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谁的得分高》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1.1 谁的得分高》说课稿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1.1 谁的得分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1.1 谁的得分高》这一节的内容主要围绕统计图的认识和制作展开。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理解条形统计图能够很容易地看出数量的多少。
同时,学生还能学会通过统计图来比较不同数据的差异,培养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统计图的优越性,从而提高他们对统计图的兴趣和认识。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能够理解和运用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
但是,对于统计图的认识和制作,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认识和掌握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同时,我还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统计图的魅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能够通过统计图来比较数据的多少。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统计图的兴趣,使他们能够认识到统计图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通过统计图来比较数据的多少。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分组合作法和直观演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同时,我还会运用多媒体课件、统计图素材等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篮球比赛的情景,引出统计图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新课:讲解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制作步骤。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合作,制作不同数据的条形统计图,并比较数据的多少。
4.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他们对统计图的认识。
5.课后作业:布置一道有关统计图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谁的得分高》说课课件(共29张PPT)附板书含反思
一、说教材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 元第一课《谁的得分高 》。本课通过淘气和笑笑玩套圈游戏的情境,引 入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学习,提出了三个问题。在主情境图中,教科书 提供了套圈情境图和两人得分统计表,图和表都蕴含了丰富的数学信息。 课程皆在帮助学生体会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的计算道理,培养学生读表 的了解、收集数学信息的能力以及学生优化自己算法的意识和能力。
设计意图: 以上问题层层递进,由提取信息到分析问题,再到列式计算解决问题,体现了 问题解决的基本思维过程。
(三)、课堂练习 1、三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2、在 里填上“>”“<”或“=”。
78 16+21+41 66 17+25+26 52 24+35+29
95 32+18+45
28+36+29 28+29+33
八、说板书设计
根据三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
谁的得分高 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 竖式计算解决问题。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九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算法多样化是学生学习个性化的必然反应。 提倡算法多样化不是标新立异、无中生有,而是还计算教学于本来面目。算 法多样化带来的另一个现实要求是适时引导学生对多种算法进行分析比较, 找出其中的规律,最终能够实现算法的优化。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用竖式计来自。28+35=
53+17=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谁的得分高》评课稿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谁的得分高》评课稿一、引言本文是对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谁的得分高》这一教材内容进行评课的文档。
通过对该教材内容的详细介绍和分析,旨在为教师和家长提供一个全面了解该教材的参考。
二、教材概述1. 教材简介《谁的得分高》是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核心教材之一。
该教材基于国家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能力。
通过丰富的故事情节和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目标该教材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内容分析《谁的得分高》教材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第一单元:认识数字该单元主要通过丰富的故事情节和实际例子,引导学生认识数字,并学会将数字与实际生活中的物品进行对应。
2. 第二单元:认识数的大小通过比较数的大小,学生可以了解数字的大小关系,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判断能力。
3. 第三单元:四则运算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学习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和练习题,帮助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技能。
4. 第四单元:数的合与分该单元主要介绍数的合与分的概念。
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会将物品进行合并和分离,进一步理解数的合与分的概念。
5. 第五单元:长度和重量这个单元介绍了长度和重量的基本概念和测量方法。
通过实际测量和比较物品的长度和重量,帮助学生掌握长度和重量的概念和计量方法。
6. 第六单元:平均数通过实际例子和练习题,学生将学习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7. 第七单元:图形与位置在该单元中,学生将学习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和位置关系。
通过实际例子和游戏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图形和位置的基本知识。
四、教学方法针对《谁的得分高》教材的特点和教学目标,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参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二年级数学上册《谁的得分高》优秀教学案例
4.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实用性。
5.培养学生勇于面对挑战,克服困难的信心和毅力,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学习,本章节将通过情景创设,营造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学习环境:
5.反思与评价相结合:本案例将反思与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鼓励学生自我反思,总结学习过程中的经验与不足。同时,教师和同伴的评价也让学生在借鉴他人优点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6.知识与技能并重:在教学中,不仅注重学生对比较大小和简单加减法知识的掌握,还注重培养他们运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
5.鼓励学生尝试多种解题方法,培养创新思维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章节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情感体验:
1.培养学生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意识,人,学会倾听、理解和接纳他人的意见。
(四)反思与评价
1.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运用和情感态度。
3.开展同伴评价,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发现并改正自己的不足。
4.定期组织综合性评价,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二年级数学上册《谁的得分高》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谁的得分高》这一教学案例旨在引导二年级学生运用基本的数学比较原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在本案例中,我们将数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以学校体育比赛为背景,让学生帮助计算和比较不同学生的得分。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围绕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中“比较大小”和“简单加减法”的知识点,通过设计互动性强、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如模拟评分和排名,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学技能,体会数学的魅力。通过这个教学案例,学生不仅能理解数学概念,还能培养公平竞争和团队协作的意识,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谁的得分高》(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
《谁的得分高》(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谁的得分高》。
这是一堂实践活动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37页的例题以及相应的练习。
例题是:小明得分35分,小红得分42分,问谁得分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解决这个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成果的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应用。
难点: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能够灵活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5分钟)通过课件展示小明和小红的得分情况,让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认为谁的得分高?为什么?”2. 自主探究(10分钟)让学生独立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可以让学生使用学具,实际操作,尝试解决这个问题。
3. 合作交流(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鼓励学生互相提问,互相解答。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4. 讲解演示(5分钟)教师通过黑板演示,讲解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操作,加深对加减法的理解。
5. 练习巩固(10分钟)让学生完成教材第37页的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谁的得分高?小明 35分小红 42分谁得分高?七、作业设计1. 教材第37页的练习题。
2. 请学生举例生活中遇到的加减法问题,并尝试解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了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参与,合作交流,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加减法意义的理解,部分学生仍然存在困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谁的得分高》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谁的得分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谁的得分高》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和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有趣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发现和探究平均分的含义,学会用除法来求平均分,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加减法和简单的生活常识,但对除法和平均分的概念可能会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具体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会使用除法求平均分。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概念,会使用除法求平均分。
2.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法求平均分的方法和步骤。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和操作,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2.采用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发现和探究平均分的含义,学会用除法来求平均分。
3.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图片和故事情节,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概念。
2.准备实物道具,如水果、糖果等,用于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和掌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情节,引出平均分的概念。
例如,讲述一个运动员参加比赛,他的得分是所有参赛者平均分的三倍,让学生思考这个运动员的得分是多少。
2.呈现(10分钟)呈现相关的图片和实物道具,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例如,展示一篮子水果,让学生将其平均分给几个朋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用除法求平均分。
例如,让学生将一篮子水果平均分给几个朋友,并计算出每个人分到多少水果。
4.巩固(10分钟)通过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和掌握。
二年级数学上册《谁的得分高》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并能熟练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理解和运用比较符号(>、<、=),进行比较判断。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尤其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灵活运用。
-提高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沟通、协作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
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比较大小的知识,包括比较符号、加减法运算等。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出比较大小的关键点和注意事项。
2.教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过程:教师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复习巩固。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提高数学素养。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比较大小的实际问题。
过程:教师提出几个关于比较大小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每个小组需要通过计算、分析,给出答案,并说明理由。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比较大小的方法和技巧。
过程: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代表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比较大小的一般方法和技巧,加深学生对比较大小的理解。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设计课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过程: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学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在此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2.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针对性讲解。
过程:针对学生在练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难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谁的得分高》(课件)
探究新知
●谁说得对?
我有两次都比笑笑得 分高,我肯定获胜。
23比24少1,29 比30少1,44比 41多3,我获胜。
探究新知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淘气 24
30
41
人太人
天天
23
44
29
●算一算,他们分别得了多少分?到底谁获胜?
24+30+41= 95 ( 分 )
20+30+40=90 4+1=5 90+5=95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 会了什么?
十
十
课后研讨
学完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有什么样 的感悟?与同学相互交流讨论。
总结点评反思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表现得都非常棒。 在以后的学习中,请相信你们是存在着巨 大的潜力的,发挥想象力让我们的生活更 精彩吧。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答:淘气共得了95分,笑笑共得了96分,笑笑获胜。
练二练
1.投飞镖比赛。
每人投3次,投到靶外得 0分。总分高的获胜!
奇思 妙想
第一次 35 40
第二次 23 26
第三次 30 20
(1)说一说,从表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奇思第一次得35分,第二次得23分,第三次得30分; 妙想第一次得40分,第二次得26分,第三次得20分。
先把整十数相 加,再把个位 上的数相加。
探究新知
●算一算,他们分别得了多少分?到底谁获胜?
24+30+41= 95 ( 分 )
先把前两个数相 加,再用算出来 的和同第三个加
数相加。
探究新知 ●算 一算,他们分别得了多少分?到底谁获胜?
《谁的得分高》教案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掌握计算简单平均分的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情境。
-通过具体实例,体会数据整理和分析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举例:在小熊和小狗比赛得分的教学情境中,重点讲解如何读取统计表中的数据,如何使用比较词汇描述得分的高低,以及如何计算两者的平均分。
还有一个值得反思的地方是,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和表达。我意识到,课堂时间的分配需要更加合理,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关注和锻炼。
3.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将所学的统计知识应用于生活情境,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4.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在小组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共同完成数据整理和分析任务。
5.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探索,勇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统计表的结构和用途,能够从统计表中读取和解释数据。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统计表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统计表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然而,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理解平均分的概念上还存在一些困难。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耐心地解释平均分的意义,并通过更多的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平均分是如何代表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的。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第1课时《谁的得分高》优秀教案
《谁的得分高》教学简案【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从图表叙述的具体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会读表格,发展收集信息的能力。
2.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能够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3.能正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掌握连加竖式的写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4.在计算过程中初步养成认真、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会用竖式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
教学难点: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准备】直尺、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创设情境。
介绍套圈游戏,并给出比赛记录表。
讨论:表中有哪些数学信息?2.引出问题。
套圈游戏中谁获胜?二、解决问题,探索新知。
问题:套圈游戏中谁获胜?1.判断淘气和笑笑谁说的对。
思考:他们谁说的对?(1)学生重读机灵狗说的话,明确比赛规则。
(2)组织学生讨论笑笑的想法。
第一种:结合表格引导学生上下观察,23比24少1,29比30少1,44比41多3,综合起来看笑笑比淘气一共多得1分,笑笑获胜。
第二种:引导学生将表格中的数据上下比较,24比23多1,30比44少14,可知前两次淘气比笑笑少得13分,第三次淘气比笑笑多得12分,三次下来,淘气比笑笑少得1分,笑笑获胜。
(3)师生小结:要根据比赛规则判断输赢,每人套3次,总分高的获胜。
2.计算淘气和笑笑分别得了多少分。
(1)教师提问:要计算淘气的得分,如何列式?(2)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的特点。
(3)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尝试计算。
(4)学生用口算或笔算的方法计算笑笑的总分。
(5)师生小结。
总结三个数连加的计算方法:三个数相加,可以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三、练习应用,巩固提升。
1.三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算完后检查了吗?三个数连加的计算方法掌握了吗?。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谁的得分高》课件
淘淘第一次得24分,笑笑第一 次得23分,我第一次得分比笑
高。
她们谁说的对?请你算一算到底谁获胜?
第一组 28个
第二组 34个
第三组 23个
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
理清题意:
• 1.根据上面的表,你想到了 哪些数学问题?(选择两个 问题列式算一算)
• 2.这个图求什么? • 3.用什么法计算? • 4.算式怎么写?
85
28+34+23=85(个)
28
+ 31 4
62 +2 3
也可以 用简便 写法
85
做一做
46+25+17= 88
46 25
1
71 +1 7
88
37+28+19= 84
37 + 28
65 + 11 9
84
把每一横行、每一竖行和 每一斜行的三个数加起来。
24 51 15
21 30 39
45 19 36
62
62 + 21 3
85
(3)视察上面两个竖式,讨论怎样算 简便些?
1.分别列两个竖式计算( )
28
62
+31 4
+ 21 3
62
85
想一想:两个竖式中都有62,62写了两次,如果把两 个竖式合写成一个竖式,比较简便,对不对?
28 + 34 + 23 = 85
28 + 31 4
62
62 +2 3
• 2.分别列两个竖式计算( )
(2)讨论:
1.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28+34=, 再算28+34的结果+23
2.分别列两个竖式计算( )
《谁的得分高》教案-2021-2022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整数大小比较的基本概念。整数大小比较是指通过观察或计算来判断两个整数的大小关系。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实际问题,如比较比赛得分。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比较篮球比赛的得分,学习如何判断两位数的大小关系,并运用加减法运算。
《谁的得分高》教案-2021-2022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一、教学内容
《谁的得分高》教案-2021-2022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北师大版,本章节内容主要涉及以下知识点:
1.认识整数大小比较,能够比较两个两位数的大小。
2.掌握加减法运算,并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3.能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并运用到问题解决中。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两位数的大小比较和加减法运算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数轴、计数器等教具,以及实际案例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整数大小比较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比较不同比赛的得分。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通过计算器或计数器,让学生亲自操作,体验整数大小比较和加减法运算的过程。
最后,我要提醒自己,在关注学生知识掌握的同时,也要关注他们的情感态度,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真正爱上数学。
二、核心素养目标
《谁的得分高》教案-2021-2022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北师大版,本章节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比较整数大小,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篮球比赛得分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加减法运算。
《谁的得分高》(教案)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单元加与减·第1课时谁的得分高·教案一、学情分析100以内的数的连加是在学习了20以内的连加以及用竖式计算100以内两个式子的加法,在此基础上继续探究用口算法和笔算法对两个式子以上的连加的计算,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迁移,并掌握好本节课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1.能够从具体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会读表格。
2.能正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掌握连加竖式的写法。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100 以内数的连加运算,掌握连加竖式的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用竖式计算连加的算理。
四、教学过程设计第一板块【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计算下面的各题。
1.用竖式计算。
25 + 13 = 36 + 45 = 19 + 38 =师:同学们,想一下,在用竖式计算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生(齐声回答):数位要对齐,满十要进1。
2.套圈游戏师:同学们,你玩过套圈游戏吗?淘气和笑笑正在进行套圈比赛,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教师板书:谁的得分高)师:每人可以套3次,总分高的获胜!下表记录了他们三次的成绩。
师:你知道谁获胜了吗?设计意图: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一步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答案】1.38;81;57第二板块【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读懂表格(1)仔细观察表格,从表格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学生自主讨论交流。
师:横向观察表格,你知道了什么?生:淘气第一次得分是24分,第二次得分是30分,第三次得分是41分.师:那笑笑的三次得分分别是多少呢?生:23分、44分、29分。
师:很棒!如果我们纵向看呢?生:纵向观察,第一次淘气和笑笑的得分分别是多少呢?生:24分、23分。
师:所以淘气的第一次得分比笑笑的第一次得分高还是低?生:高。
(2)谁说的对?师:淘气说自己有两次得分比笑笑高,是哪两次?生:第一次和第三次。
师:淘气说自己肯定获胜,有道理吗?生:没有。
师:我们的比赛规则是什么呢?生:每人套3次,总分高的获胜。
二年级上第1课时谁的得分高
二年级上第1课时谁的得分高《二年级上第 1 课时谁的得分高》在二年级的数学课堂上,第 1 课时“谁的得分高”可真是充满了趣味和挑战!这一课就像是一场小小的数学竞赛,让同学们开动脑筋,比一比谁能更快更准地找出得分的高低。
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两个同学参加比赛的得分情况,小明在语文、数学和英语这三门科目中的得分分别是 90 分、95 分和 88 分,而小红的得分则是 89 分、92 分和 90 分。
同学们的小眼睛一下子就紧紧地盯着这些数字,心里都在想着到底谁的得分更高呢?要想知道谁的得分高,首先得把每个人的总分算出来。
这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们来说,可是个不小的挑战呢!不过,大家都没有害怕,纷纷拿起铅笔,在本子上认真地计算起来。
小明的总分是这样算的:先把 90 分、95 分和 88 分加起来,90 +95 = 185 分,185 + 88 = 273 分。
小红的总分呢,89 + 92 = 181 分,181 + 90 = 271 分。
经过计算,很明显,小明的总分是 273 分,小红的总分是 271 分。
273 分大于 271 分,所以小明的得分更高。
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小朋友可能会不小心算错,把加法算成了减法,或者在进位的时候出了差错。
但是没关系,老师会耐心地帮助大家找出错误,重新计算。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同学们不仅学会了如何计算总分来比较谁的得分高,还明白了在做数学题的时候要认真仔细,不能马虎。
而且呀,这也让大家知道了,在生活中也经常会遇到比较大小、多少的情况,学会了这些知识就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啦。
比如说,学校举行运动会,小明参加跑步比赛跑了 1 分钟 20 秒,小红跑了 1 分钟 15 秒,那谁跑得更快呢?这时候就要像在课堂上比较得分那样,把时间进行比较,时间越短跑得就越快,所以小红跑得更快。
再比如,班级里进行了一次画画比赛,小明画了 5 幅画,小红画了7 幅画,谁画的更多呢?这不是一眼就能看出来小红画的多嘛。
二年级【上】数学-第一章1.谁的得分高 北师大课标版 (21张)
点击头像
下一步
24+30+41 = 95(分) 20+30+40=90
4+1=5 90+5=95
返回
24+30+41= 95(分)
24 30 +4 1 95
23+29 + 44= 96(分)
23
+
2 1
9
52
52 +4 4
96
返回
23+29 + 44= 96(分)
23
+
2 1
9
52 +4 4
96
返回
23+29 + 44= 96(分) 23 29
+ 41 4 96
返回
你还有其它 的算法吗?
三次比赛结束时, 淘气共得多少分?
23+39+41=?
淘气三次共得了95分 笑笑三次共得了96分
三次比赛结束时,笑笑赢了, 和估计的一样。
小丽前两次共得了70分, 她可能套中哪两种动物?
她可能套中 和
也可能套中 和
我有26个蓝色的气球,8个 红色的气球,19个绿色的气 球,我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养殖场有26只黑兔,38只灰兔,33只白兔, 养殖场共有多少只兔子?
本课总结
掌握100以内连加运算的方法, 并能正确的计算其结果。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谁的得分高
24
23
44
30
29
41
47
先估计一下笑 笑能不能赢。
淘气: 我有两次都比笑笑高,我肯定赢。
笑笑: 23比24 少1,29比30少1,44比41
多3,我肯定胜。
淘气: 24+30+41
北师大版二年上册数学《谁的得分高》课堂笔记
课堂笔记:《谁的得分高》一、导入(5分钟)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的加减法应用实例。
2.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谁的得分高》,通过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加法运算:将两个数相加,得到的结果称为和。
例如:2 + 3 = 5。
2. 讲解减法运算:已知两个数,求其中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多少,称为差。
例如:5 - 2 = 3。
3. 讲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先算加法,再算减法。
例如:2 + 3 - 1 = 4。
4. 举例说明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计算年龄等。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验自己对加减法的掌握程度。
2. 针对练习题中的错误,进行讲解和纠正。
四、小组竞赛(10分钟)1. 分成小组,进行加减法竞赛,看哪个小组得分高。
2. 竞赛结束后,总结每个小组的表现,给予表扬和鼓励。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2. 强调加减法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运用。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完成课后练习册的相关题目。
2. 搜集生活中的加减法实例,下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讲解加减法运算时,注重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让学生明白了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堂练习和小组竞赛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了所学知识。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可以更加注重生活实际的运用,让学生在课后也能体会到数学的乐趣。
北师大版二年上册数学《谁的得分高》说课稿
北师大版二年上册数学《谁的得分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谁的得分高》这一课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一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和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学会用平均数来比较两个小组的得分,进一步体会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和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法和乘除法运算,对数据有一定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但是,对于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还不够理解,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一步掌握。
同时,学生对于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还不太熟悉,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激发。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能够运用平均数来比较两个小组的得分。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思考,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克服困难,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平均数的性质,学会如何求平均数,并能够运用平均数来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
2.操作活动法: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让学生动手实践,探索和发现求平均数的方法。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交流,引导学生发现平均数的性质和求法。
4.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软件,生动形象地展示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交流,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理解和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谁的得分高》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谁的得分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谁的得分高》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通过比赛得分的情况,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10以内数的认识,对加减法有一定的了解,但还不能熟练运用。
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乐于参与课堂活动,但部分学生对抽象的数学概念还难以理解,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帮助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赛得分的情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理解加减法的实际应用,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以比赛的形式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生动形象地展示比赛得分的情况,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比赛,让学生初步感知加减法的意义。
2.教学新课:引导学生通过比赛得分的情况,总结出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3.练习巩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巩固所学。
4.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5.布置作业:设计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以比赛的形式呈现,突出加减法的意义和运算方法。
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题的完成情况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重点关注学生对加减法的理解和运用。
九. 说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从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进行总结,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改进的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分析
1.使学生正确理解并掌握两位数连加的加法运算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能够在情景图中找出一些信息。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数连加的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2.能正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并掌握连加竖式的写法。
3.发展初步的估算意识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100以内数连加的竖式计算方法。
4.充分利用情景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今天我们一起做一个游戏。这里有7个玩具,每个玩具上都有一个两位数。下面请两位同学来投掷圆环,游戏规则是这样的:投中的就能得到上面的分数,累积投掷3次停下来,看谁得到的分数高分数高的就获胜。
学生积极举手参加。
难点:列竖式计算连加。
教学策略:
1.讲授同时播放相应幻灯片课件,丰富多彩的画面让学生更易接受。
2.小组讨论并发言。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2.学习新知
(1)出示主题图
(2)交流算法
3、巩固练习
二、方法
1.恰当使用教具学具。
2.从生活出发,利用生活知识教学。
3.幻灯片教学,让学生更易接受。
学以致用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想法?你觉得这节课自己表现的怎么样
老师点评
学生发言
温故而知新
板书设计
在用竖式计算两位数的加法时,要注意的问题:数位要对齐,个位对准个位,十位对准十位,加号写在第二个加数的左边,横线要画直。
分层作业设计
1.填一填
(1)35+26+25=( ) (2)23+18+48=( )
生:20+30+40=90,4+1=5,90+5=95,所以可以得出24+30+41=95。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
(2)组内交流算法,对每种算法进行评价
老师来回走动,观察学生,遇到举手有问题的学生,积极回答。
学生出自己的想法,同组同学交流。
(3)全班同学交流算法
\ / \ /
( )+25=( ) ( )+48=( )
先算()加()得() 先算()加()得()
再算()加()得() 再算()加()得()
2.算一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5+37+19= 16+36+42= 12+58+26= 52+17+23=
30+47+16= 42+36+18= 40+22+32= 11+44+33=
教学设计
学 科
数学
年 级
二
教学形式
讲授法+ppt
教 师
李敏
单 位
安徽省阜阳市袁寺小学
课题名称
谁的得分高
学情分析
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户主一事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前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习方法不得当,对每一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的到不同的发展。
2.交流算法
(1)学生独立思考算法,试计算24+30+41=()
师:这是一道两位数连加的算式,回想一下这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算式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师:下面就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想一想、算一算24+30+41的结果是多少。
生:以前我们学过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个正十数相加。这个算式是三个两位数相加,而且并不都是整十数,我们可以把这个算式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加法算式来进行计算。
师:还是集体的力量大呀,想出这么多的好方法,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算法一:数小棒。先摆出24根,然后摆30根,再摆41根,看总共有多少根小棒,得出最后的结果。
算法二:先算24+30,再将所得出的结果加上41.
算法三:列竖式计算
24 54 24
+30+4130
54 95+41
95
主要是让学生比较并充分理解各种算法的特点,说说为什么喜欢这种方法。
为新课教学做好铺垫。
学习新知
1.出示主题图
假设投掷圆环的是淘气同学与笑笑同学,他们的得分如图表(PPT幻灯片课件)所示,从表中你们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名
次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淘气
24
30
41
笑笑
23
44
29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判断一下谁获胜了吗?
师:这两位同学,谁说的正确呢?下面我们先一起来学习一下两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再通过计算判断谁获胜。
生1:从图表中可以看出以下信息:淘气第一次得24分,第二次得30分,第三次得41分;笑笑第一次得23分,第二次得44分,第三次得29分。
生1:淘气有两次的得分都比笑笑的得分高所以我认为淘气肯定获胜。
生2:25比24少1,29比30少1,44比41多3,所以笑笑获胜。
学生通过观察情景图,能找出一些信息,并初步认识三位数相加。
(4)归纳小结
师:在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根据竖式,在小组中说一说。
师:今后在做题时,同学们可以选择合适自己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学生汇报:数位要对齐,个位对准个位,十位对准十位,加号写在第二个加数的左边,横线要画直。
老师总结一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再回顾一遍。
巩固练习
“练一练”第1题、第2题
全班交流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