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1 使用工具(教案)
六年级科学上册 使用工具教案 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 使用工具教案 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03f0fed7b14e852458fb5723.png)
第一课使用工具【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
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
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过程与方法:常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教学重点】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教学难点】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
【教学准备】记录表(学生);常用工具,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老虎钳(教师);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这个漂亮的窗花剪纸是用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出示窗花剪纸)。
剪刀除了能剪窗花之外还能做些什么事?(剪绳、剪指甲……)那么锤子能帮助我们做哪些事情?(出示锤子)二、我们用过什么工具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事情,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常用的工具(板书课题:使用工具)2.你还知道哪些工具?他们能帮助我们做什么事?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把工具名称和能做的事情填在书本P2表格内。
比一比,哪些同学想地更多。
3.小组讨论填表4.小组汇报:请一个小组上台来介绍,并且可以使用老师讲台上的工具做示范(提供工具)。
5.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工具的使用已经比较熟悉,并且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了。
那么下面就请大家来帮我解决一个问题。
(启后)三、选用什么工具好1.老师这里有钉有一些钉子的木板(出示木板),(1)如果要把钉子冲木板中取出来,请问我该选择什么样的工具比较合适?(2)请小组内的同学先观察一下钉在木板上的钉子,思考你需要哪些工具?(3)说说你选择这些工具的理由2.小组长领材料,组织小组成员开展实验3.全班交流:说说你们刚才选择的工具是最合适的吗?分组发言共同评论。
四、完成三项任务的工具选择1.请大家观察P3的三幅图,请你在右边选择最恰当的工具来完成这3项工作。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使用工具》教科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使用工具》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a9c04773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ef.png)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使用工具》教科版一. 教材分析《使用工具》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以及工具在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并正确使用常见的工具,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他们对各种工具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一些特殊工具的使用方法,他们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认识并正确使用常见的工具。
2.了解工具的作用和应用,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并正确使用常见的工具。
2.难点:了解工具的作用和应用,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创新能力。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工具的使用方法。
2.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工具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工具,如螺丝刀、锤子、剪刀等。
2.准备相关案例,如工具在生活中的应用。
3.准备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工具?这些工具有什么作用?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使用工具》。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各种工具,如螺丝刀、锤子、剪刀等,并简要介绍它们的作用。
同时,教师通过课件呈现相关案例,让学生了解工具在生活中的应用。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亲自操作工具,如拆卸和组装玩具等。
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正确使用工具?工具的作用是什么?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工具使用方法的掌握情况。
同时,教师让学生举例说明工具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工具可以用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发挥创新精神,提出新的想法。
小学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
![小学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5b56be004afe04a1b171de02.png)
工具和机械第一课时使用工具【教课目的】科学观点:认识机械指的是利使劲学原理构成的各样装置。
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
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过程与方法:知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识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相同的事情,用不一样的工具成效是不一样的,并从中认识更多的常用工具。
感情、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工具和机械能够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适合地采用工具和机械能够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教课重点】采用不一样工具解决问题【教课难点】选择不一样工具解决问题的原由议论。
【教课准备】记录表(学生);常用工具,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老虎钳(教师);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
【教课过程】一、讲话导入新课同学们,这个美丽的窗花剪纸是用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出示窗花剪纸)。
剪刀除了能剪窗花以外还可以做些什么事?(剪绳、剪指甲)那么锤子能帮助我们做哪些事情?(出示锤子)二、我们用过什么工具1、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事情,今日我们就来研究我们常用的工具(板书课题:使用工具)2、你还知道哪些工具?他们能帮助我们做什么事?请大家在小组内议论一下,而后把工具名称和能做的事情填在书籍P2表格内。
比一比,哪些同学想地更多。
3、小组议论填表工具名称能够做哪些事情工具名称能够做哪些事情4、小组报告:请一个小组登台来介绍,并且能够使用老师讲台上的工具做示范(供给工具)。
5、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工具的使用已经比较熟习,并且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了。
那么下边就请大家来帮我解决一个问题。
(启后)三、采用什么工具好1、老师这里有钉有一些钉子的木板(出示木板),1)假如要把钉子冲木板中拿出来,请问我该选择什么样的工具比较适合?2)请小组内的同学先察看一下钉在木板上的钉子,思虑你需要哪些工具?)谈谈你选择这些工具的原由、小组长领资料,组织小构成员展开实验、全班沟通:谈谈你们方才选择的工具是最适合的吗?分组讲话共同议论。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cbf153965ce050877321351.png)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篇一《使用工具》学习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白什么是工具,工具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2、通过实践、探索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3、通过学习使学生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效果,形成良好的科学的习惯。
教学重点: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教具准备:科学活动记录表;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老虎钳(教师);图钉铁钉、木螺丝钉。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同学们,在日常学习中,这些事情你知道是怎么做的吗?1、做作业时削铅笔怎么办?(用小刀或铅笔刀)2、做饭时把菜截断怎么办?(用菜刀)3、把纸剪成纸花怎么办(用剪刀)……象上面所用的小刀或铅笔刀、菜刀、剪刀……这些物品叫做工具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个新的内容――使用工具(板书课题)二、探究新课(一)认识工具1、我们用过什么工具?看书P2页在书中寻找出现的工具,把工具名称和能做的事情填在第二页的表格内。
2、抽学生汇报工具名称和作用:名称:可以做那些事情名称:可以做那些事情锤子:可以定钉子、拔钉子等改刀旋转木螺钉剪刀可以纸等裁剪物品钳子:可以剪断电线等物品小刀:可以裁断纸等物品开瓶器:打开啤酒瓶等物品……3、教师小结:同学们对工具的使用比较熟悉,能结合到现实生活来完成很好希望大家继续努力(二)、选用什么工具好1、老师这里有一颗铁钉子和一颗木螺钉,你用什么工具可以把铁钉子和木螺钉定人木料中?(学生小组演示,教师在旁边指导)2、小结:①选择锤子把铁钉子定人木料中②选择木螺刀把木螺钉璇入木料中③也可以用锤子把木螺钉定人木料中,但是没有木螺刀方便。
思考:如果要把上面的钉子从木板中取出来,该选择什么样的工具比较好?分组发言共同评论。
三、完成教材3页三项任务应该选择的工具1、请大家观察3页下面第一幅图,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含教学反思)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含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0f262a9d4d8d15abf234e1f.png)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含教学反思)《使用工具》【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
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
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过程与方法:常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教学重点】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教学难点】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
【教学准备】记录表(学生);常用工具,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老虎钳(教师);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这个漂亮的窗花剪纸是用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出示窗花剪纸)。
剪刀除了能剪窗花之外还能做些什么事?(剪绳、剪指甲……)那么锤子能帮助我们做哪些事情?(出示锤子)二、我们用过什么工具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事情,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常用的工具(板书课题:使用工具)2、你还知道哪些工具?他们能帮助我们做什么事?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把工具名称和能做的事情填在书本P2表格内。
比一比,哪些同学想地更多。
34、小组汇报:请一个小组上台来介绍,并且可以使用老师讲台上的工具做示范(提供工具)。
5、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工具的使用已经比较熟悉,并且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了。
那么下面就请大家来帮我解决一个问题。
(启后)三、选用什么工具好1、老师这里有钉有一些钉子的木板(出示木板),1)如果要把钉子冲木板中取出来,请问我该选择什么样的工具比较合适?2)请小组内的同学先观察一下钉在木板上的钉子,思考你需要哪些工具?3)说说你选择这些工具的理由2、小组长领材料,组织小组成员开展实验3、全班交流:说说你们刚才选择的工具是最合适的吗?分组发言共同评论。
六年级上册 《使用工具》教案及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 《使用工具》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c5859dd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b9.png)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使用工具)教案及教学反思教材分析1.让学生统计工具,引发学生对工具的一些思考。
2.引导学生统计的积极性,鼓舞学生把他们了解的工具全部填写出来,为后面的学习做打算。
学情分析1.本课分为两局部:一是我们用过的工具。
二是选用什么工具好。
2.经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到: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完成同样的事,使用恰当的工具能给我们带来方便和省力。
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会使用一些工具来解决问题却讲不出用这种工具的原因。
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
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
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2.过程与方法:常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觉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3、感情、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援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教学难点: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商量。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反思1、本课所涉及的知识为学生在平常都接触到的生活中的常用工具,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难度较小,学生很简单进入到学习的气氛中。
2、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依据平常的生活经验思考该用那种工具解决那个问题,使得学生有动手的时机兴趣很浓,而我只是在一旁协助他们。
3、存在问题:由于我打算的工具较少,同学们都想来试一试,曾使小组做的时候有些混乱,同时这些工具也造成一个平安隐患,个别学生拿工具来玩耍,幸好我及时发觉制止。
4、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将实验工具减少为一套,改为在讲台上请几位学生上台来做,让同学们认真观察并思考。
这样就解决了这个平安问题。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1 使用工具》说课稿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1 使用工具》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5ed02e7a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c2.png)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1 使用工具》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是《1.1 使用工具》。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工具的起源和分类,以及如何正确使用工具。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使学生感受到工具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为后续学习各种科学实验仪器和实验方法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工具有所了解。
他们在课堂上善于观察、思考,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
然而,对于工具的起源和发展以及科学实验中工具的使用方法,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工具的起源和分类,掌握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工具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究真理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工具的起源和分类,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
2.教学难点:工具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学实验中工具的使用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观察、操作、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工具的使用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张古代人类使用工具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工具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探究工具的起源和分类: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片,了解工具的起源和分类。
3.学习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动手操作教材中的实验,学习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
4.讨论工具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工具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看法。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记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工具的起源和分类起源:古代人类为了解决生活问题,发明了各种工具。
六年级上册科学使用工具教案和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科学使用工具教案和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f83d596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55.png)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使用工具优秀教案和教学反思教材分析
学生通过进行研究各种机械作用的实验,感受工具能援助我们省力后提供方便,形成初步的工具和机械的概念。
本节课使学生意识到工具和机械能援助我们做一些事情,适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学情分析
再复杂的机械也是从简单的工具开始,常用的工具都是从使用简单的工具开始,我们农村学生很多都使用过工具,所以他们对简单的工具并不陌生,但是他们不了解工具的原理,甚至不能合理正确的使用这些工具,或者没有意识起研究这些工具,这也是学生学习这节课主要的障碍点。
教学目标
本节课目标就是学生能通过对生活中使用工具的经验的回忆和用熟悉的工具解决具体问题,能深刻的感受到工具能援助我们省力或提供方便,形成初步的工具和机械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尝试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了解这些工具的原理,将机械的研究融入到学生生活中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反思
1、在整节课中,因为学生对生活中使用的工具已有经验已能学到用熟悉的工具解决具体问题。
2、学生在拔钉子活动中能较快精确的选择适宜的工具。
3、学生都使用过工具,对使用一些简单的工具并不陌生,但是他们可能
对这些工具的工作原理还认识缺乏。
4、如果以后再上这节课。
在完成教材上三项任务工具的选择,我会尽有可能的先叫他们亲自实物观察,后再讲解,效果会更好。
1.1放大镜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册科学同步教案(教科版)
![1.1放大镜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册科学同步教案(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cc71a231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a2.png)
9. 引导学生思考放大镜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例如在医疗、教育、工业等领域的应用,以及放大镜对人类生活的改变,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10. 鼓励学生进行放大镜的创新设计,例如设计出更高效、更便携、更实用的放大镜,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组织学生参观科学博物馆或实验室,让学生亲身体验放大镜的实物,了解放大镜的制作过程和应用,以增强学生的实践经验和科学素养。
6. 引导学生思考放大镜在现代科技中的发展趋势,例如虚拟现实技术中的虚拟放大镜,以及其原理和应用,以培养学生的科技敏感性和前瞻性思维。
7. 鼓励学生进行放大镜相关的研究项目,例如放大镜的设计与制作、放大镜在生活中的应用等,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 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例如通过查阅资料、实验等方式,了解放大镜的放大原理、制作方法以及在生活中应用等,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 引导学生思考放大镜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例如在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领域的显微镜,以及其原理和制作方法,以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创新思维。
4. 组织学生进行放大镜制作比赛,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制作出独特的放大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年级的学生在知识层面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生活中的事物有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然而,在放大镜的放大原理和使用方法方面,他们可能还存在一定的认知盲区。
在能力层面上,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实践来探究放大镜的放大效果。然而,在分析放大镜的放大原理方面,他们可能还需要一定的引导和帮助。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1《使用工具》集体备课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1《使用工具》集体备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6ac8355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6a.png)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1《使用工具》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使用工具》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使用简单工具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和了解常见工具的名称、用途和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对于生活中常见的工具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于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不是很熟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一点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实践操作。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常见工具的名称、用途和操作方法。
2.培养学生使用工具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常见工具的名称、用途和操作方法的掌握。
2.培养学生使用工具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了解工具的用途和操作方法。
2.实践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掌握工具的使用技巧。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常见工具的实物或图片,用于展示和讲解。
2.准备工具操作的视频或动画,用于演示和指导。
3.准备实践操作的材料和工具,用于学生动手实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情境教学法,创设一个生活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使用工具。
例如,讲述一个发生在家庭中的小故事,描述家庭成员在使用工具时的场景,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呈现(10分钟)展示常见工具的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工具的名称。
接着,呈现工具操作的视频或动画,让学生了解工具的用途和操作方法。
在此过程中,教师进行讲解和示范,确保学生对工具的认知清晰明了。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定的实践操作材料和工具。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尝试完成指定的任务。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使用工具》教学设计.docx
![《使用工具》教学设计.docx](https://img.taocdn.com/s3/m/5e8b83df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eb.png)
《使用工具》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使用工具》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的第一课。
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再复杂的机械也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人类很早就开始使用工具了,在我们现代人的生活中也随处可见人们使用各种各样的工具,如用剪刀剪纸,用老虎钳夹断铁丝,用螺丝刀拧螺丝钉,用镊子夹东西等到。
使用工具和机械如同延长了人类的臂膀,不仅赢得了时间和精力,还能完成一些人们力所不能及的工作。
那么人们是如何使用工具和机械的呢?它们到底发挥了什么作用,是怎样发挥作用的?我们应该怎样使用它们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些都是本单元所要研究的问题,也是我们的教学引领学生所要经历的科学认识过程。
本课是学习《工具和机械》单元的开篇工作,是学习其他简单机械的铺垫,教材选取学生熟悉的常用工具作为学习研究机械的开端,通过让学生尝试使用工具,激发他们对简单机械的兴趣,引导他们对简单机械提出一些问题,使他们对后续的探究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
学情分析:现在的城里孩子很多都没有使用过工具,即使有的学生知道怎么使用工具,很大程度上也来源于家里积攒的经验。
他们并不清楚,或者没有意识地去研究这些工具中所蕴含的科学知识。
因些,教材降低学习的门槛,将简单机械——工具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
如让学生在本课内尝试使用工具,将铁钉、螺丝钉、图钉从木头里取出,学生会欣喜若狂。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方面: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和斜面等都是简单机械又被人民习惯地称为工具。
过程与方法方面:尝试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使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教学准备:教师为每组学生准备:各种常用的工具一套(剪刀、螺丝刀、开瓶子器、羊角锤、小刀、镊子、剥线钳、钳工锤),钉有三个图钉.两颗铁钉和两颗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
教科版科学六上1.1《使用工具》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六上1.1《使用工具》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590cbd79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7b.png)
教科版科学六上1.1《使用工具》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使用工具》是教科版科学六上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种常用工具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运用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一些常用工具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各种工具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
此外,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需要在本节课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各种常用工具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式,学会使用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各种常用工具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熟练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并能够运用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分组合作法”和“实践教学法”进行教学。
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和讨论,从而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道具,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资源。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创设一个生活情境,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自主学习:学生分组讨论,汇报各种常用工具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工具使用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4.讨论交流:学生汇报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互动交流。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6.拓展延伸:设置一个生活实践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主题和内容。
主要包括工具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教科版科学六上《使用工具》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使用工具》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2bc6556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c7.png)
教科版科学六上《使用工具》教案一. 教材分析《使用工具》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六上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各种工具的用途、使用方法以及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工具。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工具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他们动手动脑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五年级时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工具,对工具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工具的认知还比较片面,缺乏系统性和深入的了解。
此外,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参差不齐,动手能力相对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各种工具的用途、使用方法以及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工具。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工具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各种工具的用途、使用方法以及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工具。
2.教学难点:工具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了解工具的用途和重要性。
2.示范教学法:教师示范工具的使用方法,学生跟随操作。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实践,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掌握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准备相关实践材料。
2.学生准备:带齐实践用品,如锤子、螺丝刀、钳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引导学生思考工具的用途和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各种工具的用途、使用方法以及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工具。
3.操练(15分钟)教师示范工具的使用方法,学生跟随操作。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工具。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实践,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实践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工具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1《使用工具》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1《使用工具》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8e0e73c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01.png)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1《使用工具》教案一. 教材分析《使用工具》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的第一课第一节,主要讲述了工具的定义、分类和用途。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工具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使用工具的技能和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对于工具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工具的分类和用途可能还没有系统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掌握工具的基本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工具的定义、分类和用途,学会使用常见工具。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工具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究真理的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工具的定义、分类和用途。
2.教学难点: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了解工具的用途。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工具的形状、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
4.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Toolbox(工具箱)、各种工具(如锤子、螺丝刀、剪刀等)、PPT、教学视频等。
2.学生准备:笔记本、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个真实的修理情境,引导学生关注工具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例如,展示一个坏了的椅子,询问学生如何修理。
让学生思考:修理椅子需要哪些工具?这些工具有什么作用?2.呈现(5分钟)教师通过PPT或教学视频,向学生介绍各种工具的图片、名称和用途。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工具的分类,如手动工具、电动工具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个Toolbox(工具箱)和一些损坏的物品(如损坏的手表、坏掉的玩具等)。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使用工具箱中的工具修理这些物品。
教科版科学六上《使用工具》参考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使用工具》参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2e1dee2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3c.png)
教科版科学六上《使用工具》参考教案一. 教材分析《使用工具》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种工具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识别常见的工具,了解它们的特点和作用,并能熟练地使用它们。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工具,了解工具的使用方法,从而培养学生使用工具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一些常见的工具有所了解。
但他们对工具的认知还比较片面,缺乏系统的认识。
此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并了解常见工具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学会使用工具,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工具的兴趣,意识到工具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识别并了解常见工具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工具。
2.示范法:教师演示工具的使用方法,学生跟随操作。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实践,互相学习,提高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工具实物或图片,设计教学活动。
2.学生准备: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对工具有一定的了解。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常见的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工具?它们有什么作用?”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各种工具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并了解工具。
同时,教师简要介绍工具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操练(10分钟)教师演示工具的使用方法,学生跟随操作。
在操作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导学生的手法和技巧,确保安全。
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实践,互相学习,提高动手能力。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最新科教版小学科学教案全册(六上 表格式)
![最新科教版小学科学教案全册(六上 表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500df8e1d15abe23482f4dc3.png)
3、判断他们是否是省力工具最好的方法是什么?(找出三个点,然后进行比较)
4、请同学们在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图片上画出每件工具的三个点。
5、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一下这些工具是否省力?为什么 ?
(1)讲解:
刚才的比赛中,凡手持螺丝刀柄的一方都取胜了,并不是这些同学力量都大,而因为他们利用了螺丝刀这简单机械省力的原理,而取胜对方。那么这种简单机械叫什么呢?螺丝刀柄粗大,就像汽车方向盘的轮,而金属棍,就像汽车方向盘和轮连接的轴。像汽车方向盘这样的简单机械叫轮轴,(板书课题)凡是由一个轮和一个轴组成的机械都叫轮轴。
五、课后思考题
出示教师用的杆秤进行示范,用不同的2跟提绳分别进行称重时,杆秤会发生什么变化?
课
堂
小
结
课
堂
练
习
作
业
布
置
教
学
反
思
反思:科学家的探索研究经历告诉我们,探究的过程是艰苦的,往往一个课题要经历千百次不懈的努力,最后才能获得成功。美国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他发明电灯就进行了一千六百多次的实验。大科学家尚且如此,小学生探究活动,我们绝不要担心失败,经历失败后获得的成功,对学生的影响更强烈。他们在发展智能的同时情商也得相应的发展。
2、学生各自作图、填表。
3、汇报交流(请学生到展台下进行展示交流)
4、思考:我们都知道杠杆能省力,能帮助我们抬起自己无法徒手搬动的东西;但是为什么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工具他们有的是费力的呢?为什么这样设计呢?
教师小结。
四、小杆秤的研究
1、俗话说:“称砣虽小,能压千斤”,今天老师就带了一把杆秤来,请大家来说一说,为什么杆秤的称砣这么小,却可以“压住”这么重的重物。(请学生从杠杆的三点之间的关系说一说)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使用工具》集体备课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使用工具》集体备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497fadd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59.png)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使用工具》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了解常用工具的名称、特点及用途;2.能够正确使用直尺、量角器等简单工具进行测量;3.了解工具的使用注意事项,提高学生安全意识;4.提高学生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工具的介绍;2.工具的使用方法;3.工具的注意事项;4.团队合作活动。
三、教学重点1.工具的介绍;2.工具的使用方法。
四、教学难点1.工具的使用注意事项。
五、教学准备和手段1. 教学准备1.PPT:工具的介绍、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2.直尺、量角器等测量工具;3.学生分组卡片。
2. 教学手段1.PowerPoint演示;2.教师讲解;3.小组合作。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一系列问题导入,比如:1.你们在学习过程中都用过哪些工具?2.这些工具有什么作用?3.你们学会了使用这些工具,有哪些成就和收获?2. 学习内容(1)工具的介绍教师通过PPT演示,将课堂重点内容呈现出来,简要介绍了以下几个方面:1.直尺:介绍直尺的材质、长度、刻度等;2.量角器:介绍量角器的类型、度数、使用方法等;3.圆规:介绍圆规的种类、构造、使用方法等。
(2)工具的使用方法教师介绍以下几个工具的使用方法:1.直尺:教师演示使用直尺测量长度的方法;2.量角器:教师演示使用量角器测量角度的方法;3.圆规:教师演示使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3)工具的注意事项教师介绍以下几点注意事项:1.使用工具需要仔细看说明书,保持专注、认真、仔细;2.使用工具时安全第一,一定不能将工具乱扔、随便摆放;3.使用工具时,要注意手指、眼睛和身体的安全,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4.对于危险的工具,比如剪刀、刀子等,一定要小心使用。
3.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的人员数为3-4人,要求同组的学生利用直尺、量角器等,进行一些简单的测量,并记录下来。
同一组中学生呈现测量数据时要互相核实。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使用工具》 教科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使用工具》 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db5bf888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c3.png)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使用工具》教科版一. 教材分析《使用工具》这一课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及其作用。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认识不同类型的工具,理解工具的设计原理,并能熟练地使用工具进行实际操作。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于生活中常见的工具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指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有所差异,教学中需要关注不同学生的需求,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各种工具的名称、用途和作用原理;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和实验,学会使用工具进行实际操作;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究的精神,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认识各种工具,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工具的设计原理,并熟练地使用工具进行实际操作。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各种工具;2.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和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好各种工具及其使用说明书,教室环境布置;2.学生准备:提前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准备好实验器材。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工具?它们有什么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各种工具的名称、用途和作用原理,同时展示工具的使用方法。
这一环节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进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工具的使用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操作错误。
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工具使用的印象。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使用工具》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使用工具》](https://img.taocdn.com/s3/m/9bc0f34a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68.png)
长时间使用工具容易导致疲劳,应适 时休息,避免因疲劳导致操作失误或 意外伤害。
保持稳定姿势
在使用工具时,应保持稳定姿势,避 免因身体晃动导致操作失误或意外伤 害。
工具的保养与维护
定期检查
定期对工具进行检查,发现损坏 或磨损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
清洁与润滑
定期对工具进行清洁和润滑,保 持工具的良好工作状态。
按材质分类
工具可以按照其材质进行 分类,如金属工具、塑料 工具、木质工具等。
工具的发展历程
石器时代
人类最早的工具是石器,如石 斧、石刀等,用于狩猎和加工
食物。
青铜器和铁器时代
随着冶炼技术的发展,人类进 入了青铜器和铁器时代,出现 了如青铜剑、铁锤等金属工具 。
工业革命时期
随着工业化的进程,人类发明 了各种机械和电动工具,如机 床、电动钻床等,极大地提高 了生产效率。
选择材料
总结词
选择合适的材料对于制作简易工具至关重要,它决定了工具的质量和使用效果 。
详细描述
在选择材料时,学生需要考虑材料的性质、强度、易得性以及安全性等因素。 例如,如果选择制作杠杆的材料,学生应该选择坚固且耐用的材料,如木头或 金属。
制作过程
总结词
制作过程是实现设计的重要环节,需要细致的操作和耐心。
THANKS
感谢观看
工具的特点
工具具有实用性、功能性、设计 性和人机交互性等特点,能够提 高人类的工作效率和生产能力。
工具的种类
01
02
03
按功能分类
工具可以按照其功能进行 分类,如切割工具、钻孔 工具、测量工具、装配工 具等。
按使用领域分类
工具可以按照其使用领域 进行分类,如机械工具、 电子工具、医疗工具、建 筑工具等。
第1课 《使用工具》教案(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
![第1课 《使用工具》教案(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30bcbcefb307e87100f69642.png)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第1课《使用工具》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使用工具》是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的教学内容。
本单元尝试通过指导学生研究一些简单的机械和工具,让学生认识生活中运用的一些简单的机械原理,并通过研究这些简单的机械原理,培养学生开展比较完整的探究活动的能力。
而本课又是本单元的第一课,重在引领学生认识了解生活中的常用工具、及其中蕴含的机械问题,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对客观存在的机械和工具进行多角度的评价,为以后的探究学习奠定基础。
本课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我们使用过的工具;第二部分,选用什么工具好。
这两部分内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但是,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
学生发言表现欲望差,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
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①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
②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
③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科学探究①尝试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
②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科学态度①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
②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技术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和变化。
【教学重点】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影像资料,记录表;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老虎钳、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使用工具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
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
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过程与方法:常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教学难点】
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
【教学准备】
记录表(学生);常用工具,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
老虎钳(教师);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个漂亮的窗花剪纸是用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出示窗花剪纸)。
剪刀除了能剪窗花之外还能做些什么事?(剪绳、剪指甲……)
那么锤子能帮助我们做哪些事情?(出示锤子)
二、我们用过什么工具
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事情,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常用的工具(板书课题:使用工具)
2.你还知道哪些工具?他们能帮助我们做什么事?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把工具名称和能做的事情填在书本P2表格内。
比一比,哪些同学想的更多。
3.小组讨论填表
4.小组汇报:
请一个小组上台来介绍,并且可以使用老师讲台上的工具做示范(提供工具)。
5.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工具的使用已经比较熟悉,并且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了。
那么下面就请大家来帮我解决一个问题。
(启后)
三、选用什么工具好
1.老师这里有钉有一些钉子的木板(出示木板),
(1)如果要把钉子冲木板中取出来,请问我该选择什么样的工具比较合适?(2)请小组内的同学先观察一下钉在木板上的钉子,思考你需要哪些工具?(3)说说你选择这些工具的理由
2.小组长领材料,组织小组成员开展实验
3.全班交流:说说你们刚才选择的工具是最合适的吗?
分组发言共同评论。
四、完成三项任务的工具选择
1.请大家观察P3的三幅图,请你在右边选择最恰当的工具来完成这3项工作。
并且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2.油桶通过斜面推上车,比较省力;大石头用撬棍当杠杆去撬动比较省力;利用绳子和滑轮组成定滑轮可以很方便地将国旗挂到旗杆顶上。
3.教师小结:有一些很费力、很难做的事情,如果我们使用了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了。
巧妙地使用工具,能让我们做的更好。
4.请大家看P3简单机械的定义,深入理解。
五、全课总结:对于简单机械,我们还有什么问题想研究?。