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抗渗性能检测报告
混凝土抗渗性能试验报告模板
委托单位 工程名称 施工部位 代表数量
设计强度等级 理论配合比 工地拌和方法
报告编号 委托编号 记录编号 报告日期
(1) 技术条件 设计抗渗等级
理论配合比报告编 号
施工配合比
工地捣实方法
制件捣实方法
制件时坍落度(mm)
制件时扩展度(mm)
制件维勃稠度(s)
制件日期
材料名称 水泥
掺和料1 掺和料2 细骨料 粗骨料 外加剂1 外加剂2
水
试件编号
龄期 (d)
试件尺寸(mm)
养护方法
(2) 混凝土使用材料情况施工拌和用料量(kg/m3)
(3) 抗渗试验结果
试验起止日期
起始
终止
六个试件中三个渗水时的水压力H (MPa)
确定抗渗等级
检测评定依据:
试验结论:
试验
复核
批准
单位(章)
C50抗渗试验报告
C50混凝土抗渗试验报告1.测试程序测试方法按照GBJ82-85规范样品取样:1999年04月22日在市政制品厂开始抗渗测试:1999年05月27日AM:8:30分水压力停止,检查混凝土样品的情况:1999年05月31日2.渗透深度根据测试报告,渗透深度如下:3.抗渗系数的计算分布系数:β12=α×D m2/(4×t×ξ2)α-压缩系数,α=t3/7=(96×60×60)3/7=236.4Dm-平均渗透系数,Dm=2.65cmt-总共水压持续时间,t=96×60×60=345600秒ξ-水压值系数平均水压=(0.1Mpa+1.2Mpa)÷2=0.65Mpa=6.63Kg/cm2根据上表则:ξ=0.905+(1.163-0.905)×(6.63-5)÷5=0.989则:β12=236.4×2.652÷(4×345600×0.9892)=1.23×10-3cm2/sec抗渗系数与分布系数关系K=W*β12/E0W—单位水重:1.0×10-3Kg/cm3β12—分布系数:1.23×10-3cm2/secE0—弹性模数:E0=E/[3×(1-2×V)]V—平衡比:V=0.2E—初始正切模数根据日本土木工程师协会混凝土使用标准规范:最小模数为:3.3×105Kg/cm2.初始正切模数是加10%到最小模数,则:E=3.3×105×110%=3.6×105Kg/cm2 E0=3.6×105/[3×(1-2×0.2)]=2.0×105Kg/cm2则:抗渗系数KK=1.0×10-3×1.23×10-3÷2.0×105=6.15×10-12cm/sec故:K=6.15×10-12cm/sec<10-11cm/sec.。
430.混凝土抗渗性能试验报告
市政基础设施工程
混凝土抗渗性能试验报告
市政试-30
报告编号 试验类别
委托试验单位 工程名称
配合比报告编号 工程部位
设计强度等级 设计抗渗等级
送样日期 试验日期
龄期
试块解剖渗水高度:
cm cm
cm cm cm cm
测 试 结 果6个试件中有三个试件端面呈有渗水现象时的水压力为 MPa 结 论
备 注
1、试验规程及评定依据 。
2、见证人(监督员) 。
批准: 审核: 试验: 年 月 日
试验单位(盖章)
试验单位地址: 联系电话:
声明:未经本 书面批准,不得部分复制试验报告(完整复制除外)。
第 页 共 页。
混凝土抗渗试验记录和报告
砂子
石子
水
膨胀剂
泵送剂
每立方米
比例
抗渗等级
检测结论
备注
批准:审核:试验:试验单位(章)
表C09混凝土抗渗试验记录
试验编号
样品编号
抗渗等级
龄期(d)
样品描述
试验条件
试验依据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2-2009
主要仪器
设备及编号
自动加压式混凝土渗透仪BF-CX30
配合比(质量比)
水泥用量kg/m3
水泥
粉煤灰
矿粉
砂子
石子
水
膨胀剂
泵送剂
试验时间
水压
(MPa)
试验依据
GB/T50082-2009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试验方法
主要仪器
设备及编号
自动加压式混凝土渗透仪BF-CX30
制作日期
龄期(d)
代表数量(m3)
试验日期
混凝土标记
抗渗等级
试验条件
水泥
品种/标号
砂子
产地/种类
石子
产地/种类
粉煤灰
产地/级别
外加剂
种类/掺量
各种材料用量(kg)
项目
水泥
粉煤灰
试验情况
年
月
日
时
1
2
3
4
5
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检测停止时的水压
(MPa)
检测停止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混凝土抗水渗透性能检测报告
鲁JC/JL-01.0403共页第页
委托单位
报告编号
工程名称
工程部位
样品名称
样品数量
规格型号
强度等级
样品状态
抗渗等级
生产厂家
成型日期
代表批量
养护条件
龄期
委托日期
检测类别
委托人
试验室地址
取样人
检测依据
GB/T50082-2009
联系电话
检测设备
检测日期
检测方法
环境条件
检测内容
检测编号
检测结果
1
2
3
单项评定
4
5
6
最大水压力(MPa)
试件端面渗水情况
检测结论
合格(盖章)
签发日期:2016年4月11日
检测说明
检测结果仅对送检样品负检测技术责任
批准:校核:主检:
混凝土抗水渗透性能检测原始记录
鲁JC/JL-01.0403共页第页
样品名称
样品编号
样品状态
强度等级
规格型号
抗渗等级
检测日期
环境条件
温度:℃,
相对湿度:%
设备名称
砼抗渗仪
设备编号
RZ042
设备状态
检测依据
GB/T50082-2009
检测内容
项目
试件
编号
加压起始时间
加压终止时间
最大水压力H(MPa)
试件端面
渗水情况
1
日时分
日时分
2
日时分
日时分
3
日时分
日时分
4
日时分日时分5Fra bibliotek日时分
混凝土抗渗性能报告
混凝土抗渗性能报告1.引言2.实验方法本次实验选用标准混凝土试样,进行三组测试,分别为抗渗性能测试、持久性能测试和饱和渗透测试。
其中,抗渗性能测试采用水柱法,持久性能测试采用负压渗透法,饱和渗透测试采用自由渗透法。
3.实验结果3.1抗渗性能测试结果经抗渗性能测试,混凝土试样在10小时内抗压力均超过标准要求,但在72小时后,开始出现细微渗漏。
抗压性能较好,但抗渗性能有待提高。
3.2持久性能测试结果持久性能测试结果显示,混凝土试样吸水性较高,试样表面出现轻微渗水。
极端情况下,长期积水可能导致漏水。
持久性能需要进一步改进。
3.3饱和渗透测试结果饱和渗透测试结果表明,试样在一定时间内能够达到饱和状态,但存在饱和后渗漏的现象。
混凝土存在孔隙与微裂缝,使得水经由这些通道逸出,导致饱和后渗漏。
4.讨论与分析4.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到抗渗性能,提高水泥的粉磨度,减少含水量,添加外加剂等。
通过优化配合比设计,可改善混凝土的抗渗性能。
4.2混凝土成分控制在混凝土的配制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水灰比,避免过量使用水泥。
同时,要确保掺入的骨料质量良好,并加强对骨料表面涂覆处理,减少孔隙率和微裂缝。
4.3接缝和连接处处理混凝土构件的接缝和连接处是渗水的主要路径之一、应采用合适的密封材料对接缝进行处理,确保接缝部位的抗渗性能。
5.结论经测试和分析,混凝土试样的抗渗性能有待提高,主要原因是水泥浆体中的孔隙和微裂缝。
建议通过优化配合比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成分、加强接缝和连接处的处理等措施来改进混凝土的抗渗性能。
这不仅可以提高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还能够降低维护和修复成本。
附.备注本报告所述仅为实验结果分析和改进建议,并不代表最终结论。
具体改进措施建议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实际操作。
C20W6F150配合比抗渗检测
混凝土抗渗性能检验报告
报告编号:GS221-10-S3 施工单位 工程名称 使用部位 抗渗等级 成型方法 养护方法 取样人 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 程总干渠叶县段工程施工3标项目部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陶岔渠首~沙河南 (中线建管局代建项目)叶县段工程施工3标 渠道衬砌、水工建筑物混凝土等 W6 机械振捣 标准养护 / 样品编号 取样地点 成型日期 检验日期 报告日期 检验依据 见证人 20120501 拌合间 2012.05.01 2012.06.04 2012.06.07 SL352-2006 /
备
注
配合比检测、设计强度等级C20W6F150 (W/C=0.41) 校核:
检验单位
(盖章)
检验:
审批: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6个试件均未出现渗水现象 6个试件均未出现渗水现象 6个试件均未出现渗水现象 6个试件均未出现渗水现象 6个试件均未出现渗水现象 6个试件均未出现渗水现象 6个试件均未出现渗水现象 6个试件均未出现渗水现象
结 论
所检混凝土抗渗等级大于W6,符合设计要求。
序号
加压时间
试验水压(Mpa)
试件渗水情况
1 207:30~06月04日15:30 06月04日15:30~06月04日23:30 06月04日23:30~06月05日07:30 06月05日07:30~06月05日15:30 06月05日15:30~06月05日23:30 06月05日23:30~06月06日07:30 06月06日07:30~06月06日15:30 06月06日15:30~06月06日23:30
混凝土抗渗试验报告07
国道214线香格里拉至德钦二级公路工程
混凝土抗渗试验报告
第 合同段 混凝土试表07试验单位监理单位
工程名称取样地点
砼配合比养护方法
设计强度报告日期
试件编号123456
抗渗标号加压时间
观察时间
观察情况
B2加压时间
观察时间
观察情况
B4加压时间
观察时间
观察情况
B6加压时间
观察时间
观察情况
B8加压时间
观察时间
观察情况
B10加压时间
观察时间
观察情况
B12加压时间
观察时间
观察情况
B加压时间
观察时间
观察情况
渗透高度(cm)
试验: 记录: 复核: 审核: 监理工程师:。
混凝土抗渗性能检验报告
混凝土抗渗性能检验报告
实验方法
本次实验采用GB/T 50082-2009《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的方法进行。
试件采用100mm×100mm×100mm正方体混凝土试件,混凝土配合比为水灰比0.4,水泥砂1:2:4,粗细骨料比为3:2。
试验前,将试件表面清洗干净,并在试件表面涂上一层石蜡涂层,以防止稀释液渗入混凝土内部。
然后在试件的底部和边缘涂上丙烯酸树脂,使其封闭。
接着在试件顶部加压3.5Mpa,使混凝土内部产生高压力,以模拟混凝土在实际使用中承受的压力。
将15%的氯化钠水溶液倒入密封的试件顶部,让其渗透到混凝土内部,然后通过试件底部收集渗出的氯离子溶液。
当氯离子溶液收集到一定量时,测量氯离子的浓度。
实验结果
本次实验的渗透试验数据如下表:
试件编号渗透时间(min)收集的氯离子溶液体积(ml)氯离子浓度(mg/L)
1 75 24.5 613
2 65 22.0 550
3 80 25.8 645
4 70 23.
5 588
5 85 26.5 663
平均值75 24.5 613
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可以得出下列结论:
1.试件的抗渗性能符合GB/T 50082-2009标准要求。
2.通过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压力,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能。
3.氯离子渗透试验可以有效地检测混凝土的抗渗性能。
参考文献
[1]GB/T 50082-2009《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2]王宏伟.混凝土抗渗性能研究[J].建筑材料与装修,2010(4):28-30。
混凝土抗渗检测报告
****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2008160262R 混凝土抗渗检测报告
鲁建检字第03007号共1页第1页委托单位山东*****有限公司报告编号2011-014-0361
工程名称*******区1#住宅楼检测编号20110361
工程部位负一层剪力墙养护方法标准养护
强度等级C32 抗渗等级P6 送样日期2011年06月22日
检测环境温度:18℃制作日期2011年06月07日
检测依据GB/T50082-2009 检测日期2011年11月08日
检验地点检测室试验压力0.7MPa
试验室地址***市**路55号
检测内容
试件序号 1 2 3 4 5 6 平均渗
透高度
(mm)
92 76 71 88 108 121
是否透水未渗水未渗水未渗水未渗水未渗水未渗水结论依据GB/T50082-2009标准,所检测项目抗渗性能达到P6级。
检测说明本试验仅对来样负技术责任
见证单位:****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见证人:***
试件来源:有见证送检委托人:***
样品状态:完好
签发日期:***年***月**日
批准:校核:主检:
检测单位:(盖章)。
混凝土抗渗性试验报告
混凝土抗渗性试验报告一、试验目的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其抗渗性能是保证建筑结构耐久性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次试验的目的是通过测试混凝土材料的抗渗性能,评估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渗透性能。
二、试验原理本试验采用的是静水压试验方法,使用试验设备将混凝土试体与水压完全隔绝,加载压力使水渗透混凝土试体,测量水渗透流量,以此评估混凝土的抗渗能力。
三、试验步骤1. 准备试样:按照标准规定制备代表性的混凝土试样,尺寸为100mm×100mm×100mm。
2.准备试验设备:在水槽中设置水压装置,将试样放入装置中,确保试样被严格封闭。
3.开始试验:打开水压装置,逐渐增加水压力,使水渗透试样,记录水渗透流量。
4.增加试验压力:根据试验标准规定,逐渐增加试验压力,测量不同压力下的水渗透流量。
5.结束试验:当水渗透流量达到稳定值后,记录试验结束。
四、试验结果与分析本次试验在不同压力下测得的混凝土水渗透流量如下表所示:压力(Mpa),水渗透流量(ml/min)------,--------0.05,100.1,80.15,50.2,30.25,20.3,1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随着试验压力的增加,混凝土的抗渗能力也在提高。
当压力增加到0.2 Mpa时,混凝土的水渗透流量迅速下降,说明混凝土材料的抗渗能力较强。
五、结论根据本次试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在不同压力下,混凝土的抗渗能力表现出逐渐增强的趋势。
2.当压力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混凝土的水渗透流量显著下降,说明混凝土的抗渗能力强。
六、试验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案1.本次试验结果只是在实验室条件下得出的,与实际工程环境有一定的差距。
可以在实际工程中进行现场试验,以获得更真实的抗渗性能数据。
2.本次试验只对混凝土的抗渗性能进行了初步评估,可以进一步研究混凝土的抗渗机理,以便更好地改进混凝土材料的抗渗性能。
[2]《混凝土防渗性能试验方法》,建筑科学研究院。
混凝土抗渗性能试验报告
混凝土抗渗性能试验报告一、引言混凝土结构在工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混凝土的抗渗性能是保证混凝土结构使用寿命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次试验旨在研究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及其影响因素,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二、试验目的1.通过试验评价混凝土的抗渗性能;2.研究混凝土水泥用量、粗骨料用量对抗渗性能的影响。
三、试验方法1.试件制备:按照标准规定,制备不同配比的混凝土试件;2.抗渗性试验:采用水压试验法,测定不同试件的抗渗性能指标;3.数据处理: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四、试验结果与分析1.不同试件的抗渗性能指标见附表1;2.分析试验结果,发现混凝土的抗渗性能与水泥用量、粗骨料用量密切相关;3.试验结果表明,水泥用量增加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能,而粗骨料用量增加则会降低混凝土的抗渗能力。
五、讨论与结论1.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对工程的使用寿命有着重要影响;2.通过试验发现,水泥用量和粗骨料用量是影响混凝土抗渗性能的重要因素;3.试验结果表明,适量增加水泥用量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渗能力;4.然而,过高的粗骨料用量会导致混凝土的孔隙度增加,从而降低抗渗性能;5.因此,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确定水泥和粗骨料用量,以确保混凝土结构的抗渗性能。
六、试验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1.试验样品数量较少,不足以完全代表混凝土的抗渗性能;2.试验条件控制不严格,可能会对试验结果产生一定影响;3.后续试验可以增加试样数量,提高试验条件的精确度。
1.《混凝土抗渗性能测试方法》,中国建筑标准出版社,2024年。
附表1混凝土抗渗性能试验结果试件编号水泥用量(kg)粗骨料用量(kg)抗渗性能指标(mm/min)14008000.524507501.235007002.045506503.556006005.0以上为混凝土抗渗性能试验报告。
混凝土抗渗试验报告(最新版)
试验编号:
2007-0058
委托编号:
2007-01245
编号:1工程名称及来自位XX工程 基础底板试件编号
3
委托单位
XXX项目部
委托试验人
XXX
抗渗等级
P8
配合比编号 2007-0022
强度等级
C30
养护条件
标准养护
收样日期
年月日
成型日期
年月日
龄期
32天
试验日期
年月日
试验情况
由0.1MPa顺序加压至0.9MPa,保持8h,试件表面无渗水。 试验结果:抗渗等级>P8.
结论:
根据《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GBJ82)标准,符合P8设计要求。
批准
XXX
审核
XXX
试验
试验单位
XX中心试验室(单位章)
报告日期
XXX年X月X日
本表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城建档案馆各保存一份。
XXX
混凝土抗渗检验报告
混凝土抗渗检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测试混凝土的抗渗性能,通过对混凝土试样的抗渗性能进行测定,评估混凝土结构的密实性、耐久性以及抵抗渗水能力。
二、实验原理三、实验装置和试验方法1.实验装置:试验需要的装置主要有压力容器、压力传感器、水泵和计时器等。
2.试验方法a. 准备试样:根据设计要求,制备标准试样,尺寸为100mm×100mm×100mm,试样应具有均匀的颜色和密实度。
b.实施试验:将试样放入压力容器中,用压力容器加压并进行浸水,保持一定时间。
通过记录压力传感器的变化,计算出试样的抗渗性能参数。
c.记录数据:根据试验的结果和数据,编制实验报告。
四、实验结果和分析本次实验共测试了10个混凝土试样的抗渗性能。
试验结果如下:序号,试样编号,初始压力(MPa),入水时间(min),终止压力(MPa)-----,----------,----------------,----------------,----------------1,S1,0.2,5,0.052,S2,0.5,8,0.153,S3,0.7,10,0.254,S4,0.3,6,0.15,S5,0.4,7,0.126,S6,0.6,9,0.27,S7,0.2,4,0.088,S8,0.3,6,0.099,S9,0.5,7,0.1610,S10,0.7,10,0.28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混凝土试样的抗渗性能与施工工艺、混凝土的配合比等因素密切相关。
试样S1和S7进水时间较短,终止压力也较低,说明这两个试样的抗渗性能较差。
2.试样S10的抗渗性能最好,进水时间最长,终止压力最高,这可能与该试样的混凝土配合比以及使用了更好的掺合料有关。
3.试样S4、S5和S9的抗渗性能处于中等水平。
五、结论与建议1.混凝土结构的抗渗性能对于建筑物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至关重要,在设计和施工中应注重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和施工工艺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