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西周的更替教案

合集下载

夏商西周的更迭教学教案

夏商西周的更迭教学教案

夏商西周的更迭教学教案第一章:夏朝的兴起与衰落1.1 教学目标了解夏朝的建立背景和传说中的首任君主大禹。

认识夏朝的社会结构和治理特点。

探讨夏朝的衰落原因。

1.2 教学内容夏朝的起源与大禹治水传说。

夏朝的社会组织、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

夏朝的衰落过程及其原因。

1.3 教学活动讲述大禹治水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夏朝的建立。

分组讨论夏朝的社会结构和政治制度,让学生深入了解夏朝。

分析夏朝衰落的原因,引导学生思考历史发展的规律。

第二章:商朝的崛起与更迭2.1 教学目标认识商朝的建立背景和商汤的革命。

理解商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

探讨商朝的更迭过程及其原因。

2.2 教学内容商朝的建立背景和商汤的革命。

商朝的政治制度、宗教信仰和文化特点。

商朝的更迭过程及其原因。

2.3 教学活动讲述商汤的革命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商朝的建立。

分析商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让学生深入了解商朝。

探讨商朝的更迭过程及其原因,引导学生思考历史发展的规律。

第三章:西周的开创与繁荣3.1 教学目标了解西周的建立背景和周文王、周武王的贡献。

认识西周的政治制度、社会结构和军事制度。

理解西周的文化特点和影响。

3.2 教学内容西周的建立背景和周文王、周武王的贡献。

西周的政治制度、社会结构和军事制度。

西周的文化特点和影响。

3.3 教学活动讲述周文王、周武王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西周的建立。

分析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让学生深入了解西周。

探讨西周的文化特点和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历史发展的规律。

第四章:西周的衰落与东周的开启4.1 教学目标认识西周的衰落过程和原因。

理解东周的开启背景和特点。

西周的衰落过程和原因。

东周的开启背景和特点。

4.3 教学活动分析西周的衰落过程和原因,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发展的复杂性。

讲述东周的开启背景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历史的发展趋势。

第五章:夏商西周更迭的历史启示5.1 教学目标总结夏商西周更迭的历史启示。

5.2 教学内容夏商西周更迭的历史启示。

2.4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

2.4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
最后,夏商西周王朝都经历了从兴盛到衰败的过程,反映了古代王朝周期律的特点。
3.夏商西周王朝更替的历史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谈谈你的看法。要求字数在200-300字之间。
示例答案:
夏商西周王朝更替的历史给我启示,首先是王朝的兴衰有其内在的规律性。王朝的兴起往往伴随着英明的君主、良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的稳定,而王朝的衰败则往往是因为内部的政治斗争、腐败和外部侵扰等因素。
示例答案:
夏商西周王朝的国家制度主要是封建制度,这种制度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长期存在并发展。封建制度的特点是君主拥有绝对的权力,通过分封制度将土地和权力授予贵族和功臣,以维护国家的稳定和统治。
古代中国国家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是为了维护社会的秩序和稳定,保障人民的利益和福祉。通过国家制度,君主和政府能够对社会进行有效的管理和调控,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②夏商西周王朝共性分析
-封建制度:夏商西周王朝都采用了封建制度作为国家制度的基础。
-农业为主:社会生产都以农业为主,农业生产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和进步。
-文化特点:都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基础,如文字的创造和使用、礼制的建立等。
-兴衰规律:都经历了从兴盛到衰败的过程,反映了古代王朝周期律的特点。
③历史启示与思考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故事和人物较为感兴趣,尤其是那些具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事件。学生在学习历史时,更倾向于通过故事来理解历史,因此,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史实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思维活跃,有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和深度还有待提高。在学习风格上,学生偏爱互动和参与式学习,希望能够通过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参与到课堂中来。
2.分析夏商西周王朝的共性,包括国家制度、社会生产、文化特点等方面。要求字数在200-300字之间。

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案

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案
(3)战役结果:商军倒戈,周军占领商都,商朝灭亡。
(4)性质:奴隶主贵族反对暴政的正义战争
3.西周的建立
(1)建立时间:公元前1046年
(2)建立者:周武王
(3)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
(4)重大事件:牧野之战、分封制、国人暴动
4.西周分封制
(1)出示图片:夏商周三朝版图的变化呈现怎样的特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课后反思:
二次备课
展示图片,学生观察
二次备课
展示图片,学生理解。
观察夏商形势图,指出商朝的都城;并说说商朝相比于夏朝有何变化。
二次备课
二次备课
学生了解烽火戏诸侯的历史典故。
为了巩固周王室的统治,周公旦“制礼作乐”,制定了一套严密的礼乐制度,包括严格区分君臣、父子、夫妻等身份和亲疏、尊卑、贵贱等地位的礼仪,以及与这些礼仪相配套的乐舞。例如,青铜鼎的使用数量有严格的区分,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
四、师生共同小结
五、拓展思维:
问题思考:夏商周的兴起和灭亡有哪些共同点?从中得到的启示。
学生理解助纣为虐的含义。
(三)西周的兴衰
1.周人的兴起与西周建立
背景:商朝晚期,分布陕西渭水流域周原一带的周人,以农业立国,不断拓展疆土,发展迅速,成为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对商朝的统治构成严重挑战。周文王在吕尚等人辅佐之下,积极作灭商的准备。
2.武王伐纣(牧野之战)
(1)时间:公元前1046年
(2)决战地点:牧野
(4)商的势力:商朝对方国的统治取决于商朝的实力,一旦国势衰微,对诸侯的控制力则会下降,地方的自主性较强,统治不稳定。
3.商朝的衰亡
(1)商朝后期,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奴隶主贵族更加腐朽。末代商王纣继位后,军事上连年征伐,耗费国力;经济上横征暴敛,政治上施行严刑峻法,导致民不聊生。

4《夏商西周的更迭》教案

4《夏商西周的更迭》教案

4《夏商西周的更迭》教课设计教课目的:(一)知识与技术:认识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掌握夏代的成立、商汤灭夏、商朝成立、盘庚迁殷、武王伐纣、西周成立、西周的消亡等基本知识,认识夏、商、西周三朝的更替次序;归纳夏、商、西周三朝消亡的原由并归纳其相像之处。

(二)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指引和启示下,经过阅读历史故事和独立思虑,对历史史实进行归纳和总结,形成较为系统、完好的知识脉络;经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激发学生研究性学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学会沟通,学会集作。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学习,认识我国积厚流光的历史,进而产生强烈的民族骄傲感;经过学习夏、商、西周消亡的史实,理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认识夏、商、西周大批精巧文物、历史古迹,建立保护文物、爱惜文化遗产的意识;认识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人民的艰勤劳动,人民民众是历史的创建者。

学情剖析:教课要点、难点:要点:归纳夏、商、西周三朝消亡的原由并归纳其相像之处,培育学生的剖析和归纳能力。

难点: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进度。

方法打破:借助丰富生动的历史故事,显现、演绎夏商西周的更迭过程。

让故事激发学生兴趣,使知识生动化、形象化,加深学生的认识与理解。

难点问题,小组议论、教师解说相联合,重在学生的合作研究,鼓舞学生勇敢思虑、勇敢表达。

能想、敢说,在沟通中理解和运用知识。

教法与学法导航:本课时所使用的教课方法有:故事法、叙述法、阅读指导法、图示剖析法等。

学习方法有:学生疏组研究法、自主研究法、对照归纳法等。

教课准备:(一)教师准备1.仔细剖析学情,认识学生对本课知识的认知水平易具备的能力,在此基础上确立相应的教课目的、教课重难点、教课方法等。

2.查阅有关书本、网站,采集与本课有关的故事资料,并加以整理。

3.制作多媒体课件。

(二)学生准备学生自主预习,并利用网络等有效门路采集与本课有关的知识信息,丰富和拓宽自己的历史视线。

教课过程:导语设计: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就是一朵朵跳跃的浪花。

七年级历史夏、商、西周的兴亡教案范文

七年级历史夏、商、西周的兴亡教案范文

七年级历史夏、商、西周的兴亡教案范文七年级历史夏、商、西周的兴亡教案范文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夏、商、西周的建立及其更替的基本史实和西周分封制的简况。

2、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初步培养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历史进程、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和初步理清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认识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激发爱国热情。

【重难点】重点:夏朝的建立、西周分封制。

难点:理解西周分封制;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课前预习】一、夏朝的兴衰1、夏朝建立者是,其统治的中心在和一带,定都,历时400年而亡。

2、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的产生,从此“公天下”变为“家天下”,制代替了禅让制。

3、夏朝的国家机构,是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因此它的性质是国家。

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4、商朝的建立时间是,建立者是。

5、商朝几经迁都,一直到迁都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后人又称商朝为朝。

6、前年,周军通过战役灭商,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其灭亡时间是。

7、牧野之战交战双方是:8、重要大臣:9、夏朝亡国之君:,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看P18图:桀把人当坐骑)三、西周的分封制10、西周为巩固其统治,采取制度。

【合作探究】1、夏朝开始的“家天下”现象,后世在中外历史上曾广泛存在。

你能举出一两个例子吗?(P17动脑筋)2、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P20动脑筋)3、看P21地图:周初形势图,找出各诸侯国分布的地点。

4、看P21图:西周等级示意图(分封制),标出各级的身份(P22活动与探究2)【达标测评】一、选择题1.下列内容中,标志着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是( )?A.禹传位给伯益 B.禹传子家天下C.舜传位给禹D.启打败有扈氏?2.商朝被后世称为殷朝,下列事件中,与此有关的是( )?A.商汤伐夏 B.牧野之战 C.盘庚迁都 D.武王伐纣?3.常言道:“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学设计)(统编版2024)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学设计)(统编版2024)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学目标】①知道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实,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时空观念、唯物史观)②理解西周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及作用。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③通过朝代兴衰认识到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

(家国情怀、唯物史观)【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夏、商、西周的建立和灭亡。

教学难点:西周的分封制。

【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夏有禹,商有汤。

周文武,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

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

八百载,最长久。

《三字经》中共提到哪些王朝?分别存世多久?答案提示:夏、商、周;四百年、六百年、八百年。

教师指导:夏商周三代是如何更替的呢?为什么周朝存在时间要比前两个朝代更长,今天让我们走进本课,一起来了解那段历史。

环节二:整体感知1、先导阅读:阅读教材子目录,说一说本课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案提示:教师指导:尧舜禹处于原始社会晚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财产出现,贫富分化加剧,各个部落之间为了抢占资源而进行战争,战争有胜有败,就出现大量的战俘,这些战俘沦为奴隶。

于是,社会日益分裂成为两大对立的集团——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

奴隶主阶级为了防止奴隶阶级反抗,开始设置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

在这种情况下,奴隶制国家产生了。

中国开始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

环节三:新课教学(一)目标导学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1、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梳理夏朝建立的基本概况。

答案提示:教师指导:禹在涂山邀请各位诸侯召开大会,在诸侯面前手拿玉帛向天祭祀。

以奉行天命自居,表明已取得“夏后”地位,一般认为,涂山之会是夏朝建立的标志性事件。

不久后禹命各方诸侯进献金,将其铸造成九个大鼎。

这就是一言九鼎这个成语的典故。

九鼎象征着九州。

九鼎继而成为“天命”之所在,是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

2、自主学习:禹最初想传位于谁?但最终谁成为了夏朝新的继承人?他能继承王位的原因是什么?由此开创了哪一制度?答案提示:伯益、启、血缘关系、世袭制教师指导:世袭制指王位、爵号和财产按照宗族内部血缘关系世代继承。

初中历史夏、商、西周的兴亡教案优秀范文大全

初中历史夏、商、西周的兴亡教案优秀范文大全

初中历史夏、商、西周的兴亡教案优秀范文大全初中历史夏、商、西周的兴亡教案优秀范文大全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一)知识目标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对每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灭亡时间、亡国者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掌握西周分封制。

(二)能力目标学习本课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识别历史地图,合作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了解夏、商、西周更替顺序及其原因,分析得出结论:夏、商统治者的统治态度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存亡。

通过奴隶制国家与原始社会对比,分析奴隶制度的进步性。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归纳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搜集整理资料、制作示意图、编写和表演历史剧、讲故事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通过抒发感想,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制作比较表、分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容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夏、商、西周历史的学习,认识到国家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激起人民的反抗,最终推翻其统治,人民群众有权利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手段达到目的,树立民族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教学重点?夏朝的建立和西周的分封制。

?教学难点?西周的分封制以及奴隶制的进步性和残酷性。

?教学思路一、课前导学1.根据学生的特点、能力、基础水平合理分组;学生以组为单位,查阅书籍、杂志、网站,搜集有关夏、商、西周的文字、图片、及视频资料。

2.夏、商、西周朝代更替情况表格。

3.有能力、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制作相关的手抄报、课件等。

二、教学渗透1.上网查询、搜集和剪辑相关影视资料,渗透信息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2.可用多种生动活泼的文艺形式加深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总结知识要点,如编演历史短剧等以加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使文、史融为一体。

教学资源自制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导入新课。

ldquo;前面学习了原始社会的有关内容,到原始社会末期,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mdash;mdash;夏。

历史人教版7年级上(2024)第二单元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案

历史人教版7年级上(2024)第二单元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案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课程标准】知道具有奴隶制特点的夏、商、西周王朝的建立与发展,了解西周分封制等重要制度。

【重点难点】重点:1.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2.西周的分封制。

难点:西周的分封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你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吗?我国神话传说里,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她偷吃了丈夫从西王母那里求来的长生不死药,奔向了月宫。

据说嫦娥和后羿是夏朝时的著名人物。

夏朝经历了多少年?夏朝以后紧接着是哪两个朝代?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些内容。

新课探究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1.夏朝建立(1)【史料研读】材料一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大意是禹在涂山会见各部落首领,这些部落首领都带着玉、帛等礼品来朝见他。

说明此时禹的权势已经很大。

)——《左传·哀公七年》材料二古者禹死,将传天下于益,启之人因相与攻益而立启。

(大意是禹将死的时候准备传位给伯益,禹的儿子启进攻伯益,继承了统治者的位置。

)——《韩非子》材料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2)【问题探究】①禹死后启继位,使尧、舜、禹时期的哪一制度遭到破坏?说明了什么?答案提示:禅让制。

说明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②王位世袭制和禅让制有什么不同?答案提示:王位世袭制是指一个家族世世代代承袭王位,或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是一种“家天下”的制度,开始于启。

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民主推举首领的制度,开始于尧,结束于禹。

2.国家机构(1)【史料研读】材料夏朝把天下划分为“九州”进行统治,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统治者筑城郭以保护自己。

我国早期奴隶制国家机器产生了。

(2)【问题探究】我国从原始社会的氏族部落发展到奴隶制国家,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 为什么?答案提示:是社会的进步。

因为原始社会虽然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却是建立在生产力发展水平极端低下的基础之上的,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极低,生活质量很差,文化的发展极为缓慢;而在奴隶制国家中,奴隶主役使众多奴隶从事生产,使农业和手工业的更大规模的分工成为可能,从而为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文化的发展繁荣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学设计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学设计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学设计1. 引言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聊聊中国古代的三大王朝:夏朝、商朝和西周。

这几个王朝就像是一部精彩的电视剧,每个王朝都有自己的高潮和低谷。

你们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古老的故事,看看它们如何交替更替,如何影响了中国的历史。

2. 夏朝的崛起与灭亡2.1 夏朝的建立首先,我们得从夏朝说起。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后,就建立了这个王朝。

大禹可真了不起,他那一身的功劳不是盖的。

夏朝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刻,就像我们今天的“开天辟地”。

2.2 夏朝的灭亡不过,夏朝并没有一直风光下去。

说到夏朝灭亡,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有点“戏剧性”。

夏朝末期,统治者享乐成风,政治,人民的生活也是“苦不堪言”。

最后,夏朝在一场又一场的内乱中走向了终点。

你们可以想象一下,王朝的衰落就像一部大戏的谢幕,虽然令人惋惜,但历史的车轮还得继续向前滚动。

3. 商朝的兴衰3.1 商朝的兴起接下来,我们聊聊商朝。

商朝是夏朝之后的一个重要朝代,商朝的开创者是成汤。

成汤推翻了夏朝的最后一个统治者,就像是把一部老掉牙的剧本换成了新剧本。

商朝在铜器制作、文字和占卜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可以说是历史上的一大亮点。

3.2 商朝的灭亡但是,商朝也有它的低谷。

商朝晚期的统治者非常奢侈,国家财政吃紧,社会动荡不安。

商朝的最后一个君王,纣王,更是“横行霸道”,让百姓过得十分苦不堪言。

最终,商朝被周朝给替换掉了。

商朝的灭亡,就像是一个英勇的将军在最后的战斗中倒下,虽然辉煌过一时,但历史终究是要翻篇的。

4. 西周的建立与覆灭4.1 西周的建立接下来是西周。

周朝的开创者是周武王,他在经历了“牧野之战”后,彻底打败了商朝的纣王,建立了西周。

西周的建立就像是给中国古代史画上了一个崭新的开篇。

西周一开始时,政治制度比较稳定,社会也比较安定,像是给百姓带来了一段“安居乐业”的时光。

4.2 西周的灭亡不过,天有不测风云。

西周晚期,周王朝的统治也逐渐出现了问题。

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案

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案

统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素养提升教案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一、课标内容知道具有奴隶制特点的夏、商、西周王朝的建立与发展,了解西周分封制等重要制度。

二、素养目标1.唯物史观:知道国家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认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时空观念:知道夏、商、周三代更替,国家疆域不断扩大,掌握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

3.史料实证:知道考古学者发掘了夏、商、周时期的都城遗址及其大量文物,学会依靠可信史料了解和认识历史,形成重证据的意识。

4.历史解释:知道二里头遗址及其文物的发掘,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证实了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及其文明进程,学会在理解和辨析史料的基础上,形成历史认识。

归纳西周分封制的有关内容,结合文字和图片史料,概括分封制的作用。

5.家国情怀:通过理解夏、商、周朝代兴衰和更替的原因,明白人心所向是朝代更替的规律,理解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分析夏商周灭亡的原因。

【教学难点】分封制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史记·夏本纪》书影“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si)氏。

”这是《史记·夏本纪》中对禹建立夏朝的描述。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王朝的产生。

后继的商朝和西周,国家的地域更为广大,建立了各项制度,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化。

夏、商、西周三朝是怎样更替的?(二)新课探究探究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1.夏朝建立教师讲解: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禹的儿子启不接受传统举贤禅让做法,直接继承禹的王位。

“家天下”形成:从此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材料研读: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合作探究:“天下为公”和“天下为家”各指什么制度?“家”指的是什么?学生回答:天下为公:禅让制,传贤。

2-4《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案

2-4《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案

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案一、新课标标准知道具有奴隶制特点的夏、商、西周王朝的建立与发展,了解西周分封制等重要制度。

二、内容分析国家的出现,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夏、商、西周是中国早期国家的发展时期。

商朝和周朝,国家地域扩大。

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国家统治者建立了统治人民的机构、军队,制定了法律和制度。

这些制度和世袭制、分封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内容。

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反映了朝代兴衰的规律。

三、教学目标1.了解夏商周三代更替的相关史事,掌握西周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及作用。

(时空观念、唯物史观)2.通过夏商周的更替认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

(家国情怀)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设计意图:回顾旧知,引入新知。

(二)讲授新课1.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1)教师活动阅读教材P22,概况夏朝建立的相关史实。

(2)学生活动(3)教师活动想一想世袭制与禅让制有什么区别?(4)学生活动(3)教师活动阅读课本,思考二里头文化遗存,反映出怎样的信息。

(4)学生活动①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②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发展水平。

2.商朝的统治(1)教师活动商朝的建立与统治(2)学生活动①商王汤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使商朝很快走向强盛。

②商朝为巩固统治,增强军力,设置监狱,制定酷刑,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3)教师活动首都是国家的中心,为什么要多次迁都?古我先王将多于前功,适于山,用降我凶,德嘉绩于联邦。

今我民用荡析离居,罔有定极。

——《尚书·盘庚》自中丁以来,废适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乱,于是诸侯莫朝。

——《史记·殷本纪》(4)学生活动自然灾难;王室争夺权力。

3.西周的兴衰(1)教师活动阅读教材P26,梳理关于西周分封制的基本概况?(2)学生活动①目的:巩固统治②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③权利与义务:义务:政治上:听命天子,朝觐述职;军事上: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经济上:交纳贡赋。

夏商周的更替教案

夏商周的更替教案

夏商周的更替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禹传启,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夏朝建立的时间、国家机构;夏桀的暴政;商汤灭夏;盘庚迁殷;商朝统治区;武王伐纣的经过、性质;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及作用;国人暴动,西周的灭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抒发感想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制作比较表、分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夏朝奴隶制国家建立的讲述帮助学生认识到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夏朝的建立,西周分封制。

难点:西周分封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通过观看这个视频,我们知道商纣王是被周武王所灭,那大家知道其中的缘由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段历史来一探究竟,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新的一课《夏商周的更替》。

二、自主学习齐读学习目,带着这节课的任务进行自学,用比一比抢答环节检查学生自学情况三、讲授新课(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教师:从刚刚的竞赛环节可以看出同学们都自学得很好,在前面的课程我们学过了尧舜禹的禅让。

说的是尧年老时,把位置让给了德才兼备的舜。

舜年老时,又用同样的方法把位置让给了治水有功的禹。

而禹在公元前2070 年建立了夏王朝把都城修建在阳城,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禹最初想传位于伯益,但他死后他的儿子启凭借强大的势力继承了他的位置,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合作探究一; 何为公天下,何又为家天下,下面请同学们看到这一则材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礼记? 礼运》问题:材料中天下为家的“家”指的是什么?过渡:教师:从材料中可见启继禹位,使天下为公的原始社会进入天下为私的阶级社会,由“大同”进入“小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出现。

合作探究二:1. 为什么说夏朝是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有什么意义学生讨论回答:讲解:夏朝经历了400 多年,夏桀是夏王朝最后一个国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学设计

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学设计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学设计课题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学时间核心素养目标唯物史观:认识到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如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的转变。

时空观念:明确夏、商、西周在历史长河中的先后顺序以及其所处的大致时间范围。

史料实证:通过分析历史文献、考古发现等资料,了解夏商西周时期的历史事实。

历史解释:能够解释世袭制、分封制等重要制度的内涵和意义。

家国情怀:从古代王朝的兴衰中汲取经验教训,增强对国家发展的关注。

重点夏、商、西周的建立与灭亡过程。

分封制的内容和影响。

难点理解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历史意义。

深入分析分封制对西周统治的作用以及其弊端。

教法议题式教学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启发法.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时 1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白板展示图片教师提问:看到为张图片,你能得到哪些信息?教师引入新课: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所开创的王位世袭制为以后历代王朝承袭。

继夏朝而起的商朝,创造了以青铜器、甲骨文为显著标志的文明成就。

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的成熟阶段,统治者实行分封制,通过各级贵族维系国家的统治。

进入春秋战国后,各诸侯国之间的争斗日益激烈,周天子的统治权威衰落,整个社会处于剧烈动荡与变革中;诸侯争霸、大国兼并、经济发展、制度变革、思想学术繁荣和科技文化进步,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

学生思考后抢答:夏商周时期的特点、时间段等。

图片和问问题导入,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几个王朝是怎样更替的,让我们一起学习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讲授新课议题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子议题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22,回答夏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以及历史地位和意义。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子议题2.教师提问:为什么说夏王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子议题3.白板展示图片:教师根据图分析讲解:考古学家在洛阳附近发掘出年代相当于夏王朝后期的一座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从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为王室服务的手工业作坊、贵族和平民的生活区和墓葬群看,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七年级历史上册《夏商西周的更迭》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上册《夏商西周的更迭》教案、教学设计
b.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发展,为后世的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
c.文化:夏商西周时期的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提出讨论主题:“夏商西周的更迭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
3.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夏商西周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4.设计相关实践活动,如编写历史小剧本、制作历史海报等,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深入理解夏商西周的历史文化,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珍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夏商西周时期的历史事件、人物进行客观评价,形成自己的观点。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夏商西周更迭的原因、过程及影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动画等,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夏商西周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人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夏商西周时期的历史人物,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他的生平事迹、历史地位及影响,并撰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人物传记。
3.结合夏商西周时期的历史背景,分析该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撰写一篇800字左右的历史小论文。
4.家长辅助:请同学们与家长一起探讨夏商西周时期的历史故事,了解家长对这一时期的认识和理解,增进亲子间的沟通与交流。
2.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有其规律,尊重历史,关注历史与现实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学设计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学设计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学设计1. 引言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聊聊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几个大事儿——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想必你们对这些历史名词早有耳闻,但具体的故事你们一定没听得太多。

别担心,咱们这就用简单的语言,把这些历史的变迁讲得透彻又生动,让你们轻松搞懂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2. 夏朝:开端的曙光2.1 夏朝的起源咱们先说说夏朝。

说到夏朝,那可是中国第一个朝代,真是开创了中国历史的第一步。

传说中,夏朝是由大禹创立的。

他可是个了不起的角色,治水有功,拯救了老百姓。

听说他为了治水,甚至连自己家都顾不上,真是个有担当的人。

2.2 夏朝的特点夏朝虽然很早,但也有不少特色。

夏朝的统治者不再是像之前那样的部落首领,而是由一系列的贵族组成了王室。

这个时期,农业开始得到重视,人们的生活逐渐稳定下来。

虽然当时的科技水平有限,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管理才能真是不容小觑。

3. 商朝:辉煌的继承者3.1 商朝的兴起商朝的建立者是汤,他推翻了夏朝的统治,建立了商朝。

商朝可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朝代。

你们知道吗?商朝的都城在今天的河南安阳,那里出土了大量的甲骨文,真是古代文字的珍贵遗产。

商朝的统治者非常注重祭祀和占卜,这样的做法让他们能够在治理国家方面做得更好。

3.2 商朝的成就商朝时期,青铜器的制作技术达到了巅峰,制作出的器物不仅精美绝伦,而且实用性强。

商朝的社会制度也很完善,尤其是封建制度。

商朝的皇帝掌握了巨大的权力,但也有一些制度上的创新,比如建立了较为系统的法律。

这些制度不仅对当时的社会起到了稳定作用,还对后来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西周:制度的创新4.1 西周的建立西周的开创者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他打败了商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建立了西周。

这一时期可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西周的统治者不仅继承了商朝的一些优良传统,还在制度上做了很多创新。

4.2 西周的制度创新西周的最大创新就是“封建制”。

这可不是现代的封建制度,而是将土地分封给诸侯的制度。

夏商西周的更替教案

夏商西周的更替教案

夏商西周的更替教案第一章:夏朝的兴起与衰落1.1 教学目标了解夏朝的建立背景和夏禹的主要事迹。

理解夏朝的兴衰原因。

掌握夏朝的历史地位和文化特点。

1.2 教学内容夏朝的建立背景:炎黄战蚩尤,华夏族的形成。

夏禹的主要事迹:治水成功,建立夏朝。

夏朝的兴衰原因:内部矛盾,外部侵略。

夏朝的历史地位和文化特点: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初步的封建制度,夏禹的传说和崇拜。

1.3 教学活动讲述夏朝的兴起和夏禹的事迹,引导学生理解夏朝的历史地位。

分组讨论夏朝的兴衰原因,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

展示夏朝的文化特点,如夏禹的传说和崇拜,让学生了解夏朝的文化遗产。

第二章:商朝的兴起与变革2.1 教学目标了解商朝的建立背景和商汤的主要事迹。

理解商朝的变革原因。

掌握商朝的历史地位和文化特点。

2.2 教学内容商朝的建立背景:夏朝的衰落,商部落的兴起。

商汤的主要事迹:推翻夏朝,建立商朝。

商朝的变革原因:政治腐败,民众疾苦。

商朝的历史地位和文化特点: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完善的封建制度,商汤的传说和崇拜。

2.3 教学活动讲述商朝的兴起和商汤的事迹,引导学生理解商朝的历史地位。

分组讨论商朝的变革原因,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

展示商朝的文化特点,如商汤的传说和崇拜,让学生了解商朝的文化遗产。

第三章:西周的兴起与繁荣3.1 教学目标了解西周的建立背景和周武王的主要事迹。

理解西周的繁荣原因。

掌握西周的历史地位和文化特点。

3.2 教学内容西周的建立背景:商朝的衰落,周部落的兴起。

周武王的主要事迹:推翻商朝,建立西周。

西周的繁荣原因:分封制的实施,农业生产的发展。

西周的历史地位和文化特点: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朝代,完善的封建制度,周武王的传说和崇拜。

3.3 教学活动讲述西周的兴起和周武王的事迹,引导学生理解西周的历史地位。

分组讨论西周的繁荣原因,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

展示西周的文化特点,如周武王的传说和崇拜,让学生了解西周的文化遗产。

第四章:夏商西周的更替与历史意义4.1 教学目标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过程。

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案

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案

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案一、课题名称《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二、课程课时1课时三、教材内容分析教材主要阐述了夏、商、西周三个王朝的建立、发展、鼎盛与衰亡的过程。

通过对这三个王朝的介绍,呈现了早期国家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发展概况,包括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国家机构的建立、青铜文明的发展以及分封制等重要内容。

四、核心素养目标1.唯物史观:认识到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如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的转变。

2.时空观念:明确夏、商、西周在历史长河中的先后顺序以及其所处的大致时间范围。

3.史料实证:通过分析历史文献、考古发现等资料,了解夏商西周时期的历史事实。

4.历史解释:能够解释世袭制、分封制等重要制度的内涵和意义。

5.家国情怀:从古代王朝的兴衰中汲取经验教训,增强对国家发展的关注。

五、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夏、商、西周的建立与灭亡过程。

分封制的内容和影响。

2.教学难点理解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历史意义。

深入分析分封制对西周统治的作用以及其弊端。

六、课的类型及主要教学方法1.课的类型:新授课。

2.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史料分析法、讨论法。

七、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5分钟)教学环节:展示大禹治水和启继位的图片。

教师活动:“同学们,我们先来看这两张图片,一张是大禹治水,一张是启继位。

大禹治水大家都比较熟悉,而启的继位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图片,思考两者之间的联系。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对早期国家形成的兴趣。

目标达成预测:学生能够对夏商西周时期的历史产生好奇,顺利进入学习状态。

2.夏朝的建立与灭亡(15分钟)教学环节:结合课本内容讲解夏朝的建立和世袭制。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看到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禹治水有功,威望大增,他死后,启继承了他的位置,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那世袭制有什么特点呢?”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本后回答,“世袭制就是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案)七年级历史上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2.世袭制的确立
出示图片,讲授夏禹想传位给伯益,但启凭借势力继承了王位。

禹死后,启夺取王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

结合教材22页思考,启继承王位产生了什么影响?
出示图片,请学生结合先前所学知识,尧舜禹是通过什么制度继位的?启和其后的太康是通过什么制度继位的?
明确“世袭制”的含义,即指王位、爵号和财产按照宗族内部血缘关紧世代继承。

出示文字材料,引导学生材料研读:材料中“天下为公”和“天下为家”各指什么制度?“家”指的是什么?【回答】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
天下变成家天下。

【回答】禅让制和世袭制。

明晰“世袭制”的含义。

【回答】“天下为公”指禅让制,
“天下为家”指世袭制,即指王
位、爵号和财产按照家族血缘关
系世代继承下去。

复习旧学,明确两种
继位制度的区别,对
比学习,强化记忆。

史料研读,明确两种
制度的内涵,理解记
忆。

3.夏朝的巩固措施
出示夏朝巩固措施区域图,指出其中心地区是今河南中识别地图,阅读教材
【回答】禹在位时,征服南方三
通过自主学习,归纳
夏朝的巩固措施,培
养学生自学和理解。

夏商周的更替的教案

夏商周的更替的教案

夏商周的更替的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识记要求学生了解夏、商、周三代更替的大致过程,包括盘庚迁殷、牧野之战、分封制、宗法制及东周建立等基础知识。

2.能力培养①通过对甲骨文的辨认,激发学生探寻古文字的兴趣,引导学生懂得可通过考古材料来了解历史。

②指导学生制作夏、商、周三代比较表和家庭亲属世系表,培养综合、归纳能力和实践能力。

③比较商朝和西周灭亡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①夏、商、周的灭亡说明昏庸、暴虐的统治注定要失败。

②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的重要制度,其对西周政治等级制度和稳定社会起了一定的作用,并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

教学要点:1.重点分封制和宗法制2.难点分封制在西周有助于稳定统治秩序,而在后世中央集权制下又成为离心因素;宗法制的具体内容及其对后世的正负两方面影响,这些都是初一学生较难理解、掌握的。

教学分析:1.夏、商、周的更替①简要说明夏、商、周三代对后世的影响,同时向学生交代“公元”、“公元前”、“公元后”、“世纪”等基本概念。

②夏朝作为中国第一个王朝,其主要标志是“家天下”取代“公天下”。

帮助学生理解,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公天下”转化为“家天下”是历史的进步。

2.周的分封制和守法制①宗法制思考西周实行宗法制的原因,大宗和小宗的关系,使学生辩证地看待宗法制的历史作用,进一步突出教材的重点。

②“宗法制示意图”和《汉书食货志》的有关记载,加深对西周宗法制的理解。

③“家庭亲属世系示意图”制作家庭亲属世系表,以增进家庭亲情关系,并培养实践能力。

3.西周的灭亡①本目不是教学重点,只需帮助学生弄清从西周到东周的历史发展线索。

西周末年政局动荡不安,而幽王还在演出“烽火戏诸侯”的闹剧,周王昏庸、诸侯离心离德、周边少数民族尤其是犬戎日崛起,皆成为西周灭亡的原因。

②启发学生回忆史书、小说、电影中的商纣王、妲已、周武王、姜太公、周幽王褒姒等较熟悉的历史人物,比较商朝与西周灭亡的原因的共同点,明白统治者的品行和统治政策,与国家兴亡的密切关系。

夏商周的更替教案

夏商周的更替教案

夏商周的更替教案夏商周的更替教学设计教案一★〖教材分析〗教材地位: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及结构:本课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在夏商西周时期,最高统治者维护自己和本阶级统治的手段以及当时的社会阶级状况,是学生了解夏商西周时期社会与国家概貌的极其重要的一课,对以后历史知识的学习与理解也有很大帮助。

本课内容共分为三个子目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把握这三目的不同侧重点和内在联系,才能有助于学生了解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的概貌,并能对西周的社会网络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教学重点: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过程,找出商代夏,西周代商的杨同原因,并讨论有何历史启示。

教学难点:区分禅让制与王位世袭制,初一学生对这些政治理论问题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

★〖学情分析〗:本课内容跨三个朝代,知识点多且比较琐碎,但内容浅显,学生容易了解和接受,能力目标较低。

★〖课程标准〗知识与能力:简述夏朝建立、商汤灭夏、商朝建立、盘庚迁都、武王伐纣、西周建立、西周灭亡等基本史实;知道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了解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顺序;归纳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原因并能概括其相似之处。

过程与方法: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再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并使学生初步学会归纳,概括,比较等学习方法;学生通过讨论"夏,商灭亡的原因",促使其养成主动探索问题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夏朝的学习,知道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而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学生通过分析夏、商、西周灭亡的史实,初步懂得"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或“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进而联系自身实际学会如何做人;了解夏、商、西周大量精美文物、历史遗迹,树立保护文物、爱护文化遗产的意识;了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奴隶和平民的艰苦劳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先前学习的传说时代我们祖先的艰辛劳动,反映了我国从人类起源到迈向文明经历了曲折而漫长的历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4课夏商西周的更替
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安排课时:1课时授课教师:林芝
一、课程目标
(一)内容标准
了解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实;知道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过程;简述西周的分封制度。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掌握夏、商、西周朝代的建立情况以及“国家”的产生和形成的基本知识;归纳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理解西周分封制度的实质。

2.过程方法与能力
通过课前阅读、课堂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其全面、客观的观察历史进程、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之一,也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历史发展唯一没有中断的国家,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伟大进步,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其中生产力的进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夏商周朝的建立时间和建立者;西周的分封制是西周的重要制度,在当时起到了扩展疆域,巩固统治的作用,对后世也产生过重大影响。

难点:对于七年级的学生学习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国家机器等抽象概念,理解上有难度。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 你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吗?我国神话传说里,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她偷吃了后羿从王母那里求来的长生不死药,奔向了月宫。

据说嫦娥和后羿是夏朝时的著名人物。

夏朝经历了多少年?夏朝以后紧接着哪个朝代?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些内容。

教授新课:
一、“家天下”的形成
教师:在氏族公社后期随着阶级的出现,原始社会走到了尽头,阶级社会出现了。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禅让制也被“天下为家”的王位世袭制所替代。

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
1、夏朝的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定都阳城
夏朝的建立,意义深远,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中国历史由此开始进入文明时代。

2、启继禹位
区别世袭制与禅让制(禅让制,中国统治者更迭的一种方式,指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

形式上,禅让是在位君主自愿进行的,是为了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

通常,禅让是将权力让给异姓,这会导致朝代更替,而让给自己的同姓血亲,则被称为“内禅”,让位者通常称“太上皇”,不会导致朝代更替。

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世袭制是我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实行的一种权力继承制度,直到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才被废止。

世袭制的特点是一个家庭代代世袭王位和帝位,或兄终弟及,或父死子继。

它是生产力和私有制发展的结果,标志着“公天下”的原始社会为“家天下”的奴隶社会所代替。


3、国家机构的建立:设置军队、制定刑法、修建监狱
国家机构建立的实质:保护统治者的利益。

4、夏桀的暴政
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夏桀残暴统治的文字,使学生理解为什么人民要反抗夏桀。

给学生讲述关于夏桀的残暴(把人当坐骑,被人们比作太阳等)
二、商灭夏与周灭商
1.汤灭夏,建商公元前1600年
2、暴君商纣“炮烙”之刑《封神榜》
3、武王伐纣,建周时间:公元前1046年定都镐京
4、牧野之战
讨论:夏、商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统治者的暴政是他们失去民心,最终导致灭亡的根本原因。


5、教师总结,并且让同学观察地图来进一步理解各朝代的发展,总结在朝代更替中蕴含的小成语故事。

三、周初分封制
1、让学生阅读,带问题思考,实行分封制的原因:西周疆域十分广大,周王很难对所有的地区特别是较边远的地区实施有效的统治。

为了巩固对周边地区的统治,在西周初年,周王大规模分封诸侯,形成对全国的控制网。

2、分封制的主要内容:①分封的范围:周王对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授民授疆土”,分封他们为诸侯。

②诸侯的义务:诸侯必须接受周王的领导,要承担镇守疆土、保卫王室、定期朝觐、交纳贡税等义务。

3、分封的作用:①分封制通过血缘关系,把政权与族权紧密结合,加强了周王室与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联系,对于维护以周王为首的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控制以黄河流域为主的广大地区是一种有效的统治方式;②密切了西周与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与分封制紧密联系的是继承法。

周朝的继承法是一种以血缘亲疏与嫡庶确定继承关系与名分的制度,主要特征是嫡长子继承制和其他诸子的分封制。

继承法规定,周天子的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世代不变。

其他诸侯的封爵也由嫡长子继承,五世而迁。

继承法是维系分封制度的。

表面上看,似乎就是以血统关系衡量亲疏远近,其实它的真正目的,不在分别亲疏,而在通过亲疏的血缘关系确定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

所以,继承法是分封制的基础,它们都是维护周王朝统治的支柱,继承法的实质是为巩固统治秩序服务的。

4、西周的灭亡时间:公元前771年直接原因:犬戎的入侵
东周的开始:公元前770年
四.课堂小结:
让同学们根据所上内容制定一个大事年表
朝代都城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开国君主末代君主
夏阳城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禹桀
商亳(殷)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汤纣
周镐京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武王幽王
思考讨论:周幽王点烽火戏弄诸侯的故事反映了周朝分封制的内容:诸侯必须接受周王的领导,要承担保卫王室的义务。

所以当周幽王点起烽火发出被敌人入侵的信号时,邻近的诸侯必须马上赶来救驾。

周幽王视军事为儿戏的做法,必然损害自己在诸侯中的威信,引起诸侯们的反感。

幽王戏弄诸侯,结果却戏弄了自己。

后来犬戎真的来侵犯了,诸侯们以为还是在戏耍他们而不再派出援兵,周幽王最终招致杀身灭国之祸。

从这个历史故事中学生可以得到的启示是:诚信是做人之本。

从本课几个朝代的更替中得到的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五、课后总结:本课内容是容语文和地理相互渗透的一节课,让学生从中来感受科目之间联系是很重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