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知识点归纳总结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生对于八年级上册物理的知识点都掌握了吗课后一定要及时总结和复习哦。

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知识点归纳,仅供参考。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知识点一、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1、长度的单位2、测量结果包括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

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4、误差:是指测量值与被测物体的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在任何测量中都存在,误差的产生跟测量的人和工具有关,只能减小不可避免。

通常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

而错误是应该且可以避免的。

5、体积的单位6、量筒和量杯的使用方法:放在水平桌面上,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底(凸液面的顶)相平。

二、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1、质量:物体内所含物质的多少叫物体的质量,符号:m。

物体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与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和位置的变化无关。

2、质量的单位:国际主单位是千克(kg)其他单位有:3、托盘天平的使用调节方法: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用镊子把标尺上的游码拨至左侧零位置,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横梁水平平衡的标志是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上。

测量方法:将待测物体轻放在左盘中;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大小,由大到小,用镊子向右盘放砝码;用镊子拨动游码,使指针在中央刻度线两侧摆的幅度基本相同,或者静止在中央刻线上;把右盘里砝码的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读数相加,得到物体的质量。

砝码用毕必须放回盒内,不能用手捏砝码。

三、物质的密度1、由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常量,它反映了这种物质的一种特性。

物质不同,其比值也不同。

2、密度:在物理学中,把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运动与能量知识归纳(新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运动与能量知识归纳(新版)教科版

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2、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3、机械运动:物体间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在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静止是相对的。

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4、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①观众法:相同时间比路程,路程越长,运动越快。

②裁判法:相同路程比时间,时间越短,运动越快。

③综合法:时间、路程都不同,比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5、速度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的定义:物体通过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6、公式:V=t S (S=Vt t=V S ) (Sm ts vm/s) 国际单位:m/s(米每秒)。

如v = 10m/s 表示物体每秒通过的路程是10m 。

7、在交通运输中常用的速度单位:km/ h(千米每小时)8、匀速直线运动:一个物体沿着直线运动,在任何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始终相等(速度不变,运动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9、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V 平=总总t S =2121t t S S ++;路程相等速度不等:V 平=21212V V V V + 10、注意:过桥过洞、相遇问题、追及问题、超错车时间、水流问题、平均速度、比值问题。

11、能量形式:太阳能、化学能、机械能、内能、电能、光能等。

(注意能量之间的转化)12、运动的分为宏观物体运动和微观世界运动。

(三种运动:分子运动、机械运动、天体运动)✓ a 宏观: ○1机械运动,指的是物体位置的变化, ○2天体运动,。

✓ b 微观:○1分子热运动:(先看课本认识下物体微观结构,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现象,不能有外力作用,例:花的香味,炒菜会变咸;○2原子运动:例:原子弹和氢弹爆炸,核电站以及核武器的使用;○3电磁运动:就指电磁波,例:宽带上网,光纤,使用 ,红外遥控,无线电通信等等。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知识归纳打印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知识归纳打印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知识归纳打印版本文档为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知识归纳的打印版,旨在帮助同学们对该章节的内容进行复与巩固。

一、力和速度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通常用矢量表示,单位为牛顿(N)。

2. 力的分类常见的力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拉力等。

3. 力的合成与分解多个力可以合成一个等效力,也可以将一个力分解成若干个分力。

4. 速度的概念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运动的距离,通常用标量表示,单位为米每秒(m/s)。

5.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是在一段时间内的速度平均值,瞬时速度是在某一瞬间的速度。

二、牛顿第一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的描述物体在没有合外力作用时,静止的物体将继续保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将继续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2. 惯性与质量物体的惯性与其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也较大。

3. 惯性的应用惯性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应用,如汽车刹车时乘客的身体向前倾斜。

三、牛顿第二定律1. 牛顿第二定律的描述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2. 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牛顿第二定律可以用公式 F = ma 表示,其中 F 为物体所受合外力,m 为物体的质量,a 为物体的加速度。

3. 加速度的方向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作用力方向相同。

四、力的作用和加速度1. 作用力引起物体的加速度力的作用会改变物体的状态,使物体产生加速度。

2. 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的关系给定作用力不变的情况下,物体的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小;物体的质量越小,加速度越大。

3. 物体间力的大小和加速度的关系给定质量不变的情况下,物体受到的力越大,加速度越大。

这些是本章内容的知识归纳,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如有任何疑问,请及时向老师请教。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1. 物体的质量和重力•质量是物体所固有的性质,表示物体内所含物质的多少,单位是千克(kg)。

•重力是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所产生的吸引力,是质量和重力加速度的乘积,单位是牛顿(N)。

•质量和重量之间的关系:重量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重力加速度,即 F = m * g。

2. 物体的密度和浮力•密度是物体单位体积内所含物质的多少,单位是千克每立方米(kg/m³)。

•密度的计算公式为ρ = m / V,其中ρ 表示密度,m 表示物体的质量,V 表示物体的体积。

•浮力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向上的力,大小等于所排开液体或气体的重量,方向与重力相反。

3. 物体的压力和压强•压力是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力的大小,计算公式为 P = F / A,其中 P 表示压力,F 表示受力的大小,A 表示受力作用的面积。

•压强是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的大小,是压力与面积的比值,单位是帕斯卡(Pa)。

4. 物体的浮力和浮力原理•浮力原理:在液体中或气体中,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所排开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当物体在液体中浮起时,浮力大于物体的重力,物体呈现上浮的状态;当物体在液体中沉没时,浮力小于物体的重力,物体呈现下沉的状态。

5. 物体的压强和压强的计算•压强的计算公式为 P = F / A,用于计算受到压力的物体的压强。

当受到的力增大或受力面积减小时,压强会增大;当受到的力减小或受力面积增大时,压强会减小。

6. 液体的压强和压力传递•液体的压强是指液体内任意一点上所受压力所产生的压强,大小相等。

•液体的压力传递是指液体中受到的外力作用在液体内任意一点上所产生的压力,大小相等。

7. 各种物体的浮力大小比较•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其排开液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形状和密度无关。

•同样体积的不同物质所受到的浮力不同,密度越小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8. 水中物体的重力和浮力•当物体在水中浮起时,浮力大于物体的重力;当物体在水中沉没时,浮力小于物体的重力。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知识要点总结打印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知识要点总结打印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知识要点总
结打印版
本文档对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的知识要点进行了总结,并提供了打印版。

以下是要点总结:
一、测量物体长度
1. 使用游标卡尺或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2. 测量物体长度时,要保持垂直并轻轻触碰物体。

二、时间的测量
1. 用秒表或挂钟测量时间。

2. 使用秒表时,要注意按下启动和停止按钮的正确时间。

三、简单机械
1. 虚像和实像:
- 虚像:光线不会交汇,看起来像是从物体后面发出的。

- 实像:光线交汇在一起,看起来是实际存在的。

四、光的传播路径
1. 光在真空中传播是直线传播。

2. 光在透明介质中传播时,速度会变慢,并发生折射。

五、声的传播
1. 声音是通过空气或其他介质中的分子传播的。

2. 声音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

六、力的概念
1.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 力的单位是牛顿(N),常用的力有重力、摩擦力、弹力等。

七、浮力与物体浮沉
1. 浮力是液体或气体对物体的上升力。

2. 物体在液体中浮沉的原因是物体的密度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以上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的知识要点总结。

如需详细了解,请查看打印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热传递热传递的本质热传递的本质是热量的传递,是物体内部和物体之间能量的传递。

热传递的方式热传递的方式有三种:传导、对流和辐射。

传导传导是指物体内部的热量传递,是通过物体内部的固体、液体或气体分子的热运动,使接触处温度不同的部分相互作用,把热量传递给周围。

传导的速度主要取决于物体的导热性和温度差。

对流对流是指液体或气体流动时产生的热量传递。

液体或气体的流动产生的是流动动能,流体分子的热运动也可以给流体带来热量,因此,对流既有动能传递也有热量传递。

辐射辐射是指物体间通过电磁波传递热量的过程。

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因此在真空中也能传递热量。

热传递的应用热传递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应用,例如:•利用传导原理制作隔热材料•利用热传递原理制作美容仪器•利用热传递原理制作红外线加热仪器物质的组成与状态物质的基本组成物质的基本组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包括了电子、质子和中子三种粒子,其中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电子则绕着原子核旋转。

物质的物态变化物质的物态变化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

固态固态是指物质的分子之间相互紧密排列,分子之间的距离很小。

这种状态下的物质不会流动,形状保持不变。

液态液态是指物质的分子之间排列比较紧密,但是分子之间的距离比较大,因此液态的物质是可以流动的,但是形状不会自由保持不变。

气态气态是指物质的分子之间排列比较松散,分子之间的距离很大。

这种状态下的物质可以自由流动,并且可以充满整个容器。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指物质的物态发生变化,但是它的化学性质没有发生改变,例如:•水结冰成冰块•固体冰块融化为液体水化学变化指物质的分子或原子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原来的物质消失,产生新的物质。

化学反应的特点是化学性质的改变,例如:•烧木材时,木材变为灰烬和烟气•石灰石加热后会分解成氧气和氧化钙压强和浮力压强压强是指力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大小,计量单位是帕斯卡(Pa)。

原理当一个物体支持在另一个物体上时,支持面上受到的力除以支持面积就是压强。

物理第二章八年级上册知识点

物理第二章八年级上册知识点

物理第二章八年级上册知识点物理第二章八年级上册知识点(3篇)在我们平凡的学生生涯里,很多人都经常追着老师们要知识点吧,知识点在教育实践中,是指对某一个知识的泛称。

那么,都有哪些知识点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物理第二章八年级上册知识点,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物理第二章八年级上册知识点1第二章:声音与环境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就停止;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2、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气体中传播最慢。

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340m/s。

3、声音的三个特性:(1)音调:人耳感觉到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的高低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响度的大小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音色:又叫音品,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4、频率的高低决定音调的高低;振幅的大小决定声音的响度。

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是Hz,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

人们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

超声的应用有:超声波粉碎结石、声纳探测潜艇、鱼群,B超检查内脏器官。

5、乐音与噪声:乐音:悦耳动听、使人愉快的声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噪声:使人们感到厌烦、有害身心健康的声音;是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dB声音的强弱的等级。

6、控制噪声的三个途径是:吸声、隔声、消声;即在声源处、在传播途径和在接收处控制。

7、声的利用:(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渔民利用声纳探测鱼群(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如某些雾化器利用超声波产生水雾8、回声:声音在传播途径中遇到碍物被返射回去的现象,叫回声。

如回声比原声到达人耳晚0.1s以上,人耳能把他们区分开,否则回声会与原声混在一起会加强原声。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汇总(附答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汇总(附答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汇总(附答案)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汇总(附答案)第二章声现象01 知识梳理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 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 传播: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会被反射回来的现象。

区分原声与回声的时间间隔最小是0.1 s。

4)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有关,还跟温度有关。

2.声音的特征1) 音调: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影响音调的因素是发声体振动的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 响度:声音的大小叫做响度,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人听到声音的大小还与距离有关。

3) 音色:指声音的特色,与发声体的材质、形状等因素有关。

3.声的利用声的利用有两个方面,一是利用声来传递信息,另一个是利用声传递能量。

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 噪声:从物理学的角度,噪声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的角度是指妨碍人们正常工作、研究和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2) 人们以分贝为单位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不同分贝的声音对人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

3) 减弱噪声途径: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防止噪声侵入。

02 知识对比1.声音的特征特征概念影响因素描述术语实例音调声音的高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高音、低音钢琴发出的高音和低音响度声音的大小发声体的振幅响亮、轻声演唱者发出的高音和低音音色声音的特色发声体的材质、形状等回响、清澈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2.乐音与噪声区别物理学界定环境保护角度图像波形图联系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乐音可能成为噪声,但在任何时候噪声永远是噪声,是不能成为乐音的。

03 实验突破实验一:探究声的传播1)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男高音和女低音是声音的两种基本类型,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二章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二章

第二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注: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四、怎样听见声音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5、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也就是乐音的三要素。

8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8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1.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

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选定的标准物体。

(参照物的选择要具体,是一个小概念,不是大概念)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变化,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

静止: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题型:1.判定现象是否是机械运动2.判定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哪个物体参照物是什么)举例:树长高太阳落山、铁生锈、思维的变化汽车人(车上的人车外的人)道路xx路xx公交车站双人自行车、刻舟求剑:船人剑、人在桥上走时,会感觉头晕是因为?跳伞运动员下降过程看到直升飞机上升问直升飞机现对于地面的运动状态?同步卫星、飞机、汽车、火车、蚂蚁、电梯上行摩天轮海盗船运动的分类: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

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

举例40km/h 超车减速1.2 较快慢的方法:时间t 路程s 时间相同比较路程,时间长的快路程相同比较时间,时间短的快时间和路程的测量:时间测量:工具(秒表)单位(基本单位:秒s 其他常用单位:小时h 分钟min)时间单位换算:1h=60min 1min=60s 1h=360s路程(长度)测量:工具(常用刻度尺)单位(基本单位:米m 其他常用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天文测量中常用的单位是:光年)单位换算:1m=1000mm 1mm=1000微米1微米=1000nm使用刻度尺的规则:看放读记(注意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和最大量程)最小分度:尺子上最小的一格代表多少最大量程:可以量取的最大量程1.3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 单位:m/s km/s km/h关系:1m/s=3.6km/h 1km/s=1/3.6m/s匀速直线运动特点: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公式:v=s/t 速度与时间路程变化无关描述运动的快慢:平均速度(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的快慢)v=s/t平均速度的测量:测量原理:v=s/t测量工具:刻度尺、秒表测量的物理量:时间t 路程s注意:一定要说明是那一段路程那一段时间图像:1.路程时间图像2.速度时间图像注意:图像上横轴纵轴各代什么,单位为。

初二物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初二物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一、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可分为1、冷光源(水母、节能灯),热光源(火把、太阳);2、天然光源(水母、太阳),人造光源(灯泡、火把);3、生物光源(水母、斧头鱼),非生物光源(太阳、灯泡)二、光的传播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2)取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要求会作有水、无水时青蛙视野的光路图);一叶障目;(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要求知道日食时月球在中间;月食时地球在中间)3、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三、光速1、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2、在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光速c=3×108m/s;3、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3/4c,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2/3c;4、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9.46×1015m;注: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空中不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空气中次之,透明液体、固体中最慢(二者刚好相反)。

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如先看见闪电再听见雷声,在100m赛跑时声音传播的时间不能忽略不计,但光传播的时间可忽略不计)。

四、光的反射:1、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份光会被物体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我们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3、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1)、法线:过光的入射点所作的与反射面垂直的直线;(2)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法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

(入射光线与镜面成θ角,入射角为90°-θ,反射角为90°-θ) (3)入射角与反射角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反射角总是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而变化,因而只能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八年上册物理第二章知识点

八年上册物理第二章知识点

八年上册物理第二章知识点一、物理量和计量 1. 物理量:可以用数值表示,并且可通过测量来决定其大小的量称为物理量。

例如长度、时间、质量等。

2. 计量:对物理量进行测量的过程称为计量。

计量的基本要求是准确、可重复和国际统一。

二、国际单位制 1. 国际单位制:国际上统一使用的计量单位系统,简称SI单位制。

它以米、秒、千克、安培、开尔文等为基本单位。

2. 常用SI单位:- 长度:米(m),1米是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秒内走过的路程。

- 时间:秒(s),1秒是铯-133原子振荡9192631770次的时间。

- 质量:千克(kg),1千克是国际原子质量单位的百万倍。

- 电流:安培(A),1安培是通过两根平行导线中的每根导线中的1米长度上流过的恒定电流,使得两根导线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为2×10^-7牛顿。

- 温度:开尔文(K),1开尔文是绝对温度的1/273.16。

三、导线、绝缘体和半导体 1. 导线:具有较低电阻的物质,可以很好地传导电流。

常见的导线有金属等。

2. 绝缘体:具有很高电阻的物质,无法很好地传导电流。

常见的绝缘体有橡胶、塑料等。

3. 半导体:介于导线和绝缘体之间的物质,其电阻随温度和其它条件的改变而变化。

常见的半导体有硅、锗等。

四、电流和电荷1. 电流:单位时间内电荷通过导线截面的数量,用符号I表示,单位安培(A)。

2. 电荷:物体所带的电量,用符号Q表示,单位库仑(C)。

3.电流的计算公式:I = ΔQ/Δt,其中ΔQ为通过截面的电荷量,Δt为时间间隔。

五、欧姆定律 1. 欧姆定律:在恒定温度下,导体两端的电压(电势差)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正比,电流方向与电压方向相同。

表达式为U = IR,其中U为电压(伏特),I为电流(安培),R为电阻(欧姆)。

2. 电阻的计算公式:R = ρL/A,其中R为电阻,ρ为电阻率,L为导体长度,A为导体横截面积。

六、电池和电源 1. 电池:能够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一、机械运动基本概念1.物理量物理量是用于描述物理现象或物体特性的量,常用物理量有长度、时间、质量、速度、加速度等。

2.运动状态运动状态是指物体相对于参考物体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的集合。

3.参考系参考系是用于描述物体位置、运动状态等物理量的基准系统。

二、匀速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直线上做匀速运动的运动形式。

2.平均速度平均速度是指物体运动过程中,所覆盖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3.瞬时速度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

4.匀速直线运动的运动规律匀速直线运动的运动规律是速度恒定,加速度为零。

三、变速运动1.变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直线上做速度随时间变化而发生的运动形式。

2.平均加速度平均加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

3.瞬时加速度瞬时加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时刻的加速度。

4.速度-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像是以时间为横坐标,速度为纵坐标,反映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的图线。

5.运动规律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规律是加速度恒定,速度随时间变化而发生变化,位移与加速度成正比例关系。

四、自由落体运动1.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在重力作用下做的纵向无初速度下落的运动形式。

2.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规律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规律是速度随时间的变化为等加速度直线运动规律,位移随时间的变化为抛物线规律,加速度大小为重力加速度大小的常数值。

以上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的总结,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1、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

2.参照物。

常用的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等。

它们之间的关系为:1km=103m;1m=10dm;1dm=10cm;1cm=10mm;1mm=103m;1m=103nm。

(2)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卷尺等。

(3)正确使用刻度尺:为了便于记亿,这里将刻度尺的使用总结为六个字:认、放、看、读、记、算。

①认清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②放尺要沿着所测直线、刻度部分贴近被测长度放置。

③看读数看尺视线要与尺面要垂直。

④读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

⑤记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⑥算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4)长度的估测:受条件的限制,有时需要对长度进行估测,此时可以借助身边的物品进行估测,比如指头的宽度大约为1cm,拳头的宽度大约为10cm等。

2.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问的单位是秒(s)。

其他的单位还有时(h)、分(min)、毫秒(ms)、微秒(s)等。

它们之间的关系为:1h=60min;1min=60s;1s=103ms;1ms=103s。

(2)时间的测量工具:秒表、停表、时钟等。

(3)时间的估测:可以借助脉搏的跳动次数等对时间进行估测。

3.误差(1)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在测量中误差总是存在的。

误差不是错误,误差不可避免,只能想办法尽可能减小误差,但不可能消除误差。

(2)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运动的快慢1.知道比较快慢的两种方法(1)通过相同的距离比较时间的大小。

(2)相同时间内比较通过路程的多少。

2.速度(1)物理意义: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速度计算公式:v=s/t。

注意公式中各个物理物理量的含义及单位以及路程和时间的计算。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知识点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知识点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知识点
第二章主题测量
1.物理量及其分类
物理量是用来描述物体或现象的属性或状态的,分为基本物理量和导出物理量。

基本物理量包括:长度、质量、时间、电流、热量、光强和物质的量。

导出物理量是由基本物理量组合而成的,如速度、加速度、力等。

2.国际单位制及其单位
国际单位制(SI)是国际通用的度量衡系统,包括7个基本物理量和一些导出物理量。

基本物理量的单位包括:米(m)、千克(kg)、秒(s)、安培(A)、开尔文(K)、
坎德拉(cd)和摩尔(mol)。

导出物理量的单位通过基本物理量的组合得到,如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

3.测量和测量误差
测量是通过比较来确定物理量的数值。

测量误差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包括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是由于仪器本身的缺陷或外部条件引起的,随机误差是由于测量条件不同导致的。

4.测量的方法和仪器
测量的方法主要包括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两种。

直接测量是通过测量仪器直接获得物理量的数值,
间接测量是通过测量一些相关量,通过运算得到所要测量的物理量。

常用的测量仪器包括卷尺、量筒、天平、秒表等。

5.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是指对测量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的过程。

常用的统计方法包括平均值、绝对误差、相对误差等。

数据处理的目的是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八年级上物理第二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物理第二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物理第二章知识点八年级上学期的物理课程,第二章主要涉及到一些基础的物理知识点。

本篇文章将针对物理第二章的知识点进行详细说明。

1. 运动和相对运动物体在空间中的移动,称为运动。

当有两个物体相对运动时,这两个物体就是相对运动的。

例如,我们在火车上看到路旁飞驰的景色,是因为我们的火车和路旁景物是相对运动的。

2. 路程、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路程是指物体行驶的整个路线的长度。

位移是指物体由起点到终点的实际位移量。

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长度。

加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的大小。

3. 等速直线运动等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直线上匀速运动的状态。

匀速运动的物体所走过的路程相等,时间相等,速度也是相等的。

4. 运动的图示为了更好地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我们可以通过绘制物体运动的图示,来辅助我们理解它的运动状态。

常见的物体运动图示有位移-时间图、速度-时间图、加速度-时间图。

5. 质量和重量的概念质量是指物体所具有的本身属性,它与物体的大小、形状等因素无关。

重量是指物体受到地球引力作用时产生的力的大小,它与物体在重力场中所处的位置有关。

6.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它表明在恒定的条件下,物体将保持原本的状态,即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或是运动的物体将保持匀速的直线运动状态。

7.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也被称为运动定律,它表明当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它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8.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也被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它表明所有的力都有相互作用之间的力,即相互作用力,每个力都有相应的反作用力。

9. 惯性和惯性质量物体的惯性是指物体保持原本状态的属性。

惯性质量是指物体受力后,所得到的加速度与作用力之间的比值,称为物体的惯性质量。

这些都是八年级上物理第二章的知识点。

只要我们认真学习,掌握并理解这些物理知识点,相信我们一定可以在物理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主要涉及电路的基本知识和原理,包括电流、电阻、电压、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等内容。

本章重点考察学生对电路中各个基本要素之间关系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以下是该章节的知识点总结:一、电流1. 电流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某一截面的数量。

记作I (单位:安培,A)。

2. 电流的方向与电荷的正负有关。

正电荷沿电流方向流动,负电荷则与电流方向相反。

二、电流的测量1. 电流表是用来测量电流的仪器,接入电路中应与电荷流动方向一致。

2. 串联电流表需要全部电流通过,断开电流表的路径不产生电流。

三、电压1. 电压是单位正电荷在电路中所具有的电势能(单位:伏特,V)。

2. 电流的产生是由电压驱动的,也就是电压差引起了电荷的移动。

四、电阻1. 电阻是导体对电流通过的阻碍程度。

记作R(单位:欧姆,Ω)。

2. 电阻的大小与导体材料、导体长度和导体横截面积有关。

五、欧姆定律1. 欧姆定律是描述电路中电阻、电流和电压之间关系的基本原理。

2. 欧姆定律公式为U=IR,其中U是电压,I是电流,R是电阻。

六、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1. 串联电路是指电路中各个电器连接方式为依次连线的形式。

2. 并联电路是指电路中各个电器连接方式为平行连线的形式。

3. 串联电路中电阻之和等于各个电阻之和,电流相同。

4. 并联电路中电阻之和等于各个电阻倒数的和的倒数,电压相同。

以上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的主要知识点总结,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电路的基本原理和运行方式,同时也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相关问题。

继续写相关内容:七、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应用1. 串联电路中,电阻之和等于各个电阻之和,因此可以通过改变不同电阻的数值来调节电路的总电阻,控制电流的大小。

2. 并联电路中,电阻之和等于各个电阻倒数的和的倒数,因此可以通过改变不同电阻的数值来调节电路的总电阻,控制电压的大小。

3.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组合也常用于电路中,通过合理选择电阻的串并联组合,可以达到多种电流和电压的需求。

2024年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3篇)

2024年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3篇)

2024年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本文将对2024初二物理上册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助于同学们复习和巩固所学内容。

以下是具体的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机械的基本概念1. 物体的运动: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 运动物体的描述: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

3. 加速度的计算公式:a = Δv/Δt。

4. 物体的匀速直线运动:位移与速度成正比,加速度为0。

5. 物体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成二次函数关系,速度与时间呈线性关系,加速度恒定。

第二章:力和压力1. 力的基本概念: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 力的计量单位:牛顿(N)。

3. 力的合成与分解:多个力共同作用于物体时,可以合成一力,反之亦可分解为多个力。

4.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速度或改变物体的形状。

5. 压强的定义: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

6. 压强的计算公式:P = F/A。

第三章:力的作用效果1. 力的作用效果:力对物体的三种作用效果:使物体受力、速度改变和形变变化。

2. 力的不平衡作用:使物体产生加速度。

3. 力的平衡作用:使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

第四章:运动中力的计算1. 平行力的合成:平行力的合成满足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2. 力的分解:将合力分解为与斜面垂直和平行的两个力,简化问题求解。

3. 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合外力为零。

4.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于物体上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5.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于不同物体。

第五章:力的简单测量1. 弹簧测力计:利用弹簧的伸缩变形测量力的大小。

2. 弹簧的弹性常数:F = kΔx,其中F为力的大小,k为弹性常数,Δx为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

第六章:运动学与力学的结合1. 斜面滑动问题:将斜面问题转化为平行于斜面和垂直于斜面的两个方向求解。

2. 摩擦力的计算: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分别使用静摩擦力系数和动摩擦力系数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物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一】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可分为1、冷光源(水母、节能灯),热光源(火把、太阳);2、天然光源(水母、太阳),人造光源(灯泡、火把);3、生物光源(水母、斧头鱼),非生物光源(太阳、灯泡)
【二】光的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2)取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
(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要求会作有水、无水时青蛙视野的光路图);一叶障目;
(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要求知道日食时月球在中间;月食时地球在中间)
3、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三】光速
1、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2、在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光速c=3×108m/s;
3、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3/4c,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2/3c;
4、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
≈9.46×1015m;
注: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空中不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空气中次之,透明液体、固体中最慢(二者刚好相反)。

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如先看见闪电再听见雷声,在100m赛跑时声音传播的时间不能忽略不计,但光传播的时间可忽略不计)。

【四】光的反射:
1、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份光会被物体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我们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3、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1)、法线:过光的入射点所作的与反射面垂直的直线;
(2)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法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

(入射光线与镜面成θ角,入射角为90°-θ,反射角为90°-θ)
(3)入射角与反射角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反射角总是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而变化,因而只能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镜面旋转θ,反射光旋转2θ)
(4)垂直入射时,入射角、反射角等于多少?答:垂直入射时,入
射角为0度,反射角亦等于0度。

4、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互看双眼)
5、利用光的反射定律画一般的光路图(要求会作):
(1)、确定入(反)射点:入射光线和反射面或反射光线和反射面或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交点即为入射(反射)点
(2)、根据法线和反射面垂直,作出法线。

(3)、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入射光线或反射光线
5、两种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到光滑的反射面上时,反射光仍然被平行的反射出去;
(2)漫反射:平行光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将沿各个方向反射出去;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相同点:都是反射现象,都遵守反射定律;不同点是:反射面不同(一光滑,一粗糙),一个方向的入射光,镜面反射的反射光只射向一个方向(刺眼);而漫反射射向四面八方;(下雨天向光走走暗处,背光走要走亮处,因为积水发生镜面反射,地面发生漫反射,电影屏幕粗糙、黑板要粗糙是利用漫反射把光射向四处,黑板上"反光"是发生了镜面反射)
【五】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是虚像,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像和物的大小相等,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和镜面垂直,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上下相同,左右相反(镜中人的左手是人的右手,看镜
子中的钟的时间要看纸张的反面,物体远离、靠近镜面像的大小
不变,但亦要随着远离、靠近镜面相同的距离,对人是2倍距离)。

2、水中倒影的形成的原因:平静的水面就好像一个平面镜,它
可以成像(水中月、镜中花);对实物的每一点来说,它在水中所
成的像点都与物点"等距",树木和房屋上各点与水面的距离不同,越接近水面的点,所成像亦距水面越近,无数个点组成的像在水
面上看就是倒影了。

(物离水面多高,像离水面就是多远,与水
的深度无关)。

3、平面镜成虚像的原因:物体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经平面镜反射
后的反射光线没有会聚二是发散的,这些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画
时用虚线)相交成的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只能通过人眼观察到,故称为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
注意:进入眼睛的光并非来自像点,是反射光。

要求能用平面镜
成像的规律(像、物关于镜面对称)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同一物
点发出的光线经反射后,反射光的反向延长线交于像点)作光路
图(作出物、像、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六、凸面镜和凹面镜
1、以球的外表面为反射面叫凸面镜,以球的内表面为反射面的
叫凹面镜;
2、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可增大视野(汽车上的观后镜);凹面
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太阳灶,利用光路可逆制作电筒)
七、光的折射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2、光在同种介质中传播,当介质不均匀时,光的传播方向亦会发生变化。

3、折射角:折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

八、光的折射定律
1、在光的折射中,三线共面,法线居中。

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光从水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要求会画折射光线、入射光线的光路图)
3、斜射时,总是空气中的角大;垂直入射时,折射角和入射角都等于0°,光的传播方向不改变
4、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5、当光射到两介质的分界面时,反射、折射同时发生
6、光的折射中光路可逆。

九、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1、生活中与光的折射有关的例子:水中的鱼的位置看起来比实际位置高一些(鱼实际在看到位置的后下方);由于光的折射,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一些;水中的人看岸上的景物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些;夏天看到天上的星斗的位置比星斗实际位置高些;透过厚玻璃看钢笔,笔杆好像错位了;斜放在水中的筷子好像向上弯折了;(要求会作光路图)
2、人们利用光的折射看见水中物体的像是虚像(折射光线反向延
长线的交点)
十、光的色散:
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依次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这种现象叫色散;
2、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
3、天边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4、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其它色光可由这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白光是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世界上没有黑光;颜料的三原色是品红、青、黄,三原色混合是黑色;
5、透明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什么颜色透过什么颜色的光);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什么颜色反射什么颜
色的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白色物体发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例:一张白纸上画了一匹红色的马、绿色的草、红色的花、黑色的石头,现在暗室里用绿光看画,会看见黑色的马,黑色的石头,还有黑色的花在绿色的纸上,看不见草(草、纸都为绿色)十【一】看不见的光:
1、太阳光谱: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七种色光按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太阳光谱;
(从左往右其波长逐渐减小;散射逐渐增强;人眼辨别率依次降低)应用傍晚太阳是红的,晴天天是蓝的,汽车的雾灯是黄光。

2、红外线:红外线位于红光之外,人眼看不见;
(1)一切物体都能发射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多;(打仗用的夜视镜)
(2)红外线穿透云雾的本领强(遥控探测)
(3)红外线的主要性能是热作用强;(加热)
3、紫外线:在光谱上位于紫光之外,人眼看不见;
(1)紫外线的主要特性是化学作用强;(消毒、杀菌)
(2)紫外线的生理作用,促进人体合成维生素D(小孩多晒太阳),但过量的紫外线对人体有害(臭氧可吸收紫外线,我们要保护臭氧层)
(3)荧光作用;(验钞)
(4)地球上天然的紫外线来自太阳,臭氧层阻挡紫外线进入地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