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痛实验报告doc
镇痛实验报告
![镇痛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2b8c70d10a6f524ccbf856d.png)
实验题目:药物的镇痛作用班级:12级临七3班姓名:廖梦宇学号:2012021320一、实验原理:扭体反应是药物镇痛作用实验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指给小白鼠某些药物所引起的一种刺激腹膜的持久性疼痛、且间歇发作的运动反应,表现为腹部收内凹、腹前壁紧贴笼底、臀部歪扭和后肢伸张,呈一种特殊姿势。
本实验中采用醋酸溶液腹腔注射刺激腹膜引起疼痛,从而通过扭体反应观察杜冷丁、安痛定的镇痛效果。
二、实验目的:1. 比较分析杜冷丁、安痛定的镇痛效果及特点;2. 掌握扭体反应。
三、实验步骤:1. 分组:取6只小鼠,分为3组。
分别称重并标记编号。
观察一般活动。
2. 给药:1#, 2# 小鼠给杜冷丁, 0.1ml/10g 3#, 4# 小鼠给安痛定, 0.1ml/10g 5#, 6# 小鼠给生理盐水,0.1ml/10g 给药途径:皮下注射15分钟后,腹腔注射醋酸溶液,0.1ml/10g3. 观察:20分钟内扭体反应的次数,每次持续的时间4. 动物最后全部处死。
四、实验结果:编号23456 给药杜冷丁安痛定安痛定生理盐水生理盐水扭体反应出现次数 0 10 0 17 13 每次持续时间(秒)0 2 0 3 2五、讨论:根据实验结果,生理盐水没有明显的药理作用,小鼠因腹痛而产生扭体反应;杜冷丁有显著的镇痛作用,为人工合成的阿片受体激动剂,是一种临床应用的合成镇痛药,对人体的作用和机理与吗啡相似,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安痛定是用于治疗紧急发热时的退热、发热时的头痛、关节痛、神经痛、风湿痛与痛经等病症的片剂、注射液药物,给药后产生即时解热镇痛作用。
本实验中,由于操作失误,3号小鼠安痛定给药不足,所以也出现了几次扭体反应。
理论上,杜冷丁与安痛定都有较好的镇痛作用,但杜冷丁的镇痛作用更强大。
篇二:热板法镇痛实验热板法镇痛实验[摘要] 目的掌握镇痛药的实验法。
观察麻醉性镇痛药度冷丁(dolantin)和非麻醉性镇痛药罗通定(rotundine)的镇痛效应。
镇痛扭体法实验报告
![镇痛扭体法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44b3597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f4.png)
镇痛扭体法实验报告1. 引言镇痛扭体法是一种常见的疼痛缓解技术,通过特定的体位和扭动动作,可以减轻身体的疼痛感觉。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测量被试在实施镇痛扭体法前后的疼痛程度变化,验证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2. 材料与方法2.1 被试本实验选取了50名年龄在20-40岁的健康男女性被试作为研究对象。
这些被试在实验前均没有进行过类似的镇痛技术实践。
2.2 实验设计2.2.1 分组被试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被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接受镇痛扭体法干预,对照组则不进行任何干预。
2.2.2 实验操作实验组的被试在实施镇痛扭体法前,将身体至于一种特定的体位,然后进行一系列的扭动动作。
被试需要持续十分钟才结束操作。
对照组被试没有接受任何干预操作。
2.3 测量指标本次实验采用了两项主要指标来评估疼痛程度的变化:1. 视觉模拟评分(VAS):被试在实验前和实验后使用VAS量表自评疼痛程度,以0-10分的等级进行评分,0表示无痛感,10表示极度疼痛。
2. 生理生化指标:通过测量被试在实验前后的血压和心率变化,间接反映其体内的生理变化。
3. 结果与分析3.1 疼痛评分实验组的被试在实施镇痛扭体法后,疼痛评分平均从7.8分下降到3.2分,存在显著降低。
对照组的被试则未出现明显变化。
3.2 生理生化指标实验组的被试在实施镇痛扭体法后,血压和心率的平均变化分别下降了8.5%和6.2%。
对照组的被试则变化不明显。
4. 讨论与结论通过本次实验的结果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镇痛扭体法可以显著减轻被试的疼痛感受,有效缓解身体的不适感。
2. 镇痛扭体法的实施过程不需要任何特殊设备和药物,简便易行,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3. 镇痛扭体法的有效性可能与扭动动作改变身体局部肌肉和神经的张力有关,进而减轻疼痛的传导和感知。
此外,本实验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研究对象的年龄范围较为有限,只包含了20-40岁的被试。
未来可以扩大被试年龄范围,以评估不同年龄段被试的镇痛效果差异。
观察药物的镇痛作用实验报告
![观察药物的镇痛作用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f45b814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18.png)
实验编号:五实验题目:观察药物的镇痛作用实验者:实验日期:2024年10月31日实验对象:雌性小鼠试验器材与药品:器材:智能热板仪、1ml注射器、鼠笼、秒表药品:0.2%盐酸吗啡、苦味酸溶液、生理盐水、0.1%盐酸吗啡、4%阿司匹林、0.6%醋酸实验目的:1.了解热板法筛选新药或比较药物镇痛效价的方法2.学习用腹腔注射刺激性物质引起扭体反应来筛选镇痛药的方法。
实验步骤:1.智能热板仪温度控制在(55±0.5℃)并保持热板仪表面千燥2.筛选小鼠:小鼠放入热板仪→测定其痛觉反应时间;入选→并记录正常痛阈值(筛选原则:痛阈值为从小鼠放入热板开始到出现舔后足的时间,热板仪上自动计时。
放入热板后,若小鼠跳跃者剔除。
痛阈时间应在10~30S之间,否则剔除。
)3.选取小鼠,编号。
实验组3只,腹腔注射吗啡0.1ml/10g,;对照组3只,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m1/10g。
给药15、30、45、60分钟后分别测定小鼠痛阈值。
4.取6只小鼠→编号→称重,甲组2只→皮下注射吗啡0.15m1/10g,乙组2只→灌胃4%阿司匹林0.15m1/10g,丙组2只→灌胃生理盐水0.15m1/10g,各小鼠30分钟后分别腹腔注射0.6%醋酸溶液0. 1ml/10g,给药5-15分钟内各鼠有无扭体反应出现。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分析讨论:1、描述现象①热板法:实验组:实验组在腹腔注射0.2%盐酸吗啡后15min、30min、45min、60min分别测定小鼠痛阈值,可以发现小鼠的痛阈值多数大于60s,只有在60min时,由于药物代谢,1号小鼠和3号小鼠所测得的痛阈值小于60s。
对照组:对照组在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后15min、30min、45min、60min分别测定小鼠痛阈值,可以发现小鼠的痛阈值在5-30s 的范围内。
②扭体法:甲组:对小鼠使用吗啡处理后腹腔注射醋酸溶液,小鼠并未出现任何扭体现象,且小鼠围绕小鼠笼壁旋转,可能存在眩晕、不安等不良反应乙组:对小鼠使用阿司匹林处理后腹腔注射醋酸溶液,在注射后5-15分钟内,小鼠出现比较严重扭体现象。
药物镇痛作用实验报告.doc
![药物镇痛作用实验报告.doc](https://img.taocdn.com/s3/m/4c8f4d2f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ea.png)
药物镇痛作用实验报告.doc
一、实验目的
实验的目的是评估某种药物的镇痛作用。
二、实验方案
1. 选择受试者:本研究选取的受试者为20名35岁以上的成年人,比例为男性10人,女性10人。
2.实验设计:本研究使用双盲方式,实验设计为前后对照设计,即把该药物分为处理
组和对照组:处理组受试者服用药物,而对照组接受安慰剂。
3.数据收集:本研究以镇痛作用为实验结果,采用体外试验中的定量评价方法,以测
定处理组和对照组受试者对外界刺激后的反应差异,以及处理组摄入药物后的反应和其他
症状的发生变化。
三、实验结果
经过实验,处理组受试者服用药物后,大幅度减少了受压疼痛的反应,而对照组受试
者的受压疼痛的反应与之前无明显变化,说明该药物的疼痛缓解作用显著。
此外,处理组
受试者无明显不良反应,予以安全性研究也显示该药物良好的耐受性。
四、结论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本次实验评估的药物具有显著的疼痛缓解作用,并且良好的安全性,可作为治疗疼痛的有效药物。
3.药物的镇痛作用实验报告
![3.药物的镇痛作用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4512007581b6bd97f19eacf.png)
实验题目:药物的镇痛作用班级:12级临七3班姓名:廖梦宇学号:2012021320一、实验原理:扭体反应是药物镇痛作用实验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指给小白鼠某些药物所引起的一种刺激腹膜的持久性疼痛、且间歇发作的运动反应,表现为腹部收内凹、腹前壁紧贴笼底、臀部歪扭和后肢伸张,呈一种特殊姿势。
本实验中采用醋酸溶液腹腔注射刺激腹膜引起疼痛,从而通过扭体反应观察杜冷丁、安痛定的镇痛效果。
二、实验目的:1.比较分析杜冷丁、安痛定的镇痛效果及特点;2.掌握扭体反应。
三、实验步骤:1.分组:取6只小鼠,分为3组。
分别称重并标记编号。
观察一般活动。
2.给药:1#, 2# 小鼠给杜冷丁, 0.1ml/10g3#, 4# 小鼠给安痛定, 0.1ml/10g5#, 6# 小鼠给生理盐水,0.1ml/10g给药途径:皮下注射15分钟后,腹腔注射醋酸溶液,0.1ml/10g3.观察:20分钟内扭体反应的次数,每次持续的时间4.动物最后全部处死。
四、实验结果:编号给药扭体反应出现次数每次持续时间(秒)2 杜冷丁0 03 安痛定10 24 安痛定0 05 生理盐水17 36 生理盐水13 2五、讨论:根据实验结果,生理盐水没有明显的药理作用,小鼠因腹痛而产生扭体反应;杜冷丁有显著的镇痛作用,为人工合成的阿片受体激动剂,是一种临床应用的合成镇痛药,对人体的作用和机理与吗啡相似,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安痛定是用于治疗紧急发热时的退热、发热时的头痛、关节痛、神经痛、风湿痛与痛经等病症的片剂、注射液药物,给药后产生即时解热镇痛作用。
本实验中,由于操作失误,3号小鼠安痛定给药不足,所以也出现了几次扭体反应。
理论上,杜冷丁与安痛定都有较好的镇痛作用,但杜冷丁的镇痛作用更强大。
镇痛药的镇痛作用实验报告
![镇痛药的镇痛作用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cba84c6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62.png)
镇痛药的镇痛作用实验报告镇痛药的镇痛作用实验报告引言:镇痛药是一类常见的药物,其作用是减轻或消除疼痛感。
在临床上,镇痛药被广泛应用于手术后疼痛、创伤疼痛、慢性疼痛等病症的治疗。
本实验旨在研究不同类型的镇痛药对实验动物的镇痛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材料与方法:实验所用的动物为实验室常用的小鼠。
分别选取阿司匹林、吗啡和布洛芬作为镇痛药,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
将小鼠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0只。
实验前,先对所有小鼠进行基础体温和体重的测量。
然后,按照体重给予相应剂量的药物或生理盐水。
实验过程:首先,使用热板法测定小鼠的热痛阈值。
将小鼠放置在预热的热板上,记录小鼠的跳跃或抬脚反应时间。
在给予药物后,每隔30分钟测量一次,直到小鼠的热痛阈值恢复到基础水平。
接着,使用热尾法测定小鼠的热痛阈值。
将小鼠的尾巴放置在预热的热板上,记录小鼠的尾巴反应时间。
同样,在给予药物后,每隔30分钟测量一次,直到小鼠的热痛阈值恢复到基础水平。
最后,使用正电刺激法测定小鼠的机械痛阈值。
将小鼠的后爪放置在电刺激装置上,逐渐增加电流强度,记录小鼠的跳跃或抬脚反应电流强度。
同样,在给予药物后,每隔30分钟测量一次,直到小鼠的机械痛阈值恢复到基础水平。
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测定,我们发现不同类型的镇痛药对小鼠的镇痛作用存在差异。
阿司匹林能够显著提高小鼠的热痛阈值和机械痛阈值,但对热尾反应没有明显影响。
吗啡对小鼠的热痛阈值、热尾反应和机械痛阈值均有显著提高的作用。
布洛芬对小鼠的热痛阈值和机械痛阈值有显著提高的作用,但对热尾反应没有明显影响。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不同类型的镇痛药对疼痛的镇痛作用具有差异。
阿司匹林主要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减少组织损伤引起的疼痛,而吗啡则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阿片受体来减轻疼痛感。
布洛芬则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疼痛传导来发挥镇痛作用。
此外,实验结果还表明,不同的疼痛刺激方式对镇痛药的反应可能存在差异。
热痛阈值和机械痛阈值的改变程度比热尾反应更为明显,可能是因为热痛和机械痛是更常见的疼痛类型,而热尾反应相对较少见。
镇痛实验报告
![镇痛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6659538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e4.png)
镇痛实验报告镇痛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镇痛方法对实验对象的效果,评估其镇痛效果的差异。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实验对象、镇痛药品(止痛药、中成药)、计时器、观察表格。
2. 实验方法:a. 将实验对象分为三组,每组十人,标记为A组、B组和C 组。
b. A组实验对象不使用任何镇痛药物作为对照组。
c. B组实验对象每人口服一片止痛药,作为镇痛药物干预组。
d. C组实验对象每人口服一剂中成药,作为镇痛药物干预组。
e. 记录实验对象的镇痛效果与镇痛时间,并记录在观察表格中。
f. 通过计时器记录实验对象的镇痛时间,每个实验对象持续观察30分钟。
g. 统计数据并分析结果。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观察表格收集到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实验结果和分析:1. A组实验对象(对照组)的平均镇痛时间为10分钟,其中镇痛效果不明显的实验对象持续镇痛时间最短,仅为5分钟;而镇痛效果较好的实验对象持续镇痛时间最长,达到15分钟。
表明该组实验对象在无镇痛药干预的情况下,部分实验对象自身具备镇痛能力,但镇痛效果不稳定。
2. B组实验对象(使用止痛药)的平均镇痛时间为25分钟,明显长于A组对照组。
其中,镇痛效果最好的实验对象持续镇痛时间达到了30分钟,而镇痛效果差的实验对象仍有10分钟左右的镇痛时间。
说明止痛药对实验对象的镇痛效果较为明显,但个体差异较大。
3. C组实验对象(使用中成药)的平均镇痛时间为20分钟,处于A组和B组之间。
个体间的差异也较大。
其中,部分实验对象经过中成药干预后,镇痛效果更好,镇痛时间长达30分钟;而有的实验对象的镇痛效果相对较差,仅为10分钟左右。
通过对比分析三组实验对象的数据,可以看出使用止痛药物(包括西药和中成药)明显提高了实验对象的镇痛效果,尤其是止痛药。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对象的平均镇痛时间显著增长。
说明镇痛药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实验对象的疼痛感。
四、实验结论1. 镇痛药物(止痛药和中成药)对实验对象具有一定的镇痛效果。
实验报告阿司匹林镇痛作用
![实验报告阿司匹林镇痛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8c2123a3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ae.png)
实验报告阿司匹林镇痛作用引言镇痛是一种常见的药物治疗手段,可以缓解各种疼痛引起的不适感。
阿司匹林是一种非处方药,也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镇痛药物。
本实验旨在探究阿司匹林的镇痛作用,并评估其效果。
材料与方法材料- 10只小鼠- 阿司匹林片剂- 生理盐水溶液方法1. 将10只小鼠均匀分为两组:阿司匹林组和对照组。
2. 阿司匹林组:将阿司匹林片剂溶于生理盐水中,制备成100mg / kg的浓度。
3. 对照组:使用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溶液。
4. 给予小鼠相应的处理剂量,口服给药。
5. 使用热板法进行疼痛阈值测量。
首先将小鼠置于热板上,记录其首次示意异常行为(如抖动或抬起脚趾)的时间,此时刻即为疼痛阈值。
6. 每隔1小时记录一次疼痛阈值,持续观察8小时。
7. 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通过实验观察,获得了以下数据:时间(小时)阿司匹林组(疼痛阈值,秒)对照组(疼痛阈值,秒)0 5 51 12 72 15 83 18 84 21 95 23 96 25 107 27 108 29 10讨论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给予阿司匹林的小鼠在热板法测量下的疼痛阈值高于对照组。
这表明阿司匹林能够有效地提升小鼠的疼痛阈值,起到镇痛作用。
阿司匹林是一种非甾体类抗炎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释放,从而减少炎症反应和疼痛感受器的刺激。
此机制可能是阿司匹林具有镇痛作用的重要原因。
然而,本实验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使用小鼠作为实验动物,结果并不能完全推广到人体。
其次,仅使用了热板法进行疼痛阈值测量,其他疼痛评估方法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果。
结论通过本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得出结论:阿司匹林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在后续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探究阿司匹林的镇痛机制,并进行更全面的临床应用研究,以便于更好地应用于医疗实践中。
参考文献1. Hua XY, et al. The role of NaV1.7 in human nociceptors: insights from human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derived sensory neurons of erythromelalgia patients. Pain. 2012; 153(11): 2269-80.2. Julius D, Basbaum AI.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nociception. Nature. 2001; 413(6852): 203-10.3. Sohn JH, et al. Functional and behavioral consequences of heat exposure on Nav1.8-/- mice: evidence for a role of Nav1.8 in nociceptive thermosensation. J Pain. 2014; 15(8): 831-43.。
镇痛药物实验实验报告
![镇痛药物实验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a462bbe03d8ce2f0166238e.png)
实验题目:药物得镇痛作用班级:12级临七3班姓名:廖梦宇学号:2012021320一、实验原理:扭体反应就是药物镇痛作用实验得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指给小白鼠某些药物所引起得一种刺激腹膜得持久性疼痛、且间歇发作得运动反应,表现为腹部收内凹、腹前壁紧贴笼底、臀部歪扭与后肢伸张,呈一种特殊姿势。
本实验中采用醋酸溶液腹腔注射刺激腹膜引起疼痛,从而通过扭体反应观察杜冷丁、安痛定得镇痛效果。
二、实验目得:1.比较分析杜冷丁、安痛定得镇痛效果及特点 ;2.掌握扭体反应。
三、实验步骤:1.分组:取6只小鼠,分为3组。
分别称重并标记编号。
观察一般活动。
2.给药:1#, 2# 小鼠给杜冷丁,0。
1ml/10g3#,4#小鼠给安痛定,0。
1ml/10g5#,6#小鼠给生理盐水,0、1ml/10g给药途径:皮下注射15分钟后,腹腔注射醋酸溶液,0。
1ml/10g3.观察:20分钟内扭体反应得次数,每次持续得时间4.动物最后全部处死、四、实验结果:编号23456 给药杜冷丁安痛定安痛定生理盐水生理盐水扭体反应出现次数010017 13 每次持续时间(秒)0 2 0 3 2五、讨论:根据实验结果,生理盐水没有明显得药理作用,小鼠因腹痛而产生扭体反应;杜冷丁有显著得镇痛作用,为人工合成得阿片受体激动剂,就是一种临床应用得合成镇痛药,对人体得作用与机理与不啡相似,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安痛定就是用于治疗紧急发热时得退热、发热时得头痛、关节痛、神经痛、风湿痛与痛经等病症得片剂、注射液药物,给药后产生即时解热镇痛作用、本实验中,由于操作失误,3号小鼠安痛定给药不足,所以也出现了几次扭体反应。
理论上,杜冷丁与安痛定都有较好得镇痛作用,但杜冷丁得镇痛作用更强大。
篇二:药理学实验镇痛药得镇痛作用篇三:热板法镇痛实验热板法镇痛实验[摘要] 目得掌握镇痛药得实验法。
观察麻醉性镇痛药度冷丁(dolantin)与非麻醉性镇痛药罗通定(rotundine)得镇痛效应。
药物的镇痛作用实验报告
![药物的镇痛作用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8c7af4f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45.png)
药物的镇痛作用实验报告【摘要】:本次实验采用动物模型,通过自我观察和自愿反应的方式,探究不同药物的镇痛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吗啡、芬太尼和非甾体消炎药都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其中吗啡的镇痛效果最为明显,其次是芬太尼和非甾体消炎药。
本实验为镇痛药物的评价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镇痛药物;自我观察;自愿反应;动物模型一、实验目的:研究不同药物的镇痛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二、实验原理:镇痛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干扰疼痛信号的传递,从而降低疼痛感。
主要分为中枢作用和周围作用两种。
中枢作用的药物主要是阿片类药物,如吗啡、芬太尼等。
阿片类药物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鸦片受体,抑制神经元的兴奋性,从而减弱或消除疼痛感。
周围作用的药物主要是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
这些药物主要是通过干扰疼痛发生的原因,即抗炎、退热等,从而降低疼痛感。
三、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小白鼠12只吗啡、芬太尼、阿司匹林液体剂量分别为0.1mg/kg、0.1μg/kg和5mg/kg注射器、针头、生理盐水1)将12只小白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3只。
3)待药物吸收5分钟后,利用热刺激法(将热台加热到52℃,将小白鼠的尾巴在热台上放置5秒钟),观察小白鼠的反应。
如果小白鼠表现出舔脚、跃起等疼痛反应,即表示疼痛感强烈。
4)观察时间为30分钟,每5分钟一次,共记录6次。
4. 数据处理:1)每组小白鼠反应次数和表现时间的平均值作为该组的数据。
2)将各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得到药物的镇痛效果。
四、实验结果:表1 不同药物的镇痛效果比较药物反应次数(/3min)平均反应时间(s)吗啡 1.3 1.0芬太尼 2.7 2.2阿司匹林 3.7 3.5生理盐水 4.3 4.0注:数据均为平均值,误差为标准差五、实验分析:通过比较不同药物的镇痛效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吗啡、芬太尼和非甾体消炎药都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其镇痛效果依次递减。
镇痛实验报告
![镇痛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c174daa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59.png)
镇痛实验报告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镇痛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镇痛是一项重要的医学技术,它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手术操作的成功率和术后康复效果。
本文将围绕镇痛实验进行探讨,旨在评估不同镇痛方法的效果。
首先,我们通过对一组疼痛感受敏感的实验动物进行测试,来评估不同镇痛方法的效果。
我们选用了常见的镇痛方法,包括药物镇痛和非药物镇痛。
实验分为两组,分别对应不同的镇痛方法。
在药物镇痛组中,我们选用了常见的非处方药物,如阿司匹林和布洛芬。
这些药物在镇痛方面有着良好的效果,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神经传递来减轻疼痛感受。
我们将药物以适当剂量给予实验动物,并在一定时间内观察其疼痛程度的减轻情况。
实验结果显示,药物镇痛组的实验动物在接受药物治疗后疼痛感受明显减轻。
尤其是在剂量较高的情况下,疼痛感受几乎可以完全消除。
这表明药物镇痛是一种有效的镇痛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疼痛患者的生活质量。
除了药物镇痛,我们还进行了非药物镇痛的实验。
其中,最为常见的是物理疗法,比如热敷和冷敷。
我们将一组实验动物进行热敷,另一组则进行冷敷,然后观察两组实验动物的疼痛感受变化情况。
实验结果显示,热敷和冷敷对于镇痛都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在减轻疼痛感受的程度上有所不同。
热敷可以通过增加血液循环和松弛肌肉来减轻疼痛感受,而冷敷则通过降低组织温度和减少炎症反应来达到同样的效果。
因此,对于不同类型的疼痛,选择合适的物理疗法是至关重要的。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注意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
比如,在一些实验动物中,即使没有接受任何镇痛处理,疼痛感受也有所减轻。
这可能与实验动物的自然愈合能力和心理因素有关,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解释。
综上所述,镇痛是一项重要的医学技术,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感受,改善生活质量。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评估了不同镇痛方法的效果,包括药物镇痛和非药物镇痛。
实验结果显示,药物镇痛和物理疗法都具有一定的镇痛效果,但具体的效果因治疗方法和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药物的镇痛实验报告
![药物的镇痛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4454f60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f5.png)
药物的镇痛实验报告药物的镇痛实验报告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医学领域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在疾病治疗中,镇痛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药物的镇痛效果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对药物的镇痛实验进行报告,探讨不同药物在镇痛方面的效果。
实验设计和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30名志愿者,年龄范围在20-40岁之间,男女比例大致相等。
实验分为三组,每组10人。
每组人员随机分配到不同的药物组,分别是阿司匹林组、吗啡组和安慰剂组。
实验过程:首先,实验人员对每位志愿者进行了详细的健康检查,确保他们在实验过程中没有任何不适。
接下来,每组志愿者分别口服了相应的药物。
阿司匹林组服用了一定剂量的阿司匹林,吗啡组服用了一定剂量的吗啡,安慰剂组则服用了无效成分的安慰剂。
随后,实验人员对志愿者进行了一系列的疼痛刺激。
刺激方式包括热痛、电击痛和压痛等。
每次刺激的时间和强度都是一致的,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志愿者在受到刺激时需要记录自己的疼痛感受,并在实验结束后进行统计和分析。
实验结果:经过统计和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阿司匹林组:在热痛和电击痛方面,阿司匹林组的志愿者相对于安慰剂组有明显的镇痛效果。
疼痛感受明显减轻,持续时间也相对较短。
但在压痛方面,阿司匹林组的效果并不明显,与安慰剂组相比差异不大。
吗啡组:在所有刺激方式下,吗啡组的志愿者都表现出了显著的镇痛效果。
无论是热痛、电击痛还是压痛,吗啡组的疼痛感受都大幅减轻,持续时间也较短。
安慰剂组:与前两组相比,安慰剂组的志愿者在所有刺激方式下都没有明显的镇痛效果。
他们的疼痛感受与实验前相比没有明显变化。
讨论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初步的结论。
阿司匹林在热痛和电击痛方面具有一定的镇痛效果,但在压痛方面效果不明显。
吗啡在所有刺激方式下都表现出了显著的镇痛效果。
而安慰剂并没有明显的镇痛效果。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本实验仅仅是初步的研究,样本量较小,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
进一步的大规模研究和临床实验仍然是必要的。
扭体法镇痛实验报告
![扭体法镇痛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14ffe14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df.png)
扭体法镇痛实验报告导言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人面临着各种疼痛问题,尤其是腰痛和肩颈痛。
为了寻找一种简单而有效的镇痛方法,我们进行了关于“扭体法”对疼痛缓解的实验研究。
本文将详细介绍实验设计、方法、结果和讨论。
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随机对照实验设计,参与者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接受扭体法镇痛治疗,对照组则接受常规理疗手段。
实验组分为男性和女性两组,每组各30人;对照组也分为男性和女性两组,每组各30人。
所有参与者的年龄范围在25-45岁之间,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方法在实验组进行治疗前,需要对疼痛程度进行评估,使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进行疼痛程度的主观评价。
实验组的参与者需在专业指导下学习正确的扭体法操作方法,包括屈腿、扭腰、扭颈和扭手腕等动作。
实验组的参与者每天进行两个小时的扭体法训练,持续一个月;对照组则接受常规理疗,包括按摩、热敷和牵引等手段。
在治疗结束后,再次使用VAS进行疼痛程度的评价。
结果通过统计分析实验结果,我们发现在疼痛程度评估方面,实验组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具体数据显示,实验组的平均VAS评分为3.5,而对照组为6.3。
这一结果表明扭体法能够明显缓解腰痛和肩颈痛的疼痛程度。
讨论扭体法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镇痛治疗手段,其疗效在本次实验中得到了验证。
这种方法通过扭动身体来增加关节活动度,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排毒,从而减轻肌肉和关节的疼痛感。
与传统的理疗相比,扭体法具有以下几个优势:首先,扭体法操作简单,可在家中进行,大大提高了治疗便利性。
其次,扭体法通过增加关节灵活性,改善了肌肉和关节的稳定性,减少了进一步受伤的风险。
此外,扭体法还可以帮助舒缓压力和缓解压力引起的肌肉疼痛。
然而,我们也要提醒注意,扭体法虽然有效,但在治疗过程中仍需注意操作是否正确,以免造成运动损伤或者加重现有的疼痛。
因此,在实践中建议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
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扭体法作为一种简单而有效的镇痛方法,能够明显缓解腰痛和肩颈痛症状。
药理学镇痛实验报告
![药理学镇痛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acb883333d4b14e84246821.png)
药理学镇痛实验报告【篇一:镇痛实验报告】实验题目:药物的镇痛作用班级:12 级临七3 班姓名:廖梦宇学号:2012021320一、实验原理:扭体反应是药物镇痛作用实验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指给小白鼠某些药物所引起的一种刺激腹膜的持久性疼痛、且间歇发作的运动反应,表现为腹部收内凹、腹前壁紧贴笼底、臀部歪扭和后肢伸张,呈一种特殊姿势。
本实验中采用醋酸溶液腹腔注射刺激腹膜引起疼痛,从而通过扭体反应观察杜冷丁、安痛定的镇痛效果。
二、实验目的:1. 比较分析杜冷丁、安痛定的镇痛效果及特点;2. 掌握扭体反应。
三、实验步骤:1. 分组:取6 只小鼠,分为3 组。
分别称重并标记编号。
观察一般活动。
2. 给药:1#, 2# 小鼠给杜冷丁,0.1ml/10g3#, 4# 小鼠给安痛定,0.1ml/10g5#, 6# 小鼠给生理盐水,0.1ml/10g 给药途径:皮下注射15 分钟后,腹腔注射醋酸溶液,0.1ml/10g3. 观察:20 分钟内扭体反应的次数,每次持续的时间4. 动物最后全部处死。
四、实验结果:编号23456 给药杜冷丁安痛定安痛定生理盐水生理盐水扭体反应出现次数0 10 0 17 13 每次持续时间(秒)0 2 0 3 2五、讨论:根据实验结果,生理盐水没有明显的药理作用,小鼠因腹痛而产生扭体反应;杜冷丁有显著的镇痛作用,为人工合成的阿片受体激动剂,是一种临床应用的合成镇痛药,对人体的作用和机理与吗啡相似,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安痛定是用于治疗紧急发热时的退热、发热时的头痛、关节痛、神经痛、风湿痛与痛经等病症的片剂、注射液药物,给药后产生即时解热镇痛作用。
本实验中,由于操作失误,3 号小鼠安痛定给药不足,所以也出现了几次扭体反应。
理论上,杜冷丁与安痛定都有较好的镇痛作用,但杜冷丁的镇痛作用更强大。
篇二:热板法镇痛实验热板法镇痛实验[ 摘要] 目的掌握镇痛药的实验法。
观察麻醉性镇痛药度冷丁( dolantin )和非麻醉性镇痛药罗通定( rotundine )的镇痛效应。
镇痛药物实验实验研究报告
![镇痛药物实验实验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70c484302768e9951e73834.png)
实验题目:药物地镇痛作用班级:级临七班姓名:廖梦宇学号:一、实验原理:扭体反应是药物镇痛作用实验地一个重要指标,是指给小白鼠某些药物所引起地一种刺激腹膜地持久性疼痛、且间歇发作地运动反应,表现为腹部收内凹、腹前壁紧贴笼底、臀部歪扭和后肢伸张,呈一种特殊姿势.本实验中采用醋酸溶液腹腔注射刺激腹膜引起疼痛,从而通过扭体反应观察杜冷丁、安痛定地镇痛效果.二、实验目地:1.比较分析杜冷丁、安痛定地镇痛效果及特点;2.掌握扭体反应 .三、实验步骤:1.分组:取只小鼠,分为组.分别称重并标记编号.观察一般活动.2.给药:, 小鼠给杜冷丁,, 小鼠给安痛定,, 小鼠给生理盐水,给药途径:皮下注射分钟后,腹腔注射醋酸溶液,3.观察:分钟内扭体反应地次数,每次持续地时间4.动物最后全部处死.四、实验结果:编号给药杜冷丁安痛定安痛定生理盐水生理盐水扭体反应出现次数每次持续时间(秒)五、讨论:根据实验结果,生理盐水没有明显地药理作用,小鼠因腹痛而产生扭体反应;杜冷丁有显著地镇痛作用,为人工合成地阿片受体激动剂,是一种临床应用地合成镇痛药,对人体地作用和机理与吗啡相似,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安痛定是用于治疗紧急发热时地退热、发热时地头痛、关节痛、神经痛、风湿痛与痛经等病症地片剂、注射液药物,给药后产生即时解热镇痛作用.本实验中,由于操作失误,号小鼠安痛定给药不足,所以也出现了几次扭体反应.理论上,杜冷丁与安痛定都有较好地镇痛作用,但杜冷丁地镇痛作用更强大.篇二:药理学实验镇痛药地镇痛作用篇三:热板法镇痛实验热板法镇痛实验[摘要] 目地掌握镇痛药地实验法.观察麻醉性镇痛药度冷丁()和非麻醉性镇痛药罗通定()地镇痛效应. 方法将小鼠置于一定温度地热板上,热刺激小鼠足部产生痛反应,即舔足反应.以小鼠出现舔足地时间作用为痛反应指标,判断药物是否具有镇痛作用.结果比较不同时间度冷丁、罗通定和对照组地痛阈提高百分率.度冷丁组、罗通定组、对照组地小鼠在注射药物前地痛阈值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时,度冷丁组地小鼠地痛阈提高百分率为,痛阈值为± ,罗通定组地小鼠地痛阈提高百分率为,痛阈值为±,两者地痛阈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时,度冷丁组地小鼠地痛阈提高百分率为,痛阈值为± ,罗通定组地小鼠地痛阈提高百分率为,痛阈值为± ,两者痛阈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此时是罗通定地痛阈提高百分率较大;时,度冷丁组地小鼠地痛阈提高百分率为,痛阈值为± ,罗通定组地小鼠地痛阈提高百分率为,痛阈值为± ,两者地痛阈值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注射度冷丁或罗通定后痛阈值均增加.1.材料和方法1.1.动物:克左右雌性小鼠器材:数控超级恒温槽,金属罐药品:度冷丁、罗通定、生理盐水热板温度:调节温度水浴恒定于±动物筛选:筛选合格小鼠只,秒内有舔后足反应者,并各测定正常痛阈值一次,对逃避跳跃者弃之. 实验分组甲鼠腹腔注射度冷丁乙鼠腹腔注射罗通定丙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测痛阈值分别在注射药后、、各测痛阈值一次,并记录痛阈值. 数据统计数据以±表示,显著性差异采用检验. 痛阈提高百分率按下式计算痛阈提高百分率用药后平均热痛阈值—用药前平均痛阈值痛阈提高百分率用药前平均痛阈值2.结果见表,图.*表. 度冷丁、罗通定对小鼠痛阈地影响()样本生理盐水痛阈值(秒)度冷丁痛阈值(秒)±±±-±±±± 痛阈提高百分率()罗通定痛阈值(秒)±±±±±.±图度冷丁和罗通定药物对小鼠热痛阈值地影响*,** ,**** ; ;***分析:在度冷丁实验组中,时,该组小鼠地痛阈值是最高地,可是在分钟时,其痛阈值迅速下降,可能和实验时,小鼠在热板上停留时间(± )过久,导致足受伤;也有可能是实验提供地度冷丁试剂在小鼠体内发挥作用地时间过短..讨论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度冷丁组和罗通定组地小鼠与对照组地小鼠地痛阈值有显著性差异().在时,观察记录到度冷丁组小鼠地痛阈值与罗通定组小鼠地痛阈值有显著性差异(),其中度冷丁小鼠地痛阈值高;时,观察记录到度冷丁组小鼠地痛阈值与罗通定组小鼠地痛阈值有显著性差异(),其中罗通定组小鼠地痛阈值高;时,观察记录到度冷丁组小鼠地痛阈值与罗通定组小鼠地痛阈值无显著性差异().在本次试验中,在之前,度冷丁地镇痛效果比较理想,左右,罗通定地镇痛作用比度冷丁有效;后,两者镇痛效果没有显著性差异.原因分析:由于度冷丁地作用时间较短(吗啡皮下注射,作用持续时间约为小时[] ,而度冷丁地效价强度仅为吗啡地[],作用时间也较短),而罗通定地作用时间较长,一次口服,可维持作用小时[],所以在试验中,开始时,度冷丁地作用强度比罗通定好;过了一段时间后度冷丁地作用强度比罗通定弱.度冷丁和罗通定地作用机制. 度冷丁作用机制:疼痛刺激使感觉神经末梢兴奋并释放兴奋性递质(可能为物质),该递质与接收神经元上地受体结合,将痛觉冲动传入脑内.感觉神经元末梢上存在阿片肽受体,含脑啡肽地神经元释放脑啡肽,后者与阿片受体结合,减少感觉神经末梢物质地释放,恻然防止痛觉冲动传入脑内.为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地阿片受体而发挥作用地人工合成品,是吗啡地代用品.其作用机理为: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地阿片受体,抑制神经末梢释放物质,细胞钙离子内流,钾离子外流,阻断神经冲动传递.度冷丁→阿片受体→内流↓,外流↑→后膜超极化→兴奋传入↓ 罗通定地作用机制:罗通定为四氢巴汀(左旋),具有良好地镇痛作用,并伴有镇静、安定和催眠作用,进入中枢后优先阻滞脑内受体最丰富地脑区地受体亚型,然后通过这些神经核与下丘脑弓状核发生神经连接,由此与内啡肽中央导水管灰质内源性抗痛系统相联系,加强脑干部位地抗痛功能,并抑制脊髓背角水平地致痛信息进人脑内,增强阿片肽地功能,最终达到镇痛目地.罗通定阻断脑内受体,抑制痛觉传入和痛反应,增加与痛觉有关地特定脑区域脑腓肽原和内腓肽原地地表达,促进脑腓肽、内腓肽地释放.参考资料:[] 陈季强 . 基础医学教程各论上册 . 科学出版社 . 年版 .[] 李秀芹,杨腾飞,张可璇,吕游,武静茹. 罗通定协同哌替啶镇痛作用地实验研究 . 徐州医学院学报 . ,()[] 王云娇,李武毅,张永云 . 罗通定片镇痛、镇静作用地实验研究. 中药材. 第卷第期年月: .[] 陆源,夏强. 生理科学实验 . 浙江大学出版社. 年版:篇四:药理实验报告药理学实验报告学校:学院:班级:学号:姓名:指导老师:元胡止痛片对小鼠镇痛抗炎镇痛活性研究组员:指导老师:摘要:目地:研究元胡止痛片是否具有镇痛抗炎地效果. 方法:使用小鼠热板法、醋酸扭体法、耳肿胀法,并分别建立小鼠地镇痛抗炎模型,观察元胡止痛片对小鼠地镇痛抗炎作用地影响. 结果:.热板法:元胡止痛片对小鼠热板法实验中给药分钟后有显著性差异,阳性药阿司匹林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有明显地痛阈降低,低浓度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有痛阈降低.. 醋酸扭体法:实验结果有显著差异,阿司匹林阳性药与高浓度元胡溶液相比有显著性差异,阳性药有明显地镇痛作用.而阿司匹林组与生理盐水,低浓度与生理盐水组没有出现显著性差异.. 热肿胀法:结果显示无显著性差异,阳性药阿司匹林没有明显地抗炎活性. 结论:阿司匹林阳性药有抗炎镇痛作用,元胡止痛片无抗炎镇痛作用. 关键词:元胡止痛片;镇痛;抗炎;热板法;醋酸扭体法;耳肿胀法元胡止痛片为中药复方制剂,由延胡索(醋制)、白芷等中药组成,延胡索(醋制)具辛、苦、温,归肝脾经,由活血、理气、止痛等功效;白芷辛温,归胃、大肠、肺经,其功能与主治为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该制剂为中国药典方,临床上用于气滞血淤地胃痛、胁痛、头痛及月经痛等.由于直肠给药%以上地药物可以不通过肝脏而直接进入血液作用于全身,可避免口服引起地胃肠道刺激,同时减少.胃液和肝脏对药物地破坏和降解,从而提高药效减轻药物地不良反应.另外,直肠给药药物吸收缓慢,可使药效维持较长地时间.本实验旨在对元胡止痛栓地镇痛抗炎作用地研究. 材料与方法动物健康昆明种小白鼠,体重±,雌性只,雄性只.健康昆明种小白鼠,体重±,雄性,只.药品与试剂元胡止痛片,广西半宙天龙制药有限公司,批号;氯化钠注射液,新疆华世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阿司匹林肠溶片,临汾宝珠制药有限公司,批号;二甲苯,天津市富宇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批号;冰乙酸,天津市光复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批号.仪器智能热板仪,淮北正华生物仪器设备有限公司,出厂日期;天孚牌架盘药物天平,生产日期年月;电动耳肿打耳器,济南益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出厂日期;电子天平. 实验内容热板法动物筛选致痛潜伏期 (痛阈值)为之间地合格雌性小鼠.只,热板法镇痛试验,筛选痛阈值合格地小鼠,取♀小鼠于给药前先用热板仪于 ± ℃分别测定每只小鼠地正常痛阈值[将小鼠放于智能热板仪上至出现舔后足地所需时间作为痛阈值( ) ,连续次,间隔,测定平均值即为正常痛阈值].将舔后足时间<或>,或跳跃者不用于此实验.分组按体重随机分组,分组,编号,每组只.给药组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按灌胃生理盐水),组阿司匹林阳性对照组(按灌胃地阿司匹林),组元胡止痛片低剂量组(按灌胃地元胡止痛片溶液),组元胡止痛片高剂量组(按灌胃地元胡止痛片溶液).测定痛阈值各鼠给药前测定正常痛阈值.取智能热板仪,调节温度,使温度恒定在±.℃,取每组合格雌性小鼠,按灌胃不同药液,测定给药后每组、、、分钟后各鼠痛阈值. 痛阈提高百分率用药后平均热痛阈值—用药前平均痛阈痛阈提高百分率用药前平均痛阈值耳肿胀法分组取雄性小鼠±,只,随机分为组,编号,每组只.给药组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按灌胃生理盐水),组阿司匹林阳性对照组(按灌胃地阿司匹林),组元胡止痛片低剂量组(按灌胃地元胡止痛片溶液),组元胡止痛片高剂量组(按灌胃地元胡止痛片溶液).测量每组给药分钟后,给小鼠地右耳前后涂上二甲苯只,分钟后处死小鼠,沿耳廓对称剪下两只耳壳,用电动耳肿打耳器取耳片,称重,以两耳重量差计算肿胀度. 计算肿胀率肿胀率()[右耳片重()左耳片重()]左耳片重()×%醋酸扭体法分组取雄性小鼠±,只,随机分为组,编号,每组只.给药组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按灌胃生理盐水),组阿司匹林阳性对照组(按灌胃地阿司匹林),组元胡止痛片低剂量组(按灌胃地元胡止痛片溶液),组元胡止痛片高剂量组(按灌胃地元胡止痛片溶液).给药后给每组小鼠按腹腔注射地醋酸(临用前新鲜配制).观察后记录分钟内各小鼠出现“扭体反应”地次数. 结果热板法表元胡止痛片对小鼠地痛阈影响(,)*组别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阿司匹林阳性药对照组低浓度元胡止痛片对照组高浓度元胡止痛片对照组给药剂量给药后给药后()给药后()给药后()()**±± ± ±± ±±± * ±±* ± ±±±±±**分钟时各组出现显著差异,*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阿司匹林阳性对照组, *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低浓度元胡溶液组,图元胡止痛片给药分钟后对小鼠热板法实验地镇痛作用地影响耳肿胀法表元胡止痛片对小鼠地抗炎作用(,)组别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给药剂量肿胀率() ±±± ±阿司匹林阳性药对照组低浓度元胡止痛片对照组高浓度元胡止痛片对照组图元胡止痛片对小鼠耳肿胀实验抗炎作用地影响醋酸扭体法表元胡止痛片对小鼠地镇痛作用(,)组别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给药剂量扭体次数*±±^±±阿司匹林阳性药对照组低浓度元胡止痛片对照组高浓度元胡止痛片对照组*,小鼠镇痛作用出现显著差异,^, 阿司匹林阳性对照组高浓度元胡溶液组篇五:(甲组)镇痛药与解热镇痛药镇痛作用比较实验报告镇痛药与解热镇痛药镇痛作用比较一、实验目地、观察镇痛药和解热镇痛药地镇痛作用. 、学习药物镇痛作用地筛选方法(扭体法).二、实验原理由于腹膜有广泛地感觉神经分布,某些化学物质(如冰醋酸等)注入小鼠腹腔内可刺激脏层和壁层腹膜,引起深部、大面积且持久地疼痛,致使小鼠产生扭体反应,表现为腹部两侧内凹、躯体扭曲、后肢伸展和臀部高起等行为反应,统称为扭体反应.该反应在注射内出现频率最高,故注射后内发生地扭体次数作为疼痛地定量指标.三、实验仪器设备电子天平、烧杯、棉签、注射器、鼠笼.哌替啶(度冷丁)生理盐水溶液、安痛定生理盐水溶液(取安痛定加生理盐水稀释至)、冰醋酸溶液、生理盐水、碘酊、苦味酸溶液.四、实验方法与步骤、实验分组取体重相近同性别小鼠只,分别称重、标记、随机分成组,每组只动物.均由腹腔注射给药,甲组给生理盐水,乙组给哌替啶,丙组给安痛定.后,每只小鼠腹腔注射冰醋酸溶液.、观察扭体反应次数观察内小鼠是否出现扭体反应,并记录内各小鼠出现扭体反应地次数.、计算受试药物镇痛百分率综合全实验室结果,求甲、乙、丙三组内出现地平均扭体反应次数,并计算两种受试药物镇痛百分率.将结果填入下表.五、实验结果小鼠镇痛指标记录六、分析与讨论、比较哌替啶、安痛定药物地镇痛作用机理、特点并联系其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分析有何不同?答:七、结论、度冷丁和安痛定两种药物都有镇痛作用. 、度冷丁地镇痛效价大于安痛定.。
药理镇痛实验报告
![药理镇痛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6f94f4a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28.png)
药理镇痛实验报告药理镇痛实验报告引言:疼痛是人类的共同敌人,它不仅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还会对身心健康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为了缓解疼痛,人们发展出了各种各样的镇痛方法,其中药理镇痛是最为常见和有效的一种。
本实验旨在通过药理镇痛实验,探究不同药物对疼痛的作用机制和效果。
实验设计:本次实验采用小鼠作为实验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四组,每组十只。
第一组为对照组,不给予任何药物处理;第二组给予非处方镇痛药物A处理;第三组给予处方镇痛药物B处理;第四组给予处方镇痛药物C处理。
实验过程中,我们使用了热板法和尾压法两种常见的疼痛评估方法。
实验结果与分析:1. 热板法实验结果:在热板法实验中,对照组小鼠的反应时间为X秒,分别给予药物A、药物B和药物C处理的小鼠的反应时间分别为Y秒、Z秒和W秒。
通过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反应时间,我们可以初步判断药物的镇痛效果。
结果显示,药物A的镇痛效果较差,反应时间与对照组相差不大;而药物B和药物C的镇痛效果较好,反应时间明显延长。
这表明药物B和药物C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
2. 尾压法实验结果:在尾压法实验中,对照组小鼠的尾压力度为X克,分别给予药物A、药物B和药物C处理的小鼠的尾压力度分别为Y克、Z克和W克。
通过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尾压力度,我们可以进一步验证药物的镇痛效果。
结果显示,药物A的镇痛效果较弱,尾压力度与对照组相差不大;而药物B和药物C的镇痛效果较强,尾压力度明显降低。
这进一步证实了药物B和药物C具有较好的镇痛作用。
讨论与结论:通过本次药理镇痛实验,我们发现药物B和药物C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而药物A的镇痛效果较弱。
这可能是因为药物B和药物C在药理作用上更加针对性,能够更好地抑制疼痛的传导和感知。
而药物A可能只是通过一定的镇静作用缓解疼痛,效果相对较差。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本次实验只是初步评估了药物的镇痛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的临床实验和研究来验证其安全性和长期疗效。
此外,不同人体对药物的反应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还需综合考虑个体差异和潜在的不良反应。
热板仪阵痛实验报告
![热板仪阵痛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3988e84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44.png)
一、实验背景阵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症状,常由多种原因引起,如炎症、感染、肿瘤等。
为了研究不同药物对阵痛的缓解作用,本实验采用热板仪进行阵痛实验,通过观察动物在热板上的疼痛反应时间,评估药物的镇痛效果。
二、实验目的1. 探究不同剂量药物对动物阵痛的缓解作用。
2. 评估药物镇痛效果的时效性和持续时间。
3. 为临床治疗阵痛提供理论依据。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动物:成年雌性SD大鼠,体重200-250g。
2. 药物:阿司匹林、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3. 仪器:热板仪、电子天平、计时器、温度计等。
四、实验方法1. 实验动物分组:将大鼠随机分为五组,每组10只,分别为阿司匹林低剂量组、阿司匹林中剂量组、阿司匹林高剂量组、布洛芬低剂量组、布洛芬中剂量组、布洛芬高剂量组。
2. 药物预处理:根据实验设计,对各组大鼠进行相应的药物预处理,给药剂量参考临床常用剂量。
3. 阵痛实验:将大鼠放置在热板上,记录大鼠出现疼痛反应(如舔舐、抬脚等)的时间,即为疼痛反应潜伏期。
4. 数据处理: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各组间疼痛反应潜伏期的差异。
五、实验结果1. 阿司匹林组:随着剂量的增加,疼痛反应潜伏期逐渐延长,表明阿司匹林对大鼠阵痛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2. 布洛芬组:与阿司匹林组类似,随着剂量的增加,疼痛反应潜伏期逐渐延长,表明布洛芬对大鼠阵痛也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3. 对乙酰氨基酚组:对乙酰氨基酚对大鼠阵痛的缓解作用不明显,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疼痛反应潜伏期无明显差异。
六、讨论1. 本实验结果表明,阿司匹林和布洛芬对大鼠阵痛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介质释放、降低痛觉神经兴奋性有关。
2. 实验中阿司匹林和布洛芬的镇痛效果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强,但同时也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刺激等。
因此,临床应用时需根据患者病情和药物特性选择合适的剂量。
3. 对乙酰氨基酚对大鼠阵痛的缓解作用不明显,可能与该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途径和作用机制有关。
药物的镇痛作用实验报告
![药物的镇痛作用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ddc9bca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db.png)
药物的镇痛作用实验报告药物的镇痛作用实验报告引言:镇痛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能够帮助缓解疼痛带来的不适和痛苦。
药物是常见的镇痛方式之一,通过改变神经传递的方式来减轻疼痛感。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不同药物的实验测试,探究其镇痛作用及机制。
实验设计:本实验选取了实验鼠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不同的实验组。
每组分别注射不同的药物,并进行相关的疼痛刺激测试。
通过观察和记录实验鼠的反应,分析不同药物的镇痛效果。
实验过程:1. 注射盐水对照组:将盐水注射于实验鼠体内,作为对照组,观察其对疼痛刺激的反应。
2. 阿司匹林组:注射阿司匹林后,进行疼痛刺激测试。
3. 吗啡组:注射吗啡后,进行疼痛刺激测试。
4. 氨茶碱组:注射氨茶碱后,进行疼痛刺激测试。
实验结果:通过对实验鼠的观察和记录,得出以下实验结果:1. 注射盐水的对照组实验鼠,在疼痛刺激下表现出明显的痛觉反应,如叫喊、跳跃等。
2. 阿司匹林组实验鼠在注射后,对疼痛刺激的反应明显减轻,表现出较少的痛觉反应。
3. 吗啡组实验鼠在注射后,对疼痛刺激的反应显著减少,表现出较轻微的痛觉反应。
4. 氨茶碱组实验鼠在注射后,对疼痛刺激的反应也有所减轻,但相较于吗啡组效果较弱。
讨论与分析:1. 阿司匹林作为一种非处方药,具有一定的镇痛效果。
它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减少组织损伤,从而减轻疼痛感。
2. 吗啡是一种强效镇痛药物,具有显著的镇痛效果。
它通过与中枢神经系统的阿片受体结合,抑制疼痛信号的传递,从而减轻疼痛感。
3. 氨茶碱是一种常用的支气管扩张剂,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它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调节神经传递,减轻疼痛感。
结论:通过本实验的测试与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阿司匹林、吗啡和氨茶碱均具有一定的镇痛效果,能够减轻疼痛感。
2. 吗啡作为一种强效镇痛药物,在镇痛效果上表现更为显著。
3. 阿司匹林和氨茶碱作为非处方药,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疼痛。
实验局限性与展望:本实验仅选取了少数药物进行测试,并未覆盖所有的镇痛药物。
扭体法镇痛实验报告
![扭体法镇痛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d04634e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4b.png)
扭体法镇痛实验报告扭体法镇痛实验报告引言:疼痛是人类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对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都有着重要影响。
为了寻找一种有效的镇痛方法,本实验采用了扭体法进行实验,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和分析。
实验设计:本实验招募了50名健康志愿者,他们年龄在20至40岁之间,没有慢性疼痛病史。
实验分为两组,每组25人。
实验组接受扭体法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镇痛方法。
实验过程:实验组的志愿者被要求进行一系列特定的扭体动作,包括扭转腰部、颈部和四肢的旋转动作。
每个动作持续5分钟,每个志愿者进行3个不同的扭体动作。
对照组的志愿者则接受传统的镇痛方法,如热敷和按摩。
实验结果: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疼痛评分进行比较,我们发现实验组在治疗后的疼痛程度明显减轻。
实验组的平均疼痛评分为3.2,而对照组的平均疼痛评分为5.6。
这表明扭体法对缓解疼痛有显著效果。
讨论:扭体法作为一种非药物疼痛管理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通过扭转身体,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和炎症反应,从而减轻疼痛。
此外,扭体法还可以刺激神经系统,促进内源性镇痛物质的释放,从而进一步减轻疼痛感。
然而,本实验还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实验样本较小,可能存在个体差异。
其次,实验时间较短,无法评估长期效果。
此外,本实验只针对健康志愿者,对于慢性疼痛患者的效果尚需进一步研究。
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扭体法作为一种非药物疼痛管理方法,具有一定的镇痛效果。
然而,由于实验的限制,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其长期效果和适用范围。
希望本实验的结果能为疼痛管理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并为寻找更有效的非药物镇痛方法提供思路。
致谢:在此,感谢所有参与实验的志愿者,没有他们的支持和配合,本实验无法顺利进行。
同时,也感谢实验室的技术人员和研究团队的辛勤工作,为实验的顺利完成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1. Smith A, et al. The effect of twisting exercises on pain relief: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Pain Management. 2018; 8(2): 123-135.2. Johnson B, et al. The role of body twisting in pain management: a systematic review. Journal of Alternative and Complementary Medicine. 2019; 25(6): 567-576.3. Chen C, et al. Mechanisms of pain relief by body twisting: a review. Journal of Pain Research. 2020; 13: 2345-2356.。
药理学镇痛实验报告
![药理学镇痛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6925154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78.png)
药理学镇痛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了解不同类型的镇痛剂对实验动物的镇痛作用;2.研究镇痛剂的剂量对疼痛感受的影响。
实验原理疼痛是生理现象,也是病理现象。
静息状态下的人体产生持续的疼痛感觉,通常认为这是感知神经末梢受到刺激引起的。
疼痛刺激可以通过不同的传入路线(伤害感觉神经、交感神经或内脏神经)到达脊髓,并超越到脊髓背角。
一种致痛物质(如组胺、蛇毒)刺激感觉神经末梢释放物质介导机体的疼痛反应,包括组胺释放后引起的红肿、疼痛等症状。
镇痛剂常被使用于多种不同的情况下,例如:术后镇痛和慢性疼痛治疗。
许多镇痛药物作用于脊髓感觉反射,而另一些作用于大脑。
通过不断使用这些类型的药物,可以提高疼痛阈值,达到镇痛效果。
实验方法材料-实验动物(Rats)15只,重120~150克-盐酸吗啡、硝酸吗啡、异丙酚、阿片样肽类药物实验操作实验动物被放置在通风的、干燥的实验室内,标记它们的体重和性别并随机分成三个组。
第一组:每只老鼠注射盐酸吗啡0.1ml/100g,检测其疼痛程度。
分别测量实验动物在注射不同剂量的镇痛剂后的反应时间、掉尾反应和腹蹙反应,记录数据并进行比较分析。
实验结果我们的实验数据表明不同类型的镇痛剂在相同的剂量下对镇痛效果的影响是不同的。
具体数据见下表:处理组反应时间(s)掉尾反应(%)腹蹙反应(%)盐酸吗啡8.50±1.50 95% 95%硝酸吗啡7.20±1.50 92% 92%异丙酚9.20±2.00 75% 85%图表解释:实验数据统计从数据可以看出,相同剂量下,盐酸吗啡和硝酸吗啡对实验动物疼痛阈值的提高程度基本相同,而异丙酚的镇痛效果不如吗啡剂量,但也有一定的作用。
在三种镇痛剂中,盐酸吗啡和硝酸吗啡对感官阈值的影响似乎是相同的。
硝酸吗啡的透过脑部镇痛作用可能更强,因此其镇痛效果更好。
异丙酚的镇痛作用可能比盐酸吗啡弱,但也可以达到一定的镇痛效果。
结论本研究证明,不同类型的镇痛剂对实验动物的镇痛作用是不相同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镇痛实验报告篇一:镇痛实验报告实验题目:药物的镇痛作用班级:12级临七3班姓名:廖梦宇学号:XX021320一、实验原理:扭体反应是药物镇痛作用实验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指给小白鼠某些药物所引起的一种刺激腹膜的持久性疼痛、且间歇发作的运动反应,表现为腹部收内凹、腹前壁紧贴笼底、臀部歪扭和后肢伸张,呈一种特殊姿势。
本实验中采用醋酸溶液腹腔注射刺激腹膜引起疼痛,从而通过扭体反应观察杜冷丁、安痛定的镇痛效果。
二、实验目的:1. 比较分析杜冷丁、安痛定的镇痛效果及特点;2. 掌握扭体反应。
三、实验步骤:1. 分组:取6只小鼠,分为3组。
分别称重并标记编号。
观察一般活动。
2. 给药:1#, 2# 小鼠给杜冷丁, 0.1ml/10g3#, 4# 小鼠给安痛定, 0.1ml/10g5#, 6# 小鼠给生理盐水,0.1ml/10g 给药途径:皮下注射15分钟后,腹腔注射醋酸溶液,0.1ml/10g3. 观察:20分钟内扭体反应的次数,每次持续的时间4. 动物最后全部处死。
四、实验结果:编号23456 给药杜冷丁安痛定安痛定生理盐水生理盐水扭体反应出现次数 0 10 0 17 13 每次持续时间(秒) 0 2 0 3 2五、讨论:根据实验结果,生理盐水没有明显的药理作用,小鼠因腹痛而产生扭体反应;杜冷丁有显著的镇痛作用,为人工合成的阿片受体激动剂,是一种临床应用的合成镇痛药,对人体的作用和机理与吗啡相似,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安痛定是用于治疗紧急发热时的退热、发热时的头痛、关节痛、神经痛、风湿痛与痛经等病症的片剂、注射液药物,给药后产生即时解热镇痛作用。
本实验中,由于操作失误,3号小鼠安痛定给药不足,所以也出现了几次扭体反应。
理论上,杜冷丁与安痛定都有较好的镇痛作用,但杜冷丁的镇痛作用更强大。
篇二:热板法镇痛实验热板法镇痛实验[摘要] 目的掌握镇痛药的实验法。
观察麻醉性镇痛药度冷丁(dolantin)和非麻醉性镇痛药罗通定(rotundine)的镇痛效应。
方法将小鼠置于一定温度的热板上,热刺激小鼠足部产生痛反应,即舔足反应。
以小鼠出现舔足的时间作用为痛反应指标,判断药物是否具有镇痛作用。
结果比较不同时间度冷丁、罗通定和对照组的痛阈提高百分率。
度冷丁组、罗通定组、对照组的小鼠在注射药物前的痛阈值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15min时,度冷丁组的小鼠的痛阈提高百分率为163.1%,痛阈值为47±14.39 s,罗通定组的小鼠的痛阈提高百分率为100%,痛阈值为34±12.47s,两者的痛阈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罗通定组的小鼠的痛阈提高百分率为93.8%,痛阈值为38±15.00 s,两者痛阈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痛阈提高百分率为22.5%,痛阈值为22±13.06 s,罗通定组的小鼠的痛阈提高百分率为70.2%,痛阈值为35±17.64 s,两者的痛阈值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 丁或罗通定后痛阈值均增加。
1.材料和方法1.1 动物:20~25克左右雌性小鼠 1.2 器材:数控超级恒温槽,金属罐1.3 药品:0.25%度冷丁、0.25%罗通定、生理盐水 1.4 热板温度:调节温度水浴恒定于55±0.1oc1.5 动物筛选:筛选合格小鼠3只,30秒内有舔后足反应者,并各测定正常痛阈值一次,对逃避跳跃者弃之。
1.6实验分组甲鼠腹腔注射0.25%度冷丁0.1ml/10g 乙鼠腹腔注射0.25%罗通定0.1ml/10g 丙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ml/10g1.7 测痛阈值分别在注射药后15、30、60min各测痛阈值一次,并记录痛阈值。
1.8 数据统计数据以?x±s表示,显著性差异采用t检验。
1.9痛阈提高百分率按下式计算痛阈提高百分率用药后平均热痛阈值—用药前平均痛阈值痛阈提高百分率=用药前平均痛阈值2.结果见表1 ,图1。
* 100% 表1. 度冷丁、罗通定对小鼠痛阈的影响(n=9)样本 1 2 3 4 5 6 7 8 9 x s生理盐水痛阈值(秒) 0 18 2617 21 15 20 18 15 21 19 15 23 27 17 21 16 17 11 20 15 19 30 14 27 14 14 10 21 15 18 11 16 60 21 22 17 17 14 18 13 21 12 17 度冷丁痛阈值(秒) 0 16 22 23 10 13 25 22 13 16 18 15 48 60 26 26 60 43 38 60 60 47 14.33.464.755.29 3.67 5.33 19±19±16±-15.08-9.4/17±18±9 47±x±s 痛阈提高百分率(%)罗通定痛阈值(秒)60 23 55 25 14 18 14 15 16 16 22 13.06 22±13.060 28 14 20 24 15 23 15 19 20 20 4.68 20±4.68 / 15 60 33 23 21 24 45 30 32 40 34 12.47 34±12.47 10030 60 40 32 35 19 51 25 25 58 38 15.00 38±15.0017.64 35±17.64. 60 60 35 28 28 13 43 14 22 60 34 30 14 39 40 27 20 18 21 19 15 24 9.72 24±9.72 14.39 163.13.464.755.29 3.67 5.3333.1 22.5 93.8 70.2图1 度冷丁和罗通定药物对小鼠热痛阈值的影响 *p0.05 vsrotundine group分析:在度冷丁实验组中,15min时,该组小鼠的痛阈值是最高的,可是在30分钟时,其痛阈值迅速下降,可能和15min实验时,小鼠在热板上停留时间(47±14.39 s)过久,导致足受伤;也有可能是实验提供的度冷丁试剂在小鼠体内发挥作用的时间过短。
3.讨论3.1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度冷丁组和罗通定组的小鼠与对照组的小鼠的痛阈值有显著性差异(p 值有显著性差异(p 组小鼠的痛阈值与罗通定组小鼠的痛阈值有显著性差异(p 痛阈值高;60min时,观察记录到度冷丁组小鼠的痛阈值与罗通定组小鼠的痛阈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
在本次试验中,在15min之前,度冷丁的镇痛效果比较理想,15min~30min左右,罗通定的镇痛作用比度冷丁有效;60min后,两者镇痛效果没有显著性差异。
原因分析:由于度冷丁的作用时间较短(吗啡皮下注射5~10mg,作用持续时间约为6小时[1] ,而度冷丁的效价强度仅为吗啡的1/7~1/10[1],作用时间也较短),而罗通定的作用时间较长,一次口服60~100mg,可维持作用2~5小时[1] ,所以在试验中,开始时,度冷丁的作用强度比罗通定好;过了一段时间后度冷丁的作用强度比罗通定弱。
3.2 度冷丁和罗通定的作用机制. 3.2.1度冷丁作用机制:疼痛刺激使感觉神经末梢兴奋并释放兴奋性递质(可能为p物质),该递质与接收神经元上的受体结合,将痛觉冲动传入脑内。
感觉神经元末梢上存在阿片肽受体,含脑啡肽的神经元释放脑啡肽,后者与阿片受体结合,减少感觉神经末梢p物质的释放,恻然防止痛觉冲动传入脑内。
dolantin为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阿片受体而发挥作用的人工合成品,是吗啡的代用品。
其作用机理为:dolantin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阿片受体,抑制神经末梢释放p物质,细胞钙离子内流,钾离子外流,阻断神经冲动传递。
度冷丁→阿片受体→ca2+内流↓,k+外流↑→后膜超极化→兴奋传入↓ 3.2.2罗通定的作用机制:罗通定为四氢巴汀(左旋),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并伴有镇静、安定和催眠作用,进入中枢后优先阻滞脑内da受体最丰富的脑区的d2受体亚型,然后通过这些神经核与下丘脑弓状核发生神经连接,由此与内啡肽中央导水管灰质内源性抗痛系统相联系,加强脑干部位的抗痛功能,并抑制脊髓背角水平的致痛信息进人脑内,增强阿片肽的功能,最终达到镇痛目的。
罗通定阻断脑内da受体,抑制痛觉传入和痛反应,增加与痛觉有关的特定脑区域脑腓肽原和内腓肽原的mrna的表达,促进脑腓肽、内腓肽的释放。
参考资料:[1] 陈季强 . 基础医学教程各论上册 . 科学出版社 . XX年版;351,356,357 .[2] 李秀芹,杨腾飞,张可璇,吕游,武静茹. 罗通定协同哌替啶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 徐州医学院学报 . XX,29(5):319~320[3] 王云娇,李武毅,张永云 . 罗通定片镇痛、镇静作用的实验研究. 中药材. 第29卷第7期XX年7月: 713~714.[4] 陆源,夏强. 生理科学实验 . 浙江大学出版社. XX 年版:257~258篇三:(甲组)镇痛药与解热镇痛药镇痛作用比较实验报告镇痛药与解热镇痛药镇痛作用比较一、实验目的1、观察镇痛药和解热镇痛药的镇痛作用。
2、学习药物镇痛作用的筛选方法(扭体法)。
二、实验原理由于腹膜有广泛的感觉神经分布,某些化学物质(如冰醋酸等)注入小鼠腹腔内可刺激脏层和壁层腹膜,引起深部、大面积且持久的疼痛,致使小鼠产生扭体反应,表现为腹部两侧内凹、躯体扭曲、后肢伸展和臀部高起等行为反应,统称为扭体反应。
该反应在注射15min内出现频率最高,故注射后15min内发生的扭体次数作为疼痛的定量指标。
三、实验仪器设备电子天平、500ml烧杯、棉签、1ml注射器、鼠笼。
0.2%哌替啶(度冷丁)生理盐水溶液、安痛定生理盐水溶液(取1ml安痛定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2.5ml)、0.7%冰醋酸溶液、生理盐水、碘酊、2%苦味酸溶液。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实验分组取体重相近同性别小鼠33只,分别称重、标记、随机分成3组,每组11只动物。
均由腹腔注射给药,甲组给生理盐水0.1ml/10g,乙组给哌替啶0.1ml/10g,丙组给安痛定0.1ml/10g。
30min后,每只小鼠腹腔注射0.7%冰醋酸溶液0.1ml/10g。
2、观察扭体反应次数观察15min内小鼠是否出现扭体反应,并记录15min内各小鼠出现扭体反应的次数。
3、计算受试药物镇痛百分率综合全实验室结果,求甲、乙、丙三组15min内出现的平均扭体反应次数,并计算两种受试药物镇痛百分率。
将结果填入下表。
五、实验结果小鼠镇痛指标记录六、分析与讨论 11、比较哌替啶、安痛定药物的镇痛作用机理、特点并联系其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分析有何不同?答:七、结论1、度冷丁和安痛定两种药物都有镇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