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里的安全哲理

合集下载

解读成语故事话安全

解读成语故事话安全

解读成语故事话安全成语既是汉语言的精华和浓缩,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它言简意赅,饱含哲理,让人回味无穷,启示多多。

近日读书,发现许多成语故事对于我们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很有启迪,现就几则成语故事谈谈自己的体会,与文友共享。

“杞人忧天”告诉我们,安全生产要有忧患意识。

杞人忧天故事出自《列子·天端》,说的是一个杞国人因担心天会塌下来,自己无处藏身而吃不下饭,睡不好觉。

为此,多年来杞人一直是人们嘲笑的对象,认为是庸人自扰。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全球气候环境的变化无常,使人们的观念逐步改变,对杞人忧天的忧患意识渐渐认同。

总书记胡锦涛多次号召国人要增强忧患意识。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仍然缺乏忧患意识。

比如说,安全生产,领导大会小会讲,上级左一文件右一文件发,各种大检查一个接一个,可有的人仍心存侥幸,认为事故离自己很远。

其实就如同“真理与谬误仅有半步之遥”一样,安全事故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所以我们必须象杞人学习,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须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未雨绸缪”告诉我们,安全生产重在事前防范。

“未雨绸缪”始见于《诗经·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意思是在天还没下雨的时候,就关锁修补好房屋的门窗。

这与我们常说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意思是一样的。

安不忘危,防重于治,有备才能无患。

我们要向扁鹊的大哥学习,善于观察,精于发现,名医治未病。

安全生产,功夫在平时。

只要我们按规程操作,按流程办事,夯实安全基础、形成机制,并提高执行力,安全生产一定会处在可控、在控、能控状态,也一定能防患于未然。

“曲突徙薪”一语源自《汉书·霍光传》,说的是有一人家,烟囱很直,边上又堆着很多柴,有人劝主人把烟囱改成弯曲的,并把烟囱旁边的柴火搬开,以免发生火灾。

可主人不听,不久果然发生了火灾。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想安全生产,一定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择善而从之。

典故里的安全心得

典故里的安全心得

各位战友大家好,现在是《警营之声栏目》今天的主题是“安全警钟长鸣”。

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是随处可见的安全警示语,它深刻地说明了防、救、戒之间的关系。

由此让我联想起这样三个成语:善医未病、亡羊补牢、曲突徙薪。

春秋时期,魏文王问名医扁鹊:“你家三兄弟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再问:“那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答:“长兄治病于未发,故他的名气未传出去;中兄治病于初起,故他的名气只及乡里。

而我治病于危重之际。

所以众人以为我医术高明,自然也就名声在外了。

”扁鹊观点简单明了。

亡羊补牢的故事童叟皆知,虽有点“马后炮”的味道,但其中也蕴含着“吃一堑,长一智”的辩证法。

“曲突徙薪”说的是一个书生住店,发现店里厨房烟囱又高又直,柴禾在火源附近堆了很多。

于是,好心地劝告店主:“你最好把烟囱改得弯曲一些,把柴禾搬走一些,避免沾火暴燃成势,造成火灾。

”店主却不屑一顾。

偶有一日,果然厨房起火,引燃柴堆,顿时火势大增,店主和房客乱作一团,奋不顾身把火扑灭。

事后,店主把焦头烂额的救火者请来吃饭,表示谢意,却冷落了书生。

大家埋怨店主:你若早听书生之言何至于此?应把他尊为上客才对。

其理不言自明,“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

从以上三个典故中,我们至少可以悟出四条预防之道。

防范于未然。

放松警惕、思想麻痹是事故发生的最主要的根源之一,事故也有“发案——抓紧——平静——松懈——再发案”的波浪式规律。

有的单位安全形势好的时候,往往盲目乐观,自以为是,只见成绩不见问题,只见形势一片大好,不问潜在隐患,即使有了问题也引不起应有的重视和警觉。

思想一放松,工作就落空,“出了问题是必然,不出问题是偶然;不出问题是侥幸,出了问题是不幸”。

安全工作一旦出了问题,各级都会引起警惕,上上下下找原因、翻箱倒柜查隐患、人人事事析弱点、细而又细保稳定、聚精会神抓落实,从而形势好转,出现安全形势一派大好的局面。

安不忘危,治不忘乱成语故事

安不忘危,治不忘乱成语故事

安不忘危,治不忘乱成语故事
安不忘危,治不忘乱成语故事
释义
安与危互相倚伏,在太平时,应防危机,不可麻痹。

出处
佚名《周易·系辞下》。

故事
《周易》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卜书,是讲阴阳八卦象数推衍的,但也不无合理的内核。

在其关于吉凶祸福的占问及解释中,往往反映了人们观察社会历史现象的经验总结和预见。

譬如,在书中就有这样一段议论:“危者,安其位者也。

亡者,保其存者也。

乱者,有其治者也。

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是以身安而国可保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而今有倾危之患的,是由于一向安于其位,不戒备危险。

而今遭受灭亡之祸的,是由于一向守存而不备亡。

而今遭遇变乱的`,是由于一向自恃有其治而不备其乱。

所以,真正有远见卓识的人,应该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

只有这样,才能使身家性命和江山社稷得以保全。

正是由于这段话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所以长期以来一直为人们所重视。

久而久之,引申出了“安不忘危”、“治不忘乱”的成语。

安然无恙这个成语故事的读后感

安然无恙这个成语故事的读后感

安然无恙这个成语故事的读后感
读了安然无恙这个成语故事,真让我觉得特有意思,还悟出了不少道理呢。

故事里赵威后那股子关心百姓的劲儿,就像咱们现在的居委会大妈,心里总是装着大家。

她先问收成,再问百姓,最后才关心齐王,这顺序就很有讲究。

这就好比我们玩游戏的时候,要先把基础的装备和等级升好(就像百姓安居乐业、粮食丰收),然后才能去挑战大boss(对应国家间的外交关系之类的大事)。

要是基础的东西乱了套,那整个游戏(国家)都得垮。

再说说这个“安然无恙”,以前就只知道它是平平安安没病没灾的意思。

现在看了故事才明白,这个平安可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它背后还有整个社会环境、人际关系的和谐稳定。

就像我们生活在小区里,如果邻里关系紧张,物业不作为,哪怕我们身体倍儿棒,心里也不踏实,感觉就不是真的“安然无恙”。

从这个故事里,我还看到了古代人的智慧。

他们用这么一个词儿,一个故事,就把这么深刻的道理给传下来了。

不像我们现在,有时候啰啰嗦嗦讲一大堆,还不如人家四个字来得有力量。

这也提醒我以后说话做事要简洁明了,能一句话说明白的就别绕圈子。

总之呢,这个成语故事就像一面小镜子,让我从古代的人和事里看到了现在生活中的影子,还得到了不少启发,可真是个好故事啊!。

成语故事里的安全哲理

成语故事里的安全哲理

成语故事里的安全哲理朝过夕改文字出处:《汉书•瞿方进传》:“朝过夕改,君子与之。

”成语释义:早上的过错,晚上就改掉了。

形容改正错误迅速。

安全哲理:在生产过程中如果发现隐患,要及时整改。

千万不要等到出了事故以后才引起重视,存在侥幸心理,不出事故则得过且过。

改正个人的不安全行为和不良习惯同样如此,一经批评指出,应立即狠下决心改正。

朝过夕改,是对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负责。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文字出处:北齐•杜弼《檄梁文》:“但恐楚国亡猿,祸延木林;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成语释义:殃:灾祸;池:护城河。

城门着了火,人们到护城河里打水救火,水干了,鱼也就死了。

比喻无缘无故受连累。

安全哲理:一个人的不慎,往往会给他人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一个人除了事故,收到损失的不仅是某一个人。

因此,搞好安全生产不是一件孤立的事,必须人人关心,胡想督促,真正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安全为了你、我、他,安全也要靠你、我、他。

惩一儆百文字出处:《汉书•尹翁归传》:“以一警百。

”成语释义:惩罚一个人,以警示更多的人。

安全哲理:惩罚也是一种教育手段。

对那些不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误时劳动纪律,玩忽职守,给国家和人民造成重大损失的人,予以必要的处分。

造成重大事故,构成犯罪的还应当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这种处罚除了对他本人是一种教育外,对其他有类似思想、行为的人,也是一种警示。

抱薪救火文字出处:《史记•魏世家》:“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成语释义:抱着柴草去救火。

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安全哲理:这就要求我们除了增强安全意识方面加强教育之外,在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方面也要加强培训与教育,使全体职工掌握本质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百密一疏文字出处:清•魏源《庸易通义》:“至道问学之有知无行,分温故为存心,知新为致知,而敦厚为存心,崇礼为致知,此皆百密一疏。

安全成语典故

安全成语典故

安全成语典故一、杞人忧天杞人忧天:说的是一个杞国人因担心天会塌下来,自己无处藏身而吃不下饭,睡不好觉。

为此,多年来杞国人一直是人们嘲笑的对象,认为是庸人自扰。

启示:安全生产要有忧患意识,安全生产不能心存侥幸,认为事故离自己很远。

其实就如同“真理与谬误仅有半步之遥”一样,安全事故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所以我们必须像杞人学习,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须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二、未雨绸缪未雨绸缪:一时时在天还没有下雨的时候,就关好门窗,修不好屋顶。

这与我们常说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意识是一样的。

安不忘危,防重于治,有备才能无患。

启示:安全生产重在事前防范,之遥我们按照规程操作,按流程办事,夯实安全基础、形成机制、并提高执行力,安全生产一定会处在可控、在控、能控状态,也一定能防患于未然。

三、曲突徙薪曲突徙薪:说的是有一家人,烟囱很直,边上又堆着很多柴,有人劝主人把烟囱改成旁边的柴火搬开,以免发生火灾,可主人不听、不久果然发生了火灾。

启示:要想安全生产,一定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选择而从之。

因为一个人的认识毕竟有限,而且许多时候也不可能考虑的十分周密。

只要我们不断地倾听中烟,集中大家的智慧,只要我们广纳铮言,坚持警钟长鸣,实现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并不难。

四、积羽沉舟积羽沉舟:说的是羽毛虽轻,但多了也可以吧船压沉:小小蝼蚁之穴,可以使千里长堤毁于一旦。

启示:安全生产千万不能忽视细节,轻松小事。

无巧不成书,有时候,忘戴一次安全帽,少拧一颗小螺丝,都可以酿成大祸。

这方面的教训很深刻,所以我们在平时工作中,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

安全无小事。

凡事要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

不要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五、长治久安长治久安:意思是建立永远安定太平的政局,实现久安的关键在长治,长治才能久安。

启示:要想真正实现长治久安,就必须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量化考核指标,做到奖罚有据,形成有效的安全监管合力。

关于安全的成语故事

关于安全的成语故事

关于平安的成语故事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

下面是的关于平安的成语故事,欢迎阅读参考!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像娘这样费心,还不讨他说个是,只要拣精拣肥,我也犯不着要效他这个劳。

”成语故事:远在东汉刘秀时期,光武帝刘秀曾在都城建立了太学,这座太学即位于洛阳开阳门南5里远的地方。

当时太学里,有位教学博士,姓甄名宇,很有学问。

有一年腊月三十,光武帝刘秀下诏恩赐太学里的教学博士们每人一只羊,让太学高快乐兴地欢度春节,可当羊赶到太学大院后,却出现了问题。

原来这每只羊大小不等、肥瘦不一,如何分配才合理呢?教学博士们七嘴八舌,吵嚷了半天,也没有商量出一个大家都能承受的好方法。

这时,甄宇站起来说道:“我们都是教学博士,为人师表,不能斤斤计较,挑肥拣瘦!”说罢,他便从羊群中挑出那只最小最瘦的来,径直牵了去。

这下,大家不再争论,你谦我让,很快就分完了这群羊,各自高快乐兴的回家去了。

这段让羊的佳话传了出去,洛阳城里的人无不赞扬甄宇,还给他起了个带有敬意的别号“瘦羊博士”。

从此,“挑肥拣瘦”这个成语也就传开来了。

小故事折射出大道理:挑挑拣拣,光要对自己有利的,这种态度对待平安工作绝对是要不得的,只有认真负责、不留死角才能把平安工作做好。

出处:宋·黎靖德《朱子语类》卷一六:“因说自欺欺人曰:‘欺人亦是自欺,此又是自欺之甚者。

’”成语故事:有个楚国人,过着的日子,一次读《淮南方》这本书,看到书中写有“螳螂窥探蝉时用树叶遮蔽自己的身体,可以用这种方法隐蔽自己的形体”,于是就在树下仰起身子摘取树叶——就是螳螂窥伺蝉时使着隐身的那片树叶,来摘取它。

这片树叶落到树底下,树下原先已经有许多落叶,不能再分辨哪片是螳螂隐身的那片树叶。

楚人便扫集收取树下的好几筐树叶拿回家中,一片一片地用树叶遮蔽自己,问自己的妻子说:“你看得见我不?”妻子开始总是答复说“看得见”,整整过了一天,就厌烦疲倦得无法忍受,只得欺骗他说“看不见了”。

成语故事里的安全哲理.

成语故事里的安全哲理.

成语故事里的安全哲理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

成语是汉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成语源于生活,反映生活。

安全,是人们自古以来最基本的需求,因此,不少成语中都蕴藏着安全哲理,表达了古人的安全观念。

这些成语对于我们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很有启迪,现在整理如下:抱薪救火文字出处:《史记•魏世家》:“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成语释义:抱着柴草去救火。

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安全哲理:这就要求我们除了增强安全意识方面加强教育之外,在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方面也要加强培训与教育,使全体员工掌握本质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百密一疏文字出处:清•魏源《庸易通义》:“至道问学之有知无行,分温故为存心,知新为致知,而敦厚为存心,崇礼为致知,此皆百密一疏。

”成语释义:在极周密的考虑中偶然出现了一点疏忽。

安全哲理:安全生产工作,来不得半点疏忽,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灾难性后果。

“海因里希法则”就是最好的诠释。

避坑落井文字出处:《晋书•褚翜传》:“幸无外难,而内自相击,是避坑落井也。

”成语释义:从坑边上躲开,缺落进了井里。

比喻躲开了一害,又遭一害。

安全哲理:安全防范工作要抓在前头,坐到防范于未然,不能等到事故临头、危险出现了才手忙搅乱,顾此失彼。

不掌握安全生产的主动权,老是被动应付,就难免避坑落井。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文字出处:《礼记•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谬以千里。

成语释义:错误;谬差错。

开头是错了一点点,最后的结果就会酿成很大的错误。

安全哲理:疏忽大意、马虎粗心是安全生产的大敌。

不少震撼人心的重大恶性事故,开始时都只是由于某一个人的一个小小的疏忽所引起的。

要确保安全,就要从每一个细小的环节抓起,来不得半点草率和大意。

所以,有不少事故的发生,往往都是由很不在意的“一点点”,其教训尤为深刻。

含有哲理的成语故事

含有哲理的成语故事

含有哲理的成语故事故事一:井底之蛙从前有一只蛙住在一个井的底部。

这只蛙从来没有离开过这个井,所以对外界一无所知。

一天,一只来自池塘的乌龟路过这口井。

蛙好奇地问乌龟:“你从哪里来?外面的世界是怎样的?”乌龟微笑着回答:“我来自池塘,物种繁多,景色美丽。

”蛙听了以后,不屑地说:“你不过是池塘中的一只小乌龟,我住在这个井里虽然狭窄,但是水清饮食安全,何必要离开呢?”蛙高兴地盘腿而坐,继续沉浸在井底的小天地里。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成语:“井底之蛙”。

它的意思是指只见到狭隘世界,并对外界一无所知的人。

这只蛙住在井底,只能看到井口的一丝天光,对外面的大千世界一无所知。

它迷恋于井底的温和安逸,无法领悟到外面的广阔和多样性。

井底之蛙象征着那些视野狭隘,固步自封的人。

这样的人没有开放的心态,对新的事物不感兴趣,缺少求知欲望。

他们形成了自己的圈子,拒绝接触外界的观点和文化。

他们不能看到更大的世界,也无法接触到更多的知识和机会。

井底之蛙的故事提醒我们,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和探索,才能拓宽自己的视野,增长自己的见识。

故事二: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是一个发生在古代的故事。

有一个年轻人,自负聪明,总是不听别人的劝告,只信任自己的判断。

一天,他走到一个陌生的村庄,看见路旁有一片翠绿的稻田,心生贪念,觉得自己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好处。

于是,他决定跳进稻田里,将稻谷一把抓起来。

当他试图跳进田里时,一位老人走过来劝告他:“年轻人,稻田是农民辛辛苦苦种植的,你不要随意破坏。

”但是年轻人不在乎老人的劝告,他认为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

于是,他跳进田里,疯狂地抓取稻谷。

然而,年轻人没有想到的是,稻田里埋伏着一些陷阱。

他被陷阱困住,无法挣脱。

他后悔不已,心想如果当初听从老人的劝告,就不会落到如此境地。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成语:“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它的意思是指不听取老人的劝告,自作聪明,结果蒙受损失。

年轻人在这个故事中代表那些自以为是,不愿意听从他人劝告,不虚心学习的人。

安全成语的典故_安全成语的典故有哪些.doc

安全成语的典故_安全成语的典故有哪些.doc

安全成语的典故_安全成语的典故有哪些安全成语的典故_安全成语的典故有哪些安全成语典故:居安思危出自《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意思是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要想到出现危险的可能;想到了出现危险的可能,那么思想上就能有所准备;思想上重视了,有准备了,则危险就不会出现。

居安思危要求我们要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

正如孔子所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老子所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安不忘危,预防为主,是我们抓好安全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

哲学理论告诉我们,安和危、福和祸之间不是相互隔绝,互不相干的,而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的。

因此,我们要居安思危,就必须做到警钟长鸣,经常反思。

不能反思昨天的隐患、他人的事故,做不到安全警钟长鸣,安全毛毛雨常下,今天的安全就会转化成明天的事故。

安全成语典故:防微杜渐出自《元史张桢传》:有不尽者,亦宜防微杜渐而禁于未然。

比喻在坏思想、坏事情刚露头的时候就加以制止,不让他发展。

从微小之事抓起,重视事物的苗头,使事故和灾祸刚一冒头就被制止。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要做到防微杜渐,首先要树立安全第一、安全无小事的思想。

安徽芦岭矿仅仅因为一名电工违章操作,带电打开瓦斯探头接线腔盖板这样一件小事,而造成了震惊中外的特大瓦斯爆炸事故,夺走了86条鲜活的生命。

其次要狠刹三违。

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已成为煤矿安全的最大隐患。

三违不除,矿无宁日。

安全工作只有从小处着眼,防微杜渐,才能抓住安全工作的关键。

安全成语典故:曲突徙薪出自《汉书霍洌传》: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

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则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

俄而家果失火...... 此段大意是客人让主人把直的烟囱改为弯曲的烟囱,把柴火搬离灶台,否则将有火患,主人却不听,时间不长,主人家果然失火。

比喻只有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

安全相关成语典故

安全相关成语典故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在民族文化‎经典——成语中,蕴含着安全‎观念及安全‎方略,它们对树立‎牢固的安全‎观念,抓好安全工‎作有着许多‎有益的启示‎。

居安思危——出自《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意思是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要想到出‎现危险的可‎能;想到了出现‎危险的可能‎,那么思想上‎就能有所准‎备;思想上重视‎了,有准备了,则危险就不‎会出现。

居安思危要‎求我们要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

正如孔子所‎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老子所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安不忘危,预防为主,是我们抓好‎安全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

居安思危,就必须做到‎警钟长鸣,经常反思。

不能反思昨‎天的隐患、他人的事故‎,做不到安全‎警钟长鸣,安全毛毛雨‎常下,今天的安全‎就会转化成‎明天的事故‎。

防微杜渐——出自《元史·张桢传》:“有不尽者,亦宜防微杜‎渐而禁于未‎然。

”比喻在坏思‎想、坏事情刚露‎头的时候就‎加以制止,不让他发展‎。

从微小之事‎抓起,重视事物的‎“苗头”,使事故和灾‎祸刚一冒头‎就被制止。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要做到防微‎杜渐,首先要树立‎“安全第一”、“安全无小事‎”的思想。

安全工作只‎有从小处着‎眼,防微杜渐,才能抓住安‎全工作的关‎键。

曲突徙薪——出自《汉书·霍洌传》:“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

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则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

俄而家果失‎火……”此段大意是‎客人让主人‎把直的烟囱‎改为弯曲的‎烟囱,把柴火搬离‎灶台,否则将有火‎患,主人却不听‎,时间不长,主人家果然‎失火。

比喻只有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

要加强安全‎知识教育和‎安全技能培‎训,使人们明了‎什么是安全‎,怎样才能安‎全,切不可“嘿然不应”,否则必“俄而家果失‎火”。

亡羊补牢——出自《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安全成语故事

安全成语故事

安全成语故事收藏贴】成语故事里的安全哲理,安全人,你值得拥有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

成语是汉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成语源于生活,反映生活,不少成语都折射出诸多的人生哲理。

安全,是人们自古以来最基本的需求,因此,不少成语中都蕴藏着安全哲理,表达了古人的安全观念。

这些成语对于我们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很有启迪,小编加以积累整理,供大家借鉴。

抱薪救火文字出处:《史记•魏世家》:“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成语释义:抱着柴草去救火。

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安全哲理:这就要求我们除了增强安全意识方面加强教育之外,在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方面也要加强培训与教育,使全体职工掌握本质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百密一疏文字出处:清•魏源《庸易通义》:“至道问学之有知无行,分温故为存心,知新为致知,而敦厚为存心,崇礼为致知,此皆百密一疏。

”成语释义:在极周密的考虑中偶然出现了一点疏忽。

安全哲理:安全生产工作,来不得半点疏忽,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灾难性后果。

“海因里希法则”就是最好的诠释。

避坑落井文字出处:《晋书•褚翜传》:“幸无外难,而内自相击,是避坑落井也。

”成语释义:从坑边上躲开,缺落进了井里。

比喻躲开了一害,又遭一害。

安全哲理:安全防范工作要抓在前头,坐到防范于未然,不能等到事故临头、危险出现了才手忙搅乱,顾此失彼。

不掌握安全生产的主动权,老是被动应付,就难免避坑落井。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文字出处:《礼记•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谬以千里。

成语释义:错误;谬差错。

开头是错了一点点,最后的结果就会酿成很大的错误。

安全哲理:疏忽大意、马虎粗心是安全生产的大敌。

不少震撼人心的重大恶性事故,开始时都只是由于某一个人的一个小小的疏忽所引起的。

要确保安全,就要从每一个细小的环节抓起,来不得半点草率和大意。

成语里的安全意识

成语里的安全意识

成语里的安全意识日前在家里看《中国成语大会》电视节目时,再一次让我深深的觉得中国的汉语词汇中,成语是一种既形象生动又言简意赅的语言形式,内容十分丰富。

其中在述说安全方面的成语,都凝聚着先贤们强烈的安全意识,以及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和认识,对我们今天的生产和生活,仍具有鲜活的警示、教育和指导意义。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个小小的蚂蚁洞,可以使千里长堤溃决,比喻一些不起眼的安全小隐患,如果不及时加以解决,就有可能酿成无法弥补的大祸。

在我们日常工作生活里,经常发现有到生产现场安全帽带不扣紧、开车接打手机、开车不带安全带等认为是“小事”的小违章,因为没有得到重视和及时制止,而酿成人亡家破、车毁人伤的重大事故,反复证明“安全上面无小事”这一道理。

曲突徙薪、未雨绸缪——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防止火灾发生;在天还没有下雨之前,先把屋顶加固、门窗绑牢,防止漏雨。

比喻事先做好预防准备工作,做到有备而无患。

无论做任何事情,都有其“危险点”存在,只要事前做好认真分析,事中针对危险点采取预防措施,危险因素就会得到有效控制,危险发生的几率就会大大下降。

亡羊补牢,未为迟也——羊逃跑了及时修补羊圈,还不算晚。

因各种因素的叠加,一些时候发生一些安全事故在所难免。

但事后应该及时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对事故进行深刻分析,并举一反三制订安全措施堵塞漏洞,防止类似事故再度发生。

怕就怕对事故“讳疾忌医”,只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轻描淡写的方法处理,那样的话,事故早晚还会找上门来。

安不忘危、居安思危——意指处在平安的环境中,也要想到可能有的危险,要提高警惕,防止祸患发生。

在我们日常的生产和生活中,一些意想不到、威胁我们安全的事件,随时都可能发生。

因此我们不论身处何地,都要留意观察身边的事物动向,要有随时应付意外事件发生的思想准备,并根据实际情况,预想出保持安全的应对措施。

成语故事居安思危读后感

成语故事居安思危读后感

成语故事居安思危读后感
读了居安思危这个成语故事,真的是像被人敲了一记警钟,“当当当”地在我脑袋里响个不停呢。

居安思危这个词啊,说的是处在安乐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有的危险。

故事里那些聪明的古人就深知这个道理。

他们知道生活不会永远一帆风顺,就像坐过山车,现在在高处平稳地滑行,说不定下一秒就俯冲下去了。

我就想啊,这多像我们的生活。

比如说吧,我之前考试考了个好成绩,那时候心里可美了,感觉自己就像个小天才。

可是如果我就这么一直沾沾自喜,不再好好学习,下次考试肯定就惨不忍睹了。

这就好比在安全舒适的小窝里,以为没有危险,其实危险就在不学习这个“大怪兽”的身上,它随时可能冲出来把我的好成绩给吞掉。

再看看那些成功的大公司,他们要是在赚得盆满钵满的时候就开始放松,觉得自己已经无敌了,不再去创新,不再去关注竞争对手,那很可能就被新冒出来的小公司给打败。

这就像大恐龙本来称霸地球,可是因为环境变了,它又太安逸没去适应,最后就灭绝了,多惨呐。

从这个成语故事里我学到了,不管什么时候,都得有个心眼儿,不能被眼前的安乐给骗了。

就像走路的时候,不能光看前面平坦的大路,还得时不时瞄瞄旁边有没有小坑或者突然冒出来的大石头。

我们要时刻准备着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这样才能稳稳当当地向前走,不至于摔个大跟头。

而且这种思考方式就像给自己装了个预警器,一有风吹草动就能马上察觉,然后想办法解决。

居安思危这个道理啊,真的是让我觉得像捡到了一个宝贝,得时刻揣在心里才行。

与安全相关的成语典故

与安全相关的成语典故

与安全相关的成语典故1、居安思危出自《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正如孔子所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安全生生产工作千头万绪,必须要牢固树立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切实消除麻痹思想,提高安全工作主动性,筑牢安全思想防线。

2、长治久安出自《汉书贾谊传》:“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

”只有长治之业,才能实现久安之势。

安全问题“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3、有备无患出自《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只有预先准备,才能遇事安然,成竹在胸,泰然处之。

安全生产只有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配齐各类安全遇险设备、器材,加大安全教育和自救互救、安全避险专项训练力度,才能做到有效应对各种突发事件。

4、防微杜渐出自《元史张桢传》:“有不尽者,亦宜防微杜渐而禁于未然。

”从微小之事抓起,重视事物之“苗头”,使事故和灾祸刚一冒头就及时被制止。

从培养员工于细微处抓安全的能力入手,发扬严而又严、细而又细的工作作风,紧紧抓住容易发生问题的部位和末端环节,力争把事故案件消灭在“未发之萌”。

5、未雨绸缪出自《诗幽风鸱》:“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尽管天未下雨,也需修补好房屋门窗,以防雨患。

要抓好安全工作,就必须未雨绸缪、先行一步。

在没有发生问题时绷紧安全这根弦,做到安全时候不忘抓防范始终把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放在安全防范上。

6、亡羊补牢出自《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尽管已受损失,也需想办法进行补救,以免再受更大的损失。

安全工作出了问题,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认真总结原因,吸取教训,查找问题,订实措施,做到“吃一堑,长一智”,真正把教训变成财富。

别人出了问题,我们也要搞好自查,查补漏洞,做到别人“亡羊”我亦“补牢”。

平安卫士四字词语寓言故事

平安卫士四字词语寓言故事

平安卫士四字词语寓言故事
平安卫士与隐患争论多年。

一天,隐患洋洋自得地说:“我不乱则已,一乱就会一鸣惊人,谁敢小看我?我来无影、去无踪,谁能奈我何?”
平安卫士听后不得不承认它说的是事实,但不承认这是他的本事。

平安卫士叹息道:“这是一些人不重视我才造成的!但是目前不断有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出台,有望解决我和你之间的问题。


隐患听了之后,决定躲远点。

再之后,经过认真平安卫士检查和全面整治,隐患就无影无踪了。

平安卫士大道理:
事故的发生,总是由起先的一个不平安因素引起的,只要我们把平安常记心头,不违章、不冒险、按章操作、小心行事,那就不会再有隐患兴风作浪的位置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语故事里的安全哲理,安全人,你值得拥有~ ~ ~ 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

成语是汉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成语源于生活,反映生活,不少成语都折射出诸多的人生哲理。

安全,是人们自古以来最基本的需求,因此,不少成语中都蕴藏着安全哲理,表达了古人的安全观念。

这些成语对于我们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很有启迪,小安加以积累整理,供大家借鉴。

抱薪救火文字出处:《史记•魏世家》:“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成语释义:抱着柴草去救火。

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安全哲理:这就要求我们除了增强安全意识方面加强教育之外,在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方面也要加强培训与教育,使全体职工掌握本质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百密一疏文字出处:清•魏源《庸易通义》:“至道问学之有知无行,分温故为存心,知新为致知,而敦厚为存心,崇礼为致知,此皆百密一疏。

”成语释义:在极周密的考虑中偶然出现了一点疏忽。

安全哲理:安全生产工作,来不得半点疏忽,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灾难性后果。

“海因里希法则”就是最好的诠释。

避坑落井文字出处:《晋书•褚翜传》:“幸无外难,而内自相击,是避坑落井也。

”成语释义:从坑边上躲开,缺落进了井里。

比喻躲开了一害,又遭一害。

安全哲理:安全防范工作要抓在前头,坐到防范于未然,不能等到事故临头、危险出现了才手忙搅乱,顾此失彼。

不掌握安全生产的主动权,老是被动应付,就难免避坑落井。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文字出处:《礼记•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谬以千里。

成语释义:错误;谬差错。

开头是错了一点点,最后的结果就会酿成很大的错误。

安全哲理:疏忽大意、马虎粗心是安全生产的大敌。

不少震撼人心的重大恶性事故,开始时都只是由于某一个人的一个小小的疏忽所引起的。

要确保安全,就要从每一个细小的环节抓起,来不得半点草率和大意。

所以,有不少事故的发生,往往都是由很不在意的“一点点”,其教训尤为深刻。

长治久安文字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贾谊传》:“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

”成语释义:治:太平。

形容国家、社会长期安定、太平。

安全哲理:实现久安的关键在长治:长治才能久安。

这不仅是治国的策略,也是安全生产工作最重要的方法,安全工作要天天讲、天天抓,必须常抓不懈,成为一种工作常态,因此,坚决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知识、业务技能的学习,提高认识事故、处理事故和预防事故的能力,自觉抵制和克服违章行为,努力提高企业的本质安全度。

朝过夕改文字出处:《汉书•瞿方进传》:“朝过夕改,君子与之。

”成语释义:早上的过错,晚上就改掉了。

形容改正错误迅速。

安全哲理:在生产过程中如果发现隐患,要及时整改。

千万不要等到出了事故以后才引起重视,存在侥幸心理,不出事故则得过且过。

改正个人的不安全行为和不良习惯同样如此,一经批评指出,应立即狠下决心改正。

朝过夕改,是对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负责。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文字出处:北齐•杜弼《檄梁文》:“但恐楚国亡猿,祸延木林;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成语释义:殃:灾祸;池:护城河。

城门着了火,人们到护城河里打水救火,水干了,鱼也就死了。

比喻无缘无故受连累。

安全哲理:一个人的不慎,往往会给他人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一个人除了事故,收到损失的不仅是某一个人。

因此,搞好安全生产不是一件孤立的事,必须人人关心,胡想督促,真正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安全为了你、我、他,安全也要靠你、我、他。

惩一儆百文字出处:《汉书•尹翁归传》:“以一警百。

”成语释义:惩罚一个人,以警示更多的人。

安全哲理:惩罚也是一种教育手段。

对那些不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误时劳动纪律,玩忽职守,给国家和人民造成重大损失的人,予以必要的处分。

造成重大事故,构成犯罪的还应当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这种处罚除了对他本人是一种教育外,对其他有类似思想、行为的人,也是一种警示。

创巨痛深文字出处:《荀子•礼论》:“创巨者其日久,痛甚者其愈迟。

”成语释义:创:创伤。

伤口很大,疼得很厉害。

比喻遭受重大的损害。

安全哲理:常言道“上有老,下有小,出了事故不得了”,如果一个人除了事故或遭受不幸,就会给一个家庭乃至几个家庭生活蒙上阴影。

安全牵动着万家心。

每一个人都应当本着对社会、对人民、对家庭、对自己负责的精神,十分重视安全生产,切莫违规操作冒险蛮干,预防事故的发生。

唇亡齿寒文字出处:语本《左传·僖公五年》:“ 晋侯复假道於虞以伐虢。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 虢亡,虞必从之……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 宋文莹《玉壶清话》卷六:“时虽已下荆楚,楚,孟昶有唇亡齿寒之惧。

”成语释义: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觉得冷,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安全哲理:安全生产是一种责任,不仅是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更是对员工负责、对企业负责、对社会负责。

每一次事故的警笛,都揪人心弦,每一次惨痛的事故,都给亲人心头留下永久的痛,安全生产牵动人心。

安全生产,不仅仅关系你自己,更多的是关系到你我他。

与每个人的生命安危休戚相关。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文字出处:《礼记·中庸》:“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豫,亦作“ 预”。

成语释义:预:事先做好准备;废:败坏。

做一切事情在事先做好准备就能成功,不这样就要失败。

安全哲理:在布置生产任务、接收生产任务的同时,对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要有周密的考虑。

这样,就有可能实现控制各种意外情况的发生。

及时发生了意外也能有相应的对策、不至于措手不及。

“防患于未然”“ 安不忘危”等词亦有此意,不再赘述。

防微杜渐文字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丁鸿传》:“若敕政责躬,杜渐防萌,则凶妖消灭,害除福凑矣。

”成语释义:防:提防,防止;微:事物的苗头;杜:杜绝,堵塞;渐:事物的起始、发展。

在不良事物刚露头时就加以防止,杜绝其发展。

安全哲理:“防微杜渐”是一项长期的安全工作过程。

需要时间的考验,需要我们有耐心,做安全生产工作不能心急!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去精心安排,把安全生产工作当作掉在地下的螺丝钉,去一颗一颗的捡起来,在时间的积累中去完成安全生产任务。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文字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三十七回:“宋江听罢,扯定两个公人说道:“却是苦也!正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成语释义:指幸运事不会连续到来,祸事却会接踵而至。

安全哲理:安全生产任何成就的取得,都靠一点点的努力。

但是一旦发生事故,受伤害的却不止一人,员工受伤害,老板受惩罚,企业效益下降…..等等,所以,必须时刻提高警惕,预防事故发生。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文字出处:《老子•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成语释义:意思是祸与福互相依存,可以互相转化。

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

安全哲理:安全生产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现在是安全的,不代表永远是安全的。

在动态的生产过程中,需要这样的安全意识。

“安危相易”亦有此意,不再赘述。

攻心为上文字出处:《三国志•蜀志•马谡传》:“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

”裴松之注引《襄阳记》:“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成语释义:是指以影响对方的心理为手段,从而达到征服对手的目的的一种策略。

安全哲理:在生产过程中,不少违章行为得不到遏制,究其原因所在,就是职工的安全意识淡薄。

不少事故的发生,也是因为安全意识淡薄。

所以,在安全管理工程中,也要采取“攻心为上”的策略,从提升员工安全意识入手,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功败垂成文字出处:《晋书·谢玄传论》:“庙算有余,良图不果;降龄何促,功败垂成。

”成语释义:垂:接近。

事业将要成功的时候,遭受了失败。

含有惋惜的意思。

安全哲理:事故的发生,是有其规律可循的。

工程接近完工、工作即将完成时,往往也是事故多发的时候。

因为这个时候人们容易产生大功即将告成,可以松一口气的感觉。

思想一松弛,产生失误、差错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

因此,这段成语告诉我们一个事实,就是安全生产工作要始终如一地坚持认真二字,一点也松懈不得。

悔不当初文字出处:唐·薛昭纬《谢银工》诗:“早知文字多辛苦,悔不当初学冶银。

”成语释义:后悔开头不该这样做。

安全哲理:对因自己的差错、失误而感到追悔,是人之常情。

然而在安全生产工作中,事故已经酿成,当初的情形也不可能再重新来一遍了。

因此,还是要提倡“于其为昨天的失职而痛悔,不如以今天的尽责来弥补。

”的精神,防止类似情形的重演。

其实,有追悔的想法还是可取的,但是问题是生命尚存,还可追悔,而一旦弄出个人命案子来,追回也末及的了。

讳疾忌医文字出处:宋·周敦颐《周子通书·过》:“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讳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

”成语释义:讳:避忌;忌:怕,畏惧。

隐瞒疾病,不愿医治。

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的缺点和错误。

安全哲理: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在安全生产中,我们要深刻吸取讳疾忌医的教训,决不能效仿刚愎自用的蔡恒公,对安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既要敢于认账、不怕揭短、直面问题,又要虚心接受别人提出的问题,端正管理态度,及时整治隐患,超前防范,把“小病”“小患”消灭在萌芽状态,这才是安全生产的明智之举。

积羽沉舟文字出处:《战国策•魏策一》:“积羽沉舟,群轻折轴。

”成语释义:沉舟:使船沉没。

羽毛虽轻,堆积多了也可以把船压沉。

比喻细微的东西可以汇成巨大了力量;坏事虽小,积累起来也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安全哲理:有些人对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一些违纪现象、事故苗子不甚重视。

其实这正是造成大事故的开始。

不少重大恶性事故的起因,往往是由于几个或者更多的、细小的不安全因素同时起作用而形成的。

因此,要避免事故的发生,必须十分重视那些事故的苗子,决不允许姑息迁就,抓事故苗子像抓事故一样认真。

那么,当今事故严重的趋势就能抑制。

居安思危文字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敢以此规。

”成语释义:居:处于,处在。

思:想,考虑。

处在安乐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有的危险。

指要提高警惕,防止祸患。

安全哲理:安和危,福和祸之间不是相互隔绝、互不相干的,而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的。

安不忘危,预防为主,是抓好安全工作的重要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

因此,要做到警钟长鸣,就要居安思危。

盲人瞎马文字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成语释义:比喻盲目行动,后果十分危险。

安全哲理:职工的安全意识不强,不能正确认识安全工作中的风险、隐患,或对危险因素视而不见,如同有眼无珠,盲人少了眼睛,缺乏自控很容易造成意外事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