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规程编制方法(1)
纵剪线操作规程(定稿1)
纵剪线操作规程一、纵剪线设备组成及工艺流程1、设备组成1700×10mm纵剪线主要由上卷小车、双锥头开卷机、直头机、夹送处理机、1#侧立导辊、、 2#侧立导辊、水平导辊、园盘纵剪机、边丝卷取机、活套装置、张力机、卷取机、分隔器、卸卷小车等设备组成。
夹送处理机、园盘纵剪机及卷取机的三台直流主电机采取英国CT-MENTOR全数字式直流调速器进行拖动控制,两台边丝卷取机采取电磁调速异步电动机(滑差电机)进行拖动控制;全生产线包括液压系统、气动系统等均由日本三菱PLC进行自动程序控制,可接工控机或PC机等上位机进行过程控制和管理操作。
2、工艺流程上卷→开卷→直头→矫直→切头(尾)→纵剪分条(边丝卷取)→带钢卷取(打捆)→卸卷3、工艺参数钢卷材质:低碳钢或低合金钢带钢厚度:2.0~10mm钢卷宽度:700~1550mm 钢卷内径:¢500~760mm最大卷重:30吨成品钢卷内径:¢760mm 典型分条条数:二、工艺操作程序A、点动穿带作业1、各岗位检查设备没有异常(同时各操作台按扭、电位器归零复位),依次送电(受电柜总开关→PLC控制柜→CT-MENTOR控制柜(直流主电机风机)→液压站油泵→空压机等)。
2、中央主控操作台将生产线选为“点动”状态。
3、开卷作业(1#操作台)点动上料小车到待料位置,配合天车工将钢卷吊放至小车鞍型托架上,注意钢卷板头要处于上部稍偏右顺时针方向(面对生产线),横移上料小车至开卷机双锥头中心位置,上升小车;双锥头对中直至夹紧钢卷,上料小车下降脱离钢卷,直头机压辊下降压住钢卷,铲刀伸出铲断钢卷捆带(或人工剪断),捆带回收。
根据带钢宽度调整1#侧立导辊开口度,点动双锥头,在直头机压辊配合下将钢卷板头沿铲刀牵引至夹送处理机的夹送辊里,按下夹送处理机架上的下降按钮,夹送辊下降压住钢卷板头(压力要适中,以板头不产生塑性变形为原则),横移上料小车至待料位置。
4、矫直、切头、分条作业(2#操作台)点动夹送辊(此时开卷机处微制动状态),压下三辊矫直辊(视带钢表面弯曲程度调整压下量),牵引带钢至斜刃横剪机。
操作规程的编制内容
操作规程的编制内容
《操作规程的编制》
操作规程是组织内部用来标准化工作流程和操作步骤的文件,对于组织内部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编制操作规程时,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和原则,确保规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首先,在编制操作规程之前,需要对所要规范的工作流程和操作步骤进行仔细的调研和分析,了解工作的具体需求和流程,明确规程的编制目的和范围。
同时,需要明确规程的适用对象和使用范围,确保规程能够准确指导相关人员的工作。
其次,编制操作规程需要明确规程的结构和内容。
一般来说,操作规程包括规程的标题、引言、适用范围、术语和定义、操作流程、相关程序和表单、操作注意事项等内容。
需要根据具体的工作流程和操作步骤进行合理的构思和安排,确保规程的完整性和逻辑性。
接着,编制操作规程需要充分征求相关人员的意见和建议,确保规程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在编制过程中,可以组织专门的讨论会议,邀请相关人员就规程的内容进行讨论和意见交流,根据实际情况对规程进行修改和完善。
最后,编制完成的操作规程需要经过相关领导的审批和批准,确保规程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同时,需要对规程进行定期的审查和更新,及时修订不足或过时的内容,保证规程的及时性和
有效性。
总之,操作规程的编制是组织管理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对于规范工作流程和操作步骤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编制操作规程时,需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步骤,确保规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全面操作规程编制导则
全面操作规程编制导则全面操作规程编制导则编制全面操作规程是确保工作操作规范性和稳定性的重要措施。
下面是一个全面操作规程编制的导则,以帮助组织制定有效的操作规程。
一、明确编制目的和范围在开始编制全面操作规程之前,必须明确编制的目的和范围。
具体来说,编制目的是明确规定操作工作的基本流程和步骤,确保操作过程符合相关规定和安全标准。
编制范围是对操作规程所适用的部门、岗位以及工作内容进行准确定义。
二、明确定编制流程明确编制流程是确保操作规程编制有序进行的关键环节。
具体来说,编制流程包括:起草、复审、审批、发布和更新等环节。
每个环节都需要明确定义责任人、时间节点和审核要求,以保证流程的高效完成。
三、明确规范性要求全面操作规程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特点就是规范性,即规程内容必须明确、准确、可操作,并且与实际工作相符。
为了确保规范性,需要明确编制要求,包括操作方法、操作过程、操作细节等方面的要求。
同时,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适度的灵活性设置,以应对特殊情况的发生。
四、完善操作步骤操作规程必须包含明确的操作步骤,以确保执行者按照规程进行工作。
操作步骤应该从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进行描述,具体到每一个环节和细节。
对于重要环节,还可以进行排查操作点、注意事项和常见问题等进行补充说明,以帮助执行者更好地完成工作。
五、明确岗位职责全面操作规程中应该明确岗位职责,即规范各岗位的职责内容和操作要求。
通过明确岗位职责,可以确保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清晰明确,减少工作上的混淆和冲突,提高工作效率。
六、确保合规性和安全性全面操作规程编制过程中必须考虑合规性和安全性要求。
具体来说,规程内容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文件和标准要求;同时,规程还要考虑到工作安全性,包括操作过程中的风险控制、安全操作要求等。
七、定期评估和更新随着组织的发展和工作环境的变化,全面操作规程需要随时进行评估和更新。
定期评估可通过对规程执行情况的检查、收集用户反馈以及相关数据分析等方式进行。
医院感染标准操作规程1
医院感染暴发处置标准操作规程制定科室:制定日期:持有部门:执行日期: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接到发生医院感染聚集性事件的报告时,应积极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可能的传播环节,并采取预防控制措施。
基本步骤如下:1。
初步定义和确定病例:确定定义感染病例,便于后期行流行病学调查。
首先应明确感染部门、人群和病原体,所有的病例均要确诊,与最初制定的感染病例相核对。
2。
制定控制措施:在流行病学调查的同期制定和组织落实有效地控制措施,并通知相关部门予以落实.包括为患者做适当治疗,进行正确的消毒处理,必要时隔离患者甚至接受新患者或关闭手术室;并随时调查监测新发病例。
3。
标本收集:对感染患者、接触者、可疑感染源、环境、物品、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等进行病原学检查,如环境中检测到病原体,必要时行脉冲凝胶电泳以检测其同源性。
4. 流行病学调查:对感染患者及周围人群进行详细流行病学调查,包括患者的基础情况、症状、体征、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5。
绘制流行曲线:分析调查资料,对病例的科室分布、人群分布和时间分布进行描述;绘制出以时间为横坐标(时间界限视疾病潜伏期而定)、发病人数为纵坐标的流程图;绘出医院感染暴发病例在病区内的分布图。
6。
完成初步的调查:找到合适的流行病学方法,常规以病例对照研究为宜。
分析流行或暴发的原因,推测可能的感染源、感染途径或感染因素,选择合适的对照组并同样调查其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查找可能的危险因素。
7。
控制措施的执行和效果评估:采取措施后,应监测感染发生情况,观察有无感染新发病例出现。
如果还有新发病例出现,应该检查采取的措施是否得到及时严格执行,或者重新评估调查结果是否正确.8. 书写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报告内容如下:(1) 流行或暴发感染病例的概括及现场工作情况描述;(2)主要假设;(3)临床、流行病学及实验室资料分析的结论;(4)流行或暴发的起源与范围;(5)感染控制和预防措施及其效果;(6)经验教训.医院感染暴发报告标准操作规程制定科室:制定日期:持有部门:执行日期:1.医院应将感染监测信息报告质量纳入医疗质量管理考核体系,确保医院感染监测信息报告及时、有效。
电工安全操作规程(大全)[1]
电工安全操作规程(大全)一、目的为了保证电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防止发生触电、火灾等事故,规范电工人员的操作行为,制定本规程。
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从事电气设备安装、维修、检修、试验等工作的电工人员。
三、基本要求1.电工人员必须持有有效的电工证,并按照其资质等级和岗位职责进行操作。
2.电工人员必须遵守国家和行业有关电气安全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执行本单位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3.电工人员必须熟悉所操作的电气设备的结构、性能、原理和工作状态,掌握其安全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
电工人员必须正确使用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安全工具、仪器和设备,定期检查、保养和更换,不得使用不合格或损坏的安全工具、仪器和设备。
5.电工人员必须穿着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防护服装和鞋帽,佩戴必要的防护用品,不得穿戴金属饰物或其他导电物品。
6.电工人员必须在有专职或兼职安全监护人员的监督下进行操作,严格执行“一票两卡”制度,按照“分析-判断-措施-确认-操作”的程序进行操作。
7.电工人员必须在操作前对所操作的电气设备进行彻底断电,并采取有效的接地、隔离、锁闭、挂牌等措施,确保无误后方可进行操作。
8.电工人员必须在操作时注意观察周围环境,防止受到外界干扰或影响,如遇雷雨、大风、高温等恶劣天气或其他危险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并撤离现场。
电工人员必须在操作后恢复原状,清理现场,移除安全措施,并向有关负责人报告操作结果。
四、具体操作规程根据不同的操作内容和对象,具体的操作规程如下:(一)电气设备安装1.在进行电气设备安装前,应根据设计图纸和技术文件,核对设备型号、规格、数量等是否符合要求,并检查设备是否完好无损。
2.在进行电气设备安装时,应按照设计图纸和技术文件的要求,正确选择线路布置方式、接线方式、接地方式等,并按照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进行施工。
3.在进行电气设备安装后,应对所安装的设备进行试验和调试,检查其是否符合技术要求和安全要求,并填写相应的记录表。
立磨操作规程 (1)
立磨操作规程1、开车前的准备(1)、首先检查磨机各转动部件能否正常运转;各润滑点是否已注入适量的润滑油(如上所述)。
(2)、其次调整限位装置使磨盘与磨辊的间隙为5~10毫米(应转动磨盘来检查)。
(3)、最后对蓄能器充气,其压力大小应为主油缸工作压力的60~70%。
将液压系统置于工作状态。
2、开车顺序:启动:开启稀油站油泵(油压0.25Mpa时间5~10分钟)→开启液压站油泵→开分离器调至工作转速→开启风机→开启换向阀→抬磨辊(高度约10-30mm)→开启主电机→下料(先开星型卸料器,后开皮带秤)→落辊加压,停机顺序正好与开机顺序相反。
3、磨机的操作及其说明磨机按开车顺序启动后,物料以设定值喂入,操作液压系统落下磨辊,开启液压站油泵电机,调整液压系统的工作压力,使系统达到平衡,同时应调节分离器转子转速,使产品的细度满足要求(具体方法是先将分离器调至较高转速,根据产品取样分析结果来调节转子转速,得到所需细度)。
目前选粉机电机调到25HZ,转子转速215r/min,煤粉细度达到200目90%以上通过率;如果选粉机选粉机电机调到30HZ转子转速260r/min,煤粉细度达到200目94%以上通过率;选粉机电机在25HZ-30HZ之间调整,煤粉细度即可满足要求。
在上述操作时,应注意磨机主电机电流的变化;主减速机轴瓦及磨辊轴承温度的变化,在磨机正常运转时主减速机轴瓦温度应在70℃以下,磨辊轴承温度应在100℃以下。
同时还应仔细观察磨机有无异常声响或现象发生,如有应及时排除,必要时应停机处理,处理完毕后再按开机顺序重新启动磨机。
操作中还应根据物料的水份,调节进出磨气体的温度,物料的水份越大,进出磨气体的温度也应越高,但进磨气体的温度最高不得超过300℃。
磨机喂料量的多少,粉磨压力的大小,•磨内通风量的多少及分离器转速的高低等因素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也直接影响磨机的生产能力,只有它们之间处于最佳配合状态时,磨机的技术性能才能得以充分发挥,•所以,磨机必须经过调试,对各因素进行调整,才能找到最佳配合,才能使磨机充分发挥电耗低、产量高的特性。
企业安全操作规程编制指南
《企业安全操作规程编制指南》编制说明一、标准编制背景及任务来源1、标准编制背景《安全生产法》第十八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负有的职责中有: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要求针对高危工艺、设备、物品、场所和岗位,建立分级管控制度,制定落实安全操作规程。
GB/T 33000-2016《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要求结合企业生产工艺、作业任务特点以及岗位作业安全风险与职业病防护要求,编制齐全适用的岗位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可见,制定安全操作规程是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标准规范、规范性文件的重要工作内容和重要体现。
目前,国家或行业对于生产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要求,企业在制定自身的操作规程时,有的未能及时获取、识别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及其他要求,并将适用的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法律规范、标准规范的相关要求转化为本单位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
有的企业未能及时进行换版和更新。
各企业现有的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没有统一的形式和结构,相同岗位、相同作业、相同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内容也各不相同。
安全操作规程的编制,既要考虑到相似岗位、作业存在的共性,如从业人员必须认真贯彻执行规章制度,有权停止作业,及时报告隐患等;也要考虑到不同岗位、作业存在的各自操作特性,如电工需做好绝缘防护,起重工需持证上岗,天然气操作工禁止单人作业等。
因而在操作规程编制中,若每个岗位均编辑共性部分,则会造成操作规程拖沓冗长,体现不出岗位个性;若仅编辑个性部分,又会造成操作规程的不完整。
因此,需要制定《企业安全操作规程编制指南》来规范、指导企业编制安全操作规程,使每一名从业人员知晓本岗位、本工种的主要危害因素、操作规程和应急措施等,防止发生伤害和事故。
2、任务来源2018年5月3日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管局下达《企业安全操作规程编制指南》的编制任务(《省质监局关于下达2018 年度第一批江苏省地方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苏质监标发[2018]69 号)。
循环水操作规程 (1)
循环水站操作规程编写:审核:审批:第一章概述装置在生产运行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大量热量,使生产设备或产品的温度升高,因此必须及时进行冷却,以免影响到生产的正常进行和产品的质量。
循环水系统的主要任务是为生产装置提供合格的适宜的冷却水,以对设备和产品进行冷却,同时最大限度的节约水资源。
第二章工艺原理与流程第一节水质处理原理及方法敞开式冷却水系统碳钢管线以及换热器在与水长期接触后,在溶解氧的作用下会发生点化学反应,使碳钢遭受腐蚀;为了抑制碳钢腐蚀的过程,投加有机膦酸盐类型的缓蚀剂,该缓蚀剂循环冷却水系统中因为水不断蒸发浓缩,水中容易造成沉淀物析出,即水垢,为抑制水垢,在循环水系统中投加阻垢剂,封锁阳离子,抑制其与阴离子反应,而防治结垢。
阻垢剂与缓蚀剂型号为ZH521KS-1,主要成分为膦酸盐、磷羧酸、磺酸盐共聚物等,可以起到很好的缓蚀和阻垢效果。
对于细菌和藻类的生长繁殖的抑制,主要通过投加氯气和非氧化性杀菌剂来完成。
第二节流程叙述循环水池中的冷却水经过循环水泵加压至0.3~0.6MPa输送至循环给水线,经过生产装置的冷却换热设备将物料冷却,同时冷却水被加热温度升高后由循环回水线流回凉水塔,经过邻水装置自上而下与自外向里的空气换热,使40℃的回水降至32℃以下流入循环水池进入下一个循环。
为了控制循环水的浊度,设置了无阀过滤器作为旁滤池,大约有?方米的回水经过旁滤池过滤后再进入循环水池。
冷却水在系统内总水量应保持一定的状态运行,因此应对系统进行自动补水。
进入循环水池的补充水线根据循环水池的液位自动补水,以控制系统总水量的平衡。
通过加药装置将阻垢缓蚀剂送入循环水池中,以解决循环冷却水中结垢、污垢和腐蚀问题;通过真空加氯机送入循环水池中一定量的液氯,来杀菌灭藻,防止菌藻的生长繁殖。
第三节主要工艺技术指标第四节加药方法与用量1、缓蚀阻垢剂ZH521KS-1加入法:采用加药装置,通过计量泵加药,运行时,每天测定一次循环水中的有机磷含量(1.5 ~3mg/L),按定量补充水量设定计量泵控制旋钮在一固定位置,并根据水质分析报告做适当调整。
探伤室岗位安全操作规程(1)
探伤室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一、目的本规程旨在为探伤室岗位提供一个明确的安全操作指导,确保员工在进行无损检测时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同时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所有在探伤室工作的员工,包括新员工和返岗员工。
三、安全通则1.严格遵守公司安全规章制度,遵守探伤室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
2.工作前必须检查探伤设备和工具,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
3.严禁在疲劳、酒后或服用药物后进行探伤检测。
4.保持工作场所整洁,防止滑倒、绊倒等意外事故发生。
四、岗位职责1.负责按照生产计划和工艺要求进行无损检测,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2.负责探伤仪器的日常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3.负责工作区域的清洁卫生,保持工作场所整洁。
4.积极参与安全培训和事故应急演练,提高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五、岗位主要因素1.探伤检测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检测强光、噪声等对人体的影响。
2.探伤检测时,要注意防止电磁辐射、放射性物质等对人体的危害。
3.在使用移动设备或高处作业时,要注意安全防范措施。
4.在进行危险品操作时,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和操作规程。
六、劳保防护用品1.员工必须穿戴工作服、安全鞋、防护眼镜等必要的劳保用品。
2.根据工作需要,可能需要穿戴其他特殊防护用品,如耳塞、口罩、手套等。
3.劳保防护用品必须符合国家和公司的相关标准要求,并定期检查更换。
七、操作规程1.操作前检查:检查探伤仪器、配件和辅助设备是否完好无损,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同时,穿戴好必要的劳保用品。
2.仪器校准:在进行检测前,根据仪器说明书进行校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确定检测方法:根据工件材质、厚度、形状等特点,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和技术参数。
4.实施检测:按照预定的检测程序进行检测,观察仪器指示和工件状况,记录检测结果。
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并向上级汇报。
5.后续处理:检测结束后,按照规定对仪器进行清洁保养,整理工作区域,确保工作场所整洁。
车床安全操作规程 (1)
铣床安全操作规程1.工作前要检查机床各系统是否安全好用,各手轮摇把的位置是否正确,快速进刀有无障碍,各限位开关是否能起到安全保护的作用。
2.每次开车及开动各移动部位时,要注意刀具及各手柄是否在需要位置上。
扳快速移动手柄时,要先轻轻开动一下,看移动部位和方向是否相符.严禁突然开动快速移动手柄。
3.安装刀杆、支架、垫圈、分度头、虎钳、刀孔等,接触面均应擦干净。
4。
机床开动前,检查刀具是否装牢,工件是否牢固,压板必须平稳,支撑压板的垫铁不宜过高或块数过多,刀杆垫圈不能做其它垫用,使用前要检查平行度。
5.在机床上进行上下工件、刀具、紧固、调整、变速及测量工件等工作时必须停车,更换刀杆、刀盘、立铣头、铣刀时,均应停车。
拉杆螺丝松脱后,注意避免砸手或损伤机床。
6.机床开动时,不准量尺寸、对样板或用手摸加工面。
加工时不准将头贴近加工表面观察吃刀情况。
取卸工件时,必须移动刀具后进行。
7.拆装立铣刀时,台面须垫木板,禁止用手去托刀盘。
8.装平铣刀,使用扳手扳螺母时,要注意扳手开口选用适当,用力不可过猛,防止滑倒.9.对刀时必须慢速进刀,刀接近工件时,需要手摇进刀,不准快速进刀,正在走刀时,不准停车。
铣深槽时要停车退刀。
快速进刀时,注意手柄伤人。
万能铣垂直进刀时,工件装卡要与工作台有一定的距离。
10.吃刀不能过猛,自动走刀必须拉脱工作台上的手轮。
不准突然改变进刀速度。
有限位撞块应预先调整好。
11.在进行顺铣时一定要清除丝杠与螺母之间的间隙,防止打坏铣刀。
12. 开快速时,必须使手轮与转轴脱开,防止手轮转动伤人,高速铣削时,要防止铁屑伤人,并不准急刹车,防止将轴切断。
13。
铣床的纵向、横向、垂直移动,应与操作手柄指的方向一致,否则不能工作。
铣床工作时,纵向、横向,垂直的自动走刀只能选择一个方向,不能随意拆下各方向的安全挡板。
14.工作结束时,关闭各开关,把机床各手柄扳回空位,擦拭机床,注润滑油,维护机床清洁。
车床安全操作规程1、实习学生进车间必须穿好工作服,并扎紧袖口。
安全操作规程的编制方法模版(三篇)
安全操作规程的编制方法模版编制安全操作规程的主要方法模板如下:一、编制前的准备工作1.明确编制安全操作规程的目的和范围。
2.收集有关安全操作规程的相关法规、标准及技术资料。
3.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参与编制工作,明确责任分工。
二、编制安全操作规程的步骤及内容第一步:确定操作规程的名称和编号1.制定操作规程的名称,确保名称简明、准确。
2.为操作规程分配唯一编号,方便管理和查阅。
第二步:编制操作规程的目的、范围和适用对象1.明确操作规程的目的,即为解决哪些安全问题。
2.确定操作规程的适用范围,包括涉及的工作环节、设备、人员等。
3.明确适用对象,如操作人员、维护人员等。
第三步:分析操作活动及存在的危险因素1.对涉及的操作活动进行详细分析,包括步骤、操作要求等。
2.识别操作活动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如机械危险、化学危险、电气危险等。
3.评估危险因素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确定应采取的安全措施。
第四步:制定操作规程的具体内容1.明确操作规程中的安全要求,包括个人防护、操作注意事项等。
2.编写详细的操作步骤,确保操作过程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3.注明操作规程的审核、批准和修订程序,确保操作规程的可持续性。
第五步:组织试行和修订1.将编制好的操作规程进行试行,检验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2.根据试行结果,及时修订操作规程,完善安全要求和操作步骤。
3.组织相关人员对修订后的操作规程进行再试行,确保其满足实际需求。
第六步:培训和宣传1.组织针对操作规程的培训活动,确保操作人员理解和掌握规程内容。
2.通过内部宣传和贴示,让相关人员了解操作规程的重要性和实施要求。
第七步:操作规程的监督和管理1.建立操作规程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和人员。
2.定期对操作规程进行审查和修订,并记录修订过程和结果。
3.组织对操作规程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确保规程得到有效执行。
三、编制后的评估和改进1.对编制的操作规程进行评估,分析其实施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2.根据评估结果,对操作规程进行改进和完善。
煤矿掘进作业规程编制标准(1)
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编制标准分为三部份:第一部份:编制概要。
第二部份: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编制具体内容要求。
第三部份: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样本。
第一部份编制概要一、每一个工作面,在动工前,依照程序、时刻和要求,编制作业规程;不得沿用、套用作业规程进行施工。
二、规程编写人员在编写前应做到以下几点:明确施工任务和打算采纳的要紧工艺;熟悉现场情形,进行相关的分析研究;熟悉有关部门提供的技术资料。
3、作业规程一样应具有以下图纸:(1)巷道布置平面图、剖面图(2)地层综合柱状图、地质平面图、剖面图。
(3)巷道开口大样图、巷道支护断面图、临时支护平面图、剖面图。
(4)掘进机截割顺序图、设备布置示用意,供电系统示用意。
(5)炮眼布置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装药结构示用意等。
(6)通风系统示用意、运输系统、排水系统、防尘系统示用意。
(7)平安监测仪器仪表布置示用意。
(8)避灾线路示用意。
4、巷道布置应因地制宜,以平安、经济为原那么。
五、掘进作业规程按章节附图表,并按顺序编号。
六、《煤矿平安规程》、《煤矿技术操作规程》、上级文件中已有明确规定的,且又属于在作业规程中必需执行的条文,只需在作业规程中写上该条文的条、款号,在学习作业规程时一并贯彻其条文内容;未明确规定的,而在作业规程中需要规定的内容,必需在作业规程或施工方法中明确规定。
7、专项平安技术方法编制要求。
(1)专项平安技术方法,由施工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依照施工现场生产条件发生转变的实际情形进行编写。
(2)编写的专项平安技术方法要有预见性、针对性、可行性。
编制前,编写人员必需先到现场勘探工作面的实际情形,把握现场施工条件;要使平安技术专项方法符合工程设计文件的规定。
(3)显现以下情形之一者,应编写专项平安技术方法。
施工进程中突然碰到地质构造,过较大的断层、褶曲构造、老空,瓦斯异样、透水等;遇冲击地压、煤与瓦斯突出、冒顶区,应力集中区;施工进程中遇松软的煤、岩层或流沙性地层;在火区周围、注浆采区下分层要挟施工平安;施工现场地质条件、施工方式、支护方式发生转变,与作业规程不符;作业规程有关规定不具体或未包括的内容;其他可能受到危害或要挟的施工现场。
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1
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一、实验室安全守则(一)分析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分析规程和有关的安全技术规程,了解设备性能及操作中可能发生事故原因,掌握预防和处理事故的方法。
(二)玻璃管与胶管、胶塞等拆装时,应先用水润湿,手上垫棉布,以免玻璃管折断扎伤。
(三)稀释浓硫酸的容器要放在塑料盆中,只能将浓硫酸慢慢到入水中,不能相反!必要时用水冷却。
(四)蒸馏和提纯时不能离人,以防温度过高或冷却水突然中断。
(五)化验室每瓶试剂必须贴有明显的与内容物相符的标签。
严禁将用完的原装试剂空瓶不更换标签而装入别种试剂。
发现试剂瓶上标签掉落或将要模糊时应立即贴好标签。
(六)不准使用绝缘损坏或老化的线路及电器设备。
保持电器及电线的干燥。
(七)正确操作闸刀开关,应使闸刀处于安全合上或完全拉断的位置,不能若即若离,以防接触不良打火花。
(八)使用酒精灯时,注意酒精切勿装满,应不超过容量的2/3,灯内酒精不足1/4容量时,应灭火后添加酒精。
燃着的灯焰应用灯冒盖灭,不可用嘴吹灭,以防引起灯内酒精起燃。
酒精灯应用火柴点燃,不应用另一正燃的酒精灯来点,以防失火。
(九)若局部起火,应立即切断电源,用湿抹布或石棉布覆盖熄灭。
若火势较猛,应立即与有关部门联系,请求救援。
(十)打开浓盐酸、浓硝酸、浓氨水试剂瓶塞时应戴防护用具。
(十一)打开高温烘箱前,须确认箱内温度小于100℃后方可打开。
(十二)若遇酸碱液灼烧时,速用大量自来水冲洗患处。
属酸液烧伤,用2%碳酸氢钠冲洗;属碱液烧伤,用2%硼酸冲洗,再用清水冲洗。
二、化学试剂的分类和规格(一)化学试剂按其用途分为一般试剂、基准试剂、无机离子分析用有机试剂、色谱试剂与制剂、指示剂与试纸等。
(二)实验室最常见试剂的规格1.基准试剂是一类用于标定滴定分析标准溶液的标准参考物质,可作为滴定分析中的基准物用,也可精确称量后直接配制标准溶液。
主成分含量一般在99.95%—100.05%,杂质含量略低于优级纯或与优级纯相当。
消防操作规程(1)
消防操作规程山西沁水新奥燃气有限公司二零一四年九月目录一、消防炮操作方法 (2)一、消防炮操作方法 (3)二、消防栓操作方法 (4)二、消防栓操作方法 (5)三、消防移动式泡沫发生器操作方法 (6)三、消防移动式泡沫发生器操作方法 (7)四、消防半固定泡沫发生器操作方法 (8)四、消防半固定泡沫发生器操作方法 (9)四、消防半固定泡沫发生器操作方法 (10)五、消防固定式泡沫发生器操作方法 (11)五、消防固定式泡沫发生器操作方法 (12)六、消防喷淋(一期储罐)操作方法 (13)七、消防喷淋(二期储罐)操作方法 (14)八、消防控制柜简要操作说明 (15)九、消防干粉灭火器使用方法 (16)九、消防干粉灭火器使用方法 (17)十、消防二氧化碳灭火器使用方法 (18)十一、消防二氧化碳推车式灭火器使用方法 (19)十二、消防干粉推车式灭火器使用方法 (20)1 / 202 / 20(一)消防炮操作方法1.确认消防炮井下阀门处于全开(OPEN)状态。
2.确认稳压泵或消防泵已启动、压力显示正常(如稳压泵压力在4bar-5.2bar 上、下连锁之间,如启动的是消防泵压力在8bar 以上。
)3. 转动消防炮阀门开关直至全开。
3 / 204.调节喷嘴的手柄,进行顺、逆时针旋转,可实现炮口直流、喷雾状态的转换。
5.使用完毕后喷嘴向下排出余水。
4 / 20(二)消防栓操作方法1.确认消防炮井下阀门处于全开(OPEN)状态。
2.确认稳压泵或消防泵已启动、压力显示正常(如稳压泵压力在4bar-5.2bar 上、下连锁之间,如启动的是消防泵压力在8bar 以上。
)3.逆时针转动消防栓出水盖直至取下。
5 / 204.水带一头在消防栓出水口顺时针旋转连接,另一头在消防枪头顺时针旋转连接。
5.逆时针转动消防栓开关直至全开。
6 / 20(三)移动式泡沫发生器操作方法1.检查泡沫发生器的枫叶是否转动自如。
2.检查泡沫发生器的泡沫液是否在三年之内。
(整理)安全技术操作规程1.
起下管柱安全操作规程1、施工准备(1)按规定搭好油管桥,将油管按顺序摆放在油管桥上并排列整齐,节箍方向一致十根一组。
(2)普通油管用φ59毫米×0.8米内径规通过,玻璃油管用φ57.5毫米×0.8米内径规通过。
(3)用钢丝刷、棉纱清洗好公、母扣,检查发现有不合格的油管应立即抬出油管桥2米以外。
井场50米内不准动用明火。
(4)油管经过技术员、班长和资料员三丈量,三对扣,(千米管误差不超过0.2米)将按次序编好号的油管桥上的下井油管及下井工具丈量一遍。
(5)大绳必须用φ22—25毫米的钢丝绳,18米井架大绳长度为170米,29米井架大绳长度为300米,家好游动滑车后,滚筒上至少留半层钢丝绳。
(6)检查刹车是否可靠,严禁在起下油管时用滚筒离合器当刹车,总离合器当滚筒离合器使用。
(7)检查各道绷绳、死绳头、活绳头、绳卡是否牢固。
(8)所用的吊卡必须有保险装置,吊卡销子用麻绳拴在吊环上。
(9)检查油管钳是否灵活好用,搭设好井口操作台和拉油管装置及滑道。
2、压井起油管(1)起下油管井口要装一套半封封井器(起上配产管柱时必须装全套井口控制器)。
(2)打开封井器(全开时)两侧各开九圈半,用2—2.5米φ62毫米油管短接作为提升短节。
(3)用选配好合格的提升短节与油管挂对好扣并上紧,然后开油管挂顶丝。
(4)试提时,后绷绳地锚一侧要有专人看守检查,有专人看拉力计并担当试提指挥,井口处不准站人,并且要密切注视井架和底坐的动态。
(5)试提时观察拉力计悬重,正常无卡阴现象可倒出油管挂,然后进入正常起下作业(油管挂倒出后卸下刺干净妥善保管)。
(6)正常起下时,井口操作要明确分工,专人指挥协作配合,操作人员必须戴安全帽,井口不准摆放小工具、小配件,以防落入井内。
(7)油管钳使用时要随时检查以防脱落,作业时不准上井架扶油管和游动滑车,吊卡手柄必须装弹簧,吊卡销子应绑在大钩耳环上防止掉入井内。
(8)压井作业不准装自封芯子,防止把死油和蜡块刮入井内,影响起下作业,并且及时向井内灌压井液(每起20—30根油管)灌压一次。
安全操作规程的编制方法
安全操作规程的编制方法编制安全操作规程是保障企业生产安全的重要措施。
合理编制安全操作规程可以帮助员工正确操作设备,减少事故风险,提高安全意识和操作水平。
以下是编制安全操作规程的一般方法。
一、明确编制目标编制安全操作规程前,应明确编制目标,包括规程适用范围、编制原则和目的,以及编制的指导思想。
适用范围:明确规程适用的对象和范围,包括设备、场所、工种等。
编制原则和目的: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明确编制规程的原则和目的。
如规范员工作业行为,提高员工操作技能,预防生产事故等。
指导思想:明确编制规程的指导思想,如依法依规、科学管理等。
二、收集基础信息为了编写准确的规程,需要收集基础信息。
包括设备相关资料、行业规范、政府法规、安全生产标准等。
根据不同的行业和企业情况,收集的资料可能会有所不同。
三、制定编制计划根据编制目标和收集到的基础信息,制定编制计划。
明确编制规程所需的时间、资源和人力,合理安排编务人员的任务和工作量。
四、调研现场情况规程编制前,需要对现场情况进行调研。
通过实地观察,与操作人员交流,了解实际操作情况和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为编制规程提供依据。
五、编写规程根据调研和收集到的资料,开始编写规程。
规程的内容应该包括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安全防护措施等。
操作步骤:详细描述设备操作的步骤,包括开机、运行、停机等。
注意事项:列出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如防止电器短路、防止设备覆盖物等。
安全防护措施:规定操作人员应该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帽、穿戴防护手套等。
六、内部审查编写完成后,进行内部审查。
由专业部门或专家对规程进行审核,确保规程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七、审批发布内部审查通过后,将规程提交相关部门进行审批。
审批流程应确保规程经过有效的层层审核,最终由企业主管部门或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审批发布。
八、培训和推广规程发布后,应开展相应的培训和推广工作。
培训操作人员,确保员工了解规程内容,并能正确操作设备。
推广规程,在工作现场悬挂规程,以提醒和引导员工安全操作。
风险管理操作规程 (1)
风险管理操作规程 (1)风险管理操作规程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企业的安全和稳定发展。
本文将从风险管理操作规程的定义、重要性、实施步骤、监测与评估、应对措施等五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风险管理操作规程的定义1.1 风险管理操作规程是指企业为了降低风险、保障安全、保持稳定发展而制定的一套操作方法和程序。
1.2 它包括了风险识别、评估、监测、控制和应对等环节,是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1.3 风险管理操作规程的制定应该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和风险特点进行定制化,不能一刀切。
二、风险管理操作规程的重要性2.1 有效的风险管理操作规程可以帮助企业及时识别和评估潜在的风险,减少损失。
2.2 它可以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保障企业的持续发展。
2.3 合理的风险管理操作规程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员工的安全意识,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
三、风险管理操作规程的实施步骤3.1 首先是风险识别,通过调研和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确定潜在的风险因素。
3.2 接着是风险评估,对已经确定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确定其影响程度和可能性。
3.3 然后是风险控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和应对计划,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
四、风险管理操作规程的监测与评估4.1 风险管理操作规程的实施需要进行定期的监测和评估,以确保规程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4.2 监测和评估的过程中需要及时调整和完善规程,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风险环境。
4.3 同时,还需要建立风险管理的指标体系,对风险管理的效果进行量化评估。
五、风险管理操作规程的应对措施5.1 当风险发生时,企业需要立即启动应对措施,减少损失和影响。
5.2 应对措施应该根据风险的性质和程度进行精准的选择和执行。
5.3 同时,企业还应该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完善风险管理操作规程,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
综上所述,风险管理操作规程对企业的安全和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企业应该重视风险管理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操作规程,不断完善和提升风险管理水平,以应对不断变化的风险挑战。
企业安全操作规程编制指南
ICS13.100C78备案号:DB32 江苏省地方标准DB32/T 3616—2019企业安全操作规程编制指南Guideline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enterprise safety operation regulations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总则 (1)5 编制前的准备 (2)6 规程编制及审查 (2)7 发布实施 (3)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江苏省应急管理厅提出。
本标准由江苏省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苏省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彦伟、高岳毅、李俊、虞谦、史海波、施祖建、匡蕾、王晓明、汪丽莉、肖亚、姜冯佳、张羚、卜巧飞。
企业安全操作规程编制指南1 范围本标准为企业编制安全操作规程提供了指导,主要内容包括:总则、编制前的准备、规程编制及审查、发布实施。
本标准适用于企业编制安全操作规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6441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安全操作规程 Safety operation regulation根据物料性质、工艺流程、作业活动、设备使用和自动控制等要求而制定的安全生产作业要求和实施程序所作的规定。
主要包括,安全技术知识、注意事项、个体防护用品配备要求、异常情况处置措施和设备检维修等。
3.2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Safety data sheet for chemical products,SDS提供化学品(物质或混合物)在安全、健康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信息,推荐了防护措施和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
4 总则4.1 安全操作规程的内容应涵盖岗位涉及的各类设备设施和各类作业活动的安全作业要求。
取样间操作规程(一)
取样间操作规程(一)引言概述:
取样间操作规程(一)涉及到在取样间进行各类操作时需要遵循的规范和流程。
本文档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取样间操作规程的内容。
一、取样间操作规程的目的
1.确保取样操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保证取样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卫生条件;
3.促进取样间工作的高效性和规范化。
二、取样间操作规程的适用范围
1.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取样操作,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样品的取样;
2.适用于取样间内部人员的操作,以及与其他部门或单位的协作操作。
三、取样操作的准备
1.了解取样样品的特性和要求;
2.检查取样工具和设备是否完好,并进行必要的清洁和消毒;
3.确保取样环境符合要求,如温度、湿度等。
四、取样操作的标准流程
1.着装规范和个人卫生要求;
2.严格按照取样计划进行操作,确保取样时间和地点准确;
3.遵循取样标准操作步骤,包括取样工具的正确使用、取样容器的选择等;
4.采取合适的采样方法,如分批采样、混合采样等;
5.记录取样过程的关键信息,如取样时间、地点、人员等。
五、取样后的处理
1.将取样容器进行密封,并确保标识清晰、完整;
2.及时将样品送至检验部门,并填写送样单;
3.对取样工具和设备进行清洁和消毒;
4.记录取样后的处理情况,包括样品处理方法和结果。
总结:
取样间操作规程(一)是为了确保取样操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安全性而制定的。
准备工作、标准流程和取样后的处理都有明确的要求和步骤。
遵循规程的操作可以提高取样间工作的效率和规范化水平,保证取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钢渣处理工艺操作规程(1)
xxxxxxx有限公司先进优特钢产业基地转炉渣处理项目工艺操作规程xxxxxxx技术有限公司2021 年6 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4)1.1 目的 (4)1.2 用途 (4)1.3 原则 (4)1.4 适用范围 (4)第二章热闷生产线概况 (5)2.1 项目概况 (5)2.2 生产工艺参数 (5)2.3 工艺流程及工艺描述 (5)2.4 主要工艺设备 (7)第三章热闷处理工艺操作过程 (8)3.1 来渣 (8)3.2 行车吊运渣罐 (8)3.3 渣罐倾翻机倒渣 (8)3.4 辊压破碎机破渣 (9)3.5 接渣转运台车接渣 (10)3.6 行车吊运渣罐 (10)3.7 热闷 (10)3.8 卸料 (11)3.9 操作流程及控制逻辑 (11)第四章应急处理预案 (14)4.1 行车出现故障 (14)4.2 渣罐倾翻机倒渣工序故障 (14)4.3 辊压破碎机破渣工序故障 (14)4.4 水泵故障 (15)第一章总则1.1 目的本生产线采用了钢渣辊压破碎加热闷工艺技术进行转炉钢渣的处理,为规范钢渣处理生产中各工艺作业环节的操作过程,达到操作方法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标准化,促进和保障安全生产,并确保转炉炼钢车间所产钢渣经此工艺处理后达到既定质量要求,特制定本规程。
1.2 用途本操作规程是保证和实现钢渣处理过程顺畅和处理效果优良的关键,指导生产线安全、正常、有序的进行和事故状态时的生产组织等。
因此,在生产作业时必须遵守本工艺操作规程。
1.3 原则在组织实施钢渣热闷生产过程中,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在生产组织中坚持“以人为本,风险化减,全员参与”的理念,以确保生产的安全进行。
1.4 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xxxxxxx有限公司先进优特钢产业基地转炉渣处理项目钢渣处理生产线,解释权归xxxxxxx技术有限公司所有,生产使用方可根据生产实践情况和经验对其进行修订。
第二章热闷生产线概况2.1 项目概况本项目针对xxxxxxx有限公司临港先进优特钢产业基地项目,新建2座公称120t顶底复吹转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掌握了这些要素,才能编好安全操作规程!
企业最基本的生产单元是作业岗位,岗位活动的规范化标准化是实现企业安全运行的基础制定和实施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是规范岗位安全作业行为开展岗位隐患排查治理建立岗位安全隐患清单的有效途径
适用单位
企业从事作业活动,且有相应安全风险的岗位,包括被派遣劳动者的作业岗位,应编制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相关方人员在企业现场工作,要求相关方编制相应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医院学校等单位有相应风险的作业岗位,也应编制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覆盖岗位
(1)设备作业,包括设备操作运行值班和巡查等作业人员,如机械加工设备操作焊接作业电气设备操作变配电运行值班空压站运行巡查装配加工作业餐饮后厨作业游乐设施操作等;
(2)手工作业,包括使用简单工具进行的作业,如使用化学品的绿化保洁作业使用打磨工具打磨作业使用工具进行装订包装作业等;
(3)维修检修岗位,如机械维修维修电工后勤设施维修管道维修等;
(4)试验检测岗位,如使用化学品的试验检测需现场取样的试验检测使用有相应风险的设备和工具进行试验检测锅炉水质化验学校实验和试验指导教师医院放射性检测等;
(5)仓储物流岗位,如搬运装卸库房保管库区巡查输送机械作业厂内机动车作业等;
(6)服务岗位,如宾馆客房服务餐饮场所服务景区游乐设施服务商场收发货等;
(7)其他有相应安全风险,且在现场作业的岗位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内容应涵盖岗位所有的安全作业要求,并符合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要求其基本结构应包括以下六个必备要素,各要素内容应符合岗位实际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基本结构六要素:
1在基本结构六要素的基础上,确定各个岗位安全操作的结构和内容
2根据确定的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结构,确定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主要内容;内容的确定应在前期对岗位调研收集整理的资料基础上,依据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要求进行,编写前事先确定岗位安全的禁止性要求需特别强调的岗位个性化安全要求等重点内容;必要时,可形成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起草大纲,以便起草人员按规定的要求开展编制工作,保证编制质量
一. 适用范围
设置本要素的目的,是明确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适用岗位范围,避免其他岗位人员误用;应具体规定本安全操作规程适用于哪些岗位,如: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各部门维修电工岗位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某某车间的某某车床操作岗位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某某部动力设备作业岗位,包括本岗位负责的空压机制冷机作业二. 岗位安全作业职责
设置本要素的目的,是确定本作业岗位的安全职责并进行具体描述;应简要规定岗位人员负责的安全职责,通常包括本岗位日常事故隐患自我排查治理按岗位安
全操作规程安全作业设备保养过程按规定安全作业本岗位事故和紧急情况的报告和现场处置等;特殊的岗位还应包括其巡视检查等职责
三.岗位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设置本要素的目的,是通过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提示岗位存在的风险,以确保岗位人员熟悉本岗位风险,树立风险意识,从而自觉执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应列出岗位涉及的主要危险危害因素,所谓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应归纳为岗位最常见的且风险相对较大的事故风险和职业危害风险,数量不限,通常在3-10个为宜,其他风险可提示岗位人员见本企业或本部门的危险源风险识别清单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应按本岗位相关作业活动分别描述,描述时应简洁地说明风险发生的原因过程和结果,如:某维修岗位使用台钻砂轮机和电动工具,应分别描述使用这些设备工具的风险;某岗位操作高速机械灌装生产设备,应分别描述其机械伤害风险和接触噪声的风险;某打磨岗位涉及在一般场所打磨和易燃易爆场所打磨,则应在描述一般场所打磨的风险的基础上,增加在易燃易爆场所打磨的风险危险有害因素的描述通常使用列表的方法,推荐的列表格式如下:
四.岗位劳动防护用品佩戴要求
设置本要素的目的,是明确规定岗位作业过程需佩戴的劳动防护用品,防止岗位人员出现不使用防护用品的隐患:应具体列出各类活动分别应佩戴的具体劳动防护用品,如:岗位作业人员进入作业区域应穿戴工作服工作帽,长发应盘在工作帽内,袖口及衣服角应系扣;进入变配电设施现场进行检修倒闸及维修作业应穿
戴绝缘靴;带电检修和倒闸时应戴绝缘手套;某设备操作岗位作业时需佩戴防噪声耳塞,班后清扫设备时需戴防尘口罩等
五.岗位作业安全要求
设置本要素的目的,是规范作业全过程的安全要求,是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核心内容:应具体规定作业前作业过程和作业后的岗位安全作业要求,包括隐患自查自改各类活动的安全要求和禁止性要求等;编写的具体内容较多,可根据岗位实际,选择文字描述或列表的方法;通常的编写内容包括:
1作业前的安全要求,通常包括开机作业前对交接班记录和标识设备设施和工具安全装置周边作业环境等进行隐患自查的要求消除隐患或上报的要求和方法开机前准备和开机的安全作业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等;
2作业过程的安全要求,通常包括正常作业的安全操作注意事项排除故障时应注意的安全事项其他作业过程应注意的安全事项等,作业过程检查或巡查发现隐患的处置或上报要求等,作业过程禁止性事项等;
3作业后的安全要求,通常包括设备清扫保养过程应注意的安全事项关闭电源和气源前应注意的安全事项工作结束离开现场应进行的现场相关隐患检查和处置交接班记录和标识的要求等
六.岗位应急要求
设置本要素的目的,是将岗位涉及的现场应急要求列出,即使本岗位不需编制现场处置方案时,也能确保岗位人员熟悉和执行应急处置措施;应提示岗位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事故征兆事件事故,并简要规定岗位第一时间进行处置的方法;如
该岗位应急措施涉及流程和内容需编制所在区域设备的现场处置方案,则可提示其具体执行某某现场处置方案通常需提示和规定的内容包括:
1作业区域发生火险时的处置和疏散方法,如:立即停机断电;立即使用周边的灭火器进行灭火并同时报告带班人员;处置无效时立即撤离现场,按现场疏散指示标识到某某集合地集合等;
2设备发生紧急情况或事件事故时的处置方法,如:设备发生某某故障,应使用某某工具进行排除;设备发生某某故障,需人工排除时应关机或关闭生产线电源;人员的肢体衣服头发等被机械运转部位夹住或卷入时,应立即按下设备的紧急停止开关等;
3发生事件事故后报告的方法,通常要求首先报告带班人员,紧急情况下可直接报告单位安全管理人员或值班室监控室等,并列出报告电话;
4现场有人员受到伤害时的处置方法,可列出在第一时间进行抢救处置的简要方法,比较复杂的抢救方法通常可作为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