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 声运动.
(完整word版)最新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实用版)
物理课程标准一、科学内容科学内容包括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三大主题。
为了便于广大师生复习,结合我校教学情况,将科学内容的目标要求整合细化为18个知识板块,按照课本教学需求具体学习如下:第一章:机械运动(4.物体的运动)(1)知道机械运动,能用实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2)会根据生活经验粗略估测时间,会用钟表、秒表测量时间,会根据生活经验粗略估测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长度,能正确读数。
(3)能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能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4)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5)认识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时间图象和速度—时间图象。
第二章:声现象(1.声现象)(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了解乐音的特性。
(3)了解防治噪声的途径。
(4)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如超声波、次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简单应用等。
第三章:物态变化(11.物态变化)(1)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
(2)能区别固、液、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3)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
(4)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5)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第四、五章: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2.光现象)(1)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
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3)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4)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
认识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5)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通过实验探究,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
(6)了解凸透镜的应用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
了解人眼成像的原理。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时练(含答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时练(含答案)一、单选题1.关于声音的知识及其应用,你认为科学合理的是()A.声音由物体运动产生的B.摩托车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利用回声可以测地球到月球间的距离D.超声“碎石”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2.运载三名航天员并实现太空行走的“神舟”七号飞船已成功返航。
航天员在飞船外共同作业时,他们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进行交流,原因是()A.太空中噪声太大B.宇航服不能传递声音C.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D.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3.在风和日丽的体育场进行百米赛跑.站在终点的计时员,如果在听到起跑枪声开始计时,运动员到达终点时秒表的读数为10.59s,则运动员跑完百米的时间应为(v声=340m/s)()A.10.30s B.10.59s C.10.88s D.10.18s4.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空其中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表明()A.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声波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D.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5.生活中处处有声,看似简单的声现象背后蕴含着很多奥秘,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描述正确的是()A.用听诊器可以减小声音分散,清晰听到人体内发出的声音,说明听诊器能提高声音的音调B.逐渐抽出罩内空气,听到罩内闹钟铃声变小,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敲击右边音叉,左边音叉发声且乒乓球会被弹起,说明气体可以传声D.在无风的环境中,扬声器旁边的蜡烛随着音乐跳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6.下列物体和现象中,正在产生声音的是()A.未敲击的音叉 B.拨动绷紧的吉他弦C.关闭的立体声收音机 D.静止放在桌面上的杯子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音量越大、音调越高的声音传播得越快B.水面下倒立的花样游泳运动员随着音乐表演,说明声音能够在水中传播C.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8.古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初中物理《声音的世界》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3
时采用哪种措施防治噪声的
专题三 声音的特性
所需课 1 课时
时
专题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 2.知道超声与次声的概念。 3.知道超声的应用 4、了解次声的危害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媒体教学使学生知道超声与次声 2.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现实生活中声音的多样性 2.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的意识。 3、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
学习活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 通过课本上的彩图;多媒体展示一些图片、播放一些声音,学生聆听 举例生活中常听到的一些声音。 引导提问: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声音有是怎样传到我们的耳朵中的 呢? 二、进行新课 探究活动一: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设计实验:研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然后各小组轮流展示自己 设计的实验,并操作演示。 学生可能会展示以下设计思路: 1.拨动橡皮筋观察橡皮筋的振动情况。 2.敲鼓时观察鼓面沙子出现的现象 3.敲击音叉并放入水中后出现的现象(或者把用细线悬挂的乒乓球靠 近正在发声的音叉) 4.用力敲击桌面,观察桌面上物品出现的现象 5.用手触摸正在发声时的喉部。 师生总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5、学生举例说明 探究活动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1.教师与学生共同合作完成演示实验: (1)把正在响的手机放进玻璃罩中,听声音的情况。
主 题 单 2.声音有那些特性?
元 问 题 3. 噪声有哪些危害,应该如何控制噪声?
设计
4.超声和次声有哪些特点?如何利用超声和次声以及如何
防止它们带来的危害?
专题一: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1 课时)
专题划 分
专题二: 声音的特性
初中八年级物理教案-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全国一等奖)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在学习机械运动的基础上,本节让学生接触声学的初步知识。
声现象是自然界中的常见现象,而对声的了解则可以通过有趣的、易操作的探究活动来进行。
让学生在探究物理现象的同时,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初步培养他们观察物理现象、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现象的能力,为后续的科学探究活动打下基础。
【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学生的观察和自主实验,教师的演示实验,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通过教材了解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结合生活实际知道回声及回声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2通过学生的活动,初步了解物理实验的过程和方法,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研究物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现象中的物理学的道理;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乐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1发声的物体在振动;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教学难点】1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解释生活中的声传播现象。
2利用回声测量距离多媒体课件、橡皮筋、塑料尺、小提琴、口琴、吉他、气球、闹钟、音叉、纸、小喇叭、哨子、小鼓、桌子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等。
一、问题导入:播放flash 动画,带领学生乘坐快乐大巴,亲近自然聆听天籁之音, 将学生带入美妙无穷的声世界。
◆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提出问题:刚才都是什么声音吗是哪些物体在发出声音二、新课教学:(一)声音的产生亲身体验:让身边的物体发声,(物体:音叉、纸、直尺、哨子、小鼓、橡皮筋、桌子等)总结发声的物体有何共同特征。
方案1:让学生用橡皮筋做实验。
两人一组,一人将橡皮筋拉长拉紧,另一人用手拨动橡皮筋,观察橡皮筋:1能听到声音吗此时橡皮筋处于什么状态2当橡皮筋停止振动的时候,还能听到声音吗边说话,边用手摸颈前喉头的部分。
初中科学力学方程式大全
初中科学力学方程式大全
1. 匀速直线运动
- 速度公式:v = s / t
- 位移公式:s = v * t
- 时间公式:t = s / v
2. 加速直线运动
- 加速度公式:a = (v - u) / t
- 位移公式:s = (v + u) * t / 2
- 终点速度公式:v = u + a * t
3. 自由落体运动
- 重力加速度:g = 9.8 m/s²
- 下落时间:t = √(2h / g)
- 下落距离:h = (1/2) g * t²
- 初速度:u = g * t
4. 斜抛运动
- 水平速度:v₁ = v * cosθ
- 垂直速度:v₂ = v * sinθ
- 时间:t = 2 * v₂ / g
- 最大高度:h = (v₂²) / (2 * g)
- 距离:s = v₁ * t
5. 浮力
- 浮力公式:F = ρ * V * g
其中,F为浮力,ρ为液体密度,V为物体体积,g为重力加速
度
6. 杠杆原理
- 杠杆原理:F₁ * l₁ = F₂ * l₂
其中,F₁为作用在第一个力臂上的力,l₁为第一个力臂长度,F₂为作用在第二个力臂上的力,l₂为第二个力臂长度
注意:以上仅为初中科学力学方程式的一些基础公式,更多的
方程式和公式请参考相关教材或资料。
---
该文档为初中科学力学方程式大全,总结了匀速直线运动、加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斜抛运动、浮力和杠杆原理等力学方程式的公式。
这些公式可以用于解决与力学有关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力学知识。
初中科学 包括
初中科学包括
初中科学通常涵盖多个学科领域的内容,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包括在初中科学中的主题和领域:
1. 生物学:生命科学的基础知识,如细胞结构与功能、生物的分类、生态系统、遗传与进化等。
2. 化学:化学基本概念,如元素、化合物、化学反应、化学键等;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以及化学实验技能。
3. 物理学:运动、力、能量、声、光、电等物理现象和原理,包括牛顿运动定律、热力学、电学等。
4. 地球科学:地球的结构、地质过程、天气与气候、天文现象等。
5. 科学探究:科学方法、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6. 生命健康:人体解剖与生理、健康与营养、疾病预防等与生活相关的科学知识。
7. 环境科学: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内容。
8. 科技与社会:科技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如能源、材料、信息技术等。
初中科学的课程设置和具体内容可能会因地区和学校而有所差异,但通常会涵盖以上主题,以帮助学生建立对自然科学的基本理解,并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
通过初中科学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
自然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并为进一步学习科学和相关学科打下基础。
七年级下_科学(1,2章)_复习提纲(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第一章复习提纲第一节:感觉世界1、人的感受器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痛觉、触觉、冷觉和热觉,其中冷觉和热觉又可统称为冷热觉。
所有感觉的生成部位在大脑皮层(神经中枢)2、人的感觉器官有:眼、耳朵、鼻、舌、皮肤等。
人类具有不同的感觉器官,所以可以感受外界环境的不同刺激,并产生不同的感觉。
各种生物也有自己的感觉器官,这对于生物的生存、繁衍具有重要的作用。
3、对热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手背,对触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指尖。
4.皮肤的感觉功能。
(1)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它具有冷觉、热觉、触觉、痛觉等多种感觉功能。
(2)冷、热觉:感觉环境温度的变化。
(3)触觉:感觉外界物体与人体的触碰以及强弱程度。
(4)痛觉:是触觉的过强反应,痛觉能感受对身体损伤性的刺激,它对人的健康生活有重要的积极意义;皮肤的各个部位对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
5、嗅觉的形成:气味→嗅觉神经末梢(接收刺激)→嗅觉神经(将信息传递到大脑)→大脑(形成嗅觉)嗅觉的特点:①长时间处于某种味道的环境中,会因为大脑的嗅觉中枢适应(疲劳)而闻不出这种味道;②嗅觉敏感的程度因年龄,动物种类和气味种类等的不同而不同。
6、舌头表面的每个味蕾上都有味觉细胞和味觉神经。
味觉的形成:食物→口腔(食物中的化学物质溶于唾液)→味觉细胞(接受刺激)→味觉神经(将信息传递到大脑)→大脑(形成味觉)。
78、进行P5的活动时,在每吸入一种溶液前都用清水漱口,以排除上一次实验的影响(或干扰)。
第二节声音的发生和传播1、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2、声音发生的条件:振动;声音传播的条件:需要介质;声音传播的方式:声波。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传播实质:把声源的振动传播出去。
遇到障碍物,声波将发生反射,形成回声(原声和回声时间间隔大于0.1秒,否则原声加强)。
3、在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米/秒。
第三节耳和听觉1、耳的结构:①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②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听小骨、咽鼓管;③内耳包括耳蜗、前庭和半规管。
初中自然科学知识点梳理大全
初中自然科学知识点梳理大全自然科学是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涵盖了广泛的知识点。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自然科学知识,下面将对初中自然科学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并详细介绍每个知识点的内容。
一、物理学知识点梳理1. 力与运动:牛顿三定律、摩擦力、重力、弹力、合力等。
2. 机械能:势能、动能、机械功、机械效率等。
3. 声学: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性、噪声与保护等。
4. 光学:光线的传播、反射、折射、色散、光的组成等。
5. 电学:电流、电压、电阻、导体、半导体、电路等。
二、化学知识点梳理1. 物质的性质:酸碱中和、溶解度、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等。
2.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的分类、化合物的命名、化学方程式等。
3. 反应和能量:化学反应速率、平衡反应、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等。
4. 化学变化:金属活动性、氧化与还原、电化学反应等。
5. 物质的组成:固液气三态、纯净物和混合物、分子和离子等。
三、生物学知识点梳理1. 生物基础知识:生命的起源、细胞理论、生物分类等。
2. 基因与遗传:DNA与RNA、基因突变、基因的遗传方式等。
3. 植物学:植物的结构与功能、植物的生长与发育等。
4. 动物学:动物的分类、动物的行为与生活习性等。
5. 生态学:生态系统、食物链和食物网、物种的竞争与共生等。
四、地球科学知识点梳理1. 地球的结构:地幔和地核、地壳构造、板块构造等。
2. 大气与天气:大气层, 大气环流、气象现象、气候类型等。
3. 水资源:水的循环、河流和湖泊、地下水和水文地质等。
4. 地质灾害:火山、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5. 损害环境: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生态平衡等。
五、科学实验方面1. 实验设计:目的、步骤、数据记录、控制变量等。
2. 实验分析:数据处理、图表制作、结果解释等。
3. 实验安全: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实验室安全常识等。
4. 实验探究:对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和解释等。
5. 科学探究:提出问题、设立假设、设计实验、提供解释等。
以上仅是初中自然科学知识点的部分梳理,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初中科学知识点整理
初中科学知识点整理初中阶段的科学学习主要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三个学科。
以下是这三个学科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整理。
物理:1.运动:速度、加速度、力、牛顿三定律、动能和势能、机械能守恒、功和功率等。
2.电学: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欧姆定律、电路等。
3.光学: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凸透镜和凹透镜、光的颜色、光的干涉和衍射等。
4.声学: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特性、音调和音量、声学谱等。
5.热学:温度、热量、热传导、热辐射、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热机效率等。
6.力学:功率、工作和能量、机械振动、波动等。
化学:1.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等。
2.常见元素和化合物:氧气、氢气、水、二氧化碳、盐酸、硫酸等。
3.反应类型: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单质与非金属元素反应等。
4.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的表示和平衡、化学反应速率、焓变等。
5.pH和酸碱指示剂:pH的含义、pH值的测量、酸碱中和指示剂等。
6.燃烧:可燃物质的特性、燃烧过程和种类、火灾的防止等。
生物:1.细胞: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分裂和有丝分裂等。
2.生物遗传:基因和染色体、基因的表达和遗传、变异和突变等。
3.植物生长发育:植物营养和光合作用、植物的组织器官等。
4.动物的生殖和生长:动物的生殖器官和生殖方式、动物的生长发育和周期等。
5.生态学: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多样性等。
6.人体健康:人体的器官和系统、饮食营养、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等。
以上只是初中科学的一部分知识点,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学生在掌握这些知识的同时,还需要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以提高他们的实验能力和观察力。
同时,学生可以参加科学竞赛和科学研究项目,以激发他们的科学兴趣和创新能力。
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最完整的知识点大全)
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最完整版)第一章:对环境的察觉(1)感觉世界人们感受周围世界的感官有:眼、耳、鼻、舌、皮肤,其中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
感受器有:皮肤中的冷觉、热觉、触觉、痛觉等感受器。
③皮肤的各个部位对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其中对触觉最敏感的是指尖,对热觉最敏感的是手背,因为这些部位的相应神经末梢比较丰富。
④在皮肤的冷、热、触、痛四种感觉中,对人体保护意义最大的是痛觉。
⑤嗅觉:鼻的结构:鼻腔、嗅觉神经末梢(内含嗅细胞和嗅觉神经)⑥嗅觉的形成过程:气味嗅觉细胞嗅觉神经大脑产生嗅觉⑦嗅觉的特点:(4点)1 人的大脑的嗅觉中枢易疲劳②不同动物的嗅觉敏感程度差异很大2 嗅觉会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弱3 ④动物对不同气味的敏感程度也不同⑧味觉:舌的表面不满许多小突起(乳头),内藏味蕾,味蕾内有许多味觉细胞能感受各种不同物质的刺激,尤其对液态物质的刺激最敏感。
⑨味觉的形成过程:食物溶于唾液味觉细胞味觉神经大脑产生味觉⑩四种基本的味觉是:酸、甜、苦、咸综合味觉有:麻、辣、涩⑾舌的不同部位对四种基本味觉的敏感程度不同:甜味舌尖苦味舌根酸味舌侧中部咸味舌侧前部⑿说明:人的嗅觉与味觉相互联系,同时工作的,嗅觉受到损伤,会直接影响到味觉。
如:人感冒时,嗅觉灵敏度降低,吃东西没有味道了。
小孩在嗅柠檬时吃苹果,将产生什么味道。
(苹果与柠檬的混合味道)(2)声音的发生与传播①声音的产生:物体的振动。
说明:有物体的振动,但不一定能发出声音,还需要介质传播。
②声音的传播:依靠介质(介质:传播声音的物质,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③传播的形式: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说明: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宇航员在太空要靠无线电波交流。
土电话说明固体能够传声,即将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人的说话声吓跑,说明液体能传声。
④声音传播的速度:①与温度有关,在15℃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米/秒,气温每升高1℃,传播的速度增加0.6米/秒。
②与介质有关,固体传声较快,气体最慢(物质越密传声越快,越疏传声越慢,为什么?)3回声: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就产生回声。
科学发声锻炼方法有哪些
科学发声锻炼方法有哪些
1.呼吸练习:良好的呼吸是发声的基础,可以通过各种呼吸练习来加
强呼吸肌肉的力量和灵活性。
比如深呼吸、腹式呼吸、吸气和吐气的持续
时间延长等。
2.声带锻炼:声带是声音的源泉,需要保持良好的弹性和稳定性。
可
以通过喉咙放松练习、唱歌、练习发音等方式来锻炼声带。
3.舌头和口腔肌肉锻炼:舌头和口腔肌肉的协调性对发声产生重要影响,可以进行舌尖运动、颚舌关系练习、字母发音练习等来增强舌部和口
腔肌肉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4.音高练习:音高的准确性是发声的关键,可以通过练习音阶、唱歌、咬字等方式来提高音高的准确度和稳定性。
5.声音投射和共鸣练习:良好的声音投射和共鸣能够增加声音的穿透
力和音质的美感,可以通过练习放大器官、共鸣腔和发声区域等来提高声
音的投射和共鸣效果。
6.语言表达技巧练习:发声不仅仅是发出声音,还需要通过语言来进
行有效的表达。
可以通过朗读、演讲、模仿等方式来提高语言表达的流利度、准确度和表现力。
7.发声姿势和姿态练习:正确的发声姿势和姿态对声音的产生和发声
的质量有重要影响,可以通过正确的站姿、坐姿和腹式呼吸等方式来改善
发声姿势和姿态。
8.音乐知识学习:音乐知识是发声的基础,包括基本的音乐理论、音符的识别和演唱技巧等。
可以通过学习音乐理论、演唱技巧和音乐欣赏等来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和演唱的能力。
通过以上的科学发声锻炼方法的练习,可以帮助提高声音的品质和音质,增加声音的穿透力和表现力,同时也能提高语言和音乐的表达能力。
了解物理学中的声学和力学
了解物理学中的声学和力学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物质、能量和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声学和力学是物理学中重要的两个分支,它们分别研究声音和物体受力的现象和规律。
本文将介绍声学和力学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和应用领域。
一、声学声学是研究声音产生、传播和感知的学科。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机械波,传播时需要介质的支持,一般是通过压缩、稀疏的方式在空气中传播。
声学研究声音的产生、传播、特性和强度等方面的规律。
1. 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源于物体的振动,例如乐器演奏时琴弦的振动、声带的振动等都会产生声音。
2.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支持,通常是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之间传播,空气是最常见的声音传播介质。
3. 声音的特性:声音有许多特性,包括频率、振幅、波长和声速等。
频率决定了声音是高音还是低音,振幅决定了声音的大小,波长决定了声音的音调,声速则决定了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
4. 声音的强度:声音的强度反映了声音的能量大小,通常用分贝(dB)来表示。
人耳对声音的感知也与声音的强度有关。
声学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如音响系统、通讯技术、医学成像等。
声学还有助于研究音乐、声音的心理学效应以及对环境声音的控制和调节等方面。
二、力学力学是研究物体受力和运动的学科。
力是物体产生、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力学研究力的产生、受力物体的运动以及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
1.力的概念和分类: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速度或者方向。
力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两类,接触力是通过物体之间的接触传递的,而非接触力则是通过物体之间的距离作用的,如重力和磁力等。
2.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三定律是力学中最基本的定律,包括惯性定律、力的等效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定律。
这些定律描述了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和力的作用效果。
3. 力的分解和合成:力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进行分解和合成。
分解力可以将力分解为多个分力,合成力可以将多个分力合成为一个合力。
初中科学科普知识点整理
初中科学科普知识点整理科普知识点整理中学科学是初中学习中的重要科目之一,它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帮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科学原理。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整理一些初中科学的科普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一、物质和能量1. 物质: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单位,它由原子和分子组成。
常见的物质有固体、液体和气体,在不同的条件下,物质可以发生相变。
2.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例如氧气、铁元素等。
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构成的,例如水是氢和氧元素的化合物。
3. 能量:能量是物质变化和运动的原因。
常见形式的能量包括动能、势能、热能、电能等。
能量守恒定律指出,能量在转化过程中不会减少或增加。
二、生物学1. 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单位,所有生物体都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
细胞有许多不同的部分,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2. 遗传:遗传是生物传递基因和遗传特性的过程。
基因是生物体内负责传递遗传信息的DNA分子。
3. 生物分类:生物可以根据其结构和功能特点进行分类。
通常分类有五个级别,从大到小分别是界、门、纲、目、种。
三、地球科学1. 地球的结构: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壳是我们生活的地方,地幔是地壳下面的岩石层,地核是地球的中心部分。
2.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是地球绕自身轴旋转,公转是地球绕太阳运动。
3. 气候和气象:气候是长期的天气情况,而气象是短期的天气变化。
大气层和水循环是影响气候和气象的重要因素。
四、物理学1. 力和运动:力是物体的推或拉,用牛顿表示。
力有大小和方向,根据叠加原理,多个力同时作用于物体,会产生合力。
2. 声音和光线: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需要介质传播。
光线是通过空气或真空传播的电磁波。
3. 电学基础:电荷是物质的一种性质,有正电荷和负电荷。
电流是电荷在电路中的流动,电压是电流的驱动力。
五、化学基础1. 原子结构: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内,而电子围绕着原子核运动。
(新)物理沪科版八上《3.1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同步练习(附答案)
第三章声的世界第一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01知识管理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说明:〔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二胡、提琴等弦乐器是由弦振动发出声音,笛子是由管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出声音,鼓是由鼓面振动发出声音.2.声音是怎么传播的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注意:真空不能传声.声速:表示声音传播快慢的物理量.声波: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以的形式传播.说明:在常温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最,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得最W.3.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过程:声波传到耳朵引起振动,然后通过传到大脑,这样我们便听见了声音.4.回声现象: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回来,这种现象是声音的反射,通常称为回音〔或回声〕.条件: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 s以上才能分辨回声.应用:回声测距、声呐.02根底题1.以下关于声音产生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只要有发声体存在就可以听到声音B.昆虫都是用翅膀振动发声的C.只要发声体在振动,我们就可以听到声音D.但凡发声的物体一定都在振动2.在敲响古刹的大钟时,同学发现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仍“余音未绝〞,其原因是〔〕A.大钟的回声B.大钟仍在振动C.人的听觉发生暂留现象D.大钟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3.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进行,而在飞船舱内却可以直接对话,其原因是〔〕A.太空中声音干扰太大B.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C.用通信设备对话更方便D.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4.在把戏游泳工程中,运发动可以在水下听到水中音响所发出的动听的音乐,这说明〔〕A.水能发出声音B.水能传播声音C.声音在水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的速度快D.人在水中听声能力会变强5.如以下图,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屡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C.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D.使声波被屡次反射形成回声6.为探究声的产生条件是什么,有人建议以下几个实验方案:〔1〕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2〕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面,水面溅起水花;〔3〕吹响小号后,按不同的键使其发出不同的声音;〔4〕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只细小的铅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快速拖过,纸上可以看到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你认为能说明问题的实验是〔〕A.〔1〕〔2〕B.〔2〕〔3〕C.〔2〕〔4〕D.〔3〕〔4〕7.〔邵阳中考〕2022年6月1日,“东方之星〞旅游船在长江不幸翻沉.救援人员将耳朵贴在船底上,听到船内有呼救声,及时救出了呼救人员.这说明不仅气体、液体能够传声,也能够传声.03中档题8.〔来宾中考〕关于声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B.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无关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9.百米赛跑的终点计时员,必须在看到发令枪冒烟就开始计时,不能听到枪声才计时,这是因为〔〕A.看枪冒烟时,计时比拟方便B.怕离起点较远,声音嘈杂听不清枪声C.听到枪声计时不够准确,使成绩偏高D.听到枪声计时不够准确,使成绩偏低10.有一种用声波作子弹的枪,传统的房屋、石头、金属等掩体碰到这种武器无法起到作用.声波子弹枪内有一组串联的电磁片,每个电磁片就是一个小扬声器,声波信息通过电磁片逐级放大,到达对目标的攻击,要阻挡这种“来无影去无踪〞的子弹的袭击,只要用薄薄的一层〔〕A.半导体网B.磁性物质网C.真空带D.金属物质网11.〔福州中考〕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会看到如图1所示的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如图2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小.由此推理可以得出:不能传声.12.在探究固体能否传声时,小明和同桌在课堂上用衣服架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小明将细绳的两端分别绕在两只手的食指上,同桌用铅笔轻轻敲两次衣服架.小明第一次听声音的方式如以下图,这时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递的;他第二次听声音则应该将手指,此时,小明听到的声音是通过传递的,听起来像寺庙中大钟发出的.这个现象说明固体且;由此,他理解了用音效较好的录一段自己讲话的声音再播放出来后感觉与自己直接听到的声音〔填“相同〞或“不相同〞〕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13.气温影响空气密度,气温高,空气密度小,则声速大,因而声速与气温有关,由此导致声音不一定由声源沿直线传播.晴天的中午,地表迅速升温,地表附近的气温较上层的气温高,声音在地表附近的传播较上层快,于是在地面上的声源发出的声音向四周传播时是向上拐弯的,弯到温度低,密度大的上方.根据以上信息答复:〔1〕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爱走温度、密度的路径;〔2〕“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说的是:在清冷的深夜,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因传播的途径向拐弯而传到几里外的枫桥边;〔3〕赤日炎炎,在沙漠或戈壁滩即使相距不太远的人也难听清对方的大声叫喊,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声音在传播时向拐弯了.04 拓展题〔2〕设海水温度为25 ℃,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2 s 后收到回波,根据公式,计算出海水深度为多少米?第三章 声的世界第一节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管理1.(1)振动 2.介质 波 大 慢 3.鼓膜 听觉神经 4.反射根底题1.D 2.B 3.B 4.B 5.B 6.C 7.固体中档题8.A 9.C 10.C 11.振动 真空 12.堵住耳朵 细线 能够传声 传声效果比空气好 不相同13.(1)低 大 (2)比拟冷的水边 (3)上 14.(1)声速大小可能和温度有关 声速大小可能和介质种类有关 (2)声音在温度为25 ℃的海水中的速度v =1 531 m/s 声音从海面到海底时间t =1/2×2 s=1 s因为v =s t,所以海水深度为:h =s =vt =1 531 m/s×1 s=1 531 m 第二课时01 知识管理1.机械运动定义: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________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初中的科学与技术知识点归纳
初中的科学与技术知识点归纳科学与技术是初中阶段科目中的重要部分,它不仅贯穿于生活和学习中,还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有很大影响。
以下是初中科学与技术的常见知识点归纳。
一、物理学知识点1. 运动与力学:包括运动的三要素、运动的图示与描述、简单机械、杠杆原理等。
2. 光学:包括光的成像、光的传播、反射、折射、色散等。
3. 电学:包括基本电路、电流、电压、电阻、导电性、静电等。
4. 声学:包括声音的产生、传播、音的特性、噪声与保护等。
二、化学知识点1. 元素与化合物:包括常见元素的性质与应用、化学键与化合物的命名与化学反应的特点等。
2. 物质的组成与性质:包括物质的三态、密度、熔点与沸点、溶解度等。
3. 酸碱中和与盐的行为:包括酸碱的性质与应用、酸碱指示剂、酸碱反应等。
4. 化学反应:包括合成、分解、置换、共沉淀等化学反应类型。
三、生物学知识点1. 细胞与组织:包括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的分裂与增殖、组织器官的组织成分与功能等。
2. 生物进化与分类:包括进化理论、物种形成、生物分类等。
3. 生活与生存环境:包括生态系统、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生物的适应与依赖等。
4. 遗传与变异:包括遗传基因的结构与功能、遗传与变异的机制、遗传病的防治等。
四、地球科学知识点1. 大气与气象:包括大气层的结构与组成、气象观测、天气预报等。
2. 水文与水循环:包括地球水循环、江河湖海的形成与特点等。
3. 地球内部与地壳运动:包括地球内部结构、板块构造理论、地震与火山等相关知识。
4. 地质时代与古生物:包括地质时间尺度、古生物的演化与遗存等。
五、工程与技术知识点1. 机械与材料:包括简单机械的使用与原理、材料的性质与应用等。
2. 建筑与结构:包括建筑材料、建筑结构与建筑技术等。
3. 通信与信息技术:包括信息的传递与储存、通信网络与设备等。
4. 制造与能源技术:包括制造技术的发展、能源的产生与利用等。
初中科学与技术知识点的归纳意在帮助学生整理和梳理相关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初中科学知识点归纳与整理
初中科学知识点归纳与整理初中科学是学生们在学习科学的基础知识和方法的阶段,对于初中生而言,科学知识点的归纳与整理是提高学习效率和帮助理解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对初中科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整理,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
1. 物质和物质的变化1.1. 物质的分类:物质可分为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三类。
1.2. 物质的基本性质:密度、熔点、沸点、电导率等。
1.3. 物质的结构:原子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分子是由原子结合而成的。
1.4. 物质的变化: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
1.5. 物质的保存定律:质量守恒定律。
2. 声光电2.1. 声的传播和性质:音速、频率、振幅等。
2.2. 声音的利用和保护:声音的反射、共振和噪音的防护。
2.3. 光的传播和性质:光速、透射、反射、折射等。
2.4. 光的利用和保护:光的反射、折射、光的成像、光的色散等。
2.5. 电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电流、电压、电阻等。
2.6. 电路和电路元件:并联、串联、电源、导线、开关等。
3. 生物和生态3.1.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3.2. 生物的分类:生物的五界分类和生物的三域分类。
3.3. 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相互联系。
3.4. 生物多样性:物种丰富度和生物保护近况。
3.5. 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4. 力和运动4.1. 力的来源和种类:重力、摩擦力、弹力等。
4.2. 力的作用和效果:力使物体发生位移或形状改变。
4.3. 运动和力的关系:牛顿三定律和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
4.4. 感应现象和电动力:磁感应、电感应以及电动力的作用。
4.5. 能源和能量:能量转化、能量守恒、能源的利用与节约。
5. 地球与宇宙5.1. 地球是星球: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四季变化的原因。
5.2. 行星系和宇宙:太阳系、行星运动和星星的分类。
5.3. 地球的内部和表面:地壳、地幔、地核,地形地貌的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式4〗 利用超声波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 声速 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 ,测量方 超声波来回传播的时间 。 法是:
1、(2013· 杭州)频率 D.传播声音的物质 2、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在与海平面垂 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如果经4s接 收到来自大海底的回波信号.则该处的海深为__ 3000_ m(海水中声速是1500m/s).但是,超声波声呐却 不能用于太空测距(比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这 是因为 声音不能再真空中传播 ______。 请说出一种你知道或者你设想的太空测距仪器或方 利用电磁波测 。 法: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3· 绍兴)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检测车速。测速 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 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 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 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则该被测 汽车速度是(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米/秒,且保持不 变)( D ) A.28.33米/秒 B.13.60米/秒 C.14.78米/秒 D.14.17米/秒
【例1】: ①人说话,唱歌靠 声带 的振动发声,婉转 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 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 别是 风、马、黄河 。
〖变式1〗 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白烟记 时。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 0.29 S(当时空气15℃)。 间要 晚 (早、晚)
【例2】: 男低音歌手放声歌唱,女高音为他轻声伴唱:女高 音音调 高 响度 小 ,男低音音调 低 响度 。 大
〖变式2〗 ① 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 音色 来判定;高声大叫——指 响度大 ;高音 歌唱家——指 音调高 。 ② 解释蜜蜂飞行能凭听觉发现,为什么蝴蝶飞行听 不见? 蜜蜂振动的频率在人耳的听
力范围内,蝴蝶频率太低
要 点 梳 理
考点3: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
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 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 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 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 控制噪声污染的有效措 有 控制噪声声源 、 切断传播途径 、 掩耳 。
要 点 梳 理
考点2:乐音及三个特征。
1、乐音是物体有规律振动时 发出的声音。乐 音三要素 音调 、 响度 、音色 。 ①音调:由 物体振动的频率 决定。 越高 。 物体振动,频率越高,音调________ ②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 振幅的大小和 到声源的距离 有关。振幅 越大响度 越大 。 本身的性质 决定。 ③音色:由物体
9. 信息1 :据说,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晚年失聪后,为了 “聆听”语写的乐曲,用硬捧的一端抵住琴板,另一端咬在牙 齿中间,就这样语写了不少传世之作.信息2 :有经验的土著 居民在打猎时,经常伏身贴地,他能听到一般人站立时不易觉 察的动静,并且能及早发现猎物.请综合1 、2 所提供的信息, 结合所学知识,选择声音传播的特点 ( ) C A.只有固体才能传声 B.固体能将声音放大 C.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比空气中更快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音调高 B、“细声细语”指的是音调 C、“尖声细嗓”中的尖指的是音调 D 、“起音太高上不去”中的“高”指的是响度 8.医用听诊器的作用是( C ) A、改变发声体的频率,使音调变高 B、使振幅增大,响度增大 C、减少声音的分散 D、缩短听者距发声体距离
要 点 梳 理
考点3:超声波与次声波及其应用
一般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 20—20000 赫。低 于 20 赫叫次声波;高于 20000 赫叫超声波。
【例4】: 下列关于超声波或超声波利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B ) A、蝙蝠能发出超声波 B、超声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可以利用超声波的反射探测海洋深度 D、可以利用B超声仪检查身体
1、关于声音和振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一切正在发生的物体都在振动 B、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 C、振动停止,声音能继续传播 D、振动停止,声音传播也停止
D)
2. (2012· 绍兴)你听到铃声走迸教室。这个反射活动中感受 器所在的器官是( C ) A.眼 B.口 C.耳 D.脚
3.人的听觉产生于( C ) A、听觉感受器 B、耳蜗 C、听觉中枢 D、鼓膜 4、你认为下列不属于噪声的是( D ) A、打桩声 B、飞机经过的声音 C、街道上交通繁忙的汽车声 D、郊外的鸟鸣声。 5、会场里的扩音设备是用来( A ) A、增大声音的响度 B、提高声音的音调 C、改变声音的音色 D、加快声音的速度 6.人在池塘边的脚步声会吓跑附近水域的鱼,声音传播的主 要途径是( D ) A、岸——空气——水——鱼 B、空气——水——鱼 C、岸——空气——鱼 D、岸——水——鱼
第一部分
物质科学(一)
第1课
声运动
考 点 解 读
1.理解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2.乐音及三个特征
3.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4.超声波与次声波及其应用
要 点 梳 理
考点1:理解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1、物体由于 振动 而发声,振动的物体 叫 声源 。 2、声音的传播需要 介质 , 真空 不能传 声。声音以 波 的形式传播,一般情况 下,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是 340m/s ,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为 零 。
【例3】: 噪声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以下防治噪声的 办法中可行的是 ( C ) A.通过科学研究,使所有声源都不发生振动 B.将所有噪声源都隔离在真空容器中,以避免噪声 传出 C.在穿过住宅区的高速公路两旁建隔音墙.道路两 旁植种树木花草 D.规定建筑工地上不允许使用大型机械
〖变式3〗 下列各项有关控制噪声的具体措施中,属于控制噪声 声源的措施是 AE ;属于阻挡噪声传播的 措施是 CD ;属于防止噪声进入人耳的措施的 是 。 BFG A、城市禁鸣喇叭。 B、纺织女工带上耳塞。 C、城市高架桥上安装隔音屏。 D、在噪声车间内安放吸声材料。 E、将飞机场建立在远离居民点的城郊。 F、开作战机的飞行员带上头盔。 G、点燃爆竹导火线后边捂住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