的原因的一段话后回答:生:夏朝最后一个国君是桀。
夏朝经历400多年,到夏王桀在位时期,国力衰弱。
桀不修德政,统治残暴,用暴力伤害百姓,引起民众的反抗。
多媒体展示:商桀不修德政,统治残暴,用暴力伤害百姓,引起民众的反抗,最终导致商朝灭亡。
(二)商汤灭夏【活动2】1.商朝的建立者是谁?建立时间是什么时候?都城在哪里?生:商朝由汤建立,建立时间为公元前1600年,都城为亳。
2.商朝是怎样强大起来的?商朝为什么多次迁都?它是怎样衰败的?生1:商王汤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使得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生活相对安定。
盘庚迁都到殷后“行汤之政”,保持了相对稳定,商朝兴盛了很长一段时间。
生2:商朝迁都的原因是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生3:商朝的衰败一是因为长期对外征战,耗费国力;二是因为君王贪图享乐,对百姓进行残暴统治,如商纣王修建豪华宫殿,对百姓征收繁重的赋税,施用酷刑,残害人民,社会各种矛盾激化,最终导致商朝灭亡。
多媒体展示:商朝初期的统治者能任用贤才,注重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所以国家就会兴盛;而商朝后期的商纣,实施暴政,所以走向会衰败。
(三)武王伐纣【活动3】1.西周的建立者是谁?是什么时候建立的?当时的都城在哪里?生:周武王。
公元前1046年。
镐京。
多媒体展示:周武王灭商的背景是商朝的政治混乱,灭商时间是公元前1046年,建都镐京。
关键性战役是牧野之战。
多媒体展示牧野之战图。
3.议一议: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由此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①多媒体展示图片,依次出现字幕:A.戴枷奴隶陶俑——奴隶待遇B.商代铜爵——贵族待遇②多媒体展示《相关史事》,学生阅读,并在课文中找出句子后回答。
相关史事:据《史记·殷本纪》记载,商纣荒淫无道,聚众作乐,“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作长夜之饮。
成语“酒池肉林”,形容穷奢极欲,其典故就出在此。
生:商纣的荒淫无度,残暴统治导致国力衰败,激起了奴隶和平民的不满与反抗;武王伐纣,深得民心,又加之武王能重用人才,联合周边小国、部落,抓住了作战时机。
所以,武王伐纣一定会取得胜利。
多媒体展示:周武王深得民心,而商纣失去民心,所以武王伐纣一定会胜利。
(四)西周的分封制【活动4】1.西周的分封制的内容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但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定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周代的贵族等级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这就是西周的分封制。
师:多媒体展示西周分封制的贵族等级图。
生:根据等级图,在书上填写贵族的不同等级。
多媒体展示:分封制的实质——确立了西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
2.为什么西周要实行分封制?西周的分封制有什么作用?有何缺点?生1:商朝长期对外征战,控制范围不断扩大;朝代每更替一次,地域就增大一次,到西周时已拥有广阔的地域。
生2:分封制稳定了周初的政治局面,巩固了所管理的地域。
多媒体展示:分封制的作用:稳定周初政治局面,巩固疆土。
4.西周为什么会被犬戎族所灭?生:西周后期,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
到周幽王时,朝政腐败,社会各种矛盾激化,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犬戎族所灭。
三、课堂总结1.看书填表:2.总结一下: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兴亡的共同原因兴:统治者任用贤才,发展生产,老百姓生活安定。
亡:不施仁政,残暴统治。
【知识拓展】读下面一段文字,说说你对夏周商朝这段历史有什么更深刻的认识?多媒体展示:安阳殷墟殷墟位于今河南安阳,原本商王是盘庚迁徙后的都城,直至商朝灭亡,共经历了250多年。
银豆有大型宫殿和宗庙建筑,还有商王和奴隶主的墓葬区,目前共发现13座王陵和1400多个祭祀坑,都城内有专门铸造铜器、制造玉器的作坊,说明当时手工业很发达。
殷墟还出土大量的铜器、玉器、石器,其中有武器、装饰品等,而最著名的当属大量刻有文字的甲骨。
生:通过这段文字,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我们中华民族是富有智慧的伟大民族,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国。
师;我们要热爱祖国,树立远大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学习,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堂检测】1.下列内容中,标志着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是( D )A.商汤灭夏B.禹建立夏朝C.舜传位给禹D.禹传位于启2.商朝被后世称为殷朝,下列事件中,与此有关的是( C )A.商汤伐夏B.牧野之战C.盘庚迁都D.武王伐纣3.下列人物中不是西周王朝的是( A )A.周文王B.周武王C.吕尚D.周公4.“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说明这句话正确的历史事件是( A )A.国人暴动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C.实行分封制D. 盘庚迁都5.西周分封制贵族等级图中的贵族等级从上至下依次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6.建立夏朝的意义是我国产生了第一个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7.夏朝建立了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还制定了历法,称为“夏历”。
8.商朝的建立者和最后一个君主分别是汤和纣。
9.武王伐纣的关键性战役是牧野之战。
10.“二里头遗址”中的文物中,哪些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哪些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进程?(学生根据课本回答即可)12.请你谈谈夏商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