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概论回忆考题版本范文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传播学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完整word版)传播学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课后习题第一第一节1、为什么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这句话出自德国哲学家克劳斯,它概括出了社会信息的本质。

社会信息作为信息的一种类型,并不单纯地表现为人的生理层次上的作用和反作用,而且伴随着人复杂的精神和心理活动;而作为社会信息物质载体的符号系统本身,也是人类精神劳动的创造物,只有当人们对符号赋予意义时,解读才成为可能。

由此可见,社会信息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2、什么是传播?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传播(Communication),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其基本特点为:①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具有交流、交换和扩散的性质。

②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③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④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⑤传播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存在于动态的运动机制之中,也是一个复杂过程的集合体。

3、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如何理解这个观点?传播(communication)和社区(community)的词根相同,暗示了二者在本质上的相似性和关联性。

传播必须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关系,同时,它又是社会关系的体现,传受双方表述的内容和采取的姿态、措辞等,无不反映着各自的社会角色和地位。

可以说,社会关系式人类传播的一个本质属性,通过传播,人们保持、改变既有的社会关系并建立新的社会关系。

第二节1、如何理解社会传播的系统性?世界上一切事物无不处于一定的系统之中。

系统中的各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社会传播的五种基本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就是按照传播系统进行分类的。

由此可见,任何传播活动都是在一定的信息系统中进行的,传播的系统性是普遍存在的。

2、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是什么?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系统。

新闻传播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新闻传播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新闻传播学概论 --复习资料一、简答题1、简述拉斯韦尔5W模式包括的因素。

1-3参考答案:任何传播过程都由“谁”、“说什么”、“通过什么”、“对谁说”、“产生什么效果”等五个要素构成。

2、简述新闻批评“三字方针”的含义。

13-328参考答案:1954年,毛泽东在同胡乔木等人的一次谈话中提出了,报纸上的批评要实行“开、好、管”的“三字方针”。

(1)幵,就是要开展批评。

不开展批评,害怕批评,压制批评,是不对的。

(2)好,就是开展好。

批评要正确,要对人民有利,不能乱批一阵。

什么事应指名批评,什么事不应指名,要经过研究。

(3)管,就是要把这件事管起来:这是根本的关键。

党委不管,批评就开展不起来,开也开不好。

(4)在毛泽东的“三字方针”中,“开”字主要讲的是对新闻批评的认识和态度问题。

3、简要说明新闻媒介为什么要具体分析“群众需要”。

12-300~302参考答案:(1)不能崇拜群众的自发性,要用先进思想教育和武装群众。

(2)不能迎合少数群众的低级趣味,要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3)不能搞命令主义,也不能搞尾巴主义。

4、简述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5-103参考答案:(1)生产社会化程度提高带来的信息需求的增长,是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2)近代新闻事业是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物; (3)社会经济形态决定新闻事业的性质和体制; (4)技术进步、政治民主和文化发达的程度,是制约新闻事业发展和生产水平的重要条件。

5、简述要坚持“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方针的必要性。

12-297~299参考答案:(1)只有依靠群众,才能保证可靠的新闻来源; (2)只有吸引群众参与新闻工作,才能保证群众参政议政民主权利的实现; (3)基层通讯员是现代新闻传播倚重的重要力量;6、简述新闻“新”的含义。

14-367参考答案:新闻工作更是一种永远处在不断求新、求异、求变中的职业。

新闻永远姓新,新闻工作者只有不停地去观察、思索,不断地去发现新事物,不懈怠地去采访、写作,才能使新闻始终保持“新”的本质。

传播学概论考试题与答案

传播学概论考试题与答案

传播学概论考试题与答案一、单选题(共69题,每题1分,共69分)1.传播学研究的两大学派是( )A、社会科学学派、政治经济学派B、法兰克福学派、多伦多学派C、“思想统治”理论学派、社会文化学派.D、批判学派、传统学派正确答案:D2.大众传播多种功能中最为显露的一种功能是( )A、环境监测功能B、娱乐功能C、文化传递功能D、社会协调功能正确答案:B3.传播学受惠最大的是( )A、控制论B、信息论C、系统论D、方法论正确答案:B4.最近50年以来传播学研究所取得的全部重要成果中,建立在定量分析基础之上的占( )A、50%以上B、60%以上C、70%以上D、80%以上正确答案:C5.在现有的符号系统中,最为复杂的符号是( )A、推理符号B、语言符号C、数理化符号D、表象符号正确答案:B6.《单面人》的作者是( )A、马尔库塞B、葛兰西C、弗洛姆D、阿道尔诺正确答案:A7.《舆论学》分析了大众报刊对现代人的重大影响,该名著的作者是( )A、李普曼B、施拉姆C、霍夫兰D、拉斯韦尔正确答案:A8.控制研究的研究对象是( )A、传播内容B、受众C、传播效果D、传播主体正确答案:D9.一般认为,传播学的集大成者是美国学者( )A、米德B、阿多诺C、拉扎斯菲尔德D、施拉姆正确答案:D10.麦克卢汉认为,在口语传播中( )A、人的视觉功能加强,其他感觉被削弱B、在人类同环境的关系中造成了不平衡C、分裂了人类的感觉生活,阅读和思考成为个人化的行为D、各种感觉器官可以同时受到刺激,处于和谐状态正确答案:D11.传播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传播的( )A、规律和趋势B、媒介C、过程和效果D、主体和客体正确答案:C12.机能理论比较典型的例子是费斯汀格有关态度改变的( )A、沉默的螺旋理论B、认知不协调理论C、二级传播理论D、劝服有效理论正确答案:B13.“各种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是指( )A、传播条件B、传播机构C、传播内容D、传播目的正确答案:C14.基于“推”技术的网络大多在经济上依靠( )A、广告收入B、上网时间C、下载费用D、信息服务正确答案:A15.和新闻学相比,传播学更加重视( )A、历史探索B、案例分析C、业务探讨D、理论研究正确答案:D16.传播学研究发展的基本趋势是( )A、定性化B、理论化C、实践化D、定量化正确答案:D17.西方传播学界认为大众传播开始的年代是( )A、1456年B、1654年C、1546年D、1465年正确答案:A18.传统学派所惯用的研究方法为( )A、批判方法B、定性方法C、实证方法D、定量方法正确答案:C19.下列对报刊上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增强反馈的及时性和传播的互动性B、有了电子版,就可以取消印刷版了C、提高了新闻的时效性D、信息量更加庞大正确答案:B20.对传播媒介而言经济控制是一种来自经济基础的控制,它是( )A、自上而下B、自内而外C、自外而内D、自下而上正确答案:D21.关于认知层面上的效果和态度层面上的效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后者指的是对“思考方式”的影响B、后者是以告诉人们“想些什么”的方式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导到特定的问题上来C、后者指的是对“思考对象”的影响D、前者指的是对“思考方式”的影响正确答案:A22.霍夫兰对传播学的主要贡献是( )A、“魔弹”论B、议程设置论C、有限效果论D、说服性传播的效果研究正确答案:D23.1948年,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提出了富有新意的有关传播功能分析的书是( )A、《传播学概论》B、《大众传播、大众鉴赏力和有组织的社会行动》C、《功能分析与大众传播》D、《大众传播:一个社会学的视角》正确答案:B24.在传播学研究中用于调查某一特殊人群传播活动的抽样形式是( )A、判断抽样B、雪球抽样C、偶遇抽样D、定额抽样正确答案:B25.被后人称为“宣传研究之父”的著名学者是( )A、霍夫兰B、戈尔丁C、拉扎斯菲尔德D、拉斯韦尔正确答案:D26.“文化指标研究”起源于20世纪( )A、60年代后期B、50年代中期C、80年代D、60年代初期正确答案:A27.就某一主题或某项事业进行的长期信息传播所产生的,与传播者意图相符的累积效果叫( )A、长期的非预期效果B、消极效果C、长期的预期效果D、短期的预期效果正确答案:C28.提出娱乐功能的美国社会学家是( )A、施拉姆B、斯蒂芬森C、霍夫兰D、赖特正确答案:D29.归纳理论的基础是( )A、模型B、模式C、数据D、演绎正确答案:C30.以传播学“鼻祖”的身份名垂青史的是( )A、拉斯韦尔B、马莱茨克C、布雷多克D、申农正确答案:A31.各种随机抽样形式的基础是( )A、分层随机抽样B、简单随机抽样C、整群随机抽样D、等距随机抽样正确答案:B32.西方发达国家黄色报刊的特征是( )A、刊载低级趣味内容为主B、读者限于部分外围群众C、刊载政论为主D、读者局限于组织成员正确答案:A33.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对信息的选择、解释和评论,把社会各界联系起来,协调一致,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对社会周围的环境做出有效的反应,把人们的视线集中到适应当前最重要的事情上来,这是大众传播的( )A、娱乐功能B、社会整合功能C、环境监测功能D、文化传递功能正确答案:B34.卡兹等人在《个人影响》中指出,在购物、时尚、娱乐等领域,意见领袖最重要的素质是( )A、政治性B、社会经济地位C、社交性D、生活阅历正确答案:D35.为清楚表达各种理论而提供简明、直观、有效的辅助工具是( )A、数理化B、模式C、图像D、文字正确答案:B36.拉斯韦尔首次完整地提出传播的5W模式的著作是( )A、《解放社会矛盾》B、《世界大战时期的宣传技巧》C、《大众传播和社会发展》D、《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正确答案:D37.反馈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 )A、控制论模式B、传播单位模式C、社会系统模式D、线性模式正确答案:A38.“过程研究”属于传播学( )A、分支理论B、实用理论C、宏观理论D、微观理论正确答案:C39.受众选择报刊信息的调查采用的方法是( )A、人口统计学分类法B、辅助回忆的方法C、实地考察法D、实验室法正确答案:B40.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中,被称之为“整合功能”的是( )A、文化传递功能B、环境监测功能C、娱乐功能D、社会协调功能正确答案:D41.美国《华盛顿邮报》通过揭露水门事件而导致尼克总统引咎辞职,这体现了大众传播的( )A、重申社会准则功能B、社会整合功能C、麻醉精神功能D、授予地位功能正确答案:A42.最早提出反馈概念的是( )A、申农B、德福勒C、维纳D、香农正确答案:C43.人们对传播媒介有关SARS的报道见仁见智,这体现了受众的( )A、选择性解释B、选择性注意C、选择性接触D、选择性记忆正确答案:A44.我国企业开始涉足电子商务于( )A、1994年B、1992年C、1991年D、1993年正确答案:A45.为电视广播业走上网络化道路提供条件的是( )A、数据模拟技术B、数据压缩技术C、信息高速公路D、信息化工程正确答案:B46.社会分类论的基础是( )A、人类学B、政治学C、社会学D、心理学正确答案:C47.受众选择报刊信息的调查被用于( )A、调查受众从读报中得到的满足B、试图找出调查中“非读者”不读报的原因C、调查受众读报的动机D、测定哪些读者阅读报刊中哪些内容正确答案:D48.在《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一书中指出,在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里,平等将成为社会的核心价值的是( )A、罗杰斯B、麦奎尔C、贝尔D、霍尔正确答案:C49.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中,被比喻为“雷达功能”的是( )A、娱乐功能B、文化传递功能C、环境监测功能D、社会协调功能正确答案:C50.最先提出“沉默的螺旋”概念的是( )A、麦奎尔B、李普曼C、诺依曼D、韦伯正确答案:C51.较早地对信息种类做出概括的是控制论创始人( )A、巴斯B、阿特休尔C、维纳D、施拉姆正确答案:C52.在批判学派看来,大众文化实际上是( )A、媚俗文化B、精英文化C、民间文化D、流行文化正确答案:A53.最早提出“把关”概念的是( )A、霍克海默B、卢因C、施拉姆D、拉斯韦尔正确答案:B54.把申农度量信息不确定性的熵和力学中的熵直接联系起来的是( )A、维纳B、施拉姆C、布里渊D、拉扎斯菲尔德正确答案:C55.对传播过程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进行总结的学者是( )A、伯洛B、赖利夫妇C、拉斯韦尔D、卢因正确答案:A56.提出“参照群体”这一概念的是( )A、拉斯韦尔B、赖利夫妇C、马莱茨克D、奥斯古德——施拉姆正确答案:B57.诺依曼认为,任何舆论乃至流行或时尚的形成,其背后都存在着一种机制,这种机制是( )A、议程设置机制B、选择性机制C、拟态环境的机制D、沉默的螺旋机制正确答案:D58.传播学诞生于( )A、中国B、美国C、日本D、英国正确答案:B59.调查人员先选定~组电话号码,然后打电话向受众了解视听情况的采集数据的方法叫( )A、电话询问法B、日记法C、面对面调查法D、仪器记录法正确答案:A60.信息的分类,按照信息的表现形式分为( )A、客观信息类B、语言、符号和图像C、说服性信息类D、指导性信息类正确答案:B61.1948年,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数学家申农发表了著名论文《通讯的数学理论》,第一次从理论上阐明了( )A、信息论的基本问题B、系统论的基本问题C、方法论的基本问题D、控制论的基本问题正确答案:A62.从根本上说,青年记者感到的压力来自于( )A、媒介组织B、社会系统C、部门领导D、政府部门正确答案:B63.讯息的不一致性产生的过程是( )A、输入—输出B、表述—理解C、发射—接收D、编码—译码正确答案:C64.讯息系统分析的目的就在于揭示媒介讯息系统的( )A、个性化B、反馈机制C、整体倾向性D、优势正确答案:C65.调查总体范围大、单位多、情况复杂的调查对象时最适宜用的随机抽样形式是( )A、多阶段随机抽样B、整群随机抽样C、分层随机抽样D、等距随机抽样正确答案:A66.在传播控制中,最根本的控制形态是( )A、文化控制.B、经济控制C、受众控制D、政治控制正确答案:B67.拉扎斯菲尔德运用的传播效果研究的方法是( )A、实验心理学法B、前后比较法C、抽样调查法D、控制对照法正确答案:C68.第一次对施拉姆的《报刊的四种理论》构成重大挑战的著作是( )A、李普曼《舆论学》B、阿特休尔《权力的媒介》C、布里德的《新闻编辑部的社会控制:功能分析》D、拉斯韦尔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正确答案:B69.就文化体系来说,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高雅文化和精英文化的是( )A、平民文化B、弱势文化C、娱乐文化D、大众文化正确答案:D二、多选题(共31题,每题1分,共31分)1.传统学派又被称为( )A、实证学派B、经验学派C、行政学派D、理论学派E、批判学派正确答案:ABC2.在大多数西方国家,操纵新闻的发布、控制消息的来源是一种十分风行的政府控制传播的手段,包括( )A、征税B、记者招待会C、试探性气球D、新闻发布会E、检查3.拉扎斯菲尔德等人认为大众传播可能产生的效果主要有( )A、休眠效果B、警钟效果C、结晶效果D、强化效果E、改变效果正确答案:CDE4.20世纪以来,与传播效果研究的发展变化密切关联的有( )A、研究成果B、媒介环境C、时代演进D、研究方法E、研究视角正确答案:BCDE5.在美国,广播收听率调查应运而生的重要原因有( )A、政府的重视B、传播学者的努力C、广播的普及D、受众的强烈要求E、广告商对广播的兴趣正确答案:CE6.对读报用途和读者所得到的满足的研究的目的是( )A、测定哪些读者阅读报刊中哪些内容B、调查受众从读报中得到的满足C、调查受众读报的动机D、试图找出调查中“非读者”不读报的原因E、调查受众从读报中得到的经济效益7.传统学派和批判学派进行首次合作时双方的代表人物是( )A、阿道尔诺B、勋伯格C、拉扎斯菲尔德D、卢因E、霍克海默正确答案:AC8.伯洛的传播过程理论的主要论点是( )A、传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B、传播过程的本质是变动C、传播过程的本质是封闭D、传播是一个静态的过程E、传播过程是一组复杂的结构正确答案:ABE9.英国学者D·麦奎尔认为,关于大众传播的效果和影响问题的理论主要有( )A、常识理论B、社会科学理论C、议程设置理论D、现场理论E、培养理论正确答案:ABD10.下列媒介理论中,属于梅罗维茨媒介理论的是( )A、每种独特的行为需要一种独特的情境B、情境决定论C、电子传媒促成许多旧情境的合并D、应把情境视为信息系统E、媒介是人体的延伸正确答案:ACD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意见领袖总是集中于特定的阶层或群体B、“一面提示”对文化水平高者的说服效果较佳C、对持反对态度的人来说,“两面提示”比“一面提示”更佳D、论题简单、论旨明确时最好用明示结论E、“自信心假说”认为自信心越强,可说服性越低正确答案:CE12.大众传播成为一种大规模的事业,其外在标志是( )A、通讯社的产生B、通信卫星的问世C、电视的兴起D、广播的兴起E、大众报业的兴起正确答案:AE13.传播者包括( )A、报社通讯社B、记者编辑C、电影制片厂D、出版社E、电台电视台正确答案:ABCDE14.动态的图像包括( )A、动画片B、照片C、电视D、电影E、漫画正确答案:ACD15.依据英尼斯的观点,下列媒介中属于“偏倚空间的”媒介的是( )A、羊皮纸B、印刷媒介C、电视D、电话E、石头正确答案:CDE16.以下属于对内容分析的一般性结论的有( )A、形式简单B、娱乐性信息分散人们注意力C、是大量信息经高度筛选的抽样D、是大量信息的全盘照搬E、娱乐性信息集中人们注意力正确答案:ABC17.麦克卢汉和英尼斯的媒介理论的价值在于( )A、将媒介置于人类文明发展史的背景中去考察B、揭示媒介在传递的内容意义之外的意义——媒介的出现带给文化和文明的影响C、激起人们对各种媒介及其作用的关注D、正确理解社会发展的动因E、开拓内容分析以外的媒介影响研究领域正确答案:ABCE18.为了扬长避短,杂志更多的趋向于( )A、图文并茂B、专门化.C、专业化D、传递信息迅速E、满足于不同类型读者的要求和爱好正确答案:ABCE19.数字化技术带来的虚拟现实能够彻底改变传统的( )A、实验方式B、设计方式C、教育方式D、训练方式E、研究方式正确答案:ABCDE20.传播学研究的课题有( )A、受众利用传媒的差异分析B、大众传播的社会角色分析C、传播学与其他学科的渊源关系分析D、新时期新闻学的发展分析E、全球经济分析正确答案:AB21.艾玛蒂等人为上限效果假说提出的论据有( )A、受众本身具有的上限B、社会的发展具有的上限C、传播者本身具有的上限D、信息源的性质决定的上限E、现有知识已达到的上限正确答案:ADE22.根据众多的研究成果,“不明示结论”法使用的场合应该是( )A、在论题简单的场合B、在论旨比较明确的场合C、在论题比较复杂的场合D、在说服对象的文化水平比较高的场合E、在说服对象的理解能力比较低的场合正确答案:ABD23.数字化技术的特点有( )A、无任何失真B、能以光速传输C、即模拟技术D、可无时限地保存E、计算机可以处理其信号正确答案:ABDE24.控制研究的内容包括( )A、传播效果的好坏B、渠道是否畅通C、受控情状D、控制形态E、施控行为正确答案:CDE25.麦克卢汉把下列传播媒介归为“冷媒介”的是( )A、电话B、无线电广播C、印刷媒介D、有声电影E、电视正确答案:ADE26.关于传播的个人功能,主要有以下几种见解( )A、多属于工具性的B、可纳入使用满足理论C、具有社会协调功能D、分为社会性和自我中心性两大类E、游戏说正确答案:ABDE27.如果消费者对某些广告的大肆宣传已感到厌烦时,广告仍然继续“狂轰滥炸”,其效果适得其反,这一现象说明了( )A、信息超量的后果B、大众传播的麻醉性功能失调C、信息低量的后果D、广告的功能失调E、信息流量的控制失调正确答案:ACDE28.蒂奇诺认为,造成“知识沟”扩大的原因有( )A、传播技能上的差异B、大众传播媒介的性质C、接触媒介和学习知识的经济条件D、已有知识储存量的差异E、社交范围的差异正确答案:ABCDE29.不同媒体的议程设置有不同的特点。

【资格考试】2019最新整理-武汉大学传播学概论考研试题

【资格考试】2019最新整理-武汉大学传播学概论考研试题

——参考范本——
【资格考试】2019最新整理-武汉大学传播学概论考研试题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一、解释
1、观念的自由市场
2、沉默的螺旋
3、文化帝国主义
二、简答
1 、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2、受众即市场的理论基础和缺陷
3 、传播学派中,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在方法论,社会观以及传播观的分歧
三、辨析 1 2
题目是给你一个材料,分别原文取材于李彬的
四、论述题
1、传播模式在历史的发展中经历了直线模式,循环模式,系统模式。

试从传播的发展模式角度,论述传播思想的进步和变迁。

2、传播技术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麦克卢汉用延伸来反映媒介技术与人类的关系。

请论述传播技术的进步,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影响。

传播学概论试卷及参考答案

传播学概论试卷及参考答案

2005年(上)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传播学概论试卷及参考答案(考试时间150分钟)题 号一二三四五总 分题 分3010122523核分人得 分复查人第一部分 选择题得 分评卷人复查人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与传播内容和传播目的无关的信息干扰,可看作是( )A 信息匮乏B 信息反馈C 信息低量D 信息超量2 布里德认为,在特定社会环境中传播媒介所担负的职能是( )A 思想控制B 社会控制C 外部控制D 内部控制3 在传播学中,大众传播的环境认知效果也称( )A 示范效果B 心理归因效果C 视野制约效果D 累积效果4 在整个社会系统中,传播媒介是信息流通渠道的( )A 不固定的把关人B 重要把关人C 次要把关人D 主要把关人5 大众传媒的自我控制也称为( )A 他律B 内律2005年(上)传播学概论试卷及参考答案第1 页(共12页)C 自律D 外律6 如果要分析某一特定事件的报道,在抽取特定的“日期样本”时一般采用的方法是( )A 指定法B 日历法C 系统抽样法D 等距抽样法7 下列研究方法中,所需费用相对来说最低的是( )A 问卷调查法B 内容分析法C 抽样调查法D 控制实验法8 传播过程中的译码又被称为( )A 符号解读B 符号化C 接受信息D 传送信息9 麦克卢汉和英尼斯的媒介理论的共同缺陷是( )A 概念界定不够清晰B 缺乏批判精神C 过分强调媒介的作用D 学术观点过时10 大众传媒延续社会传统、传播社会经验与知识的教育功能,属于( )A 说服性功能B 文化传递功能C 环境监测功能D 使用与满足功能11 面对面接触时产生的信息沟通和互动行为,属于( )A 大众传播B 人际传播C 组织传播D 社会传播12 在网络时代,社会信息传播中信息把关方式的改变指的是( )A 把关现象在社会上全然消失B 把关操作变得更为简单C 把关仅依靠技术手段完成D 受众在某种程度上参与把关13 能够避免出现环境监测功能失调的是( )A 授予地位功能B 文化传递功能C 传递信息功能D 社会协调功能2005年(上)传播学概论试卷及参考答案第2 页(共12页)14 介乎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之间的信息交流层次是( )A 网络传播B 跨文化传播C 群体传播D 大众传播15 “沉默的螺旋”理论认为大众传播的强大影响发生在( )A 认知阶段和判断阶段B 判断·意见阶段和行动阶段C 判断阶段和意见形成阶段D “认知→判断·意见→行动”的全过程16 就传播过程而言,批判学派关心的是传播者,传统学派关心的是( )A 内容B 媒介C 受众D 环境17 在人类最早的传播方式中,听觉系统和视觉系统的信息符号是( )A 分离的B 合一的C 并用的D 整合的18 电脑网络上的信息提供者是( )A 网络服务供应商B 各种传媒机构C 网上的个体用户D 电脑网络用户19 “培养分析”研究最初的着眼点有( )A 电视暴力与社会犯罪的关系B 电视色情与社会犯罪的关系C 电视的视听兼备对感染力的影响D 电视业的垄断化对观点多样化的影响20 社会心理学家卢因创立了著名的( )A “信息论”和“控制论”B “群体动力学”和“场论”C 二级传播理论D 议程设置功能理论21 在各种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中,最有影响的是( )A 政治经济学派B 法兰克福学派C 耶鲁学派D 芝加哥学派22 魔弹论产生的理论背景是( )2005年(上)传播学概论试卷及参考答案第3 页(共12页)A 传统社会理论的流行B 依附理论的流行C 大众社会理论的流行D 现代化理论的流行23 保罗·拉扎斯菲尔德潜心研究传播理论达30年之久,成为传播学中的( )A 耶鲁学派的创立者B 哥伦比亚学派的创立者C 格式塔学派的创立者D 芝加哥学派的创立者24 提出“使用与满足”过程的基本模式的学者是( )A 卡兹和麦奎尔B 卡兹和布鲁姆勒C 麦奎尔和布鲁姆勒D 麦奎尔和贝雷尔森25 认为个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制约着媒介效果的观点,出自( )A 个人差异论B 个人关系论C 社会关系论D 社会分类论26 对传者、受者的自我形象、个性结构、社会环境等的分析属于( )A 马莱茨克模式中的概念B 传播单位模式中的概念C 赖特夫妇模式中的概念D 丹斯模式中的概念27 施拉姆提出传播的“雷达”功能的比喻,指的是( )A 麻醉性功能B 社会协调功能C 娱乐功能D 环境监测功能28 提出“S-M-C-R”传播过程模式的学者是( )A 戴维·伯洛B 拉斯韦尔C 施拉姆D 德福勒29 说明信息概念的实质的是( )A 信息即情报B 信息即知识C 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D 信息是不确定性减少的量30 提出“感觉的平衡”这一概念的学者是( )A 英尼斯B 麦克卢汉2005年(上)传播学概论试卷及参考答案第4 页(共12页)C 梅罗维兹D 戈夫曼得 分评卷人复查人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大学传播学概论期末试卷

大学传播学概论期末试卷

985高校期末联合考试2016级《传播学概论》期末考试试卷命题人:王阳一、单项选择题。

(10x2=20)1.大众传播中最主要最受重视的信息是( )A.新闻信息B.教育信息C.娱乐信息D.商业信息2.下述成语中与选择性理解的意思最接近的是( )A.爱屋及乌B.明察秋毫C.见仁见智D.见微知著3.传播可以分为若干层次,其中最基本的层次是( )A.人际传播B.群体传播C.组织传播D.大众传播4.“二级传播理论”的创立者是( )A.拉斯韦尔B.卢因C.拉扎斯菲尔德口.霍夫兰5.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认为,真理只有在各种意见“自由而公正”的竞争中才能产生和发展。

这个观点也被称为( )A. “天赋人权”B.“观点的自由市场”C. “第一自由"D.“真理的自我修正”6.大众传播的信息传向受众有若干“关卡”,其中“第一关”是( )A.选择性记忆B.选择性注意C.选择性理解D.选择性暴露7.有关“雾霾”和“萨德”的相关报道,体现了大众传播社会功能中的( )A.社会动员B.社会规范C.环境监测D.社会协调8.“朴槿惠的绯闻事件”不胫而走,造成信息的误传和混乱,这说明了信息富于( )A.传递性B.扩散性C.扩充性D.共享性9.介乎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之间的信息交流层次是( )A.网络传播B.跨文化传播C.群体传播D.大众传播10."沉默的螺旋"理论认为大众传播的强大影响发生在( )A.认知阶段和判断阶段B.判断•意见阶段和行动阶段C.判断阶段和意见形成阶段D."认知一判断•意见一行动"的全过程二、简答题。

(6x5=30)1.简述:与其它人类传播类型相比,大众传播有哪些特点?2.简述: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区别。

3.举例分析四种大众传播媒介(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各有什么特性。

4.简述:什么是舆论领袖?5.简述:拉斯韦尔提出的传播学“五W”。

6.简述:信息的特征与功能并举例说明。

传播学概论 试题及答案

传播学概论 试题及答案

传播学概论试题及答案第一章:传播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信息传播和沟通过程的学科,旨在解释和理解人类社会中不同传播行为的原理和机制。

传播学的研究范围涉及广泛,包括传媒、社交网络、口碑营销等多个领域。

下面是一些与传播学相关的试题和答案:1. 请简要介绍传播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传播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其定义为研究信息在社会中传播和沟通过程的学科。

其研究对象包括传媒、社交网络、口碑营销等多个传播行为和载体。

2. 解释“传播过程”的含义并列举其中的几个关键因素。

传播过程是指信息从一个发送者传递到一个或多个接收者的过程。

其中的关键因素包括发送者、信息内容、传播渠道、接收者和反馈等。

3. 请解释“传媒”和“媒介”的区别。

传媒是指以专业技术和设备提供信息服务的机构或组织,如报纸、电视台、广播台等。

媒介则是指用于传播信息的工具或方式,如报纸、电视、广播等。

第二章:传播学的理论与模型传播学的理论与模型对于解释传播现象和分析传播行为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以下是一些涉及传播学理论与模型的试题和答案:1. 解释线性传播模型并说明其不足之处。

线性传播模型是一种简化的传播过程描述方式,假设信息由发送者直接传递给接收者,忽略了接收者对信息的反馈和意见的影响。

因此,不足之处在于无法全面反映传播过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2. 简要介绍符咒模型,并说明它的应用价值。

符咒模型是一种较为综合的传播模型,将传播过程视为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它强调信息的符号性和文化背景对传播过程的影响,能够更好地解释跨文化传播和符号交流。

3. 请简要介绍网络理论,并说明它在现代社交媒体研究中的应用。

网络理论关注个体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信息流动。

在现代社交媒体研究中,网络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分析用户之间的关系和信息传播的路径,对于理解社交媒体的传播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章:传播效果与社会影响传播效果与社会影响是传播学研究的重要方向,通过分析信息传播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来评估传播行为的效果。

2014年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811传播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圣才出品】

2014年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811传播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圣才出品】

2014年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811传播学考研真题(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信息社会
2.人际传播社会交换论
3.民主—参与理论
4.信息娱乐
5.梅尔文·德弗勒
6.后院篱笆原则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要概述大众传播的正功能。

2.评析创新扩散理论。

3.简要概述多伦多学派的主要观点。

三、论述题(任选两题作答,每小题20分,共40分)
1.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的内容?结合媒介现状分析其遭遇的困境。

2.法兰克福学派和文化研究学派关于大众文化的基本观点。

3.结合受众理论,分析《爸爸去哪儿》走红的原因。

四、写作题(1000字以上)(50分)
从媒介角度,分析“双十一”现象。

传播学概论历年真题

传播学概论历年真题

第一章导论一、单项选择题1.传播定义强调传播是()。

A.讯息的共享B.信息的共享C.消息的独享D.讯息的影响2.和新闻学相比,传播学更加重视()。

A.历史探索B.业务探讨C.案例分析D.理论研究3.传播活动是一种( )。

A.客观现象B.主观现象C.心理现象D.社会现象4.传播学和新闻学的研究对象是()。

A.区别很大B.完全相同C.各不相同D.有重合之处5.大众传播基本上是信息的()。

A.双向沟通B.多向传递C.单向流动D.循环往复6.个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被称为( )。

A.人际传播B.自我传播C.群体传播D.网络传播7.面对面接触时产生的信息沟通和互动行为,属于( )。

A.大众传播B.人际传播C.组织传播D.社会传播8.介乎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之间的信息交流层次是( )。

A.网络传播B.跨文化传播C.群体传播D.大众传播9.人类传播活动最基本的层次(基础)是( )。

A.自我传播B.人际传播C.群体传播D.大众传播10.个人与个人之间的面对面的信息交流,通常被称为()。

A.自我传播B.人际传播C.群体传播D.组织传播11.传播学有许多分支,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分支是()。

A.自我传播学B.人际传播学C.组织传播学D.大众传播学12.按照传播学的观点,文艺作品中人物的内心独白属于( )。

A.自我传播B.狭义的人际传播C.群体传播D.广义的人际传播13.人际传播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人际传播仅指( )。

A.自我传播B.亲身传播C.群体传播D.组织传播14.第一个明确提出“大众传播科学”这一概念的学者是( ) 。

A.李普曼B.拉斯韦尔C.卢因D.施拉姆二、多项选择题1.按传播学自身的结构,其研究层次可分为()。

A.纵向研究B.横向研究C.理论D.模式E.研究方法2.传播学研究应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做到()。

A.为我所用B.中西结合C.尽量吸纳D.批评为主E.批判吸收3.传播学研究的特点是( )。

A.重视理论探索B.重视业务探讨C.关注广播电视研究D.采用定性分析方法E.采用定量分析方法三、填空题1.传播学研究大体可分为两个学派,一是以美国为中心的(),一是以西欧为中心的批判学派。

传播学概论试题及答案解析

传播学概论试题及答案解析

传播学概论试题及答案解析要问题的关注程度和认识程度。

传媒的议程设置功能是通过选择报道的内容、形式和角度,将某些问题推到公众的关注焦点,影响公众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和态度。

8.社会化过程:指个体在社会交往中接受和适应社会文化、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的过程。

大众传播媒介在社会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传递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念,影响个体的认知、态度和行为。

9.媒介依赖:指个体在获取信息、知识和娱乐方面对大众传播媒介的依赖程度。

随着现代社会信息的爆炸式增长,人们对大众传播媒介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媒介依赖已成为现代人无法避免的现实。

10.媒介素养:指个体对大众传播媒介的认知、理解和运用能力。

媒介素养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能力,它不仅关系到个体获取信息的能力,还关系到个体对信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对于提高个体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2.广泛性:传播过程涉及到社会中的各个层面和领域,无处不在,无所不包。

3.不确定性:传播过程中的信息可能会被篡改、误传或被忽略,因此传播效果不确定。

4.群体性:传播过程是在社会群体中进行的,受众数量众多,具有群体性质。

5.多样性:传播过程中涉及到不同的传播媒介、传播方式和传播对象,具有多样性。

6.动态性:传播过程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传播效果也会发生变化。

简述:传播过程具有动态性、广泛性、不确定性、群体性、多样性和动态性等特点。

在传播过程中,信息会在社会群体中流动,传播效果不确定,涉及到不同的传播媒介、传播方式和传播对象。

同时,随着时间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传播效果也会发生变化。

2.序列性:在大众传播中,各环节和因素的作用都有先后次序,按照信息的流向依次执行其功能。

结构性:传播过程的结构即各要素之间的互相关系的总体。

时间上的先后次序和形态上的链式连接也是其结构特点,各环节本身还有各自的深层结构。

3.关于大众传播所传递的内容,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一般性结论:a。

2013年《传播学概论》期末考试核心复习经典资料

2013年《传播学概论》期末考试核心复习经典资料

2013年《传播学概论》期末考试核心复习经典资料2013年《传播学概论》期末考试核心复习经典资料一.理论分析与评价:1. “适用与满足”研究曾经在大众传播效果研究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

也就是说,此前的研究效果主要是从传播者或传媒的角度出发,考察传媒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或者对受众产生了什么影响,而“适用与满足”研究则是从受众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受众的媒介接触动机以及这些接触满足了他们的什么需求,来考察大众传播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效用。

使用与满足理论站在受众的立场上,通过分析受众对媒介的使用动机和获得需求满足来考察大众传播给人类带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效用。

同传统的讯息如何作用受众的思路不同,它强调受众的能动性,突出受众的地位。

该理论认为受众通过对媒介的积极使用,从而制约着媒介传播的过程,并指出使用媒介完全基于个人的需求和愿望。

评价意义:(1)提醒我们受众使用媒介的目的是很不相同的,而且在很大的程度上掌握控制权,该理论引导我们更加关注受众,把十分满足受众的需求作为衡量传播效果的基本标准(2)认为受众的接触媒介是基于个人需求进行的,强调受众的能动性,推翻了受众被动论(3)指出大众传播对受众的基本效用,矫正了"有限效果论"局限(1)科学根据不可靠,过于强调个人和心理因素,忽略了社会条件和所处环境的制约。

(2)受众的能动性是有限的仅限于"有选择的接触"范围,其接触行为通常是仪式化的,而非高度精心的(3)脱离传媒生产过程和社会系统来单纯考察受众的媒介接触行为,不能全面揭示受众与传媒的社会关系。

举例用“使用与满足”理论分析偷菜游戏风靡的原因。

1、满足随性玩乐的天性2、满足人们极大占有欲3、满足不劳而获的心理4、满足回归自然的渴望5、充实寂寞的精神生活6、满足社交的情感需求.2.沉默的螺旋概念基本描述了这样一个现象:人们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并且受到广泛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进来,这类观点越发大胆地发表和扩散;而发觉某一观点无人或很少有人理会(有时会有群起而攻之的遭遇),即使自己赞同它,也会保持沉默。

传播学概论试题及答案解析

传播学概论试题及答案解析

1.1948年,拉斯韦尔提出了著名的5W传播模式,确定了传播学的研究范围。

2.香农——韦弗第一次提出“噪音”的概念,噪音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可造成干扰,由此产生信息的衰减和失真。

3.传播学的两大阵营包括:传统学派和批评学派。

4.传播学的定量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实验法、个案研法5.传播学的四位奠基人: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库尔特卢因、霍夫兰6.被称为“传播学之父”的学者是威尔伯施拉姆。

7.传播的英文是communication8.传播的四种基本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9.美国(传统学派)欧洲(批判学派)10.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11.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信号系统的最根本特征名词解释1.大众传播学大众传播学是研究大众传播事业的产生、发展、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研究大众传播的内容、过程、功能与效果的学问。

2.“麻醉精神”麻醉精神指大大小小的传媒给人们带来的讯息,其数量之多已达到令人难以招架的地步。

而且人们花费许多时间从事这种视听活动,自认为已经充分了解周围的社会,实际上他们已没有多少机会直接投身社会活动,与社会的关系反而日趋疏远和冷漠了。

3.受众传播学中的“受众”一词,是社会信息传播的接受者群体的总称。

大众传播的受众,则指报刊读者、广播听众和电视观众,是通称这些信息接受者的集合名称。

4.意见领袖: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

在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或过滤的作用,将信息扩散给受众,形成信息传递的两级传播。

5.传播效果:“传播效果”这一概念具有双重含义:1指带有说服动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2指传播活动,尤其是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直接+间接+潜在)的总体。

6.拟态环境:就是我们所说的由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完整word版)传播学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完整word版)传播学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课后习题第一第一节1、为什么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这句话出自德国哲学家克劳斯,它概括出了社会信息的本质。

社会信息作为信息的一种类型,并不单纯地表现为人的生理层次上的作用和反作用,而且伴随着人复杂的精神和心理活动;而作为社会信息物质载体的符号系统本身,也是人类精神劳动的创造物,只有当人们对符号赋予意义时,解读才成为可能。

由此可见,社会信息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2、什么是传播?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传播(Communication),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其基本特点为:①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具有交流、交换和扩散的性质。

②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③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④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⑤传播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存在于动态的运动机制之中,也是一个复杂过程的集合体。

3、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如何理解这个观点?传播(communication)和社区(community)的词根相同,暗示了二者在本质上的相似性和关联性。

传播必须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关系,同时,它又是社会关系的体现,传受双方表述的内容和采取的姿态、措辞等,无不反映着各自的社会角色和地位。

可以说,社会关系式人类传播的一个本质属性,通过传播,人们保持、改变既有的社会关系并建立新的社会关系。

第二节1、如何理解社会传播的系统性?世界上一切事物无不处于一定的系统之中。

系统中的各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社会传播的五种基本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就是按照传播系统进行分类的。

由此可见,任何传播活动都是在一定的信息系统中进行的,传播的系统性是普遍存在的。

2、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是什么?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系统。

00642传播学概论试题-试题及答案汇总

00642传播学概论试题-试题及答案汇总

00642传播学概论试题2002-2013试题及答案汇总2002年(上)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传播学概论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强调大众传播与环境认知关系的传播效果理论是A A.“议程设置功能”理论B.“培养”理论C.“意见领袖”论D.“沉默的螺旋”理论2.J·赖利和M·赖利创建了DA.控制论模式B.5W模式C.德福勒模式D.社会系统模式3.直接导致“魔弹”论被否定的理论是AA.有限效果论B.新的强效力论C.适度效果论D.信源的可信性效果论4.符号最基本的特点在于它的BA.普遍性B.抽象性C.有效性D.指说性5.霍夫兰对传播学的主要贡献是DA.有限效果论B.议程设置论C.“魔弹”论D.说服性传播的效果研究6.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领袖人物是DA.卢卡奇B.葛兰西C.霍夫兰D.霍克海默7.最早提出“把关”概念的是AA.卢因B.霍克海默C.施拉姆D.拉斯韦尔8.“沉默的螺旋”理论着重研究DA.大众传播潜移默化的影响B.信息社会的阶层分化C.大众传播对社会行为的影响D.大众传播同舆论及社会心理的关系9.巴斯的“双重行动模式”,完善了DA.怀特的把关研究B.霍夫兰的把关研究C.布里德的潜网研究D.麦克内利的把关模式10.符号制作涉及到信息流通过程的CA.译码B.编码C.编码和译码D.反馈11.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中心论点是BA.媒介是人体的延伸B.媒介即讯息C.冷、热媒介之分D.全球一村12.可以解释“电视观众往往会在他们方便的时候收看电视节目”的理论是DA.认识连贯论B.实用论C.使用与满足论D.可获得性(易得性)论13.从哲学角度提出“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的论断的学者是AA.康德B.施拉姆C.申农D.维纳14.梅罗维茨的理论认为,应当把情境视为AA.信息系统B.社会系统C.环境系统D.组织系统15.大众传播的反馈的主要特点之一是CA.直接性B.一次性C.延迟性D.及时性16.大众传播最典型的功能障碍是DA.麻醉精神的功能的失调B.娱乐功能的失调C.文化传递功能的失调D.环境监测功能的失调17.“魔弹论”出现于BA.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B.20世纪初到30年代末C.20世纪初到40年代末D.20年代初到50年代末18.传播的目的不是为了完成任何事情,而是为了获得各自的满足和快乐,这种观点是CA.传播功能的自我中心说B.传播功能的工具说C.传播功能的“游戏说”D.传播功能的“发展个性”说19.控制论模式使传播模式从“单向直线性”变为DA.多维单向性B.双向直线性C.单向循环性D.双向循环性20.传播者对信息流通所进行的干预称为C1A.受控C.施控21.传播学最具学科特色的研究方法是BA.问卷调查法B.抽样调查法C.个案研究法D.内容分析法22.传统学派对传播现状的态度是BA.中立B.肯定C.否定D.批判23.能完整地对网络传播中的信息流通形式加以概括的提法是BA.互动对话式B.点对面C.点对点D.电子对话式24.刊登广告所施的传播影响是CA.自由选择的B.任意性的C.有意图的D.强制性的25.涉及心理过程的实验,要在隔音室中进行,以消除外界之光与声等对心理过程的干扰、这个实验中光与声是CA.自变量B.因变量C.无关变量D.实验对象26.传播学研究中的传播学派是由CA.欧洲学者创立的B.亚洲学者创立的C.美国学者创立的D.非洲学者创立的27.网络传播的新动态之一是CA.“拉”技术的出现B.“拉”技术的深化C.“推”技术的出现及其应用D.“推”技术代替拉技术28.小组讨论或座谈会属于DA.组织传播B.人际传播C.社会传播D.群体传播29.传播学的定量研究方法之一是BA.历史比较法B.内容分析法C.逻辑归纳法D.客观描述法30.传播单位这个概念出现于CA.拉斯韦尔模式B.申农——韦弗模式C.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D.德福勒模式二、多项选择题31.如果消费者对某些广告的大肆宣传已感到厌烦时广告仍然继续“狂轰滥炸”,其效果适得其反。

传播学概论考试题型+笔记

传播学概论考试题型+笔记

传播学概论考试题型+笔记传播学概论考试题型⼀.单项选择10题(10X1`)⼆.多项选择5题(5X2`)三.填空5题(5X1`)四.名词解释4题(4X4`)五.简答4题(4X9`)六.论述2题⼆选⼀9`名词:⽐如什么是⼈际传播⼈际传播的类型…不属于…⼤众传播的5种类型简答:书上的题例如什么的功能是什么…特点…作⽤论述:答主要观点和简述原因考点:⼀.传播定义信息定义传播的英⽂⼆.第七章重要= =! (重要的概念理念)符号概念,分类,特点⾮语⾔传播象征性的社会活动和⼏个模式(五⼤模式) 外传播内传播是神马五⼤传播类型功能特点举例演讲是…传播⼈类传播进程⼈类传播与动物传播区别传播基本过程⼤众报刊是什么其社会功能电视的特点流⾔产⽣条件群体传播内部机制集合⾏为内部⾏为上课笔记传播的含义:关于communication的初步理解影响说:传播是通过社会互动⽽共享意义符号互动说:传播是通过符号或象征⼿段⽽进⾏的社会互动信息说:传播是信息的运⾏1.传播是⼈类两⼤根本活动之⼀1)对外部世界的适应与改造2)对内⼼世界的充实2.传播是最基本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3.传播是⼈类⽣活的唯⼀⼿段和⽬的是⼈的本质和价值所在4.传播是⼈类最基本的权利之⼀5.传播是⼈类进⾏⽂化创造和传承的重要途径传播⽅式的进步是⼈类⽂明进步的主要标志6.理论的作⽤在于总结和指导让你少⾛弯路传播学可以提⾼你的媒介素养和传播能⼒设计属于传播产业第⼆节⼈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什么是意义意义是⼈对⾃然事物或社会事物的认识,是⼈给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类符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符号意义的分类1.明⽰性意义与暗⽰性意义2.外延意义与内涵意义3.指⽰性意义和区别性意义明⽰性意义:字⾯意义暗⽰性意义:引申意义外延:事物的集合内涵:事物的本质指⽰性意义是将符号与现实联系起来进⾏思考之际的意义区别性意义是表⽰两个符号的含义异同的意义⾮语⾔符号三种功能:1.传播态度与情绪2.辅助语⾔传播3.代替语⾔符号基本功能:1.表述和理解功能编码(符号化)—解码(符号解读)2.传达功能意义(精神内容)—符号(物质形式)3.思考形象概念—思维⾮语⾔符号种类:副语⾔,体态符号,物化程式化的符号1.副语⾔:语⾔符号的伴⽣符⾳质⾳量⾳⾊语⽓语速语调字体笔迹功能:不仅辅助语⾔本⾝也有意义,可传达情绪和态度2.体态符号动作表情姿势⽬光或⾝体接触功能:可独⽴使⽤,也可与语⾔并⽤,在形成语境⽅⾯有重要作⽤3.物化,活动化,程式化的符号仪式习惯各种标志⾳乐舞蹈美术设计建筑等功能:更具有独⽴性和能动性,⾃成体系,可代替语⾔独⽴发挥作⽤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表现为有意义的代码或代码系统信号符号语⾔符号象征符⾮语⾔符号信号具有物理性质象征符具有⼈类语义性质信号是⾃然符号信号与其表⽰的对象事物之间具有天然的因果性并具有⼀⼀对应的关系象征符是⼈⼯符号象征符不仅能表⽰具体事,物⽽且能表达抽象事物;象征符不是遗传的,⽽是后天习得的;象征符可以⾃由创造和其指代对象之间的关系具有随意性语⾔符号:主要包括⼝语和⽂字两种象征符⾮语⾔符号:指⼈类在传播过程中使⽤的除语⾔符号之外的象征符,如动作,表情,实物等,⾮语⾔符号是⼈类最早的传播⼿段,它既是孕育语⾔的母体,也是语⾔符号的有机补充.第三节象征性的社会互动⼀.⼈的象征⾏为象征⾏为:指⽤具体事物来表⽰某种抽象概念或思想感情的⾏为.→象征⾏为是通过象征符号传达象征意义⼜来实现→象征⾏为的特点,是使字⾯意义向引申意义转化;其完成基于社会⽣活的联想和想像案例:长城旗帜领袖太阳⼆.象征性互动与传播象征性互动:指⼈与⼈之间通过传递象征符号和意义⽽相互作⽤和相互影响的过程⼜称为意义互动或符号互动⽶德的观点:·⼈是社会动物意在以象征符为介质的⼈与⼈之间的互动关系·有三个基本前提:⼈根据意义⾏为;意义在互动中产⽣;意义由⼈理解三.语⾔符号的暧昧性1.语⾔符号本⾝意义的模糊→界定不清表达不明词义泛化等2.语⾔符号的多意性3.⾔语适当和语⾔陷阱问题四.传播过程中的意义除了符号本⾝的意义,还有:1.传播者意义→”我指的是-- ”2.受传者意义→”我以为你指的是-- ”3.情景意义→”在这⾥显然是指-- ”如何理解符号与意义的关系?1.不能以明确符号表现的意义不是清晰的意义2.符号与意义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形式相对稳定,内容不断变化3.意义⽆限,⽽个⼈运⽤符号表现意义的能⼒有限4.情境意义是⼀系列情境符号组合形成的意义案例:辞不达意⾔不及义⼀⾔难尽⾔外之意⼀切尽在不⾔中⼈类传播过程与系统结构第⼀节.传播的基本过程研究传播过程的两种视⾓⼀.历史性考察(纵向)(发⽣—发展—结束)⼆.共時性考察(横向)(环节,要素,结构)⼀.传播过程基本要素:指传播活动的核⼼要素1.传播者2.受传者3.讯息:具有完整意义的信息由⼀组有关系的有意义符号组成4.媒介:讯息的搬运者,联系传播过程各要素的纽带5.反馈:受传者对接受到的讯息的反应传播双⽅的意义空间象征性互动:体现观众互动双⽅通过象征符意义交换意义交换的前提:交换双⽅必须有共通的意义空间A AB B三.象征性⽂化与现代理论·⽂化具有象征性和符号性·⽂化是以象征符来作为表现的继承性的观念体系,并通过形成⽂化秩序反过来制约社会⽣活和⼈的⾏为·消费⽂化(丁·伯德利亚)·现代社会的消费已经超出实际需求的满⾜,变成了符号化的物品,符号化的服务中所蕴含的意义消费·消费⽂化的实质是:由物质消费变成了精神消费·以麦当劳为例理解消费⽂化整个社会正在快餐化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特点:1.以为传播是⼀个不断循环的过程,没有传播者和受传者之分,双⽅都是主题2.重点在于分析传播双⽅⾓⾊功能,⽽⾮传播过程各环节优点:强调社会传播的互动性,把传播双⽅都看作是传播⾏为主体缺点:把传播双⽅视为完全对等的关系,与现实不符.相对适⽤于⼈际传播⽽不适⽤于⼤众传播.学界流⾏的⼏种传播模式⼏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所谓模式是科学研究中以图形或程式的⽅式阐述对象事物的⼀种⽅法1.模式是事物抽象化和定理化2.模式是对理论的⼀种素描和简化学界流⾏的⼏种传播模式1.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美国学者H.拉斯韦尔⾸次提出构成传播过程的五要素,被总结为5W模式Who→say what→in which channel→to whom→with what effect5W模式的进步意义与局限性进步意义:1.第⼀个传播过程模式,第⼀次将传播过程清晰的呈现为5个环节施拉姆的⼤众传播模式·⼤量的受众·每个接受者都扮演译码者,释码和编码的⾓⾊·个⼈从属于群体,在群体内,讯息得到再解释或加⼯特点:⼤众传媒和受众之间既有互动传播过程研究的特点1.考察的是微观的,单⼀的传播过程,⽽不是宏观的,综合的传播过程2.揭⽰的是传播过程的内部机制,忽略了对传播过程的外部因素的考察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影响传播系统运⾏的若⼲外部因素:传播⽬的,传播技巧,信息需求,传播环境,传播者的基本状况,传播者对接受者的印象,接受者对传播者的印象,媒介压⼒等系统论传播模式赖利夫妇系统模式初级群体讯息初级群体C 讯息R初级群体初级群体较⼤的社会结构讯息较⼤的社会结构C—传播者R—受传者强调在考察传播波过程时绝不能抛开环境的影响只注意了有形的社会因素作⽤,忽视了⽆形的社会⼼⾥因素作⽤⼈内传播的主要环节与要素1.感觉—⼈内传播的出发点2.知觉—即感觉的集合,或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信息属性的综合3.表象—记忆中保存的感觉和知觉信息在头脑中的再现4.概念—对同类事物共同的,⼀般属性的认识.包括外延和内沿5.判断—对事物之间的联系或关系进⾏性的思维活动.在驾驭表象和概念的基础上进⾏6.推理—从已知的事物属性和关系中推导出未知的属性和关系的思维活动⼈内传播特点1.不是孤⽴的,与外界保持衔接关系2.本质是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反映3.不是对外部世界的消极被动的反应,⽽是积极能动的反应4.是⼀切传播活动的基础⼀.⼈内传播?也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我传播指个⼈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体内部进⾏信息处理的活动⼈内传播是⼀切社会传播活动的基础⼈内传播过程与结构:施拉姆—引⽤温德尔·约翰逊对⼈们对话过程的描述来阐释⼈的传播⾏为[事件—物理刺激—感觉—知觉—理解—⾏为]⼈⾝具有信息传播系统的特点[信息接受装置—信息传输装置—信息储存和处理装置—信息输出装置]渡边⼀央—总结的⼈的视听觉信息处理模式,充分反应了⼈内传播的系统性⼆.作为能动的意识和思维互动的⼈内传播⼈内传播得以产⽣的⼏个决定环节[⼀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1—低级⽣物的刺激感应性—2—⾼级动物的感觉和⼼⾥—3—能动的⼈的意识的产⽣]三.作为社会⼼⾥过程的⼈内传播⼈内传播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明确的的互动机制⽶德的主我客我理论⽶德:美国社会⼼理学家⾃我可分解为相互联系的两个⽅⾯:1.作为意愿和⾏为主体的主我,通过个⼈围绕对象事物的⾏为和反应具体体现出来2.作为他⼈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之代表的客我,是⾃我意识社会关系的体现⼈的⾃我意识在主我和客我的辩证互动的过程中形成发展和变化,也体现着这种互动主我是形式客我是内容客我可促使主我发⽣新的变化⽽主我反过来也会改变客我⼈内传播具有社会性,双向性和互动性内省式思考:⼈内传播的⼀种形式内省:⽇常的长期的⾃我反思.以完善个⼈的品德和⾏为⽬的⽶德—内省是在遇到困难障碍等新问题状况时才会活跃⼈际传播是⼀种最典型的社会传播活动也是⼈与⼈,社会关系最直接的体现⼈际传播的动机1.获得信息2.建⽴与他⼈的社会协作关系3.⾃我认知和相互认知4.满⾜基于社会性的精神和⼼理需要库利的“镜中我”理论核⼼观点:·⼈的⾏为在很⼤程度上取决于对⾃⼰的认识⽽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对⾃⼰的评价,态度等等,是反映⾃我的⼀⾯镜⼦,个⼈透过这⾯镜⼦认识和把握⾃⼰·⼈际传播是形成镜中⾃我的主要机制,⼈的⾃我是在与他⼈的联系中形成的,⾃我认知则取决于与他⼈的传播程度.·这种联系包括:关于他⼈如何认识,评价⾃⼰的想像⾃⼰对他⼈的认识或评价的感情⼈际传播的特点和社会功能形式:⾯对⾯传播,借助某种有形的物质媒介特点: 1.渠道多,⽅法灵活2.意义丰富,复杂3.双向性,互动反馈4.⾃主性和⾮⾃主性传播学中对⼈际传播的两种研究⼀.⼈际传播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相观理论:镜中我理论主我客我理论社会模仿理论⼆.⼈际传播对⼤众传播过程与效果的影响相观理论:意见领袖与两级传播理论创新与普及理论⼈际传播与⾃我表达⼀.⼈际传播是真正意义的多媒体传播核⼼媒体是语⾔姿态表情,眼神,服装,发型等辅助⼆.姿态的传播功能1.强调语⾔2.补充语⾔3.代替语⾔4.控制语⾔5.表达超语⾔的意义三.外观形象与⾃我表达⾝⾼,体形,脸型,饰物发型,服装四.⾃我表达与社会价值规范⾃我表达不是个⼈的孤⽴活动,⽽是与他⼈和⼀定的社会价值规范相观的应该符合社会普遍认可的真善美的价值尺度.⼈际传播中的装相与本相装相是⼈们在交往中⾃我披露的部分,含有程度不同的本相,但也含有假相群体传播1.群体传播概念:指具有特定的共同⽬标和共同的归属感存在着互动关系的附属个⼈的集合体2.群体的特征:⽬标的取向具有共同性(共同的兴趣,利益或关注点)具有以我们意识为代表的主题共同性3.群体的分类组织群体(即组织,或团体)—组织传播⾮组织群体—群体传播4.群体的社会功能对社会:1)联结个⼈和社会的纽带2)帮助个⼈完成社会化,引导社会⾓⾊,形成社会规范调节个⼈⾏为维持社会秩序3)通过分⼯合作,集合分散⼒量,推动社会发展对个⼈:1)满⾜个⼈需要的⼿段2)为个⼈提供信息和社会安全感3)是个⼈表现和实现⾃我的场所与⼿段群体传播及其内部机制1.群体存在的三个条件:1)共同的⽬标2)成员之间的协作意愿3)群体传播(互动机制)2.什么是群体传播?→指⼈们在群体范围内进⾏的信息交流活动是群体成员连接协作意愿,实现共同⽬标的互动机制→群体传播形成群体意识3.群体意识及其内容.指在群体信息传播过程中形成的群体成员所共有的意识,群体意识是⼀种集合意识,是相对个⼈意识的⼀种外在的约束性的思维,感情和⽅式群体意识内容包括三个⽅⾯1)关于群体⽬标和群体规范的含义2)群体感情3)群体归属意识群体传播越充分(信息流量⼤,流向多)则群体意识越强4.群体规范及其功能群体规范指群体在群体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规则,⼴义上也包括群体价值,是群体意识的核⼼内容→群体内容的功能包括:1.协调成员的活动,规定成员⾓⾊和职责,以促进群体⽬标达成2.通过规范的共有来保证群体的整体合作3.通过指⽰共同的⾏为⽅式以维持群体的⾃我统⼀性4.为成员个⼈提供安全的决策依据5.群体传播中群体规范的作⽤1)排除偏离性意见,限制争论,保证效果2)影响外来的信息或宣传活动的效果①与群体规范⼀致时,群体规范会促使成员接受,加强和扩⼤说服效果②与群体规范不⼀致时,群体规范会阻碍成员接受,说服效果减弱例⼦:反规范宣传实验6.群体压⼒和趋同⼼理群体压⼒:群体中多数意见对成员中的个⼈意见和少数意见所产⽣的压⼒.产⽣群体压⼒有两个原因:信息压⼒和趋同⼼理→信息压⼒:个⼈通常认为多数⼈所提供的信息,其正确性要⼤于数⼈,因⽽容易相信多数意见→趋同⼼理:个⼈希望与群体中多数意见保持⼀致,避免因孤⽴⽽遭受群体制裁的⼼理.集合⾏为中的信息流流⾔公式:流⾔流通量=问题的重要性X证据的暧昧性流⾔特点:1)流⾔信息的快速增值2)流⾔信息的奇异回流3)流⾔中伴随⼤量谣⾔流⾔教训:1.媒体(遇上流⾔时的最佳时间是在流⾔乍起之时;加强媒介的公信⼒和社会责任感)2.受众(危急时刻保持理智)3.政策(国家出台相观政策)组织传播·⼈类组织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最早的⼈类组织是社会形成前的雏形·组织是⼈们为⾼效的完成分散的个⼈的或群体所不能完成的任务⽽结成协作体·现代社会是⼀个⾼度组织化的社会也是组织传播⾼度发达的社会组织概念⼴义:任何由若⼲不同功能的部分按⼀定原理或秩序组合⽽成的整体狭义:⼈们为实现共同⽬标⽽各⾃承担不同的⾓⾊分⼯,在统⼀的意志之下从事协作性⾏为的持续性体系。

2023年自考专业(公共关系)《传播学概论》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

2023年自考专业(公共关系)《传播学概论》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

2023年自考专业(公共关系)《传播学概论》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第1卷一.全考点综合测验(共20题)1.【问答题】受众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问答题】魔弹论3.【单选题】在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上,拉扎斯菲尔德的主要贡献是倡导并确立了()。

A.内容分析法B.实地调查法C.控制实验法D.个案研究法4.【问答题】传播学研究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5.【问答题】霍夫兰对传播学的主要贡献是什么?6.【问答题】拉斯韦尔提出的传播三功能是什么?7.【单选题】受众的选择性因素构成了大众传播的信息传向她们的若干“关卡”,其中最后一个“关卡”是()A.选择性记忆B.选择性注意C.选择性理解D.选择性暴露8.【单选题】信息论的创始人是美国数学家()。

A.维纳B.韦弗C.贝尔D.申农9.【单选题】控制实验过程中施行的实验刺激,也叫()A.证真B.自变量C.证伪D.因变量10.【问答题】新闻这种信息有哪些特点?11.【单选题】“培养分析”是一项综合的系统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

这项研究叫()A.制度研究B.文化指标研究C.控制研究D.讯息系统研究12.【单选题】下列选项中,最早从事把关问题研究的学者()A.巴斯B.怀特C.卢因D.伯洛13.【问答题】以往传播学者对大众传播进行的“内容分析”得出了哪些一般性结论?14.【问答题】.报刊集权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15.【单选题】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对大众传播事业的社会管理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其中一个全新的问题是()A.“黄毒”泛滥B.版权纠纷C.“黑客”骚扰D.侵犯知识产权16.【单选题】拉扎斯菲尔德等提出的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不包括()。

A.授予社会地位的功能B.传递文化的功能C.重申社会准则的功能D.麻醉精神的功能17.【单选题】西方传播学界认为,大众传播开始的年份是在()A.1356年B.1456年C.1465年D.1645年18.【单选题】在抽样调查中,样本的抽取必须遵循()A.随机原则B.总体原则C.间距原则D.等距原则19.【单选题】有关大众传播效果最早的实证研究是()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宣传分析研究B.培因基金会关于电影对青少年影响研究C.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说服方法研究D.伊里县的竞选宣传对选民投票影响研究20.【单选题】“沉默的螺旋”的一个重要理论前提是个人对社会孤立的()。

《传播学概论》期末考试大纲及答案

《传播学概论》期末考试大纲及答案

《传播学概论》期末考试大纲及答案注:名词解释中下划线部分为关键词,缩小字(11号)为辅助理解信息,建议记住。

本文档限于期末考试,如不全面,还请谅解。

《传播学概论》考纲填空题1.传播学就是研究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的科学,人类信息传播活动就是其研究对象。

2.人类传播活动的几个发展阶段是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和电子传播时代。

3.在传播学中,符号是表达特定信息的方式或代码。

4.媒介是传播或负载信息的物质实体。

5.信息则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符号和媒介相互交换的特殊内容。

6.大众传播的信息既具有商品属性,又具有文化属性。

7.信息需要以物质(如纸张、胶片、光盘等)为载体,以符号(如语言文字、影像、图画、声音等)来表现。

8.与“伊里调查”一样,霍夫兰等人的研究也证明了单一的大众传播并不能直接导致人们态度的改变,其研究结论进一步否定了“魔弹论”效果观,加强了传媒效果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的观点。

9.传播学界四大先驱为: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卢因、霍夫兰。

10.传播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11.拉斯韦尔模式第一次将传播活动明确表述为由5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为人们理解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具体的出发点。

12.传播学者怀特将“把关人”概念引进新闻研究领域,提出新闻选择过程的把关模式。

13.社会信息的生产与传播并不具有纯粹的“客观中立性”,而是依据传媒的一定立场、方针和价值标准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取舍选择和加工活动。

14.在媒介内部控制机制的作用下,个人因素所起的作用是有限的。

把关过程及其结果,在总体上是传媒组织的立场和方针的体现。

15.集权主义理论是维护专制统治的理论,极权主义的媒介规范理论,同样体现了集权主义政治制度理论的观点。

16.传媒“把关”活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除了应该考虑传媒系统的内部因素外,还应把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等外部因素或社会因素考虑在内。

17.《人民的选择》、《个人影响》和《创新与普及》是“传播流”研究的三部曲,揭示了大众传播效果的产生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社会过程。

传播学概论真题及答案文档

传播学概论真题及答案文档

全国202X 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传播学概论真题和答案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全部真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局部考前须知: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 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 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真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1分,共2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未 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李普曼认为现代人与现实环境之间有一个由群众传媒构筑的〔C ) 1-53托尔曼认为人类的说话只不过是一种〔C ) 1-48 5、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新闻系主任布莱尔认为,新闻系学生上的新闻学课程,应占其全部课程的〔A ) 2-608、以下媒介中属于麦克卢汉所说的“热媒介〃的是〔A ) 3-951、 A 、 社会环境B 、 直接环境C 、 虚拟环境D 、 真实环境 2、 拉斯韦尔模式的第三个环节是〔D) 1-40A 、 对谁B 、 说什么C 、 取得什么效果D 、 通过什么渠道3、 A 、 游戏 B 、交际C 、 工具D 、消遣 4、 •般认为,传播学的萌芽出现在〔B ) 2-60A 、 19世纪中叶B 、19世纪末C 、 20世纪初D 、20世纪20年代A 、 25%B 、 40%C 、75% D 、 90% 6、 拉斯韦尔研究的宣传主要是〔B ) 2-61A 、 Z J 宣传B 、 X 宣传C 、 广告宣传D 、 商业宣传7、 人类第一次传播革命的直接推进力是〔A)3-83 A 、 言语的形成B 、 电子技术的进步C 、 文字的诞生D 、 印刷技术的制造D 、交谈打破传者主导的传播模式,使传受关系产生质的变化的是(D ) 3-9010、在美国,群众传媒被称为是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之外的〔C ) 4・111 12、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又名哈钦斯委员会)1947年提交的一份汇报,在社会责任理论开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忆考题版本)攒rp之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作者:张亮Frankie红色部分为去年考过的,仅供参考!!!陈鹏老师的传播学概论从10级开始给出了复习提纲,按照提纲复习,得分几乎都是96+。

不知道今年是否会给范围,但是10级的考试内容是09级内容的“子集”,而且大题每年都考“沉默的螺旋”理论的案例分析,这个百度文库上有的是。

总之传播学概论复习起来一天足矣,对于中文的同学来说,复习的时间很充裕了。

下面的总结都是范围以内整理课本的来的,很准确了。

1、信息的概念:a.信息科学认为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

这是广义的信息概念。

b.传播学所关注的是人类的社会信息。

社会信息指的是人类社会在生产和交往活动中所交流或交换的信息。

从构成上看,社会信息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主体和客体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c.香农认为,所谓信息就是在人们需要进行决策之际影响他们可能的行为选择之概率的物质—能量的型式。

从功能角度看,信息是具有帮助我们消除对事物不确定性的功能并影响着我们选择或不选择某种行为概率的一种度量。

2、什么是传播: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人类传播是一种交流和交换信息并由此发生社会联系和社会互动的行为。

3、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4、什么是意义:所谓意义就是人对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为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

5、关于符号,《传播学教程》采用常见简要的二分法,即把符号分为信号和象征符两大类。

符号是信息意义的外在形式或物化载体,是事物表述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其功能是携带和传达意义。

符号的基本功能有三个方面:一是表述和理解功能(表述和说明);二是传达功能;三是思考功能,即引发思维活动6、象征行为指的是用具体事物来表示某种抽象概念或思想感情的行为。

象征行为的特点就是使象征符的第一层意义向第二层意义发生转化,这种转化取决于两者之间的类比关系,即它们之间必须具有某种类似性。

这种类似性并不是直接的和绝对的,而是基于社会生活的联想和想象。

7、象征性社会互动指的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传递象征符和意义而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

8、信息社会概念:所谓信息社会指的是“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加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

9、传播过程模式之一——线性模式(直线模式)。

美国学者H·拉斯韦尔是第一位提出传播过程模式的,人们称之为“5W”模式。

如图:谁传播者→说什么信息→通过什么渠道媒介→对谁说受传者→有什么效果效果(香农—韦弗模式)10、什么是反馈:指受众者对接收到的讯息的反应或回应,也是受众者对传播者的反作用。

11、讯息的概念:指的是由一组相互关联的有意义的符号组成,能够表达某种完整意义的信息。

12、传播关系:社会成员之间的精神交往关系13、人内传播,也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自我传播,指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作为社会心理过程的人内传播米德提出“主我与客我理论”,他把自我分解成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一方是作为意愿和行为主体的“主我”(I),它通过个人围绕对象事物从事的行为和反应具体体现出来;另一方是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之代表的“客我”(me),它是自我意识的社会关系性的体现。

个人必须适应社会,同时个人又是参与社会创造的主体,这一点体现了个人与社会的相互制约关系。

14、人际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也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信息传播系统。

人际传播的动机:首先是获得信息;其次是建立与他人的社会协作关系;再次是自我认知和相互认知。

15、所谓群体指的是“具有共同的目标和共同归属感、存在着互动关系的复数个人的集合体”。

群体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这种功能简言之即群体是将个人与社会相联接的桥梁和中间纽带。

群体对社会的一个主要贡献就是它有助于社会秩序的维持,使社会秩序的连续性得到保证。

不仅如此,群体还通过社会分工与协作,将分散的个人力量集结起来,能够完成个人所不能完成的社会工作和事业。

另一方面,群体对个人成员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群体是满足个人需求的重要手段。

(2)群体是个人的信息来源和社会安全感的提供者。

(3)群体是个人表现和实现自我的场所与手段。

对个人来说,群体在为个人带来利益的同时,又具有束缚和压抑个性的负面作用。

这是因为群体规范,群体规范指的是成员个人在群体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规则,在广义上也包括群体价值,即群体成员关于是非好坏的判断标准。

●接着参考复印件P156-157内容IPP指数要复习P190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看起来似乎完全出于个人决定的行为实际上很大程度上受到内在化的“群体”即群体规范的影响。

同样,群体归属关系和群体规范对大众传播效果也具有同等重要的制约作用,它不仅影响着受众对媒介和内容的“选择性接触”,并影响着他们对观点的接受。

这一点已经为拉扎斯菲尔德等人的IPP指数分析以及凯利和沃卡尔等人的心理学实验所证实。

16、组织传播指的是组织所从事的信息活动。

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组织内传播,二是组织外传播。

组织传播的功能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内部协调、指挥管理、决策应变、达成共识。

综上所述,传播是组织的一个基本属性。

(PS:组织传播的特点,where)17、所谓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成和传播活动。

大众传播的特点是:其一,大众传播中的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

(组织性、专业群体)其二,大众传播是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的活动。

(克服时间、空间限制)其三,大众传播的对象是社会上的一般大众,即“受众”。

(一般个体非特定)其四,大众传播的信息既具有商品属性又具有文化属性。

其五,从传播过程的性质来看,大众传播特别是以报刊、广播、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大众传播,属于单向性很强的传播活动。

(反馈较难)其六,大众传播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传播。

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一)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 1.环境监视功能2.社会联系与协调功能3.社会遗产传承功能(二)赖特的“四功能说”理解 1.环境监测2.解释与规定3.社会化功能4.提供娱乐(三)施拉姆对大众传播社会功能的概括(见P102)政治功能、经济功能、一般社会功能(四)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颂的功能观 1.社会地位赋予功能 2.社会规范强制功能3.作为负面功能的“麻醉作用”18、大众传播的起点:“人人都看的报纸”——廉价“便士报”的出现(以19世纪30年代的《纽约太阳报》和《先驱报》的报刊为标志)19、所谓“拟态环境”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环境,也有学者称之为“似而非环境”。

“拟态环境”并不是现实环境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李普曼有一个重要观点是:大众传播形成的信息环境(拟态环境),不仅制约人的认知行为,而且通过制约人的认知行为来对客观的现实环境产生影响。

这样一种机制不仅使得现代环境越来越信息化,而且信息环境也越来越环境化。

也就是说,大众传播提示的信息环境越来越有了演化为现实环境的趋势。

不少学者主要考察媒介内容的影响,如李普曼对“拟态环境“的分析。

20、所谓“电视人”,指的是伴随着电视的普及而诞生和成长的一代,他们在电视画面和音响的感官刺激环境中长大,是注重感觉的“感觉人”,表现在行为方式上是“跟着感觉走”。

21、关于大众传播对社会成员的环境认知活动的影响问题,并不是“议程设置功能”理论提出的一个新观点。

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新闻学家李普曼就认为大众传媒报道活动是一种营造“拟态环境”的活动,它形成人们头脑中“关于外部世界的图像”,并由此影响人们的行为。

22、制约和影响传媒组织活动的各种因素:大众传媒的经营目标、大众传媒的宣传目标、公共性与公益性23、传播制度也就是社会制度中对大众传播活动直接或间接地起着制约和控制作用的部分。

传播制度中既包括媒介与政府的关系问题,也包括媒介与社会群体以及广大受众的关系问题;既包括言论出版的自由与权利问题,也包括言论出版者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问题。

一句话,传播制度体现了全部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复杂性。

24、社会责任理论是继自由主义理论之后出现的又一种媒介规范理论。

社会责任理论是强调大众传播媒介对社会和公众应该承担一定责任和义务的理论,它是对自由主义理论的一种修正。

●自由主义理论提出的背景P142 143现代社会责任理论大体包括的原理原则以美国为例,当媒介的垄断和集中引起普遍的社会不满时,政府和法律机构利用社会责任理论对媒介大众媒介的活动加以某种制约,防止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25、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他提出四个著名的观点:“媒介即讯息”、“媒介即人的延伸”、“热媒介”“冷媒介”“电子媒介—地球村”(这个课本上没有,但是陈鹏老师讲过)16、受众指的是一对多的传播活动的对象或接受者。

会场的听众,戏剧表演、体育比赛的观众,报纸刊物的读者,广播电视的收视者,网络媒体的用户都属于受众的范畴。

17、传播效果的三个层面:1.环境认知效果2.价值形成与维护效果3.社会行为示范效果18、研究人员把大众传播可能产生的效果分为“无变化”、“小变化”、“强化”、“结晶”和“改变”五种。

“强化”效果指大众传播对受众既有态度的巩固和加强效果。

“结晶”效果是使原来意向未明、态度未定者的态度明确起来的效果。

“改变”效果指的是使受传者的立场和态度发生逆转性的结果。

19、两级传播:大众传播并不是直接“流”向一般受众,而是要经过意见领袖这个中间环节,即“大众传播→意见领袖→一般受众”。

这就是两级传播概念的产生。

20、意见领袖:对人们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

在传播学中,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称为“意见领袖”。

21、霍夫兰等人提出了“可信性效果”的概念:一般来说,信源的可信度越高,其说服效果越大;可信度越低,说服效果越小。

22、低可信度信源发出的信息,由于信源可信性负影响,其内容本身的说服力并不能得以马上发挥,处于一种“睡眠”状态,经过一段时间,可信性的负影响减弱或消失以后,其效果才能充分表现出来。

这种现象,霍夫兰等人称为“休眠”效果。

23、(这个题要求举例说明)传播技巧与传播效果五方面:1.“一面提示”与“两面提示”2.“两面提示”的“免疫”效果3.“明示结论”与“寓观点于材料之中”4.“诉诸理性”与“诉诸感情”5.“警钟效果”(恐惧诉求),这个比如说陈鹏老师说了,如果不好好复习期末可能挂科,这就是“警钟效果”的典型例子,我当时直接用的这个例子!●复印P184-18924、什么是“沉默的螺旋”以及舆论的观点这是重点!!!!!!!!!!!!●复印P199-20425、“知沟”理论“知沟”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也是“信息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