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的概念及分类(正式版)
爆破基础知识1
1 爆炸和炸药的基本知识1.基本概念1. 1 爆炸及其分类何谓爆炸:爆炸是某一物质系统瞬间释放出巨大能量的物理和化学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产生大量的高压、高温气体,伴随有冲击波、热、光‘声、电磁等效应。
爆炸分类:(1)物理爆炸:系统物质形态发生变化而物质组成和性质不发生变化的爆炸现象,如锅炉爆炸等(2)化学爆炸:系统物质形态、物质组成和性质都发生变化的爆炸现象,如炸药爆炸,这是本章的重点。
(3)核爆炸:原子弹、氢弹,都是利用化学元素U235的裂变和氘、氚、锂等聚变发生的爆炸现象1.2 产生化学爆炸的条件:(1)变化过程必须是放热反应,这是发生爆炸的首要条件,但不是说放热反应就能发生爆炸。
ZnC2O4=Zn+2CO2—205.4kj (吸热反应,不能发生爆炸)CuC2O4=Cu+2CO2+23.86kj (小量的热,不足以发生爆炸) AgC2O4=2Ag+2CO2+55.2kj (放出大量的热,有产生爆炸的条件)(2)变化过程必须是高速的,也就是要求释放能量快,即单位时间内传播的能量大,这是发生爆炸的重要条件。
如煤的放热反应,每kg释放能量为8960kj,而TNT炸药的爆炸反应,每kg释放能量4187k,而1kg煤的放热反应时间需要半小时,TNT炸药的爆炸反应只需要10-6秒。
因此,虽然发热量煤是TNT的两倍,但单位时间内放出的能量TNT却是煤的几千万倍.(3)变化过程必须释放出大量的气体,这是发生爆炸的必要条件。
如铝热剂反应:2Al+Fe2O3=AlO3+2Fe+8290kj这是高放热反应,但没有气体发生,也不是爆炸反应。
以上三个是主要条件,缺一不可,否则就不能发生爆炸反应。
1.3 炸药及其分类1.3.1按炸药组成分类:(1)单质炸药:由C、H、O、N四大元素组成的单一结构的化学物质。
如TNT、黑索金等(2)混合炸药:由二种以上成分结构组成的机械混合物。
如硝铵炸药、铵油炸药等。
1.3.2 按用途分类:(1)起爆药:敏感度很高的炸药,如雷汞、迭氮化铅等。
什么是爆炸?
什么是爆炸?爆炸是一种快速释放能量的过程,其释放的能量往往是化学能、核能或动能。
爆炸可以是自然界中形成的,也可以是人为制造的,但无论如何,爆炸都是一种破坏性极强的力量。
那么,我们该如何更好地了解爆炸呢?一、爆炸的分类1. 化学爆炸:在化学反应中,由于化学键的破裂和新键的形成,产生大量的能量释放。
2. 核爆炸:在重核的裂变或轻核的聚变中,大量的核能释放,从而引发巨大的爆炸。
3. 动力爆炸:在高速运动的物体或者高压气体中,由于内部能量释放而产生的爆炸。
二、化学爆炸原理爆炸最常见的形式是化学爆炸,其原理主要是由于反应中的化学键破裂和新键形成所释放的能量极大,从而使物质在极短时间内发生爆炸反应。
根据不同的化学反应类型,化学爆炸又可以分为燃烧爆炸、氧化爆炸和混合气体爆炸。
1. 燃烧爆炸:是指物质在外界热源的作用下发生燃烧反应,进而产生火焰、烟雾等现象。
2. 氧化爆炸:是指含有氧化剂的物质与易燃物质接触产生爆炸反应,通常会出现火花、油雾爆炸等现象。
3. 混合气体爆炸:是指不同气体混合在一起后,形成一种可燃或可爆的混合物质,一旦点燃就会引发爆炸反应。
例如,天然气泄漏后遇到火源就会产生混合气体爆炸。
三、核爆炸的危害核爆炸释放出的能量很大,能够摧毁城市和摧毁生态系统。
大量的辐射和高能粒子会导致电子离子化和氧化应激,引发生物、人类和生态系统的破坏和死亡。
因此,为了保护人类和地球的安全,人们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防范核武器的威胁。
四、如何应对爆炸1. 防范:人们应当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危机意识,增强防范能力,对可燃易爆物品进行严格管理,并加强机构安全设施的建设。
2. 应急处理:一旦发生爆炸事故,人们需要尽快启动应急预案,组建应急救援队伍,开展抢救、清理等工作,制定适当的处置方案。
3. 改善环境:人们需要改善环境,减少污染,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从而降低爆炸事故的发生几率。
综上所述,爆炸是一种破坏性极强的力量,需要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爆炸的知识
爆炸的知识一、爆炸的分类物理爆炸:物质因状态或压力发生突变而形成的爆炸(如锅炉房的爆炸)。
爆炸前后物质的化学成分均不改变。
化学爆炸: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产生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而形成的爆炸现象。
化学爆炸前后,物质的化学成分和性质均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化学爆炸分为炸药爆炸、可燃气体爆炸、可燃粉尘爆炸。
可燃粉尘爆炸需具备三个条件:粉尘本身具有爆炸性、粉尘必须悬浮在空气中并与空气混合到爆炸度、有足以引起粉尘爆炸的火源。
可燃粉尘爆炸的特点:连续性爆炸、所需的最小点火能量较高、与可燃气体爆炸相比,粉尘爆炸压力上升较缓慢,较高压力持续时间长,释放的能量大,破坏力强。
影响粉尘爆炸的因素:(1)粉尘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
其中,粉尘颗粒的尺寸也是粉尘爆炸的重要影响因素,颗粒越细小,爆炸危险性越大。
(2)粉尘浓度。
在一定粒径条件下,粉尘浓度越高,其着火温度越低。
(3)环境条件。
水分含量越高,作用越强。
环境的温度和压力升高时,粉尘爆炸的危害性也相应增加。
(4)可燃气体和惰性气体的含量。
可燃气体量增加,最小点火能和爆炸下限降低,爆炸压力和升压速度提高;惰性气体的加入削弱可燃粉尘爆炸性能。
(5)其他。
引火源强度或点火方式,以及容器的大小、结构等因素,均会对粉尘爆炸产生一定影响。
核爆炸:由于原子核裂变或聚变反应,释放出核能所形成的爆炸。
二、爆炸极限(1)气体和液体的爆炸极限通常用体积百分比表示不同物质、同种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爆炸极限都不同,一般在氧气中的爆炸极限比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范围宽。
影响因素火源能量:引燃混气的火源能量越大,爆炸极限范围越宽,爆炸危险性越大初始压力:混气初始压力增加,爆炸范围增大,爆炸危险性增加。
特例:干燥的一氧化碳+空气的混体,压力上升爆炸极限范围缩小。
初温:混气初温越高,混气的爆炸极限范围越宽,爆炸危险性越大惰性气体:可燃混气中加入惰性气体,会使爆炸极限范围变窄,一般上限降低,下限变化比较复杂。
关于爆炸的科普
关于爆炸的科普
爆炸是指物质内部能量的猛烈释放,通常伴随着明亮的光芒、巨大的声响和强烈的破坏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不同类型的爆炸事件,如煤气爆炸、火药爆炸、化学品爆炸等。
以下是一些关于爆炸的科普知识:
1.爆炸的基本原理:爆炸是由于物质内部储存的能量突然释放导
致的。
当物质受到外界刺激(如高温、撞击、电火花等)时,内部储存的能量就会猛烈地释放出来,形成爆炸。
2.爆炸的分类:爆炸可以分为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两类。
物理爆
炸主要是指由于压力或温度等变化引起的物质分子运动加剧而引发的爆炸,如氢弹爆炸。
化学爆炸则是指由于化学反应过程中释放出的大量能量引起的爆炸,如炸药爆炸。
3.爆炸的危害:爆炸有极大的破坏力和危害性。
爆炸会释放出大
量的热能和压力波,瞬间产生高温、高压、高速的冲击波,造成周围物体的毁坏和人员伤亡。
此外,爆炸还会产生有毒气体和火灾等次生危害。
4.预防爆炸:为了预防爆炸事件的发生,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如加强安全管理、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正确使用和储存易燃易爆物品、定期检查设备和管道等。
总之,爆炸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现象,我们应该加强对它的认识和了解,提高预防和应对的能力,以保障我们自身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爆炸的基本分类
爆炸的基本分类爆炸是一种瞬时释放大量能量和动量的过程,通常会导致周围的物质受到破坏或产生其他影响。
根据不同的分类方式,爆炸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以下是爆炸的基本分类:1.根据物质状态分类:爆炸可以按照物质状态分为气体爆炸、液体爆炸和固体爆炸。
•气体爆炸:指气体混合物在适当比例和能量条件下,形成爆炸中心,产生高能量,形成大范围的冲击波和火灾。
例如瓦斯爆炸、煤气爆炸等。
•液体爆炸:指液体在某种能量激发下,产生高压、高温,导致液体瞬间汽化,形成爆炸。
例如液氨、液化石油气等。
•固体爆炸:指固体物质在某种能量激发下,产生高压、高温,导致固体瞬间分解或燃烧,形成爆炸。
例如火药、炸药等。
1.根据能量来源分类:爆炸可以按照能量来源分为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核爆炸。
•物理爆炸:指由于物理原因引起的爆炸,例如蒸汽锅炉爆炸、轮胎爆炸等。
•化学爆炸:指由于化学反应引起的爆炸,例如炸药、火药等。
•核爆炸:指利用核反应释放的能量引起的爆炸,例如原子弹、氢弹等。
1.根据爆炸规模分类:爆炸可以按照规模分为宏观爆炸、微观爆炸和宇宙爆炸。
•宏观爆炸:指能够被人类感知的爆炸,例如炸药、核弹等。
•微观爆炸:指在微观尺度上发生的爆炸,例如高能物理实验中的粒子加速器中的碰撞事件。
•宇宙爆炸:指宇宙起源的大爆炸理论所描述的宇宙诞生之初的爆炸。
1.根据破坏程度分类:爆炸可以按照破坏程度分为轻微爆炸、一般爆炸和严重爆炸。
•轻微爆炸:指没有造成太大破坏和影响的爆炸。
•一般爆炸:指造成一定范围破坏和影响的爆炸。
•严重爆炸:指造成大范围破坏和严重影响的爆炸,甚至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
1.其他分类方式:此外,根据不同的需求和领域,还可以将爆炸分为其他多种类型,例如根据爆速分为低速、中速和高速爆炸;根据爆后产物分为分解爆、燃烧爆和复合爆等。
总之,爆炸的分类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领域进行分类。
不同类型的爆炸在产生原因、发生过程、破坏程度和影响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对于不同类型爆炸的研究和防范措施也有所不同。
爆炸的安全知识
四、民用爆破器材,烟花爆竹生产安全
粉状乳化炸药生产原料或成品在贮存和运输中存在以下 危险因素: 1)硝酸铵贮存过程中会发生自然分解,放出热量。当 环境具备一定的条件时,热量聚集当温度达到爆发点时引起 硝铵燃烧或爆炸。 2)油相材料都是易燃危险品,贮存时遇到高温、氧化 剂等,易发生燃烧而引起燃烧事故。 3)包装后的乳化炸药仍具有较高的温度,炸药中的氧 化剂和可燃剂会缓慢反应,当热量得不到及时散发时易发生 燃烧而引起爆炸。 4)运输可能发生的翻车、撞车、坠落、碰撞及摩擦等 险情,可能导致的后果是引起危险品的燃烧或者爆炸
(86.烟草防爆)
可燃性气体、蒸气或粉尘在爆炸极限范 围内,遇到热源(明火或温度),火焰瞬 间传播于整个混合气体(或混合粉尘)空 间化学反应速度极快,同时释放大量的热, 生成很多气体,气体受热膨胀.形成很高 的温度和很大的压力,具有很强的破坏力。
爆炸极限条件
配比浓度 g/% O 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 C O 粉尘层最低着火温度 C 粉尘云最小点火能量 mj 粉尘云爆炸下限浓度 g/m3 粉尘云最大爆炸压力 MPa 最大压力上升速率 MPa/s
民用爆破器材是广泛用于矿山爆破、开山辟路、 水利工程、地质探矿和爆炸加工等许多工业领域的 重要消耗材料。但是由于这类器材本身存在着燃烧 爆炸特性,在生产、储运、经营、使用过程中具有 火灾爆炸危险性,因而以防火防爆为主要内容的安 全生产工作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四、民用爆破器材,烟花爆竹生产安全基础知识
1.气相爆炸; 2.液相爆炸;
3.固相爆炸。
(58.施焊)
二、爆炸极限
(一)爆炸极限的基本理论
爆炸极限是表征可燃气体和可燃粉尘危险性的主要示性数。
可燃性气体、
蒸气 与 空气(或氧)
爆炸定义初中化学
爆炸定义初中化学爆炸的定义爆炸是一种剧烈的物理或化学变化过程,通常伴随着能量的释放、高速运动和产生明亮的光和声音。
爆炸可以由化学反应、物理过程或核反应引起。
爆炸的分类根据爆炸的产生方式,爆炸可以分为三类:1.化学爆炸:化学爆炸是由于化学反应过程中快速放出大量的能量而引起的爆炸。
化学爆炸常常涉及可燃物质和氧气的反应,例如火药和炸药等。
2.物理爆炸:物理爆炸是由于物质的相变或物质结构的破坏而引起的爆炸。
例如,液态物质迅速蒸发形成气体,产生巨大的压力使容器破裂,从而引起爆炸。
3.核爆炸:核爆炸是由于核反应引起的巨大能量释放而引起的爆炸。
核爆炸涉及到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通常用于核武器或核能发电。
爆炸的基本原理爆炸的本质是快速的能量释放和物质的迅速扩散。
当爆炸发生时,能量在极短的时间内释放出来,导致周围物质产生剧烈的运动和扩散。
这些运动和扩散导致爆炸现象,如光和声的产生。
爆炸通常需要三个基本元素:可燃物质、氧气和火源。
可燃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而氧气通常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
火源可以是火花、高温、摩擦等。
当可燃物质与氧气以适当的比例混合,并且具备足够的能量源,爆炸就有可能发生。
爆炸的实例火药爆炸火药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爆炸物,由硝酸钾、木炭和硫磺混合而成。
当火药受到火源点燃时,其中的硝酸钾迅速分解,释放出大量的气体和热能。
这些气体的扩散和燃烧导致了明亮的火焰和巨大的声响,形成了爆炸现象。
液体汽油爆炸汽油是一种常见的可燃液体,当其与空气中的氧气以适当的比例混合,并且受到火源点燃时,就会发生爆炸。
汽油的分子结构断裂,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能,导致火焰和声音的产生。
核武器爆炸核武器爆炸是一种特殊的爆炸现象,涉及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
核武器中的核材料受到引爆装置的作用,核反应迅速发生,产生极大的能量释放。
核爆炸不仅产生明亮的光和巨大的声音,还会释放放射性物质,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爆炸的危害和应对措施爆炸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和危险性。
事故应急常识
爆炸有关知识及预防1.爆炸的定义和分类1、爆炸的定义及特征.物质从一种状态通过物理的或化学的变化突然变成另一种状态,并放出巨大的能量而做机械功的过程。
爆炸点周围介质有急剧的压力突变。
2、爆炸的分类1)按照产生的原因和性质分类:①物理爆炸②化学爆炸③核爆炸2)按燃烧爆炸时的压力情况分类:①定压燃烧②爆炸转爆轰型的爆炸3、爆炸环境的分类:1)气体、蒸气爆炸危险环境根据爆炸性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气体、蒸气爆炸危险环境可以分为:0区、1区、2区和非爆炸区四级。
2)粉尘、纤维爆炸危险场所根据爆炸性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同样可分为10区、11区和人非爆炸危险场所三级4、民用爆破器材可分为:工业炸药、起爆器材、传爆器材和专用民爆器材四类。
5、民用爆破器材的主要危险性:①敏感易爆性②遇热易爆性③机械作用危险性④静电危险性⑤爆炸破坏性⑥毒害性6、爆炸三要素:①反应过程的放热性②反应过程的高速度③反应生成物含有大量的气态物质7、影响炸药爆炸危险性的主要因素:①炸药的性质②装药的临界尺寸③炸药层的厚度和密度④杂质及其含量⑤周围介质的气体压力⑥壳体密度⑦环境温度⑧环境湿度2.民用爆破器材、烟花爆竹的主要危险因素1.原材料的危险性制药所用的原材料和辅助材料,如硝酸胺、复合蜡(含乳化剂)等都有易燃易爆危险性。
2.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性粉状乳化炸药的生产工艺简单概括为:油相制备、水相制备、乳化(冷却敏化)、喷雾制粉、装药包装。
制造过程中可能形成爆炸性粉尘,遇高温、撞击摩擦、电气和静电火花、雷击可能发生燃烧爆炸。
生产过程中需要采较高温度和压力的蒸汽,乳化设备中有转动摩擦的部件,喷雾制粉过程中需要使用特种运输泵和功率较大的风机等。
3.运输与贮存方面的危险性成品粉状乳化炸药具有较高的爆轰和殉爆特性。
硝酸胺贮存过程中发生自燃分解并放出热量。
当环境具备一定的条件且温度达到爆发点时引起硝酸胺燃烧或爆炸。
油状材料都是易燃危险品,贮存时遇到高温、氧化剂等,易发生燃烧而引起燃烧事故。
爆炸的概念及分类
编号:SM-ZD-81886 爆炸的概念及分类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爆炸的概念及分类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
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爆炸是物质从一种状态迅速转变成另一状态,并在瞬间放出大量能量,同时产生声响的现象。
火灾过程有时会发生爆炸,从而对火势的发展及人员安全产生重大影响,爆炸发生后往往又易引发大面积火灾。
一、爆炸的定义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反应产生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的现象,称为爆炸。
爆炸是由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引起的。
在发生爆炸时,势能(化学能或机械能)突然转变为动能,有高压气体生成或者释放出高压气体,这些高压气体随之做机械功,如移动、改变或抛射周围的物体。
一旦发生爆炸,将会对邻近的物体产生极大的破坏作用,这是由于构成爆炸体系的高压气体作用到周围物体上,使物体受力不平衡,从而遭到破坏。
二、爆炸的分类爆炸有着不同的分类,按物质产生爆炸的原因和性质不同,通常将爆炸分为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核爆炸三种。
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最为常见。
(一)物理爆炸物质因状态或压力发生突变而形成的爆炸叫物理爆炸。
物理爆炸的特点是前后物质的化学成分均不改变。
如蒸汽锅炉因水快速汽化,容器压力急剧增加,压力超过设备所能承受的强度而发生的爆炸;压缩气体或液化气钢瓶、油桶受热爆炸等。
爆炸的概念及分类
爆炸的概念及分类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爆炸的概念及分类爆炸是物质从一种状态迅速转变成另一状态,并在瞬间放出大量能量,同时产生声响的现象。
火灾过程有时会发生爆炸,从而对火势的发展及人员安全产生重大影响,爆炸发生后往往又易引发大面积火灾。
一、爆炸的定义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反应产生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的现象,称为爆炸。
爆炸是由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引起的。
在发生爆炸时,势能(化学能或机械能)突然转变为动能,有高压气体生成或者释放出高压气体,这些高压气体随之做机械功,如移动、改变或抛射周围的物体。
一旦发生爆炸,将会对邻近的物体产生极大的破坏作用,这是由于构成爆炸体系的高压气体作用到周围物体上,使物体受力不平衡,从而遭到破坏。
二、爆炸的分类爆炸有着不同的分类,按物质产生爆炸的原因和性质不同,通常将爆炸分为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核爆炸三种。
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最为常见。
(一)物理爆炸物质因状态或压力发生突变而形成的爆炸叫物理爆炸。
物理爆炸的特点是前后物质的化学成分均不改变。
如蒸汽锅炉因水快速汽化,容器压力急剧增加,压力超过设备所能承受的强度而发生的爆炸;压缩气体或液化气钢瓶、油桶受热爆炸等。
物理爆炸本身虽没有进行燃烧反应,但它产生的冲击力可直接或间接地造成火灾。
(二)化学爆炸化学爆炸是指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产生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而形成的爆炸现象。
化学爆炸前后,物质的化学成分和性质均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这种爆炸速度快,爆炸时产生大量热能和很大的气体压力,并发出巨大的声响。
化学爆炸能直接造成火灾,具有很大的火灾危险性。
各种炸药的爆炸和气体、液体蒸气及粉尘与空气混合后形成的爆炸都属于化学爆炸,特别是后一种爆炸几乎存在于工业、交通、生活等各个领域,危害性很大,应特别注意。
1.炸药爆炸炸药是为了完成可控制爆炸而特别设计制造的物质,其分子中含有不稳定的基团,绝大多数炸药本身含有氧,不需要外界提供氧就能爆炸,但炸药爆炸需要外界点火源引起。
安全工程师《生产技术》重点:爆炸基本概念
安全工程师《生产技术》重点:爆炸基本概念一、爆炸的概念(一)、爆炸的机理及其分类在自然界中存在各种爆炸现象。
广义地讲,爆炸是物质系统的一种极为迅速的物理的或化学的能量释放或转化过程,是系统蕴藏的或瞬间形成的大量能量在有限的体积和极短的时间内,骤然释放或转化的现象。
在这种释放和转化的过程中,系统的能量将转化为机械功以及光和热的辐射等。
爆炸可以由不同的原因引起,但不管是何种原因引起的爆炸,归根结底必须有一定的能源。
按照能量的来源,爆炸可以分为三类,即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核爆炸。
(1)、物理爆炸。
物理爆炸是由系统释放物理能引起的爆炸。
例如,高压蒸汽锅炉当过热蒸汽压力超过锅炉能承受的程度时,锅炉破裂,高压蒸汽骤然释放出来,形成爆炸;陨石落地、高速弹丸对目标的撞击等物体高速碰撞时,物体高速运动产生的功能,在碰撞点的局部区域内迅速转化为热能,使受碰撞部位的压力和温度急剧升高,并在碰撞部位材料发生急剧变形,伴随巨大响声,形成爆炸现象;自然界中的雷电也属于物理爆炸,它是由带有不同电荷的云块间发生强烈的放电现象,使能量在10-6~10-7s内释放出来,放电区达到极大的能量密度和高温,导致放电区空气压力急剧升高并迅速膨胀,对周围空气产生强烈扰动,从而形成闪电雷鸣般的爆炸现象;高压电流通过细金属丝时,温度可达到2×104℃,使金属丝瞬间化为气态而引起爆炸现象;此外,地震和火山爆发等现象也能属于物理爆炸。
总之,物理爆炸是机械能或电能的释放和转化过程,参与爆炸的物质只是发生物理状态或压力的变化,其性质和化学成分不发生改变。
(2)、化学爆炸。
化学爆炸是由于物质的化学变化引起的爆炸,如炸药爆炸,可燃气体(甲烷、乙炔等)、爆炸。
悬浮于空气中的粉尘(煤粉、面粉等)、以一定的比例与空气混合时,在一定的条件下所产生的爆炸也属于化学爆炸。
化学爆炸是通过化学反应,将物质内潜在的化学能,在极短的时间内释放出来,使其化学反应产物处于高温、高压状态的结果。
公共基础知识爆炸基础知识概述
《爆炸基础知识综合性概述》一、引言爆炸,这个充满力量与破坏力的现象,在人类的历史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从远古时期的自然爆炸到现代工业中的人为控制爆炸,爆炸既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了解爆炸的基础知识,对于预防爆炸事故、保障生命财产安全以及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爆炸的基本概念、核心理论、发展历程、重要实践以及未来趋势等方面进行全面的阐述与分析。
二、爆炸的基本概念(一)定义爆炸是物质在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释放出大量能量的现象。
这种能量的释放通常伴随着强烈的压力波、高温和强光等特征。
爆炸可以由物理、化学或核反应等多种原因引起。
(二)分类1. 物理爆炸物理爆炸是由于物质的物理状态发生急剧变化而引起的爆炸。
例如,蒸汽锅炉爆炸、轮胎爆炸等都是物理爆炸。
物理爆炸的特点是爆炸前后物质的化学成分没有改变,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2. 化学爆炸化学爆炸是由于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大量能量引起的爆炸。
化学爆炸可以分为可燃物质爆炸和爆炸物爆炸。
可燃物质爆炸是指可燃气体、可燃液体蒸气或可燃粉尘与空气混合后,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爆炸。
爆炸物爆炸是指炸药等爆炸物在受到外界能量激发时发生的爆炸。
3. 核爆炸核爆炸是由于原子核发生裂变或聚变反应而释放出巨大能量引起的爆炸。
核爆炸的威力极大,具有毁灭性的后果。
(三)爆炸的主要特征1. 瞬间性爆炸过程通常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2. 高压性爆炸产生的压力非常高,可以对周围的物体造成巨大的破坏。
3. 高温性爆炸会产生高温,使周围的物质迅速升温。
4. 强光性爆炸时会发出强烈的光,对人的眼睛造成伤害。
三、爆炸的核心理论(一)热力学理论爆炸过程涉及到能量的释放和转化,热力学理论是研究爆炸的重要基础。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在爆炸过程中,化学能或核能转化为热能、机械能和光能等形式的能量。
爆炸
无烟火药在空气中的快速燃烧, 无烟火药在空气中的快速燃烧,可燃气体混合物在接近 爆炸浓度上限或下限时的爆炸属于轻爆。可燃气体混合物 爆炸浓度上限或下限时的爆炸属于轻爆。 浓度上限或下限时的爆炸属于轻爆 在多数情况下的爆炸, 在多数情况下的爆炸,以及被压火药遇火源引起的爆炸属 爆炸。爆轰时的特点是突然引起极高压力, 于爆炸。爆轰时的特点是突然引起极高压力,并产生超音 速的“冲击波 冲击波”。 速的 冲击波 。由于在极短时间内发生的燃烧产物急剧膨 像活塞一样积压其周围气体, 胀,像活塞一样积压其周围气体,反应所产生的能量有一 部分传给被压缩的气体层,于是形成的冲击波由它本身的 部分传给被压缩的气体层, 能量所支持,迅速传播并能远离爆轰的发源地而独立存在, 能量所支持,迅速传播并能远离爆轰的发源地而独立存在, 同时可引起该处的其他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或炸药发生爆炸, 同时可引起该处的其他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或炸药发生爆炸, 从而发生一种“殉爆 殉爆”现象 从而发生一种 殉爆 现象。
(2)氧化剂
(3)可燃气体
(4)自燃性物质
(5)遇水燃烧物
凡遇水或与潮气接触能分解产生 可燃气体,同时放出热量而引起可燃气体的燃烧或爆炸的物质, 均称为遇水(湿)燃烧物质。
(6)易燃与可燃液体
能着火或爆炸的液体。
凡遇火、受热或与氧化剂接触
(7)易燃与可燃固体
( 凡遇火、受热、撞击、摩擦 与氧化剂接触能着火的固体。)573K上下
锅炉的爆炸是典型的物理性爆炸,其原因是过 热的水迅速蒸发出大量蒸汽,使蒸汽压力不断 提、高,当压力超过锅炉的极限强度时,就会 发生爆炸。又如,氧气钢瓶受热升温,引起气 体压力增高,当压力超过钢瓶的极限强度时即 发生爆炸。发生物理性爆炸时,气体或蒸汽等 介质潜藏的能量在瞬间释放出来,会造成巨大 的破坏和伤害。
爆炸的定义及其分类
爆炸的定义及其分类一、爆炸的定义1、爆炸现象具有以下特征:(1)爆炸过程高速进行。
(2)爆炸点附近压力急剧升高,多数爆炸伴有温度升高。
(3)发出或大或小的响声。
(4)周围介质发生震动或邻近的物质遭到破坏。
爆炸最主要的特征是爆炸点及其周围压力急剧升高。
二、爆炸的分类1)按照爆炸的能量来源分类按照爆炸的能量来源,爆炸可分为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核爆炸。
(1)物理爆炸这是一种纯物理过程,只发生物态变化,不发生化学反应。
蒸汽锅炉爆炸、轮胎爆炸、水的大量急剧气化等均属于此类爆炸。
(2)化学爆炸物质发生高速放热化学反应(主要是氧化反应及分解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并急剧膨胀做功而形成的爆炸现象。
炸药爆炸,可燃气体、可燃粉尘与空气形成的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均属于化学爆炸。
(3)核爆炸(原子爆炸)。
某些物质的原子核发生裂变或聚变反应,瞬间放出巨大能量而形成的爆炸现象。
如原子弹、氢弹的爆炸。
2)按照爆炸反应相分类按照爆炸反应相的不同,爆炸可分为气相爆炸、液相爆炸和固相爆炸。
(1)气相爆炸,包括可燃性气体和助燃性气体混合物的爆炸;气体的分解爆炸;液体被喷成雾状物在剧烈燃烧时引起的爆炸(喷雾爆炸);飞扬悬浮于空气中的可燃粉尘引起的爆炸等。
气相爆炸的分类见下表。
(2)液相爆炸,包括聚合爆炸、蒸发爆炸以及由不同液体混合所引起的爆炸。
例如,硝酸和油脂,液氧和煤粉等混合时引起的爆炸;熔融的矿渣与水。
液相爆炸的分类见下表(3)固相爆炸,包括爆炸性化合物及其他爆炸性物质的爆炸(如乙炔铜的爆炸);导线因电流过载,由于过热,金属迅速气化而引起的爆炸等。
固相爆炸举例见表4-8。
3)按照爆炸速度分类按照爆炸速度分类,有爆燃、爆炸、爆轰。
(1)爆燃(燃爆)是火炸药或燃爆性气体混合物的一种快速燃烧现象,伴有爆炸的一种以亚音速传播的燃烧波。
物质爆炸时的燃烧速度为每秒数米,爆炸时无多大破坏力,声响也不大。
如无烟火药在空气中的快速燃烧,可燃气体混合物在爆炸浓度上限或下限时的爆炸即属于此类。
消防安全爆炸基础知识
消防安全爆炸基础知识消防安全爆炸基础知识引言:随着现代工业的大规模发展,爆炸事故的发生频率也日益增加。
这些事故不仅造成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因此,了解和掌握消防安全爆炸基础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系统介绍消防安全爆炸的相关知识,以提高公众的自防自救能力。
第一部分:爆炸概述1.1 爆炸的定义爆炸是指以极快的速度放出巨大能量的过程,常常伴随着火焰、轰鸣、冲击波和碎片喷射等现象。
1.2 爆炸的分类按照产生爆炸的物质类型可将爆炸分为物理性爆炸、化学性爆炸和核爆炸等。
(1)物理性爆炸:是指由于物质内部的压力迅速增加或者外部施加的压力突然消失而引发的爆炸。
例如,气体容器由于内部压力过高而爆裂。
(2)化学性爆炸:是指由于化学反应剧烈放出能量而引发的爆炸。
例如,炸药的爆炸。
(3)核爆炸:是指核武器内部核链反应的急剧放大和核物质爆炸所产生的爆炸。
第二部分:火灾与爆炸的关系2.1 火灾的定义火灾是指燃烧物质与外部介质中的火焰接触,燃烧产生的灭火时要素包括燃烧物质、火源和氧气。
2.2 火灾与爆炸的关系虽然火灾和爆炸在概念上存在区别,但两者之间有相互关系。
火灾可以通过供给足够的热量和氧气,加速燃烧物质的分解和反应,最终形成爆炸,而爆炸也可以引发火灾。
因此,对于火灾和爆炸的防范和处理,需要一种综合的方法和应急措施。
第三部分:爆炸事故的危害3.1 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爆炸事故往往伴随着火灾、碎片喷射、冲击波等危险,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人员伤亡包括火焰灼伤、中毒、窒息以及由碎片冲击引起的外伤等。
财产损失包括建筑物和设备的损毁以及附近地区的环境破坏。
3.2 环境污染爆炸事故往往会导致大量危险化学品的释放,对空气回旋飞溅离心自然增量曲线等方面的影响。
第四部分:防火防爆基础知识4.1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对于从事危险品运输、储存和使用工作的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非常重要。
培训内容包括危险品的特性、储存方式、应急预案等。
爆炸的分类及化学原理
爆炸的分类及化学原理
一、定义:物质由一种状态迅速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放出大量能量,同时产生具有声响的现象叫做爆炸。
爆炸也可视为气体或蒸汽在瞬间剧烈膨胀的现象。
二、分类:爆炸可分为物理性爆炸和化学性爆炸两种。
1、物理性爆炸。
这种爆炸是由物理变化而引起的,物质因状态或压力发生突变而形成爆炸的现象称为物理性爆炸。
例如容器内液体过热气化引起的爆炸,锅炉的爆炸,压缩气体、液化气体超压引起的爆炸等。
物理性爆炸前后物质的性质及化学成分均不改变。
2、化学性爆炸。
由于物质发生极迅速的化学反应,产生高温、高压而引起的爆炸称为化学性爆炸。
化学爆炸前后物质的性质和成分均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化学爆炸按爆炸时所产生的化学变化,可分三类。
(1)简单分解爆炸。
引起简单分解爆炸的爆炸物在爆炸时并不一定发生燃烧反应,爆炸所需的热量,是由于爆炸物质本身分解时产生的。
属于这一类的有叠氮铅、乙炔银、乙炔酮、碘化氮、氯化氮等。
这类物质是非常危险的,受轻微震动即引起爆炸。
(2)复杂分解爆炸。
这类爆炸性物质的危险性较简单分解爆炸物低,所有炸药均属之。
这类物质爆炸时伴有燃烧现象。
燃烧所需的氧由本身分解时供给。
各种氮及氯的氧化物、苦味酸等都是属于这一类。
(3)爆炸性混合物爆炸。
所有可燃气体、蒸气及粉尘与空气混合所形成的混合物的爆炸均属于此类。
这类物质爆炸需要一定条件,如爆炸性物质的含量,氧气含量及激发能源等。
因此其危险性虽较前二类为低,但极普遍,造成的危害性也较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件编号:TP-AR-L4696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爆炸的概念及分类(正式
版)
爆炸的概念及分类(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
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爆炸是物质从一种状态迅速转变成另一状态,并
在瞬间放出大量能量,同时产生声响的现象。
火灾过
程有时会发生爆炸,从而对火势的发展及人员安全产
生重大影响,爆炸发生后往往又易引发大面积火灾。
一、爆炸的定义
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反应产生温度、压力增
加或两者同时增加的现象,称为爆炸。
爆炸是由物理
变化和化学变化引起的。
在发生爆炸时,势能(化学
能或机械能)突然转变为动能,有高压气体生成或者
释放出高压气体,这些高压气体随之做机械功,如移
动、改变或抛射周围的物体。
一旦发生爆炸,将会对
邻近的物体产生极大的破坏作用,这是由于构成爆炸体系的高压气体作用到周围物体上,使物体受力不平衡,从而遭到破坏。
二、爆炸的分类
爆炸有着不同的分类,按物质产生爆炸的原因和性质不同,通常将爆炸分为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核爆炸三种。
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最为常见。
(一)物理爆炸
物质因状态或压力发生突变而形成的爆炸叫物理爆炸。
物理爆炸的特点是前后物质的化学成分均不改变。
如蒸汽锅炉因水快速汽化,容器压力急剧增加,压力超过设备所能承受的强度而发生的爆炸;压缩气体或液化气钢瓶、油桶受热爆炸等。
物理爆炸本身虽没有进行燃烧反应,但它产生的冲击力可直接或间接地造成火灾。
(二)化学爆炸
化学爆炸是指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产生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而形成的爆炸现象。
化学爆炸前后,物质的化学成分和性质均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这种爆炸速度快,爆炸时产生大量热能和很大的气体压力,并发出巨大的声响。
化学爆炸能直接造成火灾,具有很大的火灾危险性。
各种炸药的爆炸和气体、液体蒸气及粉尘与空气混合后形成的爆炸都属于化学爆炸,特别是后一种爆炸几乎存在于工业、交通、生活等各个领域,危害性很大,应特别注意。
1.炸药爆炸
炸药是为了完成可控制爆炸而特别设计制造的物质,其分子中含有不稳定的基团,绝大多数炸药本身含有氧,不需要外界提供氧就能爆炸,但炸药爆炸需要外界点火源引起。
其爆炸一旦失去控制,将会造成
巨大灾难。
(1)炸药爆炸的特点。
炸药爆炸与属于分散体系的气体或粉尘爆炸不同,它属于凝聚体系爆炸。
化学反应速度极快,可在万分之一秒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完成爆炸,能放出大量的热。
爆炸时的反应热达到数千到上万千焦,温度可达数千摄氏度并产生高压,能在瞬间由固体迅速转变为大量的气体产物,使体积成百倍的增加。
(2)炸药爆炸的破坏作用。
炸药在空气中爆炸时,对周围介质的破坏作用主要有三部分:一是爆炸产物的直接作用,指高温、高压、高能量密度产物的直接膨胀冲击作用,一般爆炸产物只在爆炸中心的近距离内起作用;二是冲击波的作用,空气冲击波是一种具有巨大能量的超音速压力波,是爆炸时起主要破坏作用的物质,离爆炸中心越近,破坏作用越强;三
是外壳破片的分散杀伤作用。
2.可燃气体爆炸指物质以气体、蒸气状态所发生的爆炸。
气体爆炸由于受体积能量密度的制约,造成大多数气态物质在爆炸时产生的爆炸压力分散在5~10倍于爆炸前的压力范围内,爆炸威力相对较小。
按爆炸原理,气体爆炸包括混合气体爆炸、单一分解爆炸两种。
(1)混合气体爆炸。
指可燃气(或液体蒸汽)和助燃性气体的混合物在点火源作用下发生的爆炸,较为常见。
可燃气与空气组成的混合气体遇火源能否发生爆炸,与混合气体中的可燃气浓度有关。
可燃气与空气组成的混合气体遇火源能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见本章第二节)。
(2)气体单分解爆炸。
指单一气体在一定压力作用下发生分解反应并产生大量反应热,使气态物膨胀而引起的爆炸。
气体单分解爆炸的发生需要满足一
定的压力和分解热的要求。
能使单一气体发生爆炸的最低压力值称为临界压力。
单分解爆炸气体物质压力高于临界压力且分解热足够大时,才能维持热与火焰的迅速传播而造成爆炸。
3.可燃粉尘爆炸
粉尘是指分散的固体物质。
粉尘爆炸是指悬浮于空气中的可燃粉尘触及明火或电火花等火源时发生的爆炸现象。
可燃粉尘爆炸应具备三个条件,即粉尘本身具有爆炸性、粉尘必须悬浮在空气中并与空气混合到爆炸浓度、有足以引起粉尘爆炸的火源。
(1)粉尘爆炸的过程。
粉尘的爆炸可视为由以下三步发展形成的:第一步是悬浮的粉尘在热源作用下迅速地干馏或气化而产生出可燃气体;第二步是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而燃烧;第三步是粉尘燃烧放出的热量,以热传导和火焰辐射的方式传给附近悬浮的或
被吹扬起来的粉尘,这些粉尘受热气化后使燃烧循环地进行下去。
随着每个循环的逐次进行,其反应速度逐渐加快,通过剧烈的燃烧,最后形成爆炸。
这种爆炸反应以及爆炸火焰速度、爆炸波速度、爆炸压力等将持续加快和升高,并呈跳跃式的发展。
(2)粉尘爆炸的特点。
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连续性爆炸是粉尘爆炸的最大特点,因初始爆炸将沉积粉尘扬起,在新的空间中形成更多的爆炸性混合物而再次爆炸;
②粉尘爆炸所需的最小点火能量(见本章第三节)较高,一般在几十毫焦耳以上,而且热表面点燃较为困难;
③与可燃气体爆炸相比,粉尘爆炸压力上升较缓慢,较高压力持续时间长,释放的能量大,破坏力强。
(3)影响粉尘爆炸的因素。
各类可燃性粉尘因其燃烧热的高低、氧化速度的快慢、带电的难易、含挥发物的多少而具有不同的燃烧爆炸特性。
但从总体看,粉尘爆炸受下列条件制约:
①颗粒的尺寸。
颗粒越细小其比表面积越大,氧吸附也越多,在空中悬浮时间越长,爆炸危险性越大;
②粉尘浓度。
粉尘爆炸与可燃气体、蒸气一样,也有一定的浓度极限,即也存在粉尘爆炸的上、下限,单位用g/m3表示。
粉尘的爆炸上限值很大,例如糖粉的爆炸上限为13500g/m3,如此高的悬浮粉尘浓度只有沉积粉尘受冲击波作用才能形成;
③空气的含水量。
空气中含水量越高,粉尘的最小引爆能量越高;
④含氧量。
随着含氧量的增加,爆炸浓度极限范
围扩大;
⑤可燃气体含量。
有粉尘的环境中存在可燃气体时,会大大增加粉尘爆炸的危险性。
(三)核爆炸
由于原子核裂变或聚变反应,释放出核能所形成的爆炸,称为核爆炸。
如原子弹、氢弹、中子弹的爆炸都属核爆炸。
此处输入对应的公司或组织名字
Enter The Corresponding Company Or Organization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