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区域地理习题:第1单元 地球与地图 第2课时 课时作业 含答案
区域地理课时专练: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二节 地图(附答案详解)

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二节地图(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测控导航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14年9月10日,新建敦煌至格尔木铁路(敦格铁路)实现与青藏铁路成功接轨,下图中的虚线为敦格铁路。
读图,回答1~2题:1.敦格铁路正线全长约509千米,由此可推知,上图的比例尺最接近()A.1∶30万B.1∶30 000万C.1∶2 500万D.1∶200万2.关于图中信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的虚线为图例B.图中的“格尔木”为注记C.图中的省界大体为西北—东南走向D.在该图判断方向应依据经纬线读“某区域示意图”,回答3~4题:3.图中北面的河流和南面的河流总体流向分别是()A.向东、向西B.向西、向东C.向东、向东D.向西、向西4.如果该图的比例尺增大1倍,则()A.如果表示的实际范围不变,则图幅面积是原来的2倍B.同样的图幅面积,表示的实际范围是原来的4倍C.表示的内容比原来详细D.图示地区的坡度变缓下图示意浙江省某地区等坡度线(地表坡度值相等的点连成的线),图中数字代表坡度(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读图,回答5~6题:5.图中河流,流速最快的河段是()A.甲B.乙C.丙D.丁6.图示河流()A.丙段大量沉积从乙段带来的泥沙B.该河流位于夏季风迎风坡C.丁段北岸侵蚀较严重,坡度较陡D.该河流7、8月份流量大图甲为某区域的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图乙为沿图甲中AB、CD、EF、GH四条剖面线中的某一条所绘制的地形剖面图。
读图,回答7~8题:7.图乙所示的地形剖面图对应图甲中的剖面线是()A.AB线B.CD线C.EF线D.GH线8.图甲中沿EF线行进,所能到达的最高点的海拔可能为()A.450米B.550米C.650米D.700米读“我国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9~11题:9.图中所示各河流中,绘制错误的是()A.aB.bC.cD.d10.关于图中陡崖的叙述正确的是()A.陡崖位于A地西南B.陡崖最小高差为20米C.陡崖处有瀑布景观D.陡崖由冰川侵蚀而成11.下图所示两幅剖面图中的数字,能正确反映图中A点地形的是()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二、非选择题(共56分)12.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甲、乙、丙是聚落,回答下列问题:(30分)(1)图中有一陡崖M,其高度至少为米,乙村位于甲村的方向。
高中地理必修一各章节练习题测试题课后题及答案解析

高中地理必修一各章节练习题测试题课后
题及答案解析
本文档为高中地理必修一各章节练题、测试题以及课后题答案解析,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提高考试水平。
第一章地球与地图
选择题
1. 地球上每一度经度对应的距离大约是()
A. 111千米
B. 111米
C. 11.1千米
D. 11.1米
答案:A
解析:1度约为111千米,可根据公式进行计算。
2.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A. 由东向西
B. 由西向东
答案:B
解析: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填空题
1. 地球半径约为 \_\_\_\_\_\_\_ 公里
答案:6400
解析:可根据地理知识掌握。
2. 地球围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大约为 \_\_\_\_\_\_\_ 天
答案:365
解析:1年等于365天,可根据地理知识掌握。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的剖析与认识
判断题
1. 中国位于北温带和南温带的交界处。
()
答案:是
解析:中国东北属于北温带,南方属于亚热带、热带。
第三章人口与城市
简答题
1. 简述我国人口的分布情况。
答案:我国人口分布不平衡,东部地区人口密度高,西部和边
疆地区人口密度较低。
2. 简述城市的特点。
答案:城市是人口聚居的地方,人口密度大,经济发展水平高,具有高度的文化、科学、技术、教育、医疗等职能。
以上为部分练习题和答案解析,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情况进行
巩固和练习。
2016年高中地理区域地理第1单元地球与地图第2讲地图课时作业(含解析)

地图一、单项选择题(2016·玉溪一中高三月考)读甲、乙两图,回答1~2题。
导学号 005000211.有关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的比例尺小于乙图B.A、B两城市所在的自然带类型相同C.铁路线均位于西部平原D.B、C两城市间的距离超过100千米2.已知D区域的年平均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其形成原因是( )①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多对流雨②盛行东南信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③地处山地迎风坡,容易形成地形雨④沿岸有暖流经过,起到增温增湿作用A.①②B.①②③C.③④D.②③④答案:1.B 2.D解析:第1题,二图图上面积相差不大,由于甲图表示的实际区域范围远小于乙,故说明甲图的比例尺大于乙图,A错误。
结合A、B两地的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判断,A位于澳大利亚东南沿海,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B位于台湾岛北部也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故两地发育的自然带相同,故B正确。
甲图台湾岛的铁路分布于环岛沿海,C错误。
B、C之间跨纬度约0.5°,故实际距离为0.5×111km,D错误。
第2题,D位于澳大利亚东北部的热带雨林气候,该气候的成因是因为地处来自海洋的湿润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降水丰富,且沿岸有暖流流经,增温增湿。
该区域纬度相对较高,不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
(2016·慈溪中学高三期中)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3~4题。
导学号 005000223.图中断崖的最大高差不超过( )A.200米B.239米C.250米D.300米4.河滩A、B之间的河段,河流的流向大致为( )A.自西北向东南B.自东南向西北C.自西南向东北D.自东北向西南答案:3.C 4.D解析:第3题,图中等高距为50米,在陡崖处有4条等高线相交,所以根据陡崖相对高度公式计算可知,陡崖的相对高度在150米~250米之间,最大不超过250米,C正确。
第4题,根据“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规律可知,河滩A、B之间的河段,河流的流向大致为从A到B,即自东北向西南,D正确。
高一地理课本课后习题答案

高一地理课本课后习题答案在进行地理学习时,课后习题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深化理解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高一地理课本课后习题答案的示例内容,但请注意,这些内容是虚构的,实际的课本习题答案应根据具体课本和章节来确定。
第一章:地球与地图习题1: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答案:地球是一个不完全规则的球体,其赤道半径约为6378.1公里,极半径约为6356.8公里。
地球的周长约为40075公里,表面积约510百万平方公里。
习题2:解释经纬度系统。
答案:经纬度系统是一种用于在地球表面上确定位置的坐标系统。
经度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经线指示东西方向,以本初子午线为0度,向东为东经,向西为西经,每条经线相隔1度。
纬度线是环绕地球一周的平行圈,纬线指示南北方向,赤道为0度,向北向南各90度,纬度越高,纬线越短。
第二章:大气与气候习题1:简述大气层的结构。
答案:大气层从地面向上依次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
对流层是离地面最近的一层,也是我们日常生活所在的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平流层上部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臭氧层就位于这一层。
中间层、热层和外层则主要与地球的热力学和电离现象有关。
习题2:什么是季风?答案:季风是一种由于季节性风向变化而形成的气候现象。
在亚洲地区,夏季陆地受热,空气上升,形成低压区,吸引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带来降水。
冬季则相反,陆地冷却,形成高压区,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气候干燥。
第三章:水循环与水资源习题1:描述水循环的过程。
答案:水循环是地球上水分子在大气、陆地和海洋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径流和渗透等环节。
太阳辐射是水循环的主要能源,通过蒸发使水从地表进入大气,凝结成云,然后以降水的形式返回地表,部分水通过径流进入河流和湖泊,最终流入海洋。
习题3:解释水资源的分类。
答案:水资源可以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
地表水包括河流、湖泊和冰川等,是比较容易获取和利用的水资源。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基础练知识点1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的影响赫罗图反映了恒星的光度与其表面温度之间的关系,下图中纵轴表示恒星的光度,横轴表示恒星的表面温度,太阳的光度为1。
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表示太阳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2.由图可知,太阳表面温度约为( )A.4 000 K B.10 000KC.6 000 K D.3 000 K知识点2太阳辐射的分布及影响因素“光伏扶贫”主要是在住房屋顶和农业大棚上铺设太阳能电池板获取电能,农民可以自用。
拉萨市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海拔3 650米,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城市之一,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城市之一。
下图为2010~2019年拉萨市月平均太阳辐射量统计图。
读图,完成3~4题。
3.拉萨市成为我国太阳辐射强度大的城市之一的主要原因是( )A.距离太阳近 B.大气较稀薄C.纬度较低 D.晴天最多4.拉萨市夏季太阳辐射量大于冬季,主要是因为夏季( )A.植被覆盖更好 B.晴天更多C.纬度更低 D.白昼更长知识点3太阳能开发利用及其影响太阳辐射为人类源源不断地提供能源。
目前利用太阳辐射能发电,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追求的目标。
下图示意某太阳能电站。
据此完成5~6题。
5.与煤炭、石油等能源相比,太阳能的优点是( )A.分布集中,开发难度小B.发电稳定,电站选址灵活C.分布广泛,清洁可再生D.开发投资少,技术要求低6.下列地区,资源条件适宜建设太阳能电站的是( )A.热带雨林区 B.撒哈拉沙漠C.南极大陆 D.四川盆地知识点4太阳大气结构及太阳活动读太阳及其大气结构示意图,完成7~8题。
7.太阳黑子和耀斑( )A.都发生在①层B.分别发生在①层、②层C.都发生在②层D.分别发生在②层、③层8.规模最大、程度最剧烈的太阳活动类型是( )A.黑子B.耀斑C.日珥D.日冕物质抛射知识点5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2021年11月,科幻电影《芬奇》在美国上映,剧中讲述了由于太阳活动进入“极大期”,“太阳脾气”大爆发,使得地球迎来世界末日。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一章 地球与地图 第二讲 地图课时作业(2021年最新整理)

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二讲地图课时作业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二讲地图课时作业)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二讲地图课时作业的全部内容。
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二讲地图一、选择题在图幅大小相同,比例尺不同的两幅地图中,同一城市可分别用点状和面状两种符号表示.读图,完成1~2题。
1.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的比例尺比乙图大B.甲图反映的区域范围比乙图大C.甲图中的S市城区面积比乙图大D.甲、乙两图中的铁路长度相等2.地图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很大的指导作用,下列对甲、乙两图的应用,正确的是()A.查询S市的汽车站的位置选用甲图B.统计S市所辖的村落数量选用甲图C.选用乙图进行批发商场的选址D.房地产开发商选用乙图展示开发地块的位置解析:第1题,比例尺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
图幅大小一样,而甲图中S市城区为面状,乙图中城区为点状,说明甲图较乙图比例尺大、所反映的区域范围小;两图中S市城区面积相等;乙图中铁路更长。
第2题,查询S市的汽车站位置、选择批发商场的位置、展示开发地块的位置均需要大比例尺的地图,甲图符合这一特点;而统计S市所辖的村落数量则需要表示的范围大的地图,乙图符合这一特点。
答案:1.A 2。
A(2016·厦门模拟)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某区域地形分布。
读图,完成3~5题。
3.河流段的两个断面水面的高程差称为落差.a溪流的图示河段落差可能为()A.20 m B.40 m C.60 m D.80 m4.水圳是人工修建的用来灌溉农田的水利体系,下列四条水路中表示水圳的是( )A.b B.c C.d D.e5.暴雨发生时下列四点中最易被侵蚀的是( )A.甲 B.乙 C.丙D.丁解析:第3题,a溪流第一个断面的海拔为140~160m,第二个断面的海拔为100~120m,所以其落差为20~60m,结合选择项可知,40 m符合条件.第4题,根据“水圳是人工修建的用来灌溉农田的水利体系”可知,水圳的目的是为了灌溉农田,所以其分布地区应有大片的农田,而农田多分布在地形平坦的地区,即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另外水圳灌溉农田利用落差来引流,所以其分布地区要有适当的落差。
2020版高考地理人教版总复习讲义:必修1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2讲含答案

第2讲 等高线地形图考点一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计算1.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1)海拔(绝对高度):某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如图中甲点海拔为1_500米,乙点海拔为500米。
(2)相对高度: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如图中甲点和乙点的相对高度是1_000米。
2.等高线的特征:同线等高;同图等距;密陡疏缓;凸低为脊;凸高为谷;重叠为崖。
3.不同地形类型的等高线特征类型 主要特征平原 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地势平坦山地 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等高线密集,地势起伏大。
山脉处等高线多呈带状延伸丘陵 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较小,地势起伏和缓高原 海拔多在500米以上,顶部等高线稀疏,地势起伏小;边缘等高线密集,地势陡峭盆地 周高中低,内部地势起伏较小,边缘地势陡峭峡谷两侧高,中部低,等高线密集,地势陡峭;峡谷两侧等高线呈对称分布4.读“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和等高线特征。
A .山顶,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
B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弯曲。
C .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弯曲。
D .陡崖,不同的等高线重合。
E .鞍部,两侧均为闭合等高线,山谷的最高处,山脊的最低处。
F .洼地,等高线闭合,四周高,中间低。
地理实践力 比较甲、乙两处坡度大小,并说明理由。
答案 甲处坡度小,原因是等高线较稀疏;乙处坡度大,原因是等高线较密集。
5.坡的类型(1)均匀坡⎩⎪⎨⎪⎧陡坡:等高线密集缓坡:等高线稀疏(2)凸坡:等高线上疏下密,如甲、乙图所示。
(3)凹坡:等高线上密下疏,如丙、丁图所示。
6.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相关计算 (1)两点间的相对高度 ΔH =H 高-H 低 (n -1)d <ΔH <(n +1)d注:n 为两点间等高线的条数,d 为等高距。
(2)陡崖的相关计算 H 大≤H 顶<H 大+dH 小-d<H底≤H小(n-1)d≤ΔH<(n+1)d注:H大和H小分别为重合等高线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课时作业--自然地理(精校高清,含答案)解析

课时作业(一)[第1讲地球与地图]基础演练图K1-1是世界局部区域图。
读图,完成1~2题。
图K1-11.从北京看东京,方位与距离组合最接近()A.东南,2 000km B.西北,2 000kmC.东南,5 000km D.西北,5 000km2.图中()A.甲、乙、丙、丁四地中甲、丁相距最近B.A、B、C所表示的区域面积中C的面积最广C.a、b、c、d四地中d地没有发生过地震D.E、F、G、H四地中F地没有冰川分布图K1-2为我国某景点的等高线地形图,图中B为景区停车场。
读图回答3~5题。
图K1-23. ab河段的发展趋势是()A. a岸侵蚀B.b岸堆积C.逐渐变直D.更加弯曲4. 陡崖A顶部和停车场B之间的相对高度可能是()A.100m B. 200mC. 300mD. 400m5. 要想在陡崖A的顶部和停车场B之间修建一条双向索道,索道缆绳的长度至少为()A. 1 000mB. 1 200mC. 2 400m D 3 600m能力提升经过地球球心的一条直线与地表相交的两点互为对跖点。
已知甲地(30°S,45°E)和乙地互为对跖点。
读图K1-3,回答6~8题。
图K1-36.乙地位于()A.①B.②C.③D.④7.关于①、②、③、④地理位置的正确叙述是()A.①位于西半球B.②位于低纬度C.③位于大西洋D.④位于南温带8.12月到次年2月期间()A.正午太阳高度④比①大B.一天中⑤比③日出早C.②白昼时间逐渐增加D.③自转线速度逐渐增加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通过洞里萨河与湄公河相连。
根据材料和图K1-4,回答9~10题。
图K1-49.图中显示洞里萨湖的面积大约为()A.3 000km2B.5 000km2C.7 000km2D.9 000km210.关于图示地区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图中山脉东侧常年受东北信风影响,降水量很大B.这里山岭很多,地形崎岖,河流短促,多火山、地震C.这里气候炎热,地势低洼,人口稀少D.这里全年高温,农作物多在雨季播种,旱季收割读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图K1-5),回答11~12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篇第一单元第2课时
一、单项选择题
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3题。
1.图中①地和②地海拔差的最大值约为( B )
A.100米B.150米
C.200米D.250米
2.图中的①②③④四地中,不能看到丙村的地点是( D )
A.① B.②
C.③ D.④
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
A.图中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5千米
B.X值为100m
C.图中的山顶与丙村相对高度为322m
D.图中甲河的流向是从东北向西南
解析:第1题,该题主要考查等值线的相关计算。
读图分析可知,图中的等高距为50米,①地海拔高度为150-200米,②地海拔高度为250-300米,故①地与②地的高差为50—150米,最大接近150米,故答案选B项。
第2题,该题主要考查通视问题。
丙地位于山间平地,①②③三地分布位于丙地的三个方向的坡面,居高临下,可看见丙地:而④地位于相对于丙地的山脊的另一侧,有山脊阻隔,不能看到丙村。
D符合题意。
第3题,根据图中比例尺判断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0.5千米;等高线递变的原理,图中已有的数据可推算等高距为50米,X在数值200递减的方向,相差两个等高距,数值为100m,B说法也正确,丙村被50m等高线穿过,则其海拔高度为50米,图中高山为372米,相对高度为322m,C说法正确;根据等高线的弯曲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再结合图中的方向标判读,甲河的流向是从东北向西南,D对。
故选A项。
读“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回答4~5题。
4.该地最大相对高度可接近( D )
A.600米B.650米
C.700米D.800米
5.甲、乙间修建一条山区公路,比较合理的筑路方案是( C )
A.方案1 B.方案2
C.方案3 D.方案4
解析:第4题,读图,图中等高距是100米,根据等高线,该地海拔最高处是左下角的山峰,约700-800米之间。
海拔最低处是0-100米,高差范围600-800米,最大相对高度可接近800米,D对。
A、B、C错。
第5题,甲、乙间修建一条山区公路,山区修路则是尽量少穿越等高线,比较合理的筑路方案是方案3,C对。
其它方案穿过的等高线较多,不合理,A、B、D错。
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甲、乙两地建有养殖场,读图完成6~8题。
6.从图中可知( C )
A.山峰的海拔可能为1044米B.乙地海拔可能为1025米
C.①处陡崖相对高度为10-20米D.区域内最大高差近60米
7.在②地可以看到( B )
A.①③ B.①⑤
C.③④ D.④⑤
8.若图中建有一小型水库,甲养殖场濒临水库最高水位,则( A )
A.水库最深为10-15米B.水坝高度为15-20米
C.库区水面大于1平方千米D.甲、乙两养殖场将污染水库
解析:第6题,山峰海拔为1035米-1040米;乙地海拔为1020-1025米;但不等于1025米;①处陡崖相对高度为10-20米;区域内最大高差近45-55米。
第7题,①②之间为凹坡,②③之间为凸坡,②⑤之间为谷地,在②地可看到①⑤,看不到③;②④分别位于陡崖的上下方,
但②地不在陡崖边缘处,需要结合②地坡度和④地距崖底的距离判断两地能否通视。
第8题,甲养殖场靠近1020米高等高线,按该水面高度计算,水库最深为10-15米;水坝高度为5-10米;库区水面小于0.25平方千米;从地形状况和相对位置看,乙养殖场不会污染库区。
地形等高线的弯曲与疏密蕴含着许多关于地形的信息。
下图是某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
读图回答9~10题。
9.图中所示地区山脊的基本走向为( A )
A.东北—西南向B.东西向
C.西北—东南向D.南北向
10.图示山体主峰的西北坡地形特征是( B )
A.上、下部均陡峭B.上部较陡,下部较缓
C.上、下部均平缓D.上部较缓,下部较陡
解析:第9题,根据山脊概念——等高线弯曲部分指向低处,结合等高线图即可判断山脊基本上呈东北—西南走向。
第10题,等高线越密集坡越陡,结合图示山体主峰西北坡的等高线密集程度判断即可。
11.下列图示能正确表示河流及河水流入湖泊的是( D )
解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为山谷,向低处凸出为山脊,因此A、C是山脊,B、D是山谷。
山谷部位是孕育河流的地方,可排除A、C。
B是湖泊水向外流,D是河水流入湖泊,故D项符合题意。
等高线图可以反映一个地方的地貌特征。
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单位:m)图。
回答12~13题。
12.图中主体部分表示的地域景观最可能是( B )
A.新月形沙丘B.山地梯田
C.三角洲平原D.滨海沙滩
解析:图示地区海拔较高,等高线分布较均匀,水渠贯穿其中,判断是山地梯田;新月形沙丘的等高线是新月型的;三角洲海拔低,等高线稀疏;滨海沙滩海拔低。
选B正确。
13.图中河流的流向及河流与水渠的关系是( C )
A.河流自南向北流,河流水补给水渠
B.河流自北向南流,河流水补给水渠
C.河流自北向南流,水渠水汇入河流
D.河流自南向北流,水渠水汇入河流
解析:图中河流是区域的最低处,水渠是流向河流的;河谷处的等高线是向高处弯曲的,可判断河流自北向南流。
选C正确。
二、综合题
14.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其中甲村落多明清古建筑,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河流主干道的流向是__由东南流向西北__。
(2)甲村庄为图示区域内最大的村落,简析其形成的有利区位条件。
(3)某摄影爱好者想拍摄一张古村落全貌,在ABC三地应选取地点,简述理由。
答案:(2)地形平坦开阔;河流流经,水源充足;位于河流交汇处,且有省道经过,对外联系方便
(3)C 视线通透(没有地形阻挡)
解析:本题考查方向的判定、区位、观测点的选择。
第(1)题,河流在山谷处,而山谷是由海拔低处凸向高处,所以河流由东南流向西北。
第(2)题,聚落的形成要考虑地形、河流、水源、河流交汇处、交通等因素。
第(3)题,A地与甲村之间有山脊相隔,且距离远,不易拍摄,A错。
B地距离近,但之间有一山峰阻挡,无法拍摄全景,B错。
C地视线通透,且地势较高,可以俯视全村,C对。
D地地势太低,无法拍摄全村景观,D错。
利用山谷是由海拔低处凸向高处,经常判定河流的流向。
凹坡不影响视线,而凸坡影响视线。
15.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描述该图区域内的地势特点:__北高南低__。
(2)①②两条小河,水流比较缓的是__②__。
(3)若B山顶气温为20℃,仅考虑海拔因素,则A山顶气温为__17℃__。
(4)根据图上提供的信息,说说乙地发展成为城镇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__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
__
(5)王先生是一位徒步旅行者,某日在A山顶附近游玩时迷了路,请你帮他想一种顺利回到甲地的办法。
__顺河流而下。
__
解析:(1)根据图中等高线可知,该图区域内的地势特点是北高南低;(2)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②处等高线稀疏,故②小河水流比较缓;(3)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根据题意,若B山顶(1030米)气温为20℃,仅考虑海拔因素,则A山顶读图可知,乙地发展成为城镇的有利条件有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5)一般河流处都有村
落,故王先生可以顺河流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