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滨水公共空间景观塑造的文化再生与传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滨水公共空间景观塑造的文化再生与传承

发表时间:2016-01-08T14:22:07.610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14期供稿作者:李晨

[导读] 深圳市希尔景观设计有限公司广东深圳由于中国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城市建设受到利益的驱动,整个城市规划处于无序状态,滨水区的规划更是无从谈起。

李晨

深圳市希尔景观设计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在当代,景观规划设计离不开文化,文化的再生与传承也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本文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谈谈城市滨水公共空间景观塑造的文化再生与传承。

关键词:城市滨水景观;公共空间;景观塑造;文化再生

前言

一个精彩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不仅可以体现出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及山水自然景观,同时也将人工建设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完美的融合和展现出来,成功的城市滨水空间规划设计的成果中不但包含了丰富的自然景观同时也融合了城市滨水空间的人文景观以及物质空间。在现代城市建设不断扩张的大背景下,滨水景观遍地开花,层出不穷,但形式大都千篇一律,毫无特色可言,更不用说文化内涵了。如何规划设计出独具匠心的滨水景观,使其与城市风貌、历史文化相融合,具有鲜明的可识别性,并在众多规划设计中脱颖而出,才是城市滨水景观的发展方向。我们不能照搬国外景观设计案例,或单纯地追求现代感、时尚感,忽略景观设计要因地制宜的原则,否则,就会造就出一批毫无内涵、没有灵魂、没有可识别性的城市滨水景观。

1.滨水景观设计缺少完整理论体系的支撑

滨水景观,即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把人工建造的环境和当地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增强人与自然的亲密性,并形成开放的自然空间,调节城市环境,促进社会发展。因此城市滨水区景观对城市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它是城市重要的公共空间,并且在城市中往往是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的结合区域,对于城市的发展以及城市的品味提升,具有独特的意义。所以近年来滨水区景观设计是城市景观设计的核心之一。滨水景观建设涉及多领域、多专业,包括水资源规划、水利修建、旅游规划、景观设计、风景旅游、建筑设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生态治理、环境保护、绿化造林等。它具有多重复合的跨学科特征。

中国的景观设计,起步较晚。由于景观设计在西方相对成熟。中国人在设计中沿用了西方的路子,但是中国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缺少一个重要的阶段,就是功能主义的探索时期。没有经历功能主义探索的中国景观设计师,缺少理论体系的支撑,加上中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设计师疲于奔命,理论总结较少,造成设计更多的偏与表象,更多的是形式主义的模仿,缺少实质的内涵。照成一味的照搬国外的经典案例形式,造成景观设计的不同城市的雷同缺少创新,并且不接地气,造成巨大的维护费用,造成浪费。

2.中国不完整理论体系指导下滨水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滨水景观设计建设,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社会得到了发展,环境得到了改善。但是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建设中存在很多问题。

2.1缺少整体城市规划体系,滨水区域规划更无从谈起

由于中国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城市建设受到利益的驱动,整个城市规划处于无序状态,滨水区的规划更是无从谈起。过高的楼体破坏了水岸线景观视线,过大的楼体,使公园广场等公共空间,显得过于渺小。高档的水岸小区和高楼,把城市环境和滨水景观空间割裂,降低了公众的参与性。连续单调的滨水建筑,使整个滨水景观缺乏美感。城市建设千篇一律、单调乏味。这些都是城市规划遗留下来的问题。最终导致滨水区文化生态缺失,公共自然生态恶化,环境丧失了可持续发展性,给城市发展带来了无可挽回的损失。

2.2支离破碎的空间景观系统

我国由于缺乏整体的城市规划理念,建筑设计杂乱。所以我国城市滨水区大多不具备丰富而连续的空间景观系统。开发商为了得到良好的地块资源,建筑园区大多紧邻水体,并且高大。这样不仅挤压了开放的公共空间,而且破坏了水岸景观的观水视线。随着城市建设的加速,这种状况变得越发严重。杂乱的建筑风格,过大的体量,没有控制的建筑高度,严重影响了滨水空间的天际轮廓,至使城市天际线变得平淡,失去了滨水景观应有的自然属性。

2.3缺少创新,各个城市间滨水空间景观形式趋于雷同

由于对外国设计形式的表面模仿,造成滨水景观空间缺乏可识别性。现代城市建设的同质性,致使各个城市的建筑设计、城市立面、道路施工、景观等风格形式都趋于一致。相互抄袭的方案,似成相识的景观形式,使滨水景观缺少了应有的个性,使个城市滨水区景观形式趋于一致。由于城市的发展,政绩的驱使,决策者往往模仿或者照搬国外的成功滨水区开发案例,简单粗暴的建设方式,缺乏地域的文化特色,主题不明确,单纯的追求现代,造成其滨水空间景观缺乏可识别性。导致城市居民对滨水景观空间失去了应有的城市归属感和认同感。

2.4亲水设计不足,公众参与匮乏

随着经济的发展,利益的驱使。滨水区被居住区、企业、交通所占据,造成滨水区空间被隔断,不能形成连续的公共空间,形成了滨水空间的内向性和封闭性,导致居民亲水性的降低。同时滨水区公共基础设施严重缺乏,造成了滨水区只是作为游人的过道,而非景观休闲空间。不能成为市民游憩,休息的公共空间。久而久之游人稀少,滨水区缺乏维护,于是滨水区成为城市死角。

3.滨水景观设计应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我们需要更深入的了解西方的滨水景观体系,不仅要得其形的,也要理解其内在精髓。不能只是简单的形式模仿。

我国不同于国外的景观设计,我国古老的文明为我们的景观设计留下宝贵的经验财富,我们不应该一味的照搬西方的理论体系,应该加入东方的哲学体系,融为一体,为我所用。

我国兴修水利,古代深受古代“天人合一”理念的影响。“天人合一”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根本观念之一。“天人合一”有两层意思:一是天人一致。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二是天人相应,或天人相通。是说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马王堆出土《老子》乙本)即表明人与自然的一致与相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