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成语故事话安全
亡羊补牢的安全新意
“亡羊补牢”的安全新意卫懋勋“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出自《战国策.楚策》。
后来成为成语“亡羊补牢”,为人耳熟能详,家喻户晓。
“亡羊补牢”,意思是说羊丢失了,才修羊圈。
比喻在受到损失之后,想办法补救,避免以后再损失。
这种避免再遭损失的一种措施,应该说是积极主动的,总比麻木不仁强。
从安全生产管理角度谈谈对这个经典成语的新认识。
一、别人亡羊我补牢“亡羊”是一个意外和损失,安全生管理中的人员意外或财产损失被称为安全事故。
当有单位发生安全事故,为防止本企业重蹈覆辙发生类似事故,闻风而动开展专项安全检查整改,这是典型的别人亡羊我补牢。
别人亡羊我补牢,是把别人的教训当成自己的财富。
一般来说,主动借鉴别人经验的多,很少有人愿意主动汲取别人的教训,减少或杜绝错误。
其实,应该学会把别人的教训当成自己的财富,别人亡羊我补牢。
“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
”是小平同志的名言。
从失败的教训中学到的东西,往往要比从成功的经验中学到的更多。
看别人“吃了一堑”却未让自己“长一智”,特别是一些管理者,心存侥幸,以为自己不会像他们那么倒霉。
墨菲定律告诉我们:事情如果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
由于“麻木不仁”,结果在别人“摔跟头”的地方自己又再次跌倒,等到自己犯了同样的错误后才后悔当初没有汲取别人的教训,是不明智!安全管理是有成本的,把别人的教训当成自己的教训进行防范,已经节省了事故直接、间接经济损失那一部分,成本是较低的。
成功之士是善于从别人的教训中寻找对策,避免同样的错误,进而获得成功。
别人亡羊我补牢,邻家失火我查灶。
事故和教训中蕴含着许多可以汲取的经验。
我单位轻纺系统某实业工厂一位负责人,亲历两场火。
他从两场火中看到了某些规律性的东西,确立了本企业安全生产的应对之策,安全生产意识一直居前,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落实在先。
他组织完善了安全生产组织体系,赋予了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与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责权利,在专业、专注的企业文化的引领下,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基础工作逐步完善,先后被评为安全生产先进单位、被属地政府授予“平安企业”。
视角从成语故事看企业安全生产(五)
视角从成语故事看企业安全生产(五)一.从扁鹊三兄弟看安全生产魏文王问名医扁鹊:“你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说:“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答说:“我长兄治病,是治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人知道。
我中兄治病,是治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乡里。
而我治病,是治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都认为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文王说:“说得好极了。
”扁鹊三兄弟的故事,从防病治病的角度,很好地诠释了安全生产的三个关口。
扁鹊大哥是治未病,属于无病防病,相当于我们打预防针、打疫苗,日常注重修身养性、调理阴阳、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属于风险预控关口的工作。
扁鹊二哥是微病,发现疾病的苗头、微小的征兆,及时用药消除病患,属于隐患排查治理关口的工作。
扁鹊本人是治危病,当病人得了急症、病入膏肓时,通过手术、放血切除病灶挽回生命,属于应急响应关口的工作。
在安全生产工作中,还是希望关口前移,减少事故,少一些英雄和烈士才好。
二.从举一反三看安全生产孔子曾对他的学生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意思是说:我举出一个方面,你们应该能灵活地推想到另外几个方面,如果不能的话,我也不会再教你们了。
后来,大家就把孔子的这段话变成了“举一反三”这句成语。
意思是说,学一件东西,要可以灵活地思考,运用到其他相类似的东西上。
举一反三的意思是:从一件事情中找出规律,并且能够熟练地运用规律发现其他的事情。
近义词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问牛知马等等。
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经常有上级文件和领导讲话中要求做到举一反三。
通常理解为通过检查发现一个隐患,就要对可能出现同类隐患的设备、设施、场所进行全面的检查,以便发现其它类似的隐患。
应该说这样做是非常必要的,能够做到这一点也不容易。
成语故事里的安全哲理
成语故事里的安全哲理朝过夕改文字出处:《汉书•瞿方进传》:“朝过夕改,君子与之。
”成语释义:早上的过错,晚上就改掉了。
形容改正错误迅速。
安全哲理:在生产过程中如果发现隐患,要及时整改。
千万不要等到出了事故以后才引起重视,存在侥幸心理,不出事故则得过且过。
改正个人的不安全行为和不良习惯同样如此,一经批评指出,应立即狠下决心改正。
朝过夕改,是对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负责。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文字出处:北齐•杜弼《檄梁文》:“但恐楚国亡猿,祸延木林;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成语释义:殃:灾祸;池:护城河。
城门着了火,人们到护城河里打水救火,水干了,鱼也就死了。
比喻无缘无故受连累。
安全哲理:一个人的不慎,往往会给他人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一个人除了事故,收到损失的不仅是某一个人。
因此,搞好安全生产不是一件孤立的事,必须人人关心,胡想督促,真正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安全为了你、我、他,安全也要靠你、我、他。
惩一儆百文字出处:《汉书•尹翁归传》:“以一警百。
”成语释义:惩罚一个人,以警示更多的人。
安全哲理:惩罚也是一种教育手段。
对那些不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误时劳动纪律,玩忽职守,给国家和人民造成重大损失的人,予以必要的处分。
造成重大事故,构成犯罪的还应当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这种处罚除了对他本人是一种教育外,对其他有类似思想、行为的人,也是一种警示。
抱薪救火文字出处:《史记•魏世家》:“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成语释义:抱着柴草去救火。
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安全哲理:这就要求我们除了增强安全意识方面加强教育之外,在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方面也要加强培训与教育,使全体职工掌握本质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百密一疏文字出处:清•魏源《庸易通义》:“至道问学之有知无行,分温故为存心,知新为致知,而敦厚为存心,崇礼为致知,此皆百密一疏。
安全成语故事
安全成语故事收藏贴】成语故事里的安全哲理,安全人,你值得拥有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
成语是汉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成语源于生活,反映生活,不少成语都折射出诸多的人生哲理。
安全,是人们自古以来最基本的需求,因此,不少成语中都蕴藏着安全哲理,表达了古人的安全观念。
这些成语对于我们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很有启迪,小编加以积累整理,供大家借鉴。
抱薪救火文字出处:《史记•魏世家》:“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成语释义:抱着柴草去救火。
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安全哲理:这就要求我们除了增强安全意识方面加强教育之外,在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方面也要加强培训与教育,使全体职工掌握本质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百密一疏文字出处:清•魏源《庸易通义》:“至道问学之有知无行,分温故为存心,知新为致知,而敦厚为存心,崇礼为致知,此皆百密一疏。
”成语释义:在极周密的考虑中偶然出现了一点疏忽。
安全哲理:安全生产工作,来不得半点疏忽,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灾难性后果。
“海因里希法则”就是最好的诠释。
避坑落井文字出处:《晋书•褚翜传》:“幸无外难,而内自相击,是避坑落井也。
”成语释义:从坑边上躲开,缺落进了井里。
比喻躲开了一害,又遭一害。
安全哲理:安全防范工作要抓在前头,坐到防范于未然,不能等到事故临头、危险出现了才手忙搅乱,顾此失彼。
不掌握安全生产的主动权,老是被动应付,就难免避坑落井。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文字出处:《礼记•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谬以千里。
成语释义:错误;谬差错。
开头是错了一点点,最后的结果就会酿成很大的错误。
安全哲理:疏忽大意、马虎粗心是安全生产的大敌。
不少震撼人心的重大恶性事故,开始时都只是由于某一个人的一个小小的疏忽所引起的。
要确保安全,就要从每一个细小的环节抓起,来不得半点草率和大意。
安不忘危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安不忘危的成语故事及解释安不忘危的成语故事及解释导语:安不忘危意思是时刻谨慎小心,提高警惕。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该词的成语故事及解释,欢迎查阅,谢谢。
【汉字书写】:安不忘危【汉语注音】:ān bù wàng wēi【成语出处】:《周易.系辞下》:“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成语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中性;形容平安时不忘危难。
【安不忘危的意思】:危:危险,灾难。
在安定的时候,不能忘记危难。
意思是时刻谨慎小心,提高警惕。
【安不忘危的近义词】:居安思危、常备不懈、处安思危;【安不忘危的反义词】:高枕无忧、居安忘危、麻痹大意、乐不思蜀;【安不忘危的故事】我国最早的一部占卜书《周易》关于吉凶祸福有深刻的论述,特别在治国方面的解释是相当深刻。
真正有远见卓识的人,应该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
告诫当政者在生存的时候不要忘记灭亡,在安定的时候不要忘记危险,在国家大治的时候不要忘记发生动乱的可能性。
“安”的背后之所以隐藏着“危”,是因为许多人缺乏“居安思危”的意识,导致最安全的状态演变为最危险的状态。
只有这样,才能使身家性命和江山社稷才能得以保全。
【安不忘危例句】西汉.扬雄《长扬赋》:“事罔隆而不杀,物靡盛而不专亏,故平不肆险,安不忘危。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何小姐是从苦境里过来的,如今得地安身,安不忘危,立志要成全起这家人家,立番事业。
”蔡东藩《后汉演义》第二十八回:“昱尝从容进问道:‘太夫人可忆换鹿车时否?’少君应声道:‘先姑有言,存不忘亡,安不忘危,我怎敢相忘呢?’”陈毅《杨家岭集团祝寿诗.序》:“1945年1月,延安集体祝寿,五十者登台。
诗以祝之,为说安不忘危之意。
【安不忘危造句】创业本身就要有水滴石穿的精神,所以有一点成绩也不能得意忘形,时时刻刻都要记得安不忘危。
中国能够取得今天的骄人成绩令人叹为观止,任何人都要安不忘危,同舟共济保护改革开放的成果。
成语故事里的安全哲理.
成语故事里的安全哲理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
成语是汉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成语源于生活,反映生活。
安全,是人们自古以来最基本的需求,因此,不少成语中都蕴藏着安全哲理,表达了古人的安全观念。
这些成语对于我们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很有启迪,现在整理如下:抱薪救火文字出处:《史记•魏世家》:“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成语释义:抱着柴草去救火。
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安全哲理:这就要求我们除了增强安全意识方面加强教育之外,在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方面也要加强培训与教育,使全体员工掌握本质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百密一疏文字出处:清•魏源《庸易通义》:“至道问学之有知无行,分温故为存心,知新为致知,而敦厚为存心,崇礼为致知,此皆百密一疏。
”成语释义:在极周密的考虑中偶然出现了一点疏忽。
安全哲理:安全生产工作,来不得半点疏忽,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灾难性后果。
“海因里希法则”就是最好的诠释。
避坑落井文字出处:《晋书•褚翜传》:“幸无外难,而内自相击,是避坑落井也。
”成语释义:从坑边上躲开,缺落进了井里。
比喻躲开了一害,又遭一害。
安全哲理:安全防范工作要抓在前头,坐到防范于未然,不能等到事故临头、危险出现了才手忙搅乱,顾此失彼。
不掌握安全生产的主动权,老是被动应付,就难免避坑落井。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文字出处:《礼记•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谬以千里。
成语释义:错误;谬差错。
开头是错了一点点,最后的结果就会酿成很大的错误。
安全哲理:疏忽大意、马虎粗心是安全生产的大敌。
不少震撼人心的重大恶性事故,开始时都只是由于某一个人的一个小小的疏忽所引起的。
要确保安全,就要从每一个细小的环节抓起,来不得半点草率和大意。
所以,有不少事故的发生,往往都是由很不在意的“一点点”,其教训尤为深刻。
安全成语故事
安全成语故事收藏贴】成语故事里的安全哲理,安全人,你值得拥有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
成语是汉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成语源于生活,反映生活,不少成语都折射出诸多的人生哲理。
安全,是人们自古以来最基本的需求,因此,不少成语中都蕴藏着安全哲理,表达了古人的安全观念。
这些成语对于我们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很有启迪,小编加以积累整理,供大家借鉴。
抱薪救火文字出处:《史记•魏世家》:“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成语释义:抱着柴草去救火。
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安全哲理:这就要求我们除了增强安全意识方面加强教育之外,在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方面也要加强培训与教育,使全体职工掌握本质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百密一疏文字出处:清•魏源《庸易通义》:“至道问学之有知无行,分温故为存心,知新为致知,而敦厚为存心,崇礼为致知,此皆百密一疏。
”成语释义:在极周密的考虑中偶然出现了一点疏忽。
安全哲理:安全生产工作,来不得半点疏忽,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灾难性后果。
“海因里希法则”就是最好的诠释。
避坑落井文字出处:《晋书•褚翜传》:“幸无外难,而内自相击,是避坑落井也。
”成语释义:从坑边上躲开,缺落进了井里。
比喻躲开了一害,又遭一害。
安全哲理:安全防范工作要抓在前头,坐到防范于未然,不能等到事故临头、危险出现了才手忙搅乱,顾此失彼。
不掌握安全生产的主动权,老是被动应付,就难免避坑落井。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文字出处:《礼记•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谬以千里。
成语释义:错误;谬差错。
开头是错了一点点,最后的结果就会酿成很大的错误。
安全哲理:疏忽大意、马虎粗心是安全生产的大敌。
不少震撼人心的重大恶性事故,开始时都只是由于某一个人的一个小小的疏忽所引起的。
要确保安全,就要从每一个细小的环节抓起,来不得半点草率和大意。
安全成语和典故
安全成语和典故作者:安全文化网文章来源:安全文化网点击数:513 更新时间:2011-9-15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在民族文化经典——成语中,蕴含着安全观念及安全方略,它们对树立牢固的安全观念,抓好安全工作有着许多有益的启示。
居安思危——出自《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意思是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要想到出现危险的可能;想到了出现危险的可能,那么思想上就能有所准备;思想上重视了,有准备了,则危险就不会出现。
居安思危要求我们要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
正如孔子所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老子所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安不忘危,预防为主,是我们抓好安全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
居安思危,就必须做到警钟长鸣,经常反思。
不能反思昨天的隐患、他人的事故,做不到安全警钟长鸣,安全毛毛雨常下,今天的安全就会转化成明天的事故。
防微杜渐——出自《元史·张桢传》:“有不尽者,亦宜防微杜渐而禁于未然。
”比喻在坏思想、坏事情刚露头的时候就加以制止,不让他发展。
从微小之事抓起,重视事物的“苗头”,使事故和灾祸刚一冒头就被制止。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要做到防微杜渐,首先要树立“安全第一”、“安全无小事”的思想。
安全工作只有从小处着眼,防微杜渐,才能抓住安全工作的关键。
曲突徙薪——出自《汉书·霍洌传》:“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
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则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
俄而家果失火……”此段大意是客人让主人把直的烟囱改为弯曲的烟囱,把柴火搬离灶台,否则将有火患,主人却不听,时间不长,主人家果然失火。
比喻只有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
要加强安全知识教育和安全技能培训,使人们明了什么是安全,怎样才能安全,切不可“嘿然不应”,否则必“俄而家果失火”。
亡羊补牢——出自《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宝典]由寓言故事看安全文化
由寓言故事看安全文化一、“买椟还珠”——生产先要安全《买椟还珠》这则寓言故事讲的是春秋时代一个郑国人买来了珠宝,看见装珠宝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观,就把里面的宝物拿出来,退还给了珠宝商,上演了一出本末倒置的喜剧。
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如果将安全环境比做装饰美观的盒子,将职工的生命健康比做“珠宝”,那么,只有从思想上重视安全,保护好生命健康,才能谈得上发展和效益,否则,再好的安全环境也会形同虚设,那样岂不是对《买椟还珠》的演绎?讲生产必须讲将安全,就像企业必须讲效益一样。
有人说,安全风险就象一把高悬在头顶上的利剑,又像一种绝对运动,不可阻挡,也不可回避。
为了尽可能地降低这种风险,为安全铺就一条康庄大道,我公司始终把安全作为头等大事,不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从硬件方面的设备改善、技术投入到软件方面的安全活动、安全宣传、安全培训,为职工打造的安全环境这个“盒子”可谓既精致又美观,但是,如果职工自身不重视安全,造成生命健康这颗“珠宝”的丢失,那无疑就会在安全生产工作中演绎新时期的“买椟还珠”。
二、“亡羊补牢”——安全重在预防《亡羊补牢》的故事早已为人们所熟悉,讲的是一个牧民的羊被狼叼走了一只,邻居劝他把羊圈上的窟窿堵上,他起先不听,结果羊又被叼走一只。
后来他堵上了窟窿,从此再也没丢一只羊。
仔细回味这则寓言,联系到一些企业的安全事故,我们会发现很多事故是由于职工本人思想上存在“窟窿”造成的。
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安全投入不是不多,规章制度不是不严,前车之鉴不是没有,为什么安全事故还会接二连三地发生?通过分析部分安全事故,我们不难发现,有80%的安全事故都是因为职工心里放松了安全弦、思想中出现了安全窟窿造成的。
“人祸猛于虎”。
羊圈破了个窟窿堵上后就能防止羊的丢失,人的生命岂能亡羊补牢!如果说安全事故会给企业制造不和谐音,那么人为造成的安全事故就是头号杀手,它会永远夺去健康带来的自由,夺去生命带来的欢乐,夺去家庭团圆带来的幸福,而这才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火灾预防成语故事大全
火灾预防成语故事大全在这次活动中,每个家庭都被要求学会了许多关于火灾预防的知识,比如保持家中的电器清洁整洁,及时修理破损的电线,不随意使用明火等等。
这些知识对每个人都非常的重要,因为只有当每个人都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并且付诸行动时,才能真正地预防火灾的发生。
故事开始了,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讲述一些关于火灾预防的成语故事,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注意,让大家意识到火灾预防的重要性。
第一个故事叫做“防患于未然”:从前,有一个小孩叫做小明,他非常喜欢玩火。
有一天,他在家里把一张纸点燃了,结果不小心引燃了整间房子。
幸运的是,全家人都及时逃脱,没有人受伤。
但是家里的一切都被烧毁了,让他们陷入了极大的困境之中。
小镇的长者们听说了这个消息,决定去帮助这个家庭。
他们告诉小明,点火是非常危险的行为,一定要警惕火灾的发生。
而且,如果家里有火灾的发生,一定要先确保自己的安全,然后及时报警。
通过这次教训,小明明白了火灾的危害性,他发誓再也不会轻率使用明火,要防患于未然,保护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安全。
第二个故事叫做“火上加油”:有一座小村庄,家家户户都使用着油灯。
一天晚上,有一个家庭不小心把油灯打翻了,结果整个房子都着起了大火。
邻居们闻讯赶来,想帮助扑灭火势,但是不慎又把水泼到了着火的油上,让火势更加猛烈。
最终,整个房子都被烧毁了。
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训:火上加油绝对是错误的做法。
如果家里发生了火灾,一定要冷静处理,避免做出错误的决定,让火势变得更加严重。
要及时报警,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才能有效地扑灭火势,保护家人的生命安全。
第三个故事叫做“稳操胜券”:在镇上有一位老爷爷,他年纪很大了,但是依然独自生活。
有一天,他在家里点燃了一根香,然后不小心将香头打翻到地上,结果引燃了地板。
老爷爷非常冷静地用了湿毛巾捂住了自己的口鼻,然后拨打了火警电话。
最终,消防队及时赶到,扑灭了火势,让老爷爷平安无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稳操胜券是非常重要的。
关于人人自危的成语故事_成语故事大全
关于人人自危的成语故事人人自危意思是说每个人都感到自己不,有危险,那么这个是出自一个怎样的故事的呢?下面是小编和你们分享的人人自危的成语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人人自危成语故事“人人自危”这则成语的危是危险、危难。
每个人都感到自己不安全。
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李斯列传》,法令诛罚日益刻深,群臣人人自危,欲畔者众。
秦始皇晚年时到会稽游玩,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随行。
因为秦始皇很偏爱自己的小儿子胡亥,所以带了胡亥随车出游,其它的儿子都没跟他一起出游。
这年七月,秦始皇走到沙丘时,得了病,而且病得很重,他知道自己快要死了,便令赵高写封信给领兵驻扎在边境的大儿子扶苏,让扶苏立刻赶回都城咸阳,主持丧事。
赵高刚刚把诏书写好,秦始皇已经断了气,因为平常赵高负责掌管秦始皇的玉玺。
这样,秦始皇的遗诏和玉玺都落到了赵高手里;于是,赵高和胡亥合谋,伪造了一道遗诏,说秦始皇立胡亥为太子,让胡亥继位。
丞相李斯起先不同意,后来在赵高的威胁利诱下,也被迫同意了。
接着,赵高又伪造另一道诏书,说扶苏不孝顺,赐给他一把剑,让他自杀,并派人夺了与扶苏一起镇守边境的大将蒙恬的兵权,也逼他自杀。
经过一番阴谋活动,胡亥当上了皇帝,称为秦二世。
赵高当上了郎中令。
从此,朝政大权便全落到了赵高手里。
秦二世非常昏庸暴虐,他害怕别人识破他与赵高的阴谋,坐不稳皇位,便问赵高怎么办?奸诈阴险的赵高说:“必须采用严刑酷法,把那些老臣全部除掉,用新人来代替他们。
”秦二世听了,便下令处死了蒙毅等一批老臣,又把对自己皇位有威胁的十二个公子全部斩首,把十个公主也全部用酷刑处死。
因受到牵连而被杀害的人更是不计其数,弄得上上下下一片恐怖,人人自危,朝廷中一片混乱。
秦二世和赵高用这种残酷的手段屠戮亲族和大臣,对老百姓更是凶狠残暴。
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痛苦不堪,忍无可忍,终于激起了广大人民的反抗。
不久,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在大泽乡举行起义。
三年后,秦王朝便被起义军灭亡。
人弃我取成语故事“人弃我取”这则成语是白圭说的“人弃我取”,它的本意是别人抛弃,我去取来。
关于表示描写安全的成语-安全的成语及解释
关于表示描写安全的成语-安全的成语及解释
【安不忘危】:在安全的时候不忘记危难。
意思是时刻谨慎小心,提高警惕。
【安国之道,先戒为宝】:道:方法,途径;戒:戒备;宝:宝物,比喻珍贵的东西。
保障国家安全的方法,先有戒备是最重要的。
【安室利处】:指安全便利的处所。
【朝秦暮楚】: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
有的诸侯小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
比喻人反复无常。
【道高益安,势高益危】:益:更加;势:权势。
道德越高尚,为人处事好,就越安全;权势越大,更容易滥用权力,刚愎自用,就越危险。
【得荫忘身】:荫:遮蔽。
原指蝉得到荫凉的地方遮蔽就忘了自身的安全。
比喻只图眼前的享受而不顾后患。
【冯谖三窟】:冯谖:冯驩,战国时孟尝君的门客;窟:窝。
比喻为安全设置多处藏身之地或采取多种避祸之策。
【计出万全】:万全:非常安全周到。
形容计划非常稳当周密,决不会发生意外。
【金石之计】:比喻最安全的计策。
【平静无事】:形容非常安全,没有事情发生。
【去危就安】:离开危险,趋于安全。
【人马平安】:人和马都安全。
比喻旅途顺利。
【人人自危】:每个人都感到自己不安全,有危险。
【乳间股脚】:比喻自以为安全的处所。
【一夕九徙】:九:多次;徙:迁移。
一夜之间迁移好几次。
形容居住的地方极不安全。
【一夕三迁】:一夜之间三次迁移。
形容居住的地方极不安全,令人提心吊胆,不得安宁。
人人自危的成语故事
人人自危的成语故事人人自危的成语故事人人自危,每个人都感到自身处境危险。
指局势或气氛十分紧张。
你知道关于这个成语的故事吗?以下是cnfla小编为你整理的人人自危的成语故事,欢迎阅读。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
【故事】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巡视天下,丞相李斯陪同。
他从浙江到山东,当行到沙丘(今河北省广宗、平乡一带)时,因病重不治而亡。
临死前,秦始皇留下遗诏,命令太子扶苏将统领兵马的大权交给大将蒙恬,他本人则立即到咸阳为秦始皇办理丧事,并让他继承皇位。
当时秦始皇的遗诏和玉玺都在宦官中车府令兼符玺令赵高手里,他对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说:“皇帝的遗诏是让长子扶苏即位,而你连半点功劳都没有,一旦扶苏即位当了皇帝,你连尺寸的封地也得不到,可怎么办呢?”胡亥听了赵高的话,半天也没能明白他的意思,于是赵高便将话挑明了说给胡亥听。
他说:“诏书和玉玺都在我手上,现今皇帝死讯和诏书内容只有你我和李斯知道,只要将诏书上扶苏的名字,改成你胡亥的名字,那么当皇帝的就是你了。
”胡亥开始心中有许多顾虑,便没有同意,但他经不住赵高的百般引诱和劝说,最后他有些担心地说:“丞相李斯也知道诏书的内容,如果不征得他的同意,恐怕这件事很难办成。
”赵高信心十足地对胡亥说:“这你放心,只要你同意,李斯那里我去说,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胡亥心中何尝不是一百个愿意,有这样的好事,让他当一个现成的皇帝,何乐而不为。
于是,便将一切交给赵高去安排。
赵高马上找到李斯,问李斯说:“遗诏上让扶苏即位,请问,你与大将蒙恬的功劳谁大?论能力谁强?论威信谁高?论与太子扶苏的关系谁更亲近?”李斯不知赵高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便老老实实地说:“这些我都不如蒙恬。
”赵高听了接着说:“那么将来扶苏当了皇帝,一定会任命蒙恬为丞相。
你的荣华富贵可就难保了。
依我之见,不如私下修改诏书,立胡亥为皇帝,你仍然可以做丞相,不知你意下如何?”李斯经不住赵高的利诱与威胁,最后勉强同意了赵高的意见。
安全的成语故事
安全的成语故事关于安全的成语故事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安全的成语故事,欢迎阅读参考!挑肥拣瘦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像娘这样费心,还不讨他说个是,只要拣精拣肥,我也犯不着要效他这个劳。
”成语故事:远在东汉刘秀时期,光武帝刘秀曾在都城建立了太学,这座太学即位于洛阳开阳门南5里远的地方。
当时太学里,有位教学博士,姓甄名宇,很有学问。
有一年腊月三十,光武帝刘秀下诏赏赐太学里的教学博士们每人一只羊,让太学高高兴兴地欢度春节,可当羊赶到太学大院后,却出现了问题。
原来这每只羊大小不等、肥瘦不一,如何分配才合理呢?教学博士们七嘴八舌,吵嚷了半天,也没有商量出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好办法。
这时,甄宇站起来说道:“我们都是教学博士,为人师表,不能斤斤计较,挑肥拣瘦!”说罢,他便从羊群中挑出那只最小最瘦的来,径直牵了去。
这下,大家不再争论,你谦我让,很快就分完了这群羊,各自高高兴兴的回家去了。
这段让羊的佳话传了出去,洛阳城里的人无不赞扬甄宇,还给他起了个带有敬意的别号“瘦羊博士”。
从此,“挑肥拣瘦”这个成语也就传开来了。
小故事折射出大道理:挑挑拣拣,光要对自己有利的,这种态度对待安全工作绝对是要不得的,只有认真负责、不留死角才能把安全工作做好。
自欺欺人出处:宋·黎靖德《朱子语类》卷一六:“因说自欺欺人曰:‘欺人亦是自欺,此又是自欺之甚者。
’”成语故事:有个楚国人,过着贫穷的日子,一次读《淮南方》这本书,看到书中写有“螳螂窥探蝉时用树叶遮蔽自己的身体,可以用这种方法隐蔽自己的形体”,于是就在树下仰起身子摘取树叶——就是螳螂窥伺蝉时使着隐身的那片树叶,来摘取它。
这片树叶落到树底下,树下原先已经有许多落叶,不能再分辨哪片是螳螂隐身的那片树叶。
楚人便扫集收取树下的好几筐树叶拿回家中,一片一片地用树叶遮蔽自己,问自己的妻子说:“你看得见我不?”妻子开始总是回答说“看得见”,整整过了一天,就厌烦疲倦得无法忍受,只得欺骗他说“看不见了”。
典故里的安全心得
各位战友大家好,现在是《警营之声栏目》今天的主题是“安全警钟长鸣”。
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是随处可见的安全警示语,它深刻地说明了防、救、戒之间的关系。
由此让我联想起这样三个成语:善医未病、亡羊补牢、曲突徙薪。
春秋时期,魏文王问名医扁鹊:“你家三兄弟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再问:“那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答:“长兄治病于未发,故他的名气未传出去;中兄治病于初起,故他的名气只及乡里。
而我治病于危重之际。
所以众人以为我医术高明,自然也就名声在外了。
”扁鹊观点简单明了。
亡羊补牢的故事童叟皆知,虽有点“马后炮”的味道,但其中也蕴含着“吃一堑,长一智”的辩证法。
“曲突徙薪”说的是一个书生住店,发现店里厨房烟囱又高又直,柴禾在火源附近堆了很多。
于是,好心地劝告店主:“你最好把烟囱改得弯曲一些,把柴禾搬走一些,避免沾火暴燃成势,造成火灾。
”店主却不屑一顾。
偶有一日,果然厨房起火,引燃柴堆,顿时火势大增,店主和房客乱作一团,奋不顾身把火扑灭。
事后,店主把焦头烂额的救火者请来吃饭,表示谢意,却冷落了书生。
大家埋怨店主:你若早听书生之言何至于此?应把他尊为上客才对。
其理不言自明,“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
从以上三个典故中,我们至少可以悟出四条预防之道。
防范于未然。
放松警惕、思想麻痹是事故发生的最主要的根源之一,事故也有“发案——抓紧——平静——松懈——再发案”的波浪式规律。
有的单位安全形势好的时候,往往盲目乐观,自以为是,只见成绩不见问题,只见形势一片大好,不问潜在隐患,即使有了问题也引不起应有的重视和警觉。
思想一放松,工作就落空,“出了问题是必然,不出问题是偶然;不出问题是侥幸,出了问题是不幸”。
安全工作一旦出了问题,各级都会引起警惕,上上下下找原因、翻箱倒柜查隐患、人人事事析弱点、细而又细保稳定、聚精会神抓落实,从而形势好转,出现安全形势一派大好的局面。
古代关于安全观的成语大全及解释
古代关于安全观的成语大全及解释“防患于未然”语出《周易·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乐府诗集·君子行》:君子防未然。
患:灾祸;未然:没有这样,指尚未形成。
防止事故或祸害于尚未发生之前。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语出《礼记·中庸》: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预:预先,指事先作好计划或准备;立:成就;废:败坏。
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虑:考虑;忧:忧愁。
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
表示看事做事应该有远大的眼光,周密的考虑。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语出先秦·韩非《韩非子·喻老》:“千丈之堤,溃于蚁穴,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堤:堤坝;溃:崩溃;蚁穴:蚂蚁洞。
一个小小的蚂蚁洞,可以使千里长堤溃决。
比喻小事不慎将酿成大祸。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语出《吕氏春秋·尽数》:“流水不腐,户枢不蝼,动也。
”腐:臭;枢:门轴;蠹:蛀。
流动的水不会发臭,经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腐烂。
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易受侵蚀。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语出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三十七回:“宋江听罢,扯定两个公人说道:“却是苦也!正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指幸运事不会连续到来,祸事却会接踵而至。
成语是汉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这是一篇关于成语大全,欢迎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莺歌燕舞黄莺在歌唱,小燕子在飞舞。
形容春天鸟儿喧闹活跃的景象。
现常比喻革命和建设蓬勃兴旺的景象。
“居安思危”语出《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居:处于;思:想。
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
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
“长治久安”语出东汉·班固《汉书·贾谊传》: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成语故事话安全
成语既是汉语言的精华和浓缩,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它言简意赅,饱含哲理,让人回味无穷,启示多多。
近日读书,发现许多成语故事对于我们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很有启迪,现就几则成语故事谈谈自己的体会,与文友共享。
“杞人忧天”告诉我们,安全生产要有忧患意识。
杞人忧天故事出自《列子·天端》,说的是一个杞国人因担心天会塌下来,自己无处藏身而吃不下饭,睡不好觉。
为此,多年来杞人一直是人们嘲笑的对象,认为是庸人自扰。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全球气候环境的变化无常,使人们的观念逐步改变,对杞人忧天的忧患意识渐渐认同。
总书记胡锦涛多次号召国人要增强忧患意识。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仍然缺乏忧患意识。
比如说,安全生产,领导大会小会讲,上级左一文件右一文件发,各种大检查一个接一个,可有的人仍心存侥幸,认为事故离自己很远。
其实就如同“真理与谬误仅有半步之遥”一样,安全事故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所以我们必须象杞人学习,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须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未雨绸缪”告诉我们,安全生产重在事前防范。
“未雨绸缪”始见于《诗经·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意思是在天还没下雨的时候,就关锁修补好房屋的门窗。
这与我们常说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意思是一样的。
安不忘危,防重于治,有备才能无患。
我们要向扁鹊的大哥学习,善于观察,精于发现,名医治未病。
安全生产,功夫在平时。
只要我们按规程操作,按流程办事,夯实安全基础、形成机制,并提高执行力,安全生产一定会处在可控、在控、能控状态,也一定能防患于未然。
“曲突徙薪”一语源自《汉书·霍光传》,说的是有一人家,烟囱很直,边上又堆着很多柴,有人劝主人把烟囱改成弯曲的,并把烟囱旁边的柴火搬开,以免发生火灾。
可主人不听,不久果然发生了火灾。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想安全生产,一定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择善而从之。
“不管是什么人,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照你的办”。
因为一个人的认识毕竟有限,而且许多时候也不可能考虑的十分周密。
只要我们不断地倾听忠言,集中大家智慧,只要我们广纳铮言,坚持警钟长鸣,实现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并不难。
“积羽沉舟”“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两个故事分别出自《国策·魏策一》和《韩非子·喻志》,说的是羽毛虽轻,但多了也可以把船压沉;小小蝼蚁穴,可以使千里长堤毁于一旦。
它告诉我们安全生产千万不能忽视细节,轻视小事。
无巧不成书,有时候,忘戴一次安全帽,少拧一个小螺丝,都可以酿成大祸。
这方面的教训很深刻,所以我们在平时工作中,一定要养成“三老四严”的工作作风。
安全无小事。
凡事要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
要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同时坚持今日事今日毕,避免问题积累,浅水沟里翻船。
发现安全隐患或者出了安全事故怎么办?成语故事“亡羊补牢”和“前车可鉴”告诉我们,要吸取教训,千万不能“重蹈覆辙”。
羊丢了再去修补羊圈虽然有点损失,但不算迟,因为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有点不足或者出点小问题在所难免。
但是关键是处理问题的态度和方法。
一是对存在的安全问题要不掩饰不回避,要主动及时整改,找差补差,自查自纠,避免铸成大错,造成严重后果,变被动为主动。
二是从别人或者自己翻车的事故中,举一反三,吸取教训,以防重蹈覆辙。
总之,要在不断总结自己和他人的经验教训中,真正做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吃一堑长一智。
事事洞明皆学问。
谨以上面几条成语故事与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