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概论作业(答案)之令狐文艳创作
农学概论试题(含答案)总结
农学概论试题(含答案)总结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结花芽分化:作物生长发育到一定时期,茎类的分生组织不再分化时,原基和腋芽原基在分化形成花或花序原基的过程。
叶的生长:叶原基发育生长的过程为:顶端生长。
出缘生长。
居间生长1.简述作物的生长发育?生长:是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
特点是一个不可逆的数量化过程。
如营养器官(如根、茎、叶)的生长,通常用大小、长短、粗细、轻重和多少来表示。
发育:是指作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形成过程;也就是作物发生了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本质性变化。
特点是分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质变过程。
如幼穗分化、花芽分化、维管束发育以及气孔分化等。
2. 作物的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各有什么特点?作物以分化形成营养器官为主的生长生殖生长是作物以分化形成生殖器官为主的生长营养生长期是生殖生长的基础营养生长是作物转向生殖生长的必要准备。
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是并进的阶段,彼此之间会存在相互影响相互竞争的关系。
3. 种子的概念与区别用来繁殖下一代作物的播种材料。
种子分为三类:胚株发育而形成的种子,如豆类子房发育形成的果实如水果根茎作物用于繁殖的营养器官如马铃薯块茎*1.光对作物的重要性作物生产所需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光,其次来自不同的人工光源。
光在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包括间接作用和直接作用,间接作用就是作为利用光提供的能量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作为作物生长发育提供物质基础。
直接作用是促进作物形态器官建成,如种子萌发,叶芽花芽分化等。
此外,光还会影响作物某些生理代谢过程而影响作物产品品质。
总而言之。
光对作物生产的重要性最终体现在作物群体结构的改变和作物产量和品质改变上。
光和速率:每小时每平方分米的叶片面积吸收CO2的毫克数光补偿点:植物光合作用的同化产物与呼吸作用所消耗的物质达到平衡时所接受的光照强度(光和速率=0).光饱和点:在一定的光强范围内,植物的光合强度随光照度的上升而增加,当光照度上升到某一数值之后,光合强度不再继续提高时的光照度值。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土地利用规划课程形成性考核册答案之令狐文艳创作
土地利用规划作业1参考答案令狐文艳1.土地资源具有哪些特性?并简要说明参考答案:土地资源的特性:(1)面积的有限性;(2)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差异性;(3)整体性;(4)土地资源的再生性与非再生性;(5)多用途性;(6)社会性。
2.为什么要保护土地资源?参考答案:是因为人口快速增长已形成对土地资源的巨大压力。
为了满足食物需求,人类将林地、草地、湿地等开垦为农田,在生态环境恶劣地区,相当多的开垦耕地已成为不毛之地,人口的增加对居住、交通、文化娱乐等用地的要求也增加,大量肥沃良田正在转变为非农业用地;土地开发利用不当,土地资源严重退化。
由于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盐渍化、酸化、贫瘠化、污染等造成土地生物生产潜力降低或生物产品质量降低,大面积的耕地、林地、草地不同程度的退化,高化肥、农药的投入,造成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同时保护土地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全球食物的98%是陆地生产的,海洋和陆地水域生产不到2%,植物性食品占人类膳食的92%,而只占8%的动物性产品大部分也间接来自于植物性产品,这些决定了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3.什么是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有哪些特性?参考答案: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内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经济技术措施。
要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是因为土地资源的特性决定的。
首先是土地面积的有限性,人口增加对土地造成的压力;其次是土地资源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的差异性,决定了使用要因地制宜;第三,土地资源各组成要素有整体性,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构成了完整的土地生态系统;第四,土地资源有多用途性;最后,是土地资源的社会性。
由于这些原因,决定了要充分、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就需要对土地利用进行规划。
4.土地利用规划的包括哪些内容。
参考答案:土地利用规划依据其范围或层次可以分为:(1)包括区域全部土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其主要内容是确定区域内各类用地规模和空间布局;(2)耕地、草地、林地等单一土地利用系统的详细利用规划,主要内容是各类用地的内部土地利用组织,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3)为了解决特定土地利用问题的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内容包括防止土地退化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土地保护规划,合理开发利用未利用土地的土地开发规划,以及土地复垦规划、土地整理规划等。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农业概论》《文论专题》网络课形考网考作业(合集)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农业概论》《文论专题》网络课形考网考作业(合集)答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农业概论》《文论专题》网络课形考网考作业(合集)答案《农业■论》网络课答案府任务]一、单选题题目1农业概念的三个层次不包括:()选择一项:选择一项:a.城银行b.政府财政支出c.农业金融d.农户或农场的经营利润题目3当前我国农业所处的阶段是:()选择一项:a.农业高级阶段:b.农业初级阶段c.传统农业阶段;d.现代农业阶段:题目4农业的经济功能不包括:()选择一项:a.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b.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c.农业是全球劳动力就业的主要场所d.农业是提供人类生存必需品的生产部门题目5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本质区别不包括:()选择一项:选择一项:a.动化b.农业信息化c.农业机械化d.农业标准化题目7农业生产的本质是一种()。
选择一项:a.新老交替的过程b.自然和遂济再生产过程c.物质消耗的过程d.新陈代谢的过程题目8组成农业系统的要素有()。
选择一项:a.农业技术要素和环境要素b.农业生产要素c.其他罢帅包含d.农业经济社会要素题目9农业生产的地域性不受哪些因素影响()。
选择一项:a.人为资源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c.fl然因素d.生物种类(发源)题目10限制我国农业发展的资源不包括()»选择一•项:a.气候资源b.水资源c.土地资源d.劳动力资源二、多渤i题目11农业的八个部门是()选择一项或多项:a.农业生产W、农业工业b.农村蜒、建行政理与政策c.农业帔农业教育d.农业人口、农业社会e.农业商业、农业金敬题目12农业生产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哪四个阶段()选择一项或多项:a.近代姓b.现代农业c.原始农业4古代硼e.乌托邦农业题目13()是农业生产依赖的自然资源。
选择一项或多项:a.水资源和生物资源b.矿产资源c.土壤责源d.气候资源e.土地资源题目14农业环境具有()的特点。
选择一项或多项:a.指标多b.农业环境质童暴化不易觉察和恢复c.检测周期长d.难测量&范围广、不稳定性题目15农业资源是指农业生产活动中所利用的投入,它包括()投入。
工程制图基础习题集与答案之令狐文艳创作
第1章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令狐文艳1-2按照左图的形式,在图形右边空白处重画一次。
第1章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1-3尺寸标注练习:填注下列图形中的尺寸,尺寸数值按1:1从图上量,取整数。
1-4 分析下列平面图形并标注尺寸。
(尺寸数值按1:1从图中量,取整数)(1)(2)1-5尺寸标注改错:圈出错误的尺寸标注,并在右边空白图上正确标注。
1-6 按1:2的比例画下面的图形。
(1)椭圆(2)1:8锥度第1章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1-7在A4图纸上按1:1比例画出吊钩的平面图形,图名为:几何作图。
2-1 根据直观图中各点的位置,画出它们的两面投影图。
2-2 已知各点的两面投影,画出它们的第三投影和直观图。
2-3 画出A(10,35,15)、B(20,35,0)、C(30,0,25)三点的三面投影图。
2-4 已知点B在点A的左方35毫米,在点A的前方10毫米,在点A的上方20毫米处;点C与点B同高,且点C的坐标X=Y=Z;点D在点C的正下方26毫米处,试画出各点的三面投影图。
2-5已知点A的两面投影,点B在点A的左方20毫米,前方15毫米,上方10毫米处,求线段AB的三面投影。
2-6 已知点A,作正平线AB的三面投影,使AB=20毫米,α=450,(点B在点A的右侧)。
2-7 画出下列各直线的第三投影,并判别直线对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1)(2)(3)(4)AB是___水平__线 CD是__正平__线 EF是__侧垂___线 GH是_一般位置_线2-8根据已知条件完成直线的三面投影。
(1)AB是侧平线,(2)CD是一般位置直线,点C在(3)EF是正垂线,在(4)GH是正平线,长度为距离W面18mm。
V面前方22mm,点D则属于V面。
H面上方20mm处。
25mm, 点H在点G的下方。
2-9 已知线段AB的两面投影,求AB的实长和对W面的倾角。
2-10 根据已知条件,完成线段AB的投影。
(1)AB的实长为25毫米。
论述题答案之令狐文艳创作
论述题答案令狐文艳论述题:1、试述小班幼儿正确的饮水方法,并用《指南》中的理念,阐述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饮水习惯。
答:小班幼儿正确的饮水方法,即从口杯柜中取出自己的杯子,放在自己座位的桌前方,等待教师倒水,或在教师指导下在保温桶边学着接水。
坐在桌边双手端杯,一手握杯把,一手扶着杯子,一口一口地喝水。
身体坐正,不洒水,不玩水杯,喝完水把杯子放回原处。
《指南》中强调以幼儿发展为本、尊重幼儿学习与发展规律养成幼儿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因此作为一名小班教师对待刚入园的新生,我们应该采取不同的阶段性的方式培养幼儿良好的饮水习惯。
首先,新生以记住自己的水杯标志为第一步。
教师选择幼儿喜欢的标志为每一位幼儿做好标志,让幼儿顺利过好“拿准”水杯关,增强自信,完成第一步;其次,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的方式让幼儿知道喝水时的方法步骤,并通过图示知道要喝适量的水,口渴时随时向老师要求饮水;第三,喝完水后要爱护水杯,物归原处的习惯培养。
第四,等到幼儿熟悉环境和方法后,教育幼儿要不浪费及安全保护措施。
2、在实施《指南》中我们教师应把握哪些问题?答:实施《指南》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1).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
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而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
(2).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
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
每个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
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
(3).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
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
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农学概论作业答案
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农学概论作业答案第一套1.农学的研究对象是园艺作物。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您的答案:B2.农学的性质包括三个方面,即农学是一门应用科学、综合学科和生态学科。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您的答案:A3.作物生产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即人民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出口创汇的重要物资、农业的基础产业、农业现代化的组成部分。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您的答案:A4.上世纪60年代后世界作物单产的显著提高主要是由于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您的答案:A5.世界谷物贸易量中,玉米的贸易量所占份额最大。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您的答案:B6.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以与畜牧业的发展,我国粮食生产在种植业和农业中的比重和地位会日益下降。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您的答案:B7.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A.1/10C.1/5D.1/4参考答案:D您的答案:D8.作物生产发展的目标包括哪几个方面?()A.生产率目标B.可持续性目标C.食品安全目标D.营养安全目标E.经济高效目标参考答案:A, B, C, D, E您的答案:A, B, C, D, E9.栽培作物与野生植物相比()。
A.人类利用的器官变得巨大和生长迅速B.产品有用成分大大改进和提高C.成熟期一致,生长整齐D.传播手段退化E.休眠性减弱或缩短参考答案:A, B, C, D, E您的答案:A, B, C, D, E10.通过研究作物的起源,可以建立“基因库”,利用有用的基因改造现有的作物并选育新品种为人类所利用。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您的答案:A11.通过研究作物的起源了解作物起源地的生态地理条件,可以达到人为控制作物生长的目的。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您的答案:A12.1975年由泽文和茹可夫斯基共同编写的《栽培植物与其变异中心检索》确定的地理基因起源中心有()个。
食品工艺学习题集之令狐文艳创作
焙烤工艺题库令狐文艳问答题1、什么是面筋?如何对面筋分类?请简述2、面团调制分哪几个步骤,请简述3、韧性面团在辊轧时,为什么要次数多?要转向?4、中间醒发就是醒发,这句话对吗?为什么?5、简述面团调制的基本过程。
6、酥性面团与韧性面团调制工艺中,配料次序是否相同,为什么?7、简述饼干在烘烤过程中水分是如何变化的?8、简述判别发酵成熟度的各种方法。
9、饼干分类的一般生产工艺流程。
10、简述饼干的烘烤工艺过程。
11、简述面筋的形成过程。
12、面包面团的发酵工艺。
13、油脂的酸败机理。
14、韧性面团调制后,为什么要采用静置这到工艺。
15、面包在存放过程中,会出现哪些不良现象?怎样防止?填空题1、接播种季节,小麦可以分为()、(),两者区别()。
2、麦粒是由()、()、()组成,其中()是面粉的主要来源或主要部分。
3、在面团的形成中,麦胶蛋白质和麦谷蛋白质起拉重要意义,它们是形成()的主要部分。
麦胶蛋白质性质(),麦谷蛋白质性质()。
4、淀粉在面团形成过程中起()作用。
5、()是衡量面粉等级的主要指标。
6、衡量面筋指标有()、()、()、()。
7、糖的()作用,能()面粉的吸水率,调节面筋的胀润度。
8、酵母繁殖必须具备()、()、()、()等营养。
9、通常用的酵母种类有()、()、()。
10、作为发酵面团改良剂,抗坏血酸本身是一种(),当它()时候变成脱氢抗坏血酸后所起到()作用。
11、韧缩和走油的“头子”应在()掺入,原因()。
12、韧性面团又称()粉,当其调粉不足时,可采取()方法来补偿,其目的()。
13、韧性面团必须经过数次辊轧及转向,目的()、()。
14、饼干胀发来源()、()。
15、在发酵过程中,面团中()气体越来越多,()逐渐变少,酵母由()呼吸变为()呼吸或()呼吸,因此,利用()促进面团的发酵速度。
16、按照面筋性能,小麦可以分为()、()。
17、面粉中()含量可以用灰分含量来表示。
18、小麦粒蛋白质主要有两种不同类型,它们分别是()、(),两者区别(),它们是形成()的主要成分。
037全国自考美学历年真题及答案之令狐文艳创作
全国2009年4月自学考试美学试题令狐文艳课程代码:0003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根据现代美学的观点,艺术在逻辑上首先存在于( D )6-306A.物质形态中B.形式概念中C.行为个体中D.意象世界中2.提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一主张的是( D )3-139A.歌德 B.席勒C.康德 D.黑格尔3.亚里士多德认为一切艺术都是( C )6-324A.人类的主观愿望 B.神灵的凭附C.现实的模仿D.理念的模仿4.以佛教的禅境比喻诗歌意境的是( B )5-296A.王维 B.严羽C.刘勰 D.司空图5.金圣叹提出“见文观心”这一主张的批评类型是( C )7-344A.诗歌批评B.散文批评C.小说批评D.戏曲批评6.在中国古代典籍中,“美育”一词最早出现于( D )7-344A.庄周《庄子》B.孔子《论语》C.刘勰《文心雕龙》D.徐幹《中论·艺纪》7.美学研究的核心方法应当是( B )1-17A.心理学方法B.哲学方法C.人类学方法D.艺术学方法8.美学应当划归于( C )1-13A.自然科学B.社会科学C.人文学科D.实证科学9.西方哲学史上首次提出“美本身”问题的美学家是( C )1-2A.苏格拉底B.毕达哥拉斯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10.从审美活动的逻辑过程看,审美体验必将把人引入( A )2-77A.澄明之境B.道德至境C.智慧至境D.美幻之境11.审美发生的基本前提是( B )2-100A.早期人类的巫术与狩猎活动B.制造使用工具的物质生产活动C.艺术的产生D.审美意识的确立12.达尔文认为人的审美发生于( C )2-94A.人的精神追求B.人的道德观念C.人的生物学本能 D.人的社会意识13.审美体验的独特性是( B )2-76A.离开对象作抽象的玄思B.与对象进行倾心交流C.主体道德意志的介入D.客体洋溢美的意蕴14.在审美意象的形式构成上,崇高所具备的感性形态是( D )3-145A.丑陋不堪B.纤细精致C.荒诞不经D.粗犷宏大15.审美形态不仅是一种感性的形态,又是一种( B )3-120A.形式分类形态B.逻辑分类形态C.内容分类形态D.抽象存在形态16.下列不属于经验主义的美学家是( D )4-208A.夏夫兹博里B.荷加兹C.哈奇生D.席勒17.审美经验的超越性不是体现在( D )4-229A.从物质世界向精神世界超越B.从现实世界向理想世界超越C.从经验世界向超验世界超越D.从经验世界向先验世界超越18.中国古代文论中的言志说、心声说和缘情说大体上可以归结为( B )5-278A.形式说B.表现说C.娱乐说D.符号说19.将艺术品分为语音层、语义层、图式层和客体层这四个层次的美学家是( A )5-285A.英伽登B.盖格尔C.汉斯立克D.克罗齐20.主体在审美中思想倾向、意志追求和愿望企图的融合是指( D )5-291A.审美理想B.审美想象C.审美判断D.审美意向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农学概论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
1.什么是农学?农学的性质和特点是什么?农学是研究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技术的科学。
具体说来,就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产品形成规律、品质形成规律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并采取恰当的农业技术措施,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科学。
性质:1.农学是以自然科学为主,并与社会科学紧密联系的一门应用学科。
2.农学是一门服务于种植业的一门综合性学科3.农学是一门一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生态学科。
特点:生物性复杂性应用性2.试述作物生产的特点和地位.严格的地域性强烈的季节性生产的连续性3.研究作物的地理起源有何意义?4.按用途和植物系统相结合的方法,作物是如何分类的并举例1、粮食作物(1)禾谷类作物属禾本科,主要作物有稻、小麦、大麦、燕麦、黑麦、玉米、高梁、粟、黍(稷)、薏苡等。
一般将稻谷、小麦以外的禾谷类作物称为粗粮。
(2)豆类作物属豆科,主要作物有大豆、蚕豆、豌豆、绿豆、红小豆(赤豆)、饭豆等。
除大豆以外的几种作物又称杂豆类作物。
(3)薯类作物或称为根茎类作物植物学上的科属不一。
主要有甘薯、马铃薯、木薯、豆薯、山药(薯蓣)、菊芋、芋、蕉藕等。
2、经济作物或称工业原料作物4)纤维作物包括粒用纤维、韧皮纤维和叶用纤维三大类。
主要有棉花、黄麻、红麻、苎麻、亚麻、大麻、蕉麻、龙舌兰麻、苘麻等。
(5)油料作物主要作物有油菜、花生、芝麻、向日葵、胡麻、苏子、红花、油茶、油棕、油椰、甘蓝等食用油料作物和蓖麻、油桐等工业用油料作物。
此外,大豆也可列为油料作物。
(6)糖料作物主要有甘蔗、甜菜等。
(7)嗜好类作物主要有烟草、茶叶、咖啡、可可、(8其他作物)香料作物(如薄荷、留兰香等)、编织原料作物(如席草、芦苇)等。
3、饲料及绿肥作物(9)饲料及绿肥作物主要有苜蓿、苕子、紫云英、草木樨、水葫芦、水浮莲、红萍、绿萍、三叶草、田菁等。
4、药用作物(10)药用作物主要作物有三七、天麻、人参、黄连、贝母、枸杞、白术、白芍、何首乌、五味子、灵芝等。
农学概论(第2版)_在线作业_1
农学概论(第2版)_在线作业_1一、单选题(共5道小题、每题5分)1.杂交后代再与亲本之一杂交,称为()。
(5分)A. 单交B. 复交C. 回交D. 顶交2.全年收获作物的总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为()。
(5分)A. 叶龄指数B. 叶面积指数C. 收获指数D. 复种指数3.作物生长发育对温度高低和日照长短的反应特性被称为()。
(5分)A. 光照反应特性B. 温度反应特性C. 温度日照反应特性D. 温光反应特性4.1975年由泽文和茹可夫斯基共同编写的《栽培植物及其变异中心检索》确定的地理基因起源中心有()个。
(5分)A. 13B. 12C. 14D. 155.小麦属于()。
(5分)A. 低温长日作物B. 高温短日作物C. 高温长日作物D. 低温短日作物二、多选题(共5道小题、每题5分)1.以下属四碳植物的为()。
(5分)B. 玉米C. 高粱D. 小麦E. 甘蔗是否存疑答案:解析:2.作物生产设施化的意义包括()。
(5分)A. 提高工业化生产水平B. 促进可持续发展C. 实现集约、高效经营D. 增强环境控制能力是否存疑答案:解析:3.作物传播的动力包括()。
(5分)A. 自然界中的风力、水流等力量B. 人类活动C. 动物传播D. 自体传播是否存疑答案:解析:4.作物生产发展的目标包括哪几个方面?()(5分)A. 营养安全目标B. 经济高效目标C. 可持续性目标D. 生产率目标E. 食品安全目标是否存疑答案:解析:5.作物对温度要求的三基点是指()。
(5分)A. 最高点B. 最适点D. 最低点E. 最冷点是否存疑答案:解析:三、判断(共10道小题、每题5分)1.使土壤中某些营养元素被大量消耗,而另一些则得不到有效利用,从而造成土壤肥力的偏耗。
()(5分)正确2.C4作物光合作用的CO2补偿点低,光呼吸作用也低。
()(5分)正确3.大量施用氮肥会降低果蔬品质和耐贮存性。
()(5分)正确4.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众多的生态因子中总有一、两个因子起着主导性的、决定性的作用,而其它因子则处于比较次要的地位。
招教重点简答题汇总之令狐文艳创作
招教重点简答题85道令狐文艳教育学简答题必胜版30题1、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第一,教育的终身化;第二,教育的全民化;第三,教育的民主化;第四,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第五,终身的多元化。
2、为什么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第一,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第二,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相对而言效果较好;第三,学校能有效协调和控制学生的发展3、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特殊作用?第一,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第二,学校教育对于个体的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第三,学校教育对于个体的发展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第四,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4、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及其教育对策?第一,教育要适应人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促进人的发展。
第二,教育要适应人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
第三,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既考虑稳定性,不任意改动教育内容和方法,又注意可变性,充分挖掘教育者的发展潜力。
第四,教育要适应人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5、素质教育的内涵?第一,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第二,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第三,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第四,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6、教师劳动的特点?长期性和间接性,主体性和示范性,连续性和广延性。
复杂性和创造性,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7、建立学制的依据?(简答准备多选)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社会政治经济制度,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人口发展状况,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8、教师的职业素养?第一,教师的知识素养:政治理论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第二,教师的能力素养: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科学研究能力,自我调控和反思能力第三,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对待事业,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对待学生,热爱学生,对待集体,团结协作,对待自己,为人师表第四,职业心理健康:高尚的师德,愉悦的情感,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人格。
教师招聘简答题之令狐文艳创作
简答题:令狐文艳1.简述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
【参考答案】学校教育(教育)对人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为:促进个体个性化与个体社会化两方面,也有人把这种促进作用概括为加速人的发展、发掘人的潜能、提升人的价值、健全人的个性。
(1)教育的个体个性化发展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教育能促进人的主体意识、个体特征的发展以及人的个体价值的实现。
(2)教育的个体社会化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教育根据社会的规范和要求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②教育通过引导和规范个体的行为,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③教育通过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确定自己未来的职业意向和角色,培养个体的职业角色意识。
2.教师提高学生元认知能力的教学策略有哪些?【参考答案】(1)自我提问法,即通过提供一系列关于学生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评价的问题,不断促进学生自我反省,从而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2)相互提问法,即将学生每两人分为一组,给每个学生一份类似于上述自我提问的问题表,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根据问题表相互提问并作出回答。
(3)知识传授法,主要是通过传授学习理论的有关知识,特别是关于元认知的知识,使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元认知在学习中的重要性,自觉地将元认知运用到学习中,形成适当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以上几种元认知训练的方法,都能一定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特别是对复杂、困难的问题,元认知的训练就更为有效。
3.简述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德育原则。
【参考答案】(1)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是指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以达到长善救失的目的。
(2)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包括:①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②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③教育者要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启发他们自觉思考,克服缺点,发扬优点。
农业概论作业2.pdf
《农业概论》作业2-参考答案一、是非题1. ×;2. √;3. ×;4. √;5. √;6. ×;7. ×;8. √;9. √;10. ×二、填空1. 高产稳产优质早熟适应性强2. 小麦水稻玉米3. 森林人工林天然次生林原始天然林4. 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5. 添加剂青贮饲料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料维生素饲料粗饲料6. 贝类藻类虾类鱼类7. 民办民营民受益8. 自主经营民主管理共负盈亏9. 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农业现代化技术跨越10. 农业科研推广组织制度相对稳定三、名词解释1. 是指野生植物经过人们不断的选择、驯化、利用而长期演化而来的具有经济产量或其他经济价值的栽培目的植物。
2. 是人类在一定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某种群体。
3. 是培育、管理森林资源,利用森林功能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的社会公益事业和提供木材等多种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
4. 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饲料、工业原料和药物等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林木。
5. 即是动物的饲养业,包括畜禽和水产养殖。
6. 能为畜禽、水产动物提供营养物质或能用于饲喂这些动物的物质。
7. 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将农业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实现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一体化经营,是引导分散的农户小生产转变为社会化大生产的组织形式。
8. 就是指以农民家庭独立或相对独立的从事经济活动的生产经营单位,因此又称其为农户。
9. 人类在农业生产领域中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又是这种活动的成果。
10. (也称高技术)是高技术与新技术的统称,指那些对国家的军事、经济(包括农业)有重大影响,具有较大的社会意义,能形成产业的新技术或尖端技术。
四、简答题1. 按用途和植物分类学系统相结合的分类法,将大田作物分类如下。
(1)粮食作物:禾谷类作物、豆类作物、薯类作物(2)工业原料作物: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嗜好类作物、特用作物(3)饲料及绿肥作物:苜蓿、黑麦草、高羊茅、紫云英、三叶草、草木樨、苕子、田菁、柽麻、绿萍等作物(4)药用作物2. 森林产品可以为人类提供服务多种多样。
生态学问答题(答案)整理之令狐文艳创作
生态学令狐文艳四、问答题1、什么是生态学?简述其研究对象和范围。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由于生物是呈等级组织存在的,因此,从生物大分子、基因、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直到生物圈都是生态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2、简述生态学的分支学科。
根据研究对象的组织层次分类:分子生态学、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与全球生态学等;根据生物类群分类: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等;根据生境类型分类:陆地生态学、海洋生态学、森林生态学、草原生态学、沙漠生态学等;根据交叉学科分类:数学生态学、化学生态学、物理生态学等;根据应用领域分类:农业生态学、自然资源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污染生态学等。
3、生态学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分为4个时期: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公元16世纪以前),生态学的建立时期(公元17世纪至19世纪末),生态学的巩固时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现代生态学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现在)。
4、简述生态学研究的方法。
生态学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调查研究、实验室研究以及系统分析和模型三种类型。
野外调查研究是指在自然界原生境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考察研究,包括野外考察、定位观测和原地实验等方法。
实验室研究是在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受控生态实验系统中研窆单项或多项因子相互作用,及其对种群或群落影响的方法技术。
系统分析和模型是指对野外调查研究或受控生态实验的大量资料和数据进行综合归纳分析,表达各种变量之间存在的种种相互关系,反映客观生态规律性,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方法技术。
5、种群具有哪些不同于个体的基本特征?种群具有个体所不具备的各种群体特征,大体分3类:(1)种群密度和空间格局。
(2)初级种群参数,包括出生率(natality)、死亡率(mortality)、迁入和迁出率。
出生和迁入是使种群增加的因素,死亡和迁出是使种群减少的因素。
(3)次级种群参数,包括性比、年龄分布和种群增长率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学概论》作业令狐文艳第一章绪论简答题:1.简述农学(广义、中义、狭义)的含义。
答:广义:广义的农学包括农业科学的全部领域,主要有农业基础科学、农业工程科学、农业经济学、农业生产科学和农业管理科学等,可以理解为研究农业生产理论和实践的科学。
中义:中义的农学是指农业科学中的农业生产科学,主要包括种植生产、养殖生产、林业生产等方面。
狭义:狭义的农学是指研究农作物生产的科学,即研究农作物尤其是大田作物的生产理论和生产技术。
具体来讲,主要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产量形成规律、品质形成规律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2.简述农学的特点。
答:1、研究对象的特殊性2、农学技术的实用性3、农学基础的广泛性3.简述作物生产的特点。
答:1、作物生产具有严格的地域性2、作物生长具有明显的季节性3、作物生产具有序性4、作物生产具有连续性5、作物生产系统具有复杂性论述分析题:1.试析我国作物生产发展的出路。
(7)答:1.提高作物单产2.减少生产中消耗第三章作物的起源、分类与分布名词解释1.作物:是由野生植物经过人类不断选择、驯化、利用、演化而来的具有经济价值的栽培植物。
简答题1、按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的方法,大田作物分为哪些类别?答:1、粮食作物:禾谷类作物、豆类作物、薯类作物2、经济作物: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科作物、嗜好类作物、其他作物3、饲料及绿肥作物2、简述影响作物分布的因素答:作物的生物学特征、气候条件、地理环境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生产技术水平和社会需要等。
3、例举出我国种植业的10个一级区域。
答:1、东北大豆春麦玉米甜菜区 2、北部高原小杂粮甜菜区3、黄淮海棉麦油烟果区 4、长江中下游稻棉油桑茶区 5、南方丘陵双季稻茶柑橘区 6、华南双季稻热带作物甘蔗区7、云贵高原稻玉米烟草区 8、川陕盆地稻玉米薯类柑橘桑区9、西北绿洲麦棉甜菜葡萄区 10、青藏高原青稞小麦油菜区论述分析题1.试述主要作物的分布及生产概况答:其与作物的起源中心及其传播的区域密切相关,也与作物对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适应性密切相关,同一作物在相对一致的自然生态范围的不同地域的栽培历史的长短和种植规模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和变化。
2.试述世界10大农区的特点答:非洲撒哈拉以南农业区。
包括东非、西非、中非和南非第四章作物的生长发育与品质形成名词解释1、作物的生长:是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是一个不可逆转的量变过程,它是通过细胞的分裂和伸长来完成的。
2、作物的发育:是指作物一生中,结构、机能的质变过程,表现在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最终导致植株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的形成。
3、营养生长:作物营养器官根茎叶的生长。
4、生殖生长:作物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的生长。
5、作物生育期:在作物声场实践中,把作物从出苗到成熟之间的总天数。
6、作物的生育时期:指作物一生中其外部形态呈现显著变化的若干时期。
7、作物的温光反应:作物生长发育对温度高低和日照长短的反应特征。
8、顶端优势:作物的顶芽生长占优势的现象。
9、叶面积指数:指作物群体的总绿色叶面积与该群体所占据的土地面积的比值。
10、根冠比:是指植物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鲜重或干重的比值。
11、作物器官的同伸关系:在同一时间内某些器官呈有规律的生长或伸长。
12、经济系数:指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
13、生物产量:指作物全生育期间生产和积累的有机总量,一般不包括根。
14、经济产量:指所收获的具有经济价值的产品数量。
15、光合作用: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利用叶绿素,在光的照射下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变为糖类,并释放氧的复杂过程。
16、作物群体:指同一地块上的作物个体群。
17、源:制造营养并向其他器官提供营养的器官或部位。
18、库:消耗利用或储藏营养的接受部位或器官。
19、光能利用率:把植物光合作用所积累的有机物中所含的化学能占光能投入量的百分比。
20、作物品质:指作物生产中目标产品的质量,具体包括其利用质量和经济价值。
21、形态指标:指根据作物产品的外观形态来评价品质优劣的指标。
22、理化指标:反映了经济产品的化学成分,是根据作物产品的生理生化分析结果评价品质优劣的指标。
23、营养品质:主要取决与产品的营养成分及其含量。
24、食用品质:是指蒸煮、口感和食味等特征。
25、工艺品质:是指影响产品质量的原材料特征。
26、加工品质:是指不明显影响产品质量,但对加工过程有影响的原材料特征。
27、光饱和点:在一定的光强范围内,植物的光合强度随光照度的上升而增加,当光照度上升到某一数值后,光合强度不再继续提高时的光照度值。
28、光补偿点:植物的光合强度和呼吸强度达到相等时的光照度值。
在光补偿点以上,植物的光合作用超过呼吸作用,可以积累有机物质。
29、长日照作物:指在某一些生育时期中要求日照连续超过12小时以上,才能通过发育阶段正常开花结果的作物。
30、短日照作物:指在某一些生育时期中要求日照连续在12小时以下,才能通过发育阶段正常开花结果的作物。
简答题1、简述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答:1、营养生长是生殖生长的基础。
2、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彼此间会存在相互影响和相互竞争的关系。
2、简述作物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生长的关系答:根供给地上部分水分、无机盐,同时根还合成某些有机物质和激素供地上部分需要。
而地上部分又为根系提供光合作用产物和维生素、生长素等生理活性物质。
3、简述产量的概念及产量构成因素答:生物产量是指作物全生育期间生产和积累的有机物总量,一般不包括根。
因素:单位面积上的株数和单株产量。
即产量=单株产量×单位面积的株数。
各类作物不同,产量构成因素也就不同了。
4、简述影响作物品质形成的因素答:1、内在因素:品种特征,如产量性状、耐肥等生长发育特征及幼苗素质等,均影响产量形成的过程。
2、环境因素:土壤、温度、光线、肥料、水分、空气、病虫草害的影响较大。
3、栽培措施:种植密度、群体结构、种植制度、田间管理措施,在某种程度上是取得群体高产优质的主要调控手段。
5、简述长日照、短日照作物的概念,并各列举两种作物类型。
答:长日照作物:指在某一些生育时期中要求日照连续超过12小时以上,才能通过发育阶段正常开花结果的作物。
如:小麦、油菜短日照作物:指在某一些生育时期中要求日照连续在12小时以下,才能通过发育阶段正常开花结果的作物。
如:水稻、棉花论述分析题1.试析提高作物产量的途径。
答:1、作物的产量潜力2、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 1.光能利用率 2.光能利用效率的提高途径((1)选育高光和效率的品种(2)增加光合面积——1.合理密植 2.改变株型(3)延长光和时间——1.提高复种指数2.延长生育期3.补充人工光照)3、降低作物消耗4、提高经济系数第五章种植业资源与生产调节技术名词解释1、三基点温度:最适温度、最低温度及最高温度。
2、积温:是指作物在某一生育时期某一时段内逐日平均气温积累之和。
3、活动积温:是指对高于作物生长下限温度的日平均温度的累积,即对大于或等于生物零度的日平均温度的累积。
4、有效积温:是指日平均温度与作物生长下限温度之差的累积,也叫生长度日。
5、作物光温生产潜力:指在二氧化碳、水分、土壤肥力、农业技术措施全部适宜的条件下由当地辐射和温度所决定的最高作物产量。
6、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包括吸湿水和膜状水。
7、土壤萎蔫系数:土壤有效谁的下限。
8、作物需水量:作物旺盛生长的田间蒸散量。
9、蒸腾系数:是指作物形成一个单位重量的干物质所消耗水分的重量。
10、需水临界期: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即水分的不足或过多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时期。
简答题1、简述调节温度的农业技术措施答:1、灌溉措施对温度的调节2、耕作措施对温度的调节3、覆盖与土壤温度论述分析题1.试析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途径答:1、作物水分利用效率2、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途径第六章种植制度名词解释1、作物布局: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结构与配置的总称。
2、复种:是指在同一田地上一年内种植或收获两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3、复种指数: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全年作物收获总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
4、间作:指在同一田地上与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多行)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5、混作:农作物与多年生木本作物(植物)相间种植6、套作:指在同一块田地上,于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
7、轮作:是指同一田地上按照一定顺序,在不同年度间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作物组合的种植方式。
8、连作:是指在同一田地上多年不变地种植同一种作物或作物组合的种植方式。
9、茬口:是作物在轮作换茬中给予后茬作物种种影响的前茬作物及其茬地的泛称。
10、茬口特性:是指作物生产的茬口安排中不同前后作的反应特点。
简答题1、简述种植制度及其功能。
答:种植制度是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布局与种植方式的结合。
它包括作物布局、复种、间套作、轮作与连作等内容及技术,是解决什么作物、各种多少、种在哪里、怎么种等种植生产中的决策问题。
2、简述衡量合理种植制度的标准。
答:一个合理的种植制度,应做到因地制宜、趋利弊害、充分发挥当地的自然资源优势,合理利用社会经济资源,促进种植业与畜牧业、林业、渔业、协调发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单位耕地面积的年生产力,保护和改善资源和环境,持续增产、稳产,并提高经济效率。
3、简述作物布局在农业生产上的意义。
答:1.作物布局是种植业较佳方案的体现2.作物布局是农业生产布局的中心环节3.作物布局是农业区划的主要依据与组成部分4、简述作物布局的原则。
答:(1)生态适应性是基础(2)社会需求是目的(3)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是重要条件(4)经济效益是根本动力(5)用养结合、综合平衡,实现农业的持续发展5、简述复种的意义。
答:(1)有利于增加播种面积与作物年产量(2)有利于缓和各类作物争地矛盾,促进全面增产(3)有利于稳产抗灾6、简述提高复种指数的技术途径。
答:(1)作物组合与品种搭配技术(2)采用育苗移栽技术(3)运用套作技术(4)促早播早发和早熟技术7、简述轮作在农业生产上的作用。
答:(1)减轻农作物的病虫草害(2)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3)均衡利用土壤养分和水分(4)经济有效地提高作物产量,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8、简述减轻连作危害的途径。
答:(1)连作存在的原因 1.内在因素2.外在因素(1社会需要决定连作2.资源利用决定连作3.经济效率决定连作)(2)减轻连作危害的技术途径(1.物理技术 2.化学技术 3.品种更换4.农业技术)论述分析题1.试析我国农业区域结构调整的方向。
答:农业生产有很强的区域适应性,区域比较优势是客观存在的,只有因地制宜地推出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及产业化经营,才能增强农产品的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力,减少趋同性2.试述间套作的调控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